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感想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进入大学是你终于放下高考的重担,第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这是你离开家庭生活,第一次独立参与团体和社会生活。这是你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一次有机会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大学三年里,大家应该努力为自己编织生活梦想,明确奋斗方向,奠定事业基础。
大学是一个培养自己知识与能力的地方,科学的发展在于人们在生活中能更好的应用,而不在于让人们记更多、更复杂的理论知识,如果只是在钻课本不去实践那么就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要抓紧每一分钟充实自己。
其实,大学是一个相当锻炼人的地方,如果在这里我们能够好好的把握,那要比在中学时学到的多多了,毕竟大学是走向社会的预备教育。生活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不断的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立于不败之地,在学习专业课的基础上不断的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不断的扩充自己。所以在大学你应该禁令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握机遇,锻炼能力。大学里有很多活动,要选择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来做。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学会与外界沟通,不断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
二、学习、工作两不误。如果你有能力,可以在学习的闲暇时间工作。但是,学习搞不好,做工作也没有意义。学习不能等时间,时间不是“等”出来的,而是“挤”出来的。
三、平等待人,真诚奉献自己。能自发地为他们服务,关怀他人。要懂得谦虚礼让,勇于奉献!
四、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为适应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的深造做准备。首先,除了学习老师规定的课程以外,大学生一定要学会查找书籍和文献,以便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熟练和充分地使用图书馆资源,这是大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大学生的必备技能之一。其次,在书本之外,互联网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大学生们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各类信息。“开复学生网”开通半年以来,我发现很多同学其实并没有很好地掌握互联网的搜索技巧,有时他们提出的问题只要在搜索引擎中简单检索一下,就能轻易找到答案。还有些同学很容易相信网上的谣言,而不会利用搜索引擎自己查考、求证。除了搜索引擎以外,网上还有许多网站和社区也是很好的学习园地。
二十一世纪里最重要的沟通工具就是英语。有些同学在大学里只为了考过四级、六级而学习英语,有的同学仅仅把英语当作一种求职必备的技能来学习,甚至还有人认为学习和使用英语等于崇洋媚外。其实,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掌握一种重要的学习和沟通工具。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世界上最全面的新闻内容,最先进的思想和最高深的技术,以及大多数知识分子间的交流都将用英语进行。因此,除非你甘心做一个与国际脱节的人,英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学英语绝不等于崇洋媚外。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中国需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科学技术,学好英语才是真正的爱国。
大学的生活,不仅仅是我们学习了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时光,也是我们培养自己综合能力的时光,如果你能充分利用自己的这段时光,会感到自己的大学时光没有白白流逝,就会感到自己学有所成。就会以全新的姿态去适应未来的社会,在社会的大海洋中游刃有余,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独立地健康地向前发展,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
生命虽然短暂,但每个人要走的路更是漫长而又短暂。如何在这短暂的时光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只得我们在走完一段路后,停下来总结与反思的。即便今天走出了大学生活够的反思与总结,未来的工作中也应该如此。只有这样不断反思自己,总结自己才能知道自己该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向前发展。
第二篇:大学生生活半年感想
当代大学生生活感悟
分类:感动故事
2008-05-03 09:19阅读(907)评论(2)一老农致信记者痛陈儿子不知感恩:不知在大学里除了学习文化,还能否学到良心? 又到一年高考录取时。当一张张高考录取通知书像幸运小天使般飞到那些幸运儿手中时,这些准大学生们开始憧憬自己美好的未来。然而,他们中却很少有人会想到父母为了培养他们付出了怎样的心血。
不知他们在大学里除了学习文化外,还能否学到要有良心?
