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角色游戏与幼儿生活5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角色游戏与幼儿生活
姓
名:卞玲 指导教师:李晓华 专
业:学前教育 年
级:0903 层
次:专升本 学习中心:无锡教育中心 完成时间:2011年 9月 22日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论角色游戏与幼儿生活
[摘 要]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内容越丰富,游戏内容就越充实、新颖,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角色游戏对幼儿生活的影响: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生活技能的练习;角色游戏有助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角色游戏有助于幼儿分类习惯的培养;角色游戏有助于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借助生活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幼儿游戏兴趣;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提高角色游戏质量;提供生活化材料,推进角色游戏进程。
[关键词]角色游戏、幼儿生活、规则意识
角色游戏是指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代替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称象征性游戏。它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游戏,是幼儿不可缺少的活动,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活动,是学前儿童成长的一个必经的过程。幼儿在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有力地推进着幼儿能力的提高、习惯的养成、规则的形成,影响着他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角色游戏是一种适合于学前儿童模仿或想像的一种游戏,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角色游戏会给儿童带来许多快乐,让他们自由发挥,无拘无束,让他们有宽敞的活动、想像空间,还学会各人物之间彼此相处,有助于巩固和加深幼儿的认识等。
一、角色游戏对幼儿生活的影响。
幼儿教育是做人的教育,生活技能的练习、规则意识的形成、整理习惯的培养、交往能力的提高等都是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以上能力不断提高。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在幼儿生活中将得到运用。因此角色游戏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回归于幼儿的生活。
(1)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生活技能的练习。
生活技能的练习是孩子适应生活的基本条件,如穿衣裤、叠衣服、扣扣子、使用勺子或筷子吃饭等这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再如系鞋带或蝴蝶结、刺绣等这些带有挑战性的生活技能。这些生活技能的强弱不但关系到孩子适应生活的能力,还能锻炼孩子手指肌肉的力量、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坚持性等等,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生活品质。可是单调枯燥的练习往往会使孩子厌倦。而角色游戏正为孩子提供了一个练习的情境,通过有趣的情节模仿,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这些生活技能。
(2)角色游戏有助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
幼儿期是培养道德意识、道德情感、传授正确道德行为的关键期,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很容易接受正确的、美好的、规范的刺激,这对他们养成习惯至关重要。在角色游戏中隐含着许多的规则,幼儿在玩角色游戏的同时能逐步树立规则意识,形成规则行为。如去娃娃家做客之前要轻轻敲门;去银行要排队,遵守先来后到的规则;到娃娃家看病要保持安静等。这一系列的知识幼儿都是在游戏中获得的,因为孩子知道只有这样,在游戏中才能受到同伴的欢迎,找到合作的伙伴,大家才会玩得更开心。孩子在轻松的游戏环境中自觉地形成遵守游戏规则的行为,这些遵守规则的行为将在幼儿的生活中运用,成为他们规则生活的必备生活素质。
(3)角色游戏有助于幼儿分类习惯的培养。
在角色游戏中老师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提供一些标记,让孩子根据标记整理游戏材料,让孩子在游戏中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如小班我们会根据孩子“一一对应”的特点提供标记,每一样材料提供一种标记,让孩子学会一一对应整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我们会逐步提供分类整理的标记。
(4)角色游戏有助于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班幼儿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交往能力差,抢别人的东西、打人等行为是频频出现。因此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让幼儿学会交往并善于交往,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角色游戏中我们提供一些材料、创设相应游戏情境来制造幼儿之间的交往机会,如我们在超市里提供了收银台,让孩子在买东西后能不忘向营业员付钱,在付钱的过程中就增加了交往过程。再如在看病游戏这个情境中医生询问病情的过程就丰富了交往内容。
