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望(学习中医的入手功夫)

时间:2019-05-14 19:2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脉望(学习中医的入手功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脉望(学习中医的入手功夫)》。

第一篇:脉望(学习中医的入手功夫)

《脉望》乃赵文肃公冢嗣长玄所著。计部李伯东氏刻之北平分署。余来守是郡,学士大夫索之者众,板已为东伯携去,余仍付之剖劂氏,更为袖珍,便于观览。昔何讽书中得一发卷,规四寸许,如环而无端,用力绝之,两端滴水。方士曰:“此名脉望,蠹鱼三食神仙字则化为此。夜持向天,从规中望星,星立降,可求丹度世。”嗟夫,此脉望所从来。长玄君著书大旨可窥已。第一部分

华函蕊笈,几于汗牛。结果成胎,见如角兔。走也穷搜广猎,仰拾俯取,积久盈笥,食固无味,弃亦可惜,姑存而置之。识者若见,宁免蠹鱼之诮耶。虽然,是蠹也,其诸异乎蠹之为蠹也与?尝闻蠹鱼三食神仙字,则化为脉望,遂以《脉望》名之。

华函蕊笈,几于汗牛。结果成胎,见如角兔。走也穷搜广猎,仰拾俯取,积久盈笥,食固无味,弃亦可惜,姑存而置之。识者若见,宁免蠹鱼之诮耶。虽然,是蠹也,其诸异乎蠹之为蠹也与?尝闻蠹鱼三食神仙字,则化为脉望,遂以《脉望》名之。

《规中图诀》云:“一阳潜动处,成物未生时。”跏趺大坐,凝神内照,调息绵绵,默而守之。则一炁从虚无中来,杳杳冥冥,无色无形。兆于玄冥坤癸之地,生于肾中,以育元精,补续元气。续续不耗,日益月强。始之去疴,次以返婴,积为内丹之基本矣。

肾间动气,金丹大药也。肾虽属水,然居子位,一阳生于子,即真火也。至人超见于众,动升肾中。动气上蒸脾土,脾土温和,中焦自治。膈开能食,食气上升,灌溉诸脏,而生血气,荣卫一身。人生根本,实系于此。或遇触而动,即当定心,静坐闭目存想,此穴之气上升,庶不至下泄。盖精者人身之宝也。(命门,即腰眼也。脊骨自下而上第七节之中是也。)

《三圣玉诀》谓:“世人不解死阴。”夫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根。但吸灵龟而死阴茎,其神自生。彼修者只知禁欲,殊不知一念心动,气随心散,精逐气亡。长春云:“一念色心动,百骸和气伤。”惟得法者,阴茎一死而如无,六欲七情,当体消灭。故得正念实相,对景无心。或言阴不死而顿无欲者,吾未之见也。马丹阳曰:“修行先要死阴茎,阴茎不死万缘侵。个中不识真消息,牢捉牢擒走不禁。”(《楞严》云:“必使淫机身心永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方可冀及。”)

天机者,脐下一寸三分也。圣人下手养胎仙之处。《难经注》云:“脐下肾间动气者,丹田也,人之性命也。”丹田,性命之本,道士思神,比丘坐禅,皆聚真炁于脐下,良由此也。丹田内有神龟,呼吸为真炁,非口鼻之呼吸也。口鼻止是呼吸之门户,丹田为气之本原。圣人下手之处,收藏真一所居,故曰胎息。(脐下一寸三分者,谓仰卧而取之。入里又一寸三分者,是即肾间也。)

《三元会议》云:“子为六阳之首,以应冬至。故当静坐凝神,去除万虑,一念规中,默调其息而符候之。至亥末子初,阴极阳生之时,肾中一阳之炁忽尔发动,即举心念以应之,使真水真火混而为一,谓之水火既济。午为六阴之首,以应夏至。故午前静坐凝神,待阳极阴生之际,心中自然一阴之炁下降,即举情以合之,存于心田神腑,勿令咽下,乃为坎离交垢之道也。常人于此水火升之时,或行走笑谈,或酣睡,以致水火不能既济。至于卯酉二时,乃为心肾二炁交分之际,应春秋二分之候,亦须澄心静坐,听其自然,绵绵若存,此为沐浴之功也。除此四时之外,余时不拘。”

《灵宝毕法》云:“采药法,含津握固,以应心之真炁,使之不散。”又云:“一气初回元运,真阳欲到离宫,捉取真龙真虎,玉池春水溶溶。”谓离挂肾气到心,当神识内定,少入迟出,绵绵若存,而津满口,勿吐勿咽,自然心肾相交。故前文午时“勿令咽下”四字,乃口诀也。

我身未生,无相有觉;我身既生,有相无形,是名“何物太乙含真”。

《净明录》云:“思惟一身之中,有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实,不离乎中黄丹扃也。”

《通真契玄篇》云:“心为朱陵宫,因交合之时感化,真液下降,因而流入元海,号曰丹母。故上田为探药之处。”江禛《三要序》云:“两肾中间乃元精穴,非受生元气之所。观祖师所谓 两肾中间一点明,逆为丹母顺成人,逆之一字,则元精化为元炁,逆归气穴,为丹母产玄珠而为仙为圣。顺则流元精于膀胱,则淫而为子矣。”据二论,可见上心下肾皆有生药之机。老子云:“我贵食母。”庄子云:“以袭气母。”

丹阳云:“火里青莲滴珠露,常在宝瓶为供具。”玉溪子云:“露珠点缀莲花下。”又隐奥云:“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天地入宝瓶,七十二候足。”佛偈:“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又云:“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合观见妙。

《青华秘文》云:“混沌神房,乃精光目光之气,幻而为之。”《圜验符应》云:“虚谷乃水火二气交媾,结成无形有象之名。”又曰:“二弦虚气,妙合为一,即名玄关,吁尽之矣。”可见中黄宫、金窟穴、玄关、玄牝,皆不过藏窍之处所耳,胡可着也。

老子云:“天地之间,其犹槖籥乎?”《礼记》云:“一动一静者,天地之间也。”二经所言,若合符节,是乃先圣之微言,而记者急录之耳。

楚词云:“毋滑尔魂兮(巳也,汞也),彼(铅也,魄也)将自然。一气(药也)孔神兮,于中夜(时也)存。虚(心也)以待(时至也)之兮,母为之先。(二十七字括尽丹书。可见《参同》、《悟真》之说由来远矣。)”前此庄子云:“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又云:“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夫不先不后,乃勿助勿忘之谓也。故《沁园春》云:“炼已待时。”《青华秘文》云:“守己待癸生时。”“虚待”二字之义,渊矣哉。

《口诀》云:“便就动处略提起,凝住一念,助其腾腾上冲,谓之釆。闭气于下,使心气迎之与之交媾,谓之合。”故卓壶云云:“彼土如何发动,与此土如何对举?真:音演。疑为“铅”字误。之未生也,有为之媒。真之既生也,有为之机。铅汞之相见也,有为之防。铅汞之归釜也,有为之胎。以至沐浴抽添,何莫非真土之妙用也哉。” 寂然不动,土之性也。盖根尘已绝,万虑俱泯,一气纵横,自然遁道上升,降入丹田而成至宝。陈虚白以身心不动为採药,盖此意也。岂区区意迎目送运用之为哉。

火候全在念上着力。虚白云:“念不可起,意不可散。起火时人力不可干预,惟虚静为主,不使杂念挠之,听其自然。待其熏蒸一回,自尔生阴,化为玉液下降,灌溉五脏。喉中觉有甘津,乃其验也。到此时还守虚静,一毫不挠,自会凝结,久之寂定,方可徐徐而起。”

《真诠》谓:“性命只是一件,人之所以死者,形神离也。既死,则六根具而不能用者,无神以宰之也。”是知神乃形之主,神离则气散,命岂在外哉!若非两件双修而分先后殊未妥,何也?修性则命在其中,所谓神返身中气自回是也。未有外虚静而能交媾成丹者,盖先炼精成气,后修定超脱,返难究竟。若能证得法身,何患色身不妙。盖三关自有为入无为者,渐法也;修上一关兼下二关者,顿法也。今惟径行炼神还虚功夫,直到虚极静笃,精自化炁,炁白化神,欛柄在手,命由我立,是一簇贯三关也,岂不易简而捷径哉!(真空实相,非比顽空。)

刘长真喻性为土,喻命为水。性命相见,如水土和为泥,造成器物。若未经真火锻炼,土再见水,复化为泥也,如砖瓦曾经火炼,千年不坏,何况性命炼成至宝。

关尹子云:“万物之来,我皆对之以性,而不对之以心。”性者,心未萌也。玄牝以静极而见也,妊房以情溢而辟也。

神凝则精气聚,而百宝结者,药物也。真息往来,而未尝少有间断者,火候也。此语可谓简而尽矣。

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故知识不用,归乎其天,则混沌全矣。胡混成曰:“保元和者,莫先于去情识,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此之谓与顺率循也。”

《坛经》云:“心念不起名为坐。”释典有行禅之说,又有卧禅之旨,要之心念不起,则行卧之间,俱是坐也。

释氏面壁,自有妙义。盖洗心退藏于密,以养其神,以复寂然之本体,犹面壁然,而物无见也。故曰:“心如墙壁,而可以入道。”(善修行者,睁眼不见人。)

孟子曰:“汤武反之也。”道书曰:“逆则成丹。”故儒家能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便成尧舜。道家能善逆之,则天地之性存焉,便成神仙。复归婴儿,与不失赤子之心,其旨同焉。

列子云“与齐俱入,与汨俱出”者,入水不濡也。“随烟烬上下,徐行而出”者,入火不灼也,皆指神而言。既谓之

神,则无形矣,水安能濡?火安能灼? 庄云:“物之有知者恃息。”知是性,息自命。三教圣贤,千言万论,不过发挥“知息”二字。此老提纲揭领,豁人心目于百世。

眼观心动,耳听神移,口谈气散。予自约日用有四句云:“善恶事都莫思量,出入息浑无拘纵,常常倾耳凝空照,默默垂帘仔细观。”勤而行之,不知老之将至。

《灵枢经》云:“天谷元神,守之自真。”白玉蟾曰:“自形中之神,以入神中之性。”此之谓归根复命。

老子云:“能如婴儿乎?”又云:“复归于婴儿。”儿者,元神也。故曰:“婴儿入圣机”《生神章》云:“熙颐养婴儿。”又云:“庆此婴儿脱。”

绵绵若存,老子之火候也。孟子所谓勿忘勿助是也。养珠者龙,抱卵者雌。岂有言语转相告教哉。天机妙用,自然而然。故曰“真火本无候”也。

老子所谓先天地生者,混然无气而生气也。气焉既生,即名为一。惟一故二,则两仪分而天地辟矣。故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见性颂》云:“心清意静,气和神定。真息绵绵,灵光莹莹。”

《道法心传》云:“耳目鼻口身,精神魂魄意。攒簇在中宫,化作先天气。”“此窍实居中,居中复一中。万神从此出,直上与天通。”

《了明篇》云:“一颗明珠才运动,光辉闪灼两眉间。”“气入丹田火自生,眉毛灼灼电光明。”“夜深独坐烧丹处,万颗明星帐顶头。”

仙诗云:“眼前白雪乱纷纷,满目黄花变紫云。顶上山泉时复响,耳中仙乐日常闻。” “常人之息以喉”者,谓其出多入少;膻中即回,不能至呼吸互换之根故也。“真人之息以踵”者,谓其吸呼相称,水火两弦均平。上接天根,下按地根,与肾中祖炁混合,故名真息。(凡息切忌出多入少。)

梵语震旦,此言多思虑也。谓此国人思虑多,故以名之。

《圆觉经》云:“一切众生寿命,皆为浮想。”《楞严经》云:“菩提心中,皆为浮虚妄想凝结。”妄想之害大矣。

《参同契》注云:“弦前弦后正当时,谓吾身之巽门也。”尝考“巽门”之说,惟紫阳老仙云:“黄庭之下,有一丹室之门户也。意生则上,故阳升。意止则一,故阳不可得而降矣。炉鼎在乎一之内,正属土。”又云:“巽者,鼎下之片缕耳。阖则为乾,辟则为巽。阖则为嘘,辟则为吸。何以能开阖,亦无非一意使之然。”又曰:“西方者,巽之用也。中宫者,巽之体也。”(又云:“巽为地户。”见后。)双肾曰命门,一身命脉之所关系。人不能贵其炁,固其根,贪爱淫欲,摇动命门,去死不远矣。

《阴符经》云:“火生于木,祸发必克。”木中生火而反燎于薪,于事则有反害之祸。于丹道木三火二为五,有变化之机。

《灵宝经》云:“七日七夜,诸天日月星宿一时停轮。”此皆以神气凝集阴阳混合于空洞之中,目不瞬,心寂定为是。

无际在大竹朱居士家住,居士曰:“我见和尚坐得好。”问云:“如何见得?”曰:“你素常坐禅眼不定故,今番坐禅眼似定耶。”

詹手南述象山先生尝举“钧是人也”钧是人也:语见《孟子》“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云云。一章云:“须是使心官不旷其职。”子南因是便收拾此心,用力操持,夜以继日,如此半月。一日下楼,忽觉此心已复澄莹中立,遂见先生,目逆而视曰:“此理已显也。”子南问:“何以知之?”曰:“占之眸子而已。”(以上三段,可见三教一理。)

元阳真炁自二十四节上升洞房宫,明朗洞照八室,至此下视六极之境,如在掌中。所谓三境非辽。

颐养和气,婴儿自生脐腹之中,如怀胎状。

诸天日月为飞精,诸洞日月为伏根,人间日月为明轮。若吞明轮者为仙,盖服日月光华各有法,能润五脏,泽颜容。东方甲乙之地,乃日月所出之门户地,只于此旦望迎送郁仪结璘之神。

金为神性,居上丹田,是谓顶门。人呼为性门。性最灵,故性门末合,尚知前世事,及其合则不知矣。

寄体于肉团,心以应万事,人能知性命,可以修太素妙行,观门栢为金仙。故柏真人记云:“鬼风吹合,昆仑神附,心中昼煎,旦煮肝肾,注精施阳,败损金鼎,神不能禁,仙圣不居,甘受死地。今当回日月之华景,照太极之昆仑。歌曰:金鼎天门开,反童复婴孩。日月照昆仑,真君自然来。”谓之默朝上帝法。

硬打尘劳,勿令睡魔阴邪之所侵挠。昏睡则精神散失,魔鬼侵凌,故《大洞经》云“太乙杨明威,所以钤饬之”也。

一点灵光,洞然无碍,晖映八表。丹经曰:“龙虎大药,须以真铅真汞和合而成,方有光华焕灿。”

天河自尾箕寅位注于东井,而循环于天地之间。古人云:“水出昆仑之下注。”出尾闾复上,谓之天河,此天地之河也。人之河自尾闾,尾闾系寅位,泝流而上昆仑与天地同焉。吕仙云:“曲江上月华莹净。”《大洞经》云:“一曲水天闻。”可以互参。释氏七觉支则,曰:念觉、择法觉、精进觉、喜觉、猗觉、定觉、舍觉。大抵只是先天先地灵明不昧之精神是也。虚灵知觉,一而已矣。荷泽云:“知之一字,众妙之门。”圭峰、裴相所说已详。(又云:“天有七星,布炁于人曰心,神降于中曰神。”又云:“心有七窍。”又云:“心神上通耳目鼻口七窍,俱名七觉。”觉猗亦名轻安。)

《大洞经》“十方晖紫烟”,《黄庭经》“紫烟上下三素云”,盖人之妙炁凝集而出于眼目,即水火之正色。

桃君乃肾神,盖宜惩忿窒欲,惜精爱炁,为一身之主,性命之根也。色念动时,当存思桃君在脐内。

神光、宝光即灵光也。盖无形可捉,发秀晖采于长空青冥之表,在人则精神光彩秀发于双目。故《大洞经》云:“烟回太晖间,神光秀空峰。”空峰,头面也。

东海蓬莱山、扶桑山、方丈山、沧浪山最高极。天下有三岛十洲,曰:玄洲、瀛洲、祖洲、聚窟洲、炎洲、麟洲、流洲、长洲、元洲、生洲。《大洞经》云:“玄洲绝三津。沧台飞羽轮。校仙登扶桑,皆在东海上。”得道者,经由此处脱蜕换骨,拜职受服,然后上升天境,朝见三清至尊。(先贤有骨肉同升者,此身皆蜕藏名山,惟神可去。)

人有一百八十灵关,三百六十骨节,一千二百形骸,一万二千精光,三万六千根源本始,八万四千毛窍,关键中咸生精液之润。人无津液,则枯槁云亡。天地得水而覆载,万物得水而生成,其实一也。

真仙朝帝,但见金光勃勃,不见啐容修真之人。鬼神见之,惟见红光。

乾为天门,巽为地户。地户即下田是也。故风曰巽风,以其起于下也。起巽风,运坤火,俱在下田。

眼之于色,为业甚大。眼见心欲,心动神疲,是以五脏之神,皆从眼漏为第一。根眼通心,心乃神宅,眼既见,心必动也。道之大而至高,超出乎无色之界。(眼之上为无色界,泥丸乃玉京山。)

人以双目回光返照,则真炁随而聚于元宫,谓之回风混合。(或指息言。屏息回风,牛车大乘之道也。)

人以心为天,肾为地。心肾相去八寸四分,天地相去八万四千里。神风槖籥,故天地相镇。人以真炁运动,故身体长宁。三部八景,自尾闾至百会三节为一关,三八二十四节以应二十四炁。

潭底日红阴怪灭铅为阳炁,山头月白药苗新汞为阳精。以阳归阳,则双目如金星,能通乎昼夜,以代日月之明。

虚共室,白自生。定其心,道自生。日中真灵乃太阳之精,在人则坎中之阳。两肾间一点明莹者名日中王,以子时建生。古诗云:“圣人夺得造化意,手抟日月安炉里。微微腾倒天地精,攒簇阴阳走神鬼。”又曰:“若人问我修行法,遥指天边日月轮。”又曰:“日月交合时,便是生身处。本来面目真,劝君勤照顾。”盖日月合璧,乃月晦夜交合也,内丹于此下手修合。

