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石故事[共5篇]

时间:2019-05-14 19:1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生石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生石故事》。

第一篇:三生石故事

三生石故事考辨

严春华,1979生,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唐人小说《甘泽谣·圆观》讲述了一个三生的故事,唐代士家子李源与僧人圆观交好,二人同游蜀州,行至三峡一地,见几个妇女负瓮汲水,圆观望而泣下,李源追问其故,圆观遂道妇女中有孕妇者是其托身之所,已孕三年而未娩,今见之,则命有所归矣。并告李源更后十二年,己之再生会于中秋月夜与其在杭州天竺寺相见。是夕,圆观亡,而孕妇产矣。三日后,李源去该家相认,襁褓果致一笑。十二年后李源再次践约赴杭州天竺寺重与圆观后身牧童相见。是时已为牧童的圆观歌竹枝二首,演绎了一段三生情谊的佳话。三生石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成为代表前世缘分的特定意象,故事中圆李二人再次相会的地点杭州天竺寺亦有著名的三生石景观,成为远近闻名的著名景点。

故事中圆观所歌“三生石上旧精魂”那句诗自此成为典故,但是随着这一故事的流传,有关“三生石”故事的源头的说法却不尽相同,故事的主人公即有“圆观”和“圆泽”两种说法,“圆泽”一说,最早出现在苏东坡所作《僧圆泽传》一文中。

为什么相隔时代并不久“圆观”一名会演变为“圆泽”呢,对此,宋人就已经产生了疑惑,与苏东坡同处北宋时期的惠洪在其《冷斋夜话》中就明确提了出来:“唐《忠义传》李澄之子源„„与道人圆观游„„东坡删削其传,而曰圆泽,而不书岳麓三生石上事。赞宁所绿为圆观,东坡何以书为泽,必有据,见叔党当问之。”此后明朝的钱希言在《戏瑕》,曹学佺在《蜀中名胜记》中都关注到此事,如《戏瑕》“三生石上事”条云:“宋人小说中,惟圆泽三生石上事,是苏长公撰,却类唐人文笔,今《广记》中已阑人矣。后阅《冷斋夜话》,乃知唐人元有《忠义传》,载李澄之子源,与惠林寺道人圆观游,托生锦裆妇人家,却后十二年,如角而叹于孤山月下。苏长公删润其语,而曰圆泽,其实非长公笔也。”认为将“圆观”改为了“圆泽”的宋人小说,似为唐人所作,因而怀疑其非苏轼所撰。四库全书所录《甘泽谣附录》之《东坡删改圆泽传》中对这个问题给出的这样一个猜测: “此疑其因甘泽字,而误书,后人又因而人集耳。”这一猜测是否得以成立呢?苏轼为何要将故事之主人公名变更呢?本文正是基于此,对三生石故事进行考辨。

苏轼所撰《僧圆泽传》一文,与惠洪所引《忠义传》除了僧名一为圆泽,一为圆观不同外,内容亦多出入。苏轼在文末特别注明: “此出袁郊所作《甘泽谣》,以其天竺故事,故书以遗寺僧,旧文繁冗,颇为删改。”也即苏文所本是《甘泽谣·圆观》,惠洪所本是唐《忠义传》,因唐《忠义传》已亡佚,现在我们所见较早关于三生石记载的有袁郊《甘泽谣》、苏轼《僧圆泽传》和赞宁《宋高僧传》之《僧圆观传》。

对比苏文《僧圆泽传》与四库本《甘泽谣·圆观》,二者大致情节内容一致,值得注意的是苏文在篇首对李源其父李惯之事的交代比《甘泽谣·圆观》具体: “故光禄卿李憕居第,禄山陷东都,惯以居守死之。’’而《甘》篇只交代“父惯,居守陷贼中。”事实上,李憕在史书记载中是确有其人,据引日唐书·李憕传》:“李憕,太原文水人„„十四载转光禄卿„„安禄山反于范阳,玄宗遣安西节度封常清兼御史大夫为将,召募于东京以御之。橙与留台御史中丞卢奕、河南尹达奚嚱,绥辑将士,完缮城郭,遏其侵逼。橙居留守宅,禄山领其众,以人都城,令擒橙等三人,害之。以威于众,禄山传‘噔、奕、清三人之首,以徇河北。”可见,苏文所述李憕官职及事迹与史相符,并比《甘》篇具体。

