修辞手法复习讲解大全

时间:2019-05-14 19:3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修辞手法复习讲解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修辞手法复习讲解大全》。

第一篇:修辞手法复习讲解大全

一、常见的修辞手法:

A、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砖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

①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例如:从喷泉里喷出来洋,(“花”修饰“海洋”)

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元豪杰怕熊婴~傅喻。连用几个比喻共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5、比喻的作用: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B、比拟

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种类:

(1)拟人。

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拟物。

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3、比拟的作用: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5、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C、借代

1、概念: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2、借代的种类:

(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

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2)具体代抽象

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4)形象代本体

例如:上面尘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5)部分代整体

例如:吟罢低同元写处,月光如水照绍衣。

(6)结果代原因

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

(7)资料代本体

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3、借代的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4、运用借代需要注意:

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5、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似。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D、夸张

1、概念: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种类: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茵,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3、夸张的作用:

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4、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下面运用的夸张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E、对偶

1、概念: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2、对偶的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类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厌相对、不重复用字。如例句曲。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不很严格,如例句c。

3、对偶的结构:

(1)成分对偶。

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泛铜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2)句子对偶。

例如: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骛齐飞。

4、对偶的作用: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5、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

(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开工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F、排比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证据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和种类:(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 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肢下踩。

(4)复句排比

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 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3、排比的作用: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4、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H、设问

1、概念: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

2、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

3、设问的作用:设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例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

G、反问(反诘)

1、概念: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屋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跑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2、反问的作用: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3、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二、其他修辞手法:

三、辞格的综合运用:

辞格综合运用时有三种情况:

1、兼用——一个语句,从这个角度看用的是某种辞格,从另一个角度看用的又是一种辞格。例如: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反对党八股))

比喻、引用兼用。

2、联用———个语句中接连使用了两个以上的不同辞格。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科学的春天》)先引用、再排比、后拟人联用。

3、套用——一个语句,从总的来看用了某种辞格,而分解开来看,其中又包含着其它辞格。例如: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泰山极顶》)排比中套用反问、比喻、拟人、夸张。

第二篇:《修辞手法复习》教案

《修辞手法复习》教案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怎样才能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谁来说说我们学过的修辞手法?(板书)今天我们就一起复习这些修辞手法。

二、图片激趣,深入讲解,学练结合.(一)比喻

1.大家看,这是一幅弯弯的月儿图。(课件2)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小船)

2.谁能用一个比喻句将这两图连起来。在句子中,“月亮”是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小船”是喻体(比喻的事物),“像”是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

3.我们来了解一下介绍比喻相关知识:全班齐读(比喻的定义和作用)(课件3)

4.第一组的同学读例句:谁来说说哪个是本体、喻体、比喻词。

5.比喻句有三种形式:

A 明喻

(课件4)在这个句子中本体、喻体、比喻词分别是什么? B借喻(课件5)这个句子中,本体是什么?喻体呢?

C暗喻(课件6)这个句子中本体和喻体都没有出现,只出现了喻体,喻体是什么?把什么比作银条儿? 6.运用比喻句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全班读。(课件7)

7.不是所有含“像”、“好像”、“仿佛”等词的句子都是比喻句。我们看一下这些句子就不是比喻句(课件8)我们来判断哪些句子是比喻.(课件9)

8.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对比喻句的掌握情况,大家看题目。(课件10)

(二)拟人

1.过渡:一阵风吹来,花儿向我点头,小树向我弯腰。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师:什么拟人?全班齐读(定义和作用)(课件11)3.我们来找找句子把事物人格化的词:(课件12)

4.拟人句真是太有趣了,让我们也来试试吧!请大家一起完成这些拟人句。(课件13.14.15.16)

(三)夸张

1.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三种修辞手法:夸张,什么是夸张?全班一起读。(课件17)

2.夸张有三种类型,我们来了解一下。第一个句子小组读,这样的夸张我们叫做(课件18.19.20)

3.下面大家来看这几题,想想用了哪种夸张手法。(课件21)4.我们来说说下面句子怎样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课件22)

(四)排比(课件23)

1.介绍:排比和其作用。

2.同学们找一找句中相同部分。

3.同学要注意:排比句中有3个或3个以上的相同部分。(板书)

(五)设问(课件24).现在上课了吗?上课了。老师这句话里用到了什么修辞? 2.介绍设问:是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设问是自问自答。(板书)3谁来说一个设问句?

