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

时间:2019-05-14 19:4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

第一篇: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

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

(一九八七年五月二十五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一九八七年六月五日国防科工委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对军工产品的研制、生产过程实施全面的、有效的质量管理,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研制、生产军工产品的企事业单位(以下承制单位)和订购军工产品的单位(以下称使用单位)。

本条例所称军工产品系指武器装备、弹药及其配套产品。

第三条

国务院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条例的规定,对承制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承担军工产品的研制、生产任务。

第四条

使用单位可以派军代表,监督承制单位执行合同有关质量保证的条款。军代表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职责。

第五条

承制单位与使用单位签订合同时,应当按照规定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或专业标准(以下统称质量标准)。

双方经协商达成协议的,也可采用企业标准。但企业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相抵触。

第二章

质量保证体系

第六条

承制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第五条 承制单位必须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厂(所)长对本单位质量工作 全面负责,并应当明确规定本单位业务技术部门和人员的质量职责。

第八条

承制单位应当根据需要设置质量保证组织。质量保证组织在厂(所)长的领导下行使职权。

第九条

质量保证组织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质量责任制的规定,协调、评价业务技术部门的质量职责;

(二)组织编制质量保证文件,审查会签有关技术、管理文件;

(三)参与新产品方案论证、设计和工艺评审、大型试验、技术鉴定及产品定型,实施有效的技术状态控制;

(四)在组织实施质量保证文件的同时,应当对检验、试验、计量等有关人员的质量职责实施监督、定期进行评定;

(五)根据技术资料和质量保证文件,监督生产现场,管理检验印章,检验 产品质量,保证交付使用的产品符合合同要求;

(六)督促检查质量标准的贯彻执行,保证计量器具的量值与计量基准相一致;

(七)负责不合格品的管理工作,检查督促有关纠正措施的贯彻执行;

(八)参与考察、确认外购器材(含原材料、成件、元器件、下同)供应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审查合格器材供应单位名单,负责复验进厂器材的质量;

(九)负责质量信息管理,考核质量指标,参与分析质量成本,掌握质量变化趋势;

(十)协同制定质量教育培训计划,组织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

(十一)组织产品出厂后的技术服务工作;

(十二)编制检验规程,研究检测技术。第十条

质量工作人员有权越级反映质量问题。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越级反映质量问题的工作人员,不得打击报复。第十一条

承制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编制质量管理手册。质量管理手册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质量管理的方针、政策与目标;

(二)质量保证组织及其职责,各业务技术部门的质量职责;

(三)产品研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和标准;

(四)不合格品的管理和失效分析及纠正措施;

(五)质量信息的传递、处理程序;

(六)质量保证文件的编制、签发和修改程序;

(七)质量工作人员资格审定办法;

(八)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以及检查、评价、奖惩办法;

(九)其他有关事项。

质量管理手册的编制应当坚持指令性、系统性、可检查性的原则。

第十二条

承制单位接受研制任务的,应当编制可靠性保证大纲,接受生产任务的应当编制质量保证大纲。

承制单位应当制定年度质量计划,实行目标管理。

第三章 研制过程的质量管理

第十三条

承制单位必须保证产品的设计及其制造工艺的质量符合研制任务书(或技术协议书)和合同的要求。

第十四条

承制单位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产品特点,制定具体的研制程序,明确划分研制阶段,实施分阶段质量控制。

新技术、新器材必须经过充分论证、试验和鉴定,方能引入新产品设计。重要零部(组)件和新成件必须经检测、试验、鉴定合格后方能装机进行整机试验。

第十五条

承制单位应当根据质量标准,结合产品特点,制定设计、试验规范。

第十六条

产品设计应当根据对产品战术技术性能和经济效益的要求,运用可靠性技术、维修性技术和优化设计技术,进行系统分析、综合择优。

第十七条

承制单位必须建立分级、分阶段的设计质量、工艺质量和产品质量评审制度。

第十八条

对复杂武器装备的单元件(特性)、应当编制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项目明细表。对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的设计参数和制造工艺必须从严审查。

第十九条

承制单位必须建立图纸和技术文件的校对、审核、批准三级审签制度。工艺和质量会签制度,标准化检查制度,确保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和技术档案完整、准确、协调、统一、清晰。

第二十条

新产品试制、试验过程中,承制单位必须保证产品质量特性与有关文件规定相一致,严格控制技术状态更改,进行试制、试验前的准备状态检查,履行首件鉴定程序,组织产品质量评审。

第二十一条

承制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新产品定型。产品定型的成套技术资料,必须包括合格器材供应单位名单,质量保证规范、标准、专用检测设备的设计图纸、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项目明细表等。

第四章

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第二十二条

承制单位必须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设计工艺文件规定和合同要求。

第二十三条

进行生产操作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质量保证文件符合设计和合同要求;

(二)生产、试验设备和工艺装备经检定合格;

(三)原材料、元器件、在制品和成件经认定合格;

(四)工作环境符合规定;

(五)操作人员经考核合格。

第二十四条

承制单位对特种工艺,应当制定特殊的技术文件和质量控制程序。特种工艺所需的设备仪表、工作介质和工作环境必须经鉴定合格。

第二十五条

对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和关键工序,承制单位应当编制专门的质量控制程序,实施重点控制。

第二十六条

承制单位应当实行批次管理制度,建立完整的原始记录。

第二十七条

承制单位应当建立技术状态管理制度。对零部(组)件、加工工序、工艺装备、材料、设备的技术状态更改,必须进行系统分析、论证和试验,并履行审批程序。

第二十八条

承制单位应当实行首件自检、互检、专检制度。

第二十九条

产品的检验、试验、应当严格按照程序、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经过检验的成品、半成品、在制品和外购器材,应当有识别标志或者合格证明。

