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淄博市继续教育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题集(多选)
淄博市继续教育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题集(多选)
C 1.从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再到四中全会,我们党分别从(ABD)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了生态文明的认识,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建设任务、改革任务、法律任务。A建设B改革D法律 2.促进我国人口均衡良性发展,要(ABCD)。
D
7.(ABCD)等等问题接踵而至,但政府的觉醒是迟钝的,当20世纪中期的行政官僚们意识到生态问题的严重性时,已到了不得不立即采用“严刑峻法”来全面遏制环境恶化的紧迫时期。A雾霾B土地荒漠化C水体污染D森林减少
D9.当前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依然严峻,“十二五”及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将迎来(ABD)高峰。A总人口B劳动年龄人口C新出生人口D老年人口
D5.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要使人类的财富持续增长,就必须(ABCD)。D7.地热能属于(AB)。A新能源B可再生能源
G 2.高效利用国土空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通过各项政策的配合,(ABCD)等都应根据这一方针进行调整。A户籍政策B土地政策C住房政策D人口政策
G4.高小平教授澄明了生态管理的主体应为政府,他认为生态环境具有(ABD)等公共性特征,因而对生态的管理属于公共管理领域,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A利用上的广泛性B不可分割性D非排他性
G7.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原则包括(ABC)。A减量化B资源化C无害化
G7.构建科学的生态和谐社会发展机制系统,要注意(ABCD)。A通过民主政治制度及机制的构建,化解对抗性社会矛盾B确立生态系统和谐的经济运行机制制度C以生态文化理念为指导,建设生态和谐自然系统D构建健康的社会分配及社会保障机制制度
H 1.和谐社会要求社会(ABCD)。A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B尊重人权C崇尚法治D反对无序的状态
2.后工业化时代的社会网络是(ABCD)的蜂巢状网络结构。A个体相互联结B信息更加对称C交易费用低D资源流动快
3.环境权作为一项人权已为一系列国际法文件所肯定,如(ABC)都对环境权作了阐述。
J
1.建设生态文明,要树立(ABC)的理念。A尊重自然B顺应自然C保护自然D征服自然
2.进入21世纪之后,人类世界交织出现了如下几种趋势(ABCD)3.坚持以人为本要(ABD)。A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B既要见物也要见人D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4.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法律的约束,更需要道德的感悟。应当通过生态道德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准。为此,必须(ABCD)。
5.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生态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AB)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A资源节约型B环境友好型
6.建设生态文明,旨在强调在(ABC)的进程中,尽最大可能积极主动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6.(ABC)紧密联系,构成了生态文明系统的三大要素。A人口均衡B资源节约C环境友好
7.加快构建(ABCD),是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形势使然,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出路所在。
8.健全(ABD)的环境监管体制,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A国家监察B地方监管D单位负责
9.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协调执法机制,加强执法监督,需要做到(ABCD)。
L 1.绿色农业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内涵和外延,从(ABCD)等诸多要素方面,两者均体现了高度的一致性。A环境因子B生产标准C技术组合D产品质量
L7.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类型分为(BCD)。B大中型水电C新可再生能源D传统生物能 M
1.“美丽中国”之美是(ABCD)。2.美学从艺术中发现了(ABCD).3.目前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运用并不广泛,主要有(AB)等。A排污收费B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C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D排污权收费
N 7.逆温是空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高的大气垂直层结现象,逆温层是指出现逆温现象的极其稳定的大气层。逆温可分为(ABCD)等。A辐射逆温B平流逆温C下沉逆温D锋面逆温
Q 5.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的举措包括(ABCD)。
S
1.生态保护要积极探索(ABCD)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A代价小B效益好C排放低D可持续 2.生活垃圾主要是(ABCD)等。A废弃包装用品B厨余垃圾C废旧电池D金属
3.生态文明的一大特点就是寻求和谐,(ABC)的和谐。A人与人B人与自然C人与社会
4.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ABCD)的文明理念
5.生态文明不仅说明人类应该用更为文明而非野蛮的方式来对待大自然,而且在(ABCD)上都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崭新视角。6.生态文明的建设和转型不仅需要立法的健全和完善,还需要大量环境经济政策如(ABC)等手段的广泛运用,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A环境税费B生态补偿C排污权交易 7.生物有机体包括(ABC)。A动物B植物C微生物
8.“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在(ABCD)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A认识B政策C能力D体制 9.属于无机有毒物的有(BC)。B氟化物 C氰化物
10.随着(ABCD),使得悬浮细颗粒物PM2.5和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量增加。
11.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确立的理念、遵循的原则,都需要具体的制度予以贯彻实施,包括(ABCD)。12.生态文明要求人类(ABCD)。13.生物修复包括(ABCD).14.属于无机无毒物的有(AB)。A酸 B碱
15.生态修复客户来源主要是(ABCD)。(多选)A政府 B大型矿 C水类企业 D油类企业
16.生态系统保持动态平衡状态,具有一定的(ABCD)。17.属于无机有毒物的有(BC)。B氟化物C氰化物 18.属于有机有毒物的有(BD)。B多环芳烃D苯酚 18.水体污染物从化学角度分为(ABCD)。19.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有(ABCD)。
20.十八大所理解和规划的生态文明,上升到(CD)的现代化发展高度,并且体现为工作部署、发展目标、制度设计,预示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生态文明浪潮到来。
T 1.提高生态行政能力,从根本上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必须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生态转变为综合运用(ABCD)解决问题。A法律 B经济 C技术 D必要的行政办法
2.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坚持(ABCD).3.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需要(ABCD).4.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着力实现从现代化到生态现代化的(ABCD)的转变。
