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绿色校园要点
建设绿色校园
从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绿色建筑思潮的背景来看, 21 世纪是人类社会由黑色文明过渡到绿色文明的新世纪。随着绿色生活理念的日益普及, 人们开始向往在绿色建筑中轻松愉快地生活、工作。绿色建筑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 同时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 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绿色建筑
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 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 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建设绿色校园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绿色校园(绿色大学也可称为“生态校园”或“可持续发展大学”,是指以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基础,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大学校园。绿色校园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加强校园环境生态方面的研究,注重环保人才培养,带动社会共同提高环保意识,并且最终将校园建设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园林式校园。
就绿色校园的标准而言,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指标和内容体系。目前普遍将绿色校园的内容体系和评价指标分为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绿色校园教育内容、绿色科研、绿色实践过程、绿色校园建设、绿色校园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等。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人类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挑战。过去那种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追求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和谐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因此,必须要坚持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来反省、调整、改变我们的生产和发展方式。
绿色校园建设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产生的,是生态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之于校园的必然结果。据了解,欧美国家从20世纪50~60年代就开始致力于生态规划的研究,并较早地将生态概念引入学校建设中。1990年10月,来自全球20所著名大学的校长,在法国塔罗利提出《塔罗利宣言》,标志着绿色校园建设的开始。近年
来,欧美一些知名大学先后启动绿色行动计划,如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绿色大学计划”、加州大学的“校园环境规划”、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环境议程”等。20世纪后期,绿色校园理念引入我国,很快得到了国内高校的响应。
例如北京大学积极实践绿色校园建设
在绿色校园建设理念的指引下,北大近年来调动师生积极性,逐渐探索总结出特色鲜明的工作经验。2009年8月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出席了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北京大学和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在会上,周其凤介绍了北大绿色校园建设的经验。
一是建立了环境科学学科体系。北大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研究和探讨环境问题,先后成立了环境科学中心、城市与环境学院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经过长期建设与发展,环境科学学科体系逐步完善,使得学校不仅能进行基础性研究,而且能更加直接有效地服务国家和社会需求。
二是优化了环保类课程的教学资源。学校开设了近40门与环境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涵盖城市规划、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法律、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国际关系等多个
领域。北大每年至少有500名新生接受系统的环境知识熏陶和课程训练,约占每年新生总人数的六分之一。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环保领域专业人才。
三是注重将环保意识融入校园文化生活。学校师生自发成立了环境保护与发展协会、生态文明促进会、清洁发展机制协会、绿色生命协会、绿风社、国际能源学生圈等6家环保社团,以及十多家其他综合性泛环保类社团。部分社团同学以调查问卷方式总结出校园最受关注的环境和能源问题,编制了《2008年北京大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2009年北京大学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指南》,开展了《北京大学校园碳平衡》项目的科学研究,分析学校节能减排潜力,为建设绿色校园提供建议和决策依据。
同时还利用社会实践开展了“千乡万村环保巡讲计划”,组织同学们深入广大农村地区开展环保志愿服务;针对中小学生的“未来大学生环境教育计划”以及针对首都社区居民的“迎奥运——环境教育进社区计划”等大型主题推广活动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覆盖人数累计已达10万以上。
四是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如开发地下温泉供师生洗浴、加快节能锅炉等设备的改造、安装照明节能节电器等,这些措施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绿色校园建筑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绿色校园建筑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体现绿色平衡理念, 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 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具有选址规划合理, 资源利用高效循环, 节能措施综合有效, 建筑环境康舒适, 废物排放减量无害, 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特点。不仅满足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而且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节约能源, 充分展示了人文与建筑、环境与科技的和谐统一。
