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本中的古代地理常识

时间:2019-05-14 19:1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课本中的古代地理常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课本中的古代地理常识》。

第一篇:中学课本中的古代地理常识

中学课本中的古代地理常识

一、地区名

1、江表 指长工以南地区。例如: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2、江东 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如:亮兄瑾也,避乱江东。《赤壁之战》

3、关中 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如: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4、山东 指崤山以东的地区。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鸿门宴》

5、河北河南 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6、中国 指中原地区。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

二、政区名

1、九州 古代天下分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故“九州”也用来指代中国。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已亥杂诗》

2、八州、八荒 泛指中国。如: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3、郡 行政区域。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如: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4、国 汉代诸候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国的区域略大于郡,所以“郡国”连称。如: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张衡传》

5、道 唐代的道是临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唐代先分天下为十道,后又分为十五道。陈明选下骑搏战,至兵备道前被杀。《阎典史传》

6、路 宋代的路最初是征收赋税转运漕粮的,后来带有行政区和军区的性质。如: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省 本是官署名称。元代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又在路之上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后来行省成为正式的行政名称,简称省。

8、县 地方基层行政区域。如: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海瑞传》

三、山川关隘名

1、江 指长江。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2、河 指黄河。如: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3、崤 指崤山。如:崤有二陵焉。《崤之战》

4、函 指函谷关。如: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

5、岱 指泰山。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望岳》

6、五岳 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如: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

7、四渎 指长江、黄河、淮水、济水。

9、大泽 指云梦(在今湖北省长江南北,本为两泽,江北为云,江南为梦。后来淤为陆地,今洪湖等是其遗迹。)洞庭、彭蠡(今鄱阳湖)、具区(又名震泽,今太湖)。

10、五湖 指具区、兆(即太湖附近的洮湖和 湖)、彭蠡、青草(在洞庭湖东南)、洞庭湖。

11、有古称、别称的地名。(1)、南京 又称建康、建业、金陵、江宁、白下、石头城等。如:金陵降,君臣出走。《阎典史传》

吴中孙公兆圭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梅花岭记》(2)、杭州 又称临安、钱塘、武林等。如: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柳敬亭传》(3)、福州 又称三山。如: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指南录〉后序》(4)、镇江 又称京口。如:去京口,挟旨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同上)(5)、开封 又称东京。如: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柳敬亭传》

12、三都、两都、三辅。(1)、三都 东汉的三都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都晋阳、京都长安。(2)、两都 汉代指长安、洛阳,又叫两京。(3)、三辅 汉太初元年,置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三个相当于郡的政区,因为是管辖京都及其附近地区,故合称“三辅”。

13、畿 古代王都所在地的千里地面。后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如: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左忠毅公逸事》。

第二篇: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及答案

高三复习备考古代文化常识

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

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的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C.“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主的谦称;“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是指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指宦官。D.“乃请荆卿曰”中的“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而“我自不驱卿”中的“卿”是妻子对丈夫的爱称。

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之声声调悲凉,羽声声调激愤。B.在我国古代,“关中”多指函谷关以西,“山东”多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而“河北、河南”多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江表”是指长江以北地区,“江左”是指江东,“淮左”是指宋 时的淮南东路。

C.“尊”“卮”均是酒器,“斗卮”是大酒杯,“觚”也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爵”是古代饮酒器的总称,“觥筹交错”的“觥”则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而“不胜杯杓”的“杓”则是一种饮水的器具。

D.“玦”是环形、有缺口的佩玉;“鼎”“镬”均是古代的刑具;“甑”是蒸饭的用具,“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的“俎”是砧板;“槌床便大怒”中的“床”是古代的坐具。3.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B.“总角之宴”中的“总角”是指少年时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是指老人和儿童,“纵豆蔻词工”中“豆蔻”亦指“豆蔻年华”,是指女孩子十三四岁;“等终军之弱冠”中的“弱冠”表示男子20岁成年;“及笄”是指女孩子15岁成年;“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中的“束发”是指男孩子15岁左右。

C.《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离骚》是《楚辞》的体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D.“朕”本是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先大母婢也”中的“先”是对死去的人的尊称;“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从弟”是指一直跟随他的弟弟;“籍独不愧于心乎”中的“籍”是项羽自称;“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中的“令”是对人的美称,如“令尊”“令堂”等;“尽西风,季鹰归未”中的“季鹰”是晋人张瀚的字,古人称字是尊称。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是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黄泉”是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中指阴间,“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是指道家所说的天界。B.“伏惟”是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中的“趋庭”是指快步走过庭院,表示对长辈的恭敬。

C.“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是指农历七月七日,即七夕,也称乞巧节,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下九”是指农历每月十九,在汉代,这一天是妇女欢聚的日子;“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中的“淳熙”“丙申”都是年号,“至日”是指冬至日。

D.“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黄昏”是指十二时辰中的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是指十二时辰的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鸡鸣外欲曙”中的“鸡鸣”是指十二时辰的丑时,相当于现在的1时至3时。5.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青子矜”中的“子”是对对方的尊称,“矜”是古代的衣领,“青矜”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B.“祭酒”是古代的官职,指首席、主管,陶渊明就曾做过江州祭酒;王右军是指王羲之,因为他曾做过右军将军;“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中的“丞”是古代的佐官名,一般为主官的副职,“主簿”是古代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司马”是州刺史的副职,唐时实为有职无权的闲职了,白居易就曾被贬为江州司马。

C.“山阴”是现在的浙江绍兴,“夏口”是现在的湖北武昌,“锦城”即锦官城,是指现在四川的成都,“夔州”是现在的重庆奉节,“钱塘”“临安”都是现在的浙江杭州,“建康”“金陵”“石头城”都是现在江苏的南京。

D.“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中,“禊”是古代的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禊事”是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山上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6.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浮图(或浮屠)”是指和尚,“单于”是匈奴的最高首领,“阏氏”是匈奴单于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独有女弟二人”中的“女弟”是指妻子的弟弟;“行李之往来”中的“行李”是指出使的人;“府君得闻之”中的“府君”是汉代对太守的称呼;“周郎赤壁”“刘郎才气”中的“郎”都是古代对年轻男子的美称。

B.“华山之阳”是指华山的南面,“汉阳”是指汉水之北,“衡阳”是指衡山之南,“江阴”是指长江之南,“洛阳”是指洛水之北。

C.“庐陵萧君圭君玉”中的“庐陵”是籍贯,“萧”是姓,“君圭”是名,“君玉”是字;“余弟安国平父”中的“安国”是名,“平父”是字。

D.“临川王某记”中的“王某”是指作者王安石,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7.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造”意为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命令的专称。

