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19:14: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第一篇: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金沙镇中心小学 严玉清

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这是因为语文学科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因此,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杰作《学记》中有“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之论,明确提出了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及要求。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鲜明而深刻的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也同样体现了语言在课堂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1)反之亦然。然而,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教学方法的探讨与改进,却忽视了课堂教学语言的精心组织和优化设计,出现了以下种种严重违反语文教学规律,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的怪异现象:语音不准、方言迭出;街言巷语、絮絮叨叨;长篇大论、繁冗拖沓;陈词滥调、照本宣科。凡此种种,都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大忌,是必须下苦功夫戒免的。

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主要应注意以下艺术技巧:

一、言之有物,论之有实

“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而应言之有物,论之有实。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和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等,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

二、言之有序,条理清楚。

“序”是指语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条理清晰,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三、言之有启,循循善诱

思维规律告诉我们,思维启动往往从惊奇和疑问开始。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为此,教师课前要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课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四、言之有趣,妙趣横生

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均可引入课堂,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

五、言之有韵,抑扬顿挫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提高教学效果。

六、言之有体,丝丝入扣

语言丰富多采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如对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形象、具体、亲切、有趣味性;对高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深刻、明朗、隽永、有哲理性。讲议论文,应多用议论分析的语言,要严密,有力度;讲抒情文,应多用深情的语言,要华丽,有激情。朗读课文,高兴、激昂的时候,声音就高一些;深沉悲哀的地方,声音就低一些。这样,不仅使得课堂教学富于变化,而且能启发学生较好地把握课文。

总之,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用韦志成先生的话来概括就是,“归纳起来,主要由‘四美’:

1、音美,要讲普通话;

2、意美,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生动美;

3、形美,追求修饰美、多样美;

4、情美,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2)但讲求语言的美,并不是说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字字珠矶,句句似诗,每一堂课都是一篇精粹的散文,因为它毕竟不同于照本宣科的背书。这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先生所说的:“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是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3)

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

第二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而所谓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一、言之有物,每举中的

“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含糊不清、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而应言之有物,论之有实,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与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做到言之有物,每举中的。

二、言之有德,文质兼美

言之有德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在讲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把渗透于其中的思想性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水乳交融地阐发出来,并通过自己的情感作用形成巨大的感染力,从而把知识教育、文艺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二是指要注意使用礼貌文雅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具有思想教育作用的同时,又不失文学色彩,尽力做到文质兼美。

三、言之有理,领悟其中

“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俗话说,有物讲理,理清楚;无物讲理,理难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言之成理,论之有据,以理服人,注意从已知到未知、感性到理性,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要让言语的科学力量征服学生,使学生从中领悟道理,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

四、言之有序,条理清楚

“序”是指语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哪些应该贯穿课程始终,怎样结尾。这样在“序”上多下点功夫,思路井然有序,讲解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五、言之有启,探究反思

思维规律告诉我们,思维启动往往以惊奇和疑问开始。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使学生不单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为此,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课中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六、言之有趣,妙趣横生

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讲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鲜明、洗练、准确、形象、生动、流畅、合乎逻辑,饶有情趣,寓庄于谐,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受美熏陶。而只有语文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游戏、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顺口溜、民间谚语、俗语、当地方言、群众口语、歇后语、古语词、外来语、术语等均可引入课堂,随心所欲,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七、言之有情,情理交融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 1 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八、言之有韵,抑扬顿挫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本身虽无意义,但它是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物质形式,不但本身具有独立的音响美因素,而且还可以靠此提高语言的感染力、鼓动力,也有助于传情达意。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错落有致,声情并茂,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其优势兴奋中心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提高教学效果。

九、言之有体,丝丝入扣

语言丰富多采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如对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形象、具体、亲切、有趣味性;对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深刻、明朗、隽永、有哲理性。讲议论文,应多用议论分析的语言,要严密,有力度;讲说明文,应多用说明介绍解释的语言,要朴实,有条理;讲抒情文,应多用深情的语言,要华丽,有激情。朗读课文,高兴、激昂的时候,声音就高一些;深沉悲哀的地方,声音就低一些。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前一部分写的是百草园里的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后一部分写的是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深受约束的生活,两部分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色彩截然不同,因而在讲课时,不论是范读,还是讲授,都要用两种不同的语调和语速,前一部分用欢快、活泼的语调,速度可稍快一点,后一部分用低沉、苦闷的语调,速度可稍慢一点。这样,不仅使得课堂教学富于变化,而且能启发学生较好地把握课文地写作特点和主题思想。