W 1.我国政府生态管理存在着机构(ABD)等管理问题,需要尽快在“多元合作”的维度上展开行政体制变革,主动去适应多主体参与生态治理的新时代。A职能交叉B条块分割C权责清晰D权责不清 2.我国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ABCD)等等。A垃圾投放不分类甚至乱丢乱弃B水资源的浪费使用C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D铺张浪费的餐饮习惯
3.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已逐步上升为国家的生态安全问题,并且在(ABCD)等方面突出地表现出来.A国土B水资源C生命健康D生物4.雾和霾均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异同点主要在于(ABCD)等。X
3.系统的基本特性包括(ABCD).A多元性B整体性C统一性D相关性
X6、“行政界碑”使生态管理的联合行为变得极为复杂冗长,需要进行新的协作制度设计以及一系列由联合行动引发的(ABCD)等等冗长的程序。A授权B博弈C 权责划分D绩效考核 X6.新疆资源税改革的主要内容有(ABC)。X7.新能源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ABCD)。
Y 1.杨启乐认为,我国政府的生态管理可划分为(BCD)三个时期。B命令控制C经济刺激D劝说鼓励
2.运用市场机制淘汰资源低效利用的生产方式,可以(ABCD)。3.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内容包括(ABCD)。A陆海层面B区域层面B区域层面D产业层面
4.要构筑低碳社会涉及到(ABCD)。
5.一次气体污染物 指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常见的有(ABC)。A.SO2 B.CO C.NO 6.要把节约环保的要求全面体现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和每个环节,坚决杜绝(ABCD)的现象。
7.要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污染和破坏生态坏境的根源和危害,主要措施有(ABCD)。Z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ABCD)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A经济建设B政治建设C文化建设D社会建设 2.政府对待生态管理领域的逻辑转变并非一蹴而就的,其中可大致细分为(ABCD)。A立法限制排污阶段 B“三废”专项治理阶段 C跨域跨界防治阶段 D政府全面规制阶段
3.(ABCD),这些都会对我国未来的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巨大挑战。
4.在淡化GDP指标的同时,中国经济增长亟须(ABCD)。A从过去的规模驱动转型升级为创新驱动B加大改革力度,释放改革红利C实现绿色增长D用创新驱动增长
5.在生态公正前提下的社会公正,就是(ABCD)。A财富不能为少数人B不能光考虑经济利益的最大化C要考虑社会利益的最大化D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
6.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实现(ABCD)的转化和再生,形成生态系统的无限发展进化的过程。A生命元素B营养物质C环境资源D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7.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ABCD)等。A资源节约观念 B资源节约型主体 C资源节约型制度 D资源节约型体系 8.在生态公正前提下的社会公正,就是(ABCD)
9.治理水体污染的对策包括(ABCD).A用法律手段根治工业污染源B严格控制污水排放标准C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完善污水处理系统D利用经济杠杆,推动污水资源化
10.造成大气中气溶胶颗粒浓度上升主要由于(ABC)。A污染排放 B气象条件 C下垫面属性改变
11.政府对待生态管理领域的逻辑转变并非一蹴而就的,其中可大致细分为(ABCD)。A立法限制排污阶段 B“三废”专项治理阶段 C跨域跨界防治阶段 D政府全面规制阶段
12.治理大气污染,关键要抓重点。(ABD)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50%以上,要重点削减上述三个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A电力B冶炼D水泥
13.治理大气污染的对策包括(ABCD)。A构筑大气污染治理法律法规防线B完善管理机制,形成大气污染治理齐抓共管的局面C落实减排目标,严格控制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D依靠科技进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提高能源效率。
第二篇:淄博市继续教育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题集(判断)
淄博市继续教育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题集(判断)
1.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采取“个别征收、级差调节”的原则。(错误)
A 1.奥尔森提出了有选择性的激励机制(selective incentives)这一动力机制,要求对组织内的每一位成员区别对待,“赏罚分明”,具体包括正面激励和反面惩罚,其中,激励又包括了经济激励和社会激励。正确
B 1.保障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是保护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集中体现,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正确
2.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正确
C 1.从范围来看,生态旅游业是整个旅游行业的一个分支,它除了具有旅游业的依赖性、敏感性、带动性和涉外性等一般特点外,显著特点有综合性、动态性和可持续性。(判断)正确
2.促进我国人口均衡良性发展,要保持适度的高生育水平,促进我国人口总量的适度调控和均衡发展,逐步使我国人口数量规模与改善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的要求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错误
3.从水体来看,地下水硬度增高,水位下降已成为大城市具有普遍性的现象。(正确)
D 1.对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需要人与社会实现良性的互动,通过建立合作的、互信的、协商的伙伴关系、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实施对公用生态资源的合理使用。正确
2.当生态系统内部要素出现变化,如由于某个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可能使生态系统的内部稳定或平衡状态被打破。(判断)正确 3.当生态系统内部要素出现变化,如由于某个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可能使生态系统的内部稳定或平衡状态被打破。(判断)正确 4.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正确
5.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正确
6.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可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空间生态系统。错误 7.对生态资源的无偿使用与“搭便车”行为经济制约不足,刺激了恶意的“掠夺性”生态资源利用。正确
F 1.法治是依良法而治,在制度实践上,它表现为法治观念、法治载体、法治运作三方面的良性互动。正确
2.法国美学家席勒说:“美是形式,我们可以观照它,同时美也是生命,因为我们可以感知它。总之,美既是我们的状态,也是我们的作为。”错误
3.法国美学家席勒说:“美是形式,我们可以观照它,同时美也是生命,因为我们可以感知它。总之,美既是我们的状态,也是我们的作为。”错(德国)
4.法治是依良法而治,在制度实践上,它表现为法治观念、法治载体、法治运作三方面的良性互动。正确
