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考试重点[推荐5篇]

时间:2019-05-14 19:54: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代文学考试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代文学考试重点》。

第一篇:古代文学考试重点

24.长吉体

一.中唐诗人李贺,字长吉,所以他的诗歌也被称为“长吉体”。二.“长吉体”诗在构思、意象、遣词、设色等方面都表现出新奇独创的特色,形成瑰丽、冷艳的浪漫风格,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都独树一臶。

25.比较刘柳诗风柳、刘是韩白两派外的名家。清人贺裳评价刘、柳诗云:“五古自是刘诗胜场,……使千载后人犹为之欲哭欲泣”,“柳五言诗犹能强自排遣,七言则满纸涕泪”。

刘柳指柳宗元、刘禹锡。柳、刘是韩白两派外的名家。二人并称,诗风不同:前者峭拔简洁,后者雄豪苍劲。《读雪山房唐诗序例》:“子厚骨耸,梦得气雄,元和之二豪也。” 柳——沉重、内敛、骨峭——淡泊简古;刘——昂扬、外扩、气雄——风情朗丽。

26.谈谈你对长恨歌主题的认识

长恨歌》以“汉皇重色思倾国”开幕,意在讽刺告诫在位君王,莫重蹈覆辙。其言萋萋,其盼也切切。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这些全是讽刺。如果把《长恨歌》的主题定为爱情说,那么面对 诗中大量的讽刺,显 然是站不住脚的。至于诗中描写玄宗与贵妃的恩爱悲伤,也是不悖于题旨的。“汉皇重色”是题旨,自是讽刺,之所以长恨,正是由于“人非草木皆有情”。由情而生恨,无此情则无此长恨。对情的描写正是对恨的反衬。其情愈深,陷得越深,其恨也愈浓,愈重,愈久。可见,对情的描写非但不悖于题旨,相反是对题旨的深化,可谓寓讽刺于风情之中。

既有对荒淫生活的讽喻,也有对爱情悲剧的同情。

取材于李、杨的爱情故事的《长恨歌》,主题思想具有双重性:既有对荒淫生活的讽喻,也有对爱情悲剧的同情。它的后半部分以充满同情的笔触描写了李、杨二人天人永隔的刻骨相思,歌颂了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它的前半部分则露骨地唐玄宗“思倾国”、“日高起”、“不早朝”的荒淫生活。但是从作品的客观效果看的话,我们不能不承认,《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明显倾向于同情。历史证明,唐玄宗的荒淫生活造成了两个结果:一是“误国”,即天下不乱,生灵涂炭,这是国家和人民的“长恨”;二是“误身”,即他自己变成了可怜的悲剧人物,这是他和杨贵妃的“长恨”。然而在《长恨歌》中,作者强调和着力描写的竟是后一个结果,而在描写这一结果的时候,又明显把李、杨的爱情理想化。如此的艺术构造和题材的处理,只能有一个解释:便于作者表达对李、杨悲剧的同情。它所产生的客观艺术效果也只能是令读者哀其不幸,悯其深情,从而淡忘了他们(主要是唐玄宗)对历史 变乱所应承担的罪责。

白居易对唐玄宗这种既批判又同情,甚至同情超过了批判、不惜将李、杨的爱情理想化而加以歌颂的态度,是有其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的。首先,唐玄宗功过参半。他既是巨大变乱的制造者,又是令人怀恋不已的“开元盛世”的缔造者。有着如此特殊历史地位的人物,留给当代和后代的印象,不可能只是令人痛恨的漆黑一团。其次,象一切具有进步思想而又忠诚于本阶级的封建士大夫一样,白居易的世界观充满了矛盾,他反对君主的荒淫生活,但又不忍目睹自己所属阶级的最高代表受到“过分”的惩罚。他为人民的痛苦留泪,然而对于历史上君主的悲惨下场却也总是抑制不住地流露着伤感的同情。

27.联系作品,分析琵琶行的音乐描写

.分析白居易《琵琶行》中音乐描写的艺术特色:(1)新颖精妙的比喻,将抽象的音乐化为人们熟知的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2)描写琵琶女娴熟的演奏技巧和饱含的深情。(3)描绘乐曲的变化和传达的琵琶女的情感活动。(4)写了听者的感受。(5)写了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互不重复。

51.说明白居易《琵琶行》比兴相纬、寄托遥深的特点:琵琶女受人冷落摒弃的悲惨命运与诗人横遭贬谪的坎坷际遇有某种类似,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孤寂之情与诗人身处穷乡僻壤的郁郁心境 也暗相契合。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描述与同情,寄托着自己沦落天涯的身世之感。二者比兴相纬、融合为一,从而生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意义。

28.元和体 名词解释:元和体

一、元和体是唐宪宗的年号。

二、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在元和年间所写的长篇排律、“小碎篇章”、艳体诗统称为“元和体”

三、世俗化为社会普遍接受和欣赏的浅近文体,呈现出诗歌历史转折时期的写实尚俗特征。29.古文运动及其两重意义

古文运动:中唐散文文体文风改革,自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关係密切;自形式言,是由駢体而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要求。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今人习惯上称為“古文运动”

两重意义:从内容言,是一种儒学復兴运动;从形式言,是文体改革运动。就其解放文体、推倒駢文的绝对统治、恢復散文自由抒写的功能这一点来说,有不可磨灭的功绩。30.韩柳古文理论的主张 1.文以明道,注重实用。

2.不平则鸣,穷言易好。韩愈的“道”指儒家之道

閎中肆外,气盛言宜。韩柳非常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作家的品德是根本的,文章是作家品德的反映

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4.含英咀华,词必己出。

韩柳自觉遵循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对前人积累的艺术经验去粗取精,含英咀华。韩柳古文理论的精华在於对“文”的论述,这凝聚了他们更多的心力,从而把散文的创作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31.唐传奇

1.唐传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称唐传奇,它的出现是六朝志怪和杂史杂传演变发展的產物。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同时也灌输了深刻的社会内容 大多文词简洁优美,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结构完整,标誌著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成熟 32.唐传奇分期与各自特点

⑴初盛唐发軔期,也是从六朝志怪体向传奇体转变的过渡期,作品数量少,艺术表现不够成熟 王度《古镜记》“犹有六朝志怪余风,而大增华艳” ⑵中唐繁盛期

传奇样式成熟,艺术成就高,作品数量空前增多,是传奇小说黄 金时代。题材由神怪逐渐转向现实生活,涉及爱情、歷史、政治、豪侠、梦幻、神仙等方面;爱情小说

• 陈玄祐《离魂记》是传奇步入兴盛期的标志性作品 • 贞元中期到元和末: • 元稹《莺莺传》

• 借寓言、梦幻以讽刺社会,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传奇作品 • ⑶晚唐衰落期。①在题材上豪侠小说和讽刺小说取代爱情小说而兴起。②出现不少传奇专集。

33.晚唐诗歌题材与风格走向(内容、特点、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

• 晚唐诗坛整体状况:感伤气息浓重、雕琢风气盛行、题材境界狭窄。

• 前期以“小李杜”成就最高。晚唐诗的例外

• 后期,诗人们更多地感受到个人在歷史和命运中的无奈,创造出幽美深婉、清旷明丽的颓唐诗境,诗歌的气势和力度弱化。

• 唐王朝面临全面崩溃,诗歌向两端发展: • 重提白居易诗歌主张,创作反映社会的作品

• 消沉地追寻个人心理的平静,写出许多散发著哀愁迟暮之气的山水诗

一、杜牧與懷古詠史詩 ⑴政治咏怀诗。五古名篇如《感怀诗》《郡斋独酌》。七律《河湟》《早雁》抒发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对人民的同情、对统治者的揭露

842年,杜牧任黃州刺史,《早雁》x226;p417 金河秋半虜弦開,雲外驚飛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

運用比興手法,把逃避回鶻侵擾的邊民比作哀鴻,抒發民生哀怨,隐含对朝廷不能御侮安民的不满。

晚唐怀古咏史诗数量大增,情调也与往时不同。晚唐诗人则用一切皆无法长驻的眼光,看待世事的盛衰推移,普遍表现出伤悼情调,悼古伤今

杜牧咏史诗最為人称道。《过华清宫》p418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对明皇贵妃的荒淫误国加以艺术概括,二、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 温庭筠的《春愁曲》

三、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

皮陆、司空图等人诗歌,突出地表现了这种避世心态与淡泊情怀。司空图《有感》其二“从此当歌惟痛饮,不须经世為閒人”。

四、乱离之感与时世讽諭

唐末诗人臵身**,关注社会灾难、民生疾苦 • 聂夷中《咏田家》p437 • 杜荀鹤《乱后逢村叟》《山中寡妇》p440 34:谈谈李商隐对唐诗的开拓

以李商隐為代表,在盛唐中唐之后,开创了唐诗的第三重境界: ⑴随著时代的盛衰变化,诗人心理由宏放开朗转沉潜细腻,诗歌情感由清晰转為隐晦,气势由张扬转為收敛;

⑵随著诗歌技巧发展,语言由通脱平易变得雕琢邃密,结构由自然舒展变得精緻工细;

⑶随著文人士大夫生活面的缩小和对现实的失望,内容由主要向外部世界摄取转為更多向内心体验搜寻。

这第三重境界在气概上有衰颯式微之感,但从诗歌发展看,则是峰迴路转,通过向内心世界的深入,别开了诗歌天地。35:李商隐对心灵世界的开拓

把心靈世界作為表現對象,重在對人物心境的挖掘與開拓。 許多詩所寫的不只一時一事,乃是整個心境,而他的心境又非常复雜。對政治的執著關注,使他的精神境界通之于人世、宇宙、歷史和治亂興衰等方面的探究,在實際生活中,各方面的困擾又纏結於心。這種心理狀態,被以繁复的意象表現出來的時候,便無法明確地用某時、某地、某事詮釋清楚。

