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如何正确解决矛盾的研究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如何正确解决矛盾的研究
摘要: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身喜好借助一些材料对个性化的任务进行扮演和模仿,这种模仿包括动作、语言和神态表情等方面,这种游戏能够锻炼幼儿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在表演的过程中幼儿们身临其境的体会角色,有利于幼儿区别善恶美丑,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然而,在游戏中,各种矛盾和纠纷时有发生,如何采取正确的手段来解决这些矛盾是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恰当的解决对幼儿身心健康发育有着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大班幼儿
角色游戏
矛盾
一、研究背景
角色扮演是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主要内容,幼儿通过自己对于角色的认知和理解,消化后以模仿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是适应幼儿身心健康发育的一种游戏方式。目前国内对于幼儿游戏中的冲突行为有很多深入研究,部分教师谈“矛盾”色变,处处避免冲突的发生,担心冲突会引发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遏制一切冲突的发生;部分教师则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对幼儿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对于冲突要采取任其发生发展的策略;更有部分教师会忽视在冲突过程中幼儿传递出的求救信号,他们会把解决的权利全给幼儿。
国外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要较国内更为深入,通过对国外的观点研究发现主要观点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师对于幼儿矛盾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另外一类则认为矛盾发生后不应过快做出反应,要给幼儿以自行解决问题、沟通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幼儿适应社会活动的能力。
二、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矛盾现象及成因分析
通过对于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矛盾问题的观察发现,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归结为:道具材料、角色分配、游戏情境、参演机会等几个方面。
(1)角色扮演上引发的矛盾
大班幼儿主要的冲突体现在道具材料、角色分配、参演机会上,这是由于大班学生对于游戏进行中情节的把握和互相配合有了一定能力,同时关注的重点也从物转向了人。
例如:《小餐馆》游戏中,两名幼儿都抢着拿服务员的服装道具,都想争做服务员,但是都做服务员没有顾客游戏无法进行,双方争执不下,在其他组的小朋友都选好自己喜欢的角色开始表演时他们两个非常着急,但又都不肯让步,最终,其中一名幼儿提出了两全的办法,两人都当服务员,但是一个做收拾碗筷、桌椅的服务员,一个做点菜、烧菜的服务员。
通过这一案例的研究,两名幼儿争着做服务员,从这一点引发了冲突矛盾的发生,幼儿在角色扮演的游戏过程中,在游戏演出区域、角色扮演以及游戏所需材料的选择中都有一定冲突发生。(2)游戏进行中产生的矛盾
游戏进行中通常会出现矛盾,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双方僵持不下就应该有老师介入进行解决。
例如:在家家酒游戏中,两名幼儿分别扮演爸爸和妈妈和一个布娃娃扮演的宝宝,爸爸想要带宝宝去逛游乐园,妈妈说宝宝有些感冒不能出去玩儿,二者的意见产生了分歧,后期可能演变成大喊大叫,如果这个时候老师不介入进行调节就会愈演愈烈,这是,老师介入对学生进行疏导,双方可以先带着孩子去打退烧感冒针,然后全家一起去游乐园玩,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感冒也能更容易痊愈。
在这一案例进行过程中主要的矛盾就是“爸爸”要带孩子去游乐园、“妈妈”由于宝宝身体状况不好不同意,这种按照角色来承担责任的角色扮演能够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这种冲突属于游戏进行中的冲突。(3)游戏收尾阶段的矛盾冲突
在角色扮演游戏即将收尾的阶段可能会产生由于游戏收尾不当而造成的混乱和矛盾发生。
例如:在《小超市》游戏中,A同学正在进行超市收银结算工作,这是B同学自己的游戏工具没有收拾好就到A同学这里来捣乱,A同学由于收尾工作没有做好怕受到批评哭了起来,这就影响了游戏的总体效果。
三、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矛盾处理策略
教师对于幼儿在矛盾冲突方面的指导影响很深,在具体的角色扮演游戏当中经常会出现争抢游戏道具、角色选择矛盾等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每个游戏进行阶段都对学生进行监控,以便对紧急发生的情况作出最及时的反应和处理,但在非紧急情况下,教师最后推迟自身的介入时间抑或不介入,这是对幼儿进行随时随地教育、实践教育的最好机会,大班学生本身有较强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对于教师的教育能够清楚的理解,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自身的介入时间和教育重点。
(一)以角色身份介入
研究表明,角色游戏中矛盾增多与年龄增长是成正比的。因此,对于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矛盾的关注要尤为加强。教师在角色游戏过程中不单单担任指导和监督的义务,在一些造成游戏无法顺利进行的情况下,教师应该仔细观察游戏的发展情况,以某种角色的身份参与到游戏当中,来引导学生自行解决矛盾,而不是以教师的身份进行制止。
