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高考阅读练习8
2014高考一轮复习之阅读练习8
诗词品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西江月•秋兴
【注】
程馞
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滩头流下小鱼船。转过芦花不见。
【注】程馞:字墨仙,明朝休宁人。
1.这首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山翁”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简析。答:
。2.这首词下阙描绘了哪几幅图景?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简要分析。
答:。
阅读星空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冬至
⑴日照渐渐地短了,便觉着午后的楼影变得很长。风迎面而来,让我想起北极圈里的人爱患的一种叫做“冬季忧郁症”的病。我所置身的这个城市冬日尚暖,对此我该感到幸运。
⑵然而日照毕竟是短了。太阳仿佛在远去,远去,万物零落,瑟缩着禁闭起生长的跫音。此时远离了太阳,人们便开始用火去追寻太阳。冬日尚暖,到底还是冬日。
⑶这天的黄昏来得太早,仿佛午时刚过,四下里就响起夜饭的爆竹了。芥末似的几点雨粉稀疏地飘过,极简短的,却使这爆竹带上了一种阴雨的滋味。——冬节来了。
⑷于是,我们回家。
⑸蚂蚁回家;蜜蜂回家;青蛙钻入泥穴,把体温降到冰点,回家;蝴蝶闭锁翅膀,囚禁起所有色彩,回家;益母草遗下种子,而后成片倒下,以灭亡的形式回家;忍冬藤乱纷纷脱落了叶子,让所望沉入根茎,以枯槁的姿容回家„„
⑹冬是家的节日。冬是回归的节日。无论以何种形式,如同成年的鲑鱼,无论漂游得多么遥远,去到哪一片海域,最终都会回到它们降生以及出发的那一条河里。于是,在距离太阳最遥远的日子里,那团圆的烛火之下,就响起夜饭的爆竹了。
⑺在冬的日子里,想着“家”这个字,常常觉得是个很困惑的事情,乱乱地,总也理不出头绪。⑻西人沿着教堂的尖顶走向上帝的路程,和我们沿着根须走回家族的路程,是一样的吧?一样地难以言表,一样地不容亵渎,一样地足以耗尽一生,一样地为着最终的归宿。却何以是一个向上向着无穷,一个向下向着唯一?
⑼在我看来,“叶落归根”说的不仅是过冬的事情,更是回家的事情。其实,叶落何以就一定归根呢?有风,有流水,有兽的足踪,有鸟的羽翎„„它们都会将叶子带到很远的地方使之永不回归。西山的木石不就被精卫衔去了东海么?三叶树的籽实不就随洋流从另一片大陆漂到了这一片大陆么?地球载着我们每个人,在宇宙中漫无边际地浮游,从这个区域漂到那个区域,每一天都面对陌生,永远不会返回初始的道路。然而,我们信仰家,信仰我们的出处,又何以如此恒定?
⑽年轻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拥有过盛大的春的节日,那个野外的节日,那个青春的节日,那个风一样自由奔驰的节日,那个春草一样生机勃发的节日,那个敞开的敞开的节日!但总有一天我们将不再完全拥有这些——我们的衣服一件一件地增加,我们的年轮一圈一圈地增长,我们的史籍一页一页地增厚。终有一日,我们闭门拥裘,合家团坐,为先祖而举杯,热切地传承着属于我们这个家庭的冬的节日。春是芽的,是枝叶的,而冬是根的。我们从年轻时憧憬四海为家到年老时信奉同族同根,无论我们置身何处,无论我们的身体曾经多么自由,无论我们的精神曾经多么狂野,都无法斩断那一脉恒定的根须。有哪一种信仰、哪一个民族、哪一种文化比我们更深切地懂得什么叫做“根本”呢?
⑾太阳走到了冬至点上。日子很冷。万物休眠。人心沉静。⑿此后,日照该一日一日长了,春日该一天一天近了。
(取材于筱敏同名散文,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以“冬至”为题,既指向文中所写的具体节气,又关联着文中念家思归的情感。B.作者感慨“日照毕竟是短了”,缘于冬日远离了太阳、万物零落而造成的内心空虚。C.第六段中夜饭的爆竹以团圆的烛火为背景,则有冬日里聚拢人气、共度冬节的意味。D.第九段中写风、流水、足踪、羽翎等,意在表明它们与“叶”一样,最终未必归根。E.作者在敏锐感受自然与生活的同时,更深入挖掘了民族文化心理,其感悟引人深思。2.从全文来看,第⑸段写“各种生物回家”有何作用?
