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法律与生活感想
学《法律与生活》感想
一切人类理性的发展都依赖于法律!一切人类法律的发展都来源于生活!
我本是一个喜欢法律的人,我认为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有必要学习一定的相关法律知识,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在大学生活中,我感到很荣幸,因为我选择了《法律与生活》这一门课程,虽说这只是一门选修课,只上了短短几周,但对于我个人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学习法律的好机会,尤其是学习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所以说,学习了《法律与生活》以后,让我受益匪浅。
大家似乎对“法律”二字都不会陌生,或多或少对它都有一定的了解。那究竟什么是法律呢?可能很少人能说出它确切的概念。法律,即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以正义为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其实施的手段者。法治和法律要逐渐变得适当宽容以利于社会和谐。法一般限于宪法、法律。法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决定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法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所以,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阶级、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法律将随着社会阶级、阶级斗争的消灭而自行消亡。从法律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主要手段,生活是一种实践活动,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人与人的社
会活动,经常受到法律调整。所以,二者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与法律发生着各种关系。
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 第一、我觉得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怎样都要做一个守法的公民。无论自己有多么充分的理由都不应该触犯法律。我想如果一个人能够严格守法,那么他的人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安全的。作为一个大学生更要守法,因为我们是一个国家的高素质的人才,更甚者可以算是精英了。第二、在守法的同时,我们也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更要有一定风度,充分展示我们作为大学生的风采。要有一个好的脾气,要不然像有些人一样,活到最后连自己怎么离开这个社会的都不知道。有句话说:做人如水,做事如山,我觉得说得十分精准。第三、我觉得一个大学生不应该只关心自己的学习,对于公众事件,我们也要主动参与到其中,积极的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尽可能的帮助别人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大学校园不应该只是一个学习书本知识的地方,更应该是培养我们个人能力的地方,我们要去学习各种知识的同时去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锻炼自己的各种的能力,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总之,这学期的这门选修课没有白学,在老师生动形象的语言下,那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有的可以鞭策自己好好学习,有的可以警示自己好好做人„„„学习了《法律与生活》后,我更加想了解法律,更加想学习更多的法
律知识了,所以,在以后的生活里,我还要继续学习,抓住每一次机会,认真地扩充自己的法律知识,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
班级:建筑1303
姓名:徐宗伟
学号:130501342
第二篇:法律与生活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法律 与 生活》
系别:汽车工程系
班级:820115
学号:82011524
姓名:李延帮
指导老师:孙由体
日期:2012-12-
1《法律与生活》回顾与思考
应当说现实生活与法律是紧密联系的。而法律的产生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又是基于我们逐渐发展的道德观念的,就是法律也是从我们千百年来养成的道德习惯中产生的,所以说法律是出自人们的,从这点来说法律与人们也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另外我还觉得法律的制定是通过人们的,因为制定法律的权力属于人们,执行法律的权力属于人们,从种种角度来说法律与人都是紧密相连的。通过一学期课程中学习,我收获很多,感受很多。下面是我对此课程的回顾与总结。
片段一:法治的力量 第一次上课,孙老师和我们一起观看了2011法治人物颁奖典礼,其中令我最深刻的是打拐英雄陈士渠,他一心只愿天下无拐!陈士渠透露,在4月13日公安部召开深化打拐行动专项会议后,目前全国公安打拐已经进入新的阶段。6月1日,公安部建立来历不明儿童失踪查找机制,凡是儿童失踪案件公安部门都要查找,疑似来历不明儿童都要采血,进入全国打拐DNA信息库比对。
2009年4月,公安部建成全国打拐DNA信息库。公安部方面称,DNA检验技术具有个体识别率高、亲缘关系认定准确的特点,是确认被拐卖儿童身份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之一。陈士渠称,从2009年4月到现在,全国公安部门通过全国打拐DNA信息库比对,已经解救了1400余名来历不明儿童。目前,拐卖儿童犯罪已经得到有效遏制。
