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导读(shi)(共)
——莫泊桑《项链》导读
在一间低矮的小阁楼上,一位容貌衰老的“劳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独自坐在窗前凝神遐思,她回想起十年来经历的风风雨雨,回想起十年前那个给她带来深刻变化的舞会,回想起当年编织的梦的追求„„想到此,她感慨万千,不能自已—— 一 这位名叫玛蒂尔德的女子本来不应是城市平民的一员,她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完全可以象其他中产阶级妇女一样:嫁给一个同等地位的小职员,建立起温馨的小家庭,承担起社会赋予她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事实上,在玛蒂尔德成为路瓦载夫人后,她的人生之路仍按生活的逻辑自然向前延伸。她婚后的生活就是如此:差强人意的住宅,“好香的肉汤”,有一个小女仆“替她做琐碎家事”;还有一万八千法郎的遗产„„因此,这位不需要任何劳作的少妇风采依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保养她那美丽的容貌、“粉嫩的手指”和作种种“狂乱的梦想”。命运为她安排了这种舒适的生活,但她却对此毫不知足,不屑一顾,统统以“寒伧”、“穷酸”而鄙视之。她凭什么不守本分、想入非非呢? “她是一位美丽动人的姑娘。”这可不是每个女子都具备的条件。假若穿上一件漂亮的长衣裙,再戴上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出现于上流社会的喜庆宴会,足使那些自视为高贵无比的太太小姐们黯然失色!——夜会上动人的一幕证明玛蒂尔德对此有着充分的自信。她又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教会女校是贵妇人的摇篮,它赋予玛蒂尔德以高雅的气质和温柔的性情,这位“天生聪明”的玛蒂尔德当初无疑是一位优秀的学生。更为糟糕的是,她竟然异常熟悉上流贵妇人的生活方式!与那位佛莱思节夫人——一位典型的贵妇人——的交往让玛蒂尔德得以亲眼目睹这些令人心动神摇的场面:宽敞的客厅,东方的帷幕,古式的壁衣,珍奇的古玩,粉红色的鲈鱼和松鸡的翅膀„„还可以在幽静的厅堂里,带着迷人的微笑,“跟那些一般女人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玛蒂尔德的自身素质与上层贵妇人相比毫不逊色。她具备了跻身于贵族阶层的全部条件--家景的贫寒和地位的低微除外!因此,“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侈的生活”,并为此而“不断地感到苦恼”。于是,悲剧发生了。假若玛蒂尔德容貌平平,假若她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而粗俗不堪,假若她没有交结“有钱的女朋友”而对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一无所知,那么,一切都不会发生,玛蒂尔德将会安分守己地充当路瓦载夫人而毫无怨言。假若玛蒂尔德出生高贵,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她将成为贵夫人中一朵鲜艳无比的花朵,交际场上一颗冉冉升起的耀眼明星。不是吗?那个难忘的星期一的夜晚,发生在教育部礼堂的动人一幕充分展现了她的无比魅力!二 但这都仅仅是假设。现实是:她丢失了项链!当她正向理想王国迈进,似乎将要叩开大门之时,忽然跌落到社会的最底层--连原先中产阶级的地位都无法保全,而成为一个普通的下层劳动妇女。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 可怜的玛蒂尔德当然无法预测未来的命运,可常识告诉她:丢失项链将是灾难的降临,在未来的岁月中必须为此付出及其沉重的代价!夜会上,玛蒂尔德的迷人风采降服了所有的男宾,他们“都注视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给介绍,部里机要处的人员(白领阶层!)都想跟她跳舞,部长也注意她了”。多少年来朝思暮想、萦绕于怀的就在于此,还有什么比得到上层男子青睐,统统拜倒在她石榴裙下更令人陶醉的吗?至于贵妇人的羡妒的目光则让其感奋不已!虚荣心得到极度满足的直接后果必然产生更为强烈的欲望,去寻找机会再显身手。无论如何,她已不可能回复到原先那种单调、寂寞和贫寒的“路瓦载夫人式”的生活。夜会的成功意味着潘多拉盒子被打开,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因此,夜会后的玛蒂尔德不可避免地命运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某位上层男子不顾世俗偏见,与她倾心相爱,娶其为妻;一是玛蒂尔德投入某个男人的怀抱,成为他的情妇,手中的玩物。