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06 中学生交往心理咨询
中学生交往心理咨询
〔学习提示〕 你知道吗?
□一位中学生这样说:“我需要友谊,需要倾诉心中的苦闷,需要关心,可我有的只是深深的孤独,我再也不能忍受这份煎熬了!我活得太累了!”
□有位中学生说:“我和知心朋友几乎无所不谈,不想保留什么。因为我认为,既然是知己,就要付出真诚,就应该用自己的真挚情感去对待对方,这样才会相处成最知心的朋友。”他的观点怎么样?
□小军在学校里和几个要好的同学无话不谈,又说又笑的,可是一回到家里,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沉默寡言。小军怎么了?
□有的学生在学校很少帮助别人,从来不借书、笔记或别的学习用品给他人。这样的同学人际关系会怎么样呢?
正值身心飞速发展时期的中学生,他们精力充沛、热情奔放,尤其喜欢人际交往,更需要用交往编织起彩色的岁月。通过交往,可以使学生们获取纯洁的友谊;通过交往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解力、观察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通过交往还可以消除不安全感、孤独感,使紧张的心理得到调节,得到安慰,使紧张的情绪得到调节和稳定。
第一节 掌握交往技巧
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增强,中学生的交往心理开始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了解交往的特点
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表现在同伴、师生和亲子三方面。
在中学生的同伴交往中,结朋交友、建立友谊是其最重要的内容。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友谊是一种可以为朋友奉献自己的真挚感情,也是一种鼓舞人们向前奋进的高尚的道德力量。中学生对友谊的需要最强烈,同学们期望友谊成为互相激励和促进自己的动力。与儿童期相比,中学阶段的友谊表现出了自身的明显的特征。
1.稳定性
刚进入中学时,中学生中还存在着“三日好,三日吵”,友谊关系反复无常的现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朋友关系一般要经过慎重考虑,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相互了解,彼此愉悦满意后才确定,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朋友间的友谊关系比较稳定,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日渐减少,为了保持和发展已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朋友双方都能够互谦互让、相互谅解,即使为某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仍能在过后一笑了之,不会因此而失去友谊。
2.亲密性
中学生与同龄人建立友谊的要求非常强烈。由于同龄人年龄相近,生活经历相仿,活动方式相似,知识层次相当,有共同的语言,有共同的年龄特征,朋友在一起可以相互帮助、相互依附、相互激励、互为补充,因而使中学生的友谊关系呈现出亲密和谐的色彩。朋友在一起畅所欲言,无话不谈,以诚相见,遇事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开辟了一个人际关系的新天地,形成了一个个亲密无间的“小王国”。
3.矛盾性
中学生一方面积极寻求友谊、建立友谊,另一方面对发展友谊存在认识的矛盾。中学生希望自己人缘好、威信高,在集体中得到大家的尊重和承认,与更多的同龄人发展友谊,但他们往往觉得难以建立广泛的友谊。这是因为中学生组成非正式群体后,群体成员来往频繁、关系密切,对外则较难交心,担心别人不信任自己,因此,交友心理是矛盾的。
我国学者的一项调查表明,与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的中学生相比,当代中学生的交往呈现出了一系列的新特点。具体表现为:(1)交往需要的迫切性,即和同窗、同学、朋友交往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与独生子女增多有关;(2)交往观念的开放性,即当前中学生的交往在摆脱父母的同时,也不愿意受以往交往观念和传统习俗的束缚,呈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开放性;(3)交往行为的自主性,即中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开始要求按照自己的交际观念和交往行为去选择朋友;(4)交往范围的广泛性,当代的中学生的交往,不像过去的中学生只和同性朋友交往,只和本班、本组的同学交往,而是使交际圈子呈现一种拓展的趋势;(5)交往内容的丰富性,当代中学生聪明,知识面宽,很多事都可成为交谈的话题;(6)交往手段的多样性。当代中学生接触的事物远远超过以前的中学生,因此,同学间的交往既有传统的方式,也有现代的手段,多种多样。
中学生生活在老师、家长、同学这三者构成的世界中,因此,中学生的交往除了同伴交往之外,还要涉及与老师、家长的交往,除了要处理同伴关系,还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对于父母,中学生已不再是单纯的依恋,他们有自己的独特的交往方式;对于老师,他们有了更多的要求,他们希望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
朋友关系有浅有深,大致可分为“最要好”、“亲密”、“熟识”、“一般”等几类,其间的界限可依据谈话的话题是否深入、给予的帮助是否诚心诚意、在一起相处是否轻松自如等感觉来划分。但无论与哪一层次的朋友相处,都应该明确在交往时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否则,就会损害友情,使交往中断。
下面这些交往方式都是重要的:
(1)在朋友需要时,自觉自愿地提供帮助;(2)尊重朋友的意愿;(3)保守朋友的私人秘密;(4)双方互相信任;(5)朋友不在场时,同样维护其正当利益;(6)公开场合不互相指责;(7)给朋友以感情上的支持;(8)交流时注意力集中,不能心不在焉;(9)尽量使朋友感到相处的快乐;(10)不妒忌朋友的其他社会关系;(11)坦率地敞开自己的感情;(12)遇事多征求对方的意见;(13)与朋友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14)发生矛盾时互相忍让;(15)生活上关心朋友;(16)不唠叨;(17)注意必要的礼节。
三、培养积极的个性品质
心理的大量研究认为,个性品质是影响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有些个性特征受到别人欢迎,会对人际关系发生积极的影响;有些个性特征则令人厌恶,会对人际关系产生消极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家安德森曾系统研究了个性品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其研究结果为:
1.影响人际关系的最积极个性品质,依受人欢迎的程度递减,其内容依次为: 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性、可信、智慧、可信赖、有思想、体贴、热情、善良、友好、快乐、不自私、幽默、自责、开朗、信任。
2.影响人际关系的中间个性品质,依次为:
固执、刻板、大胆、谨慎、易激动、文静、冲动、好斗、腼腆、易动情、羞怯、天真、不明朗、好动、空想、追求物欲、反叛、孤独、依赖别人。
3.影响人际关系的最消极个性品质依次为:
古怪、不友好、敌意、饶舌头、自私、粗鲁、自负、贪婪、不真诚、不善良、不可信、恶毒、虚假、令人讨厌、不老实、冷酷、邪恶、装假、说谎。
四、改变不良的交往行为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米哈里博士曾对该大学的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他向300名大学生发出问卷,要求他们提出何种行为最令人感到厌烦。在问卷中,他列出43项令人无法接受的行为,由被调查者按照自己对其厌烦程度的深浅顺序排列。以下是根据调查资料得出的8项最不受欢迎的行为:
1.经常向别人诉苦,但对别人的问题却从不感兴趣,不予关注。
2.经常唠叨,只谈论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或不断重复一些肤浅的见解和一无是 处的空话。
3.言语单调,喜怒不形于色,对任何事都表现漠然,情绪上毫无反应。4.态度过分严肃,不苟言笑,一派道貌岸然的样子。
5.缺乏投入感,在任何社交场合中,悄然独立,既不参与别人的活动,亦不主动与人沟通。
6.态度过激,或语气浮夸粗俗,满口俚语村言。
7.过度以自我为中心,不断向人诉说自己的生活琐事,夸耀个人经历;只谈个人兴趣,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和反应。
8.过度热衷于取悦别人,花言巧语,博得别人的“好感”。