第三十条

检验人员必须经过资格考核,方可发给检验印章。

第五章 计量和测试的管理

第三十一条

承制单位的最高计量标准,应当依法经考核合格,并按照规定申请强制检定,保证其量值在允差范围内与计量基准的量值相一致。

第三十二条

计量器具和测试仪表、设备,应当符合产品或者试验、测试的精度要求,并按照规定进行计量检定,在醒目位置标明“合格“或者”禁用“的字样。

第三十三条

用于检验产品的生产用型架、夹具、标准样件、模型和其他生产工装以及测试设备,投入使用前应当验证精度。

第三十四条

计量检定人员应当依法接受资格考核。

第六章

外购器材的质量管理

第三十五条

承制单位所选的外购器材必须符合技术文件和整机系统的要求。

第三十六条

承制单位有权在合同中向器材供应单位提出相应的质量保证要求,对供应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考察监督,根据需要可向供应单位派驻质量验收代表。

第三十七条

外购新研制的器材,应当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责任制度,重点控制技术协议书的签订、技术协调、匹配试验、复检鉴定、装机使用等环节。

第三十八条

未经进厂复验证明合格的器材,不准投入使用。

第三十九条

承制单位应当编制合格器材供应单位名单,作为选用、采购的依据。

第四十条

研制、生产复杂武器装备,应当建立厂(所)际质量保证体系。

第四十一条

承制单位应当制定外购器材保管制度。

第四十二条

外购器材的保管人员应当接受资格考核。

第七章

不合格品管理

第四十三条

承制单位的检验员应当按照技术文件规定检验产品,作出合格或者不合格的结论。

第四十四条

承制单位的质量保证组织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处理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应当有明显的识别标志,并应当与合格品相隔离。

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处理经过,应当记录在案。

第四十五条

承制单位必须找出不合格品生产的原因,查清责任,落实纠正措施,并验明纠正后的效果。

第八章 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

第四十六条

承制单位必须保证交付使用的产品质量符合研制任务书(或者技术协议书)和合同规定的要求。

第四十七条

承制单位应当对产品进行检查、试验、确认产品符合验收标准后,方能提交军代表验收。

第四十八条

产品出厂,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本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有检验机构和厂(所)长签署的产品 检验合格证;

(二)经军代表验收合格;

(三)有产品使用维护说明书;

(四)包装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合同的要求。

第四十九条

承制单位应当根据产品特点及合同的要求,制定包装、搬运、发送的质量控制程序。

第五十条

承制单位应当按照合同或者有关文件规定,为使用单位提供技术服务。

第五十一条 承制单位应当同使用单位建立质量信息反馈网络、故障报告制度和采取纠正措施制度。

承制单位对质量问题的处理情况,应当及时通知使用单位。

第九章

质量信息管理

第五十二条

承制单位应当具备研制、生产、检验、试验、使用服务等全过程的记录。

第五十三条

承制单位应当制定质量、可靠性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贮存和使用的管理办法。

第十章

质量成本管理

第五十四条

承制单位应当设立质量成本科目。

质量成本包括质量鉴定费用、预防费用和内部、外部故障损失。

第五十五条

承制单位应当定期对质量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控制和降低故障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第五十六条

承制单位应当利用质量成本分析资料,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第十一章

奖励和法律责任

第五十七条

对产品质量达到规定标准和合同要求,为国家作出较大贡献的承制单位及其厂(所)长,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对提高产品质量、防止质量事故成绩显著的人员,承制单位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五十八条

对不符合本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的产品,承制单位应当负责包修、包换、包退;对不符合本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的产品,使用单位有权拒绝接受,由此造成的损失由承制单位承担。

第五十九条

承制单位违反条例第七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七条规定,或者其产品质量达不到规定标准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限期内未改正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取消其承担军工产品研制、生产任务的资格。

第六十条

对违反条例第三十条规定,未经考核滥发检验印章的单位,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应当追究该单位有关负责人的行政责任,并责令收回已发的检验印章,复验经其检验的产品。

第六十一条

使用单位或者承制单位未经对方同意,撤消、改变或者违反研制任务书(或者技术协议书)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二条

一方擅自变更、解除或者不履行合同,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使用单位与承制单位的合同纠纷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十三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产品质量不符合标准,以致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由有关部门追究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六十四条

对违反条例第十条规定,对质量工作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有关部门应当追究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二章

第六十五条

本条例也适用于对专用原材料、元器件的质量管理。

第六十六条

本条例由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负责解释并监督实施。

第六十七条

本条例的实施细则由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会同国务院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规定。

第六十八条

本条例自一九八七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军工产品定型工作条例

国发[1986]112号 1986年12月31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军工产品(经下简称产品)定型工作的管理,保证部队装备的质量,以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制订本条例。

第二条 产品定型是国家对新产品(含改型、革新、测绘仿制或功能仿制产品,下同)进行全面考核,确认其达到规定的标准,并按规定办理手续。

第三条 国家设立产品定型机构,负责产品定型工作。

第四条 凡拟正式装备部队的新型武器、装备器材等产品(不含战略武器),均应按本条例的规定实行产品定型。

第五条 新研制的产品必须实行设计定型,确认其达到规定的设计定型标准,并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经设计定型的产品,在正式批量投产前必须实行生产定型,确认其达到规定的生产定型标准,并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六条 产品定型应当遵守下列原则:

(一)新研制的产品一般应先进行设计定型,后进行生产定型;

(二)生产批量很小的产品,只进行设计定型;

(三)按引进的图纸、资料仿制的产品,只进行生产定型;

(四)单件生产的或技术简单的产品不进行定型,可以鉴定方式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方法、批准手续,由组织鉴定的部门参照本条例确定;

(五)凡能独立考核的一般零部件、元器件、原材料,应在产品定型前进行鉴定;

(六)产品必须依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原则成套定型,凡能独立考核的配套产品,应在主产品定型前定型。

产品只进行一种定型或只进行鉴定,应在下达研制任务时预先规定。

第七条 未已定型(或鉴定)的产品,除因特殊需要则总参谋部订货,或因外贸及生产安排需要由国防科工委批准外,一律不得投入生产。

第八条

产品定型时,应予以正式命名。命名的具体办法,由总参谋部另行规定。

第二章 定型机构及其职责

第九条

在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设立“国务院、中央军委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以下简称一级定委),统一领导军工产品定型工作。