谈及全国打拐DNA信息库,陈士渠介绍,在接到孩子失踪报案后,公安部门会把孩子失踪的父母的DNA资料全部采血入库,同时警方也会把来历不明儿童的DNA也采血入库。在DNA库中,专业的软件会自动比对,如果有父母和来历不明儿童的DNA吻合,软件会自动提示。对于比对成功的父母和孩子,公安部会对其进行复核,完全确认后会将孩子送还亲生父母。
在送还程序上,陈士渠表示,对于超过16岁的孩子,他们已经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公安部门会尊重本人意见,由孩子自己选择是否回到亲生父母身边。16岁以下的孩子原则上尊重亲生父母意见,具体还要和孩子、养父母协商。他的影响甚远,有效遏制了拐卖儿童犯罪。从他的故事中让我明白:没有法律,没有规矩,世界就乱套了,有了规定有了法律,大家都遵守,社会秩序就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只有法律才能正真保护我们。我们应该学会懂法、守法、用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利。
片段二:婚姻法
首先老师通过关于于长青案例的视频,让我们初步了解婚姻法。我对于长青的案件有很深的印象。下面是我自己的分析:案件中的于长青和郭晓欣 在长达两年的时间有同居的关系,并且生下了一个儿子,他们的这些 行为已经构成事实婚姻,而于长青又并没有与自己的法定妻子离婚,所以他们的行为是构成重婚罪的。对于于长青和郭晓欣订立的那份协议的效力问题,我认为他是没有效 力的,虽然他们订立的协议虽然是一份赠与合同但是仔细看来这份合 同是不生效的,因为赠与合同当事人赠与的东西必须是赠与人的个人 财产,然而在本案中于长青协议中要赠与郭晓欣的这栋别墅应该是属 于于长青和他妻子的共同财产,于长青没有权利在妻子没有同意的情 况下将夫妻的共同财产赠与第三人,所以于长青与郭晓欣的那份赠与 别墅的协议是没有法律效力的。于长青与其妻子写的那份保证书的效力问题应该是很明确的既 没有法律效力,从保证书的内容来看表现的很幼稚,完全是夫妻之间 一种相互安慰的协议,双方都没有真实的意思表示,这份协议的建立 完全是出于夫妻情感的因素,所以这份“协议”没有事实上的法律效 力,所以于长青说其如果有保证书里的出轨行为就放弃一切财产的保 证是没有法律效力的,不能作为法庭上的证据使用。接下来应该解决的就是郭晓欣母子的问题,虽然郭晓欣的行为 构成了重婚罪,但是“小宝”毕竟是于长青的亲生的儿子,在法律上 这个孩子具有法定的继承权,并且从案件各个当事人的情况来考虑,郭晓欣的压力是最大的,面临着自己的生存问题以及孩子的抚养问题,所以我认为对这个案件的审理应该充分考虑郭晓欣的情况,面对两个 无效的合同,法院应该从财产的继承方面入手,虽然于长青的妻子拥 有优先的继承权,但是考虑到郭晓欣母子的现实情况,法院应该按照 合适的比例将于长青的部分财产(实际上应该包括夫妻的共同财产)由 其儿子“小宝”来继承。从他的案件中我们明白: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社会道德,严于律己,遵守法律,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为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片段三:法眼看酒驾
自从醉驾入刑法律生效时间2011年5月以来,酒后驾驶得到明显的改善。老师首先放一系列的视频关于饮酒驾驶的案例。其中高晓松醉酒驾驶一案,我有很深的感悟,他的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在2011年5月9日晚,因酒后驾驶,造成四车追尾。10日,高晓松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被刑事拘留,成为醉驾入刑第一人。案例分析很显然,这是一桩酒后驾驶酿成的罪行,它和所有其他的交通事故案件一样,都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但是它却是有它的不同之处,这特别之处也引起了人们对此事的特别关注。因为肇事者是大明星,社会地位很高的大明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原则受到考验,当然这样的审判结果也表明了中国法制的健全和规范。大众对此事舆论哗然,意见不一。但此事更多的是给大家敲响警钟:法律的权威谁都不可挑战。一方面,高晓松并没有因其名人身份而逃脱了法律的惩罚,而是因违反中国行政法和刑法而面临双重处罚——既要受行政处罚又要面临牢狱之惩,这表明北京司法机关对违法者一视同仁的公平态度;另一方面,在刑法修正案
(八)刚刚生效半个月时,高晓松以其名人身份承担刑事责任,也是对社会一次有效的警示教育,因此可以说,这一司法判决,不仅体现了刑法的特殊
预防功能,更是体现了其一般预防作用。在酒驾屡禁不止的当前中国,该判决犹如一剂醒酒药,给了很多无视法律和公共秩序的酒驾者一棒。
从道德上讲,高晓松作为一代名人,他承认自己的罪行并决议改过也彰显了名家高尚的风范。“酒令智昏,以我为戒”,这提醒人们要时刻注意并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能到违法犯罪了才后悔不已!把握好自己的权利也要时刻提醒自己去履行自己的义务。以法律和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
反思及感想高晓松酒驾,我们没必要太过惊诧。高晓松是著名音乐人,是《中国达人秀》上的当红评委,可他跟我们一样是普通人,是人都会犯点错误,这是难免的。关键在于能否及时认清错误。可喜的是,高晓松作出“永不酒驾”的承诺,希望这是刻骨铭心之后的反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该幸灾乐祸,要跟高晓松一起坐下来反思,如果是我们自己该怎么办,我们自己也该对酒驾说不。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酒驾带来的伤痛是铭心刻骨的。之所以出重拳治理酒驾,有“乱世用重典”的意味,更大程度上是在警醒侥幸者不要铤风走险。过去认为罚点钱就能摆平一切、最多拘留十五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公众不该有那种侥幸心理,要多思考思考酒驾造成的危险。交警抓酒驾,不是跟司机玩猫捉老鼠,而是实实在在为司机着想,为司机的家庭着想。