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抒情散文教学重在意境
抒情散文教学重在意境
抒情散文是属于最具有人文性的文学作品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处理这类教材呢?笔者以为重在它的意境,贵在它的意境美。
笔者曾听过一些抒情散文教学公开课,大多数教 师把精力投放于语言或景物分析,如这个词为什么用得恰到好处,那个比喻是怎样的形象神似,此段景物或画面是多么的美„„诸如此类,甚是用心。然而对蕴含于其中的意境不够重视,忽略了抒情散文魅力所在。
我们别忘了语文除工具性之外,还有它的人文性。特别是抒情散文,更赋予了人文观念和人文情怀,它是作者才华、个性、情感和思想的结晶,贵在它的意境美。
抒情散文的意境是指所描写的自然景(或事、物)与作者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可见,这其中包括情和景两种因素。那么,对这两种因素应该怎样认识呢?笔者以为情占主导地位,景为之服务,语育是媒介,有了前二者,语言才有了色彩。如经典之作《荷塘月色》,朱自清先生用生动形象的美语言,细腻地描绘了荷花的清丽、沽晶娇美,月光的素淡、朦胧、恬静,极力营造一种清淡静谧的美境,这外境与作者心绪融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不满黑暗社会现实,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思想感情。由此我们得知,抒情散文多是形象化的语言,蕴含着艺术形象,并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来描绘,着重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特有的激情,其间的写景状物是为抒情服务的。因而景物不仅仅是客体,在它的背后是人,是主体作者的情,表现的是作者主观的心境,情是关键,景物是表达情的手段。阅读抒情散文就是要透过语言,读懂景物之中的情,欣赏它们之间的融合一致。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纯抒情的作品看来仿佛是一幅画,但主要之点实则不在画,而在于由那幅画在我们心中所引起的感情。”因此,抒情散文的教学重点在意境。
语文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视语文教学为纯工具性,还应该看到它的人文性,应该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懂得怎样欣赏,在欣赏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修养。抒情散文阅读欣赏之最应该是它的意境美。波瓦洛说过:“一个贤明的读者不愿把光阴虚掷,他还要在欣赏里能获得妙谛真知。”要达到这一目的,抒情散文教学要更深一层,即教会学生透过语言、景物领悟作者的情,欣赏它们之间有机的融合,因为阅读是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的精神活动,学生单有对语言的感觉,没有更深层的理解。单从感觉认同美景,没有认识美景之外的东西,是不可能受感动的,被感染的。抒情散文之所以具有
阅读欣赏价值,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修养,就在于它的意境美,这是它的魅力所在。然而意境常常是间接表现出来的。换句话说就是以语言为媒介,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从而达到意境美,这遵循了人们所说的“人要直,文在曲”的原则,正是这种“曲”,使人感到
极有阅读欣赏价值,在阅读欣赏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如宗璞的写景抒情散文《废墟的召唤》,全文以写废墟景物为主,写景以落照中的天色为主,用暖色的落日和晚霞的变化同作者由深沉的感慨到昂扬奋发的情绪的变化交融,抒发了作者一种强烈的渴望改革、振兴民族的真挚情感,语言典雅凝炼,使之富有诗情画意。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欣赏能力,对其文的景与作者的情之间关系是很难理解的,又怎么能领悟其文意境美呢?自然也不能产生共鸣,还谈什么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忽略意境,重于语言景物教学,易使学生误人写作的歧途,学生会认为,一篇好的抒情散文,只要堆砌华美词藻,写景状物足够了。现实中,类似“家乡啊家乡”空乏无味的抒情,“痛苦啊痛苦”无病呻吟的作文,我们见得还少吗?所以,抒情散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意境美,教给学生怎样透过语言、景物来理解作者之情,由此再上升到怎样欣赏意境之美的方法,使学生懂得其文语言景物是作为传递作者情的纽带,文中的意境美是散文的重心,是鉴赏之最高境界。
领略抒情散文意境美,它足一个复杂的精神活动过程,引导学生体味,难度较大,在教学中要耐心引导,透过语言景物,设法驱遣学生的想象力,进入作者创设的境界,潜入感情进入角色,甚至对境界中的景情进一步补充、发挥,使之更加完美。此外,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理解、欣赏意境的辅助手段。
第一,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帮助学生领会其文意境。像<荷塘月色》作者所表现出的那种隐隐哀愁以及投入于荷塘月色之中的心绪,今天的学生是不易理解的,所以必须向学生介绍或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有关的写作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状况等材料,这对理解其文有一定的作用。
第二,抓住文中的有关语句,对理解意境有帮助。如《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像今天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便觉是个自由的人了一热闹的是他们,我什么也没有”等。这些直抒胸臆的语言,直接表露了作者的哀愁,作者希望有一个静谧的世
界,所以才会有下面精美的荷塘月色。抓住这些语言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是可以少走许多弯路的。
第三,加强朗读,理解意境。朗读是一种有声音的语言艺术,多种形式的朗读,有时胜于千言万语。在朗读中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想象情景,再现散文的艺术形象,如临其境,唤起感情共鸣。
第四,教师授课时的激情,有助于对意境理解。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个微笑多一个手势,一种语调,对学生都能产生—定的效应。如分析《绿》时,感情奔放,语调要高昂,显示出青春的生命力。分析《荷塘月色》时,则感情要深沉,语调沉稳,语速稍慢,犹如欲入荷塘月色之境。所以教师授课要把握情绪。
抒情散文语言美,景物美,它的意境更为贵。
第二篇:山水画意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课题