十、言之有辅,生动形象

人们彼此之间传输信息,交流情感,除了靠有声的口头语言和无声的书面语言外,还可以借助人们的表情、体态、动作。这些体态语,能很好地辅助有声语言,增强表达效果,更好地突出重点。如教师讲授感情成分浓厚的观点和事件或课文时,假如能在情感、语气、语调、语速变化的同时,再辅之以或憎恶、鄙睨,或兴奋、喜悦的面部表情,或辅之以相应的手势动作,则能加强语文教师情感信息的发射和传递,加深学生对教师有声语言内涵的理解。

在现代语文课教学中,仅用语言教学已略显单调,可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手段,在语文教学领域里使用,作教学语言的辅助和补充,如图片、图表、实物、模型、标本、音乐、幻灯、录音、录像、广播、影片、电脑、投影等,都将使语文课更加生动形象。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真挚的感情固然重要,但精妙的语言,这些更是语文教师的首要标志。

心理学家认为好用质问式语气讲话的人,性格多是胸襟狭窄,吹毛求疵,或性情乖戾、自大好胜类型。在许多场合下,诚恳和幽默的话语都会使人愉悦轻松,使本来有点冷漠的环境变得温暖亲切起来。古罗马雄辩家西塞罗说:“笑话的幽默令人愉快,往往还是极为有用的。”

第三篇: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文学院09级7班

侯蓉

200906040213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教学更是艺术中的“领袖”。之所以为“领袖”,是因为语言的艺术。语文相较于其他学科,有它的优势——语言,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发挥其最大的特点。语言的艺术,到底是怎样的?那就在文中找答案。

【关键词】语言

课堂教学

艺术

口头语言

肢体语言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最基本的前提,要交流,得有语言,不论是口头语言,还是肢体语言。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语言有两个方面的榜样:作为教材的范文是有形无声的榜样,教师语言的运用是有声无形的榜样。作为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首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语文素养,这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语言上。

语言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语言对于语文这一学科而言更是具有独特的影响。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课堂教学除了把一堂课的知识讲到,还必须对语言进行斟酌,即对语言具有较强的约束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语言是艺术,对此需谨慎运用,切不可失了其本身的韵味。

一、口头语言艺术

头口语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其进行交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交流、给学生传递知识的最主要的方式。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语言的几个特征,这样才能更好的品味语言的艺术,也才能使自身的语言更具说服力。

(一)准确性

准确性是指语文教学语言要力求准确规范,包含正确的知识信息,这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中活动的人物就是教师与学生,在学生心中,教师就是榜样,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不能错误百出、用语粗俗。语文课堂教学中,禁止出现口头禅、“差不多就是这样”的话,这是绝对的违背语言的准确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述内容要准确,要能正确、深刻地分析和传授知识。下面就来看看这位老师对《中国石拱桥》的插图的介绍:“图中的赵州桥多么匀称,雕刻得多么精巧!那淡赭色的桥身和四周的蓝天、绿树、清清的河水配合得多么和谐。抬头望去,可以看见在第一拱圈中,刻着龙头。桥面一侧,是由15根石柱和16块石块组成的栏杆,它们上面雕刻着姿态活泼的龙形花纹,依稀可辨,使整座桥显得古朴美观。桥下波光粼粼的水中还可以清晰地看到赵州桥的壮丽倒影和绿树的倒影共同构成的一幅别有情趣的风景画。怪不得有人说它美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这一段话,如果让一个不知道赵州桥的人听完,绝对会对这座桥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因为这段语言,不论是对景物的描写还是说明,所用的词语都是那么合适、准确。闭着眼睛听,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幅美轮美奂的石拱桥的画面,让人有种想要触摸它的冲动。这样的教学语言就是成功的,就是准确的。(二)趣味性