B.“万几宸翰之宝”中的“宸翰”是指皇帝的笔迹。“宸”即北宸,就是北极星,代指皇帝;“翰”是指墨迹、书法。

C.“堂前黼黻焕烟霞”中的“黼黻”是古代官僚贵族礼服上绣的花纹;“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中的“漏”是古代计时器;“瑞脑销金兽”中的“瑞脑”是一种香料,“金兽”是一种兽形的铜香炉。D.“四书”,宋代理学家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等六部儒家经典;“前四史”是指《史记》《汉书》《后汉书》《晋书》;《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由张玉书、陈廷敬等奉皇帝命令编纂的一部大型工具书。

8.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闻子规啼夜月”中的“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双双金鹧鸪”“只今唯有鹧鸪飞”中的“鹧鸪”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因其叫声嘶哑,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所以鹧鸪就成了哀怨的象征。

B.“徘徊于斗牛之间”“扪参历井仰胁息”“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中的“斗”“牛”“参”“井”“翼轸”均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星宿名。此外,我国古代占星家还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相对应,称作分野,如参星对应蜀,井星对应秦。

C.“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中的“宵柝”是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筹”是更筹,是敲击报时用的竹签,另外,“筹”也是古代计数和占卜用的工具。

D.“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都是学校,其中,商代叫庠,周代叫序;“观太学”中的“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9.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赵胜,赵国的平原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B.“黎民不饥不寒”“穷年忧黎元”“氓之蚩蚩”“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中的“黎民”“黎元”“氓”“氓隶”“布衣”都是指平民百姓。

C.成语“端木遗风”中的端木是指孔子的学生端木赐,字子贡,善经商,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同样善经商的还有春秋时越国的范蠡,他自称陶朱公,因善经商而成巨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作为富人的代称。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中的“句读”是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花中四君子”一般指梅、兰、竹、菊。10.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此外,它还可以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B.“当垆卖酒”说的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哭倒长城”是指孟姜女,“莼鲈之思”是指西晋张瀚(字季鹰),“塞上长城”说的是李广,“隔江犹唱后庭花”指的是陈后主。C.“鳏寡孤独”分别是指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

D.“上卿”是战国时最高的官阶,周朝除天子外,官制大体上分为卿士、诸侯、卿大夫;“稍迁至栘中厩监”中是“监”是指管事的官员。

1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是授予名位或官职,“辟”是帝王征召并授予官职,“再迁”是两次升迁,“再转”是两次调动官职;而“权”“署”“摄”“行”“领”都有代理官职的意思;“下车”是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是官员请求退休回家,“丁忧”是指官员居丧守制。

B.“秦王坐章台见相如”中的“章台”是秦宫名;而“楼高不见章台路”中的“章台”则是指西汉长安街名,因是当时妓院集中之处,后人常以章台代指娱乐场所;“奉宣室以何年”中的“宣室”是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汉文帝曾在此召见贾谊。C.“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中的“寿”是指奉酒祝人长寿;“设九宾于廷”中的“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指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会盟而谋弱秦”中的“会盟”是古代诸侯间会面和结盟的仪式。

D.“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臣请就汤镬”“其极刑”“其绞缢”“惟大辟无可要”中的“炮烙”“汤镬”“极刑(凌迟)”“绞缢”“大辟”均是古代的刑罚;“刺配到这里”中的“刺配”是在脸上刺字、发往远地充军的一种刑罚。

1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中的“节”是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

C.“公车特征拜郎中”中的“公车”是汉代官署名;“大理寺”是古代掌刑狱案件审理官署;“礼部”是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的官署。

D.《滕王阁序》是一篇用骈体文写成的宴集序。骈体文也称骈骊文,多以四六句为主,兼用杂言,唐宋以后亦称“四六文”,全篇以对偶句为主,注重辞采,句法整齐,多用典故。13.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台隍枕夷夏之交”中的“夷”是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谓,而“夏”则是对古代汉民族的称为;“匈奴”“鲜卑”“契丹”“突厥”“女真”“党项”“吐蕃”“大食”“波斯”等均是我国周边少数民数名。

B.“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中的“棨戟”是古时皇帝出行时用做前导的一种仪仗。C.“序属三秋”“有三秋桂子”中的“三秋”均泛指秋天;“况阳春召我以烟景”中的“阳春”是指春天;“十旬休假”意谓恰好赶上十日休假的日子。当时官员十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D.“扶辇下除”中的“辇”是古代帝、后所乘的车,“除”是指宫殿的台阶;“金城千里”的“城”是指城墙;“多于九土之城郭”中的“城郭”是指内城和外城。1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中的“钟鸣鼎食之家”是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州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闾里之家皆宗之”中的“闾里”是指京城。

B.“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中的“彭泽”“邺水”“临川”分别是指陶渊明、曹植、谢灵运。

C.“四美具,二难并”中的“四美”分别是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D.“舍簪笏于百龄”中的“簪笏”是指代官职,其中“簪”是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是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

15.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路请缨”“有怀投笔”“叨陪鲤对”“抚凌云而自惜”“奏流水以何惭”“梓泽丘墟”等典故分别与终军、班固、孔子、司马相如、俞伯牙、石崇有关。

B.“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中的“扶摇”“羊角”都是指旋风,“九”是虚数,不是实指。C.古代以亲属送我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就是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分别指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D.察举制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中的“察”就是“察举”,“孝廉”、“秀才”等就是察举的科目。

16.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又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中的“东宫”就是太子,而“除臣冼马”中的“冼马”则是指太子冼马,是太子的侍从官。B.“拜臣郎中”“除臣冼马”“过蒙拔擢”“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拜”“除”“擢”“陟”“徙”“出”都是指授予官职。

C.白居易的《长恨歌》与陈鸿的《长恨歌传》都是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因为都是以悲剧结局,故以“长恨”名篇,题目中的“歌”“传”都显示了作品的体裁特点:古体诗、小说。

D.“汉皇重色思倾国”中的“汉皇”非指汉代皇帝,而是指唐玄宗,这是唐诗中的“以汉代唐”现象。如杜甫《兵车行》中“武皇开边意未已”。17.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如”孔仲尼”的“仲”,“群季俊秀”“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伯仲”又可比喻事物不相上下,如“千载谁堪伯仲间”,还有成语“不相伯仲”亦是此意。

B.“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序八州而朝同列”的“八州”是指除“秦”之外的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八州。

C.“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然后以六合为家”“ 囊括四海之意”中的“八荒”“六合”“四海”均指天下;“朔气传金柝”中的“朔气”是指北方的风;“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中的“京畿”是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的“中国”是指汉民族统治的地区。

