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淄博继续教育《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5分作业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单选)A实现美丽中国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五位一体”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单选)A生态圈
B生态学
C生态系统
D生态
3.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为目标。(单选)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环境承载力
C遵循自然规律
D绿色科技
4.灰霾的出现与相对湿度呈稳定()关系。(单选)A正相关线性
B负相关线性
C正相关曲线
D负相关曲线
5.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实现()的转化和再生,形成生态系统的无限发展进化的过程。A生命元素
多选)
(B营养物质
C环境资源
D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6.()紧密联系,构成了生态文明系统的三大要素。(多选)A人口均衡
B资源节约
C环境友好
D绿色发展
7.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确立的理念、遵循的原则,都需要具体的制度予以贯彻实施,包括()。(多选)A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B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
C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
D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监管统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8.要实现生态文明转向,就必须从两个方面进行变革,首先是伦理价值观的转变,改变人们对自然存在的认识;其次是生产和生活方改变工业文明时期资源浪费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判断)正确 错误
9.人类作为地球上唯一的道德主体,不仅应该从道德的角度考虑人际关系问题,而且要从道德的角度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判正确 错误
10.由于人类的不当行为所引起的环境变化速度和强度超过了生物适应度的变化速度和强度,人类自身的不文明活动成为世界上生物加快的关键因素。(判断)正确 错误
11.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判断)正确 错误 12.人口发展应着力促进的四个“转变”是什么?(简答)
(一)全面认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积极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科学把握人口因素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积极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三)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由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
(四)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积极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的转变。
13.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填空)14.《环境保护法》是环保的基本法。(填空)15.今天的学界普遍将马什于1864年发表的《人与自然》视为生态研究进入与现代工业文明相结合的时代标志。(填空)
第二篇: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4次5分
1.从(B)层面看,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单选)
A物质
B生产方式
C生活方式
D以上都是
2.(D)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单选)
A十八届四中全会
B十八届三中全会
C十八大
D十七大
3.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更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B)。(单选)
A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
B市场体系
C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D环境治理体系
4.20世纪80年代之后,西方国家遭遇经济萧条和能源危机,政府的生态管理也在不断转型以求协调发展、就业与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因而政府的政策也逐渐向(D)倾斜。(单选)
A立法限制排污
B“三废”专项治理
C跨域跨界防治
D全面规制
5.从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再到四中全会,我们党分别从(ABD)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了生态文明的认识,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建设任务、改革任务、法律任务。(多选)
A建设
B改革
C发展
D法律
6.高效利用国土空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通过各项政策的配合,(ABCD)等都应根据这一方针进行调整。(多选)
A户籍政策
B土地政策
C住房政策
D人口政策
7.生物修复包括(ABCD)。(多选)
A微生物修复 B植物修复
C动物修复
D酶学修复
8.十一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判断错误)
正确 错误
9.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规范和监督、约束力量。没有制度的制定、执行和完善,就没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顺利进行。(判断 正确)
正确 错误
10.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总是在危害产生以后才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判断错误)
正确 错误
11.奥尔森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出发,认为集团中理性的个人总会权衡自己做出行动时所付出的成本和获取的收益,但是由于“搭便车”的现象,少数人总要支付高昂的成本去提供公共物品,但是却会无条件地被集团内部的其他成员享用,因此,当一个行动者发觉自己的付出总会被集团中?(判断 正确)
正确 错误
12.生态文明建设有哪些对策?(简答)
答:1.加快制度建设。2.努力培育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模式。3.尽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融合。4.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建立治理环境的公众参与制度。5.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担负起全球生态环境责任。
