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2 整理(共5篇)

时间:2019-05-14 19:2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代文学2 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代文学2 整理》。

第一篇:古代文学2 整理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作者: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题花山寺壁 苏舜钦

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沈园 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北山 王绩

旧知山里绝氛埃,登高日暮心悠哉。子平一去何时返,仲叔长游遂不来。幽兰独夜清琴曲,桂树凌云浊酒杯。

槁项同枯木,丹心等死灰。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虞美人 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长歌行

人生不作安期生2,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3出作李西平4,手枭5逆贼清旧京6。金印辉煌未入手,白发种种7来无情8。成都9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岂其10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11鸣? 兴来买尽市桥12酒,大车磊落13堆长瓶; 哀丝豪竹14助剧饮15,如锯野16受黄河倾。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17使千人惊。国仇未报壮士老,匣18中宝剑夜有声19。何当20凯旋21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22!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踏莎行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定**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踏莎行 赋稼轩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

西江月 遗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摸鱼儿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水龙吟 过南剑双溪楼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定**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寓意

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⑵,峡云无迹任西东⑶。梨花院落溶溶月⑷,柳絮池塘淡淡风⑸。几日寂寥伤酒后⑹,一番萧索禁烟中⑺。鱼书欲寄何由达⑻,水远山长处处同⑼。[1]

第二篇:古代文学

800~907,一直是唐朝,不过盛唐已经过去,诗方面有名的诗人就是李商隐 杜牧 温庭筠;词这种形式刚刚出现有温庭筠

还有就是唐 传奇,像聂隐娘 红线 龙女什么的应该听说过吧 辽 907~1125,效仿中原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大家 南唐 937~975 李煜的词相信都读过

两宋 960~1200

诗方面有名的有陆游 辛弃疾 王安石 杨万里 欧阳修 朱熹

词是全盛的了,有很多优秀的词人与作品流传,苏东坡 秦观 辛弃疾 柳永 李清照 欧阳修等等等等多的数不过来。

宋话本:话本小说是民间说话艺人的创作,既具有口头文学的清新活泼的特色,又发扬了志怪、传奇等古代小说的优良传统,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一定成就。代表作品有《简帖和尚》、《错斩崔宁》

宋杂剧 宋代的杂剧是由滑稽表演、歌舞和杂戏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戏曲。北宋时盛行于东京,南宋时临安也很流行。演出时一般由四个角色组成,有的增添一人。北宋的杂剧分为“艳段”和“正杂剧”两个部分。“艳段”是在正剧上演前表演的一段日常生活中的熟事。“正杂剧”又分为两段,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是杂剧的主体。到了南宋,杂剧变为三个部分,即“艳段”“正杂剧”“杂扮”。“杂扮”是由民间的滑稽戏演变而来的,作为杂剧之后的散段,又称“杂班”或“拔扣”。后来,北方的杂剧逐渐发展为元杂剧,南方的杂剧逐渐发展为宋元南戏。1125~1200 金 没什么好说的啊

赞同 0

一、诗经与先秦散文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期,大抵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年间的作品,共305篇。《诗经》里的作品都是合乐的唱词,分属于“风”“雅”“颂”三大部分。风是乐调,国风就是各国土乐的意思,共160篇。雅本是乐曲名,分“大雅”、“小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颂是赞美诗,是祭祀时的乐曲,有《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共40篇。

先秦散文主要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就大体情况而言,历史散文主要是叙事的,诸子散文主要是说理的。

历史散文有《春秋》《左转》《战国策》《国语》等。《春秋》是孔子编订的战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记叙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0)这242年间的各国大事;《左传》仿照其体例,顺着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12个鲁国君主的序次进行记载,全书30卷,详细记叙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外交、社会事件以及某些代表人物的活动。《战国策》亦称《国策》,传为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时,经刘向整理,编为33篇。主要记叙了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相互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国语》共21卷,据说为左丘明所作。这部书有重点地记叙了各国历史中若干事件。文字朴实平易,特点在长于记言,同时也善于描写人物神态。

诸子散文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期是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主要作品中,《论语》是语录体,《老子》多用韵,它们都词约义丰,《墨子》开始向组织结构严密的论说文形式发展。二期是战国中叶,主要作品有《孟子》、《庄子》,它们的文辞比前一个时期繁富,说理也畅达。三期是战国末期,主要作品有《荀子》、《韩非子》等。

二、楚辞汉赋

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样式之一。辞因产生于战国楚地而称楚辞;赋即铺陈之意,以“铺

采摛文”“直书其事”为特点。两者都兼有韵文和散文的性质,是一种半诗半文的独特文体。结构宏大,辞藻华丽,讲究文采、韵律,常用夸张、铺陈的手法。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文学作品。汉成帝时,刘向将屈原、宋玉、唐勒、景差以及西汉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庄忌、王褒等和他自己的辞赋汇为一集,共16篇,定名为《楚辞》.。

汉赋其主要特点是铺陈写物,不歌而诵,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文学体裁。汉赋代表作家在汉初主要有贾谊、枚乘。汉武帝和汉成帝时代,是汉赋的全盛时期,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扬雄等。东汉末年,赋逐渐衰落,有代表性的作者是张衡。

三、魏晋文学与南朝文论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摧垮了东汉王朝,代表中小地主利益的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曹操力量最强,在文学方面成就也最大。以“三曹”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所谓“三曹”即指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七子”即指汉末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均能文善诗,且与曹氏父子关系密切。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俊才云蒸”的时代,大量作家和作品涌现出来,使各种文体都得到了发展,尤其是诗歌方面打破了汉代四百年沉寂的局面。五言诗从这时开始兴盛,七言诗在这时也奠定了基础。历代文学评论家都把建安时期看作文学的黄金时代。

作为杰出诗人的曹操,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局面。他的诗歌内容大致可分两大类。一类是抒情诗。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表现他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二类是政论诗。曹操诗作的思想内容,决定了他作品的艺术特色。

曹丕是曹操次子,公元220年代汉自立。他虽想效法汉文帝做一个贤明君主,却放弃了抑制豪强的进步政策,他即位的当年,就采用了陈群制定的“九品中正法”,放弃了曹操兼容并包的用人政策。他的诗作中,比较出色的是一些描写男女爱情和离愁别恨之作。

在建安作家中,历来最受推崇的是曹植。从现存的当时作品看,也以他的为最多,共有诗八十多首及完整和较完整的散文、辞赋约四十余篇。曹植前期作品多数是吐露自己志趣与抱负之作,曹植后期诗作由于生活发生了剧变,曹操死后,他在曹丕的迫害下颠沛流离,生活经验也随之丰富起来了。因此,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都比以前大大进步,在艺术上也更为成熟。曹植的主要贡献虽在诗歌方面,但他的散文和辞赋也不乏佳作。名篇有《洛神赋》《鹞雀赋》等。

建安七子中,以王粲的文学成就最高,代表作有《七哀诗》、《从军诗》。

魏末多数作品,由于政治上的高压和知识分子逃避现实的倾向,已经不如建安作家那样富有现实性。但突出的文学家也还是有。嵇康、阮籍即是代表人物。嵇康散文代表作有《与山巨源绝交书》,诗作有《四言十八首赠兄秀才入军》等。阮籍以诗歌见长,代表作为历来传诵的82首《咏怀诗》。

从西晋建立到东晋灭亡的一百多年间,产生了左思、刘琨、郭璞、陶渊明等一批杰出和优秀的诗人。其中以陶渊明成就最高。

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八友”等。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辑的《世说新语》(南朝)和干宝著的《搜神记》(东晋)。它们都具有小说的风格,对后世文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四、唐宋文学

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由于国力强盛、科举制进士科重点考诗赋等原因,使文人之间形成以诗会友的习俗,因此诗歌创作十分繁荣。唐初,文坛上出现了四颗新星,即“初唐四杰”:骆宾王、王勃、卢照邻、杨炯,他们的作品为唐朝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这一

时候的著名诗人还有陈子昂等。唐朝中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出现,他们成为唐朝亦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李白的诗想象丰富、气势雄浑,表达了自己的远大志向和不媚权贵的性格,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阶段,他的作品表现了这一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沉郁顿挫、语言锤炼精当,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成为一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登高》等。这一时期著名的诗人还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善写边塞诗的“高岑”(高适、岑参)、“诗鬼”李贺、“诗豪”刘禹锡、“诗囚”孟郊、贾岛等。