在对李源的交代上,苏文亦比《甘泽谣·圆观》详细,苏文交代李源居寺中五十余年,文末则交代了李源最终命运: “后二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拜谏议大夫,不就,竟死寺中,年八十。”《甘》篇则只说李源与圆观友好“如此三十年”,篇末仅交代“后三年,李公拜谏议大夫,一年亡。”实际上故事主人公李源的结局为多部史书所记载,考《旧唐书·卷一八七》载: “长庆三年,御史中丞李德裕表荐之曰:‘处士李源,即故礼部尚书、东都留守、赠司徒、忠烈公李憕之少子。嗣兹贞烈。以父死国难,哀缠终身,自司农寺主簿,绝心禄仕,垂五十年。暨于衰暮,多依惠林佛寺’,„„诏曰:‘„„可守左谏议大夫,赐绯鱼袋。仍敕河南尹差官就所居敦谕遣发。’穆宗寻令中使赍手诏、绯袍、牙笏、绢二百匹,往洛阳惠林寺宣赐。源受诏,对中使苦陈疾甚年高,不能趋拜,附表谢恩,其官告服色绢,皆辞不受。竟卒于寺。”《全唐文·卷六十四》之《授李源左谏议大夫制》、《全唐文·卷七百一》《荐处士李源表》、《唐会要·卷五十五》、《册府元龟·卷九十八》均有相同记载。可见李源被李德裕表荐为谏议大夫已是史实,苏文的交代颇类史载,由此可见苏东坡作《僧圆泽传》,除了阅读过《甘》篇外,亦曾从他所能见到的其他记载中了解过李惯父子的事迹,因此在创作时加入了自己的见闻。

有关三生石的传说在唐中晚期即已流传,与袁郊同时代的贯休(832—912)在其诗《西州张相公见寄》中就有三生石这一说法了: “感通未合三生石,骚雅欢擎九转金。”而晚唐的齐己的“自抛南岳三生石,长傍西山数片云。”(《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三首》)标明三生石是南岳三生石之说与《冷斋夜话》所说的“岳麓三生石事”似为相近,晚唐的修睦更有一首《三生石》诗:“圣迹谁会得,每到亦徘徊。一尚不可得,三从何处来。清宵寒露滴。白昼野云隈。·应是表灵异,凡情安可猜。””从整首诗的内容来看,当时三生石的传说已经存在,从“每到亦徘徊”看,说明三生石在当时传说中应有指向之地,但是开头的“圣迹谁会得”和诗末“应是表灵异,凡情安可猜。”又提示我们三生石故事的传说性质和不确定性。.

据史书记载,李源在世的时间大概是天宝六载到长庆三年左右,而袁郊则是咸通中为祠部郎中,二者相距不超过五十年,因此袁郊所记应最为接近当时之传说。再比较一下《甘泽谣·圆观》与宋初赞宁所录《僧圆观传》,情节也大致一致,最大的不同是赞宁的传只道“观又歌竹枝香鬟前去,词切调高,莫所知谓。”而没有像《甘泽谣·圆观》那样写出具体的“三生石上旧精魂”与“身前身后事茫茫”两首“竹枝香鬟”来。但引用《忠义传》且情节与《甘》篇有较大出入的《冷斋夜话》却也有“三生石上旧精魂”一首,据此,我们可推定“三生石上旧精魂’’这首诗不为袁郊本人所创,那另外的“身前身后事茫茫”那首呢。

《蜀中名胜记》卷87载: “唐《忠义传》:‘李澄之子源„„此身虽坏性常存。’此僧赞宁所记,而东坡以为圆泽,按万州之东濒江四十里地,名周溪,乃唐僧圆泽化处,再生为南浦人,其诗曰: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翟唐。’ 《冷斋夜话》云尝欲以异同质之叔党,即此事也。”此书给出一种新的解释即在蜀地有个叫圆泽的和尚在万州郡的周溪坐化了,他就是苏轼笔下的三生故事主人公圆泽。