例如:同学A与同学B都想担当厨师的角色然而仅有一个灶台的道具,双方互相推搡已经快要发生肢体冲突时,教师应当充当顾客对两名同学说,我想要A同学制作的凉菜、和B同学制作的热菜,请二位师傅帮我准备,这样灶台自然留给B同学来制作热菜,A同学可以到其他案板来制作凉菜,这样既没有让两名同学放生冲突,有没有让游戏中止,恰当的解决了矛盾冲突。
(二)材料的投放得当
很多时候角色游戏中幼儿产生矛盾是材料投放问题造成的,大班幼儿本身处在想象力、理解力逐步成熟的阶段,这种合作性质的游戏对于他们来说更有吸引力,然而教育活动的重点应该放在幼儿间的相互配合与合作上,这是投放过多的材料不仅会影响游戏效果,更会由于争抢材料而造成矛盾。要多鼓励幼儿以物代物,重复利用。
(三)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幼儿解决矛盾
对过这一问题的研究发现大班幼儿对于矛盾的解决以语言沟通的解决方法为主,很少使用肢体动作进行解决,为了能够对幼儿进行友好处理矛盾进行教育应该选举一些表现较好的幼儿或者故事中的优秀人物对幼儿进行示范教育,更好的让学生矛盾从肢体行为向言语行为转变。
例如:给学生发一些玩具,不对玩具的归属作出规定,然后观察学生们的表现,然后从中选举出懂得谦让、能够和其他小朋友共同分享玩具的幼儿,把他的做法和行为分享给其他幼儿,让他们懂得这种做法是对的,能够收到表扬从而树立起榜样的形象来引导学生。
四、策略实施的收效以及问题后的思考
幼儿们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对于单纯的动作模仿并不满足,他们渴望更具内内涵的角色表演,他们渴望从游戏中找到互相配合和交流的乐趣,这也是幼儿们走入集体生活的过度,然而游戏过程中的争执、矛盾也是在所难免的,道具的分配、角色的分配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发生矛盾,利用上述的解决方案对学生进行矛盾疏导有着明显的收效,与传统的教育方式将比,多数学生也更能够接受这种引导式的教育方式,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有了协调关系的能力和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能力。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策略的剖析对于解决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矛盾问题有重要意义,面对矛盾遏制是不可取的,要允许矛盾存在,同时利用矛盾来教育幼儿,培养学生解决矛盾的能力。然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种抽象能力不能运用规范和标准来衡量,只能在学习和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影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大脑的思考能力,更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师通过多年累积的教学经验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相互学习、树立榜样、鼓励褒奖等方式来建构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大班幼儿要以指导为主,教育为辅,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日后处理合作关系和锻炼与人沟通能力有很大益处。参考文献:
⑧邱学青 学前儿童游戏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2 ⑨周丽华 游戏情景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初步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2007 ⑩吕云飞 角色游戏对大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影响的实验研究,河南大学,2001.05
第二篇:幼儿大班角色游戏[推荐]
幼儿大班角色游戏《小医院》
滑晓倩
运城市临猗县楚侯乡中心校
【游戏主题由来】
通过一次谈话活动,我发现孩子们最近对药的种类产生了兴趣,还模仿药剂师学着包起药来,看着自己包好的“药”整齐的放在盒子里特别自豪。有的孩子建议开个医院吧。大家一下来了兴致,所以我们选择了“医院”这个游戏。【游戏总目标】
一、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及其职责,模仿和扮演医生、护士及病人等角色,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
二、能迁移生活中关于医院的知识经验,与同伴合作创设医院的环境。
三、学习用协商、轮流等交往策略分配角色,能共同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发展游戏情节。
四、合理摆放、爱护材料,创造性的使用材料。
五、缓解幼儿对医院、医生、打针等的排斥感和恐惧心理,在生病时从心理、身体上能配合医生的工作。
六、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敬佩的感情,体验医生和护士工作的辛苦。第一次游戏
【游戏目标】
一、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及其职责,初步扮演医院中的各种角色。
二、生病时懂得要医院看病,了解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病-取药。
三、大胆有创造性地选择替代物与游戏材料,根据游戏需要自制简单玩具。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
1、在谈话活动中引发幼儿关于看病的生活经验,了解医院工作人员的职责。
2、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关于医院的废旧物如:药瓶、病例卡等。
物质准备:在医院投放病历卡、听诊器、针筒、药品等环境创设:创设医院的环境
【游戏过程】
一、教师出示听诊器和针筒和病历卡,引出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乐趣。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听诊器和针筒?医院里有谁?他们的工作是什么?