唐朝后期,社会矛盾加剧。出现了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今传其诗近三千,为唐人之冠。他关心人民、抨击黑暗的现实。因此他的诗通俗易懂、重在批判黑暗社会。唐朝晚期,随着社会矛盾的不断加剧、以及藩镇割据势力的加强,出现了李商隐和杜牧。李商隐一生不得志,他的诗大都跟政治有关,杜牧既是一个风流才子,又是一个具有新历史观的诗人。唐朝晚期的著名诗人还有杜荀鹤、秦韬玉等,他们都是现实主义的诗人。

唐朝前期的散文深受六朝影响,仍盛行华丽藻饰的骈文,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一篇优美的骈文。唐朝中期,韩愈、柳宗元等人兴起了一场“古文运动”,强调散文的实用性,反对骈体。韩愈的散文气垫充沛、纵横开合、奇譬巧喻、形象鲜明,具有多方面的艺术特点,他的诗也有独创的成就。柳宗元擅长描写山水,他的思想有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代表作有“永州八记”等。

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繁。但还是出现了不少的文学家。这个时期曲子词开始兴起。晚唐第一个大力写词的作家是温庭筠,他的词重在写闺怨,具有秾艳细腻、锦密隐约的特点,是“花间派”的代表。五代十国时期的著名词作家有韦庄、冯延巳、李煜等。其中李煜的词最出色,他词内容主要写宫廷享乐、离愁别恨和囚徒生活,感情深挚,擅长白描,意境浑融阔大,语言或明丽或朴素,流走如珠,风格清婉沉着。他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能力和艺术风格,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北宋初期的词作深受五代遗风的影响,主要重在写男女恋情和离别情愫。其中柳永、晏殊及中期的秦观为其代表人物。柳永善写羁旅行役之情,晏殊善小令,风调闲雅,语言婉丽,音韵和谐,秦观的词风婉约绮丽,北宋著名的婉约词人还有周邦彦、欧阳修等。北宋中期,苏轼开辟了豪放词风,从苏轼开始,诗歌创作才出现了异于唐朝的特点。

两宋之交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她才华出众,前期的词作主要写男女爱情和自然风光,后期主要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情,她的词带有女性独有的细腻情怀,给词坛带来清高的意趣、淡雅的情怀、空灵的意境。

南宋最伟大的豪放派词人是辛弃疾,他为后人留下六百多篇词,不少词作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表现坚持抗金的决心,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屈辱投降进行嘲讽和批判。南宋婉约词的代表人物是姜夔。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今存其诗作九千多首。他的诗内容极为丰富,以抒发爱国激情、反映社会现实为主,也有许多爱情、农村、日常生活题材的诗。

两宋时期,散文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唐宋八大家”中除韩愈、柳宗元外,其他六人(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都在北宋。

五、元朝文学

元朝文学的主流是元曲,它分两个方面:元杂剧与散曲。在元朝,出现了“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元杂剧是我国古典戏曲中具有完整戏剧形式的剧种,它在结构上一般每本分为四折,也有少数杂剧有五折、六折的。所谓“折”,大体相当于现代戏的“幕”。每一折既是音乐组织的单元,又是一个较大的剧情段落。四折串演在一起,刚好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合乎剧情由

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的顺序。有的杂剧在第一折前或折与折之间加一个“楔子”,起交代故事背景或过场的作用。杂剧末尾一般都用两句、四句或八句诗句,来结束情节、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在音乐和演唱的形式上,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若干个曲牌组成“套曲”。唱词由一个角色从头到尾唱到底,其他角色只有动作和说白。剧本还规定了男女角色(“末本”和“旦本”)。剧本由曲词和宾白两大部分组成,曲词重在抒情,宾白重在叙事,它们与音乐交相配合,推动剧情发展,塑造人物的艺术形象。历史上有名可考的元杂剧作家共八十多人。其中成就最大的是关汉卿,他是当时剧坛的领袖,一生写有67部杂剧,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揭露社会矛盾黑暗的,如著名的《窦娥冤》等;二类是描写下层妇女的斗争与生活,带有很强的喜剧意味,如《救风尘》、《拜月亭》等;三类是歌颂一些英雄的,如《单刀会》、《西蜀梦》等。除此外,王实甫的《西厢记》也是很著名的剧作,它描写了张生与崔莺莺争取自由爱情的经过,表现了鲜明的反封建倾向。它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它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散曲是杂剧的姊妹艺术。它由词发展而来。词在金元时期,由于吸收了“俗谣俚曲”及少数民族乐曲的养分而形成芨曲这种新的文体。散曲虽同词一样,必须按曲牌、韵律填写,但在规定的字数以外可以加衬字,更适合配乐演唱。散曲的语言比词更加活泼自由,更加口语化。它在形式上有“小令”与“套数”之分。“小令”又称“叶儿”,只用一个曲牌,一韵到底,大都用来抒情写景。如马致远是著名的散曲作家,他的《天净沙·秋思》通过秋日郊野的景色,抒发旅人的愁思。“套数”又名“套曲”,是联接同一宫调的许多曲牌而成。套数的长短没有限制,根据需要随意而定。长的套数可以连缀几十支曲牌,但无论多大,都要一韵到底,不能换韵。套数一般都有尾声,如睢景臣的《船涉哨遍》(高祖还乡)套数,由七支曲牌和一个尾声组成,写出了乡民对刘邦的嘲骂和讽刺。

元朝南戏的颠峰之作是《琵琶记》,元末高明撰。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共四十二出。被誉为传奇之祖的《琵琶记》,是我国古代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它宣扬贤孝的精神,反对愚孝,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上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六、明清文学

明清时期,由于科学考试的僵化、统治者为控制思想而大兴文字狱以及音乐曲词向通俗化方向发展等原因,诗词的创作趋向衰落。明代时词的曲谱失传,这一文体也就脱离了音乐,成为文人案头之作,很少配乐演唱。清代时,词作又大大兴起,出现了众多流派。纳兰性德是影响最大的一位清朝词人,他的词清新婉丽,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多描写风情与相思之情。

在明朝初年,有像宋濂、刘基、高启这样的诗文作家。他们由于经历了元末的**,接触到广泛的现实生活,写出了一些揭露现实黑暗,具有社会内容的作品。在明开国后的100多年中,在文坛上占统治地位的却是以“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派。他们的诗文充满了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内容,平庸呆板,肤廓空虚。这是和当时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安定及阶级矛盾较为缓和相适应的。其次,稍有影响的是以茶陵人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这一派在散文方面主张师法先秦,在诗歌方面追求声调格律,自称宗法杜甫,但总的来看,他们的作品并没完全跳出台阁体的圈子。以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和公安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首的“公安派”先后极力反对复古派。他们反对贵古贱今和模拟古人,提出文学要有质,能独抒性灵,发前人之所未发等主张。这些主张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他们的创作影响都不大。清朝的吴楚材、吴调侯等编辑成了一部《古文观止》,收录了上启先秦,下至明末的222篇散文。

但是,小说方面的情况却不一样。明朝初年,小说在前代传奇小说、话本和杂剧的基础上就已经有新的发展,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元末明初出现的《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章回小说中的开山之祖,也是我国最杰出的历史演义小说,它使中国小说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作者是罗贯中。全书共120回,它通过三国时期各封建统治集团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反映了人民在**时代的灾难和痛苦,表现了他们对统治集团的爱憎与向背,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割据、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和《三国演义》同时出现的《水浒传》是我的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它取材北宋宋江起义的故事,作者相传是施耐庵,其学生罗贯中曾进行过修改。《水浒传》通过宋江起义这一历史事件的叙述,深刻地揭露了人民与统治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展现出贫苦农民被迫聚义梁山,拿起武器来反抗斗争的动人情景,反映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明朝中期,我国出现了一部举世瞩目的神魔小说——《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全书100回,作品最突出的成就是塑造了神话英雄孙悟空的光辉形象,他敢于反对天上神权与地上妖魔的精神,反映了人民征服社会上邪恶势力的信念和力量,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和现实意义。《西游记》以讽刺、幽默的笔调,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小说充满奇特的幻想,表现了罕见的艺术想象力。明朝的许仲琳也写了一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通过纣王无道,终被讨伐的故事,表现了人民的力量,但它也具有很浓厚的宿命论色彩及宗教影响。

明末出现了一部暴露性的写实小说《金瓶梅》,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笑笑生是笔名,作者真名尚未考证清楚。《金瓶梅》的情节截取自《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故事,书名取自小说主人公西门庆的三个姬妾潘金莲、李瓶儿和春梅的名字。小说虽写的是宋代的人和事,事实上反映的是明朝中后期的社会事实,它通过西门庆罪恶的一生,反映了封建社会处于腐朽没落时期的统治阶级的特有本性。

