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代文学考试
一、名词解释 5*5=25
1、传奇:“传奇”最早是指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但元末明初的学者也有将元杂剧称为“传奇”的,原因之一是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为剧本,而大部分杂剧也都带有传奇色彩。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被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全国化以后,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
2、公安派:明代万历时期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明代自弘治以后,文坛即为前后七子所把持,公安派试图改变这一局面,他们的理论主张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他们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公安派在解放文体上颇有功绩,但他们的诗文多为身边琐事或自然景物,创作题材不够宽广,因而创作实践未能达到其文学主张的理论高度。
3、格调说:指清中叶沈德潜的诗歌主张。沈德潜与王士禛同样师法唐诗,但他有感于王士禛“神韵说”内容上的空疏和把握上的虚无缥缈,故提出“格调说”加以匡正。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观念。他力主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提出“诗教之尊,可以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感神明”的口号,使诗歌为封建统治服务。
4、拟话本:仿照宋元话本给市民阅读的通俗读本。在白话短篇小说的发展中,处在有整理、改变迈向独创的过渡时期。从宋元的话本发展而来。“话本” 即说书艺人“说话”时所用的底本,宋元白话小说。代表作:冯梦龙《三言二拍》。
5、桐城派:是清代中叶最大的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称“桐城派”。桐城派的文论,以“义法”为中心,主张古文当以“雅洁”为尚,反对俚俗和繁芜。
二、作品分析 2*10=20
1、默写一首诗 清代王士祯具有神韵特色的一首诗
王世祯 《再过露筋祠》 翠羽明璫尚俨然, 湖云祠树碧於烟.行人系缆月初堕, 门外野风开白莲.2、分析这首诗,说出神韵的特点、意义
露筋祠在江苏省高邮县南,王象之《舆地纪胜》载:「露筋庙去(高邮)城三十里.旧传有女子夜过此,天阴蚊盛,有耕夫田舍在焉.其嫂止宿.姑曰:『吾宁处死不可失节.』遂以蚊死,其筋见焉.」后人因而称此女为露筋女,并立祠纪念之.因此诗人来到高邮多半会至此祠, 王士祯此诗是他第二次路过露筋祠所写,故诗题「再过」.虽然露筋祠有此节烈故事,但王士祯显然不欲在诗中揭橥礼教大节,也不想对这样「守节而死」作出议论,而是借用此烈女之美来写景色之美.他只在首句的美丽首饰「翠羽明璫」,点出露筋女的美好形象,此后诗句则全力营造夜宿露筋祠时所体会到的山水美景.无论湖云,烟碧,落月,情调都是一致的,有著昏黄的,朦胧的,充满水气的柔和佳景,衬托出门外野风下的一朵白莲,十分自然的引起人们对露筋女的联想,留下无限余韵,而构成一幅含蓄淡远的情境.王士祯不落字面歌颂贞节烈女,但却更有超脱的境界,空灵而静好,反而令人从中感受了露筋女的美好,诗美情美境美,确是王士祯神韵说的代表诗作.三、简答 5*5=25
1、清代戏曲《桃花扇》的主题和思想内容
其主题为“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思想内容:1)揭出阉党余孽既是造成侯、李悲剧的罪魁,又是导致南明覆亡的祸首。2)塑造了光彩照人的李香君等下层人物形象,表现出对等级贵贱观念的思索和突破。3)剧末以马、阮败亡和侯、李入道,不仅蕴含了清王朝“太平盛世”下汉人的民族兴亡之悲,而且从哲理高度揭示出个人命运与国家存亡不可分割,表现出鲜明的国家至上思想。4)围绕侯、李爱情故事,展现南明兴亡历史,使人“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在清王朝满洲贵族的统治下,回答许多汉族知识分子产生的“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的疑问。以期“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
2、前七子与后七子
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为区别后来明嘉靖、隆庆年间出现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世称“前七子”。前七子强烈反对当时流行的台阁体诗文和八股习气。其文学主张被后人概括为大力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旨在为诗文创作指明一条新路子,以拯救萎靡不振的诗风。
明嘉靖、隆庆年间(1522-1566)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名称首见于《明史·文苑·李攀龙传》。因在前七子之后,故称后七子,又有“嘉靖七子”之名。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同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汉魏、盛唐为楷模,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声势浩大,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
后七子在文坛上活跃的时间比前七子长。开始,他们结诗社,首推谢榛为长。
3、黄景仁的诗歌特色
黄景仁诗主要反映他一生穷困潦倒的生活,但困顿的生活却使他形成一种孤傲清高的品行,这在《圈虎行》一诗中得到充分的展现。该诗抒发了作者对于封建权势扭曲个人人格的强烈愤懑,表达他他对于文人个性复归的强烈愿望。
4、《金瓶梅》中西门庆的人物特点和代表的社会意义(1)中西门庆的人物特点:
西门庆是复杂的,他为人机心诡诈,不顾传统道德,破话封建秩序,蔑视朝廷法规,勾结官府,不信因果报应,疯狂追求金钱女人,尽情享受人生,同时他又精明强干,有胆识,善经营,为人刚强。
(2)《金瓶梅》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
《金瓶梅》以西门庆为中心,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上自朝廷权贵,中有官僚劣绅,下至丫鬟仆妇的广阔生活画面。作者以犀利的笔锋触及到当时社会的众多方面,对政治的黑暗,对社会的腐朽、道德的沦落作了较为全面的暴露,形象地勾勒出当时社会的社会众生相。特别是小说中所反映出的金钱对政治的侵蚀以及书中主要人物肉欲横流纵欲无度的生活态度,更具有那个社会的鲜明印记。小说中,以金、瓶、梅为代表的西门庆家族的女性群,构成了一个与传统贤妻良母的温柔敦厚的标准大异其趣的吵吵嚷嚷的女性世界。他们对传统道德名节的淡漠,对情欲物欲和肉欲则充满了渴望。它是女性世界的悲剧,而这种悲剧与《红楼梦》的悲剧是绝不相同的:《红楼梦》是女性命运的悲剧,是美好事物在现实生活中的脆弱易折,而《金瓶梅》是女性灵魂的悲剧,它更为深刻而令人绝望。
5、袁枚的“性灵说”
袁枚的论诗主张。他提倡“提笔先须问性情”,认为“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又说:“作诗不可以无我”,即作诗应当抒写个人的“性情遭际”,写个人的“灵感”,直抒胸臆,有真性情,辞贵自然,强调独创。
他反对脱离“真性情”而作“假诗”的“神韵派”所组织评维护儒家诗教和囿于诗歌“定格”的“格调派”的抨击以学问为诗的“肌理派”。这种文学思想对封建正统的文学观念无疑是一个冲击,体现了一种革新精神,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它本身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所谓“性灵”,实质上是士大夫的情致过分注意个人生活琐事和对风花雪月的咏唱,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
四、论述 2*15=30
1、《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汤显祖的文学思想。(1)杜丽娘的人物形象
女主角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追求爱情,坚持理想,生死以之,敢于斗争。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情可以穿越生死。杜丽娘,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特色的典型。她对爱情执着地追求和对礼教地彻底反对,在古代文学史上叛逆女性的画廊中是最前列的
(2)汤显祖的文学思想
汤显祖再三强调人的情感需要,肯定人的审美欲求,这正是对程朱理学无视情感欲望的有力反拨,是对传统阶级所设置的重重精神枷锁的挣脱与释放。是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
