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狼》评课稿大全
《狼》评课稿
今天听了许老师的《狼》这堂课,感受颇多,这里浅谈一二。
这堂课冲破了陈旧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渗透了新课标精神:许老师的“遇狼,畏狼,御狼,杀狼“的情节设计非常巧妙,在横线上填写动词的形式,有的同学填出了不同的动词“避”,“怕”,“畏”,“惧”,既训练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又给学生展示了清晰严谨的结构,使学生根据这条线索迅速掌握本文的故事情节,从而达到对课文文意的把握,突破本课设计的教学重点。
在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情节后,许老师又逐个情节分析课文,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分析狼和屠夫的性格和形象,帮助学生在逐步分析中,认清了狼和屠夫的性格本质,为后面总结文章主旨打下了基础。
学习本文后,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从屠户或狼的角度来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感悟生活哲理。有的学生从屠户的角度谈出了应该“机智,勇敢,敢于斗争”等看法,有的学生从狼的角度谈出“我们人应该要知足,不要贪婪等观点”。自由的思索空间,丰富的想象较好地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整堂课着力贯彻了“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的教学思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既掌握了文章的生字词和主要内容,又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篇:鹿和狼的故事评课稿
,《鹿和狼的故事》评课稿
首席点评 马庆玲
一、教材依据
《鹿和狼的故事》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4课 本文以罗斯福总统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生态灾难为例,阐述了自然界里的每一种生物都是自己的角色,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必须让学生自学,知道作者的思路:先叙述具体事例,再分析这一事例产生严重后果的原因,最后从教训中概括出人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的道理,从而实现学习目标。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的错误所在,理解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薛老师正是在吃透教材,深挖教材,抓住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本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本节课我认为最有创意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了详实的预习提纲,减少了学生预习的盲目性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预习是经常布置的作业,但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是,实事求是的说是不容乐观的。学习认真的同学能给生字注音,组词,读读课文,找出自然段;不认真的同学根本不预习,记得以前有些同学就在作文中讲了真话实话,“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是预习课文,那就等于没作业,解放了,自由了”而本节课薛老师给学生设计了详实的预习提纲,从字、词、文章的主要内容一步引导学生预习课文,减少了学生预习的盲目性,真正起到预习的作用。只要能按预习提纲的要求去做,既减轻教师的授课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二整合四环节教学模式,再现教师导学的思路 本节课,薛老师按我校语文教学四环节的模式,设计了语文导学案,给听课的师生清晰地呈现了本节课的导学思路,学生通过导学案,能明白本节课自己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完成哪些作业;老师通过浏览导学案,能了解本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把四环节教学模式更显性化,很有创意,备课时备出了自己的亮点,从中可以看出薛老师在设计本课时进行了精心设计,下了一番功夫的。这种敬业善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利用资料加深理解 本节课的重点是课文是怎样叙述鹿和狼的故事这一具体事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薛老师要求学生按自学提纲交流学习后,进行展示汇报时适时补充利用课内外资料,通过对比消灭狼前后环境的变化,鹿生存数量的变化,加深了学生的理解,结尾总结得出的道理水到渠成。通过这一精讲点拨,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位很有内涵的老师,不是就教材教教材,阅读训练扎实到位,而不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更不是按部就班,鹦鹉学舌地按四环节的模式授课,而是上出了自己的亮点,上出了自己的独到之处。
不过教学永远不是一门完美的艺术,哪怕名师专家都不会把课上得毫无瑕疵。我个人认为这堂课如果能在学生自学环节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课文朗读,这样对课文内容理解会更轻松容易些,因为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再就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有点大,因为课堂上的很多动态生成是无法预设的,要处理这些动态生成问题,和出现的卡壳现像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势必影响授课进度,所以设计授课内容时,抓住重点即可,其他内容可以简略点。以上是本人对薛老师所执教课的一些粗浅看法,仅代表个人意见,不到之处请多包涵。
?
?