明末时期,一些文人对代代相传的话本编辑、加工,形成了一些短篇白话小说集,其中成就最大的是“三言”、“二拍”。“三言”是冯梦龙编辑的、加工的三部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每部40篇,共120篇。凌蒙初在“三言”影响下写成“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同样是每部40篇,共80篇。“三言”“二拍”通过动人的爱情故事,描写了青年男女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抨击封建婚姻制度对青年的迫害,表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爱情观念。

清朝的吴敬梓著的《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的典范。全书共55回,通过十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故事,细腻地刻划了一群追求功名富贵的各类型的封建儒生和贪官污吏的丑恶面目,剖析了当时读书人的丑恶变态的灵魂,作者希望用儒家道德规范来扭转这种丑恶风气。

清朝初期还出现了一本“谈狐说鬼”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是蒲松龄。它表现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血泪控诉、对真挚爱情的热烈歌颂、对现实政治腐败和对念官污吏的严厉批判及对世俗民风的讽刺。

18世纪中叶,横空出世的《红楼梦》在中国小说中是一个“异数”,是一个空前绝后的艺术顶峰。它又名《金陵十二钗》、《石头记》、《风月宝鉴》、《情僧录》。小说作者曹雪芹“披阅五载,增删五次”写成这部现实主义杰作。一般认为目前的《红楼梦》版本中前80回为曹雪芹所写,后40回为高鹗所续。《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开全书的故事情节,通过以贾府为代表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家庭的腐朽,是中国封建制度濒于崩溃和必然灭亡的一面镜子。

明清时期的著名通俗小说还有:明代的《杨家府演义》、清朝李汝珍的《镜花缘》、俞越的《七侠五义》、钱彩与金丰的《说岳全传》等。清代还出现女诗人陈端生著的弹词《再生缘》,宣传了女性独立思想。

明清时期的戏剧以“明清传奇”为最主要代表。明朝成就最大的戏剧是汤显祖所创作的《牡丹亭》(又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由于汤显祖是临川人,书

斋号“玉茗堂”,这四部剧作又都以写梦为关键,故称之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其中,尤以《牡丹亭》的成就最为突出,它是一部浪漫主义杰作。它写的是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通过少女杜丽娘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死而复生的离奇动人的情节,揭露了封建礼教压抑人性的罪恶,表现了青年男女冲破礼教罗网的决心,歌颂他们为追求自由爱情而舍生忘死的斗争精神,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清朝初期,《桃花扇》、《长生殿》两部剧作出现,它们并称为清代戏曲的“双璧”。《桃花扇》的作者是孔尚任,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全剧共40出,它“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献资料,形象和深刻地提示了明末腐朽、**的社会现实,谴责了南明王朝昏王当朝、权奸掌柄、争权压利、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的腐朽政治。剧中突出了李香君的形象,她是一名有明确政治理想和是非界限的歌妓。当阮大铖逼迫李香君时,李香君以头撞地,血溅宫扇,表现了她不畏权势的性格。《桃花扇》在历史剧的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它将爱情故事与明王朝的兴亡历史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对中国爱情剧的创作是一大发展。《长生殿》的作者是洪升,它刚刚写成上演,便轰动了京城。剧本叙述了唐明皇宠爱杨贵妃导致叛乱,被迫缢死杨贵妃,随后唐明皇又日益思念杨贵妃,最终通过道士架起的仙桥相见,实现了在长生殿上立下的“生生死死共为夫妻”的盟誓。

第三篇:2013古代文学

一、填空(10题10分)

1.四大声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Ps:梁辰鱼的《浣纱记》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2.《水浒传》

(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醉打蒋门神(2)林冲买宝刀,杨志卖宝刀

(3)三次斗虎的情节:武松打虎、李逵杀虎、二解(解珍解宝)射虎(4)武松杀嫂,宋江杀惜(婆惜),杨雄杀妻 3.《牡丹亭》:【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4.“临川四梦”:《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玉茗堂四梦)5.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或其门人所作《鸣凤记》

6.吴江派:吴江派(沈璟)、至情派(汤显祖),两大戏剧流派的形成与竞争,是明代后期传奇繁荣的重大标志。7.三言二拍: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凌濛初“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8.清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 9.《镜花缘》(李汝珍):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

10.花部雅部之争:雅部指昆山腔,花部指京腔、秦腔等诸腔。开始昆山腔处于正统地位,花腔只是附属,在民间演出。后乾隆大寿,四大徽腔进京,于是花腔终于取得绝对优势,雅部逐渐消歇。11.“南洪北孔”: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二、名词解释(4题20分)

1.台阁体:明永乐至成化年间,上层官僚间形成的在文坛占主导地位的一种诗文流派。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台阁体的代表人物是台阁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从内容上看,台阁体的创作多为应酬、题赠应制之作,书写爱亲忠君之念,纠己自悼之怀;题材上主要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风格上,追求平正典丽,雍容典雅。

2.茶陵派:明初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李东阳是湖南茶陵人,因而将这一流派称为茶陵诗派。茶陵诗派主要成员有谢铎、张泰,绍宝等。成化、弘治年间,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李东阳提出的了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对当时文坛纠正台阁体文风产生了重要影响。3.前七子:“前七子”是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中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的文学群体。不过,“前七子”的名称是后来才起的,所以他们的文学活动,不像“后七子”那样带有明确的集团和宗派意识。他们实际代表着弘治、正德年间发轫于京师的一股文**流。

4.后七子:指嘉靖、隆庆时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内的文学群体。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同时也沿着前七子的复古道路走得更远。但后七子成员之间主张和创作风格差异较大,并不是一个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文学流派。

5.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嘉靖年间以反驳李梦阳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流派,由于宗唐拟宋,所以被称为唐宋派。代表人物有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毛坤等散文家。他们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主张,认为不一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特别是唐宋的散文更值得效法,主张恢复唐宋时期以理学为主导的“文以明道”的传统。唐宋派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创作上,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归有光。

6.公安派:明后期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为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故称为公安派。他们深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核心理论是袁宏道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们强调文学情感的真实性,反对虚伪,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必拟古,应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真情实感。总之,强调真实与变化是公安派理论的核心。【性灵说】

7.竟陵派:竟陵派是稍后于公安派的文学流派。以钟惺,谭元春为首,因两人都是竟陵人而得名。他们提倡学古人的精神,积储文学底蕴,这与单纯在形式上蹈袭古风有很大区别,客观上对纠正拟古流弊有积极意义。再者敏锐看到公安派末流俚俗肤浅的弊病,企图另辟蹊径,绝出流俗,具有一定的胆识。但他们偏执的将“幽情单绪”“孤行静寂”的境界当作文学的全部内蕴,将创作殷商奇僻险怪,孤俏幽寒之路,缩小了文学的视野。8.清四大诗说: “神韵说”:王士禛从司空图和严羽的“妙悟说”和“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等说法中找到诗歌的真谛所在,提出了“神韵说”。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性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而更多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更加强调诗歌排闲解愁的消遣娱乐功能。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韦、柳一派的诗风。“格调说”:沈德潜有感于王士禛“神韵说”内容上的空疏和把握上的虚无缥缈,提出诗歌中的“格调说”加以匡正。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即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以上意图落到实处。将封建诗教与唐诗的艺术格调捏合在一起,实际上割裂了唐诗的艺术表现与诗人内在情感之间的联系。“肌理说” “性灵说”

9、三大词派 阳羡词派 浙西词派 常州词派

9.吴江派:明代戏曲文学流派。其领袖人物是吴江(今江苏吴江)人沈璟。向来认为属于此派的曲家有顾大典、吕天成、卜世臣、王骥德、叶宪祖、冯梦龙、沈自晋、袁于令、范文若、汪廷讷、史槃等。沈璟戏剧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要求作曲“合律依腔”,语言“僻好本色”。沈璟的理论和吴江派诸作家的实践,对于扭转明初骈俪派形成的脱离舞台实际、崇尚案头剧的不良风气,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沈璟过分强调音韵格律,主张宁肯“不工”,也要“协律”。他提倡戏曲语言要“本色”,原本意在反对明初的骈俪颓风,但由于他把“本色”狭窄地理解为只是采用“俗言俚语”、“摹勒家常语”,也产生了弊病。

三、简答题(3题30分)1.《聊斋志异》的艺术特点

《聊斋志异》写作手法的特色是用传奇笔法,表现志怪题材,而在这两方面都对前人有所超越,作者借鉴和吸收了传奇、志怪的写作手法,采用虚构的方式,着意于借景抒情,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写出了花妖鬼狐的恋爱故事。