下面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说一下建设绿色校园应该采取的措施 整体设计
绿色校园建筑首先要有合理的选址和整体规划, 尽量保护原来的生态系统, 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并且要充分考虑有合理的自然通风、日照、交通等。以四川大学双流新校区为例: 生态校园的主题为曲水环绕、绿岛成荫。依据校园的场地条件与环境特点, 强调生态校园的主题, 中心以河流、水面、生态绿岛作为校园的生态景观核心。基地中心有江安河环绕贯穿其间, 将水体引入校园核心, 形成一湖一岛的核心空间格局, 并使之成为成都活水公园式的令人兴奋、愉悦和充满惊喜的自然公园。进而依托河流结合休闲运动带、植物园等将此空间的周边扩展延伸, 建构纵贯校园南北的开放化、园林化的生态核心。
绿色配置
围绕园林绿化带布置教学区、生活区与运动区。教学区采取带状布局结构, 功能带与绿化带相间, 最大限度地将绿化带的生态环境向教学区渗透、延伸;生活区采取组团式布局结构, 组团间为大片绿地相隔, 底层院落周围常以绿灌木作绿篱。在向阳的一侧, 可种植一些落叶乔本以利于夏季遮荫、冬季采光;运动区的绿化不仅发挥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养护运动场地作用, 还为师生提供遮荫、休憩的空间。足球场中央应设以大面积的绿色草坪, 不同的运动场之间应选用常绿的灌木以线的方式加以分割, 运动场的四周应选择高大的落叶乔木, 以线的方式列植栽种。实现良好的绿化与人工景观和校园设计的和谐统一。
自然通风 自然采光
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及朝向等因素在建筑规划阶段, 要慎重考虑建筑物的朝向、间距、体型、体量、绿化配置等因素对节能的影响, 改善热环境。对于建筑平面的布置以及朝向而言, 冬季应有适量的阳光射入室内, 避免冷风吹袭;夏季则尽量减少阳光直射室内及外墙, 有良好的通风。从节能和热环境考虑, 多层建筑东西向比南北向耗热量指标增加5.5% , 因
此建筑物以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为好, 避免东西向, 减少散热量。低能耗围护结构
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性能直接影响节能的效率。美国、欧盟及日本等国在民用建筑中广泛采用了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 可以使建筑物围护结构中部分的传热系数大大地降低。窗是建筑能
量损失的主要环节, 通常做法是缩小窗墙比, 控制范围0~45。试验表明, 南北墙窗面积率
取60% 时, 如增加10%,则制冷负荷就增加4%。在玻璃的使用和设计应用上, 除了要考虑常规的抗风压强度、保温效果、隔音效果、抗震性和装饰性外, 还应该对采光、光反射、热
工性能等进行计算。建议先用中空双玻璃窗户, 加上热断铝合金遮阳板, 可调节热辐射强度, 提高室内舒适度和温度控制。还可在人多的教室采用风动抽气风帽配以新风平衡置换系统, 既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又减少室内温度流失。
太阳能利用 中水利用
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
最后培养具有绿色环保理念的人才至关重要
在绿色校园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绿色校园并不仅仅是绿化校园环境, 而且更应该注重环保理念的宣传和推广,绿色精神的营造和传承。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等多重功能。高校中的青年学生又是未来社会前进的中坚力量,其中的精英分子更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因此,高校不仅要重视学生个人环保理念的教育,更要重视学生社会领导能力的培养,要加大力度造就越来越多的环保意识强烈,综合素质全面,具有卓越领导力、影响力和国际
视野的优秀人才,以此来带动全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校园建筑智能化对绿色校园建设将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对于一个资源利用率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来说, 如何更好的利用和节约能源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而智能化绿色校园的建设在建筑领域和教育领域以及高新技术
领域之间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 利用高科技手段, 节约能源, 实现太阳能和水的循环再生利用, 控制废水和垃圾污染, 降低热岛效应, 减少噪声污染, 实现高层
次的绿色环保校园。
(2 智能化建筑采用大量的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大幅度提高了传统建筑的自动化程度。对于开发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 探索信息时代的奥秘的兴趣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 信息渠道的多元化, 大大拓宽了学生的信息来源,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师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 丰富了教学手段, 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 以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所提供的有利条件, 加快校园信息工程的建设, 充分运用CAI、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技术, 建立校园网络系统。成立各种网上学校、网上学科教学站、校园网, 形成多层次、多系列的网上学习网络, 为
各级各类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一个有效的支撑系统, 而且也为全社会的终身教育、继续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4 校园建筑智能化将有力推动学校后勤服务的改革优化, 减少日常保护、维护保养等方面的人员配置。节约开支, 提高效率。
(5 校园智能化的推进, 中央管理系统的应用, 配电、消防、水暖、供水供热自动化的应用, 使得各种设施、设备的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各种应急应变措施更加快捷有力。
