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寒假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的调研”的调查报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19:28: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寒假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的调研”的调查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寒假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的调研”的调查报》。

第一篇: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寒假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的调研”的调查报

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寒假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的调研”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员:庄宏德、林煜、张恒浩、周晓辉、郝凯

一、调研背景

过去几年里在国家将矛头直指贪污腐败的同时,也为在温饱边缘徘徊的农村地带洒下悦目的曙光:保证生产业;发展畜牧业;宣传沼气能源;鼓励器械式生产,此外还有,合作社,土地改革政策,以及农业保险普及等。

对粮食生产户直接补贴及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保障了农民的最低生活水平;

作为第二生产业的畜牧业咨以鼓励特别是提供了免费强制免疫更是保证了畜牧业的稳步发展;

农业器械政策,农业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迎来了农村的大生产时代。

2010年又是一个文化竞争年代的结束点与出发点,待致农村基本生活问题解决之时,广东省有以其农村文化多样性面向世界,大力发展其文化产业及推广文化活动,但问题也是接踵而来,到底是文化信仰还是封建迷信,到时是走向利益的商业性文化还是面朝祖辈的古老图腾,到底是文化的相融还是彼此的鲸吞。

有人说要通过科技媒体传播文化,但若不深入其中,莅临本土又何来灵魂的共鸣,文明的触动;有人说要拥护本土,不能让粤曲潮剧精华尽失,但选择握于新一代之手,若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古朴的文化终将被历史所掩埋。

一项项挽救文化于水火的政策着实有效么?在政令发行之时,当百姓有能力拿起报纸的时候,他们真的会打开电视,聆听新世界的话语么?做得到与做到是两码事,“习惯”穿插其中,或是木已成舟,或是力挽狂澜 ……

二、调研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到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民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综合工程。总体来看,虽然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但我国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今后五年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 是推进现代农业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三农”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是文化进步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进一步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从以往农村改革的实践经验看,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和目标,必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利用和依靠文化、教育和科技等力量,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从而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

尽管政府已经多次鼓励和要求农村加强文化建设,但近几年我国的一部分农村,尤其一些偏远山村、贫困农庄由于对文化建设认识不够,或重视不足,使得农村文化建设还处在一种极其缓慢发展甚至滞后不前的状态。所以,探究农村文化建设滞后不前的原因的工作就变得极其重要和必要了。

如果说农村经济、环境发展是一个农村的“硬实力”的话,那么文化精神的建设与发展就是农村的“软实力”。他决定了一个农村民风、发展状况的健康程度,甚至对于整个国民素质都有极大影响。因此,调查研究农村文化建设是为了了解农村建设的同时对于破除破旧思想、保守习惯、传统观念的情况,从而保证新农村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以增强农村的综合实力。

据初步了解,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投入明显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文化产品、服务等供给不足。还有一些宣传方面力度不够的原因,就是这些使得农村破旧、保守、落后的状况不能得到改善。这些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文化产品和服务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基本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就谈不上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无法实现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希望广大宣传文化工作者进一步增进同农民群众的感情,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农村、投向农民,多提供他们看得懂、买得起、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开展他们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为亿万农民服务、为亿万农民歌唱、为亿万农民送欢乐。

随着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农民“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的生活方式早已改变,如今忙碌了一天的他们,闲暇之余有了多样选择:看书、读报、上网、看电影,甚至参加培训,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越来越多姿多彩。要切实采取措施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在实处。为此,要理顺乡农村文化建设的各种关系。首先,村文化工作实行属地管理,明确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地位和作用。其次,收回县文化局对乡镇文化干部的管理权,以便做到文化专干专职专用,确保文化队伍的稳定。第三,建立对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考核制度。要制定和落实考核措施,把基层文化建设列入各级政府年度考核目标。希望农村的未来更光明!