5.法律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新的社会关系的出现已经大大超出了旧的法律调整范围。(正确)6.法治,是通过调节各种社会关系而调节利益冲突,解决矛盾,实现最终和谐的重要手段。(正确)7.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从资源流动的组织层面来看,主要是从企业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和社会大循环三个层面来展开;从资源利用的技术层面来看,主要是从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三条技术路径去实现。(正确)G 1.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外资或合资项目的引进,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其中的许多项目,虽然带来了短期利益,但是带来的严重污染,也是需要长期治理的。正确
2.固体废弃物是环境的污染源,除了直接污染外,还经常以水、大气和土壤为媒介污染环境。正确
3.工业废水是水体最重要的污染源。它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正确
4.公众参与是指社会公众对某一事物的共同维护和处理,环保公众参与特指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知、维护和参与程度。正确 5.固体废弃物是环境的污染源,除了直接污染外,还经常以水、大气和土壤为媒介污染环境。正确
6.固体废弃物的管理主要是指控制其污染和实行资源化。(正确)
H 1.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错误
2.环境法是一个综合性、边缘性的法律部门,民事法律规范、行政法律规范、刑事法律规范不在其体系之中。错误
3.《环境保护法》更多倾向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对于环境污染防治规定较少。错误
4.黄爱宝教授将政府生态管理的研究聚焦到“政府行政模式”的具体问题上,赋予了政府环境和生态职能以更明晰的内容,在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框架下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是在于首先要建设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政府”,而这种政府即“干预型”而非“引导型”。(正确)5.环境权应该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现代法治国家公民的人权。(正确)J 11.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奠定物质基础,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生产方式改造为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在建立生态产业的基础上,实现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正确
J13.近年来,人口问题开始出现新的转型,已迎来一个自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阶段。正确
J10.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科学发展观的统领,重在建设,需要全社会的较长时期的共同努力奋斗。正确
J10.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奠定物质基础,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生产方式改造为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在建立生态产业的基础上,实现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正确
J8.坚持政府引导,明确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动员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探索以市场化手段推进环境保护。正确
K 1.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是现代政府采用市场竞争的逻辑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发明。正确
M 1.目前,人们正在倡导“四倍跃进”,即资源使用减半,人民福祉加倍,这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做到。正确
2.“美丽中国”及其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内容。(判断)正确
3.“美丽中国”首度进入“十三五”规划,反映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败的体现和试金石。正确 4.目前,对新能源及其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主要制约因素仍是其成本太高,投入太大。(正确)
N 1.2008年,全世界对清洁能源投资高达1550亿美元,首次超过对煤炭和石油等传统能源1110亿美元的投资。正确
2.农民居住用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不断扩大,大量耕地被占用,出现了很多“实心村”。错误
Q 1.群众路线是“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公众参与则强调公众的权利及政府对此权利的保护。正确
R
1.人类作为地球上唯一的道德主体,不仅应该从道德的角度考虑人际关系问题,而且要从道德的角度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正确 2.人类的农业社会虽然并非一派田园牧歌,但其生态管理却是长期以“无为而治”的理想状态出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前现代政府从未将生态管理纳入自身的职责范围之内造成的。正确
3.人类作为地球上唯一的道德主体,不仅应该从道德的角度考虑人际关系问题,而且要从道德的角度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正确 4.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途径包括树立人与自然平等、共生的观念,善待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合理利用地球上有限的资源。正确 5.人与自然共同生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关键在于人的主动性。正确
6.燃煤电厂脱硫是大气污染治理重中之重。正确
7.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追求和目标,也是“美丽中国”的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追求和目标。正确
8.人口发展自身的状态以及个人和家庭乃至社会的行为方式决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人口的多少、人类活动的文明程度,直接关系到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和生态环境的维系程度。正确 9.人口问题本质上是计划生育问题。错误
10.人与自然共同生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关键在于人的主动性。正确
11.如果采用“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那耗费的费用甚至比毁坏生态环境所取得经济利益更大,所以,事后治理的方式是不合算,不合理的。(正确)
S
1.虽然农业社会的统治者普遍实施“重农”政策,但均秉承耕种的“农时”,并未在“人工改造自然环境以求农业增收”这条道路上走得太远。(正确)
1.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更高的战略层面,这意味着把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把老百姓对政府的满意标准,又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过去主要是解决好和坏的问题,现在解决的是有和无的问题。错误 2.生态文明的法治建设,在于形成一个良好的法治新秩序,用法律的武器保障生态文明的实现,是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障。正确
3.生态环境既是现代政府必须投入大量财力与精力去应对的治理客体,同时还是政府等治理主体存在和开展行动的场域。正确 4.所有输入系统的物质、能量都在循环中运动转化,一种有机体利用以后,转变为另一种有机体可以再利用的形式,它的结构和功能具有自动调节、自动控制的性质,使自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动态平衡。正确
5.生态文明是基于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积极成果的总和。正确
6.社会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社会发展包括所有的发展方面,广义的社会发展是指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发展。错误
