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大刑法博士考试1999—2015年试题
【素材】吴情树:武大刑法博士考试1999—2015年试题(最新版以及含参考书目)
2015-11-05 法学学术前沿
武汉大学法学院
刑法学博士入学考试1999—2015年试题(含参考书目)
整理者:吴情树,华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来源:作者微博
责编:陇西。整理者功德无量,亦可为刑法学的学习提供问题和参考。诚挚谢意!
【原博主按】
每年都有人咨询我考武汉大学刑法博士应该看哪些参考书目,历年来都考了哪些题目,应该如何准备复习等考试问题。2010年武汉大学博士入学考试于 3月14日结束,我委托的学生李婕同学把刚刚考完的刑法题目发给我。2011年11月24日,我利用来武大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时间,让我2010级的师弟吕伟同学帮忙打听今年的博士入学考题。2012年武汉大学的博士入学考试于 3月18日结束,3月19日我又收到了吕伟同学给我发来的2012年刑法学博士入学考题。2013年武大博士考试已于3月17日结束,我的一位学生赖隹文同学也参加了今年刑法学博士的入学考试,临行前,我委托他帮忙记下并发给我,他考完试后回到华大就将今年的考题发给我。今年的考试已经于2014年3月16日结束,我们有一个硕士研究生赵娟同学也报考了今年的刑法博士,她把今年的考题发给我。2015年3月,我又有一个学生去报考,考完之后,她又将今年的考题口述给我!现在我将武汉大学法学院刑法学16年来的博士入学考试的真题进行汇编,并传到我的博客,希望对那些有志于成为武汉大学马家军弟子的考生有所帮助。在此,要感谢对这些试题的汇编作出贡献的马家军弟子们!尤其是李婕师妹、吕伟师弟、赖隹文同学、赵娟同学的贡献。在我毕业之后,他继续关注武大法学院刑法学博士入学考题的收集,这些对于那些欲将成为马家军弟子的考生们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值得坚持做下去。
通过这几年考题的观察,可以发现,武汉大学刑法学博士入学考试的考题中,中国刑法学越来越灵活了,而且很关注最新立法动态和理论学说的最新进展。但外国刑法都还是比较“死”,只要好好背诵指定的几本外国刑法学以及马先生主编的近现代西方刑法学说史就可以了。当然,为了能够顺利考上刑法学博士生,单纯复习这几本刑法书是远远不够的,希望各位网友能够认真阅读近年来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等法律核心期刊上刊登的刑法学术论文,了解刑法学最前沿的知识,关注最新的刑法立法动态。
2015年 中国刑法学
1、评述《刑法修正案
(九)》草案说明书的指导思想和特点。
2、请指出我国刑法中非实行行为正犯化的现象以及理论基础。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注: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但有学者认为,驾驶人员肇事后,不离开现场,但也不救助,也应该认定为逃逸;但如果驾驶人员肇事后,留在现场,有家属参与救助,也不能认定为逃逸,但如果离开了现场,即使有家属参与救助,也应当认定为逃逸;或者驾驶人员肇事后,没有受伤人员,也不需要救助,虽然离开了现场,也不能认定为逃逸。(大体意思)
请评析上述关于“逃逸”的解释和学说观点。
4、论滥用职权罪的构成要件。
外国刑法学
1、简述费尔巴哈、黑格尔的心理强制说。
2、简述梅茨格尔的责任理论。
3、简述团藤重光的构成要件理论。
4、论述大陆法系国家刑法关于不能犯的各种学说。
5、论述大陆法系国家刑法中的胁迫罪。
2014年 中国刑法学
一、论犯罪的实行行为
二、论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危险方法”的解释规则
三、我国刑法规定第48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有学者指出应修改为:死刑只适用最严重的罪行。试分析是否应当修改及其理由。
四、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的通知规定:“以金钱财物等方式引诱幼女与自己发生性关系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幼女被他人强迫卖淫而仍与其发生性关系的,均以强奸罪论处”,请结合我国刑法关于强奸罪和嫖宿幼女罪的规定进行分析。
外国刑法学
一、论卢梭的死刑观(10分)
二、论耶赛克关于刑法基本任务的思想(10分)
三、简述日本新派刑法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思想(10分)
四、论大陆法系的预备罪(35分)
五、论大陆法系关于财产犯罪保护法益的学说(35分)
2013年
一、中国刑法学
(一)简答题(每道10分)
1.述评我国刑法中关于老年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规定。
2.关于我国刑法中的禁制令的法律性质及司法适用。
3.《刑法修正案
(八)》第九条将《刑法》第68条第二款“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规定删除,对这一立法修改作述评。
(二)论述题(每道35分)
1.论述我国刑法中关于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
2.论述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及与相关罪名的区别。
二、外国刑法学
(一)简答题(每道10分)
1.前期古典学派与后期古典学派的观点异同。
2.菲利与李斯特关于保安处分的观点。
3.日本的学派之争相西欧的学派之争所呈现的主要特点。
(二)论述题(每道题35分)
1.大陆法系刑法中的正犯概念、类型及区分狭义的共犯与正犯的标准述评。
2.试述毁损生者名誉罪。
2012年
一、中国刑法学
1、论对象错误和打击错误
2、普通缓刑适用条件修改和意义
3、破坏交通工具罪中争议问题
二、外国刑法学
1、德日中止犯减轻处罚根据
2、德日刑法中的滥用职权罪
三、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
1、边沁的计算罪刑相称的规则
2、康德和黑格尔的死刑态度
3、小野的罪刑法定原则
2011年
一、中国刑法学
1、论单位犯罪
2、论刑事责任制度
3、论敲诈勒索罪
二、外国刑法学
1、论日本的欺诈罪
2、论大陆系刑法里的违法性意识学说
三、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
1、简述后期古典学派的共犯理论
2、简述小野清一郎构成要件理论的一般概念
3、简述团藤重光的人格行为论
2010年
一、中国刑法学
1、论述我国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2、论述从轻、从重、减轻、免除处罚制度
3、论述伪证罪
二、外国刑法学
1、论述外国刑法中的构成要件理论
2、论述日本刑法中狭义的掠取与诱拐罪
三、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
1、论述迈尔的刑罚理论
2、论述牧野英一的社会责任论
3、论述威尔哲尔的行为无价值论
2009年
一、中国刑法学
1、论述我国刑法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规定
2、论述我国刑法关于空间效力的规定,以及空间效力与刑事管辖权的关系
3、论组织他人卖淫罪
二、外国刑法学
1、对德、日刑法理论中关于共同犯罪本质学说的评述
2、论述日本刑法中的遗弃罪
三、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
1、论述贝卡利亚的刑法目的观
2、论述宫本英修的不作为犯的思想
3、论述团藤重光的人格行为论思想
2008年
一、中国刑法学
1、未遂犯的成立条件
2、我国刑法中的减刑
3、我国刑法中的受贿罪
二、外国刑法学
1、日本刑法中的共谋共同正犯理论
2、德日刑法中的单纯赌博罪和常习赌博罪
三、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
1、费尔巴哈的刑罚理论
2、威尔哲尔的目的行为论
2007年
一、中国刑法学
1、论犯罪的基本特征
2、论刑罚的目的
3、结合刑法分则的规定,论述法条竞合的概念、表现形式以及法律适用的原则。
二、外国刑法学
1、论述西方刑法中的不作为犯
2、论述日本刑法中的受贿罪类型
三、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
1、简述李斯特的犯罪观
2、简述日本新派与旧派的刑法理论之争
3、简述团藤重光的死刑废止论
2006年
一、中国刑法学
1、想象竞合犯及与法条竞合的区别
2、论我国的刑罚消灭制度
3、论绑架罪以及与非法拘禁罪的界定
二、外国刑法学
1、论西方刑法中的行为理论
2、评短期自由刑
3、论日本刑法中的放火罪
三、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
1、西方刑法古典学派的主要观点
2、李斯特的刑罚目的观
3、新社会防卫论的主要观点
2005年
一、中国刑法学
1、论中止犯
2、论罚金刑
3、论诈骗罪
二、外国刑法学
1、论违法性本质
2、赃物罪
三、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空)
2004年
一、中国刑法学
1、论教唆犯
2、论数罪并罚原则
4、论交通肇事罪
二、外国刑法学
1、论共犯的本质
2、同意杀人罪
三、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
1、费尔巴哈的刑法思想
2、植松正的刑法思想
3、安塞尔的刑法思想
2003年
一、中国刑法学
1、论犯罪对象
2、论追诉时效的计算
3、论绑架罪
二、外国刑法学
1、论违法性的本质
2、论自由刑的统一化
3、论遗弃罪
三、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
