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2 个月的英语名称的来历
个月的英语名称的来历
公历一年有12个月,但不少人并不知道12 个月的英语名称的来历。公历起源于古罗马历法。罗马的英语原来只有10 个月,古罗马皇帝决定增加两个月放在年尾,后来朱里斯*撒大帝把这两个月移到年初,成为1月.2月,原来的1月.2月便成了3月.4 月,依次类推。这就是今天世界沿用的公历。
January——1月
在罗马传说中,有一位名叫雅努斯的守护神,生有先后两副脸,一副回顾过去,一副要眺望未来。人们认为选择他的名字作为除旧迎新的第一个月月名,很有意义。January便是由这位守护神的拉丁文名字January演变而来的。
February——2月
每年2 月初,罗马人民都要杀牲饮酒,欢庆菲勃卢姆节。这一天,人们常用一种牛、草制成的名叫Februa的鞭子,抽打不育的妇女,以求怀孕生子。这一天,人们还 要忏悔自己过去一年的罪过,洗刷自己的灵魂,求得神明的饶恕,使自己成为一个贞洁的人。英语2月February,便是由拉丁文Februar-ius(即菲勃卢姆节)演变而来。
March-----3月
3月,原是罗马旧历法的1 月,新年的开始。凯撒大帝改革历法后,原来的1月变成3月,但罗马人仍然把3 月看做是一年的开始。另外,按照传统习惯,3月是每年出征远战的季节。为了纪念战神玛尔斯,人们便把这位战神的拉丁名字作为3月的月名。英语3月 March,便是由这位战神的名字演变而来的。
April——4月 罗马的4月,正是大地回春.鲜花初绽的美好季节。英文4月April便由拉丁文April(即开花的日子)演变而来。
May——5月
罗马神话中的女神玛雅,专门司管春天和生命。为了纪念这位女神,罗马人便用她的名字——拉丁文Maius命名5月,英文5月May便由这位女神的名字演变而来。
June——6月
罗马神话中的裘诺,是众神之王,又是司管生育和保护妇女的神。古罗马对她十分崇 敬,便把6月奉献给她,以她的名字——拉丁文Junius来命名6 月。英语6月June便由这位女神的名字演变而来。也有学者认为,Junius可能是个代拉丁家族中一个显赫贵族的姓氏。
July——7月 罗马统治者朱里斯*凯撒大帝被刺死后,著名的罗马将军马克*按东尼建议将凯撒大帝诞生的7月,用凯撒的名字——拉丁文Julius(即朱里斯)命名之。这一建议得到了元老院的通过。英语7月July由此演变而来。
August——8月
朱里斯*凯撒死后,由他的甥孙屋大维续任罗马皇帝。为了和凯撒齐名,他也想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一个月份。他的生日在9月,但他选定8月。因为他登基 后,罗马元老院在8 月授予他Augustus(奥古斯都)的尊号。于是,他决定用这个尊号来命名8月。原来8月比7月少一天,为了和凯撒平起平坐,他又决定从2月中抽出一天 加在8月 上。从此,2月便少了一天。英语8月August便由这位皇帝的拉丁语尊号演变而来。
September——9月
老历法的7月,正是凯撒大帝改革历法后的9月,拉丁文Septem是“7”月的意思。虽然历法改革了,但人们仍袭用旧名称来称呼9月。英语9月September,便由此演变而来。
October——10月
英语10月,来自拉丁文Octo,即“8”的意思。它和上面讲的9月一样,历法改了,称呼仍然沿用未变。
November——11月
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和凯撒都有了自己名字命名的月份,罗马市民和元老院要求当时的罗马皇帝梯比里乌斯用其名命名11月。但梯比里乌斯没有 同意,他明智地对大家说,如果罗马每个皇帝都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月份,那么出现了第13个皇帝怎么办?于是,11月仍然保留着旧称Novem,即拉丁文 “9”的意思。英语11月November便由此演变而来。
December——12月 罗马皇帝琉西乌斯要把一年中最后一个月用他情妇的Amagonius的名字来命名,但遭但元老院的反对。于是,12月仍然沿用旧名Decem,即拉丁文“10”的意思。英语12月December,便由此演变而来。
P.S.星期的名字由来古巴比伦人创立了星期制, 罗马人用他们所信仰的神的名字来命名" SUNDAY:SUN'S DAY 太阳神日 MONDAY:MOON'S DAY 月亮神日 TUESDAY: TIU 战神日 WEDNESDAY: WODEN 主神日 THURSDAY: THOR 雷神日 FRIDAY: FRIGG 爱情女神日 以前有一个脑筋急转弯: 军人最讨厌的月份是哪个月? 答案是:3月.因为在英语里面march是行军的意思,联系它的来历我们也可略知一二了.Well, so much for this.Thank you for viewing!
