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我国中学生的挫折教育
学年论文
浅谈我国中学生的挫折教育
10031022 闫彩虹
摘要:中日少年夏令营较量的有关报道见报之后,“挫折教育”一时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热门话题,对中学生开展挫折教育既是个体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我国中学生受挫力低下的现状,我国教育工作者主要从青少年自身、家庭、学校、社会这四大方面系统性地为挫折教育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实施途径,为促进我国中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学生 挫折教育 实践意义 原因分析 开展途径
一、挫折教育提出的背景
“挫折”一词,在中国古代是分而言之的。“挫”为屈辱、受挫之义,“折”为断、曲、弯之义,可引申为坎坷、死亡等。《后汉书·冯异传》中将两字合二为一,其意为“失利、挫败”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挫折”可解释为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实现目标的活动中,由于遇到无法克服或者自认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而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内心所产生的紧张状态的消极的情绪反应。①
其实早在我国古代文学乃至哲学著作中,就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关于挫折磨练、挫折教育的论述,而所谓的“挫折教育”就是提高人们耐挫能力的教育行为。《周易·乾》记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孟子也曾在《孟子·告子下》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还有中国近代改良主义者、教育家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论毅力》中也对挫折教育有了精辟的论述。而西方学者对挫折问题也有专门的研究,比如英国著名的策动心理学派创始人麦独孤、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美国心理学家米勒和多拉德都提出了诸多有关挫折的理论,(1)但他们都以挫折产生的原因作为研究的重点,而对挫折教育却极少论述。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从整体上看,我国青少年与美、英、日、德青少年在身 ① 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8.学年论文
体素质、心理素质、知识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日本青少年的俭朴和吃苦的训练、美国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和自立精神、英国青少年的“绅士风度”、德国青少年的动手能力,以及他们的挫折承受能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之,在1992年,77名日本孩子和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草原探险夏令营,其中中国孩子所暴露出来的许多令人吃惊的弱点,使众多的人感到当头一击,于是在1993年
学年论文
难与磨难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该是脆弱的铁屑,煅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风平浪静的人生没有成功的喜悦,只有当水与礁石相碰撞才有浪花的激情,所以苦难也是一种来之不易的宝贵财富,请让我们的中学生在自由与约束的天空中翱翔,让他们不仅采摘到胜利的甜果,也要尝到行为结局的苦果。
现在大部分的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养尊处优,被父母过分地溺爱和娇惯。父母生怕孩子受一丁点委屈,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让孩子参加任何劳动锻炼,生活地无忧无虑,就如同生长在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稍稍遇到一点挫折,就只想着逃避,缺乏严重的意志力,心理障碍问题非常突出,抗挫折能力不容乐观。“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对着如此巨大的重任,不能坐以待毙,而是要想法设法地去解决好这个突出的问题,积极地对中学生开展挫折教育,提高他们的挫折承受力,这已成为德育工作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也将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挫折教育既是个体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又是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既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又是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任务。(3)
三、我国中学生受挫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的原因
孩子天性就喜欢被表扬、赞许,他们习惯听好话,一味的鼓励滋长了他们的“自以为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见膨胀,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不愿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有的过分强调自我,唯我独尊,不愿接受老师、家长的善意的批评、帮助,有意反其道而行之,用反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当别人的思想认识与自己的相冲突时,就想与之抗衡,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极端的心理。他们一旦遭遇挫折,就表现出很无助的样子,很难从挫折中走出来。这足以说明了青少年没有正确认识挫折的一种表现,是值得我们帮以引导和改正的。
2.家庭教育的缺失
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往往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到他们,只好把他们交给爷爷、奶奶照顾,这样不但不能给予正确的教育,反而更多的是溺爱和娇宠。
学年论文
家长缺乏应有的交流与沟通,使他们容易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甚至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处于焦虑、抑郁状态,惊慌失措,甚至精神崩溃。
另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愿望导致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对孩子的缺点看多而优点看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甚至产生对自己的能力的怀疑。(4)家庭教育的缺失,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大大折扣,同时也容易造成家长与子女的紧张关系,得不偿失。
3.学校教育的错位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然而这种学习状态已经被扭曲了,现在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他们不想学习,也不愿学习,学习成为他们的负担、压力。虽然我国一再倡导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升学率、学生成绩仍然是衡量学校、教师的硬性指标,所以在“一分决胜负、一考定终身”的强大压力下,教师的眼睛只盯在学生的成绩上,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考试进行的。成绩一旦不好,学生的挫折感就“油然而生”,表现出焦虑、失意、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导致厌学、逃学等严重后果。