第三篇:鹿和狼的故事评课稿
——示范课
评课稿
——评侯叶华老师执讲的《鹿和狼的故事》一课 柏燕芳
今天,我们听了侯老师执讲的《鹿和狼的故事》,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内容渗透的是一个有关生态平衡的话题。文章先写了凯巴伯森林鹿和狼共存,狼时刻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接着写罗斯福总统为了保护鹿群,下令让居民对狼大量捕杀;最后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遭到严重破坏的故事。
教师在讲解课文时,采用“自读、探究、小展示、大展示”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课文的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感悟凯巴伯森林的前后对比和鹿群变化的对比,理解为什么说狼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鹿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进而初步感悟到自然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品读后讨论交流,畅所欲言,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语言绘声绘色,精妙无比,比如“我们不要用人类的价值去衡量它们,罪魁祸首是人类;人损失的是一片森林,而狼和鹿损失的是一群狼和一群鹿;人类间接破坏了森林……”评价学生的语言也有理有据,逻辑清晰,比如有一位同学在评价时说:“你们小组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非常到位,感受也很深刻;但你们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这样精彩的语言引人入胜,整节课同学们的精力都很集中,思维活跃,打动着每一位学生和老师,让人回味无穷。
在这堂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师生单项交流为多向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先让学生学习课文的方法,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整理,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课文。这样安排,既是对以前知识的复习,又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下一个教学环节作准备。
接下来,小组采取不同的方法学习课文。有的小组采用抓重点段的方法学习课文;有的小组采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学习课文。学生全员参与小组合作,在互相学习中共同提高,学生不仅学得主动,还学得轻松,学习的氛围是民主的,融洽的,学习的效果也是很好的。
本堂课中,最出彩的部分就是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成果了。老师让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在此环节中,侯老师让学生像老师一样把所掌握了的知识讲给全班同学听。允许学生上讲台板书;允许学生上讲台演示学习收获;允许学生像老师一样范读课文。而老师却像学生一样站在讲台下认真聆听学生的讲述。这样的角色转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而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只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起点拨、引领的作用。这样“合作性”的教与学,师生双方都是愉快的,教学也是高效的。
本堂课中侯老师成功的引用了农村特有资源猫,以及与猫相关的食物链,让学生认识到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资源引用增加了文本的厚度,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对资源进行了高效的利用。
总之,这堂课,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反复锤炼,合作精神得到有效培养,不仅语文能力提高了,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1、教师用语应该更精炼,不要重复学生发言。应该及时予以肯定或指导。
2、在布置作业部分,给罗斯福写一封信,侯老师要求以鹿和狼的身份来写,这样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可以以小学生的身份来写或以地球人的名义来写,鼓励学生个性表达。
第四篇:评课稿《鹿和狼的故事》
无课之课,有心之游
—— 听全国特级教师赵志祥老师的《鹿和狼的故事》
因为工作关系,与赵老师有过几次接触,听过他的课堂教育艺术课,在他的指导下做过教材编写工作,感觉他是一个认真且要求完美的人。2008年10月28日,在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学校再一次聆听了他的《鹿和狼的故事》,只记得当时和学生们一样被赵老师“忽悠”得有点“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赵为峰”之感。后来,又反复看了近十小时的课堂实录,.做了近四千字的笔记,反复揣摩学习,思路一次次清晰起来,更加明白赵老师的用心良苦,“虽不能及,心向往之”。
一、自然
1.过渡自然见风格
说赵老师是“语言大师”,一点也不为过。请看看他的过渡语言,是多么的自然不着痕迹,又是多么的洒脱自成一派!
大家看,这——就是凯巴伯森林!(语言深情且煽情)美吗?这音乐美吗?咱们走进凯巴伯森林,再看看里面的景色。
悠扬的萨克斯、幽美的凯巴伯瞬间轻松俘虏学生的耳朵、抓住学生的眼球,看你还想开小差?
看着优美的画面、听着悠扬的音乐,我想同学们的心情一定非常的愉快,如果在愉快的心情的驱使下,咱们完成一项作业,你们愿不愿意啊?
大大的狡猾!挖个“陷阱”让你跳,你还乐颠颠地跳!“甜蜜”的作业!