米哈里博士指出,任何人都会偶然变得令人感到厌烦,但如果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成为不受欢迎的人物,那一定是行为健康方面出了问题。假如上述8项行为中,你有了3~4项,那你肯定在别人的心目中,是一个难以接受的人物。应该自我检查一下,设法加以改善。
〔案例分析〕
真 诚 最 宝 贵
一天,班主任老师领着一位新同学走进了教室。老师向同学们介绍道:“王琳同学是新转到我们班的,从今以后,她就成为咱们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了,大家要互相帮助,王琳同学的物理学得不错,以后谁有什么问题可以向王琳同学请教。”说到这里,坐在下面的张晖同学有些不服气了,因为张晖同学的物理是学得很棒的。于是张晖决定向王琳“请教请教”。
回到家里,张晖找到一本《物理竞赛题选集》,从中翻出一道很难的题,决定第二天向王琳“请教”。第二天下午放学后,张晖开始向王琳请教了。王琳接过那道题,很认真地思考起来,想了好长时间也没想出来,于是就说要把题带回家去,明天再给张晖讲。这时的张晖为自己的成功而高兴。
第二天,王琳拿着一张草纸走到张晖的跟前,很认真地给他讲起那道难解的物理题。王琳讲得那么认真、那么耐心。讲着讲着,张晖无意间望了王琳一眼,她从王琳那布满血丝的眼睛里和那张带有一丝倦意的脸上读懂了许多。
从王琳和张晖两位同学的一件小事上,可以看出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同学之间既有友谊又有竞争,中学生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这些都是非常可贵的。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中学生生理、心理还不够成熟,社会阅历较浅,在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时,常常不够恰当,有时会采取一些类似“恶作剧”的形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交往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操作指导〕
帮助中学生掌握交往的技巧,顺利地进行人际交往,教师须有意识地让学生在了解自身交往特点、正确交往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
1.要努力遵循交往原则。最基本的原则包括:平等交往的原则、求同存异的原则、互助互利的原则、诚实守信的原则等。
2.努力增强人际吸引,力争在交往中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提高个人的外在素质和良好的个性特征,加强交往,密切关系。
3.努力掌握交往技能。处理人际关系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术,它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培养和提高,应让学生做到增加交往频率、学会真诚关心同学、宽容待人、讲究褒贬手段、保持人格完整。
4.调整认知结构是必要的。认知是人际关系的基础,积极、全面、正确的认知有助于优化人际关系,而消极、片面、错误的认知将影响人际关系交往的质量。因此,要让学生充分认识人际交往的意义,调整其认知结构,增强其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中学生交往心理咨询
第二节 中学生交往问题咨询
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交往并非时时、处处都一帆风顺,交往问题时有发生,有时似乎并没有产生大的冲突,但人际关系却并不和谐、融洽。因此,要改变人际交往的状况,重要的是要帮助和指导他们克服在交往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
一、异性交往紧张
1.表 现
随着青春期的来临,少男少女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生理上的变化促使心理上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开始表现出对异性的倾慕与向往,他们希望自己能更多的与异性交往,有什么苦衷和心里话也愿意向异性朋友倾诉。但也有很多学生,在和异性同学讲话时,总感到不好意思、心慌,有时会紧张得连话都说错,这是需要克服的。
2.咨询要点
(1)端正认识。这种在同龄异性面前所表现出的羞涩和不安,是每一个人在心理发展上必经的一个阶段———性疏远期。一些心理学家指出,性疏远期是由于生理原因引起的,确切地说,是由于第一性征的变化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引起的。这种现象最早发生在女性身上,而且在整个性疏远期,女性都较男性更为明显地感到了自己生理的变化,因而羞涩感便油然而生。她们会束胸,认为男女交往是不可思议的,甚至是耻辱的,所 5 以会故意疏远异性。男性在少年初期也会出现这种疏远异性现象,他们对异性不屑一顾,全然不感兴趣,只热衷于如体育运动等令自己感到兴奋的活动。男女青少年的这种相互疏远,一般要持续一年左右,有时甚至会更长一些。在这个时期,男女少年只要悄悄说上几句话,甚至被老师叫到黑板前一起演算习题,立即会在教室引起反应。女生会窃笑、讥讽,男生会嘲弄、起哄,这就使他们更惧怕相互之间接近。因此,女孩子在和男孩子讲话时感到害羞,是处于性疏远期的青少年的正常心理表现,不必以此为怪。(2)端正态度。当然,我们说这种在异性同学面前害羞的表现正常,并不是说它就是合理的。因为它毕竟影响了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和班级工作的开展。为了能消除在异性面前的不自然表现,建议对异性的接触首先要持正确的态度。要把异性间的接触看成是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是工作和学习的需要,是增进友谊和团结的需要,也是探求人生真谛、实现社会化和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因而是应该大力提倡和发扬的。只有对这一点有清晰的认识,才能使自己从心理上消除恐惧感和紧张感。
(3)讲究方式。在与异性接触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对方的性别和年龄,而要从心理上把对方当做自己的兄弟或亲人来看待。在与对方商量事情、讨论问题时,要力求做到自然亲切、诚恳大方。这样做的结果,就能使对方有一种轻松感受;反之,如果你面红耳赤,羞羞答答,说话时欲说又止,前言不搭后语,则对方也会因此手足无措,局促不安。这样一来,同龄异性自然也就不愿接触了。
(4)自我暗示。暗示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是指被暗示者从别人那里或自身把某种观念接受下来,使它在下意识里发生作用,并使其见诸于动作和行为。心理学家指出,暗示作用之所以能对人产生巨大影响,是因为暗示是一种人类所固有的普遍心理特征,是通过言语的联想过程将观念转化为一种情绪状态,并产生某种心理冲动,进而直接作用于机体的一种机能和行为的心理现象。正因为这样,如果女孩要和男孩一起办事或搞什么活动,不妨先对自己自我暗示一番。例如,可以暗示自己说:“作为一个九十年代的现代女性,和异性交往,这完全是光明正大的嘛,有什么可紧张和难为情的呢?”“别的女同学都能那样自然大方,我为什么不能呢?”“我从来就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做到?!”等等。实践证明,如果在与异性交往前能如此这般地进行自我暗示,则在与异性交往时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二、师生交往困难
1.表 现
不轻易向教师袒露内心世界,自我封闭;不主动接触老师,消极观望;对老师的话置若罔闻,不予理睬;产生失望心理,对抗情绪;躲避老师,感情淡漠;对老师百般挑剔,拿老师的缺点做笑谈;惧怕老师,不敢与老师交换意见等。
2.咨询要点
(1)要真正理解信任老师。师生之间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只有这样,6 师生间的距离才能缩短,关系才会融洽,感情才能沟通。
(2)培养尊师的真挚感情。尊师爱师,这是做人的一种美德。尊师就应该在思想上认识到老师的可尊之处。老师之所以令人尊敬,是因为老师最不保守,总想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他们担负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任,但从不为个人着想。尊师,我们就应在行动上有所表现。在学习中,我们应尊重老师的劳动,按时上课,不迟到,聚精会神地听讲,课外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在生活中,对老师应该有礼貌,多关心体贴老师。
(3)调整自己的心理结构。首先,明确师生关系的性质。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亲密的,是平等的,没有尊卑之分,不存在任何鸿沟,不应该在心理上形成两个对立阵营,与老师交往不必羞怯,不必自卑,大大方方,友好往来。其次,客观、全面地评价老师。不能求全责备,不能要求过高,更不能把老师偶像化。最后,正确认识自我。作为中学生,应明确自己的身份,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缺点,为了使自己更快、更好地成长,应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交往,求得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应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让老师从不同的侧面来了解自己,虚心向老师学习,不骄傲自满。
