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前言后记
前 言
只要有生命,就会有希望;只要有生命,就会有色彩;只要有生命,就会有五彩缤纷的梦想。春天的,充满梦想的2012即将来临,值2012年元旦到来之际,为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我校举行此次少年儿童书画大展示。也许他们的笔法稍显稚嫩,写下的却是坚定的信念;也许他们的线条还不那么流畅,所描绘的却是远大的理想,让我们用一颗虔诚的心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感受他们个性的张扬。
后 记
一幅幅作品,一个个梦想,一道道风景,告别了收获的2011,迎来了崭新的2012。同学们,童年是梦想的源泉,让我们携手共进,放飞梦想,共创辉煌。在此,我们真诚祝愿全体教职员工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敬祝家长们年年如意,岁岁平安!祝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在期末检测中能够取得优异成绩。
桂花乡罗士刀完小
2011年12月27日
第二篇:前言、后记
前言
东升镇是中山市西北部地区的重点工业卫星镇,全镇下辖6个村、7个社区,总面积7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7.02万。
驻扎在“脆肉鲩之乡”的东升消防大队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和辉煌业绩的消防铁军。在建队之初,我们秉承着“忠诚、为民、勇敢、争先”的东升消防精神,脚踏着红色的热土,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心怀着人民的重托,在一次次生与死的考验下,在一场场水与火的洗礼中,忠实践行着总书记“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总要求,谱写了一曲曲“人民消防为人民”的壮丽凯歌。
追寻岁月痕迹,回眸曾经历程,东升消防人一步步脚踏实地、一年年不懈耕耘,换来了今天部队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安全稳定。前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东升消防人将不断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突破,在上级统一领导下,描绘东升消防科学发展的辉煌篇章。
结束语
昨日的成就是刻在前行者身后的丰碑,明日的辉煌是历史赋予前行者身上的责任。将这岁月的果实、浓缩的辉煌、领导的关怀、官兵的奋斗、战友的足迹,一一铭刻在心。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离不开部队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公安机关的正确领导,离不开所有东升消防人的舍我奉献,我们将永远记住每一位在东升消防部队工作过的老前辈、老战友、消防文员和专职队员,我们将不会忘记每一位对东升消防部队提供过指导帮助的老领导、老朋友、企业家和人心人士。
消防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带着人民的期望与嘱托,将内心的骄傲和自豪化作对消防事业的不断追求,励精图治、敢为人先、不懈奋斗,为建设幸福和美东升添砖加瓦,为实现平安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书集前言后记范文
[作者简介] 蔡有渊,男,1971年生,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人,硕士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十余年。[内容提要] 该集子包含了作者在初中教育管理和教学中的一些所思、所想、所做,一般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首先作者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罗列,之后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之后形成有理论依据、可操作性强的文章。作为校长作者又将文章印发到相关人员手中,来指导学校的工作实践。文章在理论上的缺陷可能存在不少,但实用价值也是较为明显的。另外还有一些作者在实践中拟定的工作标准,感觉对工作的指导性很强也收录其中,同时也有作者对教育现状和人生的一些感悟,仅作为该集子的一点有益补充而已。
[后记] 我是一个农家孩子,从参加工作之后才开始吃上早点,哪敢奢望创作一份属于自己的精神产品?
2002年我考取了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师从卫灿金老先生,两年半的磨砺也让我这个只有专科学历的困难学生写出了一篇算得上合格的毕业论文。之后才发现,自己每天接触这么多的教育案例,每天都在化解许许多多工作中的难题,为什么不能让工作上一个理论高度?作为校长,我写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说服我带领的团队,跟着我走。于是我改变了自己的工作程序:首先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罗列,之后阅读大量相关资料,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形成有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强的文章,再把文章印发到相关部门,由他们形成工作制度并付诸实施,以此来指导学校的工作实践,最后和我带领的团队共享成功的喜悦。另外,这里面也收集了一些我在实践中拟定的一些工作标准,也有一些对教育现状和人生的感悟,一并收录其中。一边想,一边做,一边写,这就是我的快乐人生,也因此命名该书为《且行且思》。
感谢我的恩师韩雪屏先生和导师卫灿金先生,是他们提升了我的理论素养。感谢我的老校长温渊先生对我工作的指导。内蒙古文联《小作家》协会白鹏老师在该书出版过程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帮助,老师百忙之中为该书写序,郭春玲老师打印了全部书稿,尤其是我带领的团队在我写作中给予我许多建议并在实践中为我作了很好的验证,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限于作者的学识水平和工作的局限性,不成熟的观点和做法一定很多,敬请见谅。
作者
2011年9月
[其中已发表论文]
《如何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内蒙古教育理论研究版
2008.3下 《谈农村寄宿制中学食宿学娱一体化管理》内蒙古教育理论研究版
2008.4下
《班级文化建设略谈》内蒙古教育理论研究版
2009.6下
第四篇:书画展前言后记
前言
时光荏苒,2014年的脚步正悄悄走近,我们即将走过不平凡的2013年。这一年里,全校师生在忙碌的工作、学习之余,寄情丹青,挥毫写意。有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才使我们取得了绚丽多彩的作品。诗人克洛岱尔说:目亦能听。书法是可看的旋律,线条的变化和起伏的节奏,与音乐、舞蹈同道。绘画无论写实或写意,亦如凝固的影像,宛如银幕之一瞬。艺术之路殊途同归,无论节律、笔触、色彩、音调、势态,皆为追寻人性之关怀,抵达人类普遍精神之本质。观书赏画,意会而已。书、画之艺,博大精深,本次展品皆出全校师生之手,深情款款表露,点画畅抒胸臆,惟企观者见下笔顿挫疾徐、渲染剔透厚润之一二,体会作者对工作、学习、生活的感悟。“常将不尽还天地,别有无穷待古今”。观者与作者,倘能穿越点画之跃动,直达心灵之化境,幸甚之至。感谢您的留步驻足。
后记
此次书画展荟集了我校师生书画作品265余件,这些作品题材多样,风格迥异,相得益彰,竞相争辉,既有各种书体书法作品,又有山水、花鸟、人物、石膏的中国画和手抄报,展现了我校师生书画艺术风采,同时也以丹青笔墨之形式寄情和谐社会发展,颂扬校园文化繁荣,共同谱写太平盛世书画领域的新篇章。书不尽言,翰墨难写点妍画丽;画不尽意,线条难描山绿水长。因展出场地所限,我们未能尽展师生们的倾心之作,这也是本次书画展的美中不足,但我们相信,一丝光亮注定会喷薄成万丈霞光,一抹微绿必将孕育出百花齐放。感谢您的光临与关注,谢谢您留下宝贵的意见!
