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V 1.下列哪项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a)
A.望梅止渴B.学说话C.学走路D.学穿衣 2.“锣鼓听声,听话听音”是指(B)。A.音色B.声调C.音频D.音量 3.(C)最直接的表示就是接纳。A.共情B.同情C.尊重D.真成 4.(A)中最典型的理论是社会学习论与社会交换论。
A.认知学派B.精神分析学派C.符号相互作用学派D.行为主义学派
5.初中生可以利用(D)作为学习的工具。A.语言B.动作C.文字D.抽象符号 6.以下对心理健康辅导的描述正确的是(A)。A.心理健康素质和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B.心理健康辅导一般都是通过说服教育来实现
C.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两个具体的事件解说来提高认识 D.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两个案例分析使人提高认识
7.(C)是指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 A.催眠B.睡眠C.白日梦D.记忆 8.下列不属于反抗心理原因的是(D)。
A.自我意识的高涨B.兴奋性过强C.独立意识D.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9.(B)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努力的注意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前注意D.有意后注意 10.“你对此感到伤心”是(D)会谈技术。A.倾听B.开放性C.封闭性D.情感反应 11.下列属于特殊能力的是(D)
A.观察力B.记忆力C.抽象概括力D.色彩识别力 12.下列不属于认知风格的是(C)
A.独立性和场依存性B.冲动和沉思C.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D.同时性和继时性 13.以下对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D)。
A.先天遗传影响与后天环境影响并存 B.主动发展与被动适应并存
C.连续性与阶段性并存 D.个体主观性和环境客观性相互影响并存 14.以人为中心的辅导法是由(a)提出的。A.罗杰斯B.艾利斯C.巴普洛夫D.弗洛伊德
15.在出生后5-6周,婴儿表现出对人的特别的兴趣和微笑,即(b)A.自主性微笑B.社会性微笑C.无意识微笑D.潜意识微笑
16.遗忘的规律是(a)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匀速D.没有规律
17.态度具有一定的(a)和持久性。A.稳定性B.渐进性C.永恒性D.可变性 18.婴儿的早期同伴交往主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B:①“简单交往”时期②“以客体为中心”时期③“互补性交往”时期 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③①② 19.“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具有(B)效果。A.指导B.解释C.忠告和提供信息D.自我暴露
20.侵犯即侵犯行为,也称为(c)。
A.伤害行为B.破坏行为C.攻击性行为D.抢劫行为
二、多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V 成年人的认知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ABCD A.观察力B.记忆力C.想象力D.思维 2.下列属于操作法的是(ABCD)。A.游戏B.作业法C.体育活动D.测验法 3.以下对封闭性问题的解释(ABCD)A.封闭性问题的特征是以“是不是”,“对不对”,“有没有”,“行不行”,“要不要”等词语发问,让辅导对象对有关问题作“是”,“错”的简短回答 B.辅导员使用这种封闭性的提问,可以收集信息,澄清事实真相,适当中止叙述 C.封闭式问题一般仅在必要时使用,过多使用封闭式提问,会使辅导对象处于被动的地位
D.采用封闭性提问要适度,并和开放性提问结合起来 4.常见的特殊自我表现策略包括(ABCD)。A.迎合B.恫吓C.自我抬高 D.恳求
5.学校教育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ABCD)A.把握好教学难度。B.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C.让学生感到学习有效、努力有效
D.教师应多激励、多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人格测验包括(AB)。A.EPQ B.16PF C.WAIS D.SPM 7.青少年心理健康个体辅导的基本态度是(ABCD)。A.共情B.积极关注C.尊重D.真成
8.常见的思维形式有(ACD)A.概念形成B.演绎C.问题解决D.推理
9.以下有关幼儿园儿童有意注意描述正确的是(ABD)A.幼儿园小班的幼儿有意注意的水平很低,一般只能集中注意3-5分钟
B.中班幼儿的有意注意有了一定发展,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10分钟左右 C.中班幼儿不仅能够根据成人的要求组织自己的注意,有时也能自己确定任务,自觉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使之服从任务
D.大班幼儿的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和自觉性,注意集中的时间可延长到15分钟左右
10.影响归因的因素有(AB)。
A.社会视角的影响B.自我价值保护C.社会环境的影响D.家庭环境的影响 11.不当教育方法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杀手,主要表现有(ABCD)A.批评不当,惩罚过严B.不顾实际,负担过重
C.过分关心或漠视学生D.评价随意、武断,以偏盖全
12.注意分为(ABD)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前注意D.有意后注意 13.下列哪些属于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ABCD)A.胎儿期B.婴儿期C.幼儿期D.成年初期 14.下面属于爱情特点的是(ABC)。A.爱情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B.爱情是生理满足和精神追求的统一 C.爱情是情感体验和理智认识的统一 D.爱情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统一
15.心理学家卡瓦那曾将沉默划分为(ABCD)
A.创造性沉默B.自发性沉默C.冲突性沉默D.无意义沉默
16.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BC)A.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个体的认识 B.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C.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D.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
17.学生出了问题,适度的批评、惩罚是必要的,但如果方式、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还会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通常教师批评学生的不当做法有以下几种:(ABCD)A.时机不当B.不顾场合C.不问缘由D.适当体罚 18.青少年的人际关系问题表现在(BCD)几方面。
A.行为问题B.亲子关系问题C.师生关系问题D.同伴关系问题 19.人格特点是(ABCD)A.独特性B.稳定性C.统合性D.功能性 20.小学生社会性交往包括哪些方面(ABC)?
A.父母-儿童关系B.同伴关系C.师生关系D.合作关系 21.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是(ABCD)
A.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C.复制过程D.动机过程 22.初中生记忆的发展从(ABC)几方面来看。A.目的性B.方法C.内容D.结果 23.人际沟通具有(ABCD)的原则。
A.双向性原则B.情感性原则C.及时性原则D.适时性原则 24.从那几方面对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分析?(ABC)A.本人评价B.他人评价C.社会功能状况D.生活环境 25.青少年适应于发展问题有(ACD)。
A.环境适应B.社会适应C.人际适应D.自我适应 26.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是(ABCD)
A.生理发展水平B.心理发展水平C.学习动机D.学习方法
27.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是(ABC)A.先天遗传影响和后天环境影响并存 B.主动发展与被动适应并存C.连续性与阶段性并存 D.毁灭性与创造性并存
28.如何培养亲社会行为?(ABCD)A.增加责任明确性与人际相互作用 B.提供亲社会榜样C.运用社会规范和社会影响 D.通过行为实践培养利他行为
29.社会心理的主要特点是(ABC)。A.在社会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B.具有很强的环境依赖性和相对稳定性 C.形成的同时促进了个性化的发展 D.对环境没有特大的依赖性
30.青少年团体训练侧重于实现(A)和(B)两个高层次目标。A.形成B.促进C.维护D.保持 第二份试卷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V 1.下列不属于反抗心理原因的是(D)。A.自我意识的高涨B.兴奋性过强C.独立意识
2.以下对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D)。A.先天遗传影响与后天环境影响并存
B.主动发展与被动适应并存 C.连续性与阶段性并存
D.个体主观性和环境客观性相互影响并存。
3.“锣鼓听声,听话听音”是指(B)。A.音色B.声调C.音频D.音量
4.(C)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 A.回忆B.记忆C.思维D.想象 5.“对不对”、“是不是”属于(C)会谈技术。A.倾听B.开放性C.封闭性D.情感反应 6.成年期包括成年(C),成年中期和成年晚期。A.前期B.早期C.初期D.后期
7.社交距离一般为(B)A.1米B.1到4米C.2米D.2到4米 8.下列不属于自我调控系统的是(A)A.认知风格B.自我控制C.自我体验D.自我认识 9.艾里克森提出(C)。
A.人生六个阶段”B.“人生七个阶段”C.“人生八个阶段”D.“人生九个阶段” 10.我们平时所说的智力就是(A)
A.一般能力B.特殊能力C.模仿能力D.创造能力
11.个人距离一般为(A)A.1米B.1到4米C.2米D.2到5米 12.情绪的构成不包括(D)
A.主观体验B.生理唤醒C.外在行为D.主观行为
13.以下说法中不属于初中生记忆发展特点的是(A)。A.不存在具体形象记忆 B.有意记忆进一步发展C.意义识记的能力更加发展 D.对词的抽象实际能力有新的发展
14.精神分裂症再(B)岁以下儿童极少有。A.6 B.12 C.15 D.16 15.心理健康是一个(A)状态。A.连续B.断断续续C.时断时续弥散 16.(C)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A.知觉B.记忆C.感觉D.回忆 17.初中生在新的学习条件下,学习动机、态度、兴趣和(A)的发展都有了新的特点。A.能力B.语言C.行为D.思维 18.在社会认知中,对他人或事物外部特征的知觉被称之为(B)。A.认知B.印象C.归因D.判断
19.以下对新生儿记忆的描述正确的是(A)A.记忆主要是进行“再认” B.稳定条件反射的形成
C.记得快忘得也快。D.无意记忆效果较好。
20.皮亚杰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他律道德阶段②自律道德阶段③前道德判断阶段(D)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③①②
二、多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V 1.在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团体训练时,在操作上应注意(ABCD)。A.确保每个青少年都被辅导员注意到了
B.关心每一个青少年的发言是错被大家听清了 C.辅导员不要讲得太多
D.要把青少年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好
2.以下哪些方面体现了高中生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ABCD)A.独立意识进一步发展B.自我意识的成分分化C.强烈的关心自己个性的成长 D.自我评价成熟及道德意识高度发展
3.成年人的认知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abcd)A.观察力B.记忆力C.想象力D.思维 4.青少年团体训练的组织模式是(ABC)。A.讲授式B.活动式C.诱导式D.参与式 5.初中生生理发状况有哪些变化(ABC)?
A.身体外形的改变B.内脏机能的增强C.性的发育和成熟D.感情的日益丰富 6.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哪些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ABCD)A.强度B.速度C.灵活性D.指向性
7.老年人的记忆特点是(ABCD)。A.机械记忆减退 B.记忆广度和规定时间内的速度记忆减退 C.再认能力较差D.回忆力显著下降 8.青少年适应于发展问题有(ACD)。A.环境适应B.社会适应C.人际适应D.自我适应 9.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家庭因素有(ABCD)。
A.父母关系B.父母期望C.家庭教养方式D.家庭成员的榜样作用 10.常见的思维形式有(A C D)A.概念形成B.演绎C.问题解决D.推理 11.学习的基本类型包括(A BCD)A.经典型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观察学习D.替代学习
12.心理健康辅导具有(BCD)的功能。A.促进性B.调适性C.发展性D.预防性 13.心理健康标准的特点有哪些(ABC)。A.多维的B.相对的C.有层次的D.有重点的 14.小学生社会性认知的发展总趋势是?(ABCD)A.从表面到内部B.从简单到复杂C.从呆板到灵活D.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 15.青少年心理健康个体辅导的适用对象(CD)A.存在心理障碍的个体 B.存在精神疾病的个体 C.心理健康条件下有一时性困惑的个体 D.心理健康条件下有一般性心理健康问题的个体
16.就“发现问题”的过程而言,辅导员需要明确(ABC)的问题。A.青少年的问题是什么B.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C.问题改变的可能性在哪里D.如何去解决问题 17.以下属于认知风格的有(ABD)
A.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B.冲动与沉思C.思考与回忆D.同时性和继时性 18.辅导员的高尚职业道德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BCD)A.热爱辅导事业,有助人为乐的高尚品格
B.保护和尊重辅导对象的利益和人格 C.在辅导关系中不寻求个人需要的满足 D.以良好的伦理道德观念指导辅导对象
19.下列属于讨论法的是(ABCD)。A.演讲B.辩论C.脑力激荡法D.专题讨论 20.青少年团体训练在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具有独特地位,主要表现在(ABCD)A.团体训练以活动为本,强调主观体验,学生喜闻乐见。B.团体训练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创设了互动的融融氛围 C.团体训练为传输丰富的心理健康辅导内涵开辟了专门渠道 D.专业设计和良好组织的团体训练,为青少年成长保驾护航 21.心理学家卡瓦那曾将沉默划分为(ABC D)
A.创造性沉默B.自发性沉默C.冲突性沉默D.无意义沉默
22.小学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有(BC)。A.以抽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形象思维为主
B.小学阶段儿童的抽象思维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缺乏逻辑思辨的成分 C.小学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D.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具体思维技能的增长彼此之间已经达到平衡阶段。23.社会心理的主要特点是(ABC)。A.在社会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B.具有很强的环境依赖性和相对稳定性 C.形成的同时促进了个性化的发展 D.对环境没有特大的依赖性
24.小学生社会性交往包括哪些方面(ABC)?