绿色校园建设还应追求一种归属感。我们往往只是简单地用数字表明楼号,而清华则用花名命名,他们把一种植物的文化、绿色的文化、景观的文化和学生居住的环境结合在了一起。营造归属感是很重要的,例如常常听到的纪念林、纪念树等,这些做法所要达到的目的都是为了追求一种认知和归属。我们应该努力传递绿色文
化建设中的那种归属感,深刻文化场所的记忆感,这是绿色校园建设中需要实现一个目标。
此外,绿色校园建设还应着力做到游憩、休憩与文化的结合。寓教于游,寓教于憩的概念要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展开。
第二篇:建设绿色校园
主题:建设“绿色校园”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摇篮,是公众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对培养学生树立节能环保理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校园又由很多的宿舍、教室所构成,每一间宿舍、教室的合理用电,就成为建设“绿色校园”的基础组成部分。基于简便、易操作、容易让广大师生接受的原则,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校园用电方案,并易于推广到整个校园,营造节能减排校园文化。
以上述主题和内容,写一份活动策划(活动形式不限),上交截至时间2014年3月1日前。
第三篇:建设绿色家园要点
建设绿色家园,我们义不容辞!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各国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界的力量空前强大。全世界每年制造的财富超过了15万亿美元,但在巨大的财富背后,无论是环境污染还是生态破坏,都在进一步加剧:现在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沦为沙漠,平均一小时就有一种物种在灭绝,每分钟消失的森林面积相当于36个足球场。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了由于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肆虐全球。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使命。环境保护近在咫尺,触手可及,我们日常生活中点滴都涉及到了环境保护的内容:如果我们妥善回收一节节废旧电池,就可以使大量土地免受污染;如果我们不去购买包装多层的商品,每年就可以为国家减少1000万吨的垃圾……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不再是一句空话,我们应当把环境保护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要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要积极地为环境保护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三.在生活中,应该这样做: ①在学习中,要尽量节省文具用品,建议使用钢笔,并且不要浪费纸张。②把废弃物扔到指定的地点或者容器内,特别是不要乱扔废电池,因为废电池中含有重金属,会污染环境。③要爱护花草树木,不破坏城市绿化,并且积极参加绿化植树活动。4用密闭容器代替塑料袋来装储藏食物。购买饮料尽可能选择可回收再利用的罐装饮料。5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6尽量以步代车或骑自行车。使用节能灯代替60瓦灯泡。7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长时间离开房间时,请关上电灯,空调及电视。9尽量少用空调和暖风机。夏天在使用空调时,温度请调到26℃以上,冬天的温度请调到15℃以下。10节约用水:在刷牙时,洗手后请随时关闭水龙头。淋浴时注意节约用水。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也无论是家庭、国家,还是世界,环境永远是我们的朋友,善待朋友,就是善待我们自己。这是我的黑板报,资料我就忘了从哪儿下的了!(*^__^* 嘻嘻……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1-5-19 20:26 标题: 低碳生活从细节开始!一.低碳生活的概念,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除了
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等。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简单来说,“低碳”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你就可以加入进来。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去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二.建设绿色家园,我们义不容辞!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各国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界的力量空前强大。全世界每年制造的财富超过了15万亿美元,但在巨大的财富背后,无论是环境污染还是生态破坏,都在进一步加剧:现在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沦为沙漠,平均一小时就有一种物种在灭绝,每分钟消失的森林面积相当于36个足球场。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了由于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肆虐全球。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使命。环境保护近在咫尺,触手可及,我们日常生活中点滴都涉及到了环境保护的内容:如果我们妥善回收一节节废旧电池,就可以使大量土地免受污染;如果我们不去购买包装多层的商品,每年就可以为国家减少1000万吨的垃圾……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不再是一句空话,我们应当把环境保护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要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要积极地为环境保护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三.在生活中,应该这样做: ①在学习中,要尽量节省文具用品,建议使用钢笔,并且不要浪费纸张。②把废弃物扔到指定的地点或者容器内,特别是不要乱扔废电池,因为废电池中含有重金属,会污染环境。③要爱护花草树木,不破坏城市绿化,并且积极参加绿化植树活动。4用密闭容器代替塑料袋来装储藏食物。购买饮料尽可能选择可回收再利用的罐装饮料。5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6尽量以步代车或骑自行车。使用节能灯代替60瓦灯泡。7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长时间离开房间时,请关上电灯,空调及电视。9尽量少用空调和暖风机。夏天在使用空调时,温度请调到26℃以上,冬天 的温度请调到15℃以下。10节约用水:在刷牙时,洗手后请随时关闭水龙头。淋浴时注意节约用水。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也无论是家庭、国家,还是世界,环境永远是我们的朋友,善待朋友,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1-5-22 08:08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而