(1)在运用志怪题材反映现实生活方面,无论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以往的志怪、传奇,取得了新的成就。

(2)唐传奇在写法上通过“尽设幻语”的虚构手法,完成了委婉曲折、优美动人的故事。这就是所谓“传奇手法”。《聊斋志异》艺术大多以志怪反映现实,且使用传奇手法,所以兼具志怪、传奇二体的特点,以至成为成熟的短篇小说杰作。

(3)《聊斋志异》不仅继承了唐传奇的艺术手法,而且还超越了它,具体表现在:首先是在人物描写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不仅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而且刻画出人物复杂的性格特征。它已经从唐传奇以叙述故事为主,发展到以刻画人物为主。其次是环境描写。如《田七郎》中,环境描写对成功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第三是心理描写。如《青凤》写青凤追求爱情而又羞涩胆怯的心理,颇有惟妙惟肖之妙。此外,如《辛十四娘》、《王贵庵》、《聂小倩》等,都较好地以心理描写的方法达到了艺术表现的目的。

2.《儒林外史》的讽刺特点、杜少卿人物形象及其与作者吴敬梓的关系 杜少卿与理想的人格形象(1)、反叛传统与背弃时尚

《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不仅是对传统伦常观念的挑战,同时,也在挑战着时代流行的文化观念。杜少卿的世界观和处理问题立场与贾宝玉完全不同。贾宝玉厌世、弃世,反对以任何方式介入社会生活,杜少卿则坚持融入俗世,他关心非常具体、非常实际的社会问题,他从社会责任感出发来思考问题。(2)、漠视功名与关切民生

面对补天无望的这个事实,杜少卿的立场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却和贾宝玉完全不同。贾宝玉力图超越于琐碎的生活之外,反对以任何方式介入社会生活;杜少卿则是将自己置身于琐碎的人类生活中,尽一己之力去挽救颓世。

《儒林外史》

通过凸显杜少卿的社会责任感,来对抗中国传统文人中流行的虚无主义,通过杜少卿的洞彻人生、反思传统和当下的气度,来对抗中国传统社会中流行的实用主义。

3.《牡丹亭》

1、《牡丹亭》的题材来源是什么?汤显祖作了哪些改造?

① 取材: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交代该剧的来源有:托名陶潜著的《搜神后记》卷四李仲文事,刘敬叔《异苑》卷八的冯孝将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的汉睢阳王事。三人的女儿都是钟情于男子,自由结合,争取还魂复生。只是有的如愿以偿,有的则功败垂成。另外提到“传杜太守事”指话本小说《杜丽娘记》。明末《燕居笔记》收《杜丽娘慕色还魂记》,故事人物和大体轮廓与《牡丹亭》相似,说明汤显祖是依据话本的故事线索,参考六朝志怪小说的还魂故事改编而成。

②汤显祖的改造和提炼:经过汤显祖的一番生花妙笔,传统的还魂故事具备了强烈的时代气息,突出了明代后期人性解放的鲜明旗帜,反映了当时意识形态领域“情”与“理”的尖锐冲突。首先,作者强调了双方门第的差异,以反对将门第作为婚姻筹码的封建意识。其次,作者有意将人物性格及其相互关系置于为爱情自由而行动的戏剧冲突中去。第三,作者着意营造和描绘自由爱情实现的艰难历程。

2、从杜丽娘的形象看《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①杜丽娘出生在名门大家,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无限春光使她萌发了对幸福人生的憧憬和对理想异性的渴望。然而,生存环境没有给这种憧憬和渴望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所以她只有到梦中去寻找。因无法实现梦中的理想,杜丽娘含恨为情而死。进入鬼蜮的杜丽娘更加大胆、痴情。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愿意为情而再生。她大胆争取还魂复生,复生后更让自己的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承认。

杜丽娘积极主动的行为的潜台词是:爱情的力量既然能使杜丽娘从生到死,从死到生,那么它也能够征服作为自由爱情死敌的封建礼教,使其不得不认可主人公的叛逆婚姻。这虽然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想象,却生动地体现出作者关于本剧“理之所必无”,然而“情之所必有”的主题思想。

②杜丽娘不是先与柳梦梅有了花前月下的那些浪漫情调后,才激发自己的欲望冲动,冲破“男女大防”的限制,而首先是因为春心萌动以后,迫切地感到青春寂寞难耐,因而自然地涌发欲望的冲动才在梦中与柳梦梅相会。在解决了生物欲望以后,才由此蕴育了生死不渝的爱情。这与《西厢记》中崔莺莺对张生是由“情”到“欲”的过程截然不同,是明代后期王学左派尊重人的生存权利,认为“百姓日用即是道”的激进思想的形象阐释。正因如此,《牡丹亭》提出的反封建礼教、宣扬个性解放、主张爱情自由的口号才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古代爱情剧的思想和社会深度。

3、《牡丹亭》的文化意义

1)一是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褒扬像杜丽娘这样的有情之人,从而拨开了正统理学的迷雾,在受迫害最深的女性胸间吹拂起阵阵和煦清新的春风;

2)二是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

3)三是商业经济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新形势,对于正在兴起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影响极大的主情之作,《牡丹亭》虽然表现出激情驰骋、辞采华丽的浪漫主义戏剧风格,但也必须看到,《牡丹亭》其实还未从根本上跳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传统道德。特别是后半部戏在总体上还是遵理复礼的篇章,作者并没有彻底实现其以情代理的哲学宣言。

4、汤显祖的“至情”论

汤显祖的“至情”论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从宏观上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世总为情”,“人生而有情”,“情”与生俱来并伴随着生命进程。世间之事,非理所能尽释,但一定都伴随着情感旋律的抑扬;

2)从理想上看,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牡丹亭》便是“至情”的演绎。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种贯通于生死虚实之间、如影随形的“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

3)从途径上看,最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戏剧表演可以“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极人物之万途,攒古今之千变”,使得观众在戏剧审美活动中无故而喜,无故而悲,将旁观者从冷漠无情与麻木不仁的状态中调整过来,人们最终在“至情”的感召下,于戏剧的弦歌中,把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四、论述题:(任选一题)(40分)

《西游记》的人物分析(孙悟空,猪八戒)

《红楼梦》的人物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第四篇:古代文学

名词解释

1、西昆体:西昆体因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它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欧阳修说:“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西昆体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2、苏梅:北宋诗人苏舜钦与梅尧臣的并称,苏诗趋向粗犷豪迈,梅诗则委婉闲淡,他们矫正西昆体之弊,与欧阳修一道开辟了宋诗的新格局。

3、苏门四学士:北宋时期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苏轼在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最欣赏和重视黄、秦、晁、张四人。《宋史.黄庭坚传》载:“(黄)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

4、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前中期出现了“中兴四大诗人”即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均以诗歌擅名天下,其中陆游影响最大,杨万里、范成大二家次之,尤袤作品则较少。

5、诚斋体:指杨万里诗歌的风格特征。诚斋体的艺术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情趣,诗人每每从平常的事物中敏锐的捕捉到富有情趣的瞬间,并用浅近自然的语言把他的所见所闻表现出来。

6、辛派词人:辛派词人是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

7、四灵诗派:指徐照(字灵日军)、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四个诗人。因为他们的字或号中都有一“灵”字,故称“四灵诗派”。又因为他们都是庆嘉(今浙江温州)人,所以又称(永嘉四灵)”。四灵诗人反对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的生硬晦涩的诗风,他们推崇晚唐的贾岛,姚合。讲究字句声律的作诗方法和野逸清废的诗风,内容狭窄,以描写身边眼前的山林景物来表示自己的清高脱俗。

10、南戏:即南曲戏文的简称,是民间艺人“以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南词叙录》)构成曲牌连缀体制,搬演长篇故事,创造出的一种新兴艺术样式。它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戏曲”。

11、江湖诗派:江湖诗派得名于《江湖集》。南宋后期杭州书商陈起刻印当时一百零九位诗人的作品,合称《江湖集》。后人称这些诗人为江湖诗人或江湖派。江湖诗人大多是落第文人,他们浪迹江湖,彼此以山人、名士相标榜,这些诗人的品节较杂,不少人奔走于权贵之门,或干渴以求进或献诗而招养,但也有关心现实,忧愤国事之人,例如戴复古、刘克庄。