我要讲的教学设计的题目是《山水画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山水华作品的欣赏和初步的技法练习,了解山石、树木、云水的构图和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初步认识中国山水画艺术语言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画山水画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古代、近现代山水画作品和学习山水画基本画法和教师对中国山水画基本技法的示范,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观察和描绘方法,进一步理解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不同形式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特点的认识与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山水画作品欣赏和初步的技法练习,使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质,创作方法笔墨的运用产生切实的感受和认识,以及对中国山水画已经的表达,从而进一步体会中国山水画艺术是画家通过山水画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感悟自然,表达对祖国、家乡和山川造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4、重难点:(1)重点:欣赏不同风格的山水画,练习山石树云以及水的画法,重视实践性。理解中国山水画的笔墨神韵,在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意境表达。
(2)难点:是对手山水画不同表现方法的认识,学习山石、树、云、水的基本画法,并对所学技法加以运用表现,注重在中国画的表现上讲究章法、笔墨、造型及意境。这样确立重难点的目的在于通过欣赏来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山水画的情趣,以及学生在本课中初步了解了山水画的绘画语言,通过对简单形象的描绘,提高对中国山水画的观赏和分析能力,从而激发对家乡山川和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加倍真爱民族艺术。
三、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演示教学法
3、观察启示法
四、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美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程序如下:(2个课时 80分钟)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播放关于山水画的视频短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内容。
2、赏析图片,讲解教学内容。(10分钟)
赏析:赏析古代及近现代画家描绘的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探究:(图片欣赏)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学生总结:(1)中国山水画通常离不开树、石、云、水等景物。(2)山水画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山水画中笔墨神韵,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3、教师示范山水画基本表现技法(10分钟)教师运用勾、皴、檫、点、染表现山石结构。
4、教师运用讲述法讲解山水画的章法、笔墨、意境。(10分钟)
5、学生练习、老师指导(15分钟)做一幅水墨或浅绛山水画。
学生练习勾皴擦点燃的表现技法及章法,笔墨意境的运用,教师在旁指导。
6、创作实践,教师指导。(20分钟)
运用前面学到的相关知识和技法,做一幅水墨或浅绛山水画。
7、交流评价,展示自我。(10分钟)学生互相评价并欣赏作品。
五、板书设计 板书知识结构:
中国山水画基本技法—山水云的基本技法—五种基本技法—勾、|
|
皴、擦、点、染 作画步骤
笔法、墨法
|
|
勾、皴、擦、点、染
勾、皴、擦、点、染
|
积墨、泼墨、破墨 山水画技法的基本要点
六、教学反思
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这种学习观念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新课改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活动。
思效:教师作出的合理评价获得了学生的信赖,更加促进了以后美术课的学习,了解了一些只能过过山水画的基本绘画技法,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思得: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国粹的了解和认识。
思失:没有加强学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只是没有做太多延展,只是在自己的美术领域里传输知识,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识。
思改:(1)在上课时注重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范画,甚至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2)注重角色互换,拉进师生距离,不让学生产生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附中
王磊
第三篇:创设意境 教学诗歌
创设意境
教学诗歌
【摘要】现代生活不能割裂与文化传统的联系,民族的诗意应当且必须被传承。现代教育离不开先进技术,好的教育形式应当是与时俱进的,唯此,才能具有长久的蓬勃的生命力。因此,学习古典诗歌也可以和运用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相互影响、作用。
【关键词】古典诗歌教信息技术 整合 应用研究
一、感悟诗歌意象
意象是解读诗歌的密码,感悟意象丰富的内涵,是学习诗歌的关键。古典诗歌常常借助景物形象来传情达意,所以说诗贵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学习时必须静下心来在想象中还原彼时彼景,去感受诗人无我之境的超然或有我之境的浓烈。诗歌的代表意象有很多,但每一种都承载着比较固定的情感。诗歌的意象分以下几类:
1.自然意象
如月,月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例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如杨柳,“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如猿,猿多传达衰亡、凄楚、哀婉之情。郦道元的《三峡》中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人或事意象
