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藤野先生评课稿
《藤野先生》评课稿 富县实验中学 陈永荣
《藤野先生》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品读人生,感悟亲情的作品。本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
李娜老师讲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这一课时的主要目标是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高贵的品质,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下面我就李娜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仅我个人的看法:
1.李娜老师的这节课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教学目标切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2.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发展现状与要求,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准确的把握了教学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
3.教学过程从诵读《论语》导入到自学指导、布置任务、研读讨论、学生质疑、到畅所欲言,每个环节都衔接流畅。充分体现了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李老师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求和求知动力。教学中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面向全体,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营造高效,和谐的课堂,整堂课情知交融。
4.教学方法能体现学生的能力培养,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
总之,这是一堂比较清晰,质朴,结构合理的常规教学课。这都是我我要学习的。此外,这节课让我忘不了还有以下两个小环节。
李老师在引导学生说出藤野先生没有狭隘民族精神这一品质后,没有就此结束。而是进行了拓展延伸。把最近发生的日本地震与本文联系起来。与学生进行了思想交流。这样也就间接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充分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这是我们的语文课上目前所缺少的。
还有就是李老师丰富的肢体语言。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除了运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之外,肢体语言也是重要的教学手段。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演讲如能使聋子看得懂,则演讲之技精矣”。教师的讲课又何尝不是这样?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内容适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增强了内容生动形象,她用慷慨激昂的议论,激起了学生情绪。
以上都是我从李老师的课上学到的。
第二篇:藤野先生微型课
《藤野先生》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出示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非常深刻,且与特定的时代背景关系密切,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但他后来放弃了医学,开始从事文学活动,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从文章中寻求答案。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依据地点的转换,我们可以把文章分为三大部分
从段落结构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至于两个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藤野先生又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下节课再来分析。
下面反思小结。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一起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也知道了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鲁迅和藤野先生之间发生了什么?藤野先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首先,同学生找一下,文中主要描写藤野先生的段落都有哪些?
我们先来看6-10段,看看作者初见的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在文中勾画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除了这些之外,文章还通过作者的耳闻目睹描写了藤野先生的穿着,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注意:在这里,作者用了白描的手法勾画出了人物的特征。
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11-23段,小组讨论: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 课文通过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本文写人的手法:
希望同学们在写人时借鉴和运用这些手法,使人物的特征更为鲜明、品质更为突出。
文章读到这,我们会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完成救国救民的愿望。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下节课再来寻找答案。下面反思小结。
第三课时
上节课我们通过四个典型的事例和白描手法认识了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医学教师藤野先生,那鲁迅又为什么放弃了医学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寻找原因。
请同学来朗读课文24—3l语段,看看在仙台发生了什么事让作者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试概括。
我们先来看匿名信事件:这是鲁迅在事件发生后的一段感慨,那么该如何理解呢?
首先我们看这句话真的是鲁迅的看法吗? 如果不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愤慨的原因又是什么?
我们再来看看电影事件:欢呼声每看一片都有,日本青年这次的拍手欢呼为什么在我听来却特别的刺耳呢?民族尊严使然。
那么如何理解“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这句话? 首先这句话里的他们指的是谁? “何尝”与“不”连用表达什么语气?
“酒醉似的喝采”原来指什么?现在又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两件事让鲁迅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壮,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要唤醒人们麻木的思想,当首推文艺,于是他选择了弃医从文。可以说,作者的一切行为都源于两个字,那就是:爱国。其实文中除了这两件事情之外,还有很多的地方都能体现出作者的爱国思想,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分析。下面反思小结。
第四课时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鲁迅的名言大家一定熟知,鲁迅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对敌人绝不屈服,而对人民却甘心做一头牛。鲁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在他很多的文章中都有体现,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一下《藤野先生》中那浓浓的爱国深情。
请同学朗读课文1、2段,思考: 作者在东京有何所见所闻所感?他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去仙台?
所见:清国留学生盘着辫子赏樱花的丑态。所闻:听说的是他们不学无术学跳舞。所感:他厌恶东京的学习环境,厌恶清国留学生的浑浑噩噩,厌烦他们把环境搞得乌烟瘴气,原因: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和恶劣的环境形成尖锐的矛盾,因而,他不得不离开东京,寻求一个有利于实现理想的环境。这也是作者爱国的体现。在这两段中,作者强烈的讽刺和厌恶感是通过修辞手法和副词的运用来体现的,看看第一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这些修辞手法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露无遗,也表现了作者极度厌恶之情。除了修辞手法,还有一些副词的运用增强了讽刺的力量。
下面我们来看课文第4段,思考:作者为什么对去仙台途中的两个地名有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们看是哪两个地名? 那为什么对这两个地名印象深刻呢?
水户:朱舜水:具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学者客死的地方。
日暮里:看提示。我们曾学过崔颢的《黄鹤楼》,其中有这样两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个诗句蕴含着什么样的感情呢?思乡。所以我们说,作者印象深刻的这两个地名都蕴含着爱国的情感。下面我们来看第5段,思考:作者在仙台受到的优待,他为什么用“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来解释呢?