在十九世纪后期的法国,资本主义制度已得到相当的发展,社会秩序的确立导致等级森严的社会关系,而中世纪以来温情脉脉的道德观念则已被铜锈蚀得面目全非,白马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成了彻头彻尾的童话。那些自视高贵的正人君子们极少有勇气或者说犯不着与传统观念决裂,联姻本身是一种巩固社会地位和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如果他尚不能将个人的前途置之度外的话,至于所谓的“爱情”生活则完全可以通过联姻之外的方法得以补偿。既然在婚前她无法“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婚后的路瓦载夫人——将永不可能成为豪门贵族家庭的女主人。那么,“假若没有丢失项链”,答案不是显然的么?玛蒂尔德丢失了项链,但人性得以复归,客观上遏止了其在堕落的道路上的迅速下滑。从这个意义上讲,项链的丢失拯救了一个人的灵魂。于是,玛蒂尔德开始了真正有意义的充实的生活——城市平民的生活。这是一场人生的悲喜剧。三 另一个极端亦会导致堕落。在生活中不乏一些女子经受不住贫困和债务的重压而走向堕落,她们可以去偷、去抢、去骗、去卖身——只要玛蒂尔德愿意,她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是她们的出身”。我们来看看这对夫妇陷入什么样的困境:家中可怜的一点积蓄和丈夫继承的一笔遗产赔偿殆尽,外加一万八千法朗的可怕债务,还有不能如期偿还债务而面临破产或坐牢威胁的巨大精神压力--他们瘦弱的肩膀上承受得了这付重担吗? 然而,玛蒂尔德“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慨,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迎接十年艰苦生活的严峻考验!是什么原因导致她没有堕落而勇敢面对现实,接受生活的挑战呢? 在赔项链,还债务过程中所作的种种努力以及贯穿全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明显感到小职员的谨小慎微和诚实、天真的性格在玛蒂尔德身上是统一的--她毕竟有别于缺乏良好教育的下层平民和充满了虚伪、道德沦丧的资产阶级的。此外,对自己理想的执着追求精神亦证明她是一个性格坚强的人。可是这并不是玛蒂尔德鼓起勇气承受十年艰苦生活磨难的根本原因。我们还是来看看玛蒂尔德十年后的形象吧。当初引起她“狂乱的梦想”的所有资本--高雅、美丽和温柔荡然无存,“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着话„„”此刻,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真正的“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既不是中产阶级的小家碧玉,也不是珠光宝气的贵妇人。但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对上层资产阶级生活的热烈向往,这种至死不渝的努力追求在十年磨难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即对这个夜会的美好的回忆: 有时候,她丈夫办公去了,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让人倾倒啊。一夜风流,十年艰辛。值,还是不值?玛蒂尔德的回答是肯定的。这个夜会是她一生中唯一的高潮,是她自身价值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体现,是她暗淡无光的人生经历中留下的光辉亮点。一生中能有那么一次就足够了,对这个夜会的永恒的回忆是这十年来精神的支柱,力量的源泉!她是一位虚荣心达到极点的女人!四 小说的结尾是这篇精美作品中最精美的一笔。多少年来,多少人想把它作为另一故事的开端,写出一部“《项链》第二”。其实以我愚见,大可不必劳神。因为小说情节乃至女主人公的命运发展至此已达极限,并无太多的发挥余地。但毕竟作者给我们留下了玩味的余地。佛莱恩节夫人告知这挂项链的真正价值,就意味着玛蒂尔德一瞬间 成为一个拥有三万六千法朗的“富婆”,她可以藉此舒舒服服地度过后半生,把十年来的巨大损失弥补回来,甚而至于可以在这个金钱万能社会中获得一席之地,成为一位资产阶级妇女。但是,有一点是永远不会寻找回来的,那就是昔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的那份企求,那份梦想。从项链丢失的第一天起,玛蒂尔德就明确地意识到今生已与“高雅而奢华的生活”无缘,而此时的她更是面目全非,人老珠黄,已不可逆转地成为一个城市平民——无论是外貌还是气质。十年来,所有的艰难困苦都是为那个的成功的夜会所付出的代价,所谓“三万六千法朗”只是这一代价的“物化”而已,正因为一夜的风流是以十年艰辛和三万六千法朗为代价,才显得它的价值弥足珍贵。