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桂香月圆话中秋1
桂香月圆话中秋
王鹏飞(甘肃省甘谷县)
遍地金黄果实硕,满天晚霞月爬山。八月桂花万里香,年年中秋月更圆。浩瀚月宫分外亮,传奇嫦娥宴众仙。玉兔吴刚撒果饼,漫天月饼人饱餐。
2018年中秋节
于苏州
第二篇:月圆话中秋
月圆话中秋
船营区第十四小学校李瑛琳
一、活动背景: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月明情意浓,圆圆的月亮、各式的月饼象征着团圆,在中秋之夜,人们还爱吃些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福祝愿家人幸福美满、甜蜜安康。虽然学生都喜欢过中秋节,但是对这个节日了解得并不深刻,因此,我确立了“月圆话中秋”这个活动主题。
通过这个主题活动的开展,我准备组织学生通过调查来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有关的诗歌以及月饼的制作工艺。希望通过中秋节的各种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并体验社会生活。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访问,加深对家乡中秋节习俗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并根据资料总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指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生疑、质疑、探疑、解疑,从而再生疑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手段去收集、查找、选择、组合信息,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网络探究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端正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态度,摒弃崇洋媚外的不正风气,继承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活动重、难点:
1、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了解中秋节。
2、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实践成果,张扬学生的个性。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的准备阶段
1、提出问题
中秋节是仅次于我国春节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围坐在明亮的月光下,举杯邀月,共享团圆,喜庆丰收。关于“中秋节”这个主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通过我与学生们交流,我了解到学生们对以下几个问题最感兴趣:
①有关中秋节的美丽传说与故事。
②月饼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并且还想亲自动手做一做。③中秋节有哪些活动,哪些习俗?
④中秋节人们为什么这么重视?它蕴含着哪些内容?
2、确定主题,分组制定活动计划
① 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划分学习小组,全班同学共分成了四个学习小组:分别是百度探究组、民间传说组、月饼调查组、诗词歌赋组,并且民主选出了组长。
②组长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讨论活动方案。③讲解制定活动计划的注意事项: 出示温馨小提示:
(1)制定的计划时间、内容的安排一定要合理,切实可行;(2)小组分工的时候要注意根据每个人的特长来分配任务,各尽其能,这样才能达到分工合作的目的;
(3)小组的计划在确定前,应该多征求别人的建议,不断地修改,力争让这个计划尽善尽美地切实可行。④学生制定活动计划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活动计划,活动时间由今天起两周的时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月圆话中秋》的活动计划表吧!⑤班内交流活动方案。
这是各小组制定的各自活动方案。
我也不失时机地给他们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及做法,帮助学生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3、探究学习,汇报打算。
同学们在汇报交流的基础上纷纷提出了各自下一步的研究目标。
百度探究组:将运用手机或电脑搜集并整理有关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
民间传说组:根据家人的讲述,进一步了解《嫦娥奔月》这个故事。
月饼调查组:准备走进蛋糕屋,实地考察月饼的制作工艺。诗词歌赋组:在原有古诗词积累的基础上,背诵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诗。
(三)、活动的展示阶段
百度探究组:给同学生们呈现了一本本精致的小册子,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手抄报。
民间传说组: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有关中秋习俗的图片,令同学们眼界大开。
月饼调查组:则给同学们拿来了自己亲手制作的各式各样的月饼,他们把月饼摆在同学们的书桌上供大家品尝。
诗词歌赋组:给同学们朗诵了一首首《颂中秋》的诗歌,优美的诗词至今还在教室里回荡。
四、活动的延伸阶段
展示此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依然高涨。我因势利导带领同学们制作中秋贺卡,写中秋寄语;同时运用手机短信或微信,给同学及家人送上中秋的祝福。
五、活动评价
我通过自评、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等一系列评价活动,对学生进行等级评价,让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更好完善自我。这就是我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
第三篇:月圆话中秋
月圆话中秋
主题活动背景:
中秋之夜,遥望圆圆的月亮、,品尝各式的月饼,一家人团团围坐,边赏明月,边品月饼,这是一副多美的画卷呀!中秋节是人们祈盼团圆,祝福家人幸福安康的美好节日。学生虽然都喜欢过中秋节,但是对这个节日了解得并不深刻,因此,我确立了“月圆话中秋”这个活动主题。
中秋月明情意浓,通过这个主题活动的开展,我准备组织学生通过调查来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有关的诗歌、故事。希望通过中秋节的各种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并体验社会生活。
主题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相关知识,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理解,激发学生过中秋的强烈愿望。
(2)、通过调查、查阅、收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上网、查阅书籍、报刊、实地考察与参观等手段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商场,感受中秋节的氛围,开展主题研究活动。
(2)、引导学生通过各种研究途径,挖掘中秋节的蕴涵,感知中秋节的美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深入了解中秋节的基础上,体验中秋团圆的幸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节日的美好品德。
活动重点: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活动难点: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通过中秋节向亲人尽一份孝心。
活动流程:为了突出本次主题活动的重点,突破主题活动的难点,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我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发掘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在《月圆话中秋》这一主题活动中,我从讲传说-----知中秋、尝月饼-----品中秋、喜欢乐------颂中秋、邀明月-----赏中秋这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浓浓的亲情,享受中秋团圆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讲传说----知中秋 每当夜幕降临之时,天空就会出现一轮明月,它有时弯弯,有时圆圆。一年中月亮最圆最亮之时便是八月十五。这一天就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谈到“中秋节”这个主题,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问:“中秋是怎样来的?”有的问:“嫦娥是谁?”还有的问:“中秋有哪些民间传说呢?”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与学生共同讨论,发现他们对以下几个问题最感兴趣: ① 中秋节有哪些美丽的传说?