二、借助生活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
由于幼儿能力有限,他们的游戏需要老师的指导才能顺利高效地开展,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指导才能更好地发挥角色游戏的作用呢?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印象是幼儿角色游戏内容的源泉,角色游戏为幼儿将生活情景的迁移和再现构筑了平台,让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自我表现。因此说,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既然如此,我认为借助幼儿的生活经验、生活情境、生活材料应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情境是角色游戏的重要因素。创设什么主题的游戏情境成为我们值得研究的内容。《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明确指出: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孩子的兴趣,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周围熟悉的生活来创设幼儿熟悉的主题的游戏情境,从而激发孩子参与游戏、发展游戏的兴趣。中班孩子的角色游戏的主题扩展,情节得到了发展。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思维也有直觉行动性开始转向具体形象的思维,比起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情节要复杂。(2)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提高角色游戏质量。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都有模仿成人生活的愿望,在游戏中他们所扮演的角色正好能满足他们的这种心里需要。因此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主题越广泛、情节越深入。因此幼儿教师平常因多给幼儿观察周围社会生活,调动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角色游戏质量。例如在小班的教室最为显眼的是“娃娃家”,孩子们很喜欢,每次都有很多小朋友争着玩,但于小班孩子缺少生活经验,导致孩子在游戏时,总是呆呆的抱着娃娃坐在那里,没有一点家的氛围。因此幼儿教师应丰富幼儿扮演娃娃家这一角色经验,例如可以引导幼儿回想平时在家看到爸爸、妈妈他们是怎么做的?最后让幼儿知道家里有很多家务事,要把责任分开。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扮演角色、逐步想象、创造性的反映个人生活经验,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由于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所以幼儿教师还可以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外出、多接触物事、多与幼儿交流、从而丰富孩子的经验。如带孩子到银行、理发店等地方,看看叔叔、阿姨是怎么样工作的。让幼儿的生活和游戏经验得到丰富和提升,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游戏奠定良好的基础。
(3)提供生活化材料,推进角色游戏进程。
在幼儿游戏中我发现玩具和游戏材料是角色游戏的物质支柱,幼儿往往是在玩具物品或材料的启发下产生联想引起游戏的愿望。丰富的玩具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游戏的内容,也影响着幼儿之间的交往行为。
角色游戏的准备是游戏指导的前奏,它是保证幼儿充分游戏的前提,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玩具材料,如娃娃、玩具、炊具等。除了形象逼真之外,教师还要注意为年龄稍大特别是中大班的幼儿提供真实或简单的物品。我们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有这么一句话说:“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由此可见,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得知识、能力,对孩子来说学得自在,当然对老师来说也教得自然。角色游戏是幼儿最
喜欢的游戏,幼儿老师只有真正的发现角色游戏的魅力所在,才能够把握指导的尺度,让幼儿活而不乱的开展,孩子们才会玩得更开心,获得更多的本领。参考文献
1、井为英,陈会昌 :《关于游戏与儿童发展的思考》,《学前教育》,2002年3月
2、阎庆华:《谈角色游戏的多为效应》,《山东教育》,2005年12月
第二篇:角色游戏与礼仪生活
角色游戏与礼仪
—在循序渐进中促进幼儿礼仪行为发展
亚里士多德说过:“幼年时形成的良好习惯可以改变一生。”而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未来是一个开放的互助的文明社会,交往礼仪作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推崇,3—6岁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中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机。角色游戏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幼儿的内在需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充分交往的机会,是培养和发展幼儿交往礼仪的重要途径.。