1、比较古典学派与近代学派的异同
2、比较贝林格与小野清一郎的构成要件理论
2002年
一、中国刑法学
1、论犯罪对象
2、论立功制度
3、论诬告陷害罪
二、外国刑法学
1、因果关系论
2、短期自由刑以及存废
3、论背信罪
三、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
1、启蒙思想的刑法面前人人平等之演变
2、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
3、菲利的犯罪三原因论
4、牧野英一的犯罪征表说
5、论贝林格的构成要件理论
6、论团藤重光的人格行为论、人格责任论及构成理论
2001年
一、中国刑法学
1、论防卫过当
2、论时效制度
3、论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二、外国刑法学
1、论原因自由行为
2、论罚金刑
3、论抢劫罪(强盗罪)
三、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
1、古典学派的刑法思想
2、李斯特的刑罚观
3、宫本英修的犯罪未遂论
2000年
一、中国刑法学
1、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2、论刑罚权的根据
3、论挪用公款罪
二、外国刑法学
1、论过失学说
2、论外国刑法中刑罚权的根据学说
3、论德日刑法中的脱逃罪
三、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
1、论贝卡利亚的刑罚适用原则
2、牧野英一的目的刑论
3、后期古典学派的刑法理论
1999年
一、中国刑法学
1、论特殊主体
2、论假释制度
3、论故意杀人罪
二、外国刑法学
1、论德日刑法中的法益
2、论外国刑法中的前科消灭制度
3、论德日刑法中的强奸罪
三、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
1、试论贝卡利亚的死刑废止观
2、论小野清一郎的构成要件理论
3、试述近代学派刑法理论
考试参考书目
一、中国刑法学
1、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根据1997年刑法修订)、《刑罚通论》(根据1997年刑法修订),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王作富主编:《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上中下),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年版。
3、马克昌主编:《百罪通论》(上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二、外国刑法学
1、马克昌主编:《外国刑法学总论》(大陆法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马克昌著:《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张明楷著:《外国刑法纲要》(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陈家林:《外国刑法学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5、陈家林:《外国刑法:基础理论与研究动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三、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
1、马克昌主编:《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旧版),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2、马克昌主编:《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最新修订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注:最好两本书对照看,重点看新版。
★ 上述各书在当当网和卓越亚马逊网均有销售。
吴情树 整理于华侨大学法学院813室
补充于2013年3月20日
再补充于2014/3/19 补充于2015/3/23
第二篇:武大刑法博士试题集
武汉大学刑法博士生入学考试笔试题集
1990年
中国刑法学:
1。论我国刑法中的贿赂罪
2、论犯罪的故意
3。论自首的条件 外国刑法学:
(缺)
1991中国刑法学:
1、论拐卖妇女儿童罪
2、论预备犯与预备犯罪
(缺一题)外国刑法学:
1、评共同犯罪的几种学说
2、论德、日刑法中的缓刑和恩赦制度
3、论日本刑法中的强盗罪和侵占罪
1992中国刑法学:
1、论犯罪的本质
2、论我国的死刑政策与死刑制度 外国刑法学:
1、评述西方刑法中的规范责任论和心理责任论
2、评西方刑法中的不定期刑和短期自由刑
3、论述日本刑法中的贿赂罪
年
年
1993年
中国刑法学:
1、论我国刑法中的危害结果
2、论非刑罚的处罚方法
3、论绑架妇女儿童罪与绑架勒赎罪 外国刑法学:
1、德、日刑法中的错误理论述评
2、论西方刑法中的时效和恩赦
3、日本刑法中的强奸罪和胁迫罪
1994年
中国刑法学:
1、论我国刑法中犯罪构成与刑事责任
2、论缓刑
3、论制造、运输、贩卖毒品罪 外国刑法学:
1、论德日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
2、论西方刑法中的报应刑论和目的刑论
3、论日本刑法中的侵占罪
1995年
中国刑法学:
1、论我国刑法中的主犯
2、论我国刑法中的死刑
3、论侵占罪与贪污罪的区别 外国刑法学:
1、论犯罪故意成立要件、故意学说
2、关于刑法目的的理论
3、论强盗罪
1996年
中国刑法学:
1、论生产伪劣商品罪(30分)
2、论安乐死的概念、特征、国内外刑法对安乐死的看法和态度(30分)
3、我国对追诉时效的理论(40分)外国刑法学:
1、论德、日刑法的共同正犯
2、论剥夺自由刑
3、日本刑法的伤害罪 1997年
中国刑法学:
1.论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35分)
2.论我国刑罚的功能(30分)
3。论强奸妇女罪(35分)
外国刑法学:
1·阐明资产阶级罪刑法定主义思想体系及其理论基础(40分)
2.试述外国刑法中过失责任中的信赖原则和容许的危险性(30)
3.论自杀关联罪(3 0分)
中国刑法史
1.试述唐律中的七杀(35)
2·试简述清代刑法(38分)
3·试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刑事法律特点和确立的基本原则
(27)
1998年
中国刑法学
1.论犯罪的直接客体(30分)
2.论自首和立功的成立条件及两者的处罚原则(35分)
3·论新刑法对盗窃罪的修改和认定该罪应当区分的界限与
注意的问题(35分)
外国刑法学
1.试述德日刑法中的共同正犯
2。试述外国刑法学者关于死刑的学说
3.试述德日刑法中的侵占罪
1999年
中国刑法学
1,论犯罪的特殊主体
2.论假释制度
3.论故意杀人罪
外国刑法学
1.试论西方刑法学中的“法益”
2.试论外国刑法中的前科消灭 3.日本刑法中的强奸罪述析
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
1.试论贝里亚关于死刑的主张
2.近代学派关于刑法学的主要观点评述
3.小野清一郎的构成要件理论述要
2000年
中国刑法学
1、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35)
2、论刑罚权(30)
3、论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以及与相关犯罪的界限(35)
外国刑法学
1、评析西方关于刑罚权之根据的学说
2、试述德日刑法中的脱逃罪
3、试述大陆刑法学中的过失理论
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
1、试述贝卡利亚刑法理论中的刑罚适用原则
2、试述后期古典学派的刑法思想的主要内容
3、日本新派学者野英一的目的刑论、教育刑论评述
2001中国刑法学
1、论防卫过当
2、论追诉时效
3、论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
1、古典学派关于刑法学的主要观点述评
2、李斯特的刑事责任观述评
3、宫本英修的犯罪未遂理论述评
外国刑法学 年
1、试述外国刑法学中的原因自由行为理论(40分)
2、评析西方国家的罚金刑(30分)
3、论德日刑法中的强盗罪(30分)
2002年
中国刑法学
1、论犯罪对象
2、论立功(仅限于作为裁量情节的立功,要求阐述关于立功的立法变化及其理由)
3、论诬告陷害罪
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
一、简答题(40分)
1、简述启蒙思想家关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2、简述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
3、简述菲利的犯罪三原因论
4、简述牧野英一的犯罪征表说
二、论述题(60分)
1、贝林格的构成要件论述评
2、试述团藤重光的人格行为论、人格责任论与构成要件论
外国刑法学
一、试述大陆法系国家刑法学中的因果关系理论(40分)
二、试述西方刑法学中的短期自由刑论(30分)
三、论外国刑法中的背信罪(30分)
2003年
外国刑法学
一、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简述外国刑法学中自由刑的单一化问题
2、简述古典学派与近代学派争议的要点
3、简述小野清一郎与贝林格在构成要件理论上的不同主张
二、论述题(第1小题25分,第2小题30分,共55分)
1、试述外国刑法学中关于违法性本质问题的学说之争
2、论外国刑法中的遗弃罪
中国刑法学
一、论犯罪的基本特征(35分)
二、论追诉时效延长(30分)
三、论绑架罪的构成要件(35分,要求结合争议的观点论述)