对夜会的美好回忆使其心理获得平衡,虚荣心得以满足,于是玛蒂尔德勇敢地承受所有的苦难。要是玛蒂尔德终身不知那挂“精美的钻石项链”的真正的价值,那末她仍将“陶醉在幸福的云雾里”,内心异常充实地度过余生。可是现在,无可追回的青春,一生孜孜以求的希望全部被一场误会所葬送,“栽”在一挂仅值五百法朗的赝品上,这是一个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铁的事实。玛蒂尔德要接受这一严峻的事实远比接受十年艰辛要痛苦得多。“我可怜的玛蒂尔德,那挂项链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朗!„„”佛莱思节夫人此话无异于在流血的伤口上放把盐,其效果却不逊于《祝福》中四婶的“你放着罢,祥林嫂!”玛蒂尔德很难因意外得到三万六千法朗而惊喜若狂——假若她果真会因此发狂的话,结局只有一个:精神的彻底崩溃。尽管作者本人对产生玛蒂尔德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认识不足,而归结为偶而丢失项链之使然,尽管作者对女主人公抱有同情之心。但是,莫泊桑对她虚荣心的揭露是彻底的。从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描写了许多中下层青年为改变命运而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性事件--当然并不是都遇上丢失项链之类倒霉事。德莱塞笔下的嘉罗琳·米贝(嘉莉妹妹)就没有丢失项链,于是她成了赫斯渥之流的情妇;而《红与黑》中的于连·索黑尔则已成功地获得一纸骠骑兵中尉的委任状,但最后仍不容于贵族阶级而被推上断头台。我们来听听他在法庭上的慷慨陈词吧: 先生们,我没有这个荣幸属于你们的阶级,在你们眼里,我是一个反抗自己的卑贱命运的农民„„有些人要用我来杀一儆百,使这样一种年轻人永远丧失勇气,他们出生一个卑贱的阶级里,可以说是受着贫困的煎熬,但是他们在幸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且大胆地混入有钱人高傲地称为上流社会的圈子里。这就是我的罪行。先生们,它将受到格外严厉的惩罚„„ 于连只有说对一半,社会对人性的扼杀是外在的因素,而资产阶级思想对他的毒害使其性格的扭曲则是真正的原因。如若不然,社会上不过少了一些正直、善良、勤劳的中下层人民,而多了一批奸诈卑劣的绅士和寡廉鲜耻的贵妇人而已。一 《项链》的主题 传统的看法是,这篇小说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出乎意料的结尾加深了这种讽刺,又带有一丝酸楚的感叹——其中有对玛蒂尔德的同情。这种看法的根据是,小说中尽管没有一句谴责玛蒂尔德的虚荣心的话,但在人物描写和情节安排中处处流露出作者的态度。比如,开头写玛蒂尔德如何把大 资产者的奢华生活当理想,后来写她收到请帖后如何费尽心机抠出丈夫的积蓄,这一系列描写表现出这个小资产阶级妇女灵魂的庸俗鄙陋。另外,写玛蒂尔德的一个 晚上的满足带来十年的艰辛,这是对她的虚荣心的惩罚。小说最后写到十年艰辛不过是为了一件赝品,这又是对她的辛辣的讽刺。玛蒂尔德的虚荣心不是一种个别的现象,而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有一定的典型性。不安于辛苦劳动而得以糊口的生活,看不起比自己更穷苦的人,一心想上 升 为大资产者,而且希望走捷径,借侥幸的机会发迹,这是人的劣根性的表现。当然,只有少数小资产者获得了成功,而大多数小资产者在竞争中沦落到更加悲惨的 境地。《项链》嘲讽了阶级社会这种追求虚荣的可鄙风气,而且帮助我们去认识产生这种风气的社会原因。另外一种看法是,作者无意对人物作明确的价值判断;他所感兴趣的,或者说发生在人物身上的这种戏剧性的变化引起心灵震撼与深思的,是人自身对于这种变化的无能为力。这种看法的根据是,第一,在玛蒂尔德看来,每个人都可以凭自己的努力去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何况“人”活着就是为了“享受”,而不是忍受种种贫 困与丑陋,不能因此而指责她有虚荣心和追求享受的思想。在这指责背后隐藏着“安贫乐道”的价值标准,而这种将贫困道德化的价值观是十分可疑的。第二,作者 对一心追求享乐生活并没有批判,对以十年艰辛还清债务也没有赞颂,对二者没有做出明确的倾向性选择,只是说:“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 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我们的看法是,《项链》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以十年的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悲剧故事。