顾名思义,有趣、生动、形象,不枯燥。现在很多学生对语文有这种感觉——可有可无、可听可不听,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从小学开始就学语文,而且学的还是自己的母语。学生这样的心理,就给教师一种紧迫感,也就更加确定了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趣味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这里就来看看一位特级教师在上《听潮》时用的导入语:同学们,你们看到过海吗?听到过有关海的故事吗?回忆一下你们在电影、电视、书刊报纸中看到的海的形象,请列举一些词来形容它。我也说说自己的感受。海,无边无际,辽阔壮美,神秘莫测,变化无常。有时它平静温柔,海鸥掠过水面,在海空盘旋翱翔;有时它汹涌澎湃,浊浪排空,怒吼咆哮。远离海边的人,读描绘海景的佳作,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感受到海的壮观。作家鲁彦的《听潮》,着力描写了海潮涨落的情景,现在让我们一起认真阅读,仔细体味。这段导入语,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海的形象,创造了生动的意境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并随之展开想象的翅膀,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语言的趣味性,不仅表现在语言的生动、形象,更应该表现为真正的有趣,因为有趣的东西更能吸引学生的好奇与兴趣。比如在上课的时候准备一些有趣的东西,又比如在上课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成语填空、成语接龙、填字游戏,还可以在一定的时段内穿插一个传说或者一个故事。这样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大的运用了语言的趣味性,这样的语言会为课堂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发现课堂的新奇多趣,也就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知识也更容易吸收与理解。

(三)启发性

课堂教学,教与学——教师与学生,教导与学习。一切都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内容与知识,不仅仅是教师自己讲,更多的还是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这样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穿针引线。而语言的启发性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在教师对提问的设计。课堂中的问题,紧扣课文内容,要清晰。问题的措辞要精炼、具体明了,一次只提一个问题,是保证问题清晰的最基本要求。除此之外,设计问题要把握好难易的程度,“跳一跳,摘桃子”,这是对设计问题的基本要求。要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学会动脑,就必须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语言的启发性的认识。于漪老师说:“教师语言要着力激发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有所发现,要注意设置辨疑、析疑的条件与气氛点拨和引导学生自己寻求正确的答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鼓励创造精神。”[1]这里有一个于漪老师教《孔乙己》时向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姓甚名谁?学生愣了,认为这不是问题:明摆着叫“孔乙己”嘛!于是老师引导他们阅读、思考,他们终于明白了:“孔乙己”是绰号,不是姓“孔”名“乙己”。一个人活在世上,连名字都不知道,可想而知,这个人物的命运不佳,是一个悲剧人物。这个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学生很快联想到阿Q、小D,从而能够举一反三。“循循善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是依附着语言的启发性而来的。

二、肢体语言艺术

我们都知道,口头语言在教学课堂中是主要的沟通方式,但它不是仅有的一种方式。在口头语言的表达中,常常是伴有肢体语言的,这是不可缺少的。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能起到一种辅助的作用,而且它比口头语言更生动、形象,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肢体语言是一门艺术,在相声、小品中发挥的好,观众就会爱听、爱笑。肢体语言教学同样也是一门艺术,如果在教学中发挥的好,学生也会爱听、爱笑,更爱学。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与学生有眼神交流。眼神交流很重要,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学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虽然得到之后会有些许的闪躲。其次就是表情的交流,学生大多数都喜欢和蔼可亲的老师,所以在教学中可以让表情放松一些,就算有日常生活的琐事,也请老师不要把对它的感情带到教学中,因为这样会影响课堂的和谐。最后,也是最常用的的双手与学生的交流。口头语言常常在教学中起主导,那双手的语言就在辅助口头语言中起主导作用。我们都知道,肢体语言很容易被我们理解,像小孩子还不会说话时,他们都会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尽可能的表演出来,而父母就是通过小孩子的这些动作来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总而言之,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而且不可或缺的一门艺术。一位老师在执教《晏子使楚》这篇文章时,出示了:“这是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要求学生结合动作、神态读一读,欣赏晏子这位外交家的语言魅力。一位学生自告奋勇上台这样表现,只见他手指着教室门(当作城门),表情严肃地读完了一、二句后,把头一仰,并把两手反扣在背后,在讲台前面南北来回踱着方步,用威严的口吻读了课文后面三、四句。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如同欢迎这位外交家归来一般。那位学生的表演,之所以赢得学生的掌声,同他将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声势语言等辅助作用于肢体语言是分不开的。

语文课堂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它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舞台。他们在这里学习知识、畅谈理想,共同努力,他们离不开语言,离不开这门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语言,就可以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全心投入到课堂教学的学习中去。同时,也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会学生学习,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语言是艺术,是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的结合,相辅相成,共同完成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于漪,《我与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 253页

第四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河南省潢川县白店乡中学

彭长明

摘要: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语言言之有理、语调抑扬顿挫、精神饱满、妙趣横生、紧紧抓住学生。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语言