答:
。3.第⑺自然段作者说“想着‘家’这个字,常常觉得是个很困惑的事情”,这里“很困惑的事情”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答:
。4.作者说:“叶落归根”,说的“更是回家的事情”。请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对“叶落归根”的认识。(200字左右)
答:
。诗词品练: 1.答案:通过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塑造了“山翁”怡然自安,超然自处的隐逸者的形象。“招”与“笑”,可见作者与“山翁”关系的亲密;“笑指菊花开遍”,可见二人共同的高雅的情趣。作者正是通过“山翁”这一形象的塑造,传递出自己向往田园山水的隐逸情怀,高洁的品性。
2.答案:描绘了竹树潭烟、渔船下滩、芦花隐船三幅图景。
叠词:“重重”写出“竹树”浓密蓊郁之态;“点点”营造“潭烟”轻盈迷蒙之境。
对偶:“隔岸”“近溪”远近对举,“重重”“点点”叠词增韵,“竹树”“潭烟”相对,写出景色清幽静谧之美。
远近结合:“隔岸”远观,“近溪”体察,更显景物的和谐有致,幽美雅静。
动静结合:“竹树”“潭烟”属静景,“渔船下滩”属动景,一动一静显出静谧,引人遐思。(回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阅读星空: 1.答案:BD 解析:B.“缘于……”于文无据。D.“意在……”与文意不符。
2.答案:①用草木虫鱼均回家,来表现冬至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天地万物的普遍意义,丰富了文章的内容。②用各种生物回家,为后文写人类回家做铺垫(或“引出下文……”)。③用各种生物回家的不同形态,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可读性或文学性)。④用排比修辞,使全文语言整散结合,增加了文采。
解析:解题思路:手法上、内容上、结构上,要紧扣文章思路和主旨思考。
3.答案:①中西方一样地找寻着最终的归宿,但所走的路程何以一个向上向着无穷,一个向下向着唯一?②叶落未必归根,我们又为何恒定地信仰家、信仰出处?
解析:梳理文章思路可知答题区间在⑻⑼两段,不难概括出答案。
4.答案:①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老之时,我们或是本人回到故里,或是精神回归本源,这是中华民族恒定的文化心理。②略。
解析:此句将“叶落归根”这一自然现象与“念家思归”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并升华为民族的文化心理。在谈认识时要注意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身边的社会现象等加以归纳。
第二篇:2011高考诗歌练习
2011高考诗歌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春 日 秦 国 怀 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答出怀古伤今之情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根据诗题中的“怀古”二字以及诗的内容(可借助“注②”对“消魂”的解说理解),判断这首诗表现了怀古伤今的哀情并不难。对此作“简要分析”,则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准确把握诗中意象„如“荒郊”“春草尽”“古碑”“苍山晚”“残阳(昏)”等‟包蕴的情感;二是体会诗作由秦地(注意“注③”提示)今景(据“注①”知是晚唐景象)而引发的对历史上强秦的怀想;三是准确分析出隐含在“怀古”之中的“伤今”之情。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抒情方法的鉴赏。回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意象与情感的关系,亦即景与情的关系。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关 河 令 周邦彦①
②③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答: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显然是天光昏暗;下阕首句写“更深 寂静”显然是夜已深沉。综合起来看,词人是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线索来写的。
【试题解析】题干明确指示从上、下阕的首句的解读中理出线索,这实际上降低了试题难度,只要考生能抓住“向暝”“更深”,线索就不难把握。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却酒醒仍无眠,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试题解析】解读全词,通过词作描绘的情景,特别是抓住词中关键信息(如“无雁影”)以及能映射作者心情的物象(如“寒声”“孤灯”)等,分析出作者在词中所表现的心情并非难事。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咏 山 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4分)
答:这两句从声与色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
【试题解析】重在考查诗歌中写景的手法、特点、效果和作用,注意内容和结构两方面。首先要把握住诗句中的“天色”“雨声”,明确视觉和听觉感受,同时必须对所写景色作具体描述。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4分)
答: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试题解析】重在考查诗歌中托物言志的手法,既要明确所写物的特点,又要明确对作者抒发情感的作用。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蝶 恋 花·出 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答: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题干要求指出“开篇”的“特点”,既然是“特点”,那就是与一般词作不同之处或特别突出之处。这首词以议论开篇,感慨古往今来的兴亡盛衰,从古到今,国家边界是没有定数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奈。这首词一反词作的常例,而以议论开篇,可谓“特色”;一反将主旨隐于词中,而在篇首点明,可谓又一特色。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答: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试题解析】鉴赏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首先要弄清此句是词人的自我叩问,采用的是“一问一答”的形式:如果有人问我对理想的情意有多深?那就去看看深山中的夕阳与深秋中的细雨。其次紧扣“以景作答”的特点来简析表现手法,可以从两个方面:一是化抽象为形象,二是将情感委婉表达出来。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
江 [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如旧客愁新。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答:(1)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
答: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试题解析】这首诗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有羁旅行役之苦(“扬子江头几问津,**如旧客愁新”),有人生不得志的失意、困顿与艰辛(“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敝裘犹带帝京尘”),有孤独之苦与思乡之愁(“孤枕不胜乡国梦”),还有知己难寻的精神的孤独与痛苦(“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等。第(1)题,“客愁”是本诗的“诗眼”,要准确理解其含义,一定要联系文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旅途的奔忙,如“几问津”“忙于我”;内心的孤独,如“孤枕”;漂泊与离别,如“交游落落俱星散”;思念家乡,如“乡国梦”;人生不得志的哀苦,如“敝裘犹带帝京尘”;等等。