三、代 沟
1.表 现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因依附性减弱,独立性增强,从而使亲子两代人在对待事物的认识上产生一定的差异,由于态度的不同及意见的分歧,出现了一条心理上的代沟。这种心理上的代沟致使青少年朋友认为父母不了解他们,不关心他们,有事不愿与家长谈,宁可与同学谈,甚至以不满、顶撞、反抗、违法等方式试图摆脱成人或社会的监护,以自己的方式行事,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判断是非的标准。
2.咨询要点
(1)了解代沟形成的原因。
① 两代人生长环境的差异。一个人的基本行为模式和态度,自幼年开始逐渐形成,常会保留到青年期以至成人阶段。两代人的态度和价值观念也就不尽相同。
② 两代人在个体发展过程上存在差异。年轻一代的体力和智力发展非常迅速,他们喜欢活动,不畏艰难,而成年人的一些态度和观念已基本定型,较少变化,致使两代人之间存在差异。
③ 两代人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也不同。上一代人必须负有责任,而下一代人则因年轻、富有朝气,承担的社会责任相对少一些。④ 两代人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不同。社会观念、社会环境、工作性质、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的变化,对上一代人冲击较大,他们还不能很快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而这个时代的青少年,能很快迎合这个时代,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接受新鲜事物,进而纳入到 7 自己的价值体系中,于是两代人之间便因此出现磨擦。
(2)承认代沟的存在,不要回避,及时进行沟通。可能是一方接纳了另一方的意见或态度,但这里所说的接纳,不是被动或勉强的接纳,而是在彻底了解对方的态度,并且发现这些态度更能适应于当时的情境,因而愿意自动放弃本身的意见,心悦诚服地接受对方的意见。
(3)意见融合。两代之间可以陈述自己的意见,说出之所以这么做的理由,双方可以寻求一种途径,将双方的意见融合成为一个新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融合而得的行为方式往往能兼顾双方原来意见的优点,形成比原来任何一方的看法更完美的意见,使双方都能高高兴兴地接受。
(4)在相互沟通的时候,每一方都应多从对方的立场和观点去设想。尊重对方的想法,给对方以一种理解和开明的态度,这样有助于双方在意见上达成一致,即使不一致,也可以形成折衷的意见。
(5)同时接受新知识,求大同存小异。
四、孤 独
1.表 现
孤独就是在“我”与“他人”之间、“我”与“环境”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时所出现的一种心态。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少年朋友开始将关注的重点转向自身,自我认识逐渐清晰。他们有时也会出现自我认识过高或过低的偏差。此时,他们或是清高,对别人不屑一顾,认为别人根本不理解自己,不愿倾吐内心的秘密;或是自卑,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缺乏信心,也不愿别人了解自己,生怕被人看不起,进而产生了他人难以沟通和了解的感受,这便是孤独。
2.咨询要点
(1)走出自我的小天地,走出封闭的世界。敞开心怀,你会发现,你生活的空间同样是一个温暖的世界。在交往中感受爱的信息,在相助中体味他人的暖流。(2)客观地对待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曲高和寡”,如果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高人一等,你就永远摆脱不掉孤独的困扰;如果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终日独处,同样也会变成孤家寡人。要学会交往,学会沟通,不要怕别人强于自己,也不要怕把自己的不足曝光,因为你时刻可以改变自己。
(3)要学会给予爱和接受爱。不仅要珍惜别人给予的爱和祝福,也同样需要给予别人真挚的友谊。友情是相互的,友情需要双方共同建立。
(4)为别人做点什么。跟人们相处时感到的孤独,有时候会超过一个人独处10倍。这是因为你跟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就像你突然来到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度一样,你无法跟 8 周围的人进行交流,而他们之中那种热烈的气氛更是衬托出你的被冷落。
要打破这种令人难受的局面,惟有“忘我”。想一想你能够为人家做点什么,这很有好处。记住:温暖别人的心,也会温暖你自己。
(5)享受自然。一些习惯了孤独的人,懂得充分享受孤独提供给他的闲暇时光。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活动,都是充满了乐趣的,而孤独使你能够充分享受它们的美妙之处。这种福分,不是那些忙忙碌碌的人可以享受到的。
五、自我中心
1.表 现
(1)过分关注自身健康与症状。
(2)相信别人一定时时、事事在关注自己,因此也更加自我关注,眼光无法越过自己去关注别人和外界。
(3)思维方式、对问题的看法总是从自我角度考虑问题的。“我认为……所以他应该……不应该……”这是他们惯用的逻辑。
(4)与他人相处,总是考虑自己的需求。亲人病了他很难过,原因是没人照顾自己了。
总之,这类人只对与自身相关的事物感兴趣,生活于自我的小生活圈子中。在生活中,只要与自己无关,他们就是旁观者,而不是一个真正的参与者。
2.咨询要点
自我中心的个性必须克服。它可能使你人际关系紧张,周围人因此远离你,孤立你;它可能使你对他人、社会产生敌意;它可能是你心理不成熟、见识不多的重要原因;它可能是自恋性人格变态的形成原因与关键表现;它是多疑、被害妄想、癔症等心理障碍的成分之一。
(1)了解自我中心产生的原因。
① 从小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家庭关注过多,长大后思维和行为已成习惯,心理上仍将同学、朋友当成父母的形象来依赖。会只考虑自己的存在,而不考虑他人的存在;会只对对自己有利的事负责任,其他事与己无关……思维方式的原则就是围绕“自己”转。
② 一个受到家庭遗弃、打骂、放任不管的人。由于没得到足够的爱,也许是发泄其不满,也许是学到其父母如何关心他人的行为,因此,长大就成为自我中心者。
③ 一个生活单调、缺乏人际交往、文化程度低、生活圈狭窄、视野局限、不能得 到外界信息的人,如处于贫穷偏僻地区的人,他们肯定只懂他所知道的那点儿东西,思维方式不会超出他的知识和认识问题的范围。
④ 一个信奉消极、颓废价值观念的人。抱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类信念的人,一定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
⑤ 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也易导致自我中心。自负的人、虚荣的人、依赖性强的人、空虚的人,都易成为自我中心者。
(2)要认识到“自我中心”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特征。而一个健康的人随着年龄增长,会从最初的关注自我发展到逐步的关注他人,并扩展到整个社会。因此,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必须不断主动去接触外界,了解外界,主动沟通他人,获得他人信息,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3)在社会上要做个对他人负责的人,使自己有一种使命感,要认识到人不仅仅只是为自己活着。这世界,正因为有了每个人的奉献,才会这么丰富多彩,走出固步自封的天地,去爱别人,去接纳别人,去追求人生,去探索自己的价值,承担社会责任,不依赖他人,不期望他人的回报。
六、自 私
1.表 现
在家里,我是中心人物,看电视我要看哪个台就看哪个台,我要买什么衣服就得给我买,吃东西我拣好的吃。在学校,谁也甭想占我的便宜,我谁也不帮,从来不借书、笔记、作业本给别人。自私一方面表现为不关注他人利益,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过分关注他人利益,其目的是要求他人更多的回报,以得到别人对自己的绝对无条件服从。
2.咨询要点
无论哪一方面的自私,什么形式的自私,本想多得到点儿什么,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不但什么也没得到,反而失去的可能更多。失去的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可能是立即可见的,也可能是许多年之后才感觉到的。