如舟,多传达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柳永《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如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如折柳,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杜牧《独柳》:“含烟一株树,拂地摇风久。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李白的《忆秦娥》:“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语文教师对以上这些意象要深讲,并通过诗句加深理解,抓住了这些意象,诗歌的精髓就不难理解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走进诗歌的世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诗歌的精髓。
二、再现主体背景
作为基本文学体裁之一的古典诗歌,一直是语文教学中重要而又富有文化含量和艺术魅力的所在。春花秋月、风霜雨雪、沧海桑田、生离死别、王侯将相、市井歌楼….....无不可入诗,或含蓄、或隽永、或深沉、或明快、或端庄、或潇洒….....诗已俨然成为文化历史辉煌的象征,是民族情感温馨的表露。这种内涵上的特点,就决定了古典诗歌教学重在传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和人文血脉。同时,阅读诗歌对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等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就像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的:“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够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到人生是干枯的。"
1、注重意境,感受情感美
意境“是指诗歌中心灵化了的生活场景。它是由意象与意象的有机组合而形成的”。(胡山林《文学欣赏引论》河南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文论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就说过“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意境即为“第二自然”,因此,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富于生命、韵味无穷等特点。意象与意象的组合所形成的时空形态(也叫“场”),使诗歌形成了“空框结构”,也成形成了“召唤结构”。这样的结构,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这中间之美召唤着读者去想象,去思考,让读者徜徉其中,感受着诗歌所蕴含那无尽的审美意蕴和审美情韵。如,柳宗元的《江雪》,可以说,诗歌描绘的生活场景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这种“寒雪独钓”的画面,是诗人的心灵幻化出的“第二自然”。它召唤着读者去思考,去想象。一个清高孤傲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形象出现在脑海,而且从这个形象中,更感受到它所蕴含的一种精神境界――追求心灵自由和行动自由。可以说,这首诗的意境是深远的,意蕴更是深刻的。因此,在教学中,注重诗歌的意境,不但感受到诗歌完美和谐的艺术美,而且在含蓄蕴藉中,获得余味无穷的情感美。
2、活用教学手段“诗中有画”、以乐配诗
“诗中有画” 出自宋•苏轼 《东坡题跋•书摩诘 〈蓝关烟雨 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歌与 图画、音乐一样都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的意境。因此,诗歌教学 中,以图像、乐曲配合教学,有得天独厚的条件。(1)以画配诗 图画的直观性、形象性特征是作为教学辅助的一个重要条 件,更有些诗即是画,画即是诗,“诗画一体”。教学实践中引导 学生读诗想画,见画想诗,极为有益。不是所有的画都能信手画 来,有时就需要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制作相关课件,展示 相关图片,给学生直观呈现,加深理解。例如,在教学《早梅》时,教师可以展示一组图片:雪地傲梅图、梅花怒放图、春日百花齐 放图的动画。课件形象地展现了诗歌所要表现的画面,使学生 更容易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所要表达的主题。《题菊花》《江畔独 步寻花》等诗都可以以画配诗。(2)以乐配诗 古代诗歌都是配乐的,都有一定的韵律。因此,教师在教学 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古诗内容,引入古典音乐。让学生在或激昂、或舒缓、或悲凉的音乐氛围中感悟诗人的情感,从而收到良好 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辛弃疾的《破阵子》时可播放《十面埋伏》,那慷慨激昂的战斗氛围充满整个课堂,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词人愿意战死沙场,却又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教学王昌龄的《出塞》时可播放《胡笳十八拍》展现塞外的空旷寂寥,有利于学生感受边塞诗的豪壮之美。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则可播放王菲的现代歌曲《水调歌头》让学生品味两种不同的滋味,以更好地感受词人的情怀。
第四篇:劳动课教学重在思想教育
劳动课教学重在思想教育
在小学劳动课教学中,多数老师注重劳动知识教学,也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加劳动实践,但不少老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重视不够,抓的不力。
劳动课同其他文化课相比,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实践性强,二是教育性强。劳动实践是思想教育的基础,思想教育又寓于劳动实践之中,二者水乳交融,相辅相成。在小学劳动课教学中,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有效的增强了他们的劳动观念,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觉悟。
1、组织学生参加自我服务劳动,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克服娇骄之气。
现在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溺爱和娇惯,在家里他们往往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自理能力差,娇气十足,懒惰任性。我们利用劳动课,教会学生洗手洗脸,穿脱衣服,铺床叠被,整理书包,洗自己衣物,并在参加自我服务的劳动实践中,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提高了学生的自立自理能力,从而不断克服骄娇二气,克服依赖思想。