三、调研方法和时间

本次调研活动主要采取问卷的形式。

派发问卷集中在1月18日至2月2日完成数据统计,得出相关结论。

四、抽样分析

本次调研样本主要是学校统一制定的问卷,共计农户59份,回收率达到100%,数据真实可靠。

五、调研结果分析

因为本次调查题目较多,所以我组将大家比较关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20题

21题

分析:从20题图表中可以直观地看出如今农村书籍拥有比较多元化,但主要还是以娱乐书籍为主。不难想象这是村民闲暇之余用于解闷的书籍。此外,村民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也比较高。在图中排第三位。而村民对农业科普,历史哲学之类的书籍了解得比较少,对法律的关注更是少。从中可以看出,村民还是对通俗的文化有较大的兴趣。文化程度相对还是较低。

最后从算命风水之类的书籍可以看出还是有部分村民存在迷信,封建的思想。但总的来说,丰富多彩的书籍还是充实了村民的精神文化,有利于农村的前进与发展。

21题图表是关于文化设备问题的调查。在调查的59份问卷中,电视的普及化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普及率达到了百分之百。这个问题说明村民对外界信息已经有了一定的关注,在精神娱乐方面也有了基本的保障。以前的三大件中的电视,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所有村民都拥有平常电器。而如今,除了电视,网络,电脑的开始普及化更让信息开放和透明,村民可以从网络上了解更多的信息。从而满足村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可以说网络让世界变得更加得小,从而各个方面的信息从各个方向渗透到各个家庭之中。不出家门,而知天下事。而从VCD到DVD的发展,数字化的文化设备正在一步一步迈向高端科技,让普通老百姓也能享受科技带来的文化娱乐效果。例如,使用DVD或者电脑播放潮剧已经成了村里老年人的新型娱乐活动,以往靠收音机收听的时代已然过去。这个从表中数据也可以直观地看出。剩下的收音机如今应该只是对往日的回忆和纪念了吧。另外,在村里一些先行富有的家庭已经安上了卫星接收设备等先进的文化设备,更加进一步显示了村民的精神文娱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文化设备还有许许多多,可是表中所列所表已然具有代表性,已经可以充分说明村民正在向新生活迈进。只关注物质生活的时代已然悄悄滑落,新的时代正在冉冉升起,农村未来的生活一定将是丰富和美好的。

32题

分析:从本问题看出,我国的村民对建立美满和谐的家庭的强烈愿景,而且大家也对事业成功的看法比较强烈。从本问题出发,我们不仅能看出广大村民对幸福的定义,也可看出乡村那种朴实无华,艰苦奋斗的精神面貌,甚至看到了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34题.对于比较富裕的人,你认为他们主要靠什么致富?

分析:对于比较富裕的人,大部分人都认为技术等个人能力是最重要的致富原因,认为个人的素质原因只占有小部分,并且,由于对国家的情况的了解,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认为人的关系和政治权利在个人的致富路途里非常重要。对于社会的现状了解,人们的潜在思想里还是有官位意识,对于权力的使用,是部分人致富的主要原因,也还有小部分认为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是人致富的原因,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致富的方法越来越多,人们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致富,此时,个人的技能就是重要的原因了。这图表数据不仅说明人们意识的正确发展,素养的提升,还说明了社会在发展中所潜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深究和改进。这也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给了指引,表现出农民们对党的期待。

36题

分析:从本问题来看,很多村民对待违法犯罪的时候,选择了自己行动,我觉得这就有些不太合适,也许是派出所里各个村的距离较长,所以大家很多都选了此项。但我希望广大村民要在保证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去制止这种行为。

38.当家庭收入减少时,你最先会缩减那些费用?

分析:当家庭收入减少时,人们缩减的消费主要是家具这类消费,原因应该是这种消费比较大并且不是必要的,不紧急的,对于类似于投资和赚钱的花费,大部分人选择保留住,为的是把自己的资金增加以及拜托困境,而医疗保健,大部分人选择保留,身体重要,没有冒险的必要。而对于教育的投资,几乎没有人选择,这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人们对教育的重视,也是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高要求,是适应这个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人们在这个问题的选择上比较明智,在轻重的取舍上还是有其远见性的。这问题虽然设计的是比较容易选择的,也能反映出在农村里的农民有了思想上的进步。

表A

表B

分析:从表A中可以看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不仅在物质生活上得到满足,而且在精神文化方面也有了各自的追求。对于大部分步入小康社会的人民,他们由于长期生活在本村,生活范围有极大的局限性,因此有四分之一的人选择了去旅游,去更广阔的神州大地开拓眼界。

还有,将近百分之五十的人选择在新的一年里买书籍充电,说明政府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许多人都有了知识创造财富,改变命运的认识,以及活到老学到老的生活观。从刚刚这两点可以看出在我国经济攀升阶段,国民素质得到了整体提高。