D.我国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叫“五更”,如“五更鼓角声悲壮”“夜夜达五更”中的“五更”也叫“五鼓”,即十二时辰的“平旦”,是指凌晨3点至5点的时候。18.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河东、柳柳州分别是以籍贯、任所称柳宗元;“独惭康乐”中的“康乐”是以爵位称谢灵运;“靖节先生”是以私谥称陶渊明。

B.“小山重叠金明灭”中的“小山”是指唐代女子所画的小山眉,“懒起画蛾眉”中的“蛾眉”是指女子又细又弯的眉毛,“花面交相映”中的“花面”是指花和女子的容颜。

C.“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中的“烽燧”即“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彼路斯何”中的“路”是指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作的车;“流血漂橹”中的“橹”是指船桨;“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中的“藩篱”是比喻边疆上的屏障;“渔阳鼙鼓动起来”中的“鼙鼓”是我国古代军队中用的小鼓,也指代军队或者战争;“樯橹灰飞烟灭”也指代水军。

D.“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是人名,其中“庖”是职业,“丁”是名字,这种取名的方法在先秦颇为普遍,如“弈秋”“轮扁”“盗跖”等。19.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如“缦立远视,而望幸焉”中的“幸”即是此意;“御”是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如御膳、御笔、御酒、御弟、御状。B.“锱铢”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如“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忽微”也是古代的度量单位,“忽”是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是一寸的百万分之一,“忽微”连用形容极微小的事,如“祸患常积于忽微”;寻,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长叫寻,如“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C.欧阳修的《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五代”是唐亡后中原地区依次更替的后梁、后唐、后汉、后晋、后周五个政权。

D.“牺牲”是古代祭祀或祭拜用的牲畜,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牛为“少牢”,如“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20.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积跬步”中的“跬”相当于现在的一步,即跨出一脚,“步”相当于现在的两步,即跨出两脚;舍,古时行军以五十里为一舍,如退避三舍。

B.《诗经·小雅》中有“无父何怙?无母何恃?”之句,后即用“所怙”指父亲,“所恃”指母亲,如“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

C.隋创三省六部制,后一直沿用至清代,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刑部掌全国刑法、狱讼之事,是最高司法机关,如《狱中杂记》“余在刑部狱”。

D.封建时代,对判死刑的人,在每年秋季行刑,叫大决,又叫秋决。2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羁晷刻”中的“晷”是日影,依日影测日高度以定时刻的仪器叫日晷,“晷刻”即时刻。B.“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的四个学生的名字分别是仲由、曾点、冉求、公西赤。C.“千乘之国”中的“乘”是指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为一乘。D.“之子于归”“吾妻来归”“始适还家门”“吾妻归宁”中的“于归”“来归”“适”“归宁”均是指女子出嫁。

2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乘”亦作“骖乘”,是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中的“斥侯”是古代军队中的侦察兵。

B.“误入罗网中”中的“罗”本指捕鸟的网,“数罟不入洿池”“罾何为兮木上”的“罟”“罾”均是指捕鱼的网。

C.“正襟危坐”是整理好衣襟,严肃、恭敬或拘谨地、端正地坐着,而“坐”则是席地而坐,双膝着地,以臀部着足跟;“因跪请秦王”“府吏长跪告”中的“跪”是古代的一种坐礼,需伸直腰股,以示庄敬;“项王按剑而跽曰”中的“跽”亦是“长跪”;“倚柱而笑,箕踞以骂”中的“箕踞”是一种极其愤怒的姿态,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稽首”是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为九拜之一;“燕王拜送于庭”中的“拜”是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再拜献大王足下”中的“再拜”是拜二次,一种隆重的礼节。

D.“高渐离击筑”“ 十五弹箜篌”“ 请奉盆缶秦王”“今以钟磬置水中”“鼓瑟吹笙”“ 千载琵琶作胡语”“ 客有吹洞箫者”“客驰下,吹筚篥数声”“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筑”“箜篌”“盆缶”“钟磬”“瑟”“笙”“琵琶”“箫”“筚篥”均是古代乐器。

课内文学常识答案

1.B 2.A 3.B 4.C 5.D 6.A 7.D 8.D 9.A 10.B 11.A 12.A 13.C

14.A 15.A 16.B 17.C 18.C 19.D 20.A 21.D 22.C

第三篇: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修订版)

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修订版)

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B)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的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C.“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主的谦称;“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是指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指宦官。

D.“乃请荆卿曰”中的“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而“我自不驱卿”中的“卿”是妻子对丈夫的爱称。

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A.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之声声调悲凉,羽声声调激愤。

B.在我国古代,“关中”多指函谷关以西,“山东”多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而“河北、河南”多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江表”是指长江以北地区,“江左”是指江东,“淮左”是指宋

时的淮南东路。

C.“尊”“卮”均是酒器,“斗卮”是大酒杯,“觚”也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爵”是古代饮酒器的总称,“觥筹交错”的“觥”则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而“不胜杯杓”的“杓”则是一种饮水的器具。

D.“玦”是环形、有缺口的佩玉;“鼎”“镬”均是古代的刑具;“甑”是蒸饭的用具,“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的“俎”是砧板;“槌床便大怒”中的“床”是古代的坐具。

3.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B)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B.“总角之宴”中的“总角”是指少年时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是指老人和儿童,“纵豆蔻词工”中“豆蔻”亦指“豆蔻年华”,是指女孩子十三四岁;“等终军之弱冠”中的“弱冠”表示男子20岁成年;“及笄”是指女孩子15岁成年;“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中的“束发”是指男孩子15岁左右。

C.《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离骚》是《楚辞》的体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D.“朕”本是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先大母婢也”中的“先”是对死去的人的尊称;“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从弟”是指一直跟随他的弟弟;“籍独不愧于心乎”中的“籍”是项羽自称;“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中的“令”是对人的美称,如“令尊”“令堂”等;“尽西风,季鹰归未”中的“季鹰”是晋人张瀚的字,古人称字是尊称。

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是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黄泉”是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中指阴间,“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是指道家所说的天界。

B.“伏惟”是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中的“趋庭”是指快步走过庭院,表示对长辈的恭敬。

C.“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是指农历七月七日,即七夕,也称乞巧节,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下九”是指农历每月十九,在汉代,这一天是妇女欢聚的日子;“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中的“淳熙”“丙申”都是年号,“至日”是指冬至日。

D.“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黄昏”是指十二时辰中的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是指十二时辰的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鸡鸣外欲曙”中的“鸡鸣”是指十二时辰的丑时,相当于现在的1时至3时。

