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园社会公共道德行为观察与分析之保护环境 调查报告
校园社会公共道德行为观察与分析之保护环境
调查时间:2013年5月11日到到2013年5月25日 调查地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调查对象: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调查背景: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的破坏越发严重,于是保护环境便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调查目的:了解环境保护意识是否已深入人心及保护环境的细节是否进入人们的生活等
调查形式:调查问卷、实地观察统计
(一)、调查问卷
带着种种的问题我们小组简单的做了份关于“校园社会公共道德行为观察与分析之保护环境的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分工: 问卷设计:洪宏彬、刘奕
问卷分发回收:洪宏彬、刘奕、石宝兰、夏永晋、曹义扬、郑裕荣、王浩霖 问卷数据统计:夏永晋、曹义扬、郑裕荣、王浩霖 形式是以问卷的形式进行的,以下是内容摘要:(1)你认为环保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
A.保护地球B.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C.为后代着想 D.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E.不知道或不清楚其目的是什么
(2)您认为您自己是不是做到了保护环境__________ A.做到了 B.做到一点点 C.没做到
(3)你有乱丢过垃圾吗? __________ A.有乱扔过(一次也算有扔过)B.没有
(4)你有没把道路上的垃圾捡到垃圾桶的经历?_________ A.没有捡过
B.极少次 C.挺多次的D.每一次都有捡(5)您认为打印时是否应该纸张两面都用?
A.是B.否(原因)_________(6)您对废旧电池是怎样处理的? __________
A.随手丢掉 B.累积多了一起丢到垃圾桶 C.与其他垃圾分类以后丢到专门处理废旧电池的地方
(7)您是否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饭盒__________
A.使用很频繁 B.常使用,物美价廉,很方便 C.偶尔使 D.从不使用(8)限塑令对您的生活有影响吗?您怎么看待限塑令的?__________
A.有影响,买东西不方便了 B.有影响,平常出门随身带袋子
C.没什么影响,平常买东西不多 D.没什么影响,大不了多花点钱买个塑料袋
E.我对这些没看法,国家爱怎样就怎样
(9)您平常有什么节水节电的举动?(可多选)__________ A.淘米水浇花,洗碗水等废水涮墩布 B.有随手关灯的好习惯 C.晚上在家里把不用的灯都关掉 D.平常没太注意 E.其他___________(10)出行时通常选用什么交通工具?__________
A.步行(短距离)B.自行车 C.摩托车或电动车 D.公交车E汽车.(11)在你的周围有哪些环境污染:(多选)__________ A.噪声污染 B.水源污染 C.大气污染 D.固体垃圾污染 E.其他___________(12)你认为这些关于保护环境的宣传或是活动对于你和你周围的人有用吗?__________
A.效果很好 B.比没有好 C.形式而已 D.浪费时间
(13)你觉得现在政府,社会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得怎么样?__________
A.做的很好 B.力度还欠大 C.有待改进 D.不好(14)你最关心的环保问题是什么? __________
A.饮用水,空气质量 B.森林,土地保护,防止水土流失 C.环境改善 D.粮食蔬菜安全
调查结果汇总:
(1)你认为环保的目的是什么? A.24% B.12% C.28% D.28% E.36%(2)您认为您自己是不是做到了保护环境 A.10% B.85% C.5%(3)你有乱丢过垃圾吗? A.95% B.5%
(4)你有没把道路上的垃圾捡到垃圾桶的经历? A.15% B.60% C.20% D.5%(5)您认为打印时是否应该纸张两面都用?
A.65% B.35%(6)您对废旧电池是怎样处理的? A.55% B.25% C.20%(7)您是否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饭盒 A.35% B.30% C.30% D.5%(8)限塑令对您的生活有影响吗?您怎么看待限塑令的? A.25% B.25% C.25% D.25%(9)您平常有什么节水节电的举动?(可多选)A.16.4% B.32.5% C.28.2% D.9.9% E.1%(10)出行时通常选用什么交通工具? A.40.7% B.14.8% C.11.1% D.33.4% E.0%
(11)在你的周围有哪些环境污染:(多选)__________
A.30.5% B.24.1% C.37.0% D.8.4% E.0%(12)你认为这些关于保护环境的宣传或是活动对于你和你周围的人有用吗?
A.8% B.48% C.32% D.12%(13)你觉得现在政府,社会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得怎么样? A.5% B.60% C.28% D.0%(14)你最关心的环保问题是什么? A.39.4% B.11.1% C.27.3% D.22.2%
此次调查报告采取随机问卷调查,地点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调查人数为20人,回收,20份,回收率100%所以基本上是很有效的一个调查。
(二)、实地观察统计
长久以来,随手扔垃圾是环境问题的重中之重。而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乱扔垃圾的情况更能体现出环保在人们意识中的深浅,在国外,国人的形象在一直不是很好,许多公共场合的垃圾桶旁都用中文标示。所以我们小组特别进行一次实地观察统计:
观察地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工食堂门口(垃圾桶较多或离较近的地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田径场(垃圾桶离得较远的地方),南山区鹏益佳百货商店附近(垃圾桶离得较近的地方)旺棠公寓附近的隆江猪脚饭店附近(没垃圾桶的地方)
人员分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工食堂门口:石宝兰、夏永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田径场:曹义扬、郑裕荣,南山区鹏益佳百货商店附近:刘奕、王浩霖,旺棠公寓附近的隆江猪脚饭店附近:洪宏彬
调查统计:我们将在5月18日下午在各个地点进行三个小时的观察记录,记录乱扔垃圾的情况
调查结果汇总:
在这三个小时内乱扔垃圾次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工食堂门口1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田径场:2例
曹义扬、郑裕荣,南山区鹏益佳百货商店附近5例,旺棠公寓附近的隆江猪脚饭店附近11例
调查总结分析:
以上就是此次我们小组所做的调查统计后得出的结果,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虽然大部分人都对环境保护有所了解并觉得环境保护很重要,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做到实处。
在本次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我发现几个很严重的问题
(一)是大部分人都有环保意识,但环保意识不强。
我们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有81.2%的同学认为环保是每一个人的责任。这部分同学较清楚地了解到环保的迫切性,并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周围的环境变得更好;归根结底,环保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类现在的生存环境,满足发展的需要。但人有少部分的同学将环保看做是政府及环保部门的事。诚然,政府及环保部门。
起着引导的作用,可是环境的保护却是一件繁琐而细碎的事情,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
造成的原因:宣传的力度不够,而且目前大部分的宣传只是注重形式,造成人们对环保的认识不够深,环保意识不够深入人心
建议:综上所述我们知道虽然我们很多人对环境保护有所了解,也知道它的重要性,但是却做得远远不够,那么政府部门,大家该怎么做才能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并使它深入人心,使它不在停留在表意识而是潜意思呢?下面我就来谈谈提高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教育,我们人类是高度智慧的群体。它通过“教育”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选择性地传递有益于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文明。因此对于今天出现的环境危机 “教育”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从心灵深处唤醒人们去热爱自然。因此对全民尤其是对承担人类发展未来重担的中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刻不容缓。教育部门要努力做到
1、利用课堂教育渗透环保意识,学校作为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我国的中小学“环境教育”起步比较晚,至今还没有专门的教育课程,“环保教育”的内容往往蕴藏在各学科知识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采取深入研究善于发现灵活渗透的原则。
2、开展主题活动加深环保意识。在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意识的同时我们通过开展小队、班级甚至全校师生参与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
3、实施课题研究提高环保意识
学生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施课题方案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决定探究方向组织探究收集并整理资料得出结论采取社会行动。通过自己的研究再次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自觉地参与到环保的行列中来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4、结合家庭社区强化环保意识。学生的环保教育学校是主渠道每个家庭、各个社区或部门单位也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有各方面协同努力学校的环保教育成果才能巩固即实现环保意识真正、持久地深入学生的心理。
