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届高三政治适应性练习1
2015届高三政治适应性练习1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该政策将会对不同行为主体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居民:增加储蓄存款
B.股民:减少股市投资
C.企业:降低贷款成本
D.政府:扩大财政支出
2.右图为20 14年9月份以来的国际油价和美元对卢布的汇率走势图。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推断出的正确结论是
A.我国的石油安全会受到严重威胁 B.俄罗斯的国际资本将会外流 C.美国对俄罗斯的商品出口将增加 D.美国到俄罗斯的旅游人数将减少
3.我国大力推动高铁走出国门,随着国外订单增多,给铁路、机械、设备制造等相关产业提供了一块大蛋糕。这表明我国
①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②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③将“走出去”作为发展的立足点
④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某市发改委依法召开调整民用自来水价格听证会。此次听证会公开选聘25名代表,其中
消费者代表11名。这体现了
A.国家依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B.公民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C.民意是决策机关民主决策的重要前提
D.公民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5.新修订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要求依法制止非法宗教活动,打击宗教极端犯罪,有效治理宗教极端行为干预公民正常生活。这表明我国
A.鼓励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
B.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C.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D.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6.最新发布的中国竖版地图,南海海域及岛屿与大陆为同一比例尺,不再以插图的形式展现。竖版地图的投入使用
A.确立了南海主权的归属
B.维护了亚太的和平稳定
C.扩大了对领海的管辖权
D.能增强公民的主权意识 7.《游在蕉城》《幸福福鼎》《名城霞浦》等公众号微信,以优美雅致的音图视文,展现闽东山海画卷、乡情乡愁,滋润人们心灵,也为家乡旅游业助力引跑。这体现了 A.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保障
B.文化的独特性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C.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决定作用
D.优秀文化对人和社会起促进作用
8.福建宁德籍90后解放军卫生员谢樵,在地震救援中光荣地献出年轻的生命。他生前无论是军事训练,还是钻研中医、接待病员,都恪守爱心、耐心、细心、诚心和热心。他的事迹启迪青年学生要
①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②加强科学文化与思想道德修养 ③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道德体系
④坚持脚踏实地从点滴小事做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民族精神不是虚幻的、虚无缥缈的。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它,都能受到它的熏陶。这段材料说明:()
①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
②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③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③
10.把装有电极的脑电探测器戴在偏瘫患者的头部,并在患病肢体的肌肉上安装电极,借助天津大学研制的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系统“神工一号”的连接,就可以用“意念”来“控制”自己本来无法行动的肢体。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A.意识能直接控制人体的生理活动
B.肢体的行动源于“意念”的控制
C.人工神经是新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D.人可以在脑部与肢体间建立新联系 11.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的名片上写着“化污水为清泉,化污泥为资源”。这一理念
A.否定了矛盾双方的斗争性
B.肯定了矛盾双方的同一性
C.夸大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D.抓住了主次矛盾的转化性 12.右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找准着力点
B.实现人生价值要勇于向困难和挫折挑战
C.认识和改造世界要敢于突破,善于创新
D.做事情要像锤子一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二、问答题(本大题有4小题,共40分。)1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鲜明标签,标定了法治中国的新方位。某校高三年级时政学习小组以“法治•护航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法治中国.探索篇】 从新中国成立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新纪元,到第一部宪法通过,到 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到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直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等一系列新观点,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的过程中对“法治中国”进行了接力探索,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最坚实的保障。
(1)“法治中国”的探索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9分)
【法治中国.为政篇】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行政机关要坚 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必须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2)运用我国政府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建设法治政府?(8分)
(3)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企业应如何把遵法守法融入生产经营之中?(12分)
(4)2014年10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但不是照搬其他国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而是要从我国的现实条件出发来创造性前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1分)
三、选做题
为了确保欧元地位稳定,欧元区规定各国公共债务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超过60%.财政赤字的比例不超过3%。但是,由于欧元区各国财政预算各自为政,又没有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普遍存在着债务和赤字超标的问题,直接导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
当前,中国外汇储备已超过3万亿美元,其中1/4是欧元,欧洲是中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中国也是欧盟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2012新年伊始,中国领导人明确表示将加大参与解决欧债问题的力度。
(1)请从职能范围及成员性质角度分析欧盟属于何种类型的国际组织。(3分)
(2)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加大参与解决欧债问题力度的合理性。(7分)适应性练习1答案 选择
1-5 CBACB
6-10 DDDCD 11-12
BB 13.(1)①中国共产党法治理念是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研究新问题、新要求,推动了法治理念的不断提升,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中国共产党法治理念的不断深化,是为了推进依法治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每点3分,共9分。)
(2)①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②坚持依法行政,做到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③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④加强对行政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发挥民主和法制的作用,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强化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合力,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监督。⑤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每点2分,共8分,考生只要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3)①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②合法经营,遵守市场规则,开展正当竞争。③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自觉维护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④要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者和职工的素质。(每点4分,共12分,考生只要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4)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探索国家治理体系新方法新途径。(3分)