近日记者收到一封来自山西长治上党老区63岁“无奈的老农”的来信,这封信深深刺痛了记者的心。现摘录如下:
“我是一位63岁的农民,今天我给你们写信,是想说说我的家事。虽说家丑不可外扬,但这些事憋在心里好长时间了,最近总感到心口疼。
“我儿子是一名大学生,也是我们家五代人唯一考出的大学生,这是我老两口的骄傲啊!但因为这个不争气的东西我们也伤透了心。
“记得儿子刚考上大学时,我去学校送他。下了火车后,我扛着笨重的行李走在前,儿子跟在后。本来就因为坐了一夜的火车,再加之上了点年纪,刚到学校门口,就被大门前一根铁条绊倒了。我重重地摔倒在地上,行李扔出了老远,一只鞋也甩掉了。儿子向四周看了看,像怕什么似的拉住我的胳膊猛地用力拽了一下说:?干什么啊,丢不丢人!?尽管我的双腿摔得很痛,但还是得很快爬起来,捡起鞋穿上继续去背行李。把儿子安顿好后,我忙着又是挂蚊帐,又是买日用品,这一切似乎在儿子眼里都是天经地义的。
“第一学期儿子一共来了3次电话,每次都是要钱。我和老伴种着3亩地,抽空我就到村里的砖厂去作苦工。开始人家说我老,不肯收,我几乎给人家跪下了,人家可怜我才让干的。小闺女16岁了,初中毕业后上不起学给人家当了保姆,挣上的钱交给我后,我一分舍不得用全寄给了儿子。甚至有一段时间老伴的眼红肿得厉害,疼得一个劲流泪,都舍不得花钱买一瓶眼药水啊!
“为了能多挣点钱,老伴又在村子里找了一份看孩子的差事。给人家抱一天孩子只挣5元钱,没日没夜的。去年冬天,儿子电话打得特别勤,每次都是要钱。我寄了4次有6000多元,我不知道现在上学就得这么多钱。后来才听村里去打工的一个小伙子回来说,他见到我儿子了,正谈着恋爱,很潇洒。说真的,我和老伴听了后不知是该气还是该高兴。然而最可气的是今年过年儿子回来时,那不争气的东西,居然偷改了学校的收费通知,虚报学费,这之前我只是在报上看到过这事,没想到会发生在我身上。如今好几个月过去了,我一想起这事就心痛,整夜的睡不着觉。我不明白我们亲手抚养大的儿子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不知他们在大学里除了学习文化外,还能否学到要有良心?”
学子现场给自己算账,算出的不仅仅是吃惊,甚至是学子们长久的沉默与哭泣
收到这封信后,记者的心里非常沉重。“子不教父之过”,这位老农的儿子之所以走到这步程度,也有老农自身的责任。然而一个学生,普通的中等专科生,先不说大手大脚开销,按正常情况读下来到底要花多少钱?近日,记者分别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山西长治市的长治师范、长治市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学校,采访了8位父母都是农民的学生,现场让他们自己给自己算账,算出的不仅仅是吃惊,甚至是学子们长久的沉默与哭泣声。
在长治职业技术学校南校区,来自该校会电专业某班的刘婷同学,父母均为农民,上有一个哥,下有一个妹妹。如今妹妹正在读初中,即将面临升高中,因为家境比较贫寒,平时她十分节俭,但她算下来学费、书本费、公寓管理费、生活费、伙食费,再加上自己的开销等一年是8215元。如果每年按10个有效的学习月,每月按22个有效学习日计算,每月平均要花家里821.5元,日均开销37.34元。她吃惊了,接着就是长久的沉默,因为她不相信自己每天需要花这样多的钱。在现场的另7位同学算下来日均都在37到39元之间。
在长治师范,一位将要毕业的学生,上的是五年制大专。记者先让他给自己算账,5年下来书本费、学费、公寓管理费、伙食费等总共是28250元,加上自己5年穿衣服、打电话、请客等零用2500元是30750元,5年平均每年是6190元,按每年10个有效学习月计算,月均615元,每月22个有效学习日算,日均花销27.91元。这位男孩对记者说,他的家庭条件在村里还算是中等户,父亲是有名的拖拉机手,每年除跑运输外就是给人家耕地挣钱。为了弄清他家的收入,记者现场又拔通了他家里的电话,他父亲给记者算了自己的账:他每年开拖拉机净收入4000元(拖拉机在不出任何问题的情况下),家里种着3亩地,除去留下口粮外卖粮食收入1000多元(没有种经济作物),小女儿正在读初中,这样他一年下来全家总收入5000多元,12个月月均收入是417元,一月按30天计算,日均13.9元,这还没除去家里的日常开销,并且一家大小人人都得保证不能生病。
算完这笔账后,男孩沉默良久,流下了泪。他对记者说:“我以前从来没这样算过账,现在很吃惊,真想不到我每天居然要开销近30多元钱,而整个家一天收入还不到14元钱,想想自己每天干的事,不想上课了就去逛街、上网吧,如今心里很难过,原来父母这样不容易啊。”
据记者了解,上述只是很正常的开销,如果加上有的学生谈恋爱、上网吧等,开销将会更大。某些大中专学生的月平均学习以外的消费大约在300元至500元之间。有的是上网高手,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三天两头没有上网心里就发慌。那么,以每小时上网3元钱、周末通宵上网8元算,每个月光上网费就要花掉上百元。其次是下馆子上酒吧才是真正的高消费。有时候,几个男同学凑在一起,就上酒吧下馆子喝喝酒;女同学之间则相邀到麦当劳、肯德基、咖啡厅过把瘾,一个晚上下来也得花上一百多元不等。
