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单元
写人记事文章阅读指导
班级: 姓名:
【出题点】
1.整体感知,概括主要内容。
2.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3.理解关键语句含义;理解词语的本义和文中意思。4.理解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的作用。5.评价人物。【技巧指导】
1.划分层次、段落: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2.概括主内、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方法:
①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②用概括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③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3.为文章拟标题: 方法一:(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方法二: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4.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6. 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5)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 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
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
感染力、说服力。
(5)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有感染力。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8.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9. 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
二、在结构上 :
在文章开头: 总提、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2)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使文章戛然而止,发人深思。
三、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四、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
10.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A、正面描写(1)外貌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
(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
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
B、侧面描写 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11.补写心理活动:必须用第一人称;必须仔细读具体语境,上下文。
12.文段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2)一般是往前找,也有往后找的;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一)一筐苹果
傍晚,天边飘来一朵暗红色的云。天还没有落黑,就淅淅沥沥下起雨来。
热闹了一天的城市,在雨中渐渐安静下来。公路上,一群刚刚放学的孩子撑着雨伞,仿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偶尔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一个年轻的姑娘拉着一辆小运货车,在雨中匆匆地走着。车上,装着两大筐苹果,红喷喷的,黄澄澄的,堆得冒出了箩筐。许是心急,许是路滑,在马路拐弯处,只见小车一歪,箩筐翻倒,又圆又红的大苹果滚得满地都是。姑娘慌里慌张地拾起这个,滚了那个,眼看,汽车嘟嘟叫着从远处驶来„„
正好,有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走过这里,没等姑娘打招呼,他们就奔过来。七手八脚地拾了起来。姑娘直起身子,不由皱起眉头。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仿佛看出她的焦虑,走到她身边,微笑着说:“不要着急,大姐姐,一个苹果也不会少!”说罢,他解下脖子上的红领巾,大声叫道:“刚刚、彬彬、小军,来,跟我封锁交通!”然后,又不停地摆动红领巾,向驶近的汽车大叫着:“停一停!停一停!”
一辆大卡车停下来了,一辆小轿车停下来了。司机和行人看到这情景,都急忙跑过来和孩子们一起追逐着满地乱滚的苹果,宁静的马路顿时热闹起来。
这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又结束得这样迅速。那位运苹果的姑娘,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帮助拾苹果的人们已经消失在雨帘里。
雨,还在飘飘洒洒,公路又恢复了宁静。运苹果的姑娘目送着孩子们彩色的雨伞,望着远去的汽车溅起的水花,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1.下面四个选项中,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的一项是:()(2分)A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帮助小姑娘拾苹果。
B小姑娘的苹果撒了一地,放学的孩子们帮助她拾苹果,小姑娘很感谢他们。
C初夏的傍晚,天下起了雨。年轻姑娘的一大筐苹果撒了一地,一群孩子、司机和行人帮忙拾苹果。
D初夏的傍晚,天下起了雨。年轻姑娘的一大筐苹果撒了一地,一群孩子、司机和行人帮忙拾苹果,小姑娘心里很不平静。
2.第4自然段中“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仿佛看出她的焦虑”,她在焦虑什么,请结合上下文内容写一写。(2分)
3.第6自然段中“这一切,发生得这样突然,又结束得这样迅速。”中的“这一切”是指:
(2分)4.文章第4自然段中写小男孩用了 描写、描写和 描写。(3分)5.短文第2自然段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1分)A具体、准确 B生动、形象 C简洁、深刻 D加强语气 6.文章是按照 顺序写的。(1分)7.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二)选择
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 ④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⑤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温暖的潮水瞬间将他包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捋(luō)了捋衬衣上的褶(zhě)皱,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紧紧包裹。
⑨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家。至于妻子,他已做好最坏的打算。
1.从第⑥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看出父亲
的复杂心情。(2分)
2.第⑦自然段中“寝食难安”原本的意思是,在文中具体指(3分)3.第⑧自然段中“一股看不见的温暖的潮水瞬间将他包围。”这句中“潮水”指 ,这是因为。(2分)
4.父亲的“选择”在文中指的是。(2分)5.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4分)
6.从文章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简单写出理由。(2分)
(三)深夜,那盏灯
那一年的春天,我被一场飞来车祸轧断了双腿,造成粉碎性骨折。医生说,治愈的希望很渺茫。我除了整天瞪着天花板挨着以泪洗面的日子,还能做什么呢?
在小学教音乐的姐姐给我抱来了高中课本,默默地放在我枕边。我怒气冲冲,一古脑儿地将它们撒了一地。姐姐弯下腰,一本一本拾起来,大滴大滴的泪水从她眼睛里涌出来,我忍不住失声痛哭。
一天夜里,姐姐突然推门进来,把我扶起,指着对面那栋黑漆漆的楼房,激动地说:“弟弟,瞧见那扇窗子了吗?三楼,从左边数第二个窗户。”她告诉我里面住着一个全身瘫痪的姑娘,和她的盲人母亲相依为命。姑娘白天为一家工厂糊鞋盒,晚上拼命地读书和写作。才17岁,已发表了十几万字的作品„„看着那扇窗子的灯光,我脸红了。“弟弟,拿出勇气来呀!”
打那时起,那扇窗口的灯光时时陪伴着我。只要能看到那束柔和的灯光,我就不由自主地拿起旁边的课本。
在一个大雨的下午,姐姐为了抢救一名落水儿童,不幸牺牲!噩耗传来,全家人悲痛欲绝。
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泪流满面。突然,一束灯光柔和地射到我脸上。那一刻,我突然起了个念头:我想见见那姑娘,把姐姐的故事讲给她听,还要感谢她夜晚的灯光,伴我度过了那个难熬的季节。我拄着双拐,跌跌撞撞地爬上那幢楼,轻轻地叩响了房门。没有回音,我又使劲地敲了敲。对面的房门打开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上下打量着我说:“小伙子,别敲了,那是间空房。”我呆住了。“„„从前我儿子住在这儿,后来他调走了,这间房一直空着。两个月前,一个长辫儿姑娘租下了,可说奇怪,她并不在这儿住,只是吩咐我晚上把电灯拉亮。第二天早上再把灯关掉„„”
我突然扔了双拐,跌倒在那扇门前,失声痛哭起来。耳畔似乎又响姐姐那叮咛的声音: “弟弟,拿出勇气来呀„„”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相依为命 辗转反侧
2. “在小学教音乐的姐姐给我抱来了高中课本,默默地放在我枕边。”姐姐送书给“我”是为了让“我”()
①苦恼时读读书,用读书的方法来消遣解闷。
②振作起来,身残志坚。
③分散精力,不要老想着伤痛,减轻“我”内心的痛苦。
3.“还要感谢她夜晚的灯光,伴我度过了那个难熬的季节。”“我”之所以要感谢那夜晚的灯光,是因为()
①那夜晚的灯光点亮了“我”心中的明灯,“我”在姑娘身残志坚品格的激励下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②那夜晚的灯光使“我”仿佛看到了那位从未谋面的残疾姑娘。③夜晚的灯光一直亮着,它每天伴着睡不着觉的“我”到天亮。
4.结合第6自然段内容,理解“那一刻,我突然起了个念头”这句话的意思。(1)“那一刻”是指:(2)“起了个念头”是指: 5.文章为什么以“深夜,那盏灯”为题?