作者对女主人公虽有美好的姿色却无 力打扮自己的无奈处境表示遗憾;对她为一条假项链差不多葬送自己及其丈夫一生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对她和她丈夫偿还项链的诚实品德和奋斗精神进行了 肯定。小说也对女主人公的虚荣心进行了批评。同时,对贵族阶级的穷奢极欲和不惜弄虚作假的生活方式作了抨击和暴露。二 《项链》的精巧构思 作者为了突出主题,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从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入逆境的曲折经历。起初,玛蒂尔德在婚姻上的失意,似乎使她陷入了逆境。但是,教育 部长举办舞会的请帖,给她打开了希望之门。舞服和首饰的解决,使她更接近成功。舞会上大出风头,眼看踏上了成功之路。不料,丢失了项链,使她再次坠入了厄 运。这样,逆境——顺境——逆境的转换,使人物的境遇越发显得悲惨,主题因此而更加突出。《项链》中有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情节。小说写女主人公一直向往上流社会,可是接到部长舞会的请帖后,却“懊恼”“发愁”。她在舞会上大获成功,眼看 要时来运转,却又丢失项链。赔了项链,最后才得知项链是假的。这些情节看似出人意料,却又合乎情理,这与作者作了一系列铺垫是分不开的。小说开端,作者大 段大段介绍玛蒂尔德向往过上流社会生活的心理,这就为下面描写人物懊恼发愁、遭到挫折提供了依据。小说还提到女主人公与她的朋友佛来思节夫人的关系,看来 无足轻重,却是下文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发现项链是赝品,都与此有关。在借、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毫不在意,这蕴藏着一个暗示,项链不是值钱的东西。小说最后点出项链是假的,读者想到上文的暗示,会恍然大悟。三 《项链》的心理描写 《项链》的心理描写细腻、深刻。作者极善于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用“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 追求”,表现她希望摆脱寒酸、黯淡、平庸的生活,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高贵夫人的梦想;通过“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表 现她自觉颇有姿色,具有跳出平庸家庭,爬进上流社会的资本的自信心。这种虚荣心正是资本主义社会把女性当成玩物的要求造成的,它预示了玛蒂尔德悲剧的必然性。
第二篇:项链(莫泊桑)
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探究悲剧发生的思想根源,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2、领会小说精巧的构思,续写课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方法: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合作、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探究悲剧发生的思想根源,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大家知道,项链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首饰。可是有时候,项链也会成为一条锁链,紧紧地勒住命运的咽喉。莫泊桑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在小说《项链》中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二、自主、合作、探究 多媒体展示:“要是那时没有丢失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景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化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项链》语段)
明确:针对的是玛蒂尔德丢失项链的人生悲剧。问题2:为什么会丢失?
明确:因为她觉得“临走时候加穿的衣服”“寒碜味儿跟舞会上的衣服的豪华气派很不相称”,“为了避免那些穿着珍贵皮衣的女人看见,想赶快逃走”。问题3:这是什么思想在作怪? 明确:虚荣心。
问题4:如果她没有项链,就不会丢失。哪来的项链? 明确:从朋友那里借来的。问题5:为什么要借?