一个学生连父母都不爱,还怎样爱事业、爱社会
前不久,在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与暨南大学共同在暨南大学举办的高校可持续发展管理论坛上,专家们提出,一个农民13年纯收入才能供得起一个大学生4年的开销。
南昌大学教授甘筱青等说,全国高校学生平均学费已经从1995年800元左右上涨到了2004年的5000元左右,进入新校区的学生的学费则在6000元左右;住宿费从1995年的270元左右,上涨到了2004年的1000元—1200元;再加上吃饭、穿衣等,平均每个大学生每年费用在万元左右,4年大学需要4万元左右。这4万元意味着什么呢?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纯收入和农民年平均纯收入分别是9422元和2936元,以此计算,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纯收入,这还没有考虑吃饭、穿衣、医疗、养老等费用。
不用说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即使一个大学生走出校门,很容易找到工作,月工资最高按1000元计算,除去自己的开销,每月交给家里200多元钱,这意味着读大学4年的费用,工作22年时间才能还清父母的支出,甚至有的一生都还不清。
对于一位大学生来说感恩之情并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追求一种人生成就的精神境界。如果一个大学生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还怎样去爱事业、爱社会呢?所以我们呼唤感恩。父母从来不图儿女们的回报,反哺于父母一个深情的微笑,对父母来说都可能是一个满足的世界。(胡靖国、郭震海、薛紫晶报道)
链接:
11月初,南京大学校园里贴出了一封署名为“辛酸父亲的来信”,控诉一些孩子只知向父母索取,甚至为了多要钱物不惜“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11月11日在西方感恩节到来之际,南京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的学子们发出倡议希望成立中国大学生自己的感恩节。为了让辛酸父母今后不再辛酸,除了家长的反思和大学生的补救行动外,我们还要进行更深层的思考„„
亲爱的儿子:
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虽然,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里出的唯一一个大学生之后,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从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学报到,到挂蚊帐缝被子买饭菜票甚至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你甚至感觉你这个不争气的老爸给你这位争气的大学生儿子服务,是一件特沾光特荣耀的事。
时光流逝,转眼间已经到了要离开的时候了。我们总是期望天边会有不撤的彩虹,人间会有不散的宴席,追求着近乎完美的人生。然而,在现实中,心中的完美却会被太多太多的缺憾所代替。因此,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也许会夹杂着几声唏嘘的叹息,但是不要留下太多的遗憾。还记得在那个夏天,我带着十足的新奇感走进了被人们称为“象牙塔“的大学校园,怀着对象牙塔的憧憬和对神圣殿堂的向往,带着无比豪迈的心情和缤纷的梦想,第一次踏入了科大这片土地;当我踏进校门那一刻,我知道我就要踏上我人生中的一个舞台,曾经多少次梦想着能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然而,我也知道在人生的舞台中不可能发挥的十全十美,只要自己努力了,只要自己奋斗了,也就能给自己一个交代,也就能给家人以及一切关心和注意我的人一个交代。现在已经到了四年大学生活舞台闭幕的时刻了,我当然也会演好最后一刻,我也相信自己能够演好。
在每个经历过大学的人心中,四年的大学生活都是一
生中不可或缺的,当然,我也一样,四年的大学生活给了我太多的回忆和思念。也许在有些人心中,大学生活枯燥乏味;也许在另外一些人心中,大学生活绚丽多彩;而我却觉得,我的大学生活用“实惠”来形容更合适。因为四年的大学生活让我学会了生活中为人的道理,让我学会了学习中积极的态度,也让我学会了工作中严谨的作风。