第二篇:52个词牌名称来历
52个词牌名称来历
1、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2、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3、采桑子: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段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4、钗头凤: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年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此。
5、长相思: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此。
6、丑奴儿: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7、捣练子:以捣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词调。
8、定**: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句,此调取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令》等。
9、芳心苦: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此。
10、风入松: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11、八声甘州: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12、浣溪沙: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13、减字浣溪沙: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
14、渔歌子:又名《渔父》,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15、六丑: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是周邦彦写的新调。”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16、六州歌头: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时入词牌。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
17、绿罗裙: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18、卖花声: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其内容专咏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调发展为长短句,内容也更广泛。
19、满庭芳: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20、木兰花: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宋人定为七言八句。
21、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22、破阵子: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23、菩萨蛮:原为唐教坊曲。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24、青玉案: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
25、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
26、鹊桥仙: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
27、如梦令:相传后唐庄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一句而得名。
28、阮郎归:出自东汉刘晨、阮肇天台山采药遇仙女的典故。
29、瑞鹤仙:宋周邦彦始创,格体参差。
30、少年游:唐无此词调,宋人晏殊作《珠玉词》中有“长似少年时”句,取之为名,又名《小阑干》、《玉腊梅枝》。
31、霜天晓角:又名《月当窗》、《踏月》。此词调首见于《全芳备祖前集》,宋代词人林逋取其前片的意境用为词牌名。
32、水调歌头: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是中序的第一章。
33、水龙吟:又名《龙吟曲》,取李白“笛奏龙吟水”一诗句而名之。
34、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苏幕遮”意为“西戎胡语”。
35、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36、惜分飞:又名《惜双双》、《惜芳菲》。《词谱》中以毛滂为正曲,故此词牌可能是毛滂自创。
37、惜奴娇:《高丽史乐志》载,宋赐大晟乐内有《惜奴娇曲破》,故此词牌名应是出自大曲。
38、行路难:本是古乐府杂曲歌名,内容多写世途艰难,英雄末路,后用为词调。又名《梅花引》、《小梅花》。
39、一剪梅:出自宋代词人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一句,又名《玉簟秋》、《腊梅香》。
40、渔家傲:唐、五代词中不见此词牌,取自北宋词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渔家傲”一句,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和《游仙咏》等。
41、虞美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据说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壶冰》。
42、雨霖铃:又作《雨淋铃》,唐教坊曲名,后用于词牌。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逃入蜀地,进斜谷,霖雨连下十数天,在栈道中闻见铃声,思念起杨贵妃,便制曲一阙,名为《雨霖铃》。
43、昭君怨:《乐府诗集》载王昭君出塞故事,说此调最早为昭君所创,调见苏轼的《东坡词》。又名《一痕沙》、《明妃怨》、《道无情》。
44、鹧鸪天:唐、五代词中无此词牌,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北宋大词家晏殊以《鹧鸪天》填词最多,在北宋词牌中《鹧鸪天》的别名最多,有《千叶莲》、《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鹧鸪引》、《骊歌一叠》等等。
45、醉落魄:又名《一斛珠》。据曹邺小说《梅妃传》载,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江妃不受,写下“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诗句。玄宗阅后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唱之,名《一斛珠》,曲名由此而得。
46、潇湘神:又名《潇湘曲》。唐代潇湘地带祭祀湘妃的神曲。
47、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
48、西江月: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一句。
49、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湘灵的。50、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
51、沁园春: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唐诗人用以代称公主园。
52、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第三篇:泗洪各乡镇名称的来历
泗洪各乡镇名称的来历
泗洪于1949年4月正式建县,取泗州和洪泽湖两名首字而得名。青阳:青阳为古国名。《泗虹合志》记载:“黄帝之孙少昊青阳氏分支子于此。”青阳以此得名。历史上称过集、寨、关、汛、市,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称为青阳镇。属泗州临淮县。
双沟:唐朝时称为双溪,宋初逐渐形成集市,因面临淮河,名顺河集。据《泗州志》记载,清康熙27年(1688年)称双沟镇,以地东西两侧各有淮河汊流得名。半城:春秋时为古徐国都城所在地。《泗虹合志》记载:“……南北朝时置、或曰徐城地,土基犹少半,故名。”即在南朝梁时(509年),因徐国城低洼处全部被水所淹,只剩下一半,徐城始称为半城。
临淮:西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17年),置临淮郡,此为临淮地名之始,即因面临淮河而得名。
峰山:峰山为古名。《泗虹合志》记载:“峰山,州东南六十里。”来源不详。四河:因四面河流环绕,素称“四河里”,以此得名。
天岗湖:原名王集乡,为区别于泗阳县王集乡,1981年以地理实体“天岗湖”而得名。上塘:是一自然村,唐时,官府在村南400处开挖一面大塘,此村位于塘北高处,以故得名。魏营:相传三国时魏国曾屯兵于此,故名。车门:《泗虹合志》记载:“车门山四望平原,孤峰突出,旁通车路,故曰车门山”。由此得名。
石集:源于石姓。
陈圩:过去有圩,源于陈姓。
城头:又名城儿头集、为徐城镇、吴城镇、高平县、徐县等故地。故名。
芦沟:昔日,此处原有一条小沟,遍长芦苇,去洪泽湖割草捕鱼的人们常从此处经过,称为“芦沟”。
重岗:境内土岗重叠,取名重岗山而得名。梅花:相传过去此地曾遍长梅花,故名。归仁:源于明万历4年(1576年),宿迁知县喻文伟建归仁集,据孔子“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之句取名。清道光年间(1821-1850),江彦述建归仁圩。金锁:《淮阴市志》记载:古名公安镇,同治5年(1866年),清军在此镇压农民起义军,一时得逞,将其改名为金锁镇。(《泗阳县志》载:圩为清同治元年1862年,陈临惠所筑,约500户,设重兵而守之,故名金锁镇,又曰金锁关。)曹庙:清代,曹氏于此建宗祠,俗称曹家庙。
朱湖:过去属湖荡地区,由于历年洪水泛滥,大量泥沙淤积,湖荡变成农田,山东朱姓迁居此地,故称。
界集:地处古泗州与桃源县(今泗阳)交界。100多年前,名为沙砬口,是苏皖交界,后兴为附近较大集市,故名界集。
太平:土匪常在此出没,百姓渴望平安。1941年成立太平乡。成河:以地处成子湖(亦称成子河)畔而得名。
龙集:其地南北狭长,两侧低洼,中间岗岭延伸湖边,开如卧龙,后兴为集市,因此得名。(来源:《泗洪县志》、《淮阴市志》)
第四篇:家乡名称的来历说课稿
家乡名称的来历
尊敬的评委们、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家乡名称的来历》。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家乡的故事》。考虑到上一个单元学生认识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与发展变化。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文本内容拓展到本土资源,以“家乡名称的来历”为切入口,紧扣第44、45页文本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我们实验学校今年9月才开办,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的知识面较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知行统一”的原则,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 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家乡的名称是怎么来的,探究家乡的有关历史。(2)感受家乡独特的历史文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访问、搜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家乡历史文化的悠久,增进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名称的来历。
教学难点:感受家乡独特的历史文化,增进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重视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这节课的教学方法以“合作探究法”为主,1 综合运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讨论法”,借助多媒体的辅助,引导学生在展示学习、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的中明理、激情、导行。
五、课前准备:
为了上好这一节课,师生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课前进行社会调查,收集资料。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落实课程标准理念的重要环节,我将围绕:“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讨论文本、研究主题” “合作探究、体验感悟”“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这条主线进行教学。(出示课件)
接下来我具体地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设计这一环节,我从学生的家乡说起,循序渐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你们的家乡在哪里?