语言艺术

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人际之间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对完成教学任务,履行教学职责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手段,又是一种专业化的创造性艺术。

课堂教学语言分为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两种语体,各有不同的特点和表达规律,一般情况下是不能代替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课是核心。讲课效果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口语表达技艺的水平。因此,许多学者,专家及教育工作者已经不满足对教学语言的内涵和本质的研究,而开始对教学语言的类型,特征和技艺的探讨。

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和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教学语言艺术。而所谓教学语言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

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错落有致、声情并茂,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津津有味,其优势兴奋中心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的调节,转移和强化,提高教学效果。

上课并不是简单的听与被听的关系,更重要的还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你讲的兴致高昂,语调“上”了却一直不“下”时间一长,学生只觉得满耳都是噪音,很容易疲劳,根本无心听课了。相反,教师如果能够控制好自己的语调,使之抑扬顿挫,时而高昂,时而低沉,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去听,当然就不会出现“左耳进右耳出”的现象了。记得我上初中时有一位教学语文课的老师,她的语调到现在我还记忆深刻。要知道下午学生总是容易昏昏欲睡,下午的语文课全班同学不仅没有人趴在桌上偷懒,反而更有精神。原因不是她讲课特别精彩,而是她的语调真的吸引学生。每当你要走神的时候,这位老师总是用突然高昂或者低沉的语调把你拉回,想不听都难。

三,言之有体,丝丝入扣

语言丰富多彩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如对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形象、具体、亲切、有趣味性;对高年级学生,语言应深刻、明朗、隽永、有哲理性。讲议论文应多用议论分析的语言,要严密有力度;讲说明文应多用说明介绍解释的语

五,言之有德,文理兼备

言之有德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在讲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把渗透于其中的思想因素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并通过自己的情感作用形成巨大的感染力。从而把知识教育、文艺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二是指要注意使用礼貌文雅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具有思想教育的同时,又不失文学色彩。

“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俗话说,有物讲理、理清楚;无物讲理、理难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言之有理,论之成据,以理服人,注意从已知到未知、感性到理性,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要让言语的科学力量征服学生,使学生从中领悟道理,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

六,言之有序,启迪反思

“序”是指语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先讲、哪些后讲,哪些应该贯穿课文始终,怎样结尾。这样思路井然有序,讲解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难点、重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有序的讲解能够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使学生不单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解决,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

教师的教学效果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要求,因而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我们的语言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学校教育已不再满足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学生也不能仅仅具备读写计算能力,风云变幻的世界要求他们具备社会生存能力,更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而语文教学在完成学校德育工作任务方面有着独天德厚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传授知识技能,也可渗透法制教育内容,让学生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养成懂法守法的习惯,从而健康成长,做个“四好少年”,成为“四有”接班人。

一、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适时有度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如:教“赡养”一词时,教师要与“抚养”联系起来,指出“抚养”是指父母或长辈养育后代,而“赡养”则指成年子女对父母或长辈的养老行为。在学生理解词义后,教者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等法律文件中规定,父母有扶养教育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你有要求父母教育扶养的权利,但也相应的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从而明白享受权利就要尽义务的道理。再如,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母亲挣钱扶养作者兄妹的艰难,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同时也感悟出作者对母亲那份崇敬和爱戴,那份孝心,那种愧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进而升华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教育学生懂得孝敬父母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义务。这样的语文教学,使学生在接受祖国语言文字熏陶时,也受到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www.xiexiebang.com/转载请保留出处。

二、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因课而异。㈠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有关环境保护、赞美大自然的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在读书中享受自然美,也应让他们明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如:四(下)语文教材中,《特殊的葬礼》一文讲的是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亲自为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瀑布主持葬礼,号召参加葬礼的生态学、环境学的专家教授及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保护自然生态,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使大瀑布消亡的悲剧不再重演。《云雀的心愿》中小云雀看到由于人们乱砍滥伐造成土地沙漠化、沙尘暴肆虐、洪水泛滥成灾的严重后果,告诉人们森林的重要性。而《沙漠中的绿洲》讲的则是阿联酋人民不惜一切代价从国外买水买土买树苗花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语言艺术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语言艺术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得好坏,将影响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而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它与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有着极大的关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扎实的教学功底。当然,同时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还应该具有精湛的语言艺术。尤其是懂得将语言艺术很好的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这将会对课堂教学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高水平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够引起学生的美感,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引言: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表达的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教师的语言表达艺术对课堂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要搞好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把握是及其重要的。对于教师来说,搞好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是完成一项工作和任务,也是对科研教学课堂的永恒的艺术追求。我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应当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具有准确、鲜明、风趣、亲切的有声语言;二是无声语言即体态语言必须形象、得体、自然;三是采用规范性、激励性的课堂语言。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语言艺术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一、准确、鲜明、风趣、亲切的有声语言