6.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四)难忘的人
①新加坡留学生活已经过去很久了,我至今难忘我的房东先生。
②他拥有一幢价值36万美元的两层花园洋房,十几万美元的股票,2万美元的汽车。退休前的他是电子工程师,收入很高。退休后的他每月拿退休金,还时不时地赚些外快。他无子无女,独身一人。所有这一切都显示他是一个富有的中产阶级人士。但是,让我们来看一下他的生活:大多数食物都是超级市场的降价食品;新鲜橙汁舍不得买,只买听装浓缩橙汁,回来兑水;面包也舍不得买,自己在家做;一日三餐简单得让人觉得难以下咽:两三片面包,有时涂点花生酱,几片生菜叶,外加一杯牛奶,有时加一只烤土豆。我从没见过他做过鱼、肉、鸡、鸭等荤菜。
③他是个守财奴吗?答案是否定的。住了一段时间后,我就了解到,他每年都大量捐款给各种慈善机构,并且赞助过很多中国留学生完成学业。
④由于以前我在香港工作的时候就认识房东先生,所以他以很便宜的租金让我住在他家。除了我以外,他家还住有6名中国留学生。他的家成了中国之家,他逢人总是自豪地说我们都是他的孩子。
⑤住进他家的第二天,他邀我出门散步,我欣然应允了。没想到,他一出门,就捡起了垃圾。路边的废纸屑、果皮、饮料杯,他都一一捡起扔进垃圾桶里。别人家的报纸散落在地,他也捡起来整理好,放在人家门前。有时一些废纸、果皮正好在肮脏的水坑里,他也毫不在乎地捡起扔进垃圾桶。
⑥跟他走了一段后,我从惊讶到犹豫再到脸红。我为自己的虚荣心感到羞愧。于是,我也袖口一卷,加入了捡垃圾的行列。实际上,路人的脸上并没有不屑,而是写着理解和尊重。
⑦他看见地上有一个易拉罐,就一脚踩扁,捡起来扔进口袋,并且得意地说:“可以卖几分钱呢!”看见地上有一个矿泉水瓶子,又马上捡起来,像个孩子似的唱起了他童年时代的儿歌:“谁捡到,谁收起;谁丢了,谁哭泣!”一脸天真烂漫的笑容。
⑧这是我在留学期间最难忘的一件事,那首歌也是我最难忘的一首儿歌。后来,我才知道,每个周末上午出门捡垃圾是房东先生的例行公事。于是,只要有空,每个周末上午我都....会和他一起出门捡垃圾,我们美其名曰“出门散步”。
⑨这是我以往从未有过的感觉和体验,房东先生教会了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新加坡房东先生令我至今难忘。
1.下面四个选项中,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的一项是:(2分)
[A] 我的新加坡房东先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人,总是无私地帮助中国留学生。[B] 我的房东富有,但是很吝啬,每个周末都要出门捡垃圾。
[C] 生活吝啬的房东总是慷慨地帮助别人,每个周末他都要出门捡垃圾,让我很感动,我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
[D] 我的房东总是无私地帮助中国留学生,一个周末的上午他邀请我出门散步,实际是捡垃圾。
2.“例行公事”原本的意思是,在第⑧自然段中具体是指。(2分)3.第③自然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是一个设问句,它在文中的作用是:(1分)[A] 引出下文 [B] 点明中心 [C]总结全段 [D]加强语气 4.第⑥自然段中写“我从惊讶到犹豫再到脸红”,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我惊讶”是因为,“犹豫”是因为,而“脸红”则是因为。(3分)
5.第⑦自然段中写房东先生用了
描写、描写和
描写。
(3分)
6.第⑨自然段中“这是我以往从未有过的感觉和体验,房东先生教会了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一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
[A]第一次与房东先生一起散步,带给了我一种全新的体验,这是书本上没有的。[B]与房东先生在一起的日子,使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这是书本上没有的。[C]房东先生唱的儿歌,我从来没听过,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是书本上没有的。[D]我从没做过定期出门捡垃圾的事,这种感觉很新奇,这是书本上没有的。
7.从全文的叙述中,可以看出房东是一个怎样的人?简单写出理由。(2分)
8.本文的结构是。(1分)
(五)天使的翅膀
有一个小男孩,他背上有两道明显的伤痕。这两道伤痕,从他的劲部一直延伸到腰部,很难看。小男孩非常讨厌自己,非常害怕换衣服。每次上体育课,他都会一个人偷偷地躲在角落里。生怕别人发现自己有这么可怕的缺陷。
可是,时间长了,他背上的疤痕还是被同学们发现了。“好可怕呀!” “你的背上好恐怖!”同学嘲笑的话语很伤人。小男孩哭了,难过地躲在角落里脱下了上衣。就在这个时候,老师出现了,几个同学马上跑到老师身边,比划着小男孩的背。
老师慢慢地走向小男孩,指着小男孩背上那两道明显的疤痕,绘声绘色地说道:“这是一个传说,每个小朋友都是天上的小天使变成的,有的天使变成小孩时,很快就把他们美丽的翅膀脱下来了,有的小天使动作比较慢,来不及脱下他的翅膀!这个时候,那个天使变成的小孩,就会在背上留下两道疤痕„„”
“那这就是天使的翅膀呀!”同学们指着小男孩的背部纷纷发出惊叹。
“对呀!”老师脸上露出神秘的微笑。
突然,一个小女孩天真地说:“老师,我可不可以抚摸一下小天使的翅膀?”
“这要问问小天使肯不肯啊?”老师微笑着小男孩眨了眨眼睛。
小男孩呆呆地站着,原本流泪的双眼此时此刻停止了流泪。小男孩鼓起勇气,羞怯地说:“好!”
女孩轻轻地摸了摸他背上的疤痕,高兴地叫了起来:“啊,好棒!我摸到了天使的翅膀了!”
女孩这么一喊,所有的小朋友都有拼命地跟随着喊:“我也要摸摸小天使的翅膀!”小男孩又哭了。
从那以后,小男孩渐渐长大,再也没有讨厌过自己,他改变了对生活的态度,重振了对生活的信心。他再也没有躲在墙角里换衣服。高中时他还参加全市的游泳比赛,得了亚军。工作以后,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永远深深地感谢自己的老师。他相信,他背上的那两道疤痕,是被老师的爱心所祝福的“天使的翅膀”。
1.联系上下文内容,选择合适的序号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1)他用背部对着墙壁,用最快的速度换上衣服。(2)他用背部紧贴着墙壁,用最快的速度换上衣服。(3)他用背部贴着墙壁,用最快的速度换上衣服。2.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3.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的是小男孩两次哭泣,请写出他两次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小男孩为什么“永远深深感谢自己的老师”?
第二篇: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一、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是“说明性文章”,分别包含了《鲸》、《松鼠》、《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这四篇课文。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科普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同时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除了四篇课文外,还包括口语交际《我是“小小推销员》、习作写说明性文章、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四时之风》和课外书屋。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课文与各部分之间的密切联系,统筹安排,树立“大教材”观念。“大教材”观念,就是把本单元所有内容看作一个教材,处理过程中统筹安排各个教学目标的整合落实,把课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和课外书屋有机整合起来,找出其合理的结合点展开教学,使整单元教学浑然天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单元生字词。
(3)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观察生物的兴趣。(2)学习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表达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
(4)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了解生字词的音、形、意。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课文内容和松鼠的习性特点。
(3)通过品读、比较、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活形象的描写,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并写会本单元生字词;学会各种说明方法并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应用。
2.难点: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四、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学生自识字以来一直在阅读,然而学生读书还缺乏习惯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本组教材将其作为一个专题,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进行读书的交流,学习和体会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五、课时安排:
9.《鲸》 二课时 10.《松鼠》 一课时 11.《新型玻璃》 二课时 12.《假如没有灰尘》 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课时 回顾.拓展 二课时习作三指导 二课时
9、鲸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特点、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学习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表达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会运用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方法来写简单的说明文。2.了解鲸的进化过程。授课类型:讲读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九课《鲸》。
二、自主学习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肺部、判断、胎生、过滤、又粗又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三、询问探疑
1.朗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通过查字典、问同桌或找资料等方法解决这些生字生词。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四、互动研究
1.找生读课文,了解生字掌握情况,发现错误,及时给予纠正。
2.找生板书这课生字词,共同学习这些生字词。
3.生再次读课文并且说说文章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五、当堂训练
1.组词
肢()()()
肺()()()
判()()()
获()()()
应()()()
乳()()()
2.熟读课文。
六、揭示规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七、作业:
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九课《鲸》。
二、自主学习:
(1)研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2)认识、学习、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三、询问探疑:
默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课文在介绍鲸的时候,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讨论:鲸是怎样进化的?
