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趣,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有趣,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1-0039-01
阅读教学中,无论是学生得“言”――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遣词造句,使文章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还是学生得“意”――触摸作家心灵,感受作者思想;还是学生得“法”――学会自主阅读,习得阅读之法,这些都必须建立在有趣、感兴趣的基础之上,否则“强扭的瓜不甜”――学生不喜欢枯燥无趣的课堂,不喜欢无趣的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理应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培养情感、提升能力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阅读之乐。这“乐”能让学生更爱阅读,更爱语文学习。
一、创设情境以激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在设计教学情境上下工夫,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他们才能体悟到文本之意蕴。
在教学《水上飞机》一文时,如果仅仅是让学生从文中了解水上飞机的用途,那么这样的教学设计是无趣、无味的。我在教学中充分了解了学生喜爱角色扮演的心理,设计了这样的情境:首先借助多媒体播放各种飞机形状、飞行的画面,接着让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各种飞机的用途、功能,然后引导学生互换角色,用“我是正在(干什么)的飞机,我想说,飞机真是(怎样的功能)”的句型练习说话。学生置身于各种各样的水上飞机之中,通过角色互换,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水上飞机的特殊及其用途。随着“水上飞机真是有好多的用处啊”“水上飞机的本领好大”“要是我也有水上飞机多好玩啊”“我长大了要发明创造出更多的飞机”等语言表达的真情流露,《水上飞机》这篇课文不再是一篇枯燥无味的科普说明文,它俨然成了一个趣味盎然的水上飞机“王国”了。
二、细读文本以捕趣
苏教版语文教材注重文本的趣味胜,这些童趣往往隐藏在文本的细节中。因此,教学中应让学生细细品读文本,捕捉其中的趣味奋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捕捉文本中的细节,包括典型的语言和精彩的内容,这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有很大的作用。
例如,执教《船长》一课,可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文中的对话为什么要一句一小节,而且没有提示语。这种语言的特色应让学生反复朗读,并反复地和有提示语的对话进行比较,这样,学生才能领悟到当时船上情况的危急和紧迫,如果用了大量的提示语就不能体现这一紧迫感。船长和大副的语气和此刻的心理活动都蕴藏在他们短促又急迫的对话中。以这种语言特色为支点,把语言文字的表面意思、言外之意和深层含义水乳交融地融合起来,就能让学生领略到文本语言的魅力,领悟到文本语言表达的奥秘。
笔者在研读《黄河的主人》一文时发现,作者在文中非常详细地写出了数羊皮筏子的6个数字。在习作中,这是较忌讳的、无意义的事情,为什么作家袁鹰反而要这么写呢?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各种语气、各种停顿来表演读这一句。于是,在“一、二、三、四、五、六”6个数字的品读中,学生读到了作者的惊讶和慨叹,读出了作者的深意?D这样危险的黄河之上,这样轻小的羊皮筏子之上,硝公拥有何等的智慧和胆量啊!文本所要表达的,教师要学生体会的,全在这一教学设计之中。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细节之中,学生捕捉到了文字表达的乐趣。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吸引了学生的无意注意,使情与理较完美地融为一体,使得距离学生生活略远的文本一下子趣味盎然起来。
三、研究教法以设趣
在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趣创设。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充满童趣,要符合儿童的心理。比如,合理使用精彩的导入语、恰当的体态语、优美动人的课堂教学语言、出乎意料的提问方式、恰当的教学辅助设备等等,每一个细节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学习中的“趣”就是这“源头活水”,在语文教学中注入这快乐的“活水”,就能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潭清泉”。
第二篇: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内 容 提 要
课堂是一门艺术,我不能让我的艺术殿堂没有味道,没有值得回味的地方,没有魅力!在课堂教学中,我要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积极的学习氛围、愉快的课堂模式、轻松的学习心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活跃起来。
一、让课堂教学“实”起来
二、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实效
四、课堂的活跃离不开教师的幽默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激活课堂“源头活水”的方法有许多,只要我们努力去研究,去探索,定能找到这股源头活水,让这股“源头活水”像清泉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作为语文教师,若在语文课堂中用活语文教材,贯穿新课程理念;促活学生,回归孩子的世界;激活教师,焕发生命的活力,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必会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构建创新型的课堂模式。课堂是一门艺术,我不能让我的艺术殿堂没有味道,没有值得回味的地方,没有魅力!但是让每一节课都焕发光彩有是极其困难的。怎样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把你所教的学科作为一种乐趣?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改变过去单调枯燥的弊端,创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积极的学习氛围、愉快的课堂模式、轻松的学习心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活跃起来。