酒驾极有可能产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会带来人员伤亡,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中国现在的交通条件有待改善,相关的交通法也需要建立和健全。我国的法治进程正在加快,因此我们要做一个具有法律修养的公民。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要知法、懂法、用法。自觉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努力树立法律信仰,积极学习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维护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也规范着我们每个人的行为。我们以法律和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努力建设法治国家、早日步入和谐社会做我们应有的贡献!
法律与生活课程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里,我收获很多,学到了很多知识,领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法律是一门值得终生学习的学问,其一,在于其趣味性,其二,在于其哲理性。其三,则在于其综合性。学习法律课程,刚开始,看了很多案例,觉得很有趣,但学到最后,却发现,所有的案例都在反应一定的理念。
所有的案例,都是知识和法学理论的结合。学好法律,我们将受益一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法律,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明白:我相信智慧,相信知识,但我更相信法律的无穷能量。
第三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感想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感
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已接近尾声,回顾一学期以来的点点滴滴,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我有许多宝贵的收获,也有许多深切的感悟。
首先,就是态度。态度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动,而行动便决定着你的收获。就其课程本身来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的课程,所要研究的都是诸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这些抽象的理论。在一开始接触到它时,我总感觉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是远离我的生活的,所以并未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态度也不是很重视。但是,当我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感到迷惘、焦虑,不知所措时,我便尝试着用书中用老师讲过的一些话来引导、鼓励自己,让自己对今后的学习生活进行思考而重新获得了目标与动力。尝到了它给我带来的甜头,我才逐渐意识到,这就是那些我在平时学习中不以为意的知识的用途所在,于是我对它的态度也渐渐发生着改变。上课时我坐的座位不断的向前移,听课时越来越认真,书上的笔记也越来越多…对它了解的越多,就发现自己懂得的越少,于是我从心底里开始认可、接纳并重视它。希望通过自己对它的认真学习,可以更好的运用它来帮助解决我所遇到的问题。通过态度的转变,我把对它的学习由被动化为了主动,在学习中收获了知识与快乐。
第二,就是参与。我是一个不太敢在众人面前落落大方的阐述自己观点或是展示自己的人,并且对于类似的活动也并不十分关注。所以一直以来,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我乐于参与的,就只是观看每次课上或课间老师所放的课程所涉及到的视频。但当我看到课上很多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与鼓励之下那么积极地举手发言、提问,尤其是在后来观看那次老师及一些同学组织的精彩激烈的辩论赛时,我真的感觉到一种强烈的震撼。一个人能否更好的成长,要看他把自己至于怎样的舞台之上。由于自己的胆怯与不自信,我放弃了一个又一个的舞台。老师把课程设计的生动活泼,并用心良苦的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参与的机会,然而我自己并没有好好的把握,没有积极参与,利用这些难得的机会锻炼自己。这使我感到遗憾,但同时我也因此而下定决心改变这一局面,看到自己今后需要为之奋斗的方向。
第三,就是感悟。首先是学习方面:老师在课上曾呈现过许多的资料,有关于学业的,有关于就业的,我看到这些,一方面为自己平时的虚度光阴而感到懊悔,一方面为自己以后的出路而产生危机感,从而坚定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的信心。其次是生活方面:学习到怎样做好平时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意识到要注意勤俭节约、孝敬父母,另外还懂得要知法、守法,碰到身边违法的事情如何正确的维权或是调解。再次是爱情方面:老师上课时讲到的马克思与燕妮的真爱故事以及柏拉图与苏格拉底对爱情的感悟,对我触动很大。引导我树立追求真爱,珍惜幸福的正确爱情观,把爱情融入理想,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此外,一个人在成长成材的道路上并非只有鲜花,因而要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
大学的生活是丰富人生的一种历程,为成长提供广阔的平台,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一个人的影响尤为重要。相信我从这门课中汲取到的有益的精神养料,获得的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一定会使我的大学生活丰富而精彩!