②文化传承与创新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浓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3分)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但不是照搬其他国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而是要从我国的现实条件出发来创造性前进。(3分)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重要的作用。(2分)
14(1)专门性,政府间(2)①欧盟作为一个重要的国际组织,欧债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它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3分)②中欧双方各具优势、互补性强,经贸关系紧密,在许多领域存在共同点,已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分)欧债危机的爆发,不仅影响欧洲经济发展,也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加大力度帮助解决欧债危机,有利于扩大和深化中欧关系。(2分。若从国家共同利益、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③中国国力日益强大,有充足的外汇储备,有能力参与解决欧债问题。(1分)5
第二篇:2015届高三政治适应性练习5
2015届高三政治适应性练习5
一、选择题
1.近年来,面对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趋势,不少企业将“私人定制”作为经营模式创新、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这主要体现了()A.生产决定着消费 B.竞争促进了发展 C.消费引导着生产 D.创新满足了需求 2.右图《触手可及》,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促使发展成果让普通老百姓触手可及的是()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②提高个税起征点
③提高个税税率
④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3.美国苹果公司的广告支出达 6.91 亿美元,主要投放给了 iPad 和 iPhone 6 发售时的广告。较去年的 5.01 亿美元广告支出增长了38%,是近年来广告投入增幅最大的一年。目前,一些欧美企业生产经营都不约而同的走同一个发展模式,将生产地迁移至亚洲,并在全球砸重金做广告,大幅提升品牌价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样做导致产品的价格下降了 ②是为了利用生产地相对廉价的劳动力 ③可能导致欧美国家失业率的增加 ④不利于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4.某社区围绕“理顺职能关系、完善社区多元治理”这一主题,探索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治理的路径和措施,形成社区自治组织与社区社会组织联动协作的制度机制。这一机制()
A.强化了社区的行政管理职能 B.为居民自治提供了法律保障 C.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 D.扩大了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
5.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曾强调,要形成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把制度的篱笆扎得更紧。下列措施直接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①中央建立巡视制度,加强党内监督
②某市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
③某市开展“网络在线问政”活动
④某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规范网络反腐议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下列能同时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主权国家的权利的有()①中国公民在海外遭受的安全威胁渐多,我们必须“带剑经商” ②中国主张通过和平手段实现防扩散目标,呼吁朝韩双方冷静对待冲突 ③针对钓鱼岛冲突,我国政府向日方表明:原则不可退让,神圣领土决不放弃 ④坎昆气候峰会,中国坚持自主自愿减排“不动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生命和绿色拥抱 人类与生态共存““同在蓝天下共爱一个家”等环保标语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些环保标语()
①是凝固的静止的艺术 ②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③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④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为了写作《平凡的世界》,路遥多次深入矿井,与矿工兄弟一起挖煤、运煤,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精神需求,创作出深受人民喜爱的《平凡的世界》。丰富的生活经验是作家能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这启示我们()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重要根源 B.要发展人民群众喜欢的文化作品 C.人民群众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D.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精神财富 9.一座博物馆,往往浓缩了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化精髓。近年来,我国陆续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走进博物馆、纪念馆的人数大幅增加。对此,如果让你写一个宣传标题,下列选项恰当的是()A.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发展繁荣 B.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 C.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引导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D.发展公益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10.2015年是农历羊年,民间有句谚语“十羊九不全,一全坐殿前”,大意是十个羊年出生的人中只有一个能找到幸福。这种说法()
A.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 B.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C.违背了规律的普遍性 D.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11.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发现了特定的神经定位细胞——大脑GPS细胞,初步解决了几个世纪来困扰着科学界的“大脑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定位路径”的问题。这一科学发现佐证了()
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②意识是纯粹的自然现象 ③探索真理是认识的目的 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为“土豪”添加新的释义:“旧时地方上的豪强,即农村中有钱有势的恶霸地主,今也指富有钱财而缺少文化和正确价值观的人。”这一释义体现了()
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C.社会意识在不同程度上带有阶级性
D.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二、问答题
1.2014年,鉴于外部环境仍然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国内综合成本不断上升,我国继续实施扩大内需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这也是我国一个中长期的发展战略。根据2013年12月3日中央政治局工作会议的精神,2014年我国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仍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培育消费新的增长点,着力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投资合理增长和结构优化,改善投资管理和服务。结合材料,请从影响消费水平因素的角度就如何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提高居民消费率提几条建议。(12分)
2.2014年9月21日,新疆巴州轮台县城一商铺门口发生爆炸,造成2人死亡、多人受伤。公安机关迅速处置,当场击毙暴恐分子多人。目前,受伤人员已送往医院全力救治,当地社会秩序正常,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近期连续发生的少数犯罪分子策划实施的暴力恐怖袭击案件,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给新疆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新疆各族干部群众一定要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各族群众根本利益的旗帜,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增强忧患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坚决反对和打击暴力恐怖势力、暴力恐怖活动,坚决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为新疆发展继续创造良好环境。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当前形势下,怎样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社会和谐?(10分)