自私使自己失去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维系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
自私使我们受到了周围人的惩罚,导致孤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大多数有心理问题的人,尤其人格变态者,自私是其一重要特点。
(1)了解产生自私的原因。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亲本身就是极端自私的人,相对会导致儿女自私性格的形成。这一方面是模仿父母的行为、父母的思维,另一方面是由于父母没有给予子女足够的幸福,易使子女将这种不满发泄在父母身上,并延伸到整个社会。在过去的经历中,曾付出而没有得到回报,因此产生怨恨情绪,导致以后只求索 10 取、不愿付出的自私心理的形成。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看到了一些不完美、不公正的现象与自己头脑中对社会的期望正好相反。青少年往往比较天真,相信社会是完美的、公正的,人与人之间是友善的、互帮互助的。而当这种良好的极端思维遇到相反的现象时,就会从这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人都是自私的。
(2)交友法。多结交那些被公认为是慷慨大度、大方的人。你的周围一定会有这种人,跟他们在一起,你会学到他们的处友方法。不妨跟他们谈谈你的一些关于自私的想法。不要跟自私的、斤斤计较的人在一起。有句俗话说“守好邻学好邻”,选择朋友也同样如此,跟自私的人在一起,你会更加坚信“人都是自私的”,这不但不能改掉你的不良个性,反而会加重你的自私。
(3)认知改良法。一定要改变“人都是自私的”这一错误观念。社会上不可能事事完美、处处公正,多看看那些虽受到不公正待遇但仍然坦然处之的人,多看一些好文章,看看名人是如何对待他人的求助的。要经常强化以下观念:“关心理解他人,是因为若没有他人,我们自己的一切也将受到伤害”,“关心他人,如果他们获得满足,他们也将极大地使你得到满足”,“关心他人,会得到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我们获得安全感,获得自尊,摆脱孤独,生活愉快。”
(4)行为疗法。改掉以前的不良行为,学习多帮助他人。当别人麻烦你时,尽量不要拒绝,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你会体验到一种发现个人价值的快乐。将零用钱攒下来,捐给希望工程;走到大街上,看到讨钱的残疾人、小孩,给他们一毛、两毛都没关系,关键在于你助人的行为;在家里,从帮助父母做起;在学校,从多帮助同学做起;在社会,从帮助陌生人做起。
七、从 众
1.表 现
从众心理,简单地说就是做事之前先想到别人会如何想、如何做,然后再按照大多数人的做法去做。从众心理的产生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自己缺乏主见,遇事慌乱,不知该如何做,只好随大溜,别人如何我如何。另一种是虽然自己有主见,知道自己要选用的方法很正确,但怕别人说三道四而不敢采取行动,也只好随大溜。从众心理会使你成为一个人云亦云的追随者,在某种程度上讲,从众心理是阻止人成功的最大障碍。它压抑了真知灼见的发表,扼杀了不同意见的产生,最终结果是大家只用一个声音讲一种公认的但可能是错误的真理。中学生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识别能力,因而很容易产生盲目的从众心理。
2.咨询要点
(1)思想上作好准备。不从众就意味着要作好接受挫折的思想准备。“我所选择的是正确的,不久你们会发现的,到那时我就被人理解了。”
(2)改变认识。大家都认为对的未必正确,“地心说”转为“日心说”就是一个明证;大家都做的未必就是正确的,因而不能用“别人会如何想”、“别人会如何做”来衡量自己 的思想和行为。
(3)养成独立思考、有主见的品质,不惟上、不惟书、要惟实的精神,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方案。有主见就要按照你自己的意见去办。
(4)敢于尝试。对别人没做过的事,敢于尝试着去做一做,打破常规也是摒弃从众的一种做法。
八、嫉 妒
1.表 现
看到别人容貌好、衣服穿得漂亮,则认为是出风头,是在和自己媲美;看到他人成绩比自己好,则认为是考试作弊,没啥了不起;看到别人比自己行、超过自己,则心中就不愉快、焦虑,总想发泄或攻击他人。
2.咨询要点
心理学认为,嫉妒是一个人在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对象所产生的一种不服气、不愉快、自惭、怨恨的情绪体验。
嫉妒是人性的一种弱点。它常常发生在两个年龄、文化、社会地位与条件相当并有竞争关系的人之间,竞争中的失败者往往会对竞争对象产生嫉妒心理。嫉妒在同辈、同学和同事间更容易发生,因为在这些条件相当的人之间有可比性。也就是说,在有比较、有竞争关系的人之间,较容易产生嫉妒之心。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具有竞争性,这往往容易使个别同学在内心产生程度不同的嫉妒心理。其实,这种嫉妒既不能使嫉妒者的境况变好,也不能使被嫉妒者的境况变坏,反而会干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白白地浪费时间和精力,到头来仍旧一无所获。一个人在嫉妒他人时,最受伤害的是自己,因为在嫉妒他人时,当事人往往心理和情绪都处在紧张和不安之中。心理学家认为,嫉妒心理长时间的存在会导致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嫉妒心理是一种不良的情绪,它会使一个人变得卑下、偏狭;它会使人丧失理智和信心,陷入自伤或伤人的危险境地;它会使人放弃自我追求,而去用仇视的目光贬低他人的成功,从而成为一个庸人。
嫉妒心理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造成集体内部的积怨,这种积怨会使许多人浪费时间和精力,从而形成内耗。中学生中的一些人隔阂和矛盾往往也根源于此。
为了能够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克服嫉妒心理,建议中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善于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每个人都要在具有竞争的气氛中学习和生活,学习生活中要客观地对待自己,摆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不要把学习中最优秀的同学仅仅看成是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对手,而要看成是促使自己进步的动力。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不要仅仅拿自己的长处去与别人 的短处比较,而要注意发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只有这样才会有长进,才会使学业和思想都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2.要走出自我狭隘的小圈子,做个聪明人
嫉妒别人成功是从自我的视野中把别人的成功看成自己的障碍,因此其内心深处潜藏着一种自己不好也不许别人好的自私心理。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时时会发现自己周围的同学正在超越自己。如果你能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并能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那么你就走出了自我狭隘的小圈子,你就具有了一种宽广的胸怀,这种胸怀对于你将来的成功十分重要。如果说嫉妒心理代表着一种平庸和狭隘,那么能够积极地容纳别人和欢迎别人超越自己的态度则代表着一种高尚和睿智。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个聪明人,我们应力争做一个能够积极地容纳别人并欢迎别人超越自己的聪明人。
3.要建立起自我丰富的内涵
从我们对嫉妒危害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嫉妒是一种害人害己的危险心理。要克服人性的这些狭隘、自私和平庸的弱点,就应该用人类的智慧和知识来充实自己,使自我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
〔案例分析〕
嫉妒伤害的是自己
“我表面看起来又活泼又开朗,可内心却特别敏感、多疑,尤其是我容不得别人比我强,不管是同学还是好朋友。所以,我很少有真正的快乐。从小学到中学,我一直是老师、家长、同学眼中的好学生,可以说,我是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的。可能是拔尖惯了吧,从上初中开始,我就总是和人较劲似的,不容许任何人走在我的前面,否则我就会不理人家或找人家的不是。我也曾下决心改正,可都没有用。有时候,我真觉得自己很卑下、很自私。难道我真的要这样痛苦地过一辈子吗?”
应该说,这是一个很优秀、很出众又很要强的女孩,可是,因为嫉妒,她正被心灵的痛苦缠绕着,而且还背负着自咎、自责的沉重包袱,她会快乐吗?