② 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③ 中秋节人们为什么这么重视?
④ 它蕴含着哪些内容? 这样我们本次主题活动的内容便应运而生了。
月圆人团圆,在这温馨、和谐、富有诗情画意的节日里,我请学生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学生们还结合这些美丽的传说,手绘了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月圆话中秋》手抄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学生知道了中秋节的来历,明白了中秋节的起源。
2、尝月饼-----品中秋
俗话说:“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已成为中秋佳节必食之品。你看,今天同学们还带来了各式各样的月饼,想与大家一同品尝,共度中秋。课堂上学生不仅品尝了自己带来的月饼,还相互分享了其他同学的月饼。《月饼品尝会》的有效开展,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通过学生亲自品尝,品出了中秋之甜,尝出了中秋之乐。
3、喜欢乐------颂中秋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到了,这份思念尤为迫切。看到明月当空之时,同学们发自内心地吟诵了《关山月》、《静夜思》、《西江月》、《水调歌头》等诗词。
《中秋节》 八月十五月亮圆,八月十五月饼圆。嫦娥奔月思故乡,后羿抬头吃月饼。
这一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展示形式,在读中感悟中秋之喜,在唱中感悟中秋之乐。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许多远在他乡的人们都纷纷返乡与家人团聚。中秋之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想与家人共同分享此时的美景。在中秋节的晚上,学生们自发地开展了《与家人共赏月》的活动。他们主动邀请家人,围坐在明亮的月光下,举头赏月,举杯邀月,共庆中秋。在这花好月圆的日子里,我引导学生许下中秋节的心愿,为家人祈福,祈盼家人幸福安康。邀明月、赏明月、祈明月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加深了学生对中秋节的了解,使学生领悟到真是月到中秋分外明呀!
第四篇:中秋节手抄报:月圆中秋话民俗
2012中秋节手抄报:月圆中秋话民俗
摘自:高分网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中秋节即将来临,要选择什么内容放在中秋节手抄报上面呢?我们一起来看这些最新的中秋节手抄报的精彩内容。
天上一轮圆月明,古今何处不中秋。每年的八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中秋佳节,月圆时刻,不知有多少思乡和团圆的思绪相伴,悲欢和离合,笑声和泪水,演绎了多少人生的故事。千百年来,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民俗风情文化。
释名及缘起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副副班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汉族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
祭月和赏月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清代祭月的场景是这样的:祭月于八月十五月亮升起时进行,于露天设香案,上面摆满各种供物,如月饼、瓜果等。月饼称为团圆月饼,要放在特别的架子上,架底衬木版,将其直竖起来,摆在桌子中央,两旁摆着如人一样站立、手持捣药杵的兔形月饼。桌上还摆满供器,如烛台、香筒、香炉等。在燃起红烛和檀香后,全家人开始祭拜月亮。民间以为,月亮属阴,须由女人先拜,男人后拜,也有些地区存在“男人不拜月”的规矩。祭月毕,合家一块吃“团圆酒”,“赏月饭”。
中秋之夜,月亮东升,人们便开始赏月活动。赏月是中秋节最为盛行的习俗活动之一。我国魏晋时已有中秋赏月之举,唐宋时此风已十分盛行。宋代的京城开封,每逢中秋佳节,一般市民争先占住酒楼,以先睹月色为快。秋夜里风清月白,露意微浓,三五好友或亲朋,把酒临风邀月,畅怀人生快意。
第五篇:中秋月圆
中秋月圆
这个中秋到来了,我感动了一番。似乎一切都来去匆匆,转眼间,已是十八个中秋了。
今夜,心总是不能平静,在澎湃着,翻腾着,不知道“心切”是否能表达。月,英貌依然,那样的皎洁,使我不曾想过她会改变。静谧的月,已经悄悄月悄悄地爬上了树梢,像孩子天真的脸庞,幽幽地照在树叶上,又轻轻地反射回来,把树点缀,一片片,一点点,显得十分神秘。温柔的银光一缕缕地洒在路上,像母亲的手在抚摸着;她又溜进人的心里,似春天融化的冰雪,滋润着,冰凉又轻快。她也许是来自天堂吧,她有着圣母般的美丽。
如此美好的月夜,我不忍心做些其它的事。这是一个特殊的夜,我不想把它惊动,我怕这位美丽少女隐匿了。恬静的夜,恬美的月儿,这是上帝的宠儿。我总想留住今夜(这是一种奢望)。它不能频频的露面,而是上天的安排,这娇贵的美人是给人们带来团圆与幸福的。
我在想:今夜,倒上一杯香茗,摆上一盘可口的月饼,静静地倚在窗台上,风盈盈地吹,茉莉花香从杯中溢出,融入空气。恰若在世外桃源。今夜,一个人独自清凉,只是邀月为伴,听嫦娥歌唱,看嫦娥起舞;与她一起思念,是怎样的孤独,又是怎样的陶醉呢
“中秋节是人的心灵最脆弱的时节”。圆月,家乡,亲人,在今夜似乎也有很大的距离。哦!这是思念亲人在他乡,家乡在远方。我看着明月,突然有一丝欣慰,我收到了远方的祝福。
月儿在云里穿梭,像儿时在捉迷藏,一会儿隐去了,一会儿又出来了。看着云缓缓地经过月儿,我迷糊地想:今夜,我会失眠,和你一样,都默默地为远方祈祷。
明月,你累了吧。来吧!卧在我杯里,今夜,我来为你守夜。
月明亮,我的心也坦然。回首往事,已过了十八个中秋了。
雪白的月光洒在床上,隐隐约约地传来《月光曲》那美妙的旋律。在月圆的今夜,我拥月梦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