(六)反问(课件25)

1.师示例:难道这种修辞手法我们没有学过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全班齐读: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反问是问而不答,答案蕴含在问句之中。

3.提问学生造句。

(七)对偶(课件26)

1.我们一起来了解在古诗中常常用到的一种修辞手法--对偶 2.谁来举个例子。

三、交流练习,说说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同学们,我们已经掌握了这七种修辞手法,接下来就是同学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们一起来玩冲关我最棒的游戏。请同学们拿出练习,进行第一关的练习。(课件27--31)

四、如何用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具体。

1.第一关我们已经顺利过关了,接下来我们增加难度,冲过第二关:如何用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具体。冲关之前,老师有些小小的建议,请全班同学一起读读。(课件32)

2、交流完成练习。(课件33--35)

五.进行语段训练

1.单个的句子大家已经掌握得不错了,现在我们加大难度,冲第三关,进行语段训练。

2.出示语段

(一):(课件36)

这段话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景,感情细腻,层次清楚。这样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句话,就让我们感受到了漓江的水静、清、绿,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啊!

(2)课内的语段同学们掌握得非常牢固,那么课外的呢?我们继续增加难度,继续闯关!

3.出示语段

(二)(课件37)你发现了哪些修辞手法?你能全找出来吗?

(1)生交流

预设:句子

(一)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①生读句子。

②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因为只有人才会“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我觉得这里把桃树、杏树、梨树当做人来写,把树写得亲切可爱,有生命力。

句子

(二)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①生读句子。

②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儿比作火、霞、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儿的美丽的颜色。

③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生2:这个句子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也将花儿的颜色写得很美。

④师:是啊,这一段话中,运用了这么多的修辞手法,多么生动、多么 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景物的美好。

六、师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再一次地了解了常用的几种修辞手法。修辞是对语言的锤炼与加工,恰当地运用修辞是十分必要的。说 话 如 此,写作文也是如此。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做有心人,说生动话,写锦绣文。

七、课后作业:(课件38.39)

以“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来到了公园里”为开头写一段话,用上你喜欢的修辞手法,看谁用得多,写得好。

板书

1、比喻: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2、拟人:把事物人格化

3、夸张: 夸大、缩小、超前

4、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

5、设问:自问自答

6、反问:明知故问

7、对偶:结构、字数相同

第三篇:复习修辞手法教案

《复习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熟知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2、能够正确判断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3、能够把普通句子转换成含某一修辞手法的句子。教学重点:

复习常用的修辞手法,并能准确判断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教学难点:

1、掌握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技巧。

2、能把普通句子转换成含有某一修辞手法的句子。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第一张幻灯片)

同学们,请看这里的一组句子,请大家读一读,读后告诉我,你觉得哪一句比较好,说说理由。

对,“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比“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要好。因为用上翩翩起舞让句子更加形象,更生动,使句子表达的更透彻,明了,增强了语言的美感。这是一种拟人的修辞手法。

二、复习常用的修辞手法:

1、好,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六年来,我们都见过哪些修辞手法?

2、学生各抒已见。老师板书学生汇报的修辞手法:比喻 拟人

排比 设问 反问 夸张 对偶

3、对,以上是我们学习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同学们能不能各写一句含有以上修辞手法的句子。可以小组来完成。(前后相邻两桌的4个同学可组合成一组)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4、抽两个小组来汇报结果。老师带着同学们听取汇报,并发表自己好的见解。

三、判断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出示第二张幻灯片)

1、读这张幻灯片里的句子,独立思考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抽学生回答自己的判断。并说说判断的思路。(1)请第一个学生回答“不努力,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

老师补充说明:这个句子从标点符号来判断是一个问句,但它不要求人们做什么回答,因为答案就在其中,它的意思是:不努力,就不能取得好成绩。不过是用问的形式来加强这层意思罢了。反问句和一般的问句比较,它有较明显的标志词“怎么

呢”“难道

吗”(2)请第二个同学回答“我端起搪瓷碗,觉得它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

老师补充说明:这种修辞的句子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你看,一个碗很轻的,在这句中却觉得有千斤重,实在言过其实了,夸大其词了。还有缩小的那种,如:他的家只有巴掌大点地方。(3)请第三个同学回答“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偶)