在一级定委领导下,设立若干个按产品类别区分的定型委员会(以下简称二级定委),负责各自分工范围内的军工产品定型工作。

第十条 一级定委由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防科工委和各使用、研制、生产主管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设主任一人,副主任及委员若干人,均由国务院、中央军委任命;一级定委成员均为兼职。一级定委下设办公室承办日常工作。一级定委办公室设在国防科工委;办公室成员均为兼职,不另列编。

第十一条 二级定委由有关的使用、研制、生产主管部站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设主任一人(通常由使用部门负责人担任),副主任及委员若干人,均由中央军委任命;成员均为兼职。

二级定委下设办公室承办日常工作。二级定委办公室设在有关的使用部门。第十二条 一级定委的职责:

(一)拟定产品定型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章制度;

(二)领导二级定委的工作,协调并决定产品定型工作的重大事项;

(三)审批属一级定委批准权限内的产品定型。第十三条

二级定委的职责:

(一)贯彻执行产品定型的工作方针、政策和有关规章制度;

(二)组织本定委分工范围内产品定型工作,制订定型计划,审批定型试验大纲,协调并决定与产品定型工作有关的其他事项;

(三)审批属二级定委批准权限内的产品定型;审议并呈报属一级定委批准权限内的产品定型。

第十四条 一、二级定委批准定型权限及分工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设计定型

第十五条

产品的设计定型必须符合下列标准和要求:

(一)经过设计定型试验,证明产品的性能达到批准的战术指标和使用要求;

(二)符合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要求;

(三)设计图纸及技术文件完整、准确,验收技术条件及使用说明书等齐备;

(四)产品配套齐全;

(五)构成产品的所有配套设备、零部件、元器件、原材料等有供货来源。第十六条 产品的研制单位或研制主管部门向二级定委提出设计定型试验申请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经过必要的试验,证明产品的关键技术问题已经解决;

(二)通过各种考核、试验,证明产品性能能够达到批准的战术技术指标和使用要求;

(三)设计定型试验所需要的图纸、技术文件齐备。研制单位在提出申请前一般应征求军代表室的意见。

第十七条 二级定委同意进行设计定型试验后,应立即审批试验大纲(包括部队试验大纲,下同)。

设计定型试验大纲以批准的战术技术指标和使用要求为依据,由承担试验的单位拟制,并征求研制、使用单位意见,其初步方案应在研制单位对产品进行鉴定性试验前提出。

第十八条 设计定型试验一般包括试验基地(含试验场、试验中心)试验和部队试验。二级定委也可根据产品特点决定只进行其中一种试验。

试验基地试验和部队试验均应按照批准的试验大纲和实战使用简便原则进行,如需增加大纲以外的项目,应征得研制、使用单位同意并报二级定委批准。

试验基地试验主要考核产品的战术技术性能;部队试验主要考核产品的战术使用性能。两种试验内容,应避免重复。

部队试验一般应在试验基地试验完成后进行,并应提前培训试验人员。

除试验基地和试验部队外,经二级定委委托,研制部门和使用部门也可以承担部分试验。

承担试验的单位应将试验结论报二级定委并抄送有关单位。

第十九条

承担试验的单位和研制单位应互相提供必要的设计资料和测试数据。第二十条

设计定型试验完成后,由产品研制单位会同军代表室向二级定委提出产品设计定型申请,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分别报告。

第二十一条 经二级定委审查,产品符合设计定型标准,即可按定型审批权限批准或呈报一级定委审查、批准设计定型,并颁发设计定型证书。

第二十二条 各级定委在审批产品设计定型时,应严格执行设计定型标准,原则上不得遗留技术问题。

根据设计定型试验的结果,产品的个别主要战术技术指标需要调整的,在适合作战使用原则下,必须在原批准机关批准调整指标后,方可批准设计定型;非主要战术技术指标需要调整的,必须经使用部门同意调整指标后,方可批准设计定型。

第二十三条 已批准设计定型的产品由研制单位转入生产单位生产前,由使用部门和生产部门按设计定型要求进行鉴定,不再进行设计定型。

第二十四条 单件生产的或技术简单的新研制产品,由使用部门和研制部门按批准的战术技术指标和使用要求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报二级定委备案。

构成产品的一般零部件、元器件、原材料,由订货单位(整机厂)和生产单位(协作厂)按订货协议进行鉴定。

第四章 生产定型

第二十五条 产品的生产定型必须符合下列标准和要求:

(一)具备成套批量生产条件,质量稳定;

(二)经试验和部队试用,产品性能符合设计定型时的要求和实战需要;

(三)生产与验收的各种技术文件齐备;

(四)配套设备及零部件、元器件、原材料能保证供应。第二十六条 申请生产定型必须事先做好以下工作:

(一)生产主管部门按生产定型的要求,组织工厂对试生产的产品和生产条件进行鉴定;

(二)使用部门根据战术使用要求,对试生产的产品按试用大纲组织部队试用,做出试用结论,报二级定委,并抄送有关单位;

第二十七条 完成本条例第二十六条所规定的工作后,由生产单位会同军代表室提出生产定型申请,经生产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二级定委。

第二十八条 经二级定委审查,产品符合生产定型标准,即可按定型审批权限批准或呈报一级定委审查、批准生产定型,并颁发生产定型证书。

第二十九条

已批准生产定型的产品转厂生产或恢复生产前,由使用部门和生产部门按生产定型的要求进行鉴定,不再进行生产定型。

第三十条 对已定型产品的改进,应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改变产品基本战术技术性能和结构的,由二级定委重新组织定型;

(二)不改变产品基本战术技术性能和结构而影响通用性、互换性的,由使用部门和生产部门共同鉴定和审批;