4.社会环境的熏染
青少年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同时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强,使他们很容易受到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极易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下,需要社会尽可能净化社会风气,还青少年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
四、如何开展我国中学生的挫折教育
(一)中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加强自我教育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挫折对于人生来说,既是必然性、普遍性,又具有两面性的。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曾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首先具有自然属性,它以本能的需要为基础,与大自然进行抗争,向大自然索取,来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这一活动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然而,人又是社会上的人,他的种种需要也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可避免的存在
学年论文
矛盾与冲突,所以挫折的产生就是必然的。②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是普遍存在的,关键在于我们怎么认识它、对待它。大文豪巴尔扎尔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确实如此,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并不都是坏事。平静、安逸的生活,往往使人安于现状;而挫折和磨难却能使人在磨难中得到历练和考验,变得坚强起来。
中学生要学会清醒地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客观性以及两面性,如果我们对它缺乏正确的认识,又没有必要的心理准备,一旦遇到挫折就会痛苦、绝望。请青少年不要被挫折所吓倒,树立勇敢面对挫折、战胜挫折的正确态度。遇到挫折时,中学生要保持好良好的心态,可以采用转移法、宣泄法、补偿法、升华法、幽默法等来调节不良情绪,不要让失望、自卑、焦虑等情绪主导自己,(5)让自己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二)挫折教育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的系统工程
1.家庭教育是中学生挫折教育的首要课堂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作为挫折教育的先行者,父母的责任重大。在我国,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只是唯有读书高,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和体格素质教育,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家长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主动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创造和谐关爱的家庭“软实力”,并讲究挫折教育的方法和艺术,在孩子成功时,给予适时的鼓励;在孩子遭遇挫折时,可运用说教法、鼓励法、榜样示范法等,及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孩子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只要努力,成功就在前方。
然而现在的家长不忍心让孩子吃一点苦,觉得自己曾经吃了那么多苦,更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再有这样的经历,而是万般呵护,其实这是一种溺爱的表现。他们应该让孩子去碰钉子,给孩子足够的空间,放手去让孩子自己去做,让他们划出拼搏的痕迹。然而挫折教育也并不是家长们简单理解的“故意让孩子去吃苦”,而是适量的让孩子在挫折的情境下可以很好的应对,不至于惊慌失措,束手无措。家长应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及家务劳动,鼓励孩子参加军训、义务劳动等社会活动,还让孩子接受一些心理考验,如人际交往中的误 ② 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8.学年论文
解、委屈、冷落,学习或比赛中失利等,增强孩子心理耐受力,让孩子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成长。
2.学校应将挫折教育贯穿于整个课堂和学校生活
新课改的要求,中学课程教育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课程中,都包含了挫折教育的内容,教师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挫折教育的计划,如思想政治教师在讲授辩证法时,可以融入辩证地看待挫折教育的两面性等内容。
学校也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现成的磨练机会,让教师在实际磨练中提高学生抵御挫折的能力。如开展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教学中提高梯度,设置学习障碍,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毅力,坚韧不拔的品质和顽强不懈的恒心。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组织学生到社区做义工,参加一些体力消耗较大的劳动,让学生在实际磨练中体会生活的艰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3.社区、社会在中学生挫折教育中发挥辅助教育的作用
中学生的挫折教育不仅是家庭、学校的教育内容,也需要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辅助。社区可组织中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活动,开展青春期心理教育课程等,帮助中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心态。良好的社会风气、正面的榜样教育,可为中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和正确的社会认知。(6)
(三)挫折之后的正确引导、争取预期效果
中学生遭受挫折之后,是进行挫折教育的最好时机,此时应该及时正确引导,正确引导是实施挫折教育最终目的的催化剂。(7)在引导过程中,语言要亲切,态度要温和,方式要灵活。在取得学生心理认同的基础上,针对产生挫折的不同原因,给予具体行之有效的建议。当然了,挫折教育不是打垮学生,而是要让学生从挫折中重新站起来,要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能在克服挫折过程中变得更强大。
古诗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一个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会见彩虹。哲人也会说:“灾难是一所大学校,在这所学校里可以让人快速成长。”所以,面对挫折,我们即不必害怕也不必回避,而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和勇气迎难而上,在征服困难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健康快乐成长。中学生的挫折教育是一项艰巨而系统的工作,学年论文
也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8)只有扎实做好挫折教育的工作,切实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引导他们克服挫折的心理,才能帮助他们成为国家未来的身心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2)(3)(4)(5)(6)(7)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8.