13.(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填空)
14.(制度)是各种法规、章程、规约等的总称,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填空)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环保的基本法。(填空)
1.过度强调均衡发展,将(A)市场竞争力。(单选)
A削弱
B增强
C不改变
D不确定
2.PM2.5是直径(D)的细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单选)A等于2.5微米
B小于等于2.5毫米
C大于等于2.5微米
D小于等于2.5微米
3.(A)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单选)
A低碳经济
B农业革命
C新能源
D绿色产品
4.(A)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权利、环境诉讼的基础,是公民参与原则得以更好贯彻的前提条件。(单选)
A公民环境权
B宪法权利
C知情权
D人身权利
5.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已逐步上升为国家的生态安全问题,并且在(ABCD)等方面突出地表现出来。(多选)
A国土
B水资源
C生命健康
D生物
6.我国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ABCD)等等。(多选)
A垃圾投放不分类甚至乱丢乱弃
B水资源的浪费使用
C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
D铺张浪费的餐饮习惯
7.(ABCD)等等问题接踵而至,但政府的觉醒是迟钝的,当20世纪中期的行政官僚们意识到生态问题的严重性时,已到了不得不立即采用“严刑峻法”来全面遏制环境恶化的紧迫时期。(多选)
A雾霾
B土地荒漠化
C水体污染
D森林减少
8.与传统的行政手段“内部约束”相比,环境经济政策是一种“外在约束”力量。(判断错误)
正确 错误
9.人类作为地球上唯一的道德主体,不仅应该从道德的角度考虑人际关系问题,而且要从道德的角度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判断正确)
正确 错误
10.虽然人类在农业社会并未理解生态环境及其问题的实质,但在农业的“锁定效应”下,人们没有退回到狩猎采集的生活中去,而是继续沿着农业一途大步向前,并达致了一种看似“无为而治”的生态管理。(判断错误)
正确 错误
11.系统机制的健康是生态和谐的基础。所谓健康机制就是通过程序实现维持各方利益的动态平衡,消除对抗矛盾的状态。(判断正确)
正确 错误
12.影响雾霾的因素有很多,起主要作用的有哪些?(简答)
1、大气相对湿度。
2、风速。
3、温差。
4、气压。
5、降水。
13.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填空)
14.(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填空)
15.(制度)是各种法规、章程、规约等的总称,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填空)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D)。(单选)
A实现美丽中国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五位一体”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影响大气能见度,造成灰霾天气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大气中的(C)。(单选)
A灰尘
B废气
C气溶胶粒子
D污染物
3.(C)可以通过影响大气污染的光化学反应来影响大气的污染程度。(单选)
A相对湿度
B地理位置
C日照强度
D大气运动
4.(B)作为一种安全食品的标准,具有统一的绿色食品名称及商标标志,并逐渐与国际接轨。(单选)
A有机食品
B绿色食品
C无公害农产品
D传统农产品
5.在生态公正前提下的社会公正,就是(ABCD)。(多选)
A财富不能为少数人积累和占有
B不能光考虑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C要考虑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D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
6.随着(ABCD),使得悬浮细颗粒物PM2.5和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量增加。(多选)
A城市人口增长
B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
C能源消费
D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ABCD)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多选)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8.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采取“个别征收、级差调节”的原则。(判断错误)
正确 错误
9.一般来说,大气污染物浓度与风速平方呈正比,与污染源排放强度呈反比。(判断错误)
正确 错误
10.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判断正确)
正确 错误
11.生态环境既是现代政府必须投入大量财力与精力去应对的治理客体,同时还是政府等治理主体存在和开展行动的场域。(判断正确)
正确 错误
12.简述生态和谐的内涵。(简答)
生态和谐就是生存的文明、健康状态,就是天地人之间构成客观的机制化内在自组织调节动 态均衡系统,通过公正、公平的参与博弈机制,实现优化发展,避免矛盾的对抗,从而实现 协调可持续发展,达到发展过程与结果的统一。生态社会和谐包括:社会生态和谐、自然生态和谐、社会与自然的生态和谐。系统机制的健康是生态和谐的基础。所谓健康机制就是通过程序实现维持各方利益的动态平衡,消除对抗矛盾的状态。问题的解决是靠内在非对抗自组织协调机制实现的,其外在表现 就是发展的和平非暴力。
13.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A.G.Tansley)提出“(生态系统)”概念,认为有机体不能与其所处的环境分离,必须与其所处的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它们都按一定的规律进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填空)
14.城市群、发展轴与经济区的耦合,将形成以“城市群为核心、(发展轴)为主线、经济区合作为重点”的国土空间开发组织模式。(填空)
15.当前我国生态管理的主导者是公共部门,而政府的又将生态管理这一跨部门、跨地域的复杂问题拆解为“三大条、多小块”的结构。(填空)
1.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C)为准则。(单选)
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环境承载力
C遵循自然规律
D绿色科技
2.(B)作为一种安全食品的标准,具有统一的绿色食品名称及商标标志,并逐渐与国际接轨。(单选)
A有机食品
B绿色食品
C无公害农产品
D传统农产品
3.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途径包括(D)。(单选)
A制定生态文明发展的总体规划
B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C转变政府职能