从表B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遵守交通秩序得到了最高点击率,过去的李刚事件和“七十码”以及政府的大力宣传,显然已经让人们认识到秩序二字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于自己的生命的承诺,更是对于他人生活的保障,一次事故摧毁的不仅仅是几个人,更这几个人背后的家庭。家庭和睦和治安状况也是被大多人关心地话题之二,一个乡村的治安若得不到保障,更如何安心工作;一个破碎的家庭,如何能给予前进动力;对于乡风文明显然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其中的禁绝黄赌毒却只有三分之一的人选择了,或许对于农村而言小赌怡情,而毒品更是绝迹,但这仍需政府予以关注。

六、调研的局限性

问卷的内容虽然涉及了大部分的村民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的了解和切身体会,但是仍然有其局限性。对文化建设状况的问题概况有相当大的重复性,又长又没有现实意义。问卷的内容并不是很切合大部分村民的现状,选项设计的太多,但是又没有涵盖主要的调查目的,不但大大削减的调查的进度,也降低了准确程度。问卷的着重点没有建立在解决问题的方向上,只是在现状的内容里过多的去让村民抒发感觉而不是提出意见和发表建议,以至于被调查的对象没有耐心去表达自己的意见,纯属形容问题的存在性和严重性。在一个偏离主题的问题里写得太多。滞后了调查的进度。

七、调研结论和建议

本次调研在不同的几个乡村展开,有南有北,相对来说是调查结果是有一定差距的。

通过我们小组调查发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在部分地方开展的并不是很好。其问题如下:

1.绝大部分村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的政策的认识还不够深,对文化活动的参与也不多,不够主动,没积极去了解。个别村民还不知道这项政策。这充分说明了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还没有了解透彻,没有理解这项政策的实质内容,宣传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2.文化建设的程度较小。调查发现,虽然政策支持,村民并没有在文化设施的影响下更清晰村的文化和传统活动,村里的建设风气不足,在公共场所甚至是感觉不到。部分村民对这政策的实施甚至存在怀疑,表示村里的文化建设没有什么变化。

3.活动的形式单一。文化建设的内容并不是丰富多样的,村民对活动的举办和形式都没有去了解的兴趣,也没有对设施的开放程度进行了解,表示没有什么值得去参与的,也不愿意为文化建设出力。

4.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的政策的普及程度不高。没有多深刻的影响,文化基础设施没真正地惠及村民,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有不一样的接受程度,大多数幼年和老年人群并没有了解到文化建设的实施状况和改善方面,其文化生活并没有什么提高,也没有要去改变的意识。

5.村民的接受程度低。村民的时间,兴趣,金钱,以及文化活动的质量问题,都大大制约了文化建设的发展,再加上现代的电视,电影,网络的冲击,传统的岭南文化渐渐衰弱,农村的地域文化没有得到巩固和发展。

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可喜的成就,农业上面的政策还是落实到了实处,让很多村民从中受益。在农村,很多人有对于文化的高认知,对于他们的后代也是以学习为重。对于农村急需的一些关于农业方面的书籍,政府部门也大力提供,在农闲时,也不像原来那样以赌成风,不同的农村文化生活也在展开。对我国的村民来说,普遍认为未来我国的发展是可喜的,这是我国国民积极状态的一面。还有就是村民普遍有和睦乡里的行为,这又是我国农村的一大重要特点。

八、建议

本次调查并非能体现我国的整体现状,所以以下建议都是根据本次调查的部分地区的相关情况来展开的。

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在我国的有些农村对于我国的农村政策是不太了解的,一些像“2131”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很多村民甚至闻所未闻,所以,政府的宣传力度应加大。在我国北方的一些乡村是没有什么阅览室、体育设施等文化设施,所以政府部门应在这些方面加大投资。

其次,我国仍有少部分地区的村民存在农闲是赌博行为,还有就是迷信思想在我国农村的存在,这二者可以说是建设农村文化最大的障碍,所以可根据第一条所提建设一些文化设施,来摒除这些不良的乡村风气。

再者,对于本次调查中的广东省地区的村民来说,地域文化的建设相当重要,因为广东自古以来就是对外贸易的口岸,是国外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地区之一,所以,广东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建议均基于本次调研结果。