一、让课堂教学“实”起来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的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和课堂教学目标、任务的确立,必须牢固建立在学生学习语文习惯的养成和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只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教师备课要“实”,上课要“实”,各种教学措施要“实”,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
步应用语文的各种基本技能,为真实运用语文打下基础;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阅读、写作、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中外文化和中外名著,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
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气氛。”也有学者说:“最宽的时候是创造性思维最活跃,创造力最丰富的时候。”语文学科内容的广阔性、体裁的多样性、语言的鲜活性、作品风格的差异性等,都不能靠老师一个人的简单传授,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的感悟体验。很难相信在课堂上一个正襟危坐、欲动不敢、欲言不能的学生的思维能够活跃起来。我们固然不可奉行西方的开放式教学,学生可随意站立、走动,甚或可自由出入,但我们的课堂气氛至少应该是在不摒弃严肃、庄重的同时多一些宽松与和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引导作用,是课堂教学良好氛围的创设者,是引发“主体”学生情感的“催化剂”,是课堂气氛的“调色板”。例如:通过语文课上的教学朗读,激情洋溢的范读,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去,如果再配上情调和谐发展的音乐作背景,就更能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受,从而营造出更为强烈的情感氛围。如教学《傅雷家书两则》,可用贝多芬的《命运》作背景音乐。还有一些课文的学习,如《孔已己》、《变色龙》等文章的教学,如果能让学生在预习了解原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使学生模仿人物的语气、语调、神情,学生的兴致会很高。再如让学生扮演课文中人物的角色,使语文课堂变成“学生 的话剧舞台”。如学习《故乡》,《我的叔叔于勒》等文章,可以让学生把它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自编、自演、自评的方式,学生扮演得有声有色,不但使他们的情趣浓,课堂气氛宽松和谐,课堂的教学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实效
学习是一种积极思维的活动,而兴趣则是学习知识的动力,是发展思维的前提。对学生来说,兴趣的浓淡,心情的好坏,产生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欢乐愉快的气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人精神振奋,学习效果倍增。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在学习《藤野先生》一课理解藤野这个人物形象时,我有这样一段表述:“昨天我们到了日本的仙台医学专科学校,礼节性的拜访了一下鲁迅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今天我们要和藤先生做一下亲密接触,探究探究他的为人。看看藤野究竟有如何的魅力让我们这位现代文学泰斗鲁迅在有生之年念念不忘。”这一段表述之后,学生都笑了,还在议论:“藤野又黑又瘦,还有魅力?”我接着说:“有啊,美丽无限啊!赶紧阅读课文,为藤野的魅力找证据。”这段话的独到体现在:“藤野究竟有如何魅力”一句话上。以往分析人物形象,一般会这样问:XXX是个什么样的人?XXX的人物性格是什么样的?从课堂效果来看,这句“藤野究竟有如何魅力”确实激起了学生阅读文本的热情。所以我想说:独到的往往受关注。而这段话中的“牵一发动全身”,则体现在“阅读课文,为藤野的魅力找证据”这一问题上,他串联了许多知识点,解决了许多相关的问题。从同学们对学习成果的交流来看,解决了这些问题:分析人物从事件入手,分析事件要抓住细节,选材要生活化典型化。这样的牵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实效。
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语文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语文教师不但要教得得法,更要满腔激情、持久地去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始终处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够做到优质高效。
四、课堂的活跃离不开教师的幽默
著名的大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经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便是幽默。”教学幽默可以是语文课堂教学多一份轻松,平添一份愉悦。可以让学生在笑声中自觉地、扎实地学习。学生的学习压力减轻了,知识的吸引力提高了,进而学习的效果也是高效的。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把幽默艺术运用于课堂,用幽默的语言来进行教学,可以造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乐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往往能产生良好的效应。比如,开学初我和学生第一次见面就设计了一段开场白,因为我比较瘦,又戴了一副眼镜。我就自我介绍道:“虽然我戴了眼睛,但是老师不会戴着有色眼镜看你们(不歧视你们),我是这