第四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感想
哲学161 王涛
1622110125 ***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思修伴我成长行
刚开始上思修课的时候,我以为这门课与中学时期那些思想政治课差不多,就是在那里扯一大堆大道理,因而我是怀着无所谓和厌烦的心态去听这门公共必修课的。可是,当我看到这门课的第一位授课老师——刘希岩老师的时候,我被她那霸道和犀利言辞所震慑住了。那时我在想:可能这回是我错了吧!在课堂上,她跟我们说道:“在大学,我们首先就要学做人、做好人、塑造人”。在她那一节课的熏陶下,我大概明白了学习这门课是为了让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坚实基础,做到德才兼备。刘希岩老师还提到:“思想可自在,行为不可。自为就是有所选择。”她讲到的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失范问题,让我感触颇深。的确,在中国仍存在许多违反公共秩序的行为、违反道德规范和不礼貌的行为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究竟因何而变得如此“不堪”,甚至在国外中国人还成为不文明行为的代名词?我觉得不仅仅是学生,那些社会人士都应该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以及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在大数据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人际交往交流的渠道。因为网络世界是虚拟的,因而人们的言论就变得特别自由。这就让一些人潜在的不文明因子显现出来。网络谩骂、网络诽谤、网络诈骗层出不穷,各种网络道德问题愈演愈烈,有的甚至触犯了法律。对此,我认为我们应当培养紧迫意识、自我意识,养成网络自律精神,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我们这门课有个很独特的地方就是不止一位老师授课,刘希岩老师只是其中一个。在接受完刘希岩老师有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教育之后,接着我们又迎来了和刘希岩老师一样犀利干脆霸气的老师——胡玲老师。虽然这位老师在课堂中时不时穿插一些她的故事,但她讲的课也是很精彩的。我们都知道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们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因此对于中华传统美德,我们应当弘扬和发展它,把历史一直延续至未来,把继承了历史的我们输送给未来。胡玲老师给我们讲述的传统,让我了解到了很多历史课上不曾了解到的东西。刘希岩老师和胡玲老师是我见过最棒的两位老师,她们讲授的不仅仅是课,更是做人的道理。后面的几位老师当然讲的也好,但我仍觉得这两位老师是最棒的。
对于这门课来说,道德这个东西很重要。而道德很“大”又很“小”:说道德很“大”,是因为它凝结着民族性格,展示着社会文明,构筑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持续发展的基础;说道德很“小”,是因为它时时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真切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但对于道德而言,中西方有着不同的诠释:中国传统道德重集体,重义气;而西方则恰恰相反,他们重利轻义,甚至可以说是唯利是图。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不能说他们道德方面有什么问题,因为文化教育不同,价值观也就不同。但其实不同的道德价值观也具有相同的功能:道德可以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及可以实现自律完善。当然,我作为一个中国人自然是推崇中国传统的道德价值观。中国传统的道德价值观涵盖了包括中华传统美德在内的各种优良品质。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有好几点,但其核心是“爱人”。老师也所过“爱由亲始,由近及远”,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亦说的是“爱人”。但现如今又有多少中国人真正做得到这点,变相的“唯利是图”已然发展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连这些基本精神都抛弃了,我们又如何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只有通过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相互促进,将传统美德与自我实践融为一体,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促进自我思想道德境界的提高,而只有人人的思想道德修养都提高了,这个社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下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会更近一步。既然这门课叫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那么法律也是重要的一环。那么何为法律?在我国,广义的法律是指法律的整体;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法律一词看起来高大上,其实它与道德也是有关联的。有一句话说得好;“法律哲学161 王涛