九、结束语

本次调查耗费了调查者的极大精力,但不可否认,由于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重重困难,以及问卷过少,而且很多村民并不是很配合。往往10个人之中只有1或2个村民愿意花费时间参与这次调查活动,协助填写调查问卷。此外,有些村民尽管愿意帮忙写,但笔者明显能够看出他们只是在应付而已。这也许是在村里边碍于情面的原因。总之,由于这种种的原因和地方局限性,所以导致数据可能存在局限性,因此此次调查可能并不十分完整,仍存在不足。

此外,在这次调查问卷中反映出大多数村民对问卷上所涉及的问题知之甚少,有些甚至完全不知道。比如国家政策,市场信息,还有一些在农村基本不会实现的娱乐活动之类的了解,让笔者觉得相当惊讶。不过事后想想,也是情有可原。毕竟在农村里,信息相对封闭,村民们较少走得远。譬如旅游,这种在我们村里应该属于较少人消费 的活动。还有很多的事情是设计调查问卷者所不能想象的。毕竟中国之大,还是有很多漏点,还是有很多政策在某些地方就停了下来,并不会真真正正的传达到最底层的乡村。

另外,在撰写调查报告中可能还存在失误。所以,敬请老师和专家不吝指教。但总的来说,本次调研还是客观的反映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针对性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我们的成果能够对 “家电下乡”更好的实施有所帮助。

第二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调研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调研

调研时间:2010年2月

调研地点:广东省佛山市、云南省砚山县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我国农村文化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政策支持。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了五年,我们以广东省佛山市的和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的马鞍山、凹掌几个村子为调查点,通过与当地村民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展开调研,结合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对目前两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描述,并对两地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进行简要比照,为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关键词:社会实践佛山砚山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利用寒假的机会,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调研活动。在寒假期间,我们分为两个组,利用回家之际,各自家乡的佛山南海,砚山马鞍山、凹掌等几个村子展开调研。通过与当地村民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展开调研,结合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并对两地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进行简要比照,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视域下的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调研报告。

一、佛山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农村文化建设现

在千嬉年已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出台,市、区的大力帮助,佛山地区的农村文化建设有了飞跃的发展,多种设备、政策得到了完善,近年来也带头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在文化方面,主要有:

1、各种乡镇中小学校教学设施逐步完善,如电脑、投影、图书等,在很多学校更是开设了多元化教学,如第二

课堂等,近年来各中小学更是有硬件整合的趋势,资

源合并、共享,趋步受到城市化影响,从零散变为集

中。

2、各村居在文化建设方面投入有所增加,按规定以乡为

单位,各自建有各自的村民活动中心,配有舞台、球

桌、健身室、图书阅览室等,在乡里更是定期开展精

神文化活动如运动会、图书漂流、新春送春联等公益

性活动。

3、由于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全国性政策的出台,佛山

地区农村日常精神消费有了进一步的上升,新时期新

农村,电脑电视空调等追求从从无到有变为从有到

优。

4、村里文化建设接近饱和,村内由于没有专属的建设小

组,新政策的出台与实施较慢,部分硬件设施存在无

人管现象,造成资源浪费、维护维修慢等现象的发生。

二、砚山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农村文化建设现

近年来,在云南省、文山州业务部门的关心帮助下,砚山县委、砚山县人民政府按照党中央提出的新时期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在砚山多个村庄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在文化方面有如下情况:

1、文化设施已经建成并开始使用或正在建设,硬件设施

正逐步完善当中,建设了村民活动中心,图书室等,村民从单一的生活方式正逐步转变为丰富的、多元素的生活方式。

2、在文化建设方面投入的经费有所增加,有村民自己组

织的文艺队伍和文化活动。在政策的引导下,更多丰

富的文化活动走入农村。

3、由于资金缺乏,专业人才缺乏,体制不够完善等因素,限制了新农村文化的发展。许多政策的执行遇到了资

金和人才的困难。这是新农村文化建设遇到的最大困

难。

4、在开发本地文化产业没有做好统筹兼顾,开发和保护

没有做到统一。没有专业的、适合当地发展的方案,缺乏资金和政策支持。

三、佛山地区与砚山地区的简要比照

佛山地区在中国属较先发展的地方,很多方面在国里也起着带头作用,城市发展程度相对较高,凭借其较雄厚财力物力,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与砚山地区相比较为超前。总体上比砚山地区快了一步,物资设备从追求数量变为追求质量,精神文化活动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逐步向城市中心靠近。