2.手段自然见修养
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能丰富语言的不足。赵老师是一个富有生活情趣和审美眼光独到的人,他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与画面的敏感程度不是一日之功,这在我们的合作中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无论是为了烘托凯巴伯的恬静幽美所选的萨克斯风,还是为了渲染无辜的狼被莫名扣上“凶恶残忍”帽子而惨遭猎杀时的无助而选用的钢琴曲,都是那么恰到好处又浑然天成!这样的能力我觉得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是必须具备的,我们都应该好好向赵老师学习,就算不是为了应付教学,对于自身素养的提高也是有好处的。
3.表扬自然见真情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然是一个善于发现学生长处,并善于用真诚的语言夸赞学生的人。赵老师的表扬发乎内心,更让人叫绝的——张嘴就来,还那么地贴切。让我们来看看下面几句:
听你说了这么多,我想送你四个雅号:小小哲学家、小小慈善家、小小辩论家、小小演说家。
急智!拍案叫绝!
我觉得他说得非常精彩,太深奥了!
恐怕受表扬的同学也该佩服自己了吧!
真好!写字的姿势非常正确!
简单而真切的表扬相信会让没有注意写字姿势的同学赶紧改正吧!
4.方法自然见功力
在处理词语的过程中,一般的老师也会有许多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啊、联系上下文啊、换词法啊„„而赵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出其不意,一个词语理解的环节就让我们大开眼界。用赵老师自己的话说:这个词你能不能理解,我有一个很好的考察的方式,就是看你会不会用这个词,会用了,用得准确了、用得恰当了就说明你理解了。
(出示凯巴伯森林画面)咱们刚才填的这些词有很多美的词,能不能找一个两个来形容形容这美丽的画面呢?(生马上说:松杉葱郁、生机勃勃)
多么直观的方法啊!我给它起个名字叫画面解词法。
(出示凯巴伯森林夜景图)下面八个字认识吗?(生读:月笼轻纱、恬静幽美)这是凯 1
巴伯森林到了夜晚的美景——月笼轻纱、恬静幽美(师轻柔地读、生学读)能不能再慢一点、再轻一点,这夜晚很幽静,皎洁的月光如纱一般地罩在凯巴伯森林(缓慢、深情)——(师生共读——月笼轻纱、恬静幽美)
我给这个方法起个名字叫感情读词解词法!想不理解都难。
二、用心
1.慧心
机智地设置一个矛盾话题,把它抛给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想的火花就这样被赵老师“无情”地点燃!我们一起来听听:
按照同学们的观点,鹿是美丽善良的,狼是凶恶残忍的,现在请看——(课件上词语互换),我读完这篇课文以后,我非常固执地坚持我这样一个观点,鹿是凶恶残忍的,而狼是美丽善良的,有没有不同意见?
这真是一个智慧的举动、一个大胆的设计!而学生们的反应达到了赵老师想要的效果——挑动学生自己与自己“斗”,自己教会自己!
生1:我认为狼说美丽善良还说得过去,但是把凶恶残忍放在鹿的身上,真是很离谱!(赵老师心里肯定说:哈哈,一点都不离谱!这正是我想要的!)
生2:我认为不应该把美丽善良套在狼的身上,因为你单从那双眼睛可以看出,他不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动物!
师:有一句话我反驳你,叫人不可貌相,同样的,狼也不可貌相哦!(赵老师心说:讲得好!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生3:我也是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我觉得把美丽善良这个词给狼的话,我觉得是很虚伪的一个词。
师:用上了“虚伪”这个词?那就是只能小鹿美丽善良,狼就不能美丽善良?(生3:可以这么说。)(狼说:凭什么?赵老师,替我申冤啦!)
„„
多么有趣的想法,多么生动的课堂,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机智的赵老师!
2.悟心
《庄子·外篇·至乐第十八》中讲了一个关于养鸟的故事。鲁国国君得到一只巨大的海鸟,很高兴,把它迎进太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可是海鸟不吃不喝,“三日而死”。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鲁国国君是“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也就是以养人的方式养鸟,而不是以养鸟的方式养鸟。这给我很大的启发:我们做老师的总想以“己养”“养”学生,而没有悟到学生这只“鸟”该以“鸟养”养之。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自己积累而心有所悟,这才是“养鸟”之道啊!我们来看看赵老师在让学生感悟那个“离谱”的话题时,是如何“鸟养”的:
下面请大家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同意我的观点的同学,看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理由;不同意的你要注意换位想一想,老师从课文哪些地方得出这样一个让大家感到离谱的结论呢?(赵老师在这里整整给了同学们20分25秒的时间来思考交流感悟这一个话题,有魄力!所以才有了下面这些感悟!)