四、互动研究:
1.找学生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
2.精读第一段,理解鲸的特点,学习掌握说明方法。
(1)鲸的特点: 大
(2)说明方法:
第一、二句:“…其实还有比象大…”(作比较)
第三、四句:“…十六万公斤…四万公斤…十七米长…”(列举数字)(举例子)
第五句:“人站在它嘴里……”(假设)
3.指导读出感情
4.指导迁移学习4.5.6.7自然段,自读自悟鲸的生活习性,学习掌握说明方法。
五、当堂训练
1.完成课后第三题
2.小练笔
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
六、揭示规律: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七、作业: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9鲸
1、形态:大、重、长
2、哺乳动物,退化,形状像鱼
4、生活习性:吃食、呼吸、睡觉、生长
教学反思:
3、种类(1)须鲸(2)齿鲸
10、松鼠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型特征、生活习性,知道松鼠是一种很讨人喜欢的小动物。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培养学生学会鉴赏和写作说明文的能力。
3.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观察生物的兴趣。
4.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体会作者对松树的喜爱之情,并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
难点:
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授课类型:讲读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第10课《松鼠》。
二、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并读准生字词。
2.说说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询问探疑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2.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四、互动研究
1.找生读课文,发现错误,并且及时给予纠正。
2.找生板书这课生字词,共同学习这些生字词。
3.生再次读课文并且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五、揭示规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
六、作业
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摘抄、积累。
板书设计:
10、松鼠 漂亮(外形)松鼠驯良(活动)
乖巧(搭窝)
教学反思:
习作二讲评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作文讲评,学习别人的习作中的优点。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证聆听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优秀习作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回顾一下本单元习作是要写什么? 2.我们本次习作有哪些要求:(二)、出示范文
(一)1.同学们,老师看到一篇文章就是写景的,写得很好,你们想看一看吗?请小组长拿出
(一),大家来试着读一下,看看哪一处让你印象最深?
小组内交流,汇报
2.看一看这篇文章是按照本单元写作要求来写的吗?
(1)上学期已经学过运用时间推移(春夏秋冬),本范文是按什么顺序去写的?
(2)本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想象---抒发感情
3.大家觉得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你知道是谁写的吗?(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请他来给大家读一读好不好?
(三)、还有一篇,想看吗?不过刚才同学们在说时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评,老师也是在将你们说的无序变成了有序(请看黑板),组长出示范文
(二)下面请同学们再品读一下,按有序加以评论,大家能做到吗?
(四)、其实你们也有一些好词佳句,老师已经圈出来了,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看看有没有值得你可借鉴的地方!(五)、现在同学们看看自己的文章,首先观察你的文章是写景的吗?四人小组讨论,看一看谁的文章能够按照习作要求很快地进行修改,成为一篇更加优秀的文章。(互评)小组汇报。
(六)、展示学生作品,交代习作修改前后的变化所在,及修改原因!
11、新型玻璃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急促、报警、盗窃、犯罪、嫌疑、金属、银行、图纸、即使、规定、窗帘、保持、噪音、集中、处理、对付、研制、奇迹、博物馆、安然无恙、藕断丝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和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难点:
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授课类型:讲读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板题
我相信同学们都见过玻璃,而今天这篇课文将给我们介绍几种我们从没有见过的玻璃:--《新型玻璃》
二、自主学习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并且能正确读写“急促、报警、盗窃、犯罪”等词语。
2.知道课文介绍了几种玻璃?
三、询问探疑
1.自由读课文,能将字音读准,语句读的通顺连贯。
2.自学生字:
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同桌互读,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交流、解答。
3.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几种新型玻璃?
四、互动研究
1.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达到了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易读错的字音。
2.生板书文中的生字词,共同学习。
3.自主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几种新型玻璃?
五、当堂训练
1.比一比,再组词。
型()费()付()
形()废()寸()
占()绸()阻()浅()
粘()调()祖()践()
2.用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造句
六、揭示规律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正确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几种新型玻璃?他们都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二、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思考:
1.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课文清晰地给我们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作者在介绍时使用了几种说明方法?
三、询问探疑
1.朗读课文,小组讨论: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画出课文在介绍五种新型玻璃时所使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四、互动研究
1.小组汇报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说说介绍五种新型玻璃时所使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五、当堂训练
将自己最喜欢的新型玻璃(可以是自己设计的,也可以是课文中介绍的)的特点、作用等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并讲述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六、揭示规律 你觉得今天的语文课,学得怎么样?学了课文后,有什么感触?
七、作业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新型玻璃
种类特点作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自动报警防 盗
变色玻璃能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自动窗帘”
吸热玻璃吸热,阻挡冷空气可使室内冬暖夏凉
吃音玻璃消除噪音使噪音强度减弱
夹丝玻璃非常坚硬,不易破碎适于高层建筑使用
教学反思:
12、假如没有灰尘
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生字,正确读记由生字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5.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难点: 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授课类型:讲读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大家都见过灰尘吧,是不是很讨厌它?那假如没有灰尘是不是很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将课文读通顺、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2.熟读课文,了解在生活中灰尘都有哪些特点,它的作用是什么?
三、询问探疑
1.朗读课文,读完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2.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得正确、流利,生字多读几遍,能熟练认读。
3.熟读课文,思考:⑴灰尘的特点和作用⑵想想文中用了几种说明方法、我们都学了哪些说明方法?
四、互动研究
1.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2.先默读思考: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要及时表扬合作很好的小组。
五、当堂训练
1.指名读4.5.6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人们看成有害的东西往往有其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要正确认识。)
2.你还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被看成有害的东西其实也有很大的作用呢?
六、揭示规律
我们能这样清楚、明白地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课文用了什么方法来告诉我们的?(数字、假设)
七、作业
1.正确书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假如没有灰尘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细小 削弱阳光 列数字、做假设
易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 使天空呈蔚蓝色 做假设
具吸湿性 调节气候,气象万千 做假设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三
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学当一名“小小推销员”
2.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说明方法写说明文。3.培养学生树立初步的“职业道德观”
4.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口语交际时应注意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讲清楚你的“商品”
2.尽可能地运用学过的说明方法写作。授课类型:说话练习
教学准备:
⒈搜集一些有关商品推销的知识、故事,丰富对商品推销的认识。
⒉每人准备一两件“小商品”,可以是吃的、玩的、用的……并通过观察、参观、访问、阅读说明书、查找资料等方式,尽可能多地掌握这种物品的有关资料。
3.有关推销商品的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小商品”,你想让你手中的物品也得到别人的喜爱,让别人心甘情愿地把它买下来吗?那我们今天就试着做一名“小小推销员”。
二、分小组活动
1.选好各成员的角色、任务。
2.阅读“口语交际”活动要求。
注意:
(1)介绍“商品”的外观、规格、用途和使用方法。
(2)试着用上一些说明方法。
(3)认真听介绍并提出疑问。
(4)耐心而有礼貌地解答顾客的提问。
(5)评出“小小推销员之星”。
3.开始活动。
三、派代表全班汇报。
四、评议推销员的言行举止、态度。
五、评出“小小推销员之星”
六、布置作业
将今天的介绍过程写成短文。
回顾•拓展三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表格的方式做单元小结。
2.推荐好书《森林报》,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表格式总结基本的说明方法。难点:
在课外阅读中感悟基本的说明方法。授课类型:复习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学习列表格;把自己喜爱的科普读物带来与同学共享。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组说明性文章,你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收获吧!
二、自主学习
1.交流自己通过阅读说明性文章增长的见识。
2.用单元小结列表的方式,总结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进行交流。
三、询问探疑
回忆课内外阅读过的说明文。
四、互动研究
说明的方法 课文中的例子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
五、揭示规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你学会了写什么?