从心理学上讲,嫉妒是一种极欲排除别人的优越地位或想破坏别人优越状态并含有憎恨的激烈情感。严重的嫉妒会造成情绪上的抵触和对立,产生憎恶、怨恨等消极情绪,并对对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诋毁和攻击,这是非常有害的。浅层次的嫉妒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可以使人产生竞争的动力,而深层次的嫉妒则是一种心理障碍,要想方设法克服它。具体方法可以参照本部分有关内容。
〔操作指导〕
教师在对中学生的交往问题进行咨询时,需要注意:
1.对于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应作具体分析,分清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异常的,对于异常的也要分清是思想问题还是心理问题,以便对症下药。
2.中学生所表现出的某些交往问题,有时是其发展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因为在他们的交往过程中,既表现出独立性不断增强、交往水平不断提高的特点,同时也表现出各方面发展尚未成熟、能力有限、经验不足的局限性。正是由于这些局限,使得中学生在交往方面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正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其交往能力逐渐提高。
3.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对象主要有三部分,即家长、老师和同伴,以此构成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三种关系各有特点,也各有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在解决中学生的交往问题时,既要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予以调控,同时也要看到三者的连带作用。在面对某一个具体的交往问题时,也要从三个不同方面去寻找原因,从三方面入手去寻求解决的途径。
第二篇:中学生异性交往心理咨询案例
案例一:一高一男生,进咨询室后先要求作个性方面的测验,认为自己和有些同学合不来,经测验属于性格偏内向型的学生。然后他说进入这个新的集体后,班上许多同学非常活跃,朋友多,而自己关系好的只有二、三个男生,而与班上女同学交往很少,一说起话来心里就紧张,不知道说什么好,总认为自己嘴很笨,不能象其他男生那样海阔天空神侃。而内心又希望与女同学多交往一点,能够很随便自如地去打交道,却不知道怎样做才好,怕她们笑话自己。
案例二:一高二女生。她和本班一男孩要好,都爱好文学,有许多共同语言,相互有好感。高一开始时对学习有促进作用,男孩在班上考了第一名,她进步了二十多名,但现在学习成绩都不理想了。两个人经常在一起讨论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不时在一起玩,看电影或散步,并到过男孩家中。男孩性格较内向,来自农村,在班上除了她缺少其他异性朋友,她怕这期影响彼此学习,班上同学又取笑,问是不是早恋。
案例三:一初二女生,曾与班上一男生关系较好,班上同学经常取笑,那男生现在与她有一种对立情绪,而自己不想处于这种状态,想和他保持一种正常关系,平时非常关注那男同学对自己的看法。
案例四:一初三男生,进咨询室后,先谈起学习的紧张,升学的压力。然后突然说他还想问一个问题,就是和班上一女同学关系不错,平时互相关心,感情很好,面临毕业了,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在一起,都觉得依依不舍,天天想见面,以致无心学习,面临怎样搞好学习和怎样处理好关系的双重矛盾。
以上所举都涉及到男女同学异性交往的问题,这是心理咨询中比较常见的。对于花季的少男少女来说,有着许多这方面的内心困惑。
中学生在少年期进入第二个生长高峰,带来第二性征的变化。由于性激素的产生和增加,性意识的唤醒,自我意识增强,常想“我长得潇洒(漂亮)吗?”“我聪明吗?”等,经常对着镜子“孤芳自赏”,并十分留意周围人的眼光、态度及对自己的评价,希望引起别人特别是异性的注意,因此在这个时候就特别注重梳妆打扮以及一言一行。
在与异性交往时,一方面表现出不安、羞涩和表面上的反感,另一方面又内心里关心、向往甚至爱幕异性,渴望与异性接近,喜欢悄悄议论异性。这是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普遍现象。“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由于异性交往有利于情感的交流、智力的互补、个性的塑造和心理的健康,因此对每一个人来说,拥有异性的友谊是正常和必须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正确对待男女同学异性交往,要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但异性交往也存在不正常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异性交往恐怖;二是早恋或有早恋的倾向。下面分别对这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一、异性交往恐惧
1、表现:内心渴望和异性交往,但又缺少胆量。和异性在一起总觉得不自然,手脚不知怎么放才好,内心很紧张,惴惴不安甚至脸红,常常觉得无话可说,缺少异性朋友。
2、原因:有这种情况的学生性格多为内向,平时沉默寡言。在渴望和异性接触时怕别人取笑,从而压抑自己,久而久之就不敢去接触了。有的是由于青春期的闭锁性所引起,没有及时从中走出来。有的是由于家庭的过度保护,限制了孩子的独立活动,容易使孩子形成恐惧和逃避行为;也有遗传因素的影响。
3、对策: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应鼓励他们多交往,让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平时多表现自己。可以先和自己最熟悉的人在一起,然后在他们的带动下跟着一起去活动。学会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爱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锻炼自己的能力,这样就让自己同样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容易与别人融在一起。我们也可安排班上积极活跃的男女同学多关心、多接触有异性交往恐怖的同学,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心理教师也可采用系统脱敏法对这种学生进行治疗,可这样操作:先让求询者和他熟悉的异性谈话,把谈话的时间一次次延长,直到能够自如控制为止;然后让求询者每天接触不同的异性,人数一天天增多,直到能够和异性自由交流为止。
二、早恋或早恋倾向
1、原因:
不可否认,现在中学生早恋或具有早恋的倾向的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小,这是中学生所不应有的情况。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①生理的成熟没有带来相应的心理成熟。②由于年龄增大,与父母之间不再是无话不谈,沟通和交流减少,心理距离越拉越大。认为在父母那里得不到理解,就在同龄人中寻找知音。而异性之间有感情互补的特点,容易把感情转移到异性上来。③受影视媒体、不健康书籍及社会上一些不良气习的影响,随意模仿,或看到身边的同伴有了意中人,在从众心理的驱动下,与人攀比,以显示自己的本事。④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不好,能力比不上别人,为了弥补失去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便用找到异性朋友来借以自夸,解除心中的烦恼,得到精神上的寄托与安慰。⑤中学生交往范围不广,看事物不全面,觉得身边某个人不错或某一方面出众,从而对他整个人都产生好感,企图拥有对方,却难以发现对方的缺点。⑥在好奇心、神秘感和逆反心理的驱使下,家长、老师越是不让干的事便越想试试看。
2、不良影响:
①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学时代是奠定人的一生的基础的关键时期,需要全力以赴投入其中。一旦出现感情的旋涡,必定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这个时候好象一切都不存在,对方就是一切,有的本来壮志凌云,但恋爱后,觉得有了生活的中心,便把对前途的追求抛在了脑后,只编织两人的世界,难以专心地去搞好学习。上课容易开小差,老想着对方。而中学的学习任务较多,于是成绩逐渐下降,荒废了了学业。②精神上易受损害,影响心理健康。女孩子心灵比较脆弱,在恋爱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矛盾,出现摩擦甚至成为失恋者,留下心灵的创伤。女生很多承受不了这种打击,容易变得灰心丧气,丧失对生活的信心,“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对前途感到渺茫,从而破罐子破摔。③影响身体健康。恋爱者常常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老是想着对方,甚至“为伊消得人憔悴”。而失恋者更是痛不欲生,常常不吃不喝,也不想睡觉,显得无精打采,而中学生正是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会对身体的正常发育造成损害。④中学生的思想、人生观等都未定型,容易发生变化,女生的感情往往大于理智,一旦坠入爱河,容易受甜言蜜语的诱惑而轻信对方,把自己该有的纯真丢失了。⑤对班集有影响。恋爱者对班级活动不关心,并影响其他同学。⑥从后果看,中学生恋爱几乎没有成功的。过早进入恋爱误区所酿的都是苦果,不能拿青春赌明天。
有的中学生认为能从恋爱中得到安慰与鼓励,得到力量,我们不完全否认,但这些都是短暂的,且极少极少,与它的危害相比是微不足道。
3、对策:
①要分清友谊与爱情的区别。男女同学之间应存在正常的友谊,不要把友谊当成爱情而想入非非。②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认真搞好学习,或在烦闷的时候多干一些自己喜欢干的事,或与知心好友谈谈,不要老是往这方面想。③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对目标的追求上。④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充实自己。⑤为对方的前途和自己的前途着想,为了不两败俱伤,都应从中摆脱出来。⑥多交一些朋友,多看一些优秀的文艺作品,从中得到解脱。
总之,中学生在心理、生理、经济等方面都不具备恋爱的条件,因此要记住鲁迅的一句话“不要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希望中学生能把握好自己生命的航向,让青春的花朵开得更加美丽、更加灿烂。
第三篇:中学生异性交往心理咨询案例与分析
中学生异性交往心理咨询案例与分析
中学生在少年期进入第二个生长高峰,带来第二性征的变化。由于性激素的产生和增加,性意识的唤醒,自我意识增强,常想“我长得潇洒(漂亮)吗?”“我聪明吗?”等,经常对着镜子“孤芳自赏”,并十分留意周围人的眼光、态度及对自己的评价,希望引起别人特别是异性的注意,因此在这个时候就特别注重梳妆打扮以及一言一行。
在与异性交往时,一方面表现出不安、羞涩和表面上的反感,另一方面又内心里关心、向往甚至爱幕异性,渴望与异性接近,喜欢悄悄议论异性。这是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普遍现象。“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由于异性交往有利于情感的交流、智力的互补、个性的塑造和心理的健康,因此对每一个人来说,拥有异性的友谊是正常和必须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正确对待男女同学异性交往,要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但异性交往也存在不正常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异性交往恐惧;二是早恋或有早恋的倾向。下面分别对这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一、异性交往恐惧
案例一:一初二男生,进咨询室后先要求作个性方面的测验,认为自己和有些同学合不来,经测验属于性格偏内向型的学生。然后他说进入这个新的集体后,班上许多同学非常活跃,朋友多,而自己关系好的只有二、三个男生,而与班上女同学交往很少,一说起话来心里就紧张,不知道说什么好,总认为自己嘴很笨,不能象其他男生那样海阔天空神侃。而内心又希望与女同学多交往一点,能够很随便自如地去打交道,却不知道怎样做才好,怕她们笑话自己。
(一)表现:内心渴望和异性交往,但又缺少胆量。和异性在一起总觉得不自然,手脚不知怎么放才好,内心很紧张,惴惴不安甚至脸红,常常觉得无话可说,缺少异性朋友。
(二)原因:有这种情况的学生性格多为内向,平时沉默寡言。在渴望和异性接触时怕别人取笑,从而压抑自己,久而久之就不敢去接触了。有的是由于青春期的闭锁性所引起,没有及时从中走出来。有的是由于家庭的过度保护,限制了孩子的独立活动,容易使孩子形成恐惧和逃避行为;也有遗传因素的影响。
(三)对策:
(1)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多和别人交往,让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平时多抓住机会表现自己,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2)可以先和自己最熟悉的人在一起,比如亲人,老师,好朋友,然后在他们的带动下跟着一起去活动,散步、旅游等多方面的活动。
(3)学会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爱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锻炼自己的能力,这样就让自己同样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容易与别人融在一起。
(4)我们也可安排班上积极活跃的男女同学多关心、多接触有异性交往恐怖的同学,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5)指导学生掌握自我疗法
①不否定自己,不断地告诫自己“我是最好的哦”,“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只要尽力了,不成功也没关系。过分的追求完美会造成自己的心理紧张,导致心理问题。不回忆不愉快的过去,过去的就让他过去,没有什么比现在更重要的了。希望在未来,过分沉浸在过去,缅怀过去,会使自己产生消极情绪,丧失自信心。
②友善地对待别人,助人为快乐之本,在帮助他人时能忘却自己的烦恼,同时也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存在。
③找个倾诉对象,有烦恼是一定要说出来的,找个可信赖的人说出自己的烦恼。可能他人无法帮你解决问题,但至少可以让你发泄一下,放松心情。
这就给我们班主任提了一个要求,在和学生交往方面的要求。我们不只要成为学生的良师,同时也要成为他们的益友。在课余时间扮演好朋友的角色,学生有什么和不愉快首先想到的才会是我们老师,找你倾诉。
另外,可采用系统脱敏法对这种学生进行治疗,可这样操作:先让求询者和他熟悉的异性谈话,把谈话的时间一次次延长,直到能够自如控制为止;然后让求询者每天接触不同的异性,人数一天天增多,直到能够和异性自由交流为止。
二、早恋或早恋倾向
案例二:一初三男生,进咨询室后,先谈起学习的紧张,升学的压力。然后突然说他还想问一个问题,就是和班上一女同学关系不错,平时互相关心,感情很好,面临毕业了,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在一起,都觉得依依不舍,天天想见面,以致无心学习,面临怎样搞好学习和怎样处理好关系的双重矛盾。
(一)原因:
①生理的成熟没有带来相应的心理成熟。
②由于年龄增大,与父母之间不再是无话不谈,沟通和交流减少,心理距离越拉越大。认为在父母那里得不到理解,就在同龄人中寻找知音。而异性之间有感情互补的特点,容易把感情转移到异性上来。
③受影视媒体、不健康书籍及社会上一些不良气习的影响,随意模仿,或看到身边的同伴有了意中人,在从众心理的驱动下,与人攀比,以显示自己的本事。
④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不好,能力比不上别人,为了弥补失去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便用找到异性朋友来借以自夸,解除心中的烦恼,得到精神上的寄托与安慰。
⑤中学生交往范围不广,看事物不全面,觉得身边某个人不错或某一方面出众,从而对他整个人都产生好感,企图拥有对方,却难以发现对方的缺点。
⑥在好奇心、神秘感和逆反心理的驱使下,家长、老师越是不让干的事便越想试试看。
(二)对策:
1、要分清友谊与爱情的区别。男女同学之间应存在正常的友谊,不要把友谊当成爱情而想入非非。友谊是高尚纯洁的感情。而爱情则是以结婚为目的的。从后果看,中学生恋爱几乎没有成功的。过早进入恋爱误区所酿的都是苦果,不能拿青春赌明天。
2、转移注意力。让学生明白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通过参加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活动,把青少年的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和健康高尚的业余生活中上来,认真搞好学习,或在烦闷、情绪低落的时候多干一些自己喜欢干的事,比如运动、看书或与知心好友谈谈心,尽量克制自己不要老是往这方面想,降低对性特征的关注。
3、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对目标的追求上。
4、多参加集体活动(班会活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勤工俭学、社会考察等)在活动中充实自己。
5、为对方的前途和自己的前途着想,为了不两败俱伤,都应从中摆脱出来。早恋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学时代是奠定人的一生的基础的关键时期,需要全力以赴投入其中。一旦出现感情的旋涡,必定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这个时候好象一切都不存在,对方就是一切,有的本来壮志凌云,但恋爱后,觉得有了生活的中心,便把对前途的追求抛在了脑后,只编织两人的世界,难以专心地去搞好学习。上课容易开小差,老想着对方。而中学的学习任务较多,于是成绩逐渐下降,荒废了了学业。
6、多交一些朋友,多看一些优秀的文艺作品,从中得到解脱。
总之,中学生在心理、生理、经济等方面都不具备恋爱的条件,因此我们要多方面加以引导。可以让中学生记住鲁迅的一句话“不要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希望我们老师能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把握好自己生命的航向,让青春的花朵开得更加美丽、更加灿烂。
第四篇:中学生异性交往心理咨询案例与分析
中学生异性交往心理咨询案例与分析
案例一:一高一男生,进咨询室后先要求作个性方面的测验,认为自己和有些同学合不来,经测验属于性格偏内向型的学生。然后他说进入这个新的集体后,班上许多同学非常活跃,朋友多,而自己关系好的只有二、三个男生,而与班上女同学交往很少,一说起话来心里就紧张,不知道说什么好,总认为自己嘴很笨,不能象其他男生那样海阔天空神侃。而内心又希望与女同学多交往一点,能够很随便自如地去打交道,却不知道怎样做才好,怕她们笑话自己。
案例二:一高二女生。她和本班一男孩要好,都爱好文学,有许多共同语言,相互有好感。高一开始时对学习有促进作用,男孩在班上考了第一名,她进步了二十多名,但现在学习成绩都不理想了。两个人经常在一起讨论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不时在一起玩,看电影或散步,并到过男孩家中。男孩性格较内向,来自农村,在班上除了她缺少其他异性朋友,她怕这会影响彼此学习,班上同学又取笑,问是不是早恋。
案例三:一初二女生,曾与班上一男生关系较好,班上同学经常取笑,那男生现在与她有一种对立情绪,而自己不想处于这种状态,想和他保持一种正常关系,平时非常关注那男同学对自己的看法。
