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的课堂时间分配
有效的课堂时间管理
[摘要] 高效的课堂时间管理对保障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以及促使教学的顺畅进行都极为重要,其关键在于教师如何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每个学生都享有足够的“用功时间”。对课堂时间进行有效管理的若干策略:以质代量地分配教学时间;保障并适度增加“用功时间”;实现教学时间无谓消耗最小化;高效利用既定教学时间。
[关键词] 初中;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用功时间
课堂时间管理是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成效的必然要求,其关键在于教师如何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每个学生都享有足够的“用功时间”,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本文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为例,针对其中存在的课堂时间管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什么是课堂时间管理 ?课堂时间管理就是对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管理,包括时间的分配、时间的利用等,其本质是教师对教学时间的管理。课堂时间管理的提出,是要解决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即如何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促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既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成效不仅受到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影响,也受到学生自身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影响。
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专注于学习并努力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的时间,认为这是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认知建构的重要时间段,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关键就在于教师对学生“用功时间”的把握和利用,也就是说,教师怎样依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倾向,结合教学内容,将学习任务的重点和难点置于学生的“用功时间”,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功效,而仅仅通过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量是无法真正提高其学习效率的,恰恰相反,这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疲倦,注意力分散,兴趣下降等,从而降低其学习成效。当然,课堂教学时间并非也不可能都是学生的“用功时间”,还包括组织教学时间、常规教学事务安排时间以及课堂秩序维持时间等。所以,课堂时间管理应该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所有时间,而不仅仅是学生的“用功时间”。
由上所述,课堂时间管理的要旨有三:一是教师要具备教学时间管理理念,合理分配既定教学时间,充分有效地利用学生的“用功时间”;二是教师要熟知学生的个人能力倾向,做到因材施教,减少在同步教学中因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造成的无谓时间消耗,如同样的教学内容和同样的教学时间,个人能力强的学生会感到时间多余,而个人能力弱的学生则感到时间不足;三是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延长学生乐于学习的时间。
二、初中课堂时间管理存在哪些问题呢?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必须要促成学生个性化地、高效地利用“用功时间”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实践中的课堂时间管理却并非如此,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时间分配重量轻质
一些教师以为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就可以提升学习的成效,于是,教师在授课中,从引入,新课,例题,练习面面俱到,不分主次和重点难点,一节课滔滔不绝,甚至延长下课时间。课堂教学时间的重量轻质淡化了时间分配的主次性,有将教学时间平均分配之嫌,这在初中学生注意力转移能力较强,稳定性又不够的情况下,只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其学习质量。
(二)学生“用功时间”不足
学生“用功时间”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也是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基础。有些教师过分追求课堂趣味性,充分体现新课改,一节课45分钟学生总处在不同的活动之中,有观察、有讨论,课堂上热热闹闹,教学方法多样,但每个教学环节都是匆忙而过,流于形式,致使学生专注学习时间减少,对教学的重要内容无暇深入理解。
(三)无谓时间消耗过多
教学中无谓时间消耗有三种情况:一是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不高,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课堂秩序混乱,教师常常要中断教学来维持秩序。二是教师过分追求探究式教学而忽视其他教学方式,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探究,也不管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否应用探究,每个问题都要让学生实验、探究、讨论一番,或游离于主要教学任务之外,让学生忙个不停,使必要的接受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而影响教学的整体质量。三是教师忽视学生个体差异,致使教师不得不在教学过程中向个人能力较弱的学生多次重复讲解。