3.我国的经济的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文化消费市场潜力还很大。根据201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某地政府在探讨中达成以下共识即要挖掘本地的文化消费潜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增强本地人民的文化自信,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保本地的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其次具体分析了本地的实际,认为经济硬实力的不断增强,使文化的繁荣发展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着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立足本地历史文化名城、本地历史和本地文化,深入挖掘楚文化文化思想内涵,继承楚文化基因,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和民众响应。2014年,本地在省内外举办文艺演出等活动,扩大了楚文化的影响力。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该地是如何增强文化自信的?(11分)
4.总书记不久前在讲话中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习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在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中引起广泛共鸣。
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底线思维,对于我们准确判断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及时采取应对之策,化挑战为机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看形势、作决策,都要坚持“两点论”,既看到有利一面,又看到不利一面;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入分析世情、国情,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及时防范化解各种风险,坚定信心,迎接挑战,争取有更大作为。
上述材料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9分)
5.选修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一一《反分裂国家法》(1)国家结构形式要解决的问题是()(4分)
A.国家政权掌握在谁手里的问题B.国家政权如何组织的问题
C.国家的领土如何划分以及如何处理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相互关系问题 D.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2)运用我国国家结构形式有关知识,谈谈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的认识。(6分)
适应性练习5答案
CACCA BAADD CA 1.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国家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家庭消费水平。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因此要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居民后顾之忧,稳定居民消费预期。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国家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④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提高居民的购买力。2.(1)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2)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3)宗教在一些少数民族中影响深远,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4)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为维护新型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5)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每一要点2分)
3.①本地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②增强文化自信,必须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批判继承、推陈出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该地深入挖掘楚文化文化思想内涵,继承楚文化基因的文化建设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同和民众响应。
③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增强文化自信,必须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该地经济硬实力的增强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④增强文化自信,必须加强文化的对外交流,提高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该地的开展的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扩大了文化的影响力。
4.(1)材料中“底线思维,坏处准备,争取好的结果,”“既看到有利一面,又看到不利一面;”体现了一分为二的方法。(2)“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及时采取应对之策,化挑战为机遇,”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3)“深入分析世情、国情,”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①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地方组成单位是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行使职权。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③要维护民族团结,增强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④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入侵或占领,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
第三篇:高三政治——高三第一课练习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
A、人民当家作主B、对人民负责C、为人民服务D、民主集中制2、2008年4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全文公布食品安全法草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以更好地修改、完善这部法律草案。这表明
A、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B、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C、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D、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对的民主
3、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以下观点关于人权说法正确的是()①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和重要的人权②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③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④在我国,人权是绝对的、不受制约的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4、2008年4月16日,MSN聊天工具的300万用户在自己的MSN网名前添加了鲜红的心形图标和“CHINA”字样,意为“爱中国”,目的是表达对奥运会的支持。一颗颗红心连成一片,分外醒目。网友的上述举动反映了我国公民
A、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完全一致B、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C、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D、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5、在过去的5年之中,中国检察机关就查处了35名省部级以上官员的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这表明
A、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B、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C、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D、民主集中制原则
6、在县乡人大代表选举中,正确行使选举权并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
A、公民行使政治自由的主要方式B、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重要形式
C、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D、公民实现基层自治的必要条件
7、假如公民无序参与政治生活,会造成①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遭到藐视②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无法维护③正常的政治活动无法进行④国家、集体、他人的合法利益遭到损害⑤情节严重者公民自己也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8、年初,应温家宝总理的邀请,12名建筑工人、乡村医生、出租车司机、农民、下岗再就业人员等基层代表出席国务院征求意见的座谈会。这说明
A、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B、公民有向国家权力机关反映意见的权利
C、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D、政府体察民情,尊重民意