学生的启蒙教育在家庭家长的任何点滴环保活动和教育都能给子女留下最初的环保意识如不在公共场所吐痰、乱扔纸屑不使用含磷洗衣粉节约用水不食用青蛙、蛇等野生动物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攀折小树不随便摘花不践踏草坪等等。如果再经学校的积极引导学生很可能成为环保的积极分子。
除了做好教育工作之外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和留心的小事比如节电等。
(二)是塑料袋及一次性饭盒筷子的问题,尽管政府对此塑料袋问题已十分重视,开始实施“限塑令”了,据我们所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有25%的人认为限塑令对生活有影响,但有25%的人认为没影响,大不了多花点钱买个塑料袋,大家去大点的商场或是超市购物都必须自费塑料袋,这样确实减少了不少塑料袋的使用量,但是对于那些消费水平较高的人来说却没什么用处,初次之外,一些小的超市,商铺或是小店,菜场仍旧继续着那些高污染低质量的塑料袋,消费者为了图方便同时也因为是免费的也欣然接受了,所以现在塑料袋尽管在减少使用,却仍然大面积在广泛流传。从而给我们带来了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废塑料制品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在大城市、旅游区、水体、铁道旁散落的废塑料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另外对于一次性筷子及饭盒,人们似乎对其有着特殊的情节,由我们收集并统计的回来的数据显示,有35%的人使用一次性筷子及饭盒很频繁,有30%%的人觉得其物美价廉,常使用,仅5%的人偶尔使用或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广泛使用使得大批的树木被大量的砍伐,从而造成了氧气的减少,空气质量下降,水土流失,海洋水资源的污染等等,其对环境的破坏之大由此可见。而塑料袋和一次性饭盒的大范围使用将给地球带来无限压力,众所周知的,目前市场上99%的都是不降解的,也就是说,每多生产一个一次性饭盒或塑料袋,地球就多一份负担,当时间已久,或对于我们的后代来说,或许以后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将是肉眼所看不完的一次性饭盒或塑料袋
造成的原因:塑料袋及一次性饭盒筷子等的使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习惯,难以改掉
建议:对塑料袋及一次性饭盒筷子等进行限制性生产和有偿使用,再有由政府带头,各媒体进行宣传,用陶瓷杯、纸饭盒、布袋和普通竹筷子来替代其的使用,加大宣传,在细节处潜移默化的改变人们对塑料袋及一次性饭盒筷子等的使用的习惯,最根本的做法就是在教育上进行改变
(三)乱丢乱扔现象较为严重,人们对此习以为常
走在本应干净的大街上,在看到绿化进步的同时也不难发现,垃圾随处可见。也许许多人都没注意到,每天清晨,都有许多勤劳的环卫工在帮助我们美化这座城市,他们总是很小心的扫起每一片落叶,每一个废弃的纸袋。他们因何而劳动,又为何总是那么疲倦?这一切都是那些随手丢弃垃圾的人的所作所为,他们仅仅是为了自己的举手之间的方便却换来了城市的脏乱,要知道在美丽的公园里,豪华的大楼前如果见到垃圾的话就像吃饭吃出苍蝇,也许可以将其拿出但人们的食欲已经不在了。等候在马路的某处,观察着过往的行人,很有讽刺意味的事情却经常发生——垃圾桶近在咫尺却遭到冷落与离弃。据我们调查统计的数据显示,有91.7%的人乱扔过垃圾,在这样一个文明进步的时代没有人愿意生活在垃圾的世界,但却有人在有意无意之间制造着垃圾的世界,因此我们要坚决抵制这种随手乱丢垃圾的坏习惯,养成放入垃圾桶的好的环保习惯,事无大小,为之为大,不为则小。这也是素质的一种体现,在国外,国人的形象在一直不是很好,许多公共场合的垃圾桶旁都用中文标示,这无疑是对喊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口号的我们的一种讽刺与批评,我们必须养成不随地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造成的原因:我们小组通过实地观察统计所得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一是人们对环保不重视,二是个人的素质教育不过关,还有就是垃圾桶的问题了
建议:垃圾箱的布置要合理,方便人们随手扔垃圾,这可以有效的减少人们乱认垃圾,但这种方法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想在根本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及个人的素质修养。
总结:
保护环境最重要的是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一个好的环境意识从外在的角度来说是一个人、一座城市的形象的体现,而深入其内的说是一种生活品质的象征,于人我们可以得到干净的生活环境益于身心健康发展,于大可以为我们人类的繁衍得到基本的保障。只要我们——人类有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地球村将成为美好的乐园”。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的,水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虽然我们现在做得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在温暖的摇篮——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脸——天空下成长,在爱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第二篇:社会调查报告—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与分析
xx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背景
大学生群体消费市场在逐渐扩大,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人们对其关注也逐渐提上日程。从对其消费结构的调查,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进而从其中反映的问题增强理财意识,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二、调查目的大致了解城市大学生消费结构,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三、调查对象
Xx学院各年级共98名同学。
四、调查方式
随机问卷调查。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收回98份,有效问卷82份。
五、调查结果
1、消费总额:
月消费1000元以上的学生占11.2%;
月消费750—1000元的学生占30.3%;
月消费500—750元的学生占39.4%;
月消费500元以下的学生占19.1%.从调查结果可知,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500元~1200元这一幅度,少于50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个别同学生活费超过2000元甚至高于3000元,与月均500元以下的人数相当。约90%的同学表示,他们的生活费全部来源于父母,其余同学有过兼职的经历
2、消费项目(每份问卷处理后所得的上限、下限):
A.伙食费:40.8%——89.7%(平均40.2%)
除了在校内就餐外,校外就餐已经成为大学生饮食消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月到个体餐馆就餐的比例达到了被调查总人数的75.4%,每次消费20到200元不等。
B.服装:0.3%——32.5%(平均11.3%)
大学生对服装消费的档次越来越高,男生买衣服的宗旨是不买则已,要买就买质量好的、价格高的;女生买衣服则总是买个不停,只要自己喜欢的都会买回来,不喜欢了,马上就不穿了。
C.自主学习:8.9%——40.3%(平均10.4%)
学生买书的花销不在少数,尤其在考证考研上。此为,课外补习班的学费并非小数,英语班,考研班,过级班等。大学生买书看书以提示自我的现象存在,但仅限于少数。
D.恋爱:0%——50.7%(平均12.3%)
57%的大学生承认有恋爱经历,每年用于恋爱消费的钱从200-700元不等。大
学生恋爱支出主要在吃饭、零食、逛街、泡吧娱乐、通信等方面,礼品消费是恋爱消费中绝对的“大头”,逢年过节(情人节、圣诞节等)或是俩人过生日及特殊的纪念日,恋人之间必要互送礼物,此项花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
E.网费:0%——10.1%(平均5.3%)
几乎所有被调查者都室友校园网,即每月20元的网费。
F.通信费:7.0%——41.3%(平均9.6%)
所有被调查的学生都拥有手机。学生月话费主要集中在50-100之间,约占了调查总数的62%,属于中档水平。其次月话费在100-150的有18%,而150以上的高消费者主要是月生活费在1000以上的 5位,与其的经济实力基本相应。G.人际来往:6.2%——50.2%(平均8.9%)
各种形式的聚会成为在校大学生消费的一个重点。对于同学之间花钱请客,大部分同学认为偶尔可以但不要太频繁。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生每学期都要参加3到9次各类同学聚会。这部分消费基本上每学期需要150-600元之间。理由多种多样:老乡相识、放假归来、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班干部、得了奖学金等都要请客吃上一顿,否则被视为不够交情。另一方面,大一至大三的同学娱乐花销主要用于社团活动等,而大四的同学由于实习工作等原因使交际开销快速增长。H.出游旅行:1.3%——20.3%(平均2.0%)
“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
六、调查结论
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其中,部分学生的“休闲娱乐消费和社会交往消费”增长速度过快,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的不理性,也反映了“消费主义”确实在一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消费主义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的“超前消费”甚至是“负债消费”,也导致了在消费时的“攀比心理”、“炫耀心理”,给大学生本人和家庭都带了了一定的经济压力,部分大学生的心理也受到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在消费方面,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的合理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 大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 大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对企业而言,中国移动做的较好,他们借助流行时尚代言人周杰伦为“M-ZONE ”加油助威,同时利用学生追求物美价廉的心理,推出学生卡,从而赢得不菲的业绩。