第二篇:中学生挫折教育
下面谈谈对中学生挫折教育的几点看法:
一、分析学生挫折产生的原因
挫折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外部因素即客观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等;内部因素即个人主观因素如生理条件限制、能力限制、动机冲突等。对陷入挫折情境中的学生,要及时进行疏导,帮助他们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原因是来自于主观还是客观,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等。在必要时可帮助他们一步步地实现目标,让他们体会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前进一步。
以前我遇过这样一个学生。从开学的第一天起,我就发现他与众不同,穿着比较朴素,也可能他是从山里来的孩子。在开学的几天里他看什么都挺新奇,干什么事都挺兴奋的。后来发现他上课总是无精打采,跟同学交谈也少了,眼神里面充满了迷惘。一个热情好动的学生怎么一下子就变了,为什么呢?我利用一个课外活动时间,把他叫到我的办公室,问他:“你病了吗?”“不是”“是家里发生了事情还是其他同学欺负你了?”他都说不是,经过我多次追问后,他才道出他心理的苦闷:“我们班上同学大多是城里的孩子,家里大多有电脑,电子琴、游戏机等,应有尽有。而我来自于农村,对于这些东西我连看都没有看过。跟城里的学生相比,我简直就是乞丐。在这些学生面前,我总觉得我低人一等,自己心里面很自卑,干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神。”哦,是这样。原因找出来了,问题好办。这位同学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完全是自己自卑心理引起的。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多次找这位同学谈心,指导他如何端正心态;如何在同学中平等相处,尽可能地发现他的优点,让其释放光芒。并引导其他同学在学习和其它活动中培养他的自信心。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位同学又恢复成往日的情形。
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1、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在挫折教育中,应重视受教育者在挫折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使受教育者主动接受挫折教育,正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挫折,自觉地形成对挫折的正确认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不断积累挫折经验,正确归因挫折,学会用转移、宣泄、补偿、升华等心理防卫机制来消除受挫折后的不良情绪。与此同时,激励他们完善和发展自我心理调节机制,加强自我磨炼,将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逐渐形成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力量,实现挫折教育的内化过程,提高挫折教育的效果。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说对自己应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有哪些优点、缺点应当心中有数,既不夸张,也不缩小,实事求是。越是不正确评价自己,接受自己,则遭受挫折、失败感也越强烈。
2、教育学生敢于挑战挫折。经受挫折是人们现实生活中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的历史进程是这样,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是如此。有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悲伤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变得坚强起来。要让学生懂得任何一个成功的背后,都经历了几番的努力,甚至遭受多次失败的挫折之后才取得,不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对待挫折要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它。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遭受挫折时,要敢于面对它、挑战它,在挫折面前不能逃避,也无法逃避,只有设法解决它。鲍狄埃又说得好:“力量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自己身上。”挫折面前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才是命运的主人。只要我们把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会历经挫折而更加成熟和坚强,从而更有信心获得胜利和成功!
三、适时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的心理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心理素质的培养应与教育的多种形式互相渗透、有机结合,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之功效。
1、利用,普及知识,提高认识
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班会课的时间,传授适量的心理学知识,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纠正错误认识,使之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与社会认知。重点放在:⑴讲授现代科学的健康观,使学生由单纯重视身体健康扩展到重视身体、心理健康。⑵介绍心理健康的标志,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实现心理的全面健康。⑶正确认识心理疾病,要让学生明白心理疾病并不神秘。⑷让学生知道心理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心理疾病并不是差耻的病症。讲授时可运用事例进行剖析,重在提高认识,增长知识。
2、介绍方法,自我保健,培养能力
在进行心理教育的同时,注重介绍方法,对学生具体问题的指导,着重是学习方面、人际方面、适应方面的心理辅导。可指导学生自学心理指导读物,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教育与心理训练,培养良好个性品质,锻炼心理能力。重点传授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重在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实践中灵活运用,不断总结提高。如学会微笑;多角度思考问题,辨证看问题;想自己高兴的事;及时转移、暂时回避不愉快的事;深呼吸闭目养神放松法;欣赏音乐法;体育锻炼法;散步谈心法等。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让学生学会心理保健,学会自我完善,自我调适,学会承受挫折,学会人际交往,培养自我承受能力。
四、做好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的结合学校教育在挫折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担负着设计、主持、调整教育过程的任务。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从不同角度的信息中筛选和积累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因素去主动施教。学校应提出科学的挫折教育方案,并争取家庭、社会的配合。但遗憾的是:挫折教育并没有得到家长的一致的重视,一些家长走的是一个极端:那就是采取各种手段吓唬、逼迫自己的孩子,本意是想激起他的进取心,但往往变成了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另一些家长走的则是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容不得自己的孩子受一点儿委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老师讲,她曾因故批评了一名学生几句,没想到,孩子家长非但不配合老师教育孩子,反而来到学校将老师打了一顿为孩子出气。这种事情虽属个别。但有些家长确实不可理解,认为自己的孩子受到挫折,原因都在于学校。
因此,对学生的挫折教育要争取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理解挫折教育的本质,取得家长的共识。同时,还可向家长传授挫折教育的相关知识及方法,并对家长提出具体要求,使家长正确认识自己在挫折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挫折教育,避免出现家庭教育抵消学校教育作用的现象。另外,还应通过广播、报刊、影视等宣传媒介,形成正确的社会导向,造成良好的挫折教育氛围。还可以通过街道、社区开展挫折教育活动。使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