A.父母-儿童关系B.同伴关系C.师生关系D.合作关系
25.、在工作中,辅导员接收的经常是负面的信息,如果这些负面信息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ABCD),A.辅导员应该具有良好的自我调适能力
B.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避免或减少负面信息对于自身的不良影响 C.如有必要,可以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
D.可以通过与人聊天、体育锻炼、文娱活动等方式丰富自己的生活,保证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个辅导对象。
26.心理健康辅导的目标(ABD)。A.维护B.形成C.了解D.促进 27.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原则有(ABCD)。
A.主体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预防性原则D.差异性原则
28.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BCD)A.直观图像思维B.直观动作思维C.形象思维D.逻辑思维 29.人格特点是(ABCD)A.独特性B.稳定性C.统合性D.功能性 30.青少年常见心理障碍有(ABCD)。
A.学习障碍B.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C.阅读障碍D.数学障碍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对遗忘的解释一般有两种:消退和干扰 A.错误B.正确
2.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个体需要的教育和引导方式不同 A.错误B.正确 3.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是不协调的 A.错误B.正确 4.青春期是自我的第二次飞跃。A.错误B.正确
5.行为矫正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激活水平,改善机体功能的方法。A.错误B.正确
6.辅导员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是争取信赖的方法之一。A.错误B.正确 7.阻止是指为了确保所有的意见都有公平的表达机会,辅导员要公正、客观,不偏袒任何一方 A.错误B.正确
8.坚持民主性原则,依靠语言上的民主就够了。A.错误B.正确 9.共情就是同情。A.错误B.正确
10.行为矫正法是斯金纳再1954年提出来的。A.错误B.正确
11.初中生在人际交往上逐渐克服了团伙的交往方式,朋友关系在初中生生活中越来越重要。A.错误B.正确
12.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A.错误 B.正确
13.侵犯即侵犯行为,也称为攻击性行为 A.错误B.正确
14.主题活动是每次团体训练的核心内容,它往往具有一个或多个明确的心理训练目标。A.错误B.正确
15.个体的心理特征不具有相对稳定性。A.错误B.正确 16.个体的智力总体上说是随年老而有所衰退的 A.错误B.正确 17.“留面子效应”与“登门槛效应”是相对应的现象。A.错误B.正确 18.与“假象的观众”对应的是“独特的自我”。A.错误B.正确
19.而青年初期(高中生)的形象思维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A.错误B.20.学习经常和成熟一起个体的发展起作用 A.错误B.正确
正确
第二篇:大一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B)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C)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D)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B)秒钟。
A.1~2 B.20~40 C.60~70 D.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C)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B)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1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B)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15.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制
16.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B)
A.信息传播 B.人际沟通 C.人际吸引 D.人际关系
17.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B)
A.否认 B.文饰 C.投射 D.幻想
18.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B)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19.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B)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20.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注意的功能有(ABD)
A.调节功能 B.维持功能 C.抑制功能 D.选择功能 E.启动功能
2.知觉的特性包括(ABCE)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间接性 E.理解性
3.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ABCD)
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观念 E.怎样骑车
4.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量表的(.BCD)
A.难度 B.效度 C.信度 D.标准化 E.知名度
5.性向测验用以测量(AB)
A.潜在才能 B.能力倾向 C.性别倾向 D.性别态度 E.成就
6.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BCD)
A.选择功能 B.激活功能 C.指向功能 D.调节与维持功能 E.集中功能
7.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ABCDE)
A.情境性 B.激动性 C.暂时性 D.表浅性 E.外显性
8.人格的本质特征有(ABCDE)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综合性 D.复杂性 E.功能性
9.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ACD)
A.一般常态心理 B.人格障碍心理 C.轻度失调心理 D.严重病态心理 E.精神病
10.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ACE)
A.横断研究法 B.封闭式研究法 C.纵向研究法 D.开放式研究法
E.群体序列研究法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2.意识——是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3.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4.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5.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优点:能收集到被观察者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不足:(1)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2)观察结果难于重复。(3)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2.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2)智力的结构差异,即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另外,人的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3.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 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人格结构包括:(1)知——情——意系统。(2)心理状态系统。(3)人格动力系统。(4)心理特征系统。(5)自我调控系统。关系: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4.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
(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
(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试述马斯洛的动机理论。
答案要点:
(1)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匮乏动机是……;成长动机是……。在成长动机的驱使下,人们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
(2)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基础是需要层次理论。①需要的五种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②各层次的关系及作用: a.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b.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
2.试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要点:
一、遗忘的原因的两种解释:
(1)消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它刺激的干扰。
二、影响因素:不能回忆主要是缺少提取信息的线索。一个线索对提取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以下因素(条件):
(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
(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
(3)情绪的作用。
第三篇:心理学试题(推荐)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心理过程 个性 观察法 实验法 测验法 调查法
二、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认知的观点 2.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精神分析的观点
3.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信息加工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由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下列哪一项不是认知操作?().A.动机 B.编码 C.选择 D.提取和使用
4.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称之为().A.心理状态 B.心理特征 C.心理过程 D.个性心理
5.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A.观察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6.在现代心理学流派中,主张采用内省方法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的是().A.构造主义 B.机能主义 C.行为主义 D.格式塔心理学
7.在心理学研究中,能够有效揭示事件因果关系,并对结果进行重复验证的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8.如果一个学生在一个月时间里接受两次测验,所得成绩相差很大,那么我们说这两次测验的()不好.A.效度 B.施测时间 C.信度 D.常模
9.20世纪5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作为一种研究取向,仍活跃在心理学的某些应用研究领域中,下面哪一项不是行为主义研究在实践中的运用?().A.程序学习B.行为治疗 C.生物反馈 D.计算机模拟
10.在个体发展上存在的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的争论,实际上是哲学上()斗争的延续。
A.唯物论与唯心论 B.唯理论与经验论 C.一元论与二元论 D.全面联系与相互独立观点
三、多项选择题:11-1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1.在现代心理学流派中,以意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流派是().A.构造主义 B.机能主义 C.行为主义 D.格式塔心理学 E.精神分析学派 12.现代心理学诞生和发展的历史渊源是().A.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 B.柏拉图的身心论 C.笛卡儿的唯理论 D.洛克的经验论 E.实验生理学的影响 13.个体心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是().A.认知 B.动机 C.情绪 D.能力 E.人格 14.个体心理与团体心理都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两者之间的关系是().A.团体心理是个体心理的总和 B.个体心理是团体心理的典型表现 C.两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两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E.两者是相互递进的关系
四、简答题:15-20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5.如何科学地理解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 16.简述心理过程所包含的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的心理活动的相互关系。17.简述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发展的历史渊源。18.简要说明现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9.试述冯特对建立科学心理学的贡献。
20.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五、综合题:21-2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21.如何理解 “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但仅有短暂的历史”? 22,现代心理学存在着哪些主要的理论流派? 23.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怎样理解 “
一、单项选择题
1D;2.D;3.A;4.A;5.C;6.A;7.B;8.C;g.D;10
二、多项选择题
11·ABD;12.CDE;13.ABCDE;14.BC
第二章 感觉
一.名词解释
感觉 绝对感觉性 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阈限 视觉 听觉 触压觉 温度觉 嗅觉 味觉 运动觉平衡觉 联觉
二、单项选择题:1-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感觉阂限和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对数关系 D.常数值 2.下面不属于内部感觉的是()。
A.动觉 B.痛觉 C.平衡觉 D.内脏感觉 3.下面哪个现象反映的是视觉适应()。A.夜幕下,蓝色物体要比黄色物体更亮一些 B.不管在白天还是傍晚,看到树叶的颜色都是绿色的 C.直升机的螺旋桨高速旋转后,不再能观察到每片桨叶 D.值夜班的消防员佩戴红色眼镜在室内灯光下活动
4.人类对颜色的视觉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种特性。这些特性是分别由光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下列哪一项中的匹配是错误的?()A.色调一光的强度 B.明度一光的强度 C.色调丁光的波长 D.饱和度一光波成分 5.色觉的三色是指()。
A.红、黄、蓝 B.红、绿、黄 C.红、绿、蓝 D.绿、黄、蓝 6.在史蒂文斯的幂定律中,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是()。
A.反比关系 B.等比关系 C.对数关系 D.乘方正比关系 7.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就是()。
A.差别感受性 B.最小可觉差 C.绝对感觉阀限 D.绝对感受性 8.当声音频率大于5000Hz时,()是惟一可行的理论解释。
A.频率理论 B.共鸣理论 C.行波埋论 D.神经齐射理论 9.厨师做菜会越做越咸,是因为()造成的。
A.味觉对比 B.味觉失灵 C.味觉混合 D.味觉适应 10.普肯耶现象是由于()变化引起的。
A.明度 B.颜色 C.空间分布 D.持续时间 11.马赫带可以用()来解释。
A.明暗对比 B.侧抑制 C.视觉感受野 D.视敏度
三、多项选择题:12-15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2.下列哪些现象反映的是后像?()A.抬头仰视太阳后,闭上眼睛,眼前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圆饼状,位于黑色背景之上 B.注视瀑布的某一处,然后看周围静止的田野,会觉得田野上的一切都在向上飞升 C.在空旷的沙漠中看到的海市厦楼
D.精彩的电影结束后,不断在眼前浮现的故事情节 E.注视一个红色方块,移开视线后,会看到一个绿色方块
13.网膜上的棒体细胞和锥体细胞具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A.两者的形状不同 B.两者的数量不同 C.两者的分布不同 D.两者的功能不同 E.两者的重要性不同 14.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区别在于()A.前者是加法过程,后者是减法过程 B.前者是减法过程,后者是加法过程 C.前者是将不同波长的光混合在一起 D.后者是将颜料在调色板上混合 E.两者虽然过程不同,但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 15.在声音掩蔽中会出现的现象是()A.与掩蔽音频率接近的声音,受到的掩蔽作用大
B.低频掩蔽音对高频声音的掩蔽作用要大于高频掩蔽音对低频声音的掩蔽作用 C.掩蔽音强度提高,掩蔽作用增强
D.掩蔽音强度很小时,掩蔽作用覆盖的频率范围也较小 E.纯音的掩蔽作用要优于噪音的掩蔽作用
四、简答题:16-21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6.简述色盲产生的原因。17.简述马赫带及其产生的原因。
18.如何通过听觉等响曲线来描述音响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19.简述普肯耶现象。20.简述费希纳定律。21.简述韦伯定律。
五、综合题:22-23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22.试述色觉理论及两者间的联系。23.评述听觉的相关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B;2.B;3.D;4.A;5.C;6.D;7.B;8.C;g.D;10.A;11.B
二、多项选择题
12.AE;13.ABCD;14.ACD;15.ABCD
第三章 知觉
一.名词解释
知觉 知觉链 知觉整体性 知觉选择性 知觉理解性 知觉恒常性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似动知觉 错觉
二、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无论在中午或傍晚,一文粉笔总是被看成白色,这是由于()所致。
A.知觉适应 B.明度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颜色恒常性 2.下列所列举的心理特点中,哪一个不是知觉的基本特征?()A.知觉的意义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持久性 D.知觉的完整性 3.在知觉物体的大小时,()。
A.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正比 B.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正比 C.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 D.网膜投影大小与物体大小成反比,与距离成反比 4.在时间精确性的判断上,()表现最好。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嗅觉 5.人们在对整体的知觉和对个别成分的知觉上,()。
A.前者优于后者 B.前者劣于后者 C.两者没有差别 D.两者相辅相成 6.当客观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申也能看到轮廓,这是()。A.创造想象 B.幻觉 C.知觉的理解性 D.错觉轮廓 7.正常人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时运用的主要线索是()。
A.调节 B.双眼辐合 C.单眼线索 D.双眼视差 8.在知觉物体的距离和深度时,如果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那么()。A.看到深度和距离 B.看到单一的物体 C.双像 D.无法判断距离 9.在知觉世界时,人们总是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这是()。
A.知觉的意义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0.知觉的自上而下的加工是指()。
A,主要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的加工 B.也称之为数据驱动加工
C.主要对头脑中己经存储的信息进行加工
D.当非感觉信息越少,需要越多感觉信息时占优势的加工方式
三、多项选择题:11-1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1.知觉具有哪些作用?()A.觉察 B.分辨 C.选择 D.确认 12.知觉恒常性包括()。
A.形状恒常性 B.大小恒常性 C.距离恒常性 D.明度恒常性 E.颜色恒常性 13.似动的主要形式有()。
A.动景运动 B.诱发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 E.运动透视 14.错觉产生的原因可能是()。A.物体轮廓对眼动方向和范围产生影响 B.侧抑制改变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 C.受视觉生理特点的影响或限制 D.知觉理解性的作用 E.误用知觉恒常性
四、简答题:15-19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5.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16.简述感觉、知觉的区别和联系。17.简述双眼视差及其在深度知觉中的作用。18.简述轮廓在知觉物体形状中的作用。19.简述错觉的种类。
五、综合题:20-22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20.分析说明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1.利用似动说明感觉和知觉之间的关系。
22.试说明头一眼运动系统是如何对运动知觉做出解释的。
一、单项选择题
1·D;2.C;3.C;4.B;5.A;6.D;7.D;8.B;g.A;10.C
二、多项选择题
1l·ABD;12.ABDE;13.ABCD;14.ABCE
第四章 意识和注意
一.名词解释
注意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定向反射 优势兴奋中心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 意识 自我意识 意识的觉知性 意识的能动性
二、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A.注意 B.记忆 C.表象 D.想象
2.当个体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起伏 C.注意的稳定 D.注意的转移 3.有明确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持续性注意 4.人们可以一边骑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的现象可以用()来解释。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器理论 C.认知资源理论 D.双加工理论 5.研究者通常用()来研究分配性注意。
A.双耳分听实验 B.警戒作业 C.双作业操作实验 D.速度实验 6.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更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是()。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朝向反射 7.梦通常出现在()。
A.以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的浅睡阶段 B.出现 ”睡眠锭“波的阶段 C.深度睡眠阶段 D.快速动眼睡眠阶段
8.下面对催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催眠是另一种意识状态
B.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个体都可以进人催眠状态 C.催眠状态与睡眠状态是不同的 D.催眠巳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等行业
9.在嘻杂的环境中即使我们的名字被很小声地提及,仍然能被我们接收到,()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器理论 C.多阶段选择理论 D.认知资源理论 10.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
A.注意不集中 B.意志努力的结果 C.刺激的意义性 D.注意的动摇
三、多项选择题:11-1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1.注意的特点是()。
A.觉察性 B.指向性 C.持续性 D.集中性 E.情绪性 12.以注意是一个容量有限的通道作为理论假设的注意理论有()。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器理论 C.后期选择理论 D.认知资源理论 E.双加工理论 13.注意和意识具有以下的关系()。
A.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而意识是一种心理内容 B.与意识相比,注意更容易控制
C.当处于注意状态下时,意识内容相对比较清晰 D.注意所指向的内容,一般处于意识活动的中心 E.注意中包含有无意识过程 14.属于无意识现象的是()。
A.自动化行为 B.对刺激无意识 C.催眠状态 D.盲视 E.白日梦
四、简答题:15-18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5.简述注意的心理功能。16.简述你对意识的理解。
17.简述双耳分听实验及其理论模型。18.注意转移和注意分散的区别是什么?