12、铁崖体:元末诗人杨维桢号铁崖,其诗作最具艺术个性。他融汇汉魏乐府以及李白、杜甫、李贺等人的长处,以气势雄健的奇思幻想突破了元代中期诗歌雅正平稳的风格,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13、台阁体:指明初永乐,弘冶年间在上层官僚中形成的一种诗风。以其主要代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是台阁重臣而得名。“三杨”在明初均以大学士辅政,其诗文多应制、题赠、颂圣内容,貌似雍容典雅,安闲和易,实则陈陈相因,空虚浮泛。

14、传奇: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元稹的《莺莺传》初名《传奇》。裴铏的小说集野称《传奇》。宋金时期,传奇成为说话的“小说"及诸官调中一类的名称。元代以后,则将敷衍奇闻异事题材的小说、戏曲(先是杂剧,后是南戏)称为传奇。今则专以传奇指唐宋文人的文言短篇小说及明清以唱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以别于北杂剧。

15、元诗四大家:指元代中期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并称“虞杨范揭”。他们当时都颇有诗名,但作品多题咏寄赠之类,内容较空泛;崇尚“雅正”,宗法唐诗,而风格各异。

16、元末四大传奇:又称“四大南戏”,是元末明初《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部南戏作品的并称,简称:“荆刘拜杀”。说见王骥德《曲律》。

17“演义”即“历史演义”:即用通俗的语言和章回体形式,将历史演变、战兴废、朝代更替等基本的历史题材组织、敷衍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的小说。

18“四大奇书”: “四大奇书”,又称“明代四大长篇小说”,是指:《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西游记》(作者:吴承恩)、《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这四部小说被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称为“四大奇书”,这一称谓一直沿用至今。它们分别开创了历史演义传统、英雄传奇传统、神魔小说传统和世情小说传统。

19茶陵派:指明前期成化弘治年间以湖广茶陵人李东阳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其成员有谢铎、张泰、邵宝等人。他们作诗强调宗唐法杜。着眼于音调、法度,具有“台阁体”向“前后七子”转化时期的过渡特点。

20、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他们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拯救萎靡不振的诗风,他们都怀着强烈的改造文风的历史使命,却走上了一条以复古为革新的老路。

21、后七子:也叫嘉靖七子,是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继前七子之后重新倡导复古的文学流派。成 1 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忠行、梁有誉。后七子继承前七子的文体主张,同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汉魏、盛唐为楷模。他们重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浩大,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

22、唐宋派:是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一个散文复古流派。他们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提法不满,极力推崇唐宋文风,强调自然流畅、直抒胸臆,反对艰深为文,模拟剽窃,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论调,对晚明“公安派”、清中叶“桐城派”都有重大启迪和影响。

23、公安派:是晚明时期受李贽影响而出现的一个反复古的文学流派。因其代表袁宗道、袁宏道、袁忠道兄弟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他们不满前后七子的拟古之风,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艰深为文、佶屈聱牙。表现了一定的创新精神。艺术上多能流露个性,清新洒脱,意达词畅,但也有

的流弊。

24、竟陵派:继公安派之后,以湖北武陵人钟惺、谭元春为首的一个文学流派。他们在反复古、重性灵上与公安派一致。但他们不满公安派鄙俚、轻率、浅露的流弊。主张“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诗归序》),即通过乞灵于古人,达到一种“灵”而“厚”的创作境界。因此,其诗文表现除“幽深孤峭”的风格。

25、复社:明末以张溥、张采为首的具有政治斗争色彩的文化组织。其宗旨是“兴复古学,务为有用。”文学上反对公安派、竟陵派末流空谈性灵、不问时事倾向,重新标举“复古”,为现实斗争服务,作品多表现时事,富于激情。

26、梅村体:吴伟业的诗体风格。以明清易代的史实为题材,反映社会变故,感慨朝代兴亡,吸取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写法,侧重叙事写人,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晚唐温、李的风情韵致及时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代表作《圆圆曲》《永和宫词》等。

27、神韵说:“神韵”即风神韵味,清初王力祯极赏唐司空图《诗品》“冲淡”、“自然”、“清奇”和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妙悟”、“兴趣”之说,提倡“兴会”“神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要求诗歌有幽静淡远境界和含蓄隽永语言。

简答题

一、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1、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有的再加一个“楔子”。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

2、演剧角色可分末、旦、净三类。末分正末、副末、外末、小末等。旦分正旦、副旦、贴旦、抹旦、小旦等。

3、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官调下的一套曲词演唱。不相重复,而且一韵到底。

4、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宋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二、元曲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拜月亭》 王实甫《西厢记》 白朴《墙头马上》 郑光祖《倩女离魂》

三、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元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弱者的胜利。

2、善于塑造各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强烈的戏剧冲突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行动描写,心里刻画和角色语言创造等方法。

3、善于组织、设置紧张尖锐而又富于变化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

4、戏剧语言本色当行。

四、宋初诗坛三大流派

1、白居易体——浅俗平易。代表人物是徐铉与王禹偁。徐铉作有《柳枝辞》,近似民歌。王禹偁早年作有不少讽喻诗,如《对雪》等。

2、贾岛,姚合体——境界狭仄,语言工巧。代表人物是林浦、潘阆以及“九僧”。林浦的代表作是《三园小梅》。

3、李商隐体——绵密富丽。代表人物是杨亿、刘筠、钱惟演。其唱和诗集名《西昆酬唱集》。

五、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治学的三重境界,者三重境界分别来自宋诗。请你写出这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句本是描写相思诗句,但王国维却用以表现“立志——苦索——顿悟”的治学三境界,它巧妙地运用了三句中蕴含的哲理意趣,把诗句由爱情领域推弹到治学领域,赋予了它以深刻的内涵。

六、晏几道《小山词》特色

1、一洗《珠玉词》那种雍容典雅的气度,形成极度凄楚哀怒的感伤情调。

2、工于言情,多局限于歌舞爱情的追怀思念,尤其是对相见无缘的萍、蓬、鸿、云四位歌女的苦恋,处处流露出惆怅伤感的情调

3、常借梦境抒情,在综缈幽微的梦境里,捕捉那更深、更细、更微妙的心灵颤动

4、善于运用不同的构思方法表现相似的题材,多用情景互寸的手法。者也使《小山词》题材内容十分狭窄,大部分作品均未脱离恋情相思与别恨离愁的范围

5、语言委婉细腻而清新俊逸,有清刚顿挫之美。

七、南戏的体制特点

1、在剧本结构上无固定出数、长短自由,少则几出、多则几十出。

2、在表演上,各种角色都可以唱,还有对唱、轮唱、合唱。官调音律的限制也不像杂剧那样严格。

3、在音乐上,以南曲演唱。

八、柳永对词的贡献

柳永的词集名《乐章集》,有词200多首,堪称是宋代第一位专业词人。他对词的贡献,就内容而言,主要表现在扩大词境:

1、多描写具有现实感情和现实环境中的女性。

2、擅长写作描写离别与羁旅之情的词。

3、描写城市风物的词也颇具特色

在艺术方面:

1、发展了慢词,扩大了词的表现手法。

2、多用赋体,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吸收辞赋和骈文的长处。极善铺叙,并在铺叙中渲染情感。

3、语言上雅俗结合。

九、江西诗派的由来与发展

由于黄庭坚的诗歌在当时形成了很大的影响,许多诗人都追随他的诗风,逐渐形成了“江西诗派”。南宋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派宗社图》,首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下附诗人20余人。江西诗派的名称由此而来。元代方面又以杜甫为“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为“三宗”,明确提出“一祖三宗”之说,揭示了江西诗派的源流。

十、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1、擅长描绘凄迷感伤的意境,将外在之累与内在之情结合起来,极具艺术感染力。

2、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段,写景抒情更为形象生动。

3、语言精美而平易,遣词典雅凝练,雅俗共赏,其不足是风格较弱,缺少力量之美。

十一、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1.在情感表达上,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

2、语言表达上,第一,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然。第二,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

十二、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1.陆游诗歌创作的基本特征是现实主义,但也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

2、陆游的诗,一般来说,概括性和抒情性很强,而故事性则比较薄弱。

3、在语言方面,陆诗晓畅平易,精炼自然。陆游反对雕琢,更反对追求奇险。

4、在体裁方面,陆游也是无体不备,各体俱工。更擅长近体诗,其中七律尤为人所推重。

十三、姜夔词的特点

1、咏物词往往别有寄托。他常常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写得空灵蕴藉,寄托遥深。

2.阴冷的意象群和幽冷悲凉的词境。姜的词往往以冷香、冷云、冷月、冷枫、暗柳、暗香等衰落、枯败、阴冷的意象群来创设幽冷悲凉的词境,表现词人浪迹江湖时的凄凉凄苦,孤独寂寞的人生感受。