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 全国文明城市 明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反映我国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编辑本段全国文明城市标准 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创建工作机制健全; 思
想教育深入细致,道德建设扎实有效; 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党政机关廉洁高效,社会风气健康向上; 科教文卫体稳步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社会治安良好,社会秩序井然; 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态环境优良; 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编辑本段结构与内容 测评体系包括基本指标和特色指标。基本指标反映文明城市创建的基本情况,共分【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全国文明城市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七大项、37个子项、119个小项,分值为100分。特色指标反映城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特色、城市整体形象。共有4个子项,分值为20分。编辑本段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意义 全国文明城市是含金量很高的城市品牌。是十分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质上是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城市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创 全国文明城市 建全国文明城市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利民工程,实事工程。编辑本段创建文明城市对市民的要求(1)市民要关注要知晓。(2)市民言行要文明、人际关系要和谐。(3)市民要广泛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编辑本段全国文明城市申报条件
1、获得并保持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城区)荣誉称号;
2、申报前连续两年人均GDP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条件不适用于文明城区);
3、申报前12个月内市委(区委)、市政府(区政府)主要领导无严重违纪、违法犯罪;
4、申报前12个月内未发生有全国影响的重大安全事故、重大刑事案件。编辑本段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第一批全国文明城市(区)名单 第一批全国文明城市(区)于2005年10月评出。全国文明城市名单(9个):厦门市、青岛市、大连市、宁波市、深圳市、包头市、中山市、烟台市、张家港市。全国文明城区名单(3个):天津市和平区、上海市浦东新区、北京 全国文明城市 市西城区 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区)名单 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区)于2009年1月评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区)名单 省会、副省级城市(3个):成都市、南京市、南宁市; 地级市(6个):惠州市、南通市、东莞市、马鞍山市、苏州市、大庆市; 直辖市城区(3个):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静安区、重庆市渝北区、晋城市城区; 县级
市(2个):新疆库尔勒市、内蒙古满洲里市。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区)名单 副省级城市(4个):厦门市、大连市、深圳市、宁波市; 地级市(3个):包头市、烟台市、中山市; 县级市(1个):张家港市; 直辖市城区(2个):北京市西城区、天津市和平区。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 大约于2011年8月评出 全国约有70多个城市参加评选,江苏有三个:常州市,徐州市,扬州市。山东有:潍坊。河北有:石家庄、邯郸等。编辑本段测评体系 基本指标 反映文明城市创建的基本情况,共“分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 全国文明城市 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七大项、37个子项、119个小项,分值为100分。特色指标 反映城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特色、城市整体形象。共有4个子项,分值为20分。编辑本段理性选择 在我国,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选择,是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的深入而逐渐明晰、逐渐完善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回顾我国创建文明城市的实践可以知道:(1)创建文明城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2)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从原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不但反映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为我国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明确的目标,和谐社会建设将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一个重要主题;(3)文明城市已成为引导我国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理想范式;建设和谐社会要从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文明和谐城区、文明和谐城市做起,文明城市是和谐社会的现实根基,城市越“文明”,社会和谐的根基越牢靠。编辑本段社会和谐的缩影 文明城市是社会文明、社会和谐在城市的缩影,是社会文明、社会和谐在城市的集中表现。因为城市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在各个发展阶段上文明成果的积淀,是人类文明发
