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后的感想 - 大连教育学院 大连教师网(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19:0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听课后的感想 - 大连教育学院 大连教师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听课后的感想 - 大连教育学院 大连教师网》。

第一篇:听课后的感想 - 大连教育学院 大连教师网

听课后的感想

庄河五高中 王若松

今天我听李志老师《程序的条件选择结构》一课,让我受益匪浅。程序本来就是很枯燥、抽象的东西,但李老师能把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这能说明他在这节课上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

下面我就按照教学过程谈几点想法:

一、情景引入

本课由福建陈先生获取奥运门票的新闻图片引入,由老师介绍获得门票的流程。这里就渗透了条件选择结构的思想,这样同学们对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老师又放了几张关于机房不良行为的图片,这是我们每位老师上课时都会遇到的事,也择反映了当代高中生的一些问题。这部分加的比好,这样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教育他们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高中生。但最后出现的一句话中出现了错误:务(勿)以恶小而为之,务(勿)以善小而不为。别看错了一个字,整个句子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

二、创设情景

李老师在找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采取抽签的形式,这样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对下面要说的例子做了铺垫。归纳出条件选择结构的一般规律。这部分比较好,但用时稍微有点长。

三、讲授新知识

李老师先给出了条件语句的格式,说明条件语句的执行过程。这时学生对,条件判断、语句组A、语句组B并不是很了解,李老师可以利用前面说过的抽签或奥运门票的例子说明一下,这样同学会更好理解了。

接下来李老师用一个抓阄的例子让学生实践,填表。让学生发现一些问题,这里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同学们之间也可以协同合作,体现了集体的力量。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学生提出了的问题,老师再把抓阄这个例子的成品给大学演示一下就更好了。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由于题目写的不是很完整,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时老师可以重新补充一下,使其完整,要不让学生无法理解,最终题做的也不是很好。

总之,李老师这节课讲的还是很成功的。从学生的理解程度上来看也是不错的。是一堂值得我们学习的好课,但在一些细节上多加工一下就更完美了。

2008年5月20日

第二篇:此处下载 - 大连教育学院__大连教师网(写写帮整理)

中小衔接,我们综合实践教师该如何做?

作者单位:大连西岗区新华实验学校

王小博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小学至高中设置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 探索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直接体验、研究探索为课程 的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必修课程,它集中体现了新的课 程理念。

而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六年级到初中一年级是中小学教育过渡的结合 部,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教育质量影响很大,但这一结 合部的衔接往往是基础教育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那如何让综合实践课的特点在这个薄弱环节中发挥威利;面对中小衔接我们综合实践教师又该如何武装自己、如何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下面我就此类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 搞清中小衔接的问题显现

由于小学毕业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认知前提差异较大,从而加剧了小 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的不适应。产生这种不适应的主要原因 是:新生跨入初中大门,心理年龄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自 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状态。在他们的眼里,初中是一个全新的环境、陌生的 世界: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功课增加了,内容 多了,难度大了,要求高了。初中教师不再像小学教师那样,保姆式地扶着走,加上对新的学习生活、学习任务、规范要求了解较少,使大部分初中生在心理、学习、交往等各方面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很快适应,走了弯路,出现滑坡。

针对这些问题,我利用自己所在单位是一个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的便利条件 进行了问卷调查,我和区教研员老师编制了关于 “学生、教师、家长”的三份 问卷,到我校五、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960份,回收905 份,回收率93%,其中有效问卷897份,有效率达92%。以下是从三份问卷中 抽取其中一部分加以说明。

(一)学生问卷方面 关于课堂上能否发现并主动提出问题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

分析:课堂上能经常发现并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小学五、六年级比例为21%,初中一年级仅为44%;偶尔能发现并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小学五、六年级占 69%,初中一年级占81%。这数据上的差别,可以看出,随着学生年龄的变化,由年龄特征而引发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使得初中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不如小学生 那么强。这可能跟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也有关系。小学课堂相对活跃,但是在热闹课堂的背后,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质量呢?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发 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活动方案设计之初,就应 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质量、有价值的问题。关于最迫切需要在哪些方面获得支持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

分析:调查发现,接近半数的学生认为最迫切需要在学习方法指导上获得支持,同时32%的小学五、六年级学生需要提供学习资料,33%的初中一年级学生需 要宽松的学习环境。可见,小学生的依赖性还很强,而初中生虽然学习能力正逐 渐提高,但因“应试”所致,心理压力也大,所以他们觉得获得宽松的环境比提 供学习资料更重要。因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要比得到活动报告的结果重要。