老师补充说明:对偶是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句子,一般诗句常用这种修辞手法。(4)请第四个同学回答“课外活动时间到了,同学们有的学习电脑,有的排练合唱,有的外出写生,有的制作标本。”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老师补充说明:这种句子的特点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含有三个或以上的“有的”或“有时”“一会儿”的通常都是排比句。(5)请第五个同学回答“庄稼长得好,玉米粒粒饱,高粱乐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老师补充说明:这种句子明显的特点是把人当成动物或植物来写,或把物当作人来写。(6)请第六个同学回答“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老师补充说明:这种句子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说成另一个物体。两种物之间有相似之处,句中通常还有“是”“像”“如”“好像”等字眼。不过不是所有含有这样的字眼的都是比喻句,关键还要看句子是不是把这种东西说成了另一种。他们之间有没有相似之处。比如:“小明像他爸爸。”这一句就不是比喻句,因为“小明”和“他爸爸”是同一类。(7)请第七个同学回答“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

老师补充说明:设问句最明显的特点是自己提问自己作出了回答。设问句的好处是更能引起注意,表示强调。

四、把普通的句子转换成指定的修辞句

以上我们对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我们也知道运用修辞手法句子会更形象生动优美,所以接下来我们来按要求转换句子吧。(出示第三张幻灯片)

1、大家看这张幻灯片,读句子按要求转换句子。

2、老师每题抽两到三个学生回答自己做的答题。参考答案看幻灯片。

(1)、这里的工作这么重要,我不能离开。(改成反问句和设问句)反问句: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怎么能离开呢?

设问句:这里的工作这么重要,我能离开吗?肯定不能。(2)、天上下着大雨。(改成夸张句)夸张句:天上下着倾盆大雨。(3)、天上正下着大雪。(改成比喻句)比喻句:天上正下着鹅毛般的大雪。(4)、风轻轻地吹动小树。(改成拟人句)拟人句:风姑娘轻轻地抚摸着小树。

五、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小学阶段常用的修辞手法,只要你掌握了修辞的特点,就能合理的运用了。希望同学们能灵活地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把语言表达得更动听更精彩些。

六、作业:

以上修辞手法各创作一句。板书设计

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排比 设问 反问 夸张 对偶

第四篇:复习修辞手法教案

《常用修辞手法复习》教案 秦小 魏利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知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2、能够正确判断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3、能够把普通句子转换成含某一修辞手法的句子。教学重点:

复习常用的修辞手法,并能准确判断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教学难点:

1、掌握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技巧。

2、能把普通句子转换成含有某一修辞手法的句子。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古罗马故事课件引入,说话的艺术性,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因用了排比,使演讲振奋人心,鼓舞人心,很有气势,故而当选。(激发兴趣)

2、同学们,请看这里的一组句子,请大家读一读,读后告诉我,你觉得哪一句比较好,说说理由。

3、对,“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比“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要好。因为用上翩翩起舞让句子更加形象,更生动,使句子表达的更透彻,明了,增强了语言的美感。这是一种拟人的修辞手法。

二、复习常用的修辞手法

1、好,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六年来,我们都见过哪些修辞手法?

2、学生各抒已见。老师板书学生汇报的修辞手法:比喻 拟人

排比 设问 反问 夸张 对偶

对,以上是我们学习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请同学们大声的读出来。

三、判断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出示课件)

1、读这张幻灯片里的句子,独立思考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抽学生回答自己的判断。并说说判断的思路。(1)请第一个学生回答“不努力,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老师补充说明:这个句子从标点符号来判断是一个问句,但它不要求人们做什么回答,因为答案就在其中,它的意思是:不努力,就不能取得好成绩。不过是用问的形式来加强这层意思罢了。反问句和一般的问句比较,它有较明显的标志词“怎么

呢”“难道

吗”(2)请第二个同学回答“我端起搪瓷碗,觉得它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

老师补充说明:这种修辞的句子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你看,一个碗很轻的,在这句中却觉得有千斤重,实在言过其实了,夸大其词了。还有缩小的那种,如:他的家只有巴掌大点地方。(3)请第三个同学回答“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偶)老师补充说明:对偶是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句子,一般诗句常用这种修辞手法。

(4)请第四个同学回答“大课间活动时间到了,同学们有的打篮球,有的打羽毛球,有的踢毽子,有的跳绳,玩的可高兴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老师补充说明:这种句子的特点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含有三个或以上的“有的”或“有时”“一会儿”的通常都是排比句。

(5)请第五个同学回答“庄稼长得好,玉米粒粒饱,高粱乐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老师补充说明:这种句子明显的特点是把人当成动物或植物来写,或把物当作人来写。