D以上都是
4.(C)负责把生态与环境保护、修复和改善的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落实与生态有关的各项优惠政策,充分利用税收、信贷等杠杆调整企业行为。(单选)
A科技部
B财政部
C发改委
D农业部
5.“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在(ABCD)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多选)
A认识
B政策 C能力
D体制
6.治理大气污染的对策包括(ABCD)。(多选)
A构筑大气污染治理法律法规防线
B完善管理机制,形成大气污染治理齐抓共管的局面
C落实减排目标,严格控制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
D依靠科技进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提高能源效率
7.我国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ABCD)等等。(多选)
A垃圾投放不分类甚至乱丢乱弃
B水资源的浪费使用
C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
D铺张浪费的餐饮习惯
8.十一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判断错误)
正确 错误
9.“美丽中国”首度进入“十三五”规划,反映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败的体现和试金石。(判断正确)
正确 错误
10.农民居住用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不断扩大,大量耕地被占用,出现了很多“实心村”。(判断 错误)
正确 错误
11.黄爱宝教授将政府生态管理的研究聚焦到“政府行政模式”的具体问题上,赋予了政府环境和生态职能以更明晰的内容,在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框架下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是在于首先要建设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政府”,而这种政府即“干预型”而非“引导型?(判断错误)
正确 错误
12.简述生态和谐的内涵。(简答)
生态和谐就是生存的文明、健康状态,就是天地人之间构成客观的机制化内在自组织调节动 态均衡系统,通过公正、公平的参与博弈机制,实现优化发展,避免矛盾的对抗,从而实现 协调可持续发展,达到发展过程与结果的统一。生态社会和谐包括:社会生态和谐、自然生态和谐、社会与自然的生态和谐。系统机制的健康是生态和谐的基础。所谓健康机制就是通过程序实现维持各方利益的动态平衡,消除对抗矛盾的状态。问题的解决是靠内在非对抗自组织协调机制实现的,其外在表现 就是发展的和平非暴力。
13.(循环经济)就是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填空)
14.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系统整体,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填空)
15.当前我国生态管理的主导者是公共部门,而政府的()又将生态管理这一跨部门、跨地域的复杂问题拆解为“三大条、多小块”的结构。(填空)
第三篇: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5分题71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5分题71
1.运用市场机制淘汰资源低效利用的生产方式,要完;A动力机制;B协调机制;C约束机制;D补充机制;2.()是指随大气扩散的污染物通过沉降或降水等途;A自然污染源;B化学性污染源;C扩散污染源;D生物性污染源;3.政府对生态环境所采取的管理方式,在工业社会中;A无为而治;B全面规制;C多元参与;D引导和干预;4.()基于个人理性(利益)和集体理性(利益)之;A 1.运用市场机制淘汰资源低效利用的生产方式,要完善(),完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公平交易机制,引导资源在部门间和地区间合理流动;发挥市场价格信号的作用,引导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生产。(单选)A动力机制 B协调机制 C约束机制 D补充机制
2.()是指随大气扩散的污染物通过沉降或降水等途径进入水体,如放射性沉降物、酸雨等。(单选)A自然污染源 B化学性污染源 C扩散污染源 D生物性污染源
3.政府对生态环境所采取的管理方式,在工业社会中期是()。(单选)A无为而治 B全面规制 C多元参与 D引导和干预
4.()基于个人理性(利益)和集体理性(利益)之间的冲突提出了“集体行动的困境”这一开创性理论,他认为除非一个集团中的人数很少,存在强制或者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促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动,理性的、自利的个人将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单选)A迈克尔 B高小平C马什 D奥尔森
5.高效利用国土空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通过各项政策的配合,()等都应根据这一方针进行调整。(多选)A户籍政策 B土地政策 C住房政策 D人口政策
6.治理水体污染的对策包括()。(多选)A用法律手段根治工业污染源 B严格控制污水排放标准
C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完善污水处理系统 D利用经济杠杆,推动污水资源化
7.造成大气中气溶胶颗粒浓度上升主要由于()。(多选)A污染排放 B气象条件 C下垫面属性改变 D平流层属性改变
8.由于现行生育政策和人们生育意愿的矛盾依然突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生育水平还比较低。(判断)正确 错误
9.在从量定额征税方式下,资源税税额标准不能随着产品价格的变化及时调整,不利于发挥税收对社会分配的调节作用。(判断)正确 错误 10.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判断)正确 错误
11.通过引入市场的竞争逻辑来管理生态问题,其最终结果就是产生一个排污权交易市场,而这个市场越完善,则会使社会越难以培养环境伦理所需的“精神与态度”。(判断)正确 错误
12.生态保护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简答)13.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五位一体”。(填空)14.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概括地讲是“三个确保、一个提高”,即确保综合经济效益。(填空)15.依据。(填空)
第四篇:2016淄博继续教育6分题《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
1.(A)是一种动态平衡,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维持平衡状态的能力。(单选)
A生态平衡 B生态环境 C能量守恒 D物质平衡
2.我国在经济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倾向是(C)。(单选)
A部分沿海地区围垦大量滩涂 B工业化、城镇化占用大量农田 C部分城市建设过于追求奢华 D以上都是
3.太阳能、风能发电成本为火力发电的(A),如无强制性规定,根本无法进入市场。(单选)
A3~10倍 B0.3~2倍 C0.3~10倍 D13~30倍
4.(C)主管区域性(流域性)的资源,主要职责范围是针对某一地区的某一单项进行监管、开发和利用。(单选)