七、原因分析
我认为出现大学生社会交往型消费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因素:
1、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整体价值观对于大学生消费行为起到了强大的控制作用。由于社会行动出现越来越依赖人际交往的趋势,大学生也与时俱进地意识到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他们未来的发展的重要作用,无论是从生活、情感还是事业上,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使人心情舒畅,获取信心;还能够扩大人脉,办事顺利,有利于“提职”,对于现在乃至今后工作和学习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帮助。校园也是一个小社会,是大学生从学生时代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不仅要获取友谊,结识朋友,发展恋爱关系,结交男女朋友,参加社团组织,获取社会经验,人际关系都是重要的因素。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相对自由的阶段,没有中学时期的压力,也没有日后工作的压力,追求享乐的想法便逐渐蔓延。当前一部分大学生在消费问题上强调个性的张扬,把欲望的满足放在第一位,极力证明自己的存在,喜欢自我表现。他们将钱用于满足社会交往欲望的消费,用来沟通感情,联络关系。这类社会交往型消费有时也是出于无奈,迫于整体价值观的压力,陷入不得不做的境界,在社会交往上消费以成为共同的价值观在这样的过程中,大学生们慢慢将价值观认定的角色规范化,形成自己的意识,并慢慢习以为常。
2、家庭环境塑造:
家庭在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社会化作用。从调查中发现,当前高校的大学生,都是八零九零后一代,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社会交往型消费形成的主要家庭原因有三:
(1).缺少独立意识:这一代的大学生,有着优越的成长环境,“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时代观念早已深入千家万户,在生活上不曾遭受过半点委曲,是在家长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的,独立意识淡薄,在调查的149名大学生中,只有60%的大学生愿意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自己挣取生活费,20%的大学生从未考虑过此类问题,也就是他们在意识里没有为家庭和父母减压的意识。拿着父母的钱出去交际,很多大学生并未认为这有何不妥,此外,笔者发现拥有存款的大学生只有15%,相当大一部分大学生甚至从未考虑过储蓄的问题,因而在送礼请客方面的消费未免就显得经济压力沉重了很多。
(2).家庭的经济支持充足:在家庭中,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消费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无论是何种家庭,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经济实力,父母总会千方百计地达到孩子的要求,由于计划生育制度的施行,整个社会孩子的减少,使得父母更把唯一的孩子当作宝贝,为孩子提供最好的“后勤工作”,给予足够的经济支持。
(3).家庭消费观教育:家庭的全方位的呵护,无疑使孩子从小就滋生了优越感,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和性格。家庭的消费习惯,包括父母的习惯,都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形成起到了重大的影响。有些父母喜爱交际,花钱大手大脚,孩子耳濡目染,将父母的行为习惯视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逐渐就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交际的习惯。
3、同辈群体感染:
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末期,从交往时间和交往频率来看,来自同辈的支持和认可对大学生行为的评价意义更大。同辈群体是一群年龄相仿、关系密切、并且在以建立的社会关系基础上进行互动的人群所组成的群体。大学生进入大学生活后,同学和朋友就成为他们最常交往的人群。同辈群体的力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染,他们之间很容易出现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情况。同辈群体中的社会互动是个人和社
会能力发展的重要来源。首先,他们互相学习彼此认为“时尚”的行为,当他们中的部分人认可社会交往,倾向于投资于此类消费时,其他大学生就会发现他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变好,他的状态正是大多数同龄人所渴望的,因此他们学习进行社会交往消费,互相赠送礼物、聚会、吃饭,只是为了满足共同的愿望和欲求;其次,同辈群体中容易出现消费模式的攀比,当同龄人聚在一起交流的时候,他们彼此已经将对方作为比较的标准,从众已经不再是能满足他们心理需求的行为,他们更加注重炫耀、盲目的攀比。同辈群体的压力对青少年的行为取向有重要影响,排场和面子成为他们关注的问题。再次,他们渴望融入一个与自己志趣相投、富有支持性的同辈群体,而广泛进行社会交往,这种想法使得他们的相互影响中出现了极大的副作用,不但浪费钱财并且耗费精力。
4、个人动机:
当考虑到社会交往型消费行为发生的个人动机时,笔者将调查中出现的结果总结为主动和被动两种倾向。从主动方面来说,进行社会交往型消费时,行动者出于为自己打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的目的,他们所期望的行为结果是他们积极争取的,是他们采取主动的行为方式所进行的;另一方面是出于被动的压力,不得不融入群体而被迫选择社会交往型消费的行动。
八、解决办法
1、加强教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立人”是大学之本,大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而且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而大学生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是大学生做人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高校不能把学生的花钱、消费仅仅视为大学生个人的、“可管可不管最好不管的私事”,而应积极地加以引导、启发和教育。
(1)倡导节约消费。要大力向当代大学生宣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乃至将来依然具有坚守和弘扬的价值。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国情教育、责任教育、爱心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而且也是人生修养的重要方面。坚持教育与行为实践相结合起来,倡导学生从自身的点滴做起,比如节约用电、节约用水、不浪费粮食、少使用一次性用品、设立废旧电池回收点、尽量减少生活垃圾等等,对于做得好的学生要加以适当奖励和宣传。
(2)主张合理消费。从年轻人的特点来说,大学生在消费方面追求新颖、时尚,本无可非议,但必须与自身实际情况要相结合起来。因此,学校要在学生中开展合理消费的教育,要教育学生:一是量入为出,即告诉学生不要随大流、盲目攀比高消费,而要考虑身及家庭的消费能力做合理安排。二是经济适用,即教育学生不要无原则地赶时髦、追新潮,在选择物品时要讲究实用、注重投资效益。三是统筹计划,即教育学生在花钱学会理计划、及时调整,尽量做到使自己消费全程基本平衡。四是身份相符,即教育学生在确立消费时,要注意自己是大学生的特殊身份,确立健康的消费心态,不赶时髦、不借债高消费、也不能无限制地追求高档名牌,要坚持“学习消费是主导、生活消费是保障、娱乐消费是补充”的原则。
(3)引导高雅消费。和其他社会阶层相比,大学生群体应该是属于精神食粮丰富的社会群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追求一定的物质消费是完全合理的。相对而言,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艺术修养,提高自己的精神文化消费水平,对大学生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学校应该要引导大学生加大精神文化生活的投入, 提高他们精神消费的比重和质量,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智力性、发展性消费活动,充实、丰富自己的生活,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2、注重管理,形成良好的消费示范。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学校要适当加以规范和管理,比如,制止大学生的高
消费行为,严令禁止大学生的抽烟和酗酒行为等。根据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从众心理和追求时尚的特征,学校教师的消费行为和观念将对学生的消费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高年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将对低年级学生的消费具有直接影响,低年级学生的消费往往以高年级学生为效仿对象。因此,学校要切实加强对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管理和引导,建立和完善引导学生正确消费的示范机制。另外,学校在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困难补助、减免学杂费、贷款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力度,要恰当地和学生的消费情况结合起来,使他们的消费与荣誉、利益挂钩,特别是要制止大学生用所获得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等去开展请客吃喝玩乐活动,让优秀学生、贫困生在学生中充分形成勤俭节约的示范形象,进一步带动广大学生合理消费。最后,对于那些个别采取偷、抢、骗等违法乱纪手段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的学生,要严肃处理,对学生进行反面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
3、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消费指导。