(6)请第六个同学回答“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老师补充说明:这种句子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说成另一个物体。两种物之间有相似之处,句中通常还有“是”“像”“如”“好像”等字眼。不过不是所有含有这样的字眼的都是比喻句,关键还要看句子是不是把这种东西说成了另一种。他们之间有没有相似之处。比如:“小明像他爸爸。”这一句就不是比喻句,因为“小明”和“他爸爸”是同一类。(7)请第七个同学回答“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老师补充说明:设问句最明显的特点是自己提问自己作出了回答。设问句的好处是更能引起注意,表示强调。

四、找一找

以上我们对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我们也知道运用修辞手法会使句子更形象生动优美。那你们有火眼金睛吗?请你们在本册课文中找出使用了修辞的句子,并有感情地读读,看谁找得快,找的多。

五、展示、评价

六、课堂检测

(一)下列句子是否用了修辞手法,如果运用了,请注明那种修辞。

(二)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的是()句。

(三)抢答练习。

(四)练一练。

(五)用一用。

(六)记一记。

七、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小学阶段常用的修辞手法,只要你掌握了修辞的特点,就能合理的运用了。希望同学们能灵活地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把语言表达得更动听更精彩些。

八、作业

板书设计

常用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排比 设问 反问 夸张 对偶

第五篇:高考语文修辞手法讲解教案

——修辞手法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裳,坐在绿洲上。(猜一植物)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比喻)请大家猜猜谜语

广告修辞大擂台

辨认广告语中的修辞手法

1、白丽美容香皂的奥秘所在,今年20,明年18。(香皂)

2、一天一片好营养,年龄不随时间长。(保健品)

3、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白酒)

4、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汽车)

5、给电脑一颗奔腾的心。(处理器)

6、年光似鸟翩翩过,时装如棋日日新。(服装)

7、人生仿佛表上的指针偶尔分离,但始终有相逢的一刻。(手表)

8、柔似女儿情,暖若父母心。(内衣)

9、只融在口,不融在手。(巧克力)广告修辞大擂台

10、××广告做得好,不如××冰箱好。

(电冰箱)

11、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电讯)

12、美好生活从头开始。(理发)

13、亚洲皮鞋,足下生辉。(皮鞋)

14、裁剪春夏秋冬,风行东西南北。(服装)

15、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彩电)

16、诱人的貌,迷人的音,醉人的心,喜人的价。(收音机)

17、药材好,药才好。(药品)

18、赤橙黄绿表蓝紫,天上长虹落人间。

(彩电)常见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比拟 C、借代

D、夸张 E、对偶

F、排比 H、设问

G、反问

一、比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比

1.猫在稿纸上踩了几朵小梅花。

2.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3.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4.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5.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丛飞、白芳礼等。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①同类相比。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度。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比喻的种类:(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雨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①具体、形象、生动。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浅显易懂。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③表达感情。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5、比喻的作用

①在崎岖的道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似的轻快。

②人民群众的工作干劲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豪情奔放,势不可挡。

③大水一来,可真比老虎还厉害,庄稼、房子、家俱一扫而光,今天,我们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和这只老虎拼一拼,非制服他不可。

比喻要贴切——判断下列是否合适(没有相似点)(喻体不当)

(前后不一致,前面把大水比作比老虎更厉害的其他事物,后面又比作老虎,前后不一致)最多的题目类型——仿句

仿造例句,用“橡皮. 圆规.直尺”各写一句话.

粉笔--身躯缩短了,生命的轨迹延长了.

其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其二,比喻要合乎 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

其三,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如“街上仿佛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只是说明情况,并非比喻。

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①刀法如果用得不对,②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③万龙点睛。

文中画线句中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

答: “刀法”喻“教育方法”;

“万像”喻“众多教育对象”;

“万龙点睛”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

1、概念:

借用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其它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2、分类:

(1)特征代替本体

例: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例2: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2)具体代抽象 例:枪杆子里出政权。

(3)借专名代一般人或事物。

例: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

二、借代

(4)借部分代替全体。

例1:樯橹灰飞烟灭。例2: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5)结果代原因 例1:好吧,我们多勒勒裤腰带吧。例2: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6)事物的名称代本体。

例1:我买了一台“康佳”。

例2:他一天一包中华。借代的作用

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②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借代要得当

这特别要注意语言环境的交代,否则,可能产生歧义或让人摸不着头脑,如:

张伯伯家里有两个五角星.——容易产生误解。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相同:一事物代另一事物