(在湖南、湖北、江西,或者就是我们韶关„„)
同学们七嘴八舌,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家乡,了解家乡名称的来历。(板书课题)
(二)讨论文本、研究主题
此环节的教学注重处理好几个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课内知识与课 外知识、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不仅让学生知道家乡名称的来历,而且从中体会到家乡的每一处景点、每一处建筑都蕴含了一段历史。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家乡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吗?
(1)打开书本P44,看课文,参照中国地图,小组讨论山东、山西、湖南、湖北和中山市这些地名是如何来的?
学生回答说:太行山以东的省份叫山东,以西的省份叫山西。洞庭湖以南 是湖南省,以北是湖北省(这是以地理位置命名的)板书:地理位置
革命先行者孙中三的故乡被命名为中山市(这是以纪念人物命名的)
板书:著名人物
(2)“家乡考古新的发现”又告诉我们什么?(学生也概括出,家乡名称中隐含着家乡的变化))板书:历史故事
(3)(出示课件)不少地方还有很多这样的古树、古建筑、纪念碑。这些古迹记载着家乡的英雄故事,书写着家乡的历史,展示着家乡人民反抗侵略和压迫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2、然后,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是通过哪些方法了解家乡名称的来历的呢?(除了以地理位置、著名人物、历史事件命名,还有的以地形地貌命名„„)
通过讲述文本故事,学生得出了解家乡名称的来历有一定的途径。学到这里,我采用激励的手段表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同学。
3、这时,我对同学们说:老师也和在座的大多数同学一样是韶关人。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韶关名称是怎么来的?(出示韶关地图)
由于大家课前搜集了资料,对韶关名称的来历有了一些了解。于是,我指名同学讲解,其他同学适当补充。
(韶关,一千四百多年前称为韶州,她的得名与韶石丹霞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古代时丹霞山为韶石山的一部分,相传这里是“舜帝南巡”的地方。清 朝初期,韶州设立了遇仙、太平、北关三个税关,把这三个税关统称为韶州关口,后来韶州便称为韶关。)
这一环节,我不仅引导学生解决了P45的讨论问题,而且为过渡到第三个环节作好了铺垫。
(三)合作探究、体验感悟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帮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来体验感悟。
(一)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封信,跟同学们说:老师最近收到远方亲人的来信,信中说他们一家来韶关玩,让我推荐几个有名的地方。你们都做老师的小参谋,从哪几方面推荐呢。
课前,我们同学访问了身边的长辈,走进了社区,亲近了大自然,共同搜 3 集了很多资料。下面跟同伴们分享吧。
(二)(课件出示)探究步骤:小组交流探究
上台展示作品
相互评价
探究内容: 历史古迹组: 古迹 由来
历史名人组: 著名人物 事迹
风景名胜组: 风景名胜 介绍
1、请同学们结合探究内容,根据探究步骤、按类型进行分组探究:
历史古迹组:介绍家乡有哪些古迹,以及它们的由来。
历史名人组:介绍家乡有哪些著名人物,以及他们的事迹。
风景名胜组:介绍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并给大家展示一下。
2、接着由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作品,老师也作相应的资料展示:(1)历史古迹组是这样介绍的:
风采楼是韶关的标志,是纪念宋朝名臣余靖而建的。除了风采楼,韶关原来还有两座与风采楼齐名的城楼——风度楼、风烈楼。
南雄梅岭在岭南经济文化发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梅关古道历来是南北交通要道,如今也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
南华寺是一座中外闻名的佛教寺院。
马坝人遗址位于曲江马坝的狮子岩,闻名中外的“马坝人”头盖骨在此被发现。“马坝人”是介于中国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古人类。
(2)历史名人组是这样介绍的:
韶关中山公园是孙中山先生两次举行誓师大会的会场。
唐朝最有风度的宰相张九龄,是韶州曲江人,当年向朝廷状请开大庾岭路,就是今日的“梅岭古道”,被誉为 “岭南第一人”。
(提到张九龄,老师作适当的补充:张九龄还是一位有名的诗人,著名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就是出自他的名篇《望月怀远》。
韶关弘扬九龄文化,不仅有纪念他的城楼,还有纪念他的学校——曲江九龄小学。近期还要举行驰名中外的纪念张氏文化,并准备修建张九龄纪念公园。)
(3)风景名胜组是这样介绍的:
金鸡岭,位于“广东北大门”坪石镇,貌似雄鸡,昂首北望,被称为广东风水鸡。
丹霞山被命名为世界地质公园,今年“十一”黄金周,丹霞山共接待中外游客10多万人。