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 全国文明城市 物;文明时代的城市第一次具有了城市的意义,文明时代的城市第一次揭开了“城市文明”的篇章。文明城市作为社会文明、社会和谐的聚焦,它在根本上标示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达到的一种和谐、文明
状态。人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原始蒙昧时代的文明、农业社会的文明、工业社会的文明、信息社会的文明,那么,不同时代的城市文明与社会和谐、社会文明状态是一致的。尤其是在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城市、城市文明,更典型、更集中地反映了该时代社会文明的特征和状态,更突出了社会和谐的本质要求——作为和谐社会核心理念、核心价值的城市文明,应成为承载社会和谐、展示社会和谐、提升社会和谐的理想样式、理想追求。全国文明城市证书-------编辑本段全国文明城市标语 公民道德规范 全国文明城市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精神 心忧天下 敢为人先 家庭美德:尊老爱幼 男女平等 夫妻和睦 勤俭持家 邻里团结 要求 1.全面落实“两创”总战略,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 2.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3.让城市更具魅力,让生活更加美好 4.讲文明、树新风 5.增强公民意识,遵守公共秩序 6.同创全国文明城市,共建和谐美好家园 7.同创文明,共建和谐 8.致力创业创新,推进富民强区 9.公德从脚下起步,奉献从你我做起 10.文明是城市之魂,美德是立身之本 11.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 12.文明用语三春暖,礼貌待人天地宽 13.创建文明城市,人人受益,人人有责 14.树文明新风,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 15.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 16.德育重在坚持,文明贵在行动 17.美德贵在坚持,文明重在行动 18.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城市观 19.文明出行,你我同行 20.创新创业,走在前列 编辑本段从点滴做起 全面启动的重点整治,包括整治占道经营、违章建筑、环境脏乱差、社会治安秩序、城市交通秩序、文化市场及校园周边环境、乱挖乱采乱砍乱排和整顿机关作风。使影响城市环境和社会秩序的重点问题得到初步改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 深入开展“文明从我做起”系列活动,内容包括: 开展“我为文明社区作贡献”活动,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打扫一次社区环境卫生,为社区贫困户(残疾人)献一次爱心、参加一次健康的文体活动、参加一次“争做文明市民座谈会”活动等; 开展“做文明小公民”活动,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五
个一”道德实践活动,即每个学生每周为自己洗一次衣服、替父母做一件家务、为别人做一件好事、为学校打扫一次卫生、为成年人纠正一次不文明行为; 开展“文明春风在家庭”活动,以家庭为单位,读一本好书、唱一首好歌、慰问一次残疾儿童(孤寡老人)、打扫一次环境卫生; 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打扫环境卫生、劝导不文明行为、宣传文明城市创建等。编辑本段实践路径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其实践路径各城市应结合实际情况,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全国文明城市-厦门
1、以弘扬实践“城市精神”为主线,努力打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生活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城市精神是支配市民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心理导向的精神力量,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城市的品位与魅力不仅仅表现在摩天大厦和繁华的街面,更在于它的文化、历史和亲和力;弘扬和实践城市精神要有营造城市空间的人文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建设理念;用人文精神塑造社区,使之成为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家园;既保护个人利益的合法性,又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至上性;既尊重个人的自由空间,又培育人际关系的亲和氛围。在弘扬实践城市精神的过程中,营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
2、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核心,全面规划市民素质建设,培育市民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风格,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品质,诚实守信、博采众长的风范,培养市民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知难而进的敬业精神,扶贫帮困的关爱精神,崇尚节俭的奋斗精神,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规划城市市民素质建设中,必须明确市民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构建切实有效的市民素质教育体系,逐步推进市民素质教育的实施:一是要把市民素质教育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制定详尽合理的实施步骤;二是市民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构建一个既有政府部门引导,又有民间组织、社会组织参与的网状结构;三是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特点,以不同的载体,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四是开展市民素质教育活动要与为市民办实事、办好事相结合,增强对群众的吸引力;五是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要开设市民素质教育专题、专栏,刊播有关市民素质教育的文章和评论,做好对活动的动态报道。通过大力宣传,充分发挥活动中的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推动市民素质教育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3、以社会公正公平的体制与机制建设为重点,促进社会文明、社会和