幼儿的角色游戏是他们生活经验的再现,角色游戏的开展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他们的礼仪行为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对幼儿礼仪言行的培养中,切记不可操之过急,一定要一步一步慢慢深入。大班角色游戏有五个区域组成:娃娃家、小医院、小餐厅、理发店还有小茶室。我们秉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观察八位幼儿,他们的主要游戏区域是小茶室,我们对他们的礼仪言行进行重点观察记录。
刚开始进入小茶室时,孩子们明显对小茶室这个新环境很好奇,他们睁大着小眼睛打量着这个陌生的环境。很快,他们就对小茶室熟悉了,慢慢的把茶室里的用品、饮料的种类摸索清楚了,在讨论之后哪几个人做服务员,哪几个人做顾客也明确了,小茶室就运转起来。但是,刚开始进行出现了不少问题,服务员们只是按照自己想象的来询问顾客的需要,顾客也只是简单地回应,礼仪言行出现的很少。如,在刚开始的一次角色游戏中,幼儿的情绪很高涨,顾客时家乐走进小茶室,服务员刘静婷很开心的跑过来说:“你想喝什么?”时家乐也很开心的回答:“我要一杯泡沫红茶。”“好的!”一句简单的回答,刘静婷就跑开了。这时我走过去询问:“服务员,当顾客走进来的时候,我们应该说哪些好听的话呢?”刘静婷眨眨眼睛没有说话,这时旁边有孩子反应了过来喊了一句:“欢迎光临!”这时大家好像思路被打开了,想到了很多礼貌用语,从此小茶室的服务员知道用文明的话来欢迎顾客,并且自发地出现了顾客走的时候对顾客说:“欢迎下次光临。”等送客的文明用语。
角色游戏开展近半个月的时候,小茶室的服务员文明用语使用以渐趋成熟。服务员们已经出现了很多文明用语,“你好,欢迎光临,请进,请坐。”“请问您要喝点什么?”“请稍等。”“请慢用。”“欢迎下次光临,再见。”等等。顾客们也能做到自觉用文明用语来回应。小茶室运转的非常顺利,但是,缺乏进一步深入的礼仪言行,如:顾客向服务员询问能不能打折,服务员向顾客询问要不要加热等深层次的礼仪言行。一次,唐晔欣走进了小茶室,服务员刘抒语接待了她。最后付钱的时候,一共五块钱,唐晔欣低头一看,手里只有四块钱了,这可怎么办呢?刘抒语在旁边看到了也不知道该怎么是好。我走过去询问:“你的钱不够是吗?”唐晔欣担心的点点头,我说不然你问一问服务员,能不能优惠一点,看看服务员怎么说。唐晔欣紧张的询问:“可以便宜一点吗?”刘抒语很爽快的点点头:“当然可以,那就给您打点折,便宜一块钱吧。”唐晔欣的表情立刻放松了,很开心的付钱离开。之后,小茶室顾客询问能否打折的现象开始增加,在小茶室生意不好的时候,打折优惠活动也开始出现,甚至到了后期还出现了送外卖的行为,这八位幼儿的礼仪言行已经很成熟了。
随着新一批小茶室人员的进入,原来小茶室的人员进入了新的环境,理发店。因为有了之前小茶室的经验,服务员和顾客都能用文明用语来沟通,并且能够在小茶室的礼仪言行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发展。
从观察这八位幼儿的角色游戏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礼仪言行是逐渐深入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游戏是幼儿园开展各项活动最基本的形式,让礼仪在幼儿的游戏中,变得更生动,使孩子们学习礼仪变得轻松快乐。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十分的有限,他们需要老师慢慢的引导才能进步,在这一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要一步一步慢慢深入。结合环境,礼仪教育渗透化,努力以自己的文明礼貌言行去感染幼儿,让他们的礼仪言行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三篇:角色游戏来源于生活
角色游戏来源于生活
王燕2014、4 游戏使幼儿学习中的最大的一个内容,孩子们都是在游戏中进行学习的。游戏是儿童最喜欢、最能发挥主体性的活动,也是他们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独特方式。在这些游戏中,儿童必须和同伴协商内、分配角色、处理纠纷,以保证游戏的顺序进行。这就促使儿童不断地认识自己,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
大班的角色中,幼儿要有一定的规则意识,角色的经验更多的是来自于幼儿对于生活的理解。
在一次角色游戏开始之前,元元走过来对我说,王老师,我看到马路上有公用厕所,我们教师里能不能开一个公共厕所。什么?教室里要开公共厕所!这个想法,真的是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当时我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对她说,你去试一试,看看你能够用哪些材料把我们教室中布置一个公共厕所出来。
元元找来了小椅子,盒子等工具,将椅子摆成了两排面对面的椅子。在椅子上的中间放上了两个盒子作为洗手池。并拿手工纸,在纸上画好了男生和女生,把他们贴在了最最前面的小椅子上。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公共厕所就建立完成了。完成之后他就大叫起来,公共厕所新开张欢迎光临。孩子们都很好嘁,很愿意来到老板开的公共厕所中“上厕所”。
他的受欢迎的程度我没有想得,我以为没有人会去光顾,久而久之他的兴趣就会减弱,没想到却是一个火爆的场面。在本次的活动后我得出了几个结论:
1、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想象扮演各种角色,如爸爸、娃娃、司机等社会中的各种职业的人等来反映现实生活,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与同伴的交往程度直接反映了幼儿社会性水平的高低。心理学家帕顿曾研究发现,幼儿进行合作游戏,(角色游戏为其中一种)是社会性水平发展较高的标志。也就是说幼儿的角色游戏开展得越好就表明幼儿的社会性水平越高,愈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不要小看我们的孩子,幼儿的眼中和我们的思维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他们有他们的认知,他们会觉得什么是好玩的,有些老师预设的活动,创设的情景他们有的不愿意玩的,不感兴趣的。他们的角色意识都是来自于他们的生活中的,有了经验他们才会愿意有交往,愿意去玩。每一次活动都会有不一样的惊喜的事情发生。