六、作业
课外阅读一些有关说明文的文章,继续体会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学习日积月累《四时之风》
通过读日积月累有关句子解决生字词,方法:
(1)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
(2)讲解这首诗的格式特点。
四句为一节,全诗共四节,中间空开为一节的标志。
(3)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和节奏。
(4)指名读,正音。
(5)全班齐读。
二、询问探疑 理解诗意
1.小组讨论。
2.汇报。
3.指导感情朗读
4.指导背诵
三、互动研究 推荐科普名著
1.师简谈《森林报》。
2.师推荐其他科普读物。
3.课堂分小组阅读科普读物
四、揭示规律
你还知道描写四季的谚语和诗歌吗?向大家推荐推荐。
三、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四时之风》。
2.阅读科普名著。
习作三指导
教学目标: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习作 授课类型:习作 教学准备:范文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确定习作内容
⒈默读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同学交流一下。
⒉确定习作内容。
二、作文指导
⒈回忆一下什么叫说明文。
⒉写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三、选择物品,分组讨论
⒈根据学生所选的物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2.为了让人家了解你喜爱的物品,想一想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抓住突出的特点,用数字、举例、对比、打比方、生动描写等方法,具体描述物品的特点。)
3.把自己的想法小组内先交流。
四、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⒈自行思考,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
⒉动笔写作,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⒊自行初改,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优点进行鼓励,并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指导,指导的重点:一是按一定顺序,二是恰当运用说明的方法。
五、小组评议,再改评赏
⒈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⒉全班交流讲评。
让学生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赏评。
⒊再次修改习作。
六、布置作业
继续写作。
第三篇: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真诚”为主题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一篇拓展阅读课文。其中,《用目光倾听》是一首儿童诗,讲了与人交流要真诚的道理;《信任》写自己和丈夫到一个无人看守的果园采摘桃子的经历,赞扬了相互信任的美德;《修鞋姑娘》赞扬了修鞋姑娘美好的心灵;《九色鹿》鞭挞了忘恩负义、言而无信的行为。“语文天地中”安排了口语交际,还设计了“测测你的真诚度”,真诚得赞美、感激、劝告等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生词。
2.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与人真诚交流的习惯,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要认识到做人要真诚,学会互相信任,不能忘恩负义。2.难点:真诚地对待周围的人,也感受真诚的温暖。教法学法:讲授法、导读法 课时安排:
《用目光倾听》 2课时 《信任》 2课时 《修鞋姑娘》 2课时 语文天地四 4课时
用目光倾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蕴含的意思。
2.朗读诗歌,谈谈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3.引导学生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与人真诚交流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作者怎样紧扣题目,节节深入表达主题。2.难点: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查找“金波”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你是怎样理解这个题目的?
二、理解诗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请你读读诗歌,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妈妈对你说的最平常的话是什么? 3.板书: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这句话平常吗?都有谁说过这样的话?为什么要在别人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呢?请你读读第二、三小节?把相关语句画出来。
4.你想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三小节?你最想读哪几句诗句? 5.我们一齐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6.小组讨论:说说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三、再读诗歌,体会诗歌感情
请你再来读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布臵作业: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金波”的作品
1.请你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跟小组间的成员进行交流,把你喜欢的诗句画下来、记下来。(交流的目的是让学生收集的资料更多,将喜欢的诗句画下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2.小组间谈谈感受(交流感受让学生全面的理解诗歌)3.背诵自己喜欢的诗歌
三、朗读自己收集有关母爱的文章
1.你想怎样读这篇文章?你为什么会这样读?读给大家听听,让大家都来聆听你对母亲的爱。
2.小组间有感情地读自己收集的文章
3.评选出经典的文章,找出本组朗读最好的人来读,读给大家听。
四、写一写
1.同学们,我们回想一下平时母亲对我们的关爱。
2.我们可以把自己对母亲的感谢用诗歌、一段文章表达出来,回家读给妈妈听,好吗?
3.写一写
五、文章交流 1.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大家听? 2.你最喜欢谁写的作品?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六、作业
1.把自己的写的诗歌或文章读给妈妈听.2.运用不同的形式来朗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七、布臵作业: 1.将这首诗歌背诵下来。
2.自己也仿写一篇诗歌,把自己的写的诗歌或文章读给妈妈听。板书设计:
用目光倾听
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用真诚的心去倾听
与人交往要真诚。教学反思:
2、《信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等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逐步理解,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信任,并从中感受被信任的喜悦。
3.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以此次购物的“有趣”为线索,学习简要复述课文;并初步感受本文“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体会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并能以此次购物的“有趣”为线索,简要复述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引导我们购物的告示板。看,这块告示板就立在作者去外婆家的路上,如果你是作者,当你看到这块告示板是怎么想的呢?(学生交流)
这块告示板引发了我们的好奇,所以我和丈夫决定去看个究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打开书,快速轻声读课文,借助填空,简要说说我们的这次采桃经历到底是怎样的?
出示填空练习:
在一块告示板的指引下,我和丈夫来到一片_________________的桃林,在_____的陪伴下,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品读课文,感受“信任与喜悦”
(一)、这真是一次有趣的经历,那么有趣在何处呢?又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呢?让我们跟随作者再次进入桃园,来,快速默读2—7小节,说说此次购物“有趣”之处。(随机交流)
猫狗迎接、纸条留言。(学生交流后板书)
(1)指名读留言内容。
(2)出示句子: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再读读纸条,你从这张纸条中获得哪些信息?
(3)在交流中指导朗读。*、小狗带路、自采桃子。(学生交流后板书)
我们感受到亲手摘桃的愉悦
出示:(第四小节)
A、学生交流选择这句句子的理由。板书:喜悦
B、交流中抓住“立即”、“欢愉”……
C、再次理解“欢愉”。看桃园图片,随机理解“沁人心脾”、“馋涎欲滴”。
(通过一次次的品读引导学生感悟让我们欢愉的不仅仅是丰实的果子和沁人的香味,不仅仅是亲手采摘桃子,更是主人对让我们的信任)
D、指导朗读。
小狗把我们带回原地、无人看管的钱箱。(交流后板书:带回原地、自觉付款)
(1)想象说话:
我把桃子小心翼翼地装进汽车,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竟无人看管。此时,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我们在欢愉过后感受到的另一种喜悦,是一种被尊重的喜悦。在这种心情下就连说话也多了几分幽默。
(2)引读我和丈夫的对话。
(二)小结:
1、引出课题
师:这份由信任带来的愉悦不仅传递给了我们,自然也会传递给所有来这儿买桃子的人们。刚才,我们与作者一同经历了一次与众不同的购物历程,从中,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主人对客人的 ____________,而客人也感受到了被信任的_____________。
板书:
7、信任
桃园主人
客人(画线)
(齐读课题)
喜悦
2、齐读2——7小节(配乐)
师:让我们齐读2——7小节,再次感受这次有趣的采桃经历,感受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四、利用教材,练习表达
1、体会表达特点,了解侧面烘托。
师:同学们在此次采桃的过程中桃园主人始终没有出现,但我们仍然能从(师生呼应)留言、猫狗陪伴、无人看管的钱箱……中感受主人的热情和信任。
小结:这种借助其他事物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叫------侧面描写,起烘托的作用。这正是本文的独特之处。
2、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师:同学们,让我们回到那块告示板,相信它一定也引发了其他人的好奇。如果有人问起作者,他会怎么说呢?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你能借助板书,向别人诉说这次有趣的经历吗?(指名说,同桌
说。)
五、深化中心,总结全文
1、同学们,这是多么有趣的摘桃经历啊,汽车慢慢朝来路驶去,我不禁回头,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那间小屋,那张木桌和那道木栅栏,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示: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指导朗读。
师:是啊,那是一个令人难忘和久久回味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也是一个朴实而又纯洁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更是一个充满真诚和尊重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结:
同学们,相互的信任是一种快乐,被别人信任更是一种幸福,(板书:幸福)那就让我们在生活中给予信任、收获喜悦、享受真诚带给我们的幸福吧!