挫折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实施挫折教育中,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有较多的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要实施这一项工程,需要更新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从世界的角度,以未来的眼光,按现代教育的标准,精心组织、安排好各种教育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挫折教育,使我国青少年成为素质好、能力强、身心健康的一代。
第三篇:中学生心理挫折及教育
中学生心理挫折及教育
学生的心理挫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挫折感的学生,如果不能正确疏导,往往意志消沉,情绪低落,甚至一蹶不振,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可能影响本人的一生,在学生的管理活动中,对其应给予充分的重视,防患于未然,对不可避免的挫折应及时把握事态的发展,做好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的转化。
所谓心理挫折就是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由于主观或客观方面的原因,其动机不能得到满足,目的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情感情绪状态。造成学生心理挫折的原因较复杂,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的环境不适应
由小学到初中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一次飞跃.首先初中阶段与小学相比学科增多,内容加深,每门学科有不同的教师;其次进入中学以后,人际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同班同学来自不同的小学或不同的地区,再次由于小学阶段课程少,在教师教育和家长要求下,绝大多数的学生成绩优秀,表现也较好,经常得到老师的和家长的表扬和夸奖,进初一后仍沉浸在小学阶段的光荣感中,不能及时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当发现自己落后了,就会怪这怪那,从而放纵自己,不思学习,不求进取,造成心理挫折。
二、心理品质的不成熟
正处在少年期向青春期转变过程中的中学生,心理发育大大落后于生理的发育,他们外表虽然逐渐具有了成人的体态,但心理上仍带有孩子的烙印。一般地他们都不客观地评价自己,再加上这个时期剧烈发展着自尊、自立、友谊、交往、公正、自我实现等社会性需要,使他们不容易理性地对待危机和处理矛盾。往往会因身材的高矮,体态的胖瘦,长相的缺撼,学习成绩的落伍以及意外的刺激而导致怯懦、自卑、孤僻、离群、意志消沉等不良倾向,他们中有的人会因此放弃追求的目标,逃避现实,从而造成心理挫折。
三、家庭教育的不适当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我国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文化传统,反映在当前独生子女家庭的便是不可忽视的“温室”教育。父母对子女过份照顾、溺爱和娇惯,使学生缺乏足够的责任感和忍耐力,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有的学生某些方面有困难请同学帮忙,同学动作稍慢或“指挥”不动其它同学时便闷闷不乐,好象失了面子,误认为自己无能;有的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便认为教师看不起自己,是和自己过不去;有的缺少自知之明,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失败便自暴自弃,听之任之,遇难而退束手无策,从而造成心理挫折。
四、教师的评价不全面
当前仍有部分教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仍然热衷于“应试”教育,对学生的评价仍然是单一的,全面教育已沦为智育,而智育又以分数至上,将学生按分数的高低进行优劣排队,“三好”变“一好”,“一好”就全好,这不仅‟造就了一批牺牲其它发展为代价而换取„智育低效增长‟的„优等生”,也“造就了往往以勇敢、热爱劳动以及具有其它特长的所谓„差生‟。由于教师评价的偏差,促使我们不知不觉都有可能给“优等生”或“差生”造成心理挫折。
心理挫折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就对学生本人来讲,会造成意志消沉,学习消极,1
逃避现实。对学校来讲,会表现为怨天尤人,嫉妒冷酷,会给学校在今后的教育上带来一定的麻烦。目前,中学仍有一部分学生厌学情绪较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心理挫折造成的,笔者认为,对具有心理挫折感的学生,应加强这几个方面的教育。
1.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自信。(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教师传授知识能力的同时,要给予学生刚关怀、尊重和理解,使学生感到你是良师益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把微笑带进教室,要用和蔼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尤其是具有心理挫折感的学生,教师更要给予支持、鼓励、关心和同情,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愉悦轻松的教育教学氛围。(2)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成功和失败,同时还要创造给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的体验对动机的激励作用大于失败的体验,尤其是对有心理挫折感的学生来,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会导致对学习丧失信心,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而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则能成为学习的强大动力,初中生,对成功的事情易感兴趣,易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满足感,并愉悦其整个身心。这时我们更要注意积极引导,促使他们在得意中不断追求成功,而对暂时失败的学生我们千万不能讽刺、挖苦,应更好地耐心地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对他们改正后取得的成功,同样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对他们在乎时的一切活动中;表现出哪怕是很少的闪光点,我们都要倍加呵护,对每个人来说,其成功与失败并存,信心越大成功的希望也就越大,成功了也越有信心,则能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则形成恶性循环,将会影响人的一生。
2.交流情感,引导学生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大家知道,情感是通过交流触发人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人们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促使人们在互相信赖,彼此尊重的心理基础上,将正确的认识转化为自觉行为的教育方法,情感交流是人们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目的性一般是由交流双方的内在需要所决定的,并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例如:当人们处在悲痛的情绪状态时,往往希望通过情感交流唤起别人的同情,使自己痛苦的心灵得到慰藉;当人们处在喜悦的情绪状态时往往通过情感交流与别人一起分享自己的愉快和快乐;当人们处在忧愤的情绪状态时,又往往希望通过情感交流,使别人对自己表示同情,理解和支持。作为教育方法的情感交流当然不排斥上述多样的目的。因为如果忽略了人们在一般情感交流那些直接的具体的目的,其教育也就无法普遍进行,通过给青少年以积极、健康的情感信息,促使他们在情感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并由此引导他们产生正确的行为。多年的教师工作使我们懂得,我们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交流是给人鼓舞,催人奋起,促人进步的情交流,能使人在挫折中看到希望,在失败中获得成功.