丹料之异名曰福体液,丹房之器皿曰庆元瓶。

玉清上境乃人之泥丸宫众妙门,投胎夺舍,皆自此出入。人之死亦由是出。八梵九天:东方曰始青天、太青天,人之超度形神,使其超越

始青之天,方至欲界、色界、无色界,方至四梵种民天,方至神霄九天、无上三天。各天动计数万里,信知其不可阶而升也。然有道之士,通达明了,不涉关津,不劳登陟。动一念顷,方直造圆顶之外矣。

《莹蟾语录》云:“精关、气关与神关,三关一凑。天簌、地籁及人籁,众籁俱澄。”“以先觉而觉后觉,反外观之观内观。”

《中和集·三关图说》

炼精化气,初关(有为)。取坎填离,先要识天癸生时急釆之。

炼气化神(有无交入),乾坤阖辟,调和真息,周流六虚,自太玄关逆流至天谷交合,然后一点落黄庭。

炼神还虚,上关(无为)。工夫到此,一字也用不着。《篑中书·三关圆说》

初关:六阳既纯,静之极也。一阳复生,静极而动也。静已极,将至于动;阳将生,未离乎阴。阴阳动静之间,乃先天之气也。

精藏于肾,肾居下,故曰初关。其功在于采取。盖肾间有动炁,乃天一之数,真阳所藏,而火木金土之先也。微妙无质,上交于心。一气迎之,两气氤氲,而交媾以结圣胎。然所以交媾者,意为之媒也。下学之功,有可言者,人之脊骨二十一节,从下第七节之傍,两肾居之。男胎于母先生右肾,为藏精之所。肾属水,水生于天乙。夜半子时,六阴几尽,一阳将生,肾中动气,渐出于七节之中,每夜必至。当此末至之先,垂目闭口,调息微微,使丹田之气翕聚于上;然后点加存想,气穴之下,两肾之间,若有气从此出;久之屈身以心下垂,微纵而起者四五次;垂而复想,想而复垂;肾络连心,上动下应,气必至焉。此气上升,稍加人力,闭气于下,使心气迎之,与之交媾。如此行工,数日后微见气动,至月余,方见动而上升。惟此气难升,既升之际,此气略闭,则不劳而降矣。若一学即求其效,乃助长之害。不忘不助,乃其则与。行之久熟,则静极而阳气自生,不必如前之用力。先天无为之境,不俟言而得之。所谓时者,熟后亦不拘子时,人身自有子时也。《金笥宝录》“徐收而纵”一段说之甚悉。

中关:坎离交垢,大药生焉。运火养之,火乃阴阳之气也。乾为阳,阳者呼气而出也。坤为阴,阴者吸气而入也。呼吸互换之处,乃真息之根也。呼吸出入,升降其气,薰蒸四达,火之文者也;药结丹结,又用武火;下烹于炉,上升于鼎。炉,坤也。鼎,乾也。是为乾坤交媾,乾交坤决,坤之阴为夬。阴气决尽,则为纯阳矣。

气原于心,心居身中故曰中关。其功在于呼吸升降。心肾气交,结为圣胎。然所以交者,意合之,心存之,神宰之也。三者难持易失,一有不谨,则交者不能保其不散也。故于是气既交,武火升炼之后,当用文火以温养之。阴阳气合为火,人身呼吸是也。呼则气出为阳,吸则气入为阴。呼吸互换处,即阴阳气合也。下学之功,有可无者,有真人之呼吸,有口鼻之呼吸。以真人之呼吸言之,前对脐轮,后对肾中间,有个真金鼎,即呼吸之根,阖辟互换之处也。人之未生,随母呼吸,所谓真人之呼吸。即生之后,真人呼吸未尝亡,但神出气移,不能再守胎中之一息。修炼之法,使人返本还原,复其生身受气之初耳。以口鼻之呼吸言之,咽喉者,所由之关也。其上有会掩焉,启则呼气出,心肺主之;闭则吸气入,肝肾主之。心肺相去会掩为近,肝稍远,肾最下这尤远。呼则气促,其气由之而日耗于外。吸则气少而短,不能下至于肾,遇肝而返,此呼吸所以不固。真人呼吸,寿人元气,人人有之而不知。口鼻呼吸,丧人元气,人人陷之而不觉。人能回光返照,注意脐肾之间,一呼方至,以吸继之,互换禅续如环。斯循者,真息也,与婴儿在母腹无异是也。

上关:泥丸居顶上,神所栖也,故曰上关。一身之外,皆太虚也,太虚神之妙应者也。得之于我,还之于彼,何间然之有?炼精者,身不动而已。采取升降,不得不运之以心也。炼气者,心也。炼气者,心不动而已。阖关进退,不得不运于意也。至于神

则妙应不测,既无所施。三者混合为一,复忘一,并出与太虚同体,恍然如在梦中。学者到此境界,乃是泰定,切不可放倒。当知昏久则明,浊久则清,脱胎元神,于此出矣。(玄工尽此三段之中。)

腹中橐籥风入松,顶上箫韶泉漱石。

《心经》无垢子注云:“六个门头一个关,五门不必更遮栏。从他世事纷纷乱,堂上家尊镇日安。”“六根皆从一根上起,但去一根上返照从何而起,若识起处,起处是妄,休教生苗。”

修行之法,筑基已就,玄牡有相之后,工夫大约有四:曰静(真息绵绵,纯然一性),曰定(始而昏定,继而正定),曰慧(了了常知),曰通(六通)。一步进一步,一层深一层。见境不着,见阻不退。谨谨护持,自然成就。否则前功尽弃矣。

《灵宝毕法》云:“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本天地升降之理。气中生水,水中生气,乃心肾交合之机。比物取象,道不远人。配合甲庚,方验金丹之有准。抽添卯酉,自然火候之无差。红铅黑铅,彻底乃成大药。金液玉液,到头方是还丹。从无入有,常怀征战之心。自下升高,渐入希夷之域。抽铅添汞,致二八之阴消。换骨炼形,使九三之阳长。水源清濁,辨于既济之时。内景真虚,识于坐忘之日。玄机奥旨,难以尽形。”(工夫行持,不外于多入少出。)

尝读张三丰《道法会同疏》有云:“得腐朽再生之橐籥,见劫仞不殒之卷阿。红铅黑铅,煅炼方成影响。金液玉液,坐卧略致疏通。”(云云。)每疑“劫仞”“卷阿”之错,及阅《大洞经》,有“黄箓保劫仞”之句,又“停玄三秀阿”,注云:“藏隐玄根于三秀之卷阿。南岳名太虚小有之天,古诗 小有洞中三秀草,即灵芝是也。山有五芝,饵其上者得仙。”乃信仙词咸有所据,非杜撰也。

《华严经》云:“惟愿大圣,开楼阁门,令我得入。”《度人经》“身度我界,体入自然。”又云:“有过我界,身入玉虚。”圭堂注云:“先天之命源一也。夫命如召命之命,此意玄妙入极。”又《楞严经》行阴画中云:“深达十二种类,受命元由。观由执元,诸类不召。于十方界,已获其同。”圭堂注云:“闻之曰:命如召命之命。”《坛经》:“吾若不知去处,终不别汝。”圭堂注云:“闻之曰:六祖偈 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湼槃相如是,夫四其二土之妙,乃在是矣。”(有幻身四大,有真空四大。)

《楞严经》:“地性火性,水性空性。”圭堂注云:“闻之真实土,真虚土,皆土也。合真水、真火、真风,并谓之四真。《楞严》 虚空藏菩萨手执四珠,遍照空界,与《金光明经》 四如来混合一室 者,正发明是义。若以后天四物,与夫假合四大而会之者,万里矣。世尊托后天四物,以明不可言传之妙,而曰如来四真。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遍满世间,宁有方所,岂细事哉。此之谓造化一源。先君妙道,大佛之秘藏,生灵之太初,自从水火相击搏,便有两土各战争。故曰两土成圭者,此也。”(风乃巽风,又为橐籥也。)圭堂云:“乾坤函盖,狮象交驰,真火盘旋,风云改观。既而千光历落,浑透帘帷,醒醐弥抽,机轴潜发,三恩大事,再叹奇哉。”(此景详见《修玄章》第九,及《四百字序》。)

元精者,父母交媾之初,阴阻偶合之始。精血相含,孕于坤宫,生于坎户,徐徐凝结,渐渐成胎,十月周圆,形体全备。身中一物,名曰命蒂,乃召命之命尔。自造化中来,以其能召元神入身而为物者,此即先天自然之祖气也。元神者,虚中一灵,湛湛寂寂,无去无来,不增不减,乃混成之性尔。偶因念动,遂于造化未来之前,天命既立之后,一点灵光,自虚无中来。受命之命,附体着形而为物者,此即中天湛然之气也(谓之灵汞)。元炁者,粤自立命之初,设性之后,混合身形,伏母脐下,随母呼吸;十月满足,离母出胎,大哭一声,径受此炁;自杳冥中来,系于命蒂,自呼自吸。此后一身精血气液,随时滋长。情见于外,若知禁忌,寿满天年。倘或恣情,必遭夭折。更能知时运用,乃得长生。此后天浩然之气也(谓之真铅)。

人以父母初交元阳,召空中魂爽而有此身。有身之后,元阳日耗,魂爽渐离,而身不能久。修行之工,不过使身中元阳与游魂重来相见,聚而不散,以返未生之初耳。故云“金来归性初”。

第二部分 《楞严经》云:“汝体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则不能来想中传命。”又云:“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此即召命受命之理,盖生人之大端若此。

《楞严经》云:“汝体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则不能来想中传命。”又云:“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此即召命受命之理,盖生人之大端若此。(潘右云:“一性之动,是为太易,言性移易而不定也。或为人或为异类,在性之所好而巳。”)

八识之中,有法识神,主人之意;意行即行,意止即止;名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主传送识。大圆(镜智),主含藏识,皆听意神以主之;意去即去,意来即来。下工之初,全仗此神,以炼丹采取。(故又名为妙观。)

意之所之,气为之奔走,非敢后也。盖志气之帅,听其役使,一真聚则众真皆聚。少林偈云:“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曹溪偈云:“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窃云:“灵台为花,华盖为叶。一旦撇开,十方朗徹。成果证真,悟因是诀。”又云:“大悟若干遍,小悟不知数。劫外若见家,圣域乃优入。”

昙阳子云:“莫待年龄八八,元精散尽难收。”黄石公《素书》云:“悲莫悲于精散。”注云:“神之潜于无也,则无生无死,无前无后,无阴无阳,无动无静;其舍于形也,则为名为哲,为智为识;曰精诚,曰精力,曰精强,曰精明,曰精专,曰精虔,曰精光,曰精实。血气之品,无不禀受。正用之则聚而不散,邪用之则散而不聚。散之不已,岂能久乎?故曰:寡欲为要。”(庄云:“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

于清风曰:“未至真空,阳神难出。”丘长春曰:“未至真空,阴神也难出。”盖古仙之脱胎神化,由于虚静之极,无我之至也。今人梦中,其神无所不至者,不格于形也。醒则滞于此而不能远去者,形格之也。故惟真空无我,然后能脱胎神化。

又靖天师与司马承祯寝,窥见其额上有日如钱大,光耀人席。逼而听之,脑中有小儿诵经音,玲玲如金石。晁文元自记:尝闻灵响,凝然听之,心息俱住,神气融畅,杳不可说。目有一点圆光,如小钱许,或青,或黄,或白。二公之事相类,一属它见,一属自见,其玄机则一也。圆通大士赞有“侧耳粪声,扬目见月,屈膝支颐,人空境绝”之句,皆可为修行师印。

鬼神有性无命,草木有命无性,禽兽性少命多,惟人能全之。性者属知觉,命者属形质。

鹤知夜半,燕知戊己,蛇于巳日不出道,莺于春时自出谷。最贵为人者,何不顺时养元阳而收真炁耶?真炁大运随天,春在肝,夏在心,秋在肺,冬在肾。元炁小运随日,子在肾,卯在肝,午在心,酉在肺。真修之士不见功者,以旺时不收,损时不补,散时不聚,合时不取。不知交合之时,又无采取之法,安得比天地长久、日月坚固哉。详见《灵宝毕法·西山会真记》。龟能息气,鹤能养神,鹿能固精,三者世间之寿物也。人为最灵,当兼而有之。可以人而不如物乎?

北方正炁号河车。车谓运载物于陆地,往来无穷。而曰河车者,取意于人身万阴之中,有一点元阳上升,薰蒸胞络。自肾传肝,自肝传心,自心传肺,自肺传肾,为小河车也。肘后飞金晶。自尾闾起下阴至中关,中关上关;自上田至中田,中田至下田,为大河车也。纯阴下降,真水自来。纯阳上升,其火自起。一升一沉,相见于十二楼前,颗颗还丹,而出金光万道,为紫河车也。故车行于河,如气在血络之中,炁中暗藏真水,如车载物。所谓河车者详矣。

肝本心之母,肾之子,传道肾气以至于心。肺本心之妻,肾之母,传道心液以至于肾。气液升降,如天地之阴阳。肝肺传道,若日月之往复。故曰气传子母,液行夫妇。

肾气投心气,气极生液。液中有正阳之气,配合真一之水,名曰龙虎交媾。日得黍米之大,名曰金丹大药。保送黄庭之中。黄庭者,脾胃之下,膀胱之上;心之北,肾之南,肝之西,肺之东;上清下浊,外应四色;量容二升,路通八水;所得之药,昼夜在其中。若采药而不进火,药必耗散而不能住。若进

火而不行采药,阴中阳亦不能住,止于举发肾气,壮暖下元而已。若采药有时,进火有数,必先于铅中作汞,借气进火,使大药坚固,永镇下田,名曰采补之法。

心之见于内为脉,见于外为色;以舌为门户,受肾之制伏,而驱用于肺;得肝则盛,见脾则减。肾之见于内为骨,见于外为发;以两耳为门户,受脾之制伏,而驱用于心;得肺则盛,见肝则减。肝之见于内为筋,见于外为爪;以眼目为门户,受肺之制伏,而驱用于脾;见肾则盛,见心则减。肺之见于内为肤,见于外为毛;以鼻穴为门户,受心之制伏,而驱用于肝;见脾则盛,见肾则减。脾之见于内为藏,均养心肾肝肺,见于外为肉;以唇口为门户,呼吸定往来;受肝之制伏,而驱用于肾;得心则盛,见肺则减。人之五行,相生相克,而为夫妇子母,传气衰旺,见于此矣。

人之初生,肾为始,脾次之。脾又生肝,肝方生肺,肺肝为传导之门户。且肾为水也,水中有火,升之为气;乘气上升,朝之于心;心中生液,负阴而下,以归于肾。盖无肝肺为之传道,安得交媾而成龙虎耶。古人炼丹不成,大患金木间隔。今若使肝能传肾气以朝于心肺,能传心液以至于肾,时候不差,黄芽乃生。(故探取须用甲庚,沐浴必以卯酉也。)

肝主魂,应于目,神之存也。肺主魄,应于鼻,气之调也。

辅谈云:“修养家存神于泥丸,则丹田之气上升。盖神之所至,气随之而往也。旁门所谓手按尾闾,吸气咽津,虽得其绪余,而亦不泄,况于是耶。”《左传》云:“人受中以立命。”《书》云:“上帝降衷于下民。”即道家黄庭也。黄者土之色,庭者四方之中。天一生水,在人为精,藏之于肾,肾有左右中夹。《黄庭经》云:“左为少阳右太阳,后有密户前生门。”肾既为生死门户,则涵养之功必自黄庭始。肾中藏精,精中生气,交合于心。心液相交,炼于黄庭。倘知交合不差,则精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道,生生之理,不失天地之中。人之一体,所以死坏者有三十九处,以受鬼气。形有间孔,血有亏迭;死气日进,邪气引入;精神不通,津液沉滞。故《生神章》、《大洞经》有混合百神之道。

人有八漏:目之泪,肝漏;鼻之涕,肺漏;口之唾,肾漏;外汗,心漏;夜盗汗,小肠漏;寝而涎,脑漏;梦与鬼交,神漏;淫欲者,身漏。是皆五阴六入、十二根尘之所交接。

严君平云:“虚心以原道德,静意以期神明。缘众生之心未合于道,先授之以斋法,使其因斋而息心,息心而入道。后世炽以人事,涉以形器,斋法何其谬耶。祭酒道士但成一尸祝矣。”

人未生时,谓之不睹光明,处冥冥之中,无所作用。虽无烦恼怵系,经千百劫,但成游魂苦爽,何益于事。庄子悲在冶之金,盖惜其为人之后,空与草木同腐,不若无生之为安也。有人于此不贵其生,认四大为逆旅,形骸枯悴,只说苦空,坐待至死,岂人之情也哉。

修行之士必先拘魂而制魄。魂乃汞之属,魄乃铅之党。汞性易飞,人才死则魂先去。《度人经》云:“高上清灵爽,悲歌朗太空。”盖伤人之死也。

人未受生,芒芴芴:音忽。同“忽”。之间,是为太易。变而有气,是为太初。气变而成形,是为太始。阴上承阳,气随胎化,是为太素。灵光入体,与母分形,十月完足,是为太极。

晨者,鸡鸣之时也。《洞玄经》云:“举身登晨,白日升天。”中为白日,鸡初鸣为登晨,是以存太一混合多用此时,乃生气时也。《黄庭经》云:“羽服一整八风驱,控驾三素乘晨霞。”

太虚聚而有炁,炁聚则为精;炁聚精结,包之于土,兆生之理启矣。经云:“男女构精。”包胎始荣,乘其宿命,然后生人,故曰包命。当其元炁初包,状如垂囊,附脾作种。脾为真土,物所凭生;中黄太一,为人己命,其炁流演不穷。故云:元一黄演之炁。(上文曰灵光,曰宿命,曰灵爽,皆指受命之命而言。)

五脏六腑,百关百脉,金津玉液,日月光华,皆

本于肾。故《黄庭经》云“主诸六腑九液源”是也。庄子云:“真人之息以踵。”踵者,命门也。其气息于命门,如子在胎,不饮不食,绵绵长存,所谓胎息也。气本生于肾,若息于它处,必无是理。或云踵者相继之义,是人之所以继续不绝处。故云“生生之谓易”。又云“种民天”。种与踵之义同,以继续名之为踵,以根本名之为种。

《金关玉锁诀》云:“白牛去时,如何擒捉?曰:紧叩玄关,牢锁四门,急用仙人钓鱼之法;又用三岛手印,指黄河逆流,掩上金关,纳合玉锁,白牛自然不走。一名金关玉锁定,二名三岛回生换死定,三名九曲黄河逆流定。若定了宝时,休教滞了腰脚,昏了眼目。此是定三宝法。若收定三宝,搬运归寄何处?先用芦芽穿膝法,烹气冲宝炉;二骨直至涌泉,补于二足。然后行七返还丹之法。若不用此功,便行肘后飞金晶而望长生,顾上不顾下,如小儿建塔,下不坚牢也。卞和刖足亦是不行穿膝之喻。”又《锢歌》云:“上至顶门泥丸宫,下至脚板涌泉穴。九窍八门都补合,休教一点有漏泄。”又《青霞秘文》云:“涌泉穴,发水火二气。入尾闾,合两肾。一龟一蛇,互相槖籥。”观此二说,则芦芽穿膝之工,诚不可缺也。息踵之论,可执一偏耶。

雀巢灌顶,如群雀之噪也。芦芽穿膝,如根荄之贯也。(《物外清音》云:“偶然奇,耳边钟声唧唧,泥丸宫如鸟为栖。百样声音,乱噪不住啼,猶如茂林晚鸦叫起。”非灌顶之喻乎?《青霞秘文》云:“左足太阳,右足太阴。两足底为涌泉穴,发水火二气。自双足入尾闾,上合两肾。左为肾堂,有为精府。一龟一蛇,互相槖籥。”非穿膝之说乎?)