(3)资料展示、汇报之后,学生填写评价表,生生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为了更好地落实情感目标,我出示以下问题,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1.通过刚才的介绍,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己的家乡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同学们纷纷回答,抒发情感。有的说,韶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的说,我们的韶关古迹众多,还有的说,我们的韶关是一座光荣的城市,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2.家乡这么好,你们身在其中有什么感受呢?(我们爱家乡、我们要把家乡建设好。)
四、板书设计:
家乡名称的来历
历史悠久
古迹众多 爱家乡、把家乡建设好 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根据学生的回答内容,形成了这节课的板书。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明了,突出重点,符合学生的认知。
各位评委、老师们,本课题教学通过了解家乡名称的来历而引出的家乡探究,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课前,我组织学生查找有关家乡得名的资料,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上,我带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因为学习内容及形式真正地走进了学生的生活,落实了品德与社会课的新理念,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生成亲切自然,课堂气氛融洽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化学元素的发现及其名称符号的来历
112+种化学元素的发现及其名称符号的来历。
01 氢 H Hydrogenium(Hydrogen)早在16世纪就有人发现金属在酸中可以产生一种能燃烧的气体,但没有继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最先把氢气收集起来并进行认真研究的是英国的卡文迪许,他在1781年发现锌和铁投到盐酸和稀硫酸中能够产生一种新气体,所产生的气体量是固定不变的,与所用酸的种类和酸的浓度都没有关系。可惜他受了虚假的“燃素说”的欺骗,坚持认为水是一种元素,错过了新元素的发现。后来拉瓦锡又重复了卡文迪许的实验,认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氢和氧的化合物,并在1787年正式提出“氢”是一种元素,因为氢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便用拉丁文把它命名为“形成水的元素”。并且以此为突破口进行研究,最终戳穿了“燃素说”的谎言。现在日文里氢气的名称仍然是“水素”。中文意译:由于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因此得名,从“轻”字音。
02 氦 He Helium 1868年,让桑和洛基尔在观察日全食的时候,分别同时从日冕光谱内发现一条新的黄色谱线,确定了太阳中含有一种新的元素,即氦,并认为它是属于太阳上的某个未知元素。后来有人用无机酸处理沥青铀矿时得到一种不活泼气体,1895年英国科学家拉姆齐用光谱证明其就是氦。以后又陆续从其他矿石、空气和天然气中发现了氦。元素名来源于希腊文Helios,原意是“太阳”。
03 锂 Li Lithium 锂是继钾和钠后发现的又一碱金元素,但它在地壳中的含量比钾和钠少的多,而且化合物不多见,因此发现较晚。发现它的是瑞典化学家贝齐里乌斯的学生阿尔费特森。1817年,阿尔费特森在分析透锂长石时,最终发现一种新金属,贝齐里乌斯将这一新金属命名为Lithium,该词来自希腊文Lithos(石头)。
04 铍 Be Beryllium 含铍的矿石有许多透明的、色彩美丽的变种,自古以来就是最名贵的宝石。1798年,法国化学家沃克兰对绿柱石和祖母绿进行化学分析时发现了铍,后来维勒把它命名为Beryllium,它来源于铍的主要矿石──绿柱石的英文名称Beryl。而单质铍在三十年后的1828年,才由德国化学家维勒用金属钾还原熔融的氯化铍而得到。
05 硼 B Boracium(Boron)1702年法国医生霍姆贝格首先从硼砂制得硼酸。1808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和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泰纳,用钾还原硼酸各自获得单质硼。硼的拉丁名称为Boracium,元素符号为B。这一词来自Borax(硼砂)。硼砂的拉丁语是Borax,因为它可以熔融金属,阿拉伯语Borax的意思是“焊接”。
06 碳 C Carbonium(Carbon)古代就已发现,拉丁语为Carbonium,意为“煤,木炭”。汉字原本写作“炭”,后来为了统一元素名称,将木炭的“炭”字加上石字旁,构成了作为化学元素的“碳”字。
07 氮 N Nitrogenium(Nitrogen)氮在1772年被人发现,由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确定是一种元素。元素名称来源于希腊文Nitron,原意是“硝石”。