明确:因为她没有——这是客观原因。主观上是因为她认为“在阔太太中间露穷酸相,再难堪也没有了”
问题6:这又是什么思想在作怪? 明确:还是虚荣心。
问题7:如果她不参加舞会,就不会借项链。她为什么要去参加舞会呢?
明确:贪图享乐的思想。小说一连用八个“梦想”描写了玛蒂尔德的心理活动。她梦想有高级住宅,梦想有华贵的陈设,梦想有精美的佳肴,梦想有仆人侍奉,甚至梦想自己“跟最亲密的男朋友闲谈,或者跟那些一般女人所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种种狂热的梦想,无不暴露出她贪图享乐的思想意识。
问题8:要是没有丢失那挂项链会怎么样呢?她的人生悲剧能够避免吗?(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评价:我赞成第二种观点。唯物辨证法思想告诉我们,偶然性只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偶然之中包含着必然,凡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在它的背后,都可以找到某种必然性,而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定要出现的趋势。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领会小说精巧的构思,续写课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篇:六年级学生读莫泊桑小说《项链》有感
妈妈有一条漂亮的珍珠项链,它上面的每一颗珍珠都闪耀着美丽的光芒,而且晶莹剔透,我非常喜欢它,六年级学生读莫泊桑小说《项链》有感。看着妈妈的这条项链,让我想起了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写的一篇小说--《项链》。
《项链》这篇文章讲的是:有一个叫卢瓦瑟尔的女人,她天生丽质,却出身贫寒,嫁给了一个小职员。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接到了一个盛大舞会的邀请,因为没有首饰,她向富有的朋友借了一条美丽的项链,舞会结束回到家里,她发现项链丢了,为了赔偿朋友的项链,她到处借钱买了一条相同的项链还给朋友,她因此欠下了一身的债,当她辛苦工作把债务终于还清的时候,她得知当初丢的那条项链是假的,而她却还了朋友一条真正的、非常昂贵的项链。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卢瓦瑟尔既可怜又可悲。可怜是因为她经历了千辛万苦,从一个美丽的太太变成了一个粗野的泼妇,她为了那条项链失去了自己拥有的一切,而命运却捉弄人,她直到最后才知道,自己所做的努力都是白费,自己做的一切都等于零,读后感《六年级学生读莫泊桑小说《项链》有感》。但是,毁了她一生的不只是命运,更重要的原因其实是她自己的爱慕虚荣,这也是她的可悲之处。如果她当初没有因为虚荣去借项链;如果她当初没有把项链弄丢;如果她把弄丢项链的实情告诉朋友……这一切都不会发生。换言之,如果她不是那么爱慕虚荣,她肯定不会像后来那样变成泼妇,而这一切都是她自己造成的,所以才会可悲!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有强烈的虚荣心,常常通过吹牛、欺骗等手段来表现自己;常常嫉妒别人,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就不舒服、不痛快,甚至挖苦那些比自己强的人;而且还特别喜欢听别人说讨好自己的话,喜欢别人拍自己的马屁,最不能接受别人给自己提不同的意见……他们是现实生活中的“卢瓦瑟尔”。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说过: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所以,我们要老老实实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绝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去做一些违背自己良心的事情。
我十分喜欢妈妈的项链,而莫泊桑关于《项链》的故事我也永远不会忘记!