刚踏进校门的时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和新奇,一切都又让我感觉到离家的遥远。就在这个新的城市,在这个新的学校中,在和新的老师和新的同学不断的交流和帮助中,我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刚开始,我很羡慕高年级的师哥师姐那独挡一面的气质,多么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他们那样自信自如的在这片热土上挥洒青春和活力。
思想来源于生活,生活却也不断的充实思想,我的思想在这四年中也是不断的在变化和成熟,人总是在不断的经历过后才能发现得与失。刚来大学的时候,生活总是在规律的时间中进行,没有太多的新奇,也没有太多的失落。平淡对于有些人来说也许就是幸福的,然而我却不甘于在平平淡淡中度过这美好的四年。我也不敢期望自己的生活能有多么的轰轰烈烈,但是我却希望我的大学生活将来能给我带来美好的回忆。
我要感谢我的大学生活,因为在它给的每一种挑战与机遇中,使我懂得了生活,懂得了学习,懂得了时间,懂得了成长,懂得了奋斗和拼搏,是它为我架起走向成熟的桥梁,在漫漫人生长路中,我相信它将是我多彩世界里永远美丽与难忘的记忆;要感谢不断指引和教导我的老师和领导,他们给我指明了正确的人生道路;我还要感谢和我共同度过四年大学生活的兄弟姐妹门,因为他们给我的大学生活带来了欢乐和激情,我想这种欢乐将会陪伴着我走过漫漫人生长路中。
品味人生,才能珍惜人生;珍惜现在才能把握未来;走过岁月,走过季节,现在也走过了我的大学时代。大学的生活留给了我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想想走过的路,想想现在的路,想想未来的路,不能不说是对自己的重新认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篇二:一个毕业半年的大学生的心得体会
生活
生活不能这样无所作为的活着,可是我遇到了这样的环境,是我自己无能为力改变这样的现状,可是我不想轻言放弃。对于这份工作我又能做什么。a说你们这里太简陋了吧,办公的用具都没有。你说你工作谁信那。b说你是不是没事情在这里玩呢!可是,我真的是在玩吗?我想在工作的时间,你没有把工作做好,你就是在玩。谁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做。然而,感觉这一切好像无形的压在了我的身上,这对我来说公平吗?无论如何,这样的工作没有做好,是我的错。我对不起西部计划志愿者这样的身份。你又不能果决的摆脱这样的身份。因为你需要这个身份维持生活,来证明你自己独立了。也许就是因为活着你卑微了,那又有什么办法。本该不应有这样的想法,身边总是有领导、同事、朋友、的关心,但我却总是受到自己内心与孤寂的折磨,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吗?就是因为这样的无作为,我的内心快受不了这样的煎熬,快把我内心的那一份骄傲,击的七零八落。我想发出呐喊,难道就不能将就一下自己吗?记得一个同学和我讲过生活很无赖,他确实无赖。所以让我们知道一个道理,不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努力吧!掌握自己的命运。篇三:大学生活一年的感悟
回顾大学一年
那年夏天,刚从炼狱般的高三走出的我带着对大学的无限向往与期待走进了扬州职业大
学。九月,一个月的严格的军训生活之后,脱掉迷彩服的我们也脱去一层青涩,正式开始大
学生活。
高中的捆绑式变成大学完全自由式,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让我们一时适应不及,所有的一切都很新鲜,很好奇,都想去尝试。
大一上学期,满身的激情,参加学生会,各种社团,组织各种活动,急着让自己融入真
正的大学生活。对于学习,则少了很多激情,自然放松了很多,目标仅定于不挂科。英语更
是除了上课绝不去碰,导致英语水平垂直下降。上学期是一个过渡期,可长可短,有人只要
一星期,一个月,自认为适应能力很强的我却用整整一学期来习惯这所谓的大学生活,这个
家人,老师口中的小社会。生活总是这样让人措手不及,下学期开始接触专业知识,才发现,与我想象的相差甚远。对专业认知的欠缺,对未来的迷茫,沉溺于自己的世界,上学期那段
跌跌撞撞的生活过去,导致学期末考试,英语挂科了。看着电脑屏幕跳出的分数时,那一刻,竟然暗自松了口气,是的,这是一种惩罚,也是句点,结束那种不知今夕何夕的生活,不管
躲到哪儿,始终被现实笼罩,无处可逃,不如挺胸面对。金俊秀接受采访时曾说:“不知道
能走到哪儿,但我们走下去看看,可能现在的位置就是最终的,我们努力看看,当时第一次