上一赤子,中一元皇,下一元王,此三一神也。元王印命门神也。

魄成于地,乃阴也,喜于死。大洞之法有制魄之方,不使散乱。人之梦中与人争战者,乃尸鬼也。尸鬼即魄也。魄以肺为家,而又主炁,其色白。游魄若返,则必炼其炁,使生华也。《黄庭经》云:“急存白元和六炁,神仙久视无灾害。”

金木水火之炁,非土不成。心肝肺肾之元,非脾不养。九天之炁,初降为胞,名元一黄演之炁,是中黄太一以为己命也。至于五月,五脏乃分,又名中灵之炁,是五炁居中以结命元也。则知生人之成始成终者,其惟土与丹法象之。

道人要妙,不过养炁。夫人汩汩:原刻作“泪”,误。没于名利,往往消耗其气。学道者别无它事,惟至清至静,颐养神气而已。心液下降,肾气上腾,至于脾元氲氲,则丹自聚矣。若肝与肺,但往来之径路,习静无念绝想,神自灵,丹自结。

叩齿之法,左为天钟,右为天磬,中为天鼓。若去却不祥,则鸣钟伐鬼灵也;制伏邪恶,则鸣磬集百神也;存思集神,念道至真,则鸣鼓朝真圣也。要闭口缓颊,使声虚而响应深也。

古之人以修诵而得仙,如魏紫虚、李顺兴、司马子微之类多矣。今学经之士,纵未绝缘离世,苟能金石其志,背尘合真,至心受诵,久久不已,必阶仙品无疑也。

蔡季通《睡诀》云:“睡侧而屈,觉正而伸。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晦庵以此为古今未发之妙,殊不知本出于《千金方》,云:“半醉酒,独自宿,软枕头,暖盖足,能息心,自冥目。”此睡诀也。

三宝者,天宝、灵宝、神宝;分为玄、元、始三气;降于人为三田,曰枯,曰炁,曰神,此内三宝也。教有道、经、师宝;道宝,太上三尊也;经宝,三洞四辅真经也;师宝,十方得道众圣;又纵、籍、度三师,此外三宝也。《内秘真藏经》云:“贫性寂灭,尘累无染,戒行不亏,是为法宝。嗔性不起,不愤外尘,定无生转,是名师宝。痴性无取,无恼无患,慧通无碍,是为道宝。此非内非外,非声非色,一真澄湛,善莫大焉。”

《内观经》云:“一月为胞,精血凝也。二月为胎,形兆胚也。三月,阳神为三魂,动以生也。四月,阴神为七魄,静镇形也。五月,五形分五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六 府,用滋灵也。七月,七星开七窍,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灵也。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精也。

天宝君,玉清天尊也,本玄一之气凝结(其色青)。灵宝君,上清天驻尊也,一生二,为元一之气(其色白)。神宝君,太清天尊也,由二生三,为始一之气(其色黄)。三炁既足,而生九炁,九气散为万炁,以植生物之根。(庄云“知北游于知玄水之上”,“及于白水之南”,“反于帝宫,见黄帝而问焉”,乃太易、太初、太始之序也。)

人有死生,性无死生。出死生之外者,其惟见性乎?常人结习未除,为业所牵,留滞幽阴,或相报对。业报既尽,善性不灭,还生人道者,必当濯形太阳,然后投胎。盖日之上馆,亦名洞阳宫,流火之池,中有黄华真水。彼间真人以此水灌濯其身,《长生简诰文》云“黄华荡形”,此之谓与。自得为人,经多少节次,惊天骇地,岂可自轻?炼养元神,返本还淳,与三炁九炁吻合,有骨肉同飞,上登三清之理。而不自勉,至于死坏,悲哉。造道之功,至于悟性,须当培养命基为本。若不能尊炁贵形,保命爱神,坐至衰老,汞枯铅耗;命基既削,真性亦昏;此时欲修,所谓渴而凿井,不亦晚乎?”

峨山一老僧云:“头为无影山,目为双林树;鼻中动静,为三昧火;耳为阿褥池,乃观音救苦处;咽为趙州狗子;鼻又为共命鸟,为真土;心为优昙华,舌为红莲树。药之未生,三昧火守之。药之既生,三昧火采之。呼接天根,吸接地根,故为三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寂惺惺,惺惺寂寂;本觉昭然,精气自固,药物自生。生而采,采而生,日积月累,腹中有宝,则优昙自关,白毫自见;白毫优昙,相为表里。”

禅定不动处,混沌未凿时。

东坡曰:“徐徐而为,十年之后何事不立?但患志之不坚,行之不力耳。”其说在北山愚公之平山,补陀大土之遇磨铁人也。(大慧云:“念念不间断,莫管得不得。”)

尝读《大洞真经》“檀炽钧音,仙梵历耳”,及《生神章》“琼房妙韵”之语,心窃异之。及考古证今,内征外访,无不符合。闻熏闻修,以入正定,定久则心华自开,十方圆明之境庶几矣。转识为智,道固如是也,孰谓教外无别传也哉。

《楞严》旨义,奥衍宏深。大约谓人之觉体,妄有四大,遂成六根。六根之中,各具四阴,共成五蕴,乃生减根本。若能选择圆通,一门深入,以至六根互用,则五蕴尽而觉体复,六解一亦亡矣。故《心经》云“照见五蕴空,能度一切苦”。

《契》云:“含元虚危(左肾属危,右肾属虚,间以穴言),播精于子(以时言)。”注云:“虚危亥子之间,阴极阳生之时。子者,一阳动处,过此则子母分胎,妙在尾箕斗牛女。”岂知虚危,同是子位,岂可分为先后二时?若亥末子初,则当云危室,非虚危也。识者详之。

夫道之全体,具于人之一心。圣不加多,愚不加少。圣人以其心役眼耳鼻舌身意,众人以眼耳鼻舌身意役其心,是以有圣、愚之别耳。学圣人者,固宜从事于一心矣。然六根者,此心出入之门户也。心本无形,因境而有。苟不制六根,欲安其心,未可得也。所谓“系心一缘,面壁三月”,皆此法也。且六根之为患,唯眼为剧。程子四箴,致动于视,曰:“心兮本虚,应物无迹。操之有要,视为之则。”然则操存之法,固以视为极度则矣。尝试思之,众人之情,开眼则从想,合眼则从梦。随逐妄境,竟不知孰为主人。魂不附魄,魄不附魂,流很生死海中,百劫千生妩有出期。此无它,放心未收故也。孟子曰:“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放心而不知求,哀哉!”禅家建火场,炼魔却睡,其法专用力于眼视。或三日,或七日,不睡不坐,暂立辄行,夏在御,互相规察,使眼视常平,睁睛不瞥。盖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人之有心,不昏昧则放肆,曾无中立之时。放肆则视流,昏昧则视懵。惟不昏不散,寂寂惺惺,乃为合道。故必严峻规条,虽挞之流血,不

敢怨怒。至于真积力久,则昏散二病湛然自除,兹则了然顿悟,豁然贯通之时矣。然此不可有正助期限,盖悟道有迟速,系乎人之宿根。有一宿而觉者,有三日者,有七日者,有三月者;三月不达,则以期年;期年不悟,则以毕命;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此禅家建火场之意,收放心之要法也。今吾辈岂能不睡?日夜之间,忘机寂照,理自玄会。张真人偈云:“心如朗月连天净,性似寒潭止水同。十二时中常觉照,休教昧了主人翁。”西岳有一道人,住山二十年,夜梦神人告曰:“你差了,今后你只想青天明镜。”道人如其言,三季冲举。观此则知收放心之法矣。炼魔法虽善,然束心太急,亦为魔摄。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此性在人为甚真,即本觉也,即道体也,即未发之中,得一之一也。及感物而动,所谓本觉者,不守自性,从真起妄,背觉合尘矣。违真背觉,然后有心意情识之名。真则不二,违真则贰。贰以二,参以三,同归于妄而己不觉故也。惟其不觉,是以妄认躯壳为我,而不知本觉之为真我。妄认六尘为心,而不知本觉之为真心。世之讲学者,又皆以识神为觉,而实非本觉也。以见解为悟,而实非真悟也。此无它性,心意情识等义未及犁然。是以觉路不开,见惑为病。

寂然不动之中,即道之体也,即仁也。所谓人生而静,天之性也。虚灵不昧之本体也,本然固有之知也,无极之真也。此圣凡、贤不肖、智愚之所同具者也。惟圣人一向圆全安住,未尝少迁。虽至动之时,一向圆全安住,曾不少迁,所谓主静也。《易》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故知死生之说。夫其所谓游魂,乃其寂然不动之体。物交物则引之,内外皆喧,失共固有矣。贤者觉之,则为不远复。凡夫昧之,逐为游魂;日远一日,月远一月,无復返原之期;颠倒于梦想之间,而游魂始为变矣。至此则愚益愚,流荡生死海中,不能自有真命;随物迁化,莫知底止。故惟圣人能制命,圣人能不死,患者反是。

陶靖节《归去来辞》有曰:“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识迷途其未觉,觉今是而昨非。”其曰悟,曰知,曰识,曰觉,四字极为分晓,此渊明所以为闻道也。后人不达,乃改识为实,渊明之意荒矣。知止而后有定,此知字即是灵知,即是本觉,即是悟,即是止至善。既止至善,则定性矣,定性则不迁矣。不迁则静,而安如止水。物来则现,物去无迹。前乎千万世之已往,后乎千万世之未来,皆视诸掌矣。故曰能虑,能虑则得道矣。故曰能得知是至善初地。得是至善极功,首尾只是一知字;尧舜执中,此知也。孔门一贯,此知也。

夫人之所以欲寿其身者,岂非以身为我有乎?然以身为我之所有,则可;谓身为我则未也。夫耳目鼻口,四肢百骸,块然器也,而非性也。视听言动,虽出于性,然亦非性之体也。盖交于物之用也,此皆与器同尽者也。性也者,灵明独照,与天长存,不以少而盛,不以老而衰;不以生而存,不以死而亡,故曰天命也,此则真我也。而人多执身为我,于是得失交乎前,忧喜躁乎中;汩于其情,挂于其身。而所谓真我者,茫乎不知为何物,豈不大可悲哉。

二氏之学,以养气为主。诚能内视返听,此气自充,精神自固,仙丹在人腹中,即此气是也。故曰气不耗散,再无别诀。老子曰:“君子为腹不为目。”丹书云:“黄帝内视,三月而道成。”即此法也。

《经世书》云:“天之神,栖于日。人之神,发于目。生身处,此物先天地生;没身处,此物先天地没。水火木金土之五行攒簇于此,肝心脾肺肾之五藏钟灵于此,唾涕精津气血液之七物结秀于此。”《内指通玄秘诀》云:“含光便是长生药,变骨成金上品仙。”又云:“撮聚双精在眼前,烧成便可点金仙。”《金华诗》云:“双童常守洞门立,三岛真人长往还。”《金笥宝箓》云:“性之初见如星大,圆佗佗,光烁烁。”修丹之士,才见此物分明,便是元气产矣。故沧海洞源之

间,或如一颗,或如一钩,从下而上,渐升渐长,此是先天真一,凝而显象,非幻妄也。三日月出庚,曲江上月华莹静,有个鸟飞,皆此旨耳。阳子云:“是一土坯,水火煅炼,方能成砖。水火交似冷如冰,从泥丸而降丹田,不出月余,神水将毕,霎时现出水中之金,紫色光明,大如米粒,结在明堂。千变万化,开眼不见;闭眼观之在泥丸,或走或飞,或上或下,只在内而不在外。工夫到此,不可言谈,亦不可昏睡,坚心上下照顾,此第七转工夫也。”

《圆觉经》“晏坐静室,安处徒众”;《维摩经》“空其室内,除诸所有”,皆谓屏涤杂念,虚其心也。

性命宗旨,谭者多未莹,盍观六祖语,可知崖略。其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性宗事也。又曰:“吾若不知去处,终不别汝。”此命宗事也。

人之寐也,魂自雷门出入为梦。雷门者,耳也。

或问:“观世音何以示女相?”曰:“归元法无二,方便有多门。成佛证果,依因悟入,凡二十有五门:六极也,六尘也,六识也,七大也。诸门之中,惟观世音依耳根而悟入。《黄庭经》: 娇女窈窕翳霄晖。注云: 娇女,耳神名。故观世音现美女之相。六尘惟声度垣不能为碍,故观世音之妙力,无刹不到也。”

《楞严经》以情为外分,想为内分。盖心动于内曰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故为内。意缘于外曰想,人之阳气有冀者也,故为外。情积不休,能生爱水;诸爱虽别,流结实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想积不休,能生胜气;诸想虽别,轻举实同;飞动不沉,自然超越。纯想即飞,能生天上。情少想多,轻举非远。情想均等,不飞不坠,即生人间。情多想少,流入横生。七情三想,沉下水轮。九情一想,下洞水轮。纯情即沉,入无间狱。欲界众生,末后着尽于此矣。修行人绝诸情想,直超三界。修行人,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

刘元城四十七时谪岭表,已绝欲故,七年间,未尝有疾。年几八十,坚悍不衰。尝语人曰:“安世绝欲三十年,气血意思,只如当时。”终日剧谈,虽夜不寐,翌朝精神如故。每日行千步,宴坐调息,复起观书,未尝昼寝,终身未尝草书。家庙祭享跪拜,七十有二,未尝废阙,一皆本之以诚心。尝前知至诚如神圣言,岂欺吾哉。

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故性不可不复。圣贤应世,惟欲教人复性面已。复性则天地世界如观掌中物耳。人身戴天履地。曾不知天之高,地之厚,懵然百年,如夜投逆旅,未明别去,非惟不识主人,抑亦不识方隅物色也,岂非虚度乎?于乎!天地世界,可谓广大,而吾人之性,又包乎天地世界之外,此圣人所以教人复性也。庄子曰:“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言。”邹阳曰:“天下之为九州者,有九九。今中国之九州,乃八十一分之一耳。”《楞严经》云:“阿罗汉见阎浮提如观掌中果,诸菩萨等见百千界,十方如来穷尽微尘清净国土,无所不瞩。”众生洞视,不过方寸。

道孰为大?性为大。千里之远,数千岁之日,其所动静起居,随若亡弃。然时而思之,则千里之远,在于目前;千岁之久,无异数日。人之性,不亦大哉!噫,人之自小者,可哀也已。

始元玄三炁,帝雌雄三一,上中下三关,首心肾三统,皆一理也,一事也,一物也。司晨之鸡必以童,若坏其天真,岂能有常哉。吁,人可知矣。

《龟策传》云:“天尚不全,故世为屋,不成三瓦而陈之。”陈,居也。宋李文靖云:“内典以世界为缺陷,安得圆满如意,自求称足。人生朝暮不可保,巢林一枝,聊自足耳。盖住坏空成,则必至于坏,理势然也,何以全为。”

“道筋骨则形全,剪情欲则神全,靖语言则福全。”亢仓子之语也。孟子戒助长,庄周惩益生。

李翱云:“灭情以复性,不若王弼性其情,久行其正。”李杂乎禅,王协于《易》。晁文元云:“置心空中,不令着一物。”白沙子云:“善学者,常令此心在无物处,庶运用得转耳。”

程彦宾攻逆宁成,左右以二美女进,手自封锁一室。及旦归,其父母皆泣谢:“愿太尉早建旄节。”答曰:“但死时无病,便是好也。”后官至观察。九十一,无病而终。尹师鲁尹师鲁:名洙,字师鲁。北宋文学家,河南(今洛阳)人。与范仲淹相友善。是是非非,议论无避,不苟止,不苟随。临终以书别,范文正驰至,已沐浴坐逝矣。哭之恸,乃张目曰:“死生常理,希文岂不晓乎?”复揖而逝。由二公观之,死生之际,顾平日存心积行如何,自然如愿也。四大之身,饥疮为患。随顺给养,不生贪着,谓之智食。姿情取味,妄生分别,惟求适口,不生厌离,谓之识食。

第三部分

西僧觉称入中国,杨文公礼之。既而译云:“我国土不食肉,此处屠宰悬市,甚不忍观,暂到五台,礼文殊,即归矣。”

丰稷尚书言少时亲雪窦,每以惜福教人,云:“人无寿夭,禄尽乃死。”元厚之死而复生,自言初到冥司,主者曰:“君禄未尽,异时官至两府,然须惜福。”自此每事减省奉养,皆不敢过,后果高位。然则人有薄福,可不自惜乎!