3、对于大班的孩子树立一定的规则意识。对于大板凳额孩子来说,和角色游戏已经成为了一个迷你的小社会,他们自己的规则和制度,他们有机会学习扮演社会角色和学习成人社会各类社会角色应有的行为方式,从而理解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同时实践并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人际交往技能。
游戏来源于生活,经验来源于生活,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孩子们自己去放手完成游戏的建构,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并利用现成的材料或者是替代材料完成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通过游戏过程来明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建立友好关系。
第四篇:幼儿大班角色游戏[推荐]
幼儿大班角色游戏《小医院》
滑晓倩
运城市临猗县楚侯乡中心校
【游戏主题由来】
通过一次谈话活动,我发现孩子们最近对药的种类产生了兴趣,还模仿药剂师学着包起药来,看着自己包好的“药”整齐的放在盒子里特别自豪。有的孩子建议开个医院吧。大家一下来了兴致,所以我们选择了“医院”这个游戏。【游戏总目标】
一、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及其职责,模仿和扮演医生、护士及病人等角色,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
二、能迁移生活中关于医院的知识经验,与同伴合作创设医院的环境。
三、学习用协商、轮流等交往策略分配角色,能共同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发展游戏情节。
四、合理摆放、爱护材料,创造性的使用材料。
五、缓解幼儿对医院、医生、打针等的排斥感和恐惧心理,在生病时从心理、身体上能配合医生的工作。
六、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敬佩的感情,体验医生和护士工作的辛苦。第一次游戏
【游戏目标】
一、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及其职责,初步扮演医院中的各种角色。
二、生病时懂得要医院看病,了解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病-取药。
三、大胆有创造性地选择替代物与游戏材料,根据游戏需要自制简单玩具。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
1、在谈话活动中引发幼儿关于看病的生活经验,了解医院工作人员的职责。
2、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关于医院的废旧物如:药瓶、病例卡等。
物质准备:在医院投放病历卡、听诊器、针筒、药品等环境创设:创设医院的环境
【游戏过程】
一、教师出示听诊器和针筒和病历卡,引出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乐趣。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听诊器和针筒?医院里有谁?他们的工作是什么?
二、师幼共同回忆去医院看病的流程:挂号-看病-取药师提问:你们去过医院吗?为什么去医院?去医院看病时,先要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师小结:小朋友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要去医院看病,看病时,要先到导诊台的护士那填写病历,然后到主治医生那去看病,看完病再去药房取药。
三、提出游戏要求
1、要协商讨论,解决医院开业前的各种问题。
2、要选择各种替代物,创设医院环境。
3、按意愿选择角色,分工扮演医生、护士及病人等角色。
四、幼儿游戏,教师以病人的身份介入游戏,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能否协商、分工,形成初步的角色意识。
2、观察幼儿是否能掌握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病-取药。
3、观察医生、护士能否明确职责。
五、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
2、交流游戏情况。
师提问:
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你是怎么做的?
2、你在游戏中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3、下次的医院游戏你认为可以增加什么材料?
第二次游戏
【上次游戏回顾】
从上次游戏中,我发现幼儿对于医院游戏是充满兴趣的,特别对于医生这个角色充满向往。但是在游戏中我发现,因为第一次玩这个游戏,幼儿出现的症状与其他主题游戏第一次出现的症状都大同小异,即语言交流不够丰富,情节断续,不知该如何往下发展,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很容易笑场。但是医生的看病时,不能很好的对症诊断,不能根据病人的病状做出相应的策略。且形式单一,对于打针尤其感兴趣,不管什么病症都要求病人打针。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我对游戏方案进行了调整。
【游戏目标】
一、明确所扮演的角色,增强角色意识。
二、尝试根据不同的病症,针对性提出治疗的方案,能对症下药。
三、能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促进角色间友好互动。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在谈话中,引导幼儿回顾医生看病的方法,初步了解不同的病症的不同的诊断方法。
物质准备:增设压舌板、手电筒、体温计、白大褂、白帽子、护士帽、药瓶等。
环境创设:丰富医院的环境布置。
【游戏过程】
一、回顾上次游戏存在的问题,明确角色意识。
师:上次游戏中,老师发现扮演医生的小朋友对不同的病人都用了一样的看病方法,而且喜欢给病人打针,这样对不对?为什么?
师:要怎么样才能帮助病人把病看好?