案例四:一初三男生,进咨询室后,先谈起学习的紧张,升学的压力。然后突然说他还想问一个问题,就是和班上一女同学关系不错,平时互相关心,感情很好,面临毕业了,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在一起,都觉得依依不舍,天天想见面,以致无心学习,面临怎样搞好学习和怎样处理好关系的双重矛盾。
以上所举都涉及到男女同学异性交往的问题,这是心理咨询中比较常见的。对于花季的少男少女来说,有着许多这方面的内心困惑。
中学生在少年期进入第二个生长高峰,带来第二性征的变化。由于性激素的产生和增加,性意识的唤醒,自我意识增强,常想“我长得潇洒(漂亮)吗?”“我聪明吗?”等,经常对着镜子“孤芳自赏”,并十分留意
周围人的眼光、态度及对自己的评价,希望引起别人特别是异性的注意,因此在这个时候就特别注重梳妆打扮以及一言一行。
在与异性交往时,一方面表现出不安、羞涩和表面上的反感,另一方面又内心里关心、向往甚至爱幕异性,渴望与异性接近,喜欢悄悄议论异性。这是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普遍现象。“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由于异性交往有利于情感的交流、智力的互补、个性的塑造和心理的健康,因此对每一个人来说,拥有异性的友谊是正常和必须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正确对待男女同学异性交往,要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但异性交往也存在不正常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异性交往恐怖;二是早恋或有早恋的倾向。下面分别对这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一、异性交往恐惧
1、表现:内心渴望和异性交往,但又缺少胆量。和异性在一起总觉得不自然,手脚不知怎么放才好,内心很紧张,惴惴不安甚至脸红,常常觉得无话可说,缺少异性朋友。
2、原因:有这种情况的学生性格多为内向,平时沉默寡言。在渴望和异性接触时怕别人取笑,从而压抑自己,久而久之就不敢去接触了。有的是由于青春期的闭锁性所引起,没有及时从中走出来。有的是由于家庭的过度保护,限制了孩子的独立活动,容易使孩子形成恐惧和逃避行为;也有遗传因素的影响。
3、对策: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应鼓励他们多交往,让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平时多表现自己。可以先和自己最熟悉的人在一起,然后在他们的带动下跟着一起去活动。学会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爱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锻炼自己的能力,这样就让自己同样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容易与别人融在一起。我们也可安排班上积极活跃的男女同学多关心、多接触有异性交往恐怖的同学,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心理教师也可采用系统脱敏法对这种学生进行治疗,可这样操作:先让求询者和他熟悉的异性谈话,把谈
话的时间一次次延长,直到能够自如控制为止;然后让求询者每天接触不同的异性,人数一天天增多,直到能够和异性自由交流为止。
二、早恋或早恋倾向
1、原因:
不可否认,现在中学生早恋或具有早恋的倾向的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小,这是中学生所不应有的情况。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①生理的成熟没有带来相应的心理成熟。②由于年龄增大,与父母之间不再是无话不谈,沟通和交流减少,心理距离越拉越大。认为在父母那里得不到理解,就在同龄人中寻找知音。而异性之间有感情互补的特点,容易把感情转移到异性上来。③受影视媒体、不健康书籍及社会上一些不良气习的影响,随意模仿,或看到身边的同伴有了意中人,在从众心理的驱动下,与人攀比,以显示自己的本事。④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不好,能力比不上别人,为了弥补失去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便用找到异性朋友来借以自夸,解除心中的烦恼,得到精神上的寄托与安慰。⑤中学生交往范围不广,看事物不全面,觉得身边某个人不错或某一方面出众,从而对他整个人都产生好感,企图拥有对方,却难以发现对方的缺点。⑥在好奇心、神秘感和逆反心理的驱使下,家长、老师越是不让干的事便越想试试看。
2、不良影响:
①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学时代是奠定人的一生的基础的关键时期,需要全力以赴投入其中。一旦出现感情的旋涡,必定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这个时候好象一切都不存在,对方就是一切,有的本来壮志凌云,但恋爱后,觉得有了生活的中心,便把对前途的追求抛在了脑后,只编织两人的世界,难以专心地去搞好学习。上课容易开小差,老想着对方。而中学的学习任务较多,于是成绩逐渐下降,荒废了了学业。
②精神上易受损害,影响心理健康。女孩子心灵比较脆弱,在恋爱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矛盾,出现摩擦甚至成为失恋者,留下心灵的创伤。女生很多承受不了这种打击,容易变得灰心丧气,丧失对生活的信心,“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对前途感到渺茫,从而破罐子破摔。③影响身体健康。恋爱者常常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老是想着对方,甚至“为伊消得人憔悴”。而失恋者更是痛不欲生,常常不吃不喝,也不想睡觉,显得无精打采,而中学生正是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会对身体的正常发育造成损害。④中学生的思想、人生观等都未定型,容易发生变化,女生的感情往往大于理智,一旦坠入爱河,容易受甜言蜜语的诱惑而轻信对方,把自己该有的纯真丢失了。⑤对班集有影响。恋爱者对班级活动不关心,并影响其他同学。⑥从后果看,中学生恋爱几乎没有成功的。过早进入恋爱误区所酿的都是苦果,不能拿青春赌明天。
有的中学生认为能从恋爱中得到安慰与鼓励,得到力量,我们不完全否认,但这些都是短暂的,且极少极少,与它的危害相比是微不足道。
3、对策:
①要分清友谊与爱情的区别。男女同学之间应存在正常的友谊,不要把友谊当成爱情而想入非非。②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认真搞好学习,或在烦闷的时候多干一些自己喜欢干的事,或与知心好友谈谈,不要老是往这方面想。③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对目标的追求上。④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充实自己。⑤为对方的前途和自己的前途着想,为了不两败俱伤,都应从中摆脱出来。⑥多交一些朋友,多看一些优秀的文艺作品,从中得到解脱。
总之,中学生在心理、生理、经济等方面都不具备恋爱的条件,因此要记住鲁迅的一句话“不要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希望中学生能把握好自己生命的航向,让青春的花朵开得更加美丽、更加灿烂。
第五篇:中学生的交往
中学生的交往
一、活动内容:
本课例为高一年级《德育》读本第三课,主要介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学问与艺术。作为一名高中生如何处理好与家长、老师、同学的关系,创造一个宽松而畅快的环境,在这一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活动目标:
(一)认识到人生活在社会中必须与他人交往;这是人类群体生活所决定的,21世纪更需要学会交往;
(二)明白中学生交往的主要对象是老师、同学和家长;
(三)掌握正确处理好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之间关系的技巧,注意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三、活动重点:
着重启发学生注意提高交往的技巧,包括在家如何与父母相处,在校如何与老师、同学相处,在校外如何与他人交往。
四、活动形式:
小品、演讲、讨论
五、活动准备:
(一)确定活动主持人,并认真做好主持过程的准备工作。
(二)编排小品剧。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分别编写小品内容及表演形式,提前做好排练工作。
(三)请文笔好且擅长演讲者准备演讲稿及配乐演练。
六、活动过程:
主持人:我们从呱呱坠地时,就开始生活在社会之中,最初接触的是父母,接着就是家庭中的其他人员、亲朋、邻里、幼儿园老师,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往圈越来越扩大,中学生交往的主要对象是父母、同学和老师。此外,还有社会中的其他人。人为什么要和他人交往?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应掌握哪些技巧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呢?这是我们这次班会探讨的主题。“中学生的交往”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看画悟理
主持人:首先思考的问题是人为什么要和他人交往?请大家观看这样一个画面(投景仪在屏幕上显示出一只孤雁无助地在天空中飞翔),然后思考画中的含义是什么?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由三至四位同学谈个人对画面的理解。
主持人:以上几位同学讲的很好、此画面说明孤雁难行。那么,我们每个人如同大雁一样,离开了社会群体就会在生活、学习、工作以及今后的事业等方面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甚至无法生存。谁能从亲身经历和身边发生的事例中说明这个道理?