3.根据个体差异,引导其发挥特长。造成学生的心理挫折与个体的差异也紧密相关,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事实,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并且促进其独特的发展,不能用同样的尺度来要求一切并要求于所有的学生,事实上有些造成心理挫折的学生,正是因为其独特风格不被教师认同而不受欢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的火药未被点燃,面要使一切的天赋和才能都能最充分的发挥出来”。教师应在班上引导其它学生客观、实事求是地看待生活,学习上的失败的学生,应给他们
创造条件并形成一种关心,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良好舆论氛围,让他们充分显露出自己的才能,增强信心,重树勇气。如;有位“电脑迷”的学生,原在班上各方面的表现、学习都较好,自从迷上了电脑,认为自己比别人强,不服从教师管理,同学问的关系也开始紧张,经常迟到,成绩下降,影响班级荣誉,心理开始发生偏差,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找他谈话交心,采取正面诱导,其次想法发挥他的特长;一是安排他做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员,二是让他准备一篇演讲稿——(我熟悉的电脑》,并在班会上为大家演讲,正当同学们喷喷称羡这位同学懂得如此多的电脑知识时,我又因势利导,组织大家讨论“过度玩电脑‟好不好?一番“论战”以后,即使大家重新认识这位同学,又使这位同学认识了玩电脑的利和弊,从而自觉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在期终考评中,得到同学们的好评。
4.通力协作,帮助学生克服心理挫折.班主任与各课任教师必须形成合力,同时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调动和借助各方面的力量,共同矫治学生中出现的心理挫折。
学校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心理知识讲座等,班主任应与任课教师紧密联系,及时向他们介绍班级学生情况,只要发现学生有异常表现,及时向任课教师通报,求得他们的协作,共同做好化解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家访,邀请学生家长来校等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对学生身体、爱好、兴趣、经历等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家长一起针对学生心理挫折的原因,共同制定矫治方案,帮助他们树立起生活、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力争反败为胜,重塑一个新的自我。
第四篇:浅谈中学生的挫折教育
题目:
浅谈中学生挫折教育 内容提要:
人生的旅途总会遇到种种的坎坷和挫折,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开展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因受挫折而离家出走、甚至是自杀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因为现在孩子们的生活太幸福了,许多家长唯恐自己的孩子遭受艰难困苦,把孩子置于蜜罐中培养,对孩子过分娇纵,百依百顺所造成。可见家长重新审视家庭教育方式,重视对下一代进行挫折教育尤其重要。学校、家庭、老师、家长都要有意识地学生加强挫折教育,增强其心理承受力,让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关键词:挫折 心理 教育 承受 认识 正文:
在当今都市化、信息化的社会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非常软弱。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学校教育也越来越难。我作为一名家长和老师也深深地意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特别在困难和挫折,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一所最好的大学。一个孩子,如果他没有经历过困难和挫折,就品味不到成功的喜悦,没有经历过苦难,就永远感受不到什么叫幸福。
挫折教育是一剂良药。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在对于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要与挫折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偏离正确的轨道。
当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成为各阶层关注的焦点之一,许多人已认识到保护青少年幼小心灵的重要性,不愿使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但作为一个人,他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定要历经坎坷、挫折,首先就要承受父母、老师的批评教育,如果连父母、老师的批评教育都无法承受,又如何去接受社会的考验?如何成为素质较高的有用之才?为此,我们的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父母要正确关爱自己的孩子。
不能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甚至由于溺爱,把孩子的缺点当优点,把胡闹当聪明,时常有意无意地袒护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这样容易形成自私、任性、胆小怕事,结果只能使孩子失去自己开拓生活的意志。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做到真正的爱,既要反映出尊重孩子的人格、愿意听取孩子的意见、满足孩子的正当需要,又要能善待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耐心地培养孩子的文明行为、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绝不无原则地迁就和让步,不放任孩子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孩子8岁那年正赶上家里有急事,有一天我没来得及给她做早餐,就随手给了她十元钱,放学回家我问她早上吃些什么钱是怎么花的,十元钱全部花光,她却不能回答我的问题,我对孩子这种大手大脚乱花钱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教育,她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我从不姑息孩子的错误行为,从那次以后,她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第二、老师要明确
1、我们批评学生的根本目的是警醒学生,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并且让其他学生也受到教育,得到启示,让学生们明是非、辨美丑、知善恶,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有道德、有修养,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正如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思所说:“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他们之所以受罚,并非因为他们犯过错„„而是为的是他们不再犯。”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之前,要首先弄清学生犯错误的来龙去脉,进行符合实际的恰如其分的批评,允许学生申辩,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帮助他们分析产生错误的思想根源,认识错误,指出改正的方法,启发他们自觉改正。同时,还要充分估计到被批评者可能做出的反应,设法防止其反应的消极方面。本着从爱护的愿望出发,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学生自我改正的信心,而且还要争取得到学生集体的支持,以加强批评教育的作用。关注学生以后的表现,若从批评中受到教育,获得进步就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再接再厉,形成良性循环。若没有从中受到教育,表现不尽人意,再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不讳疾忌医,不因受到批评而失去上进的信心。