板书:
7、信任
桃园主人
客人
喜悦
幸福
猫狗欢迎
纸条留言
狗引路
自采桃子
侧面描写
回原地
自觉付款
教学反思:
3、《修鞋姑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修鞋姑娘的真诚与善良。小带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
课时 2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入新课,激发兴趣。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根据题目质疑)请你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充分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词多读几遍。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划出课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三、细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a)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和修鞋姑娘之间的故事,你对这两个人有怎样的认识?你是如何体会到的?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认识。
b)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深入理解语句“我真惭愧。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是她信任我,还是我信任她呢?”
c)有感情朗读,注意要体现出人物不同的特点。
着眼重点,诱导突破。
d)找出文中表示“我”对修鞋姑娘态度变化的词语。从作者的态度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e)学生自由发言。
f)选择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朗读,注意体会感情。
(点评:作者态度的变化从侧面展示了修鞋姑娘美好的内心世界,抓住作者态度变化这条线索,也就能从根本上理解修鞋姑娘的品质。)
四、回顾课文,总结学习收获。
课文学完了,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点评:把学语文与学做人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从“我”这一角度来谈,也可以从修鞋姑娘这一角度来谈,只要是学生自己的感受即可。)
五、作业
a)有感情朗读课文。
b)摘抄课文中最使你受感动的语句。板书设计
修鞋姑娘
“我”:怀疑—不放心—蒙上阴影—窘急了—尴尬—惭愧—保证
修鞋姑娘:热情、周到—诚实、善良
第二课时
一、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点评:既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领悟本文的写作特点。
1、默读思考,课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得的地方?
2、学生自读自悟,独立思考。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4、谈谈本文在写作手法上对自己的启发。
(点评:课文是指导学生写作最佳的范文,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手法,为下面的小练笔做准备。)
三、小练笔。
1、练习写小片段。要求通过观察一位同学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表现同学某一方面的特点。
2、学生动笔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2、抄写关于“我”的态度变化描写的词句 教学反思:
4、《九色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意思,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九色鹿见义勇为、不图回报的品质,谴责”那个人”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2、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情境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体会九色鹿的舍已为人、见义勇为的精神,把握表现”那个人”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有关词句,反复朗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奴仆”----是什么意思?
2、再读这句话,你能读懂这”那个人”此时怎样的心情?
3、如果此时救命恩人需要你做的只是保守一个秘密,你会答应吗?你会怎样对你的恩人说?发誓呢?
4、好孩子!同学们,他的回答让你们想到了哪些词或话?(恪守诺言、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告诉老师,现在你最想干什么?
2、读完故事,你们一定有特别想说的话,来,一吐为快。(生说。)
三、细读品味
板块一:”那个人”的见利忘义
1、在金钱的诱惑下,”那个人”忘记了曾经立下的誓言,反而带人前去捕杀恩人--九色鹿。他的行为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见利忘义、背信弃义、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一个人如果见利忘义!忘恩负义!背信弃义!那他的灵魂就是——肮脏的!卑鄙的!
2、出示:图、九色鹿对国王说的话
过渡:来读读九色鹿的话来表达一下心情,好吗?
赛读后齐读九色鹿的话(引导学生,表达气愤并不是一定在于声高,而在于发自内心。)
板块二:九色鹿的美丽、善良、勇敢
1、出示:九色鹿图
过渡:同学们,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我们的朋友--九色鹿吧!
出示:填空:这是一只______的九色鹿。(美丽、勇敢、善良)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说全后出示第一节、第二节、第四节)
2、谁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是一只怎样的九色鹿?其它同学如果听出来了就把掌声送给他,好吗?
3、面对”那个人”愿做奴仆的誓言,九色鹿需要吗?
4、既然救人给九色鹿带来这么大的危险,那它为什么还要去救人、去帮助别人呢?(可以偿试讨论)(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肯定了自己,感受到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5、此时有什么话想送给我们的朋友--九色鹿?
1、出示:多么善良的九色鹿啊,它冒着多大的危险救了”那个人”,可”那个人”____见利忘义,为了金钱要取救命恩人的性命。
2、出示:九色鹿对国王说的话大王啊!前些日子,他掉在河里快淹死了,我奋不顾身把他救到岸上。他为了感恩.甚至表示要做我的奴隶,我拒绝了他.只说别把我的住所泄露出去,就是报答我 的最好方式.然后他就回去了。可现在他却这样恩将仇报,人类实在很虚伪啊。
过渡:再读这番话,你的感受会更深!
指名领读全班。
板块四:善良的九色鹿面对死亡,还不忘“劝人为善”
过渡:有人说,中国文字就像一杯热茶,越品越有味。一段话你读的遍数越多,感受也会越多,说不定还能读出新问题来呢!再读读,看看又有什么收获。
1、圈点“陛下、您”
提问:面对前来捕杀它的国王,值得九色鹿这样客气吗?
—引导学生默读6、7小节,抓住是出于无奈才捉拿九色鹿的;
—国王本来是受小人蒙骗——告密时”那个人”没有告诉国王九色鹿救人的事。
2、九色鹿对国王这样说(范读):您与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来滥杀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点拨:九色鹿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救自己(这是九色鹿说话时的智慧。)>>>老师引向深处:劝人为善)
——劝国王做个善良的人有什么好处?(体会:九色鹿博大的胸怀……)
3、后来,国王做到了吗?
你怎么知道的?
四、评价人物,写话练习。
五、介绍故事的来源及敦煌壁画和故事的结局
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单元安排了一篇神话故事,写了九色鹿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一个落水者,却被落水者出卖,最后忘恩负义受到惩罚的故事,赞扬了九色鹿救助别人不求回报的优秀品质,谴责了落水者忘恩负义 的可耻行径。语文天地中围绕着真诚设计了测测你的真诚度和写一篇文章赞美别人或感激别人或劝告别人等。
教学目标:
1.了解神话故事的内容,通过读懂课文,体会其中人物的不同品质,并明白其中的道理。
2.懂得真诚这一品质对人对社会的重要性。
3.能通过具体的事情来赞美别人或感激劝告他人。课时 2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有关真诚的课文,真诚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都能发生着真诚或不真诚的事情。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虽然浅显易
懂,但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指名回答。
三、细读课文,明白道理。
1.小组讨论,谈出自己的观点:你认为文中的主人公分别代表哪一类人?你怎样评价他们的行为?
2.小组整理答案。进行集体交流。
3.集体交流:
分别对九色鹿和落水者进行评价,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来说明。
4.写一写:这骗课文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测测自己的真诚度。
1.招待客人时真诚敷衍虚假
承认错误时真诚敷衍虚假
赞美别人时真诚敷衍虚假
感谢别人时真诚敷衍虚假
劝告别人时真诚敷衍虚假
2.怀着真诚的态度来填写。
3.思考:真诚对于生活的影响。
4.讨论并交流。
5.辩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真诚吗?
谈出自己的观点,有根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6.教师总结发言。
第二课时
一、谈话:
同学们,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的人和事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哪些人我们要真诚地赞美他们,有哪些人我们要真诚地感激他们,有哪些人,我们要真诚的劝告他们?请回忆一下,选择自己想写的
一个方面构思。
二、写作指导:
如果选择的是要真诚地赞美一个人。
1.要想一想你要赞美他的哪一个或哪几个方面。
2.选择怎样的事例去赞美他?
3.这件事情如何写具体、写感人呢?