(二)典型举例介绍
1、由两名同学讲自己亲身感受。
学生甲:过去我性格孤僻,不爱和别人交往!课下总是一个人坐在位子上埋头看书,?人在家也不愿意和父母交流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看法,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既不敢向老师请教,也不愿请同学帮助,结果学习越来越吃力,怎么努力成绩也上不去。后来经过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使我明白了必须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点,主动和家长、老师、同学交往,我逐渐变得开朗了,乐于和大家在一起交流思想、探讨问题了,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了。学生乙:小学三年级时,我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落下残疾,当时的家境使我必中苦闷,怕同学们瞧不起我.,议论我。原本开朗的我变得沉默了,上学和放学独来独往,集体活动很少参加了,班主任找我谈话,我也不吐露真情,我觉得未来的憧憬破灭了,从此学习精神不集中,学习成绩随之下降。在班主任多次家访和耐心引导下,使我正确认识了家庭环境的变化,懂得了要面对现实重新振作起来,班长也主动帮助我弥补学习上的缺陷,我增强了生活的信心和力量,小学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咱们学校。
2、由一名学生介绍身边典型事例。
学生丙:讲述了她小学的好朋友因自卑心理太重,害怕与老师和同学交往,对父母的高期望感到压力太重,考不好非常苦闷,但又不向任何人诉说,因怕影响学习而不参加班集体活动,享受不到集体生活的愉悦和欢快气氛„„久而久之,学习成绩不仅没提高,体质也下降了;毕业成绩也不理想,勉强及格。
3、主持入:可见,人离不开交往。正如美国作家肖伯纳所说的名言一样“如果你有?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用投影仪打出)让我们在交往中不断获得真知,在交往中享受人生的快乐,在交往中去寻求人生的真谛。中学生的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同学和老师,当然还要与社会中的其他人交往,那么,让我们首先探讨一下如何与父母、同学、老师之间交往呢?请看小品剧。
(四)表演小品剧
1、“母女俩”
主要剧情:母亲生病,孩子不闻不问,只知朝母亲要零花钱,母亲对孩子进行教育,但态度有些简单粗暴,孩子不接受,对母亲大加顶撞;狠狠地甩了一下书包,离家而去。
2、“考场上发生的事情”
主要剧情:考场上,学生甲有一道题不会答,就偷看同桌学生乙的卷子,乙将卷子合上没给甲看。考试结束后,甲指责乙,并用讽刺的语言挖苦乙。乙很气恼,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对的,就和甲据理力争,双方互相指责;闹得不可开交。
3、“师生之间”
主要剧情:学生丙课上看武侠小说,被老师发现后没收了,可当老师想给他时却意外地找不到了。老师认为是学生自己偷着拿走了,学生丙一再解释自己没拿走,老师还是不相信;学生丙对老师的不信任非常恼火,对老师出口不逊„„
4、“在商场里”
主要剧情:两位同学去商店买学习用品,在柜台前,售货员和其他柜台的售货员正聊得火热,对两位同学不理不睬,在两位同学再三的要求下,售货员不耐烦地把文具扔了过来,并给了他们一个白眼,两位同学很生气,转身就走,并骂了一句很难听的话。
(五)讨论和分析
主持人:大家看完了几个小品剧之后,想必定会有感而发吧,请思考、分析下列问题,各抒己见,取得共识。
1、小品剧(一)中母女各有不对之处:女儿应如何对待母亲的教育,当有分歧时该如何处理?
2、小品剧(二)中的甲乙双方的冲突产生原因是什么?各自应持什么态度才不致伤害友谊?
3、小品剧(三)中的学生丙该如何对待老师的误解?
4、小品剧(四)中的两位同学对那位售货员的态度应采取何种方法才是最佳的交往技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分析,然后由各组代表发言)
(六)改编小品
主持人:请四个小品剧的主人公们按正确交往原则改编小品剧情。(四个小品剧皆以正确方法妥善处理母女间、同学间、师生间以及与社会上其他人员交往中出现的矛盾)演出完毕后,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肯定。
(七)演讲
主持人:中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们的集体也不都是男孩或女孩,男女同学交往是必不可
少的,有人把男女生之间的交往看得很微妙,家长和老师也无不担心。那么,应如何对待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呢?男女生交往时应注意些什么?请听演讲。
由一位同学就“谈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进行演讲。
演讲内容提要:男女同学之间交往是正常的,正常的交往有益我们的身心健康,可促进学习、共同进步。但如把握不好,超出正常范围,则会影响学习,甚至走入歧途。异性交往中应把握四个原则:心地纯正、态度明朗;谈吐文雅,举止端庄;仪表大方;探讨问题时一般在公共场合;参与活动时注意群体性;男孩要尊重女孩,女孩要自尊、自爱。同时,希望教师和家长理解我们并正确引导我们。
主持人:她讲的多好啊!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可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由三至四名同学谈自己的感受,自己过去是怎样做的,今后打算怎样做。
(八)班主任总结
我们这次活动很成功,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讨论时踊跃发言,许多同学能主动反省自己过去在交往中的不足。可以说,今天这个活动给我们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希望同学们能像自己在发言中所说的那样,在今后与家长、老师、同学及他人的交往实践中,多一份理解,注意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这样,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还是在校外,我们就能通过努力为自己创造一个宽松而畅快的环境,并在这种美好的环境中茁壮地健康成长。21世纪竞争更加激烈,竞争中必须学会合作,只有善于交往的人成功的机会才多,愿同学们从现在做起,学会交往的技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http://web.5ykj.com/ban/359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