西僧觉称入中国,杨文公礼之。既而译云:“我国土不食肉,此处屠宰悬市,甚不忍观,暂到五台,礼文殊,即归矣。”张阁见黄山谷“蕨茅新长小儿拳”之诗,蹙然不乐,指为“忍人”。盖阁为河内推官,而通制葛繁,惟素食诵经,遂亦断肉故也。使人皆若觉公、张公,于一切物常存不忍,安有以恶为能,而作残忍之事乎!

李林甫微时,遇道士曰:“君已列名仙籍,异时握权,不得妄有阴贼。”既贵,忘之,复梦道士责曰:“君胡不忆吾言乎。”命吏引入一处府署严饬,喜曰:“居此亦自不恶。”道士笑曰:“此鳞介所居,其间苦事最为惨毒。”骇然汗下而寤。许文规冥摄,以曾活一人得延一纪而还,望见守卫甚严,问吏曰:“此都狱也。凡世常行阴贼之人,死后治罪于此。”所谓地狱水族非阴界与。黄宗旦知苏州,王质为通刊,获盗铸百人,喜曰:“此皆予以术阴钩得之。”质愀然曰:“事发无纵,以术置之死地,尚为喜乎?”宗旦不觉身去坐榻,谢曰:“微公言,吾几失矣。”

郑夷甫闻术士推其无寿,戚戚不堪。后授《楞严经》,有悟曰:“死生之理,我知之矣。”释然放怀。调封州判官,预知逝期,屹然立化。朱炎学禅,久之于《楞严》有悟,问讲僧义江曰:“此身既死,此心何在?”江云:“此身未死,此身何在?”遂以偈答曰:“四大不须先后觉,六根还向用时空。难将语默呈师坐,只在寻常语默中。”江可之后竟立化。观此二公,《楞严经》真入佛之门也。

圭堂云:“阿难本非持犯,摩登亦非淫妓也。世尊语阿难: 汝初发心,见何胜相? 答曰: 见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洞如琉璃。自思欲气粗浊、浓血杂乱,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故首托摩登以发明之。密意正在此。所谓不假凡气,自有圣胎之大用也。”

大慧云:“自念此身尚存,睡时已无主宰,况四大分散,众苦炽然。”“如何不被回换?”师曰:“待汝妄想绝时,自到寤寐恒一处,后忽参悟,方知梦时便是寤时底,寤时便是梦时底。”庞居士云:“心王总是依真智,一切有无俱遗弃。身随世流身不流,夜来眼睡心不睡。天堂地狱总无情,任运随空到此地。”昔舍利佛于梦中说六波罗密,而与觉时不别;仰山梦升弥勒宫,而曰:“摩诃衍法,离四句,绝百非。”此皆寤寐恒一。至于恒一,则心如道晴空焉。(《法华经》云:“梦中见妙事。”)三立限期,本佛语也。果尔用力,则药山云:“牛皮也须穿透,何况本来具此圆明妙心,宁不亲证之理,尚无所真见,不能全体涌现,吾不信也。所谓岁岁说工夫,此人了不足道也。”

《道德经》云“观其妙”,“观其徼”;《阴符经》云:“观天之道。”《易经》曰:“观有孚颙若。”《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观”之一字,仙释所同,下手用功第一切要。每日南辰北斗,气息归根,念念还元,先天有据,则造化之运周于身中,而真种已得。诸书云:“初基有作,即是根源。”正指此也。

老子云:“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所谓民者,指精气而言也。天真皇人云:“神,犹君也。民,犹气血也。民难养而易散,气难保而易失。”

老子云“谷神不死”,即虚灵不昧也。谷者,人身空处。神,其灵也。不死者,常存也。有此则为万化本原。门乃一阖一辟之名。玄牝无可名状,但阖辟始有动处,故即以为门,为天地根,化化生生,其出无穷也。人但默会于此,守而行之,悠悠绵绵,多内少出,所谓“真人之息以踵”,则观天法天之道尽,而造化在吾身中矣。

老子有欲观徼,即癸生急采之意。“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物指精气,其次即为耳。能孩其耳目,使如婴童,则修真之事毕矣。故曰:“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刘经臣佥判辞韶山,山嘱曰:“如此用心,何愁不悟。尔后或有非常境界,无量欢喜,且急收拾。若收拾得去,便成法器。否则有失心之患。”后参智海,海曰:“古人道平常心是道,你十二时中,放光动地不自觉知,向外驰求,转远转疏。”一夕举香至问波罗:“何者是佛?”答曰“见性是佛”之语,刘不能答,退就寝。五鼓觉来,方追忆间,见种种异相,表里通彻,六根震动,天地回旋,如云开月现,喜不自胜。忽憶山嘱,姑抑之。逗明证于海,海曰:“更须用得始得。”刘曰:“莫要践履否?”海厉声曰:“这个是甚么事,却说践履?”刘默契,乃作发明心地颂八首。赵清献公,字阅道。年四十,摈去声色,系心宗教。亲近佛慧禅师,未尝容措一词。后典青州,政事之余多宴坐,忽大雷震惊,即契悟作偈云:“默坐公堂虚隐几,心源不动湛如水。一声辟历顶门开,换取从前自家底。”慧闻而笑曰:“赵阅道种彩耳。”古之君子,其悟门类如此。

赵琪,字元德,谧文惠,临淄人,飘然有神仙思。玉溪李简易先生者,得道为神仙,数授以其术,久久隐去。人或以为不死,思之久,一日见其至,喜而固留之,曰:“吾远来甚熬,请具浴。”先生就浴室,久之不闻声。日且暮,赵亲候之,见有光昱然在水上,圆如初日出,不復见先生所在。第十四祖龙树尊者,尝至南印度为众说法,遂于坐上现自在身,如满月轮,大众唯闻法音,不视师相。有迦那提婆谓众曰:“此是尊者现佛性体相,盖以无相三昧,形如满月,佛性之义,廊然虚明。”言讫,轮相即隐,尊者复居本坐。至人纯阳,形神俱妙有如此。(观前二段,见入道之门。观此二段,见成道之妙。)精生有时,时至神知。百刻之中,切忌昏迷。遇生则采之,毕即静养之。若静中昏沉,是坐则行,是卧则坐,昏退依旧静,所谓四威仪皆可行道也。浩气者,刚大之气,正气也,塞天塞地,而其体充,故不惴不馁。夜气者,清明之气,元气也,生天生地,而其机微,故或隐或见。

神者,丹也。故曰:“本来真性是金丹,四假为炉炼作团。”元神者,真火也,昭昭灵灵,万古不灭。

根从何生?惟识根,然后能归根。命从何始?惟知命,然后能复命。《灵枢经》云:“天谷元神,守之自真。”白玉蟾云:“自形中之神,以入神中之性,此谓归根复命。”(心凝曰神,神静曰性。)草木从根而发,人之根在神明之舍。

白玉蟾曰:“神则火也,气则药也。以火炼药而成丹,即以神御气而成道也。”今夫蠮螉蠮螉:音耶翁。细腰蜂。之虫,孕螟蛉之子以混其气者,药也;以和其神者,火也。若龟之相顾,神交也;神交而气未始不交,火中有药也。鹤之相唳,气交也;气交而神未始不交,药中有火也。至于不根而生芝菌,不母而生蝤蛴,阳阴相搏,燥湿相育,亦有神火气药为之根与母焉,以成其变化之用,而遂其生息之机矣。

生我之形者,父母也;而构精化生之际,自有一点元神存乎其间者,天地生生之自然也。《易》以乾坤称父母者,盖谓是耳。故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如曾参之启手启足,孝子事亲,如事天也。天地全而生之,人全而归之,如尧舜之神气归天,仁人事天如事亲也。

身譬宅也,神譬身也。养成元神,炯然不昧。离身长往,归还于天。如世人舍宅他适,故曰拔宅飞升。

耳目之窍,吾身之门也。方寸之地,吾身之堂也。神明之舍,吾身之室也。玄牝之门,譬莲子也。为天地根,譬莲子之心也。此心未芽,生道在中。此心既芽,生意不息。

知识不用,归乎其天,是一心一天者,本体也。稍属之,知且识焉,即非本体,即非天也。七返者,返此本体也。九还者,还此本体也。复命者,复此本体也。归根者,归此本体也。得此本体而一真不妄,谓之真人。得

此本体而神化不滞,谓之神仙。以本体而变化无方者,神丹也。以本体而办却不坏者,金丹也。

凡物实而有者,则不能鸣。钟鼓之声,达于远迩者,以其中虚而无也。老子云:“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古人有言曰:“守真一于天谷,气入玄元,即达本来。”天真又曰:“能守真一,则息不往来。”又曰:“能守真一,则真炁自凝,阳神自聚。” 众生者,自心之众生,谓本无之妄心也。佛者自心之佛,谓本来之真心也。故妄复无妄,众生即佛。一念迷真,佛即众生。《书》云:“惟狂克念作圣。”

《中庸》云:“戒慎恐惧。”夫心之体,本寂然也,敬则不失其寂然之体,而心存矣。心焉既存,自无怠肆荒宁之失,谓非戒慎恐惧而何?此不睹不闻之真实工夫也。若于不睹不闻之际,先虑其怠肆荒宁,而必于戒慎恐惧焉,是有所戒慎,有所恐懼,不得其正,而心已失其寂然之体矣,非《中庸》立言之意也。

《大学》谓格致者,格此声色臭味,而知自致矣。老子谓虚无者,无此声色臭味,而心自虚矣。释氏谓寂灭者,灭此声色臭味,而性且寂矣。心者性之动,意者心之发,意有所着为物,故正心诚意工夫全在格物上。知即性也,乃心之本体。

两肾之间,空悬一穴,名曰玄关,上下之限也。老子之守中,庄周之缘督,文王之艮其背,周公之(限艮)薰心,孔子之退藏于密;所谓守一守真,守黑守雌,皆指此处而言。(腰中之后,名曰密户,又名土釜,又名金胎神室,又名金水乡也。限为命根,又云限有脐后。)

文王之“不识不知”者,本体也。孔子之“吾有知乎哉?无知”者,本体也。(禅书云:有所知者,有所不知。无所知者,无所不知。)

清庵云:“性是一身之主,以身为客。今借此身养此性,故让身为主。”丹书云:“饶他为主我为宾。”此之谓也。

洗心而退藏之者,心隐于性也。心而曰洗,则无心矣。

白玉蟾云:“梧桐秋风,升也。蕉花春雨,降也。青山暮云,浮也。碧潭秋月,沉也。”不过形容升降浮沉之景象耳。

瞥尔心华发现,巽门豁开,即开毗庐之门,入宝珠之口。“广博含虚空,平正无欹陷”,皆是一悟景象,若不到此不可言修行。《黄庭经》云:“心部之宫莲含华。”玉溪子曰:“露珠滴缀莲花下。”古仙皆以莲花喻心体。

人以形为舍,心为主。心为君父,炁为臣子。身为家国,心炁一注,无炁不从。在五行为火,南方盛阳之精,宿应荧惑,神受朱雀,状垂三叶,色若朱莲。神明依泊,变化莫测。制之则止,放之则狂。要知劫外事,优昙向日开。

白玉蟾云:“虚室生白,谓之白雪。心地开花,谓之黄芽。”

人身三万六千神,所主者惟绛霄宫真人,亦名肉团神,即心王也。心王乃一身之君,万神为之听命焉。释氏谓之纥利陀耶佛,又名优昙华。心华发明,照十方刹。(凡人之终,心系断乃绝。)凡言修行工夫,不过是初机入门事。即入门须求禅定,定力既成,自然有悟,所谓慧也。心华发现,渐至六通,劫外有安身处矣。若年年岁岁只说工夫,何时方得超脱耶?此乃修行首戒。

摄心住,一名为安定。灰心忘,一名为灭定。悟心真,一名为泰定。

《金刚经》之“降伏其心”,《道德经》之“虚其心”,《周易》之“洗心”,其道一也。《庄子·养生主》云:“指穷于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譬若云:指穷于油,光传也,不知其尽也。指穷于生,知传也,不知其尽也。指即指月之指。薪有形,故易穷,譬之生也有涯。火无形,故无尽,譬之知也无涯。

前后际断处,一念不生时。寂尔少时间,无思心正住。此心住之时,便是本体。若佛心则湛然常住矣。以暂住之心,习令渐上,便是工夫。

一念不起为寂,念起即觉为照,寂照双忘为定,心华发明为慧。此圆通法门,乃直超三界,最上一乘之功用也。

在胎为身。处世为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口谈论,在手提携,在足运

奔。遍现具该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唤作精魂。(又云:道性不即此是,不离此是,动静语默,是性之用,非性之体。)

《归空口诀》:“凡人大限到时,四大分离,何处安身立命?先要平日工夫纯熟,临时放下万缘,丝毫不挂一心。内守,若神离凡壳之时,从泥丸宫太极天门而出,不可离了此宫,若离了,即坠幽冥矣。无真心,无真相,若丝毫念起,见诸相者,不可认之。澄心定意,坚守正念,不得分毫有趋向,无去无来,湛然圆满。如香烟而起,直至太空白云深处;拨不开,吹不散,一灵真性,万里如在目前,此乃真空也。行如掣电,坐若太虚,日月为邻,诸星为友;火不能烧,水不能溺;任意纵横,去来无碍;独露真空,便是安身处也。万劫长存,切不可思亲念友。但起一念,即堕人间。一入胞胎,永却难出。慎哉!”(此乃阴神,指大限到而工夫未成者说。所谓贤人之死,曰复是也。)

大慧云:“临命终时,旧行熟路尚到不徹,所谓始举如何了得?临终之际,凡有习念,尽为胜境现前,随心所爱重处先受。只如今不作恶事,当临终时亦无恶境。若怕临终獐狂不自由,即须如今自由始得。一一境法都无爱染,亦莫依住知解,便是自由人。如今是因,临终是果。”(圭堂云:“不知去处,所以獐狂。若知去处,则不獐狂矣。此宗门命脉也。”)

万物生皆死,元神死复生。形死神不灭,身异性常存。

《金刚经》三十二分,乃梁昭明所叙,非经本文,当删。如四果之上,有须菩提极于如来之无所得,应前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此一篇血脉也,乃歧作“庄严分”,甚谬。详经文有四复次,似当以此为章法。记梦诗云:“境中两结僧伽韈,执手授巾束华发。彷佛形容问姓名,觉来只见窗前月。”“静中有动动中玄,渊默雷声色顶边。四大不收浑似醉,那知身在四禅天。”

庄子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毋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毋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止于耳者,局于相也。止于符者,滞于尘也。虚者,不着根尘也。《语》云:“六十耳顺。”此之谓与。声入心通之训,浅浅乎其言之也。

文子云:“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以耳听者,学在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学在骨髓。听之不深,即知之不明,即不能尽其精,即行之不成。凡听之理,虚心清静,无思无虑,目无妄视,耳无苟听,尊精积神,内意充盈。既以得之,必坚守之,必长久之。”(满观为充盈。)

开福贤僧问:“如何是衲僧活计?”师曰:“耳里种田。”

《青华秘文》:“王邦叔曰: 月照长江风浪息,鱼龙遁迹水天平。个中谁唱真仙子,声满虚空万籁清。张子问曰: 是谁唱?是谁听? 答以诗曰: 莫问谁,莫问谁,一声高了一声低。阿谁唱,阿谁听,横竖大千说不尽。先生有意度迷徒,急撞灵台安宝镜。镜明澄彻万缘空,百万丝条处处通。斗转星移入定后,觉来红日正当中。”又《阴尽图论》云:“张子一日坐于虚室,形忘气化,倏然雨耳风生,始如秋蝉鸣隔岸之翠柳,终如开九天之箫韶韵。”

《玉皇经》云:“钧天妙乐。”大洞经云:“檀炽钧音。”

天门常开(鼻也),地户常闭(口也)。入之至根(丹田),出之至蒂(神室)。绵绵若存,用之不即。长能行之,自然蝉脱。炼念(不怕念起,惟患觉迟。觉速止速,二妙相宜),炼息(心息相依,息调心静。息息归根,金丹之母),炼睡(三尸之神,以睡为嵬。强敌以锐,或行或坐)。

谨闭我门,静扫我屋。外事不入,主人不出(旋闻摄念)。调息乃初机之功。凡人心念依着事物已久,一旦离境,不能自立;虽暂能离,未久复散乱。所以用心息相依法拴紧。此心由粗入细,才得此心离境,得至无天、无地、无人、无我境界,更何息可调?比

法最截径,最容易,最无病。与守丹田,守中黄等不同,可依而行也。(观声之理,与此同一方便法门。)

“息”之一字,释家谓之数息、调息,道家谓之踵息、胎息,儒家云“瞬有存,息有养”。息以喉者死,息以脐者生,意以踵者仙。

以古人切要一二语,时自味之,以发吾圆转之机,庶不至于死定,所谓熏修密养而彻之者也。切要语者,如黄蘖曰:“莫于心上着一物。”大慧曰:“常令方寸虚豁豁地。”可师曰:“冷冷自用,了了常知。”清凉曰:“求之而不得,弃之而不离。”真觉曰:“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慧曰:“分别不生,虚明自照。”圭峰曰:“但以空寂为自己,勿认色身;以灵知为自心,勿认妄念。” 金丹工用,如蒸笼有上下格,弈棋有先后着;上不可置之于下,先不可移之于后。步步层层,分分朗朗,方是传授。若混沌朦胧,终属猜臆之言,非实工也。学者当自知之。