第四篇:莫泊桑小说
地球人都推荐《羊脂球》
教材选文《我的叔叔于勒》讽刺的 《勋章到手了》也是讽刺
总之我个人认为读起来有趣又有讽刺意味与教育意义的有:
《两个朋友》《黛丽叶春楼》《小狗皮埃罗》《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莫兰这头公猪》
著名的有:《项链》(和《我的叔叔于勒》一样著名)《一家子》《月光》《幸福》《骑马》《在一个春天的夜晚》《绳子》《小酒桶》《烧伞记》《一个儿子》《一个农庄女工的故事》《遗产》《散步》等 令我感动于费解的《在旅途上》
#################################以上全凭我个人经验与一本他的小说集,如果你自己读可以参考 下面是可以用在文章里的,正式的
莫泊桑讲述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小人物,有诺曼底狡猾的农民、慷慨的工匠、受欺凌的女佣、小职员、小店主、小市民,也有比市民还世俗的破落贵绅、富商、工厂主,以及野心勃勃的政客。例如《项链》中因爱慕虚荣而毁了一生的小市民,《羊脂球》中,有爱国骨气的妓女和软骨头的富商与乡绅,在敌人面前的不同表现,《一家子》中为争取遗产而大打出手的一家人,《两个朋友》中宁死也不肯将通行口令告诉敌人一对友人,《莫兰这只公猪》中好色而愚蠢的服装店老板……,《瓦尔特·施那夫斯的奇遇》反映了敌军士兵为了活着宁可当俘虏的厌战情绪;《俘虏》描写的是法国妇女机智擒敌的故事。其中内容最丰富、意义最深刻的作品,则是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小说的内容是一个妓女和一些有产者同乘一辆马车离开德军占领区,大家对这个绰号羊脂球的妓女侧目而视,但是在由于沿途耽搁而饿得发昏的时候,却又厚着脸皮吃光了她的一大篮美味食品。马车在路过一个小镇时被拦住了,占据该镇的普鲁士军官要求羊脂球陪他过夜,否则不予放行。车上的工业家、伯爵和商人等为了不影响自己的生意,千方百计地劝说羊脂球为他们作出牺牲,但事后又鄙视她,任凭她陷于孤独和挨饿的境地。小说里没有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没有刀光剑影的搏斗,然而它通过妓女羊脂球被迫向敌人献身的遭遇,刻画了各具特色的人物,特别是勾勒了有产者们为了私利而不顾民族尊严的丑恶嘴脸。羊脂球自尊自强、不甘屈服,表现了爱国主义的凛然正气,结果却被那些伪善的同胞推人火坑。他们为了迫使羊脂球就范,个个巧舌如簧、软硬兼施,就连道貌岸然的修女也沆瀣一气。莫泊桑以真实的细节、精练的语言和炉火纯青的技巧,使这篇小说构成了一幅战争时期法国的社会图景。作品中的善与恶时时形成不露痕迹的对照,使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战争的憎恨、对人民的同情和对所谓上等人的蔑视,因而不愧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方面都堪称楷模的名篇。
莫泊桑描写小职员生活的短篇小说很多,例如《骑马》和《项链》写他们为了出风头而弄巧成拙、自食其果,表现了他们可怜兮兮的虚荣心;《我的叔叔于勒》和《伞》讽刺了这类家庭的寒酸相和势利眼;《散步》中的小职员数十年如一日地过着单调乏味的生活,最后意识到这一点时不禁悲愤地上吊自尽。这些作品揭露了世态炎凉的社会现实和官僚机构里腐败昏聩的作风,讽刺了小职员的自私虚荣和尔虞我诈,同时又对他们的刻板生涯寄予了人道主义的同情。莫泊桑有大量的短篇小说描绘诺曼底农村的生活,它们从各个方面反映了贫苦农民的悲惨遭遇,例如《瞎子》、《绳子》、《穷鬼》等等,其中的主人公都因备受欺凌而死去。《皮埃罗》讽刺了地主婆的吝啬,《流浪汉》谴责了把好人逼成盗贼的社会风气。《真实的故事》中的地主玩弄女佣,造成了女主人公绝望地死去的悲剧。也有一些作品表现了农民的狭隘,例如《老人》中的夫妇为了不耽误农活而希望垂危的老人快点去世,《图瓦》中的女主人公竟让因肥胖而中风的丈夫孵鸡蛋等等。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题材之外,莫泊桑还从爱情和情欲的角度,描绘了人们多姿多彩的感情生活。其中《月光》是反对禁欲主义的名篇,写一个神父在皎洁月光下理解了爱情;《橄榄园》谴责了不负责任的放荡行为,《巴蒂斯特太太》则批判了歧视受辱女子的不良风俗。值得指出的是,妓女的题材在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里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衣橱》等都反映了妓女的悲惨生活。