9、某政府规定:“凡是市政府发布或经市政府同意以部门名义印发的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文件,均需进行解读。”强调解读文件要使用人民群众读得懂、听得明的语言”。这一措施
A、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管理权和监督权B、体现了政府审慎用权、民主决策的工作态度
C、能使人民群众直接参与政府决策D、有利于人民群众了解和监督政府工作
10、在我国民主监督制度中,舆论监督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具有法律效力,震撼性强B、保密性强,权威大,有代表性
C、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D、针对性强,有说服力
11、在我国,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
①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②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③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④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2、K市市镇两级政府每年拿出2亿资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逐步实施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三项工程,为农民构建起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和病有所济。上述材料体现了政府的角色是
①经济建设的组织者②公共服务的提供者③经济活动的调控者④公共权力的所有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3、作为“十大惠民行动”的具体举措,四川省人民政府在深圳设立了异地办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受理点。当地川籍农民工可就地办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不必再回川办理。此举可为办证农民工省去往返开销6亿元以上。这体现了政府
①坚持对人民负责②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③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④履行管理经济的职能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14、“天气预报明明说妇女节这天是晴天,咋就下雨了呢?”2008年3月18日上午,四川省气象局长赵广忠在专题新闻会议上,首先就最近两次天气预报出现失误向公众致歉。这说明
A、政府贯彻和落实对人民负责原则B、政府要依法行政
C、政府积极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D、政府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15、2008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工作规则》,对中国新一届中央政府工作进行了规定:国务院及各级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行政权力,同时,要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这样做有利于
①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②维护法律的尊严
③树立政府的权威④建立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责任政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随着政治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各地政府纷纷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其中“阳光工程”(即政府向群众开放“红头文件”的查阅)的开设尤为深受市民欢迎。据此回答下列两题
16、对“阳光工程”认识正确的是()
①政府推行“阳光工程” 是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体现
②政府推行 “阳光工程”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③政府推行“阳光工程” 说明政府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在增强
④“阳光工程”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7、积极推行政务信息公开化,有利于()
①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②增强市民的主人翁责任感③从根本上防止腐败作风滋生④密切干部和群众的关系⑤政府加强立法工作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C、①②④⑤D、①③④
18、阳光财政、民主财政,指的是公共财政的决策、执行的程序、资金的流向都必须公开。人大代表对公共财政的决策、执行程序、资金流向进行监督的过程,主要行使了
A、提案权B、审议权C、表决权D、质询权
1-5ABBBA6-10CDDDC11-15BAAAD16-18BDB
第四篇:泉州市2016届高三语文适应性练习(A卷)汇总
泉州市2016届高三语文适应性练习(A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建筑艺术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即实践理性精神。世界各民族的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哥特式教堂等。而中国的大都是宫殿建筑,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中国祭拜神灵在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中国建筑不重在给人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而是能够居住或经常瞻仰的生活场所。在这里,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实体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是说,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一下子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的亭台楼阁间,在这个不断的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与环境的和谐。
这种实践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上,严肃、方正,井井有条。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形状体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
由于主要是世间生活的场所,供游乐享受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细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讲究斗拱飞檐,门、窗形式自由多样,追求色彩鲜艳。《论语》中有“山节藻棁”、“朽木不可雕也”。从汉赋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建筑中绘画雕刻的繁富,“金铺玉户”“重轩镂槛”,是对它们的形容描述。延续到近代,也仍然如此。
大概随着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情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仍然是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却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它通过各种巧妙的“借景”以及“虚 实”的方式、技巧,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起来,而形成更为自由也更为开阔的有机整体的美。连远方的山水也似乎被收进这人为的布局中,山光云树,帆影江波都可以收入建筑之中,更不用说其中真实的小桥流水“稻香村”了。它们的浪漫风味更浓了,但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实践理性精神,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实际上,它是以玩赏的自由园林(道)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儒)罢了。
(李泽厚《美的历程》)
1.下列各项中,不能充分体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的一项是()
A.少林寺古塔建筑群为纪念寺院历代高僧而建,式样不同,风格各异,是我国古代建筑、书法、雕刻艺术的文物宝库,也是了解我们佛塔建筑特点的胜地。
B.万里长城每段体制相同,在崇山峻岭之巅逶迤飞舞,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使之成为民族伟大活力的象征。
C.北京故宫规划严整,秩序井然,中轴线左右两边形制基本对称,殿宇楼台,高低错落,风貌统一而气势雄浑,是中国宫殿建筑的典范。
D.苏州园林极尽变化迂回之手法,虚实相生,高低互现,远近相称,动静相宜,平冈远山,曲院回廊,竹坞曲水,假山奇石,颇具生活意绪。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不是用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让人感到自身的渺小恐惧而祈求保护,而是通过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及环境的和谐。
B.《论语》中的“山节藻棁”,汉赋中“金铺玉户”“重轩镂槛”,证明了中国建筑的精致繁富,反映了人们对享受游乐的生活环境的追求。
C.园林摒弃了方正对称、威严庄重,而追求迂回曲折,趣味盎然,其巧妙的造景方式,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沟通,形成更加自由开阔的有机整体。
D.空间变化无穷,时而畅通,时而阻隔,“疑无路”、“又一村”的奇特布局,体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与审美思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中国建筑的风格虽有所改变,但从秦汉到明清,基本上仍保持和延续着实践理性精神。B.因为是生活居住的场所,供享受游乐而非祭拜神灵之用,所以中国的建筑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绘画、雕塑作品,能带给人艺术的享受。