汤显祖的“至情”表现在三个方面。从宏观上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从理想上看,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牡丹亭》便是“至情”的演绎。从途径上看,最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
2、《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1)长篇结构的新形式
在结构上,小说前有楔子,后有尾声,中间人物故事的递进,也都符合时间发展的线索。《儒林外史》把几代知识分子放在长达百年的历史背景中去描写,以心理的流动串联生活经验,创造了一种“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独特形式。它冲破了传统通俗小说靠紧张的情节互相勾连、前后推进的通常模式,按生活的原貌描绘生活,写出生活本身的自然形态,写出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它既没有惊心动魄的传奇色彩,也没有情意绵绵的动人故事,而是当时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展示了一幅幅社会风俗画。
(2)叙事艺术的新特点 1)写日常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中国传统小说多以传奇为故事题材,从《金瓶梅》为开始,才以凡人为主角。本书中人物众多,除士林外,还包括三教九流等人物;
2)淡化情节,不靠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尊重事实客观再现,用寻常事,白描再现生活,刻画人物。例如马二先生游西湖,通过他在路上的言行表现人物; 3)在平凡的生活中写平凡的人,更接近人的真实面貌。
4)人物性格个性化,人物内心复杂化,如严监生无论是他的吝啬还是他的深情,作者都给予了充分刻画;
5)描写的真实性。无论是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还是自然描写作者都做到细致真实的描绘,不落俗套。如夏总甲“两只红眼边,一副锅贴脸,几根黄胡子……”
6)改变传统的评书模式,使用第三人称,缩短作者与小说形象间的距离,作者尽量不做评论,给读者以极大的空间,转换叙事角度从叙事者转到小说人物通过人物内心刻画,表现人物对客观世界的看法,丰富了叙事角度,如西湖边假名士的聚会,通过一个外人的新鲜感受来展现这些名士的嘴脸。
一、名词解释 5*5=25
1、四声猿
明代杂剧,作者徐渭。徐渭他写出了大量奇恣纵肆的诗文,并创作了一些短剧,杂剧。主要表现对社会黑暗的抨击以及对女性的赞美和对人才埋没的惋惜,自身的政治理想。他的杂剧《四声猿》曾得到汤显祖等人的称赞,在戏曲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2、浙西词派
清初以朱彝尊为首的词学流派,因《浙西六家词》而得名。以姜夔、张炎为宗,主张以雅正矫显露,要求“字琢句炼,归于醇雅”,具古雅峭拔格调,疏淡清远意境,严谨和谐音律。
3、章回小说
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来源于宋元时代“说话”艺术中的讲史。其特点是分回标目,故事连接,段落整齐。明清两代的长篇小说,普遍采用这种形式。由于这种形式源自于话本,故每回多用“话说”一语开头,末尾多用“且听下回分解”作结。代表作有《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等。
4、临川四梦
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四部剧作的合称。《紫钗记》和《牡丹亭》属于儿女风情戏,《南柯记》和《邯郸记》属于官场现形戏或曰政治问题戏。因作家是江西临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梦境来展开故事情节,故此得名;或以其书斋名合称 “玉茗堂四梦”。在这“四梦”中,又以《牡丹亭》和《邯郸记》的成就最高。正是凭借这“四梦”,汤显祖确立了自己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不朽地位。在舞台上,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也是常见剧目,从其剧作完成之初,直到今天,汤显祖的忧伤表现出不息的生命。
5、南洪北孔
分别指洪昇和孔尚任。因洪昇是浙江钱塘人主要在南方活动,故称“南洪”;而孔尚任是曲阜人,主要在北方活动,故称“北孔”。洪昇代表作:《长生殿》孔尚任代表作《桃花扇》。
二、作品分析 2*10=20
1、默写 纳兰性德的悼亡诗
2、以此作品为例,分析其风格和特色 《山花子》 欲话心情梦已阑,镜中依约见春山。方诲从前真草草,等闲看 环佩只应归月下,细钗何意寄人间。多少滴残红蜡泪,几时干。
分析:纳兰词真挚自然,万里清新,善用白描,不事雕琢,运笔如行云流水,纯任感情在笔端流泻,他还吸取李清照、秦观等人的婉约特色,造就出个人的独特风格。而悼亡词则低回悠渺,执著缠绵。此首词是写其梦见亡妻,醒来唯见遗物的无限伤感。前两句描写,没有修饰,却透露出作者的伤感,最有两句那对亡妻的深情令人感动,充沛的情感令人动容,整首词精致婉约,继承了婉约派的特色。
三、简答 5*5=25
1、《聊斋志异》如何“用传奇法而志怪”
其写作手法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六朝志怪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发明神道之不诬”,内容荒诞无稽,情节简略、单调,艺术粗糙平板;《聊斋》虽然也写花妖狐魅的怪异题材,但为的是曲折反映社会现实,抒发自己内心“孤愤”,在内容的深广度上,都超过了以往的志怪、传奇。而与“始有意为小说”的唐传奇类似。如其代表作:《婴宁》。
2、三言两拍艺术成就
“三言二拍”在艺术上总的特点就是所谓“雅俗共赏”。由过去的不厌其俗,过度到以市民意趣为主的雅俗共赏。1)在编织故事上别具匠心;作者善于从生活的潜流中捕捉故事素材,并加以合理的剪裁和巧妙的安排,较多地运用偶然和巧合的艺术手法,简化故事的进程,加剧矛盾冲突的紧张性,善于利用道具,设置悬念,引人入胜。2)形象塑造颇为成功,运用传统的白描手法,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3)通俗流畅的语言,白话里夹杂文言,通俗而不失典雅,大量使用谚语歇后语俗语,句法上多用短句。
3、公安派的创作主张和意义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因为都是湖北公安人,史称“公安三袁”。其主张:反对承袭,主张通变;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推重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其意义是:表现了文学的个性化,肯定人们“性灵”蕴含的各色各样的个人情感与生活意欲的合理性,将表现个体自由性情和欲望看做文学创作的重要内容,所谓“任性而发”,即真正体现“信心而出,信口而谈”,客观上要求削弱传统道德规范对文学的影响。
4、张岱小品文特色:1)生活化、个性化,作家喜欢在文章中反映自己的日常生活状貌和趣味,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尚;2)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不论是描写个人如常生活,表达审美感受,还是评议时政,抨击秽俗,时有胸臆直露之作。如张岱《自为墓志铭》。
5、清初“梅村体”的特征
指的是清初吴伟业的一种诗体风格。内容上以明清易代的史实为题材,反映社会变故,感慨朝代兴亡。艺术上吸取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的写法,侧重叙事写人,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晚唐温、李的风情韵致,以及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代表作是脍炙人口的《圆圆曲》、《永和宫词》等。
梅村体的题材、格式、语言情调、风格、韵味等具有相对稳定的规范,以怆怀故国和感慨身世荣辱为主,又突出叙事些人,多了情节的传奇化。她以人物命运浮沉为线索,续写事实,映照兴衰,组织结构,设计细节,极尽俯仰生姿之能事。
四、论述 2*15=30
1、《红楼梦》的悲剧意识和美学理念
谈谈你对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的认识。(1)宝黛的爱情悲剧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爱情悲剧,而且包含了很多的社会因素。
宝玉、黛玉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全书的中心情节。曹雪芹对宝黛爱情的描写,达到了古典小说前所未有的思想高度。他从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兴旺盛衰的历史命运出发,将宝黛爱情的发生、发展和悲剧结局,同这个贵族之家的衰败没落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他们的爱情悲剧成为一个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激动人心的悲剧。