 有些詩,雖有一時一事觸動,但著力處仍然在於寫心境,要表現的不是意思而是感覺或情感。

36:唐五代词的发展状况(这一题还是最好概述一下书上480 几页的内容)

一:敦煌曲子词 主要反映的内容:书上479页开始共4点 二:中唐文人词:

文人染指词者,中唐有张志和、韦应物、戴叔伦、王建、白居易、刘禹锡等。

三:花间词人和晚唐五代温、韦词 37:花间词风

缛采轻艳的花间词风 花间词风以剪红刻翠,香软浓艳为主 花间词把视野完全转向裙裾脂粉,花柳风月,写女性的姿色和生活情状,特别是她们的内心生活。言情不离伤春伤别,场景无非洞房密室、歌筵酒席、芳园曲径。此外,虽也写郊游中的男女邂逅,女道士的春怀,宫女的幽怨等等,但中心仍然是男女情爱。与这种情调相适应,在艺术上则是文采繁华,轻柔艳丽。所谓“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衣剪叶,夺春艳以争鲜”(《花间集序》)。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充溢着脂香腻粉的气味。

花间词风的形成:花间词出现于晚唐五代,离不开当时特定时代、地域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晚唐动荡的社会环境,促成了文人“曲子词”的成熟,也是花间词香软绮靡词风形成的根本社会原因;城市经济的畸形繁荣,导致了市民意识的空前高涨,舞榭歌台、贵府酒筵成了词的流播之地,使得镂金错 彩、偏重闺情的花间词大行其道;巴蜀城市经济的繁荣是花间词写闺情、抒愁怨,委婉言情文体特征形成的物质基础;巴蜀城市文化的兴盛是花间词香软绮靡词风成型的文化基础;由于城市经济文化的繁荣而导致的追求世俗享乐的时代氛围,成就了花间词“镂玉雕琼”、“裁花剪叶”(《花间集序》)的独特品格;巴蜀独特的自然环境熏染了花间词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1.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

2.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共十八家词共五百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

3.产生与西蜀,多用华丽的字面和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

第二篇:古代文学重点

一.作品的作者和年代:

春秋:左丘明——

《左传》《国语》

孔子——《论语》

战国:孟子——《孟子》

庄子—— 《庄子》

屈原——《离骚》 西汉: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 枚乘——《七发》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司马迁——《史记》

东汉:班固——《汉书》赵壹——《刺世疾邪赋》班固《咏史》辛延年《羽林郎》 北朝: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颜之推——《颜氏家训》 三国魏曹操——《蒿里行》《短歌行》

曹丕——《燕歌行》 曹植——《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

王粲——《七哀诗》刘桢——《赠从弟》蔡琰——《悲愤诗》 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 嵇康——《养生论》《声无哀乐论》《幽愤诗》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

西晋:陆机——《拟古诗》十二首《文赋》

左思——《咏史》八首《三都赋》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饮酒》

南朝: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唐朝: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骆宾王——《在狱咏蝉》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

孟浩然——《过故人庄》 王维——《观猎》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李白——《将进酒》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填空题:

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

2.《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3.《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记事体。4.《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

5.汉初:骚体赋 西汉中后期:汉大赋东汉:抒情小赋

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本纪:记在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绩。表: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关于天文,水利,历法,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

世家:先秦各诸侯国和汉代有功之臣的传记。列传:历代有影响的人物的传记。(本纪,世家,列传一些人物为主)

7.《太史公自序》:“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究天人之际:要探讨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

通古今之变:通过历史的发展演变寻找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理。

成一家之言:借写这样一部历史著作来表达他的某些独到的历史见解,表达他的某些社会政治思想。①揭露统治者的暴行暴政②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农民起义的合理性③歌颂反抗暴政的刺客和侠客和一些具有优良品质的中下层社会人物④歌颂爱国人物和对历史有贡献的人物

8.《史记》中历史人物形象化的代表是、,鸿门宴》 9.《汉书》12本纪,10志,8表,70列传 10.班固《咏史》是第一篇文人创作的五言诗。

11.建安文学代表:三曹,建安七子,蔡琰正始文学代表:阮籍,嵇康 12.北朝三书: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颜之推《颜氏家训》 13.曹植诗的艺术风格: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14.王粲是建安七子中七子之冠冕。

15.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开创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16,阮籍诗的风格:阮旨遥深(一种隐晦曲折的风格)17.嵇康《幽愤诗》:嵇志清峻

18.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19.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三.名词解释:

1.春秋笔法:作者的思想倾向在行文中不是议论性的文辞,而是在史事的简单记述,排比中表现出来,而且常常是一字寓褒贬,在严谨的措辞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2.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进一步说,楚辞的直接渊源应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

3.永明体:即所谓新体诗,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征是声律的协调和对偶的公整,因为这种诗体产生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所以又称永明体。4.盛唐气象:盛唐时期由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士人多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开阔的胸怀,恢弘的气势,这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创造力,反映在诗歌上就形成了盛唐气象。

5.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使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诗经简答

1、《诗经》的艺术特点

(1)朴实自然的艺术风格,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展开了当时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的形象画卷,很少用虚幻的描写,抒情叙事都有很强的写实性,产生出真实自然的艺术效果。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是一种铺陈直叙客观事物的方法。它不借助于更多形象化的修辞手段,而是直接了当的叙述,诗人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寄寓在场面的描写和事实的陈述之中。比就是比喻和比拟。兴就是托物起兴。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形成了中国文学叙事与象征的传统,成为我国诗歌艺术风格的一个重要标志。(《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开我国抒情诗传统,风雅与文学革新,比兴的垂范)2.《诗经》的主要内容?

①祭祖颂歌②农事诗③燕飨诗④怨刺诗⑤战争徭役诗⑥婚恋诗 左转于春秋 3.《左传》与《春秋》的关系?

①《左传》有自己的编写内容②《左传》有自己的编写原则③《左传》有自己的编写体例④《左传》有自己的思想立场 4.诸子散文的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以《论语》为代表,在体制上只是一种简单的言行记录,多是记言、记事的片段,没有完整的篇章。(包括《墨子》、《老子》)

2、第二阶段:战国中期。代表作品《孟子》、《庄子》,在体制上向长篇议论发展。

3、第三阶段:战国后期。(《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5.《左传》的叙事艺术?

(1)《左传》生动的展示了春秋时期五彩缤纷的历史画卷。

(2)《左传》广采博取各种文字的口头的资料进行编撰,而且善于对庞杂的资料进行取舍与剪裁。

(3)《左传》不满足与春秋那种对历史史事做简单陈述的史笔笔法,它要展示那个动荡历史年代的全部过程,要展示各种历史人物在各种事件中的各种表现,它摒弃了一字褒贬的春秋笔法,创造了在生动记述史事的基础上显示各种人物形象,心态,表达作者观点,立场的方法。

(4)《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的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战争的叙述尤为精彩。

6.《左传》的语言成就?(1)行人辞令的技艺非常精彩。

(2)《左传》的叙述语言词约事丰,意蕴深厚。国语战国策

7.《国语》的文学成就?(1)《国语》是一部各国史官的有关记言的史料汇编,主演分国记录君臣谋议得失的谈话,基本上属于记言体。

(2)《国语》开创了以国为单位来叙述史实的体例——这种体例叫做国别体,它集中叙述某国的历史,又往往可以集中叙述某人的生平始末,为传记体的产生起了先导作用。

(3)由于《国语》是各国史料的汇编,素材来源不一,编者亦作统一润色,其记言水平参差不齐,风格也颇有差异。8.《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1)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2)《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和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

(3)《战国策》在写人上一方面继承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一人物,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出现在一篇的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

(4)《战国策》在语言艺术上空前成功,春秋时期从容不迫的行人辞令到此时已演化为议论纵横的游说之辞,其文章艺术风格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5)《战国策》多用比喻,借动物,植物或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其他事物为喻,循序渐进的达到辩说的目的,寓言的巧妙运用成为《战国策》文章的一大特点。孟子庄子离骚

9.《孟子》的文学价值?

(1)从体制上说,《孟子》基本上仍属于语录体,但较《论语》已有很大发展,这不但是因为他的篇幅加长,议论增多了,而且很多段落都围绕着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只要加上题目就可以单独成篇。

(2)《孟子》善用比喻,有时是短小的比喻,有时是完整的小故事,寓言。(3)《孟子》长于论辩,善设机辟,请君入彀。(4)《孟子》散文富有气势,多用排比,如长河大浪,磅礴而来,咄咄逼人,横行无阻。

(5)《孟子》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10.《庄子》的文学价值?

(1)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是庄子的一大特色。(2)庄子的文章又富于抒情性。

(3)庄子的文章结构也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变化多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宕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4)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

11.《离骚》的艺术特色?

(1)《离骚》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特色,首先表现在他的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上,其次表现在它大量的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2)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

(3)抒情诗一般篇幅短小,没有故事情节,而《离骚》不止篇幅宏伟,而且具有故事故情节。

(4)《离骚》的形式来自民间,但在诗人手中有了很大发展,他一面采用民歌形式,一面又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把诗句加长,构成巨篇,既有利于包纳丰富的内容,又有利于表现奔腾澎湃的感情,《离骚》基本上是四句为一章,字数不等,多用偶句,形成了错落中见整齐,整齐中又富有变化的特点。《离骚》的语言十分精炼,并大量的吸收了楚国的方言,虚字运用十分灵活。《离骚》除诗人内心独白外,还设主客问答,又有大段的铺张描写,绘声绘色,对后来辞赋有很大影响。

12.如何看待汉代文学?