我们都有这样的想法,一直做下去。”说这句话时他们站在盛世的顶端,君临天下,却不曾
满足于现状,始终想要努力走下去,很显然,我没有达到这样高度又有何理由停止努力,抱
怨现状?很庆幸,在我最无助迷茫的时候,听到这句话,斗志似乎重新燃起。下学期,端正
态度,努力学习,泡图书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记得高中时,心中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无限憧憬:轻松的生活,半天上课,半天休息,这些都是我高三紧张烦闷学习的调味品。然而当我第一眼看到安排得密密麻麻的课程时,我 那美丽的幻想瞬间被打破,心情极度失落。当我找一位学姐倾诉时,她跟我说了一句奥斯特
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的一句话: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能够不因虚度年华而
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是呀;青春,每个人只拥有一回,如此美妙的年龄怎能荒废?
我觉得,大学是个特殊的环境;是一幅空白画卷,等着你用智慧的双手描绘属于自己的多彩青春;是学校和社会的过渡媒介。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最重要的是学会做人!修身养性,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成熟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法律观念的人。做人是门艺术,做个好人,让人尊重、爱戴、喜欢的人。行动是由大脑支
配的,而大脑的行为准则是你的观念所支配的。世界没有绝对的对错,对和错都是按照道德
来划分的。
(2)学会思考和辨别能力。人的思维活动丰富,你要学会思考问题,还有辨析问题的能力。因为人终究要走上社会,没有这些能力,是无法在社会上站稳脚步的。
(3)学会求知。这个比知识更加重要。抛弃你在学校里学习到的书本知识,剩下的就
是你在大学里真正学到的东西了。
大一可以说是多彩的一年,从迷茫到顿悟,从放弃到坚持,心志逐渐成熟。明白了许多。
虽然一年时间的学习,专业知识仍有所欠缺,但是还是挺有收获的。自己成长了。一年学会
了许多为人处事的方式,心智逐渐成熟,在活动中提升了自我素质。
第三篇:大学学习生活感想
驹过隙,时光飞逝,大学四年弹指一挥间。在踏上新征途之际,回顾昔日学习生活,数度花开花落,几载雁去雁归,令我思绪万千百感交集。大学给予我的不仅是系统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是氤氲的人文关怀,这种教学育人、至善至真的学术熏陶令我终身难忘。这里我谨将自己的一些学习生活感想付诸笔端,希望与大家共勉。
大一便是我大学生活的重要转折点。记得曾经在杂志上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举世闻名的哈佛大学的学生在入学之初都会得到一张详细的生活学习计划,让每个哈佛学子在大学里“知道哪些事是自己应该做的,哪些事是自己不应该做的”,然后“沿着别人已经铺好的轨道而不是自己的速度快速奔跑”。然而,当我三年前初来乍到之时,却也曾向往过能有这样一份计划。我不是唯心主义者,但是迷茫却是对我当时状态的最好描述。带着懵懂的意识去学习生活,其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大一上学期没能拿到奖学金,生活也是一团糟。对大学生活的困惑,外带学习上的失落,使得自己备感沮丧。没过几天,我便在滑冰时摔伤了腿,倒霉的我只好在床上度过了大一上学期的最后一个月。这一个月的病床生活和接下来的漫长寒假,让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调整自己。我逐渐意识到,作为一名管理专业的学生,其学习的特点是应当是博大和精深并举。所谓博大,即整个学习过程中需涉及到多学科、多科目,其知识树无论从纵向还是从横向来说都要求“枝叶繁茂”;所谓精深,即在博大的基础上,能够在某个具体方向有所突出。所以我对自己当时的学习要求是:力求基础扎实,学习方法见仁见智。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日常学习工作的有力保障,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学习和工作态度,通过自己对大一上学期的生活总结,我意识到一个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将是自己所不可缺少的。这样,通过自己对大学学习生活的重新认识,虽不能完全达到“知道哪些事是自己应该做的,哪些事是自己不应该做的”的程度,但已经从迷茫逐渐转向清晰。大一下学期课程骤然增多,多达14门的课程,期末考试还大多集中在一起,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强烈的压迫感,我却能较为顺畅地理顺其中的冲突和矛盾,期末的时候还拿到了奖学金,可以说,与我对大学学习生活的重新认识密不可分。