(二)教师问卷方面 关于对部分小学生不适应初中学习方式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

分析:调查结果表明,51%的小学教师和55%的初中教师认为,部分小学生不 适应初中学习方式,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 以渔”,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预习与复习、勤于思考、参与课堂教 学活动、大胆发言、发现问题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好习惯,同时 教师要加以有效的指导。例如,课外阅读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教师要有计 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 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并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需 要的书来学习等。另外,在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方面,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也认为 小学和初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是由于初中学科多,内容信息广、容量大,需 要学生做好必要的预习准备工作。课堂上由于教师要讲解的知识点多,有些内容 只能靠学生自习理解,不可能像小学那样知识点较少,可以手把手地一一讲解。因此,培养训练学生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将使学生受益终身。对教学中最重视学生哪方面发展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

分析:小学教师比初中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初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 的情况及学习能力的提高方面比小学教师重视。这是因为小学是打基础的时期,必须重视其全面发展。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在小学阶 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到初中才逐步过渡到分学科课程。在实施新课程四年后,教 师的教学质量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原先单纯的关注知识技能转变为不仅要重 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且要重视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其全面的发展。在学 生的思想品德方面,教师的关注程度有所上升,这与学生年龄特征、当前的社会 环境及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关。对中小学教师定期互动必要性的回答(见下图)与分析。

分析:大多数教师反映现在中小学教师之间有必要加强互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交流就是互相学习、博采众家之长为己用。中小学之间应多加强教学管理、教材教法、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协调与交流,实现教育教学的互动和良性循环发展,形成基础教育一体化格局。小学是初中的基础,初中是小学的延续。小学教师在衔接阶段的教学中应渗透初中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式,注意培养学生兴趣,发挥学生潜能,拓展学习内容,提高综合素质,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学生的初中学习做好铺垫与准备。初中教师也应了解小学阶段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新生入学后的一段时间,注意与小学教育教学的衔接,让学生有一个平缓的适应过程。二

如何坦然面对、科学合理的解决中小衔接的棘手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其它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 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它对于学生体验人生、关注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有利于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设和展开的。它通过 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显示的情境,使学生能走进社会,走入生活,走向大 自然,在广阔的天地里去体验、去感知、去探索、去研究,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

所以我认为在中小衔接这个过渡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设计应有一个系 统和连续性。例如:每一个活动的结束阶段都会有一个成果汇报,而我校就充分 利用九年一贯制这个便利条件,每一次成果汇报都会深入到小学五、六年级进行 汇报展示,接着再请五、六年级的学生畅谈感受,请小学老师给予汇报做出评价。2 有利于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 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超越书本知识学习的局限,最大限度地拓展学 生的学习空间,倡导学生从生活和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 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等方面,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开展探究体验等学习活动,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刚进入中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脱离小学生的幼稚思想,但在实际心态上 还想表现出一种成熟的自信,这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 自己的思想、增强自信的平台,学生自己提议合理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教师给 予指导和帮助。这时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围绕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 他人、人与自我等方面的思想帮助学生度过中小衔接的尴尬期,使其快速的适应 中学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更不以对知识复述正确与否为 标准,而是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性学习活动,要 求学生在“做”、“考察”、“体验”、“实验”、“探究”、“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中 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多种有效手段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我们综合实践教师应很明确学生的能力不是通过一两个活动就能有突飞猛进 的提高的,它是月积月累的,而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能力进展,所以在学 生进入到中学后,综合实践教师应首先充分了解学生的成长档案,根据学生的不 同能力及特点再来制定活动指导方案,这样学生投入活动的积极性就等于活动前 调动起了一半,接下来就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了。

所以,对于学生的成长档案,我们中小学综合实践教师都不应该忽略,而且应 该充分的重视和利用。小学老师应把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阶段出现什么样的能力 偏差、取得什么样的成果、该生的长处是什么、有待于加强改进的地方有哪些,都应有一个详细的记录,以此来作为中学综合实践教师尽早掌握学生能力情况的 依据,来帮助学生尽快熟悉中学的全新环境。

中小学衔接不是口头上的空话,也不是形式上的丰富,而是需要小学教师的 有意识的渗透和中学老师对小学教育的了解,并做深刻的沟通。中小衔接将给学 生的终身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因此,每一位综合实践教师都应当引导学生学会质 疑、学会反思、学会变通角度思考,学会理性思维,发挥主动性、富于思辨性、展现创造性,从而使学生们能走进社会,走入生活,走向大自然,在广阔的天地 里去体验、去感知、去探索、去研究,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掌握学习本领,为其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篇:总结画龙点睛,学生意犹未尽 - 大连教育学院 大连教师网