2、组织学生参加家务劳动,使他们学会家务劳动的本领,逐步学会当家理财,懂得孝敬父母,为家长分忧。
现今绝大多数孩子在家里,家务活不用干,不愿干,不会干,更没有一个好的习惯。我们利用劳动课,教学生怎样做家务,并于家长联系,让家长做家务劳动的指导老师,为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创造条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孩子们在“争当家务劳动小能手”、“争当妈妈好帮手”活动中,体会到做父母的艰辛,当家理财的不易,从而进一步懂得了要孝敬父母、为父母分忧的道理,减轻了父母的负担,也是支持了父母的工作,间接的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3、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公益劳动,培养学生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打扫卫生、清理校园、植树种花等公益劳动,并结合“学雷锋,学赖宁,红领巾在行动”等活动,组织学生到校外打扫卫生,到军烈属、孤寡老人家送温暖等。这些校内外公益劳动,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极好形式与机会。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了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并逐步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在于用自己的劳动为人民、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而使学生自觉的抵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和影响。
4、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使他们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光荣,从而使他们更加珍惜劳动成果,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每年的麦收季节,我们都组织学生参加拾麦劳动。孩子们头顶烈日,满脸尘土,在实践中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懂得了一粒米、一餐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因此,乱扔食物现象不见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形成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增强了。
5、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劳动技能竞赛和表演,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质量观念和创新精神。
面对21世纪更激烈的竞争及对人才的需求和挑战,现在的学生不仅要有知识和能力,更需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质量观念和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课堂上,我们通过开展各种劳动竞赛、表演或成果展示,并通过少先队活动,使各路“小能手”、“小巧手”,各显其能露一手,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并给优胜者以奖励。实践证明,这是培养学 1
生竞争意识、质量观念和创造精神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我们体会到,劳动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以及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等优良品质,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渗透在劳动实践之中。但在劳动实践中思想品德教育,不可能自然而然的完成,还有待于有意识的加以强化和升华。
1、在组织学生劳动实践前,不仅要使学生明确劳动的任务和要求,更要使他们懂得劳动的目的和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和干劲,在实践中自己严格要求自己,锻炼自己,并出色的完成劳动任务,做到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双丰收。
2、在劳动实践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和问题,学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因此,老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3、学生通过实践,认识会有新的提高,感情会有新的变化,但有的体会不深,更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因此,好事要及时组织学生讨论,特别是要抓住劳动中的好人好事好典型,从思想教育的理性高度做好总结讲评工作,使健康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良好的品德进一步得到强化。
总之,思想品德教育要寓于劳动实践中,要贯穿于劳动课教学的全过程。思想品德教育既是劳动课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更是劳动课教学的灵魂和生命。
第五篇:政治教学重在疏导
政治教学重在疏导
余舒群
政治作为一门学科,教学的宗旨在于培养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其知识性相对于思想性居于次要地位。而思想观念的形成,不能靠灌输,而要靠疏导。思想作为人的意识,会形成一种意识流,对于意识流,要想让它朝着我们预想的方向前进,形成一种强大的气垫,最好的办法是加以正确的引导,防与堵只会适得其反,灌输只会导致其因缺少生命力而枯源断流,如同当年的大禹治水,对于流水不能用围堵的办法,而只能用疏导的办法,才能汇百流归大海。对于意识流只有通过疏导,才能汇聚千思万想,形成川流不息、浩浩荡荡奔赴大海之势,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和谐意识。