2、注意批评语言的分寸尺度,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异,对学生的教育多用肯定、启发、开导的语言和句子,最好不用或极少用“不准”、“不行”、“不能”、“不要”等否定的语言,这样不利于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独立。将“但是”改为“如果”。有几次,我在批评学生时运用先表扬后批评的原则,表扬时他们都精神饱满地注视着我,当我用“但是”一转折,要提出批评时,学生们都像泄了气的皮球,我马上停止,学生们认为前面的表扬是言不由衷,是批评的前奏,时间长了就会反感„会被学生理解为虚情假意,后来,我把“但是”改为“如果”,效果就有所不同了。
3、将质问的语气变为平和的语气,带有质问的批评常常会使学生窘迫不堪,学生只能咬着嘴唇像接受审判时那样对待批评。当问号出现时,被批评者会本能地产生心理防御,拒绝接受批评教育,改成语气平和的句子就能消除被批评者的抵触情绪。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注意语言的运用,不断提高用语言来否定,抑制和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的技巧和能力,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4、批评学生要因人而异,因时、因地、因事而异。对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自尊心较强、各方面都比较成熟,有一定思考接受能力的学生,宜采用发问式批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思考,自我觉悟,自我教育,自我改正;对于情绪抑郁、反应速度慢、学生虽努力但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要特别耐心,切忌急躁,多指出改正的问题和方法,对于脾气暴躁、行为易受情绪左右的学生,应采用冷处理、商讨式的方式,等等。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我们要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努力探索批评教育的正确方式、方法,提高批评教育的艺术性和功效性。因此,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要多一份理智,多一份智慧,对学生的优点要充分肯定,同时对缺点要给予批评、指正,使学生更好地发扬优点,更信服地接受批评,改正不足之处,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孩子的成长过程,让孩子们在老师的赏识中不断地完善自我,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第三,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应变挫折的能力。
居里夫人是我们全世界女性的骄傲,她曾经说过:“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她那种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着实令人折服。我们要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
批评的目的和注意批评的艺术如何生活,让孩子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坚强的意志,学会“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和技能。我们做父母的不愿让孩子去经历苦难,总是千方百计地为孩子设计充满笑脸和鲜花的明天。但是生活是无情的,也许有千百种苦难在等待着你的孩子,你不让孩子面对不幸,但这些不幸却会主动面对他。我们做父母的应该让孩子在困难的挫折中生活,通过困难和挫折的磨难后,才会有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和一定的承受能力。遇到困难和挫折,多鼓励“迎上去”,从而增强孩子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只有坚定的信念才是克服困难的基本条件让孩子学会解决各种解决不了的挫折,如考试不及格,只有通过以后努力变为及格;没有考上大学如何正确面对;遇见通过最大努力仍解决不了的困难,应找最贴心的人谈心;遇见当时解决不了的挫折,应调换时机或调节情感等。为此在遇到挫折后,不应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而应作出正确的的选择,利用最佳方法去解决。第四,要让孩子学会处理挫折的方法。
1、要培养孩子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韧劲,从小家长就应告诉孩子爱护身体是自己的事,生病了怎么办?自己的事自己要负责,在大街上丢失了怎么办?
2、要让孩子多参加实践活动,尝尝吃苦的滋味;我常常陪孩子登高远行,开阔眼界,磨练意志。儿童教育家蒙特梭利说过:现代教育是适合孩子的教育,而不是让孩子去适合的教育。”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克服孩子的娇气在家里还不行。要走出去。烈士公园、动物园、世界之窗、海底世界,岳麓山、少年管教所、开慧故居、任弼时故居、南郊公园、北京故宫,长城,海南岛、北戴河等留下了孩子的足迹。
几次登山,她受益匪浅。尤其是登上长城好汉坡,她感慨很深,在日记中写道:“我要感谢我的妈妈,是她鼓励了我;我很感谢八达岭,是它锻炼了我。这次游长城我有极大的收获,磨练了我的意志,我看到了祖国最美丽的景色。”那分成功的喜悦在她心中无限延长„„活动锻炼人,孩子的身体结实了;意志坚强了;作文的素材也多了;出门在外还能照顾爸爸、妈妈。我和她爸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3、要培养孩子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意志,不能半途而废,如小孩子在树下摘苹果,但太高不能摘到应如何增加自己的高度;
4、培养孩子学会调整心理,若困难实在解决不了,该放弃就放掉,不要“一头撞在墙上还不回头“,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应让孩子明白其中道理。
第五,在遇到大的挫折后,要让孩子学会爱护和珍惜生命。
当今时代孩子的生存意识十分薄弱,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把教孩子学会生存的责任担当起来。而让孩子明白自己的生命不完全属于自己个人所有,不仅是父母给的,也应属于国家和社会的,应该爱护它、珍惜它,不可自伤、自残、自尽。自己的身心健康不仅对自己个人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对于父母来说也是欣慰和愉快的,对于社会也是有益的。相反自己的身心不健康,生命脆弱,成天病魔缠身,自己会感到痛苦难过,父母也为自己担心,对社会来说也会增加负担,不可认为自己的生死是个人的事,与他人无关而为所欲为。任何一个孩子都无权利和理由不爱护自己的生命,甚至糟蹋自己的生命。如有的孩子遇到了较大的挫折,心理产生了较大的障碍,就产生了轻生、自杀的念头和举动是极其不对的,而应让孩子明白难道用生命就可以换取掉挫折吗?显然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应该教育孩子一定要爱惜不完全属于自己的生命,没有任何理由去作出这类偏激的轻生的行为。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挫折尽管让我们难受,使我们的学习和发展受阻,但是它同时又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是促使成长的必要条件。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有勇气和信心去勇敢的面对挫折。古谚云: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没有挫折的人生是苍白虚幻的人生,不经过挫折的磨练,也就没有成功的喜悦和人生的幸福。快乐不是平坦笔直的康庄大道,或者无忧无虑的锦衣玉食,而是经过奋力攀登后踏在脚下的高峰,用自己的坚韧和勤劳换来的硕果。任何人都不可能避免挫折,挫折是促进中学生的成长的积极因素,它可以磨砺我们的意志、丰富我们的经验、增长我们的能力。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一个人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是不可能面对现在竞争激烈的大千世界。哪位父母又能保证你的孩子一生不会受到挫折呢?培养承受苦难和不屈服于挫折的能力,对今天的孩子尤为重要。我们家长应尽力培养孩子的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泰然处之,保持乐观,努力培养孩子的韧性,经受挫折的能力和挫折后的恢复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参考文献: 《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著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类型及判别标准》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处理》
第五篇:加强中学生挫折教育提高心理素质
加强中学生挫折教育提高心理素质
摘 要:中学生的挫折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客观分析了中学阶段挫折教育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探讨了科学有效地开展挫折教育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