(四)时间利用效率偏低
无论是组织教学也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好,甚或维持课堂秩序也好,课堂教学中的任何一种时间管理都涉及到效率问题,如果时间利用效率过低,势必会影响其他的教学环节。比如,有的教师用十几分钟的时间来维持课堂秩序,或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用过多的时间向学生讲解注意事项等,前者迫使教师压缩正常的讲授新内容的时间,后者使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当然,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时间管理问题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或多或少也同样存在。凡此种种,对初中新课程的实施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课堂时间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机会用于已计划好的学习活动。学生每天用于专心学习的时间越多,他们就学得越多,无论教师指导的还是学生自主的。
三、初中课堂时间管理有何对策呢?初中课堂教学时间是恒定的,即每节课45分钟,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针对初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一)以质代量的教学时间分配
在一定的范围内,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呈正正比,即学习时间越多,学习收获就越大。但超出一定范围,这种正相关就不存在,学习时间过多不仅会使学生感到疲惫,而且会导致厌腻。所以,教师应注意分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学习所要求学习的教学内容。第一,以教学为中心,不能偏离教学目标。第二,减少课堂管理、组织教学的时间。如果教师将过多的时间用在了组织教学和课堂管理上,就会挤占学生的在学习时间。
(二)保障并适度增加“用功时间”
“用功时间”或积极学习时间直接决定学习效果。教师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引起其对学习的兴趣与投入,使学生的在学习时间尽可能多地变成“用功时间”。第一,引起学生的兴趣。数学内容比较死板,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引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或者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二,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设置悬念,使学生面临问题挑战,进而产生解决一定难度问题的欲望。这样的教学既体现了新课改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又能增进学生专注学习所学内容。第三,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专注于课堂的学习。
(三)实现教学时间无谓消耗最小化
为了保证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使学生有足够的“用功时间”,必须要尽量减少教学时间的无谓消耗。第一,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第二,减少教学活动的过渡时间。教师应恰当地安排不同教学环节,整堂课既有教师的讲解、总结,又有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等,使教学紧凑有序,以免浪费课堂教学时间。第三,避免课堂教学中断。课堂中出现的意外事件或教师处理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的中断,造成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分散及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第四,提前做好各种课前准备工作,以保障教学活动的顺畅。
(四)高效利用既定教学时间
虽然增加教学时间和“用功时间”是提高课堂时间利用效率的重要方面,但其方法是间接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更直接的方法提高课堂时间利用效率。
第一,把握最佳教学时间。国内有研究表明:课堂45分钟内,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为五个时区,呈波谷(起始时区5分钟)—波峰(兴奋时区15分钟)—波谷(调试时区5分钟)—波峰(回归时区15分钟)—波谷(终极时区5分钟)的起伏发展规律,教学中可根据这种规律,完成不同的课堂教学任务,解决关键问题。
第二,关注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获得并加工信息从而不断调节、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课堂信息量过少,环节松散,会导致时间的浪费;信息量过多,密度过大,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因不能吸收消化而有挫折感,会使其丧失学习信心,教学效益自然低下,也是浪费时间。因而,教师须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教学内容划分层次,保证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恰如其分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盛群力,吴文胜.教学时间研究模式及其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2(10):18-23.[2] 白益民.学习时间与学习结果关系模型研究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1999(6):1-7.[3] 马什 科林.初任教师手册:2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8.[4] 王仁甫.45分钟价值曲线[N].中国教育报,2002-09-19(8).