个学校里最‘忧瘦’的语文老师。”学生们以为老师发音不准,马上纠正:“老师,是‘优秀’吧?”老师补充说:“是‘忧瘦’,因为我很瘦,担忧自己会再瘦下去。”学生至此恍然大悟,微笑起来。笑声中,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这就是仿词所起到的幽默效果。又如:在教《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我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的时候,有意把唐雎的话“否,非若是也”改为洋味十足的“No,不是这样的”,引得学生哄堂大笑,也使学生在笑中记住了这句话的翻译。——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人对话是不可能用英语的,教师让唐雎说英语,是有意犯错,这一“错”,错出了强烈的幽默感,使本来枯燥乏味的文言文课堂增加了几分生趣。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有笑声的课堂,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接受知识更快,教学效率会更高。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激活课堂“源头活水”的方法有许多,只要我们努力去研究,去探索,定能找到这股源头活水,让这股“源头活水”像清泉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作为语文教师,若在语文课堂中用活语文教材,贯穿新课程理念;促活学生,回归孩子的世界;激活教师,焕发生命的活力,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必会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第三篇: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之我见
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之我见
新的课程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要想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还应联系自身的教学实际。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而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主动参与,全心投入学习过程就需要变课堂为学堂,扣动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望,这样的课堂上起来才轻松,才会活跃。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让课堂活跃起来,教师的情感是前提
(一)教师上课的语言应充满激情
教师的语言应该是抑扬顿挫充满活力的,如果再带有点诙谐,孩子们更是喜欢的不得了。孩子们爱听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课堂氛围就自然活跃起来了。试想,假如老师上课时说话有气无力,平淡无奇,学生上课怎么会激情飞扬?怎么会活跃起来呢?回想一下,如果你对着高山大声地笑,它是不是也会回应你爽朗的笑声?假如你对着高山伤心地哭,回应你的也会是同样悲凄的哭声,对不对?高山亦如此,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呢?如果你满怀激情地走进教室,相信你的学生也会被你感染,满怀激情地上好这堂课的。
(二)教师要在课堂上要有赞美声
有些教师上课,习惯做“纠错”工作,课堂上常出现“批评声”、“叹息声”,容易造成学生“无声”。其实,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学中,我们要改变那种一味批评纠错的方式,用激励赞美声来促使师生进入教学的兴奋状态。课堂教学中要有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赞美;有教师对学生学习进步和取得成绩的赞美;有学生对教师精湛教学技艺的赞美;有学生对学生学习创新的赞美„„这些“赞美”,催发师生学习进取神,激活师生沉淀的潜力,提高师生的美感品位。这样教学,使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师生教学互动更加丰富,师生教学互动更为融洽,必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让课堂活跃起来,丰富的教学活动是主体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进行有效的引导,因此是教学活动的关键。而教学活动最终的目的是学生学。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生所获得的一切知识必须有学生通过实践或其他形式去构建,因此教学活动中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开展的。
(一)课堂引入环节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课开始,教师如果用精炼,准确,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作为开场白,一定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发学生
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为教师在后面的讲课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好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可得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例如,我在讲《我们多快乐》一课时,我先问学生:“你们下课都做了些什么?”有的孩子说玩贴人,有的孩子说玩跳绳,有的说几个人一起看那书、、、、、、由于问题贴近他们的生活,所以孩子们发言很踊跃,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这时我对他们说“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就是描写同学们课间活动的,想不想读一读?”很自然就把学生带进了课文。设计精巧的导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他的态度,触发他们的好奇心,赢得他们对课文的好感,这无疑对教读该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二)课堂学习环节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语文课一直给学生的感觉是枯燥、古板的,使学生学之无味。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创设出让学生更好地表现自我的课堂环境,使机械、沉闷的课堂变得宽松自然、愉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课堂中,主动地与教师、同学、教材的意义交往,全新的投入到学习中来,获取更多的知识。