5.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青青子衿”中的“子”是对对方的尊称,“衿”是古代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B.“祭酒”是古代的官职,指首席、主管,陶渊明就曾做过江州祭酒;王右军是指王羲之,因为他曾做过右军将军;“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中的“丞”是古代的佐官名,一般为主官的副职,“主簿”是古代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司马”是州刺史的副职,唐时实为有职无权的闲职了,白居易就曾被贬为江州司马。

C.“山阴”是现在的浙江绍兴,“夏口”是现在的湖北武昌,“锦城”即锦官城,是指现在四川的成都,“夔州”是现在的重庆奉节,“钱塘”“临安”都是现在的浙江杭州,“建康”“金陵”“石头城”都是现在江苏的南京。

D.“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中,“禊”是古代的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禊事”是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山上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6.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浮图(或浮屠)”是指和尚,“单于”是匈奴的最高首领,“阏氏”是匈奴单于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独有女弟二人”中的“女弟”是指妻子的弟弟;“行李之往来”中的“行李”是指出使的人;“府君得闻之”中的“府君”是汉代对太守的称呼;“周郎赤壁”“刘郎才气”中的“郎”都是古代对年轻男子的美称。

B.“华山之阳”是指华山的南面,“汉阳”是指汉水之北,“衡阳”是指衡山之南,“江阴”是指长江之南,“洛阳”是指洛水之北。

C.“庐陵萧君圭君玉”中的“庐陵”是籍贯,“萧”是姓,“君圭”是名,“君玉”是字;“余弟安国平父”中的“安国”是名,“平父”是字。

D.“临川王某记”中的“王某”是指作者王安石,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

7.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敕造”意为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命令的专称。

B.“万几宸翰之宝”中的“宸翰”是指皇帝的笔迹。“宸”即北宸,就是北极星,代指皇帝;“翰”是指墨迹、书法。

C.“堂前黼黻焕烟霞”中的“黼黻”是古代官僚贵族礼服上绣的花纹;“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中的“漏”是古代计时器;“瑞脑销金兽”中的“瑞脑”是一种香料,“金兽”是一种兽形的铜香炉。

D.“四书”,宋代理学家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等五部儒家经典;“前四史”是指《史记》《汉书》《后汉书》《晋书》;《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由张玉书、陈廷敬等奉皇帝命令编纂的一部大型工具书。

8.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又闻子规啼夜月”中的“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双双金鹧鸪”“只今唯有鹧鸪飞”中的“鹧鸪”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因其叫声嘶哑,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所以鹧鸪就成了哀怨的象征。

B.“徘徊于斗牛之间”“扪参历井仰胁息”“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中的“斗”“牛”“参”“井”“翼轸”均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星宿名。此外,我国古代占星家还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相对应,称作分野,如参星对应蜀,井星对应秦。

C.“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中的“宵柝”是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筹”是更筹,是敲击报时用的竹签,另外,“筹”也是古代计数和占卜用的工具。

D.“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都是学校,其中,商代叫庠,周代叫序;“观太学”中的“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9.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赵胜,赵国的平原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B.“黎民不饥不寒”“穷年忧黎元”“氓之蚩蚩”“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中的“黎民”“黎元”“氓”“氓隶”“布衣”都是指平民百姓。

C.成语“端木遗风”中的端木是指孔子的学生端木赐,字子贡,善经商,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同样善经商的还有春秋时越国的范蠡,他自称陶朱公,因善经商而成巨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作为富人的代称。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中的“句读”是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花中四君子”一般指梅、兰、竹、菊。

10.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此外,它还可以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B.“当垆卖酒”说的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哭倒长城”是指孟姜女,“莼鲈之思”是指西晋张瀚(字季鹰),“塞上长城”说的是李广,“隔江犹唱后庭花”指的是陈后主。

C.“鳏寡孤独”分别是指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

D.“上卿”是战国时最高的官阶,周朝除天子外,官制大体上分为卿士、诸侯、卿大夫;“稍迁至栘中厩监”中是“监”是指管事的官员。

1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拜”是授予名位或官职,“辟”是帝王征召并授予官职,“再迁”是两次升迁,“再转”是两次调动官职;而“权”“署”“摄”“行”“领”都有代理官职的意思;“下车”是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是官员请求退休回家,“丁忧”是指官员居丧守制。

B.“秦王坐章台见相如”中的“章台”是秦宫名;而“楼高不见章台路”中的“章台”则是指西汉长安街名,因是当时妓院集中之处,后人常以章台代指娱乐场所;“奉宣室以何年”中的“宣室”是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汉文帝曾在此召见贾谊。

C.“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中的“寿”是指奉酒祝人长寿;“设九宾于廷”中的“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指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会盟而谋弱秦”中的“会盟”是古代诸侯间会面和结盟的仪式。

D.“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臣请就汤镬”“其极刑”“其绞缢”“惟大辟无可要”中的“炮烙”“汤镬”“极刑(凌迟)”“绞缢”“大辟”均是古代的刑罚;“刺配到这里”中的“刺配”是在脸上刺字、发往远地充军的一种刑罚。

1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战国策》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中的“节”是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

C.“公车特征拜郎中”中的“公车”是汉代官署名;“大理寺”是古代掌刑狱案件审理官署;“礼部”是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的官署。

D.《滕王阁序》是一篇用骈体文写成的宴集序。骈体文也称骈骊文,多以四六句为主,兼用杂言,唐宋以后亦称“四六文”,全篇以对偶句为主,注重辞采,句法整齐,多用典故。

13.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D)

A.“台隍枕夷夏之交”中的“夷”是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谓,而“夏”则是对古代汉民族的称为;“匈奴”“鲜卑”“契丹”“突厥”“女真”“党项”“吐蕃”“大食”“波斯”等均是我国周边少数民数名。

B.“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中的“棨戟”是古时皇帝出行时用做前导的一种仪仗。

C.“序属三秋”“有三秋桂子”中的“三秋”均泛指秋天;“况阳春召我以烟景”中的“阳春”是指春天;“十旬休假”意谓恰好赶上十日休假的日子。当时官员十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

D.“扶辇下除”中的“辇”是古代帝、后所乘的车,“除”是指宫殿的台阶;“金城千里”的“城”是指城墙;“多于九土之城郭”中的“城郭”是指内城和外城。

1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中的“钟鸣鼎食之家”是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州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闾里之侠皆宗之”中的“闾里”是指京城。

B.“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中的“彭泽”“邺水”“临川”分别是指陶渊明、曹植、谢灵运。

C.“四美具,二难并”中的“四美”分别是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D.“舍簪笏于百龄”中的“簪笏”是指代官职,其中“簪”是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是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

15.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无路请缨”“有怀投笔”“叨陪鲤对”“抚凌云而自惜”“奏流水以何惭”“梓泽丘墟”等典故分别与终军、班固、孔子、司马相如、俞伯牙、石崇有关。