有效的课堂时间管理
西安市高桥中学
常维娥
第二篇:如何合理分配课堂有效教学时间
如何合理分配课堂有效教学时间初探
文胜小学
杨军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时效性如何,直接关系到减负增效能否落到实处。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尤其是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情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师要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加强数学课堂教学效益与如何合理分配有效教学时间研究对于推进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有相当部分教师,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上课时不能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一是表现为老师课上讲得太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太少,甚至没有,使学生容易出现倦怠、厌烦等不稳定情绪,由于学生课上消化时间太少,因此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第二种现象表现为教师课上讲得太少,讲课内容太粗、欠透,学生自由活动时间太多,课堂结构松散,至使学生吃夹生饭,久而久之造成松懈、涣散,造成课堂时间的严重浪费,课堂教学效率极低。下面,我就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时间的分配与管理谈谈我的想法。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研究。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谈到优化教学过程的标准,就强调不仅要看教学效果,还要看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消耗是否是最优值。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
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是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如。也就是说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使用上,能影响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进步”。国外研究将这个时间称为“学术学习时间”,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将教学时间最优化、最大化。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和精髓是:课堂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准确把握,灵活运用。“先学”可以是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进行看书、自学和练习,也可以是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评定、补充与更正,把“教”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亲历实践的过程;所谓“当堂达标”,就是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通过扎实训练,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贯彻“三为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精讲精练,少讲多练,突出重点。
一节课40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注意力保持最佳时间是课堂上前20分种,20分钟之后他们的注意很容易分散。因此教学建议中提到“课堂实施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切人重点要快,尽可能在前20分钟完成教学的主要任务”。上课的前20分钟小学生的注意力是比较集中的。要保证在这20分钟的高效时间里完成新授的教学任务,就
要精心安排前面的复习内容,提高复习效率。之后的练习和作业要起到巩固和延伸的作用。例如,复习检查的时间不宜太长,新授时间占的比例要大一些,还要安排一定的巩固练习时间。教师在课前已经对各个教学环节所需时间作了预算,但因课堂教学是不断变化着的,特别是当学生思维活跃时,常会打破原来安排的进程,在某几个环节超出了预算时间,以致于完不成任务而拖堂,或一节课内容不到下课早就讲完了,只好叫学生翻来覆去地自己看书本。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的中间进行调整,力求避免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情况。
因此,老师在上课前,一定要计算好时间,每个环节需要多少时间,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特别要把学生答问、读练的时间计算在内,并且留有余地。可多准备一些练习的题目,作为机动,如果时间有剩余就进行,如果时间不够,可以不进行。总之,有备无患。
第三篇:合理分配时间 追求高效课堂
合理分配时间 追求高效课堂
──浅谈习作课的课堂教学时间分配
李丑孩