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增强对挫折承受力的教育。
挫折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受挫能力,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奠定心理基础。随着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逐步深入,国内学者开始倾向于把受挫能力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将其视为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维度。
开展中学生挫折教育,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社会化和人格的健全发展;有利于提高学校日常教育工作的绩效。
一、加强挫折教育是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中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必须从中学生挫折教育发展现状出发,另一方面应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为重点,充分认识受挫能力培养在全面提高中学生素质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中学阶段挫折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需要
中学生具有良好的受挫折能力不仅是现代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我国当前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已将挫折教育的内容纳入心理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当中,学生健全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对中学生的挫折教育。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受挫能力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在遇到挫折不能独立解决时,不会沉着冷静下来思考问题和克服困难,而是采取一种消极回避的对策,这样往往会使他们产生悲观、失望、埋怨和畏难等负性情绪,对挫折进行不恰当的归因方式所造成的后果进一步恶化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要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就必须重视学生受挫能力的培养,而挫折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二)挫折教育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重大教育决策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相继出台了有关加强挫折教育的文件:(1)1998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2)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到要培养学生的挫折承受力。上述文件,为学校开展挫折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标志着青少年挫折教育决非学校和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规定的素质教育行为,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三)中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需要挫折教育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在人生的各个发展阶段中,中学时期也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为:
1.中学生自身生长发育成熟,加剧了心理的变化
随着各种生理机能的变化和成熟,必然带来很多心理问题,缺乏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的中学生,往往难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和问题,常常处于矛盾之中。
比如由性成熟产生的性需要同性道德的冲突:一方面,性生理成熟的冲动使得他们对性问题感兴趣,向往异性;另一方面,学校、家庭和社会受中国“谈性色变”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中学生的性向往、性探索和性尝试等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乏必要的指导,甚至一概持否定的态度。
2.学校、家庭不当的教育方式可能加剧他们的心理问题
如学习就业压力和师长过高的期望值,使中学生承受着超负荷的心理负担,加之家庭和学校溺爱型的教育方式使得独生子女原本脆弱的心理变得更加弱不禁风、不堪一击。
3.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高要求,使尚未步入社会生活的中学生面临激烈的竞争
比如当前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知识经济带来的日趋加剧的竞争,使得大学生本来就不稳定的心理出现失衡。这些都会导致缺乏社会适应和应变能力的中学生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适应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消除,轻则出现偏执、逆反、冷漠,产生孤独感、挫败感,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重则产生自弃、逃避和自杀等极端行为。
二、中学阶段挫折教育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
尽管目前挫折教育在各高校已蓬勃开展,方兴未艾。但由于挫折教育操作起来专业性较强,对中学来讲又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活动,我们在开展挫折教育的过程中应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加强操作的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因此,挫折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弄清以下问题:
(一)挫折认知教育问题
对中学生进行挫折认知教育是进行挫折教育的首要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开展,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以下三点:
1.正视挫折的客观存在
“没有危机就没有成长”,挫折在人的一生中是不可避免的,一个人在生活和成长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危机与挫折。这种危机与挫折在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与情绪困扰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成长的契机。人们只有在承受和克服挫折的努力中,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发挥潜力,学习新的技能,逐步完善自我。
2.辩证地看待挫折
“挫折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给人带来痛苦与不幸,也可以使人在与困难的斗争中获得经验与信心。挫折教育并不是教人如何去回避困难,而是教人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挫折,在挫折中成长。三是乐观的挫折心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生活的磨炼,是很难对生命的顽强与伟大有真正的认识。如果他能在挫折中奋起,那将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二)受挫行为训练问题
受挫力的强弱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素质水平。耐挫力的增强除靠学生在生活中磨练之外,中学也可以通过有计划的目标性训练来进行,如:建立勤工俭学或社区服务基地,鼓励中学生自力更生,挣钱养活自己;组织中学生到贫困山区社会实践,与当地农民一起住,一起劳动,体味生活的艰辛;