五、综合题:19-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9.对注意的几种理论进行评述。
20.说明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C;4.D;5.C;6.A;7.D;8.B;g.B;10.C
二、多项选择题
1l.BD;l2.ABC;13.ABCDE;14.ABD
第五章 记忆
一.名词解释
记忆 形象记忆 情景记忆 语义记忆 情绪记忆 无意识记忆 有意识记忆 机械识记 意义识记 保持 回忆 再认 遗忘 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 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 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
二、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要记住 ”桌子“"巧克力”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 “桌子上放着巧克力”等这样的联系,这是()记忆策略的运用。
A.注意策略 B.复述策略 C.精细阐述策略 D.组织策略 2.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记忆的方法的记忆叫做()。A.机械记忆 L B.内隐记忆 C.重复记忆 D.有意记忆 3.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 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4.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A.再认和回忆 B.保持和遗忘
C.识记、保持和遗忘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5,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她)的姓名,但确认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A.重现 B.保持 C.回忆 D.再认 6.在记忆乘法、珠算口诀时采用的编码方式是()。
A.按语义关系编码 B.利用语言的音韵和节律编码 C.采用主观组织加工材料 D.使用字形编码
7.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的记忆是()。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内隐记忆 8.使短时记忆信息得到存储的有效方法是()。
A.引起个体注意 B.采取有效的编码 C.复述 D.睡眠 9.斯腾伯格对短时记忆的研究发现,对短时记忆项目的提取采用的是()。A.平行扫描 B.完全系列扫描 C.自动停止系列扫描 D.继时性扫描 10.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暂时的储存和加工,并且与长时记忆中已储存信息发生某种意义上的联系的记忆是()。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内隐记忆 D.工作记忆
三、多项选择题:11-1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
A.采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 B.遗忘是逐渐产生的 C.应及时复习D.遗忘是先快后慢的 12.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有()。
A.个体觉醒状态 B.复述 C.组块 D.定势 E.加工深度 13.长时记忆中存储的信息会发生()的变化。A.存储信息的数量随时间迁移逐渐下降 B.有些不重要的细节会逐渐消失 C.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义 D.内容变得更加具体 E.内容变得夸张和突出
14.引起遗忘的原因可能是()。
A.记忆痕迹衰退 B.其他刺激干扰 C.对不愉快经验的自我压抑 D.没有良好的提取线索 E.脑组织病理性损伤
四、简答题:15-19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5.简述影响再认与回忆的主要因素。
16.记忆的过程包括儿个环节,它们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 17.三个记忆系统的信息是否都意识到? 18.简述局部报告法对感觉记忆研究的意义。19.考试时,为什么是非题、选择题比问答题容易做?
五、综合题:20-23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20.评述三个记忆系统。21.阐述遗忘发生的主要原因。22.请说明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异同。23.试述记忆研究的新进展。
一、单项选择题
1·C;2.B;3.C;4.D;5.D;6.B;7.A;8.C;9.B;10.D
二、多项选择题
11.CD;12.ACE;13.ABCDE;14.ABCDE
第六章 思维
一、名词解释
动作思维 聚合思维 分散思维 合取概念 析取概念 人工概念 问题空间 功能固着 表象 遗觉像 想象 创造想象 理想 幻想
二、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的成果的特点,可将思维分为()。A.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 B.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D.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2.人脑所形成的事物的映像与它所反映的事物木身之间的区别是()。A.前者是第一性的,后者是第二性的
B.两者皆是第一性的,只不过是事物的映像以观念的形式存在 C.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一性的
D.两者皆是第一性的,而被反映的客观事物是独立存在于现实中的实在的客体 3.概念形成的策略中,()是更有效的策略。
A.保守性聚焦 B.冒险性聚焦 C.同时性扫描 D.继时性扫描 4.在下述推理中,正确的是()。
A.所有A都是B,所有C都是B,因而所有A都是C B.所有A都不是B,所有B都是C,因此所有A都不是C C.所有A都是B,所有B都是C,因而所有A都是C D.有些A是B,有些B是C,因此,有些A是C 5.看完 《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 “椰棚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表象形成 6.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A.直接具体 B.常规抽象 C.概括间接 D.直接概括 7.为研究概念的形成,人们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进行了研究。
A.具体概念 B.抽象概念 C.自然概念 D.人工概念 8.在解决河内塔问题时人们采用的策略是()。
A.算法 B.手段一目的分析 C.逆向搜索 D.爬山法 9.在概念的层次网络模型中,每个概念结点上贮存的是()。A.该概念的独有特征 B.本级概念共有的特征 C.该概念的功能性特征 D.该概念的所有特征 10.心理旋转实验证明表象具有()。
A.直观性 B.稳定性 C.概括性 D.可操作性
三、多项选择题:11-1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1.在人们的头脑中,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人信息进行各种思维操作,其中最基本的思维过程是()。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 E.概括 12.在问题解决中所要经历的心理过程是()。
A.发现问题 B.分析问题 C.理解问题 D.提出假设 E.验证假设 13.专家和新手在问题解决上的主要差异在于()。
A.受定势影响 B.知识数量 C.思维的发散性 D.知识组织方式 E.动机水平14.在测量创造性的测验中,通常用发散思维的()。
A.流畅性 B.广泛性 C.变通性 D.远距离联想能力
四、简答题:15-18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5.简述形象与表象的区别和联系。16.简述问题解决的一般思维过程。17.简述概念结构理论。18.什么是功能固着?