(1)在中国文学史上,汉代是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的时代。表现:①出现了汉赋这一种完全以文学感染力本身为目标的文学样式②文学创作的兴盛③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文学活动的文人群④由于词赋的兴盛,作品的增多,汉代初步出现了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意识。

(2)在大一统的局面下出现了普及于全国的文学样式,为后世文学奠定了重要基础。

13.汉赋发展流变?(1)汉初:骚体赋

特点:体制上极力模仿楚辞,尚铺陈但篇幅不长且有抒情色彩,句式整齐,通篇用“兮”字。2)西汉中后期:汉大赋

特点:散文化倾向严重,句式参差不齐,规模大,赏铺排叙述,辞藻华丽,“兮”字用的很少。3)东汉:抒情小赋

特点:以抒情为主,篇幅短小,通篇押韵,不用问答,也不用“兮”字,语言上很少夸饰,思想性增强。

14.《史记》中如何实现人物形象个性化?

(1)善于抓住人物一生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行动,来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2)为突出某一历史人物的基本倾向和主要性格特征,《史记》常用“互见法”。3)《史记》善于通过一些细节琐事展示人物性格,看似闲笔却起着重要作用。4)语言个性化。

15.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1)对积极剥削和压迫的反抗。2)对战争和徭役的揭露。3)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抗议。16.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1)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2)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3)形式的自由和多样。4)具有浪漫主义色彩。17.《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1)长于抒情,融情入景,寓情于景,二者密切结合,达到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境界。(2)善于通过某种生活情节书写作者的内心活动,抒情中带有叙述意味,使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突出。3)善于运用比兴手法,映衬烘托,随着墨不多,但语短情长,余味无穷。4)语言不加雕琢,浅近自然但又异常精炼,含义丰富,耐人寻味。18.曹植诗歌的创作内容?

(1)前期:主要抒发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2)后期:在政治迫害之下,曹植后期诗歌更多有离别之悲,忧生之嗟,悼亡之恨,形成了悲愤哀怨的基调。19.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

(1)情、景、事、理的浑融。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五项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2)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然而一经诗人的笔触,往往出现警策,陶诗也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然而,平淡之中可见绮丽。20.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2)陶渊明蔑视权贵,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德给后代作家树立了榜样。3)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21.唐诗繁荣的原因?

(1)首先是为雄厚的经济的基础所决定的。2)唐诗的繁荣还与统治者奉行开明政治密切相关。3)唐诗的繁荣还因为他有一种特殊的价值,诗在唐代具有很多方面的社会功用,写诗可以进身,写诗可以显荣,博得声誉,广泛的社交作用。4)唐诗的繁荣也是诗歌这种文学题材自身发展的结果。22.杜诗反映现实的深度?

(1)深刻的揭露了唐王朝的社会本质,那就是统治者残酷的压榨广大的人民2)对时局的认识非常深刻,这种深刻性主要表现在他对时局的科学预见上3)对战争的看法,不盲目的肯定也不盲目的否定,肯定的是正义战争,否定的是非正义战争

23.白居易的“新乐府”“新”在哪里?

(1)自创新题,所用的都是旧乐府没有的题目,不受旧体限制2)写的是当前社会的实事,有感而发不作无病呻吟

3)他完全摆脱了音乐形式的束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五.论述:

一.《汉书》与《史记》的比较?

1.进步之处:(1)《汉书》比《史记》更严整,更为统一2)《汉书》记载汉代典章制度更为详细具3)《汉书》多收经世之文4)《汉书》补充了许多重要的史实5)班固驳证了司马迁的某些偏颇之见,突出了他所要表达的某些思想6)《汉书》在文字上虽不如《史记》丰富生动,但它简洁,整饬,叙事明晰 2.不足之处1)《汉书》的正统气和儒学气大大增加2)《史记》有强烈的反天道,反迷信的思想,而《汉书》则相对迂腐3)对下层百姓的态度不同,《史记》给下层人物列传,而《汉书》对下层人物则一概不写4)《史记》的爱憎感情主观色彩异常突出,而《汉书》则是不动声色的客观叙述5)《汉书》比《史记》的生动性大大降低,文字性上大步后退6)《汉书》有些地方对《史记》因袭的不合理

《汉书》对《史记》的继承有得有失,二者各有所长,《史记》着重才华的表现,《汉书》着重学问,《史记》观点新颖,批判性强,《汉书》谨遵传统,歌颂皇权,奉行儒教,《史记》讲气势讲感情天马行空,《汉书》将客观讲材料细密周严,《史记》像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而《汉书》更像一部严格的历史,从它开始转轨,更明确更自觉的形成了中国正史的传统。二.阮籍的风格?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风格? 风格:阮旨遥深 原因:这主要是有其时代和身世决定的。他同情曹魏,不满于司马氏,但身仕乱朝,长恐遭祸,故处事极为谨慎,作诗亦不敢直言,常常借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

三.谢灵运的诗歌与陶渊明的诗歌有何不同?

1)从写意到摹象。在谢灵运之前,中国诗歌以写意为主,摹写物象只占从属地位,陶渊明就是一位写意的能手。2)从启示性到写实性。陶渊明的诗,十分注重言外的效果,发挥语言的启示性,以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去体会那写着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陶诗中的物象描写,常采用白描的手法,虽然只是淡淡的几笔,但在平淡的外表下,却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而谢灵运的诗歌语言,则更注重写实性。他充分发挥了语言的表现力,增强了语言描写实景实物的效果。他凭着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受,运用准确的语言,对山水景物做精心细致的刻画,力求真实的再现自然美。因而他笔下的物象,就更多的带有独立性客观性。

第三篇:古代文学考试重点

一、填空题

1、《三国志演义》与《水浒传》分别是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

2、神魔小说的代表作是《西游记》,在中国小说史上开辟了浪漫主义的新境界。

3、明中期三大传奇《宝剑记》、《浣纱记》(梁辰鱼)、《鸣凤记》(王世贞),李开先的《宝剑记》是明代传奇史上第一部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作品。

4、世情小说的代表作是《金瓶梅》,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由文人作家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5、徐渭的《四声猿》代表了明代杂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代表作《四声猿》包括《狂鼓史》一折、《玉禅师》二折、《雌木兰》二折、《女状元》五折,被称为“明曲之第一”。

6、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优秀作品。

7、《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8、明代四大奇书:《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

9、《三国志演义》中毛宗岗所说的“三绝”、“三奇”是指诸葛亮、关羽和曹操。

10、《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纯粹用白话写成的长篇小说,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它的出现也标志着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已经完全成熟。

11、《水浒传》所创造的英雄传奇的体式,是我国长篇侠义小说的开山之祖。

12、剪灯三话: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的《剪灯馀话》、邵景詹的《觅灯因话》。

13、三言:冯梦龙的《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代表了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14、二拍:凌濛初编著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它是我国最早的个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开创了文人拟话本专集的先例。

15、玉茗堂四梦(临川四梦):汤显祖的戏剧作品《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部传奇。

16、《牡丹亭》是继《西厢记》之后最著名的爱情剧。

17、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

18、后七子:李攀龙、谢榛、梁有誉、宗臣、王世贞、徐中行、吴国伦。

19、张岱是晚明小品文作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位。代表作品有《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柳敬亭说书》等。

20、清代中叶出现了影响最大、延续最长的散文流派—桐城派,代表人物是方苞、刘大櫆、姚鼐,被称为“桐城三祖”。

21、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前无古人也后无来者的艺术典范。

22、《儒林外史》既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也是讽刺小说的典范,将讽刺艺术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3、《红楼梦》不仅是古代小说的最高艺术典范,而且是整个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

24、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代表了清代戏剧的最高成就。

25、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笔记体小说的代表作品。

26、屠绅的《蟫史》是我国第一部用文言写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陈球的《燕山外史》是清代唯一一部用四六骈文写成的长篇小说。

27、“一人永占”:李玉的剧作《一笠庵四种曲》,亦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28、李渔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喜剧创作的作家,代表作《笠翁十种曲》。

29、由明仕清的是诗坛名流以钱谦益、吴伟业和龚鼎孳为代表,人称“江左三大家”。30、“国朝六家”指的是清初的六位诗人:宋琬、施闰章、朱彝尊、王士禛、查慎行、赵执信。

31、钱谦益的《投笔集》内容大抵与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及南明永历政权的军国形式有关,被称为“明清之诗史”。

32、乾隆三大家:袁枚、赵翼、蒋士铨。

33、清初词作三大家:陈维崧、朱彝尊和纳兰性德。

34、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亦称清初三大家、国朝三家。

35、清季四大词人:王鹏运、朱祖谋、况周颐、郑文焯。

36、《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四大谴责小说代表了近代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

37、龚自珍是首开近代新诗风的最杰出的诗人。

38、姚门四弟子: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姚莹。

39、曾门四弟子:张裕钊、薛福成、黎庶昌、吴汝纶。40、才子佳人小说代表作品有荑秋散人的《玉娇梨》(亦称《双美奇缘》)、《平山冷燕》,名教中人的《好逑传》(亦称《侠义风月传》)。

41、《海上花列传》是狭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品花宝鉴》为中国首部同性恋小说。

42、明代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的合称。

43、《清平山堂话本》是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

44、《红楼梦》区别于其他历史小说的最突出特点,便是“一喉二歌”。表面上这是一部小说,实际上是一部野史,一部隐于小说中的历史。

45、“台阁体”代表杨士奇、杨荣、杨溥。“茶陵派”代表李东阳。“唐宋派”代表归有光。“竟陵派”代表钟惺、谭元春。陈子龙:复社、几社代表。

二、名词解释

1、拟话本

明初至嘉靖之前,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一直处于低谷时期。明中叶之后,白话小说空前繁荣,一些文人一方面对宋元话本加以整理润饰,另一方面又有意识地模拟宋元话本的形式进行创作,这就是拟话本。