(三)不改变产品基本战术技术性能和通用性、互换性的,由承担改进的生产部门或使用部门鉴定和审批,并互相通报鉴定结果。

第三十条

第五章 附 则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军工产品质量管理规定

军工产品质量管理规定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对军工产品的研制、生产过程实施全面的、有效的质量管理,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研制、生产军工产品的企事业单位(以下称承制单位)和订购军工产品的单位(以下称使用单位)。

本条例所称军工产品系指

武器装备、弹药及其配套产品。

第三条

____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条例的规定,对承制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承担军工产品的研制、生产任务。

第四条

使用单位可以派军代表,监督承制单位执行合同有关质量保证的条款。军代表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职责。

第五条

承制单位与使用单位签订合同时,应当按照规定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或专业标准(以下统称

质量标准)。

双方经协商达成协议的,也可采用企业标准。但企业标准不得与

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相抵触。

第二章

质量保证体系

第六条

承制单位应当建立健全

质量保证体系。

第七条

承制单位必须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厂(所)长对本单位质量工作全面负责,并应当明确规定本单位业务技术部门和人员的质量职责。

第八条

承制单位应当根据需要设置质量保证组织。

质量保证组织在厂(所)长的领导下行使职权。

第九条

质量保证组织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质量责任制的规定,协调、评价业务技术部门的质量职责;

(二)组织编制质量保证文件,审查会签有关技术、管理文件;

(三)参与新产品方案论证、设计和

工艺评审、大型试验、技术鉴定及产品定型,实施有效的技术状态控制;

(四)在组织实施质量保证文件的同时,应当对检验、试验、计量等有关人员的质量职责实施监督,定期进行评定;

(五)根据技术资料和质量保证文件,监督生产现场,管理检验印章,检验产品质量,保证交付使用的产品符合合同要求;

(六)督促检查质量标准的贯彻执行,保证计量器具的量值与计量基准相一致;

(七)负责

不合格品的管理工作,检查督促有关纠正措施的贯彻执行;

(八)参与考察、确认外购器材(含原材料、成件、元器件,下同)供应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审查合格

器材供应单位名单,负责复验进厂器材的质量;

(九)负责质量信息管理,考核质量指标,参与分析质量成本,掌握质量变化趋势;

(十)协同制定质量教育培训计划,组织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

(十一)组织产品出厂后的技术服务工作;

(十二)编制检验规程,研究检测技术。

第十条

质量工作人员有权

越级反映质量问题。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越级反映质量问题的工作人员,不得

打击报复。

第十一条

承制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编制质量管理手册。

质量管理手册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质量管理的方针、政策与目标;

(二)质量保证组织及其职责,各业务技术部门的质量职责;

(三)产品研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和标准;

(四)不合格品的管理和失效分析及纠正措施;

(五)质量信息的传递、处理程序;

(六)质量保证文件的编制、签发和修改程序;

(七)质量工作人员资格审定办法;

(八)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以及检查、评价、奖惩办法;

(九)其他有关事项。

质量管理手册的编制应当坚持指令性、系统性、可检查性的原则。

第十二条

承制单位接受研制任务的,应当编制可靠性保证大纲;接受生产任务的,应当编制质量保证大纲。

承制单位应当制定

质量计划,实行目标管理。

第三章

研制过程的质量管理

第十三条

承制单位必须保证产品的设计及其制造工艺的质量符合研制任务书(或者技术协议书)和合同的要求。

第十四条

承制单位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产品特点,制定具体的研制程序,明确划分研制阶段,实施分阶段质量控制。

新技术、新器材必须经过充分论证、试验和鉴定,方能引入新产品设计。重要零部(组)件和新成件必须经

检测、试验、鉴定合格后,方能装机进行整机试验。

第十五条

承制单位应当根据质量标准,结合产品特点,制定设计、试验规范。

第十六条

产品设计应当根据对产品战术技术性能和经济效益的要求,运用可靠性技术、维修性技术和优化设计技术,进行系统分析,综合择优。

第十七条

承制单位必须建立分级、分阶段的设计质量、工艺质量和产品质量评审制度。

第十八条

对复杂武器装备的单元件(特性),应当编制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项目明细表。对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的设计参数和制造工艺必须从严审查。

第十九条

承制单位必须建立图纸和技术文件的校对、审核、批准三级审签制度,工艺和质量会签制度,标准化检查制度,确保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和技术档案完整、准确、协调、统一、清晰。

第二十条

新产品试制、试验过程中,承制单位必须保证产品质量特性与有关文件规定相一致,严格控制技术状态更改,进行试制、试验前的准备状态检查,履行首件鉴定程序,组织产品质量评审。

第二十一条

承制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新产品定型。产品定型的成套技术资料,必须包括合格器材供应单位名单,质量保证规范、标准,专用检测设备的设计图纸,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项目明细表等。

第四章

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第二十二条

承制单位必须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设计工艺文件规定和合同要求。

第二十三条

进行生产操作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质量保证文件符合设计和合同要求;

(二)生产、试验设备和工艺装备经检定合格;

(三)原材料、元器件、在制品和成件经认定合格;

(四)工作环境符合规定;

(五)操作人员经

考核合格。

第二十四条

承制单位对特种工艺,应当制定特殊的技术文件和质量控制程序。

特种工艺所需的设备仪表、工作介质和工作环境必须经鉴定合格。

第二十五条

对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和关键工序,承制单位应当编制专门的质量控制程序,实施重点控制。

第二十六条

承制单位应当实行批次管理制度,建立完整的原始记录。

第二十七条

承制单位应当建立技术状态管理制度。对零部(组)件、加工工序、工艺装备、材料、设备的技术状态更改,必须进行系统分析、论证和试验,并履行审批程序。

第二十八条

承制单位应当实行首件自检、互检、专检制度。

第二十九条

产品的检验、试验,应当严格按照程序、规范和

技术标准进行。

经过检验的成品、半成品、在制品和外购器材,应当有识别标志或者合格证明。

第三十条

检验人员必须经过资格考核,方可发给检验印章。

第五章

计量和测试的管理

第三十一条

承制单位的最高计量标准,应当依法经考核合格,并按照规定申请强制检定,保证其量值在允差范围内与计量基准的量值相一致。

第三十二条

计量器具和测试仪表、设备,应当符合产品或者试验、测试的精度要求,并按照规定进行计量检定,在醒目位置标明“合格”或者“禁用”的字样。

第三十三条

用于检验产品的生产用型架、夹具、标准样件、模型和其他生产工装以及测试设备,投入使用前应当验证精度。

第三十四条

计量检定人员应当依法接受资格考核。

第六章

外购器材的质量管理

第三十五条

承制单位所选的外购器材必须符合技术文件和整机系统的要求。

第三十六条

承制单位有权在合同中向器材供应单位提出相应的质量保证要求,对供应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考察监督,根据需要可向供应单位派驻质量验收代表。