总结画龙点睛,学生意犹未尽 ——浅谈地理结课的艺术

大连市第四中学

徐莉

俗语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收口”和“点睛”便是结尾的神圣使命。精彩的导入虽是成功的一半,但完美的结尾, 会使整个课堂再掀波澜,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艺术化的结课不仅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还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总结、巩固和突出重点的作用,而且能够达到及时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

地理课堂结课的方法和手段可不拘一格。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和探索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归纳总结式结课。

新授内容讲完后,由于有的章节知识比较零碎、分散,学生对接受的新知识没有清晰的知识网络,思路纷乱,不知道哪是重点,这就需要教师把当堂所讲的内容作一番梳理,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条理地,简明扼要地归纳出来,强调重点,突出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此方法,可以由教师做,也可以引导学生来做,可以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二、练习反馈式结课。

课堂练习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新课内容结束后,教师根据教材、课标编制几道概括性较强、又易于错误的练习题。通过做题,使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知识、技能得到强化和应用,并使教学情况得到及时反馈,能马上做到查缺补漏。

如:在讲完《澳大利亚》一课时,我转换角度设计了这样的反馈练习:(1)澳大利亚悉尼的房屋,哪一面是朝阳的?七月份到悉尼旅游,是否适宜游泳?为什么?(2)如果澳大利亚的东部为高原,中部为平原,西部为山地,将对气候,人口及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学生自由选择回答,教师给予评价。

三、巧设悬念式结课。

人的强烈的求知欲往往来自于神秘、好奇,一节课内容结束后,教师不妨设计一个“悬念”来结尾,悬念的来源就是下一节课中的知识,以引导学生主动去预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发,为了弄个清楚,自己会迫不及待的去提前预习。

如:在讲授《中东》一课时,第一课时讲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第二课时讲匮乏的水资源和文化差异。在第一课时结束时,我是这样结课的: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得中东成为世界长期的热点地区,除此之外,水源之争和宗教文化的差异,也是造成中东长期战争,冲突不断的原因,具体情况是怎么回事?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探讨。通过悬念创设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诱导学生继续把问题探究下去,为下一节课的研究作

好铺垫。

四、首尾照应式结课。

教师在设计新课导言时,往往会采取提出学生感兴趣但又不能解答的问题来引入,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即将结束,教师应自然的回到开始所提的问题上,可以由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来解答。这样既能反映学生对本节内容掌握的情况,又使整堂课首尾照应,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如:在《欧洲西部》一课,导言我是这样设计的:“我们都知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说的是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会影响当地的人文环境。比如说日本人爱吃鱼,是因为它是个岛国;中国的四川人爱吃辣椒,是因为四川的气候潮湿。那么,欧洲人的饮食有什么特色呢?(学生回答:以牛羊肉和乳制品为主)那么,为什么欧洲人爱吃牛羊肉?为了首尾照应,结尾我是这样设计的: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为什么欧洲人爱吃牛羊肉和乳制品,下面谁来总结一下。(学生总结略)最后我小结:综上所述,欧洲人的饮食之所以以牛羊肉和乳制品为主,是受当地的位置,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果。

五、思维拓展式结课。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结课时可以根据当堂课的内容,把问题拓展深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课外延伸,从而达到拓展,延伸教学内容的目的。

如:在《俄罗斯》一课,结尾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我们不应该仅仅了解课本上提到的有限的几个国家,还应该进一步学会读图,分析图,来描述任意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的特点,它的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学以致用,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然后布置一个课外作业:通过分析德国地形图,政区图,气温和降水图,资源分布图,写一篇500字的小论文,对德国的自然,经济状况进行分析评价。

六、音乐结尾式结课。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恰当的放上一首优美的歌曲,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地理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结束一堂课的教学,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如:在讲授《新疆》一课时,结尾我是这样设计的:“美好的时光总是稍纵即逝,很快我们的新疆之行就要结束了,最后让我们伴着动听的歌声,把新疆的美留在心中,留在记忆中。”播放歌曲《新疆好》。在优美的歌声中,学生“恋恋不舍”的结束了本课的学习。

当然结课的方法远不止这些,还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探索。总之,结课有法,但无定法,妙在巧结中。但不论何种技巧,都应让学生有一种“教学已随时光去,思绪仍在课中游”的感觉。常言道:“善始善终”才算一堂优质课,作为地理教师必须“创设余音缭绕的气氛,让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堂,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下课堂”。因此设计好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对于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四篇:听课后的感想