C.西方哥特式教堂内高大空阔,凸现的是对上帝的敬畏和膜拜;中国的宫殿建筑则是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严肃,文正,井井有条。
D.曲径通幽的园林,结构对称的屋宇,作为中国不同风格类型的建筑物而存在,以玩赏自由的园林来补足居住整齐的屋宇,在中国建筑中真正体现了儒道互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孙瑒,字德琏,吴郡吴人也。少倜傥,好谋略,博涉经史,尤便书翰。王僧辩之讨侯景也,王琳为前军,琳与瑒同门,乃表荐为戎昭将军、宜都太守,从僧辩救徐文盛于武昌。会郢州陷,乃留军镇巴陵,修战守之备。俄而侯景兵至,日夜攻围,瑒督所部兵悉力拒战,贼众奔退。高祖受禅,王琳立梁永嘉王萧庄于郢州,征瑒为太府卿,加通直散骑常侍。及王琳入寇,周遣大将史宁率众四万,乘虚奄至,瑒助防张世贵举外城以应之,所失军民男女三千余口。周军又起土山高梯,日夜攻逼,因风纵火,烧其内城南面五十余楼。时瑒兵不满千人,乘城拒守,瑒亲自抚巡,行酒赋食,士卒皆为之用命。周人苦攻不能克,乃矫授瑒柱国、郢州刺史,封万户郡公。瑒伪许以缓之,而潜修战具,楼雉器械,一朝严设,周人甚惮焉。及闻大军败王琳,乘胜而进,周兵乃解。瑒于是尽有中流之地,集其将士而谓之曰:“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遂遣使奉表诣阙。高宗即位,以瑒功名素著,深委任焉。太建四年,授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出镇公安。瑒增修城池,怀服边远,为邻境所惮。后主嗣位,复除通直散骑常侍,兼起部尚书。后主频幸其第,及著诗赋述勋德之美,展君臣之意焉。又为五兵尚书,领右军将军,侍中如故。瑒事亲以孝闻,于诸弟甚笃睦。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时兴皇寺朗法师该通释典,瑒每造讲筵,时有抗论,法侣莫不倾心。以年老累乞骸骨,优诏不许。祯明元年卒官,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陈书》)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 B.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
C.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
D.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指“经书”,即儒家经典著作;史指“正史”,即史书;经史子集,泛指我国古代典籍。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C.帝王纪年是按照帝王即位的年号来纪年的,“太建”就是指高祖建国时的年号。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瑒通晓谋略,战功卓著。侯景围攻,他率部下全力抵抗,顺利解围;与大将史宁作战时,在兵力悬殊、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仍让周兵吃尽了苦头。
B.孙瑒审时度势,及时归顺。他先前跟随王琳做梁永嘉王的太府卿、通直散骑常侍,当王琳兵败之后,他召集将士分析形势,派遣使者表达了归顺之意。
C.孙瑒劳苦功高,深受恩宠。高宗即位之后,非常信任和重用他,派他都督军事,把守重镇;后主继位后,常常亲自拜访他,并写诗称赞他的功绩。
D.孙瑒博学多才,被人钦慕。他自幼涉猎广泛,博览群书,后又建造讲经之处,经常与高僧谈论佛经,并时有论辩,让僧侣们心悦诚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瑒兵不满千人,乘城拒守,瑒亲自抚巡,行酒赋食,士卒皆为之用命。(5分)
(2)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得张正字诗① 陈与义
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迹稀。
一觞犹有味,万事已无机。岁暮塔孤立,风生鸦乱飞。此时张正字,书札到郊扉。
【注】①此诗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冬,诗人因对朝廷竭力“主和”心生失望,引疾辞要职,闲居江州。
8.这首诗的颈联是怎样描绘孤寂悲凉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9.请结合全诗首、颔、尾联内容,简要分析该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王维《使至塞上》的“
”两句,以“飘蓬”“归雁”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两鸟。
(2)韩愈在《马说》中,着力写“食马者”的愚妄,不能尽马之才能,不能明晓马之意思的句子是“
”。
(3)在《赤壁赋》中,苏轼饮酒甚酣扣舷而歌,借用“美人”来抒发情怀的两句是“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邮差先生 师陀
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的邮件毕竟很少,最多的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他在空旷少人的街上走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着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敲门。门要是虚掩着,他就走进去。“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她出来得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送信的,有我的信吗?”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你的信吗?”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 邮差先生拿着信,顺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阳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
(1942年)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者对邮差先生进行了心理、语言、行为等方面的描写,并没有在故事情节上做过多的设计,但就是这样的文章,却给人以很朴素的真实感。
B.小说含蓄地写出了小城的生活状态,邮差先生身兼二职,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以至觉得它们很远,展现了小城落后、闭塞的特点。
C.小说叙述舒缓、略带散文化的风格,这并没有损害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而对情节的淡化处理,更有助于作品抒情风格的形成。
D.小说善于从细微处表现人物心理,从而揭示人与人的关系,面对家长,他尴尬地笑;面对老太太,他小心谨慎,展现了人与人不太和谐的一面。
E.小说通过自然质朴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偏僻小城镇邮差工作的情形,语言简洁明丽、诙谐幽默,饶有生活情趣,像是在描摹一幅地方风俗画。
(2)小说中多处写到“阳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主人公“邮差先生”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4)请对小说的结尾“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做简要赏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李济:最后一个迷人的“学阀”
这个年轻的中国学生在“自撰简历”的最后写道:“要是有机会,还想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波斯去刨坟掘墓、断碑寻古,找些人家不要的古董来寻绎中国人的原始出来。”那一年,他22岁,即将去哈佛攻读人类学。后来,他果真去“刨坟掘墓寻古迹”了,只不过并没有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或是波斯,而是在中原的河南、山西和山东。
1926年主持济南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掘,他让龙山文化呈现于世人面前。如今,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已成为中国远古历史的标志性术语,许多对考古学一窍不通的人竟也耳熟能详。只不过,大多数人对他却是闻所未闻。1928年至1937年,他主持了震惊世界的河南安阳殷墟发掘,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并由此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直至今日,它依旧被视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大的发掘之一。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名字———李济。
我们关于商代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是由李济给我们划定的。他领导的安阳发掘,对20世纪整个下半世纪的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包括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前所长夏鼐、台湾中研院史语所前所长高去寻在内的中国考古学界领袖人物,都曾受李济指导,在安阳接受过考古学训练。已故的考古人类学大家张光直以台湾中研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的权威身份,曾对自己的导师李济做过评价:近60年的岁月里,一开始作为中国考古学之父,随后又作为中国考古学掌门人,他的学术思想一直在中国这门学问的发展中占据支配地位。如果不将张光直所说的“中国学界”缩小为台湾学界,那么他的判断显然过于乐观了。李济在1948年年底随史语所迁台,这一选择很难以优劣论,但其所造成的尴尬局面却是显而易见的。
1959年,以《考古》杂志为代表的大陆考古学界对李济发起了猛烈的“围剿”。李济的儿子李光谟甚至还收藏了当年的一期《考古》,整整一期都在批判李济。此后,和许多政治上选择错误的著名学者一样,这个名字逐渐消逝在我们的阅读视野中。不知道李济对于此种“围剿”的反应如何,但他曾对1949年后大陆的考古发掘报告提出过严厉的批评,认为其中缺乏实际材料,充满了政治术语,对出土地、器物、尺寸等内容居然都号称“保密”。“我想,按照他一贯的标准,这些根本都够不上考古学。”李光谟对记者感叹道。据说,直到后来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报告出来以后,李济对大陆考古学的印象才有所改变,他自己的文章中也开始引用大陆学界的资料。在儿子的眼中,李济相当固执,总是直道而行。“他不知道拐弯的,有时候。”
李济去世后,人们回忆:他是一个被上级、同僚、晚辈、学生害怕的人,但他对待真心为学的人则给予最大的帮助。其实岂止“害怕”,在一些人眼中,此人简直就是可恶。台湾名人李敖就曾写过文章,称李济为“最后一个迷人的学阀”。李济因固执而获罪为“学阀”,但饶是刻薄如李敖,也从不否认他身上“迷人”的一面。李济人生最辉煌的一页是在殷墟,此后,考古学家和他发掘的遗址天各一方,路途迢迢。身不能回大陆的李济,晚年心中是否牵挂殷墟?隔海相望殷墟,心中是怎样一番滋味?