消费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它涉及的内容很广,诸如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等。大学生虽然是文化修养层次较高的群体,但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自己支配自己的日常消费,对于消费知识的了解并不多、不够系统。
因此,高校有必要为大学生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消费指导:一方面可通过开设有关消费知识的课程或讲座、举办消费知识竞赛、成立大学生消费社团、协会、咨询和指导机构等形式,让大学生掌握一般的消费常识,并在掌握一定消费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识辨力、评价力、挑选力,克服消费过程中的盲目因素,增强消费的计划性、合理性,以正确的方式、方法进行消费活动,获得良好的消费效益;另一方面应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工作机会和创造有利的条件,特别是要积极为贫困生开辟出更多的勤工助学机会,鼓励学有余力的大学生积极参加勤工助学,学校可以设立专项基金、开辟专门岗位、确定管理办法,促使大学生的勤工助学活动规范化、制度化。这不仅能改变学生对国家、学校和家庭的依赖心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真正体谅到父母供自己上大学的艰辛,自觉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而且能够培养大学生自主、自强、自立精神,同时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应用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
姓名
日期
第三篇: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与分析调查报告(最终版)
2014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德阳)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www.xiexiebang.com
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摘 要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美德。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出现了许多诚信缺失的现象。
一、中国企业的诚信问题。在经济转轨时期,由于体制原因和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个人信用、企业信用乃至政府信用的缺失。造假、合同违约、商业欺诈,三角债、做假账,假数字、假政绩,凡此种种现象屡屡上演,触目惊心。
二、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十年树林,百年树人”,教育是有利于千秋万代的事业。教育的对象是下一代,如果我们这一代教育没有搞好,对下一代的诚信度会产生极大地危害,便会形成恶性循环。
三、有关社会诚信问题的其它案例。
我们应共同来关心诚信问题,找出矛盾,试图找到解决的方法,在一个信任、舒适的大环境中生活。
关键词:社会诚信度 现状及其影响 调查
引 言
社会诚信度也称社会整体诚信度和社会整体信用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类主体失信与守信的整体程度,是社会交易中信用风险的体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欺、诈、蒙、骗的现象层出不穷,社会诚信度在逐渐下降,成了令人最关心的话题。诚信作为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是社会文明的规范,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改变,从而引发出一系列的“诚信”问题。2014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德阳)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www.xiexiebang.com
一、企业诚信建设现状
(一)诚信缺失现象严重
据统计,我国一些企业因为信用不高乃至失信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千亿元,直接对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在我国每次召开的大型商品交易会上,很多国内企业宁愿放弃大量定单和客户,也不愿意采取客户提出的信用结算方式,交易方式向现金交易、以货易货更原始的方式退化发展。上述这些现象表明目前我国的信用危机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瓶颈,严重阻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
(二)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危害
诚信缺失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社会现实状况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当人们发现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对自己或企业这个小集体而言有更大的实际利益可图时,信仰、信念容易缺失或动摇,从而导致大量失信行为的出现。因而,失信成本偏低是当前诚信缺失现象较为严重的直接原因。
其次,从体制看,我国信用制度的不健全是诚信缺失的内在原因。目前,我国没有建立完善、合理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没有为个人、企业建立“信用档案”,难以给社会提供有案可查的信息和数据。
再次,法制不健全也是造成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目前,诚信仍停留在道德范畴,没有与法律形成有效联结。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与法治是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健全的法制体系既是诚信的前提和基础,又为诚信规范的确立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企业信 2014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德阳)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www.xiexiebang.com 用缺失不但妨碍市场秩序,影响经济增长,而且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市场经济采取自愿平等交换方式,是一种形式平等的经济。要实现平等性,除了法律赋予每个市场主体平等权利外,最重要的就是诚信,市场主体之间能以诚相待,诚信交易,任何一方的欺诈都将导致交易关系的最终消亡。因此,我们必须在加快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信用制度。
(三)加快企业诚信建设的对策建议
1)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为企业信用的建设奠定市场基础。企业信用的基础是清晰的产权,产权不清晰是不可能有良好和持久信用的。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国有经济、混合经济、民营经济三足鼎立的格局。近年来又通过国有民营、职工持股等多种形式打造多元化市场主体,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致力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设立严格意义上的董事会,完善公司的外部和内部监控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形成企业家群体和职业经理人市场,形成对企业管理者诚信的内在约束力,使诚信经营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2)注重道德教化,强化监督,着力提高职工素质,弘扬诚信道德观念,让诚信观念深入人心。把讲诚信、遵守职业道德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形成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体系。3)借鉴国外先进模式,促进企业诚信建设。在这种更为全面的经济全球化潮流的荡涤下,我国企业的信用体系将加快得到重构和完善。
4)从培育和维护有效率的市场环境的角度看,政府应该在信用 2014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德阳)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www.xiexiebang.com 体系建设中明确自身的定位,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是以信用为立法基点,制订并颁布相关法律法规,指导信用体系建设;二是建立公开的社会信用信息网络;三是引导企业切实讲究诚信为本;四是推进和培育信用中介机构的建立;五是发挥积极的监管作用,惩戒失信行为。
二、大学生的诚信现状
现代社会风气的不正,虚假事物的过盛,严重腐蚀了学生的健康思想,使学生对社会事物的诚信度逐渐下降,学生的诚信现状不容乐观,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诚信度现状的调查,探究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诚信现状
1)缺乏诚信,背信违约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中学生占20.1%,大学生占0.48%。大学生经常出现诸如恶意贷款、冒充贫困生、校外租房不按时交付租金、背后说同学坏话、表里不
一、借别人钱不还等不诚信行为。
2)抄袭成风,蒙混过关
在大学里,老师给学生留的作业和论文,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见解,独立思考完成。而部分同学却靠抄袭他人作业,或是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便利,随便拷贝一篇文章应付了事。
3)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对考场纪律有严格规定,但有的学生仍是心存侥幸,总想通过作弊的手段来提高自己的考试 2014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德阳)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www.xiexiebang.com 成绩。如打小抄、传纸条、手机作弊、替考,等等。4)求职履历,“掺水”成风