2、三言二拍

在白话小说的整理、创作方面功绩最著的是冯梦龙,天启年间,他先后出版了《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这三部小说集共收入一百二十篇小说,总称“三言”,其中既有宋元话本,也有明人拟话本,还有他自己的创作,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代表了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白话小说的发展。继“三言”之后,崇祯年间有凌濛初编著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实收小说七十八篇,人称“二拍”,它是我国最早的个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开创了文人拟话本专集的先例。

3、临川派

临川派为明万历时期出现的戏曲文学流派,因开创者汤显祖为临川人,故戏曲史上往往将追随、效仿汤显祖较为明显并有所成就的剧作家称为临川派。汤显祖论曲强调“曲意”,主张兼顾“意趣神色”;讲究文采,崇尚“丽词俊音”;要求格律服从内容、文辞,偏重于剧作的文学性。临川派作家大多继承了汤显祖重才情、重文采,不受形式、格律束缚的特点,作品也大都是叙写男女之情。但往往忽略了他重视立意,以情反理的倾向。此派作家主要有孟称舜、吴炳、阮大铖等。

4、吴江派

明代后期,在沈璟的影响下,出现了一大批用昆山腔创作传奇的作家和戏曲理论家,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戏曲流派,因为沈璟是吴江人,故后人称之为吴江派。此派作家认为传奇创作要严守音律,强调曲辞必须本色,比较注重舞台演出实践,作品大多以伦理教化或惩劝风世为主旨。主要作家有卜世臣、吕天成、王骥德、袁于令、叶宪祖、沈自晋等,但他们的理论主张并不完全等同于沈璟,创作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5、玉茗堂四梦(临川四梦)

汤显祖的戏剧作品主要是《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部传奇,因为都写有神灵感梦的情节,故合称“临川四梦”,又因为汤显祖在临川居所的堂名为玉茗堂,故又称“玉茗堂四梦”。

6、公安派

公安派是明代万历年间兴起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三袁世居湖北公安,故称“公安派”。公安派的文学观念深受李贽的影响,主要观念有二:一是针对前后七子的复古流弊,提出文学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反对一代不如一代的倒退的历史观,也反对摹拟剿袭。二是在继承李贽童心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性灵说,认为诗文创作应“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信口由心,乃见其真;性灵说重个性、贵独创、强调表现自我,是公安派理论的核心。公安派给主导文坛近百年的复古派以沉重打击,为改变明代文风、恢复文学生气,做出了重要贡献。清代郑燮的散文、袁枚的诗歌与诗论,现代文人周作人、林语堂均受到袁氏兄弟的影响。三袁兄弟的创作能打破传统诗文的陈规陋习,注重任性而发、直写胸臆,活泼洒脱、清新流畅,致天下耳目于一新。但其题材局限在自然景物和身边琐事的范围内,又多是表现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同时“信口而出”的创作态度,也使得公安末流不免走向俚俗、肤浅和油滑。

7、苏州派 明末清初,在苏州这个戏剧创作和演出的中心城市,出现了一群沉抑民间的平民专业剧作家,较为著名的有李玉、朱佐朝(代表作《渔家乐》)、朱素臣(代表作《十五贯》)、叶雉斐(代表作《琥珀匙》)等。他们相互往还密切,有时合作创作剧本,有时共同切磋曲律,在市民生活的土壤和文化氛围中,形成了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大致相近的戏曲流派,后人称之为苏州派(苏州古称吴县,又称吴县派)。苏州派戏曲在题材上跳出了写儿女私情的狭隘圈子,贴近世俗人生,关注时事政治;在思想上揭露黑暗现实较为有力,具有鲜明的伦理教化指向;在人物塑造上,富于平民色彩,许多下层人物以正面形象的姿态活跃在舞台上。在艺术上,苏州派戏剧家能紧密结合舞台实际,戏剧冲突紧张、集中,结构周密、紧凑,熟谙音律,曲辞通俗,演出效果好。总之,苏州派以其成功的创作实践有力地推动了戏曲艺术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8、肌理说

翁方纲论诗提倡肌理说,他认为神韵说之弊在于空泛,格调说之弊在于食古不化,因此拈出“肌理”二字,以补二者之偏,给复古诗论注入新的生机。他所谓的肌理,包括以儒学经籍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其肌理说也就是要求以学问作为作诗的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思想和文辞谐和,做到外表空灵,内容质实。翁方纲的本意在于以学问、考证的质实,补救神韵、格调之失,有可取之处,但实际上却引导诗人脱离现实,从故纸堆中寻找诗材。后来的学人之诗和宋诗运动,都由翁氏的肌理说推动而来。

9、神韵说

王士禛以康熙诗坛之主盟,标榜“神韵”之说,在当时影响极大,成为清诗的一大宗派,他亦获得“清代第一诗人”之称。他的神韵说在理论上着重继承了司空图的“韵外之致”说、严羽的“妙悟”、“兴趣”说,而以“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和“不得一字,尽得风流”为诗的最高境界;在创作实践上,则主要奉王孟韦柳等人的山水田园、隐逸闲适之作为典范。总的来说,他所追求的神韵是一种意味含蓄空灵,境界缥缈清远,语句隽永清秀,韵致冲淡蕴藉的诗境。神韵说注重诗歌的整体效果,这显然是对明代前后七子支离破碎的拟古模仿和公安、竟陵两派的肤浅轻率的救弊补偏,但他易流为空调、掩却性灵,也使得诗歌创作有脱离严肃沉重的人生的倾向,是其偏颇之处。

10、常州词派

常州词派发轫于嘉庆初年,大畅于道光年间,绵延于清末民初。因其开创者张惠言及主要作家是常州人,遂以之名派。常州词派诸家不满于浙派末流的一味模拟,寄兴不高,词格卑下,遂起而矫之,词风为之一变。常州词派是以言志与比兴的传统,来扩展词境,提高词格,深化词意。常州词派不仅转变了清中叶的词风,清代后期的词学发展也大都受它的影响。尽管常州词人对词的艺术有着新的尝试与开拓,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他们依然挖掘不出新的意境,仍只能回到传统词人的框架之中。

11、新文体

梁启超是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动的旗手,就文学创作而言,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他的新体散文。在戊戌变法前夕和变法过程中,梁启超发表在报刊上的政论文和杂文,既接近言文合一,但又未能完全摆脱文言的影响,一时学界竞相效仿,号为“新文体”。又称“报章体”、“时务文学”或“新民体”。梁氏的新体散文有着丰富的时代内容和思想底蕴,带有为维新变法和思想启蒙服务的鲜明的政治倾向,广泛地反映了近代重大的社会问题。这种新体散文对于传统古文是一次有力的冲击,为晚清文体的进一步解放和“五四”白话运动的兴起开辟了道路。

三、简答题

1、《三国志演义》在描写战争方面有何特色?

绘声绘色的战争描写。《三国志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上百次战争,展现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面,许多战争场景的描写,都堪称是古代小说中的经典片段。其战争描写的突出特点是:

(1)善于写不同战役的不同特点,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展示出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即使写同类战争,也能灵活用笔,在相似中见出变化,写出新意,毫不雷同。(2)善于集中笔墨,着重描写战争双方前的力量对比、形式分析和战略战术的运用,以揭示决定胜负的因素。(3)善于在战争描写中突出人的智慧韬略和内在威力,通过战争展示各种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4)善于在写战争时兼写其他活动,或作为战争的前奏和余波,或作为战争的调剂和穿插,使战争描写既剑拔弩张、扣人心弦,又张弛有度、疾徐相间,节奏分明,摇曳生姿。

2、结合作品,论述《水浒传》在塑造人物方面的主要特点。

《水浒传》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出梁山好汉的英雄群像。《水浒传》在塑造人物方面,开始从《三国志演义》的类型化典型走向初步的个性化典型。(1)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特定的社会现实环境中,紧紧扣住人物的身份、教养、经历和遭遇,从复杂的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多层次地刻划人物性格,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2)善于处理英雄人物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不仅写出了英雄们性格的异中之同,更注意以同中之异来表现性格相近的人物之间的细微差别。

(3)善于将人物置于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揭示其性格最本质的特征。

(4)善于把英雄人物的传奇性和现实性、超常性与平凡性结合起来刻划其性格,以“近来之笔”写“骇人之举”。

3、《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西游记》作为成就最高的神魔小说,浪漫主义是它的最基本的艺术特征,它把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1)在整体风格上,《西游记》洋溢着浓厚的幻想色彩,在古代长篇中构筑了一个变幻奇诡而又真实生动的神话世界。

(2)在形象塑造上,《西游记》将人性、物性与神性有机地揉合在一起,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3)在艺术结构上,全书经纬分明,严谨完整。

(4)在艺术格调上,《西游记》继承了寓庄于谐的优秀传统,“戏墨寓至理,幻笔抒奇思”,亦谐亦谑,寓嘲寓讽,轻松活泼,妙趣横生,使作品充满诙谐的兴味,产生出异常浓烈的喜剧性效果。

4、试述《金瓶梅》对中国小说发展的贡献

《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文人独创的小说,属于世情小说,它是对小说家小说的发展。它古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发展的里程碑。

(一)小说描绘了生活中最平常的人、境、事,使全书渗透着“俗”的色彩。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描写对象从神魔开始走向市人,从而体现出文学向“人”自身的靠近和向文学本位的复归。