各家丹经,窍名虽多,皆一贯而不可偏废者。灵台者,神舍也。脐中鼎者,炁穴也。肾中炉者,精房也。泥丸者,移丹之所也。中黄者,合丹之地也。太中极者,始而起火,终而藏丹之处也。顾人善用之耳。

以照了智,见五蕴皆空之后,以总持力,到一念不生之时,智力相资,久当自觉。事有前定之数,人有前知之理。凡已廷所作所为,而夜梦纷然,重重见之,此因也。识神所为谓之梦。凡未来隔年隔月隔日之事,而夜梦先兆,后来一一见验,此境也。元神所为谓之照。学者修行,只保养此能照之本体,久久彻天彻地,光阴遍照,为圣为仙为佛,次之为贤为真人为菩萨,所谓穷理尽性,至命尽心,知性知天,格物致知,至诚前知,胥此也。岂奇怪恢伟之事耶?今人如意之事,则跃然而喜;不如意之事,则戚然而悲,皆谓之日用不知。

威音以前,太极以前,无始以前,三教之言一也,所谓无极与先天是也。一声来耳里,万念离心中。(始而蝉鸣,终而蝉蜕。)庄子闻和见晓,超老氏之希夷;神静心明,契释宗之定慧。

过犹不及,世间万法得中为妙;出世之法,亦当如是。予观四禅天,此是佛境界,而在三界之中,色界之内。盖色界既能超六欲之有染,又不入四空之不还,得其中道,乃是佛之处也。(眼之上为无色界,光音天在四禅中。)

三静关,入道之权舆;四禅天,入佛之境界。

人之生也直。孔子云:“质直而好义。”孟子云:“直,养而无害。”《楞严经》亦云:“三世诸佛,皆以直心成等正觉。因地不直,果招迂曲。”《维摩经》云:“直心是菩萨净土。”

启手足之际,有余则恋,不足则憾。苟不知道,二者必居一焉。

释氏论十不善业,身三,杀盗淫也;意三,贪嗔痴也;口四,妄绮两恶也。故能谨守十戒,不为十恶,是谓实行。虽不谈禅说教,吾必谓之善学佛矣。

孔颜之四毋四勿,皆禁止之词,久则自然,并其所禁止者而绝之矣。

法性圆通,无所不至。教文中云:“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盖言大无不包,细无不入也。譬如含识之灵,流转受生;先为鲲鹏,非随其形而增大;后为蟭螟,非随其形而减小。本性元一,不变易而分洪纤也。所以《华严》之义有云:“一微尘中,包涵法界。”以明一真之性,本无分限区别矣。《中庸》所谓“语大莫能载,语小莫能破”,正同此意。列子云:“孔子能发心而用形。”意谓对接世务,止用形迹而已,其心则泊然不动也。世间之法,当如比。贯休寄伉师诗云:“举世遭心使,吾师独使心。万缘冥目尽,一句不言深。”举世之人被心所役,而伉师独能制伏其心也。出世之法,当如此。

《楞严经》:“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圆觉经》云:“无边虚空,觉所显发。”盖见空色皆不离觉性之中也。又色、空二法,相对立名。空相在觉性之中,亦为障碍。故《心经》云:“空即是色。”言但有空相,空即是色,色即为障碍矣。

圭峰云:“以空寂为自体,勿认色身;以灵知为自心,勿认妄念。妄念若起,都不随之,即临命终时,业不能系,虽有中阴,所向自由,天上人间,随意寄托。(注云:此是一位受生自在也。)若爱恶之念已泯,即不受分段之身,我能易短为长,易粗为妙。(注云:此是二位变易自在也。)若微细流注,一切寂灭,惟圆觉大智,朗然独存,即随机应现千百亿身,度有缘众生,名之为佛。(注云:此是三位究竟自在也。)”虽有中阴,所向自由,此小乘之事也,即移居夺舍之流如圆泽,此身虽异,性长存是也。易短为长,易粗为妙,此大乘之事也,即得意生身之妙,如达摩只履,翩翩西归是也。圆觉大智,百亿应身,此最上乘之用也,即悲智交融,随声赴感,如视音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是也。脱去后事,古今最难知者,惟此三语足以尽之。或谓脱去归空,一脉全灭者,此断性声闻之陋,则贡虚亿缪,以议佛道耳。(微细流注,即含藏种子。故《楞严经》云“陀那微细识”云云。)

《金刚经》四句偈者,世尊度脱法界群生之玄机也。若复有人一念不生,万缘透脱,堂堂显露,正体昭然,滟滟金波,妙如满月,是为证到第一句。剥地一破,观空忽空,起灭不停,一截截断,孤迥卓绝,千圣不携,是为证到第二句。六根互用,二事双融,妙合一真,心心出碍,顶门具眼,彻入重关,是为证到第三句。天地以我为先,万物以我为始,真空寂照,大佛为身,出有入无,圆通自在,是为妙入第四句;乃曰“离四句,绝百非”,此大佛最上一乘之妙。若向一句荐得,是人亲面本来面目,堪与初学为师。又向二句洞彻,是人打破祖师关捩,堪与久参为师。又向三句上妙入重关,无中生有,则临济三玄,云门三句,一时俱透,是人必能超乎造化、器数、死生之外。又于四句而妙入之,此来去自由者也,境界无尽,受用无尽,妙用无尽。佛法以第四句为主,众生以四节顺行而入之,方证大佛境界。(后世黄龙三关,石霜五去,玄沙三纸,黄峰弟兄十字圆悟,举一明三,皆一脉也。以语句之句会之者,相去万里矣。)

冥冥之中独见晓焉,尸居而龙见也;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渊默而雷声也。修行之工,孰能外此?(先文肃公,堂名见晓,楼名闻和,志所业也。)

达摩首传如来正脉,端居长终,塔于熊耳,则遍性寂然,皆为研空之归可也,胡为翩翩只履,复示以不断灭,何哉?然则以一性全空言禅,以死后阴寂言佛,谓之谤大般若。何者?如来正脉以无相为宗,妙有为用。自宗言之,则亘古亘今,自然无相。自用言之,则随机普现,妙应无方。佛法以大智文殊为佛之空宗,以主性。以大行普贤为佛之妙用,以主命。体用交参,空玄混合为一佛道,此如来密意也。《华严》大经,始终具明斯义。以东方表命,以西方表性。虽寻常教意,犹以满月界于束,日轮观于西。卯中以月,酉中以日,参而互也。《法华》特为命宗设,故世尊放光,照东方世界,而它方不兴焉。此可以默会一经之旨矣。

懦书云:“屏气似不息。”佛书云:“反闻闻自性。”合而观之,为吾日用。

《圆觉经》云“不起于座,便入涅槃”者,盖言冥目冥心,一刹那顷,静即安住圣境耳。老子云“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次章“载营魄抱一”,诸解欠通。唐玄宗云:“朕承圣训,覃思玄宗,顷改《道德经》 载 字为 哉,仍属上句。”又箕笔云:“功成名遂身退,天载之道。”误置“载”字于下,乃誊写之讹也。又或人解《老》云:“道果成遂之时,舊身视如粪土,新成舊毁,自然之理。身且无用,彼持盈揣锐,金玉富贵,皆为身谋也,复何用哉? 退 字乃蝉蜕之 蜕。若曰 待功成名遂而后身退,是教人以贪,恐非老氏之本旨也。”

老子云:“有之以为利,无之经为用。”夫腑脏肢体,百骸九窍,名虽为人,而实隔碍不相通,用之不可并。其倚以为用者,乃其中虚耳。如耳目口鼻,是谁主之?酸咸苦涩,是谁辨之?手足运动,是谁使之?万化出人,是谁司之?如傀儡之有提挈,大海之有沃焦,能识此则无用之用明矣。(当场提傀儡,妙在握机人。玄关者,至妙之机关也。)

老子云:“有天下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天下始,即无名天地之始。天下母,即有名万物之母(则身中有定处也)。盖得其母,即常无以观妙。知其子,即常有以观徼。观徼之后,又当守母子母元不离也。(从有入无,子还其母。)

耳目口鼻,七窍也。七窍内观为七返,连下二窍,俱返为九还,可补金火之论。庄子云:“真人之息以踵。”又曰:“嗜欲深者,其天机浅。”观后篇壶子云:“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可见机即息也。

《心印经》注云:“心凝曰神,神静曰性,三者本一,分于动静妙用间耳。”

《楞严》注云:“心之与性,乃体用互称也。心则从妙起明,圆融照了,如镜之光,故曰圆妙明心。性则即明而妙,凝然湛寂,如镜之体,故曰宝明妙性。”解心、性二字极分晓。

又《楞严》注云:“缘尘分别之性,则破云有还。缘尘能见之性,则示云不还。如遍观此会圣众,其目周视,但如镜中无别分析,此即见精也。第二月也,即能见之性,不还者也。又如汝于识中次第标指,此即缘尘分别者也。第二月固非真月,然因捏目而成,其实一体。非若水月之端,有二相例。见精明元,虽非妙精明心,而此见元,亦自妙心而出。”(弟入舍藏识极微细,《楞严》目之为识精。)

始则五蕴皆空,终则六根互用。《楞严》之义尽此二句。(寒时结水成冰,暖时释冰成水。众生迷时,结性成心。悟时,释心成性。故云:“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第二篇:中医脉诊教案

中医脉诊教案

词目:脉象

拼音:maì xìang

基本解释

[pulse condition;type of pulse] 中医指脉搏的快慢、强弱、深浅的情况

详细解释

中医学名词。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一般分为浮、沉、迟、数四大类。晋 王叔和 《脉经》细分为二十四脉,明 李时珍 《濒湖脉学》增为二十七脉,明 李中梓 《诊家正眼》增为二十八脉。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脉动应指(指头)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形态、充盈度、显现部位、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方面。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脉搏。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行均由宗气所推动。血液循行于脉管之中,除了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即是循行于全身的血脉均汇于肺,且肺主气,通过肺气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血液的循行有赖于脾气的统摄;肝藏血,肝主疏泄,有调节血量的作用;肾藏精,精化气,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而且精可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故脉象的形成与五脏功能活动有关,而且五脏与六腑相表里,脉象的变化也可反映六腑的变化。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编辑本段相关记载

晋·王叔和《脉经》将脉象总结为二十四种;元·滑寿《诊家枢要》发展为三十种脉象;明·李时珍《濒湖脉学》定为二十七脉;明·李士材《诊家正眼》再增入疾脉,合二十八种脉象。后世多沿用二十八脉。编辑本段相关分类 浮脉

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

轻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迟脉

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数脉

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虚脉

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重按空虚。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实脉

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滑脉

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均属生理现象。

洪脉

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病:热盛。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细脉

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主病:虚证,多见于阴虚、血虚证。又主湿病。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细小。弦脉

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痛证、痰饮。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使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1] 编辑本段正常脉象

正常人脉象,又称平脉,常脉。常脉为三部有脉,一息四至(每分钟脉搏早70-80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节律均匀,从容和缓,流利有力,尺脉沉取不绝。称为有胃,神,根。其中有胃,就是有胃气,脉搏表现和缓,从容,流利,有神;有神,是指脉搏应指有力柔和,节律整齐;有根。主要表现为尺脉沉取不绝。

此外,脉象与内外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气候,年龄,性别,体质,劳逸及精神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脉象也会发生某些生理变化。例如一年四季,脉象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变化;年龄越小,脉搏越快;婴儿脉急数,青壮年脉多有力,老人脉稍弦,妇女脉象较男性脉象弱而略快;胖人脉稍沉,瘦人脉稍浮;劳力之后,饮酒,饱食或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来较弱;脑力劳动者脉多弱于体力劳动者等。这些均应与病脉相鉴别。另外,少数人桡动脉走向异常,脉可不显现与寸口,如有的显于寸口的背侧,名曰“反关脉”;有的从尺部斜向手背,名曰“斜飞脉”。这都不属于病脉。编辑本段影响因素

人体大致有28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所对应的病症范围。脉象是一种生物信息传递现象,是从外部测量到的关于循环系统的一个信号。其不足之处是,不精确,缺乏量化,如号脉可发现高血压,但测不出血压值,若说号出高压180mmhg是不科学的。任何一个生物体,除了发送内源性信息,还发送外源性的信息。决定脉象的内源性因素主要是前面提到的三方面的因素。决定脉象的外源性因素有地理、气候等。

天冷了,血管收缩变细了,血流会减慢;天热了,血管舒张变宽了,血流会加快,脉象就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哪怕是外界环境微不足道的变化,在脉象上都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如果在生理的调节范围内,是正常的脉象;超过生理范围,就是病态的脉象。有了干扰,脉象有

时就不准确可靠。在这时,经验显得尤其重要,诊脉技艺高超、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可以较准确地发现病变,而一般的中医大夫就可能诊断不清,甚至诊断失误。

编辑本段其他相关 脉象口诀歌

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贯用心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微脉:细微小至如弦,沉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伏脉:沉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虚脉:虚脉举指迟大软,按之无力又空洞,精神气血都伤损,病因虚法,汗多中。

牢脉:沉而伏力很强,牢形实大和弦长,劳伤微疾真精损,气喘腹疝,七情伤。

革脉:革脉肢体自浮急,象诊真似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遗”。

迟脉:寻肉内至来三,来往极慢微迟脉,浮迟表寒是表证,沉迟里冷必定见。缓、结、代、涩居迟类,不究详细莫轻谈。

缓脉:缓四至通不偏,和风杨柳袅自然,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间,缓迟气血皆伤损,和缓从容为气安。

结脉:缓一指复又来,结脉肢体记在怀,悲虑积中成郁结,五芤交攻为痞灾。(五芤:气、血、痰、饮、食)

代脉:缓之不能随手知,良久方来是代脉,代是气衰凶且甚,妊娠奉同生机存。

涩脉:脉道涩难疏通,细迟短散何成形,来往湿滞似刮竹,病蚕食叶慢又难,思虚交愁里积久,不但损血又伤精。

数脉:来往速数脉形,一息六至仔细凭,数脉属阳热可知,只把虚实火来医,实要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急、紧、弦、滑、动、促都从数脉安排定。

疾脉:快过数者脉名疾,载阳又可阳凶升。

紧脉:数又弦疾和成紧,举如转索切绳形。浮紧表寒身体痛,沉紧逢见腹疼痛。

弦脉:举迎手按不转,弦长端直若丝弦,受病轻重如何认,指在弦上软硬看。

滑脉:滑脉如珠滚滚来,往来流利却还前,停食痰气胸中瘀,妇女滑缓定是胎。[2]

脉象辨识

脉象辨识病脉时,还要注意下述几个问题:

(1)象多兼见:脉诊时单一脉象较少见,多为几种脉象如“浮数”、“沉迟”、“沉细弦”,“沉细迟涩”等混合并见。这些兼见脉象,必须结合其它诊察资料,才能对病证的表里、寒热、虚实以及病势的盛衰作出判断。

(2)有关脉与证的取舍问题:当脉象与证候不相符合时,可考虑“舍脉从证”(即舍去脉的假象而以真实的证候为诊断依据)或“舍证从脉”(即舍去证候的假象反映而以真实的脉象作为诊断依据)。例如,心腹急痛,脉见沉伏(见于疼痛性休克时),当舍脉从证;胃腹胀满,脉象微弱(因脾不健运而有虚胀),当舍证从脉。一般情况下,应是脉证相符;在特殊情况下,则须全面考虑,去伪存真。

(3)四诊合参:诊断不能单靠切脉,而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切不可不问病情,单凭切脉就主观臆断。

(4)不能机械地、一成不变地对待两手寸、关、尺(共六部)分主脏腑的规定,而应全面地从脉象主病出发,参考其它三诊,对病证作出正确的诊断。

第三篇:脉法学习感悟

脉法学习感悟

@火神门:扶阳医学脉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思考,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切脉在扶阳医学中与立法、遣药是密切相关联的。通过切脉,病人在脉象上表现出来的最本质的问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所反映的是病人目前即时的信息,没有一点杂念。只要我们弄清楚了病人的脉象,就等于抓住了问题的主要矛盾,抓住了问题的主要矛盾,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立法和遣药),这就是扶阳医学脉法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脉象,是赤裸祼的人体原始态的反映。

脉 法 学习感 悟(作者:傅文录)

一、对脉法药三位一体的理解郑卢医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脉诊与立法、药物选择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在所有中医历史上是没有的,这就是郑卢医学的奇迹。

从郑钦安——卢铸之——卢永定——彭重善等,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火神与名家。

我们所有学习中医的都知道,中医药的精髓就是:理、法、方、药。但是,我们过去所学理、法、方、药,理是理,法是法,方是方,药是药,中间没有什么联系,至于怎么样联系,那就在每个医生脑子里你自己去联系好了,弄对了,可能临床上效果很好,比如经方派的所谓方证对应,选择对了可能效果也很好,但是遇到不是那么典型的,可能疗效不好,而疗效不满意时,你自己要去摸索这类疾病治疗方法与规律,可能等你摸索到了好的方法之后,头发都变白了。

郑卢医学完全脱离了这种治病模式,而是通过分析脉诊的情况,在得到病人详细的内部情况下,依据当时脉诊的变化,先立一个法(全局之法与目前之法,紧密相结合的一个法),然后结合临床表现,立一个如桂枝法、附子法(四逆法、白通汤法)、附子桂枝法、非姜桂附法等。

也就是说,当把脉诊确定之后,这个法就随之而出来了。如一个老年人便秘加外感,左手尺脉重按至骨而浮大中空,虽然其他的脉上还有很多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所在做的就是,先立白通汤法,为什么要这个法,我们都知道,老年人便秘加外感病非常多见,而外感病人对于老年人来说,不能轻易上桂枝法,因为她或他们的肾气很弱,先天根本亏损严重,稍微拨一下就有可能出现危险,这样的情况下,彭师运用桂枝法也就是一付,第二三付立即就用附子桂枝法。而我们在这个时候,一定要考虑病人具体问题,特别是我们把外感与便秘都要照顾到的问题,这时候白通汤加砂仁、肉苁蓉最为安全而有效。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郑卢医学当脉确诊之后,法就出现来了,然后结合病人的肾气——坎中一阳的情况,大法确定之后,紧结着就是选择药物,而药物的作用与选择,卢铸之的药解非常精彩。如砂仁纳气归肾,肉苁蓉益肾润肠,也就是说,白通汤加上这两位药,就是脉、法、药三位一体的结果。