教学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结构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势必成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在有限的40分钟里,教师要完成指导,学生要完成习作,且要当堂讲评,是有较大难度的。如何在一堂作文课上把平时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写作、评讲等三四节课的内容融合在一起,使目标更落实,课堂更高效呢?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什么文字。”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现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许多学生不留心观察,提起笔来,依然无话可说。要解决学生言之有物的问题,必须要在有限的40分钟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是当堂习作的首要任务,也是指导成功的基础。在习作指导课中,老师安排一定的时间,创设情景,让学生现场观察人物的动作和神态,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都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征:爱美、喜新、好奇、求趣。从课堂反馈来看,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都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注意,使之产生强烈的兴趣和表达欲望。所以这种教学时间的分配,都是合理有效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活动体验 优化指导
在创设情景的基础上,老师安排了较多时间用于习作指导。习作指导是关键环节,应该安排较多的时间。在重要时间段里,教师不是单一的先让学生尽情活动,然后再提出习作要求,让学生写下活动情景,而是活动与习作指导有机结合──—即伴随着活动,进行动态的生成的习作指导,赋予“观察、想象、描述”等作文训练及指导以浓厚的活动色彩。老师指导所用时间从13分钟到20分钟不等。这段时间里,教师抓住重点,用随机的“提问”“谈话”和“交流”去拨动学生的作文之弦,极力调动他们的感官,捕捉写作素材,触发写作的灵感和激情。这样的指导,既不冲淡学生盎然的活动兴致,又激活了学生内在的表达需要,学会了表达,大大提高了课堂实效
三、积极评价 力求高效
在平均约13分钟的学生习作时间后(我们认为这一时间安排是比较充足的),进入了作文评改阶段。多数老师安排了一定的时间进行讲评,最多的用了约11分钟,最少的用了约5分钟。评讲是作文训练最后一环,十分重要。习作讲评可以激发学生习作的成就感,还可以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智慧。因此,这一时间段安排必须合理,才能使讲评的实效性得到有力保证。
第四篇:英语时间分配
试卷考题顺序: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完型填句(等新题型)、翻译、写作
绝大部分同学在考试的时候往往就是拿到试卷以后非常“老实”地从头到尾地按照考题在试卷上的印刷顺序来做题,然而由于考研英语的难度等众多原因,有相当一部分的考生的做题速度是不容乐观的,也就是说如果按照顺序做题,很可能最后的结果就是挤压掉大量作文的时间,导致在作文部分损失惨重。而实际考场上如何安排做题时间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基于考研英语考试是在全部考试时间结束之后才收答题卡的这种特殊情况以及考题的分值差异和相对难度差异,大家可以参考以下的做题顺序安排,再结合个人实际情况作出选择,制订自己的做题顺序。
1.首先做分数比重最大(40%)的阅读
现场安排:第二部分是阅读理解,单篇文章如果稍微简单一点15分钟左右可以搞定,难一点的文章大概需要20分钟。整个阅读理解部分(4篇文章)大约会是在70分钟左右完成,快的同学是60—70分钟;但是即使做题速度比较慢,也千万不能超过80分钟。你拿到文章之后,用跳读和扫读的方法,看讲什么,马上跳过该部分往后面继续读,在读文章的同时,划出你定位的地方、题干和阅读当中的考点。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是阅读当中的难句和长句,一般是出题的点,碰到难句和长句时做一下精读可能好一些。
原因分析:其实在这个部分多花一点时间,从其它部分“借”一点时间过来是一种非常智慧的行为。因为阅读理解部分,每道题2分,所占的分值是很大的。而且,考研的阅读理解考查的是考生对文章的“细节理解”能力,因此如果在考场上多花时间仔细阅读,必然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从而在该部分获得更高的分数。
复习策略:根据考研阅读理解的出题思路和解题思路(新东方课堂讲解或参考书),结合1994年以后的真题,尤其是最近几年的真题,重新体会这些重点,并且加以总结,融会贯通。部分考生往往特别担心阅读里面的词汇问题。在考研英语当中,碰到不认识单词的问题是有的,阅读里面专门有一种题叫做词汇题,阅读关键是要理解所碰到生词的上文或者是下文的提示,而且一定会有提示,你可以找找上下文。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可以用猜的办法把它解出来。现在时间有限,所以不建议大家在这个时候还去背单词,完全没有必要。
2.第二步建议写作文(30%)
如果考生能够比较好掌握我们讲课内容的话写作这部分是很好拿分的。因为写作不同于阅读、翻译是理解别人的思路。写作基本上是稍微理解一下题目的意思,接下来是把自己的思想很有条理性地英语表达出来。如果是考生对写作比较熟练,就会比较有选择权,如果能用复杂词就用复杂词。
现场安排:在整个考研英语考试中,题目的“Directions”都可以不看,但是唯独写作这个部分的“Directions”是一定要仔细阅读的,并且要划出题目中的核心词汇和要点,以便确定写作思路。
书信作文应该是15分钟左右写完。拿到题目以后,先花2分钟时间把题目仔细看两遍,把题目里面的核心词包括起来,知道这里面的要点。比如2005年的书信作文真题:
Directions: Two months ago you got a job as an editor for the magazine Designs & Fashions.But now you find that the work is not what you expected.You decide to quit.Write a letter to your boss, Mr.Wang, telling him your decision stating your reason(s),and making an apology。Write your letter no less than 100 words.Write it neatly on ANSWER SHEET 2.Do not sign your own name at the end of the letter, use “Li Ming” instead.You do not need to write the
address.(10 points)