(一)语言需准确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首先我们要用到的就是语言。这里所用到的语言并不是简单的说话,它是具有依据和科学性可言的。而说话是没有准确性可言的,有的时候话说的是对的,但是有的时候它并不正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些知识面尚未健全,身心健康都尚还在发展着的低年级小学生,他们对于教师所说的话,都不会加以过多的思考,都是以教师的话为准,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的教学语言必须确保它的准确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包括思想内容的正确性和表达的确切性两个方面。在语文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做到正确地分析课文思想与内容,正确地讲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不犯低级的错误和科学性的错误。思想内容的正确性是指在解释词语的意思时不能随意的减少或者增加其内涵,从而改变原本的意思,讲话要符合逻辑,不犯逻辑性的错误。表达的确切性包括语音的标准动听,用词的丰富准确,语法的合理灵活,以及语句的通顺流畅等。一个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讲得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以动听的语音来增加自己教学语言的魅力。一个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掌握丰富的语汇,特别是一些同义词,因为同义词不仅能使语言表达精确严密,而且能使语句变得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当然,准确的语言应该是精炼的,教学语言的精炼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作

用,所以教师必须锤炼自己的语言,少讲或不讲多余、重复的话,特别是一节课只有40分钟的教学时间,如果课堂上一直讲一些不必要讲的话,它不仅会使教学进程拖慢,还让学生产生散漫,不愿意再听的感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精炼准确的语言,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率,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在表词达意做到精确用字的好习惯。

(二)语言需鲜明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有鲜明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应简明扼要,色彩分明,突出重点,尽量避免重复啰嗦,如果一堂课中一直讲,并且讲了很多,但是所讲的观点、概念一点都不鲜明,没有表达出重点,且用词褒贬义不分,缺乏对比,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必定会失败。生理学规律表明:“对大脑半球的某一区域所进行的孤立的、持久的刺激,必然会使人处于一种昏迷和睡眠的状态。”因此,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鲜明性是非常重要的,它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说凡是成功的语文教学,都是要言简不繁,重点鲜明,突出规律性知识的。就比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教师在教《长歌行》这首诗时,要告诉学生这首诗所隐含的寓意就是从小一定要认真努力读书,珍惜时间,不要到了老来才懂得珍惜。然而如果老师换一句话说,比如说,同学们应该要努力读书,珍惜时间。那么语言意思的表达就不大相同了,因为应该有包含着不一定做得到的意思,而一定则是必须要这样做的意思,所以就没有了那种强烈的告诫学生努力读书,珍惜时间的效果了。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一定要鲜明,鲜明的语言可以突出重点,表达出强烈的语言情感色彩。

(三)语言要风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风趣。风趣的语言就是运用各种巧妙的、出人意料的或者是引人发笑的语言、动作与表情,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求知的快感和启发学生的智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个教师而言,仅具有规范性和形象性的课堂语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风趣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比如说每天一堂课接一堂课40分钟的上着,并且教师的语言还平铺直叙,平淡无奇,没有一点乐趣,那么对于生性好动,爱玩且好奇的小学生来说就是一种难耐的“煎熬”。学生一旦有了这种想法,那么一堂课也就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所以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便要巧妙的驾驭好课堂语言,使用生动、有趣、幽默的语言,来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也使学生能从原以为觉得毫无乐趣可言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有了强烈的求知欲,那么学生的大脑便开始运转起来,便开始开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整个课堂也就变得活跃了起来。语言的风趣不仅仅只表现在说话的字意方面,它还表现在说话的韵律节奏方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使自己的语言表现的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并且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这样语言便变得声情并茂、和谐动听、有趣起来,那么学生听起来也觉得舒服悦耳,津津有味,并且课堂上的学生也变得精神饱满,兴趣盎然,积极的响应课堂,促使教学顺利进行,从而也提高了教学的质量,达到事半工倍的效果。