1622110125 ***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是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出现并不断发展的。卢梭曾说:“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是也不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法律信仰是人类走向法治和秩序的必由之路。可见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对建立法治国家是非常重要的。“法治”,不仅是一种依法办事的活动原则,而且意味着全体民众共同守法、崇法和护法的社会状态。法治国家制度的建立,不仅要以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前提条件,而且要有普遍的公民法治意识作为人文心理基础。可以说,民主、法治制度演进的历史,也是公民不断争取、维护和行使公民权利的历史,与公民法治意识不断发展的历史。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要想实现法治中国梦,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和推动。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在中小学法律常识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宪法法律和法治理论,提升法律素质。同时也要深刻理解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重要作用,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前面讲到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反应到现实生活中就是严重的道德失范所引起的法律问题。打个比方,就好像汽车闯红灯,这种行为严重的影响了行人过马路的流畅度及他们的生命安全,这是严重的不道德行为,同时也是违反交通法的行为。因此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其实也是在尊重道德,一个人如果连法律都不遵守,那还能指望他遵守道德规范吗?当然,道德和法律还有其他的关系:道德与法律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动的,正所谓“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一个学期的思修课学习虽然是短暂的,但是却让我收获了很多。首先,它帮助我陶冶了思想情操、充实了心灵、认识了自己、确定了人生方向,让我们这些新生在大学里该怎样为人做事处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路标。我从小就是一个内向的自卑的男生,即使有幸考上了西大,我仍是不自信,甚至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也不懂多少法律知识。而上了思修课之后,我似乎明白了一些东西。思修这门我一开始并不认同的课,其实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认为,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重点,是在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和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方面。生活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不容易的,把人生划分成若干个阶段,大学似乎是最美好、最重要的一段经历。这门课的第一章,就为我们详细而系统地介绍了大学生活,使我们对自己的大学环境有了全面的理性认识,在一些突入其来的问题,有了应对思想准备和认识方法,起到了引路标灯的作用,对大学生活中的为人处事有了指南和参考。对新生的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思想情绪不计其数,环境的陌生、生活的适应、学习的压力、情绪的波动,总能在人最脆弱的时候蜂拥而上,加之我们的心态并不成熟,很容易被困难折倒,进入误区。大学较以往的高中生活相比,完全是一种全新的阶段,少了拘束,自由多了一些;少了督促,自觉多了一些;少了古板,灵活多了一些。这些新的变化要求我们学会接受并且适应转变,健健康康地成长。
总之,这门课及授课老师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社会人在什么阶段该做什么事、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拥有怎样的价值观、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怎样为民族复兴和个人发展而付诸实践。当然,在最后我要感谢这学期的所有授课老师,如果没有她们绘声绘色的讲课,我怕是要桌子和手机作伴许久了„„
第五篇:法律与生活作业
《法律与生活》
—————回顾与思考
姓名:仇尧
学号:37011224