关于郑卢医学的最大特别之处,可能彭师与卢崇汉认为都是祖上传下来的真经,不需要问什么,尽管去用就好了,就是这么的有效。但对于我们非嫡系传人弟子们来说,那就是要特别的指出来,我们要重新认识郑卢医学脉、法、药三位一体伟大创举,打破了我们千年以来背脉、背法、背方、背药而毫无联系的困境,使我们放下过去所有的思维方式,重新审视现在郑卢医学之优点,才能把脉法药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也就有的学员说了,那我们已经学这么长时间了,虽然没有完全用好那郑卢医学脉诊,临床疗效也是在一天天提高,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学会了彭师《传道录》所说的法,会用桂枝法、附子法、附子桂枝法、非姜桂附法,也就是等于我们抓住了治疗的方向,正如我过去所说:“以三阴之方治三阴病,虽失不远”。这就是方向性的把握,突破了过去所谓的辨证乱治,当然才会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是,这只是方向,不够精确,如果说我们想做到精确的打击,那就是要从脉诊上下功夫。

郑卢医学传承百年以来,没有人去总结这些规律的,而我通过反复阅读《传道录》之后,得出的这样结果,这样的说法针对我们这些后来弟子,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层次,因为我们无法长期跟师学习,我们只有从规律中去学习、去把握、去寻求自我突破。因此,脉、法、药三位一体郑卢医学立体模式,对于改变我们思维方式与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脉诊的独到标准郑卢医学脉诊有其独到之处,这就是她有自己的独特脉诊认识与标准。如左手中取尺部膀胱脉的存在,这几乎在中医历史上是没有的,这是百余年来卢氏家族从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所得到的真知灼见,并用来指导临床实践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要点。

郑卢医学为什么要设置自己的诊脉标准?其目的是什么?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临床立法与用药来服务的。因为这些脉诊的标准,如紧脉分为浮紧与沉紧,或是肺部紧与脾胃脉紧,这些紧的意义是非常明显的,这就是人体感受了寒邪。如整体脉浮紧,提示外感风寒之邪,这是应用桂枝法的标准,如果沉脉是三部均紧,这是里面有寒邪存在,这是运用附子桂枝法的选择,而分部紧脉在治疗过程中是怎样考虑与把握,都是要把紧脉考虑周密。

人体以正气存在而生命生生不息,郑卢医学把脉诊左手尺部至骨,来判断人体正气与阳气的目前程度,这也是一个中医的奇迹。为什么呢?因为在中医历史脉诊上,无法判断与分辨出人体的正气在什么地方能够表现出来,而郑卢医学把左手脉至骨做为判断人体正气与阳气的标准,来决定立法与扶阳的标准,把人体之正气、阳气明确的表达出来,来通过诊脉把握人体目前阳气存在的情况,做为立法与用药的重要的参考标准,这在任何一个脉学上也是没有的。这些标准的创建与运用,完全是以临床立法与用药来服务的,并非是创建了脉诊之后做为一种单纯的脉象认识,这样的认识如果不与临床立法与用药紧密的相联系,哪就失去了其创建脉诊分部判断人体正气的意义与价值。

为什么郑卢医学脉诊标准与其它不同?这是因为,郑卢医学脉诊的标准,完全是从临床百余年来总结出来的真知灼见,并非是想当然。如滞脉的标准设定,这在历史上可能与很多的脉诊相类似的地方,但又不完全相同,为什么呢?因为滞脉与郑卢医学扶阳密切相关联,滞是不通畅,或是有涩的意思,可能还有滑濡的意思,也可能还有其它诸多类似脉的地方。但是,郑卢医学滞脉的设定,是完全与临床紧密相联系的,因为滞是阳气弱流行不畅的意思,这里面还有气滞与湿滞的意思,这就是郑卢医学立法扶阳的同时,是要考虑扶阳同时伴有化湿的手段来完善这一目的。这就是郑卢医学滞脉的临床的价值与意义,同时,滞脉打破了我们过去所有与其相类似的脉象,我们不要被过去所学的脉象所困扰,因为单纯判断一个脉象的存在,其意义是不能完全说明什么问题的,而郑卢医学每一个描述脉诊的表达,都是与立法和用药紧密相联系的。

后世有些脉象郑卢医学有时也采纳与运用,但是我们要注意,这个引用与采纳,也完全是为郑卢医学临床来服务的,完全脱离了原来认识脉诊的意义。如滑脉,有时候我们用郑卢医学来判断妇科病的时候,也会用滑象的说法,这里面虽然说是有滑脉象,但并不是从化痰清热着手去治疗,而是从扶阳健脾化湿去浊着手,因为我们要知道,滑象到底是怎样形成的问题。因为阳气弱而湿浊生,湿浊郁滞而化热,虽然我们看见了热象之标,但其本质问题仍然是阳气虚的问题,郑卢医学治疗根本之目的,就是在人体的阴阳上做文章,从扶阳助正上下手,而不是只看到表象就匆忙去治疗,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阴阳辨识着手,才能最终解决根本问题。

在上次会员班讨论脉诊的时候,我们发现两位病人,都出现了洪大而劲的脉象。洪大而劲的脉象,我们知道在冬至一阳生的时候,阳气在左手尺部至骨的地方,微微稍有升起为正常,可问题是一个重病在身的病人,出现了这种脉象,如果用过去所学的脉象来分析,有可能认为是好事。但从郑卢医学的角度来分析,这是非常危险的一种脉象,因为这是一种虚阳外越,升阳过度,阴阳分离的早期一种状态与格局。这样的脉象对于学郑卢医学来讲,肯定要扶阳下潜归藏为治疗目的,就是桂枝法也不要轻易的运用,白通汤法加益肾填精之品,乃为首选。但是,这种脉象如果出现在一个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身上,白通汤法我们也不要轻易运用,而是要用君灶心土法,以重镇下潜止血扶正为主。从以上分析我们可知,郑卢医学脉法既有她独到之处的一面,也有参照后世脉法内容或借鉴后世脉法说法,但其真正的涵义可能区别是很大的。彭师在《传道录》里面也讲到了28脉,就是要我们去详细的了解,目的就是让我们既要运用好历史上沿用的脉象说,把这些内容融汇到郑卢医学脉法之中,完全以郑卢医学脉法为主,把握脉象的特点,与立法紧密相联,把过去所学的脉法完全转移到郑卢医学脉法之中,这样我们真正才能达到象诸位师兄师姐们一样,能开出正宗的郑卢医学脉法处方。

三、脉诊的顺序郑卢医学脉法有其独到之处,即开始诊脉的方式也与常规不完全相同,既把病人的手腕坚起来,稍向外侧倾斜一点,然后医者用右手诊病人左手,医者用左手诊病人的右手,或者医者用同一只手诊病人的两侧脉。不仅郑卢医学脉法诊脉的方法与众不同,同时其诊脉看病的顺序也与其它不同,有着自己的规律性,这是指大多数的情况下。彭进大师兄完全继承了彭师诊脉方法与体系,他自己感觉就应该是这样的,可我们这些后来的弟子们则需要进行一番周折了,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没有办法长期跟师临证与摸脉,但我们根据大师兄、赵军等他们学习的结果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顺序:

一般情况下,郑卢医学脉法是先诊病人的左手,即用我们的右手来诊病人的左手,诊脉的层次是,先轻取,看看有没有浮脉,如果有的话,感觉一下是否有紧或滞的情况。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左手浮取之后,进行中取,中取的目的是寻找左尺部膀胱脉,看一下能不能感觉到膀胱脉的存在,如果有,就感觉一下是否有紧、滞、滑等象。膀胱脉是郑卢医学脉法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与环节,因为中取几乎在古今所有的脉法是没有的,而且膀胱脉的有或者存在,就说明目前病人太阳膀胱气化功能受到障碍,也就是我们应用桂枝法的依据。

第三步,左手整个沉取,感觉寸部,主要是心包脉,雨轩师兄讲了,心脏是不受邪的,受邪的只有心包,因为心包乃心脏外围的保护者,其有邪先受。寸部脉应该洪带勾,如果沉取没有洪勾之象,说明病人心脏有问题,有什么问题呢?这要看其是否有紧、滞的现象。郑卢医学脉法里面很少谈到心脏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要忘了,石菖蒲这味药,以及姜桂附,都是走气化这个神的层次之上的,都是直接与间接针对心神之功能的。

感觉到了心脉之后,再感觉肝脉的情况,肝脉的情况比较复杂化,因为肝脉处于关的位置,升降的关节之处,对于肾中坎中一阳的升发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出现滞、紧、逆、短等现象时,直接影响到肾中阳气升腾问题。

第四步,感觉到心脉、肝脉之后,左手尺部重按至骨,来感觉肾中坎阳的情况,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沉而有力有神,如果出现弱、短、紧、滞,或妇科出现滑象,都是尺脉有问题,即坎中一阳有问题,有什么问题呢?就是正气与阳气弱的问题,我曾经问过二位师兄,问他们在诊脉过程中,是否有像师父所说的天下人都阳虚呢?他们说这么多年只见过一例,就我在临床所见这么多年,左手尺脉能摸到有缓力神的很少,正好验证了师父所说的:“目前天下人都阳虚,都需要用姜桂附”(《传道录》)。这样按至骨感觉尺脉阳气的情况,在中医历史上也是没有记载的,我们过去所学脉法,28脉,所判断的都是病脉,而无法感知到人体正气与阳气的情况,郑卢医学脉法恰恰在一点上创造了人间奇迹,会在中医历史上留下烙印的。

第五步,手左脉感觉结束后,开始摸病人的右手脉,医者用左手,或者用右手来感悟病人的右手。轻轻地放在病人右手寸关尺的部位,即轻取有没有感觉,如果没有感觉,就再重取寸关尺,但重取之后主要是感觉右手寸肺与关部两脉。如果右寸肺脉沉而带毛,这是正常的,如果没有毛象,有滞、紧、弱等,这就是不正常了。其次感觉中部关脉,沉取脾脉应该是缓力有神,如果出现紧、滞、短等,就是不正常了。最后感觉一下右手尺部,命门火的情况,感觉这个脉时候,要比沉脉稍用力,但不至骨,即比至骨轻而比沉取重这个力度,来感觉一下命门的情况。一般情况下,郑卢医学脉法对右尺脉的临床意义判断,没有放在重要的部位,只做为了解命门火的情况,而着重力主要是放在左尺脉上用力。

以上就是郑卢医学脉法最基本的脉诊步骤,即整体取左手浮中沉,重点感觉浮与沉取的问题,在浮沉之间感觉膀胱脉是否存在。最后感觉左脉尺部至骨,来感觉坎中一阳的情况。再诊右手浮与沉取的情况,来整体感觉其浮沉的有无异常。

我们在整体取左右手浮沉的时候,会发现寸关尺某一个部位有问题的时候,我们这时要就用一个指腹来反复感觉这一个部位,具体是什么情况了,到了什么情况了,这会对以后的用药有一个精确的指导。

四、脉诊后的整体考虑大家了解郑卢医学脉法诊断之后,看到这样复杂的脉诊之后,就会发现他们脉象描述是那么的详细,我们看后觉得反而无从下手立法了。

请看这张脉诊描述(上次我们班的一位师兄的脉诊):左手:整体轻取细紧,重取洪大。寸:轻弱,气短气滞。关:轻取细弱,重取洪大。尺:浮取细紧,中取数紧(膀胱),尺弱略浮。右手:轻取浮紧,重取洪大。寸:浮沉取均弱。关:轻取浮细、带紧,重取气滞、数。尺:轻取短、稍弱,重取气滞。这位师兄的脉诊已经是很复杂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分析进行整体把握呢?我们来看一下彭师的一则医案(《易医互通·扶阳医学讲义》上有):

案例:老年人感冒案伊某某,女,75岁,家属。2009年2月16日就诊。患者感觉,喉中有痰,咳嗽,头偶尔晕一下,心慌心悸,活动后乏力,胃纳好,大便有时干,小便正常,晚上脚有时痉挛,手脚有点发痒,睡觉梦多。舌诊:舌苔黄微黑。

脉诊:左手:浮微紧,(沉)微劲,(尺)肾脉起来了,稍紧。右手:(浮)微紧微劲,沉取带劲。

辨析:以前知其舌苔全是黑色,现在已经消退大部分,加之肾脉尺部起来了,说明阳虚扶起来后,情况表明是向好的方面发展。原来脉很劲,现在也好转,同时她的肝脉不是十分流畅,发现是浮大,这样把肝脉给掩盖住了,她的肝脉不是弦缓。因此,治疗方法上,在开通解表的时候,要注意肝气的疏理,应用桂枝法与附子法解决表里两个问题。处方药用:第一方(祛邪为主):桂枝尖30g,生贡术15g,茯神15g,法半夏15g,西砂仁15g,生山楂肉20g,天麻15g,刺五加皮15g,炙甘草15g,石菖蒲20g,广陈皮2枚,生姜60g。2付。处方重新排序:桂枝尖、生贡术、生山楂肉、广陈皮、生姜、炙甘草。石菖蒲、茯神、法半夏、西砂仁、天麻、刺五加皮。

第二方(扶正为主):制附片80g(先煎2小时),生贡术15g,西砂仁15g,上安桂15g,公丁香15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生姜80g,2付。处方重新排序:制附片、生贡术、淫羊藿、生姜、炙甘草。西砂仁、上安桂、公丁香。

按语:老年人感冒往往很难痊愈,为什么呢?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阳亏损程度在逐步的加剧,往往很多老年人一次小小的感冒,就很容易威胁到生命与健康。因此,彭师治疗老年人感冒,不仅仅是解决表邪的问题,关键是要注意积极扶助人体正气与阳气,这样不能使感冒很快痊愈,而且由于积极温阳益肾,扶助人体元气,既能防止因开表祛邪以伤正气,并为身体完全康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人体进入良性循环。正如彭师所说:“为什么附片能够普遍用,就是因为我们人人正气都弱。按照卢永定老师说的,只有一个人阳不弱,是纯阳的,就是吕洞宾。所以,人人都是正气弱,人人都要吃姜桂附”(《传道录》)。特别是对于年老体弱之人,更应该如此,因为只有把正气扶起来了,人体才能够进入生生不息之状态。

五、脉诊后的精细分析郑卢医学脉法在诊断之后,面对复杂的脉断描述,我们应该如何细致分析呢?我们来看一个彭师案例分析,从中掌握细致分析的规律。

案例:精神抑郁症案楚某某,女,49岁,职员。2009年4月13日就诊。患者1997年患甲亢,治疗后2001年患上抑郁症,现仍然在服用西药,理化检查发现有肝囊肿与子宫肌瘤。眼睛干涩已有十余年,胃酸多、胃胀也有十年,从去年九月份开始出现头上好象有冰块在冒凉气,现在明显好转,耳鸣,睡眠差,长期依赖西药安定入眠。2008年右手指痛。去年左腿意外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手术6个小时,伤口处在胀紧感觉,从伤口部位到脚趾麻木,走路时有胀紧感加剧。

现症见:头部太阳穴处胀痛,后脑痛几乎每月1~2次,有时心悸心慌,偶尔感觉心跳,胸闷气短,纳食不香,胃口差,胃胀隐痛,胃酸多时后背也痛,肝区不适、胀,腹部脐下偶尔痛,腰酸隐痛,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月经正常,4天结束,最近几天要来月经,来月经时小腹痛,白带正常。入睡慢,作梦很累,3个小时睡觉比较好(安眠药在服用),大便量少成形,不太顺畅,小便正常,晚上起夜2~3次。

脉诊:左手:轻取滞(湿),肾脉短、紧、弱,只有指尖一点跳,时紧时不紧、时缓;肝脉滞、微紧。右手:脾紧、滞,肺滞、紧,肺气弱。

辨析:从其病人的症状分析比较多而复杂,而脉诊的反映也是比较复杂的。左手脉滞显然有湿浊存在,轻取就滞提醒湿邪在体表而水湿重;肾脉短紧弱,只有指尖一点跳动,提示子脏有寒,更显示出肾气不足,坎中一阳微弱,升动无力;肝脉滞微紧,提醒肝气不畅,升发不能。右手肺脾滞紧,肺弱,提示寒湿久留所形成。总体分析脉诊是,胃气没有缓象,无神,肾气太弱而子脏有寒,肝有郁滞,风湿存在于体内。最主要问题是肝郁,肝气郁滞,气机不升,影响脾胃与心肾沟通,影响到神明不安而出现睡眠与精神问题。目前治疗方法是,先去肺中之寒,其次是温阳疏肝安神。

处方药用:第一方(祛邪为主):桂枝尖30g,生贡术15g,茯神20g,石菖蒲20g,西砂仁15g,小茴香20g,法半夏20g,吴茱萸15g,炙甘草15g,青皮15g,生姜60g。2付。注:去青皮、吴茱萸、石菖蒲,加淫羊藿20g,柏子仁20g,灶心土50g。2付。处方重新排序:桂枝尖、生贡术、小茴香、生姜、炙甘草。茯神、石菖蒲、法半夏、西砂仁、青皮、吴茱萸。

第二方(调肝脾为主):制附片60g(先煎2小时),生贡术15g,茯神20g,柏子仁20g,桂枝尖30g,小茴香20g,公丁香15g,青皮15g,西砂仁15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生姜60g。3付。处方重新排序:制附片、桂枝尖、生贡术、小茴香、淫羊藿、生姜、炙甘草。茯神、西砂仁、柏子仁、公丁香、青皮。

第三方(月经期备用方):制附片60g(先煎2小时),生贡术15g,茯神20g,吴茱萸15g,桂枝尖30g,小茴香20g,炮姜30g,青皮15g,炒益智仁20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生姜60g。处方重新排序:制附片、桂枝尖、生贡术、小茴香、淫羊藿、生姜、炮姜、炙甘草。茯神、青皮、吴茱萸、炒益智仁。