(四)语言要亲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一定要亲切。亲切的语言就好比冬日里的阳光,让人觉得无比的舒适和温暖,教师的语言亲切,不仅会让学生的心里觉得温暖,并且还让人觉得老师十分的平易近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一直说着硬生生的语言,而且语言十分的冷淡,不带一点暖情色彩,那么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害怕的心理,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表现的很胆怯。所以,对学生使用亲切的语言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对那些成绩稍差,不太敢在课堂中表现自己的学生就更应该使用亲切的语言来鼓励他们学习,让整个课堂都充满温馨的气氛,从而推动整个班上学生的学习进程。就比如说,教师在面对课堂内容上提了一个问题,然后教师叫一个差等生来回答这个问题,在学生回答前,教师就应该说一句:不要紧的,你来试一试,回答错了没关系,老师相信你能行的。在学生回答完之后,尽管回答的不是那么好,也要对他表示认可,对他说一句:你回答的不错,真棒!下次要继续努力。这一前一后的亲切语言,足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也感受到了温暖,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利于学生积极向上、快乐的学习。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一定要有亲切感。

二、形象、得体、自然的体态语言

(一)语言需形象

我们知道所谓体态语言,就是指伴随说话的表情、手势以及其他动作的语言等。这些有形而无声的体态语言,有时能够直接表示某种意义或表达某种效果,有时还能够起到加强有声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因此我认为教师的体态语言首先必须要形象。因为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通常一个教师在学生心目中都是具有朴实、整洁、稳重、端庄、潇洒、活泼、热情、善良、和蔼、谦逊、文雅并富有个性的美好形象的,所以一个教师所说的话也应该符合自己的形象,不能随意的讲一些不符合自己形象的语言,比如在课堂中随意的就冒出一些脏话或是用不道德的语言大骂学生,以及传授学生不健康向上、消极的语言。特别是在小学生面前,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形象,因为学生会关注教师的一言一行,并且会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着影响。就比如在课外时间里,我们看到学生在看到老师的时候会很有礼貌的向老师低头问好,不管是自己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他们都会问好,从这里我们不仅是说学生有礼貌,我们会更强调的说,这是哪个班的老师教出的学生,可真礼貌。这就是很好的例子,说明教师的形象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语言要得体

对于一个教师而言,他的语言不仅要形象,而且他的语言还要得体大方。得体大方的体态语言就是:使用体态语言时,要得当,恰如其分,虽然有时可以故意夸张一些,但必须适可而止。就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修辞论》中说过:“既不要把重大的事说得很随便,也不要把琐碎的小事说的冠冕堂皇。对于一些平凡的普通名词,不应加上一些漂亮的修饰语,否则就会显得滑稽。”这就说明了这一点。根据场合、对象、目的、表达的方式等差异,来做到得体的语言也是极具艺术的。就举一些浅显的例子:在表现情绪方面,谈到暴行时,你就要用愤怒的语气或眼神,就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直在讲课,但有几个学生一直很吵,安静不下来,学生必定是学不到什么的,并且还会影响其他学生,为了不停止讲课的前提下,还要使自己的语言表现的得体,教师可以走到他面前,拍拍他的肩膀,或者也可以走到他身旁不动,用愤怒的眼神或语气示意他,你已经对他的行为感到很不满意,这样不仅免去了在众多学生面前对所受批评的学生造成的尴尬,使其安静下来集中精力听课学习;还可以不打扰其他同学学习,节省了大家的时间,还有当谈到不虔诚或肮脏的行为时,你就要用不高兴和严肃的语气;对于喜事,要用欢乐的语气;对于可悲的事,就要用哀伤的语气。当然,教师在对得体的语言表达运用时,同时也告诉学生要懂得根据时间地点以及不同场合和对象,灵活的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自然的使学生受到渲染。

(三)语言要自然

自然是对体态语的第一位要求。要求自然的体态语言,则是说使用体态语言,决不能勉强,急促,呆板,更不能做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说话时,动作勉强生硬,刻板,那么则给学生感觉像木偶一样,十分的僵硬,毫无情感,这样整个课堂也就显得生硬起来,没有了和谐自然的课堂气氛。还有如果教师教学中刻意的表演并且动作和姿态都显得十分地做作,那么就会让学生觉得特别地别扭,显得十分的不真实,从而使学生反感这种教学语言,学生自然也就不喜欢你的教学。由此可见,在教学中,要使用自然的体态语言,因为它能给人一种真实、舒适的感觉,能使人内心中感受到真诚。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宁要自然的雅拙,也不要做作的乖巧。