B.“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中的“扶摇”“羊角”都是指旋风,“九”是虚数,不是实指。

C.古代以亲属送我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就是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分别指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D.察举制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中的“察”就是“察举”,“孝廉”、“秀才”等就是察举的科目。

16.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东宫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又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中的“东宫”就是太子,而“除臣洗马”中的“洗马”则是指太子冼马,是太子的侍从官。

B.“拜臣郎中”“除臣冼马”“过蒙拔擢”“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拜”“除”“擢”“陟”“徙”“出”都是指授予官职。

C.白居易的《长恨歌》与陈鸿的《长恨歌传》都是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因为都是以悲剧结局,故以“长恨”名篇,题目中的“歌”“传”都显示了作品的体裁特点:古体诗、小说。

D.“汉皇重色思倾国”中的“汉皇”非指汉代皇帝,而是指唐玄宗,这是唐诗中的“以汉代唐”现象。如杜甫《兵车行》中“武皇开边意未已”。

17.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如”孔仲尼”的“仲”,“群季俊秀”“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伯仲”又可比喻事物不相上下,如“千载谁堪伯仲间”,还有成语“不相伯仲”亦是此意。

B.“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序八州而朝同列”的“八州”是指除“秦”之外的冀、兖、青、徐、扬、荆、豫、梁等八州。

C.

“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然后以六合为家”“

囊括四海之意”中的“八荒”“六合”“四海”均指天下;“朔气传金柝”中的“朔气”是指北方的风;“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中的“京畿”是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的“中国”是指汉民族统治的地区。

D.我国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叫“五更”,如“五更鼓角声悲壮”“夜夜达五更”中的“五更”也叫“五鼓”,即十二时辰的“平旦”,是指凌晨3点至5点的时候。

18.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柳河东、柳柳州分别是以籍贯、任所称柳宗元;“独惭康乐”中的“康乐”是以爵位称谢灵运;“靖节先生”是以私谥称陶渊明。

B.“小山重叠金明灭”中的“小山”是指唐代女子所画的小山眉,“懒起画蛾眉”中的“蛾眉”是指女子又细又弯的眉毛,“花面交相映”中的“花面”是指花和女子的容颜。

C.“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中的“烽燧”即“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彼路斯何”中的“路”是指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作的车;“流血漂橹”中的“橹”是指船桨;“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中的“藩篱”是比喻边疆上的屏障;“渔阳鼙鼓动起来”中的“鼙鼓”是我国古代军队中用的小鼓,也指代军队或者战争;“樯橹灰飞烟灭”也指代水军。

D.“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是人名,其中“庖”是职业,“丁”是名字,这种取名的方法在先秦颇为普遍,如“弈秋”“轮扁”“盗跖”等。

19.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如“缦立远视,而望幸焉”中的“幸”即是此意;“御”是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如御膳、御笔、御酒、御弟、御状。

B.“锱铢”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如“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忽微”也是古代的度量单位,“忽”是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是一寸的百万分之一,“忽微”连用形容极微小的事,如“祸患常积于忽微”;寻,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长叫寻,如“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C.欧阳修的《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五代”是唐亡后中原地区依次更替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D.“牺牲”是古代祭祀或祭拜用的牲畜,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牛为“少牢”,如“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20.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故不积跬步”中的“跬”相当于现在的一步,即跨出一脚,“步”相当于现在的两步,即跨出两脚;舍,古时行军以五十里为一舍,如退避三舍。

B.《诗经·小雅》中有“无父何怙?无母何恃?”之句,后即用“所怙”指父亲,“所恃”指母亲,如“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

C.隋创三省六部制,后一直沿用至清代,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刑部掌全国刑法、狱讼之事,是最高司法机关,如《狱中杂记》“余在刑部狱”。

D.封建时代,对判死刑的人,在每年秋季行刑,叫大决,又叫秋决。

2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不羁晷刻”中的“晷”是日影,依日影测日高度以定时刻的仪器叫日晷,“晷刻”即时刻。

B.“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的四个学生的名字分别是仲由、曾点、冉求、公西赤。

C.“千乘之国”中的“乘”是指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为一乘。

D.“之子于归”“吾妻来归”“始适还家门”“吾妻归宁”中的“于归”“来归”“适”“归宁”均是指女子出嫁。

2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参乘”亦作“骖乘”,是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中的“斥侯”是古代军队中的侦察兵。

B.“误入罗网中”中的“罗”本指捕鸟的网,“数罟不入洿池”“罾何为兮木上”的“罟”“罾”均是指捕鱼的网。

C.“正襟危坐”是整理好衣襟,严肃、恭敬或拘谨地、端正地坐着,而“坐”则是席地而坐,双膝着地,以臀部着足跟;“因跪请秦王”“府吏长跪告”中的“跪”是古代的一种坐礼,需伸直腰股,以示庄敬;“项王按剑而跽曰”中的“跽”亦是“长跪”;“倚柱而笑,箕踞以骂”中的“箕踞”是一种极其愤怒的姿态,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稽首”是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为九拜之一;“燕王拜送于庭”中的“拜”是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再拜献大王足下”中的“再拜”是拜二次,一种隆重的礼节。

D.“高渐离击筑”“

十五弹箜篌”“

请奉盆缶秦王”“今以钟磬置水中”“鼓瑟吹笙”“

千载琵琶作胡语”“

客有吹洞箫者”“客驰下,吹筚篥数声”“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筑”“箜篌”“盆缶”“钟磬”“瑟”“笙”“琵琶”“箫”“筚篥”均是古代乐器。

1.B

2.A

3.B

4.C

5.D

6.A

7.D

8.D

9.A

10.B

11.A

12.A

13.D

14.A

15.A

16.B

17.C

18.C

19.D

20.A

21.D

22.C

第四篇: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及答案高三复习备考古代文化常识

高三复习备考古代文化常识

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

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的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C.“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主的谦称;“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是指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指宦官。

D.“乃请荆卿曰”中的“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而“我自不驱卿”中的“卿”是妻子对丈夫的爱称。

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之声声调悲凉,羽声声调激愤。

B.在我国古代,“关中”多指函谷关以西,“山东”多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而“河北、河南”多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江表”是指长江以北地区,“江左”是指江东,“淮左”是指宋 时的淮南东路。

C.“尊”“卮”均是酒器,“斗卮”是大酒杯,“觚”也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爵”是古代饮酒器的总称,“觥筹交错”的“觥”则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而“不胜杯杓”的“杓”则是一种饮水的器具。

D.“玦”是环形、有缺口的佩玉;“鼎”“镬”均是古代的刑具;“甑”是蒸饭的用具,“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的“俎”是砧板;“槌床便大怒”中的“床”是古代的坐具。