第三十七条

外购新研制的器材,应当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责任制度,重点控制技术协议书的签订、技术协调、匹配试验、复验鉴定、装机使用等环节。

第三十八条

未经进厂复验证明合格的器材,不准投入使用。

第三十九条

承制单位应当编制合格器材供应单位名单,作为选用、采购的依据。

第四十条

研制、生产复杂武器装备,应当建立厂(所)际

质量保证体系。

第四十一条

承制单位应当制定外购器材保管制度。

第四十二条

外购器材的保管人员应当接受资格考核。

第七章

不合格产品管理

第四十三条

承制单位的检验员应当按照技术文件规定检验产品,作出合格或者不合格的结论。

第四十四条

承制单位的质量保证组织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处理不合格产品。不合格产品应当有明显的识别标志,并应当与合格产品相隔离。不合格产品的性质和处理经过,应当记录在案。

第四十五条

承制单位必须找出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查清责任,落实纠正措施,并验明纠正后的效果。

第八章

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

第四十六条

承制单位必须保证交付使用的产品质量符合研制任务书(或者技术协议书)和合同规定的要求。

第四十七条

承制单位应当对产品进行检查、试验,确认产品符合验收标准后,方能提交军代表验收。

第四十八条

产品出厂,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本条例第四十六条的规定,有检验机构和厂(所)长签署的产品检验合格证;

(二)经军代表验收合格;

(三)有产品使用维护说明书;

(四)包装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合同的要求。

第四十九条

承制单位应当根据产品特点及合同的要求,制定包装、搬运、发送的质量控制程序。

第五十条

承制单位应当按照合同或者有关文件规定,为使用单位提供技术服务。

第五十一条

承制单位应当同使用单位建立质量信息反馈网络、故障报告制度和采取纠正措施制度。

承制单位对质量问题的处理情况,应当及时通知使用单位。

第九章

质量信息管理

第五十二条

承制单位应当具备研制、生产、检验、试验、使用服务等全过程的记录。

第五十三条

承制单位应当制定质量、可靠性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贮存和使用的管理办法。

第十章

质量成本管理

第五十四条

承制单位应当设立质量成本科目。

质量成本包括质量鉴定费用、预防费用和内部、外部故障损失。

第五十五条

承制单位应当定期对质量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控制和降低故障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第五十六条

承制单位应当利用质量成本分析资料,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第十一章

奖励和法律责任

第五十七条

对产品质量达到规定标准和合同要求,为国家作出较大贡献的承制单位及其厂(所)长,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对提高产品质量、防止质量事故成绩显著的人员,承制单位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五十八条

对不符合本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的产品,承制单位应当负责包修、包换、包退;对不符合本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的产品,使用单位有权拒绝接受,由此造成的损失由承制单位承担。

第五十九条

承制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七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七条规定,或者其产品质量达不到规定标准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限期内未改正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取消其承担军工产品研制、生产任务的资格。

第六十条

对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未经考核滥发检验印章的单位,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应当追究该单位有关负责人的行政责任,并责令收回已发的检验印章,复验经其检验的产品。

第六十一条

使用单位或者承制单位未经对方同意,撤销、改变或者违反研制任务书(或者技术协议书)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二条

一方擅自变更、解除或者不履行合同,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承担

违约责任。

使用单位与承制单位的合同纠纷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十三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产品质量不符合标准,以致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由有关部门追究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六十四条

对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对质量工作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有关部门应当追究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

刑事责任。

第十二章

第六十五条

本条例也适用于对专用原材料、元器件的质量管理。

第六十六条

本条例由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负责解释并监督实施。

第六十七条

本条例的实施细则由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会同____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制定。

第六十八条

本条例自___年___月___日起施行。

第三篇:产品质量管理

主要生产设备有:

60万吨烘干炉2台

6平方洗煤机1台

20万吨大型煅烧炉2台

10万吨小型煅烧炉1台

7.5万吨兰炭炉2台

9罐逆流炉2台

36罐炭化炉2台

分筛机、振动筛、破碎机、自动打包机各5台

铲车50#3台,30#1台

其他化验设备等

生产流程:

无烟煤洗后进行室温烘干,在煅烧炉内根据生变温曲线升温至1300度去除自含的挥发分,出炉破碎磨粉筛分,其中经过原料检验,出炉冷却检验和包装前检验

产品质量管理:

以生产合格的产品是保证工厂经营利润的唯一途径,也是工厂成立和发展的最终目的。产品的质量是工厂赖以生存的根本条件,也是企业的生命体现。我公司将以严谨务实的态度按照客户要求严把生产质量控制,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明确产品管理质量责任。根据生产任务对从事生产工作的各部门、各车间、各岗位、各操作员工直接下达产品生产的各项质量指标,将质量责任落实的班组及个人,实行严格的质量考核制度。对产品质量出现的异常事故保持可追溯性。