再写6到8句话左右,这样写完了以后简单花两分钟时间把你文章迅速扫描一下,有没有明确的错误,重点看一下有没有主谓不一致,谓语动词词态和结构的错误。这需要15分钟左右。
接下来是大作文,先花2分钟把题目看清楚,2到3分钟列一个简要的题目。然后根据题目大纲的三个要素,每个段落里面大概会涉及到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把它用自己能看懂的文字写出来就可以。有些年份的真题的提纲不是很清晰,而是隐含在direction中的,如2005年大作文真题:
Directions: Write an essay of 160-200 word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drawing.In your essay, you should first describe the drawing and interpret its meaning, and give your comment on it.You should write neatly on ANSWER SHEET 2.(20 points)
接下来就是写作,如果有考生到现在为止仍然对写作的段落分配都不太清楚,可以机械地记忆以下结构安排:第一段为提出问题,要紧扣主题(一般为描写图画),写3-4句话; 第二段为分析问题(一般是阐述图画深刻含义),写5句话;第三段是解决问题(一般是提出我的建议和措施),文章结尾深化主题,本段写4-5句话。这样整篇文章大概就是十几句话,如果每一句是十几个单词,整篇文章就是180个单词左右。这样的话会剩几分钟时间,把大作文明显的做法错误和拼写错误检查一下,总共耗时大约应该是30-35分钟之间。
原因分析:考试中的一篇作文是很难测试出考生的真实写作实力的,因为可以通过研究题目预先判断大概考查范围,准备好常用的精彩表达结构,并且有针对性的总结精彩的高频词句用法,这样在该部分得到高分其实并非难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课堂上一再强调“作文是在上考场之前就已经写好的”原因。
复习策略:主要是把握写作的结构感,建议再认真分析以前的范文和自己写的作文的行文结构,并且把在自己作文中常用的语句,即自己的习惯写法中的语句,提炼出来,完善修饰成闪光点。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把这个写作的感觉写出来才是最重要的。
3.另外两部分一个是翻译(10%),一个是新题型(选择填空等10%)
翻译现场安排:翻译这部分,绝对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很多同学在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写了很长的句子,花了很多的时间,但最后得分不是很高。所以我对大家的建议是依据自己的英语水平而定。如果那个英文句子看不懂的话我建议你还不如把它放弃掉。我给大家提一个稍微明确的标准,看懂英文原句是做好翻译的前提。如果看不懂的话就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因为在这种情况中翻下来的句子几乎是得不了分的。然而和阅读理解一样,难长句的仔细阅读绝对是有必要的,这样的话翻译是25—30分钟左右。如果是水平高的同学,翻译可以拿分。
原因分析:现场多花点时间仔细分析一下难长句是可以有突破的。
复习策略:两个词的解题思路,就是拆分和组合。首先要理解英文句子,英语的语言是有一些关系词、连接词、引导词,正因为英语是这样的一种粘合性语言,我们就可以通过这样的长句、难句和复杂句找关系词,找介词,找分词,找不定式,拆成简单的句子,这样就能看懂拆分以后所形成的简单的句子。考研的句子最好是一个长句,一个划线的地方拆出4个简单的句子来,道理很简单,考研的句子每句话是两分,改卷子的老师,每一句话常常能找出4个考点,你这样正好重合了改卷老师的考点。拆分英语句子以重合考点的问题,再按照汉语的习惯,把拆分出来的句子组合成汉字,就可以解决了。
新题型现场安排:阅读的新增题型完形填句这样的,其实很简单,20分钟就可以解决掉,因为这部分的做题速度是先慢后快的。可能第一道题是3分钟,但是越往后面做,每道
题所花费的时间越少一些。
复习策略:如果大家写作文,能把作文写出来,就会读别人的文章,也会翻译别人的文章。其实新题型完型填句大家可以观察到,考点变得越来越容易了。考查任何一篇文章,尤其是外国人写的文章,非常规矩和非常完美,一般是按照这样几种句子来搭配几个段落,会分成四个句子。第一种是引言句,就是所谓的引起话题的一个句子。每一个段落到底讲什么话题,先来一个句子进行一个导入。接下来重心的部分叫做主题句,我相信很多的考生都知道这个概念,不仅要把话题展现给读者,还要讲明作者对这个话题的观点是什么。既有话题又有观点的句子叫做主题句,一般写在开头,引言可以没有,主题一定要有。第三种句子或者是拓展句或者是展开句。拓展句的数量很多,主题句有一句,偶尔有两句。就像2003年考研完形填空,篇文章很怪,开头有两句话作为主题句出现,因为它有一些并列的结构作提示。
最后一个句子是总结,或者是对于下面一个段落进行一种导入,在汉语里面叫做过渡句,英语里面写在结尾就叫结论句。你会发现完型填空会考三个句子:第一个考主题句,开头第一句或者是第二句;第二考每个段落一句;第三个考整段的句子。一句话开头挖出来了,你就要围绕着开头两三表示状态的动词然后来推导前面的主题句是什么内容。例如说大纲里面水生植化石的问题就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把这些顺序推导出来就可以选出正确的内容。如果你不能读出文章的顺序,把上一段已知段落的结尾和下一段开头的句子读完,中间的内容应该跟下面有关。这种题型还是比较简单的,不要害怕它,要去研究一下,把握了规则会很轻松地做出答案。
4.最后做完型填空
如果按部就班地按照题目做,第一部分是完型填空。完型填空原本是用来测试英语为母语的人对英语语言掌握程度的一种题型,难度很大。主要考查考生对英文文章整体篇章的理解能力和词汇掌握情况。可以说现场要想在该部分有很大作为是不太可能的,并且有的时候是需要自己的一点语感进行判断,因此不能在这个地方恋战太久,需要快速解决。因此如果按照现在的做题顺序,考试到这个时候,所剩时间无几,考生也应该比较疲惫,因而影响不大。如果最后才写作文,恐怕很少有考生能有这么好的心理素质。
心态:
1、保持自信心:虽然事实是以成败论英雄的,然而一次成败真的那么至关重要吗?做人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只要相信自己血管里流淌的血,就一定会获得最终的成功。
2、注意劳逸结合:实在太累和压抑的时候不妨轻松两个小时,洗个热水澡,换上最好的衣服,和朋友一起吃顿好点的饭菜,到街上走走,或者看看夜色。另外,最好不要每天熬夜了。你可以11点半睡觉,早上6点半起床,中午稍微休息半个小时。因为考研毕竟是在白天考试。
3、想办法多请假:假如你是在职的,不妨想办法多请一些假(请病假也可以)。假如你是在校的学生,期末还有考试,怎么办呢?尽量想办法缓考!一定要抓住重点,一鼓作气。
最后祝所有的考生读者能够放松心情,以良好状态笑傲考场!