六、脉诊与法的制定从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郑卢医学脉诊之法,直接的与治法相联系。所以说,郑卢医学脉法与治法是紧密相联系的,这与后世诊脉与治法毫不相干,完全是不同的理念。脉诊之后,定什么法?完全是以脉诊结果,如桂枝法、附子法(附子桂枝法)、非桂附法,三大法确定之后,就等于是确定了治疗方向,因为郑卢医学法的确立就是决定了治疗的方向。

我在学习经典火神派的时候,曾经提出一个说法是:“以三阴之方治三阴病,虽失不远”。这句话后来为许多的火神派学习者所推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辨证论治分不清治疗方向,导致临床疗效无法提高的困境,而当我们把握住了治疗三阴病的方向,就自然会提高临床疗效,这就是这句话为什么会得到了很多人的共识之缘故。而郑卢医学的脉与法的关系,实际上也是有着这样的关系,通过脉诊之后,把治疗方向确定下来了,选择对了治疗方向,也就等于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向,或者说是找到了解决主要矛盾的方法。

从哲学角度我们知道,矛盾论中所谓起决定作用的一面,是导致矛盾或者主导矛盾发展的主要方面,而郑卢医学把脉诊来确诊法的方向,也是这样的道理。即当我们通过脉诊之后,就等于把这个三大法进行了分类,既通过诊脉之后,我们就知道了这时候,这个病人应该运用桂枝法,还是用附子法,以及非姜附法等。这个我们在临床上应该是非常清楚的,心中不能有一点的犹豫与彷徨,因为法直接就决定着我们治疗的结果是否有效。我们还是回头再看一下上面彭师的医案分析。

七、脉诊与药的选择郑卢医学三架马车,即脉、法、药三位一体,则是紧密联系的,并且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所以在《传道录》中彭师虽然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说明这个问题,恰恰相反,我觉得我们弟子班的很多师兄师姐们,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弄清楚这个基本的概念。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如果问一下弟子班的师兄师姐们,说一下郑卢医学有什么比较特殊的独到之处呢?可能大多数都无法准确的回答。我通过反复阅读《传道录》之后,才得出和这个比较确切的理念,因为脉、法、药三位一体概念,与我们过去所说的历史上所有的中医药治法,都有着很明显的区别,这个区别就是郑卢医学独到之处的特点。

上面我们分析了方向性把握,即脉与法的关系,确立了治疗方向性,叫做什么呢?叫做粗略的治疗方位,而脉诊与药的选择,叫做精细的打击,既针对性治疗策略。我们通过学习《金寿老人药解》中可以得知,卢铸之太老师对药物的解释,很多的问题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为什么呢?因为他对药物的认识也具有独到之处,这个独到之处是卢铸之太老师经过几十年临床尝试药物与临床观察,所得出的真知灼见,与我们现代所学的《中药学》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因为《金寿老人药解》也是临床体验所得的结果,与临床效果密切相关。我把《金寿老人药解》注解了90多味,第一期的《易医互通·扶阳医学讲义》上已经介绍了20味,这个以后会陆续分期介绍的。我们还是通过上面彭师的医案,来看一下究竟药物的精细选择是怎样来把握的。

八、脉诊的复诊病人复诊之后,脉诊有变化,而治疗法与药也在变化,究竟怎样的变化才是体现出其中规律呢?我们还是继续接着上面那位病人的脉诊与治法,看看彭师是怎样来复诊的。

还是上面那位精神抑郁症病人,继续复诊如下:

二诊(4月19日):服药之后,现症见:后脑摇晃,心悸心慌,纳差胃胀,伤口处有胀紧并麻木感觉,右膝关节痛,大便少不成形,小便如常,入睡很慢,吃安眠药可以睡觉3~4小时,多梦,梦中干活劳累。月经后一周有白带,月经今天结束,服了月经方,上次3付余下1付未吃完。

脉诊:左手:轻取不浮不紧,沉取稍紧、滞、滑,肾脉短。右手:轻取肺脾紧。

辨析:该病人处于更年期天癸竭年纪,肾精亏损、气血不足,加外感寒邪。所以目前治疗需要分层次分阶段进行调理,调理的方法,自己把握,共分为几个层次。从今天开始不需要按顺序服药,让病人自己掌握,经期过后,就吃大补气血方,其他几个方子按照自己的身体状态特点去把握服药。处方药用:第一方(补气血方,外感时停用):制附片100g(先煎2小时),生贡术15g,黄芪40g,全当归40g,潞党参45g,三七15g,上安桂20g,巴戟天20g,炒益智仁20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东阿胶15g(烊化),煨姜100g。3付。处方重新排序:制附片、生贡术、淫羊藿、煨姜、炙甘草。黄芪、全当归、潞党参、东阿胶、三

七、上安桂、巴戟天、炒益智仁。

第二方(调理睡眠为主):制附片80g(先煎2小时),生贡术15g,硃茯神15g,上安桂20g,西砂仁15g,黄芪25g,石菖蒲20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柏子仁20g,灶心土60g。注:每轮服2~3付,可重复吃,再服时去掉石菖蒲。处方重新排序:制附片、生贡术、淫羊藿、炙甘草。硃茯神、西砂仁、柏子仁、灶心土、石菖蒲、上安桂、黄芪。

第三方(备用腿痛方):制附片80g(先煎2小时),生贡术15g,朱茯神15g,刺五加皮15g,桂枝尖30g,炒小茴香20g,川芎25g,油松节20g,益智仁20g,生杜仲15g,广台乌25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生姜80g,全葱3~5根。每轮可服3付。处方重新排序:制附片、桂枝尖、生贡术、炒小茴香、淫羊藿、生姜、炙甘草。硃茯神、川芎、刺五加皮、生杜仲、油松节、广台乌、益智仁、全葱。

第四方(若身痒时服用):桂枝尖30g,生茅术15g,茯神15g,蛇床子15g,香白芷20g,小茴香20g,地肤子20g,花椒8g,炙甘草15g,生姜60g(去皮)。2~3付。处方重新排序:桂枝尖、生茅术、小茴香、生姜、炙甘草。茯神、香白芷、蛇床子、地肤子、花椒。

第五方(外感时服用方):桂枝尖30g,生贡术15g,茯神15g,法半夏20g,西砂仁15g,生山楂肉20g,天麻15g,石菖蒲20g,炙甘草15g,毛化红15g,生姜60g。处方重新排序:桂枝尖、生贡术、生山楂肉、生姜、炙甘草。石菖蒲、茯神、法半夏、西砂仁、毛化红、天麻。

三诊(5月4日):服药之后,现症见:舌苔黄白。

脉诊:轻取滞(湿加气),沉取脉稍洪大、带紧,肾脉稍微短一点,但乏力乏神,偶尔会感到一点紧。右手脉肺滞、紧,脾紧。

辨析:目前病人舌黄白与肾尺稍洪带紧,显示少阴里紧,乃为里面有寒,都提示寒湿为重,加有外邪。治疗方法先祛邪,再扶正,次调月经,兼顾调理眼睛。

处方药用:第一方(祛邪为主):桂枝尖30g,生贡术15g,硃茯神15g,法半夏20g,西砂仁15g,小茴香20g,石菖蒲20g,刺五加皮15g,淫羊藿20g,炙甘草15g,生姜60g。2付。处方重新排序:桂枝尖、生贡术、小茴香、淫羊藿、生姜、炙甘草。石菖蒲、硃茯神、法半夏、西砂仁、刺五加皮。

第二方(调理睡眠为主):制附片80g(先煎2小时),生贡术15g,硃茯神15g,炒小茴香20g,西砂仁15g,柏子仁20g,公丁香15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生姜80g,灶心土60g。3付。处方重新排序:制附片、生贡术、炒小茴香、淫羊藿、生姜、炙甘草。硃茯神、西砂仁、柏子仁、灶心土、公丁香。

第三方(调月经为主):制附片80g(先煎2小时),生贡术15g,炮姜30g,制续断20g,桂枝尖30g,小茴香20g,炒杜仲15g,炙甘草15g,炒益智仁20g,青皮15g,淫羊藿20g,生姜80g。处方重新排序:制附片、桂枝尖、生贡术、小茴香、淫羊藿、炮姜、生姜、炙甘草。炒杜仲、制续断、青皮、炒益智仁。

第四方(眼睛不适方):桂枝尖30g,生贡术15g,茯神15g,密蒙花15g,砂仁15g,炙甘草15g,淫羊藿20g,生姜60g。2~3付。处方重新排序:桂枝尖、生贡术、淫羊藿、生姜、炙甘草。茯神、砂仁、密蒙花。

按语:本例病人病情比较复杂化,复杂的是症状表现多,脉象反映更是多级多项都有问题,针对这么复杂的病情与脉象,彭师认为目前主要问题是:①正气、肾气太弱很明显;②子脏有寒;③肝有郁滞;而且是目前主要问题,因肝滞则影响到中焦脾胃升降与心肾互济,心肾不交而神明不安并精神有问题;④寒湿重。

在这四个问题之中,肝郁的问题,是个最重要的关键环节。所以说,彭师认为温肝疏肝乃本病之主要治疗,如丁香、青皮、小茴香、吴茱萸等药物运用,治疗要贯穿始终。但是去外邪当先,桂枝法乃为首方,其次调节肝脾,月经期顺势而治,而吴茱萸这味药可以贯穿所有的处方之中,对本病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例病人虽说比较复杂,但彭师认为其不过就是几个点的问题,因为关键是到了天癸竭的年纪,肾精亏损、气血不足为其根本,加之外伤后手术创伤而精气大伤,而其他所有的症状表现,无非都是这个根本动摇所形成的。所以彭师就按照她病症特点的几个方面,如大补气血方、调理睡眠头昏为主的方、备用腿痛外伤后遗症方、外感时服药用方,让自己依据症状分别进行循环服用就行了。在这里,彭师特别备用一个身痒的处方,既一个开表治皮肤病的方子,以备服药之后出现热药反映,这个热药反映,就是郑钦安在《医法圆通·服药须知》中所说的“阳药运化,阴邪化去”,而这个处方就是为了减少病人不适,而从皮肤方面顺势化解其热药反映,可见彭师对此早有预见,并及时做好应对处理方法,这对于加快病人病情的缓解与痊愈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九、脉诊的治疗次递郑卢医学脉法最大的诊疗特点,就是治疗过程中的次递是非常明确的,什么是治疗的次递呢?按照中医药理论常说的六经辨证,或者是三焦辨证,先治疗上焦,如肺部与外感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再解决中焦脾胃的问题,最后治疗扶阳填精益肾。这些层次说起来比较简单,可临床真正运用起来并非是易事。为什么呢?

因为《内经》中有:“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也就是说,中医药治疗疾病的过程是有明确的次递的,特别是郑卢医学这种次递思想,是相当的明确的,而我们过去所学的所谓辨证论治,根本谈不上什么治疗层次。而郑卢医学脉法,恰恰是这方面的强项,并且是思路清晰,方法明确,脉中有法,法中有规律性。

这就是为什么说,我们治疗一个比较重的病人,不管是在什么时候有了外寒邪气,就只考虑解表的问题,应该运用桂枝法加味而治,而且这个桂枝法有可能反复再用,为什么要用呢?第一个可能真的是有了外邪,其次可能是扶阳药运用了之后,三阴病向三阳病转移的时候,也会有太阳病表现,所以说我们有可能在运用桂枝法的时候,则过度到运用附子桂枝法,就又可能回头再单纯运用桂枝法。也就是说,看起来与我们治疗的“病”毫无关系,实际上,疾病却在一天天的好转,如上次雨轩师兄讲他治疗乙肝的过程,根本从处方上看不到所谓的治乙肝病的药物,可最后乙肝彻底治愈了。这就是郑钦安所说的:“是不治病而实以治病”(《医法圆通·中风》),而卢铸之大老师说的更为确切:“不去邪而邪去,不治病而病愈”(《传道录》)。

为什么郑卢医学只关注治疗过程中的次递,并没有直接的去治疗病人所谓的病,最后疾病却一天天好起来,最后痊愈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所关注的是人,是人的脉,而不是病人所说的,我这也不舒服,那里也难受。因为病人的自己感觉,与我们感觉到病人脉象完全不是一个意思。因为脉象所反映的问题,是人体内自然修复过程中的一种表现,人体是无法感触到的,而通过脉诊就能感悟到病人目前体内修复与邪正交织的情况,通过我们的手段来助正扶阳,积极地协助或是帮助病人的正气阳气的修复过程,针对的是人体内的正气自然修复过程,而不是关注病人身体上的自我感受,因为病人的自我感受乃是机体修复过程中的一种应对反映,而不是疾病本身与本质问题。所以说,郑卢医学治疗过程中的层次辨别,实际上就是在把握人体内自然修复过程的层次过程。比如讲,人体感觉寒邪之后,会由于寒邪的收引作用而产生浑身疼痛感,通过脉诊之后我们会感知到病人目前寒气在表,而这时的浑身疼痛就是人体阳气积极针对外感,去攻击寒气的结果,我们就是用桂枝法,去开表散寒之后,不仅仅是助正扶阳的问题,而是可以达到治疗浑身疼痛的问题。

郑卢医学治疗层次问题比较多,可能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觉,结合雨轩师兄讲的及师傅的医案中,大体有二个层次比较突出。一个是上中下三焦,即上焦、中焦、下焦治疗的层次,这个比较常见,也比较常用,雨轩师兄讲,师傅几乎是每诊一次,都是一个上中下三层次过程,都是一个小收功过程。二是妇女疾病,比如调月经,即经前方,经期方,经后方,这样的层次临床收效显著。其它的层次也比较多,这我们会从师傅的医案中看出,或者从卢铸之《卢氏临证实验录》中,看出不同的疾病层次有可能差别比较大,这完全要因人而异,而不是要机械运用,完全以脉法为切入点。

十、脉诊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思考郑卢医学脉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思考,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切脉在郑卢医学中与法、药是密切相关联的,而不仅仅是切脉的问题,而是通过切脉,把握病人目前最本质的问题之关键。因为切脉所发现的问题,是不以人的意志所转移的,因为切脉就是反映目前病人的即时信息,没有一点杂念,只要你弄清楚了病人的脉象问题,就等于我们抓住了问题的矛盾,抓住了问题的矛盾,就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郑卢医学脉法的特色。因为脉象的反映,是不以个人意志所控制的,是一个赤裸祼的人体原始人的反映,正如梦学大师弗洛伊德所说:“潜意识的过程是人体法无掩饰或控制的”。而我们把握脉象的过程,就是在与人体潜意识活动做之密切的沟通与交流,因为人体的潜意识能反映出人体内“原始的我”。

为什么郑卢医学会有这样的特色呢?据师傅了解的情况,解放初期卢铸之太老师不仅仅重视脉学问题,而且更重视郑卢医学法理的问题,特别是医易互通方面,牵涉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这在解放初期都是被认为四旧的东西,都是要打倒的,所以有关法理的很多精华都无得到传承了,甚至很多的资料都有可能被人为的损坏了。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卢铸之太老师把很多的理论性知识,都转化为脉学理念,通过切脉来准确的了解人体阳气损耗程度,并了解目前病人体内邪气的情况,然后结合理法进行密切配合,最后完善成为一种特色脉法。但是,这样的脉法,在得到卢永定师爷传承过程中,又进一步的丰富与完善了,这样才进一步形成了目前的郑卢医学脉法。

从师傅的《传道录》中我们可以得知,几乎在师傅讲的所有内容中,都是原滋原味的把卢永定老师的脉法精神,给完全完整的继承下来了,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卢永定老师的中间传承,我们就没有办法真正学到郑卢医学脉法之精髓。

我们从几位师兄与师姐的脉诊中发现,他或她们完全继承下来了郑卢医学脉法,而且没有一点的偏离主题的感觉,为什么我们这些学习中医而有临床基础的弟子们,反而不容易学好正宗的郑卢医学脉法呢?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再来修订我们心中这个模糊的概念,我们需要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师傅教给我们的脉法标准,所以必须放下过去,接受现在,这样我们才能学好郑卢医学脉法。

想学好郑卢医学脉法是大家的愿望,怎么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我有个想法,那就拿我们自己开刀,自己按照郑卢医学脉法标准,每天摸自己的脉,看看是什么?像什么?然后呢,通过服用桂枝法、附子法、附子桂枝法、非桂附法,当自己感觉自己的脉象左手尺脉至骨,并形成一条斜线上到了寸部,然后我们有机会再让师傅给我们切一下脉,如果师傅说:行,你这个脉可活到九十岁。这时候,我们的郑卢医学脉法就算是学到了家,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

第四篇:学习中医

学习中医

入门之法

学习经络就是最好的捷径

易学

学而即用,用而即效

十二经,表里阴阳;走向;认顺序;压痛点;

切身体会中医的实质,绘图的方式学中医

初学的入门最好的书籍

思考中医.pdf

相当不错啊!主要是启发思维

强烈推荐初学者买来看,这样会对中医有个翻天覆地的认识更会建立起你对中医的信心!