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选修课时间:星期四(九十节课)
(本人由于第二周到第九周在富士康实习,从第十周开始上课,所上课内容只有电影教学)
回顾与思考一:
《被告山杠爷》观后感
在四川山区的一个偏僻小村中,一个女人在村委书记“杠爷”门前上吊自杀。几天后,县检察院接到匿名举报,就来村中调查杠爷。他们听了四个关于杠爷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自杀的女人虐待婆婆,婆婆忍无可忍,到杠爷那里告状。随后,杠爷就在村子放电影时大肆羞辱女人,还请来女人的父母看她出丑。女人气不过,晚上打婆婆,杠爷将她绑起来游村。女人觉得很没面子,就在杠爷家门口上吊自杀了。
第二个故事。几年前,村中的男人都出外打工,使得耕地都荒芜了。杠爷决定让全村劳力回家种田,但是一个农民在信中跟自己老婆讲到不打算回来。这封信恰好在杠爷手中,还被他拆开让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念了出来。农民老婆知道此事后很生气,就是不听杠爷的,坚决不给老公写信让他回家。杠爷只好让村中的人外地将农民找了回来。
第三个故事。村中一个农民因为迟交公粮,杠爷罚他再多交出二分之一的粮。农民不服,杠爷只好将他捆起来关了三天,而且这三天只给喝水不给饭吃。
第四个故事。村子修建水库时,一个党员带头反对,杠爷就当众打了他好几个耳光。之后,这个党员就非常听从杠爷的领导,还依靠修建水库承包的池塘致了富。
以上四个故事,检察院工作人员听完后很矛盾。他们知道杠爷已经违法,但是这些被杠爷“整”过的人,并不嫉恨他,而且还感激他,杠爷的所作所为也给村子带来了富裕和平安。可是法不容情,几天后杠爷被抓走了。在检察院调查情况时,村民们还猜测是谁高告了杠爷,并一一替杠爷求情。最后,杠爷的孙子告诉家里人,是他给法制日报写得信,他的目的只想分辨一下究竟是“村规”正确,还是“国法”正确。
本片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力作,它探讨了“村规”与“国法”,其实也就是人治与法治的问题。电影表现的内容,也是这两种方式的矛盾冲突。同时,影片也展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引发出很深的思考。以上就是电影要表达的内容,也就是电影的主题。
回顾与思考二:
药家鑫案
2010年10月20日夜晚,在陕西省西安市大学城的学府大道上,发生了一起很平常的交通事故,但是这起交通事故却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起交通事故本身并不严重,而肇事者却用刀将被撞者连捅8刀,致其丧命,更可悲的是,肇事者竟然是一位在校大学生。本来是一起很平常的交通事故,因为肇事者过激的处理方式,最终导致两个家庭不能正常生活下去,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极大反思。虽然事情发生后,陕西各个高校都掀起了以药家鑫事件为反面教材的学习活动,可是这就能解决问题吗?现在我们可能犯了这样一个错误,那就是将事件的原因归结为药家鑫本人,或者说是教育的失败。但是我们是否考虑过,导致药家鑫这样过激举动的原因是单纯的吗?难道就没有社会原因吗?为什么他会这样不计后果而将被撞者捅死?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分析一下迫使他这样做的社会原因。当记者问药家鑫为什么要捅死被撞者,药家鑫说害怕农村人难缠,也许很多人都认为他说这样的话理由太不充分,但是他的话并不是一点也没有道理,这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社会上的确存在一些不和谐问题和因素。这些不和谐问题和因素可能对药家鑫曾经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所以他才会这样做。一般出了交通事故,可能会出现这三种情况:一是被撞者可能会无理取闹,得寸进尺,甚至没什么问题都会赖在医院不走,或者过一段时间就会找肇事者的麻烦;二是处理交通事故的有关部门可能对于事故的处理不到位,使事故留下后遗症;三是肇事者不负责任,甚至对被撞者害上加害,比如药家鑫。因为现在这三种情况在交通事故发生后经常会出现,所以这也说明了我们的社会现在还存在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和问题,有些人不仅缺乏法律常识,更缺乏道德素质。因此,通过药家鑫事件要进行深刻反思,不仅要关注大学生的法律道德素质教育,同时也要做好社会环境的建设工作,使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健康良好,只有社会环境健康良好,生活在在其中的人也才能健康成长和发展。
回顾与思考三:
《青涩记忆》观后感
老师给我们看了法制教育片《青涩记忆》,这部让人泪流的影片,是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电影在欢乐跳跃的音乐声中开始,青春阳光的少年棒球队队员映入观众的眼帘,微微悲凉的钢琴曲,这些青春少年随之出现在暗淡的画面,立刻给观众的心里布满灰暗,这就是他们的青涩记忆。杜鹏是一个出色的男孩,成绩非常优异。家里的奖状和证书及奖杯很多很多,甚至曾经梦想着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一次偶然,他听到父母吵架,母亲计划把他送到国外读书,并且决定要和父亲离婚。杜鹏开始逃学了。他和笼罩在父亲暴力阴影下的邵远,跟着奶奶一起生活的陈志以及性格懦弱的许枫一起去网吧疯狂打游戏。在游戏中。四个男孩分别找到了自己的需要。在网吧一玩就是几天,吃在网吧,睡在网吧„„沉迷导致了他们犯罪。在犯罪过程中,杜鹏无意重伤了保安,但这几个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虽然胡老师非常努力的想和他们沟通,但是阴差阳错,老师的工作每一次都是徒劳。陈志第一个知道了事情的严重后果,他无法承受,疯了。当杜鹏知道他们那天误伤的人是自家保姆的丈夫时,他选择了死亡。而邵远在经过胡老师的一次家访之后,决心做一个好孩子,他和父母做了人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正当全家其乐融融的时候,警察来了。邵远的父母一直追赶着警车,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悔恨„„