五、综合题:19-21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19.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20.分析思维与感知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1.试述布鲁纳(Bmner,etal.,1956)的概念形成实验的研究价值。单项选择题
1.B;2.B;3.A;4.C;5.A;6.C;7.D;8.B;9.A;10.D 多项选择题
11.AB;l2.ABDE;13.BD;14.ACD
第七章 语言和言语
一、名词解释
言语 语言 内部言语 言语学习的认知加工说 言语的感知 言语的理解
二、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威尔尼克区受损后,将引起()。
A.运动性失语症 B.接收性失语症 C.听一视失语症 D.语义性失语症 2.一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相联系的,较长而连贯的语言叫()。A.内部语言 B.书面语言 C.独白语言 D.对话语言 3.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是()。
A.单位 B.语素 C.词 D.句子 4.对输人的语言信息进行编码、转换、存储、提取的过程是()。
A.语言表征 B.语言产生 C.语言理解 D.语言加工 5.语言表征是指语言材料所负载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其中把词语按层次网络形式组织起来的表征方式是()。
A.表象 B.命题 C.心理词典 D.分布表征 6.语音知觉的效果可以用()来度量。
A.清晰度与可懂度 B.语音强度 C.感知速度 D.相似度 7.如果一个失语症病人无法将看到的物体和听到的物名声音之间建立起对应的联系,而不能理解语词的意义,那么我们可以大致判断病人的()受到损伤。
A.布洛卡区 B.威尔尼克区 C.弓形束 D.角回 8.儿童在出生后的很短时间内就能习得语言,产生出或理解他们从未说过或听过的语句,这种现象说明了语言的()。
A.社会性和个体性 B.创造性 C.意义性 D.指代性 9.通过失语症的研究,人们相信语言功能是由()来执行的。
A.左半球 B.右半球 C.两半球共同 D.不同个体情况不同 10.下面对内部语言描述不正确的是()。A.内部语言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语言活动 B.没有外部语言就不会有内部语言
C.没有内部语言的参与,就不能顺利进行外部语言活动 D.内部语言具有隐蔽性、开展性、计划性等特点
三、多项选择题:11-1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1.书面语言具有()。
A.反应性 B.随意性 C.开展性 D.计划性 E.简略性 12.对语言的理解可以分为()。
A.语音知觉 B.词汇理解 C.句子理解 D.话语理解 E.意义理解 13.语言活动的中枢机制包括()。
A.布洛卡区 B.威尔尼克区 C.角回 D.弓形束 E.其他更广泛的脑区 14.在乔姆斯基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中提出任何一个语句都包含两个层次的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A.表层结构决定句子的形式,深层结构决定句子的意义 B.同一深层结构可以用不同的表层结构来表达 C.一个表层结构可能包含两个或更多的深层结构
D.从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的转换,要通过一定的规则来实现 E.转换规则可以把一些表面结构相同但深层结构不同的句子区别开
四、简答题:15-19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5.语言在大脑中是如何表征的? 16.简述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17.什么是内部语言?“ 18.简述图式及其作用。
19.简述语言与言语的区别与联系。
五、综合题:20小题,共30分。
20.试述大脑皮层的语言区,损伤这些区域会造成哪种形式的失语症? 单项选择题
1.B;2.C;3.C;4.D;5.C;6.A;7.D;8.B;g.A;1O.D 多项选择题
11.BCD;12.ABCD;13.ABCDE;14.ABCDE
第八章 动机与意志
一、名词解释
意志 双趋冲突 双避冲突 趋-避冲突 多重趋避冲突 随意动作 意志行动 意志品质 个性 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 需要 生理性需要 社会性需要 动机 生理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 成就动机 交往动机 学习动机 兴趣 直接兴趣 间接兴趣 理想 信念 价值观 人生观 世界观
二、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的()为中介的。A.动机 B.态度 C.需要 D.体验
2.当个体的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时,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而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就是()。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3.俗话说的”想吃粥,又怕烫“是指动机冲突中的()。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4.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评 ”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方式,或用学习反馈,以物质或精神奖励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主要是激发学生的()。
A.成就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5.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将动机分为()。
A.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B.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C.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D.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6.一些自愿到边远贫困地区文教的志愿者的行为说明()。A.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错误的 B.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并不具有最强大的力量 C.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并不是绝对对立的 D.不同的人对低级需要的需求是不同的
7.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遵循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也就是说()。A.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个U字形曲线 B.中等强度的动机具有最高的工作效率 C.动机越强,工作效率也越高 D.不同的任务具有相同的最佳动机水平
8.当人们的意志行为受到干扰或阻碍时会体验到挫折,挫折时会产生的反应?()A.情绪性反应 B.理智性反应 C.个性变化 D.智力变化 9.以人的社会文化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是()。
A.习得动机 B.外在动机 C.社会性动机 D.主导性动机 10.印刻现象从某一方面为()提供了支持。
A.本能理论 B.驱力理论 C.唤醒理论 D.诱因理论
三、多项选择题:1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1.意志具有的品质有()。
A.独立性 B.果断性 C.坚定性 D.自制力 E.决定性 12.下面属于成就动机的是()。
A.学生希望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能名列前茅
B.某人在讨论问题时总试图以自己的观点说服他人,在群体中取得领导地位 C.老师由于热爱自己的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废寝忘食地工作 D.作家希望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受到社会好评
E.希望归属于某个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并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和欣赏 13.在韦纳提出的动机归因理论中,他从()维度上把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A.持续性 B.控制点 C.稳定性 D.可觉察性 E.动力性 14.根据班杜拉的动机理论,产生自我效能感的基础是()。
A.个体成功或失败的经验 B.替代性经验 C.言语说服 D.结果期待 E.情绪唤起
1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需要分为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高级需要包括()。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四、简答题:16-20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6.简述需要与动机之间的关系。17.简述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18.简述自我效能感。
19.社会性动机包括哪些,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20.简述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五、综合题:21-22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21.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2.评述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单项选择题
1·C;2.A;3.C;4.A;5.D;6.C;7.B;8.D;g.C;10.A 多项选择题
11·ABCD;l2.AD;13.BC;14.ABCE;15.CDE
第九章
情绪与情感
一、名词解释
情绪和情感 道德感 美感 心境 激情 应激 惊奇和兴趣 爱和恨
二、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的影响所致。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2.在冯特提出的情绪三维理论中,下面哪一个维度不包含在其中7()A.愉快一不愉快 B.激动一平静 C.注意一拒绝 D.紧张一松弛 3.所谓 ”人逢喜事精神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皆是()的绝好写照。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情境 4.根据坎农一巴德情绪学说,情绪的中心位于()。
A.内脏 B.外周神经系统 C.杏仁核 D.丘脑 5.在情绪的认知理论中强调对刺激情景的评估作用的理论是()。A.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 B.沙赫特的二因素情绪理论 C.阿诺德的评定一兴奋理论 D.伊扎德的动机一分化理论
6.当人处于应激状态下时会出现肌肉紧张、血压升高等反应,这是情绪的()表现。A.主观体验 B.外部表现 C.生理唤醒 D.行为反应 7.詹姆斯一兰格的情绪理论主要强调的是()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A.中枢神经系统 B.植物性神经系统 C.认知评价 D.动机水平8.当个体遇到对其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时,会出现 ”意识狭窄“现象,此时()。A.人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B.出现意识消失的情况
C.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 D.对发生的鲁莽行为可以不负责任 9.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是以()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A.对客观事物的感知 B.个体的愿望和需要 C,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D.个体的能力与人格 10.下面属于情绪而不属于情感的是()。
A.对艺术作品的欣赏 B.对祖国的热爱 C.助人为乐的幸福感 D.高考被录取带来的喜悦
三、多项选择题:11-1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1.情绪和情感具有()。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组织功能 D.信号功能 12.在情绪调节申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
A.情绪智力 B.情绪的激活阀限 C.情绪的易感性 D.情绪的持续性 E.情绪的生理唤醒 13.属于情绪的外部表现的是()。
A.心潮澎湃 B.眉开眼笑 C.坐立不安 D.轻声呻吟 E.心跳加速 14.对基本情绪的正确描述有()。
A.基本情绪的种类是有限的 B.它是人类所独有的 C.它是天生的,不学而能的
D.不同的基本情绪在神经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和外部表现上具有某种程度的相关 E.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可以派生出复合情绪
四、简答题:15-19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5.如何理解情绪的维度和两极性。
16.简述詹姆斯一兰格理论对情绪研究和发展的意义。17.简述坎农一巴德学说。18.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19.简述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
五、综合题:20-21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20.评述情绪的认知理论。21.试论述情绪的中枢机制。单项选择题
1.B:2.C;3.A;4.D;5.C;6.C;7.B;8.C;9.B;1O.D 多项选择题
11.ABCD;12.ABCE;13.BCD;14.ACE
第十章 能力
一、名词解释
能力 智力 才能 一般能力 特殊能力 创造能力 超常儿童 低常儿童 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能力的早期表现
二、单项选择题晑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们在认识及其活动效率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称之为()的个别差异。A.气质 B.性格 C.能力或智力 D.意志行动 2.()是指导认知活动的计划、方案、技巧或窍门。
A.认知风格 B.认知策略 C.元认知 D.认知监控
3.研究发现:女孩在语言能力测验中占优势,而男孩在空间能力、数学能力测验中占优势。这反映了男女智力在()方面的差异。
A.性别 B.发展速度 C.发展水平D.类型 4.离差智商是指()。
A.一个人的智力实际达到的年龄水平B.个体的智商在其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 C.个体的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间的关系 D.随着个体实际年龄变化而变化的智商分数
5.对智力测验的信度要求一般要达到(),信度太低的测验是不能使用的。A.0.80 B.0.84 C.0.90 D.0.96 6.对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较少依赖,取决于个人的票赋,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是()。
A.晶体智力 B.流体智力 C.创造智力 D.操作智力 7.在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上,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个人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他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B.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 C.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 D.可以根据掌握知识、技能的多少判断一个人能力的大小
8.根据斯皮尔曼提出的能力二因素说,当活动中包括的一般因素较多时,()。A.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越高 B.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越低 C.各种作业成绩之间相互独立
D.各种作业成绩取决于特殊因素,而与一般因素无关
9.能力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下面不属于能力发展差异的是()。0 A.天才儿童 B.大器晚成 C.多愁善感 D.过目不忘 10.”高分低能“说明()。
A.知识与能力无关 B.能力低的人同样可以获得高的成绩 C.掌握过多的知识反而会阻碍能力的发展 D.知识并不等同于能力
三、多项选择题:11-1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1.在智力测量中,可以用()来代表个体的智力水平。
A.智龄 B.比率智商 C.EQ D.离差智商
12.只有标准化的智力测验才能真实、准确地度量出人的智力,因此一个好的测验需要具备()。
A.编制具有代表性的测验题目 B.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C.施测过程标准化 D.评分过程标准化 E.建立适合的常模
13.下面对晶体智力的描述正确的是()。A.它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而取决于个人的禀赋 B.它在发展到人的申年之后有下降的趋势 C.它在人的一生中是稳步上升的 D.它取决于后天的学习E.它依赖于流体智力
14.能力的发展受()条件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和教育 C.实践活动 D.人的主观能动性 E.机遇
四、简答题:15-19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5.简述智力发展的差异的主要表现。16.简述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之间的差别。17.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18.如何理解一般智力和特殊智力,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19.个体能力发展差异的表现是什么?
五、综合题:20-22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20.试述Stemberg的智力三维理论。
21.遗传、环境与教育对能力发展各起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22.结合自己,试述影响能力形成的因素。单项选择题
1.C;2.C;3.A;4.B;5.C;6.B;7.D;8.A;g.C;1O.D 多项选择题
11.ABD;12.ABCDE;13.CDE;14.ABCD
第十一章 人格
一、名词解释
气质 气质特征 气质类型 多血质 胆汁质 黏液质 抑郁质 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感受性 反应的敏捷性 可塑性 情绪 兴奋性 向性 内向-外向测验 艾森克个性问卷 性格 性格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 性格类型论 性格特质论 理智型 情绪型 意志型 优越型 自卑型
二、单项选择题:1-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个体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是性格的()。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2.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
A.气质 B.性格 C.需要 D.动机
3.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的人格物质理论将人格分成儿层,下面哪一个不包括在其中?()A.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B.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
C.首要特质和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D.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4.俗话说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是指人格具有()。
A.独特性 B.稳定性 C.整体性 D.功能性
5.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他认为其中()具有最强大的力量。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三者都是 6.下面对气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B.人的气质差异是通过后天培养形成的 C.气质不具有好坏之分 D.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未来的成就大小 7.奥尔波特将一个最典型、最有概括性并对一个人的各方面行为均产生影响的特质称为()。
A.共同特质 B.中心特质 C.首要特质 D.动力特质 8.对人格的生物遗传因素进行研究时,心理学家认为()是最好的研究方法。A.族谱分析 B.双生子研究 C.归因溯源法 D.临床病理分析 9.”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的是()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A.社会文化 B.家庭环境 C.自然物理因素 D.早期童年经验 10.当我们说性格决定命运时,是强调了人格中的()。
A.独特性 B.稳定性 C.整体性 D.功能性 11.下面对认知风格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根据对问题思考速度上的差异可以区分出冲动与沉思两种认知风格
B.女孩的记忆和语言能力比男孩好原因可能是因为女孩多采用继时性的加工风格 C.因为场独立性比场依存性的人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因此场独立性要优于场依存性 D.认知风格是个人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代表的是人们的典型行为来
三、多项选择题:12-16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多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12.下面属于认知风格的是()。
A.场独立性一场依存性 B.冲动型一沉思型 C.内倾型一外倾型 D.继时性一同时性 13.自我调控系统包括()子系统。
A.自我认知 B.自我体验 C.自我控制 D.自我更新 14.人格测评的方法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人格测验的方法有()。A.自陈量表 B.投射测验 C.情境测验 D.自我概念测验 E.特殊能力测验
15.在艾森克的特质理论中,他提出人格由()因素组成。
A.开放性 B.外倾性 C.宜人性 D.神经质 E.精神质 16.巴甫洛夫依据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对人格气质的类型进行了划分。A.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 B.稳定性 C.可塑性 D.平衡性 E.灵活性
四、简答题:17-21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7.试述性格与气质的关系。18.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
19.如何解释 ”一个在教师面前较勤快的学生,可能在父母面前表现得很懒惰’的现象? 20.简述人格的五因素模型。21.简述艾森克的“三因素模型”。