第(2)题,要求指出“沙鸥”这一意象的作用,即挖掘“沙鸥”这一意象之中蕴涵的“意”。因为“交游落落俱星散”,所以诗人“吟对沙鸥一怆神”。“怆神”是悲怆、痛苦,这悲怆痛苦是因为孤独、寂寞、漂泊而生。诗人融情于景,“沙鸥”衬托出了作者的孤单和漂泊之苦。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春 日 忆 李 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答: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试题解析】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答: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试题解析】“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述,未作任何修饰描绘。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唯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唯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这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答: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
【试题解析】全诗以赞美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衔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七、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怀 天 经、智 老,因 访 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
答: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试题解析】诗人开篇写时间变化,一夜之间,春水已涨,尽向东流,顿生怀友、访友之意。但笔意至此,先出一折,从自己写起。安于清贫,甘于淡泊,在吟诗作赋的生涯中,看到杏花春雨又送来一个春天,心中充满了顺适之感。自己如此,友人又何不然?所以下面写到禅伯之多病,儒生之固穷。实则写己即写友,写友即写己,二者交相为用,互为生发,以见出心灵的相契,见出溪涨思友的心理依据。有了前面的铺垫,末二句就顺理成章地踏上了访友的路途。至于见到友人后的情形,却全都略去,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
第(1)小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回答此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要求,是概括诗人而不是诗中其他人物(如诗人的两个朋友)的形象特点;其次要善于抓住诗中表现诗人特点的词句,并加以认真仔细的分析。“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一联写出诗人吟诗作赋,看杏花春雨的闲适高雅的生活,表现出诗人的情趣高雅;“忽忆轻舟寻二子”一句则写诗人因春来溪水上涨而想起友人,并驾舟访友,可见其重视朋友,珍惜友情;而最后一句诗中“纶巾鹤氅”是六朝以来名士喜爱的穿戴,这里见出诗人是文人雅士,仿佛看见其风流飘逸的形象。
(2)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分)
答: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悲是喜,诗中并未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现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
【试题解析】此问题提得比较概括,容易产生无从下手之感。首先要明确,对诗句进行鉴赏,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其思想情感,二是其表达技巧。如果题干提出了具体要求,则严格照题干要求进行鉴赏;如果题干未提出具体要求,则可二者兼有,都进行鉴赏;也可二者选其一,集中对一个方面进行鉴赏。要恰当使用鉴赏术语,如“融情于景”“自然清新”等。
八、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登 城 刘 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湖楼晚景 苏 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濛濛细雨或绵绵细雨,《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
第(1)小题要求概括《登城》一诗所写的江南雨景的特点,这首诗首句中的“半有无”(若有似无)应可作为答案,考虑到试题已明示另一首诗所写的江南雨景的特点是“疾风骤雨”,所以本题答案表述为“濛濛细雨”或“绵绵细雨”更合适。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
答: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濛濛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
第(2)小题必须分别指出第三句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其实两首诗第三句都有承接上文、衔接下文的作用,考生必须紧扣原诗说明这句诗和上文、下文具体是什么关系。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答:刘诗用“雨映寒空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合,浓淡配臵,相互映衬,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
第(3)小题要求结合诗句进行赏析,“结合诗句”,指可摘录能够表现“优美”和“壮美”的原诗句,或找出意象或结合诗意,然后具体分析刘诗如何优美,苏诗如何壮美。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评价古代诗歌”的能力。分三小题,试题指向很明确。第一首诗的作者是宋朝榜眼刘敞,原诗题为《微雨登城》,命题者以此设题,所以,改题为《登城》。此诗首句写秋日“微雨”,一个“映”字,十分贴切地抓住了“无点亦无声”的秋雨仿佛透明的雨丝这一特征。从“雨映寒空”入手,再用“半有无”加以细致描写,就细致真切地传达了秋日微雨之神。次句写“登城”,“重楼闲上”的这个“闲”字点出诗人时有余暇,心自安闲,尽可慢慢欣赏这秋雨中的秋山景色。第三句,诗人用“浅深山色高低树”概括景物特点:天高气清,列岫千重,或近或远,或苍或黛,各有“浅深”;而山上树木则颇为混茫,无可分辨,但见层层树丛,“高低”不等而已。“浅深”“高低”,写出了秋山的淡远之境。作者在反复的玩味之后,终于豁然开朗:展现在眼前的这“浅深山色高低树”,正像“一片江南水墨图”。苏轼的《望湖楼晚景》中首句写“横风吹雨”极写风狂雨骤,满楼风雨,十分壮观,这是近景;雨过潮平,江海暂时平静了,再看远处天空,仍然电闪雷鸣,金蛇狂舞,这是远景。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 玡 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玡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试题解析】本题选择了与安徽境内的琅玡山有关的古诗,体现出了地域特色。对于本题而言,一些考生一看到注释中说“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就简单地判断该诗表达的是郁闷伤感的情怀。出现错误的原因,一是没有认真解读诗歌,二是没有利用初中教材中的《醉翁亭记》中所接触过的相关知识。对于第一问,诗歌描绘的画面,可以通过对四句诗的理解分析加以概括,难度不大。第二问,探讨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一定的难度。该诗不同于一般的贬谪诗,所表达的情感类同于《醉翁亭记》,曾自号“醉翁”的欧阳修并没有耿耿于怀,怨天尤人,郁郁寡欢,而是寄情于山水,悠然自乐。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答: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试题解析】题干已经明示“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考生答题时,就要分别指出三、四句中的实写、虚写内容,并简要回答出虚实结合所起到的具体作用。
十、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清 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①(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答:运用拟人(1分)、对比(1分)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1分),哀景衬哀情(1分)。
(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4分)
答:《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出处2分;思想感情2分,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给2分,只答“怀才不遇”或“壮志难酬”给1分。)