7.生态文明的法治建设,是将生态文明的建设纳入法治的轨道,用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对违反生态法规,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给予法律制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保护。正确
8.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是以原有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为基础,以各种相关法律为补充,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法律制度,因此生态文明法律建设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
9.虽然人类在农业社会并未理解生态环境及其问题的实质,但在农业的“锁定效应”下,人们没有退回到狩猎采集的生活中去,而是继续沿着农业一途大步向前,并达致了一种看似“无为而治”的生态管理。正确
10.虽然雾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但形成雾的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在此条件下大气中颗粒物等污染物能够迅速得以累积,进而造成空气污染。(正确)
10.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是以原有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为基础,以各种相关法律为补充,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法律制度,因此生态文明法律建设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
11.生态文明建设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新型的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中遇到的一切问题都要靠发展来解决.正确
12.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是以原有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为基础,以各种相关法律为补充,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法律制度,因此生态文明法律建设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
13.生态文明的法治建设,是将生态文明的建设纳入法治的轨道,用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对违反生态法规,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给予法律制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保护。正确
14.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规范和监督、约束力量。没有制度的制定、执行和完善,就没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顺利进行。正确
15.十一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错误
16.生态文明是基于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积极成果的总和。正确
17.生产建设和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是经济建设中的战略性问题。正确
18.生态平衡的最明显表现就是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和种群规模相对平稳。它是一种动态平衡,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维持平衡状态的能力。正确
19.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正确
20.社会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社会发展包括所有的发展方面,广义的社会发展是指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发展。错误
21.生态环境污染的远期影响,是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不只是致癌,而且可能通过胎盘危及胎儿,以及引起遗传变异,染色体畸变和遗传基因退化。正确
22.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总是在危害产生以后才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正确
23.生态系统的各个部分——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群落与环境,可以看做是处在相互作用中的因素,而在成熟的生态系统中,这些因素接近于平衡状态,整个系统通过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得到维持。正确 24.所有输入系统的物质、能量都在循环中运动转化,一种有机体利用以后,转变为另一种有机体可以再利用的形式,它的结构和功能具有自动调节、自动控制的性质,使自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动态平衡。正确
25.生态文明建设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新型的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中遇到的一切问题都要靠发展来解决。正确
S26.生物本身具有进化的机制,因而导致旧的物种不断消失,新的物种不断形成,使生物的多样性处于一种静态平衡状态。错误(动态)
27.生态文明要求抛弃一切科技形式,采取与自然和谐的科技形式,开辟更丰裕、更和谐的时代。错误
28.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是以原有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为基础,以各种相关法律为补充,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法律制度,因此生态文明法律建设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
29.生态和谐社会就是成熟非暴力发展状态,就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的一体化,追求发展过程的程序化完美的最优化发展形态,就是过程与未来目标有机统一的社会。(正确)
T
1.“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的自然观。这个“天”,正是指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正确
2.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就是要搭好基础性框架,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正确
3.通常,为了节省环境治理的成本,物理修复或化学修复往作为生物修复的前处理阶段,近年来更是作为生态修复的构成要素。正确 4.通过引入市场的竞争逻辑来管理生态问题,其最终结果就是产生一个排污权交易市场,而这个市场越完善,则会使社会越难以培养环境伦理所需的“精神与态度”。(正确)
W 1.我国的环境资源法律体系并不平衡,长期以来轻污染防治、重资源保护的理念使得我国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的立法和研究相对薄弱,对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不够重视。错误 2.稳定低生育水平仍然是现阶段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必须紧紧抓住三个关键点:重点在农村,难点在流动人口,关注点在人口“大”省、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较“晚”省份和流动人口较“多”省份。正确
3.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正确 4.稳定低生育水平仍然是现阶段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必须紧紧抓住三个关键点:重点在农村,难点在流动人口,关注点在人口“大”省、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较“晚”省份和流动人口较“多”省份。(判断)正确
5.雾和云就其物理本质而言,都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故雾降低至地面则称云,云升高离开地面即称雾。错误