2004年试题
中国刑法学:
1.法定强奸的司法解释
2.过失共同犯罪
3.教唆犯 外国刑法学:
1.同意杀人罪
2.自杀罪
3.违法性本质
2005年试题
中国刑法学:
1.诈骗罪
2.罚金刑
3.犯罪中止 外国刑法学:
1.责任本质
2.短期自由刑
3.2006年试题
中国刑法学:
1.想象竞合犯与法规竞合犯的区别
2.简述刑罚消灭事由 3.绑架罪及其与非法拘禁罪区别 外国刑法学:
1.①古典派的自由意志论
②李斯特的刑罚目的论
③新社会防卫理论
2.德日刑法中的行为理论
3.具体的放火罪
参考书籍:
1.《犯罪通论》,《刑罚通论》(马克昌)2.《刑法分则实务研究》(王作富)
3.《西方刑法思想史略》,《比较刑法学原理》(马克昌)4.《外国刑法纲要》(张明楷)5.参看赵秉志相关书籍
第三篇:武大2013博士招生简章
武汉大学201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分类:博士招生信息 | 作者: 研究生院 | 发布时间: 2012/10/17| 点击次数:680
2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学校现有43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43个二级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342个学科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2个,博士生导师1200余人,硕士生导师2400余人。
一、培养目标
武汉大学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是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二、招生规模
2013年我校拟招收博士研究生约1550名(含直博生、硕博连读生)。各培养单位的招生人数在专业目录中有标注,在录取时将根据国家下达的正式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做适当调整。我校参加“国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高校思政教师及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等。
三、学习年限
学制为3年(历史学院、哲学学院学制4年),最长学习年限原则上不超过6年。
四、报考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二)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等部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三)报考“普通培养”博士生考生的年龄应不超过45周岁;报考“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博士生考生的年龄不限。
(四)报考时,考生学位或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得硕士学位或者博士学位,单证硕士学位(无学历证书)的考生应于至2012年12月31日前获得学位。
2.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2013年8月31日前取得硕士学位证书和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3.具有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注:在境外教育科研机构获得学位、学历的考生,须出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
(五)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还须具备下列条件:
1.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后在与所报考专业相近岗位工作满6年(至2013年8月31日止);
2.获得国家英语六级水平考试证书(2005年6月以后参加六级考试成绩达到422分以上)或WSK60成绩分以上或雅思成绩6.5分以上或TOFEL成绩80分以上;
3.已取得报考学科专业硕士阶段课程结业证(由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出具);
4.近三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2篇以上(含2篇)属于所报考学科专业范围的学术论文,或获得过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在前五名)。
(六)须有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五、招生方式
(一)普通招考:指我校面向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进行公开招考选拔博士生的招生方式。学校统一组织命题初试(含各类专项计划)。
(二)直接攻博:指从国内“985工程”高校或经教育部批准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中选拔部分具有学术学位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的招生方式,具体实施办法将另行发布。
(三)硕博连读:我校有“1+4”硕博连读和“2+3”硕博连读两种选拔博士生的招生方式。“1+4”硕博连读指我校在推荐免试或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录取的普通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中,由考生提出申请,经过考核择优遴选部分学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方式。“2+3”硕博连读指针对我校入学一年后的硕士研究生在中期考核分流时择优遴选部分普通类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方式。被确定为硕博连读的考生不需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博士入学考试。
(四)入学考核:指我校“九类”博士生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入学考核”的方式选拔博士生的招生方式。“入学考核”主要由学生提出申请、报考导师审核同意、入学考核小组对考生进行基础考核和能力考核、学院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审定录取等环节组成,不需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博士入学考试。参加此种方式选拔的考生须在2012年10-11月与报考学院(系、所)和导师联系,按照要求提供相关材料并参加评估。具体实施办法将另行发布。
(五)优秀人才单独选拔:指我校针对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领域内科研成果及管理业绩突出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组织的单独入学考试选拔博士生的招生方式。2013年,此招生方式仅在武汉大学北京研究院和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实行。
六、报名
武汉大学博士报名方式采用网上报名(网上支付报名费)、现场资格认证结合的方式进行。所有参加以上任何一种招生方式的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并在考试前规定的时间内到研究生院办理现场认证手续,恕不接收规定时间外的补报及缴费。
报名具体流程及要求如下:
(一)网上报名
1.时间:2012年11月7日—12月6日。
2.流程:
(1)登录网报页面按要求注册、提交有关信息和数码登记照;
(2)网上缴纳报名费200元(同等学力考生报名费400元);
(3)网报截止后至现场认证期间,考生可打印《武汉大学2013年博士研究生考生信息卡》(一式两份)和《武汉大学2013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报考专项计划的考生须下载填写相应表格。
说明:网上缴费成功后,考生不得修改学位学历信息,不得要求退费;网报截止后,考生不得要求修改报考信息。
(二)现场认证
1.时间:2013年3月11日—3月14日
2.地点: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3.流程:(1)验证→(2)交《武汉大学2013年博士研究生考生信息卡》一张(专项计划考生同时交资格审查表)→(3)领取准考证。
现场认证具体安排请届时登录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看。
4.要求:
(1)往届生(含:已取得硕士学位人员、已取得本科阶段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满6年的人员)须持本人最后学位、学历证书、身份证原件报考;应届硕士生须持硕士研究生证、学籍证明(研究生管理部门出具的包含入学年月、学制的证明)和身份证原件报考。
(2)资格审查通过后,现场提交一份在网报系统中打印的《武汉大学2013年博士研究生考生信息卡》;
(3)凡在境外教育科研机构获得学位、学历的考生,须出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无法出具者不能参加初试);
(4)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缴费、现场资格审查、确认报名信息的考生,网上报名信息无效。