……
生2:我从第五自然段发现了这句话(生读),所以我认为每一种动物或事物都有善的一面和恶的一面,不能仅仅根据它的一面就去判断他是善还是恶。(说话有理有据,哲理性还很强呢!)
师:说得非常好!知道吗同学们,他已经把本文的中心思想概括出来了。
生3:我读完全文后,我就觉得没有全恶也没有至善,好人总有野心,坏人也有良心。(震惊了全场,赢得了掌声!)
„„
生8:我认为大家一开始说狼是凶恶残忍的,现在又变成鹿是凶恶残忍的,那么(它们)到底凶恶残忍在哪里?(质问)狼捕食鹿是它的天性,它不捕杀鹿,它会饿死。鹿啃食树皮植被也是它的本性,它如果不啃食这个它也会死。那为什么会造成森林的消失呢?真的是鹿造成森林消失吗?是人类!人类把狼杀了,鹿才会那么多那么多,才会造成森林的锐减、消失。人损失了什么?他只是损失了一片森林,而鹿损失了整个鹿群,狼损失了整个狼群。人损失森林还把罪名推到鹿的身上,难道人就不虚伪了吗?(洋洋洒洒,理直气壮!听取掌声一片!)
师;好厉害的一张嘴呀!(赵老师心说:后生可畏啊!)
3.妙心
我要用迅哥儿说的那句话:我从来不知道„„我从来不知道语文课堂的练习、拓展可以如此地巧妙!赵老师设计还狼“四个公道”来解决朗读、词语、写作等的深化和拓展。
第一个公道:把狼的“凶恶残忍”这顶帽子换掉,送词给狼。学生先后给了狼“美丽善良”、“生机勃勃”等新帽子,即进行了词语训练,又进一步深化了“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方法。
第二个公道:读狼被猎杀的文段。通过感情朗读,改变之前对于狼被猎杀时幸灾乐祸的错误观念,而代之以同情怜悯的崭新感受。
第三个公道:填关联词。赵老师把课文的内容简化为四句话,让学生通过填关联词语的方式,再一次回顾课文,理解课文。
第四个公道:写信。以鹿或狼的身份给罗斯福写一封信,可以用上上面四句话中的一句或两句,四还狼公道。这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大梳理。
4.细心
赵老师的细心体现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落实在课堂中的每一个人,我觉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地方:一是“延 ”和“毁”的写法。听听赵老师像教一年级小朋友一样的话语吧:请注意“苟延残喘”的“延”,里边的一部分,竖折是一笔,有没有人把折写断了?那就两笔了。“毁”三个同学笔顺错!(师一笔一画范写)看看自己的,中间短横不要连在一起了!第二个印象深刻的是:教学生作批注。赵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如何作批注,而是通过学生已有的现象一点一点把作批注的方法渗透给学生,我们来看看:
师:我们班的读书习惯很好!刚一读书,我就发现三个同学拿起笔把重点的地方划了下来。(指桑赞槐!旁敲侧击!得出作批注方法二:一要动笔,二要划重点)
师:我现在看到了有两个同学划了以后在旁边写上了几个字,我觉得咱班同学很会读书!(高帽子又一顶!批注方法三:写几个字)
师:刚才这位小哲学家在课文第三段画下了这样一段话(师读),她是怎么批注的呢?写了两个字——凶恶,然后又加了一个问号。可不要小看这个问号,说明她的心在激烈地打架,心里矛盾得很,说它不凶恶吧它还凶恶,说它凶恶吧,这么可爱的小鹿怎么凶恶呢?这就叫会作批注,字数不多,一个符号——一个标点符号表达自己的心声。(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批注方法四:画符号)
师:一句话也可以,如果在关键的地方谈出你的看法,写上两句话,写上几十个字谈自己的观点,也是可以的。(“可以”?“可以”!。批注方法五:写几句话)
课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无课”!整节课只感觉到赵老师已经与课融为一体,课即是人,人即是课。八十分钟时间里,“乘物以游心”,赵老师带领着我们,让我们的心灵遨游在远离人间俗世的精神家园之中!感谢赵老师!