五、综合题:22-24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22.结合自己性格的形成,谈谈你对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的理解。23.比较两种人格理论模式的特点。
24.影响一个人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逐一加以阐述。
单项选择题
1.D 2.B 3.C 4.B 5.A 6.B 7.C 8.B 9.D 1O.D 11.C 多项选择题
12.ABD 13.ABC 4.ABCD 15.BDE 16.ADE
第四篇:心理学试题
心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2008-09-16 12:06:19)
1、“一见钟情”所描述的是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A)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因 C、社会刻板印象 D、晕轮效应
2、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将学习内容传授给学生,这种学习方式是(A)A、按受学习B、机械学习C、发现学习D、意义学习
3、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衡而持久的情绪状态称之为(B)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4、沟通信息的传送方式又称之为(B)A、信息源 B、通道 C、目标靶 D、反馈
5、“个体心理发展”内涵的恰当表述是(C)A、心理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B、心理功能获得和丧失有序变化过程 C、贯穿于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的全过程 D、在环境教育影响下,神经系统发育健全的过程
6、认为人与动物不同,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支配,有自我实现需要,这是哪个心理学派的观点(A、行为主义学派 B、精神分析学派 C、人本主义学派 D、认知学派
7、人在正常清醒状态时,脑电波主要是(C)A、a B、q C、 D、
8、在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中,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属于(D)A、元成分 B、操作成分 C、经验性智力 D、情境智力
9、达斯等人认为右优势脑的个体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表现出的认知的能力属于(B))C A、系列型 B、同时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10、应对压力的策略有两大类:改变压力源和改变自己。下列选项中,属于改变压力源的是(C)A、依赖药物 B、抽烟酗酒 C、攻击 D、分散注意力
11、某人对同一产品设计了两则广告,观察并分别记录观看广告的人次,此人运用的研究方法是(B)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访谈法 D、调查法
12、下列关于短时记忆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A、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是几十到几百毫秒 B、短时记忆扮演着意识的角色 C、短时记忆的容量很大
D、短时记忆的信息主要以视觉代码的形式储存
13、依据实际行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过程属于(B)A、常规思维 B、直觉动作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聚合思维
14、偏重测量潜在能力的心理测验是(A)
A、性向测验 B、成就测验 C、智力测验 D、创造力测验
15、个体被高级需要所驱使并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称之为(B)A、成就动机 B、成长动机 C、交往动机 D、外在动机
16、林黛玉多愁善感,聪颖多疑,孤僻清高,其气质属于(B)A、多血质 B、抑郁质 C、胆汁质 D、粘液质
17、在群体中,个体有时会丧失自己的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自制力变得极低,往往不由自主地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C)A、社会惰化 B、从众 C、去个性化 D、服从
18、由飞行时差导致的暂时性失眠称之为(A)A、失律性失眠 B、假性失眠 C、情境失眠 D、急性失眠
19、由声波的振幅,即振动物体偏离起始位置的大小所决定的声音属性是(B)A、音高 B、音强 C、音长 D、音色
20、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引发儿童思考回答的工具,是用来研究儿童的(B)A、道德理解水平B、道德判断水平C、道德推理水平D、道德认知水平心理学试题(2008-09-16 12:08:42)
第三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B)A、气质B、性格 C、兴趣 D、能力
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D)、A、荣格B、华生C、斯金纳 D、班杜拉
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
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B)
A、艾森克B、卡特尔C、哈撒韦D、霍兰德
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
A,艾森克人格问卷B、Y-G人格测试 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7、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D)
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C、安静型 D、抑郁型
9、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C)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1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B)A、l个月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A、C,D)A、需要 B、气质 C、动机 D、能力 E、兴趣
2、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是(B,C,D)A、需要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E、兴趣
3、信念是(A,B,C,D,E)
A、被意识到个性倾向性 B、洞察事物的出发点 C、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准则 D、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 E、有认识、情感、意志构成的融合体
4、一般能力是指(A,B,C,D,E)
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想象力 E、注意力
5、气质类型包括(A,B,C,D)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E、神经质
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A,B,C,D,E)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
7、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C,D)A、荣格B、华生C、斯金钠D、班杜拉E、埃里克森
8、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E)、A、艾森克人格问卷B、罗夏墨迹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16人格因素问卷E、儿童统觉测验
9、信度包括(A,B,C)、A、再测信度 B、等值信度 C、分半信度 D、内容信度 E、效标关联信度
10、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活泼型的特点是(A,C,E)、A、强 B、弱 C、平衡 D、不平衡E、灵活
11、以下关于能力的描述是正确的是(A,C,E)、A、属于个性心理特征 B、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C、发展比知识发展要慢得多 D、随年龄增长不断积累 E、随年龄增长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
第四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A)
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
2、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B)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
3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儿童的一种或多种行为和能力模式加以比较,这种研究方法是(D)
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
4、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C)A、华生B、加德纳C、皮亚杰 D、斯腾伯格
5、()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C)A、同化 B、顺化C、平衡化D、自动化
6、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C)A、皮亚杰 B、加德纳 C、斯腾伯格D、戴斯
7、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B)
A、强化学说 B、先天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D、循序渐进论
二、多项选择题
1、发展的主要内涵是(A,B,C、D)
A、发展是有顺序的、不可逆的B、能够保持相当长时间的变化 C、使个体产生更有适应性、更高效的行为
D、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E、是无规律的变化
2、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是(A,B,C、D)
A、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 E、波动性
3、心理发展的研究主题主要有哪些方面(A,B,C、D,E)A、认知B、语言C、情绪D、社会性E、个性
4、横向比较研究的缺点是(C、D)
A、经济节省B、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分别取样比较C、一致性效应 D、很难控制影响发展的因素
5、纵向跟踪研究的缺点是(A,C、D)
A、投入较大B、揭示心理发展稳定性C、会有被试流失D、时代变迁效应
6、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是(A,B,C)
A、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B、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 C、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D、存在着相互独立的七种智力
7、传统的观点认为,儿童的智慧发展受到以下哪些因素影响(A,B,C)A、成熟B、经验C、社会环境D、自然环境
8、语言的构造包括三个部分(A,B,D)A、语音B、语法C、语句D、语义E、字形
9、语言的发展包括以下阶段(A,B,C,D)
A、牙牙语阶段B、单词语阶段C、双语或三词组合阶段D、完整句阶段
10、语言能够影响人的(A,B,C,D)、A、人际交往B、认知C、自我调节行为D、社会化
11、自我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C,D)A、自我意识B、自我评价C、自我监督D、自我控制 第五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哪六个层次(D)
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认知学习分类理论是谁提出的(B)
A、布卢姆B、加涅 C、奥苏贝尔 D、奥斯本
3、奥斯本提出了(D)
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加涅)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奥苏贝尔)D、头脑风暴法
4、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
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5、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 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B)
A讲授法B、发现法C、掌握学习法D、头脑风暴法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D)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
7、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D)
A、第一年 B,第2-3年C、第3--4年D、第五年以后
8、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
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对象D、教学媒体
2、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D)A、目标 B、策略 C、计划 D,评价
3、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包括(A,B,D)A、认知 B、情感 C、意志 D、动作技能
4、教学媒体包括(A、B,C,D,E)
A、投影 B、录象 C、计算机 D、黑板 E、图片
5、行为主义教学观把学习看成(A,B,C,D)
A、经验的联结或操作的变化 B、通过练习和刺激反应式的强化来实现的
C、学习效果表现为外部的变化D、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技能体系
6、华莱士将问题解决描述为哪四个步骤(B,C,D,E)A、产生 B、准备C、孕育 D、明朗 E、验证
7、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A,B,C,D)A、独创性B、发散性C、灵活性D、突发性
8、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表现为、(A,B,C,D)A、热爱学生 B、善于启发 C、勤学敬业 D、以身作则
9、优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表现为(A,B,C,D)A、个人成就感B、认为从事教学活动很有价值C、对学生有正向的期望 D、对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
第六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 同之处的学习是(C)
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2、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B)A、桑代克B、斯金纳 C、加涅D、金布尔
3、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哪位学者(C)A、桑代克B、巴甫洛夫C、奥苏贝尔 D、金布尔
4、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D)A、奥苏贝尔B、加涅C、布鲁纳D、塞伦
5、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B)A、效果律B、应用律C、失用律D、准备律
6、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7、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A)
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
8、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C)
A、观察力 B、记忆力C、意志力 D、思维力
9、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C)
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 C 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
10、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D)
A、直接兴趣 B、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广阔兴趣
二、多项选择题
1、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B,C,D)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加涅
2、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B,C)A、华生 B、加涅 C、奥苏贝尔 D,金布尔
3、金布尔关于学习的定义是(A,B,C,D,E)A、学习的结果是学习的主体要发生持久的变化 B、学习是发生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的变化
C、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 D、学习需要练习E、学习要受到强化
4、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根据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A,B,C,D)A、知识的学习B、技能与熟练的学习C、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D、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学习
5、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有(A,B,C,D,E)
A、生理性要素 B、认知要素 C、情感要素 D、意志要素 E、社会性要素
6、联结论的主要特征是(A,B,C)
A、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B、联结是直接的、无中介的,是靠尝试错误而建立的
C、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客观研究D、学习主要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7、桑代克总结的主要学习规律是(A,B,C)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联结律
8、斯金纳总结出的规律包括(A,B,C,D)
A、习得反应 B,条件强化 C,泛化作用 D、消退作用
9、正强化的方法包括(A,B,C,D,E)
A、奖学金 B、对成绩的认可 C、表扬 D、改善学习E、给予学习和成长机会
10、学习活动中良好的性格特征表现为(A,B,C,D)A、努力奋斗 B、实事求是 C、独立意识 D、创新精神
第七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 过程是(A)
A、归因B、印象(认知者以自己过去经验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C、自我认知(主我对客我的认知与评价)D、态度(个体对人、对事、对周围世界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与一致性的反应倾向)
2、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D)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效应
3、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
A、能力 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4、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A)A、熟悉性和临近性 B、相似性与互补性 C、外貌 D、对等性或互惠性
5、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C)
A、从众(个人的观念与行为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群体规范与群体目标的影响下,向 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方间变化的现象)
B、服从(在外界压力下,个体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C、暗示
D、模仿(在无外在控制条件下,个体由于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而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行 为相同的行为方式)
6、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C)A、服从B、从众 C、模仿D、暗示
7、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B)
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 C、社会进步 D、社会退步
二、多项选择题
1、个体具有社会化的可能性主要是因为(A,B,C,D)
A、有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 B、有超越本能的学习能力 C、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D、有掌握语言的潜在能力
2、大众传媒有(A,B,C,D)
A、报纸 B、电视 C、广播 D、互联网
3、印象具有以下特点(B,C,D)
A、直接性 B、间接性 C、稳固性 D、综合性
4、态度改变的方法有(A,B,C,D)
A、劝导宣传法 B、群体影响法 C、活动参与法 D、角色扮演法
5、利他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A、以利他为目的 B、自愿的 C、不期望回报 D、会有一定的付出或损失
6、以下属于非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是
A、给老人让座B、帮助同学补习功课 C、抢救落水儿童 D、与持枪歹徒搏斗
7、战争、恐怖活动属于
A、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 B、非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 C、手段性侵犯行为 D、目的性侵犯行为
8、影响个体从众的因素主要有
A、群体个数 B、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吸引力 C、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 D、人的心理特点E、群体的性别比例
9、群体决策的缺点有
A、多方面收集信息 B、利用集体智慧 C、增加群体凝聚力 D、费时费力 E、议而不决 第八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哪一层的标准 A、非病状态B、良好适应状态C、理想状态D、正常状态
2、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论述以下哪一条是不对的
A、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细分为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 B、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效率高,是适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
C、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适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活动的主持者应受过相应的培训 D、团体辅导是一种一对多的心理辅导方式
3、自卑感问题是按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哪种标准来划分的?