(三)其他说明
1.考生与所在单位因博士报考产生的问题由考生与所在单位自行协商;如因此而造成考生不能被录取的后果,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
2.对在报考时填写虚假信息及考试中有违纪行为的考生,我校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有关规定视具体情况给予严肃处理。
3.对弄虚作假、考试舞弊者,不论何时,一经发现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4.在当年博士生入学考试中作弊的考生,下一不允许报考。
七、向报考学院(系、所)提交材料
请考生于2013年3月15日前将以下材料送交至报考学院(系、所)的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一)《武汉大学2013年博士研究生考生信息卡》(网上打印)。
(二)《武汉大学2013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网上打印)。
(三)最后学位、学历证的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交学籍证明,入学前补验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并交复印件)。
(四)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专家出具的《专家推荐书》(在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下载中心下载表格)。
(五)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单(须加盖校级研究生培养单位或所在单位人事档案室的公章,复试阶段提供);
八、考试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一)初试
1.初试科目:公共外语(不含听力)、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初试阶段需考政治理论(文科考试内容主要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理科考试内容主要为自然辩证法)。考试方式均为笔试。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
2.初试时间:2013年3月16日全天,17日上午(17日下午同等学力考生考政治理论课)。
3.初试地点:武汉大学(具体地点见准考证)。
4.成绩告知:考试成绩可由考生本人在研究生院网站上查询。如对评卷结果有异议,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网上报名系统申请复查。研究生院将组织专门人员进行认真复查,并将复查结果在网上公布,考生本人不得查阅试卷。
(二)复试
1.复试时间:2013年5月。
2.复试内容:
(1)测试考生外语口语及听力水平;
(2)以面试等方式对考生的学科背景、专业素质、操作技能、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考察;考生需提交包括本人科研经历、科研成果、对拟从事研究的学科领域及研究方向的认识、研究思路和展望的科研报告;
(3)跨一级学科报考的考生(判断依据为考生所学专业代码的前4位与报考专业代码的前4位是否相同,不同则为跨一级学科)、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两门硕士阶段学位课程(笔试),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具体时间、内容及形式以报考学院(系、所)通知为准。
(三)体检
武汉大学校医院在复试阶段对考生进行体检,体检结果不符合标准者不予录取。
九、录取
(一)录取原则:根据初试、复试成绩,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录取工作。
(二)录取类别:
武汉大学参加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后,博士生录取分为普通培养、委托培养、定向培养等三种类别。
普通培养:为非在职全日制研究生,录取时须将档案及工资关系转入我校,并可参加基本奖学金、普通奖学金、优秀奖学金及其他奖励性项目的评定,毕业时按照“市场引导、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原则落实就业单位。
委托培养:为在职研究生,录取时须与委托培养单位签订培养合同,培养经费由委托单位与考生本人按双方协议承担,可参加我校优秀研究生奖学金的评定,不参加基本奖学金、普通奖学金、专项奖学金的评定,毕业后回原委托单位工作。定向培养:为参??“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高校思政教师”及“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的研究生,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就业。
考生报考时的报考类别即为录取类别,请考生在报考时慎重选择。
十、收费标准及奖助体系
(一)培养费:非医学类专业人民币16000元/学年,医学类专业人民币17000元/学年,校外博士研究生班培养费另行规定。
(二)住宿费:根据住宿条件,每人每学年800-1500元。
(三)奖助学金:
1.基本奖学金:凡正常录取的普通培养类博士研究生均可享受基本奖学金,奖励标准为非医学类专业16000元/学年(冲抵全部学费),医学类专业17000元/学年(冲抵全部学费)。
2.普通奖学金:所有普通培养类博士研究生均可享受普通奖学金,奖励标准12000元/学年。
3.研究生学术创新奖:在规定修业年限内的武汉大学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可参评本奖学金。该奖学金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具体奖励标
4.4%;乙等奖学金为每年3000元/人,占参评总人数的7%;丙等奖学金为每年2000元/人,占参评总人数的9%。
5.专项奖学金:学校设有42种专项奖学金用于奖励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研究生,最高奖励金额高达12000元/人。
6.助学金:学校每年提供800多个助研、助教、助管岗位供研究生申请。
7.学校还可协助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办理助学贷款。
(四)博士生教育培养项目及课程培养项目
1.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项目主要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短期出国研修项目;研究生学术创新奖项目;博士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项目;博士研究生高水平科研成果培育延长资助项目等。
2.研究生课程培养项目主要有:学科通开课建设项目;研究生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博士研究生跨学科试验区项目;导师论坛和专题讲座资助项目等。
项目的具体内容可查看研究生院网站相关通知,或咨询研究生院培养处。
十一、信息查询及咨询
(一)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不指定参考书目,不提供历年专业课试题,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辅导班。
(二)有关招生专业目录、导师及学院联系方式、报名、考试、体检、录取等方面的信息,将及时在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
http://yzb.whu.edu.cn/recruitWeb/)或研究生院主页(网址:http://)上公布,请考生注意查询。
(三)信息咨询及联系方式:
电话:027-68754920(传真)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武汉大学研究生院218办公室
邮编:430072
第四篇:刑法总论试题
2007-2008学年 开玩笑说要把他扔到河里去。小强边喊“害怕”边挣扎,胡某不小心手一滑,小强掉入河中,胡某急忙去救,小强已溺水而死。则胡某对小强的死亡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为()
A.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意外事件
5、下列犯罪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不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有()A.绑架后撕票杀害人质 B.投放毒物
C.制造毒品1千克 D.故意伤害致人重伤
6、下列情形中,属于法律认识错误的是()A.甲误认张三为李四而将其杀死
B.乙误认经幼女同意与之发生性关系不构成犯罪而实施该行为 C.丙开枪射击王五,枪法偏差打死赵六 D.丁意图盗窃钱包但却窃得一部手机
7、下列有关单位犯罪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以个人犯罪论处;
B.人民法院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C.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D.个人和单位不可以构成共同犯罪
8、黄某有一只价格昂贵的藏獒犬,因与刘某不和,曾唆使藏獒犬扑咬刘某,而且每次见到刘某,藏獒犬均对其狂吠,刘某对此怀恨在心。一日刘某乘黄某牵藏獒犬外出之机,在犬窝中投放毒药,后该犬被毒死。从刑法理论上看刘某的行为属于哪种情况()