(二)审美取向的趣味变异。(1)《金瓶梅》把审美触角伸向了人世间丑恶的一面。它以西门庆这个暴发户家庭为中心,写出从官场社会的黑暗到市井社会的糜烂,精确地描绘出一个丑恶的世界。(2)《金瓶梅》是以社会的丑作为作品的题材。作者把对社会中的丑进行挖掘提炼并加以概括而上升为艺术的美作为自己的艺术目标。

(三)从类型化人物到性格化人物。《金瓶梅》改变了人物的单一色调,基本上实现了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的转变。出现了许多多色调的、立体的“圆形人物”。如潘金莲既狠毒、淫荡,又聪明、美貌等。

(四)口语化的市井语言。完全口语化采用市井语言,包括大量的俗语、谚语、歇后语等。人物的语言充满个性化。

5、“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

(1)表现婚姻爱情生活是“三言”中最具特色的题材,在“二拍”中也占有一定比例,此类题材一方面继承了宋元话本的传统,同时也表现出新的发展。一类作品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对旧的封建传统意识的突破,对新的婚姻爱情观念的追求;另一类作品反映了被压迫妇女追求自由幸福的强烈愿望。

(2)大胆地揭露统治阶级倒行逆施的罪恶本质与官场吏治的腐败黑暗,同时也体现出清官贤士的正义感和下层人物的反抗精神。

(3)描写市民生活(尤其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及他们的思想观念,形象地展现了晚明商品经济发展的图景。此类作品一反重农抑商的传统意识,商业商人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肯定,追逐货利、发财致富已成为新的社会风尚,不少商人也被塑造成正面形象。

6、《牡丹亭》的思想内容。

(1)标出了以情反理的时代主题。作品中的“情”主要表现为男女主人公对自由爱情(包括正常情欲)的追求,“理”主要表现为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对人们美好生活的束缚。杜丽娘是剧中至情的化身,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以情反理的思想。

(2)体现了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牡丹亭》既是一部追求自由之爱的颂歌,也是一部鼓吹青春觉醒的颂歌。剧本深刻地解剖了杜丽娘之人性从压抑到苏醒、爱情从禁锢到解放的过程,反映了备受礼教摧残的广大女性要求主宰自己命运、要求实现生命价值的强烈呼声。

7、如何评价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

前七子彼此唱和,相互支持呼应,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形成声势浩大的诗文复古运动,意欲借助复古手段变革文坛现状,促使文学重新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经过他们的努力,廓清了台阁体的文风,清除了理学诗的影响,对明代中后期的文学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他们由复古进而到一味地摹古拟古,使文学缺乏新创,又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从总体上看,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接承前七子的文学思想,效法汉魏、盛唐,推崇李梦阳、何景明,同时对格调法度的研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在创作上,后七子的拟古之风较前七子更甚,存在着创作实践与理论主张的严重脱节。

8、《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聊斋志异》在艺术上兼采众体之长,不仅继承了魏晋志怪和唐人传奇的优秀传统,而且还从史传文学、白话小说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我国古代文言小说所已经达到和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

(1)作者有意将幻异境界与现实社会联结在一起,以寄托自己的孤愤和理想,使作品既驰骋天外,充满浓郁的浪漫气息;又立足现实,蕴含有深厚的生活内容。(2)大量的非现实性艺术形象的塑造成功,是《聊斋志异》的主要艺术成就。(3)《聊斋志异》的情节离奇曲折,幻诞诡谲,但在作品提供的特定情境之内,却又顺理成章,是按照某种固有的逻辑必然出现的。

(4)《聊斋志异》采用的是优美、典雅、精练、传神的文言,又做到了文言体式与生活神髓的高度统一,因此形成一种既典雅工丽又清新活泼的语言风格。

9、结合作品,论述《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儒林外史》最主要的艺术成就,是它寓有民族特色的讽刺艺术,它将中国古代讽刺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峰,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1)作者能秉持公心,把握分寸,针对不同的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对贪官污吏是无情揭露和严厉鞭挞,对迂腐儒生是既同情又讽刺,对正面人物是在肯定中略显微词。

(2)作者善于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和真实性结合起来。(3)作者善于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起来。

(4)作者善于运用含蓄、婉曲的讽刺手法,冷静超然,不动声色。

10、试述《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曹雪芹的《红楼梦》向世人昭示一个人们感情上难以承受,但却无可改变的哲理:人生和社会永远处于摆脱的命运悲剧之中。他从三个层面揭示了从社会到个人,从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蕴。

(一)社会悲剧。《红楼梦》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事件,写出了从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1)封建官僚家庭政治上的腐败是他们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如“护官符”的作用,点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黑暗内幕。(2)从生活的穷奢极欲写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溃的结局。如一顿螃蟹宴便是庄稼人一年的生活费。奢侈和荒淫是分不开的,贾府的淫乱无耻已经到了乱伦的地步。

(3)作者以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生动描写,揭示出封建家庭自然枯萎的悲剧命运。贾宝玉的形象在贾府的社会悲剧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作为社会新思潮代表人物的贾宝玉与作为腐朽的封建势力化身的家庭是格格不入的水火关系。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也是社会悲剧的一个缩影。由于无法找到自己理想的社会道路,他把自己的精力转移到爱情生活上来。

(二)道德文化悲剧。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思想,它的突出要点就在于一方面它用“仁爱”来作为每一个人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原则,这是要以牺牲个性价值为代价的。

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以仁爱为核心和以个人服从社会为前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大胆的质疑。从贵族后裔身上看到儒家思想的失败,青年女子的不幸命运,往往也可以从儒家道德文化的影响中找到原因。如薛宝钗尽管是婚姻上的胜利者,然而在个人自我上却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作为封建道德文化造就的标准的淑女形象,她只是以压抑个性去服从社会和家庭。

(三)人生悲剧。人生悲剧则是从哲学上思考生命的本质,《红楼梦》在悲剧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达到中国悲剧作品的顶峰。

《红楼梦》对中国传统悲剧意识的最大突破,就在于它彻底抛弃了那种自欺欺人,始终幻想喜从天降的浅薄悲剧意识,将人生无所不在的悲剧现象上升到哲学高度来认识其永恒的不幸。王国维认为解脱悲剧有两种,其中一种是看破红尘而出世,这种解脱是宗教的,超自然的,因而是平和的,而高出这种解脱的是贾宝玉,他不是因为自己的痛苦,而是看到全人类的痛苦,从而得到解脱之道的。

11、《长生殿》的思想内容。

《长生殿》在承继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创作而成,其思想内容是丰富而复杂的。作者巧妙地把李隆基、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和安史之乱的政治现实结合起来描写,既写他们沉迷奢侈的爱情生活给政治带来悲剧的后果,又写他们政治上的松弛、失误也酿成了两人的爱情悲剧,彼此纠结,互为因果。因此,《长生殿》既是一出爱情的悲剧,又是一出政治的悲剧。

(1)作品主要描写了李、杨爱情的悲欢离合,歌颂了他们精诚不散、终结连理的钗盒情缘。(2)全剧把李、杨爱情故事结合着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广阔的社会背景来描写,这就使他们的爱情悲剧与社会历史的变迁合观共视,既寄寓有“乐极哀来,垂戒来世”的教训意义,也不乏历史兴亡的深沉感慨。(3)《长生殿》中所讴歌的真情、至情,除了作为生死情缘的爱情之外,还包含有“看臣忠子孝,总由情至”的忠孝之情,这样就把“情”的内涵拓宽到了政治和道德的领域。

12、《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桃花扇》是中国古典戏剧的最后一部杰作,在许多方面均富有艺术创造性。(1)作为一部历史剧,《桃花扇》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结合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作者一方面采取了征实求信的原则,剧中所反映的社会历史内容、所涉及到的重要人物事件,基本上都是“实事实人,有凭有据”,真实地再现了弘光一朝的历史。另一方面,作者虽然以史为据,但并不拘泥于历史,有时也以虚幻之笔略加点染。(2)《桃花扇》运用了“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艺术构思,结构严谨,组织巧妙。剧本以一生一旦的爱情悲欢为主线,串联起南明政权各派各系以及社会中各色人物的活动与矛盾斗争,纷繁错综、起伏转折而有条不紊、不枝不蔓。(3)《桃花扇》在人物塑造方面也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为了表现一代兴亡的重大主题,《桃花扇》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如此自觉地建构完整的人物体系,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上还是第一次。

13、试述桐城派古文的基本理论及其演变。

桐城派在理论上以“义法”为基础,建立起严密、完整的文论体系,契合古文发展的格局;在创作上讲求凝练雅洁,清通畅达,文从字顺,有利于文章的流传,也有利于扩大影响。但它在思想方面多以程朱理学为指导,在艺术方面有时也失之于枯淡庸弱。演变:

(1)桐城派的奠基者方苞,首先树起“义法”说的大旗,其次是提出了“雅洁”说,即在语言上要求“清真古雅”。

(2)作为桐城派的拓大者,刘大櫆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两处:一是将方苞的义法理论予以深化和具体化,二是提出了因声求气说,把难以把握的“神气”与具体可感的音节、字句联系起来。

(3)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在古文理论上对方、刘既有所继承,也有所修正和发展,从而完善了桐城派的文论体系。

第四篇:中国古代文学汉魏考试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

一·基础知识 1.李斯的《谏逐客书》是一散文名篇,全文论证充分,说理严密,气势酣畅淋漓。

2.《过秦论》是贾谊最著名的政论作品,分上,中,下三篇,都是议论秦的过失,总结秦兴亡的历史教训。

3.班固的《汉书》是我们第一部断代史,体制沿袭《史记》,略有改变,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100篇。

4.司马迁的《史记》是我们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皇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共有一百三十篇,分本纪十二,书八,表十,世家三十,列传七十。