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就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城市利益分配的公正公平机制,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文明、社会和谐:第一、从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的理念出发,以“公正公平”作为我国城市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团体的重要旗帜,为促进城市文明,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第二、建立有助于社会公正公平的法律制度体系,为推进城市文明、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
第四篇:创建绿色校园规划要点
创建绿色校园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环保局关于创建“绿色校园”要求,落实县环保局的通知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和教育的“三个面向”为指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能力为本”的育人观,以开放的理念谋划全面发展的蓝图,以创新的思路破解率先发展的难题,以务实的作风落实和谐发展的要求,围绕“高质量、有特色、塑名校、创品牌”的战略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绿化、美化、净化校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校计划大搞校园绿化、美化活动,为把新茶岗小学建成风景秀美、生态良好的绿色家园作出贡献。为更好完成任务,特作如下规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更应是绿化美化的前沿。优美的环境主要是指校园的绿化美化。校园绿化美化,能使全体师生以舒畅的心情投入到教与学中去,校园绿化美化的目的就是为了陶冶广大师生的情操,净化广大师生的心灵。
二、规划原则:
校园绿化要遵循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原则,坚持实用、经济、美观和因地制宜的原则。绿化美化与校园文化建议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内原有地形、植被、建筑等自然、人文条件,尽量做到少花钱,多办事,要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不雷同,以植物造景为主,充分发挥植物的降温、滞尘、减燥、增加空气潮湿度等生态功能,体现教育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个性化特点的原则。
三、组织领导:
成立绿化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组 长:XXX 副组长:XXX、XXXX
组 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四、具体措施:
⒈必要的经费投入是创建“绿色学校”的重要保障,学校拟将创建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以确保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学校分、有计划地投入绿化美化资金,发动全校师生参加校园绿化美化工程。
⒉发动学生搞好捐花献草活动,让校园更绿、更艳、更美。⒊充分争取社会力量参与校园的绿化美化工程,支持学校的校园绿化工作。
4、加强对绿化成果的管理、养护工作。建立科学管理体系,落实工作责任制(挂牌专人管理),严把抗旱、排泄、施肥、除草、松土、修剪、保洁、病虫害防治,运用科学,修剪榆树,提高植物观赏效果,达到树绿,花鲜,草美及绿地内无杂草,无杂物,无病虫害标准。
五、创建绿色学校效果预测
通过“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在以下六个方面达到良好的效果:
1、环保意识方面:师生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使环保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2、环保行动方面:通过“绿色教育”,在理论和实践的结 合上使师生的环境意识和校园的环境质量达到新的层次。
3、人文精神方面:“绿色”不仅指环境绿化、学生环保意识、环保行为的培养,还包括团结协作、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氛围的建立。
4、环境教育课程化方面:课程化的教育才能持久有效,这是“绿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学校将通过创建活动,将有关“绿色教育”的内容加以整合,使这项工作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5、环境信息资料库方面:通过网上搜寻、报纸参阅、实践积累等方式,建立环境教育信息资料库。
6、教育成果方面:学校和教师要有创建绿色学校的论文、总结、优秀教案。鼓励并培养学生积极参加有关环保活动的征文比赛、科技制作、文艺活动等,为创建绿色学校作贡献。
总之,创建“绿色学校”,是全体茶岗人孜孜以求的目标;筑绿色风景线,育自觉环保人,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我们将以创建 “绿色学校”为动力,上下一致,同心协力,进一步拓展“绿色学校”创建的实质与内涵,全面提高全校师生的环境意识,扎实有效地开展绿色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巩固创绿成果,让更多的绿色留在校园,让更多的师生从绿色教育中受益。
第五篇:建设绿色校园调查报告
建设绿色校园调查报告
一、何为绿色校园?
“绿色校园”是指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全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的学校。
二、调查表:
1.您对校园总体环境的满意程度?
2.你认为关于校园环境的下列哪些方面最待改善? 3.您认为食堂的卫生状况如何?
4.你认为设置 一些保护草木的标志有效吗?
5.将环保行为规范列入到大学生行为规范,您认为是否可行?
6.普及环保知识,将其作为一门必(选)修课,您认为是否可行?
7.你了解纸张浪费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吗(如森林的砍伐、造纸的污染),你会为了节约用纸而双面书写,双面复印及打印吗?
8.你对使用塑料袋的态度是什么?
9.如果我们建议超市主动宣传减少免费塑料袋的使用你支持吗?