副标题是“伤寒论导论”

在下以为学中医者均宜读之

确实不错!适合全中国人看

不管是初学者还是业内人士通过读这本书,一定会大有益处的每一章节都是一篇精妙的散文

中华传统文化的滋补品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pdf

六经气化

<<哲眼看中医>> 中医的定位发展思考

当用与不当用,中药的道地--时空

大话中医

别具一格的中医散文

在趣味中, 跨入中医之门

小说中医

刘力红推荐

名老中医之路

初入高校学习中医,最好一入学就都读一读

很有启发.自学中医阶梯

马有度汇编

身有体会,先读内经之书,读到素问一半时,便可以读医案和医方集解书,这样由理论看实案,心领神会,再读内经,妙不可言,事半工部听看名师讲座(录音)看科普影象

看不懂注解,就听名师讲座,感受现场气氛

疾病的起源--周老师

梁冬对话倪海厦

伤寒论讲座,通俗

郝万山、刘渡舟、胡希恕

黄帝内经(大型六十集电视纪录片)verycd 有下载

养生防病,中华医药电视节目 verycd 有下载

听王正龙讲课录音王正龙、卢崇汉、李可、刘力红、我的路线,给你参考

1、《思考中医》

2、《经方实验录》下载内经素问伤寒论(文本版)

伤寒论中的用方

汤头歌诀白话解(第三版)

朗朗上口,易于记忆。

3、听王正龙讲课录音

王正龙、卢崇汉、李可、刘力红、从阴阳入手比较直接

讲阴阳最直接了当的莫过郑钦安先生

所以《医理真传》不可不读

医理真传看完了 以前俺师傅的一些用药思路终于明白了

五行则宜从黄坤载《四圣心源》入手

《伤寒论》所示为万古不易之法,明其理方能得用,理在《内经》,开合枢为关键

如出入之从门。

学医从《伤寒》入手,始则难,继而大易;从杂症入手,始则易,继而大难。

开合枢为阴阳二气三阴三阳转化之门户

阳在外主入,阴在内主出:阳注于阴,阴满之外。

在外则向内为(阳)合为(阴)开(阳明太阴,先合后开),在内则向外为(阴)合为(阳)开(厥阴太阳,先合后开)。

枢为转动之轴(少阴主降,少阳主升: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枢机不转,则开合不利,升降不调,否塞不通。

最先仅读黄元御

黄元御的六经辩证

再对伤寒悬解

再读素问.难经.灵枢及黄元御解

易学

其它医书,但观其方

两种学习方法

由浅入深

先读陈修园《医学三字经》《药性赋》等显浅易懂的医籍

然后逆流而上阅读各朝医家名著最后穷及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黄帝岐伯的《内经》

深入浅出

先学中医经典如《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

然后沿流而下,涉猎各朝名医著作

从医典入手,这是一。二是从药物入手。三是从方剂汤头入手。

记熟药性,最好能背诵药性赋

用方的时候,药物加减能够非常得心应手,往往一味加减,即有起废振颓之殊功,莫要小瞧几根草,依理组合奥妙深

初识本草

《汤头歌诀》要我背

本草问答(唐容川著)

本草思辩录(周岩著)

陈修园医学全书

医案方面

经方实验录

伤寒名案选新注

治验回忆录

中医成才之道

慧眼识中医(意义)

不信医,不信佛的人,都是吃亏太少!

中医是人与自然高度合一的一种境界,是以不对自然界进行结构性破坏而产生价值的一种科学。

是人类的最高智慧之一

专心学好四大经典著作

《内经》.《易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内经比较难,需先对中医有了解才能通读此书。不然必是混混然。倪海厦推荐路径

针灸

神龙本草

黄帝内经

伤寒论

不能只看到字,要当成图读,可视化;

四小经典

医学三字经 ,濒湖脉学 ,汤头歌诀,雷公药性赋

中医必读八大经典

1易经 2内经 3神农本经 4伤寒论 5金匮 6陈士铎医书 7脾胃论8瘟病

辨证论治的理论与技术, 读书——临 证——读书——临床

学中医不难 难在现代中医教育太垃圾

中医不是学出来的,大部分是自己通过临床悟出来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

要学习西医,学习外语

注意新科技、新成就,走学科交叉发展的路

<医学集成>

如何较快学会上乘中医学

杂书勿看,先以黄元御医书十一种搭个骨架.先背颂四圣心源,再背颂长沙药解,小病就可以上手了

再对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下手,拿出考研冲刺的猛劲来

再读素问.难经.灵枢及黄元御解,奠一个深而宽广厚的基础

道德经仅五千文,来回多耙几次,将历代老解都看看

易学.拙文先天横图稍有,点滴心得,可拿来作垫脚石

郑寿全的不朽功勋在于已悟到一元嬴缩及一点元阳真种子

其它医书,但观其方

学习方法

每天静坐

要有悟性,每天静坐,反观内视,久之澄心绝虑,神清志明,智慧开而悟性出,学医事半功倍.切莫轻视!

阴阳为本

不信阴阳五行八卦就很难学好中医

明其理,而勿流于穷辨

明阴阳之理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医术,所以仍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临床医书上内经中就有很多仅仅是在讲道,并不是讲医的.千万不能钻牛角尖

博览群书,取众家之所长,学其偏而勿执其偏.学医三难

一者,古文基础不好

难于专

二者,学医方向不明

难于精

三者,学习方法不对

难于平和

中医发展三大难与处理方法

学习(内容多),分类化,辅助智能,原理(无法科学化),简单化、形象化、自然之理、服用(麻烦),超微缩固化、超微饮片、生药颗粒、生药袋包颗粒、免煎颗粒、相似中成药、各味中药面儿回家按要求开水一冲就好的纯中药

学习打算

从观看黄帝内经纪录片

阅读民间中医网,到阅读思考中医,阅读黄帝内经,到自服桂附地黄丸、附子理中丸有效已有数月

信、愿、行的原则。不怀疑、不讨论、正面思考,做下去3年再说

黄帝内经视频,讲座文稿

身体力行,时间各种养生调治的方式方法。比如早睡,比如人体使用手册上的内容,比如食疗及其原理

勤练太极拳。

一证一得

第五篇:学习编程从何入手

[ 转] 新人学习编程的选择、方法和步骤

学习编程,从何入手?

1、计算机语言的种类非常的多,总的来说可以分成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三大类。

2、电脑每做的一次动作,一个步骤,都是按照以经用计算机语言编好的程序来执行的,程序是计算机要执行的指令的集合,而程序全部都是用我们所掌握的语言来编写的。所以人们要控制

计算机一定要通过计算机语言向计算机发出命令。

3、计算机所能识别的语言只有机器语言,即由0和1构成的代码。但通常人们编程时,不采用机器语言,因为它非常难于记忆和识别。

4、目前通用的编程语言有两种形式: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5、汇编语言的实质和机器语言是相同的,都是直接对硬件操作,只不过指令采用了英文缩写的标识符,更容易识别和记忆。它同样需要编程者将每一步具体的操作用命令的形式写出来。汇编程序通常由三部分组成:指令、伪指令和宏指令。汇编程序的每一句指令只能对应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一个很细微的动作,例如移动、自增,因此汇编源程序一般比较冗长、复杂、容易出错,而且使用汇编语言编程需要有更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但汇编语言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用汇编语言所能完成的操作不是一般高级语言所能实现的,而且源程序经汇编生成的可执行文件不仅比较小,而且执行速度很快。

6、高级语言是目前绝大多数编程者的选择。和汇编语言相比,它不但将许多相关的机器指令合成为单条指令,并且去掉了与具体操作有关但与完成工作无关的细节,例如使用堆栈、寄存器等,这样就大大简化了程序中的指令。同时,由于省略了很多细节,编程者也就不需要有太多的专业知识。

7、高级语言主要是相对于汇编语言而言,它并不是特指某一种具体的语言,而是包括了很多编程语言,如目前流行的VB、VC、FoxPro、Delphi等,这些语言的语法、命令格式都各不相同。

8、高级语言所编制的程序不能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必须经过转换才能被执行,按转换方式可将它们分为两类:

解释类:执行方式类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同声翻译”,应用程序源代码一边由相应语言的解释器“翻译”成目标代码(机器语言),一边执行,因此效率比较低,而且不能生成可 独立执行的可执行文件,应用程序不能脱离其解释器,但这种方式比较灵活,可以动态地调整、修改应用程序。

9、编译类:编译是指在应用源程序执行之前,就将程序源代码“翻译”成目标代码(机器语言),因此其目标程序可以脱离其语言环境独立执行,使用比较方便、效率较高。

但应用程序一旦需要修改,必须先修改源代码,再重新编译生成新的目标文件(*.OBJ)才能执行,只有目标文件而没有源代码,修改很不方便。现在大多数的编程语言都是编译型的,例如Visual C++、Visual Foxpro、Delphi等。

《编程语言,你选哪一个》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编程高手,但你在使用软件的时候,也许会冷不丁地冒出个问号:这些神奇的软件是怎么编出来的?而对那些将投身于此的“大虾小虾”们,接下去的可能是:我什么时候也能编出个更好的软件来?好吧,那从哪里开始呢?编程语言

名录繁多,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编程语言,是你首先要迈出的一步。

你了解最常见的编程语言吗?你知道最流行的程序开发环境吗?

你知道Basic、Pascal、C、C++和Jave家族这些常见的编程语言各自都有什么优点吗?如果你对这些都不是很清楚的话,那么下面这一部分你可不能错过。

基础篇

Basic:

Basic是一种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的编程语言。它简单易懂,其命令和语句一般都是英文单词或缩写,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只要具有一些英语知识的人都可以很快地掌握它。扩展地Basic语言常见地有:BASICA、GWBASIC、Quick Basic、Ture Basic和Turbo Basic。其中比较好的是Turbo Basic,它是一种可编译的语言,所以它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Turbo Basic不仅保持了Basic语言一贯的比较容易学习的特点,还具有像PASCAL语言那样严谨的基本控制结构。

Pascal:

Pascal语言是一门结构化的语言,它具有丰富的数据类型和控制结构,简明易懂,所以特别适合与教学。Pascal语言还是一种自编译的语言,这就使它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了。在Pascal的各个版本中,尤以Turbo Pascal的功能最为强大。如今,在许多学校的计算机语言课上,学的都是Pascal语言,用的都是Turbo Pascal。

C:

C语言作为系统描述语言,既可以用来写系统软件,有可以用来写应用软件,自然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C语言有许多优点,它灵活性好、效率高、实用性强,而且对硬件的控制能力很强。人们常把C语言称作中级语言,意指它是一门介于高级语言和汇编语言之间的语言。

C++:

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发现,使用传统的“数据结构+算法”的结构化编程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软件的发展了。这时,“面向对象+消息”的程序设计思想便逐渐

被人们所注意。对于C语言,人们发现当C语言程序的规模超过5万行时,程序就变得难以调试和维护。这时,将面向对象的思想引入C语言变成了程序员的共同心愿。于是,C++语言便应运而生了,它以C语言为基础,引入了面向对象的思想,成为目前最流行的编程语言之一。

Java: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描述Java,那就是“一种简单的、面向对象的、解释型的、健壮的、安全的、结构中立的、可移植的、高性能的、多线程的、动态的语言”。

同是面向对象的语言,Java与C++相比更加安全而且具有更高的可移植性。Java程序需要在安装有Java虚拟机的平台上执行。要求在Java应用程序运行时每一步都强制执行安全措施,这必然会导致编译执行速度下降,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毕竟Java已经如此强大了。

JavaScript & Java Applet:

Java是一种具有独立功能得强大得语言,与网络没有必然得联系;相比之下,JavaScript和Java Applet就更适合在网页中开发和使用。JavaScript被称为Java的脚本程序,是Java程序的简化。通过编程,你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地创建你的主页。JavaScript是一种

解释型的语言,所以程序不需要进行预编译,只有当程序被执行时才被转化为可执行代码。与前者相比,Java Applet才更像是一个程序。它是一类被嵌入到Web页中的由与Java兼容的浏览器控制执行的程序,Java Applet程序需要事先被编译成class文件,然后将它导入到网页中由浏览器控制执行。

如果能熟练地掌握这两种语言,你的网页一定会增色不少。

SQL语言:

SQL语言简称“结构化查询语言”,它结构简洁、功能强大、简单易学,如今无论是像Oracle、Sybace、Informix、SQL Server这些大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还是像Visual Foxpro、PowerBuilder这些微机上数据库开发系统,都支持SQL语言作为查询语言。

开发篇

当前在不同的程序设计领域都有各自的一些著名的软件开发工具,我们今天就先把目光投向VB、VC、Delphi、C++ Builder、PowerBuilder这些大哥大级的开发工具上吧。

Visual Basic:

VB除了有强大得数据库编程能力,还引入了面向对象得程序设计思想。它功能强大,学习简单。而且,VB还引入“控件”的概念,使得大量已经编好得VB程序可以

被我们直接拿来使用,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如今,VB已经有了6.0版。对于初学者来说,用VB编程是一件很容易上手的事。

Visual C++:

Visual C++可以说是为专门的程序设计人员而推出的。它的功能在当前的程序设计工具中可以说是最强大的,可以说没有VC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

Delphi:

以Object Pascle为基础,扩充了面向对象的能力,并且完美地结合了可视化的开发手段。Delphi使用了本地编译器直接生成技术,使程序的执行性能远远高于

其它产品生成的程序。它还是真正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人们预测Delphi将会成为可视化编程的主流环境。

C++ Builder

CB是将C++的面向对象与可视化紧密结合起来的一个强大的、开发效率高的集成开发环境。CB的兼容性极强,它支持OWL、VCL和MFC这三种常见的类库。

在BC和VC下通过的程序几乎不用做任何修改就可以在CB下编译通过。可以说CB是VC强有力的竞争者。

PowerBuilder:

PowerBuilder是新一代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它支持应用系统同时访问多种数据库。PowerBuilder是完全可视化的数据库开发工具,它提供了大量控件,大大加快了项目的开发速度。其编程语言叫做PowerScript,也是一种高级的、结构化的编程语言。PowerBuilder适合初学者快速学习数据库开发,是一种适用面非常广的开发工具。

方案一 Basic语言 & Visual Basic

优点

(1)Basic 简单易学,很容易上手。

(2)Visual Basic 提供了强大的可视化编程能力,可以让你轻松地做出漂亮的程序。

(3)众多的控件让编程变得象垒积木一样简单。

(4)Visual Basic 的全部汉化让我们这些见了English就头大的人喜不自禁。

缺点

(1)Visual Basic 不是真正的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

(2)Visual Basic 的数据类型太少,而且不支持指针,这使得它的表达能力很有限。

(3)Visual Basic 不是真正的编译型语言,它产生的最终代码不是可执行的,是一种伪代码。它需要一个动态链接库去解释执行,这使得Visual Basic 的编译速度大大变慢。

结论:方案一适合初涉编程的朋友,它对学习者的要求不高,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里学会vB编程,并用VB 做出自己的作品。对于那些把编程当做游戏的朋友来说,VB 是您最佳的选择。

方案二 Pascal语言 & Delphi

优点

(1)Pascal语言结构严谨,可以很好地培养一个人的编程思想。

(2)Delphi是一门真正的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并且是完全的可视化。

(3)Delphi使用了真编译,可以让你的代码编译成为可执行的文件,而且编译速度非常快。

(4)Delphi具有强大的数据库开发能力,可以让你轻松地开发数据库。

缺点

Delphi几乎可以说是完美的,只是Pascal语言的过于严谨让人感觉有点烦。

结论: 方案二比较适合那些具有一定编程基础并且学过Pascal语言的朋友。

方案三 C语言 & Visual C++

优点

(1)C语言灵活性好,效率高,可以接触到软件开发比较底层的东西。

(2)微软的MFC库博大精深,学会它可以让随心所欲地进行编程。

(3)VC是微软制作的产品,与操作系统的结合更加紧密。

缺点

对使用者的要求比较高,既要具备丰富的C语言编程经验,又要具有一定的WINDOWS编程基础,它过于专业

结论: VC是程序员用的东西。如果你是一个永不满足的人,而且可以在编程上投入很大的精力和时间,那么学习VC你一定不会后悔的。

方案四 C++语言 & C++ Builder

优点

(1)C++语言的优点全部得以继承。

(2)完全的可是化。

(3)极强的兼容性,支持OWL、VCL和MFC三大类库。

(4)编译速度非常快。

缺点

由于推出的时间太短,关于它的各种资料还不太多。

结论:我认为C++ Builder 是最好的编程工具。它既保持了C++语言编程的优点,又做到了完全的可视化。

方案五 SQL语言 & Power Builder

对于一些传统的数据开发人员来说,Foxpro系列也许让他们感到更加熟悉。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PowerBuilder也许是最好的数据库开发工具。各种各样的控件,功能强大的PowerBuilder语言都会帮助你开发出自己的数据库应用程序。

[ 本帖最后由 R.E.C--F22 于 2009-5-10 01:51 编辑 ]

下载脉望(学习中医的入手功夫)word格式文档
下载脉望(学习中医的入手功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脉学班学习小结

    脉学班学习小结因为自己文笔拙劣,悟性也不高,实在不敢发表有关脉学的文字,但感于回学校后,多位同学问起收获如何,现将五一学习心得整理如下,希望对身边的同学有所帮助。买亮师兄创......

    中医学习计划

    篇一:中医师承学习计划 上传 ***卫生院 第二批全省五级中医师承教育工作学习计划各位学员: 为了落实我县第二批全省五级中医师承教育工作各项带教任务,加强学员在跟师期间的......

    中医学习感想

    中医学习感想 11151990148盛雨琴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缘分,在高考结束后,原本一心想要做个程序猿的我,居然会改变主意报考中医专业。 中医,这个传承了千年的古老医术,一直有着独特的......

    中医学习计划

    ***卫生院 第二批全省五级中医师承教育工作学习计划各位学员:为了落实我县第二批全省五级中医师承教育工作各项带教任务,加强学员在跟师期间的管理,达到师承教育工作目标,根据......

    中医学习小结

    《基础是根本》 今晚的授学,师父称之“论道中医”。与众同比,学生自愧。愧在“读死书”、时长而忘。就拿《汤头歌诀》来说,全日制以及后来应试执业两次倒是认真读背。后来几些......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1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运用中医理论体系研究小儿时期生理病理、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医疗和护理的临床学科。中医儿科学起源较早,早在隋唐就......

    中医学习感想

    中医学习感想 ——医学与哲学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是以一定的世界观为基础,以一定的哲学思想为指导的。医学也不例外。 许多外国人不理解中医,根本上来说是不了解中国......

    如何学习中医

    中医的学习,大致可以划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一,蒙学阶段; 启蒙是此阶段的重点。需要学习的内容,在古代就是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赋与汤头歌诀这四小经典。现代的中医教育,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