(2)宝黛的叛逆性格和行为:宝玉和黛玉是一对具有叛逆思想的新人,他们在生活道路到整个伦理道德观念上与封建正统派产生了尖锐对立。贾宝玉的叛逆思想,是在封建制度腐朽没落的过程中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里孕育出来的,他不愿走读书中举的道路,视为官做宦如粪土,他无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不遵守尊卑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而林黛玉的思想确实不同于她同时代的贵族妇女,无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道德规范;喜欢读书写诗,有出众的才华,她爱宝玉,却从不劝他去读书中举,立身扬名。他们的爱情产生在共同的思想基础上,而爱情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他们的叛逆思想。
(3)他们的爱情与封建家族利益的冲突以及其爱情悲剧的必然性:他们的爱情悲剧在这个衰败没落的贵族家庭的矛盾中产生,又在这些矛盾的发展激化中被封建制度的维护者毁灭。它的毁灭,预示了这个家族不可挽回的衰亡命运,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黑暗和没落。(4)《红楼梦》还通过宝黛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很多社会内容;
《红楼梦》的美学意义首先体现在它的悲剧美上。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震撼人心,宝钗和宝玉的婚姻悲剧令人叹息,大观园中众女儿的悲剧何尝不使人扼腕以及那最后“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怎么不让人唏嘘。这就是它的悲剧之美。其次在于它人物的塑造上。其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而又富有社会意义,每个人物在作者笔下都具有不同的美,美丑相互渗透。例如林黛玉,是与贾宝玉互为表里的另一个形象,是封建贵族阶级女性叛逆者的典型。其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多愁善感,多疑任性,孤高乖僻,幼稚天真。人物复杂立体。作者将她内心的矛盾和她与生俱来的感伤气质、病弱之躯结合在一起,借助诗歌的渲染而深入人心,成为中国古代感伤主义和悲剧精神的化身,获得永恒的艺术魅力。再次其美还体现在语言上。《红楼梦》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融汇了古典书面语言的精粹,经过作家高度提炼加工,形成生动形象、准确精炼、自然流畅、有生活气息和感染力的文学语言。叙述语言是接近口语的通俗浅显的北方官话,它用词准确生动、新鲜传神、富有立体感。如第40回,二进荣国府的刘姥姥装疯卖傻,给贾府上下说笑逗乐的场面描写。最后是其叙事艺术。作者将写实与诗化融合,展现生活之美,运用浑然一体的网状结构,使故事层次分明,有条不紊。以及视角的转化,使人物更加立体化。
2、四大奇书的成书过程,他们的结构特色,有什么规律可循。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是历史累积,文人成书,而《金瓶梅》则有文人独立创作而成。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
1、西晋陈寿《三国志》、南北朝裴松之《三国志》“注”
2、李商隐《骄儿》诗:“或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说明三国故事晚唐已众口喧腾。
3、宋元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
4、作者“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明高儒《百川书志》),写成小说。在长期众多民间传说、创作的基础上,罗贯中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演义小说。《水浒传》成书:与《三国》相同,它也是所谓“集体创作,文人写定”。南宋以来,梁山故事已经成为说话和杂剧艺术的重要题材;特别到元代,水浒戏非常之多,如《双献功》《李逵负荆》等。都为《水浒传》的写作提供了重要的题材来源。《西游记》的成书:根据玄奘取经故事改编。因为取经故事本身具有的传奇色彩,所以从唐代开始,一些笔记小说如《大唐新语》《独异志》等中就出现了一些神奇传闻。但非常零散。首先将这一事件衍化为文学故事形态的是《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该书将一些神化故事与取经事件融为一体,使文学化的取经故事已具雏形。书中出现了猴行者,深沙神。宋元时期,取经故事在戏剧舞台上大放异彩。主人公已经是孙悟空了。重心也从取经到了神魔争斗。八戒的形象出现。这个故事已经从宗教殿堂走入市民娱乐生活。元明时期的平话本小说为《西游记》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从其残存内容来看,基本已经与现在的《西游记》没有什么差别。它是明代《西游记》创作的主要依据。最后由吴承恩创作而成。《金瓶梅》成书:与另外三部不同它没有一个世代积累的过程,它是中国第一步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
其结构特点是:它们都采用章回体小说的形式。《三国志演义》结构为独特的扇形网状结构:以蜀汉为中心,以魏、吴为两翼,以历史发展为线索,形成巨大的扇形网状结构。《水浒传》串珠式的结构方式。用梁山事业这根主线,将众多的英雄传奇连在了一起。《西游记》利用单一线索将故事串连。由若干相对独立的故事构成的,而这些故事又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故事群即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前后两个故事群的主题并不一致,单个故事也有细微的差别,但始终是以孙悟空这个主要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和小说结构,孙悟空的形象贯穿了整部作品的始终。而《金瓶梅》的结构,是高度成熟的网状结构。它巧妙地以家庭这个社会的细胞为圆心,通过西门庆一个家庭的际遇和内外关系的描写,对十六世纪我国社会生活作了生动逼真的描绘。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结构艺术已经发展到了高度成熟的程度。
规律:标志章回体小说形成,中国长篇小说从无到有从粗到精的规律。
1.宋初三体:白体诗、西昆体、晚唐体。
2.梅妻鹤子——林逋 张三影——张先 3.词自是一家由苏轼提出。
4.杨万里——诚斋体(风格活泼自然、饶有谐趣)
5.词论:提出者——李清照 词论三要点:词的雅俗问题、词的音律问题、词“别是一家”的解说。
6.词“别是一家”:词是“歌词”,必须有别于诗,词在协音律以及思想内容、艺术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应保持自己的风格。
7.六一居士——欧阳修 “欧阳永叔,自以集古一千卷,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以一翁老于五物间,称六一居士。”
8.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 响很大,追随和效法黄庭坚的诗人颇多,逐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主张:循规矩而主变化 代表人物:黄庭坚 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在创作实践中,诗派“以故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它的影响遍及整个南宋诗坛,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江西诗派的性质特色有三:一是此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而非实际之聚会;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 断的依据,而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者并非都是江西人;第三,江西诗派是元祐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关系。
11.苏轼诗歌的思想内容 ⑴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⑵反映现实。《吴中田妇叹》《荔支叹》 ⑶抒发个人情怀和歌咏自然景物之作。《记承天寺夜游》《游金山寺》 ⑷富于哲理意蕴的诗。《题西林壁》 ⑸品评艺术的诗,包括论诗、论画、论书法、论音乐等。
12.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⑴善于运用妥帖巧妙的比喻、出人意外的联想等造成新颖微妙的趣味。“妙”是苏轼特有的趣味。⑵诗歌结构完整,脉络清晰且富于流动感。⑶清新愉快、触处生春式的诗歌语言。⑷以文为诗,多发议论。