3.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B.“总角之宴”中的“总角”是指少年时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是指老人和儿童,“纵豆蔻词工”中“豆蔻”亦指“豆蔻年华”,是指女孩子十三四岁;“等终军之弱冠”中的“弱冠”表示男子20岁成年;“及笄”是指女孩子15岁成年;“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中的“束发”是指男孩子15岁左右。

C.《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离骚》是《楚辞》的体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D.“朕”本是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先大母婢也”中的“先”是对死去的人的尊称;“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从弟”是指一直跟随他的弟弟;“籍独不愧于心乎”中的“籍”是项羽自称;“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中的“令”是对人的美称,如“令尊”“令堂”等;“尽西风,季鹰归未”中的“季鹰”是晋人张瀚的字,古人称字是尊称。

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是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黄泉”是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中指阴间,“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是指道家所说的天界。

B.“伏惟”是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中的“趋庭”是指快步走过庭院,表示对长辈的恭敬。

C.“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是指农历七月七日,即七夕,也称乞巧节,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下九”是指农历每月十九,在汉代,这一天是妇女欢聚的日子;“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中的“淳熙”“丙申”都是年号,“至日”是指冬至日。

D.“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黄昏”是指十二时辰中的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是指十二时辰的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鸡鸣外欲曙”中的“鸡鸣”是指十二时辰的丑时,相当于现在的1时至3时。

5.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青子矜”中的“子”是对对方的尊称,“矜”是古代的衣领,“青矜”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B.“祭酒”是古代的官职,指首席、主管,陶渊明就曾做过江州祭酒;王右军是指王羲之,因为他曾做过右军将军;“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中的“丞”是古代的佐官名,一般为主官的副职,“主簿”是古代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司马”是州刺史的副职,唐时实为有职无权的闲职了,白居易就曾被贬为江州司马。

C.“山阴”是现在的浙江绍兴,“夏口”是现在的湖北武昌,“锦城”即锦官城,是指现在四川的成都,“夔州”是现在的重庆奉节,“钱塘”“临安”都是现在的浙江杭州,“建康”“金陵”“石头城”都是现在江苏的南京。

D.“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中,“禊”是古代的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禊事”是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山上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6.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浮图(或浮屠)”是指和尚,“单于”是匈奴的最高首领,“阏氏”是匈奴单于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独有女弟二人”中的“女弟”是指妻子的弟弟;“行李之往来”中的“行李”是指出使的人;“府君得闻之”中的“府君”是汉代对太守的称呼;“周郎赤壁”“刘郎才气”中的“郎”都是古代对年轻男子的美称。

B.“华山之阳”是指华山的南面,“汉阳”是指汉水之北,“衡阳”是指衡山之南,“江阴”是指长江之南,“洛阳”是指洛水之北。

C.“庐陵萧君圭君玉”中的“庐陵”是籍贯,“萧”是姓,“君圭”是名,“君玉”是字;“余弟安国平父”中的“安国”是名,“平父”是字。

D.“临川王某记”中的“王某”是指作者王安石,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

7.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造”意为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命令的专称。

B.“万几宸翰之宝”中的“宸翰”是指皇帝的笔迹。“宸”即北宸,就是北极星,代指皇帝;“翰”是指墨迹、书法。

C.“堂前黼黻焕烟霞”中的“黼黻”是古代官僚贵族礼服上绣的花纹;“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中的“漏”是古代计时器;“瑞脑销金兽”中的“瑞脑”是一种香料,“金兽”是一种兽形的铜香炉。

D.“四书”,宋代理学家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等六部儒家经典;“前四史”是指《史记》《汉书》《后汉书》《晋书》;《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由张玉书、陈廷敬等奉皇帝命令编纂的一部大型工具书。

8.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闻子规啼夜月”中的“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双双金鹧鸪”“只今唯有鹧鸪飞”中的“鹧鸪”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因其叫声嘶哑,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所以鹧鸪就成了哀怨的象征。

B.“徘徊于斗牛之间”“扪参历井仰胁息”“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中的“斗”“牛”“参”“井”“翼轸”均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星宿名。此外,我国古代占星家还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相对应,称作分野,如参星对应蜀,井星对应秦。

C.“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中的“宵柝”是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筹”是更筹,是敲击报时用的竹签,另外,“筹”也是古代计数和占卜用的工具。

D.“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都是学校,其中,商代叫庠,周代叫序;“观太学”中的“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9.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赵胜,赵国的平原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B.“黎民不饥不寒”“穷年忧黎元”“氓之蚩蚩”“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中的“黎民”“黎元”“氓”“氓隶”“布衣”都是指平民百姓。

C.成语“端木遗风”中的端木是指孔子的学生端木赐,字子贡,善经商,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同样善经商的还有春秋时越国的范蠡,他自称陶朱公,因善经商而成巨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作为富人的代称。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中的“句读”是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花中四君子”一般指梅、兰、竹、菊。

10.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此外,它还可以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B.“当垆卖酒”说的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哭倒长城”是指孟姜女,“莼鲈之思”是指西晋张瀚(字季鹰),“塞上长城”说的是李广,“隔江犹唱后庭花”指的是陈后主。

C.“鳏寡孤独”分别是指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

D.“上卿”是战国时最高的官阶,周朝除天子外,官制大体上分为卿士、诸侯、卿大夫;“稍迁至栘中厩监”中是“监”是指管事的官员。

1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是授予名位或官职,“辟”是帝王征召并授予官职,“再迁”是两次升迁,“再转”是两次调动官职;而“权”“署”“摄”“行”“领”都有代理官职的意思;“下车”是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是官员请求退休回家,“丁忧”是指官员居丧守制。

B.“秦王坐章台见相如”中的“章台”是秦宫名;而“楼高不见章台路”中的“章台”则是指西汉长安街名,因是当时妓院集中之处,后人常以章台代指娱乐场所;“奉宣室以何年”中的“宣室”是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汉文帝曾在此召见贾谊。

C.“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中的“寿”是指奉酒祝人长寿;“设九宾于廷”中的“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指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会盟而谋弱秦”中的“会盟”是古代诸侯间会面和结盟的仪式。

D.“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臣请就汤镬”“其极刑”“其绞缢”“惟大辟无可要”中的“炮烙”“汤镬”“极刑(凌迟)”“绞缢”“大辟”均是古代的刑罚;“刺配到这里”中的“刺配”是在脸上刺字、发往远地充军的一种刑罚。

1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中的“节”是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

C.“公车特征拜郎中”中的“公车”是汉代官署名;“大理寺”是古代掌刑狱案件审理官署;“礼部”是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的官署。