卷23又载:“碑目又云: ‘大云寺碑有唐僧圆泽传及元和间万州守李裁书圣业院碑。在周溪大江之滨,三生石旁。藓封,可见者咸通三年壬子岁十一月建十余字耳。’按周溪在县东四十里。”这里交代大云寺碑所刻圆泽传是在咸通三年,而《甘泽谣》是写成于咸通九年。也即在袁郊的《甘泽谣·圆观》写成之前,圆泽转世的故事即已在巴蜀一带流传,只不过僧名不是圆观而为圆泽。

查《同治增修万县志》,卷21云: “大云寺碑,寺有唐圆泽传。”《道光夔州府志》卷24亦有相同记载。

在《蜀中名胜记》中提到的“身前身后事茫茫”一诗,《高僧传》虽未写出诗句,却指出圆观所歌为竹枝词,而竹枝词是乐府《近代曲》之一,为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其形式为七言绝句,语言通俗,音调轻快。朱自清《中国歌谣》:“《词律》云:‘<竹枝>之音,起于巴蜀唐人所作。”,而地处巴渝的万州正好就是竹枝词流行的区域。因此此诗为巴蜀民歌的可能性很大。

回到最开始的《甘泽谣》之圆观篇,苏轼的《僧圆泽传》和赞宁的《唐洛京慧林寺圆观传》,以及《冷斋夜话》转载的《忠义传》,上述传记一致之处即主人公第一次转生的地点都是蜀地,这与竹枝词同出自蜀地绝非巧合。那么是否在蜀地真有僧名为圆泽的和尚坐化或者有相关事例为圆观传之最初底本,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就苏轼《僧圆泽传》主人公之名为“圆泽”作出一个解释。

嘉佑四年十一月,苏轼和父亲弟弟一同赴京,乘舟沿岷江、长江而下,经嘉州、宜宾、渝州、夔州出三峡,经夔州时候,苏轼曾访寻过当地古迹,留有《八阵碛》等怀古诗篇。因此如果苏轼即使没有亲自到过周溪的三生石,也到过夔州,对夔州流传的圆泽的传说不可能没有耳闻。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唐时期有关圆泽或者圆观和尚的转生故事已经广为流传,在全国可能说法不甚一致,蜀地是个比较集中的流传点,在蜀地僧名则为圆泽,且在夔州万县的周溪留有最早的关于三生石和圆泽故事的碑刻,苏轼到过夔州,对蜀地流传的僧名为圆泽留有印象,因此在创作《僧圆泽传》时虽然基本所本为《甘泽谣·圆观》,但还加人了其他历史记载以及所见所闻,并据此见闻,将主人公“圆观”之名改为“圆泽”。

根据我们上面的探讨,我们可以认为四库全书所录《甘泽谣附录》之《东坡删改圆泽传》中对这个问题给出的猜测: “此疑其因甘泽字,而误书,后人又因而人集耳。”纯属主观臆断。

《甘泽谣·圆观》与《高僧传》之圆观篇及苏轼《僧圆泽传》都记载故事两位主人公最后所赴三生之约的地点是杭州天竺寺,苏轼《僧圆泽传》文末特别注明该传“以其天竺故事,故书以遗僧。’’《杭州府志》22卷天竺寺条下记录该寺景观除了有名的“三生石”以外还有“东坡煮茶”,可知苏东坡其文后面的交代不虚,苏东坡确实到过天竺寺,也正是因为苏轼的这篇《僧圆泽传》,三生石的故事开始在杭州乃至全国更加广泛地流传。

杭州天竺寺后山也从此以后成为三生石传说中的确切地点,即故事中李源与圆泽相会之处。《浙江通志》9卷与《杭州府志》23卷都明确地把三生石列为天竺寺之景观,且所述传说之主人公都为圆泽。故此后有关三生石的传说的主人公之名逐步由圆观改为圆泽,到后来圆泽说盖过了圆观说。及至今天,杭州天竺寺的三生石景点蜚声华夏。