A、问题的内容 B、内在心理根源 C、特定发展时期和阶段 D、问题的性质
4、关于自卑感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自卑的人热衷于与人比较,而对自己的期待却很低
B、自卑的人往往对自己缺乏客观、清醒的认识,无法悦纳自己 C、自卑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D、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是处理自卑问题的方法之
一、5、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二、多项选择题
1、张春兴认为心理健康的条件有
A、情绪较稳定B、乐于工作C、能与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并乐于和他人交往D、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并悦纳自我E、对环境有适切的认识、能切实有效地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适宜采用:
A)诊疗模式B、发展模式C、教育模式D、文化模式
3、关于心理测试的论述以下正确的有:
A、心理测试可以集体进行,也可以一对一进行
B、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科研和调查,了解学生心理状况、C、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筛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好预防工作、: D、心理测试的目的可以是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宣传作用、4、造成学生学习问题的可能原因有: A、学习习惯和方法不良B、学习动力缺失C、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 D、亲子关系问题E、学业不适应
5、对于学习习惯的建立,以下哪几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基本学习习惯不良多始于小学、B、家长的“陪读”会造成孩子在学习上对家长的依赖、C、不良学习习惯的扭转和改变不是很难的事、D、行为强化技术是改变不良学习习惯的一项重要技术、E、学习习惯的改变和确立要趁热打铁,趁学生有改变的兴趣,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好的学习习惯、6、在职业压力模式中,所谓的“组织外的压力”包括 A、家庭问题B、生活危机C、财务问题D、生涯发展
2008-09-16 | 心理学试题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07-11-30 19:2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B)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C)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D)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B)秒钟。A.1~2 B.20~40 C.60~70 D.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了。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C)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提出来的。A.斯皮尔曼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B)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1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B)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15.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制
16.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B)A.信息传播 B.人际沟通 C.人际吸引 D.人际关系
17.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B)A.否认 B.文饰 C.投射 D.幻想
18.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B)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19.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B)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20.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C)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注意的功能有(ABD)A.调节功能 B.维持功能 C.抑制功能 D.选择功能 E.启动功能 2.知觉的特性包括(ABCE)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间接性 E.理解性 3.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ABCD)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观念 E.怎样骑车 4.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量表的(.BCD)A.难度 B.效度 C.信度 D.标准化 E.知名度 5.性向测验用以测量(AB)A.潜在才能 B.能力倾向 C.性别倾向 D.性别态度 E.成就 6.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BCD)A.选择功能 B.激活功能 C.指向功能 D.调节与维持功能 E.集中功能 7.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ABCDE)A.情境性 B.激动性 C.暂时性 D.表浅性 E.外显性 8.人格的本质特征有(ABCDE)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综合性 D.复杂性 E.功能性
9.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ACD)A.一般常态心理 B.人格障碍心理 C.轻度失调心理 D.严重病态心理 E.精神病 10.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ACE)A.横断研究法 B.封闭式研究法 C.纵向研究法 D.开放式研究法 E.群体序列研究法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B 2.C 3.A 4.D 5.A 6.B 7.B 8.C 9.C 10.C11.B 12.B 13.B 14.B 15.A16.B 17.B 18.B 19.B 2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ABD 2.ABCE 3.ABCD 4.BCD 5.AB6.BCD 7.ABCDE 8.ABCDE 9.ACD 10.ACE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 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 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2、心理过程包括(C,E,G)
A、感知过程 B、知觉过程 C、认识过程 D、注意过程 E、情感过程 F、行为过程 G、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
A、认知 B、能力 C、气质 D、情感 E、性格
4、心理学可分为(A,D)
A、理论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应用心理学 E、社会心理学
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
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
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
A、社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
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D,F)
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D、学习心理机制E、心理的生理基础F、心理的起源
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
A、客观性B、可验证性C、准确性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
9、(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
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A、辩证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 C、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E、机械唯物主义
1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A、客观性原理 B、系统性原理 C、发展性原理 D、教育性原理E、协同性原理
12、观察法可以分为(A,B,C,E)、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 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 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 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 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
1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
A、每次尽可能长 B,有明确观察目的C、随时记录 D、可利用现代手段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1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A、自变量 B、因变量 C、人脑 D、客观世界
15、实验法可分为(A,D)
A、实验室实验法 B、情景实验法 C、参与实验法 D、自然实验法
16、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B,C,D)、A、实验情境 B、控制被试 C、控制实验刺激 D、控制被试的反应
17、调查法可分为(B,C,D,E)、A、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 B、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 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 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 E、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
18、调查法的缺点是(B,C,D)
A、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 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 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 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
19、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B,D)
A、实验和研究设计 B、对数据的统计处理 C、抽样法 D、逻辑思维法 20、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A,C)
A、孕育阶段 B、转折阶段 C、确立阶段 D、发展阶段
21、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A,B,D)
A、心理学的确立 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 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 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
22、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B,C)A、意识 B、前意识 C、潜意识 D、后意识
23、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A,B,C)
A、潜意识理论 B、梦的解释 C、泛性论 D、本能学说 E、人格理论
第二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
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 B、信息的识别 C、信息的选择 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
2、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演算是以下哪种心理过程?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3、主要收集声音和身体平衡位置信号的感觉器官是 A、眼睛 B、耳朵 C、鼻子 D、舌
4、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 A、阈限 B、绝对阈限 C、差别阈限D、相对阈限
5、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但是
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称为 A、大小恒常 B、形状恒常 C、颜色恒常 D、亮度恒常
6、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A、感觉 B、注意 C、记忆 D、思维
7、人根据任务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 A、注意广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8、以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运动记忆 D、语词逻辑记忆
9、根据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记忆分成
A、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B、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C、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 D、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10、以下又可以称为实践思维是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语词逻辑思维 D、抽象思维
11、按照思级结果的新颖性,可以把思维分成
A、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 B、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C、受制思维和创造思维 D、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
二、多项选择题
1、感觉器官除了感受光波、声波、气味、滋味以外,还可以感受 A、温觉 B、冷觉 C、痛觉 D、触觉
2、在“群魔殿”的多水平信息加工认知模型中,设像参与信息加工的有
A、映象小鬼 B、特征小鬼 C、认知小鬼 D、判断小鬼 E、决策小鬼
3、注意具有以下功能 A、选择 B、保持 C、调节 D、监督 E、伴随
4、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物体是
A、刺激物是新奇的 B、刺激物亮度增加 C、刺激物静止 D、刺激物发生相对运动 E、刺激物符合需要
5、注意的基本品质特点是
A、注意范围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的分散 D、注意的转移 E、注意的分配
6、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有
A、动机 B、神经系统的特点 C、后天的训练 D、兴趣 E、刺激物的特点
7、自动加工是
A、不需要大量注意资源 B、随时应对环境的变化 C、经过大量统习D、应用灵活的加工方式 E、加工模式难以改变
8、控制加工是
A、受资源量限制 B、是一种程式化的程序 C、不能同时进行多项作业 D、应用灵活的加工方式 E、需要集中注意完成
9、以下以表象的方式编码的是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运动记忆 D、语词逻辑记忆
10、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
A、物理特性编码 B、言语听觉特性编码 C、语义编码 D、表象编码 E、行为编码
11、遗忘的发生是由于 A、信息错误 B、记忆痕迹消退 C、信息的干扰 D、意识的抑制 E、信息不能再认
12、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有
A、尝试错误 B、顿悟 C、类比 D、启发式 E、反推法
13、以下关于定势描述正确的是
A、一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B、凭借以前的经验看问题 C、有时有助于较快解决问题
D、缺乏灵活性 E、可以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法
第五篇:教育学心理学综合基础知识
一、填空: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 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 年或 9 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 ——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 《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辞、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 1902 年的“壬寅学制”以及 1903 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 《大学》和《中 庸》 ;而五经指的是《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 ——(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 “以僧为师” “以吏为师”。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3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 《爱弥儿》 一书中。
4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41、杜威是 20 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4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43、一定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45、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
4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
4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48、一定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9、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教育又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征。
50、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
5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发展的动力作用,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
52、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53、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
54、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
5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56、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基因复制。
5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外铄论观点。
5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自身的内在需要。6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61、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提供物质前提。
62、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年龄特征。63、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关键期。
64、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 识的、最根本的动因。内发论的观点。
65、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66、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
67、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等不同的解释。68、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69、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70、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 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7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72、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叫做:培养目标。73、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7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75、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1957 年。76、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创新精神。
77、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在能力方面表现为:创造美。
78、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79、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就是(教育目的)
8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81、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8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83、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认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8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85、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86、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87、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服务者角色。
88、联合国大会所通过的旨在保障青少年、儿童权益的《儿童权利公约》颁布于:1989 年。89、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90、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91、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他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独立意志)
9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93、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种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94、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95、教师职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专门)职业。
96、一名教师是否能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97、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9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教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99、在教师的聘用上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教师资格制度)。100、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与学上构成(授受)关系。101、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102、课业及进程是指:课程。
104、根据课程的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105、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课程设计。
106、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教学大纲.107、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说明部分。
108、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109、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和指导性。
110、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被称为(课程类型)。111、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
11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113、从课程制定者角度,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114、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一般称为(教育目的)。115、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116、从狭义上理解,制定某个学程的具体过程是(课程设计)。117、影响学生学习特点的因素是(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18、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四个方面,分别是(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和灵活性)。11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20、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孔子。121、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122、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是: 赫尔巴特。
123、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间接性。124、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洛克。
125、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126、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127、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要求在教学法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128、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巩固性原则。129、《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130、《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 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循序渐进原则。131、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32、《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循序渐进原则。
133、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谈话法。134、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称为(教学)。135、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136、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137、19 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138、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等方面。139、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
140、实质教育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141、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智力)。
14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143、根据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叫(教学原则)。144、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145、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讲授法)。146、考试的核心环节是:命题。
147、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测验的:效度。148、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区分度。
149、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夸美纽斯。150、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克伯屈。
151、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班级授课。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
152、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年代是 1862年
153、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教学组织形式。154、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教学策略。155、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就是:形式型策略。
156、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有(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57、备课的内容包括:(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和研究教法)158、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提纲式和综合式)三种。
159、根据教学任务可将课的类型划分为(单一课、综合课)两类。
160、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为(课的结构)。161、综合课由(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部分组成。162、考试的方式有(口试和笔试)两种。
163、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难度。164、学业成绩的评定可以采用(记分和评语)两种形式。165、常用的记分法有(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
166、等级制记分法包括(文字等级记分法和数字等级记分法)。
167、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集体上课。168、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1862 年北京的(京师同文馆)。169、外部分组包括(能力分组和兴趣分组)两种。
170、外部分组是指打破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改由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兴趣)来编班。
171、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172、教学策略按构成因素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性)。173、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17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下列哪二者之间的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175、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反映了德育的:疏导原则。176、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177、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
178、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179、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180、“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181、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 学生相结合原则。
182、狭义的学校德育即指(道德教育)。
183、学校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与世界性)等特点。184、德育内容主要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构成。185、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化)的统一过程。
186、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187、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自我品德教育和发展的(主体)。188、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189、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190、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者作用的 活动方式的总称是(德育方法)。191、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形成正 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说服教育法)。192、说服法包括运用(语言)进行说服的方式和运用(事实)进行说服的方式。193、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和学生中的好榜样)194、陶冶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熏陶)等。
195、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表扬奖励、批评处分和操行评定)等能力构成。196、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197、“润物细无声”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法)。
19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 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199、在德育认知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行的情境或问题中做(两难问题)。
200、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201、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
202、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是对品德发展的(强化)手段。
203、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教育和教学行政组织单位是:班级。204、正式提出“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205、在 19 世纪初期出现“导生制”的国家是:英国。206、班主任既通过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这样的管理模式称为班级平行管理。
207、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并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目标融为一体,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式,称为班级:目标管理。208、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人。
209、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集体教育。
210、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
211、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212、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
213、在 19世纪初期,英国学校出现了(导生制),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14、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215、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常规管理)。