由于高校扩招等原因,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在求职履历上大做文章,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件和假荣誉证书、虚构经历,绞尽脑汁玩手段。
5)助学贷款,处境尴尬
为了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大力开展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涉及面广、支持力度强、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重要举措。国家推行政府贴息助学贷款政策,无需抵押。如期还贷,靠的正是学生的诚信。但大学生还款存在的违约情况却往往让学校和银行处于尴尬境地,这是大学生诚信素质低劣的表现。
6)违反校纪,无视校规
上课睡觉、吃东西、乱打手机、织毛衣等影响课堂纪律的所有行为,课桌文化、乱插队现象、寝室违章用电,毁坏公物,违反管理条例等行为,反映了学生诚信的缺失。
(二)关于社会诚信度的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是______ 2.您的年龄是______ 3.您认为当前社会的诚信度怎样 A 一般 B 很好 C很差 4.您对社会诚信度的认识怎样
A 很了解 B 一般 C 不了解
5.您觉得在您成长过程中长辈对您进行过有关诚信教育吗 2014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德阳)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www.xiexiebang.com A 小时候有,大了就没有了 B 经常 C 基本没有 6.目前社会的诚信状况是否影响您对他人的信任感 A 影响 B 不影响 C 有一定影响 7.您觉得目前存在不诚信现象的原因在于
A 社会风气差 B 缺乏宣传教育 C 自我意识低 D 利益的诱惑 E 社会上没有诚实守信的观念 8.您认为诚信会对下列哪些有着重要的影响
A 个人素质发展 B 同学间、朋友间的交流、相处 C 日常的学习和生活 D 择业
9.您认为目前哪些行业存在不诚信的现象较为严重 A 医药卫生 B 金融 C 教育 D 服务行业 E 商业 F 美容 G 旅游
H 电信服务 I 房地产 J 物业管理 10.您觉得电视上、网上做的广告的可信度怎样 A 可信 B 不是很可信 C 不可信 11.您觉得网上购物卖家的信用如何 A 很好 B 一般 C 不好
12.您平时在商场购物时经常遇到或买到假冒伪劣商品的情况吗 A 经常 B 一般 C 偶尔 D 没有 13.对于自己遭受到的无诚信对待,您会如何
A 以后注意,小心谨慎 B 到相关部门投诉,协商处理 C 借助媒体舆论谴责 D 诉诸法律 14.您觉得提高社会诚信度的有效途径是
A 从教师抓起,言传身教B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活动
2014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德阳)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www.xiexiebang.com C 制定规范条例并加大行力度 D 表彰先进,整改问题 E 加强平时个人修养,提高思想素质 15.您觉得我们未来社会的诚信度会怎样
A.不断进步 B.和现在差不多 C.一直在退步
(三)现状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大部分人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有过不诚信的行为,但也都是偶尔的行为,并非习惯或者经常性的行为。大多数同学基本上是讲诚信的,当代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良好,然而个别不诚信行为确实存在。并且在某些不是特别重要或者涉及切身利益时很多同学还是不免有不诚信的地方。在校大学生的诚信认知和诚信行为相悖,女生的诚信度高于男生;乡镇学生的诚信度高于城市学生。大学生在诚信问题上,存在着从众心理和侥幸心理。随着学年的增长,诚信意识呈现下降趋势。社会环境和大学生自身素质是影响诚信度的重要因素。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社会对于大学生的不诚信的现象并不宽容,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自身诚信度水平还待提高
(四)学生诚信现状的建议对策
第一,应该重视家庭教育长辈应该多对学生做诚信等基本道德观念的教育,树立德育为先的观念。诚信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家长在生活细节中正确引导,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是人最信赖的地方,家人对孩子一直进行诚信教育,孩子也能受熏陶,形成诚信的好品质。
第二,学校要做好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首先,努力创新诚信教育的方法。高校诚信教育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在发挥传统的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 2014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德阳)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www.xiexiebang.com 优势,多方面、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立体的诚信教育,力求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其次,将诚信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时候,要切实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关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将解决思想问题,开展诚信教育,渗透到处理大学生生活实际问题中去。
最后,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在实践中加强诚信教育。身体力行是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措施,我们在从思想上、理论上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应该切实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实践中检验自身的诚信素养,从而真正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
第三,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采取宣传教育,健全法制,加大惩处力度,使失信者无利可图;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使失信者无处藏身;加强舆论监督,让失信者身败名裂;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做表率,提高公信力等措施,形成“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社会行为对大学生影响巨大,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是培植大学生诚信素质的优良土壤,而大学生诚信建设的成果将直接影响社会诚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第四,建立公开透明的个人诚信档案。
用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保障个人诚信,把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都如实记录,有效的促使大学生平常养成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大学生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确认识社会,杜绝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学会分辨真伪,不要被不良的社会 2014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德阳)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www.xiexiebang.com 风气所侵蚀,并且培养 “爱心”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社会其他不良诚信现状
孩子升学、高等院校评级、大学老师评教授、找工作、干部提升、开发商到银行贷款、开发商从政府手中买 地、承包商从政府手中得项目、药厂向医院兜售药品和医疗器械、到法庭打官司、买房等等。在这些领域中,潜规则的施用涉及到更重要的社会运作环节,从而使得潜规则具有高含金量的特点。潜规则的存在与发展,进一步削弱了社会诚信度;社会诚信度越低,人们对潜规则的依赖性就越强。这种恶性循环,最终会颠覆中国这条大船。
四、结论
望着这沉甸甸的资料,深感现实生活中关于诚信的话题要复杂得多。社会就像一座大厦,我们每个人都只是这座大厦里的一块砖,一粒沙,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诚信,就像大厦里的转块和沙子缺乏凝聚力,会有那么一天,大厦坍塌,也就是社会瘫痪的时候,当人们明白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时候,为时已晚。
社会运作必须依靠诚信来支持,而且人人都知道诚信的重要,但是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诚信却变得那样软弱无力。诚信是人类交往、社会运作的基石。这底线若是被忽视,受惩罚的终将是人类社会本身。
第四篇:关于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现状的调查报告与分析[最终版]
关于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现状的调查报告与分析
专业:社会体育班级:2000级2班姓名:酒元明指导教师:刘善云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网络检索法等研究方法,对目前全国20多所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院校的相关专业资料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当前的社会体育专业教育存在着许多不足,其中有社会因素,也有学校办学不成熟等因素,如当前中国总体的体育环境不成熟、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同时提出几点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现状调查改革建议