大二与大三是涉及到专业课学习的两年。管理类课程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没有理工类课程学习那么乏味,课堂上的气氛比较轻松活跃。我通过这两年多的专业课学习强烈感受到,由于管理学的许多知识往往就源自于实际中的社会活动。因此管理学的课程学习往往更侧重“学以致用”。一个实际中的管理学问题,如果自己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那远比在考试中取得一个高分数来得有意义。管理类的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还须特别注重对思考问题的方式的学习。有人曾经提过,管理类的课程由于计算推理的部分不多,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大致理解即可。我不敢苟同这种说法,管理类的课程的确涉及到计算推理的部分不多,但是并不代表对它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理解的程度就可以了。管理类的课程学习同样需要我们具备那种理工类课程学习中推理演绎的思维方式,只不过前者往往较后者在学习中需要自己感悟的东西较多。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令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是在我们的系主任郭老师的一堂组织行为学案例讨论课上,郭老师让我们轮流上台就一个很简单的案例发表自己的见解。连续上去了十几位同学(其中包括我)就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各自的发言细听起来也颇有道理,但郭老师整个过程一言不发。最后轮到我们班班长上去发言,他不谈问题怎样解决,先谈的是发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在细细分析完问题的原因后,再给出一个非常简单明了的解决方案。这时郭老师终于说话了,他说这才是他希望的回答,姑且不论答案正确与否,但前面发言的同学无人提到对案例本身的分析,这样直接提出的解决方案犹如不对症而乱下药,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南辕北辙。我当时听到这番话感到很惭愧,许多管理学的问题就是因为出自实际,“简单”得让人忘掉分析过程而凭直观突兀得出结论,这就好比是高数中解高次方程,没有过程却能随笔写出答案,可能吗?前几天看书看到理工类课程的学习中老师经常提到 “工程素养”这个名词,我认为如果对于一个学管理的学生而言,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姑且称之为“管理素养”好了。我认为每一个学管理的同学都应当在有意无意中培养自己的这种“管理素养”。管理学的课程学习还需特别注重学习进阶的问题。尽管单从每一门科目来说实际学习难度并不大,但还是存在知识上的连续性和学习上的阶段性。举例来说,会计学基础没学好的同学,后续的财务管理、成本会计、财务会计学起来就较吃力;宏、微观经济学不能很好掌握,很难对管理经济学中的内容融会贯通;至于统计学、运筹学、预测与决策和计量经济学四门课程,那更是诸多知识点相互交叉涉及,牵一发而动全身,哪一门学不好都会影响其余的课程的学习掌握。最后,管理学的课程学习还有一个兴趣影响的因素。管理学的很多知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日常社会活动中,因此常看看报纸和新闻是有助于培养这种兴趣的,我自己是经常看新闻,对这点感触较深。此外,我经常看到身边有的同学,不满足上课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自己抱着萨缪尔森、巴纳德和德鲁克等经典著作课外用功。这种强烈兴趣驱使下的学习劲头常常令我感到佩服不已,在管理学很多科目的学习中兴趣可能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因此适当培养对管理学的兴趣对我们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NextPage]