2严把原辅料关。对于任何进厂的原辅料,都必须经过工厂质检和分析部门的严格分析和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所有批次的原辅料的分析数据必须严格存档并且让生产管理者及生产操作者所知晓。总工程师根据每批次的原料数据和特性调整生产工艺的生产条件和控制参数并以书面形式通告操作执行者。防止出现原辅料的成分变化,而造成产品质量的不合格或不稳定。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所有岗位操作员工必须严格按照工厂所颁发的《生产岗位操作规程》执行生产操作,任何个人或班组在未经总工程师的书面确认下不得擅自改变操作规程或违规操作。对于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任何异常情况,必须及时的报告相关的管理人员以作出及时处理和调整,出现重大异常时,岗位操作工有权停车等候处理,防止产品质量事故扩大化。防止产品受到污染。我们所从事的生产工作是将原料中的多种元素,通过其微小的化学性质不同采用不同的条件和工艺将其分离、提纯、沉淀、灼烧得到我们的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杜绝产品间的交叉污染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所以我们必须控制好不同产品的运输、存储、生产过程中的物流状况以及包装,在每一个环节中严

格防止半成品、成品的交叉污染。对辅料中杂质成分,根据分析数据,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辅料成分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作出相应的处理,预防产品受到二次污染。成品包装时还应该防止其它如:线团、烟头、尘埃、纸屑、薄膜等机械杂质污染产品。

5根据合同质量要求制定不同的工艺方案。客户就是上帝,满足不同客户的质量要求是生产管理者应尽的职责。总工程师和生产厂长必须根据合同的要求,对比工厂的生产技术能力进行评定。在工厂现有能力和条件下作出相应工艺技术方案或工艺的调整以满足不同客户质量的要求。按时定检产品质量。分析室是全厂生产的眼睛部门,要保障产品质量的合格率和稳定性就必须有明亮的眼睛做指导。加强对分析室的检验管理,是保障产品质量稳定性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无论是在中控和成品的检查中,分析工作人员都必须持严肃公证的工作态度,因工厂内的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有限,对产品在权威检测部门实行定期的质量外检有助于不断校正工厂内的分析误差,防止产品因检测事故出现的不合格。

质量是工厂的外部形象,是工厂赢得更广泛市场的重要窗口。还是那句老话“质量就是生命”保障产品质量也就是保障全厂每一个员工自己的利益。

生产设备管理:

工厂的生产设备是工厂从事生产工作的最基本的工具。保证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性、可靠性、完好性,才有能力保障生产的安全性、连续性、稳定性,由此可见加强对生产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对于生产设备的管理主要工作有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设备实施台帐。(包括: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参数、设备数量、设备采购日期及设备生产单位、设备使用说明书、设备装配图纸、设备使用范围及所配属岗位等与设备相关资料)

2、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将工厂的设备保养与维护工作按所属岗位分别落实到个人,实行专人专管(包括:设备加油、设备防锈蚀、设备除尘、设备清洁等与设备相关的日常保养和维护)。

3、对生产过程中,设备出现的故障,机电维修班组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抢修或维修工作,并对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予以分析和追查。因人为原因造成设备故障的必须予以追究相关责任,对非人为原因造成故障的必须作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4、设备易损配件的备库。对设备的易损配件根据其使用周期及使用寿命长短制定相应的库存方案,实行充足的备库。防止出现设备因易损配件的缺欠而造成对生产的影响。

5、机电维修部门必须经常对设备进行巡检,对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要有充分的预见性,防患于未然。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及设备使用要求对设备实行半年检或年检工作。

6、涉及高温、高压、高速、存在一定危险性的设备,必须由专人操作,巡检工作也必须加强,防止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7、任何设备的使用环境必须干净、干燥、防止设备电器元件因工作环境受潮短路或烧废。

8、在设备使用之前遵循“一看、二听、三检查”的原则,使用完毕后必须对设备进行清洁清理工作。

9、对于长期不使用或工厂停产放假等情况,必须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和维护,并切断其电源进行封存处理,以保证设备能够因生产工作的需要而随时能够正常启动。

生产物料管理:

工厂的物料进出及物料走向的管理,是生产管理工作中最为繁杂的管理工作,它包含的原辅料、办成品、成品种类繁多且性质各异。要管理好生产中的各种物料就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建立健全生产物料的统计台帐(包括:物料名称、物料产生日期、物料批次、物料数量、物料质量指标、所属工段、存放地点等物料相关的资料数据)。统计台帐由工厂统计部门或统计工作者专职负责,要求计量准确、数据真实、资料完全可靠。

2、对原辅料的管理:

1原料辅进厂,由质检部门分析原料质量指标,符合工厂原料要求的予以确认并将分析数据报相关部门。

2库房保管核实原辅料的数量或吨位,并按类别、批次予以入库堆放或储存。固体原辅料的堆放必须按批次的整齐堆码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标识,其存放环境必须干燥、通风、防潮、防火;液体原料必须存放于专用的储罐中,储存设备必须完好无破损、无泄露。

3原辅料的领用必须按照领用规程进行。库房在发放原辅料的过程中,必须完善领用手续后方可发放,发放时依据工艺要求按原辅料的批次进行发放。

4原辅料的消耗和进出,每日由库房出具统计数据以日报表的形式报相关部门备案。

3、半成品的管理:

1半成品是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根据其价值的高低和产出数量及使用频率决定其存放地点。

2固体半成品(如各种盐类沉淀物、反应调值渣等)必须要求生产班组按类别、批次、质量指标进行定量包装并堆码于指定的场地并做好记录和标识,要求堆码场地干净整洁。液体半成品(如各类溶液、洗液等)必须输送到指定的储罐或储槽中,生产班组做好质量指标及方量等记录。

3半成品所有相关数据必须真实、准确、明白无误的以原始记录形式完整的记录在案,并报相关部门备案。

4、成品管理

1所有成品必须按类别、批次、质量规格、数量堆放于指定的库房。

2成品包装必须按合同要求严格予以包装,对特殊客户要求或出口产品的包装物必须提前加工好,在包装过程保证包装的完好性并且包装外观干净整洁,防止产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出现的受潮、散落等现象。

3所有涉及成品的相关数据(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批次、数量、质量指标、外检数据、合同编号等)都必须真实、准确、完整、明白无误的记录在统计台帐中,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