6.稳定低生育水平仍然是现阶段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必须紧紧抓住三个关键点:重点在农村,难点在流动人口,关注点在人口“大”省、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较“晚”省份和流动人口较“多”省份。正确
7.我国的环境资源法律体系并不平衡,长期以来轻污染防治、重资源保护的理念使得我国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的立法和研究相对薄弱,对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不够重视。错误 8.雾霾不可能出现共存现象,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相互交替转换。
错误
9.我国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不包括矿业废弃物。正确
10.未来的国土空间开发可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拓展,在大型综合交通走廊形成新的经济发展轴,在交通最为发达的区域形成新的城市群。正确
11.我国于1973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改革开放后,环境保护并没有被确立为基本国策。错误
12.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8立方米,比国际平均水平低5倍。错误
X 1.下垫面是指大气层下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大气圈以地球的水陆表面为其下界,称为大气层的下垫面。正确
2.系统机制的健康是生态和谐的基础。所谓健康机制就是通过程序实现维持各方利益的动态平衡,消除对抗矛盾的状态。正确 3.下垫面是指大气层下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大气圈以地球的水陆表面为其下界,称为大气层的下垫面。正确
Y 1.与传统的行政手段“内部约束”相比,环境经济政策是一种“外在约束”力量。错误
2.要实现生态文明转向,就必须从两个方面进行变革,首先是伦理价值观的转变,改变人们对自然存在的认识;其次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改变工业文明时期资源浪费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正确 3.一些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其韧性机制较差,一旦瓦解以后很容易恢复。错误
4.英国根据国情,走以“立法为主,补贴为辅,全面推进,最终建立低碳社会”的模式,把建立低碳社会提升为基本国策。正确 5.一般来说,大气污染物浓度与风速平方呈正比,与污染源排放强度呈反比。错误
6.一些曾经取得辉煌成就的古文明之所以失去其昔日的光辉或者消失在历史的遗迹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态系统被破坏了。正确
7.要坚持“受益者或破坏者支付,保护者或受害者被偿”的原则;严格征收各类资源有偿使用费,完善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机制。正确
8.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谋求地区经济效益的增长而对本区域破坏环境的状况视而不见,有法不依,从而束缚了公民参与原则作用的发挥。正确
9.运用市场机制淘汰资源低效利用的生产方式。运用市场机制并辅之以产业政策促进资源节约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促进资源节约的基本途径。正确
10.由于人类的不当行为所引起的环境变化速度和强度超过了生物适应度的变化速度和强度,人类自身的不文明活动成为世界上生物灭绝速度加快的关键因素。正确
11.由于现行生育政策和人们生育意愿的矛盾依然突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生育水平还比较低。错误
12.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环境经济政策如生态税、生态补偿、绿色信贷等亟待加强,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排污权收费等运用广泛。错误
13.与传统的行政手段“内部约束”相比,环境经济政策是一种“外在约束”力量。错误
14.一般来说,大气污染物浓度与风速平方呈正比,与污染源排放强度呈反比。错误
15.有经济学家称:“现在新能源企业没有一个可以不靠补贴生存,这样的行业要想成为主流是不可能的。”正确
16.要实现生态文明转向,就必须从两个方面进行变革,首先是伦理价值观的转变,改变人们对自然存在的认识;其次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改变工业文明时期资源浪费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正确 Z
1.政府在处理环境问题的时候,一方面无法界定其最终影响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一方面又因为过于看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问题。正确
2.在气象学上,雾和霾是同一个气象概念,一种自然天气现象。错误
3.自然、社会与人是一个共存的系统,要努力实现生态良好,发展与自然适应、与环境友好的社会生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使人类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正确
4.遵循空间系统发展的内在规律,增强空间结构的有机组织性,由一盘散沙、无序开发变成一个有机整体,是我国现阶段国土空间开发面临的重大任务。正确
5.在现阶段大力发展经济的背景之下,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显然没有跟上经济增长的步伐,生态文明的概念在公众心中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正确
6.政府在处理环境问题的时候,一方面无法界定其最终影响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一方面又因为过于看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问题。正确
7.作为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首先要树立和落实正确的理念,统一思想,引领行动。正确
8.在追求控制或崇尚竞争的治理环境中,社会组织难以获得成长的空间,但在追求合作的治理环境中却能够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正确 9.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追求“天人合一”作为最高境界。正确
10.作为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首先要树立和落实正确的理念,统一思想,引领行动。正确
11.在从量定额征税方式下,资源税税额标准不能随着产品价格的变化及时调整,不利于发挥税收对社会分配的调节作用。正确 12.自然、社会与人是一个共存的系统,要努力实现生态良好,发展与自然适应、与环境友好的社会生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使人类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正确
13.在区域发展上各国均强调均衡发展和分散发展,认为集聚是国家和地区发展中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正确
14.在形成雾的条件下,由于大气结构稳定,风力较大,故也有利于颗粒物聚积而形成霾。错误
15.在气象学上,雾和霾是同一个气象概念,一种自然天气现象。错误
16.造成水体水质、水中生物群落以及水体底泥质量恶化的各种有害物质(或能量)都可叫做水体污染物。(正确)17.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紧张的状况将长期存在。(正确)18.作为公共产品的生态产品,由于消费中的非竞争性往往导致“公地的悲剧”,即过度使用,资源耗竭。(正确)19.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正确)
第三篇: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继续教育题
1.()曾经指出:“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种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单选)A毛泽东
B马克思
C恩格斯
D列宁
2.资源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问题。(单选)A发展方式
B经济结构
C消费模式
D以上都对