【试题解析】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诗歌的首联描写了清明的两种景象。一方面正值初春时节,桃李欣欣而笑,万物复苏,一派生机。作者以一“笑”字既写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春之情。而另一方面,清明是扫墓时节,又使人想到“野田荒垅”,不由抒发生死之悲,有感于人生价值问题。一“笑”一“愁”,是作者对既是自然佳节又是扫墓时节的清明所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情感。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对比和用典的手法。《孟子》中的齐人,不仅“乞祭余”,还向妻妾炫耀。与此相反,介之推甘愿被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表现了不屈的气节风骨。诗歌运用典故以简代繁,含蓄蕴藉。在对比中,作者讽刺了向权贵献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坚操守、有气节之士。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晓 至 湖① 上
[清]厉 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选自《清诗选》)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②(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3分)
答: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答: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试题解析】。从诗篇来看,五联诗句都是写景的诗句。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1)小题要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就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意象,挖掘出隐含在“景语”里面的“情语”。全诗所描写的是诗人清早来到西湖所看到的幽静景象,如“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一句,并由此触发对自由的向往和内心的惆怅,如“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第(2)小题要求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诗句进行赏析,主要是指出诗篇运用了某种手法,并结合 诗句分析这种手法在诗句中的表达效果。就本诗来说,它运用对比、对偶的手法较为突出,可以从中选择一个来分析。此外,从衬托、动静结合进行分析,指出其表达效果也是可以的。
十二、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7分)
春 暮 西 园 高 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答: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做具体分析,也可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合“西园”的用意。
十三、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骤 雨 [宋]华 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
答:“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
答:“骤晴”写雨来得急、去的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
答: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 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重心,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黄庭坚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8.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答: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臵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答出画境的,给2分;答出想象中的真景的,给2分;答出从画面引出想象中的真景、再返回画面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试题解析】根据试题要求首先要理解诗句所描绘的画境与真景,再说明两者的关系。诗的首句点明画是惠崇画的,“烟雨归雁”是画中代表性的景物。
二、三句,是诗人因欣赏画中的景色而产生的幻觉:恍惚之间,好像坐在潇湘、洞庭湖的烟波之上,目送行行归雁,乡情油然而生。多么想唤一叶扁舟,回归故乡。最后一句是朋友的提示: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两者的关系”就是从画面中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
9.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
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答: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实有不合常理处,但其实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色而产生幻觉的一种独特感受,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却未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答出诗表面不合理其实很高妙的,给2分;能作简要说明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认为前人的说法恰当,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给分。)
【试题解析】这道题借古人的评语来设问,可以谈不同意,也可以谈同意。回答这道题,要理解题干“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再理清答题思路,即为什么这样夸张地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里所谓的“太过” “太夸张”,是指诗人因画中的“烟雨归雁”景色而产生了联想,想到了“潇湘洞庭”的真景,就有了“欲唤扁舟归去”的想法。从现实生活来看,这可能有些夸张,但从艺术欣赏上论,正是这种夸张,才表现出惠崇画境的妙处,它把诗人吸引进画境中了。前人认为,题画诗一般不宜全写画境,也不宜全写真境。全写真境,就成了山水景物诗;全写画境,一一描绘画中景物,失去了诗歌的联想与想象,就容易写得呆滞而无生气。
十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示 秬 秸① 张 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上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2.(7分)
①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试题解析】(“歌一声”是卖饼儿顶风冒雪的辛酸叫卖声,选项的解说与诗歌的沉重基调不符。)
②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答: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涵丰富。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
1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
答:(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教育方法)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联系实际谈感受)略。
第三篇:2018高考标点符号练习
2018年高考标点符号专题训练
姓名
学号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细细的秋雨——大约是今年的最后一场雨了吧——在窗外静静地飘洒着。
B.教育部门要积极引导中小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C.东家说:“我家地里杏树上有一窝斑斑,(斑斑,方言,即斑鸠)你看那树上斑斑乱飞,怕是有孩子在摘杏儿呢。”