3.别出心裁的艺术思维和表现手法。他善于用联想思维和艺术通感得到不同心理感受连缀在一起,表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又善于侧向思维写景状物,虚处传神,意境清空。

4、长于自度曲。与柳永、周邦彦因声制词。不同的是有的自度曲是先作词后谱曲,还一显著特色就是往往配有结撰的小序。

十四、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特点: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前后勾连,首位相接;全书构成统一整体。

十五、《三国演义》出色的战争描写

1、同中见异、千变万化、特点鲜明。三大战役都是以弱胜强的火攻,但官渡之战是烧粮草;赤壁之战是烧战船;夷陵之战是烧营盘。烧粮草在平原,烧战船在水上,烧营盘在山林。2、3、4、注重表现战争的智谋。官渡之战,袁绍败于无智;赤壁之战,孙刘胜于斗志;夷陵之战,东吴显于智胜。注重在战争中写人:详写战前谋划,详写主动得胜方。注重场面气氛渲染。多用张弛结合,动静结合手法。

十六、桐城派的散文理论:桐城派是清中叶最大的散文流派,因代表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而得名。

方苞首先提出“义法”主张。“义”即“言有物”,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法”即“言有序”,指文章的形式技巧。他要求文章形式服从内容,语言“清真正雅”和“雅洁”,去掉“冗辞”,直到“一字不可增减”。

刘大櫆是方苞弟子。论文以“法”为主,主张模仿古人的“神”(指文法高妙)“气”(文章气势),“音节”和“字句”。把其师的“义法”具体化,对桐城派理论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姚鼐是桐城派理论的集大成者,他提倡“义理”、“考证”、“辞章”三者相互为用。“义理”是程朱理学;“考证”是对古代文献、文义、字句的考据;“辞章”是文章辞采。这些主张充实了散文的写作内容,是对方苞“义法”说的补充和发展。

十七、西厢故事的演变1、2、3、唐.元稹《莺莺传》

赵德麟的《商调.蝶恋花》,秦观《淮海词》、毛滂《东堂词》都曾歌咏崔张的恋爱故事。南宋罗烨《醉翁谈录》记金代董解元把它改编成大型说唱文学样式《西厢记诸宫调》。世称《董西厢》。约五万言。用了一百九十多个套数,载当时的“说话”已有《莺莺传》名目;周密《武林旧事》所载:“官本杂剧段数”中又有“莺莺六幺”。

实际上是规模宏伟的长篇叙事诗或诗体小说。它虽然取材于《莺莺传》,但在主题思想、情节安排、人物性格等方面都作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是一部具有独创性的新作。

4、元代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又将其改编成杂剧《西厢记》。

十七、散曲的体裁特点

散曲与词相比,其特点是:

1、句式长短更为参差不齐,更自由活泼。

2、可以增加衬字在曲调规定之外自由添加的字。既保留曲调的风格,又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为酣畅淋漓。

3、用韵较密,一韵到底,平仄可以通押。更显活泼流畅,顺口动听。

4、诗词力避字句重复,尤忌重韵,而散曲却以此见长。

5、散曲直露明快,更具民间色彩。

十八、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1、2、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辛弃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建诗人。他首先是个有雄才大略的爱国英雄。他早年横戈跃马,苦闷忧患与对社会的理性批评。辛弃疾一生抗敌报国,统一祖国河山为最大愿望。但自南渡以来,腐朽的南宋朝廷奋勇抗金。因此辛词首先是对英雄形象的展示,如《南乡子》。

始终不重视他的才能,不给他实现志愿的机会,这不能不使他感到壮志难酬的苦闷与忧愤。他有不少词作抒发了这种情感,对南宋朝廷的妥协投降政策也进行了批判谴责。

3、论述题 ㈠ 苏轼对宋词的贡献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轼的历史性贡献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成为一种可与诗相提并论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一、诗词一体的词学观

苏轼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词为“诗之苗裔”《祭张子野文》

词“自是一家”《与鲜于子骏》

二、对词境的开拓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放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三、以诗为词

所谓以诗为词,就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这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

具体表现:1、题序的大量使用 2、典故的运用

四、风格多样

他率先打破传统的婉约词风,开创了豪放词风。虽有些词则表现除清旷高远、或婉约缠绵的风格。㈡ 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乡村种风景人族的剪影。辛词中还有不少描写农村景物和农村生活的小令词,都能给人一种清丽柔美之感。《西江月.夜行黄河道中》《清平乐》(茅檐低小)《鹧鸪天》(陌上柔桑)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1、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辛弃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建文人。他首先是个有雄才大略的爱国英雄。他早年横戈铁马,奋勇抗金。因此辛词首先就是对英雄形象的展示。如《南乡子》。

2、苦闷忧患与对社会的理性批评。辛弃疾一生以抗敌报国,统一祖国河山喂最大愿望,但自南渡以来,腐朽的南宋朝廷始终不重视他的才能,不给他实现志愿的机会,这不能不使他感到壮志难酬的苦闷与忧愤。他有不少词作抒发了这种情感,对南宋朝廷的妥协投降政策也进行了批判谴责。

3、乡村中风景人物的剪影。辛词中还有不少描写农村景物和农村生活的小令词,都能给人一种清丽柔美之感,《西江月·夜行黄河道中》、《清平乐》(茅檐低小)、《鹧鸪天》(陌上柔桑)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㈢辛词的艺术成就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有有所发展,把词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成为南宋最伟大的词人,而且在整个词史上也是一位跨时代的作家。

1、境界雄奇开阔,形象鲜明飞动。他笔下的历史人物,多属于奇伟英豪、金戈铁马的英雄。他们创造的自我形象,具有雄姿英发、慷慨悲歌的气概。辛词中的形象,充满了英雄主义色彩,这在两宋词史上别开生面。2、艺术手法多种多样,增强了词的表现力。3、以文为词,善用典故

第五篇: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

(三)18、《窦娥冤》(作者:关汉卿)

(1)、窦娥悲剧的原因

A、高利贷事件,首先促成窦娥成童养媳,陷入孤苦境地,又是高利贷引起张驴儿父子的纠缠,随即有一系列厄运。

B、社会恶势力的欺凌,这其中至少包括赛卢医的不法,张驴儿父子的凌辱。C、贪官桃杌的腐败,所谓“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

正因如此,该剧通过窦娥个人的不幸,展示出的是整个社会黑暗面貌,也即是说窦娥的悲剧是社会悲剧和时代悲剧。

(2)、艺术特色:

A、冲突集中,关目紧凑,戏剧性极强,冲突的正方始终是窦娥,而随反方的转频,展示了丰富的社会画卷。本剧形式完整,四折一楔作为早期问世的作品为以后元杂剧提供了典型的范式。

B、剪裁得当,角色的安排与剧情发展结合自然。C、用严肃的写实手法来展开冲突,用诗化的理想来升华人格之美。艺术氛围与人物性格相互内映,构成所谓意境,应是本色派最经典剧作。

D、语言本色:个性化、口语化。“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19、《西厢记》人物形象(作者:王实甫)

(1)、崔莺莺

她是西厢记中的主要人物,也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她美丽,多才,既深受封建礼教的濡染,又有着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她和张生在佛殿相遇,一见钟情,又经过隔墙联吟,彼此心有灵犀,互相爱慕,但碍于老夫人的拘管,没有更多接近的机会。在孙飞虎围兵普救寺,老夫人许婚,张生下书解围之后,莺莺和张生都满心欢喜,以为可以如愿以偿,成就婚姻。不料老夫人赖婚,这激起了莺莺对母亲的不满。当她听了张生在琴中向她倾诉的心事以后,她更加倾向、爱慕张生。但她毕竟是相国小姐,家庭教育和上层社会的身份,使她难以贸然走出和张生自由结合这一步。于是戏剧出现了这样的冲突:明明是她叫红娘去探望生病的张生,但当红娘带回张生给她的信时,她却责骂红娘带回“这简帖戏弄我”!她要红娘带信给张生,叫他下次休得如此,但是张生打开信一看,喜出望外,原来莺莺寄去的是约会的诗简。当张生果然来约会时,她又以大道理责备了张生一通。作者对莺莺矛盾心理的描写,展示出她既有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又深受封建礼教的浸染的真实心理。