A专业监督部门 B综合协调部门 C资源管理部门 D科技创新部门
5.加快构建(ABCD),是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形势使然,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出路所在。(多选)
A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 B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体系 C健全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
D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科技标准体系
6.生态文明的一大特点就是寻求和谐,(ABC)的和谐。(多选)
A人与人 B人与自然 C人与社会 D以上都不对
7.提高生态行政能力,从根本上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必须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生态转变为综合运用(ABCD)解决问题。(多选)
A法律 B经济 C技术
D必要的行政办法
8.我国于1973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改革开放后,环境保护并没有被确立为基本国策。(判断)
错误
9.促进我国人口均衡良性发展,要保持适度的高生育水平,促进我国人口总量的适度调控和均衡发展,逐步使我国人口数量规模与改善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的要求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判断)
错误
10.一些曾经取得辉煌成就的古文明之所以失去其昔日的光辉或者消失在历史的遗迹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态系统被破坏了。(判断)
正确
11.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是现代政府采用市场竞争的逻辑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发明。(判断)
正确
12.人口发展应着力促进的四个“转变”是什么?(简答)
1.全面认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积极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2.科学把握人口因素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积极促进人口大国 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3.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促进人口和计 划生育工作由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
4.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与工 作方法的转变
13.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填空)
14.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样一个重大举措来实现。(填空)
15.雾霾是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记为“≡”。(填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B)。(单选)A实现美丽中国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五位一体”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生产中,在合理使用投入品的前提下,注意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转移,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使之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下,体现(B)。(单选)A优质性 B高效性 C持续性 D先进性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建立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C)。(单选)A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B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C空间规划体系 D全面节约制度
(A)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权利、环境诉讼的基础,是公民参与原则得以更好贯彻的前提条件。(单选)A公民环境权 B宪法权利 C知情权 D人身权利 在淡化GDP指标的同时,中国经济增长亟须(ABCD)。(多选)A从过去的规模驱动转型升级为创新驱动 B加大改革力度,释放改革红利 C实现绿色增长 D用创新驱动增长 要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污染和破坏生态坏境的根源和危害,主要措施有(ABCD)。(多选)A有计划地保护生态环境 B预防生态环境质量的恶化 C控制生态环境污染 D促进人类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一次气体污染物指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常见的有(ABC)。(多选)ASO2 BCO CNO D醛类
“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的自然观。这个“天”,正是指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判断)正确
在从量定额征税方式下,资源税税额标准不能随着产品价格的变化及时调整,不利于发挥税收对社会分配的调节作用。(判断)正确
10.2008年,全世界对清洁能源投资高达1550亿美元,首次超过对煤炭和石油等传统能源1110亿美元的投资。(判断)正确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判断)正确
生态保护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简答)
科学发展,强化保护。环保惠民,促进和谐。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分类指导,分级管理。政府引导,协力推进。
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填空)14.非固态环境污染,包括气体废弃物污染和水体废弃物污染,其成分复杂,污染频发,治理难度大,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填空)15.制度是各种法规、章程、规约等的总称,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填空)我的作业
1.从()层面看,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单选)B A物质 B生产方式 C生活方式 D以上都是 2.气体废弃物的特征有()。(单选)D A来源广泛,成分复杂 B空间层次性 C造成多种典型污染 D以上都是 3.环境法是一个综合性、边缘性的法律部门,()在其体系之中。(单选)D A民事法律规范B行政法律规范 C刑事法律规范 D以上都是