4根据销售部门的发货通知单,库房对成品库存情况与发货通知单进行核对,质检部门抽检成品样品并予以存档封存。所有情况核实无误后组织发运。

对制造行业而言,过程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活动中的基本方法。过程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关键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性能、功能、寿命、可靠性及成本等有较大直接影响的工艺过程或工序,工艺复杂、质量波动频繁、对工艺人员的技术要求高。所以必须对产品质量起重要作用的生产过程进行计划、认可、监视和测量,最大限度地减少质量波动。

二、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的主要程序

1.工厂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及时制订或修订并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遵守生产纪律。

2.工厂要认真搞好文明生产,特别是保持良好的生产秩序,合理地配备工位器具,保证生产通道畅通。绿化环境,防止污染和灰尘。加强现场管理,大力推行“6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

3.工厂要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合理安排生产作业计划。

4.工厂要组织好设备维修工作,编写设备修理计划,保持设备的技术状态良好。

5.做好材料、物资供应的质量管理。严格对入库材料的检查和验收,对不合格和不符合同规定的物资,可退货或拒收。加强物资保管,防止损坏。提高服务质量,保证供应及时。

6.运用体系的内审和外审,主要审核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审核质量体系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对质量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在日常生产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了有效的过程质量控制。

1.全面进行质量意识的教育培训。

全面推动质量教育,培养和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技能。北新建材按照三个体系手册、程序文件中的有关规定,对企业新招聘的工人、换岗工人、在岗的员工都要进行岗位培训,让他们懂得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增强岗位人员的质量意思,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使之胜任本工作。因此,要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则首先要从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开始。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

公司各产品的生产加工必须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按工艺要求进行生产。在严格按工艺要求生产的同时,还努力提高生产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抓好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建立了一支能持续稳定的生产出高质量产品的生产队伍。

3.合理的设置质量控制点。

质量控制点的合理设置是产品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因此在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必需设置相应的控制环节。如:原材料的进货检验、半成品的过程检验和成品的最终检验都有工厂的检验员进行检验,发现问题立即向主管领导汇报,成立事故调查小组,进行分析和查找原因,进行追溯和改进。在生产的各个关键工序建立控制点,制定相关的文件来保证其有效性,对

关键工序控制点定期检查留有记录。确定各级主管为质量第一责任人,定期听取质量检查的汇报,加强对质量管理的力度。

4.建立畅通的质量信息传递渠道。

质量信息的滞后带来的是产品质量的落后,没有畅通的质量信息反馈渠道,是很难保证所生产的产品质量的。公司是由综合商务部负责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对产品质量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传递、处理与归档。对获取到的质量方面的信息及时传递到工厂,会同工厂技术人员一起制定解决方案并跟踪检查实施、落实情况。因此“信息的及时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5.进行不合格品的有效控制。

公司主要在原料、生产过程、成品及交付后的不合格品进行控制的。在原料方面的控制,由生产单位制定不合格品的评价标准,规定评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评审部门对不合格品性质进行评价,提出意见。生产过程产品控制是由生产单位制定不合格品的评价标准,规定评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对生产过程产品的不合格品性质进行评审,提出意见,并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成品方面的控制,由生产单位和综合商务部分别制定不合格品的评价标准,规定评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生产单位确定不合格品成品标识的职责和方法,综合商务部规定负责标识入库后不合格品的职责和方法,并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交付后的不合格品控制,在已经交付的产品一旦发现不合格,首先要分清责任归属单位,责任单位制定不合格品的评价标准,规定评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对不合格品的性质进行评审,提出处置意见,并与顾客沟通、协商。

不合格因素总是会或多或少地被发现,重要的是被发现的不合格因素是什么性质的。故而质量体系中设置了对质量活动的监督检查,以便及时把不合格因素清理出来,举一反三,防止再发生同样问题,这就是纠正措施。

总之,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质量检验是基础,过程控制是核心,不管是在质量控制阶段还是在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过程控制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过程控制打破了原有各部门之间的界限,将相互独立的各部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贯穿与生产和技术的全过程。真正的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明白,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要求人人都应是监控人员。过程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断,进而将质量管理从事后的处理、落实,推进到过程的控制与管理,进而发展到事前的把关和预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质量控制,最终将企业的质量管理从对产品的质量控制上升到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进而形成全系统的质量控制 人员的培训:

众所周知,在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中人是影响药品质量诸因素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要保证产品质量,就要把人这个因素管理起来。人员的素质对质量体系的运行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公司非常重视培训工作。公司定期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其中法规性文件、行业最新理论和技术、管理知识及技能等方面的培训随着知识的更新不断地调整培训教材内容,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专业知识培训教材内容以本公司生产范围为主,具有针对性,与生产品种、检验仪器等相适应,符合企业的实际培训需求。培训后通过笔答、口答、现场操作、主管领导及同事的评价、问卷调查等等形式考核培训的效果。公司人员均根据考核结果颁发上岗证,考核不合格坚决不能上岗。

违约责任、售后服务、商务承诺

我公司已详细阅读了此次煅煤增碳剂招标邀请函,自愿参加投标,秉承“诚信守法、规范运作”的经营理念和“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经营宗旨以及负责、公开的原则郑重承诺:

一、我公司将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按时按质按量进行供货,产品随车配发出厂化验单,以确保客户能放心稳定使用我公司产品。

二、我公司保证出厂的产品均按有关国家标准生产和检验,保证严格履行、严格执行国家工业产品售后服务有关规定。

三、用户对我公司产品提出质量异议,公司保证在接到用户提出异议后24小时内作出处理意见。若需现场解决的,保证派出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对每件用户反馈的产品质量问题及处理结果我公司将予以存档。

第四篇:产品质量管理

产品质量管理文件

1.兽药的申请和批准文件;2.物料、中间产品、成品质量标准

3.检验操作规程4.产品质量稳定性考察文件5.批检验记录

质量标准目录

1.原辅料、包装材料质量标准,法定质量标准,企业内控质量标准

2、中间品质量标准企业内控质量标准

3、成品质量标准法定质量标准企业内控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编写格式

总体要求:每一个标准编写一个文件,与其他文件格式一致。标准内容的格式可分为

1、中国兽药典的编写格式原料、成品、半成品、工艺用水

2、GB的编写格式各种辅料、包装材料、标签说明书

原辅料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 代号或编号;品名、规格、用途;性状、鉴别、检查项目与限度、检查方法;