3.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上,实行双资源优化组合,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节约利用物质资源,形成在科技进步基础上的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并重的产业结构。(单选)A生产方式
B消费方式
C生活方式
D学习方式
4.运用市场机制淘汰资源低效利用的生产方式,要完善(),完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公平交易机制,引导资源在部门间和地区间合理流动;发挥市场价格信号的作用,引导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生产。(单选)A动力机制
B协调机制 C约束机制
D补充机制
5.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有()。(多选)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气候资源
D生物资源
6.水体污染物从化学角度分为()。(多选)A无机无毒物
B无机有毒物
C有机无毒物
D有机有毒物
7.提高生态行政能力,从根本上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必须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生态转变为综合运用()解决问题。(多选)A法律
B经济
C技术
D必要的行政办法
8.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判断)正确 错误
9.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追求“天人合一”作为最高境界。(判断)正确 错误
10.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采取“个别征收、级差调节”的原则。(判断)正确 错误
11.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是现代政府采用市场竞争的逻辑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发明。(判断)正确 错误
12.治理水体污染的对策有哪些?(简答):(1)用法律手段根治工业污染源。(2)严格控制污水排放标准。
(3)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完善污水处理系统。(4)利用经济杠杆,推动污水资源化。(5)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13.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生态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填空)14.(循环经济)就是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填空)15.目前,对破坏生态的约束机制体现得更为重要。要建立充分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填空)
第四篇:2016淄博继续教育6分题《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
1.(A)是一种动态平衡,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维持平衡状态的能力。(单选)
A生态平衡 B生态环境 C能量守恒 D物质平衡
2.我国在经济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倾向是(C)。(单选)
A部分沿海地区围垦大量滩涂 B工业化、城镇化占用大量农田 C部分城市建设过于追求奢华 D以上都是
3.太阳能、风能发电成本为火力发电的(A),如无强制性规定,根本无法进入市场。(单选)
A3~10倍 B0.3~2倍 C0.3~10倍 D13~30倍
4.(C)主管区域性(流域性)的资源,主要职责范围是针对某一地区的某一单项进行监管、开发和利用。(单选)
A专业监督部门 B综合协调部门 C资源管理部门 D科技创新部门
5.加快构建(ABCD),是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形势使然,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出路所在。(多选)
A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 B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体系 C健全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
D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科技标准体系
6.生态文明的一大特点就是寻求和谐,(ABC)的和谐。(多选)
A人与人 B人与自然 C人与社会 D以上都不对
7.提高生态行政能力,从根本上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必须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生态转变为综合运用(ABCD)解决问题。(多选)
A法律 B经济 C技术
D必要的行政办法
8.我国于1973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改革开放后,环境保护并没有被确立为基本国策。(判断)
错误
9.促进我国人口均衡良性发展,要保持适度的高生育水平,促进我国人口总量的适度调控和均衡发展,逐步使我国人口数量规模与改善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的要求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判断)
错误
10.一些曾经取得辉煌成就的古文明之所以失去其昔日的光辉或者消失在历史的遗迹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态系统被破坏了。(判断)
正确
11.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是现代政府采用市场竞争的逻辑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发明。(判断)
正确
12.人口发展应着力促进的四个“转变”是什么?(简答)
1.全面认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积极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2.科学把握人口因素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积极促进人口大国 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3.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促进人口和计 划生育工作由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
4.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与工 作方法的转变
13.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填空)
14.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样一个重大举措来实现。(填空)
15.雾霾是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记为“≡”。(填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B)。(单选)A实现美丽中国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五位一体”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生产中,在合理使用投入品的前提下,注意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转移,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使之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下,体现(B)。(单选)A优质性 B高效性 C持续性 D先进性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建立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C)。(单选)A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B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C空间规划体系 D全面节约制度