如在教学“金黄的太阳”一段时,我先请喜欢这一段课文的学生读完此段后,让学生说说“到了秋天,小画家为什么把太阳画成了金黄色?”有的说:“树叶黄了。”有的说:“梨子成熟了,变黄了。”还有的说:“田野里稻子黄了。”„„这一问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活了学生潜在的想象力。接着指导朗读“果园里,果子熟了。”指名学生读,对于读得好的学生我随机作了这样的朗读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红红的苹果熟了”;“哦,黄黄的梨也熟了”;“啊,你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串串紫葡萄挂满了整个葡萄架”„„通过这样的评价语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并为后面的互动表演做好了铺垫。然后用课件演示了“秋日果园硕果累累,落叶飘飘”的景象,请学生上台和老师一起即兴想象表演“落叶邀请小伙伴品尝水果”的情景,当我说道:“落叶妹妹,你好!我是小鱼姐姐,听说果园里有许多果子成熟了,你能向我介绍一下吗?”学生马上如数家珍:“有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还有一串串的紫葡萄。”从学生的回答中我感到了课堂上教师评价语运用得恰当有着一举两得的作用。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在美的情境中采到金色的落叶,闻到水果的香甜、从而达到让课堂活跃的目的。
(三)课堂总结环节
课堂总结往往是在教学行将结束之时。教师要把握那个特殊时段学生的学习心理,精心进行预设,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回顾在本节课中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获得情感与态度的升华,使课堂总结取得画龙点睛的效果。
如《美丽的小路》一课中,我在课的开头部分用了小路、鲜花引入,在课的结尾部分仍请出了小路,鲜花。我由“美丽”二字引起同学们对环境的关注,引导学生要保护环境、爱护环境,这是知识上的提升;让学生由“美丽”字联想到环境美和人的心美,联想到要仔细观察,善于发现、主动创造美,这样自然地实现了情感上的升华。从而达到让课堂活跃的目的。
三、要使课堂活跃起来,就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创设不同的学习方式
语文知识各部分有难有易,对于简单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或相互之间学习讨论,对于稍难的内容可以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讲解。有些内容,要几个学生相互协作,这样可以分小组进行教学。课堂上,自学,相互之间学习和协作,教师讲解等学习方式交替进行,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通过表演来渲染课堂气氛
我在教学《你寄过贺卡吗?》中,有一些学生的活动,如果你是那位小朋友,你会怎样诉说自己的产品呢?,一下子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纷纷做起了贺卡。接着,我就让学生解释“自己的贺卡”。其实在课堂中许多活动课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在表演和活动中找到答案,这样一来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平台,让学生来表现,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学习的疲劳,在乐中掌握知识。
(二)自己动手找答案
新课标强调自主学习,“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教材,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己动手找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我在教《科里亚的木匣》这一课时,我要求同学们自己先读,然后自己想,同桌互相讨论,接着我就提问“谁愿意给大家示范一下?”当同学们合作找出答案后找出答案后,就说”“你们俩的合作挺默契嘛!”我这么一说,同学们纷纷举手要合作找另一种方法,是课堂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四、以读为本,产生情感共鸣,是课堂活跃起来的兴奋剂
语文教学中阅读的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灵性的活动,学生的阅读赋予作品生命和活力,因此,阅读是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的兴奋剂。
在朗读体味中语言情感。朗读的方式很多,有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学生齐读、分
角色朗读。教师要视不同的学生基础、不同的文体灵活掌握朗读的方式。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也会被激动而进入角色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再仔细朗读,品味文章的妙词佳句,欣赏文章的语言情境,使学生的语感在读书中不断加强、巩固。《春雨的色彩》一文中这样写道: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也绿了„„”像这样的段落,我想唯独让学生们在充分地朗读后才能领略到它的美。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仔细品味,既可提高对词语的感知能力,又可训练学生的语感,提高学习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教师在上课前应有良好稳定的情绪,尽快进入讲课的角色,才能形成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多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见解的机会,多关注“学生会怎么想”使他们的个性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身上蕴藏的创新能力才得以充分挖掘
参考文献:
[1]王祝春.《中国科技博览》.2010.年第10期 [2]刘宇.《河南教育;基教版》.2010.年第2期 [3]申宣成.《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第12期 [4]李平霞.《教育艺术》.2008年.第3期 [5]叶陈苗.《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第15期
学生签名:季晓宁2011年10月18