第五篇:有限的时间,要有有效课堂
有限的时间,要有有效课堂
高三地理陈士虎
开学已经两周了,我们感觉压力很大,我们一周只有4节课,加上晚上的2节课,也只有6节课,时间少,任务重。现在的学生又特别懒惰,不愿意下功夫,极其浮躁,部分同学还有厌学情绪,如何让学生由厌学转变成好学,就必须让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这要求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效果。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有所得,既要兼顾基础知识,又要照顾优生的发展需求。我们地理组特作出以下努力。
一、加强集体备课,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我们在学习考试大纲时,不仅要掌握考试大纲里对每一节知识点的要求,要求的程度,还要掌握章节里的所有知识点的综合应用的方向以及如何应用。在学习完考试大纲后,再开始来认真研究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在每周三的学科集体备课中,黄晓虹老师要求我们各抒己见,先要制定出整个章节的教学要求,如何突破,再到各个知识点如何讲述,如何解题,最后又回到整个知识点的串联,综合应用。通过这样系统性、逻辑性的制定教学目标,才能在每节课有限的时间内,有的放矢,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例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中,教学要求基础知识点应掌握:锋面的概念和类型,锋面图上冷、暖气团的位置;什么是气旋、反气旋;气旋、反气旋的中心气压如何,空气如何流动。能力要求应学会:通过简图判断冷锋和暖锋,并能说出该锋面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通过简图判断气旋、反气旋和所在半球;会分析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最后综合分析锋面如何与气旋结合。这么多的知识要点应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应用?这要求我们在备课中应从冷、暖锋面的特点,什么是气旋、反气旋,以及气旋、反气旋的特点入手,讲透它,让学生理解它从而学会应用。去年的高考题,就考了绘制冷锋的示意图,就考了老师的教学落实。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突破知识内容的重点、难点。
1、图文并茂,学会总结
地理不同于其他学科,尤其是新教材配有大量的地图,这些地图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目前许多中学生对学习地理不得要领,一味地死记硬背,收效甚微。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把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放在首要的位置。
例如复习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一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里面的每一支洋流,还要求掌握洋流的规律,如何把复杂的记忆变得简单就要充分利用书本上给我们的两幅图。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让学生找出中低纬、中高纬大洋东西岸的洋流分布,根据找出洋流的分布,推断出洋流分布的第一条规律:中低纬大洋西岸为暖流,东岸为寒流;中高纬大洋西岸为寒流,东岸为暖流。再结合世界洋流模式图,找出洋流分布的第二条规律:中低纬洋流呈反气旋型流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中高纬洋流呈气旋型流动(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找出洋流分布的第三条规律:北印度洋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通过“世界洋流模式图”与“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应用,既加深了对规律的理解,也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
2、案例引发,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教学课堂的设计多种多样,案例引发,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许多典型地理案例,这些实际生活背景,与学生
生活十分贴切,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也容易理解。例如西藏的居民做饭都要用高压锅,原因就是青藏高原地势高(平均海拔4000米),气压低,水的沸点低,水不到100℃就沸腾了,所以要将饭煮熟就必须用高压锅。再例如这几年,我们三明市将纺织厂,水泥厂迁移出去,而且还在对三钢、三化是否要迁移进行民意调查,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案例来学习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3、实验操作,形成手脑并用的教学情境。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动作操练直接影响着思维的发展。有过手动的记忆变得会更加深刻。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地理小论文,做实险等。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例如在《地球上大气》的这一章中,就有许多有趣的实验来证明大气的热力环流及大气的温室效应,通过实验我们不仅能使学生形象掌握所学的知识点,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有效的教学情景设计方式多样,这里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地方,不停的探究,学习别人,总结自己可以让我们做得更好。
三、精心筛选习题,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的学生作业量大,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大量的时间都耗在语数外等学科上面,我们无法要求学生要从数量上完成多少的作业,但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从质量上扎实理会课堂中的知识要点我们在布置作业之前一定要自己先将所有的习题认真做一遍,从中精心筛选习题,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让学生脑海中的知识框架逐步确立。
四、课堂环节要完整。
每节课都要有5分钟检测,可以收,也可以当堂完成。教师精讲,学生做笔记,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课堂小结,习题精做。对于三种课型也要认真落实。课下认真批改作业,对于优生要做到面批和二次批改,谈话也要跟上,真正使得优生感到老师的关心。对于后进生,要给与更多的理解和爱。不急不躁,耐心引导。
一句古话“学海无崖苦作舟”,我们教师对教学的研讨也永无止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我们时刻去用心思考,去动手、动脑、动口、动情感,引导学生投入学习,相信我们就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