A.紧急避险 B.正当防卫 C.防卫过当 D.故意犯罪
9、下列情况属于犯罪中止的有()A.盗走他人医药费后良心发现将钱送还的 B.犯罪过程中突然生病而停止犯罪的
C.对他人连开三枪,均未击中,还有子弹能继续开枪但放弃
D.张某欲杀林某,在林某的食物中投毒,见林某食用后又不忍心,当即送林某去医院救治,林某经抢救仍然死亡
10、王某教唆李某去抢劫银行,李某接受教唆后,因害怕受惩罚,未去银行抢劫。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王某、李某构成共同犯罪
B.如果李某15周岁,则王某属于间接正犯 C.对于王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王某、李某均不构成犯罪
11、关于缓刑,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
B.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
C.对于数罪并罚但宣告刑为2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适用缓刑 D.某甲犯故意杀人罪,但是有可能被适用缓刑
12、甲乙两人在菜市场捣乱,保安丙前来制止,甲挥刀朝丙头部猛力砍去,丙侥幸躲开,甲这一刀却砍中了乙的颈部,致其当场死亡。对甲的行为应该如何定性()
A.故意杀人罪既遂 B.故意杀人罪未遂 C.过失致人死亡 D.无罪过事件
13、罪犯在被剥夺政治权利期间,可以从事以下哪一项活动()A.选举人大代表
B.为抗议物价飞涨而参加合法游行、示威 C.成为国家机关公务员 D.成为国有企业的员工
14、甲乘坐出租车企图在偏僻处对司机进行抢劫,坚持要司机将车开进路旁的偏僻小道,司机不肯,双方正在争吵时,联防队员赶到,发现有异,将甲抓获。甲的行为属于哪种犯罪形态()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15、关于管制下列说法哪项是正确的?()A.被判管制的犯罪分子,没有著作权
B.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
C.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应当由公安机关就近在拘留所执行
D.管制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1年
16、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不能适用减刑的对象是被判处()A.管制的犯罪分子 B.拘役的犯罪分子
C.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D.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犯罪分子
17、以下情形应予数罪并罚的是()
A.赵某见军人甲某往皮包里装入手枪一把、钱款5万,遂趁其不备将甲某的皮包盗走
B.钱某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线数千米,数额较大
C.孙某为杀仇人A某,不顾B某站在A某身旁开枪射击,一枪将A某打死同时将B某打成重伤
D.李某在公共场所安装炸弹,炸死3人,炸伤10人
18、甲和乙共同持枪抢劫并致人死亡后分头逃跑,后甲因犯盗窃罪被抓获归案。在羁押期间,甲主动向公安人员供述了自己和乙共同抢劫的犯罪事实,并提供了乙的隐藏地点,将乙抓获,乙因抢劫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关于甲的抢劫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属于坦白,但不成立特别自首 B.成立特别自首,但不成立立功
C.成立特别自首和立功,但不成立重大立功 D.成立特别自首和重大立功
19、甲某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当众持刀抢劫乙某(乙某合法配备枪支),乙某顾不得人多掏出枪来射击甲某,子弹射中甲某后又击中甲某身后的行人丙某。甲某当场死亡,丙某受重伤。则乙某对丙某造成的伤害较为合理的评价是()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不认为是故意犯罪 D.故意伤害罪
20、张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孙某有重大立功表现,受到表扬。受到表扬后次日,张某与刘某开玩笑时,将其推倒在地,刘某头部触地,当场昏迷,后抢救无效死亡,对张某应当如何处理()
A.2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与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并罚
B.其所犯之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立即执行死刑
C.其所犯之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年期满后执行死刑
D.2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与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并罚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某甲欲杀某乙,向某乙连砍数刀后,见乙倒地没有再动,以为某乙已死,遂逃离现场。后某乙被人及时抢救未死。某甲的行为不属于()
A.犯罪中止
B.实行终了的未遂 C.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D.犯罪既遂
2、以下情形必定属于我国刑法中首要分子的是指:()A.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B.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C.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D.参加聚众犯罪的分子
3、下列哪些情形成立共同犯罪()
A.甲与乙共谋杀丙,并由乙找来两把匕首,约定次日一同行动,但届时乙因为生病而没有前往犯罪地点,由甲一人杀死丙
B.甲为杀丙而往丙的水杯中加入毒药5克;乙也想杀丙,但并不知甲已投毒,也往丙的水杯中加入毒药5克。丙被毒死,实验发现此种毒药的致死量为9克
C.甲发现某商店失火后,便立即叫乙:“现在是趁火打劫的好时机,我们一起去吧!”乙便和甲一起跑到失火地点,窃取了商品后各自回到家中
D.甲将丙打昏抢走其钱包,待甲走后,乙从躲藏处走出拿走丙的一部手机
4、下列情况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有()
A.黄某被姚某殴打后扬言要报复,姚某听说就拿出一把菜刀,被许某劝阻在一旁,此时黄某想先发制人,就从姚某手中夺过菜刀,将其砍成重伤
B.李某身强力壮,对体弱的张某不满,伺机报复,一日见其和女友在一块,遂调戏侮辱其女友,张某看不过就抡起一根铁棍扑向李某,李某轻而易举的夺下铁棍,并将张某手臂打折
C.便衣民警胡某夜晚巡逻,在检查三轮车时被远处的司机林某误认为窃车贼,林某立即找了几个人赶到现场抓贼,而胡某也以为遭坏人袭击,双方因误会而发生冲突,民警开枪将司机打死
D.郭某见狂暴性精神病人吴某拿菜刀在砍杀自己的儿子,情急之下开枪(系合法配枪)将吴某打死。
5、按照刑法规定,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法定量刑情节有()A.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 B.紧急避险过当的 C.自首后又有立功的 D.胁从犯
6、下列哪些情形不应当受到追诉期限的限制()
A.人民法院受理了王某自诉甲某伤害案件,甲某在接到刑事自诉状后离家出走;
B.乙某因出国而未在法定期限内对钟某诽谤案提出控告;
C.丙某向公安机关报案,声称自己被张某抢劫,因丙某说话含糊不清,公安人员对其报案有怀疑而未将张某抢劫案立案;
D.丁某得知与其共同盗窃的李某被公安机关抓获,遂逃离居住地藏匿。
7、下列犯罪行为人中,不能适用死刑的有哪些()
A.曹某因涉嫌卖给丁某2千克海洛因被抓获,被抓获时其已怀孕2个月,后因证据不足而被释放;2年后因发现新证据证明曹某的确卖给丁某2千克海洛因,因而又被起诉
B.女青年刘某因绑架杀人被捕,在押期间与看守人员发生性关系致孕,审判之前已自然流产身体康复
C.妇女葛某在怀孕期间将丈夫杀死后逃逸,生产后不久即被公安机关抓获
D.王某在18岁生日当天酒后连杀两人
8、下列关于减刑、假释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A.对于因杀人、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当他们被减刑后,如果剩余刑期低于十年有期徒刑,则可以假释
B.累犯如有重大立功,符合假释条件,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仍可假释 C.多次减刑后,原判为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年,刑期自被告人被关押时起计算
D.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审议决定,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法规竞合
2、犯罪集团
3、犯罪主体
4、犯罪中止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简述正当防卫的一般条件。
2、简述单位犯罪的特征。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事责任,为什么?