D.《滕王阁序》是一篇用骈体文写成的宴集序。骈体文也称骈骊文,多以四六句为主,兼用杂言,唐宋以后亦称“四六文”,全篇以对偶句为主,注重辞采,句法整齐,多用典故。

13.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台隍枕夷夏之交”中的“夷”是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谓,而“夏”则是对古代汉民族的称为;“匈奴”“鲜卑”“契丹”“突厥”“女真”“党项”“吐蕃”“大食”“波斯”等均是我国周边少数民数名。

B.“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中的“棨戟”是古时皇帝出行时用做前导的一种仪仗。

C.“序属三秋”“有三秋桂子”中的“三秋”均泛指秋天;“况阳春召我以烟景”中的“阳春”是指春天;“十旬休假”意谓恰好赶上十日休假的日子。当时官员十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

D.“扶辇下除”中的“辇”是古代帝、后所乘的车,“除”是指宫殿的台阶;“金城千里”的“城”是指城墙;“多于九土之城郭”中的“城郭”是指内城和外城。

1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中的“钟鸣鼎食之家”是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州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闾里之家皆宗之”中的“闾里”是指京城。

B.“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中的“彭泽”“邺水”“临川”分别是指陶渊明、曹植、谢灵运。

C.“四美具,二难并”中的“四美”分别是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D.“舍簪笏于百龄”中的“簪笏”是指代官职,其中“簪”是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是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

15.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路请缨”“有怀投笔”“叨陪鲤对”“抚凌云而自惜”“奏流水以何惭”“梓泽丘墟”等典故分别与终军、班固、孔子、司马相如、俞伯牙、石崇有关。

B.“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中的“扶摇”“羊角”都是指旋风,“九”是虚数,不是实指。

C.古代以亲属送我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就是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分别指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D.察举制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中的“察”就是“察举”,“孝廉”、“秀才”等就是察举的科目。

16.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又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中的“东宫”就是太子,而“除臣冼马”中的“冼马”则是指太子冼马,是太子的侍从官。

B.“拜臣郎中”“除臣冼马”“过蒙拔擢”“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拜”“除”“擢”“陟”“徙”“出”都是指授予官职。

C.白居易的《长恨歌》与陈鸿的《长恨歌传》都是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因为都是以悲剧结局,故以“长恨”名篇,题目中的“歌”“传”都显示了作品的体裁特点:古体诗、小说。

D.“汉皇重色思倾国”中的“汉皇”非指汉代皇帝,而是指唐玄宗,这是唐诗中的“以汉代唐”现象。如杜甫《兵车行》中“武皇开边意未已”。

17.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如”孔仲尼”的“仲”,“群季俊秀”“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伯仲”又可比喻事物不相上下,如“千载谁堪伯仲间”,还有成语“不相伯仲”亦是此意。

B.“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序八州而朝同列”的“八州”是指除“秦”之外的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八州。

C.“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然后以六合为家”“ 囊括四海之意”中的“八荒”“六合”“四海”均指天下;“朔气传金柝”中的“朔气”是指北方的风;“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中的“京畿”是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的“中国”是指汉民族统治的地区。

D.我国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叫“五更”,如“五更鼓角声悲壮”“夜夜达五更”中的“五更”也叫“五鼓”,即十二时辰的“平旦”,是指凌晨3点至5点的时候。

18.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河东、柳柳州分别是以籍贯、任所称柳宗元;“独惭康乐”中的“康乐”是以爵位称谢灵运;“靖节先生”是以私谥称陶渊明。

B.“小山重叠金明灭”中的“小山”是指唐代女子所画的小山眉,“懒起画蛾眉”中的“蛾眉”是指女子又细又弯的眉毛,“花面交相映”中的“花面”是指花和女子的容颜。

C.“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中的“烽燧”即“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彼路斯何”中的“路”是指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作的车;“流血漂橹”中的“橹”是指船桨;“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中的“藩篱”是比喻边疆上的屏障;“渔阳鼙鼓动起来”中的“鼙鼓”是我国古代军队中用的小鼓,也指代军队或者战争;“樯橹灰飞烟灭”也指代水军。

D.“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是人名,其中“庖”是职业,“丁”是名字,这种取名的方法在先秦颇为普遍,如“弈秋”“轮扁”“盗跖”等。

19.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如“缦立远视,而望幸焉”中的“幸”即是此意;“御”是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如御膳、御笔、御酒、御弟、御状。

B.“锱铢”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如“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忽微”也是古代的度量单位,“忽”是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是一寸的百万分之一,“忽微”连用形容极微小的事,如“祸患常积于忽微”;寻,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长叫寻,如“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C.欧阳修的《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五代”是唐亡后中原地区依次更替的后梁、后唐、后汉、后晋、后周五个政权。

D.“牺牲”是古代祭祀或祭拜用的牲畜,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牛为“少牢”,如“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20.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积跬步”中的“跬”相当于现在的一步,即跨出一脚,“步”相当于现在的两步,即跨出两脚;舍,古时行军以五十里为一舍,如退避三舍。

B.《诗经·小雅》中有“无父何怙?无母何恃?”之句,后即用“所怙”指父亲,“所恃”指母亲,如“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

C.隋创三省六部制,后一直沿用至清代,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刑部掌全国刑法、狱讼之事,是最高司法机关,如《狱中杂记》“余在刑部狱”。

D.封建时代,对判死刑的人,在每年秋季行刑,叫大决,又叫秋决。

2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羁晷刻”中的“晷”是日影,依日影测日高度以定时刻的仪器叫日晷,“晷刻”即时刻。

B.“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的四个学生的名字分别是仲由、曾点、冉求、公西赤。

C.“千乘之国”中的“乘”是指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为一乘。

D.“之子于归”“吾妻来归”“始适还家门”“吾妻归宁”中的“于归”“来归”“适”“归宁”均是指女子出嫁。

2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乘”亦作“骖乘”,是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中的“斥侯”是古代军队中的侦察兵。

B.“误入罗网中”中的“罗”本指捕鸟的网,“数罟不入洿池”“罾何为兮木上”的“罟”“罾”均是指捕鱼的网。

C.“正襟危坐”是整理好衣襟,严肃、恭敬或拘谨地、端正地坐着,而“坐”则是席地而坐,双膝着地,以臀部着足跟;“因跪请秦王”“府吏长跪告”中的“跪”是古代的一种坐礼,需伸直腰股,以示庄敬;“项王按剑而跽曰”中的“跽”亦是“长跪”;“倚柱而笑,箕踞以骂”中的“箕踞”是一种极其愤怒的姿态,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稽首”是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为九拜之一;“燕王拜送于庭”中的“拜”是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再拜献大王足下”中的“再拜”是拜二次,一种隆重的礼节。