216、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班级平行管理)。
217、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是(班级民主管理)
218、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目标管理方式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
219、在班级管理中,通常我们把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称为(班主任)。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一种社会活动。2.教学原则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性功能。
3.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4.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义务性的特点。
5.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要探索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刺激儿童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
6.20世纪中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以学科的基本结构构建课程的理论。7.任何知识都来自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桥梁。8.因材施教原则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出的。
9.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是加强基础、更新课程内容、加强课程现 10.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等特点。
11.教师必须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具有示范性。11.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教育的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12.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是心理起源论;而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劳动。
1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壬寅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癸卯学制。14.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15.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6.直视手段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实物直观,二是模象直观,三是语言直观。17.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说理教育(说服教育),基本途径是教学。18.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9.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1.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3.《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4.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 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5.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6.《刑法》是规范有关 犯罪 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7.《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 8 小时,小学不超过 6 小时.8.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9.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 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10.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11.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13.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 受教育权 ,不得随意开除学生.14.《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5.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16.《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17.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 , 惩罚为辅的原则.1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 2004 年 7 月 1 日正式施行.19.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20.权利是以法律形式规定并加以保障的人们所应当或可以享有的一种利益.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教学 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 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 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 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 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 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 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 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6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 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 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亢又称心向。)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面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83、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有意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8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况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86、记忆的分类:(”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87、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88、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89、联想的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质上相似)、对比律(性质上、特点上 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
9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
9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92、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93、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
94、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9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96、超常儿童:智商在 130 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 70 以下。
97、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的需要相联系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 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98、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99、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
10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刑:强、不均衡型为胆汁质; 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均衡、不灵活型为粘液质;弱型为抑郁质。10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
10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
103、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为矫正法 ——华生;人本主义 y:f 法——罗杰斯;理性情绪疗法 ——艾利斯。
104、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
(三)新课程知识
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 8 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酝酿准备阶段(1999 年—— 2001 年 6 月,制订了 18 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 个学科计 49 种教科书);(2)试点实验阶段(2001 年 9 月,38 个实验区,高中 2003 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 年与 2005 年全面展 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 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 性。(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 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 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 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 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 训练的倾向。(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 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 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 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 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 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 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 10%一 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 构。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 能动作用。(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 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 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 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 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11、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2)开辟“自*F 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 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1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 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 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 ——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19、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 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 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20、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 与者。
2l、教学活动设计要求:(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 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学资源的构 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 源;(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 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 倡求疑、创新。
22、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的,其设计思想 主要是以行为主义作为基础的。
23、研究性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 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 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24、研究性学习:问题为载体、探究为核心、综合为特征。
二、问答题:
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 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 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容易遗忘。(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3)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 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1)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 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 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 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5、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 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7、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 工作; 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8、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 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9、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1)自我实现。(2)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 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自尊需要⑤自 我实现的需要。
10、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些具体措施。(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 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 知欲。(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1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12、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 选择直观手段。(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3、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1)教学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4)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 地结合起来。
14、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3)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适应培养阶段的要求,正确使用语言;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15、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2)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3)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4)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16、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它可以分为哪几类?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 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 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17、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
18.怎样帮助学生(1)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果面临重要的考试,而学习者又不是十分有把握,往往就会产生强烈 的不安和担忧。(2)考试焦虑有一个最佳值,处于这个值时,考试效果最好,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习受到抑制,最常见的问题是 过度考试焦虑。考试焦虑的矫正可通过以下方法。①自信训练。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摆正考试的 位置,不要把考试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东西。②进行放松训练或系统聪敏等,放松训练有意念放松法和 肌肉放松法。③考试焦虑还可用想像系统脱敏法降低。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 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 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 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 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 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 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 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 断进步。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 极因素; 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 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22.如何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需要?(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2)由于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3)掌握评分的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23.什么是注意?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性与集中性。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①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②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 ③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④ 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注意品质。
24.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有哪些?(1)自然特征:包括社会刻板现象和晕轮效应(2)社会特征:人们能说明其在正式社会结构中明确位置的信息,确定其社会角色,然后再从他的社会角色来预言 其行为,确定其对于我们的意义,确定我们行为的适当性。(3)心理特征:我们是依据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人际关系 特征和智力特征来对别人进行归类,并据此为自己的行为 进行明确的方向。
25.请阐述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发展特点,并谈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人际交往教育?青少年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①朋友关系在青少年生活中非常重要; ②在情感、行为、观点上与父母逐渐脱离,父母的榜样作 用也弱化了; ③在师生关系方面,他们开始评价教师的好坏,有自己喜 欢和不喜欢的教师。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的教育: 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互相接纳,社会交换,维护自尊,情境控制。②人际关系的建立: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理解。
26.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7.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28.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29.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 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30、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条要求(1)依法执教,是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3)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4)严谨治学,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5)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6)尊重家长,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环节。(7)廉洁从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有的品德。(8)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
31、简述我国的教育法体系我国的教育法体系由纵向5个层次和横向6个部门构成。第一层次:教育基本法——《教育法》(1995);第二层次:部门教育法——①《义务教育法》②《职业教育法》③《高等教育法》④《学位法》⑤《教师法》⑥《民办教育法》;第三层次:教育行政法规;第四层次:地方性法规;第五层次:政府规章。
32、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教育法》第二章规定了我国实行的教育基本制度有:(1)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2)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3)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4)国家教育考试制度;(5)学业证书制度;(6)学位制度(7)教育督导制度;(8)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33、简述我国教育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教育法》主要规定了七条基本原则:(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2)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文明发展一切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3)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原则;(4)国家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残疾人等处于不利境地的地区和群体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则;(5)教育的改革与协调发展的原则;(6)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并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7)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原则。
34、简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了以下四条原则:(1)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3)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35、简述儿童发展的特点。①顺序性;②不平衡性;③阶段性;④个别差异性;⑤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36、简述历史上的儿童发展观(1)遗传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2)环境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3)辐合论的儿童发展观;(4)建构主义的儿童发展观;(5)儿童中心主义的儿童发展观。
37、简述教师的社会作用(1)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2)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以培养人;(3)通过传递文化和培养人全面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38、简述社会主义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1)民主平等(2)尊师爱生(3)心理相容(4)教学相长。
39、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1)导向功能;(2)调控功能;(3)评价功能。
40、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41、简述德育的主要功能(1)德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的影响,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2)德育的个体功能:主要指学校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三方面发生的影响,包括生存功能、发展功能、享用功能。(3)德育的教育功能:主要指德育的“教育性”,它有两大含义:一是德育的价值教育属性;二是德育对智育、体育、美育的促进作用。
42、简述中小学德育的主要任务(1)为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奠定基础;(2)为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基础;(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以上四方面紧密联系,互相促进。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43、简述中小学体育的任务(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2)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3)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44、简述中小学美育的任务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45、简述中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1)学习基础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2)培养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3)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
46、简述教学模式的种类(1)传递——接受式(2)自学——辅导式(3)引导——发现式(4)情境——陶冶式(5)示范——模仿式(6)目标——导引式7)研究——探索式8)活动——体验式。
47、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4)巩固性原则(5)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
48、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和讨论法;(3)练习法;(4)实验法;(5)演示法;(6)实习作业法(7)参观法;(8)读书指导法。
49、简述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基本要求。(1)目的要明确;(2)内容要精选;(3)分量要适当;(4)难易要适度;(5)检查要及时;(6)批改要认真。
50、简述中小学德育的原则。(1)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2)知行统一、言行一致原则;(3)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6)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7)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51、简述中小学德育的常用方法(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实际锻炼法;(4)陶冶教育法;(5)自我教育法;(6)品德评价法。
52、简述学生思想内部的主要矛盾(1)知与不知的矛盾(懂与不懂、全面与片面、深刻与肤浅等);(2)愿望与能力的矛盾(理想与现实、需要与可能、情感与理智等);(3)正确与错误的矛盾(是与非、美与丑、荣与辱、先进与落后等)。
53、简述学校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基本原则(1)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的学生;(2)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的学生;(3)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4)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54、简述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内容(1)认识自己;(2)自我激励(3)自我控制;(4)人际交流;(5)人际合作;(6)学习技能辅导;(7)职业发展辅导。
55、简述教育测验的功能(1)激励功能;(2)诊断功能;(3)区分和选拔功能;(4)评定功能。
56、简述教育测验的种类(1)按测验目的分:①安置性测验②形成性测验③诊断性测验④总结性测验。(2)按测验内容分:①成就测验;②学能测验。(3)按规范程度分:①标准化测验;②教师自编测验。(4)按结果解释所参照的标准分:①常模参照测验;②标准参照测验。
57、简述评价测验试题质量的指标评价测验试题质量的指标:(1)实用性;(2)信度;(3)效度;(4)难度;(5)区分度。
58.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基本特性?①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③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④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59.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①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②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60.教师的劳动价值:(1)发展价值;(2)文化价值;(3)政治价值;(4)经济价值。61.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1)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2)课程内容综合化;(3)课程形式多样化;(4)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培养;(5)重视个别差异。62.教学方法优选的标准是什么(1)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2)与教学内容相符合;(3)与学生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4)与教师特点相符合;(5)教学条件。
63.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64.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65.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创办业余党校;(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建立教育基地。
66.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2)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67.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 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3)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三、名词解释
1.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 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 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 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 要的人的活动。解释之二: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 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 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 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 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 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德育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 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 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四、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答: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 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 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 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 素;(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1)对事业无私奉献;(2)对学生,真诚热爱;(3)对同志,团结协作;(4)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1.试论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要点: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2)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内容和专业设置;(4)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设备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3)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2,联系实际,试论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
要点:(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的必要条件;(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是相互依存的,相互统一的;(4)在教学过程中,要防止两种偏向。