2007-2008学年(4)防卫时间: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即已经发生尚未结束(2分);
(5)防卫限度: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1分)。2.简述单位犯罪的特征
(1)单位犯罪行为由单位实施,单位即依法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3分);
(2)单位犯罪行为由我国刑法规定(1分);
(3)单位犯罪行为以单位名义实施,即单位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的名义实施(2分);
(4)单位犯罪行为是为单位谋取利益而实施,包括合法利益和非法利益(2分)。
五、案例分析题
1、(1)乙及其妻子的行为都构成犯罪(2分);
(2)甲与乙系互殴,因而乙不得主张防卫(2分)
(3)乙妻递刀与乙的行为表明其主观上存在伤害甲身体健康的故意;乙持菜刀与甲对打,主观上也存在伤害故意,因此构成故意伤害罪(或说构成故意犯罪)(3分)(4)甲的死亡与乙夫妻的共同伤害行为有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2分)。(5)乙及其妻构成共同犯罪(1分)。
(6)乙不成立自首,因为他没有交代同案犯(2分)
2、(1)由于B未满16周岁,对故意伤害(轻伤)不负刑事责任,故A与B属于间接正犯关系。A应构成故意伤害罪,是犯罪行为;B不负刑事责任(3分);(2)B因不负刑事责任,不能成立共犯。E虽未参加盗窃,但参加了共谋,也属共犯。A、B、C均属共犯,既有共同犯罪故意,又有共同犯罪行为(3分);(3)A是主犯(直接实行犯),C是胁从犯(次要的实行犯),D是从犯(帮助犯),E是从犯(共谋犯)。对于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4分);
(4)A、C、D、E都构成犯罪既遂。共同犯罪中一人既遂,全体既遂(2分);(5)B、C、D、E不应对此承担刑事责任,属于实行过限(2分)。
第五篇:刑法博士笔记-刘明祥
《财产犯罪中财物的“占有”问题》
10月24日晚 刘明祥教授
刑法分则财产类犯罪中有不少“占有”罪状,财产犯罪是常见罪、多发罪,对“占有”进行详细研究,有助于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
一、“占有”的概念。
所谓占有,是指人对事物事实上支配、管理的状态。
(一)“占有”概念源于民法但又有所不同。
1、刑法上的“占有”比民法上的占有更现实,强调其事实性。必须是实际掌握和控制。而民法上的“占有”可以是观念上的占有,比如说出租人与承租人的关系上,对事物的占有理解就是观念上的;
2、刑法上的“占有”必须是直接占有,而民法上的“占有”还包括间接占有。差异原因在于刑法民法保护方法上的不同:民法上对间接占有进行评价是由意义的,而刑法上的间接占有则没有价值;
3、刑法上的“占有”具有排他性。注意“排他性”只是占有的一个特征,而不是其本质特征,比如贪污罪,陈希同案件中的珍贵礼物锁在其办公室,是否认定为贪污,当时有两种争论。有学者认为陈希同排除了别人对礼物的占有,因此属于贪污,但我认为排除别人的占有只是一个特性,必须自己对礼物掌握以后才能是事实上的占有,比如说打碎别人的杯子,把鱼塘的鱼放掉,都是排除他人对事物的掌握,但自己并未占有。
(二)“占有”与“持有”的关系
占有与“持有”都是都物品的一种事实上的掌握,刑法上的持有是指违反法律规定,擅自对国家规定的特殊物品进行事实上的支配或控制。两者的区别如下:
1、刑法上的“占有”是对财物形成的一种事实上的支配关系,在法律秩序允许的前提下是合法行为,而持有则是法律禁止的,有时候还构成犯罪;
2、绝对的违禁物品如海洛因不能成为占有对象,但可以成为持有对象;
3、占有人对占有物可行使权利,如无特别反证,则推定其合法,而持有如无特别授权,则推定为非法。
在实践中对两者进行区分具有重大意义:夺取他人“占有”的物品是犯罪,夺取他人“持有”的物品不能构成侵犯财产犯罪,但是否构成其他罪?需要要看具体的环境,对有些物品进行夺取则可能单独构成犯罪,如抢劫、盗窃枪支、弹药罪,因为对非法持有人的抢劫和盗窃依然会对社会构成威胁。又如抢劫、盗窃他人持有的毒品,因法律上未规定抢劫、盗窃罪品罪,因此不能构成该罪,但是如果抢劫、盗窃毒品后贩卖的,构成贩卖毒;如果抢劫、盗窃低频后自己吸食的,则可能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二、“占有”的有无
是指对财物是否处于支配状态。一般来说分为“夺取”和“侵占”两种。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区别在于对财产的占有状态是否合法。
是否对财物处于支配状态,还要看是否有占有的意愿,如将自己的物品扔掉,则该人放弃占有,该物可以被人拿走,就不是侵犯财产所有权。但是判断有无占有意识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只要看概括的占有即可,如放置于家中的物,就推定主任由占有的意识,而不论该物是否对主人重要,以及主人是否还在意该物。
当然也有一些不是很好判断的情况。“占有”财物主要有几种表现形式:
1、财物实际上被掌握监视着。这是最常见、最典型的“占有”形式,比如钱包放在口袋,手机放在包里等;