10.在教室上完课,您将垃圾如何处理? 11.你手上有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筒,你会? 12.你对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的态度如何?
三、调查地点:长治学院南校区
四、调查对象:学生
五、我们了解到:
1、对整个校园总体满意程度很好的人只有4.76%,满意的有19.04%,觉得“还一般”的同学和有一些意见的却各占了33.33%和57%。
2、在校园改善方面认为教学楼设施和状况需改善的有15.3%,食堂设施和状况的占19.23%,校园环境保护宣传的只占1.92%,节约能源、水、粮食、纸张等消耗的措施较少,持这类想法的同学也占了总调查人数的13.45%,学生和教职员工环境意识7.69%,还有极为少数的人认为有其他方面有待改善。
3、食堂卫生状况令人堪忧,47.61%的同学认为状况不好但可以忍受,而高达33.33%的同学无法接受这样的饮食环境。有关部门应做出相应的措施来改变现状。
4、仅有19.04%的大学生认为保护草木标志有效,而66.7%都认为有一点效果但不是很好,还有14.29%的认为毫无效果。在一点上我们应加以注意!
5、高达76.2%的学生认为将环保行为纳入大学生行为规范可行,说明保护环境已经深入大部分学生心中。
6、为普及环保知识,而将其作为一门课程,有 85.7%觉得可行,而14.29%的认为不可行。
有45.45%的大学生了解并非常注意节约用纸,同时也有50%的同学是了解但一般没有注意。这说明我们都知道纸张浪费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却有一半的人并未为改善此情况付出行动。
在塑料袋的使用上,有40.9% 的选择尽量避免使用塑料袋,自带袋子购物,49.1%的认为塑料袋虽会带来白色污染,但为了方便也无法避免使用,甚至还有4.5%塑料袋又便宜又方便,干嘛不用。
如若我们建议超市主动宣传减少免费塑料袋,对此非常支持的占了 47.6%、无所谓的有47.6%,而反对仅有4.8%,我们深感欣慰!
我们经常发现教室里垃圾成山,校园垃圾随处可见。因此也对垃圾处理情况做了调查,我们得知有4.76%的同学会选择随手扔掉,61.90%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筒再扔,而选择地面上有垃圾扔,没有时不扔和先试图找垃圾筒,如找不到就随手扔的两种情况的选择率均为14.29%。
在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的态度上,57.14%的同学选择了“很好,我很支持并想成为志愿者之一”,14.29% 的人选择会关注但不会成为志愿者,28.57%的认为这种方式不会起到实质效果。
六、总结:
我校在建设绿色校园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1、我们现在的校园环境还很差。
2、我们要解决:⑴.校园垃圾污染问题。⑵.让每个人有保护环境的意识。⑶.了解绿色校园的优点
七、对此,我们作出如下建议: 第一、明确绿色校园建设的意义
对学校和社会来说,可持续发展办学理念,绿色科研,绿色实践过程,校园建设,绿色大学教育内容,学校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力等都是学院办学竞争力和美誉度的重要体现。因此,绿色校园建设不可忽视。
第二,绿色实践,关键还要看行动
1、让校园“绿”起来
2、积极展开“绿色教育”,让师生“动”起来 :从自己做起,不用一次性饭盒;不乱扔垃圾;加强宣传。学校将环境保护纳入必修的课程,加强环保教育建设绿色校园。加强学校建设,以建设绿色校园为目的来建设学校。
八、了解:创建“绿色校园”的效益
对于学校师生:有助于师生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提高师生环境知识、意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等环境素养,使其在今后的个人和家庭生活中更加重视环境问题。
对于学校管理:促进学校环境管理体系和相关档案资料的建立,提高环境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
对于环境:减少学校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回收再生资源,营造优美环境,校园环境更利于师生身心健康。
对于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社区、政府、企事业和民间团体在学校环境教育和管理上的合作。
对于教学:学校可以获得实现“绿色学校”的课程所需要的教育思想、教材和辅导资料,强化素质教育。
社会影响:学校能提高自己在本地区的声誉和形象,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学校有机会获得极高的荣誉奖励,并能向当地、全国和国际宣传和交流自己的经验。
建设绿色校园,绿色、文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