5.《史记》的重要旧注本有刘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合称“三家注”。

6.标志这种赋(汉赋)风转变的最早作品,是枚乘的《七发》

7.咏物抒情小赋的出现,突破了以往汉赋歌功颂德、歌舞升平的传统,形式短小精悍,灵活多变,内容丰富多彩,给汉赋的发现带来一线生机

8.杨雄作品今存《甘泉赋》、《羽猎赋》、《河东赋》、《长杨赋》、《反离骚》、《解嘲》、《解难》七篇及一些残文 9.班固的赋,以《两都赋》最为有名

10.张衡的赋作主要有:《思玄赋》、《应间赋》、《二京赋》、《南都赋》、《归田赋》等,其中《二京赋》、《归田赋》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11.《归田赋》是一篇短赋,标志辞赋由散体大赋向咏物抒情小赋转变的重要作品。

12.《孔雀东南飞》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首叙事诗,最早收录于南朝人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题目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3.班固的《咏史》诗是中国文人五言诗的最早作品,记述的是孝女缇萦救父的故事。

14.《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大约产生在汉末桓灵之世,思想感情极为复杂

15.钟嵘评价曹植的诗是“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16.曹丕《典论•论文》称王粲“长于辞赋”,代表作是《登楼赋》

17.嵇康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和散文创作上。诗歌代表作《赠兄弟秀才入军》,散文代表作是《与山巨源绝交书》 18潘岳与陆机齐名,并称“潘陆”

19.《重答卢谌》是刘琨在幽州被囚时所写

20.左思的《三都赋》曾引起极大轰动,据说“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21.建安诗人曹丕《燕歌行》二首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它句句押韵,还不成熟

22.谢眺诗歌的主要成就是山水诗的创作

23.在《乐府诗集》中,南朝乐府民歌绝大部分属于“清商曲辞”,又分为吴声歌、西曲歌、神弦歌三类。24.在“梁鼓角横吹曲”中,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25.鲍照赋今存10篇,《芜城赋》最为著名。咏物赋的代表作有《舞鹤赋》、《尺蠖赋》

26江淹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是《恨赋》、《别赋》

27.庾信的《哀江南赋》以宏大的规模和雄健的笔力表现了丰富的历史内容,在艺术构思、语言文字技巧上表现了很高的成就 28.丘迟的代表作的《与陈伯书》

29.《哀江南赋》是庾信最杰出的骈体文

30.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个类型,志怪小说是这一时期的创作主流

31.《搜神记》中保留了许多民间传说,如《嫦娥奔月》、《董永》等,表达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民喜爱

32.《论文》是曹丕的专著《典论》中的一篇,《典论》全书已佚,只流传下来本篇和《自叙》。

33.《论文》是我国第一篇文学专论,对文体进行了初步划分。曹丕提出了著名的“文气”说,对文学批评的标准和原则表明了自己的观点。34.陆机的《文赋》是我国第一部创作论。

35.《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理论史上一部时代的巨著,建立起了完整严密的文学理论体系。

36.《诗品》一名《诗评》,是我国第一部评论五言诗的专著

二·简答题

1.史记的艺术成就:

1.选择重大历史事件,展示人物的生命遭际,突出人物的主要形象特征。2.在矛盾斗争的尖端考验人物,展示人物的优劣长短。3.通过典型化细节,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4.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活化人物形象。5.运用“闲笔写人”的手法,交代人物的性格特征,暗示人物的未来命运。6.运用“互现”法,补足人物的全貌。

2.《七发》对后代艺术方面的影响:

1.描写内容向体物大赋转化。2.充分发挥了夸张和想象的艺术功能,调动各类词汇充分描写事物。3.主客对答体的使用,拓展了内容和篇幅,扩大了作品的容量。4.显露出审美价值与讽刺之意的矛盾。5.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七发》可以说是从骚体赋向散文大赋转变的标志。3.散体大赋的特点:

1.《子虚赋》、《上林赋》极尽铺叙、夸张、想象、排比之能事,铺采摛(chi)文,张扬物色,穷生极貌,气势恢宏;2.同时也堆砌典故,联翩累牍,搬弄文字,刻意求新,粉饰太平,劝白讽一,真正从各个方面展示了散体大赋的特点。4.汉乐府民歌取得的艺术成就:

1.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2.叙事性较以前大为加强3.开始使用对话和行动来表现人物4.体制上的开拓和创造

5.曹操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1.曹植诗歌主要在五言诗艺术上有成就2.增强了五言诗的抒情成分3.加强了五言诗的文采4.讲究写作技巧 5.《咏怀诗》的思想内容: 1.突出表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2.诗人借对神仙的追求表现对黑暗社会的鄙弃和对理想自由生活的向往。3.揭露政治黑暗,描绘世道衰败。6.左思的《咏史》特点: 开创了一种新的风气,不专写古人古事,而是借古人古事抒写自己的怀抱和不平,在对史的歌咏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体现自我的个性和人格,形成了一种以史事抒怀的具有独创性的表达方式 7.左思诗歌的特色:

继承发扬了“建安风骨”的优良传统,真是地反应了现实生活,抒发了远大理想和豪迈情怀,激荡着高亢的格调,笔力矫健,气势雄浑,钟嵘《诗品》称之为“左思风力”

8.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1.平淡自然,亲切淳朴2.浑融完整,意境高远3.语言自然而精工4.风格多样 9.庾信早期诗歌特色:

字句锤炼,工稳而不繁富,细描景色,精巧而又清新代表作是《咏怀诗》 10.庾信在诗歌体裁的成就:

在诗歌体裁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已然具有唐人五绝的格调,丰富了诗歌艺术的表现力。开辟了唐代诗歌的先声,为唐诗的繁荣作了必要的准备。11.《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

1.通过生动的事件和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2.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3.语言简约含蓄,玄远冷隽,朴素生动,优美传神。12.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理论繁荣发展的标志:

1.大量文学理论著作的集中出现。代表作曹丕《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 13.简述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朝乐府民歌题材单纯,以情歌为主,风格清丽柔婉。北朝乐府民歌内容广泛,风格粗犷刚健。《西洲曲》和《木兰诗》分别代表了南北朝民歌的典型特色。南北朝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宋人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三·名词解释

1.赋:是汉代最为流行的一种文体,但赋的名称却不自汉始,而是在先秦就已出现。

2.乐府诗:汉代乐府是我国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大规模的设置乐府是从汉武帝时代开始。只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创制歌词乐曲,为统治者服务。而是收集民歌,方便统治者“观风俗,知得失”。入乐的诗歌六朝时被称为乐府诗

3.建安风骨: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的年号,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以建安时期为主的主体并且下延到魏明帝太和七年近四十年的文学。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文学意境宏大,笔调明朗,抒情浓烈。被人成为“建安风骨” 4.建安七子:最早见于曹丕的《典论•论文》,指的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帧。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

5.竹林七贤:指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人。七贤中,文学成就最好的是阮籍和嵇康

6.太康体:西晋太康至永嘉的二十余年,创作非常活跃,出现了一大批诗人,代表是“三张”(载、协、亢)、“二陆”(机、云)、“两潘”(岳、尼)、“一左”(思),除左思外,他们的创作都表现出共同的时代倾向。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中把这些作家的风格称之为“太康体”。陆机和潘岳最具有代表性。

7.玄言诗:以阐发老、庄思想为基本内容的纯粹的哲理诗。

8.元嘉三大家:鲍照以桌异的个性、飘逸的诗风,以及独特的诗体创造超于颜、谢之上,成为南朝最杰出的诗人。后人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9.永明体:齐永明年间,周()著《四声切韵》,发现了汉字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的诗人沈约又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经过沈约等人的提倡,齐代永明年间便形成了“永明体”这种新的诗歌体式 10.宫体诗:是从梁后期到陈代诗坛上盛行的一种风格轻艳的诗体

11.北地三才:北魏末至北齐时,出现了号称“北地三才”的温昇、邢邵、魏收等诗人

12.骈文:中国特有的一种文体,又叫骈体文,骈俪文、四六文等

13志人小说:是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另一类,主要内容是记录人物言行和锁闻轶事。代表作是流传至今比较完整的刘宋时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

第五篇:《古代文学》重点问答

◆ 重点问答

一、汉赋发展的原因

1、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的稳定,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3、对外交往的扩大,宫廷园林的兴建,开阔了汉赋视野,提供了丰富的表现题材

4、统治阶级的提倡

二、新体的汉赋一般又可分为大赋和小赋两类。

1、大赋又叫散体大赋,是汉赋的主体。规模巨大,结构恢宏,气势磅礴,语汇华丽,往往是成千上万言的长篇巨制。西汉时的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扬雄,东汉时的班固、张衡等,都是大赋的行家。从内容上看,大赋多是铺叙夸耀都城、宫殿、苑囿之盛和帝王大规模行猎的场景,旨在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迎合统治者好大喜功、追求享乐的心理,而在篇末寓讽谏之意。主要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扬雄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东京赋》、《西京赋》等。这些大赋写得富丽堂皇,很有气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统一的汉帝国的声威和上升时期封建统治阶级既穷奢极欲又发扬蹈厉的风貌。但大赋为达到形式上的华美恢宏,往往夸张浮饰又大量堆砌词藻,喜用冷字僻词以炫博争奇,兼之后期的大赋多摹拟而少创新,行文板滞,这些都影响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小赋扬弃了大赋篇幅冗长、辞藻堆砌、舍本逐末、缺乏情感的缺陷,在保留汉赋基本文采的基础上,创造出篇幅较小、文采清丽、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赵壹、蔡邕、祢衡等都是小赋的高手。内容比较广泛,风格比较清新,主要流行于东汉。著名作品有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等。