2、财物被自己支配的机械、器具控制着,只要自己知道机械、器具在何处,即属于自己“占有”,比如自动售货机,山区里设置来捕获野兽的陷阱,以及海里的养殖场等;
3、财物在自己概括支配的场所范围内,典型的就是家里的家具;
4、根据动物的自然属性,可以预料其将返回自己支配的范围内,如鸡群会归巢,将散养的鸡偷走也属于盗窃。有的动物并无返回的自然属性,比如牛走散后就不会回家(因此才要放牛娃),如走散后被人牵走就是遗失物。
5、从财物的性质、放置区域等可以推定所有者的。如放于显著位置的财物就表示(或推定)是有主人的,比如说深夜放置于门口的自行车,不是商店老板的就是客人的。
6、财物难以被他人发现而自己又知道场所的。如山区农民在山洞里藏自己的劳动工具。有一个案例,某人的船载有宝贵物品,船不幸沉后,被人发现偷走了船上的东西,这也属于盗窃。
7、从财物的性质可以推定并非遗弃物的,所有者有占有的意识并且知道所在区域的。日本有一个案例,某人将金佛像放在无人看管的寺庙,想沾一些佛气(常有人烧香),结果被人偷走,后来定为盗窃罪。从财物的性质上看,金像怎么可能被抛弃?又如汽车停在边远的山路上,车比较新,就可以推定并非遗弃。
8、财物短时间与所有者分离,所在位置离所有这很近,所有者对此有明确认识的。比如说坐长途汽车,中途下车吃饭,将手提包放置于自己的桌上去卫生间,回来后发现包不见了,则定盗窃罪。
三、“占有”的归宿
指谁在事实上支配财物,或者说谁在占有它。比如说店主雇佣一个员工帮忙收钱,有时候店主不在,雇员将钱放在口袋或者把东西拿走,是定盗窃还是侵占?我认为,如果占有人是老板,则定盗窃;如果占有人是老板和雇员,定侵占还是盗窃罪?还需要深入讨论。在几种特殊情况下,认定其实比较难:
1、上下主从关系者之间的占有。
比如上面的例子,就是典型的上下主从关系。对此日本有三种不同观点:
(1)共同占有说。即使有主从关系,也应认定为共同占有,雇员拿走就属于侵占;
(2)上位者占有说。几个人中只有上级地位的人才占有财物,因此上面的例子就是盗窃;
(3)折中说。在判断上下主从关系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能是侵占罪也可能是盗窃罪,或者是下位占有而上位却不占有。我认为折中说比较有道理。比如说老板开商店后交给雇员管理,进货及销售均由雇员主持,雇员定期给老板汇报,则雇员就是实际占有者,如雇员拿走商品就是侵占。
共同占有的情况:某人雇车拉货去广州,雇主坐车上押货,半途押车人上厕所,受雇司机将车开走并把货卖掉。本案中雇主不会开车,因此是共同占有,按盗窃还是侵占处理?我认为是侵占。因为雇主不会开车,是委托雇员开车,因此是双方共同占有财物。
2、对等关系者之间的占有。
如果说上下主从关系者之间的占有是纵向的占有,则对等关系之间的占有就是横向的占有。如共同合伙开商店,某次合伙人甲将货款拿走,这属于共同占有关系。共同占有有两种情况:共同受委托占有,共同占有者同时也是所有者。有人认为本案甲构成盗窃罪(盗窃一半),我认为是侵占,因为是基于信任关系而相互委托给他人,侵犯的是别人对自己委托信用关系。
3、对包装物的占有。
车站托运用箱子包装后交承运人,承运人将箱子打开后将东西抽出来,这种情况属于侵占还是盗窃?为何将包装物拿出来单独讲解,是因为民法上对包装物的承运有特殊规定,民法上规定受托人对委托运输的物品无处分权,不管箱子里面的东西是否腐烂。类似的例子,上锁后的箱子请三轮车运到车站,三轮车乘他人不在将东西抽出拿走,定盗窃还是侵占?针
对该种情况又存在以下几种学说:
(1)受托者占有说。该说认为受托者虽无权打开锁,但实际上是占有该物品的,因此无论是抽走东西,还是将东西拉走都是侵占。
(2)委托者占有说。该说认为,委托者可能远离物品,但是箱子上锁表明委托者对其有占有意识,受托人并无处分权(民法上规定),因此应当是委托者占有财物,抽走东西或者拉走都属于盗窃。
(3)区别说。对包装物,委托者是占有箱子里的东西,而受托人占有的是作为外壳的箱子。如果将里面的东西拿走就是盗窃,如果将箱子全部拉走,则是侵占。
在我看来,委托人占有占有说实际上强调的是法律上的关系,而刑法上的“占有”与民法上的“占有”是不同的,刑法上强调的是实际掌握。
区别说也有缺陷:
(1)把被包装物的整体和内容分隔开并不合理;
(2)按其逻辑推理,把包全部拉走也不是侵占,里面东西是委托人所有,而把箱子拉走却不是委托人的东西,不正确。
(3)会产生刑罚不均衡的问题。世界各国对侵占罪处罚比盗窃罪要轻。
因此我认为受托者占有说比较合理。受托人是事实上的控制,委托人则只是民事法律上的所有关系,不是事实上的掌控。
四、死者的“占有”问题
死者是否可以作为“占有”主体?众所周知,自然人是“占有”的主体,但是死者是否可以认为是占有的主体?但大陆法系国家对此有讨论。有三种情况需要研究。
(一)基于夺取的目的,先杀人后取财,也就是俗称的“图财害命”,刑法理论界有两种观点:
1、前行为是杀人,后行为是盗窃;
问题:前行为定杀人罪没有问题,但是盗窃的是他人“占有”的财物,死人怎么可以成为占有的主体?
2、按抢劫致人死亡罪论处,此为通说。
也存在问题:关于通说,大陆法系有三种观点,分别为:
(1)被害人死后,财物马上由继承人自动占有,把财物拿走,则定抢劫没有问题。问题:该说如果按民法理解是可以 但是刑法上强调的是事实性掌控,“占有”的继承人只是观念上的。
(2)被害人被害的一瞬间,财物就转移给加害人,构成瞬间的抢劫。
问题:忽视了抢劫罪的过程,比如说必须以暴力、胁迫等手段。
(3)以杀人为手段夺财的行为,归根到底构成对死者生前占有财物的侵害。我认为这个比较合理。
(二)杀害被害人后才产生取财意图的,如何定性?