在此之后有关三生石的各种传说逐步演变,最为显著的变化是由讲前世因缘进一步确切引申到讲男女之间的前世姻缘。明冯梦龙的《喻世明言》,在第30卷中亦载圆泽事,但已经添加删改,故事后附瞿宗吉诗: “清波下映紫裆鲜,邂逅相逢峡口船。身后身前多少事?三生石上说姻缘。”将三生石与姻缘明确地联系在一起,并进一步扩大了三生石故事的流传。此后在明清笔记小说及戏曲中多处把三生石与姻缘,月下老人联系在一起,如《说唐三传》第39回: “月下老人:‘你们随我进洞,到三生石上查看便了。”

总之,三生石遂成为中国文学中代表前世缘分的特定意象,在各类笔记小说及戏曲等文体中频繁出现。如《阅微草堂笔记》: “或以此一念,三生石上,再种后缘,亦未可知耳。”更多的则以诗歌的形式出现在小说或戏曲中,如“三生石上看来去,万岁台前辨假真。”“三生石上见逋仙,独鹤归来楚云黑。”等。当然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红楼梦》中三生石畔的绛珠草下世为人的偿还情缘之事,到第九十回通过紫鹃的话将宝玉与黛玉之前世情缘说了出来: “想来宝玉和姑娘必是姻缘„„如今一句话,又把这一个弄得死去活来。可不说的三生石上百年前结下的么。”

其实,从《甘泽谣》的最早记载开始,及至今天,三生石故事流传千古而不衰,亘古且弥新,与其所代表的三世之情缘经典而感人,表达生命永恒、真性不朽的情感是分不开的,三生石也就不仅是中国有名的石头,更成为这一情感的象征意象,从而在文学史上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摘自:《宗教学研究》2007年第2期

生死书摘注:三生石在与飞来峰相连接的莲花峰东麓,是“西湖十六遗迹”之一。该石高约10米,宽2米多,峭拔玲珑。石上刻有“三生石”三个碗口大小的篆书及《唐 圆泽和尚 三生石迹》的碑文,记述“三生石”之由来。石上多唐、宋时的题词石刻,大多已不可辨认,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杨瑀、翰林张翥等人的题词仍清晰可见。

宋朝的大诗人、大文学家苏东坡曾经写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僧圆泽传》,这个故事发生于唐朝 ,距离苏东坡的年代并不远,而且人事时地物都记载得很详尽,相信是个真实的故事。

诗: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己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话说:五百年前因缘注定,三生石上屡证前因。三生石已经成为前因宿缘的典故,三生为佛教语,指前生,今生和来生。也就是过去,现在,未来。关于三生石典故来历,最早出至于袁郊《甘泽谣》,后人附会三生石在浙江杭州天竺寺后山,现为“西湖十六遗迹”之一

三生石典故来历 :

圆观者,大历末,洛阳惠林寺僧。能事田园,富有粟帛。李谏议源,公卿之子,乃脱粟布衣,止于惠林寺。与圆观为忘言交,如此三十年。二公一旦约游蜀州,抵青城﹑峨嵋,同访道求药。圆观欲游长安,出斜谷。李公欲上荆州三峡。争此两途,半年未决。李公曰:“吾已绝世事,岂取途两京?”圆观曰:“行固不由人,请出从三峡而去。”遂自荆江上峡行至南洎。维舟山下,见妇人数人,涤达锦裆负瓮而汲。圆观望之而泣下曰:“某不欲至此,恐见其妇人也”。李公惊问,圆观曰:“其中孕妇姓王者,是某托身之所。逾三岁尚未娩怀,以某未来之故也。今既见矣,即命有所归,释氏所谓循环也。”谓公曰:“请假以符咒,遣某速生,少驻行舟葬某山下,浴儿三日,亦访临若相顾一笑,即其认公也。更后十二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与公相见之期也。”李公遂召妇人,告以方书,是夕圆观亡而孕妇产矣。李公三日往观,新儿果致一笑。李公具告于王,王乃多出家财,厚葬圆观。明日李公言归,惠林询问观家,方知已有理命。后十二年秋八月,直诣余杭,赴其所约。时天竺寺葛洪川畔。有牧竖歌竹枝词者,乘牛叱角,双髻短衣,俄至寺前,乃圆观也。李公就谒,却问曰:“真信士矣,与公殊途,慎勿相追。”又唱竹枝步步前去。初到寺前,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青山寻已遍,却迴烟棹上瞿塘。”后三年,李公拜谏议大夫。二年亡。袁郊《甘泽谣》