 贮存条件、有效期(贮存期限;标准依据(《中国兽药典》《中国药典》其他国家或行业标准); 中药材还需增加采购原料的商品等级、加工(炮制)标准及产地

包装材料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 品名、代号或编号;材质、外观、尺寸、规格;理化项目和取样规定

 卫生标准(内包材、直接接触药品的容器);标准依据:国标、行业标准、协议标准

成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 代号或编号、品名、规格、包装;处方、各成分名称;

 性状、鉴别、检查项目(含量)与限度、检查方法;外观标准及检验方法

 贮存条件、有效期(贮存期限)、注意事项;休药期的规定

 标准依据:《中国兽药典》或其他法定标准

检验操作规程检验中每个检验项目都有依据,企业检验操作的作业指导书就是检验操作规程,即检验的SOP。

检验操作规程目录

 工艺用水检验操作规程;原辅料检验操作规程;包装材料检验操作规程;

 中间体、半成品检验操作规程;成品检验操作规程;通用性检验操作规程

检验操作规程编写基本要求

 原辅料按品种分别编写;中间产品、半成品、成品等分剂型、分品种编写

 包装材料按不同的材质、不同的种类分别编写;空气中微生物数和尘粒数监测分别编写

 规程中的操作方法、仪器设备应进行验证

检验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

1、按文件的统一格式编制文头表格;

2、名称(中、外文)、代号或编号、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

3、性状、鉴别、检查项目(含量)与限度、操作方法;

4、应规定检验用试剂、设备和仪器、方法原理、计算公式、允许误差等

 滴定溶液、标准溶液、指示剂、试剂、一般杂质检查、热源、生物效价等单项检查,参照有关规

定,编入检验规程的附录

检验操作记录的主要内容

 一般应包括:名称、来源、数量、批号、代号或编号、取样日期、测试日期、检验依据

 全部项目测试的数据和计量单位、换算系数、摩尔系数、计算过程、误差计算、检验结果  仪器分析的图谱;检验人签字,专业技术人员复核并签字

检验报告的内容

 检品的基本信息,如名称、来源、数量、批号、代号或编号、取样日期、测试日期

 检验依据;检验项目、标准规定、检验结果;检验结论

 检验人员和各级质控部门负责人签字;质检部门加盖公章

 检验操作记录和检验报告单按成品批号整理,形成批检验记录,归档保存。

 批检验记录可与批生产记录一并归档。也可单独按产品种类归档保存。

第五篇:产品质量管理专题会议纪要

亮司[2018]03号

产品质量管理专题会议纪要

5月5日下午,由董事长雷元德亲自主持的,公司“质量管理专题会议”在三楼会议室召开,车间机组长以上人员、质量部质检员,以及生产、技术、质量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以“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为主题,进行了阐述与研讨。

会议指出:2018年是亮诚科技机构改革、规范发展的关键时期,将产品质量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要以“中国硅芯管十大品牌”第一名为契机,加强硅芯管、集束管等主导产品的营销突破,在此基础上,给水管、燃气管也要异军突起,打开销量。耐高温耐高压钢丝网精编管等新产品研发同时进行,因此,产品质量必须做好根本保障。

会议要求:各部门必须紧急行动起来,统一思想,提高质量意识,打好关键时期的质量硬仗。机组长是车间生产的技术骨干,也是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对在线产品质量的自检力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质检员是产品质量的守门员,必须对所有产品质量心中有数、严格把关,加强监控和巡检,决不允许不合格产品入库,也不能有超出客户质量要求的产品,把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的关系处理恰当。

生产部、质量部要分别制定与产品质量相关的奖惩措施和考核标准,积极鼓励和奖励注重产品质量的员工,对不讲质量、投机取巧、蒙混过关的员工进行批评和处罚。一定要加强协调与沟通,遇到问题,不能横加指责、恶语相加,更不能搞人身攻击。

会议号召:所有员工都要围绕“2018质量管理年”这个主题,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执行力与责任心,加强产品质量过程控制,提升亮诚科技品牌影响力,团结一心,携手共进,为公司做大做强贡献力量。(记录整理:魏世雄)

荆州亮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五月七日

下载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组产品质量管理

    车间班组建设结业论文 班组产品质量管理 【摘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一个企业整体素质的展示,也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顾客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

    产品质量管理实施细则

    产品质量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在当前经济形势严峻,市场销售疲软的困难条件下,焦炭价格连续下滑,同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而产品质量的优劣是产品参与与竞争进入市场的关键因素......

    产品质量管理实施细则

    产品 质量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在当前经济形势严峻,市场销售疲软的困难条件下,焦炭价格连续下滑,同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而产品质量的优劣是产品参与与竞争进入市场的关......

    产品质量管理实施细则

    产品 质量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在当前经济形势严峻,市场销售疲软的困难条件下,焦炭价格连续下滑,同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而产品质量的优劣是产品参与与竞争进入市场的关键......

    产品质量管理规定

    产品质量管理规定 一、原材料检验: 1、质量管理部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甄选,将确定的供应商名、原材料品名、规格、质量标准填写“准购单”交采购员采购。 2、质量管理部门依据......

    产品质量管理实施细则

    产品 质量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在当前经济形势严峻,市场销售疲软的困难条件下,焦炭价格连续下滑,同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而产品质量的优劣是产品参与与竞争进入市场的关键......

    产品质量管理细则

    产品质量管理细则 一、总 则 1、产品质量的好坏是关系到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也关系到企业在社会市场上的占有率,更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各级领导、技术、质保与生产人员必......

    产品质量管理实施细则

    产品质量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在当前经济形势严峻,市场销售疲软的困难条件下,焦炭价格连续下滑,同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而产品质量的优劣是产品参与与竞争进入市场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