二、师幼共同回忆去医院看病的流程:挂号-看病-取药师提问:你们去过医院吗?为什么去医院?去医院看病时,先要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师小结:小朋友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要去医院看病,看病时,要先到导诊台的护士那填写病历,然后到主治医生那去看病,看完病再去药房取药。
三、提出游戏要求
1、要协商讨论,解决医院开业前的各种问题。
2、要选择各种替代物,创设医院环境。
3、按意愿选择角色,分工扮演医生、护士及病人等角色。
四、幼儿游戏,教师以病人的身份介入游戏,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能否协商、分工,形成初步的角色意识。
2、观察幼儿是否能掌握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病-取药。
3、观察医生、护士能否明确职责。
五、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
2、交流游戏情况。
师提问:
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你是怎么做的?
2、你在游戏中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3、下次的医院游戏你认为可以增加什么材料?
第二次游戏
【上次游戏回顾】
从上次游戏中,我发现幼儿对于医院游戏是充满兴趣的,特别对于医生这个角色充满向往。但是在游戏中我发现,因为第一次玩这个游戏,幼儿出现的症状与其他主题游戏第一次出现的症状都大同小异,即语言交流不够丰富,情节断续,不知该如何往下发展,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很容易笑场。但是医生的看病时,不能很好的对症诊断,不能根据病人的病状做出相应的策略。且形式单一,对于打针尤其感兴趣,不管什么病症都要求病人打针。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我对游戏方案进行了调整。
【游戏目标】
一、明确所扮演的角色,增强角色意识。
二、尝试根据不同的病症,针对性提出治疗的方案,能对症下药。
三、能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促进角色间友好互动。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在谈话中,引导幼儿回顾医生看病的方法,初步了解不同的病症的不同的诊断方法。
物质准备:增设压舌板、手电筒、体温计、白大褂、白帽子、护士帽、药瓶等。
环境创设:丰富医院的环境布置。
【游戏过程】
一、回顾上次游戏存在的问题,明确角色意识。
师:上次游戏中,老师发现扮演医生的小朋友对不同的病人都用了一样的看病方法,而且喜欢给病人打针,这样对不对?为什么?
师:要怎么样才能帮助病人把病看好?
师小结:医生要仔细询问病人哪里不舒服,然后要看看他不舒服的地方,一般的病只要吃药就好了。
二、提出游戏要求。
1、与同伴协商角色分配。
2、导诊的护士要主动与病人问好,游戏中要用礼貌用语。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开展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适时以病人的身份参与游戏,制造问题,让医生解决,观察医生对症诊断的情况。
2、观察医院工作人员与病人之间语言交流情况。
第三篇:大班角色游戏中材料的提供
大班角色游戏中材料的提供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在小班和中班的角色游戏活动中,我们班级幼儿的游戏兴趣显著增强,水平也大大地提高了,他们能够自己组织游戏,选择主题、自行分工、扮演角色等,游戏情节也开始逐渐丰富、内容多样化。到了大班以后,替代物和被替代物在幼儿思维中开始出现。一种情况是由替代物引发的想象活动:这个东西可以用来当什么呢?另一种情况是由被替代物引发的想象活动:什么东西可以用来“当它”啊?
针对上面所提到的两种情况,以往我经常会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为他们制作许多逼真的游戏材料,我错误的认为只有这样,孩子的游戏水平才能提高,游戏的目的才能达到。其实,在角色游戏初期逼真材料确实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但当他们的游戏发展到一定水平后,这样的材料反而会局限他们的思维,所以应降低材料的结构化,多增加低结构材料,鼓励孩子能结合角色和情节的发展自主寻找替代材料,这样不仅能提高孩子使用替代物的能力,而且也刺激了他们游戏的愿望和兴趣,丰富了游戏的情节。
就拿我们班级的“公交车”来说:一天,辉辉来当公交车司机,他想要一个方向盘,于是他到处问别人借圆形的东西,终于在朋友的帮助下他找到了一个圆形的板。拿到了“方向盘”的辉辉可高兴了,时而按按喇叭,时而左右转弯开的有模有样。还有一次,阳阳在公交车上捡到了一个饼干盒,在询问了一圈之后没有要,他拿着饼干盒看了半天之后向乘客们说道:“来,刷交通卡呀!我这个是刷卡机!”之后,乘客们上前乘车,阳阳就会模仿刷卡机的声音:“滴。”一声,刷的有模有样的,公交车上又热闹了起来。
上面的两个例子就是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创造性的玩,教师应启发幼儿积极地使用替代物,使幼儿做到能以物代物,使一种替代物有多种用法,替代物的巧妙运用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又一有效途径。教师在角色游戏的作用是一个观察者,更是一个引导者。我们要善于捕捉到孩子使用替代物的亮点,在集体评价中进行分享,对幼儿的表征行为进行鼓励,不断地强化他们的表征行为,这样幼儿使用替代物的意识就会加强,游戏水平也就不断的提高了。