前言:当今世界,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应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也在逐步提高。体育作为一种需求,它的概念扩展到更大的范围。社会体育因之应运而生,并且内容发展越来越丰富,包括全民健身的各项活动,补充了除竞技体育之外的体育管理体育经济等相关领域的内容。社会体育使得体育与人更接近,不但加强了人们的体育意识,而且使人们的体育行为更加规范科学。体育正在逐渐成为一种文化。
“奥运争光”和“全民健身”两个战略的实施给社会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空间。中国申奥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功都加快了中国体育与世界体育的联系。体育逐渐成为一种经济,它的增长使得社会中急需大量复合型的体育人才。单纯的针对体育师资的体育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社会体育教育成了一种必然。而同时,许多大学为寻找新的办学增长点,扩大专业设置,满足社会需求,也都将目光瞄向了社会体育。社会体育的发展研究成为形势所需。1995年天津体育学院在全国率先设置社会体育专业,几年来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全国已有80余所院校增设社会体育专业。但目前办学遇到很多困难,专业建设工作还不完善,有必要进行研究探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高等院校中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的现状发现些许问题,同时提出几点改革的建议。
1.研究对象、方法及内容
1.1研究对象:全国20所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院校,包括西安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辽宁石油华工大学,湖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等院校。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整理分析全国第二届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研讨会的资料,并查阅部分国
外体育动态。
访谈法:咨询相关社会体育专业教师对目前中国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的建议。网络检索法:检索国外社会体育专业的办学状况。
1.3研究内容:2002年12月在沈阳召开了全国第二届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研讨会。全国范围内有30多所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院校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带来了各自详尽的专业教学计划和发展规划。通过统一整理、分析各个学校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办学经验和对社会体育专业前景的预测以及相关地区社会体育活动开展的状况等资料,并进行归纳与分析,借以研究更新的发展战略。
2.现状分析:我国的社会体育专业是为适应经济、社会、体育以及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需求,在地方试办专科的基础上,于1994年经国家批准新增设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试办专业,几年来,该专业的设置得到了许多体育院校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重视和支持,专业办学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我国体育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面对新世纪的社会发展,已越来越清晰地表明社会体育专业在我国体育高等专业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现状大致如下:
(1)各学校社会体育专业大致有以下专业方向:社会体育方向,体育经营与管理方向,体育新闻方向等等。
(2)各大学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大体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具备社会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其培养目标基本符合教育部有关的专业规范。
(3)四年本科学年制培养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主要学习的有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两大方面的内容。理论课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各门政治课、运动医学类、英语、体育专业知识、计算机、新兴体育知识如体育产业经营与开发、体育场馆及俱乐部的管理运营等课程;技能主要包括:网球、乒乓球、游泳、健美操、保龄球、足球、篮球、排球等。
(4)就业前景预测和毕业生就业岗位:
就业前景预测:本专业为社会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和体育组织培养高素质的体育干部;为厂矿部队机关高校社区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指导员;为各健身娱乐场所体育产业体育营销部门培养高素质的体育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等。
毕业生就业岗位:我国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有一定或较大需求量的工作岗位主要有以下四类:第一类是各种社会体育的组织或机构。如在各级各类行业、系统、人群的体育协会,城市和农村社区的各级社会体育指导或管理中心,大中型群众性体育俱乐部或其他社会体育活动社团中,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专门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第二类是按规定在达到一定规模的机关团体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中,专职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人员;第三类是在各种各样的社会体育产业经营场所,如健身房、康乐城、武馆、健美中心等社会体育的经营组织、商业性俱乐部、宾馆饭店的康乐部门和其他旅游部门的体育机构中,从事社会体育专业技术指导以及有关的经营、管理人员;第四类是各级各类的社会体育管理部门,如各级体委、文体局、体总或其他体育管理机关中的群众体育或社会体育职能部门中,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
(5)毕业生就业现状:据不完全统计,我院目前已有6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以95、96、97三届毕业生部分成员为调查对象,其就业现状大致如表1所示。
95级调查25人,占本专业全部毕业生的83.3%
96级调查27人,占本专业全部毕业生的39.7%
97级调查32人,占本专业全部毕业生的50%
表1,我院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年级
95级
96级
97级
人数 25 所占比例 27 所占比例 32 所占比例 学校 12 48% 19 70.4% 15 46.9% 俱乐部 4 16% 3 11.1% 5 15.6% 企事业单位 0 0% 1 3.7% 0 0% 6 24% 2 7.4% 12 37.5% 3 12% 2 7.4% 0 0% 政府机构 其他 由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毕业生就业时去了学校,某种程度上与体育教育专业存在混淆;而同时俱乐部、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很缺乏社会体育专业的人员,同样也是很重要的专业人员接收单位,可我们去的就业生却比较少,在城市或者农村的社区就业的几乎没有。由此可得出结论:尽管各高校办学中培养目标的定位都不尽相同,开设的课程也有差异,但却都面临着一个比较严峻的结果,培养出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就业时形势并不是很乐观。许多受教育者因急于工作从事了与本专业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工作,并没有到与自己专业密切联系的部门工作,也就是说没有很好地达到社会体育专业教育的目的,造成了较大的人才浪费与师资浪费,反映出本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3.分析与讨论
3.1 国内外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的比较。
根据有关文献的介绍,在国外的高等体育专业教育中,除了培养体育教师、教练员的专业外,设立类似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有关专业是较为普遍的。在日本,全国24所国立和私立大学设立了研究生和本、专科办学层次,培养社会体育高级专门人才,还有40余所与体育健康教育相关的专门学校,培养社会体育方面的初级人才。在美国,全国100多所体育院系中大多数都有类似社会体育方面的专业。在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一些体育院校或综合大学中,也有各自不同的社会体育方面的专业设置。
总之,在国外,政府重视程度比较强,政府能够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他们的管理更加法制化,同时各种群众体育组织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鼓励发展有经济效益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充分重视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强化学校中教学与社会的联系,学校中的投资多,设施多,有的国家领导人带头参加体育活动,群众体育意识普遍较强。
3.2 我国高等社会体育专业办学面临的主要困难
3.2.1中国总体的体育环境不成熟。
在中国,体育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阻力。人们的体育意识淡薄,同时对体育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偏见。他们简单地把从事体育想象成很累的体力劳动,在教育孩子时,玩耍可以,可一旦涉及专业从事体育,几乎绝大多数的家长都反对。他们认为体育工作累,地位不高,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职业的前途。这一点限制了社会体育教育的生源,尤其是良好生源的提供,导致社会体育专业的生源普遍知识面较窄,进一步限制了学生自身能力的良好发展及自主就业的能力。我们需要做出一些成绩或通过其他途径来改变这些。中国申奥成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体育的重视。