13.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 以南渡为分水岭,前期多写悠闲的生活,写得清丽柔媚(闲愁、离愁——清丽婉转);后期多写故国之思与身世之叹,写得凄婉哀怨、情调感伤、凄苦深沉(浓愁、哀怨——沉哀痛苦)。艺术特色:倾诉真挚情、讲求韵律美、善用白描法、熔炼家常语。
14.辛弃疾(稼轩词人)作品思想内容: ⑴爱国诗词悲壮烈 ⑵农村风光清雅健 ⑶挚爱江山讴妩媚 ⑷刻红剪翠推能手 稼轩词的艺术特色: ⑴浓烈的主观情感(词中自我形象的塑造)⑵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 ⑶词的意境阔大豪壮 ⑷语言技巧的开拓 ⑸以文为词
15.苏轼文艺理论主张: ⑴“自然天成”说(文艺的自然本质)⑵“随物赋形”说——根据事物本身自然地描绘出事物的基本形状,强调主体创作时与对象的一种顺 应自然的关系。⑶“了然新手”说(文学创作中“知”与“能”的关系)——辞达 ⑷“胸有成竹”说 ⑸“萧敬简远”说(文学创作中的主客体关系)“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 ⑹“不厌空静”说(创作中主体的精神状态)“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⑺“传神”说——要以典型化的形来集中表达客体之物的生命内涵的“神”。⑻“枯淡”说 “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1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17.“三言二拍”(拟话本):三言——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二拍——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8.关汉卿作品有《窦娥冤》、《单刀会》(敷演三国时关羽应鲁肃邀请到江东赴宴的故事)、《救风尘》主角是赵盼儿。
19.《西厢记》艺术成就 ⑴体制和形式上的突破与创新。(五本二十一折,多角色演唱)⑵将复杂的矛盾冲突有机的结合为一个艺术整体。(双线复合结构)⑶成功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烘托渲染)⑷语言锤炼和运用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文采与本色相生,优美典雅而又生动活泼)
20.马致远被称为“曲状元”,代表作《汉宫秋》。其《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南戏中兴之祖——《琵琶记》
21.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椁、揭傒斯。
22.元好问是金代最重要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诗论家。其以“纪乱诗”闻名。
23.明清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
24.吴伟业——“梅村体”叙事诗,代表作《圆圆曲》——名句: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25..洪昇《长生殿》和孔尚任《桃花扇》,二者并称“南昇北孔”。26《红楼梦》艺术特色
⑴《红楼梦》描绘出一大批活生生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个性鲜明生动,很多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人物塑造上《红楼梦》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所有传统手法都被打破。⑵《红楼梦》对日常生活描写达到很高的审美境地,平淡而寓深意,普通而又精心提炼,把日常生 活的描写与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结合的十分紧密,天衣无缝。⑶语言简介纯净、准确传神、生动多彩,无论叙事、状物、摹景和刻画人物,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 界。小说中诗词的运用也是如此。⑷在艺术结构上宏伟、严密、完整,全书采用双线交叉与网状结构方法,使整个作品筋络相连,天然浑成,构成一个巨大的艺术结构整体。27桐城派(了解):在康熙年间由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同乡刘大櫆、姚鼐等继承发展,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与其异趣的是袁枚、郑燮等桐城之外的散文。先驱——戴名世、奠基者——方苞。方苞、刘大櫆、姚鼐(桐城三祖)姚鼐提出“义理、考据、词章合一” 汤显祖 “临川四梦”:《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29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江城子》——苏轼 乙卯(mǎo)正(zhēng)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liáng),自难忘(wàng)。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bìn)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第二篇:古代文学考试终结版
一、填空题
2。
45、四大奇书:《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
6、金瓶梅知识点掌握几个第一: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第一奇书本”;首次标明《金瓶梅》是一部“世情书”;第一部才子佳人小说。
7、三言二拍分别指的是什么?作者是谁?“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为明代冯梦龙。“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蒙初。
10的?《浣纱记》。
11、与汤显祖并称的吴江派代表人物:沈景。
12、(重点)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从哪部作品改编而来的?《紫钗记》(霍小玉传)《南柯记》(南柯太守记)《邯郸记》(枕中记)《牡丹亭》(杜丽娘暮色还魂)
1415、中期前七子代表人物?李梦阳、何景明。主张是复古。
21婉派;纳兰性德,学李煜。
2324、沈德潜
2526、沈复的代表作:《浮生六记》。
二、名词解释
1、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是明代对中国文学做出的最为宝贵的贡献。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的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表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
2、“传奇”最早是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即唐传奇,而到了宋元时期,“传奇”主要是指具有传奇色彩的杂剧,而明代的传奇是指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戏剧。
3、“台阁体”是永乐至成化年间所流行的一个文学流派,是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台阁体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4、“唐宋派”是嘉靖年间所兴起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等。他们以反拨李梦阳和何景明为主要目的,主张“文以明道”,并提倡唐宋文风。
5、“公安派”是明代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等。他们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们从李贽的“童心说”发展出了自己的“性灵说”,他们反对拟古,强调文学的时代性。公安派在艺术上比较流于浅近俚俗。
6、“竟陵派”的代表人物有钟惺,谭元春等。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公安派的“独抒性灵”,另一方面又以“深幽孤峭”的风格纠正公安派俚俗、浅露的流弊。他们在文学作品中常运用到生涩的语言,乖僻的语法和阴森寂寥的意象。
7、“小品文体”制较为短小精炼,与高文大册相区别,体裁上不拘一格,序,记,跋,传,铭,赞,尺牍等都可适用,篇幅上可长可短,结构上也比较随意,在艺术上富于情趣。晚明小品文以王思任和张岱为代表,张岱更是晚明小品文的集大成者。
8、吴伟业的“梅村体”P221。吴伟业以唐诗为宗。五七言律绝具有声律妍秀、华艳动人的风格特色,而他最大的贡献在七言歌行体。他是在继承元白诗歌的基础上,自成一种具有艺术个性的“梅村体”。
9、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主张,“明道义,维风俗”,认为文章的三大要素是义法——义理、考据、词章,文章的艺术风格是雅洁。
三、简答论述
1、元杂剧的历史发展(每个分期、代表人物、作品、风格)