据杜文澜笺:《冷斋夜话》卷十引《唐忠义传》略同,惟妇人负瓮而汲作锦裆女子浣。又叙圆观语,若能相顾一笑下事,此略之非也。又往观新儿,叙为圆观既死明年之事。天竺寺作孤山。均与此书不合,惠洪又云,东坡删削其传而曰圆泽。而不书岳麓三生石事,赞宁辞所为圆观,东坡何以书为泽,必有据。钱氏《希言戏瑕》卷一。宋人小说,惟圆泽三生石事,是苏长公撰,却类唐人文笔,今广记中已阑入矣,后阅《冷斋夜话》,乃知唐人元有《忠义传》,载李憕之子源与惠林寺道人圆观游,托生锦裆妇人家,却后二十年,扣角而歌于孤山月下,长公删润其语,而曰圆泽,其实非长公笔也,《甘泽谣》附录东坡圆泽传,五川居士云:予按苏公集载圆泽传出至袁郊所作《甘泽谣》其事则即圆观。特入唐书李憕传数语耳方疑公以观为泽,未考所本,后数日,偶见惠洪述观道人三生为比丘条下,亦以为疑。欲问其说于叔党,则当时人已疑之矣。赞宁在宋初最称博学,去袁郊未远所录也称圆观,其岳麓三生石事,及源入蜀及明年儿始生,又与郊记不合,是未尝见《甘泽谣》各书所闻也,今并录于后,予家有刘松年三生图,元人楷书圆泽传,又与东坡稍异,上有赵松雪鉴定笺题名僧二十一人诗篇,最后吴匏庵跋语,皆作圆泽,无一人称观者,岂后人因坡公所定,不复为异欤,惟神僧传则称圆观,是从甘泽谣所定也。

关于三生石诗词文:

(唐)齐己《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诗之三:“自抛南岳三生石,长傍西山数片云。”(唐)贯休《酬张相公见寄诗》:“感通未合三生石,骚雅欢擎九转金。”(元)萧列《八声甘州》:“三生石,情缘千里,风月柴门。”(明)丁鹤年《悼湖心寺壁东文上人诗》:“云迷圆泽三生石。”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或一以念,三生石上,再种后缘,亦未可知耳!”(清)曹雪芹《红楼梦》: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 日以甘露灌溉,(民国)程善之《胡淑女士挽歌》:“支机夜冷三生石,天孙按暗倚银河泣。”

第二篇:三生石经典诗歌

黄泉路上

忘川河中

三生石旁

奈何桥上

我可曾见过你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繁

前世今生来世三世缘

若前世有缘,你为古刹,我为青灯

若今生有分,你为乌云,我为雨滴

若来世有梦,你为花朵,我为花田

来去人间,谁的守望

流落红尘,谁的痴守

情唯两点水,人云相思梦

烟花弹指,是否红尘中的每次相遇

流觞岁月,是否陈梦中的每次依恋

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情深

岁月长,长不过留恋

衣衫薄,薄不过红颜

三生三世缘起缘落是为何

三生三世缘

古道十里红妆为你铺

烽火燃起

战马硝烟沉淀为你生

翩然倾城貌

尽在伊人美眸中

前世今生来世

时光或轻淡如烟

或浩如烟海

或宦海沉浮

爱你的心却坚硬如初

在红尘里寻觅

寻觅三生三世缘

在岁月里篆刻

篆刻尘世的轮回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三生石上刻三生

三生姻缘天注定

第三篇:读《三生石》有感

读《三生石》有感

三生石,顾名思义就是缘定三生的一块石头。三生石上的精魂,就是他人格魅力的所在。

三生石的背后,有着一段令人心动的故事:李源与和尚圆泽相见恨晚,很快便成了一对良师益友。一次,两人在去峨眉山的途中,看透世界,心灰意冷的李源不愿被世俗所玷污,选择了小道而行,因而遇上了圆泽投生的妇人,两人依依不舍,相约十三年后相见,苦等十三年后,终于与转世之后的圆泽所见,但圆泽却说李源尘缘未了,应继续修炼。这段明代袁宏道所写的杭州灵隐与下天竺法镜寺之间那块“三生石”的古老而伤感的故事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思考。