4.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环境问题使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政府在回应民众诉求和应对生态危机的双重压力倒逼之下,()。(单选)A A由“无为而治”走向“全面规制” B由“无为而治”走向“多元参与”
C由“全面规制”走向“多元参与” D由“多元参与”走向“全面规制” 5.高效利用国土空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通过各项政策的配合,()等都应根据这一方针进行调整。(多选)ABCD A户籍政策 B土地政策 C住房政策 D人口政策 6.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确立的理念、遵循的原则,都需要具体的制度予以贯彻实施,包括()。(多选)ABCD A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B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
C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
D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监管统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7.我国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等等。(多选)ABCD A垃圾投放不分类甚至乱丢乱弃 B水资源的浪费使用
C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 D铺张浪费的餐饮习惯 8.“美丽中国”及其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内容。(判断)正确 正确 错误
9.法国美学家席勒说:“美是形式,我们可以观照它,同时美也是生命,因为我们可以感知它。总之,美既是我们的状态,也是我们的作为。”(判断)错误
10.政府在处理环境问题的时候,一方面无法界定其最终影响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一方面又因为过于看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问题。(判断)正确
11.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是以原有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为基础,以各种相关法律为补充,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法律制度,因此生态文明法律建设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判断)正确
12.人口发展面临的挑战有哪些?(简答)一是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二是人口健康素质和教育水平仍然不高。三是人口结构性矛盾的影响日益显现。四是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五是在生殖健康服务方面还存在未被满足的需要,尤其是未婚人群、青少年、流动人口等弱势人群的生殖健康服务方面,差距较大。此外,由于现行生育政策和人们生育意愿的矛盾依然突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生育水平还比较高,任何政策偏差和工作失误都可能导致生育水平的反弹。同时,人口总体素质还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人口总量与资源、环境的尖锐矛盾对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制约,人口分布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带来相当大的压力,这些都会对我国未来的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巨大挑战。
13.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的“五位一体”。(填空)
14.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样一个重大举措来实现。(填空)
15.(制度)是各种法规、章程、规约等的总称,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填空)1.我国在经济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倾向是(D)。(单选)
A部分沿海地区围垦大量滩涂 B工业化、城镇化占用大量农田 C部分城市建设过于追求奢华 D以上都是
2.灰霾的出现与相对湿度呈稳定(B)关系。(单选)
A正相关线性 B负相关线性 C正相关曲线 D负相关曲线 3.太阳能、风能发电成本为火力发电的(A),如无强制性规定,根本无法进入市场。(单选)
A3~10倍 B0.3~2倍 C0.3~10倍 D13~30倍
4.(A)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权利、环境诉讼的基础,是公民参与原则得以更好贯彻的前提条件。(单选)
A公民环境权 B宪法权利 C知情权 D人身权利
5.绿色农业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内涵和外延,从(ABCD)等诸多要素方面,两者均体现了高度的一致性。(多选)
A环境因子 B生产标准 C技术组合 D产品质量
6.要构筑低碳社会涉及到(ABCD)。(多选)
A发展低碳交通 B构建低碳政府 C发展低碳社区 D发展低碳校园
7.和谐社会要求社会(ABCD)。(多选)
A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 B尊重人权 C崇尚法治
D反对无序的状态
8.生态文明建设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新型的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中遇到的一切问题都要靠发展来解决。(判断)
正确错误
9.与传统的行政手段“内部约束”相比,环境经济政策是一种“外在约束”力量。(判断)
正确错误
10.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环境经济政策如生态税、生态补偿、绿色信贷等亟待加强,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排污权收费等运用广泛。(判断)
正确错误
11.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追求“天人合一”作为最高境界。(判断)
正确错误
12.简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我国的重要意义。(简答)
(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有利于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三)符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五)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
(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3.(人口均衡)发展,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填空)
14.(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填空)
15.(雾)是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记为“≡”。(填空)