第四篇:如何让聋校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教过聋校语文的教师往往都有这样一种体会:教师精心备课,可到了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无动于衷,于是老师就变成了独角戏的角色。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毫无生机和活力,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很难使课堂教学活跃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率低,以致学生对语文课失去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课堂上,师生双边关系处理恰当,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学生就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接受知识,劲头足,效果好。那么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聋校语文课堂“活”起来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进行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它能促使聋生语言和思维能力得到同步发展,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有裨益。创设情境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实物演示情境: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或辅助教具构成一整体,以演示教学内容反映的特定情境称之为实物演示情境。例如:《皮球浮上来了》,其中一些原理很难以讲述的办法讲清,我就做了一个实验,用一个瓶子较深、瓶口较小的瓶子当作树洞,拿一只乒乓球当作皮球,然后按文中的步骤演示,其中的道理学生很轻松地接受了,同时,课堂气氛也活了起来。
2、图片再现情境 在聋校的语文教学中,几乎离不开大字课文与放大照片。图片既能帮助聋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例如《精彩的马戏》一课,上课的时候,当我出示挂图《猴子爬竿》时,班上马上就有一位同学举手到黑板前做了一个“倒竖蜻蜓”的动作,教室里马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当然,句中“倒竖”“顽皮”之类的词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3、表演体验情境
作为一名聋校语文教师应当是一位艺术表演家,教师上课时不仅要有丰富的表情,而且还要适时地做一些精湛的表演。特别是有些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学生很难理解,只有通过教师的神情演示,结合手语,学生才能感受到词语的内涵,如理解“高兴”这个词,就要表现出快乐的样子,理解“悲伤”这个词,就要表现出难过的样子,学生看着老师的表演,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表演来活跃课堂气氛。如《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教学中,我先帮助聋生读通课文,了解基本情节然后指导聋生表演课文的情境。当聋生戴上头饰后,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表演者和观看者共同进入情境,在表演中自然体会了本文蕴含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思想意义了。
二、让开一条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不管是普教还是特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还是不变的,聋生听觉受损,教师采取“一言堂”的方法只能造成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厌倦情绪。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创造一种友好、民主的气氛,使聋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学生能读懂的就不再去讲,只要学生能够自己领悟的就不再去分析,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动脑,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如《锯是怎样发明的》一课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己读,整体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其次让学生看画,理解图意;第三,让每位同学说出自己不懂的词语,老师再加以纠正、指导;第四,老师结合上下文重点讲解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第五,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讨论。①鲁班手中的小草和锯有什么相似之处?②什么事启发鲁班发明了锯?通过这一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各抒己见,有演示的,有讨论的,还有的同学在黑板上画了斧了、锯和鲁班手中的小草,全体学生都积极动手、动口、动脑、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三、加强训练,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目前有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训练意识淡薄,往往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很少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练习,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学习仅停留在简单的心理记忆水平上。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大纲要求,突出章节、单元训练重点,设计要科学、精要,难易要适度,富有层次。耳聋学生个别差异大,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全面兼顾,因材施教。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能冷落,要多安排练习的机会,多予鼓励,使他们敢于练习,敢于提问,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优等生在严格要求答案正确的前提下,鼓励他们多动脑思考、想象。只有这样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才能活跃整个课堂教学气氛。
四、走出语文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