第四篇: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分享快乐
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分享快乐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幼儿教育契机。而角色游戏更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它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角色游戏中,他们可以毫无拘束的模仿大人的一些行为,语言能力,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最近,在班级中陆续开展了一些角色游戏,有银行,娃娃家,超市,肯德基。在单个开展的时候就把一些游戏的要点和孩子们一起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实践„„。孩子们心情愉悦,玩的也不错。今天是孩子们第一次的分散游戏,几个区域同时开放,他们终于可以到外面的走廊里去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和同伴交往扮了。
可是一把孩子们放出去,我才知道“天高任鸟飞”了。娃娃家里,爸爸妈妈一起争抢娃娃,顾客随意的把钱扔在地上,买东西拿了商品就走,营业员也没有任何表示„„只有在我的监督之下的银行在认认真真的排队,礼貌的领钱。游戏现场虽热闹但嘈杂无序。
这么多的区域,我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等交流的时候由于小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说不清楚自己是怎么玩的,而情景再现时,往往不是有点“跑偏”就是在大家的关注下极不自然,达不到效果。所以在第二次游戏的时候,我就拿着照相机把孩子们游戏的真实的场景拍摄下来,请孩子们交流了以后,再放录像给他们看。刚开始孩子们看到自己在玩游戏,看的津津有味,只看不说,问题的实质还是老师在唱独角戏解决,怎一个“无奈”了得。看着看着,聪明的莹莹嘟囔了一句:怎么顾客把钱扔在地上?我灵机一动,把录像回看,并提出要求,请大家找找小朋友在做游戏的时候哪里是对的,哪里是错的。该怎么做?比如说顾客不能把钱扔在地上要保管好。这一次,大家看的更认真了,有的时候我发现了或者是孩子们发现了视频就暂停,然后看着画面来说。超市里,怎么顾客不给钱就拿着东西走了。娃娃家里的妈妈在喂娃娃吃东西的时候吹一吹。银行里的工作人员怎么不见了„„大家说的很起劲,让我们的评价环节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我们一起分享游戏中的经验,为下一次的游戏做更好的铺垫。
其实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在小班阶段的讲评往往以老师说孩子简单的回应为主,而且往往是以游戏的过程性指导为主,但是通过这几次的实践感受到只要用对了方法那么小班角色游戏的讲评也会很精彩,互动很热烈。
第五篇:大班角色游戏教案
大班角色游戏教案
范敏 201411362005 活动主题:魔法师
设计意图:幼儿的世界是天真烂漫,拥有将一切不可能的事情转为现实的“魔法师”。通过这类游戏的角色扮演促进幼儿社会发展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发展,提升幼儿的意志品质。
活动目标:
1、通过扮演魔法师的角色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同伴交往的技能。
2、通过扮演魔法师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分辨行为的对错,让幼儿学会坚持、勇敢。
3、引导幼儿扮演自己想的角色与故事情节,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重点:
1、引导幼儿想象并扮演多种魔法师。
2、引导幼儿团结合作,促进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技能。
活动难点: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活动准备:5种颜色的帽子、魔法棒若干、勋章若干、王冠2顶,、头纱一个。
活动过程:
1、老师情景表演引入主题。
(1)在桌子上摆上5(红、粉、蓝、绿、黄)个彩色帽子,老师用布遮住眼睛,让后请一个幼儿将小球藏在其中一个帽子里。(2)老师在念一句咒语,然后再猜出小球在哪里。(事先在观众中挑一个同伴,通过暗号将答案传递给表演者。用手摸头—黄色,摸耳朵—绿色,抹眼睛—蓝色,摸鼻子—红色,摸嘴巴—粉色)
2、引导幼儿扮演自己魔法师的角色,进行光明之战的游戏,带领幼儿们一起与黑暗作斗争。
3、引导幼儿要团结提来,寻找黑暗之神并战胜他们。
4、老师在适当时候喊一声“大家快逃”,然后接着暗示幼儿们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的到胜利。
5、胜利之后将徽章授予幼儿,并给他们勇士的称号。
6、让幼儿自己做简单的感想总结,老师在总结。
活动延伸:让幼儿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幼儿,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小朋友们,拥有魔法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小朋友呢?幼儿:........我们除了帮助其他小朋友还可以帮助谁?幼儿:.......)活动总结:
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