三生石的故事,让我们感叹情感的力量。高山流水,人生难得一知音。苦苦在佛前守了700年,只为寻得再次相遇,只为对方看我一眼“对我微笑吧,即使那微笑有千里的距离,我也心动。对我怒视吧,若那怒视里有痴心的责备,我亦无悔。而你,只是漠视”。前生今生的因果,或许没人说得清吧。

是的,情感就是这样的可以到达顶峰的境界。十三年来,只为一次来世的见面。即使经历了一世,二世,三世,都依然对对方的感情不离不弃的爱下去。即使化为一棵大树,都只为再遇心中的他。此情此景何以堪,何以遣?安徽省太湖县牛镇初中 吉婷婷

可这样的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我并不太敢追求现实,我总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幻想。我与好朋友离开了好长时间,但我从未和他联系,不是不想,是不知道如何把心中的思绪阐述出来。我选择把所有的委屈,喜悦,在心里告诉他。在月圆之夜,望星星,看月亮,用流星划过的弧线来寄托心中的牵挂。希望把心划过天际,把希望飘洒在心中。

三生石的传说向我们验证友谊是超越一切的,只要心有所属,就一定会到达梦想的彼岸。我们没有三生石,也没有三世,即使我们在佛前求了几千年,佛也无动于衷。因此,我们必须珍惜眼前,珍惜自己几世修来的知己。不要轻易度过。但如果我们没有坚持下去的勇气,一切都只是徒劳的,有三十世也挽不回一世情缘。2

第四篇:宗璞《三生石》读后感

任何的限度,都是从自己的心坎开端的。每一奋发尽力的背地,必有加倍的弥补。《三生石》读后感

人的生命和尊严在那段岁月中已无任何价值可言

荒谬的时代!

“夺权”、“批斗大会”等是那个时代的热门字眼

人民成天生活在惶恐之中

然而

纵然很小心翼翼地生活也不知道哪天会莫名其妙地被扣上“ 牛鬼蛇神”的帽子 接着便很“光荣”地成为批斗大会的主角

那些有的没的罪名就来得理所当然了

主人公梅菩提的爹爹梅理庵被揪出成为批斗对象后

生命的一切价值在众人眼里从此销声匿迹

于是

他被逼带着女儿搬到破烂的“勺院”

还要时常遭“查抄”

供众人“参观”;病得奄奄一息时依然要面对幸灾乐祸的嘲笑

被批斗

被像动物一样展览......何其愚蠢无良、麻木不已的世人

何其令人发指的行为!

梅理庵终究还是死了

死在那一场因挂着尿瓶弯不下腰而被拳打鞭抽的批斗中

死在那一个泯灭良知的荒谬时代里

死在世人的愚昧无知

麻木不良的对待下......然而

梅理庵的死却还是改变不了那个可悲的时代

梅菩提曾经说过:“现在整个国家都在生着癌

”是的癌症不但没那么容易康复

还有可能会恶化

于是

更多人被沦为“阶级背叛者”

不幸的是

梅菩提和陶慧韵也在这众多的不幸者之中

在众人的唾弃下

她们相依为命

住在那个不入批斗者眼帘的“勺院”中

她们相互扶持

力求在彼此身上寻找那少得可怜的人间温暖

梅菩提身患癌症

却依然躲不过成为批斗对象的悲剧

一部本来很有意义的《三生石》被说成是“毒药”

是杀害齐永寿的武器

梅菩提也成为了“放毒者”

“杀人凶手”

都说在那个时代中

“片纸只字都可以罗织罪名

”在这种残酷的毫无人性的封杀、批斗下

熟人见了梅菩提也不敢光明正大地打招呼

本来可以谈婚论嫁的韩仪却是表面假惺惺地关心着

背地里却避之远之......“破成碎片

没有支柱的精神世界”的梅菩提甚至庆幸自己得了重病

因为在病中可以信任医生

而这种可以信任的感觉是多么正常

多么美好

所幸的是

在这个压抑的时代中

还有些人是正常的就如梅菩提坚信的“正常细胞总是有的总可以战胜癌细胞”一样

例如

有魏大娘

有齐家夫妇

有慧韵

有崔力......最重要的是

有方知

一个菜色脸容

憨厚善良

目光深邃的医生

有着这些人的陪伴及支持

梅菩提才会更有信心和那个残忍的时代对抗

和那批以批斗人为乐、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上的方咏江、施庆平、辛声达和那个死讲原则的女性败类崔珍对抗