D.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一句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被许多学生写成“山穷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大学毕业的时候,几乎每个同学都雄心勃勃,希望能成就一番事业,正所谓:“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B.他家对面二、三十米处有一个网吧,每次放假他都会跑去玩一玩,对此,他的父母非常担忧。C.她是从四叔家出来就成了乞丐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再成乞丐的呢? D.老子思想中,充满了戒惧心态,“豫呵其若冬涉水”(《道德经》15章),就是说人生要随时保持如履薄冰的状态。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他从1990年开始“赋闲”(仍担任商务印书馆顾问),时间多了,除了讲学,便是写作。B.不过,他表示:“除非国家急需,否则就算探明也不会开采这些矿藏。对可可西里的保护绝对重于开发”。C.怎样进行国学研究?怎样振兴国学?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为此,《新华文摘》2007年第17期编发了“重振国学”的一组争论文章。D.“500公斤大米,200公斤挂面,500吨柴油,500卷卫生纸„„”清点着一路的辎重,队员刘建、刘康明告诉记者:这次科考,组织者仔细考虑到每一个细节,力争万无一失。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想想那答案的雏形将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空气、水、阳光、气管、心脏„„哈!充满了严谨的科学意识,飘着药品的味道。B.“在哲学领域里,没有一条真理是能够不引起争论和怀疑的;而其他的科学又都从哲学里取得原理(《方法论》)。”因此,在笛卡儿看来,疑问是无处不在的。
C.他可真是脏小鬼:脸上溅满西瓜汁,尽是灰土,头发蓬乱,脏得要命。可是他那对眼睛呀!却亮得像雨后黑夜的星星。
D.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中国愿意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下,与东盟有关国家在南海海域继续展开务实合作,使南海成为“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B.近日,五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将2月29日定为2006年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是《预防校园侵害,提高青少年儿童自我保护能力》。C.避讳之风可谓源远流长,“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史讳举例•序》)D.中小学生自杀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什么在一般人都视若至宝的花季里,他们却选择了绝路?是这一代人承受了比父辈更多的艰辛?还是精神上有了更多的压力? 6.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与动物不同,人的注意具有随意性质。即可以通过语言来调节注意。
B.我不知道进行这种报道的记者和编辑的主观意图是什么?是为了取得轰动效应,扩大报刊的销路呢?还是确信有这种事?
C.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D.温家宝指出,当前中德关系发展良好,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7.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很多民营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B.出版社除出了《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均因抗战爆发而停刊。后一种好像只出了两期,现已少为人知,然而很有分量。)外,还出了若干译著。C.语文教学的问题,叶老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D.王先生到底称赞我的什么呢?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勇气可嘉,什么都敢画?或者根本就不是称赞,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
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徐老师出了题目——写下“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我拿起笔,面对一张白纸,周围静寂无声。
B.识字,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获得教养,能提高生存质量,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
C.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角豆、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
D.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9.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于岳阳楼倚柱远望,茫茫洞庭湖尽收眼底。杜甫诗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就是真实的写照。B.如何理解这种新变化和特点,如何评价西方各种社会形态(后工业社会论、信息社会论、知识社会论、全球社会论、消费社会论等)理论,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
C.这个大导演的卧室和书房可谓杂乱无章,柜子、桌子、沙发、地板、窗台,所有的地方都堆满了书报、杂志、相片等,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字,乱!家人要帮他整理,他却一口拒绝。
D.通过搜索,我们发现关于世界一流的大学的词条成千上万,而且很多院校——从位于加拿大中部的相对一般化的学术性大学到新成立的位于波斯湾的学院——都自称为“世界一流”。10.下列标点符号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什么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什么叫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B.据克鲁普斯卡娅说,列宁“从不凭记忆‘大致不差地’来叙述事实,他叙述事实是极确切的。” C.“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虽然曾经被人讥为“狭隘经验论”的,我却至今不悔。D.李卜克内西回忆说:“马克思在语言和风格问题上十分考究,有时到了咬文嚼字的程度”,“他对于语言的简洁和正确是一丝不苟的”,“马克思是个严格的修辞家;他常常花很多时间力求找到需要的字句。”(《回忆马克思恩格斯》第104、108页)
1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A.时下,一些娱乐新闻成了“愚乐新闻”,有些娱乐记者被视为“狗仔队”,人们不禁要问我们需要怎样的娱乐新闻? B.出版社在2007年第四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C.有人说傅雷“孤傲如云间鹤。”傅雷却不止一次在钱钟书和我面前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鼠”——是否因为莫罗阿曾把王尔德比作“一头在窟中的野兔”,他就这样滑稽地自比? D.中国农大博士刘红霞在青海省人才招聘会上留下了简历。她说,她是甘肃人,喜欢西部;还认为只要摆脱掉“大城市、高薪水、舒适岗位”等想法的局限,就业空间还是很大的。12.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大约五、六点钟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突然发生了。
B.我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C.“班里发生的这件事原因是什么呢?同学们。”班主任严肃地说。D.贺斯认为,不管你演什么,“总要使它单纯,始终—致。”为此,他替戏剧制定了一些“法则”。1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我国平民本来就没有什么脸可讲,”林语堂先生幽默地说,“还是请贵人自动丢脸吧,以促法制之实现,而跻国家于太平。”
B.大幕徐徐拉开了,琴声——这饱含情韵,畅快倾诉的心语悠扬地飞翔在剧场中,萦绕在每个人的耳畔。C.北大方正的创始人王选把科技领域里的人才喻为三类:指兔子的人,打兔子的人,捡兔子的人,他自认为是第二种人。
D.作为物候学的专门研究者,他总是认真观察:哪天桃花开了?哪天柳絮飞了?哪天布谷鸟叫了? 1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第二届“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写作征文大赛”暴露出“少年作家”的众多问题:错别字连篇,文风华而不实,模仿韩寒„„等等。B.“国无辞书,无文化可言”,大凡一种成熟的民族语言,基本上要有两部字典:一部是多卷本的详尽的历史语言字典,一部则是简明的老幼咸宜的小字典。
C.这部影片之所以能够获奖应归功于集体的力量,剧本原作者的协助,摄影师、美工师、化妆师和演员 的全身心投入,都是从未有过的。
D.武汉大学的吴天明教授在近日召开的一次大学语文研讨会上,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比如大学语文该教些什么?它同中学语文到底有什么区别?