目前我国有两种观点:
1、后一行为构成抢劫,与杀人罪数罪并罚。存在复行为,杀人行为如定罪则已经考虑暴力行为了,后行为如果还定抢劫罪,是否对暴力行为两次评价。
2、后一行为定盗窃罪。学界很多学者持该种观点,但我认为,该人已经死亡就不占有财物,又如何定盗窃罪?但是不定盗窃罪又该如何处理?我认为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拿走的财物比较少,则没有必要评价,如果数额比较大,则应当予以评价。如果死者生前的财物有人占有(包括概括占有)的,拿走就定盗窃,例如将人杀害在旅馆里,看见包里有钱拿走则定盗窃罪,因为酒店概括占有其财产(代保管)。如果被杀在荒郊野外,或者杀后运到野外,临走时看见钱财并拿走的,不定盗窃。日本有侵占脱离占有物罪,而我国没有规定
该等罪名,我国只有两种——侵占埋藏物和遗忘物品。
(三)无关系得第三人取走死者生前所携带的财物,比如说死者病死、自杀死亡,他人见财起意拿走财物,该如何评价?
大陆法系(主要是日本)有以下几种观点:
1、定盗窃罪,因为死者仍然拥有才财产。该观点有问题,上述已经阐述。
2、定侵占脱离占有物罪。认为死后不占有该财产,而是脱离的占有物。
3、两分说。该观点认为如果死后很短时间拿走的定盗窃,如果死后很久取走的,则定侵占脱离占有物罪。
在我看来,还是要看死者所在位置,如果死在野外,则是脱离占有物(即遗失物),在我国不定罪;如果死在家里或者有人管理的,则死者归他人管理,取走财物即定盗窃。
五、脱离占有物的问题
刑法第170条第2款规定,侵占遗忘物和埋藏物的行为构成犯罪,但是对遗忘物如何认定值得研究,遗忘物与民法上的遗失物有何区别?民法、物权法未规定“遗忘物”概念,只规定“遗失物”,但理论上的确存在遗忘物,两者是有区别的。目前有两种观点:
(一)认为刑法上的遗忘物与民法上的遗失物无差别,陈兴良教授就持该观点。
我认为刑法上的遗忘物与民法上的遗失物是有差别的,至少我国刑法第170条所规定的遗忘物是一种特别的遗失物。
(1)立法上采用不同的称谓是慎重和有选择的,绝非不加区别任意混用。1979年刑法典就有侵占遗失物的规定(草案149条),97年刑法修改时使用了“遗失物”概念(95年8月修改稿),97年刑法典最后采用了“遗忘物”,因此绝非立法者的笔误。
(2)遗忘物概念的提法是有历史渊源的。79刑法只规定有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有一个发生在上海的案子,70年代初期某人在饭店丢失1万元被人捡到,因为类似侵占遗忘物比照盗窃罪处罚,这与捡到那些丢失在野外的遗失物相比,是有主观恶性上的区别的。
(3)在立法精神上,对刑法170条的适用是严格加以限制的,也就是限制侵占罪的适用范围,只处罚遗忘物不处罚遗失物。
有北大博士论文认为遗失物被人捡到后就产生了保管的义务,因此取索取的时候拒不返还的,直接按照刑法170条第1款“保管他人财物”的行为进行定罪处罚。我本人认为不妥,因为丢失者与捡到者之间并无委托关系。
(二)认为遗忘物与遗失物的区别,是看短时间内能否回忆起来。
我认为遗忘物与遗失物的区别则是在于所在场所不同。遗忘物是指丢在他人能否有效管理的场所范围内,遗失物则是丢在无人管理的场所或者公共场所(有多人出入)不能有效管理的场合,比如醉酒的人坐出租车把手机丢失,该人因为醉酒肯定不知道丢失在哪儿,根据上述观点应该定遗失物,而我认为出租车司机有管理义务,因此不管乘客是否记得丢失地点均为遗忘物。又如某人在露天广场丢失手机,几秒钟后反应过来赶紧去找已经不见,赶紧用别人的手机拨打自己手机,从旁边某人身上响起,如果按上述观点该手机为遗忘物,如果拒不返还就定侵占罪,而我认为该场合属于不能有效管理的场合,因此不是遗忘物而是遗失物。
(三)关于“漂流物”和“埋藏物”
1、关于“漂流物”概念,其他国家均有规定,而我国没有规定,能按照刑法侵占罪进行处理么?不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认为发洪水,下游的人捞东西是节省社会财富,比流入大海要节省资源,因此没有必要规定。
2、关于侵占“埋藏物”
刑法上的规定与民法上的规定是否为同一回事?民法通则79条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归国家所有。所谓埋藏物是指不在他人占有下的财物,如果是别人有意埋藏的挖走则定盗窃罪;如果是盗墓的,则有专门的罪名来规制。
六、财物的占有欲许霆案的定性问题
我将在《清华法学》下期、《中外法学》09年第一期发表文章与其他持不同观点的进行探讨。
(一)陈兴良及张明凯教授认为定盗窃罪,而我认为定盗窃罪存在问题:
1、定盗窃罪与国民的法律意识不符,这也是激起广大关注的原因,因为民众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国民无法预测自己的行为,使法律失去可预测性,实际也是违背最刑法定原则的,其他学者主张定盗窃罪是有原因的——该种行为在日本定盗窃罪是通说,但日本并没有抢夺罪和信用卡诈骗罪,因此我认为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罪名,应该从国情出发;
2、定盗窃罪与区分财产犯罪的刑法理论不符。盗窃罪是使财物脱离他人控制,而诈骗罪则是受到欺骗资源支付财物。德国有计算机诈骗犯罪(或使用计算机诈骗罪,日本也有类似规定),这都是放在诈骗罪一章中进行讨论的,并没有放在盗窃罪一章当中,说明计算机诈骗(或使用计算机诈骗)与诈骗犯罪更近一些;
3、造成量刑上的不均衡。许霆伪造信用卡取钱肯定是信用卡诈骗罪,取走17万不是数额特别巨大,因此判5-10年较为适宜,可是许霆是用真的银行卡取钱,仅仅因为机器故障变成了可以透支的信用卡,处罚反而很重,这在逻辑上是说不过去的。
(二)我认为许霆行为定信用卡诈骗罪较为适宜:
刑法上的“财产”不能与民事等法律上的理解混为一谈,如民法上的“财物”和“债权”是分开的,比如欺骗别人将其债权转移到自己名下,在民法上“债权”不是“财物”,可是刑法上则是明确的骗取他人“财产”,会定诈骗犯罪。
1、从信用卡诈骗罪的本质看,许霆的行为完全符合该罪的特征;
2、从信用卡诈骗罪的四种客观表现看,许霆的行为属于“恶意透支”的行为。刑法196条规定的“信用卡”是广义理解的,央行曾将“信用卡”和“借记卡”分开,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解释则明确借记卡也是信用卡。
3、可以有效避免盗窃罪定罪处罚带来不好的社会效果。ATM机的确是金融机构(立法解释已经明确),许霆案报最高法院核准非常不适宜,结果从无期徒刑降格两档,对法律严肃性以及社会效果都造成不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