在大学学习生活期间,我还担任了04-921班的党支部书记和学习委员,忠实地为同学服务。在工作中我深刻感受到团队协作精神的无处不在。现在社会竞争中越来越关注团队协作,社会需要有协作精神的人才,而不是高能力低素质的人。我所在的班级历获“校三好班级标兵”、“省三好班级标兵”、“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无一不是这种团队协作精神的集中体现。可以说,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的时间愈长,愈感受到自己的工作离不开大家的支持。不论是我工作的班委支部还是其他的同学老师,他们对我的工作所给予的直接或者间接的支持,令我现在回想起来仍感激不已。这种默契协作的团队精神,是我在工作期间所收获的最珍贵的礼物。
进入到大四后,保研成为第一个月的主旋律。在这段时间里,我既要为自己的保研事业奔波,作为学委又要兼顾班级的保研工作,着实累得不轻。但令我欣慰的是,自己三年的努力没有付诸东流,最终我顺利地保上了本校的研究生。保研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事,随着近年来学校保研名额的增多和保研政策的人性化关怀,保研的门槛降低了不少。我认为保研可以看作是对大家平时刻苦学习的一种奖励,但不提倡一味为了保研而学习,特别是为了保研而去单纯追求考试中的高分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建立在本科时的专业素养上的,如果仅仅是追求高分数,而不注重自己的专业能力的培养,这样即使能够保上研,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没有牢固的专业基础,回头又要重拾本科时的家底,岂不是本末倒置?反观周围一些同学,尽管考试成绩并不算高,却能够熟练地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具体问题,甚至可以牛刀小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远比刻意为了保研而强用功要好许多。此外得益于保研政策的人性化关怀,许多课外活动在保研时亦会被考虑加分,也就是说现在在保研名额的甄选上对除学习外的能力素养开始有所侧重。大家可以适当参加一些这样的活动,不必刻意追求好名次,在过程中有所收获即可。
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接近尾声,想到明年的这个时候同窗同学早已远赴天南海北,我将更加珍惜这四年的大学生活。“曲尽人散意难留,冬去春来又一年”,在这最后的日子里,我衷心祝愿大家能够心想事成,同时对大学期间关注和帮助过我的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四年的美好时光即将过去,而今新的征途在等待着我。无论前路多么坎坷曲折,我都会一如既往继续努力,去书写人生新的辉煌篇章
第四篇:大学学习生活感想
大学学习生活感想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所以,无论是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即使你有了缺憾,也不要怨声载道,要让坚强闪耀,让感恩绵延!
生活是五味瓶,酸甜苦辣咸齐备,不会一味苦涩不堪,亦不会一味香甜可口。上帝是公平的,当他关了你的门后,必会为你留下一扇窗,所以,不如意时,请微笑对待生活!
在大学几年里,接触了许许多多的事,也跟随团队去参加过一些爱心活动,毕竟,要学会感恩,学会回报社会!记得那次,去了残疾学校,为那些小朋友或是同龄人带去些许安慰(问),他们身残志坚,没有被自己的疾病打倒,而是选择用勇敢的姿态面对生活,用温暖的爱回报社会,感恩他人。他们大部分是父母的弃儿,是路人取笑的对象,是被同情的可怜儿。他们或是手脚不方便,或是先天性失聪,或是后天致盲等,可他们依然顽强的活着,靠着毅力,一步一脚印地成长着,似一株弱小的向日葵,只要有一丁点阳光,他们便坚强地活着。自强自立的他们在我们眼里变得高大,普通人可以做的事,他们在尝试几十次后亦可以掌握了。他们的自强令我们钦佩,他们的感恩之心更让我们哽咽,据里面的老师介绍,他们在探望者到来之前都无比期待,亲手做好纪念品,费了很大劲,小小的礼物承载了他们满满的感激,满满的爱;即将分离时,他们以眼噙泪珠相送,此等厚待,我们满足已。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是信徒的洗礼之水,是能人的无价之宝,是弱者的无底深渊。”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怎样面对挫折,只有坚强不息,永怀感恩,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自强在闪耀,感恩在延续!