不同:其一,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其二,借喻能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例1: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借代)例2: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可改为明喻:我们之间的隔阂像一层可悲的厚障壁)A 项是借代,“纨绔”本指“细绢做的裤子”,所以指代贵族子弟。其他三项都是比喻 例: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请分辨以下句子用了借喻 还是 借代 练习

1、一朵浮云把银盘遮盖了。

2、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借喻 本体是月亮,喻体是银盘。

借代借用事物:黃口代替事物:雏燕(雏鸟的嘴呈黃色。)

3、烽火連三月,家书抵萬金。借代

借用事物:烽火

代替事物:战争

三、比拟

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2、分类

(1)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写,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例1: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拟物

①把人当作物来写

例1: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例2: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②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你带一队人马把黑龙潭的水牵到山下的坝子里来。

①: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②: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

③:一部高高的挖土机,伸长着脖子,张大嘴巴,只要四五下就能吐出一车河沙。④:近来连伤风、咳嗽都跟我请了假啦。判断下列属于拟人还是拟物? 拟人的作用

(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比拟与比喻的区别(见课本)

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

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C 对诗句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波撼岳阳城”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B.“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的手法。

C.“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

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合”在这里是“环绕”的意思,“斜”在这里是“延伸”,都是自然景物的本身状态。作者在这里是用描写景物来衬托心情,并没有用拟人手法写青山、绿树有人的感情。

四、对偶

1、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义对称。

2、种类:(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3、作用:音乐美、节奏感、表意凝练。

4、区别“对比” A、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B、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C、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蓉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第一题 ①爆竹声声脆

_____祖国日日新 ___

②满园春色好

_____神州面貌新 __

第二题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___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 _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和种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五、排比(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3)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3、排比的作用: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它可能是一片海

让你体会壮阔

它可能是一座雕像

让你明白雄健

在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活中,我们需要崇高。有了它,我们就会摆脱平庸和空虚,甚至麻木。而且,一旦你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你身边:它可能是一座山,让你感受巍峨 它可能是一片海,让你体会壮阔 ;

它可能是一首交响乐,让你领悟激越; 它可能是一座雕像,让你明白雄健;

它甚至可能就是一个人,让你理解伟大和纯粹。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夸张的类型 :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扩大的夸张 :

超前的夸张 :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穷人要是遇到不痛快的事就哭鼻子,那真要淹死在泪水里了。

缩小的夸张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巴掌大的小山庄吸引着成千上万人的心。

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

六、夸张

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3、夸张的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4、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例: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他跑起来速度像宇宙飞船,肯定能拿冠军。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例:苦干一个月,胜过两个月。

这句夸张因表述不明确,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七、设问

1、概念: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

例1: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

例2: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设问的基本特点:无疑而问。

3、设问的作用: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八、反问(反诘)

1、概念: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例1: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才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2: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2、反问的作用:

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共同点

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

不同点

形式: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

作用:设问是为了加强读者印象,启发读者思考;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语意更加鲜明。

1、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2、谁说孩子来到人间只是索取?孩子带给这个世界的幸福难道不比他们得到的要更多一些吗?

十、反复

1、概念: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这种修辞方法叫反复。

2、反复的作用:

强调作用,用于抒情写景,感染力强。

3、反复的种类:

(1)接连反复:

例1:等待着,等待着,载着你遗体的灵车,碾过我的心。

例2: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间隔反复: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统治下连年内战,空前水灾,买儿救穷,砍头示众,密密杀戮,严刑逼供,他们不惊诧。在学生情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排比和反复的区别

1、排比最少三句,反复最少两句。

十、双关

1、概念: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的条件,有意识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

2、类别

(1)谐音双关:

例1: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

例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语意双关:

例: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十、摹状(摹拟/摹绘/仿拟)

1、概念:摹写人或事物的声音、色彩和情状。

2、分类

(1)摹形

例:旱獭„„到了夏至后,发青的酥油草把它们养得胖墩墩、圆滚滚的。(2)摹声

例: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3)摹色

例: 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十一、镶嵌

1、概念:为了把话说得舒缓些或郑重些,有时故意用几个无关紧要的字镶在一个词里。

2、一般以镶加虚词和数词最为常见。例:„„便自己开了门,轻手蹑脚地上楼到妻子房里。

十二、顶真(顶针/联珠)

1、概念:顶真是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开头的词语的修辞方式。

例1: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例2:小调皮,做习题。习题难,画小雁;小雁飞, 画乌龟;乌龟爬,画小马;小马跑,画小猫,小猫叫,吓一跳。...十三、回环(回文)