我想

梅菩提一生中最幸福的一件事该是遇上方知了

他们结缘于那本《三生石》

见证于勺院的那块三生石

二十年前

比梅菩提小的方知读了《三生石》后

在一次偶遇中跳下溪水

抱着石头要送给梅菩提;二十年后

在梅菩提抱病受批时

他们相逢、相知、相爱

无论时势多么动荡

不管外界的阻碍力量多么大

他们都始终如一地爱着对方

当彼此受伤

不能相见时

他们关心的全然只是对方的伤势

他们的爱情寄根于三生石中

越来越茂盛

越发越清香

山无棱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如此美妙的爱情

该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把

照亮着那个黑暗的时代

历尽艰辛磨难

他们总算领到了结婚证

在那个窄小的、破旧的勺院中

在那缕微弱的烛光前

在那块三生石的见证下

他们这两艘在人海上飘荡的小船终于可以依傍在三生石上 生生世世

地久天长......“他们一同默默地凝视着窗外燃烧着的三生石 活泼的火光在秋日的晴空下显得很微弱

但在死亡的阴影里

那微弱的然而活泼的火光

足够照亮生的道路

人们总说“夫妻本是同林鸟

大难临头各自飞

”但宛若同林鸟的夫妻必然没有真正的爱情

有真正爱情的夫妻也不会仅如同林鸟

就像方知和梅菩提

我想

他们以后的感情只会越来越坚固

在那个荒谬的、残忍的时代里

在三生石的见证下......

第五篇:宗璞《三生石》读后感

你想是怎样的人,你就是怎样的人;你想成为怎样的人,你就会离这个目标不会太远。《三生石》读后感

人的生命和尊严在那段岁月中已无任何价值可言

荒谬的时代!

“夺权”、“批斗大会”等是那个时代的热门字眼

人民成天生活在惶恐之中

然而

纵然很小心翼翼地生活也不知道哪天会莫名其妙地被扣上“ 牛鬼蛇神”的帽子 接着便很“光荣”地成为批斗大会的主角

那些有的没的罪名就来得理所当然了

主人公梅菩提的爹爹梅理庵被揪出成为批斗对象后

生命的一切价值在众人眼里从此销声匿迹

于是

他被逼带着女儿搬到破烂的“勺院”

还要时常遭“查抄”

供众人“参观”;病得奄奄一息时依然要面对幸灾乐祸的嘲笑

被批斗

被像动物一样展览......何其愚蠢无良、麻木不已的世人

何其令人发指的行为!

梅理庵终究还是死了

死在那一场因挂着尿瓶弯不下腰而被拳打鞭抽的批斗中

死在那一个泯灭良知的荒谬时代里

死在世人的愚昧无知

麻木不良的对待下......然而

梅理庵的死却还是改变不了那个可悲的时代

梅菩提曾经说过:“现在整个国家都在生着癌

”是的癌症不但没那么容易康复

还有可能会恶化

于是

更多人被沦为“阶级背叛者”

不幸的是

梅菩提和陶慧韵也在这众多的不幸者之中

在众人的唾弃下

她们相依为命

住在那个不入批斗者眼帘的“勺院”中

她们相互扶持

力求在彼此身上寻找那少得可怜的人间温暖

梅菩提身患癌症

却依然躲不过成为批斗对象的悲剧

一部本来很有意义的《三生石》被说成是“毒药”

是杀害齐永寿的武器

梅菩提也成为了“放毒者”

“杀人凶手”