师小结:医生要仔细询问病人哪里不舒服,然后要看看他不舒服的地方,一般的病只要吃药就好了。
二、提出游戏要求。
1、与同伴协商角色分配。
2、导诊的护士要主动与病人问好,游戏中要用礼貌用语。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开展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适时以病人的身份参与游戏,制造问题,让医生解决,观察医生对症诊断的情况。
2、观察医院工作人员与病人之间语言交流情况。
第五篇: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
游戏永远是孩子的最爱,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第一阶段:游戏中没有角色意识
实录:蔡语婷刚做娃娃家时,只会抱着娃娃坐在桌子旁边,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
孙乐怡拼命的把各种豆类放进了锅里,然后再倒出来,然后再放进去,这样一直重复,没有任何交流也没做其他的事。
反思:娃娃家小朋友们的表现,反应了小班小朋友处于操作材料自我满足的阶段。他们的角色意识较差,有时候一样玩具可以玩很长时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应该怎么样做,不会与人交往。
指导:教师重点在于引导幼儿学习如何抱娃娃喂娃娃吃饭等,让孩子了解娃娃家的物品并掌握其使用方法。在游戏中我有时做妈妈,有时做奶奶和幼儿一起玩。
第二阶段:角色与现实的冲突
实录:陶嫒怡“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我走上前问“陶嫒怡,你怎么啦?”“他抢我的煤气灶。” 陶嫒怡指着陈浩说。“陈浩你为什么要和她抢东西呀?”“她不把煤气灶给我烧菜呀!”“你们今天在娃娃家里当的什么角色?”“我当的妈妈,我当的爸爸”他们异口同声地告诉我。“那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里会不会抢东西呀?”他们两个直摇头,“对呀,爸爸妈妈是一家人,要相亲相爱,你们今天当的是爸爸妈妈,所以也要相互谦让,好吗?”他们俩听了使劲地点了点头。
反思:小班的幼儿对角色游戏很感兴趣,而且很喜欢扮演其中的角色,特别喜欢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但是一旦他们真正玩游戏的时候又经常会忘记自己扮演的角色,特别是当幼儿之间出现共同争夺某一件他们共同喜欢的东西的时候,他们就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角色,于是就出现了“爸爸”和“妈妈”争夺东西的场面。
指导:我们老师经常会提醒他们,生活中爸爸和妈妈是怎样做的?宝宝又应该怎么做?宝宝可不可以碰煤气灶?爸爸、妈妈能不能抢东西?经过老师的提醒,争抢的事慢慢少了。第三阶段:情节简单发展
实录:秋游活动刚刚结束,星期一早上,沈皓敏来到娃娃家,就抱着娃娃,往教室外走,我就问:“沈皓敏,你干什么去?”“我带娃娃去公园玩。”
今天,从娃娃家里传出了“生日歌”。我过去问:“你们为什么唱生日歌呀?”妈妈说:“宝宝生日,我们在给他过生日。”我又问:“爸爸今天烧了什么好菜给宝宝吃呀?”“烧了青菜、胡萝卜。”“我们还买了生日蛋糕。”
反思:小班幼儿的思维有极强的具体形象性,只有当孩子经历过,才能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游戏。孩子的知识越多,生活内容越丰富,角色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也就越新颖、越充实。
指导:角色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游戏,情节的发展依赖孩子的生活经验。老师要帮助孩子多积累生活经验。我们会利用游戏讲评加深幼儿对周围生活,人与人关系的印象。利用自由活动,让孩子听故事、看碟片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我们也要求家长配合,经常带孩子散步、参观、听故事、看电影,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或外出旅游,扩大幼儿的眼界。“见多识广”,开展各种角色游戏就有了基础。
第四阶段:游戏中出现简单交往
实录:“买蛋糕了,买蛋糕了”从垒高活动区内传出了一阵阵的吆喝声。高逸凌听见了,赶忙从兰兰家跑了出来,对夏磊说“给我一个蛋糕”。
反思:游戏的渐渐深入,孩子们自发的开始了与同伴的交往,这一阶段的孩子往往是边游戏边构思游戏情节,游戏的情节简单,还会随时变更内容和角色。虽有交往意识,但语言交流简单,不会用角色语言进行交流和发展情节。
指导:教师发现孩子在游戏中的新创意时要注重游戏的评价作用。在讲评时我们先帮助孩子回忆、再现刚才的游戏情景,肯定孩子在游戏中的行为,并让别的孩子进行模仿,这样孩子在一种直观、积极、愉快的情绪下,对下一次的游戏充满了期待。
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幼儿角色游戏活动,这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研究。我觉得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创造有利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从而提高游戏的水平。
凉城四幼
滕蓓瑾
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