1、概念:用相同语句回环往复说明的一种修辞方式,形式上表现为词语相同而语序相反。

例1:他爬起来跌倒,跌倒爬起来,继续挣扎着前进。

例2: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例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搏,博者不知。——老子

辞格的综合运用:

1、兼用

一个语句,从这个角度看用的是某种辞格,从另一个角度看用的又是一种辞格。例如: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反对党八股》)

比喻、引用兼用。

2、联用

一个语句中接连使用了两个以上的不同辞格。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先引用、再排比、后拟人联用。

3、套用

一个语句,从总的来看用了某种辞格,而分解开来看,其中又包含着其它辞格。

例如: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

排比中套用反问、比喻、拟人、夸张。

下列各句中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

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跨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上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B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前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对偶 夸张 借代 拟物 拟人 借喻

⑦天边偶尔漂浮着淡淡的白云,像从别的什么仙境飘来片片银色的羽毛。()⑧稚嫩的孩子看见小草上的露珠,说是小草的眼泪,妈妈告诉她,那不是眼泪,那是长夜遗落的夜明珠,是晨雾可子馈赠的头饰,是太阳洒下的七彩球。()比喻

比喻、排比

有人说,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使文句整齐;

使文章流动;

使文章增加一泻千里的气势;

使文章产生一唱三叹的节奏;,文章自有活泼之趣,文章会有古雅之风。

下列各项中填入上文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①巧用口语

②排比

③多用些文言成分

④散句

⑤偶句

⑥反复

A.②③⑤①⑥④

B.⑤③④⑥①②

C.②④⑤①⑥③

D.⑤④②⑥①③

请另选一物进行仿写。要求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符合该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情感。雨伞

你注定一生与乌云为伴,时时为别人遮风挡雨,却湿透你自己

1、黑板:你注定一生与粉尘为伴,时时为别人传授知识,却磨损了你自己。

2、蜡烛:你注定一生与黑暗为伴,时时为人们发光发热,却耗尽了自己。

原作: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示例)

1、中华大地是一个奋斗不屈的巨人,珠穆朗玛峰是高昂的头颅,万里长城是挺直的脊梁,黄河、长江是沸腾的血液。

2、油画是描绘在油布上的音乐,线条是活动的思想,色彩是绚丽的旋律,山川、人物是跳着欢快舞蹈的音符。

3、人生像一个饺子,事业是饺子皮,家庭是饺子陷,亲情、爱情是饺子的味道。在以下各句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话语,使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手法基本相同。(1)生命像花朵。乐观者———,悲观者担心它会消失短暂的香。

预祝它将留下甘甜的果

(2)青春如火焰。进取者为它加油,让它愈烧愈旺;退缩者———。

为它泼水,使它渐熄渐灭。评析下面加点词的修辞效果。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晴”实指________________,暗指________________,其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晴雨的“晴”

恋情的“情”

起一语双关之效

下载修辞手法复习讲解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修辞手法复习讲解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修辞手法复习教学设计

    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三年级复习课教学设计 宜良县团山小学 钱建妮 复习目标: 1、能辨析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这六种修辞手法。 2、能够熟练地运用比喻、拟......

    修辞手法复习教学设计

    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三年级复习课教学设计 宜良县团山小学 钱建妮 复习目标: 1、能辨析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这六种修辞手法。 2、能够运用比喻、拟人、排......

    修辞手法复习教学设计

    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王新慧 教学目标: 1、能辨析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 2、能够熟练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和反问仿写、改写句子。 3、能够运......

    修辞手法复习教学设计范文

    修辞手法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辨析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对偶、对比这8种修辞手法。2、能够熟练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和反问仿写、改写句子。3......

    《修辞手法复习》教学反思

    《修辞手法复习》教学反思 双沟镇第二小学 李红军 教学《修辞手法复习》一课,在孩子们的积极参与和激烈交流中进行。针对本节课我反思如下: 一、课堂导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兴......

    浙江学考语文专题复习——修辞手法

    修 辞 手 法 1.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 A.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C.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 D.为君持酒劝斜阳......

    小学语文三年级修辞手法复习

    1.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鞭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比喻) 2.天上的星星能数的清吗?(反问) 3.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暗喻) 4.橙红......

    六年级修辞手法复习课教案

    走进修辞手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2、 3、 复习小学阶段常见的6种修辞方法。 能区别比喻句和拟人句,反问句和设问句。 能迅速判断出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教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