三、《史记》与《汉书》的比较

(一)两者的不同点

1、史学方面

(1)《史记》从性质上来说是通史,而《汉书》是断代史。《史记》首创了纪传体,五体分立;《汉书》在体例上基本承自《史记》,仅将“书”改为“志”,并取消“世家”。(2)、从历史观角度来看,《史记》体现了较为进步的历史观,而《汉书》是封建正统的历史观。

3、司马迁与班固的历史视野也不一样

(3)《史记》是以社会为中心,而《汉书》是以帝王为中心。

(4)《史记》有较强的批判主义精神,《汉书》这一方面没有它深刻有力;但《汉书》的史料比较丰富准确,《史记》则比较疏略。

2、文学方面

(1)从人物塑造上来看《史记》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汉书》中只有少数能达到这样的高度。

(2)从作品的情感性来说《史记》的作者爱憎情感强烈;《汉书》则较少有主观感情的流露。(3)从语言上来说《史记》生动、形象、传神《汉书》则多为典雅的书面语言。

(二)两者的相同点是:对社会现实有较为客观真实的反映,有些篇章更寄托有作者的爱憎与批判。

四、分析《史记》刻画人物的方法

1、精巧的剪裁和安排,使用“互见法”,既让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人物的主要特征放在特定的文章中表现,次要特征放在别人的文章中展示)如《信陵君传》中信陵君说品德高尚、礼贤下士,而在别人的传记里却展示其弱点;

2、人物之间互相对比映衬,如《李将军列传》用李广和李蔡的对比,表现李广坎坷的人生际遇和不幸的待遇;

3、在紧张斗争的场面中,把人物性格推到冲突的尖端

4、在特定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5、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刘邦和项羽的对话。

五、“建安文学”繁荣的原因

1、曹氏父子热爱文学、提倡文学、爱护人士;

2、文学本身的发展

六、建安诗歌的主要内容

1、反映汉末的社会政治现实。

2、反映诗人的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3、基本特色:情文并茂、文质相称,大量使用比兴、象征手法、语言质朴刚健、清新自然

七、曹植诗歌的艺术特点

曹植的诗歌就其创作经历来看,大致以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即位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前期的曹植由于受到曹操的宠爱,显得志满意得,昂扬乐观,充满自信,富于浪漫情调,如《白马篇》。

(2)后期的创作,由于是在曹丕父子的猜忌、迫害下忍辱求生,心情极为悲愤苦闷,所以其内容与风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品中那种豪迈自信、昂扬乐观的情调没有了,代之出现的则是深沉的愤激与悲凉,作品集中抒写的是对个人命运、前途的失望,对曹丕集团的怨恨,对自己在碌碌无为中空耗生命的哀伤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如《赠白马王彪》。艺术特色:

他的诗歌做到了气骨与丹彩的完美结合,故钟嵘说他是“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他诗歌上的创造性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他继承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精神,表现出高度的创造才能,他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人,他的诗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的抒情性。就诗歌体裁来看,曹植诗作中有不少乐府诗,但是他运用乐府体裁,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在诗中更多地注入了个人的感情,从而将乐府诗的以叙事为主,改变为以抒情为主,如他的《美女篇》。

第二,他的诗在结构上更讲究,工于起调,善为警句,尤其是发端往往很精警。曹植诗注重结构的安排,他常常以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开头,渲染气氛,笼罩全篇。如《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构其波。”以激烈动荡的景象,暗示作者心境地的不平和处境的险恶,等等。所以沈德潜说他“极工于起调”(《说诗晬语》)。

第三,注重诗歌的艺术技巧,尤其表现在注重对偶以及锤炼字句上,善于比兴手法,词彩华茂,言语精练。曹植诗歌中对偶句极多,如《公宴》中“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缘池。”

第四,他的诗歌中,对自然景物有了效多的描写,这也改变了乐府诗的面貌。对后代文人产 2 生了很大的影响。

八、(一)阮籍的诗歌艺术成就

在抒情的深度上,在描写复杂的内心活动上,在运用比兴手法上大大超越前人(1)表现出意蕴含蓄,深沉之美,阮籍诗歌大量表现忧生之嗟,感叹政治险恶、人生艰难、生命苦短,而这些又无法宣泄、排遣,所以产生一种深刻的孤独情绪。

(2)多用典故,比兴,象征的手法。如《咏史》多用比兴手法,注重环境刻画,气氛的渲染,以反映称,对照形成含蓄蕴藉的风格。(3)清逸玄远,容哲理、情感、意象于一炉。

(二)阮籍的咏怀诗:阮籍的咏怀诗多用比兴手法、注重环境刻画、气氛的渲染,以反衬、对照形成含蓄蕴藉的风格。在抒情的深度上在描写复杂的内心活动上在运用比兴手法上大大超过前代。艺术成就表现意蕴含蓄、深沉之美,表现忧生之嗟,感叹政治险恶、人生艰难。而这些无法宣泄、所以产生一种深刻的孤独感。多用典故、比兴、象征手法。清逸玄远熔哲理情感意象与一炉。内容旨在写出一种情绪一种心绪。思想意义:传出了黑暗统治下志士仁人的苦闷心声。诗歌意境鲜明而深远,在构思方面作者截去生活中一个特定场景传出了作者感情琴弦的片刻颤动

九、嵇康的艺术成就

1、在诗中创造了一个诗化的人生理想境界

2、语言俊切,充满激情

3、发展了四言诗的表现手法

十、陶渊明的艺术境界、文学地位,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以及影响

(一)陶渊明诗歌的艺术境界:

1、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他诗作的意境韵味,是一种平和淡泊,于世事无所争、无所求,是心与自然泯一的人生境界的自然流露,表现为宁静平淡的境界,是一种新的意境美的类型。最能代表陶渊明冲淡之美的诗,莫过于《饮酒》,它创造出一个宁静平和的精神境界。人、山川、空气、飞鸟原本只是一和谐之整体,原本无须区分。“悠然”见者,盖无可无不可、非有意为之,乃无意之间相遇。在此物我泯一的境界中,人生之种种真谛实以寓含其中,然亦不须说、又不必说,已经尽在意中。忘言者,正在不言中也。这样一个精神境界,留给人的是一种无尽的向往,这就是韵味。

2、陶诗的特点是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他不用夸张的铺排和绮艳的色彩,不用刻意雕琢的对仗和深僻的典故,他的诗句魅力在于内在感情力量,所以他选择的只能是这种纯净的去尽华饰的语言。但是,陶诗的语言又不是未经加工锤炼的粗糙平俗的民间口头语言,而是语言巨匠剥落浮华后高度凝练所达到的更高境界和水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样的名句如同口语,但其心与物会物我两融之境,又宛如目前。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生机,天真自然。

(二)诗歌的思想内容:

1、对污浊社会的憎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2、与下层文人和农民的交往,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3、参与劳动的感受,表现诗人对农业劳动的热爱

4、描写田园生活的贫困状况

5、表现和反映诗人高远的理想和志愿

(三)诗歌艺术成就、特色:

1、主体风格:平淡自然、亲切淳真

(1)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真切再现田园风光和日常生活。如《读山海经》第一首,完全用白描的手法,是得读者读来毫不吃力,只觉得接触到一片生活情景。

(2)朴素的语言、真率自然的抒写。语言自然精粹富有意境美的同时通俗易懂、用语朴质无华却包含着丰富的形象。

(3)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平淡中有深意蕴含着某种人生哲理。

2、富有意境美。陶诗使人接触到田园生活画面的同时,而引人到另一种境界去。如《归园田居》第一首,我们不只看到所呈现的物:几间草房、几缕炊烟、犬吠、鸡鸣;而是这一切所构成的境界,宁静、安谧、纯朴自然。

3、简洁含蓄

4、风格多样,虽以自然冲淡的风格为主,但也有时显得抑郁悲戚。

(四)影响:

1、陶渊明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产生了积极影响,回归自然不为五斗米折腰;金刚怒目式疾恶除暴的精神。但其消极避世也产生一些消极影响苏白。

2、在诗歌领域,他开创了田园诗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3、其诗风为后人景仰,“拟陶”与“和陶”相成风,如鲍照、江淹等。

(五)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1、把田园为官场的对应物,是超脱社会黑暗的淳朴去处,作品充满了对污浊社会的厌恶,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2、把田园生活理想化

3、歌颂生产劳动

4、反映农民的艰辛

十一、大小谢山水诗的特点以及比较

(一)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1、善于营造画境,创造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往往先叙述登游缘起或路线,在具体描写局部景物,最后议论或感慨。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这一模式奠定了中国山水诗的写实倾向的雏形。

2、写局部景物描写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把握以及非常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某一景观的情趣韵味,朝着景物与情思交融的方向发展。

3、写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生动的描绘,善于炼句用字,运用对偶、排比的手法,能注意到诗中色彩的和谐写明暗对比。

4、风格典丽精深、声调声涩凝重、写境密实繁复。(精工艳富的风、格以赋法入诗、细腻的景物刻画、结构上程式化、玄言词句多、词藻堆砌有句无篇、艺术上崇尚声色)

(二)谢眺:风格清新秀丽,声调平易流畅,写境空灵简淡。

(三)两者比较:在山水诗方面,谢眺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但又不同于谢灵运那种对山水景物作客观描摹的手法,而是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避免了谢灵运诗歌的晦涩、平板及情景割裂的弊端,同时还摆脱了 4 玄言的成分,形成了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谢眺诗意象创造也清新明丽,大多落尽华饰有一种天然韵味,尤其在山水刻画方面;而谢灵运在意象创造上颇多客观刻画不同于谢眺的带有更多主观因素。