1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要问这座城市每年新增多少产值?我不知道;每年新盖多少座大楼?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
B.当时,人们对空间和时间有两种对立的看法:一是空间和时间是无限可分的;二是空间和时间是由不可分的小段组成的。C.“绝对壮观,难以用语言形容„„”在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位老科学家激动地说。
D.加拿大等国政府态度的转变,对携公款50多亿美元(注意,此乃2000年统计数。)外逃的众多犯罪嫌疑人来说,可谓当头一棒。
1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讲述一件事,希望人了解;阐述一道理,希望人明白;提出一请求,希望人应允,交际总是有目的的。
B.思维速度大大超过言语表达的速度,因此思维时语言一般呈现为简约的、破碎的、零乱而跳跃的——它来不及形成完整的句子,也往往来不及处理语句间的逻辑联系。
C.王力先生认为“现代汉语中,跟古代 ‘之’字大致相当的 ‘的’字,被认为是介词”(黎锦熙《新著国语语法》1956年版)是不恰当的(王力《古代汉语》1981年版)。
D.“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是宋代诗人苏轼《水调歌头》的一段,那时就知道月球比大地寒冷,真是件了不起的事。
1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整治马家沟的消息传出后,许多市民非常关心这条河怎么处理?那里两岸的居民将怎么办?
B.望着早已转卖他人大门紧锁的故居,我竟然有种“恐怕我将认不得房子,而房子也将认不得我了。”(梁实秋《疲鸟恋旧林,羁鸟思故栖》)的凄凉。
C.事实告诉我们:成功能够令人信心倍增,同时也会使人骄傲自满,失败容易使人心情沮丧,是我们的大敌,也是我们的益友。
D.我们的肌肤每天受到各种侵害,如阳光的辐射、空气的污染,都会使肌肤变得干燥,粗糙。对此您是否想过给自己的肌肤补充一些营养呢? 1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别跑!小祖宗。”小刚的奶奶在后面一边着急地跟着,一边扯着嗓子大喊,“前面车多,危险啊!” B.围棋的魅力,在于它斗智斗力,充分展现了人们的博弈技巧;围棋的魅力,还在于它历史悠久,完全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说围棋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
C.关于中国绘画处理空间表现方法的问题,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一篇《画筌》(这是中国绘画美学里的一部杰作)里说得很好,而这段论画面空间的话,也正相通于中国舞台上的空间处理方式。
D.德国外长菲舍尔在纪念奥斯维辛解放60周年的联大特别会议上坦言,大屠杀给他的国家烙上了“永远无法去掉的记号”,“这种野蛮的犯罪永远成为了德国历史的一部分。” 1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如何处理危机应急机制和常规制度建设的关系,如何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有许多理论和政策问题需要研究。
B.中国政府发展面临着双重压力:既要深化改革,从“放权让利”转向注重“产权”与“制度”;又要实现政府自身变革。
C.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类似喷墨打印机的皮肤再造机。这种“打印机” 所用的墨汁就是浸泡在营养液中的人体细胞。
D.两百年间,西方不同类型的文本中——其中包括游记、史志、书简、通商指南、小说诗歌都出现有关契丹、蛮子的记述。
20.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根据改革方案的有关规定,国内航线票价将以现行在境内销售实际执行的票价(平均每客公里0.75元)为基准价,上浮不超过25%,下浮不超过45%。(据《北京晚报》)B.今天接到学校通知,高中二三年级学生全部去看足球赛,你相信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C.《中学生导报》与深圳桃李科技开发公司联合举办《桃李杯》第一届全国中学生古典诗词大赛。报名时间:6月25日——7月10日,希望同学们积极参加。
D.城市为什么可读呢?当然因为她有个性魅力。有的粗犷;有的秀美;有的豪雄;有的温情。城市和人一样,的确是有个性的。2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历时近1年的“法国文化年”以“浪漫、创新而又以人为本”为主题,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陆续举办了百余项活动。B.《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已经提交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一旦获得通过,将取代析有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C.煤矿安全问题看似一个社会问题,但归根结底是政府公共管理理念的问题,是国内生产总值为重,还是人命为重;是人民的安全幸福为重,还是煤矿企业的利益为重?