中文意译:由于人们发现氮气可以使空气的呼吸性、助燃性等变“淡”,因此得名,从“淡”字音。
08 氧 O Oxygenium(Oxygen)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发现一种能强烈帮助燃烧的气体,即为氧气。元素名来源于希腊文Oxys(酸),原意为“形成酸的元素”。该名称是由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所起,原因是拉瓦锡错误地认为,所有的酸都含有这种新气体。现在日文里氧气的名称仍然是“酸素”。而台语受到台湾日治时期的影响,也以“酸素”之日语发音称呼氧气。
中文意译:氧气的中文名称是清朝徐寿命名的。他认为人的生存离不开氧气,所以就命名为“养气”即“养气之质”,后来为了统一就用“氧”代替了“养”字,便叫作“氧气”。
09 氟 F Fluorum(Fluorine)早在16世纪前半叶,氟的天然化合物萤石(CaF2)就被记述于欧洲矿物学家的著作中。1771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制得氢氟酸,但拉瓦锡却错误地将氢氟酸基当作是一种元素。戴维确定了氯气是一种元素之后,安培根据氢氟酸和盐酸的相似性质和相似组成,大胆推断氢氟酸中存在一种新元素。但由于氟的化学性质过于活泼,单质状态的氟迟迟未能制得。在此期间,戴维、盖·吕萨克、诺克斯兄弟等很多人为制取单质氟而中毒,鲁耶特、尼克雷因中毒太深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1886年,法国的莫瓦桑(19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教训,采用低温电解的方法电解干燥的氟氢化钾和无水氟化氢混合物制得了游离态的氟。氟得名于Fluorite(萤石、氟化钙),而萤石的原名从Fluo(流动)而来。氖 Ne Neon 1898年,拉姆齐和特拉弗斯在发现了氪之后,又使用同样的方法在液态空气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稀有气体,取名Neon,其含义是希腊文Neos(新奇)的意思。拉姆齐在发现氩和氦后,研究了它们的性质,测定了它们的原子量。接着他考虑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因为氦和氩的性质与已发现的其他元素都不相似,所以他提议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列入一族新的化学元素,暂时让氦和氩作为这一族的成员。他还根据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分类假说,推测出该族还应该有原子量为20、84、131的元素,即为后来发现的氖、氪和氙。钠 Na Natrium(Sodium)在19世纪初,伏特发明了电池后,各国化学家纷纷利用电池分解水成功。英国化学家戴维坚持不懈地从事于利用电池分解各种物质的实验研究。戴维在1807年分别电解苛性钾和苛性钠,获得了金属钾和钠。由于苛性钠是从天然碱——苏打(碳酸钠、英语Soda、拉丁语Natri)中得到的,因此英语和拉丁语分别命名为Sodium和Natrium。镁 Mg Magnesium 镁是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元素之一,但由于它不易从化合物中还原成单质状态,所以迟迟未被发现。包括拉瓦锡在内的化学家们长时期里将从含碳酸镁的菱镁矿焙烧获得的白镁氧(亦称苦土、即氧化镁MgO)误当作是不可再分割的物质。1808年戴维在成功制得钙以后,使用同样的办法用钾还原白镁氧,又成功的制得了金属镁。Magnesium来自希腊城市Magnesia,因为在这个城市附近出产苦土。不过镁的名称Magnesium很容易和锰的名字Manganum混淆,虽然有人提出更改,却一直沿用下来。铝 Al Aluminium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但由于铝的活泼性强,不易被还原,因而它被发现的较晚。戴维和贝齐里乌斯都曾试图通过电解的手段从铝钒土中分离出铝,但都没有成功。直到1854年,法国化学家德维尔把铝矾土、木炭、食盐混合,通入氯气后加热得到复盐,再将此复盐与过量的钠熔融,得到了金属铝。该元素得名于明矾(英语Alum、拉丁语Aluminis,原意是“具有收敛性的矾”,化学成分是硫酸铝钾),在未被发现之前即已经被贝齐里乌斯所命名。过去的铝十分珍贵,价值甚至高过白银。直到1886年,美国的豪尔和法国的海朗特,分别独立地电解熔融的铝矾土和冰晶石的混合物制得了金属铝,奠定了今天大规模生产铝的基础。硅(矽)Si Silicium(Silicon)1823年,硅首次作为一种元素被贝采利乌斯发现,并于一年后提炼出了无定形硅。英文Silicon,来自拉丁文的Silex或Silicis,意思为燧石或石英。