3.2.2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政府宣传体育、提高市民体育意识的公益活动不够多,在社会中执行一些体育文件的力度不够,例如某些建设体育设施的款项被挪用,这就影响了体育的发展
3.2.3社会体育教育与社会接轨不够密切。
受社会发展的趋势或其他先进国家体育发展的影响,中国某些领域或行业中存在潜在的需求,而学校却过早地把培养适合需求的人付诸了行动,从而导致市场开发人员少,能力也不高,单凭毕业生个人力量无法在潜在的市场中找到工作;或者毕业生没有能够及时地跟适合自己专业的用人单位联系,因急于工作而转从了其他行业等等,这些都是当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3.2.4社会体育专业建设还不够成熟,培养出的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学校的师资、教材、课程设置、学生的实习等方面存在不足。
(1)专业教师配置优化程度不够,大多数是学习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后又转轨,从事社会体育专业教学。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不够快,教师的知识结构无法满足社会体育专业的教育要求,影响了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价值观念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等;
(2)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材建设严重滞后。如教学方向越来越细,但教材奇缺,某些专业教材和专业参考书几乎为空白;课程设置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我们将专业目录中的培养目标及要求搬进教学计划后,很少结合本地区或本学校自身优势构成具有一定特色的课程体系,并且没有及时编写专业所需的特色教材,影响了教学计划的针对性、有效性及科学性,制约了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
(3)学生实践能力不够强,实习效果差:培养出的学生实践能力不够强;学生实习效果不够理想,学生在实习单位仅作为一名服务员或临时工,自身在学校学到的东西根本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等。
4小结与建议:
4.1 小结:当前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办学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与毕业生就业之间尚存在较大距离,专业建设工作还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专业教师、教材建设相对滞后,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等。各院校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加强研究和改革,以使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尽快走出困境。
4.2建议:
(1)国家“奥运争光”和“全民健身”两个战略的实施,特别是体育产业的兴起,使得社会中急需一大批既懂体育专业知识又懂经济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这样,我们每次进行新的专业细分之前都应进行认真的市场调查,分清已有市场与潜在市场,明确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对症下药。
(2)多出一些有关社会体育专业知识的书籍以及相关专业书籍,在社会中多举办一些技能赛事或公益赛事来吸引更多的人关心、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人们的体育观念。这一点可以在我们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时给予部分程度的解决。
(3)新专业由于涉及诸多新课程,所以最好尽快编写适合社会又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是当务之急,同时应注意与其他院校的交流,选取专业教材。鼓励相关专业教师有计划地筹编教材。
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交际能力、推销能力等。由于知识更新快,所以部分课程要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应随时给专业传授新知识新经验。加强学生的管理工作。由于社区和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无就业岗位,所以不适合做学生的实习基地,主要应考虑健身娱乐部门、体育企业单位。比如可组织一批学生在实习时承包某个单位的体育活动,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完成工作,这样更能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
(5)在学校中建立一个类似外交部性质的社会体育市场调查部,以便及时了解社会中现行体育的运行状态,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方向,需求程度等等,定期开设社会体育专家指导讲座,以便学生们更好地为自己定位;同时也便于跟各种与体育有关的俱乐部旅行社等公司企业联系,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体育类的经济管理业务。
5.参考资料:
[1] 天津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论证组建设和发展社会体育专业是21世纪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3月第13卷第一期
[2] 冯胜刚关于当前我国社会体育发展问题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 中国第二届社会体育专业研讨会相关资料
[4] 冯晓丽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影响因素研究四川体育科学2003年6月第二期页码:72—73
[5] 程杰龚健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10月第17卷第5期页码: 38—41
[6] 美国大众体育运动概况国际体育动态
(4)加大新专业的宣传力度,优化生源。优化课程设置,强化教学质量。课堂中注
第五篇:公务员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之考量与立法进路分析中
公务员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之考量与立法进路
分析(中)
郑尚元
2012-04-25 09:36:12
来源:《社会保障制度》 2012年第2期
公务员发生伤残、死亡等职业风险后,目前的依据为民政部颁布的《伤残抚恤管理办法》(民政部令34号)以及相关通知,依据该《办法》,确定相应的伤残等级,以及民政部基于公务员伤残原因,如因战、因公、因病等确定相应的抚恤标准,如一等残疾,因战、因公、因病每年分别发放26080元;25250元;24430元;根据民政部2004年发布的《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伤亡抚恤有关问题的通知(民函[2004]334号)》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公负伤致残或因公牺牲或病故,参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伤残抚恤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上述抚恤金的来源皆直接来源于财政拨付,政府尚未在该领域构建社会保险制度。
综上而言,我国公务员职业风险保障之政策,制度陈旧,规范软化,实施柔性,与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政府之要求相去甚远。
二、公务员建立社会保险法律制度之必要性与可行性考量
(一)公务员社会保险法律制度构建必要性分析
关于针对公务员是否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曾经有过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公务员不应该搞社会保险,公务员的养老、医疗、工伤等都应当由国家财政予以保障;另一种观点认为,从总体上讲,公务员建立社会保险是个方向,但要考虑时机和新旧制度的衔接;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公务员应当建立社会保险,该观点认为公务员是社会的一种职业,如果公务员不参加社会保险,那么我国建立的所谓社会保险,就是不健全、不完整的,不利于发挥社会保险应有的作用。建国六十多年以来,我国公务员职业风险并没有相应的保险机制,而是落入前苏联高度计划体制下的低工资、高福利的套路,虽然工资制度改革已历时多年,公务员的工资等级、标准及相关政策已经大变,但公务员职业抗风险机制仍实行早已陈旧、沿袭已久的国家福利制度。对于公务员群体是否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笔者认为,该问题本不应该成为问题,公务员作为职业成员,肯定存在年老、疾病、伤残(因公或因私)、失业等职业风险,旧时福利制度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公务员社会保险制度,且制度建构已经法制化,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公务员社会保险制度。实行公务员社会保险制度的目的不是削减当事人的福利,而是为了实现公务员群体与其他职业群体之间,在社会保险制度方面的嫁接;实现公务员不同职级之间以及同一职级不同部门之间的公平和统一;也是为了实现公务员代际之间的长久公平6等等。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析公务员社会保险法律制度构建的必要性:
1.制度陈旧、欠缺一致性与相应刚性