组织丰富多彩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以磨练意志,加强合作。发展个性为目标,对个别学生可以进行挫折想象训练,即假设一个挫折情境,引导学生,找出解决挫折的方案等等。但是,在开展挫折教育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适度问题、适量问题和适时问题,确保挫折教育取得实效。②
(三)受挫心理调适问题
受挫心理调适问题是决定挫折教育成败的关键,在挫折教育中,首先要注重建立健全学生的挫折防御机制。挫折防卫机制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如果运用得当,它能够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减轻或免除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激励个体克服困难、排除障碍。如果运用不当,则可能出现退缩与恐惧,陷人更大的挫折或冲突情境之中。所以,教育学生正确运用挫折防卫机制,对调整挫折后的心态具有重大的意义。其次,教育学生面对挫折进行自我调适。实际生活中,大多数的挫折都是学生运用自我调适的方法化解的。
具体的方法包括:及时校正不合理的认知态度;冷静分析,以进取态度改善挫折情境;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技巧,减轻心理负担;等等。最后,鼓励学生放弃偏见,主动寻求心理咨询。许多学生基于传统偏见,觉得入中学心理咨询室“丢面子”或“有病”。其实“有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最终铸成大错。
三、科学实施挫折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积极开展中学心理咨询工作,加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教育
心理咨询是一项给来访者以心理指导和帮助的专业性服务工作,它给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倾诉内心积淤的场所,能有效地消除其心理挫折所带来的焦虑和痛苦,为中学生实现心理发展,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提供具体指导。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时间不长,但已经显示出其独特作用,心理咨询是心理挫折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要大力提高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建立一支具有优良素质的心理咨询工作者队伍,建立系统的可操作的中学生心理档案,及时发现问题并矫正。
通过广播、宣传栏、校刊等多种途径宣传心理咨询的性质和作用,解除学生疑虑以主动寻求帮助,开展定时、定点和有专人负责的心理门诊咨询,学校要为门诊咨询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当然,“心病还得心药医”。最好的心理医生就是运用心理学技巧发掘自身心理潜能,解决心理冲突和矛盾,维护自身心理健康。因此,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自我锤炼的过程,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因此,要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保健,让他们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培养良好的个性,在生活中保持自信、乐观、坦诚、豁达、坚忍不拔的心理品格。
(二)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教学活动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既是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主要渠道。从教学活动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要做到:
1.学校课程设置多元化。增强教材中心理健康知识的含量,将学科知识学习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挫折教育。
2.教育者布置给学生的活动或任务的难度要适度但又不能过度。按照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教学“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给学生任务的难度体现为“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多动脑、多动手,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独立性,将这种外在的求知精神逐渐内化为自身坚韧的意志品质,增强他们承受挫折和抵抗挫折的能力。
3.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接受式教学,提倡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的发现式和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
4.改变传统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力求做到评价方式多样化,克服答案单一化和标准化。此外,教师面对有挫折情绪反应的学生时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应对挫折和战胜挫折,常用的教育方法有鼓励法、转移法、对比法、宣泄法、补偿法、暗示法等。
(三)教育学生对挫折应对进行自我监控
青少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问题解决的自我监控,同样,青少年在应对挫折和战胜挫折的过程中也存在对挫折的自我监控。自我监控就是青少年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将自身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过程作为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它对于个体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③
有关青少年挫折应对自我监控的实验研究认为,挫折应对需要评价挫折源的意义,控制或改变挫折环境,缓解由挫折引起的情绪反应的认知活动和行为,挫折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对挫折应对进行自我监控。④青少年在进行挫折应对自我监控训练时,必须首先围绕挫折知识、挫折应对知识的讲解和挫折应对方式以及策略的训练来展开。其次,要训练学生挫折应对的自我监控技能。再次,要加强学生挫折应对的自我监控体验。最后,应组织学生进行挫折应对的自我监控实践训练。实验研究表明,挫折应对的自我监控训练需要经历自我认知—动情晓理—策略导行—反思内化—形成品质的环节。⑤
(四)联系本地实际开展挫折教育研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挫折教育的方案设计得如何,是否富有成效,这还要将理论纳入到具体实践中去。挫折教育研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需要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为挫折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建议。挫折教育研究一定要紧密联系本地区、本校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精心选择课题,精心设计,科学实施,为解决本校开展挫折教育中遇到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服务。
通过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开设专门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场所,提供儿童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以及开展行之有效的科技发明创造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中使他们对克服困难和战胜挫折有切身的体验,最终将外在的挫折行为内化为自身稳定的心理健康素质。
注释:
① 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② 张骞,张大均.加强学校挫折教育,健全学生心理素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1).③ 董奇,周勇,陈红兵.自我监控与智力[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④ 向守俊.初中生挫折应对自我监控训练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1(3).⑤ 陈旭,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