以大德年间为前后期分割线。前期:元杂剧高度繁盛时期,以大都为中心作家众多,作品数量繁多,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等人。后期:以杭州为中心作家阵容、作品数量不如前期,代表作家:郑光祖、乔吉、秦简夫等人。
2、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分析
1)戏剧结构,完整紧凑。有起始、进展、结局。
2)舞台演出效果。有故事情节的入戏、冲突、悬念的突出。
3)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心理刻画,如刻画窦娥父亲的心理,之前体现他的软弱,后来当他
得知窦娥是他女儿的时候的那种心理刻画。
4)语言本色自然,并且句句押韵。如窦娥的语言是自然迸进的,语言回环有层次;赵判儿
是泼辣老练的,用机智的语言来应付和回应窦天章。
3、散曲和词的异同点(背曲中小令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三篇:《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插班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院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本考试大纲只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插班生考试。
Ⅱ.考试的目的、内容
1、命题指定参考书:《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教出版社2005年。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2、考试的目的:
A.熟悉文学史的基本知识和发展脉络。检查考生在专科阶段对先秦两汉至魏晋六朝文学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熟练程度,以及这一时期重要作家、作品、及重要文学流派的创作特色,及其特色形成的过程和文学史的影响、文学团体、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等文学现象的兴衰变异情况;
B.运用所学知识,以文化学的视角结合哲学、史学、宗教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综合研究文学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试的内容:
A、先秦、两汉、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学思潮; B、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及其创作成就; C、代表作品分析; D、名词术语;
Ⅲ.考核的要求与考核的知识点
第一编 先秦文学
导论:
1、了解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2、了解中国文学的起源问题;
3、了解先秦文学的形态、创作的流变;
4、了解先秦文化与文学发展的轨迹。
第一章 上古文学
识记:原始歌谣;神话的概念、上古著名的神话片段;《山海经》; 理解:文学艺术的起源;原始歌谣的特点;上古神话内容的分类;
掌握: 上古神话的历史化;精读,掌握四大神话及蕴涵的民族精神——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反抗精神;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上古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二章 《诗经》
识记:《诗经》的编定与体制;风、雅、颂,毛诗序,赋、比、兴的概念;四家诗;《关雎》、《蒹葭》、《氓》、《东山》、《七月》;
理解:《诗经》的内容分类;《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变风变雅;《诗经》中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掌握:《诗经》的艺术特点;赋、比、兴的手法;句式和章法;语言风格;《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章 历史散文
识记:《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春秋三传”、“春秋笔法”、纵横家的概念。
理解:中国古代散文的萌芽与形成;《左传》的叙事艺术特征;《战国策》的写人艺术;《左传》和《战国策》行人辞令的比较;
掌握:《左传·城濮之战》描写战争的特点、“宫之奇谏假道”的辞令特点、《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的形象及其塑造方法、《战国策·苏秦始将连衡》的辞令及其形象特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四章 诸子散文
识记:诸子百家兴起的原因;《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和《韩非子》的作者及成书过程;
理解:诸子说理散文的发生、发展和成熟过程;儒家、道家、法家的主要理论主张; 掌握:《论语》的思想内容、《庄子》的浪漫主义风格及《庄子·逍遥游》的艺术成就;《孟子》散文的文学性及《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的论辩特色;先秦诸子寓言特点;诸子散文的总体文学特征及其地位和影响;
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识记:楚辞体、《离骚》、《九章》、《九歌》的概念;
理解: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屈原的生平和作品;《离骚》展现的屈原美政理想;《离骚》的美人、香草意象;《离骚》、《九歌》的想象力;宋玉及其辞的地位及影响艺术特色; 掌握: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编 两汉文学
导论:
1、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汉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态势;
2、汉代文学样式嬗变及分期;
3、赋的起源与发展状况;
4、史传散文《史记》等基本知识;
5、五言诗的发生、发展与七言诗的孕育。
第一章 秦与西汉散文
识记:《吕氏春秋》、《淮南子》的成书情况;贾谊《过秦论》;汉赋;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子虚赋》;扬雄;梁园文学群体;李斯、陆贾、晁错、董仲舒、刘向、桓宽等作家的代表作品;
理解:西汉政论散文的发展概况;汉赋的几个发展阶段;汉大赋的艺术特征;《七发》; 掌握:李斯《谏逐客书》辞采繁富、理气充足的特点;贾谊《过秦论》内容与文章特点;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
第二章 司马迁与史传文学
识记:《报任安书》;纪传体;通史;互现法;
理解:司马迁的人生经历与《史记》创作的关系;司马迁的历史观和英雄观;《史记》的人物刻画;
掌握:本纪、世家、列传的概念;《史记》的体例及其巨大的艺术成就;《项羽本纪》中项羽的艺术形象;《李将军列传》中李将军的艺术形象;
第三章 两汉乐府诗
识记:汉代乐府;《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叙事诗;
理解:根据汉乐府诗歌理解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陌上桑》的人物描写艺术;《孔雀东南飞》的婚姻悲剧。
掌握:两汉乐府诗歌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代诗歌的影响;两汉乐府诗的叙事艺术;
第四章 东汉的散文
识记:京都赋;抒情小赋;班固;张衡;王充《论衡》;《汉书》;《吴越春秋》; 理解:东汉的政论散文;《汉书》的艺术特色;东汉抒情小赋的勃兴; 掌握:《苏武传》的悲剧人物形象;张衡对汉赋的贡献;东汉野史创作的特色;
第五章 东汉文人诗
识记:《古诗十九首》的概念:苏李诗。
理解:五言诗的起源及发展;感伤的风格;游子思妇的情感世界。掌握:《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代诗歌的影响。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导论:
1、理解、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
2、掌握此期文学批评兴盛的情况;
3、掌握此期文学发展历程;
4、了解思想、宗教(玄学、佛学)及社会**对这个时期文学、文人的影响。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识记:建安文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三曹、建安七子、建安风骨、竹林七贤、名教、玄学的概念;蔡琰、阮籍《咏怀诗》、嵇康。