二零零八年十一月
(此稿获得深圳市小学语文评课一等奖)
第五篇:二年级《狼和小羊》评课稿
二年级《狼和小羊》评课稿(3篇)
二年级《狼和小羊》评课稿1《狼和小羊》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 这篇寓言寄寓意于狼和小羊的对话中,我们在狼一次次的故意找借口中,在小羊一次次的据理反驳中,逐步认识到,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讲道理是不行的,只有勇敢地跟他作斗争才能争取胜利。许海云老师在本堂公开课中教学思路清晰,语言儿童话,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在感悟第一次对话时,许老师利用课件,通过展示狼和小羊所在的位置,来理解“上游”和“下游”,并联系上下文引出狼找的理由是故意的,没有根据的,又引出“找碴儿”这个词语。许老师充分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一些重点词。这使得教学过程很自然,很流畅,又让学生加深了对狼的认识。许老师在教学中紧扣狼三次“找碴儿”。抓住“气冲冲、喊”等词引导学生边读边感悟狼的凶恶和不讲道理;抓住“温和”、“喊道”等词引导学生感悟羊的温顺。两个特定的“人物”,两种鲜明对比的性格,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地引导,这两个特定“人物”的形象深深地刻在孩子们心里了。在教学中许老师除了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还指导学生通过读书解疑。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在自主性的探究阅读中不仅能了解狼为了吃掉小羊,找了几次借口,分别是怎么说的,而且还能联系小羊的话理解为什么说狼是在故意找借口,引起了学生对小羊命运的关注。随着读书的深入,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会越来越高。通过指名读、小声自读、同桌对话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多种形式的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进一步认清了狼的本来面目,懂得对待像狼这样的坏人是没有道理好讲的这一道理。
在课文结尾许老师还给我们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给孩子们设计一道回家作业:续编小故事(……说着,狼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了。
二年级《狼和小羊》评课稿29月23日上午第三节课,听了袁**老师一节校本教研课,优点很多。
1、重视字词句教学。
这一环节袁老师主要采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读课文,以及时纠正同学的错误。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也高,实效也大。
展示交流部分,在检测一、二类字时,主要采取开火车的形式进行领读及自主强调字音。随后请代表发言,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给予及时的评价,与此同时,她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进行识记。
2、指导书写
这一环节,她把生字归类,主要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字,让学生说一说,这样孩子们开始互动——你说、我讲,由于孩子们已经有所书写的巧方法,所以又呈现出自主、互学的态势。随后老师进行范写,孩子们仿写,达到了预设。
课堂上,老师安排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评一评,比一比,说一说,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特别注意学生的参与形式,如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等,让学生参与面更广,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参与的满足感、成就感,调动了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教为学的思想,从而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的个性特长有了发挥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这堂课袁老师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做法,学生领会效果较好。
二年级《狼和小羊》评课稿3听了陈老师的《狼和小羊》,受益匪浅。
《狼和小羊》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狼这种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全文篇幅短小,结构凝练,寓意深刻。张老师在本堂实践课中教学思路清晰,语言儿童化,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这节课紧紧扣住了“找碴儿”这个关键词语来进行教学,分成了三个步骤。第一步,就“找碴儿”这个词语正音,读好儿化音。第二步,引导学生找一找,读一读狼找了哪些碴儿。第三步,再读一读小羊的话,理解为什么说狼是在找碴儿。思路非常的简单清晰,利于学生的理解。
一、通过观察图、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
在感悟第一次对话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小溪图,让学生观察狼和羊的位置,来理解“上游”和“下游”,并联系上下文引出狼找的理由是故意的,没有根据的,又引出“找碴儿”这个词语。陈老师充分发挥读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狼共找了几次碴。这使得教学过程很自然,很流畅,又让学生加深了对狼的认识。
二、住“人物”特点展开教学
陈老师在教学中紧扣三次“找碴儿”。抓住“气冲冲、喊”等引导学生边读边感悟狼的凶恶;抓住“温和”、“喊道”等词引导学生感悟羊的温顺。两个特定的“人物”,两种鲜明对比的性格,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地引导,通过学生多种形式地感情朗读,这两个特定“人物”的形象深深地刻在孩子们心里了。
一点不成熟的建议:课文结尾出给我们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师要给孩子们想象的空间,而不能把一些可能性直接告诉学生。可以给孩子们设计这样一道回家作业:续编小故事(……说着,狼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了。另外,课堂是老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学生要配合老师,更多的是老师要和鼓舞学生,陪伴学生一同进入课堂,感悟课文,要会随着学生的课堂表现调整自己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