十二、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1、其乐府诗具有抒情浓烈,气势流畅之美。把惯用的并兴,善叙他人他事的乐府发展为一种直接抒写自己感情,叙说自己遭遇的诗体。把浓烈的抒情与构辞的美丽融为一体,表现自己的澎湃情怀,抒情特色外露、强烈,流畅也节奏急速。

2、注重锤炼诗句,词采瑰丽,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如《拟行路难》。

3、对七言诗的发展具有贡献,如《拟行路难》为七言为主的杂言,鲍照隔句押韵,而且创造性的自由换韵,使诗歌音节铿锵顿挫,更便于表达本放恣肆的感情。

4、五言小诗开南朝文人学习乐府生歌的先例,对后来五言绝句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十三、左思的《咏史》

(一)左思的《咏史》八首诗艺术成就

1、抒写了建功立业的愿望、胸怀阔达,笔力雄迈

2、充满着一股不平之气

3、据称建安文学传统,在诗歌中引用历史典故来抒写现实的忧愤,刚健有力,名为咏史,实为咏怀,所以被誉为“文曲以怨”或“左思风势”。

(二)分析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的艺术特色

1、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全诗以咏史舒服个人落拓不遇的情怀

2、采用对比的手法,取象于涧底松的直立对比,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3、结构上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物及人,以今及古。

十四、南北朝民歌

(一)南朝民歌的艺术特色

1、内容:南朝民歌为清商曲辞,内容丰富多彩、大都出于女子之口与爱情有关。

2、艺术特色:(1)格调明快、清新,不仅再现了江南的自然风光,同时也表现了南朝妇女的浪漫情怀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2)语言清新流畅,多用双关和谐音,比较含蓄、婉转、耐人寻味。(3)形式短小,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意长。(4)比喻形象,语言清新自然、清丽婉转。

(二)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以及艺术特色

1、内容:北朝民歌属于鼓角横吹曲辞多为军乐战歌,但反映生活面比较广多为反映北园风光,塞外人情;反映北方的尚武精神和豪侠之气、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

2、艺术特点:是形式多样有五言四句、七言四句、杂言等。语言朴素刚健、风格粗犷、豪迈雄壮

(三)两者对比:

1、两者的产生地不同一南一北,题材不同。

2内容上南写男女之事的情歌而北是战歌、牧歌和情歌的融合。3情感表现不同:北粗犷南婉转

4语言风格不同:北歌以质朴刚劲、富于力感见长,南则以华美的文辞、精致的手法及双关、隐喻为特点,绮丽精工。

5诗歌体制上:南以五言四句体为主,但北还开创了七言四句的七论体,并发展了七言古体和杂言体。

6艺术手法上:南多用双关、象征、暗示细腻的表达情感;而北朝多为袒露直率。

十五、《世说新语》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内容:掇拾汉末至东晋的士族阶层人物的遗闻轶事

(1)大部分描写“魏晋风度”“名士风流”,比较清楚的反映了士族阶级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暴露和认识意义,如司马氏统治的黑暗恐怖的暴露及豪门士族穷奢极欲生活的暴露。

(2)记载和称颂了一些好人好事,如《言语篇》中的爱国思想体现。艺术特色:“记言则玄远泠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1、善于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作漫画式的夸张描绘,使之栩栩如生。如《忿狷篇》中玉蓝田性急吃鸡子肋时,通过几个小动作,“以筋刺之,不得。便大怒„„”把他的性急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

2、善于把记言与记事结合起来写。《世说新语》便能将记言及记事巧妙的结合为一,如“长星劝尔一杯酒,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这句话是晋孝武帝深夜入园看见彗星后,举杯向星空祝酒所说的话,将他故做旷达的心态,表露无遗。

3、语言精练含蓄,隽永传神;情节具有戏剧性,曲折风趣。《世说新语》中每则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读起来有如今日读的极短篇小说,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节,如温峤娶表妹为妻的故事,人物对话诙谐,内容极富戏剧性。又如刘伶假借病酒,骗妻子为他准备好酒肉的故事,情节也是饶富趣味。

4、善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世说新语》受到魏晋流行的老庄哲学的影响,因此在用语上,语言虽然短小,可是仍善于借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如谢安、孙绰等泛海的故事,当面对事情时孙绰等人是“色并遽”、“喧动不坐”,而谢安却是“貌闲意说,犹去不止”,用对比的手法来展现谢安临危不乱的气度。

《世语新说》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但由于作者的士族阶级地位,是他的思想观念受到一定的局限,《世语新说》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十六、志怪小说进步内容(思想艺术特点)

1、鞭挞残暴势力,表现人民的反抗精神

2、反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反映封建礼教、制度对自有婚姻的摧残和人民对美好爱情的最求

4、赞扬人们不怕鬼,敢于斗鬼的精神

5、表现人们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补充

十七、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答:

1、善于叙事

(1)用第三人称写法的叙事诗已经出现(2)故事性和戏剧性加强

(3)刻画人物的多样化,通过人物的言语行动表现人物

2、形式自由 句式篇章变化多端,无固定章法句式,整散不拘,长短随意,以五言为主,兼用杂言

3、言语朴实生动 通俗化、口语化,而带有深厚的感情,富有生命力的口语传唱,富于生命气息

4、富于浪漫色彩 抒情小诗《上邪》如山洪般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张

十八、简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答: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1)描写民间疾苦,贫苦的生活,反映出阶级对立,如《孤儿行》《东门行》(2)反映战争要以带给老百姓的深重苦难,如《十五从军行》(3)婚姻、家庭、社会问题,如《陌上桑》

(4)曲折反映东汉末期社会**带给人们的漂泊之苦,如《妇病行(5)其他善写人生短促、人生无常的悲哀(6)还有激烈直露的情感表现,如《上邪》

乐府主要内容:1对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反抗如《陌上桑》《东门行》《妇病行》2对战争和徭役的揭露如《战城南》《十五从军行》3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抗议如《江南》《孔雀东南飞》4讽刺统治者卖官的政治丑闻和权门豪家的荒淫生活如《相逢行》《长安有狭邪行》

艺术特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或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陌上桑》,语言朴素自然而带有热情《孤儿行》,形式的自由和多样(有杂言和五言诗体),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文学史地位:表现在继承“感于哀乐,緣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对诗歌形式的创造主要是杂言和五言诗突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增强诗歌容量和表现力,叙事诗的写作技巧如心理刻画、细节描写等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十九、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艺术风格

答:思想内容:(1)表现游子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对人生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受

(2)追求功名富贵的强烈愿望,仕途失意,苦闷哀愁

(3)游子思妇离别相思之苦和仇怨及思想怀人的离愁别绪,如《明月何皎皎》、《涉江采 芙蓉》、《行行重行行》《客从远方来》《冉冉孤生竹》等 艺术风格即特点:书213——216页

(1)《古诗十九首》的主要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其抒情方法往往是用事物来烘托,触景生 情,寓情于景,二者紧密结合,达到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境界。如《迢迢牵牛星》中作者通过遐想的牛女形象的描绘,抒写男女离别之情,通篇全是写景,而情在景中。通过“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及“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等句把织女的离愁之情点出来了。

7(2)《古诗十九首》善于通过某种生活情节抒写作者的内心活动,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使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突出。如“西北有高楼”写一个追求名利的失意者的心情,并没有抽象地写他如何怀才不遇、失落彷徨,却是通过高楼听曲这一具体事件的描绘,无意中流露的对那位歌者的同情,正表明了作者此刻的失意失落的心情,生不逢时的无限感慨。(3)《古诗十九首》善于运用比兴的手法,称映烘托,着墨不多,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含蓄蕴藉、余味无穷。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作者用鸟兽比拟人的怀乡之情。(4)《古诗十九首》的语言不假雕琢,浅近自然,但又异常精练,含义丰富,十分耐人寻味。如“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通俗易懂,简单凝练,生动传神,将思念之情跃然纸上。在抒情的深度上,在描写复杂的内心活动上,在运用比兴手法上大大超越前人

二十、嵇康的艺术成就

4、在诗中创造了一个诗化的人生理想境界

5、语言俊切,充满激情

6、发展了四言诗的表现手法

下载古代文学考试重点[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代文学考试重点[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代文学考试

    一、 名词解释 5*5=25 1、传奇:“传奇”最早是指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但元末明初的学者也有将元杂剧称为“传奇”的,原因之一是许多唐传奇都曾......

    《中国古代文学》重点复习

     先秦叙事散文《尚书》、《春秋》、 《左传》 《国语》、《战国策》先秦说理散文《论语》、《老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楚辞,是战国时以屈原的创作......

    中国古代文学(重点复习资料)

    一.作品的作者和年代: 1. 春秋:左丘明—— 《左传》 《国语》 孔子——《论语》 2. 战国:孟子——《孟子》 庄子—— 《庄子》 屈原——《离骚》 3. 西汉:贾谊——《吊屈原赋》......

    古代文学重点必考打印

    古代文学总概论 1、学习古代文学的原因: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古典文学修养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 文学与广告都需要创造性地、艺术化地运用......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重点 一、填空 1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 2甲骨卜辞是我们今天能见到的最早的简短散文,可以算是散文的萌芽。 3......

    古代文学考试终结版

    一、填空题2。 3 4 5、四大奇书:《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 6、金瓶梅知识点掌握几个第一: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第一奇书本”;......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重点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资料先秦部分 《诗经》:1.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通称“诗”或“诗三百”,汉代被奉为经典,称作《诗经》。《诗经》根......

    古代文学(第二卷)重点总结。(推荐阅读)

    古代文学重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4个小题) (1)汉赋四大家:指司马相如、班固、张衡、扬雄四人,他们的作品标志着大赋内容、风格的成熟。其中,司马相如不仅是大赋名家,也是骚体赋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