首先我们看大概是什么意思?猜测。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猜测?因为还没有中国的学生—弱国国民。
这也是鲁迅爱国的体现。
包括后来鲁迅离开仙台怀念藤野先生也是因为他的没有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最后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的爱国行动更是鲁迅爱国情感的体现。我们一起来齐读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来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所以本文的另一条情感线索就是作者的的爱国思想。
下面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完成横线上的内容,进而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主旨。
第三篇:藤野先生微课
藤 野 先 生
鲁山县第十六初级中学
李
二
虎
2015年8月3日
藤 野 先 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抓住人物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阅读品味; 合作、探究,深入了解人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并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学习抓住人物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教学重点:概括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通过典型事件提炼出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典型事件提炼出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时间安排:5-7分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鲁迅在回忆录中说:“在我所认为的我师当中,最使我感激的、给我鼓励的一个”是一位日本人,他就是藤野先生。课文如何描写初见藤野先生的形象?
明确: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但从这些来看,藤野先生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学者形象,那在他身上又有什么品质让鲁迅这样深情怀念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深入的认识一下这位先生。
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了课文的11---23段。
二、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概括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
2、通过这几件事提炼出藤野先生高尚的精神品质。
三、小结: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同学们概括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并通过这几件事提炼出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在课堂中进一步学习抓住人物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四、板书设计
典型事件
→
人物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第四篇:藤野先生[推荐]
《藤野先生》中写藤野先生高贵品质的四件事是:
1、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验——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正直,热情诚恳,没有民族偏见,认真负责,严谨治学
总结
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着重选写了他的四个典型事例。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1)写藤野先生检查并从头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讲义。表现了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2)写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表现了先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
(3)写藤野先生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和放心。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直挚诚恳的工作精神。
(4)写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表现了先生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这四件事,(1)(2)两件是详写,(3)(4)两件是略写。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为什么要满腔热情地教育鲁迅的原因。
第五篇:《藤野先生》观后感
《藤野先生》观课报告
《藤野先生》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对 20 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公正、真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本课也是作者青年时代爱国、报国的心理历程的写真,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今天认真观看了范秀梅老师执教的这节《藤野先生》,感觉受益匪浅。整节课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紧凑流畅,紧扣重、难点,师生交流和谐、顺畅,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是巧妙重组课文,环节紧凑流畅。这篇课文我也教过N多遍,但大多是按照课文的顺序解析课文,循规蹈矩,缺乏创意。而范老师巧妙重组课文,引领学生“读、品、悟”,把藤野先生的伟大和鲁迅的爱国思想这两条线索巧妙结合在一起,设计新颖,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令人耳目一新。比如一开始,让学生速读课文,找出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是如何评价的。学生很自然地找到了“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抓住“伟大”这一关键词,巧妙切入文本。鲁迅先生“伟大”在哪里,引导学生跳读第6-23段;学生圈点勾画,寻找藤野先生与鲁迅相处的几件事,读、品、悟,感受藤野先生品格的“伟大”;相遇那么“伟大“的老师,鲁迅为什么又会离开呢?引导学生通览全文。为什么离开东京?为什么离开仙台?依次引导学生读1-3段和24-31段,读、品、悟,学生悟到的是鲁迅深厚的爱国情感,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紧紧融合在一起的深厚爱国情。这个时候的鲁迅茫然、孤苦、痛苦、愤怒,是藤野先生给了他温暖和力量,给了他战斗的不竭动力。他们之间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更是朋友和知己。惺惺相惜,却天各一方;知己难觅,怎能不怀念?引导学生读结尾的几段,鲁迅先生化怀念为力量,继续战斗下去。范老师整节课就这样环环相扣,紧凑流畅,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了藤野先生的”伟大“,触摸到了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激情。
二是朗朗的读书声贯穿课堂始终。范老师这堂课,“读”贯穿课堂。朗读形式多样,速读、齐读,略读、跳读,重点语段反复读,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再去读,学生的读由生到熟,由熟到情,以读促品,以读促悟,读出了感情,读出了深度。范老师抓住朗读这个环节,让这节课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儿。这是最打动我的地方。反思自己以前上这篇课文的时候,功利性太强,因为课文偏长,课堂上很少这样带领学生一块去朗读,课堂设计跟着“考试”的指挥棒团团转,工具性有余,人文性不足。
三是范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语言声情并茂,用当今一个流行词来说,就是课堂语言“走心”。说范老师基本功扎实,重点表现在课堂设计,问题切入,环节之间巧妙的过渡语等方面;课堂语言“走心”,不仅仅是抑扬顿挫,更是高潮处若飞流直下,低沉处若山泉呜咽,一言一语拨动着学生的心弦。
最后提几点教学小建议:反观整堂课,如范老师自己所言,师生沟通有余,生生合作不足。品读课文时,大多是老师抛出问题,指名学生解答,没有发挥学习小组的合作互助作用。比如“为什么藤野先生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这个环节完全可以放给学生小组合作,只需展示结果而已。教是为了不教,很多问题学生能自己解决了的,学会放手,更能让课堂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