(A)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权利、环境诉讼的基础,是公民参与原则得以更好贯彻的前提条件。(单选)A公民环境权 B宪法权利 C知情权 D人身权利 在淡化GDP指标的同时,中国经济增长亟须(ABCD)。(多选)A从过去的规模驱动转型升级为创新驱动 B加大改革力度,释放改革红利 C实现绿色增长 D用创新驱动增长 要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污染和破坏生态坏境的根源和危害,主要措施有(ABCD)。(多选)A有计划地保护生态环境 B预防生态环境质量的恶化 C控制生态环境污染 D促进人类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一次气体污染物指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常见的有(ABC)。(多选)ASO2 BCO CNO D醛类
“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的自然观。这个“天”,正是指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判断)正确
在从量定额征税方式下,资源税税额标准不能随着产品价格的变化及时调整,不利于发挥税收对社会分配的调节作用。(判断)正确
10.2008年,全世界对清洁能源投资高达1550亿美元,首次超过对煤炭和石油等传统能源1110亿美元的投资。(判断)正确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判断)正确
生态保护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简答)
科学发展,强化保护。环保惠民,促进和谐。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分类指导,分级管理。政府引导,协力推进。
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填空)14.非固态环境污染,包括气体废弃物污染和水体废弃物污染,其成分复杂,污染频发,治理难度大,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填空)15.制度是各种法规、章程、规约等的总称,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填空)我的作业
1.从()层面看,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单选)B A物质 B生产方式 C生活方式 D以上都是 2.气体废弃物的特征有()。(单选)D A来源广泛,成分复杂 B空间层次性 C造成多种典型污染 D以上都是 3.环境法是一个综合性、边缘性的法律部门,()在其体系之中。(单选)D A民事法律规范B行政法律规范 C刑事法律规范 D以上都是
4.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环境问题使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政府在回应民众诉求和应对生态危机的双重压力倒逼之下,()。(单选)A A由“无为而治”走向“全面规制” B由“无为而治”走向“多元参与”
C由“全面规制”走向“多元参与” D由“多元参与”走向“全面规制” 5.高效利用国土空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通过各项政策的配合,()等都应根据这一方针进行调整。(多选)ABCD A户籍政策 B土地政策 C住房政策 D人口政策 6.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确立的理念、遵循的原则,都需要具体的制度予以贯彻实施,包括()。(多选)ABCD A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B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
C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
D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监管统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7.我国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等等。(多选)ABCD A垃圾投放不分类甚至乱丢乱弃 B水资源的浪费使用
C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 D铺张浪费的餐饮习惯 8.“美丽中国”及其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内容。(判断)正确 正确 错误
9.法国美学家席勒说:“美是形式,我们可以观照它,同时美也是生命,因为我们可以感知它。总之,美既是我们的状态,也是我们的作为。”(判断)错误
10.政府在处理环境问题的时候,一方面无法界定其最终影响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一方面又因为过于看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问题。(判断)正确
11.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是以原有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为基础,以各种相关法律为补充,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法律制度,因此生态文明法律建设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判断)正确
12.人口发展面临的挑战有哪些?(简答)一是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二是人口健康素质和教育水平仍然不高。三是人口结构性矛盾的影响日益显现。四是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五是在生殖健康服务方面还存在未被满足的需要,尤其是未婚人群、青少年、流动人口等弱势人群的生殖健康服务方面,差距较大。此外,由于现行生育政策和人们生育意愿的矛盾依然突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生育水平还比较高,任何政策偏差和工作失误都可能导致生育水平的反弹。同时,人口总体素质还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人口总量与资源、环境的尖锐矛盾对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制约,人口分布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带来相当大的压力,这些都会对我国未来的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巨大挑战。
13.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的“五位一体”。(填空)
14.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样一个重大举措来实现。(填空)
15.(制度)是各种法规、章程、规约等的总称,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填空)1.我国在经济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倾向是(D)。(单选)
A部分沿海地区围垦大量滩涂 B工业化、城镇化占用大量农田 C部分城市建设过于追求奢华 D以上都是
2.灰霾的出现与相对湿度呈稳定(B)关系。(单选)
A正相关线性 B负相关线性 C正相关曲线 D负相关曲线 3.太阳能、风能发电成本为火力发电的(A),如无强制性规定,根本无法进入市场。(单选)
A3~10倍 B0.3~2倍 C0.3~10倍 D13~30倍
4.(A)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权利、环境诉讼的基础,是公民参与原则得以更好贯彻的前提条件。(单选)
A公民环境权 B宪法权利 C知情权 D人身权利
5.绿色农业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内涵和外延,从(ABCD)等诸多要素方面,两者均体现了高度的一致性。(多选)
A环境因子 B生产标准 C技术组合 D产品质量
6.要构筑低碳社会涉及到(ABCD)。(多选)
A发展低碳交通 B构建低碳政府 C发展低碳社区 D发展低碳校园
7.和谐社会要求社会(ABCD)。(多选)
A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 B尊重人权 C崇尚法治
D反对无序的状态
8.生态文明建设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新型的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中遇到的一切问题都要靠发展来解决。(判断)
正确错误
9.与传统的行政手段“内部约束”相比,环境经济政策是一种“外在约束”力量。(判断)
正确错误
10.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环境经济政策如生态税、生态补偿、绿色信贷等亟待加强,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排污权收费等运用广泛。(判断)
正确错误