理解:建安文学的兴盛;文学的自觉;文学批评;苦闷与旷达;正始文学的转变成因; 掌握:建安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和风骨特征;曹操《短歌行》的思想内容;曹植诗歌的 艺术成就;曹丕七言《燕歌行》的艺术特色;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第二章 两晋文学
识记:太康文学;左思风力;郭璞《游仙诗》;潘岳《悼亡诗》;玄言诗;兰亭雅集; 理解:西晋文学的繁荣;太康文学的特征;东晋玄言诗的特征;郭璞《游仙诗》的艺术特色;陆机《文赋》的贡献;
掌握:左思《咏史诗》的开创与艺术价值;东晋文人的心态;
第三章 陶渊明
识记:田园诗;隐逸诗人;桃花源;
理解:陶渊明的生平、思想;陶渊明诗歌的主要内容;陶渊明田园诗歌的艺术特征;《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掌握:《饮酒》二十首、《归园田居》五首、《归去来兮辞》、《读山海经》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识记:《西洲曲》;《木兰诗》;吴声;西曲。
理解:南朝民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北朝民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掌握:《西洲曲》的艺术特色,《木兰诗》中木兰的形象意义。
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识记:山水诗的兴盛、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诗歌艺术的转变;“元嘉三大家”、七言诗的概念; 鲍照;
理解: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鲍照对七言诗的突破;
掌握:谢灵运《登池上楼》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鲍照《拟行路难》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寒士的呼声。
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识记:“大小谢”、“永明体”、“宫体诗”、《玉台新咏》的概念;齐梁诗人集团; 理解:永明体新诗的特点;谢眺对山水诗的新发展;齐梁诗人集团的活动方式及其对创作的影响;齐梁宫体诗的特色;
掌握: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永明体新诗的改革及其对近体诗的贡献。
第七章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识记:南北文风的交融;庾信及《拟咏怀》;“徐庾体”;
理解:北朝文学的复苏与兴盛;结合作品理解庾信诗歌乡关之思的内容与表现; 掌握:庾信《拟咏怀》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及影响。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识记:曹丕兄弟的书札;抒情小赋、骈文、《水经注》、《洛阳伽蓝记》、《登楼赋》; 理解:抒情小赋的繁荣;南朝骈文的兴盛;北朝散文的艺术特色;《水经注》对我国山水游记的开拓;
掌握:南朝的写景骈文;江淹的《恨赋》、《别赋》;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识记:小说;志人小说;志怪小说;《世说新语》;《搜神记》;
理解:志人小说兴盛的原因;志怪小说兴盛的原因;志怪小说的内容;
掌握:志怪小说与《世说新语》的文学成就;志怪小说与《搜神记》的艺术特色;
第十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论
识记:文学自觉;批评的兴盛;《文选》;《文心雕龙》;《诗品》 理解:《文心雕龙》的体系特征;曹丕的“文气”说; 掌握:《诗品》对诗歌理论的贡献;
Ⅳ.考试的形式及考题类型
1、考试的形式:采用闭卷考的形式,时间为120分钟。
2、考题的类型:
试题分客观和主观题。客观题有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等类型;主观题有简答题、分析题、论述题等类型。试卷覆盖所考各章节的内容,难易适度,知识、能力、素质及创新各占的比例大致是20%、30%、30%、20%。
Ⅴ.题型示例
一、填空(’×= ’):
1、我国古代神话在————————————————、————————————————、————————————————等古籍保存得较多。
2、《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五柳先生品质中最本质的情操是“————————————————————————————————
”、“———————————————————————————。”
二、解释下列文句的词语(1 ’× = ’):
1、九月肃霜,十月涤埸。
肃霜: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野马:
三、标点、翻译(’):
先标点下面(全对
’,错一句扣
’),然后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全对
’,错一句扣’):
1、标点:民 之 有 口 犹 土 之 有 山 川 也 财 用 于 是 乎 出 犹 其 原 隰 之 有 衍 沃 也 衣 食于 是 乎 生 口 之 宣 言 也 善 败 于 是 乎 兴 行 善 而 备 败 其 所 以 阜 财 用 衣 食 者 也 夫 民 虑 之 于 心 而 宣 之 于 口 成 而 行 之 胡 可 壅 也 若 壅 其 口 其 与 能 几 何
2、译文:
四、简释下列名词(’× = ’):
1、赋比兴
2、《文心雕龙》
五、选择答案(将选中的标号填在黑线上,’× = ’):
1、下列先秦散文作家,属于战国时代的有————————————————。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E、韩非子
2、下列成语属于先秦史传传作品的有————————————————。A、狡免三窟; B、退避三舍; C、东道主; D、舍生取义; E、追亡逐北。
六、任意默写陶渊明一首诗,并分析其思想内容(’):
1、默写:
2、思想内容:
七、简答题(’× = ’):
1、简述《诗经·君子于役》中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诗·秦风·蒹葭》中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霜未晞”、“蒹葭采采,白
八、论述题(’× = ’):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的形象特征以及本诗刻画女主人公形象的手法。
2、《史记·项羽本纪》是如何刻画项羽形象的?
第四篇:古代文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古代文学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Ⅰ 基本要求
本科目主要考查考生有关古代汉语、古代文化史和文学理论的基础知识。
Ⅱ 选用教材
《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1978.《中国古代文化史》.阴法鲁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Ⅲ 考试内容
一、古代汉语部分
重点考查考生阅读、分析古代文献的能力。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
1、古今词义的异同:常用古汉语词义的古今差异
2、古代汉语的句式
(1)判断句:判定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判断句的活用功能
(2)叙述句:双宾语句式、宾语前置的条件、被动表示法
3、词类的活用:动词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
4、《诗经》的用韵:韵、韵母、韵部
5、古书的注解
(1)注解的基本名称:训诂、传、笺、注、疏、章句、正义、集解、补注
(2)注解的术语:言、曰、为、谓、谓之、貌、之貌、犹、之言、之为言、读为、读曰、读如、读若、如字、词、辞、当为、当作、衍、脱)
(3)注解的体例
6、古汉语修辞方式:引用、譬喻、代称、夸饰、割裂、并提、互文、委婉、倒置
7、近体诗的格律:粘对、拗救、合掌;流水对、借对
(二)古文阅读
1、解释
2、标点
3、翻译
(1)各字词义都要在译文中得到落实。
(2)每句的语气(陈述、疑问、反问、感叹、委婉、推测、祈使)都要在译文中得到反映。
(3)古汉语特有的表达方式(使动、意动、名作动、名作状、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式等),都要在译文中转换为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4)省略了的成分,在译文中要按现代汉语习惯加括号补出。
(5)专用语(人名、地名、国名、谥号、庙号、职官、时间表达法、度量衡表述法等)依原文、不改动。
(三)文选
以《左传》、《战国策》、《论语》、《孟子》、《诗经》、《史记》的相关篇目为主。
二、古代文化史部分
重点考查考生有关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
(一)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