年轻时生活充满挫折,坎坷,尚且可以拼一拼,可是那些孤寡老人呢,厌倦了曾今的拼搏,想平平静静的过了下半辈子,可是因种种原因,他们被遗弃在空荡荡的敬老院里,虽然有其他老人的陪伴,但是少了亲人的关怀照顾,未免会孤单寂寞,但他们有意识的还是自力更生,即使行动不便,也无妨。我们怀着复杂的心情去探望他们,他们像见到亲孙子孙女一样,待我们无比亲切。久违的熟悉的感觉,在异乡让我们感动。当我们不小心提及到家人时,他们认为,自己老了,不应该拖儿女们的后腿,儿女们应该有自己的生活,自己不打扰他们是无可厚非,毋庸置疑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一生为子女操劳,奔波,即使没能得到子女照顾,他们亦无悔!他们认为少了子女,却多了更多的亲人,那些探视者对他们都很好,院里的工作人员也把他们照顾得无微不至的。他们说要感谢政府,感谢社会有心人,也感谢我们带去的温暖!他们没有得到子女的赡养,却还处处为他们着想,对于关心他们的人,他们更是怀恩在心!他们拥有了一颗懂得感恩的心,他们的世界也因这颗心而明亮!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就像在生命的旅途中点燃了希望;怀抱一颗感恩的心,就像在人生的海洋中拥有了一艘坚固的船;怀抱一颗感恩的心,就像黑夜里多了一丝阳光……心存感动,因为真诚;心存美好,因为欣赏;心存平和,因为宽容;心存幸福,因为感恩,心存感恩,让爱传递!
人生若是能心存感恩,时时将爱心传递,这个世界将不会再有黑暗;人生若心存感恩,和睦相处,人与人之间将再也没有仇恨。人生需要学会感恩,懂得了感恩,便收获了成功,收获了幸福……
第五篇:大学生语文学习感想
大学语文学习感想
记得大学里的第一节语文课,语文老师问过我们一个问题:“什么是语文?”。答案自然是众说纷纭,各有各的见解。
于我自己而言,语文就是那位一直伴随我们、见证我们成长、被我们既爱又恨着的的良师益友。青灯黄卷,通宵达旦,或许有些寂寞;悬梁刺骨,囊萤映雪,或许有些无奈。中学时期,语文的学习始终离不开应试的指挥棒。然,纵是这样,在以现在的角度回望,还是要感谢这种教育模式下的语文教学,让我们在懵懂中仍是迈进了语文的大门,“结识”了很多人。没错,在这几年中的学习中,我们确实认识了很多人,哪怕我们只是窥见了冰山一角。他们中有的是笔触或锋利或细腻的文学大师,有的是或机关算尽或胸无城府的主人公,有的则是或壮志难酬或人生得意的文人骚客。重复、填充式的语文学习之中,仍不能忽略语文之美,至少我是。
升入大学,变化颇多。差点以为语文就要“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了,却还是碰到了它,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学期。老师又问我们“怎么学语文?”
我想,大学语文的学习,更多的是在课外,以兴趣为主,自主学习。我们的《大学语文》课本中的选材范围很广,摘取了很多作家的代表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接触更多作家的机会,使我们可以在中学的基础上继续填充自己的语文知识构架,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比如说,该把之前读过几篇文章的《文化苦旅》、《周国平散文精选》看完,去尝试读一下张爱玲、严歌苓,等等。经典作品、流行文学也罢,去粗取精、详略有当,都是我们处在这个阶段有能力做到的。
总之,在现在这个阶段,我们更应该注重“质”的提升,不能再拘泥于分数与课本。深刻了解中华文化背景,同时也增强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充分领略“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只有这样,才能不在理工科较强的氛围中丢掉一些许的人文气息与感性素质,体验那久违的语文之美。继续体味那“一粒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个天堂”的充满哲思句子,继续与“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的泰戈尔、失去双腿、用手“走”出了绚丽人生的史铁生打交道,更不用说在青崖间放逐白鹿、独上高楼的清莲居士,锄禾撷露、采菊南山的陶潜,手持竹杖足蹬芒鞋、轻轻走过苦难“也无风雨也无情”的苏东坡等众多古代文化绝句。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春雨,润物无声;语文是锻炼的机会,走了就不会回头;语文是导引的方针,带你走进无境的知识海洋。
自己写的~感觉还是比较符合大一学生的语文作业要求的。
没有往别的网页上传过,亲们有看好的就在这里直接下载吧~
PS.多多指教
The Author from:BUAA
201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