(2)、张生

他在剧中是一个才华出众、情真意专的志诚种,一见了莺莺,就忘记了求取功名的大事,而且采取了一系列热烈、大胆的方式和真诚的努力,来获取莺莺的爱情。他不管人家是否对他有意,先自报家门,如果说前面的自报家门已经很贸然,那么,这一问,“敢问小姐常出来么?”就更不得体了。接着在夜吟、请兵、琴挑、甚至身染沉疴的过程中,都展示了他对莺莺的痴心,以及忠贞。作者十分注意突出他“志诚”的一面,他一接到莺莺的诗简,马上喜上眉梢,顾不得细察诗意,也不管是否有诈,半夜逾墙去赴约,结果遭到莺莺的呵斥,约会也砸了锅。在“赖婚”一场,开头张生以为老夫人会将莺莺许配给他,兴高采烈地等着作新郎,没想到老夫人出尔反尔,坚持赖婚,坚决不同意将莺莺许配给他时,他甚至跪在红娘的面前,声称如果得不到莺莺,他就要悬梁自尽。正是他的这种执着和志诚,最终打动了莺莺,两人终于私下结合。

(3)、红娘

她是《西厢记》中一个社会地位卑贱,却光彩四射的人物。她冷眼旁观,很清楚老夫人为维护“相国家谱”,决不允许张生和莺莺的结合,所以她最初并不想帮助张、崔二人。但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她逐渐为崔张之间真挚的感情打动,也不满于老夫人的背信弃义,于是转而积极地为他们传递书信、出谋划策。她批评张生是“银样蜡枪头”,居然揣摸不透莺莺的心事;她也批评莺莺的心口不一,明明思念张生,在人前却一点也不流露;对老夫人,她更加勇敢机智地进行反击,为崔、张二人辩护,使老夫人理屈辞穷,不得不答应了二人婚事。最巧妙的是,她反击老夫人的,恰恰是老夫人要维护的封建纲常和家族利益。正是这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老夫人也只好默认了张生和莺莺的婚事。

(4)、老夫人

她是剧中封建家长的代表,是崔、张、红娘的对立面。她虚伪、奸诈、狠毒,但又脆弱。她表面上爱女儿,实质上爱的是“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的“相国家谱”。因此在行动和精神上都严格地约束着莺莺,连“黄莺儿作对”“粉蝶儿成双”的自然景色,都不让莺莺看见,怕引起“春心荡”。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时,她信誓旦旦,要将莺莺许给解围退兵的人,可是张生退兵之后,她马上反悔,并且假惺惺地要崔、张以兄妹相称,并许张生以金帛,理由是崔家不招白衣秀士。为了“相国家规”,她全然不顾崔、张二人的感情和幸福。在这里老夫人的虚伪、狡猾暴露无遗。她的“慈母”的面目后面,掩盖的是冷冰冷的封建家族的利益。但她其实又很脆弱,在《拷红》一折中,被地位卑下的婢女红娘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后不得不同意张、崔二人的婚事。一个封建势力的顽固堡垒,被小小的红娘轻易地攻克了,充分说明了封建力量外强中干的本质。当然,封建家长是不会善罢干休的,老夫人逼张生赴考和最后赖婚的情节,进一步完善了她的形象:虚伪、狡诈、顽固、狠毒、脆弱。

20、元代杂剧作家作品

(1)、前期作家

主要有关汉卿《望江亭》、《救风尘》《窦娥冤》《单刀会》、王实甫《西厢记》、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康进之《李逵负荆》等。(2)、后期作家

主要有郑光祖、乔吉《两世姻缘》等。(3)、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注:元剧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白朴《梧桐雨》)

(4)、白朴和《梧桐雨》

《梧桐雨》是描写杨玉环、李隆基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取材于白居易的诗《长恨歌》,但又并不是对《长恨歌》的直接改编,在材料处理上有许多不同。

它并不是以单纯的爱情为主题的,也不是一部以总结政治教训为目的的历史剧。实际是以作者自身的体验为依据,来摹写唐明皇的内心世界:由于政治上的失败和因此造成的唐王朝由盛及衰的转变,在孤独与苍老中感受着美好往日如梦消逝以后的寂寞与哀伤,一种对盛衰荣枯无法预料和把握的幻灭感。这既是写历史人物,也渗透了作者因金国的灭亡而产生的人世沧桑和人生悲凉之感。

(5)、马致远和《汉宫秋》

马致远有“曲状元”之称。

《汉宫秋》以历史上的昭君出塞故事为题材。环绕着汉元帝、王昭君的形象向人们揭示的,主要是对历史、对人生的体悟。他通过戏剧冲突,抒发自己无法主宰命运、只能任由播弄的悲哀。加上《汉宫秋》以“秋天”的意境作为结撰全剧的背景,突出秋的萧瑟悲凉,更使整个戏笼罩着灰暗荒漠的气氛,这又表达出作者对时代的体验和认识。

21、南戏

(1)、南戏的产生大约在南宋中期。元末,《琵琶记》等剧本出现,标志着南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并且为明清传奇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2)、高明和《琵琶记》

A、《琵琶记》是对早期南戏《赵贞女蔡二郎》的改编,写赵五娘和蔡伯喈的故事。改编后的《琵琶记》,通过蔡伯喈的遭遇,辞考不从、辞婚不从、辞官不从,使蔡伯喈无法照顾家庭、奉养父母,结果父母在饥荒中死去,揭示了“忠”与“孝”这封建时代两大基本伦理观念的冲突。

B、赵五娘的人物形象

赵五娘是《琵琶记》中着力刻画的人物。她代表着一种人物类群:在旧时代中下社会阶层,一些妇女往往是家庭的真正支撑者,她们坚韧不拔,忘我牺牲,奉养老人,抚育子女,使丈夫能够在外界获得成功。赵五娘是一个由生活真实和道德理念混合而成的艺术形象。

C、艺术特色 《琵琶记》代表了南戏在进入明清“传奇”阶段之前发展的顶峰,有较高的艺术成就。总体而言,整部剧情以赵五娘和蔡伯喈不同遭遇的双线并行发展的处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条线是蔡伯喈步步陷入功名的罗网,满心苦闷地处于一片繁华富贵的气氛中,一条线是赵五娘含辛茹苦,拼命挣扎在满目荒凉萧条的境地,许多场面不断交错出现,相互对映,给观众以强烈的感受。

22、《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1)、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描写的是魏、蜀、吴三国的兴亡史。故事起自汉末黄巾起义,止于西晋统一,其间共九十六年。小说开篇写汉末昏君无道,民不聊生,激起了黄巾起义。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路军阀拥兵自立,互相混战。先是十七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董卓被杀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削平北方,进兵江南。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在赤壁击败曹操,从此天下三分。此后三国互有战争,各有胜负。最后三分天下归于西晋。

(2)、艺术成就

A、具有一个相当完整细密的宏大结构,有条不紊地处理了繁复的头绪,描绘了极其壮阔的、波谲云诡的历史画面。尤其是对战争的描写,成就最为特出。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大规模的战争,从战事的起因、力量对比、彼此的方略及内部争执,到战争的过程及其变化、胜负的决定及其缘由、有关人物在战争中的作用,都能叙述得生动而具体,写出战争的巨大声势、紧张气氛,处处扣人心弦。

B、《三国演义》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实有重大的进步。如刘备的宽厚仁爱、曹操的雄豪奸诈、关羽的勇武忠义、张飞的勇猛暴烈、诸葛亮的谋略高超和勤于国事、周瑜的聪明自信和器量狭小等。在单一的性格方面上,作者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夸张的笔法,还是能够把人物写得较为有声有色。像关羽温酒斩华雄的一节,虽文字不多,却足以令人感佩他的威猛。

23、《水浒传》人物形象(作者:施耐庵)

(1)、宋江

作为梁山第一号人物的宋江,由于作者把相互冲突的江湖道德和正统道德加在他一人身上。使他的形象显得比较矛盾。

出身:一个半农半吏的地主,封建的知识分子。绰号:“孝义黑三郎”“山东及时雨”

宋江这一典型形象既是恪守封建社会传统伦理文化的典范,又是一位具有浓厚悲剧色彩的英雄。

(2)、李逵

李逵是反抗最彻底的突出代表,他是中国农民美好品质的体现。梁山好汉之一,绰号 “黑旋风”,具有农民的纯朴、粗豪的品质,反抗性很强,对正义事业和朋友很忠诚,但性情急躁。是刚直、勇猛而又鲁莽的人物典型。他虽简单粗鲁,但反抗的热情却是最强烈的。李逵形象中最宝贵的是他这种坚如铁石的反抗意志,对起义事业的赤胆忠心。