这是写作的重点,在叙述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事情当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进行细致的刻画。
对话描写要注意不同的语言形式,避免重复单调。
4.注意开头和结尾的写法,力求体现简洁明了,采用别具心裁的开头和结尾形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注意起一个合适的题目。
起题目的方法多种多样:点明中心式以事件为题
以一件特殊的事物为题含蓄式等等
三、构思自己的作文,小组讨论交流。
四、开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修改作文,誊抄作文。
从本文的教学重点出发,从内容到思想,渗透优秀的品质教育。领悟做人的道理。
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去选材,要注意引导学生将事情写具体,这是教学的重点。
作业设计
1.继续完成本次的大作文。
2.完成《九色鹿》的部分练习题。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反思: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单元测验
病句的类型和修改
一、常见的病句,归纳起来有以下十种:
(一)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是指句子不完整,缺少某一个成分,使表达的意思不明白的一种病句。例如:
1、“下课了,在操场上玩游戏。”这句话缺少了“谁”这个主语部分,谁在操场上玩游戏呢?意思不明白。
2、“我们学校书法竞赛活动。”这句话中因“做什么”这个谓语部分不完整,所以意思不完整。
3、“老师在认真地为我们批改。”这句话中的后部分“为我们批改”不完整,缺少了与“批改”这个中心词搭配的宾语,使人不明白老师为我们批改什么。
句(1)缺主语,句(2)缺谓语,句(3)缺宾语,这三种现象都犯了成分残缺的毛病。
(二)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就是句子中的某个词语用的不恰当,或褒贬不当,或大小不当,或轻重不当,或近义词错用而造成的一种病句。例如:
1、在这次比赛中,他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2、他办事总是犹豫不决,一点儿也不武断。
3、隔着雾,眼前的景物糊糊涂涂。
这三个句子中的“成就”“”武断“糊糊涂涂”都用得不恰当,句子的意思都不清楚,都犯了用词不当的毛病。
(三)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多指主谓搭配或动宾搭配不恰当,使句子意思不清楚的一种病句。例如:
1、“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北京是季节”,“北京”是地名,“季节”是指时间,“北京”不是“季节”。这个句子犯了主谓搭配不当的毛病。
2、“我们要改进学习态度。”“改进”的意思是“改变原来落后的情况,使之有所进步”,多与“方法”“技术”等搭配,不能与“态度”搭配。这句话犯了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
(四)词序混乱
词序混乱,指句子中的词语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想要表达的意思排列,以致出现歧义或混乱现象,使句子的意思表达不清楚的一种病句。例如:“我们必须认真改正并仔细检查作业中的错误。”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是“我们必须仔细检查并认真改正作业中的错误。”而原句颠倒了词语的顺序,使句子表达不明白而造成了语病。
(五)重复累赘
重复累赘,是指句子中重复使用了意思相同的词语,显得多余累赘的一种语病。例如:“我们正在观看优美漂亮的舞蹈。”这个句子中的“优美”和“漂亮”是意思相同的两个词语,在一个句子中重复使用,就显得罗嗦了,只要选用其中的一个意思就明白了,而重复使用两个,反而使意思不清楚了。
(六)前后矛盾
前后矛盾,是指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使句子不清楚的一种病句。例如:“我敢肯定今天可能会下雨。”这个句子中的“肯定”和“可能”是互相矛盾的,“肯定”是确定不移的;“可能”是也许能够,或许能够的意思。这两个意思显然是矛盾的,使人看了不明白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究竟是哪一个。
(七)指代不明
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用上了代词(如“你、我、他、她、它、这、那”等等),但是指代什么,使人无法确定所指代的对象,造成意思不明白的一种病句。例如:“小芳和小丽是邻居,她经常到她家玩。”这个句子中的“她”,究竟是指“小芳”,还是指“小丽”呢?要表达的意思不清楚,令人费解。
(八)不合事理
不合事理,是指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客观事实的一种病句。例如:“夕阳的朝晖洒满了湖面。”夕阳散发的是“余晖”,而“朝晖”是朝阳散发的,这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不合事理。
(九)归类不当
归类不当,是指句子里根本不是属同一类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说,造成归类不恰当的一种语病。例如:“妈妈买了冬瓜、茄子、扁豆、猪肉等许多蔬菜。”这个句子把“猪肉”归属到蔬菜类,显然是错误的。
(十)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是指前后两个分句和使用的关联词之间关系不协调。例如:“我们只有刻苦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这个句子中的关联词“只有”不能和“就”搭配,改为“只有······才”或“只要······就”才能将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
二、修改病句的四种方法
(一)补法。这种方法多用于修改成分残缺的病句。例如:
1、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补主语)
2、大家应当(树立)崇高的理想。(补谓语)
3、我们要在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补宾语)
(二)删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修改重复累赘和自相矛盾的病句。例如:
1、玲玲学习成绩和的主要原因是她平时刻苦学习(的结果)。
2我们(忍不住)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这种方法也用于修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和归类不当的病句。例如:
1、通过老师的反复教育,(使)我认识了错误。
2、这苹果(的味道)又香又甜。
3、西瓜、(南瓜)、香蕉、菠萝这些水果我都爱吃。
(三)换法。这种方法多用于修改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指代不明和不合事理的病句。例如:
1、无论谁(违背)违反纪律,都要受到批评。
2、他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进)提高。
3、他(心上)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劲。
(四)调法。这种方法多用于修改词序混乱的病句。例如:
1、我们学校过去注意得不够对卫生工作。这句话应该把“注意得不够”放在“对卫生工作”的后面,改为“我们学校过去对卫生工作注意得不够。”
2、大队部小记者了解到许多小明的先进事迹。这句话应该把“小明的”放在“许多”的前面,改为“大队部小记者了解到小明的许多先进事迹。”
另外,修改病句还要注意因为词语的调换、删补,而造成句子里标点符号的不妥,修改时,标点符号要有随之移动修改。
1.少先队员发挥革命传统。
2.小兴安岭的夏天真美丽。
3.经过学习,大家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4.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5.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和水平。
6.在老师的教育下,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和方法。
7.开学,我们树立了计划,明确了努力方向。
8.爸爸对我说,我小时候,没钱读书。
9.我的抽屉里堆满了许多获奖证书。
10.快毕业了,应该更加刻苦学习。
11、爷爷经常想起许多过去的往事。()
12、《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毛泽东写的。
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改善。()
14、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扁豆、茄子等各种蔬菜。()
15、参加会议的同学基本上都到齐了。()
16、我上完五年级了,还有一年没有毕业。()
17、从这件普通的小事中,却说明了深刻的道理。()
18、春天的街心花园飘着醉人的桂花香。()
19、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20、一阵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21、我肯定今天可能会下雨。()
22、我们必须认真改正并仔细检查作业中的错误。()
23、在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24、李老师的关怀,我一辈子终生难忘。
25、我勇敢地冲下山坡,心里不免有些害怕。()
26、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
27、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中国。()
28、望着邓奶奶的遗像,同学们不禁忍不住放声痛哭。()
29、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30.鲁迅先生如果爱惜自己的时间,就从来不浪费别人的时间。
31.在老师的帮助下,做完了作业。
32.陈刚是个既聪明又用功的。
33.值日生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34.他带了钢笔、尺、书等文具。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用目光倾听 教材分析:
《用目光倾听》是一首儿童诗歌,通过妈妈的目光展现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妈妈的教导对孩子成长的作用,表现出母爱的伟大。教学目标:
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蕴含的意思。朗读诗歌,谈谈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对诗句意思的把握
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齐读课题。谁能简介一下作者——金波?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过诗集《回声》、《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等十余部;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苹果小人儿的奇遇》等多部;此外还出版有散文集《等你敲门等。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2、你是怎样理解这个题目的?
二、理解诗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请你读读诗歌,想想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指名说一说
2、妈妈对你说的最平常的话是什么?为什么要在别人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呢?请你读读第二、三小节,把相关语句画出来。(学生总结“用目光来说话”。第一个小节实质上是个总起的段,后面的两小节是解释说明第一小节的。)
你想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三小节?你最想读哪几句诗句?
3、我们一齐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对最后的诗句理解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能理解“用目光倾听”的意思。)
4、小组讨论:说说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三、再读诗歌,体会诗歌感情
1、请你再来读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背诵诗歌
指名背诵
男女生比赛背诵
小组背诵
(为了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所以让学生背。通过各种形式的背诵激发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记忆)
四、写一写
1、同学们,我们回想一下平时母亲对我们的关爱。(帮助学生收集写作素材)
2、我们可以把自己对母亲的感谢用诗歌、一段文章表达出来,回家读给妈妈听,好吗?