许枫因为犯罪中止,没有受到刑事处罚,但他的心中充满了惶恐。最终,胡老师等在许枫回归的路上„„ 电影《青涩记忆》以几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为主线,浓缩成了当今青少年的四个缩影。他们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学校,家庭形成了厚厚的“断层”,导致沉迷于网路,深陷其中。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家庭没了温暖,家人之间也少了沟通。唯一陪伴的,只是冰冷的鼠标和键盘。最终走向了犯罪的道路。《青涩记忆》深了揭露了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各种原因,突出反映了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而带来的心理上和精神上的严重危害。《青涩记忆》给当今社会的父母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与孩子们更好地保护。只有在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全面沟通溶解,才能使我们的下一代真正的健康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我真诚的希望每一位家长带着孩子一同看一下这部电影,不只是单一的是你有所感触。它会使家长和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青涩记忆》是一部流着泪讲述的影片,是震撼我们心灵的艺术„„
回顾与思考四: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个人的惨剧,安迪——一个光明磊落、刚正不阿的大银行家,家庭妻子对自己的背叛,间接导致安迪的入狱,接下来就是漫长的二十年牢狱生活,安迪特殊的嗜好和一如既往的会忍耐、懂得什么才是自己当下的目标和计划,他很明白自己的处境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不像瑞德,瑞德已经被体制化了,正如他说,当他真的有一天回到了现实生活,他会恐惧、会无助、会被排斥,会被抛弃,直到最后,他会想办法回到监狱,或者选择在外面自杀。在监狱里他们拥有地位有求必应的能力,出了监狱,自己什么也不是。是希望,让安迪走出监狱,也正是希望拯救了准备走和老布同样道路的瑞德,因为他想起了安迪的话,安迪的承诺,安迪的希望。
希望——真是个好东西。他给我们带了多少惊喜和欢乐啊。监狱里慢慢成长的友谊让安迪有了一个可以自由发展的区域,自由发展自己的爱好和计划,虽然瑞德比安迪在监狱中呆的时间长,但是他早已放弃了希望,他已经从心里被监狱打败了,他已经不会反抗了。安迪则是喜欢思考,不愿放弃,这点从他被鸡奸和坚持每周一封信可以看出。即使在监狱,他也无时不刻的在思考,从心底在和监狱作斗争,自从安迪进监狱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很清楚的了解自己的立场了。
有一句屁话叫做生活就像强奸,如果不能反抗,那就好好享受吧。安迪选择表面上的顺从讨好监狱长,背地里利用典狱长疏忽的那张大海报来做自己逃走的屏障。
影片的最后还是告诉了我们该死贪婪的典狱长的结果,嘿嘿,还是很让人舒心的。尽管瑞德的结局时能猜到的,但是,看到了,还是很为他们高兴的。
影片到安迪和瑞德见面后结束了,给观众留下了不止境的想法:其他人呢?会不会在他们出狱的那一天在监狱门口看到他们的好朋友正在等待他;还是最终大家都因为表现良好或者法律的修改,伙伴们全部都出来了,大结局是大家住在一起,都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早上,大家一起出来跑步,累了,瑞德还是会向老大一样问他们想要什么,然后大家会嘲笑他忘了自己在哪里,然后一群人开心地去边喝啤酒,边游泳,干自己想干的,做自己爱做的,是否真的能有这样的结局呢?哈哈,很感人,感觉时间就此停止了,是羡慕呢?还是被他们感染了,看完这样的影片总给我一种感觉——我被电影净化了!
肖申克的救赎。救了谁,谁救得,这些要看你自己,你的心来回答你吧。
总结:
通过本学期学习法律与生活这门课程,让我受益匪浅,我懂得了法律的重要性,同时也学习了一些法律常识,懂得了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总之大学生学习法律基础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自身健康的成长、成才和发展的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应该继续学习法律知识,知法、懂法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学习法律知识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