24、《西游记》人物塑造特色

(1)、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物性”:指形象作为某一动植物的精灵,所保持的原有的形貌和习性。“神性”:这里指动物植物一旦成精变怪,就带有的神奇本领。“人性”:这里指作者将人的七情六欲赋予神佛妖魔,将其人化。

孙悟空形象既有猴子的外貌、习性等“物性”,又有七十二般变化、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等超凡 “神性”,同时还有有勇有谋、无私无畏、坚忍不拔、积极乐观、心高气傲、争强好胜等“人性”。

(2)、多角度、多色调描绘的形象

《西》已开始打破人物性格单一,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倾向,注意多角度、多色调塑造人物。

理想型形象孙悟空, 带有明显的英雄化,但也有争强好胜、爱戴高帽、喜欢奉承等缺点;世俗型形象猪八戒,带有浓厚的人情味儿,尤其是既讨喜爱、又多缺点的角色。猪八戒:号为佛家“八戒”,实是凡夫俗子:贪吃、贪睡、贪财、贪色;憨厚纯朴、吃苦耐劳、斗争顽强。

25、汤显祖与《牡丹亭》杜丽娘形象

《牡丹亭》与同是爱情名剧的《西厢记》相比,可以看出两者有一点根本不同的地方:莺莺对于张生,是由“情”到“欲”;杜丽娘对于柳梦梅,却是由“欲”到“情”。

26、南洪北孔

(1)、含义

康熙年间,随着清朝统治趋向稳定,明亡的阵痛归于平静,文人们开始更多地以一种空幻与伤感的情绪来看待明清之际的历史兴亡。这时在戏剧方面出现了洪昇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这两部名作。前者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后者直接以南明政权的覆灭为背景,把美好爱情的丧失和政治的变乱相联系,取得感人的效果,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与上述社会情绪有关联。而两位作者也因他们的优秀创作,获得“南洪北孔”的称誉。

(2)、洪昇与《长生殿》

《长生殿》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3)、孔尚任与《桃花扇》

《桃花扇》是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剧。

27、《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

(1)、艺术特点

A、兼具众体的形式美。

a 符合现代小说观念的典型的短篇小说;这类小说一般篇幅较长,有完整的情节结构,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明确的主题思想。

b志怪短书;这类作品,内容多为记述奇闻异事、神鬼妖魅。它们情节单纯,用笔精简,一般篇幅很短,只有二三百字或者更少

c 纪实性的散文小品。这类小说内容或写人,或记事,或描绘一个场面,或摄取某种生活情景,多为记述作者的亲见亲闻,近似绘画中的素描或速写。一般篇幅短小,而内容大多写实,不涉怪异。

B、异彩纷呈的奇幻美。艺术想象丰富、大胆而奇异,其人物多是花妖狐魅,神鬼仙人,都具有超人的特点和本领;活动环境包括仙界、冥府、龙宫等,神奇怪异,五光十色。这些幻想都是“幻”和“真”的结合,首先通过超现实的幻想表现的是现实的社会内容;二是这些幻想都有现实生活的客观依据。

C、曲折奇峭的情节美。情节发展大多波澜层叠、悬念丛生,从而充分地展示社会矛盾,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

D、诗情浓郁的意境美。意境创造,首先表现在作者将他所歌颂的人和事物加以诗化。特别是那些花妖狐魅的女性形象,作者更是赋予她们诗的特质。其次表现在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来表现一种诗意美。再次表现在对那些美丽动人的花妖狐魅形象,作者一般不作精雕细刻的外形描写,而注意描绘其内在的风神。

E、雅洁明畅的语言美。《

a 从表现生活和刻画人物的需要出发,改造书面语,吸收口语,创造出一种既雅洁又明畅,既简练又活泼的独特语言风格;

b 无论文言还是白话,都饱含着生活的血肉,人物的思想感情,显得自然和谐。

28、《红楼梦》人物形象

(1)、贾宝玉

他是从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来的贵族叛逆者。

他叛逆性格最明显的表现是对科举功名深恶痛绝,厌弃科举功名,鄙弃功名利禄,否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人生价值观,认为它们是“拿它诓功名,混饭吃”的工具。虽生活在贵族家庭中,但却反对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深感压抑和束缚,要求冲破这富贵和家庭的束缚,找回人的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

他叛逆性格另一突出表现是对自由、平等、互敬互爱的有爱情婚姻的大胆追求。他与林黛玉的爱情在这个“正统”指甲是孤立无援的,在贾母、王熙凤等人的谋划下,酿成了悲剧。当宝玉的生命孤苦无依的时候,他不顾一切,愤然出家,与这个曾经给过他欢乐、幸福、爱情,同样也给过他痛苦、不幸和欺骗的贵族之家彻底决裂。

他的性格中,除了要求真挚的情爱和人格自由以外,没有更多更新的理想和愿望。有时在冲突面前表现为想死、想“化烟化灰”的消极思想。贵族家庭的生活,使他感到愁闷孤独,但对这种寄生生活,又存有依赖。

(2)、林黛玉

她聪明美丽,以自己“孤高”维护着决不容许任何人侵犯的人格和尊严。她鄙弃八股功名的虚伪和罪恶,不遵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教条。她和宝玉一起成为贾府中最具有叛逆性格,透出新的思想、新的人格和没有泯灭个性的人物,彼此之间相互依傍的爱情,成了他们在那个污浊、黑暗环境中生活下去的重要的精神支柱,当爱情幻灭时,她万念俱灰,以生命的完结像这个残酷而又黑暗的社会做了最后的抗争。黛玉的形象体现了作者对女性认识的新的突破。

(3)、薛宝钗

封建淑女的典型。

她有着倾国倾城之貌,能诗善文,一举一动都显得很是“端庄贤淑”,不失皇商家庭的教养和尊严,是封建社会标准的淑女。她熟谙世故,城府极深,以理智去支配自己的一切言行,严格按照封建规范去行动,是一个完全失去个性存在的虚伪躯壳。宝钗的形象,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璀璨和对个性的扭曲。

(4)、王熙凤

她“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阴险、狠毒、贪婪等性格,但她理家却是有一套,充分显示出她的威严和才能。她表面美丽活泼,与内心的干练凶狠形成强烈的对比。仗势欺人,同时也忍受着放浪丈夫的欺负。她不服输,但最终难以逃脱“一从二令三人木”的命运。她是作者倾注真心真情而塑造出的“真的人物”的典型。

(5)、贾母

多福多寿多儿孙的老祖宗。

她是从出入贾家当孙媳妇的地位熬过来的,因此见多识广,精通世故,自言年轻时比王熙凤还精明强干。现在的贾母看似只知享福,实则大小事没有一件违反他的意旨和切身利益。残酷无情的扼杀宝黛的爱情,以维护纲常礼教,而对贾琏的恶行却置之不理。她不愿儿孙降低往日的豪奢生活,尽情地挥霍,尽情地享乐,无疑也加速了贾府的败亡。

(6)、贾政

他虽身为一名部员,却才学平庸,毫无建树,是位“道貌岸然”,“兴趣索然”的正人君子的典型。大观园落成题匾额,宝玉的才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贾政的庸笨也得以惟妙惟肖的暴露。贾政作为统治阶级没落贵族的代表,预示了这一阶级的无能,同时也与具有某些新思想的宝玉形成强烈的对比。

下载古代文学2 整理(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代文学2 整理(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代文学

    汉赋的分类 1、骚体赋:是一种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的赋,这类作品一般称称为“辞”、“骚” 2、大赋:是一种以状物为主,铺排摹绘、夸饰文采的赋作 3、抒情小赋:是一......

    古代文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

    古代文学

    3、初唐四杰批评初唐诗风“__骨气都尽,刚健不闻______,__________。” 4、卢照邻擅长七言歌行,代表作是__长安古意_________。 5、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

    古代文学整理

    一、填空1、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_。2、自在飞花轻胜梦,无边丝雨细如愁_。 3、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____。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5、现存金人完整的......

    古代文学

    一、 盛唐前期的几位诗人:王湾、张说、张九龄、贺知章、王翰 1.王湾(洛阳人)《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 2.张说(667—730)“一代文宗” 3.张九龄(678—740 《感遇》十二首......

    古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 乾嘉汉学:亦称汉学、朴学,考据学。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一个以考据为治学主要内容的学派。因为他们推崇汉代经学,强调从音韵训诂等入手,弄清古......

    古代文学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以《逍遥游》为例,试论述《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2. 结合作品,分析《离骚》的文学成就。 五.1、1)它善于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情......

    古代文学

    一、南戏的形成与发展 1.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宋元时期用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为区别于北方盛行的杂剧而称之为南戏。因其产生于浙江温州一带,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