小说描绘了一八七零年普法战争期间,有一辆法国马车在离开敌战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军官一定要车上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陪他过夜,否则马车就不能通过。羊脂球出于爱国心断然拒绝,可是和她同车的有身份的乘客为了各自私利,逼她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羊脂球出于无奈而作了让步。可当第二天早上马车出发时,那些昨天还苦苦哀求的乘客们却突然换了一副嘴脸,个个疏远她,不屑在与她讲话。她觉得自己被这些顾爱名誉的混帐东西轻视淹没了,当初,他们牺牲她,之后又把她当作一件肮脏的废物扔掉。
写作背景
小说以羊脂球这样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妓女形象为代表,歌颂了法国人民敢于反抗普鲁士侵略者的凛然正气,以及他们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情操和善良热情,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它以羊脂球被同车旅伴推入火坑的丑恶事件为中心,揭露了法国统治阶级的代表——商人、贵族、厂长兼参议员、修女及民主党人等上流社会的各种角色——在强敌压境、国家危急的严重时刻,首先考虑的不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尊严,而是个人的安危和金钱上的得失。当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采取的是不折不扣的保命哲学,口里还堂而皇之地说什么“遇到最强大的人是永远不应抵抗的”。尽管他们懂得,敌人的无理要求,是对法国和法国人民的羞辱与侵害,他们表面上显出一副怒不可遏的架势,然而实际上,在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这些“爱护名誉”的权威人士没有片刻犹豫,立即倒向敌人一边,双手把羊脂球奉献给敌人去蹂躏。尤其令人愤慨的是两个所谓代表上帝的修女也为虎作伥。至于嘴里哼着《马赛曲》、抵抗高调唱得震天响的民主党人高尼岱,不费吹灰之力就收到了“坐享其成,暗中获利”的好处。这一些鲜明而生动地表现了那些双手插在口袋里弄得钱币叮当响的体面人物和社会上的各种反动势力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的丑行,具有极大的概括意义。
普法战争后期,普军长驱直入,以20万大军猛敲巴黎的城门,人民群众奋起保卫家园,“国防政府”的首领也口口声声地叫嚷“永不投降”,“决不让出法国堡垒上的一块石头”,但背地里却和敌人勾勾搭搭,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停战和约。小说里的人物就是法国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真实写照。作品字里行间无处不渗透作者对上层人物思想、心理的深刻的观察,无情的解剖和批判。莫泊桑本人在给福楼拜的信中讲得很清楚;“我们在门镌上的自觉的不偏不倚,在这些问题中每一个都不自觉地带着热情,比起万马奔腾的全速度的攻击,都要千百倍地更强烈地使资产阶级暴躁起来。”
法国鲁昂城被普鲁士军队占领了。一个星期二的清晨,一辆公共马车在滚天大雪中出发,车上10位乘客除了有身份的伯爵、富商以及修女之外。还有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他们都设法从德军司令部弄来离境证书,准备去尚未陷敌的勒阿弗尔。雪下个不停,路越来越难走,估计马车还要很久才能到达旅店,旅客全都饥肠辘辘,难以支持,然而由于走得匆忙,大家都忘记带食品了,只有缩在车棚深处的羊脂球一个人带了一篮子精美的食品(足够她自己吃三天的)。尽管她知道这些上层人物看不起自己,可她还是慷慨地请大家一起吃。刚才还自命不凡、对羊脂球不屑一顾的乘客再也抵挡不住香味四溢的食物的引诱,不由得争先恐后地大吃起来。不一会。满满的一篮食物全分光了。人们抹了抹油光光的嘴,开始与羊脂球亲热地东拉西扯。