这些问题,由于长期的两岸阻隔,甚至连李光谟也无法回答,但他说:1977年,李济生前最后一本著作是《安阳》,可见殷墟在他心中的位臵。
(选自《民国那些人》,有删改)
相关链接 1949年社会巨变,中国学术一分为二,胡适、钱穆、李济、傅斯年等一批学人离开大陆,其中不少人在台湾传薪播火。自此以后,殊途发展,虽为异流,却显同归之势。殷墟的不少资料以及李济在台湾,使海峡对岸仍有不少学者继续着对殷墟的研究。这种研究,不仅是学术,还分明包含着对乡土的牵挂,对故园的思念。《中国文明的开始》和《安阳》等学术著作,均为李济去台后的心血结晶,可见古老的殷墟,仍然是他学脉所牵、心魄所系。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李济原来的梦想是去新疆、青海等地寻绎中国人的原始出来,后来由于中国人的历史起源于夏商周,所以决定改去河南、山西和山东。
B.如果没有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殷商的文化也只能以传说的形式出现;它的成功发掘,使得中国的信史又向前推移了数百年。
C.安阳殷墟的发掘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前所长夏鼐、台湾史语所前所长高去寻和考古人类学家张光直,都曾受李济的指导,在安阳接受过训练。
D.“如果不将张光直所说的“中国学界”缩小为台湾学界,那么他的判断显然过于乐观了”,作者的意思是,李济的学术影响只限于台湾学界。
E.本文简述了李济的考古贡献并展现了其高尚的学养人品,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并不为很多人所知,却在考古学界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科学家形象。
(2)李济为什么被张光直称为“中国考古学之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3)文中多处引用了别人评价李济的话,这些引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6分)(4)李敖称李济是“一个迷人的学阀”,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材料谈谈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________,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②对于什么是企业人才,与会者________,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三大条件。
③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________,即使是同一个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A.莫衷一是
各抒己见
各执一词 B.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C.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D.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厦深铁路开通后,铁路沿线城市和台湾金门、马祖地区联手推出数百项优惠政策,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
B.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这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
C.邵逸夫基金中的教育赠款项目是当前海内外爱国人士通过中国教育部实施的赠款金额最大、建设项目最多的教育赠款项目。
D.清华大学的研究表明,《算表》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早的实用算具,被称作世界数学史上乃至中国数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现。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国粹,可以通过不断的熏陶由陌生、隔膜到接受、欣赏,甚至可以通过不断的欣赏和把玩之后模仿和学习,但这种模仿和学习也必须是以纯粹的中国方式来进行,一旦脱离或者抛弃纯粹的中国方式,则无法进入这类文化符号,更遑论运用之了。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说:任何外国人,,更不能使之与其他国家的文化融为一体。
A.虽然他对于中国的国粹非常熟悉,也不可能将其移植为他国的文化样式 B.尽管他对于中国的国粹非常熟悉,也不可能将其移植为他国的文化样式 C.无论他对于中国的国粹熟悉到什么程度,都不可能将其移植为他国的文化样式 D.不管他对于中国的国粹熟悉到什么程度,也不可能将其移植为他国的文化样式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0个字。(5分)阅读经典,必须讲究①
,把好内容关。首先②
。古人有言,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也就是说,读书前应明了目录,通过目录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有选择地读书。其次,③
。经典著作思想深刻、内容博大,需要精读字、词、句,细读篇、章、节,仔细寻究,方能得其要领。也只有精读才能领悟其中积淀的深厚内涵。通识著作则要泛读,以便在有限的时间里开阔视野,完善知识结构。
17.下图是“中华老字号”的徽标,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期,中央电视台推出“你觉得生命中最好的时光是什么”的专访:老王说,可学无止境,我每天给国家做出一点贡献,让国家有进步,这就是最好的时光;小刘说,和大家一起熬夜造机器人参加比赛,便是最好的时光;大李说,最好的时光莫过于一片寂静的林荫道,一杯咖啡,一本书,听着悦耳的鸟鸣,静静品读一下午。
这三种“时光”,你认为哪种“最好”?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泉州市2016届高三语文适应性练习(A卷)
【参考答案】
1(3分)答案:A
解析:不合题意,本文所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主要体现为“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严格对称的结构”及“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的渲染表达”三个方面,A项少林寺古塔建筑群是宗教建筑,其目的是纪念历代高僧,不在上述三个方面之中。
2(3分)答案:C
解析:说法绝对,原文“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并不意味着“摒弃了方正对称”。
3(3分)答案:B 解析:曲解文意,原文是“世间生活的场所,供游乐享受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说明也供祭拜神灵之用。
4(3分)C 5(3分)C(“太建”就是指高宗即位时的年号)
6(3分)D(“建造讲经之处”错,应该为“造访讲经之处”)
7(11分)(1)当时孙瑒的军队不足一千人,都登上了城楼防御把守,孙瑒亲自巡视抚慰,向士卒敬酒劝食,士卒都乐于为他献身效力。
(“乘”1分,“赋食”1分,“用命”1分,句意2分,共5分。)
(2)我和王琳施展才力同尽臣责,一道辅助梁室,也可以算是很努力了。现在事情走到了这样的地步(实属天意),天意难道能够违抗么!