D.“高渐离击筑”“ 十五弹箜篌”“ 请奉盆缶秦王”“今以钟磬置水中”“鼓瑟吹笙”“ 千载琵琶作胡语”“ 客有吹洞箫者”“客驰下,吹筚篥数声”“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筑”“箜篌”“盆缶”“钟磬”“瑟”“笙”“琵琶”“箫”“筚篥”均是古代乐器。

课内文学常识答案

1.B

2.A

3.B

4.C

5.D

6.A

7.D

8.D

9.A

10.B

11.A

12.A

13.C

14.A

15.A

16.B

17.C

18.C

19.D

20.A

21.D

22.C

第五篇:古代文化常识

人教版高中课本必修1-5文化常识

《烛之武退秦师》 1.《左转》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5.大夫: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国语》是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3.竖子:对人的蔑称。

4.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5.中庶子:管理国君车马之类的官。6.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7.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5.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6.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7.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优美的汉字》

1.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2.关于汉字的形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现代学者认为:六书前四种是构字法,后两种是用字发。《奇妙的对联》

1.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由骈文和律诗演变而来。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2.对联为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诗经》两首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离骚》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孔雀东南飞》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2.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作女右共髻束发。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3.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4.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5.床:古代的坐具。6.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7.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8.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9.六合:出生年、月、日的干支。又指东、西、南、北、天、地。10.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盛行于东汉到唐。《兰亭集序》

1.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2.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赤壁赋》

1.既望:过了望日(阴历每月十五为望),阴历十六。2.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游褒禅山记》

1.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2.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姓氏流源与文化寻根》

秦汉时代,姓氏合二为一,而一般的老百姓只有名,不配有氏。《蜀道难》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琵琶行》

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马嵬》

1.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的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

2.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寡人之于国也》

庠序: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劝学》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过秦论》

1.八荒:八方最偏远的地方,也代指天下。2.六合:天地四方。3.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4.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5.陶朱:春秋时越国范蠡,他帮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回到陶,自称陶朱公。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后人以此作为富人的代称。6.戟:以戈和矛合为一体的长柄兵器。

7.九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代指中国。8.七庙:天子的宗庙。《师说》

1.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2.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又称作“六经”。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3.传: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②人物传记。《窦娥冤》

1.缥缃:代指书籍。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此作为书籍的代称。

2.春榜: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3.宫调: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变徵、羽、变宫七音,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4.祗候:比较高级的衙役。

5.刷卷:上级官员考察下级衙门的刑狱案件。6.下官:做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廉颇蔺相如列传》

1.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2.列观:一般的宫殿。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3.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故称。(司空、司徒、司寇、司马)4.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5.汤镬:古代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6.寿、为寿:向人敬酒或献礼。《苏武传》 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西汉的历史,作者班固。2.丈人:对老人或长辈的尊称。3.节:又称“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凭证)。4.假吏:临时充任的官吏。

5.斥候:侦察兵。6.阏氏:匈奴单于的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7.蛮夷:古代用以指边远民族。

8.奉车: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马。9.后土:地神,相对皇天而言。10.宦骑:侍卫皇帝的骑马的宦官。11.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12.上林、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张衡传》 1.《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东汉的历史,作者范晔。

2.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区为三辅,在今陕西西安附近。3.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4.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5.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6.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7.公府:太尉、司徒、司空三公的公署。

8.两都: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也称“二京”。9.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也作“附会”。10.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11.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12.豪右:豪族大户。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13.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归去来兮辞》

1.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

2.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滕王阁序》

1.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2.下榻:在某地住宿。3.钟鸣鼎食:指大家世族。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4.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5.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6.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后用此指投军报国。7.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8.投笔:投笔从军。《逍遥游》

1.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望:望日是阴历十五,既望是十六;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2.六气:阴、阳、风、雨、晦、明。《陈情表》

1.表:古代臣下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2.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3.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4.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5.郎中:尚书省的属官。6.洗马:又叫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7.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8.牧:古代称州的长官。【其他重要文化常识】

1.古人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前者主要以叩头跪拜为主,后者则以拱手示意为主。2.座次:坐西向东为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是坐东朝西。3.银河:又叫银汉、天汉、星汉、河汉、云汉、星河。

4.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5.五湖: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

6.趋:从长者尊者前面走过,要小步快走,以示敬意,叫“趋”。7.三吴:吴兴郡、吴郡、会稽郡。8.三楚:西楚、东楚、南楚。

9.古人纪年: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干支纪年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得一种纪年方法。帝王纪年是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或年号来纪年(明清两代)的方法。10.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1.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2.古人纪月:序数纪月和特殊称谓纪月。每季用孟、仲、季区分。用朔(初一)、望

(十五)、晦(月末)等名称标识日期。

13.五更报夜:黄昏甲夜一更19-21 人定乙夜二更 21-23

夜半丙夜三更 23-1 鸡鸣丁夜四更 1-3平日戊夜五更 3-5 14.名:古代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

15.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标志着成人。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释作用,因此又叫“表字”。有的字与名相近相成,也有的相反相成。16.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叫“别号”。

17.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贵族及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的品德来定的,带有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18.古人自称名,称人称字,这是基本的礼貌。19.《周易》把礼仪分为五类:

吉礼:有关祭祀的,包括祭祀自然、神、祖先。凶礼:有关丧葬的,包括凭吊各种天灾人祸。军礼:有关军事活动的。

宾礼:有关外交活动的,包括朝、聘、会、盟等国事活动。

嘉礼:有关个人成长和交往以及王位承袭的,包括冠礼、婚礼、宴饮之礼、养老礼等。

下载中学课本中的古代地理常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课本中的古代地理常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代文体常识

    文体常识 一、诗歌 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体和近体之分,"......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

    古代诗歌常识

    古代诗歌常识 【诗歌概念】 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诗歌特点】 1、 诗歌内容是社会生......

    1-6册课本注释中的文学常识

    ·《浮生六记》是自传体的散文。原有六记,今存四记。作者以朴实的文笔,记叙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愉与愁苦两相对照,真切动人。书中描述了他和妻子志趣相投,伉俪情深,过一种布衣蔬食......

    古代文化常识积累

    古代文化常识之年龄 (1)幼年 生小:幼年。《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

    古代文化常识 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古代文化常识 教学目标 一、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二、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三、 通过思考......

    古代风俗礼仪常识

    古代风俗礼仪常识 一、传统节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又称元旦、元正、新春等民间有贴春联、舞龙灯、发压岁钱、拜亲访友、吃团圆......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二、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三、 通过思考和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