1.(A)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与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生命意识等绿色理念相关的,以绿色行为为表象的,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进共荣共发展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单选)
A绿色文化 B绿色富国 C绿色惠民 D绿色发展
2.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在(A)要树立大国土理念,坚持陆海统筹发展,充分发挥海洋国土作为经济空间、战略通道、资源基地、环境本底和国防屏障的重要作用。(单选)
A陆海层面 B区域层面 C城乡层面 D产业层面
3.(B)年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8年出台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也都着眼于环境污染的溯源式预防。(单选)
A2000 B2002 C2004 D2008
4.(A)并不仅仅是因为生态问题表现得并不凸显,还由于统治者们没有认识到生态问题与人类的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并且他们将大部分精力都用于维系统治权力的稳定上,已无暇他顾。(单选)
A农业社会时期政府的无为而治 B农业社会时期政府的多元参与 C工业社会时期政府的无为而治 D工业社会时期政府的全面规制
5.生态系统保持动态平衡状态,具有一定的(ABCD)。(多选)
A自主性、适应性 B自动调节、自动控制 C韧性机制 D稳定性
6.高效利用国土空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通过各项政策的配合,(ABCD)等都应根据这一方针进行调整。(多选)
A户籍政策 B土地政策 C住房政策 D人口政策
7.高小平教授澄明了生态管理的主体应为政府,他认为生态环境具有(ABD)等公共性特征,因而对生态的管理属于公共管理领域,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多选)
A利用上的广泛性 B不可分割性 C排他性 D非排他性
8.“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的自然观。这个“天”,正是指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判断)
正确错误
9.由于现行生育政策和人们生育意愿的矛盾依然突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生育水平还比较低。(判断)
正确错误
10.一些曾经取得辉煌成就的古文明之所以失去其昔日的光辉或者消失在历史的遗迹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态系统被破坏了。(判断)
正确错误
11.由于人类的不当行为所引起的环境变化速度和强度超过了生物适应度的变化速度和强度,人类自身的不文明活动成为世界上生物灭绝速度加快的关键因素。(判断)
正确错误
12.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的重点任务有哪些?(简答)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二、协调执法机制,加强执法监督。
三、完善生态环境问题的司法保障制
四、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13.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A.G.Tansley)提出“生态系统”概念,认为有机体不能与其所处的环境分离,必须与其所处的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它们都按一定的规律进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填空)
14.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填空)
15.当前我国生态管理的主导者是公共部门,而政府的(科层制)又将生态管理这一跨部门、跨地域的复杂问题拆解为“三大条、多小块”的结构。(填空)
第五篇:《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教育作业5(6分)
1.(),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单选)A生态圈
B生态学
C生态系统
D生态
2.生态系统具有(),在成分互动之前和之外没有任何系统原理,有的只是系统形成的自然条件,其中某些互动现象体现为相互关系,于是成了组织力量。(单选)A开放性
B动态性
C自组织性
D多样性
3.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建立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单选)A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B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C空间规划体系
D全面节约制度
4.()进一步提出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单选)A十七届三中全会
B十七届四中全会
C十八届三中全会
D十八届四中全会
5.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等。(多选)A资源节约观念
B资源节约型主体
C资源节约型制度
D资源节约型体系
6.新能源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多选)A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新能源的市场规模还很小
B基础研发领域投入明显不足
C关键技术瓶颈始终未能有大的突破
D同质化严重,优质产能紧缺
7.要构筑低碳社会涉及到()。(多选)A发展低碳交通
B构建低碳政府
C发展低碳社区
D发展低碳校园
8.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判断)正确 错误
9.生态系统的各个部分——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群落与环境,可以看做是处在相互作用中的因素,而在成熟的生态系统中,这些因素接近于平衡状态,整个系统通过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得到维持。(判断)正确 错误
10.燃煤电厂脱硫是大气污染治理重中之重。(判断)正确 错误 11.2008年,全世界对清洁能源投资高达1550亿美元,首次超过对煤炭和石油等传统能源1110亿美元的投资。(判断)正确 错误
12.简述生态和谐的内涵。(简答)生态和谐就是生存的文明、健康状态,就是天地人之间构成客观的机制化内在自组织调节动态均衡系统,通过公正、公平的参与博弈机制,实现优化发展,避免矛盾的对抗,从而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达到发展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生态社会和谐包括:社会生态和谐、自然生态和谐、社会与自然的生态和谐。
系统机制的健康是生态和谐的基础。所谓健康机制就是通过程序实现维持各方利益的动态平衡,消除对抗矛盾的状态。问题的解决是靠内在非对抗自组织协调机制实现的,其外在表现就是发展的和平非暴力。
13.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填空)14人口均衡.发展,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填空)15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