(“陈力”1分,“协义”1分,“奖¨1分,句意2分,共5分。)
8(5分)颈联运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手法来描绘孤寂悲凉的画面。(2分)时到岁末,闲居江州的诗人眼前看到的是寺塔孤立、风生鸦飞的景象,一静一动,互相映衬,“风声”“鸦飞”更显示了环境的荒凉,(2分)也烘托出诗人隐退闲居的孤寂之感。(1分)
9(6分)①“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迹稀”,点明自己闲居江州养老的境况,叹岁月流逝,一事无成,既有伤老悲己之情,又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慨叹之情。(2分)②“一觞犹有味,万事已无机”,传达出诗人借酒自慰及对世间万事的心灰意冷之情。(2分)③“此时张正字,书札到郊扉”,在诗人引退孤寂之时,张正字的书信使诗人内心产生了淡淡的欣喜之情。(2分)
10.(6分)(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2)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11(5分)(1)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
(B项“小城落后、闭塞”概括错误,小城的特点应是“平静、恬淡”。D项“他尴尬地笑”“小心谨慎”“人与人不太和谐”表述均有误,从原文上看,作者传达的意思是人际关系和谐。E项“语言简洁明丽”的表述不准确。)(2)(6分)①对“阳光”的环境描写展现了小城阳光温暖、明亮、充足的特点。②借助阳光的烘托,极其自然地表现了小城和平安详的生活状态,点明了主题。③表现了邮差先生对小城生活的满足,展现其乐观开朗的性格。(每点2分)(3)(6分)①悠闲自得。邮差先生送信售票,裁剪花样,在街上散步,惬意而满足。②热心善良。邮差先生体谅家长的辛苦,怕老太太失望,不希望带来坏消息,这些都表现了他的热心体贴,心地善良。③尽职尽责。邮件来时,他小心扎好;送邮件时,他耐心等待。④乐观开朗。对跟他开玩笑的小子说“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4)(8分)这句话表面是在说小城的天气,而实际上是说这个小城正是晴天下的小城;(2分)小城里的生活很安详、静谧,在这样的小城里生活很舒适很快乐,每天都有好心情;(2分)展现出抗日战争背景下,没有硝烟只有祥和与宁静的生活画面,表达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不愿看到这种生活被打破的意愿。(2分)在结构上与上文的“阳光”相照应,使文章的结构紧凑完整(2分)。(每点2分)
12(5分)(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A、C不给分。
解题思路:A项,关于去河南、山西和山东的原因,原文并无表达。C项,张光直没有在安阳接受过训练。D项,这句话是想说李济去了台湾之后,他在中国考古学界的身份就有些尴尬了,因此说“李学术影响只限于台湾学界”不准确。
(2)(6分)答案示例:①他主持了仰韶文化遗址发掘,是第一位挖掘考古遗址的中国学者。②他主持了济南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掘,让龙山文化呈现于世人面前。③他主持了震惊世界的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④他领导的安阳殷墟发掘,对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⑤他为中国考古学界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⑥他的学术思想一直在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中占据支配地位。(每点1分,意对即可)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表面上问的是李济被张光直称为“中国考古学之父”的原因,实际上是要求考筛选出李济在中国考古学领域的成就和贡献。因此,考生除了要答出文章第六段中张光直对李济的评价外,还应答出李济的中国考古学领域的成就和贡献。阅读全文可知,李济的成就和贡献主要分布在正文前半部分。将有效信息筛选出来分点作答即可。
(3)(6分)答案示例:①评价人身份各异,引用不同人对李济的评价,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②这些评价从侧面凸显了李济的学术地位和巨大的学术影响;③评价点出了李济对考古学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④评价展现了李济正直的人品。(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题思路:人物传记中常常引用他人的评价,这些引用一方面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另一方面可以让作者的观点得到佐证,使其更有说服力,还可以使传主的形象特点更鲜明。依此思考,我们就可以得出答案。(4)(6分)答案示例:他被称为“学阀”的原因:①他崇高的学术地位。他是第一位挖掘考古遗士的中国学者,他的学术思想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②他独特的个性。他相当固执,是一个被上级、同僚、晚辈、学生害怕的人,甚至在一些人眼中,简直就是可恶。
他“迷人”的原因:①他杰出的贡献。先后主持了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以及殷墟的发掘,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②他的人格力量。对事业充满热爱,并一直为此而努力,对真心为学的人会给予最大的帮助;对故园充满热爱与眷恋。
解题思路:此题虽为探究题,但开放性不大,关键还是要立足文本来分析。理解这一评价要理解两个关键词:迷人、学阀。为什么李济被称为学阀?又为什么说李济迷人?这些都可以从原文中寻找到原因。
13(3分)B [解析] 各执一词: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形容意见不一致。各抒己见: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莫衷一是:形容很多人之间意见有分歧,人多口杂,没有一致的看法,不能得到一致的结论。①句中有“互不相让”说明大家都坚持自己的观点,用“各执一词”最恰当。②句中的“有一点得到公认”,说明与会者的观点有一致之处,“莫衷一是”“各执一词”强调的是观点的不同,所以“各抒己见”最恰当。③句选“莫衷一是”是最适合语境的。
14(3分)c [解析] A项,缺宾语,应为“以满足……需要”; B项,两面与一面不照应,应去掉“能否”,改为“这将影响到汉字文化的传承”;D项,语序不当,应改成“被称作中国数学史上乃至世界数学史上”;同时“被称作”前面加“这一发现(研究成果)”。
15(3分)C【解析】其他三项关联词使用不当。