砚山地区属云南较内的高原地区,发展程度没佛山高,总体发展沿着旧佛山的发展路向,由于客观物质因素,人力物力相对佛山较为紧缺,文化活动也存在交流难交流少的现象,形式也相对单一。

但近数年佛山地氏农村有了“村改居”现象,按发展趋势,新时期下,佛山会逐步发展,城中村逐渐被新城镇所取替。

四、对今后建设新农村的建议

1、加大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从目前的发

展状况可以看出,许多政策的执行缺乏资金的支持,许多建设项目由于资金问题而进行缓慢甚至处于停

止状态。所以加大资金投入是加快加强新农村文化建

设的有力帮助。

2、培养更多专业人才,设立专业的管理部门能更快

更好的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在目前的发展状况中,专业人才的缺乏导致文化建设处于一种很低的水平。而没有专业部门管理,很多部门难做到统一,也没有

更多更切合当地发展的政策和方案,难以形成各具特

色的村文化。

3、各地优秀的建设方案和思路要相互借鉴,不能完

全克隆,要适合当地民情文化。做到发达地区和落后

地区的相互兼顾,相互帮助。

五、总结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带来了发展的希望,而新农村文化建设则是对农村发展的推进,只有重视文化建设,才能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新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民建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第三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的调研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我国农村

文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的调研

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我国农村

文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的调研

调查人员:***

调查时间:

1.调查概述

1.1 调查背景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了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五个标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五年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推动社会主义发展中起到了重大作用。那么作为与人民生活密不可分的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又如何呢?作为****大学的一名农村学子,在学校的倡导下,我在****展开了调查,以了解普通老百姓心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1.2 调查目的此次调研的目的是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了解来自最基层人民的心声,从而通过各方面的研究,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适当的建议,为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出一份力。

1.了解当地人民经常参与的文化活动。

2.了解当地政府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

3.了解传统文化和新文化对村民的影响程度。

4.了解村民对文化建设事业未来发展的构想。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由本人随机选择村民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共发出调查问卷30份,收回30份,回收率达100%;

3.调查结果分析

3.1对村级干部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一部分

所在村的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该村是一个行政面积较小(19平方公里)的平原农村,2010年村民人均收入为5000元左右,有点偏低,收入来源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农户数1229,人口8135,其中约10%外出务工,村民人均文化水平为初中以下。

第二部分

文化建设状况:

据村长的问卷显示,该村的文化设施很不完善,只有祠堂、电影院和老年活动室各一个,没有图书室。村民们平时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主要为看电视、打牌、打麻将、烧香拜佛。至于村里举办的文化活动,只有一个村民农业技能培训,据村长透露,参加的人数还不多。该村的文化建设投入经费大概占该村总的财政支出的10%--30%,相对于该村的现状来看,这个支出额还是不小了。当谈及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影响时,村长表示,由于当地的特殊性,上级政策的可行性并不高,因此上级政府对当地的文化发展作用并不明显,这受当地文化的限制,也受当地农民收入的限制,而且农村文化管理

体制也不完善。村长还表示,当地的业余文化活动最需要政府资金、物力的支持,而政府在这方面的努力似乎并不令人十分满意。村里的文艺性活动主要由农民自发组织,促进当地特色文化品牌化的发展过程中也由当地村民起了主导作用。另外,当地的文化产业对当地产生的影响不深,但也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至于当地潜在的文化产业,该村有尝试挖掘,不过效益不佳。而上级的政策中,也没有关于文化发展建设的,村里也没有。

基于以上村长的答复,我认为该村的文化建设还未受到上级和村级的重视,宣传力度不够,建设投资更是不足,村民们积极性也不佳。因此,该村村委应主动向上级提出要求,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该村文化产业建设的发展。

3.2 对部分村民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构显示,有80%的村民的年收入在20000元以下,年收入超过35000的只有3.3%,说明该村的经济水平还有待提高;文化程度基本都是初中,这说明该村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还有待提高;收入来源是种植农作物和养殖业,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该村村民的生活质量提高、村生产方式改进影响并不如意。