(二)儒家的经书和经学
(三)区域文化与地理环境之关系
(四)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吉礼、嘉礼、宾礼
(五)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古代婚姻爱情观的特点
(六)传统经济制度与中国封建社会停滞问题的关系
(七)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
(八)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
(九)中国古代的选举和科举制度
(十)传统宗教与信仰
(十一)中国古代的禁忌习俗
(十二)中国古代的重要节日
三、文学理论部分
(一)文学概论
重点考查考生关于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及欣赏、分析、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
1.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2.文学创造的主体与客体
3.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构思方式
4.艺术真实、艺术概括、艺术形式
5.诗歌、小说、剧本、散文、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6.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
7.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8.文学意境的基本特征
9.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典型、意境的区别
10.叙事、叙事的构成、情节与事件的关系
11.抒情、抒情话语、情与景的关系
12.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
13.期待视野及其成因
14.文学接受高潮中的共鸣、净化与领悟之间的关系
15.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内涵及关系
(二)古代文论
重点考查考生对古代文论名篇中的理论知识和概念范畴的掌握,以及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评价文学作品或文学现象的能力。
1、《尚书·尧典》、《论语》、《孟子》、《毛诗序》
(1)“诗言志”的基本内涵及其在文论史上的影响。
(2)孔子“兴观群怨”说、“思无邪”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说及其影响
(3)孟子“以意逆志”说、“知人论世”说、“知言养气”说及其在文论史上的演变
(4)“情志统一”说、“六义”说
(5)“变风变雅”说、讽谏说、“发乎情,止乎礼义”说及其影响
2、《庄子》:“言不尽意”与“得意忘言”说、“虚静”说及其影响
3、《史记》、《法言》、《汉书》、《论衡》
(1)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理论内涵及其对后世文论的影响
(2)汉代对屈原及《离骚》的评价
(3)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等人对赋体特征的认识
4、《典论·论文》、《文赋》、《诗品序》(钟荣)、《文选序》
(1)曹丕的“文气”说、《文赋》的“物感说”及文学创作论
(2)“诗缘情而绮靡”命题的涵义及其对先秦两汉文学观的发展
(3)“自然英旨”、“直寻”、“滋味”说等诗学范畴
5、《文心雕龙》:《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及其文学创作论、鉴赏批评论等
6、《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河岳英灵集》、《戏为六绝句》、《诗式》、《与元九书》、《答李翊书》、《与李生论诗书》、《诗品》(司空图)
(1)陈子昂提倡“兴寄”说和“风骨”说的诗学史意义
(2)白居易以“讽喻”说为核心的诗学思想及其局限
(3)司空图“韵味”说及其影响
(4)唐代的“兴象”说与“意境”说
7、《答吴充秀才书》、《书黄子思诗集后》、《答谢民师书》、《答洪驹父书》、《与王观复书》、《论词》、《夏均父集序》、《江西宗派诗序》、《答杨宋卿》
(1)苏轼“随物赋形”论
(2)黄庭坚等江西派诗人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活法”论
(3)李清照的词论
8、《沧浪诗话》:“兴趣”说、“妙悟”说
9、《与李空同论诗书》、《驳何氏论文书》、《诗集自序》、《艺苑卮言》:明前、后七子派的复古诗学主张及其得失
10、《叶子肃诗序》、《童心说》、《与友人论文》、《答吕姜山》、《论文上下》(袁宗道)、《雪 涛阁集序》、《序小修诗》、《诗归序》
(1)李贽“童心”说及其时代意义
(2)公安派的“性灵”文学观及其得失
(3)竟陵派的诗学主张及其得失
11、《夕堂永日绪论》、《原诗》、《鬲津草堂诗集序》、《答沈大宗伯论诗书》、《诗法论》、《书汤海秋诗集后》、《送徐铁孙序》、《艺概词曲概》、《人境庐诗草自序》、《人间词话》
(1)王夫之情、景关系论
(2)王士祯“神韵”说、袁枚“性灵”说、翁方纲“肌理”说
(3)龚自珍的“尊情”说、“诗与人为一”命题的含义
(4)王国维“境界”说、“写境”与“造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含义
12、《董中峰侍郎文集序》(唐顺之)、《唐宋八大家文钞总序》(茅坤)、《古文约选序附凡例》(方苞)、《论文偶记》(刘大魁)、《述庵文钞序》(姚鼐)、《复鲁絜非书》(姚鼐)、《文史通义文德》(章学诚)、《文史通义文理》(章学诚)
(1)明代唐宋派的古文理论
(2)清代桐城派的古文理论
13、《南词叙录》、《牡丹亭记题词》、《词隐先生论曲》、《元曲先序二》、《曲律》、《闲情
偶寄》、《桃花扇小识》
(1)汤显祖的戏曲观:“因情成梦,因梦成戏”、论“意趣神色”
(2)明代曲论史上的声律论与“本色”论以及汤(显祖)、沈(璟)之争
(3)李渔的戏剧理论
14、《三国志通俗演义序》、《忠义水浒传序》(李贽)、《醒世恒言序》、《读第五才子书法》、《水浒传原序》、《聊斋志异自序》、《摩罗诗力说》、《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1)李贽的小说批评:“传神”、“逼真”。
(2)冯梦龙、凌蒙初的小说理论:小说的作用、关于“通俗”的见解
(3)金圣叹的小说理论:“文料”说(生活真实与小说虚构的关系),“性格”论,“因缘生
法”说,“闲笔”、“犯中求避”、“白描”等创作技巧
(4)梁启超的小说观
第五篇:中国古代文学汉魏考试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
一·基础知识 1.李斯的《谏逐客书》是一散文名篇,全文论证充分,说理严密,气势酣畅淋漓。
2.《过秦论》是贾谊最著名的政论作品,分上,中,下三篇,都是议论秦的过失,总结秦兴亡的历史教训。
3.班固的《汉书》是我们第一部断代史,体制沿袭《史记》,略有改变,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100篇。
4.司马迁的《史记》是我们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皇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共有一百三十篇,分本纪十二,书八,表十,世家三十,列传七十。
5.《史记》的重要旧注本有刘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合称“三家注”。
6.标志这种赋(汉赋)风转变的最早作品,是枚乘的《七发》
7.咏物抒情小赋的出现,突破了以往汉赋歌功颂德、歌舞升平的传统,形式短小精悍,灵活多变,内容丰富多彩,给汉赋的发现带来一线生机
8.杨雄作品今存《甘泉赋》、《羽猎赋》、《河东赋》、《长杨赋》、《反离骚》、《解嘲》、《解难》七篇及一些残文 9.班固的赋,以《两都赋》最为有名
10.张衡的赋作主要有:《思玄赋》、《应间赋》、《二京赋》、《南都赋》、《归田赋》等,其中《二京赋》、《归田赋》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11.《归田赋》是一篇短赋,标志辞赋由散体大赋向咏物抒情小赋转变的重要作品。
12.《孔雀东南飞》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首叙事诗,最早收录于南朝人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题目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3.班固的《咏史》诗是中国文人五言诗的最早作品,记述的是孝女缇萦救父的故事。
14.《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大约产生在汉末桓灵之世,思想感情极为复杂
15.钟嵘评价曹植的诗是“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16.曹丕《典论•论文》称王粲“长于辞赋”,代表作是《登楼赋》