D.今年10月4日至11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和平奖和经济学奖揭晓。2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除发表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诗歌、评论外并辟有《边塞采风录》《当代军人掠影》《开放城市巡礼》等丰富多彩的栏目。B.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C.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有新剧目。D.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2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
B.28日上午,被称为“长江第一隧道”的武汉长江隧道工程正式开工。这一工程的规模和投资有多大,建成后将发挥哪些作用?为什么不在长江上造桥,而是在江底挖隧道?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的专家。
C.今年1月1日起,建筑企业必须“两证”齐全(安全许可证和企业资质证书),方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D.在语法方面,古今也有不少差别。例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就是古代特有的句法,后面的“吾与徐公孰美?”才跟现在句法相同。
2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日前,中、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着以“唱歌课”代替音乐课这一现象,此现象应引起教育主管部门重视。B.建设部副部长黄卫指出,当前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民172资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建筑市场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而且直接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 C.《关于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2]48号),这是在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有突破性的文件,首批200家试点将在近期推出。D.林则徐到任后宣称:“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明自己禁绝鸦片的决心。
2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五一”节期间,济南的大街上各种水果香:西瓜、苹果、鸭梨„„走到哪儿都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B.今年,“海尔”作为唯一的中国本土品牌入选世界100强,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300家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广泛宣传。
C.去年以来,山东省各级团组织按照扶持一个人创业,带动一批人上岗的思路,开展了以扶持青年创业为主线的“中国青年创业行动”,开辟了激情澎湃的青年创业时代。D.李老师说:“学习上要不断进步,否则就会退步。古语说得好:‘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嘛!’” 2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为什么人们如此“吝啬”仇富心理?而对他充满了崇敬和敬佩?
B.经过10年磨练,逐渐形成由张瑞锋、祝勇、庞培和宁肯为代表的新散文写作群体,产生了诸如《算术题》《牙》《旧宫殿》《收藏》等一批独创性的作品。
C.2月15日,全国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盛华仁指出:本次两会将对驻会代表严格要求,不允许各省市代表自带厨师、自带食品、自带加工原料(2月16日《娱乐信息报》报道)。
D.图书馆里的学生几乎清一色地都看英语四六级、托福、雅思、计算机、经济、法律„„等应用类书籍,大家都忙于考研、考证、考公务员、考出国英语。
2018年高考标点符号专题训练
1.答案:A(B、两个顿号改为逗号,C、括号应放在“斑斑”之后、逗号之前,D、“山重水复疑元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句号删除)
2.答案:D(A项冒号去掉,句中在引号外;B项“
二、三十米是约数,中间不应加顿号”C项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3.答案:A(B项句末句号应在引号之内;C项两问号应为逗句;D项冒号应为逗号)
4.答案:A(B 括号放在引号外面,因为它属于句外括号。C 第二个逗号改为分号,叹号改为逗号,最后 一个句号改为叹号。D破折号改为冒号,因为“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是总括上文)5.答案:A(B项,书名号改为引号;C项括号前的句号应放在括号后;D项,“是„„还是”选择问,第一问号应为逗号)
6.答案:D(A第一句号改为逗号;B第一个问号改为句号,第二个问号改为逗号;C第三个分号改为冒号)7.答案:D(A“工作人员”后用句号;B括号内“分量”后句号去掉;C引号内句号移出)
8.答案:C(C项省略号与“等等”同用,重复了)
9.答案:D(A项的冒号和后引号前的句号应去掉,再在后引号之后加逗号;B括号应在“理论”之后;C“一个字”后应用表提示的冒号)
10.答案:C(A项不应用问号,因为后文决定了不是直接疑问。B项引文末尾的句号应放在引号之外,因为间无需加分号D项是课本上的原文,至今还未改,错误有三处,直接引了三段原话,最末一个点号在引号之内是正确的。而前两段引的原话,句末逗号应去掉,应在引号之内加句号。最后那句引文中引文是句子中的一部分。)
11答案:D(A项,该句为陈述句,句末不应用问号。B项,去掉括号,把第一个句号改为逗号。因为句中括号内的语句不是注释性的文字,而是很重要的、必须说明的内容。C项,“孤傲如云间鹤”句中的句号应当在引号外面)12答案:B(A.“
五、六点钟”中的顿号去掉;C.把问号改为逗号,“同学们”后面的句号改为问号;D.“总要使它单纯,始终一致”后面的句号放在引号外)
13答案:A(B在“心语”后加破折号或逗号。C“他”前面的逗号改为句号。D前两个问号应改为逗号,后一个问号改为句号)
14答案:B(A.省略号后面不能再用等等。C.第一个逗号应改句号。D.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应改为句号)
15答案:C(A.两个问号应为逗号;B.分号应为逗号;D.括号内的句号应去掉)
16答案:B(A项中“应允”后的逗号应改用冒号,C项中“(王力《古代汉语》1981年版)”应放在句号外边,D项中“一段”后的逗号应改为破折号)
17答案:D(A,第一个问号改成逗号,第二个问号改句号。B,去掉后引号前的句号。C,“使人骄傲自满”后的逗号改为分号)