听课后的一点感想

大峪沟一中朱丽冰

上星期先后在大峪沟二中、竹林中学、丁烟学校听了高效课堂临帖课,头脑先是一阵凌乱,然后是阵痛和压力。

我知道学校教育和现在的社会发展一样,正在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并且它不会停下来。一成不变不是教育,固守原有阵地的想法也是落后守旧而将遭惨痛出局的愚者打算。学过历史的我知道社会政治变革常常伴随着流血牺牲,那是一部分先知为追求进步心甘情愿付出的代价。思想观念的变革是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的,但它推进起来更艰难,因为它是一场隐形的革命,同志们的诚心和贯彻力度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它的成败。可能我们中的很多人在一些时候不自觉地扮演过鲁迅笔下的假革命者,我也一样。一段时间以来,我和其他人一起和着这种模式的节拍东冲西撞,磕磕碰碰地进行了一些模糊而不甚清醒的战斗。我常常怀疑,但更多时候是惧怕和懒惰,我看不到未来,也缺少预见力,所以总是半依半拒。我们喜欢依赖旧有的习惯和行为,因为那些是现成的,由无数人总结的经验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少碰壁。还有我们自己辛辛苦苦得出的一些规律,更像是自己给自己开的保险公司,好不容易攒下的家底儿怎会轻易割舍?但我也很清楚,过去和现在不一样,而且将来和现在肯定也不一样,面对不一样的生活,面对不一样的学生,如果不肯变革我们很可能就会成为阻碍教育发展的不光彩因素,那我们就是国家和民族的罪人。作为教师,我们是背负着重大使命的人,我们不能由着自己的性情和习惯。下决

心很难,但我们必须下决心。

有人说现在刮的是杜郎口风暴,我认为“风暴”这个比喻很贴切——风暴,总要带走一些,留下一些。不过最好不要加上什么“杜郎口”,没有杜郎口,风暴依然是要刮的,这是大气候大环境,而不能简单地贴上某个地方的标签。我们只是作为比邻被它不轻不重地撞了一下,便在自顾自地行走中抬抬头看了一眼外面的世界,就是这么一望,我们发现自己的队伍落后了。人家是师生并肩驱驰,就像一列动力火车,速度很快,刷刷刷地没了踪影。我们是老式火车——火车头生拉硬拽着几十节车厢,咔嚓咔嚓艰难前行。一种危机感浮上我们每个人的心头:如何让自己的几十节车厢也发挥出应有的动力呢?

自然有学生的原因,他们依赖惯了,在家靠父母,在校靠老师,他们喜欢被人拉着走,否则他们将不知道该怎么办,甚至于他们很乐于享受这种被别人抱着背着到达目的地的方式。他们不必花什么心思,力气也不用使很大,舒服的方式每个人都乐于接受。这着实可恶。其实想想一开始他们不是这样的,只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很快适应了我们所给的环境,并且发挥至投机取巧、顺手捡来的地步。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现在让他们自己去找寻知识,自己清点打包扛回来,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我们也不再鞍前马后,只是在他们求援的时候伸出一只手,用到妙处还可以一两拨千斤。

想来是大多数老师担心短期效益上不去,因为要等到学生自己折腾出路子来恐怕黄花菜都放凉了,这与自己的成绩利益发生了不大不小的冲突。于是我们迟迟不肯放手,成绩的好坏成了我们最大的思想

包袱。我们乐于给学生排好队,一路紧喝紧赶,虽然费嗓子费体力,总比他们胡冲乱跑快一些。他们以后怎样我管不了,也许根本不再是我的事。人有私心是正常的,但为了私心犯错误就是不应该的。想想我们这样做只是培养出了应对考试的机器、获取高分的能手,实在是一得而千失。我们的孩子长不成自立自强的人,他们还是热血少年的时候便习惯于拄杖行走,他们泯灭了鲜活的个性,缺失了求索的热情,没有了追求的动力,他们不懂得自己的重要性,也体会不到作为个体的生命价值,他们更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能量,将来能为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相反只会按部就班地接纳别人给的,拿出别人要的,这算不算是残害和戗杀呢?长期下去我们的民族将再不会创造奇迹,我们的民族将很难诞生英雄,而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怕的,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仅仅是一群脆弱的可怜虫。