中文意译(?):民国初期,学者原将此元素译为“硅”而令其读为“xi(圭旁确可读xi音)”。然而当时由于拼音方案尚未推广普及,一般大众多误读为gui。由于化学元素译词除中国原有命名者,多用音译,化学学会注意到此问题,于是又创“矽”字避免误读。台湾沿用“矽”字至今。中国大陆在1953年2月,中国科学院召开了一次全国性的化学物质命名扩大座谈会,有学者以“矽”与另外的化学元素“锡”和“硒”同音易混淆为由,通过并公布改回原名字“硅”并读“gui”,但并未意识到其实“硅”字本亦应读xi音。有趣的是,矽肺病与矽钢片等词汇至今仍用矽字。在香港,两用法皆有,但“矽”较通用。如今“硅”字已然异化成为从“土”字旁的会意字。磷 P Phosphorus(Phosphorum)德国商人波兰特是一个相信炼金术的人,1669年,他在一次实验中,将砂、木炭、石灰等和尿液混合,加热蒸馏,虽没有得到黄金,而竟意外地得到一种十分美丽的物质,它色白质软,能在黑暗的地方放出闪烁的亮光,于是波兰特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冷光”,这就是今日称之为白磷的物质。磷的拉丁名称Phosphorum有希腊文Phos(光)和Phero(携带)组成,也就是“发光物”的意思。中文意译:在中文里,“磷”的本义是一种称为薄石的矿物。硫 S Sulphur(Sulfur)古代人类已经认识了天然硫,因其晶体呈黄色而得名(梵语Sulvere,意思是“鲜黄色”)。氯 Cl Chlorum(Chlorine)氯曾经长期被误认为是一种化合物。1774年舍勒将软锰矿(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获得一种黄绿色气体,但误以为得到了“氧化的盐酸”。1810年戴维因“电解氯气”实验失败,才确定了所谓“氧化的盐酸”其实是一种新元素,从希腊文Chloros(黄绿色)命名它为Chlorine。
中文意译:中国翻译家最初根据原意把它译成“绿气”,后来才将二字合为一字,即“氯”。氩 Ar Argon 氩是稀有气体中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一个,化学性极不活泼,不能燃烧,也不能助燃,由拉姆齐和特拉弗斯在1894年发现。他们主要是先从空气样本中去除氧、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后得到的氮气与从氨分解出的氮气比较,结果发现从氨里分解出的氮气比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轻1.5%。虽然这个差异很小,但是已经大到误差的范围之外。所以他们认为空气中应该含以一种不为人知的新气体,而那个新气体就是氩气。其实1785年氩已经被卡文迪许分离出来,1882年也有人通过光谱发现了氩的特异性谱线,但这些发现却都遗憾地被错过。Argon的希腊文意思是“不工作”、“懒惰的”,稀有气体亦称惰性气体。钾 K Kalium(Potassium)具体见钠的发现。戴维电解熔融的苛性钾,在阴极上出现了具有金属光泽的、类似水银的小珠。他把这种小小的金属颗粒投入水中,即起火焰,在水面急速奔跃,发出刺刺的声音。就这样,戴维在1807年发现了金属钾,由于苛性钾是从木灰碱(碳酸钾、英语Potash、拉丁语Kali)中得到的,因此英语和拉丁语分别命名为Potassium和Kalium。中文意译:我国科学家在命名此元素时,因其活泼性在当时已知的金属中居首位,故用金字旁加上表示首位的“甲”字而造出“钾”这个字;其实也是一种音译。钙 Ca Calcium 1808年,戴维电解石灰与氧化汞的混合物,得到钙汞合金;将合金中的汞蒸馏后,就获得了银白色的金属钙。瑞典的贝采利乌斯、法国的蓬丁,分别使用汞阴极电解石灰,在阴极的汞齐中也提炼出了金属钙。钙元素得名于石灰(拉丁语Calx或Calse)。钪 Sc Scandium 在门捷列夫1869年给出的第一版元素周期表中,就赫然在钙的后面留有一个原子量45的空位,门捷列夫将钙之后的元素暂时命名为“类硼”,并给出了这个元素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瑞典科学家尼尔森一直在研究稀土元素的物理与化学常数的精确测量,以期对元素周期律作出验证。1876年,尼尔森在测量铒和镱的原子量的过程中,发现样品中混杂有轻质的元素导致原子量测量数据减小。他通过在光谱中发现新的吸收线的方法发现了钪,用他的故乡斯堪的纳维亚半岛(Scandinavia)给钪命名为Scandium。钛 Ti Titanium 钛在地壳中的含量排在第十位,但由于钛的性质活泼,对冶炼工艺要求高,使得人们长期无法制得大量的钛。它是英国化学家格雷戈尔在1791年研究钛铁矿和金红石时发现的。四年后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在分析红色金红石时也发现了这种元素。他主张采取为铀命名的方法,引用古希腊神话中泰坦神族“Titanic”的名字给这种新元素起名叫“Titanium”。中文按其译音定名为钛。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是其同源词。钒 V Vanadium 1801年人们就在含有钒的铅试样中发现了钒,但是当时有人认为这是被污染的元素铬,所以没有被人们公认。后来到了1830年,瑞典化学家塞夫斯特伦在由瑞典铁矿石提炼出的铁中发现了这一新元素;用酸溶解铁矿石,在残渣中发现了钒。因为钒的化合物的颜色五颜六色,十分漂亮,所以就用北欧神话中一位叫凡娜迪丝“Vanadis”的美丽女神的名字给这种新元素起名叫“Vanadium”。中文按其译音定名为钒。铬 Cr Chromium 1797年法国化学家沃克兰在西伯利亚红铅矿(铬铅矿)中发现一种新物质(三氧化铬),次年用碳还原,得到金属铬。因为铬能够生成美丽多色的化合物,根据希腊语Chroma(颜色)将其命名为Chromium。染色体(Chromosome)是其同源词。然而,我国考古人员在秦陵挖掘的宝剑,其剑到现在还是锋利无比,原因是剑锋上面覆盖了一层铬。听起来不算神奇,但是可以证明几千年前我们就已经发现并使用铬了。锰 Mn Manganum(Manganese)18世纪后半叶,瑞典化学家柏格曼研究了软锰矿(二氧化锰),认为它是一种新的金属氧化物。他曾试图分离出这个金属,却没有成功。1774年,瑞典的甘恩用软锰矿和木炭在坩埚中共热,发现一纽扣大的锰粒。因该矿产的产地为Manganesia(位于土耳其),这一新元素被命名为Managnese,它的拉丁名称Manganum和元素符号Mn由此而来。铁 Fe Ferrum(Iron)地球上所含质量最多的元素,自从古代就已在世界各地被发现。英语虽然选用了Iron一词,但很多科技词语仍然延用这一拉丁语词根,例如Ferric(三价铁)和Ferrous(二价铁)。