18答案:C(A项“别跑”后应用逗号,“小祖宗”后用感叹号。B项冒号具有总结上文的作用,用在此处,与后文的“所以说”重复。D项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19答案 :B(A.逗号改为问号,C.“这种打印机所用的墨汁就是浸泡在营养液中的人体细胞”句中的“墨汁”要加上引号,D.“小说诗歌”后加上破折号)
20答案:A(B、二、三年级是实数,用顿号。C、应为“桃李杯”,10日后用句号。D、用逗号)21答案:C(应把分号改为问号)
22答案:C(A.书名号都改作引号,B.删去冒号,D.分号改为逗号)23答案: D(A项把第二个分号改为逗号;B“这一工程的规模和投资有多大”是一个独立的问句,应该用问号。C项中括号为句内括号,解释“两证”,应紧跟在“两证”后)
25答案:C(A项并列词语中间连接紧密、停顿很小不用顿号,应去掉顿号,B项属于间接引用,应把句号放在后引号的外面,D项没能注意冒号的提示范围,应把冒号改为逗号)26答案:A(B.“人民日报”加书名号。C“扶持一个人创业,带动一批人上岗”加上引号。D.把后边的单引号放到“退”后)28答案:B(A、去掉第一个问号,C、最后的句号应放在前一个括号之前,D、去掉“等”字或者省略号)
第四篇:高考英语口语怎么练习
体验式英语教育先锋美联英语
标题:高考英语口语怎么练习
关键词:高考英语口语
导读:高考时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关口,高考英语口语也是大家需要注意的问题,因为口语的学习是每一刻都有必要进行,所以高考英语口语大家也要去学习,下面的介绍大家可以了解。
可能很多人这样想,因为高考英语并没有口语这一项,所以基本上大家都没有关注过高考英语口语的学习,其实这对于英语的学习尤其是口语的学习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现在是掌握基础知识的阶段,也是学习口语最好的时期,大家一定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高考英语口语学习如果没有一个交流的对象,我们自己对话就会感觉很怪,甚至很难进行下去。其实自己练习说也是可以的,这里介绍两个方法,首先我们可以对身边发生的任何事情等等在心里都可以用英语进行表达,如果有条件最好大声说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先不要考虑自己说的是否正确,语法是否无误,先要能够说出来,在自己有限的英语条件下把一件事情叙述完全。高考英语口语的另一个方法就是模拟对话,我们可以找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充分想象你在和一个人进行谈论这个话题,你可以分别饰演角色A和B以不同的思维角度进行英语语言的阻止,这样的练习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但无论哪种最关键的都是我们一定要坚持练习的,每天都要练口语,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否则在有效的方法也没用的。
英语的学习是一个整体,大家在平时的高考英语学习中也可以注意一下高考英语口语的相关知识,因为口语的学习与其它部分是相关联的,尤其是与听力,而这是英语学习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所以希望大家在学习或者复习的时候好好准备一下。更多学习资料请见美联英语学习网。
第五篇:高考数列专题练习(汇总)
数列综合题
1.已知等差数列满足:,的前n项和为.
(Ⅰ)求及;
(Ⅱ)令bn=(),求数列的前n项和。
2.已知递增的等比数列满足是的等差中项。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若是数列的前项和,求
3.等比数列为递增数列,且,数列(n∈N※)
(1)求数列的前项和;
(2),求使成立的最小值.
4.已知数列{
}、{
}满足:.(1)求;
(2)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3)设,求实数为何值时恒成立
5.在数列中,为其前项和,满足.
(I)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II)若数列为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且,求.
6.已知数列中,,(1)求证:数列为等比数列。
(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若,求正整数列的最小值。
7.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
(1)求证:为等比数列;
(2)求数列的前n项和。
8.已知数列中,当时,其前项和满足.
(1)求的表达;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9.已知数列的首项,其中。
(1)求证:数列为等比数列;
(2)记,若,求最大的正整数.
10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对任意,有成等差数列.
(1)记数列,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
(2)数列的前项和为,求满足的所有的值.
11.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满足:(为常数,)
(1)求的通项公式;
(2)设,若数列为等比数列,求的值;
(3)在满足条件(2)的情形下,数列的前n项和为.
求证:.
正数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2.
(1)试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bn=,{bn}的前n项和为Tn,求证:.
13已知数列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其前项和为,且,又
成等比数列.
(1)求;
(2)若对任意,都有,求的最小值.
14已知数列满足:.
(1)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
(2)令(),如果对任意,都有,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在数列中,,(1)设,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项和.
16.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n}前n项和为Sn,(p
–
1)Sn
=
p2
–
an,n
∈N*,p
0且p≠1,数列{bn}满足bn
=
2logpan.
(1)若p
=,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Tn,求证:0
Tn≤4;
(2)是否存在自然数M,使得当n
M时,an
1恒成立?若存在,求出相应的M;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7.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对任意正整数n都成立,其中为常数,且,(1)求证:是等比数列;
(2)设数列的公比,数列满足:,求数列的前项和.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