16(5分)①读书方法(1分)②重视目录之学(2分)③精读与泛读结合(2分)17(6分)示例一:徽标由“字号”连接组合而成,贴切地表达出“中华老字号”的意义。印章造型、金石篆刻手法显示出老字号的历史久远。上下融会贯通体现出商业流通与老字号之间相互共同影响、发展的美好前景。
示例二:徽标由“字号”连接组合而成。印章造型、金石篆刻手法既显示出中华的文化博大精深,又预示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现代社会的旺盛活力。
[解析] 分析徽标创意,要注意仔细、多角度地观察徽标,从其象形特点、形式设计特点入手思考,还要注意这些特点和主题有无关联。
18.评分标准可以参考余闻先生撰写的全国2卷作文评析。【参考译文】
孙玚,字德琏,是吴郡吴县人。(孙玚)年轻时就洒脱不拘束,喜欢研究战术攻略,广泛地涉猎经书史传,尤其熟悉书牍文札。王僧辩讨伐侯景时,王琳(领兵)当前军,(因为)王琳与孙玚是同门师兄弟,于是(王琳)上表推荐(孙玚)当戎昭将军、宜都太守,随即跟从王僧辩到武昌救援徐文盛。适逢郢(yǐng)州失陷,于是(孙玚的部队)就留在巴陵镇守,做好攻守的准备。不久,侯景的叛军杀到,不分昼夜地进攻巴陵外围阵地,孙玚督领部属全力抵御,(结果)叛军败退奔逃。高祖受禅为帝,王琳在郢州另外奉立梁朝的永嘉王萧庄为主,(并下诏书)征召孙玚为太府卿,加授通直散骑常侍。等到王琳向内地进犯时,北周派大将史宁率领四万兵马,乘(防守)空虚(的机会)突然袭击(郢州城),孙玚部下协助防务的张世贵攻取外城以接应周兵,(郢州城因此)损失军民男女三千余人。北周军队又堆起土山高架云梯,日夜攻击迫近,(又)乘着风势放火,烧掉了内城南部的五十多栋楼房。当时孙玚的军队不足一千人,都登上了城楼防御把守,孙玚亲自巡视抚慰,向士卒敬酒劝食,士卒都乐于为他献身效力。北周军队竭尽全力也没能攻下(内城),于是假传北周君主的旨意任命孙玚为柱国、郢州刺史,封为万户郡公。孙玚假装答应(他们)来作为缓兵之计,同时暗中加紧修整作战用的装备,敌楼、城墙和守城器械等,一天之中都严密设防,北周军队(对他)非常害怕。到后来听说(陈朝)主力军已经打败了王琳,(即将)乘胜而进,北周军队才解围而去。于是孙玚控制了长江中流的全部地域,(他)召集将士并对他们说:“我和王琳施展才力同尽臣责,一道辅助梁室,也可以算是很努力了。现在事情到了这样的地步,天意难道能够违抗吗!”于是派遣使者恭送表文到朝廷(表示归顺)。高宗登上帝位之后,认为孙玚功绩名望一向显著,(对他)非常信任倚重。太建四年,任命(他)为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出京镇守公安。孙玚(到任后),高筑城墙深挖城壕,恩威并用远近顺服,为周围境外的人所敬畏。后主继承帝位后,又任命(孙玚)担任通直散骑常侍,兼起部尚书之间的亲近之意。(孙玚)又担任五兵尚书,领右军将军,仍然担任次侍中职务。后主多次驾临他家(看望慰问),还吟诗作赋赞颂(他的)功勋品德,展示君臣之间的亲近之意。(孙玚)侍奉父母以孝顺闻名,对几位弟弟非常亲厚和睦。(孙玚)生性通脱平和,有财物就散发给亲友。(孙玚)还常常在名山的学斋里开设讲堂,召集玄言儒学之士(讲学),冬夏两季供给资财费用,为学者们所称颂。而(他)为人率直平易,不因召集的名声(大)地位(高)就看不起人。当时兴皇寺郎法师则通晓佛典,孙玚每次造访他讲经之处,(与他讨论经义)经常有不同的立论,僧侣们(对他)没有不仰慕敬服的。(孙玚)因为年老多次请求退休,(但皇上)下达嘉奖令屡屡挽留。祯明元年(孙玚)在任上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第五篇:高三政治关于台湾问题的练习
高三政治关于台湾问题的练习第57届联合国大会总务委员会作出决定,拒绝将冈比亚等极少数国家提出的所谓“台湾参与联合国”提案列入本届联大议程。这是台湾当局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第10次遭到失败。美国五角大楼官员表示,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
1、上述这一政治现象主要说明①台湾加入联合国的条件还不成熟②联合国一贯主持公道维护中国利益③台湾当局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在国际上越来越不得人心④陈水扁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图谋只能以失败告终
A 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2、美国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这说明了 A美国与中国在台湾问题上有完全一致的立场
B美国害怕中国的强大C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将逐步消失 D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使美国在某些问题上作出了让步
3、美国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从根本上是因为 A对冈比亚等极少数国家提出的提案没有兴趣 B从台湾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 C为了改善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D从自身的国家利益出发
4、冈比亚等极少数国家的行为
①是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②违反了国际法的有关规定③践踏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④理应遭到中国人民包括广大的台湾同胞和海外爱国人士的强烈反对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为什么台湾提出要加入联合国会遭到连续的失败? 第一,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而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性,它无权加入联合国。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台湾只是中国的一部分,根本不存在“加入联合国”的问题。
6、台湾有没有资格加入联合国?
没有。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台湾只是中国的一部分,不具备独立主权实体,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7、为什么少数国家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 台湾是中国领土神圣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我国的内政问题。不顾历史事实,不顾中国人民的感情和利益,干涉我国的统一大业,把台湾作为主权国家并支持其加入联合国,这是对我国主权的侵犯和内政的粗暴干涉,必然遭到中国人民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