钴 Co Cobaltum(Cobalt)钴的英文名称Cobalt来自于德文的Kabalt,意为“地下小恶魔”、“坏精灵”。因为钴矿有毒,矿工、冶炼者常在工作时染病,钴还会污染别的金属,能使玻璃变成蓝色;这些不良效果过去都被看作精灵的恶作剧。数百年前,德国矿工们发现一种外表似银的矿石,并试验炼出有价金属,结果十分糟糕,不但未能提炼出值钱的金属,而且使工人二氧化硫等毒气中毒。人们把这件事说成是“地下恶魔”作祟。在教堂里诵读祈祷文,为工人解脱“地下恶魔”迫害。这个“地下恶魔”其实是辉钴矿(砷硫化钴)。1753年,瑞典化学家波朗特从辉钴矿中分离出浅玫色的灰色金属,制出金属钴。1780年瑞典化学家伯格曼确定钴为一种元素。镍 Ni Niccolum(Nickel)17世纪末,欧洲人开始注意镍砒(砷)矿。当时德国用它来制造青色玻璃,因为它和钴有类似的性质,能使玻璃变成绿色,因此采矿工人称它为Kupfernickel。“Kupfer”在德文中是“铜”;“Nickel”是骂人的话,大意是“骗人的小鬼”。因此这一词可以义译为“假铜”。当时人们认为它是铜和砷的混合物。瑞典化学家克隆斯特研究了这个矿物,他用红砷镍矿表面风化后的晶粒与木炭共热得到了少量与铜不同的金属。他在1751年发表研究报告,认为这是一种新金属,就称它为Nickel,这也就是镍的拉丁名称Niccolum和符号Ni的来源。铜 Cu Cuprum(Copper)古代就已发现。铜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也是最好的纯金属之一。因首次从以产铜闻名的塞浦路斯岛(古名即为Cuprum)获得该金属而得名。锌 Zn Zincum(Zinc)锌是第四“常见”的金属,仅次于铁、铝及铜。古代就已发现,名称起源尚不清楚,意思可能是“白色薄层”或“白色沉积物”;一说可能来自德语Zinke(穗状或锯齿状物)。
镓 Ga Gallium 在化学元素周期系建立的过程中,性质相似的元素成为一族已为化学家们接受。当时法国化学家布瓦邦德朗利用光谱分析发觉到,在铝族中,在铝和铟之间缺少一个元素。他用分光镜寻找这个元素,分析了许多矿物,最终在1875年证明了新元素的存在。当时布瓦邦德朗测定的新元素比重是4.7,而门捷列夫根据元素周期系推算出的这种“类铝”的比重应该是5.9~6。布瓦邦德朗又重新测定了这种新元素,证实了比重应该是5.96。他将此物质命名为Gallium,元素符号定为Ga。因其发现者是法国人,为纪念他的祖国(Gallo,高卢,法国)。
锗 Ge Germanium 门捷列夫曾预言了这一元素的存在,把它命名为“类硅”。直到1886年,锗终于被德国夫赖堡矿业学院分析化学教授文克勒发现。他是在分析弗赖堡附近发现到一种新的矿石辉银锗矿(4Ag2S·GeS2)的时候,发现有一未知的新元素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己的推断。因其发现者是德国人,为纪念他的祖国(German,日耳曼,一般就指德国)而得名。元素符号定为Ge。锗继镓和钪后被发现,巩固了化学元素周期系。
砷 As Arsenicum(Arsenic)砷是一个知名的化学元素,第一次有关砷的纪录是在1250年,由德国的马格耐斯在由雄黄与肥皂共热时得到砷。近年来中国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实际上,中国古代炼丹家才是砷的最早发现者。它是一种以有毒著名的类金属。关于它的词源,一种说法是出自Arsen(意思是“强烈”),因为砒霜(As2O3)是一种烈性毒药;另一种说法是由波斯语Az-Zarnikh(雌黄,Az是阴性冠词,Zar意思是黄金)演变而来。兵工厂阿森纳(Arsenal)是它的同源词。
硒 Se Selenium 1817年,瑞典的贝齐里乌斯从硫酸厂的铅室底部的红色粉状物物质中制得硒。他还发现到硒的同素异形体。他还原硒的氧化物,得到橙色无定形硒;缓慢冷却熔融的硒,得到灰色晶体硒;在空气中让硒化物自然分解,得到黑色晶体硒。Selenium的意思是“月亮的元素(Selene,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
溴 Br Bromum(Bromine)1824年,法国青年学生巴拉尔研究水样提取结晶盐后的母液。当通入氯气时,母液变成红棕色。最初,巴拉尔认为这是一种氯的碘化物溶液,希望找到这些废弃母液的组成元素。但他尝试了种种办法也没法将这种物质分解,所以他断定这是和氯以及碘相似的新元素。1826年法国科学院将这一新元素命名为Bromine,来自希腊文Bromos(恶臭,特指公山羊的恶臭),因为溴具有刺激性臭味,实际上所有卤素都具有类似臭味。事实上,在巴拉尔发现溴的前几年,有人曾把一瓶红棕色液体样品交给化学家李比希鉴定,李比希并没有进行细致的研究,就断定它是“氯化碘”,几年后,李比希得知溴的发现之时,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把那瓶液体放进一个柜子,并在柜子上写上“耻辱柜”一警示自己,此事成为化学史上的一桩趣闻。
中文意译:因为溴是一种具有臭味的液体,因此用“臭”字加上三点水,组成了“溴”字。
钼 Mo Molybdenum 天然辉钼矿MoS是一种软的黑色矿物,外型和石墨相似。18世纪末以前,欧洲市场上两者都以“Molybdenite”名称出售,可能是一种根据人名命名的商品名。1779年,舍勒指出石墨与Molybdenite(辉钼矿)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他发现硝酸对石墨没有影响,而与辉钼矿反应,获得一种白垩状的白色粉末,将它与碱溶液共同煮沸,结晶析出一种盐。他认为这种白色粉末是一种金属氧化物。1782年,瑞典一家矿场主埃尔摩用亚麻子油调过的木炭和钼酸混合物密闭灼烧,从辉钼矿中分离出一种金属,命名为Molybdenum,元素符号定为Mo,它得到贝齐里乌斯等人的承认。