我国对公务员遭受职业风险,即在疾病、公伤或年老等情形下,所应获得的来自政府的物质帮助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早已陈旧,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如各地养老金、遗属津贴、退职金标准、比例,既不透明,也不统一。事实上,这些对于公务员遭受职业风险所应获得的、来自政府的物质帮助,是当事人生存的基本依托,既需要公平、公正、透明,亦需要统一与刚性。换言之,作为普通公务员,能够对未来有相应的预期,感受相应的社会安全之未来。市场经济相对发达、法治相对完备之社会对于公务员职业风险皆有相应的抗风险机制,其立法相当慎密,而且能够及时修正和补缺;不仅具有实体法的详细规定,更为关键的是能够获得相应,的程序救济,即当事人权利受损时可以寻求法律救济。再者,公务员社会保险法律制度是社会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法的基本教义在于社会安全之构建,因而,该制度必须因应社会发展之需求适时调整。其他国家和地区社会法领域中法律之不断修正使其制度不断完善,反观我国该领域,制度陈旧,政策不能及时调整,各地标准不一,刚性不足。
2.与企业、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分割严重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继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之后,关涉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逐渐展开,国务院出台行政法规确立了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成为率先进入法律救济程序的社会法制度。与此同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深化,最初由行业分割的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成为覆盖所有行业的养老保险制度。总的来看,以“三险一金”(失业、工伤、养老、住房公积金)为代表的社会法实践依次展开,加上“医保”政策的不断落实,民众社会保险意识大为增强。尽管这些领域的实践操作,乃至民众权益的落实都是在“无法”的前提下进行的,但是,民众社会保险意识的增强和权益的不断落实为今后中国社会保险立法的完善提供了良好的社会铺垫。目前,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已经由社保机构发放退休金,而事业单位、机关(包括社会团体)仍由财政直接转移支付,当事人及其用人单位并不负担任何义务;由事业单位、机关转往企业工作多数将本人工龄视同缴费年限,而事实上并没有形成基金积累,换言之,作为国家机关公务员之退出机制并非通畅;同时,退休金待遇上的落差相当明显,已经成为社会诟病“退休金双轨制”的口实。
3.公务员获得社会权利并没有履行相应的义务
国家公务员在职期间未履行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之义务,未履行义务而享有权利,实质上是损害了代际之间的公平,将本代人的义务直接转嫁于下一代;更为忧虑的是,公务员在职期间之“吃皇粮”——完全依赖纳税人之税收直接支付,在退出岗位之后仍在“吃皇粮”,仍由全民纳税负担。公务员实行社会保险制度,按照法律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形成相应基金积累,于国而言,可以分解国家财政负担;于己而言,可以形成积累。实行社会保险制度,以当事人履行义务为限,如同一级别公务员,退职前任职时间长者所获得的权益愈高,任职期限短者所获得的权益愈低;在级别与任职年限的综合考量上,应当两者并重,而非忽视后者;公务员只要履职达到法定年限,即可获得未来退休之年资条件,不一定将公务员职业“进行到底”至60周岁。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是完整公务员制度之一环,该制度的缺失意味着公务员制度存在相应的不完整性。
4.现行管理体制造成大量行政资源浪费与管理成本增加
目前,我国公务员退休及各项社会待遇全部依附于本单位,每一行政单位配备有“吃喝拉杂、生老病死”之服务机构,如机关服务局、老干部局等机构和人员。这些机构并非全部承担相应的职责,其职能划分并不清晰,以老干部局为例,在一定行政级别机构之上,构建老干部局,最初本是服务于解放前参加工作的离休干部的专门机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离休干部的不断离世,这一机构将成为服务一定级别、甚至成为泛化性服务机构;以领取离退休金为例,每一单位自行发放,不仅存在不同单位之间退休金水平上的差异,更为担忧的是,非社会化发放的模式将浪费大量公共资源,增加管理成本。以此可以推测,公务员养老如此,公务员伤残、病退、死亡等等一系列服务皆由各单位自行其是,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重,公务员的未来果真那么美好?是否有些公务员将处于落实不了待遇的情况?因此,推行社会化管理、社会化发放、社会化服务是公务员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必要性之一。
(二)公务员社会保险法律制度构建可行性分析
1.学界已有建立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呼声
近年来,其他学科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公务员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问题,任何制度的建立都需要相应的理论铺垫,理论铺垫愈厚,制度理性愈足。就公务员本身存在之职业风险,我国现行制度多少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财政托底”状态之中,经济发展较快,地方财政较为宽松的地区,公务员保障水平较高;反之,保障水平较低。个人没有积累意识,政府同样没有积累意识,地方政府多关注眼前事务,在落实当代公务员“待遇”后,并不关注后代问题。至于该领域学术研究,多数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法学界,几乎未闻其声响。但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绝对不止于经济领域之市场化问题,政府行政之法制化,以及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之法制化是为必经之途,其他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更是如此,其社会保险制度建立早已从“蓝领工人”拓展至“白领职员”和政府官员。笔者认为,今后相当多的学者将持续关注公务员社会保险之立法问题,将为我国公务员社会保险法律制度构建作出更多理论铺垫。
2.《社会保险法》立法之引领——由普通受雇人群向公职人群之拓展
《社会保险法》之起草可以追溯至《劳动法》刚刚颁布之1994年秋天,当年在原劳动部相关领导的指导下,笔者曾参与了当年草案起草之具体工作,该法于上世纪末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规划,至今已逾10年,由此可见民生和社会立法之艰难,法律制度之难产。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是法制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为止,全国人大在改革开放以来已经颁行法律二百余部,为今后弥补社会立法之短板提供了契机。《社会保险法》已于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五号)同日颁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坦率地说,该法的可操作性偏弱。但是,它不会影响其推动中国社会保险制度之法制化进程,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按照法律制度之思维方式重新理解社会保险制度,重新评估社会保险法律制度之价值和功能。随着而来的是,政府、社会、民众将重新评估公务员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该制度法制化之必要性和可行性。或许不久的将来,公务员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建立也能够列定相应的时间表和相应的路线图。
3.行政机构改革后之契机——中央和地方公务员局设立为公务员制度完善创造了条件
2008年7月22日,国家公务员局召开成立大会,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在将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合并基础上成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同时设立国家公务员局。成立国家公务员局有“三个需要”:其一是建立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的需要;其二是不断健全公务员制度体系的需要;其三是更好地加强公务员管理工作的需要。该局承担以下七项职责问:其一,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公务员分类、录用、考核、奖惩、任用、培训、辞退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拟订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办法和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其二,拟订公务员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建设和能力建设政策,拟订公务员职位分类标准和管理办法,依法对公务员实施监督,负责公务员信息统计管理工作;其三,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负责组织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的考试录用工作;其四,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拟订公务员培训规划、计划和标准,负责组织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培训工作;其五,完善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和聘任制公务员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保障公务员合法权益;其六,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国家荣誉制度、政府奖励制度草案,审核以国家名义奖励的人选,指导和协调政府奖励工作,审核以国务院名义实施的奖励活动;其七,承办国务院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交办的其他事项。从国家公务员局的职责@看,公务员局并没有承担公务员工资福利及社会保障职责,目前,公务员工资福利、疾病、伤残、亡故之保障事务仍分割于不同行政部门。笔者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务员法制化的提升,尤其是公务员的社会保障问题需要提上议事日程,公务员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也会随着企业、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的演进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