听课中我惊喜地发现我们正在改变,我、你、他——大家都在行动,都在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虽然青涩生硬,但既然开始了,我们就没打算回头。所有的学生也在试着改变——虽然他们有时显得紧张不安、不知所措,但他们确实是在忙着应对所出现的各种情况。他们忙起来了,不是很好的兆头吗?不过他们还有猜测老师心思、迎合老师的嫌疑,因为我们曾经一度要求他们这样做,他们不可能像四川变脸那样一下子换了面貌。不过,不用去管这些了,蜕壳总要挣扎、疼痛,我们不妨把手放得再开些。相信学生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他们会比我们预计的坚强得多,他们是不甘被打败的新新人类。相信用不了多久,他们会过得更加的开心,因为成长和进步是生命赋予每个

人的权利。别怕他们磕着碰着,他们不会被伤害,他们知道怎么做。

既然已经放开了手,我们不妨做一个敢于“袖手旁观”的人。时间会见证我们的努力,未来书写着我们的良苦用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时代已经到来,我们的教育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第五篇:听课后的感想

听课后的感想

5月16日在双语小学参加了听课活动,每位老师上的课都给我以启发,下面以我最熟悉的《认识角》一课谈谈我的收获与思考。

一、联系生活学数学

收获:李老师密切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了学生熟悉的剪刀、闹钟、三角尺这些生活中的材料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角的形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由实物到图形、由具体到抽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又设计了在生活中找角的环节,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进而感悟到数学的价值。

思考:教师是学生的示范,一开始没有引出小弧线时教师指角可以从顶点出发引出两条射线,这样指虽然有些麻烦,但给学生以正确的印象,也可以给画角的顺序作一铺垫。

无限相信学生的能力,生活中的活动角可以让学生去找一找,教师可以带上实物在学生说出的时候稍稍演示一下,如学生说不出时举一两例作启发。

二、动手操作做数学

收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在本课中,葛老师非常重视操作:让学生摸一摸三角尺中的一个角,感受角的本质属性;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多种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创造角,在做角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角;拉一拉活动角,感受角是有大小的;比一比同桌间的角的大小等。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认识到创造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角的本质特征;活动角的使用,学生既体验到了具体的角,又感悟到角的大小,体会到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思考: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也是活动角,书本上不同时间时针和分针形成的3个不同大小的角可以让学生在了解了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之后比较一下,学生对此会有更进一步的体会,顺势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活动角。

三、练习多样用数学

收获:本节课的练习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实效性,注重了与教学的紧密联系。判一判、数一数让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进一步明确,剪一剪在动手操作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在练习中我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孩子们在课堂学习中所获得情感的体验。

思考:判一判中不是角的图形教师让学生说说理由,可以加强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是角的我觉得也可以让学生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加强学生对角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剪一剪中可以让学生先猜一猜减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在学生动手之前给他们一个思考的空间,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下载听课后的感想 - 大连教育学院 大连教师网(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听课后的感想 - 大连教育学院 大连教师网(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生物听课后感想

    上午听完课后,一时乱想了很多。 (一) 是不是有三个大的前提:1十八中好了、我们每个老师会更好;2 人民名义中的“不缺少聪明人、但缺少忠诚的人”;3 做不做是态度、好不好是能力。......

    听课后感想(最终版)

    2位老师的教学内容都是直线与平面的关系。第一位老师用了新教材的探究法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动手得出结论,讲得相当详细;而第二位老师则直接切入,学生为主,课前预习,教师为辅,课上......

    公开课听课后感想

    公开课听课后感想 吴建玲 金水区教体局组织的第二届金硕杯公开课活动,听了两天精彩的语文课,让我感受颇深,收益匪浅。 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

    听课后的感想

    《鹬蚌相争》听后感 《鹬蚌相争》是一篇寓言故事,它用一个小故事生动地说明了两人一味争斗,互不相让,就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到好处的道理。在学习这则寓言时,毛琳老师引导学生......

    家长听课后感想

    家长听课感受 丁老师的课与我暑假所听他的那节课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一、趣味学儿歌,激发学生兴趣。 任何精彩的语言对于儿童的刺激都是有限的,喜欢活动是他们的天性,教师抓......

    听课后的感想

    听课后的感想 昨天早上,我们的唐老师组织了我们12,13级的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去广西南宁第八中学学习,我们作为旁听,和该校两个优秀的老师和两个班活泼的高一学生共同学习。两个......

    大连航运学院教育学院简介1

    大连航运学院教育学院简介学院概述 大连航运学院教育学院由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创办,隶属于长春伍陆柒捌集团公司。集团在十年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国内外教育和管理专家多年......

    大连航运航运学院教育学院招聘简章2003

    大连航运航运学院教育学院招聘简章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公司简介: 长春伍陆柒捌集团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集文化,教育,软件,动漫,房地产开发,船员劳务外派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集团,总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