17.嵇康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和散文创作上。诗歌代表作《赠兄弟秀才入军》,散文代表作是《与山巨源绝交书》 18潘岳与陆机齐名,并称“潘陆”
19.《重答卢谌》是刘琨在幽州被囚时所写
20.左思的《三都赋》曾引起极大轰动,据说“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21.建安诗人曹丕《燕歌行》二首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它句句押韵,还不成熟
22.谢眺诗歌的主要成就是山水诗的创作
23.在《乐府诗集》中,南朝乐府民歌绝大部分属于“清商曲辞”,又分为吴声歌、西曲歌、神弦歌三类。24.在“梁鼓角横吹曲”中,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25.鲍照赋今存10篇,《芜城赋》最为著名。咏物赋的代表作有《舞鹤赋》、《尺蠖赋》
26江淹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是《恨赋》、《别赋》
27.庾信的《哀江南赋》以宏大的规模和雄健的笔力表现了丰富的历史内容,在艺术构思、语言文字技巧上表现了很高的成就 28.丘迟的代表作的《与陈伯书》
29.《哀江南赋》是庾信最杰出的骈体文
30.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个类型,志怪小说是这一时期的创作主流
31.《搜神记》中保留了许多民间传说,如《嫦娥奔月》、《董永》等,表达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民喜爱
32.《论文》是曹丕的专著《典论》中的一篇,《典论》全书已佚,只流传下来本篇和《自叙》。
33.《论文》是我国第一篇文学专论,对文体进行了初步划分。曹丕提出了著名的“文气”说,对文学批评的标准和原则表明了自己的观点。34.陆机的《文赋》是我国第一部创作论。
35.《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理论史上一部时代的巨著,建立起了完整严密的文学理论体系。
36.《诗品》一名《诗评》,是我国第一部评论五言诗的专著
二·简答题
1.史记的艺术成就:
1.选择重大历史事件,展示人物的生命遭际,突出人物的主要形象特征。2.在矛盾斗争的尖端考验人物,展示人物的优劣长短。3.通过典型化细节,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4.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活化人物形象。5.运用“闲笔写人”的手法,交代人物的性格特征,暗示人物的未来命运。6.运用“互现”法,补足人物的全貌。
2.《七发》对后代艺术方面的影响:
1.描写内容向体物大赋转化。2.充分发挥了夸张和想象的艺术功能,调动各类词汇充分描写事物。3.主客对答体的使用,拓展了内容和篇幅,扩大了作品的容量。4.显露出审美价值与讽刺之意的矛盾。5.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七发》可以说是从骚体赋向散文大赋转变的标志。3.散体大赋的特点:
1.《子虚赋》、《上林赋》极尽铺叙、夸张、想象、排比之能事,铺采摛(chi)文,张扬物色,穷生极貌,气势恢宏;2.同时也堆砌典故,联翩累牍,搬弄文字,刻意求新,粉饰太平,劝白讽一,真正从各个方面展示了散体大赋的特点。4.汉乐府民歌取得的艺术成就:
1.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2.叙事性较以前大为加强3.开始使用对话和行动来表现人物4.体制上的开拓和创造
5.曹操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1.曹植诗歌主要在五言诗艺术上有成就2.增强了五言诗的抒情成分3.加强了五言诗的文采4.讲究写作技巧 5.《咏怀诗》的思想内容: 1.突出表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2.诗人借对神仙的追求表现对黑暗社会的鄙弃和对理想自由生活的向往。3.揭露政治黑暗,描绘世道衰败。6.左思的《咏史》特点: 开创了一种新的风气,不专写古人古事,而是借古人古事抒写自己的怀抱和不平,在对史的歌咏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体现自我的个性和人格,形成了一种以史事抒怀的具有独创性的表达方式 7.左思诗歌的特色:
继承发扬了“建安风骨”的优良传统,真是地反应了现实生活,抒发了远大理想和豪迈情怀,激荡着高亢的格调,笔力矫健,气势雄浑,钟嵘《诗品》称之为“左思风力”
8.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1.平淡自然,亲切淳朴2.浑融完整,意境高远3.语言自然而精工4.风格多样 9.庾信早期诗歌特色:
字句锤炼,工稳而不繁富,细描景色,精巧而又清新代表作是《咏怀诗》 10.庾信在诗歌体裁的成就:
在诗歌体裁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已然具有唐人五绝的格调,丰富了诗歌艺术的表现力。开辟了唐代诗歌的先声,为唐诗的繁荣作了必要的准备。11.《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
1.通过生动的事件和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2.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3.语言简约含蓄,玄远冷隽,朴素生动,优美传神。12.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理论繁荣发展的标志:
1.大量文学理论著作的集中出现。代表作曹丕《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 13.简述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朝乐府民歌题材单纯,以情歌为主,风格清丽柔婉。北朝乐府民歌内容广泛,风格粗犷刚健。《西洲曲》和《木兰诗》分别代表了南北朝民歌的典型特色。南北朝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宋人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三·名词解释
1.赋:是汉代最为流行的一种文体,但赋的名称却不自汉始,而是在先秦就已出现。
2.乐府诗:汉代乐府是我国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大规模的设置乐府是从汉武帝时代开始。只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创制歌词乐曲,为统治者服务。而是收集民歌,方便统治者“观风俗,知得失”。入乐的诗歌六朝时被称为乐府诗
3.建安风骨: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的年号,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以建安时期为主的主体并且下延到魏明帝太和七年近四十年的文学。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文学意境宏大,笔调明朗,抒情浓烈。被人成为“建安风骨” 4.建安七子:最早见于曹丕的《典论•论文》,指的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帧。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
5.竹林七贤:指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人。七贤中,文学成就最好的是阮籍和嵇康
6.太康体:西晋太康至永嘉的二十余年,创作非常活跃,出现了一大批诗人,代表是“三张”(载、协、亢)、“二陆”(机、云)、“两潘”(岳、尼)、“一左”(思),除左思外,他们的创作都表现出共同的时代倾向。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中把这些作家的风格称之为“太康体”。陆机和潘岳最具有代表性。
7.玄言诗:以阐发老、庄思想为基本内容的纯粹的哲理诗。
8.元嘉三大家:鲍照以桌异的个性、飘逸的诗风,以及独特的诗体创造超于颜、谢之上,成为南朝最杰出的诗人。后人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9.永明体:齐永明年间,周()著《四声切韵》,发现了汉字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的诗人沈约又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经过沈约等人的提倡,齐代永明年间便形成了“永明体”这种新的诗歌体式 10.宫体诗:是从梁后期到陈代诗坛上盛行的一种风格轻艳的诗体
11.北地三才:北魏末至北齐时,出现了号称“北地三才”的温昇、邢邵、魏收等诗人
12.骈文:中国特有的一种文体,又叫骈体文,骈俪文、四六文等
13志人小说:是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另一类,主要内容是记录人物言行和锁闻轶事。代表作是流传至今比较完整的刘宋时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