11.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追求“天人合一”作为最高境界。(判断)
正确错误
12.简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我国的重要意义。(简答)
(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有利于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三)符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五)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
(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3.(人口均衡)发展,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填空)
14.(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填空)
15.(雾)是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记为“≡”。(填空)
1.(A)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与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生命意识等绿色理念相关的,以绿色行为为表象的,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进共荣共发展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单选)
A绿色文化 B绿色富国 C绿色惠民 D绿色发展
2.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在(A)要树立大国土理念,坚持陆海统筹发展,充分发挥海洋国土作为经济空间、战略通道、资源基地、环境本底和国防屏障的重要作用。(单选)
A陆海层面 B区域层面 C城乡层面 D产业层面
3.(B)年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8年出台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也都着眼于环境污染的溯源式预防。(单选)
A2000 B2002 C2004 D2008
4.(A)并不仅仅是因为生态问题表现得并不凸显,还由于统治者们没有认识到生态问题与人类的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并且他们将大部分精力都用于维系统治权力的稳定上,已无暇他顾。(单选)
A农业社会时期政府的无为而治 B农业社会时期政府的多元参与 C工业社会时期政府的无为而治 D工业社会时期政府的全面规制
5.生态系统保持动态平衡状态,具有一定的(ABCD)。(多选)
A自主性、适应性 B自动调节、自动控制 C韧性机制 D稳定性
6.高效利用国土空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通过各项政策的配合,(ABCD)等都应根据这一方针进行调整。(多选)
A户籍政策 B土地政策 C住房政策 D人口政策
7.高小平教授澄明了生态管理的主体应为政府,他认为生态环境具有(ABD)等公共性特征,因而对生态的管理属于公共管理领域,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多选)
A利用上的广泛性 B不可分割性 C排他性 D非排他性
8.“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的自然观。这个“天”,正是指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判断)
正确错误
9.由于现行生育政策和人们生育意愿的矛盾依然突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生育水平还比较低。(判断)
正确错误
10.一些曾经取得辉煌成就的古文明之所以失去其昔日的光辉或者消失在历史的遗迹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态系统被破坏了。(判断)
正确错误
11.由于人类的不当行为所引起的环境变化速度和强度超过了生物适应度的变化速度和强度,人类自身的不文明活动成为世界上生物灭绝速度加快的关键因素。(判断)
正确错误
12.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的重点任务有哪些?(简答)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二、协调执法机制,加强执法监督。
三、完善生态环境问题的司法保障制
四、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13.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A.G.Tansley)提出“生态系统”概念,认为有机体不能与其所处的环境分离,必须与其所处的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它们都按一定的规律进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填空)
14.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填空)
15.当前我国生态管理的主导者是公共部门,而政府的(科层制)又将生态管理这一跨部门、跨地域的复杂问题拆解为“三大条、多小块”的结构。(填空)
第五篇: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6分题
1.(D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单选)
2.(A人口)问题,“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不仅“惠民生、促发展”,而且“打基础、立长远”。(单选)
3.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包括(D以上都是)。(单选)
4.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更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B市场体系)。(单选)5.新疆资源税改革的主要内容有(ABC)。(多选)6.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原则包括(ABC)。(多选)
7.高小平教授澄明了生态管理的主体应为政府,他认为生态环境具有(ABD)等公共性特征,因而对生态的管理属于公共管理领域,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多选)
8.自然、社会与人是一个共存的系统,要努力实现生态良好,发展与自然适应、与环境友好的社会生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使人类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判断)正确
9.当生态系统内部要素出现变化,如由于某个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可能使生态系统的内部稳定或平衡状态被打破。(判断)正确
10.目前,人们正在倡导“四倍跃进”,即资源使用减半,人民福祉加倍,这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做到。(判断)正确
11.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就是要搭好基础性框架,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判断)正确
12.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坚持城乡环境治理体系统一,具体包括哪些措施?(简答)一是把统筹城乡环保作为统筹城乡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把农村的环保指标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体系中;
二是加强农村环境监管与执法力度;
三是加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要在农村大量兴建固废与污水无害处理设施; 四是创建企业清洁生产激励机制;
五是增加农村群众在环境管理中的参与权和决策权。
13.非固态环境污染,包括气体废弃物污染和水体废弃物污染,其成分复杂,污染频发,治理难度大,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填空)
14.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会带来许多重大投资机会,高能效的电力、交通、建筑、工业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这五个方面将会产生重大投资机会。(填空)
15.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系统整体,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