聋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往往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和体验得来的,聋校的语文教学要走出课堂,带入生活的场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目的地观察客体,帮助学生感知教材。如上完《公园的一角》一课后,要求仿写课言语,以《学校的一角》为题写一段话。上课时,我就带领同学们站在校门口观察学校的教学楼,指导他们从远到近地观察。观察完毕,回到教室,我提了这样几个问题:1、教学楼从整体上看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样的墙?什么样的玻璃?2、楼顶上有什么?3、教学楼正前方是什么?4、走道两旁有些什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一会儿就把《学校的一角》这段话写完了,习作训练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总之,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对于聋校语文课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到语文课的成败得失。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活”学生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努力让聋生在“活”的课堂教学中学知、认知、获知、用知。
第五篇:让课堂活跃起来-语文课堂多媒体运用体会
让课堂活跃起来-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几点体会
余永福
科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45分钟内的情绪变化并不是呈直线流动的,而是呈波浪型起伏。因此,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兴奋点,避免进入情绪低谷,失去学习主动性,便是教改的一大重点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就要求教师想方设法使课堂活跃起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把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他们容易理解,乐于接受。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不可能达到这种教学效果的。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的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无疑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开辟了一方广阔的天地。
所谓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是多种电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其中电脑的介入无疑为多媒体教学注入更新的活力。它可以集视听于一身,与多种仪器的组合可以展示不同时空的实景或图像。在我教学《故宫博物院》时,通过本课教学课件的制作,在教学实践中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了更新的感受和认识。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朱红色的宫门关闭着,优雅的宫庭乐曲缓缓响起,画面右下角无声的出现—个视频窗口,里面不断变换出故宫精美的内景。”画面循环反复,乐曲典雅悠长,于不知不觉中,学生已被打动心扉,浓厚的阅读兴趣油然而生。随着铃声的响起,门被无声地打开,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故宫俯瞰全景图: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重重殿宇,错综复杂而井然有序。此时,对故宫学生已经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正文的学习。
(二)图文并茂,如临其境
《故宫博物院》是一篇篇幅较长的说明文,如果简单地听一遍朗读带,大约需十几分钟,长时间地听读,容易产生疲惫心理,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我在课件上作了这样的设计:画面左方是—幅故宫布局图,依照行进的路线,每到一景,在右半画面中便可以展示此处的风景图。同时,在行进过程中,随着鼠标的牵引自然拖出一条行进路线。在课堂上,我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全班想象成一个旅游团,请几位同学上台作导游。自己运用鼠标,分别对故宫各景作介绍。这样一路“走”,一路看。追随着作者当年的踪迹,如临其境地参观游览了故宫。学生在活动中很轻松的明确了故宫的布局特征,感受到建筑的精美,了解了作者的写作顺序。
(三)化难为易,避免失趣
心理学家认为,当学生在学习遇到障碍,老师不能及时给予帮助的话,也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在《故宫博物院》第5自然段是对太和殿外景的介绍,作者自上而下的介绍了重檐屋顶、殿檐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这里面就有好几个结构术语如“斗拱’、“额枋”,究竟是什么样子,什么位置,由于时代的隔膜,学生就无法理解,自然也就无法明确作者的自上而下的介绍顺序了。因而我在太和殿外景图景上,放大各自的局部图像,那么学生的疑难障碍便不攻自破了。
(四)设计活动画面,突破难点
《故宫博物院》的教学难点.就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以空间为序的写作方法。而空间顺序的运用着重表现在方位词语的准确使用和观察点的明确交代上。如果一般的就文中作者的语汇作解析的话,学生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我抽取文中第6自然段关于太和殿内景设计了一个游戏:我在画面的左方设计了一个房屋空间,在右方放置太和殿内部陈设简图,然后请学生根据文段把这些陈设放置到房屋空间,再对太和殿内部实景,得出百分之百的准确率。由此,学生不难体会方位词语的准确使用,清晰交代观察点(立足点)是交代清楚事物位置关系的关键。
(五)模拟作文,化为难为踊跃
初中生最头痛的便是写作文了,平时说话滔滔不绝,拿起笔就无从写起,关键在于没能打破害怕心理。如何克服学生的为难情绪,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也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难题。我的方法是模拟作文,类似绘画中山水画的学习方法,先临摹,再创造。在这节课我运用了这种方法。《故宫博物院》是一篇介绍建筑群的典范之作,条理清晰,主次分明。于是我出了一个与之类似作文《我们的校园》,在画面上打出沙中的平面布局图,每一处建筑都可以在右方出现相应的图片。让学生也以导游的形式,模仿《故宫博物院》移步换景的方法介绍我们的校园。熟悉的景,又有范文作引,为难情绪已被打悄,学生作文情绪充分调动起来,回家再将口头作文整理成笔头作文便是轻而易举了。
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教改插上了有力的翅膀,它把我们的视野伸向了更远、更广阔的天地。随着它越来越深入地开发利用,将来课堂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将会变得越来越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