都说在那个时代中

“片纸只字都可以罗织罪名

”在这种残酷的毫无人性的封杀、批斗下

熟人见了梅菩提也不敢光明正大地打招呼

本来可以谈婚论嫁的韩仪却是表面假惺惺地关心着

背地里却避之远之......“破成碎片

没有支柱的精神世界”的梅菩提甚至庆幸自己得了重病

因为在病中可以信任医生

而这种可以信任的感觉是多么正常

多么美好

所幸的是

在这个压抑的时代中

还有些人是正常的就如梅菩提坚信的“正常细胞总是有的总可以战胜癌细胞”一样

例如

有魏大娘

有齐家夫妇

有慧韵

有崔力......最重要的是

有方知

一个菜色脸容

憨厚善良

目光深邃的医生

有着这些人的陪伴及支持

梅菩提才会更有信心和那个残忍的时代对抗

和那批以批斗人为乐、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上的方咏江、施庆平、辛声达和那个死讲原则的女性败类崔珍对抗

我想

梅菩提一生中最幸福的一件事该是遇上方知了

他们结缘于那本《三生石》

见证于勺院的那块三生石

二十年前

比梅菩提小的方知读了《三生石》后

在一次偶遇中跳下溪水

抱着石头要送给梅菩提;二十年后

在梅菩提抱病受批时

他们相逢、相知、相爱

无论时势多么动荡

不管外界的阻碍力量多么大

他们都始终如一地爱着对方

当彼此受伤

不能相见时

他们关心的全然只是对方的伤势

他们的爱情寄根于三生石中

越来越茂盛

越发越清香

山无棱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如此美妙的爱情

该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把

照亮着那个黑暗的时代

历尽艰辛磨难

他们总算领到了结婚证

在那个窄小的、破旧的勺院中

在那缕微弱的烛光前

在那块三生石的见证下

他们这两艘在人海上飘荡的小船终于可以依傍在三生石上 生生世世

地久天长......“他们一同默默地凝视着窗外燃烧着的三生石 活泼的火光在秋日的晴空下显得很微弱

但在死亡的阴影里

那微弱的然而活泼的火光

足够照亮生的道路

人们总说“夫妻本是同林鸟

大难临头各自飞

”但宛若同林鸟的夫妻必然没有真正的爱情

有真正爱情的夫妻也不会仅如同林鸟

就像方知和梅菩提

我想

他们以后的感情只会越来越坚固

在那个荒谬的、残忍的时代里

在三生石的见证下......

下载三生石故事[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生石故事[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宗璞《三生石》读后感

    决战高考,改变命运。屡挫屡战,笑傲群雄。 《三生石》读后感 人的生命和尊严在那段岁月中已无任何价值可言荒谬的时代! "夺权"、"批斗大会"等是那个时代的热门字眼 人民成天生活......

    三生石上成语

    【成语】:三生石上【拼音】:sān shēng shí shàng【简拼】:ssss【解释】:佛教故事,唐代李源与高僧圆泽禅师相约来世相见的故事。借指前世姻缘,来世重新缔结。【出处】:唐·袁郊......

    三生石——五金产品策划方案(推荐阅读)

    派阁与时间相守 2018年产品宣传策划初案(一) 主题: 三生石·笃守 整体策略: 深圳市派阁智能五金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端定制成品门窗系统的公司。其产品涵盖推拉门窗系统、平开......

    三生石上,谁为你续写前缘散文

    如果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缘起,万水千山;缘落,沧海桑田。红尘滚滚,人海熙熙,谁是谁断桥上的浅......

    如何写故事(共5篇)

    溧阳梦为影视培训班辅导材料之如何写好故事 编导之编讲故事的技巧 故事是一切叙事艺术的第一要素。在影视创作中,它既是形式,也是内容。同时它还是影视作品的文学层面的和谐与......

    故事汇总[共5篇]

    故事化为歌谣,传遍一片又一片天地。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故事大全汇总,方便大家学习故事大全1海石榴花赶到魔法城阿卜杜拉吹了一声口哨,刹那间,一个长着四只翅膀的魔鬼现身。......

    故事(共5篇)

    小班语言活动:请你抱抱我(故事) 一.活动目标:1.通过倾听故事,感知理解故事内容。2.借助小图片,记忆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体验小刺猬心理活动的变化。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与他人......

    歇后语故事(共五篇)

    八仙过海 《八仙过海图》 陈玉先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相传,八仙自王母蟠桃大会醉别而归,途经东海,但见白浪滔天,吕洞宾提议八仙各投一物过海东游,表现仙家本事。此图即绘过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