银 Ag Argentum(Silver)在古代,人类就对银有了认识。银和黄金一样,是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的贵金属,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由于银独有的优良特性,人们曾赋予它货币和装饰双重价值。纯银是一种美丽的白色金属,银的化学符号Ag,来自它的拉丁文名称Argentum,是“浅色、明亮”的意思;该词的起源是希腊语Argyros(词头Argos意思是光泽或白色)。阿根廷(Argentina)是其同源词。
镉 Cd Cadmium 镉与它的同族元素汞和锌相比,被发现得晚的多。它在地壳中含量比汞还多一些,但比锌少得多,常常以少量包含于锌矿中,很少单独成矿。金属镉比锌更易挥发,因此在用高温炼锌时,它比锌更早逸出,与锌相比更难被人们发现。首先发现镉的是德国哥廷根大学教授斯特罗迈尔。他在视察药商的过程中,观察到含锌药物中出现的问题,促使他在1817年发现了镉。由于发现的新金属存在于锌中,就以含锌的矿石菱锌矿的名称(德语Kadmia,“泥土”的意思;希腊语Cadmein,可能是以希腊神话人物Cadmus命名的)命名它为Cadmium,元素符号定为Cd。
锡 Sn Stannum(Tin)锡是大名鼎鼎的“五金”——金、银、铜、铁、锡之一。早在远古时代,中国和埃及的人类便发现并开始使用锡了。拉丁文原意是“坚硬”,因为铜被掺入锡后会得到更加坚硬的青铜。锡是会意兼形声字,字从金,从易,易亦声。易意为交换,金指金属,多指青铜。金与易联合起来表示“君臣之间用金属原料(如铜锭)和功劳政绩进行相互交换”。古文献屡见用“锡”为“赐”的文例。事实上,赐是赏贝币,锡是赏铜锭;锡作为一种特殊金属,是制造兵器的专用原配料,本身也常作为赏赐品,故有特指。53 碘 I Iodum(Iodine)1811年法国药剂师库尔图瓦利首次发现单质碘。他从海岸采集藻类植物并蒸馏提取药材,在蒸发母液过程中意外地发现母液中产生一种美丽的紫色蒸气,象彩云一样冉冉上升,在冷的物体上凝结成片状的暗黑色晶体,并具有金属光泽。这一现象其实是碘离子被浓硫酸氧化的过程。库尔图瓦利根据这一事实推想,它可能是一种新的元素。后来经过德索梅和克莱芒等化学家的研究,将这一元素被定名为碘,以碘的颜色紫色而得名,希腊语Iodhs意思是“紫色”。
钡 Ba Barium 碱土金属的硫化物具有磷光现象,即它们受到光的照射后在黑暗中会继续发光一段时间。钡的化合物正是因这一特性而开始被人们注意。1602年意大利博洛尼亚(Bologna)的一位工人将一种含硫酸钡的重晶石与可燃物质一起焙烧后发现它在黑暗中发光,引起了欧洲化学家分析研究的兴趣。1774年,舍勒认为这种石头是一种新土(氧化物)和硫酸反应成的。1776年他加热这一新土的硝酸盐,获得纯净的氧化物,称为Baryta(重土),来自希腊文Barys(重的)。1808年,戴维电解重晶石,获得金属钡,就命名为Barium,元素符号定为Ba,我们称为钡。74 钨 W Wolframium(Wolfram, Tungsten)1781年瑞典化学家舍耶尔发现白钨矿,并提取出钨酸;1783年西班牙人德普尔亚发现黑钨矿,也从中提取出钨酸;同年,用碳还原三氧化钨第一次得到了钨粉,并命名该元素。这一元素得名于德国的黑钨矿(Wolframite),所以德语称其为Wolfram。其英语名称Tungsten原意是重石,主要成分是钨酸钙。
铂 Pt Platinum 铂在地壳中的含量和金相近,化学惰性和金比较也不相上下,但是人们发现并使用铂却远在金后。它在自然界中的极度分散和高熔点,可能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由于铂在铂系矿物中的含量比其他元素的含量大的多,因而它是铂系元素中首先被发现的。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早已经利用铂和金的合金制成装饰品。18世纪中叶,南美洲的铂矿传到欧洲一些学者手中,他们对铂进行了研究。1735年西班牙人希拉尔在金矿发现一块难以加工的金属,很像银,便取名为Platinum,该字来自西班牙文Platina,含义是“亚银”;当铂的价值未被发现时,它常被奸商掺在黄金或白银中。
金 Au Aurum(Gold)金,是人类最早发现的金属之一,比铜、锡、铅、铁、锌都早。金之所以很早被人们发现,主要是由于在大自然中金矿主要都是纯金,再加上金子金光灿烂,很容易被人们找到。在古代,欧洲的炼丹家们用太阳来表示金,因为金子象太阳一样,闪耀着金色的光辉,Aurum(太阳)一词由此而来。
汞 Hg Hydrargyrum(Mercury)汞是常温下唯一的液体金属,又称“水银”。汞在自然界中分布量很小,被认为是稀有金属,但由于其特殊性质,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水银并加以应用。Hydrargyrum一词是由拉丁语Hydra(水)和Argyrum(银)组成的,参见氢和银的命名。英语为Mercury(水星),是罗马神话中众神的信使,说明该金属有流动性。
铅 Pb Plumbum(Lead)人们早在7000年前便已认识铅了,铅在人类历史上铅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金属。由于含铅矿物聚集,熔点又很低(328℃),使铅在远古时代就被人们所利用了。在用石墨制造铅笔以前,在欧洲人们就是手握夹在木棍里的铅条在纸上写字,这正是今天“铅笔”这一名称的来源。古代人对铅和锡的分别并不是十分明确,铅这一概念原指铅(Plumbum Nigrum,黑铅)和锡(Plumbum Album,白铅)。英语为Lead,原意为“领导”,可能逐步引申为导线和铅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