富宁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
2013年12月27日
第五篇:同学录前言后记
前言
2011年的最后一天,相公高中八一届同学终于迎来三十年后的心灵相约,欢聚一堂,不论今朝事,独叙昨日情。今日再聚首,相互道心声。
看着张张久违的面孔,重拾往日的笑容。忙碌阻止不了我们的记忆,岁月冲不淡深厚的情谊。无论身处何地,无论事业成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我们曾经是相公中学八一届的学生。无论是喜是悲,魂牵梦绕的依然是青春的故事,同窗的勤奋苦读,校园的欢声笑语。无数次的风霜雪雨,我们忘不了青春时节的困惑;伴随着阴晴圆缺,我们彼此珍惜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日子里,久久铭记着纯真的洒脱。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着生活,实现了自我。
三十年的沧海桑田,犹如青春染指流年,不变的是那份对回忆的守候;三十年的风云变幻,如同一个故事,朝花夕拾,那些零乱的韶华交织在心底;三十年的花开花落,是一种境界,万千感慨承载着数不尽的厚重。
当我们经历了世事的浮沉变幻,蓦然回首,我们难以割舍的是浓浓的同学情谊,纵然是相隔千里万里,心中总是驻守最真诚的温暖。无论是清贫还是富有,无论是百姓还是高官,我们相公中学的兄弟姐妹啊!友谊长存,真情不变。我们的友谊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褪色,不会因环境的变迁而淡漠,真诚的友谊如同一首深情的赞歌,回味无穷,绵长悠远。
人人笑谈忆往事,声声感言师恩情。昔日的恩师已经白发尽染,笑中含泪依然那样灿烂。此刻,谨让我们用一颗颗真诚的心祝愿我们的老师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昨日的回忆我们珍惜,因为它留下我们青春的足迹;今日的相聚我们铭记,因为她拉近了我们心灵的距离;明日的憧憬我们向往,相信我们相互牵挂的日子会更加绚丽。满堂花醉往事重提,举座语欢尽显情谊。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今朝离别后,还望长相忆。待到白发蓦回首,故人独步夕阳红。千种浓情谊,无声胜有声。
后记
事如昨,一瞬过,几回辗转反侧。望明月,叹离别,多少阴晴圆缺。观今时,重回昔日所,万千感慨,思绪如索,三十年岁月匆匆过。
三十年岁月留痕,皱纹写着人生艰难,眼神透出流光飞短,脸上映着责任更艰。三十年岁月行程不算短,得失成败随它去,只要你拥有阳光的心情,阳光的笑脸。
三十年来,不管你就职于异国他乡,还是奋斗在桑梓故里;不管你春风得意步步高升,还是默默无闻平凡普通,我们有割不断的情,分不开的缘。我们的友情来自心灵,无论时间与空间如何变幻,那份纯真的感情直到永远。三十年来,在品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之后,我们就会发觉,让我们最难以忘怀和割舍不掉的依旧是这同窗友情;三十年来,在历经了人生的风霜雪雨之后,我们深深感到:同学的情最真,同学的意最浓,同学的爱最纯!
相见时难别亦难,聚散离合皆是缘。希望以后我们重相聚,相信那时我们依然如故,让岁月见证,让时光体味,我们对友谊的守侯无怨无悔。让真情永远藏在心中,愿友谊天长地久,亲爱的同学,无论在天涯无论在海角,我们会彼此祝福,彼此珍重!
本次同学聚会,虽经筹委会多方努力,终因时间短促、筹划粗疏,尚有许多同学未能到场,有些同学的信息至今未能知晓,在此深表歉意。
另本纪念册非专业制作,纸张低劣,制作粗糙,又虽经多次校对,恐错漏依存,望请谅之。
本次聚会,管佃如、王成宾、张旭波、王延臣、郭学习、马永进、沈兆霞、李增慧、张卫堂、李志慧、王永祥、葛福玉、李守臣、唐桂武、王起群、康敬树、朱崇熙、张作庆等同学热心参与和努力,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