3、写一写
五、文章交流
1、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大家听?
2、你最喜欢谁写的作品?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作业设计;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的意思
收集有关母爱的文章,并进行感情朗读。
预习《信任》 板书设计:
用目光倾听
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用真诚的心去倾听 与人交往要真诚
课后反思:
信任
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记叙在桃林主人不在的情况下,“我”和丈夫到桃林自己动手采摘桃子、自觉付款一事,是“我”体验到了人被信任的喜悦,说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非常重要。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小狗的活动线索,并在熟读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以此为线索简要复述课文讲述的一件事。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书写。读懂课文,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教学重难点
公路边的告示是引导旅行者的线索,也是全文的线索,理解这条线索的真正意义;从桃园主人没有出现,却只写了狗和猫中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理清脉络
1、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信任”什么意思?(相信而敢于托付。)那课文主要写了谁信任谁?让我们从文中寻找答案。
二、读通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谁信任谁?
小结:桃园主人信任客人;客人信任主人,双方互相信任。
板书:信任
桃园主人客人
4.双方是怎样信任?信任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一起学习课文。
三、学习2——6节,理解“主人怎样信任客人”
1、读读2——6节,找出最能体现主人信任客人的一句句子。(第2节第3句句子)
(1)学生读句子。
(2)出示填空: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几只竹篮,篮下()一张纸条,上面():“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自己采,然后把钱()箱子里,祝您愉快!”
(3)给“尽管”换词,理解词意。(尽管——只管)
(4)你从这张纸条中获得哪些信息?
A.把“我们”当作朋友;B 让“我们”自己采桃子自己付钱;C 信任“我们”
板书:让客人自己采桃子自己付钱
2.抓住小狗热情好客的句子,体会“主人怎样信任客人”
(1)过渡:“我们”一到桃园就感受到了主人对“我们”的信任,偌大一个果园不见主人踪影,是热情好客的小狗代替主人招呼客人。板书:小狗热情好客
(2)快速默读读2——7节,划出小狗招呼客人的句子。
(3)师生合作读好这些句子。
(4)用词组概括小狗是怎样招呼客人的。板书:等待到来 撒腿领路 带回原地 热情道别
(5)借助词组连起来说说小狗是怎样代主人招呼客人的。
3.通过复述,进一步体会“桃园主人信任客人”。
(1)桃园里只有小动物在代替主人招呼客人而忙碌,这是为什么?(2)将“纸条上的内容”与“小狗的热情好客”连起来复述,体会“桃园主人信任客人”。
三.以读代讲进一步学习2——6节,理解“我们信任主人”,体验“被信任的喜悦”
1.当我们来到屋前看到主人的纸条,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被信任的愉悦,在被信任的同时,我们也给予了对方信任,我们跟着小狗——(钻进果林,只见根深叶茂的果树上结满了丰实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馋涎欲滴。)随机理解“根深叶茂”、“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的意思。
2.正因为有彼此的信任,“我们”才能感受到亲手摘桃的愉悦——(我立即向一棵大桃树跑去,先生跑向另一棵。我们沉浸在亲手摘果实的欢愉中。)
3.当我们摘完桃子,不忘纸条上的托付,尽管一旁没人,钱箱旁只躺着——一只大花猫,我们却守信地如数付钱。看着大花猫,我对丈夫开玩笑说——“你认为它会数钱吗?”丈夫也淘气地回答——“也许会学会的。”这种无人在一旁看管的摘桃、付钱方式,让人感到自己得到他人的尊重,心情轻松愉悦,连话语中也多了几分幽默。板书:“我们”如数付钱
4.小结:信任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它是相互的。信任更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只有大家都真诚相待,都信守诚信原则,才能体验到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板书: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被信任的愉悦
四.学习第8节,1.齐读
2.“我”为什么禁不住回过头去,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这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根据提示,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出示:我禁不住回过头去,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再读课文,深入理解意思 作业设计:
抄写词语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信任——彼此愉悦 桃园主人 客人
小狗热情好客 自采桃子自付钱
等待到来撒腿领路
带回原地热情道别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指名读课文,说说你学习的收获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公路边的告示不仅是引导旅行者的线索,也是全文的线索,那么公路边的告示把人们引向了什么地方呢?
学生自读课文,寻求答案。
指名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从情节上看,告示把人们引向果园,让人们自己动手采摘果实;实质上,告示把人们引向了互相信任的崇高境界,在那里,人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三、理解“在那儿,我们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一句的含义
1、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
2、指名汇报自己的学习体会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深入体会,从一字一句中感受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的美好品质。并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四、文中桃园的主人一直没有出现,却写了狗和猫,你对此有什么看法?你能想象一下,这个神秘的桃园主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有过不被别人信任的经历吗?当时你的心情怎样?如何才能做到心人与被信任。
师:信任与被信任是相互的,在信任别人的前提下,也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六、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
1、文章是怎样叙述的?与我们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文章还有哪些地方的叙述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师:采用第一人称,加强了文章的说服了。同时,在写往桃园赶的路上,一波三折,为下面的记叙作了铺垫。
七、创设情境,复述事情
如果“我”和丈夫回到家,会怎样告诉家人由信任带来的有趣的摘桃经历?
引导学生想一想,然后交流一下
写一写
八、小结: 作业设计:
可以续写《信任》,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经历过的信任的事情 板书设计:
信任 指引旅游者 公路边的告示 指引互相信任
课后反思:
修鞋姑娘
教材分析:
本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了“我”寻找修鞋姑娘,然后写了“我”的修鞋经历,表现了修鞋姑娘善良、真诚的品质。教学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修鞋姑娘的真诚与善良。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通过作者的修鞋经历,感受修鞋姑娘的真诚,从而影响自己的行动。教学难点: 从“我”对修鞋姑娘态度的变化中感悟人物的品质。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板书“鞋”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是怎么写好的?读什么?)引导学生用“鞋”字组词,板书“修鞋”;引导学生谈对“修鞋”的认识,随机板书“钉、绱”,强调“钉”是一个多音字,并引导学生练读课文中“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一句话,加深对“钉”的印象。
引出问题“谁修鞋?”,引导学生对“姑娘修鞋”和“修鞋姑娘”进行比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想一想,课文围绕修鞋姑娘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汇报。
三、重点感悟,渗透学法
1、快速浏览姑娘修鞋的部分,划出描写修鞋姑娘的句子,并做出标号。
2、指名朗读划出来的句子。
(1)句子1:而她却坦然地接过去,自信地对我说:“不用绱,钉几个钉子就行了。”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住“坦然、自信”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并进一步体会修鞋姑娘动作背后的心理活动。
(2)句子2:她只是打量我一眼,也不管同意不同意,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接着一手拽着鞋底,一手扯着鞋帮,冲我使劲扯了扯,那意思是说:“这下你该放心了吧?”引导学生体会修鞋姑娘动作背后的心理活动。
(3)句子3:借着她干活的机会,我看了看这个不起眼的姑娘。她矮乎乎的身架,胖乎乎的脸蛋,蚕眉下,一双圆圆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手上的活儿。她那冻肿了的手背,记录着她经历的风霜艰辛。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修鞋姑娘外貌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诵读,强调语言积累的重要性。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
四、默读“我”和姑娘对话部分,并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感受在句子旁边批注下来。
创设情境,角色转换,教师和学生一起试读。突出课文中“我”没有直接说的话,引导学生想象“我”会怎样说,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五、分角色朗读“修鞋姑娘”和“我”对话部分。
1、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
2、学生展示读,去掉提示语的朗读,但要在对话中把提示语的意思表现出来。
六、深化感情,联系生活。
1、小组探究“我真惭愧。是她诚实,还是我诚实?是她相信我,还是我相信她呢?”引导学生回归文本,联系课文中的句子作为依据阐述自己的观点。
2、指导朗读“修鞋姑娘,你在哪儿?”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同的环境中,读出这句话的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1)在大庭广众之下,作者发出了呼喊“修鞋姑娘,你在哪儿?”应该怎样读?