选择题: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C.希腊 D.罗马(B)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A.斯巴达 B.埃及C.希腊 D.雅典(D)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C)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D)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C)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C)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D)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D)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D)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A)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A)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A)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A)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b)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A)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兼爱 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 学(B)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B.兼爱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D)“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A)“学不躐等”出自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A)“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A)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A)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A)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B)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A.教育 B.教育学C.教育论 D.德育论(B)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卢梭 D.裴斯泰洛齐(A)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C)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D)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A)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A)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夸美纽斯C.康德 D.赫尔巴特(D)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B)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 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C)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D)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
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课堂中心 D.教材中心(B)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A)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B)1.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专著是(C)。
A.《教育没话》 B.《教育学》C.《学记》 D.《雄辩术原理》 E.《论语》 2.(B)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0。A.1985 B.1986 C.1988D.1993 E,1997 3.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到:(ABCDE),„„
A.中小学教育 B,社会教育C.成人教育 D.家庭教育 E.高等教育 4.生产力发展决定教育的(BC)。
A.机会 B.规模 C.性质D.速度E.理念
5.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ACD)。A.知 B。思 C.行 D。情E.做 6.教育的根本任务是(C)。
A.传授知识B 增强技能 C.教书育人 D。学会认知 E.学会做人 7.教学的组织形式是(BDE)。
A,复式教学 B.个别教C.问题教学 D.班级授课 E.分组教学 二,选择题(分单项选择和多向选择,共30分)(一)单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1分,计10分)1.有关法律规定:“对使用特殊音响警报和红色回转警灯的警车,其它车辆应当避让.”这体现了行政职权的什么特征(C)A,优益性 B,单方性 C,强制性 D,执行性
2.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B)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D,18周岁以下 3.对民办学校重大问题拥有决策权的是(D)A,校长 B,教职工代表大会 C,学校工会 D,学校董事会
4.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 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A)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5.有的学校在学生手册中规定:“禁止男女生之间互访宿舍.”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男女生不得无故进入异性宿舍.”这一解释属于(A)A,目的解释 B,文法解释 C,历史解释
6.“学校应当于每年的教师节组织教师宣誓活动.”这是(D)的规定.A,《教育法》 B,《山东省实施〈教师法〉办法》 C,《教师法》 D,《青岛市实施〈教师法〉若干规定》
7.依据我国相关法律,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C)A,某教育局局长 B,某市市长 C,某市公安局 D,某乡镇党委书记
8.《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B)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9.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B)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政府规章 D,教育单行条例
10.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谁承担责任(B)A,司机负责 B,某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负责 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二)多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1.法律责任的类型有(ABCD)A,民事法律责任 B,行政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宪责任 2.张某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ABCD)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 B,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D,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3.教师可以采用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AD)A,行政复议 B,民事诉讼 C,仲裁 D,教师申诉
4.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其职责是(ABC)A,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B,听取和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团结教职工支持校长正确行使职权 C,决定有关教职工福利的重要事项,监督校长和学校其他负责人的工作 D,罢免校长
5.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有(BCD)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6.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BC)A,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 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有(ABCD)A,权力和自由的广泛性 B,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 C,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D,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8.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设定包括(AB)A,法定监护 B,指定监护 C,委托监护 D,代理监护 9.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ABCD)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一.选择题
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
A.《爱弥儿》B.《人的教育》C.《教育漫话》 D.《教育论》
2.“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B)A.遗传 B.环境 C.教育D.社会活动
4.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A)
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B 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
6.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C)A.复杂性 B.师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D.检查评定成绩 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
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0.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D)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 C.在学校之外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 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C)A.教育哲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D)A.《大学》B.《中庸》C.《论语》 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C)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B)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C)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D)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D)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C)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D)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法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B)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D)A.高难度原则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 族的教育常
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B)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B)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C)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B)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C)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C)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A.上课 B.备课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B)A.唐代 B.清末C.民国初期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B)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A.观察法 B.问卷法C.谈话法D.调查法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D)A.赞科夫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A.遗传 B.环境C.教育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B)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C)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D)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C)A.自觉性 B.独立性C.创造性D.主动性
7.教材包括(D)A.教科书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C)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B)A.延展 B.必要补充C.深化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C)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D)A.个别教学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B)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D)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真题
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2.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A.民族区域自治B.单一制 C.联邦制D.邦联制
3.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据是()。A.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B.上层建筑的变革 C.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D.社会革命
4.政党监督的主体除了党委和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外,还有()。A.党的宣传部门B.党的基层组织 C.党的组织部门D.党的领导集团
5.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 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经过多次反复 D.对该事物的理论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取得预期效果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说明,实现我国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B.缩小贫富差距,消除两极分化 C.保持社会稳定,不断深化改革D.扩大对外开放,参与世界竞争
7.下述社会关系中属行政法调整范围的是()。A.各社会组织内部的管理关系 B.行政机关缔结买卖合同而形成的关系 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使某一行政管理权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D.行政机关与相对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民事关系
8.行政责任是基于()关系而发生的。A.行政B.行政法律 C.法律D.其他
9.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是()。A.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B.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D.教育和保护相结合
10.胡总书记同志2005年2月19日讲话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和谐相处的社会()。A.小康社会人与自然B.小康社会人与人 C.和谐社会人与自然D.和谐社会人与人
11.“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 C.价值标准D.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12.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13.非同一系统的任何机关相互行文都使用()。A.上行文B.平行文 C.越级行文D.下行文 14.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A.对事物一分为二B.把分析与综合统一起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一切从实际出发
15.调研员是对应于()。A.厅、司级副职B.县、处级正职 C.县、处级副职D.乡、处级正职
16.某店主发现一歹徒正在持刀抢劫店里的顾客,便乘其不备,用木棍将歹徒击倒,造成其重伤。对这个案例,同学们认为该店主:①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②侵犯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③实施了正当防卫;④对歹徒有“无限防卫权”。你赞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7.各级政府中设置的政策研究室是()。A.领导机构B.办公机构 C.办事机构D.职能机构 18.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起15日内到()缴纳罚款。A.做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B.指定的银行 C.其所在地的村委会、居委会D.财政局
19.禁止理论的精髓和核心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坚持改革开放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A.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C.古典力学、量子力学、相对论 D.电子学、高分子化学、分子生物学21.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件()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A.必须 B.可以 C.不能D.可能
22.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列举的从公元1世纪到18世纪由中国传到欧洲等地的重要发明就有26项,特别指出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更是对世界工业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表明我国封建时代的科技文化成就()。①代表着全人类经历封建社会发展阶段时取得的成就;②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③是世界科技文化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页;④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23.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获得了人身自由,是自由的劳动者。此“自由”是指()。A.不必再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B.支配生产资料的自由 C.不受资本家雇佣剥削的自由D.选择受雇于某个资本家的自由
24.行政处罚只能()。A.对有行政隶属关系的人实施 B.由公安机关执行 C.处罚公务员或公民个人,而不能处罚单位或组织 D.是国家特定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的个人或组织依法采取的惩戒措施
25.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A.经验材料B.理论结论 C.一般方法论D.具体方法
26.下列文稿中具有正式公文效用的是()。A.议论稿B.送审稿 C.征求南京市意见稿D.定稿 27.我国现行的民族自治地方有()。A.自治区、自治州、民族乡B.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 C.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D.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
28.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不包括()。A.政治监督B.法律监督 C.对行政立法、执法、司法活动的监督D.市场监督
29.以下选项中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的是()。A.抢劫银行巨款违反了刑法 B.欠债不还违反了民事法律法规 C.中学生不穿校服参加升国旗仪式违反了校规 D.扰乱公共秩序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30.行政行为已完成原定目标、任务,实现了国家的行政管理目的,应予以()。A.宣布无效B.撤销 C.废止D.变更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内容属于行政征收的有()。A.管理费B.党费 C.排污费D.洗理费
2.下列是国家机关的有()。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D.国务院
3.行政确认的主要形式有()。A.确定B.认可 C.登记D.行政鉴定
4.行政诉讼具有的与其他诉讼活动不同的基本原则有()。A.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 B.人民检察院特定监督原则 C.行政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原则 D.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
5.在江总书记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无论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还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都集中体现在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中国共产党必须而且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因为()。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中国共产党是人数最多的政党 C.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D.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6.有关危害行为,正确的说法是()A.它是犯罪的客观方面三个基本要件之一 B.它可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即作为和不作为 C.作为是指行为人用积极行动实施为我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D.不作为是指负有特定义务实施某种行为而又能履行这种义务的人消极地不履行义务而造成
危害社会的结果7.能够联合行文的机关应是()。A.同级政府之间B.政府各部门之间 C.上级党委和下级政府之间D.政府部门和同级人民团体之间
8.对国家公务员违纪行为给予行政处分的种类有()。A.警告B.记大过 C.降职D.撤职
9.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我国的国情决定国策 B.社会主义之所以优越于资本主义,是因为社会主义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 C.从物质生产活动的规律出发,可以寻找到社会主义必然实现的客观根据 D.只要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密
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经济职能主要是()。A.保障职能B.参数调节职能 C.直接配置资源职能D.间接配置资源职能
11.我国不可能实行同时同步共同富裕的政策,是因为()。A.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B.同步富裕是空想 C.劳动者的能力有差别D.两极分化可以刺激生产力的发展
12.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有()。A.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当合乎情理 B.行政行为不能超越职权 C.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行政目的 D.行政职权的授予、委托要有法律依据 1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A.国家的利益B.集体的利益 C.社会的利益D.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
14.禁止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其基本论据是()。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15.2004年9月9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就日本寻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事表明了中方的立场()。A.我们认为安理会应该有些变化 B.我们认为安理会的改革是个重大问题,需要各方努力 C.我们理解日本希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愿望 D.我们认为安理会的改革应该优先考虑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
16.行政奖励的主要形式有()。A.通令嘉奖B.通报表扬 C.记功D.补助
17.民事行为内容显失公平的,属于()。A.绝对无效的民事行为B.可变更的民事行为 C.可撤销的民事行为D.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
18.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对于具有()表现的犯罪分子可以减刑。A.服从监管B.悔改表现 C.立功表现D.积极参加劳动
19.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的表现是()。A.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的产生 B.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方向 C.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发展方向只能起影响作用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到底要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阶段 B.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阶段 C.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需要提高的阶段 D.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的历史阶段
三、判断题
1.法院通过处罚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犯罪行为,来实现对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监督。
36(√)2.2001年10月10日,沈阳市原市委副书记、市长慕绥新被依法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体现了公民权利的平等性。(√)3.任何一个具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都既是权利的享有者又是义务的承担者。(√)4.分配客体是收入分配系统的核心,在分配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X)5.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和外国籍公民均可加入。(X)6.根据作用力的特点,粒子分为分子、原子和电子三大类。(X)7.党委的派出机关是上一级党委派出的代表机关,是一级权力机构,其任期与派出它的党委的任期相同。(X)8.反倾销问题已成为中美贸易关系中的核心问题。(X)9.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的理论是不容改变的绝对真理,有的理论则是可以改变的相对真理。(X)10.政府职能既要有稳定性,又要有发展性。(√)11.将中国领土香港岛割让给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北京条约》。(X)12.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是领导班子建设。(√)13.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在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上应将公平和效率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X)14.“谋”与“断”的相对分离是传统经验决策转向现代科学行政决策的重要标志之一。(√)15.被辞退的公务员,可以领取辞退费或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失业保险。(√)16.根据《巴黎公约》规定,专利保护实行地域原则和国际联合保护原则。(X)17.我国的“大跃进”发展战略大体属于协作型战略模式。(X)18.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是最灵敏的调节手段。(X)19.报刊对国家机关违法行为的曝光,是一种法律监督。(X)20.领导作风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第二部分
四、案例分析题(认真阅读案例,并根据案例回答所附问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某烟草公司原党委书记、经理于某,原计划科副科长王某,原党委委员、业务科科长李某,于2003年1月至2003年5月间,利用负责经营烟草出口业务的便利,收受外商贿赂的物款共计价值人民币200多万元。
于某等三人收受外商贿赂后,千方百计地为有关外商牟取非法利益。他们采取改变烟草品名、以好充次、降级降价、增大出口烟草的损耗率,多发货少收钱等恶劣手段,把国家大量烟草低价卖给外商,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500多万元。
问:于某等人的行为是否构成了受贿罪?为什么?
我国《刑法》第385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行贿人办事、谋取利益,而非法索取、收受行贿人财物的行为。其主要特征有:①犯罪主体(接受贿赂的人)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②客观行为上必须是利用职务上的方便条件为行贿人办事,谋取利益,并非法索取或者收受行贿人财物的行为。③受贿罪是故意犯罪。受贿人的直接目的在于接受行贿人的财物或者其他不正当利益。于某等三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为外商谋取利益,而收受外商贿赂的财物,给国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构成了受贿罪。为了严肃国家法纪,维护党和政府的威信,纯洁干部队伍,保证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对贿赂犯罪必须坚决、严厉制裁。
2.2000年,柯某与农民王某结婚。王某以前曾结过婚,其前妻因病去世,留下一个6周岁的女孩。柯某十分讨厌王某的女儿,曾要求王某把女儿送给她外婆家,王某没有同意。2001年,柯某生下自己的儿子后,更加厌烦该女孩,每天让她喂猪、打柴、割草,稍不顺心,便拿起树条、木棍乱打一通,并常常以不让吃饭惩罚她。该女孩7岁时见别的孩子都去上学,便向柯某请求也要上学,柯某则骂其是“赔钱货”、“小贱人”,没有允许。2002年11月的一天,该女孩在照看柯某所生的儿子时,不小心让其摔哭了。柯某大发脾气,狠狠打了该女孩一顿后,让其跪在猪圈旁,一天不准吃饭。夜里,该女孩因冻饿发高烧,柯某还不让王某把她送往医院。两天后,孩子因高烧昏迷不醒,柯某才同意王某把女儿送医院抢救。事后,该女孩的叔叔到当地法院去控告柯某虐待其侄女。
问:对继子女经常打骂、冻饿是不是犯罪呢? 我国《宪法》规定,婚姻、家庭、妇女、儿童、老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为了维护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的平等权利,刑法第260条规定了虐待罪,凡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常以打骂、冻饿、禁闭、有病不给治、强迫过度劳动或者限制人身自由、凌辱人格等方法,从肉体上或精神上进行摧残迫害,情节恶劣的行为,皆可构成本罪,应追究其刑事责任。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有与被虐待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之中,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亲属关系或收养关系的家庭成员,才能构成本罪。对于本罪的行为人来讲,其主观上只能是故意,即其对被害人实施的各种摧残、折磨手段及其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持希望或放任的态度。至于其行为的动机则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重男轻女虐待女儿、对非亲生的子女厌烦、嫌弃老人等,司法实践中,往往把动机是否卑劣作为情节是否恶劣的一个重要因素予以考虑。本罪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经常对被害人进行肉体上或精神上的摧残、折磨。虐待的手段和侮辱人格、咒骂、嘲讽,区别对待精神上的虐待。虐待行为的方式也可有作为和不作为之分,常见的是作为,如打骂、体罚等;也可以是不作为,如有病不给治,不给饭吃等。另外,本罪要求行为人虐待行为情节恶劣的,才作为犯罪处罚,即虐待行为持续时间长、手段残酷、动机卑劣的,虐待老人、儿童、38 患病者或者因残疾不能独立生活的,因虐待家庭成员而受到多次批评教育不悔改的、虐待多人的、引起公愤的,才认为是犯罪。
本案中,柯某对非己所生的女儿经常打骂、冻饿,不让其按时入学,令其下跪,对其体罚,一天不让吃饭,在其发高烧生病时仍不给治疗,其虐待行为持续时间长,虐待手段较为残酷,对儿童的身心摧残极大,应认定为虐待罪,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五、公文改错题(共10分)1.根据公文内容拟写标题。
(1)某市劳动局为了加强对城镇待业人员的管理,进一步做好劳动就业工作,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决定对全市城镇待业人员统一进行登记,为此,行文告知全市各级劳动管理部门及有关单位。某市劳动局关于对城镇待业人员统一登记的通知
(2)某市人民政府就开展国有资产核定工作向所属下级机关行文,陈述该项工作的必要性,交代具体的工作任务及时间安排,并针对有关的步骤方法、政策界限、注意事项、报告方式与期限等提出具体要求。某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国有资产核定工作的指示(或通知)2.按照公文写作要求,修改下列语句中的错误。
(1)早晨五六点钟,以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已经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已经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群众。
(2)从上述事实中,证明了他们的行动是正确的。上述事实证明了他们的行动是正确的。(3)为了尽快地发展教育事业,应该大力提高教育的业务水平和培养新生力量。为了尽快地发展教育事业,应该大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培养新生力量。
(4)经过一系列的整顿之后,第一车间劳动纪律逐渐走上正轨。经过一系列的整顿,第一车间劳动纪律逐渐走上正轨。
(5)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取了冠军。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的精神,终于夺得了冠军。
六、综合分析题(共10分)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就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建国初期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新时期又开展了“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思想教育活动。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更是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作为执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统一思想,纯洁了组织,为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完成其历史使命奠定了基础。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方针和意义各是什么?
(2)延安所在的地形区是,该地形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3)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39(1)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八股以整顿文风。整风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整风的意义:这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通过整风,全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小流域综合治理。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就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坚定不移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