政治课堂是培养人的思想的主要阵地。从我们开设政治课的目的来看,就是想通过政治课对国民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从理论的层面提高国民的思想工认识,形成一种健康向上和谐的思想意识,以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政治课的思想性要高于其知识性。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应该利用政治课堂来培育的是健康向上和谐的思想意识,而不应追求考试成绩。数十年的政治教育的实践证实,有一些思想政治科中考高考都不得考满分的学生,走上社会违法犯罪者数不胜数。所以要真正达到我国开设政治这门学科的目的,政治教师应该把政治工作课的思想教育性放在第一位。具体到一节课,如果这节课没有达到应有的思想教育目的,我们宁肯放弃对知识目标的追求,也要设法让同学们把握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新教材与以往教材最大的不同在于特别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体现了教材的编写者已经充分意识到了学生思想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但对于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的地位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教材对教学三个目标的安排顺序上来看,放在第一位的仍然是知识目标,第二位的是能力目标,第三位才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与我国开设思想政治学科的主旨相悖。这也是现在大多数政治教师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导致政治高分、思想败坏的原因所在。
怎样才能实现国家开设政治学科的宗旨?除了教材的编写者重新调整政治教材应追求的目标之外,作为人类灵魂的主要工程师的政治教师更要让自己的政治课堂变成一个有效的思想教育阵地。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进行疏导。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加之我对新教材的理解,我认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疏导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政治教师要切实领会新课程理念,并用这一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新课程强调知识生成的建构性,也就是强调学生学习知识要通过由实践到认识,在实践中形成认识,或者说强调认识的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这都是符合认识的客观规律的认识过程,可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都忽略的这一规律的存在,过分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而不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重要性。其实,知识的生成过程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自己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形成的知识,才真正是自己的知识,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而书本上的知识,即便是用大量的事实来验证了它的科学性,学生掌握后不久还是会忘记,因为人的天性就在于特看重自己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学生厌学的原因。政治更是一门多数学生都不感兴趣的学科。如果政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太过强调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只会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远距离政治。因为政治理论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灌输式教学只会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反感,根本不可能达到思想教育的效果。只有让同学们在现实中慢慢感知这些知识中蕴含的道理,做到润物细无声。而要做到这一点,政治教师必须首先转变自己的观念,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自己的教学活动。具体到政治教学中,就是让同学们多见、多想、多总结身边的事,然后引导同学们由身边的事起进行思考,最后将他们引导到我们要求他们掌握的知识上来。这就是疏导法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政治教师要想使这一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还必须注重教学的提前量,也就是说,教师要提前熟悉整学期的教材,做到每节课前都熟知你要学生掌握的是什么;同时要布置同学们看与想的任务,让同学们明确要留意生活中哪些方面的信息。这样才能做到有效疏导。
2、政治教师要注重创设良好的政治教育环境。十数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懂得,真正品学兼优的学生不是单单凭上好政治课就能教出来的,而是在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中,接受了各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与事后受熏陶、受感染而成就的。所以政治教师要想让我的思想品德教育达到能育更多有德之人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创设良好的思想健康成长的环境,让环境来育有德人。具体到我们的操作中,我们可在校园里布置更多时新的、有感染力的政治宣传画幅、图
片,甚至可定期进行各种政治人物、事迹展出;可让同学位收集各种政治先进人与事,撰写政治小论文,搞政治画展、小论文比赛……通过诸多形式,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让同学们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潜移默化。这是疏导法的课外效应的体现。
3、政治教师要先育已后育人。作为一个政治教师,要想教育好别人,先要让自己坚信你要别人接受的道理。自己都不太相信,或者讲过之后都会忘记的道理你却希求别人理解接受,这是很谎唐的。我们有很多政治老师,连自己都还没理解和接受教材中的一些理论,却要把这些理论灌输给学生,自欺欺人不正是说这样的人的吗?要想真正当好政治老师,做一个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先学好知识,在自己学好的基础上再去用它去影响别人。这是政治教师运用好疏导法使之富有实效的前提。
总之,政治教师在政治教学中更要注重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因为思想如潮,只有疏而导之,才能百流归海,形成浩瀚思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