(2)夜深人静之时,作者苦苦寻觅但仍无半点音讯,一种焦急自责从内心发出“修鞋姑娘,你在哪儿?”应该怎样读?
(3)还可以想象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应该怎样读这句话?
3、教师引导:作者苦苦寻觅的仅仅是修鞋姑娘吗?他还在寻觅什么?
4、实际上,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心灵的呼唤,他在呼唤诚信,那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呢? 作业设计:
想象篇:茫茫人海苦苦寻觅,修鞋姑娘,你在哪儿?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我又见到了那位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 板书设计:
“我”:怀疑—不放心—蒙上阴影—窘急了—尴尬—惭愧—保证
修鞋姑娘: 热情、周到—诚实、善良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你所了解的修鞋姑娘的好品质
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领悟本文的写作特点。
1、默读思考,课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得的地方?
2、学生自读自悟,独立思考。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课文在结构上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为表现修鞋姑娘的品质,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
4、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5、谈谈本文在写作手法上对自己的启发。
三、练习:
1、组词:
绽()锥()拽()监()介()
定()椎()曳()尴()尬()
2、写出近义词
惭愧()困窘()
尴尬()信任()
三、小练笔。
1、指名读一读:茫茫人海苦苦寻觅,修鞋姑娘,你在哪儿?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我又见到了那位来自异乡的修鞋姑娘……
师生评价:
想象是否合理
人物品质保持不变
叙述具体、有条理
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方面的描写合理
2、学生动笔修改自己的作品,教师巡视指导。作业设计:
预习下一篇课文。
现实篇:诚信就在我们身边,一个约定,一个承诺,一个美好的心灵。我们的社会呼唤诚信,我们的生活更需要拥有美好心灵的人,让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记录下感动我们的点点滴滴…… 板书设计:
评价:
想象是否合理
人物品质保持不变
叙述具体、有条理
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方面的描写合理 课后反思:
九色鹿
教材简析
这是一则神话传说。写一只善良的九色鹿因为同情一个落水人,奋力相救,之后,白鸟也予以帮助,被救的人很感激,后来,这个人恩将仇报,带领人马去捕杀九色鹿来做药,救治国王。九色鹿发现真相后,义正词严,在森林王国众多朋友帮助下,将衣冠禽兽消灭。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详细复述。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叩、妃、陛、肮”4个生字。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谴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随班就读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你们知道九色鹿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动物?你知道它的什么事情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一齐读课题。
2、这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中谁是主要角色?九色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
2、指名说一说:故事中,九色鹿和那个商人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谁愿意谈一谈?(谈一点就行,毕竟我们只是初读课文)
3、现在,我们就来走近九色鹿,走近那个商人,细细地品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一)自读品味
(二)交流体会
1、学习第一节
指读,感受九色鹿的美
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把九色鹿的美记在自己的脑海中。
2、九色鹿仅仅外表美吗?学习第二节。
(1)交流,九色鹿在什么情况救人的?指名读第二节。
(2)体会“立即”
行动迅速(具体谈一谈)
不顾自己安危
小结:是的,在这生命的紧要关头,九色鹿毫不迟疑,纵身相救,多么可贵的品质。
3、此时,我们认识了书中的另一个主要角色——调达,脱离生命危险的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1)指名读
(2)那个商人说这些话时,怎么想的?
(3)这里用了一个省略号,同学们体会一下,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习第四节
(1)指名读
(多么善良的九色鹿,读得多柔美呀!)
(2)愿意做这只九色鹿吗?愿意的读一读。
5、善良的九色鹿不求报答,只是让他不要说出自己的住处,那个商人听后又是怎样做、怎样说的?
(1)指名读
(2)“郑重”是什么意思?你能像那个商人一样郑重起誓,就说明你理解了。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6、过渡:那个商人是否能恪守信用,遵守他的诺言?
(1)、再默读5-9节,看一看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找一找书中的词来概括。
(2)、出示:
见利忘义
背信弃义
恩将仇报
他见什么利,忘什么义?从书中哪一句话可以看出?
此时,他忘记了什么?
7、可国王并不知内情,齐读……
故事进入了高潮,情节扣人心弦。可是,山林中,春光明媚,九色鹿正在鲜花丛中熟睡呢,听,马啼声越来越近,国王的军队一步步逼近九色鹿,九色鹿危在旦夕。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叫醒九色鹿。
8、面对刀枪箭斧,九色鹿会怎么说?自己想一想,说一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9、国王、喇嘛的表现怎么样呢?
10、这时,动物们的表现又是怎么样的?这又说明什么呢?
齐读课文最后几段
11、学习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呢?
四、总结
1、格言
九色鹿做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田,老师也想借助一句格言来表达此时的感受:
美的形象和美的灵魂结合在一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2、小结:九色鹿就是美的化身,让九色鹿这一美好形象永驻我们心底,再美美地把课题读一读。
五、课外延伸
1、九色鹿是一个民间故事,这里老师给大家准备一份礼物——推荐书目。
多读民间故事可以帮助我们辨别人世间的美与丑、善与恶、使我们成为一个“美”的人。作业设计: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则动人的民间故事,回去以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邻居家的小朋友听一听。再收集一个民间故事,过两天,我们举行一个故事会。板书设计:
九色鹿
九色鹿 落水人 见义勇为 见利忘义 舍己救人 恩将仇报 不图回报 肮脏小人
课后反思:
语文天地 教材分析
“语文天地”中围绕着真诚设计了畅所欲言、初显身手“测测你的真诚度”、金钥匙以及写一篇文章赞美别人或感激别人或劝告别人等。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懂得真诚这一品质对人对社会的重要性。能通过具体的事情来赞美别人或感激劝告他人。教学重难点:
懂得真诚这一品质对人对社会的重要性。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畅所欲言:
讨论:为什么生活中会出现不真诚的现象?
引导学生自由讨论,畅所欲言
教师适时加以点拨
二、测测自己的真诚度。
招待客人时 真诚 敷衍 虚假
承认错误时 真诚 敷衍 虚假
赞美别人时 真诚 敷衍 虚假
感谢别人时 真诚 敷衍 虚假
劝告别人时 真诚 敷衍 虚假
2.怀着真诚的态度来填写。
3.思考:真诚对于生活的影响。
4.讨论并交流。
5.辩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真诚吗?
(学习金钥匙的内容:反驳别人的意见,要特别注意说明理由;还要想到,自己的意见未必正确、全面,所以态度要平和)
谈出自己的观点,有根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6.教师总结发言。
三、行动起来:
1、谈话:
同学们,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的人和事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哪些人我们要真诚地赞美他们,有哪些人我们要真诚地感激他们,有哪些人,我们要真诚的劝告他们?请回忆一下,选择自己想写的一个方面构思。
2、写作指导:
如果选择的是要真诚地赞美一个人。要想一想你要赞美他的哪一个或哪几个方面。
a、选择怎样的事例去赞美他?
b、这件事情如何写具体、写感人呢?
这是写作的重点,在叙述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事情当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进行细致的刻画。
c、对话描写要注意不同的语言形式,避免重复单调。
注意开头和结尾的写法,力求体现简洁明了,采用别具心裁的开头和结尾形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d、注意起一个合适的题目。
起题目的方法多种多样:点明中心式 以事件为题
以一件特殊的事物为题 含蓄式等等
3、构思自己的作文,小组讨论交流。
4、开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5、修改作文,誊抄作文。作业设计:
自我评价
预习《幸福在哪里》 板书设计:
招待客人时 真诚 敷衍 虚假 承认错误时 真诚 敷衍 虚假 赞美别人时 真诚 敷衍 虚假 感谢别人时 真诚 敷衍 虚假 劝告别人时 真诚 敷衍 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