三、采用规范性、激励性的课堂语言

(一)规范的语言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须采用全国通行的规范普通话,这样既可以避免教学中,语言出现“南腔北调’的尴尬局面,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但是有的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在小学生面前讲起课来文绉绉的,满口都是什么知乎者也,或白文相杂,不伦不类的,这种语言只会使学生难以理解。还有教师在教学中夹杂着方言,教给学生的不是规范的普通话,这样很容易就造成了一些不标准的语音,从而影响学生的正确发音,特别是使原本就不太会用普通话,而是用方言说话的学生在语音方向更加的严重,使他们在长大之后由于各种需要不得不为语音的不标准而烦恼。所以,可以见得教师的语言规不规范,会间接地影响学生对语音的标准掌握,那么教师就应当在教学中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辅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学会规范性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在识字发音方面的能力,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得不加以重视和利用规范的语言。

(二)激励的语言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因素的把握是很重要的,我们不得不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心理因素,因为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会使人也跟着健康向上起来,它会推动着人的行为思想都向前发展,反之消极、不健康的心理则会使人消沉起来,且阻碍了人的身心发展。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使学生展现他们健康、积极向上学习的一面,必然就要自己懂得对学生讲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来使学生的心理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因此,懂得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发展也是极具教学语言艺术的,它对学生的心理和学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小学生的心里,它们往往需要的是教师对它们更多的赞美和表扬,而不是批评和指责,适当的赞美和表扬能够使他们学习更加积极,对学习更加有了信心

和动力,然而对学生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则会使它们变得消沉,从而也没有了学习的欲望和动力。所以说,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来促进它们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比如说:“你真棒!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要加油奥,老师看好你!”、“你回答得很不错,值得表扬!”、“你上课特别认真,又爱动脑筋,老师要奖励你一颗星星。”、“这么难的题目,都没有一个人敢来试一试,虽然你回答错了,但是老师和同学们都很佩服你的勇气。”等等这些激励学生的语言。这些看似一些简简单单的激励语,在教师口里只是随意的对学生一说,但在学生的心中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因为在小学生的心里,它们会觉得这是教师对它们的一种认可和鼓励,并且觉得这是老师在对它们表示关爱和关心,同时在教师对这些学生的鼓励之下,这些学生又会被其他的学生用一种羡慕和钦佩的眼光看着他们,相应的得到其他同学们的称赞和认可,因此就会使它们的内心深处觉得无比的开心和温暖,有了老师的鼓励和同学们的眼神支持,那么 这样学生的学习信心便会大增,学习也就有了兴趣和动力。

四、总结

所以说,对于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搞好课堂语文教学,不仅仅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扎实的教学功底,还更需要自己把握和运用好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在教学中,通过把准确、鲜明、风趣、亲切的有声语言和形象、得体、自然的无声语言即体态语言以及规范性、激励性的课堂语言完美的结合起来,充分地加以利用,使之发挥语言艺术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柳海民主编《教育学》,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2版。

[2] 人民教育出版社师范教材中心组编《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2月第2版(修订版)。

[3] 寒天主编《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全书》,吉林:延边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4] 顾建芬,《新课程更应优化教师课堂语言》,上海:人民教育出版是社,2003年出版。

[5] 曹晨曦,《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智慧的呈现及养成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3月第22期。

下载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模版)

    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是语文课教学中最善于表现的一种形式,是教与学间产生共鸣的主要“媒介”。富于感情的语言,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呼应;推理严密的语言,能使学生感受到语......

    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虽然现在都在提倡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但是教师教学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的掌握。 教师是人类......

    浅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大全)

    浅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摘要】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语言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好坏。本文试从四方面阐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用的技巧和艺术。......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数学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正确运用课堂教学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向学生传递数学美的丰富内涵,而且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学......

    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它是一种专门的行业交际语言,对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教学实际上是教师把自己内在的......

    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谈.5则范文

    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谈 山东省兖州市第六中学刘宝忠 关键词:教学语言科学性教育性知识性针对启发趣味情感内容提要:本论文针对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教育性、知识性、针对性和启......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的最常用工具。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教学信息的最基本载体,是联系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最重要媒介。在课堂上,教师主要靠......

    地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地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活动,它包括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教学体系、板书、语言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教学语言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主体直接关系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