文化建设方面来说,只有20%不到的村民使用过村里的文化设施或参加文化活动。虽然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大多数村民都知道村里有这样的文化设施和活动,但因为没时间、没兴趣,绝大部分村民都不会去参加。其次最主要的原因是村干部和村民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

就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因来看,村里的文化设施建设还是比较完善的,说明政府部门以及村级干部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视的,同时也投注了非常大的金钱和精力下去。调查还显示,村民对于文化建设不了解、不清楚比例较高,达五分之一之多。而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加强,村民对于本村的事务越来越重视,对于文化建设的热情也有越来越强烈,这从只有10%村民对于自己的文化生活满意度达到很满意就可得知。

在调查村民如何处理生活中,多数村民,还是非常贯彻和谐社会的理念的,对于盗窃、赌博、黄色文化、封建迷信是抱着厌恶的态度的,希望生活在和谐社会的。

据调查,本村90%的村民对于政府和共产党的政策是持支持态度的,并且非常关心社会新闻和政府腐败问题动向的。

4.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该村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不算太大,是由于存在的问题相当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部分政策落实由困难,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某些干部的官僚主义倾向严重,没有真正做到位村民服务

三)农村封建迷信思想还较为严重,邪教势力越演越烈,社会恶习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四)高等教育发展不够,人才培养方式欠缺,发展后劲不足

五)受交通限制,经济发展的结构仍然比较单一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建议有以下几方面:

1.完善村民监督机制,加强管理,同时要鼓励举报违规行为,确保政策的落实实施,促进全村发展。

2.对干部进行教育和培训,消除干部的官僚作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

3.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摒弃封建迷信,坚决取缔一切邪教组织,防止邪教势力蔓延,消除社会恶习,树立新风。

4.鼓励教育发展,培养人才,奖励大学生,同时帮助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的上学问题,鼓励大学生回乡发展,促进家乡发展。

5.发展交通运输,大力引进外资,合理的规划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区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总的来说,在近五年的建设后,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各个方面还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支持。

第四篇: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调研报告1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调研报告

调研成员:

调研时间:2011年1月底

调研地点:广东省化州市宝圩镇调马村

本调研报告说明:

(一)调研目的:了解化州市新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发现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据此探索建设的新思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和对策建议。

(二)调研地点:广东省化州市宝圩镇调马村

(三)调研对象:调马村的农村基层干部、普通农户。

(四)调研方法:走访村组农户、发放调查问卷等具体调研方式。

(五)调研内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农村集体经济、文化设施、村组干部、普通村民等文化建设要素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村民文化需求现状等。

(六)本调研报告将所获结果进行归类,力图真实反映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时间紧、面较窄,调研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在以后的调研中进一步深化,报告中反映的情况和问题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一、调马村的基本情况

人口情况:据调马村委黄书记介绍,调马村共10个自然村,小村庄20多个,共有人口3186人,年收入<1300元低保共126户,残疾40多人。大部分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

土地资源:调马村为丘陵地貌,共有水田1315亩,旱地500多亩,蕉地1500多亩,人均拥有土地0.4亩。

经济来源:当地没有工业,收入来源单一。村委的唯一收入是山坡地出租费3000元/年,村干部的工资420元/月,今年3月后至今工资仍被拖欠。村民的主要收入以每年2次水稻种植及香蕉种植为主。香蕉亩产约3000~4000斤, 种值成本约1500~2000元/亩,香蕉价格景气时1.3元/斤,不景气时0.2元/斤。市场景时每亩纯收入约1000元。

二、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好的地方:

调研发现,调马村的文化设施相对较为齐全。村里有文化活动室、祠堂、寺庙、广播等文化设施,基本每户都有有线电视收看,另外村里还有两个篮球场(广州琶洲区援建)和一个排球场。

每到村节,村里都会举行春节运动会。运动项目比较多,有篮球赛、排球赛、拔河比赛、乒乓球和象棋等等。春节运动会是村里的大事,吸引了许多村民的参赛和观看。

存在问题:

1、数量较少。村里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村里都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也很少。在乡(镇)、村开运动会时,没有专业的体育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教师,对繁荣农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

2、素质相对低。村里没有自己的文化队伍,文化队伍建设缺乏引导。村里庆祝重要节日时,只能花钱请乐团来表演。

3、经常性差。村里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没有形成规模;村里搞一些象棋比赛、篮球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农民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除了看电视、录像,就是打麻将、打牌,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三、建议和对策