晚上马车到了一个名叫多德的地方,被德军扣了下来,旅客们只好在旅店里住宿。第二天,德军下令不许这辆车动身。原来,一个德军军官看上了羊脂球,要羊脂球委身于他,遭到羊脂球的坚决拒绝,他恼羞成怒,竟扣下全车人员做人质。旅客们知道了这件事,先是义愤填膺,竭力赞扬羊脂球的爱国精神;继而想到自己的处境,对羊脂球冷淡起来。其中一位先生还提出要牺牲羊脂球换回大家的自由。第三天,马车仍然不能动身,他们开始憎恨羊脂球了,认为都是这个下贱女人误了他们的旅程。等到了第四天,他们趁羊脂球上教堂之际,集体商量如何劝说羊脂球顺从德军军官的要求。最后,在修女和伯爵的配合下,他们终于用花言巧语达到了目的。
第五天清晨,马车又出发了。在匆忙中,羊脂球什么也没有带就上了车,在车上她惊愕地发现,人人对她冷若冰霜。几位夫人只是轻蔑地看了她一眼,然后背过身,嘴里似乎嘟哝着“下贱”之类的骂人话。到了中午,他们若无其事地各自拿出在旅店里买来的东西,津津有味地吃着,谁也没有朝她看一眼,谁也没请她尝一口。未来得及带食品的羊脂球气得一句话也说不出。这些道貌岸然的家伙,先是把她当作牺牲品送给德军,然后又像扔掉一件肮脏无用的东西一样把她抛弃。她想起自己那一篮子装得满满的食品,他们是那样贪婪地把它吞得精光,眼泪不由得夺眶而出,但她忍住没有哭出声来。她独自坐在角落里,黑暗中传出一声呜咽,那是她没能忍住的一声呜咽。没有一个人望她,没有一个人惦记她。她觉得自己被这些顾爱名誉的混帐东西的轻视淹没了,当初,他们牺牲了她,以后又把她当作一件龌龊的废物似的扔掉。
第五篇:项链莫泊桑读后感
项链莫泊桑读后感
这部作品让我感悟了许多人生的道理,其实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很多像小说女主人公马蒂尔德。路瓦灾一样地生活着。
马蒂尔德。路瓦栽本是可以在家当个安稳的年轻太太,不用做家务、不用愁吃穿、不用干苦活儿还债。可是,她不甘于平凡地生活着,她向往着上流社会的生活,那种被人羡慕向往的生活。就是因为这种欲望在一次舞会上她通过各种方法使她满足了,她沉醉在这种满足里流连忘返。但人生怎么可能这么顺利呢?很快,她丢失了借来的项链,为了还清买这条项链的钱几乎是倾家荡产,最后她用十年的时间才还清了债务。可天意弄人,她原本借的那条项链是假的,根本不值那么多钱。十年来,她从一个美丽年轻的太太变成了一个普通的穷妇人。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又有多少人不是这样呢?为了追求功名利益多少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可是到后来我们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我们追求的究竟是那种令人向往的生活还是我们朴质而充实的生活?人生就是会经历着这种大起大落才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生活。但努力终究还是会有回报的,女主人公的生活也因此充实、幸福。她物质虽不富有,但心灵却获得了真实。如果我们能早点抛弃那些欲望浮躁的话,那么或许就能早一点获得幸福。但如果我们不经历那些挫折或许也就不会明白原来幸福可以这么简单而踏实。有多少人嘲笑着小说里的女主人公,可是又有多少人却跟她一样呢?就算是简单的生活也是通过我们努力而来的。所以,不要幻想着我们有天能一夜暴富或我们可以拥有多么美好的生活。这些只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而来的。多少人在生活中迷茫、无助、挣扎?多少人渴望幸福、富有、自由?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我们也许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是我们的存在就是为创造属于我们的这下一秒。
这部作品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去对待生活,如何努力地去收获成果。它还让我看到的不仅有悲还有喜,正所谓苦尽甘来。就像文中女主人公最后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还清了所有的债务,生活过得充实,和丈夫相守扶持。要是她没有丢失项链,或许她也不会懂得生活的真谛。同时,她那遇事不逃避、诚信的行为也深刻地打动了我。让我明白了即使遇到了再大的困难只要勇敢地去面对解决,那么你不仅可以解决困难还能收获到更多的东西。
我们人生中都有那么一条项链,有的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有的是暗淡无色。这是一条衡量我们的道理与内心的项链,那就是我们的内心。愿我们的内心都是一条美丽的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