1、加强对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把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把文化人才培训工作同其他社会经济工作共同部署,共同推进。各乡镇、村要成立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文化组织机构,尽快建立乡镇文化站,配足专业人员,落实编制,形成农村文化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

2、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尽快完成乡镇文化站的恢复重建工作。以乡镇为依据,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采取“投、引、捐、集、融”资等多

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事业。逐步构建出县有文化馆、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自然村有文化活动户的四级文化活动网络。

3、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市、县文化馆等部门要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开展好服务工作,加强对农村文化干部、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费培训辅导,充分发挥出农村文化能人的引带、辐射作用。一是尽快解决文化馆专业人才短缺和缺乏训练场所、教练辅导力量不足等问题,加强辅导人员力量。二是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能人、文化中心户的作用,不断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扶持乡村建立各类文化协会,并指导各类协会组织开展好活动,逐步扩大农民文化活动的参与面,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质量,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四是从源头抓起,农村各中小学要辟建好文化第二课堂,设全并上满上好音、体、美等艺术课;加强农村艺术师资力量,建议在分配艺术院校毕业生时,优先满足农村对艺术人才的需求。

4、做好农村文化建设的试点工作。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本着先点后面,先试点后普及推广的原则,先在全市确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做好农村文化建设的试点工作,在试点村,要把文化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全面开展。边试点边总结经验,然后逐步在其他村进行推广,力求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5、不断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文化部门应积极向上争取文化政策性资金及器材,用于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各级财政部门应保证文化事业单位的办公经费;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因增加农村文化服务内容而需要扩大人员规模和经费的问题,确保农村文化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县、乡、村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确保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合理分布,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及室外健身场所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6、不断地创新载体,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部门和农村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组织开展好农民书画展、农民歌手大赛等常规性的文化活动,引导和推动农民自演自赏、自娱自乐的文

化骨干队伍的形成,营造祟尚科学、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改革专业剧团组建文工团,增强专业剧团综合演出功能。文艺工作者要把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人新事创作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深入乡、村巡回演出,以激发广大农民自娱自乐的积极性。要以文化下乡为载体,改进服务方式,深入农村,流动服务,变文化“下”乡为文化“留”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抓好乡村文化、家庭文化、农村校园文化,推进农村文化普及工作,提高农民群众文化活动质量。

四、调研总结

这次的调研得到了村支书的大力支持,得以完满完成。通过这次调研,我们队家乡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亲身体会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那原来一栋栋泥砖房的地方钻出了一栋栋的新房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见证。以前那一条条弯弯曲曲的泥路也已经变成了笔直的水泥路,成了引着我们走向更加富裕的道路。调马村虽然只是我国千百村落中普普通通的一个,但却有着一般的代表性,是在党的领导下,一步步走向繁荣的代表。调马村还有其缺陷,但是过年时拿一年胜似一年的热闹已经说明我们正在党的领导下走向繁荣,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第五篇:当前我国农村现状与新农村建设探析

当前我国农村现状与新农村建设探析

曹洪军

自从产生了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两大阶级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就一直是决定中国社会走向的大问题。于是,便有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风火火闯九州”式的农民战争和农民起义,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缘由,中国社会在血泊中沉重地前进着。今天,三农问题仍然是中国最大的社会问题,它关系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也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发展大局。

于是,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即没有农业这个基础的强力支持,就不可能有工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独立;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九亿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强。只有近九亿农民全员搭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快车,整个国民经济的大局才能盘活;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大大地改变了,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农村勾画出了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好蓝图。

党的十六大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著名的“两个趋向”论断,指出中国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而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则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看出,在“统筹城乡”、“两个趋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者之间存在着一条明晰的逻辑线索。“统筹城乡”是战略思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是战略取向,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战略的具体化。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发展农业生产力,又要切实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既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加快农村社会发展;既要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以及政治文明建设;与以往农村工作的着力点相比,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在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新的农村工作思路,即我们所要建设的新农村已不单单追求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包括农村的文化建设、农村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农村的社会组织建设的全面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三农工作的一个抓手,是“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段中国农村发展的总目标、总思路。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

不可否认,虽然我国局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大多数乡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可喜的变化,但是与“新农村”的标准和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具体如下:

(一)农业生产力低下,农民增收后劲不足。我国历来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农民收入近八成来自于种植业。近年来,虽然各地普遍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推广力度,但由于农村土地有限,加之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仅靠现有土地和种养方式很难实现农民收入的突破。与此同时,我国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经济效益普遍低下,对农民增收的反哺能力很弱,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收入较少,增收后劲不足。

(二)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总体看来,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还是不足。虽然我们一再加大农业基建投资,但农业基建投资占全部基建投资的比重并没有大的提高,与农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农产品粗放生产,商品化程度低。目前我国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一味追求数量的增长,忽视了产品质量的提高,更不知道所谓品牌效应,盲目效仿现象时有发生,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四)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200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趋扩大,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从而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步发展。

(五)村庄建设杂乱无章,人居条件恶劣。我国大部分村庄基本没有进行过科学的建设规划,农户住宅位置沿袭历史,非常凌乱,农户住宅安全系数不高。同时大多数农民没有环保意识,随意堆放农作物副产品、肥料、生活甚至生产垃圾,整个村庄卫生很差,脏乱差问题非常突出。

(六)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缺乏诚信意识,不时有造假行骗不守诚信的行为出现;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对新事物、新科技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太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工;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有所抬头;以上种种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发展的步伐。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自身发展潜力,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加快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一)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迟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广大农民不满情绪上升、农村不和谐因素增加。可见,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而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农民增收观。农业增收的主体是农民,但政府对农民增收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一个拥有9亿人口的庞大群体,农民的富裕是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替代不了的,只能靠他们自己,正如毛泽东所强调的一样——“自己动手” [8]。但政府对农民增收也起着重大的作用,因为农民增收离不开激发他们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良好的制度,而制度的供给与完善则是政府份内的职责。此外,诸如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农村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等,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另外,作为弱质产业的农业所具有的特殊属性,又要求政府给农业以特殊的扶持和保护。这就要求政府既要充分发挥农民在自身增收中的主体作用,又要充分履行自身职能,助农增收。因此,无论从国家还是农民的角度看,都应把农业作为农民增收的基点。但也应看到,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城市化也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趋势。因此,发展农村非农产业,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也应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选择,而不应把农民增收局限于农业这一狭隘的领域。

(二)加快农村基层组织制度和县乡行政改革,解决农村干群矛盾,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当前,我国农村的又一重大不和谐因素是农村干群关系紧张,农民上访增多。其原因在于我国县乡行政体制不合理,特别是县、乡行政区划的数量过多,导致机构臃

肿,人浮于事。其结果,广大农民的不满情绪必然上涨。我国现有行政区划的形成,是与过去落后的交通、通信等生产力状况及计划体制下政府无所不管的职能分不开的。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生产力状况已今非昔比,加之通过多年的改革,政府的部分职能已交给市场,农村的税费已经减免。在此情况下,继续保留原有的行政区划、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不仅不合时宜,而且难以为继。因此,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市场化的要求,及时对现有县、乡进行适度撤并十分必要。这对于从根本上裁汰冗官冗员,减少财政支出,减轻农民负担,优化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三)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培养“新农民”,是构建新农村的关键。马克思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因此,社会和谐最深刻的根基,不是来自于法律,也不是来自其它外在的强制力量,而是源自于人们心灵的呼唤,源自于人们对基本道德和信念的认同。

据调查,现在我国农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初中水平,远低于城市居民。这不仅是引起城乡差别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导致城乡居民关系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导致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一是广大农民的收入低,无力支付昂贵的教育成本;二是国家对农村的教育投入不足,导致农村教育资源奇缺,教育设施落后,教师收入低下,好教师留不住,从而导致农村中小学生的成绩低,升学率也低。

解决上述问题,一是要切实落实国家提出的两年内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政策;二是要依法加大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孩子受教育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与素质;三是要转变农村单一的普通教育结构模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四是要允许农民工的孩子到城里就学,接受城市教育,不收借读费和赞助费。

(四)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是构建新农村的保障。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的“稳定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步伐。从我国农民收入普遍较低的实际出发,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宜完全照搬城市实行的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保障模式,而主要应该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方针,实行保障资金主要由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和市、县两级政府统筹的“政府保障为主、农民个人保障为辅”的社会保障制度

下载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寒假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的调研”的调查报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寒假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的调研”的调查报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