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邓三社会实践报告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调查报告
指导老师:XXX 学 生:XXX 联系方式:XXX 学 院:XXX 班 级:XXX
完成时间:2010年7月10日
一、调查背景
村民自治在中国农村的实施已经产生了轰动效应,短短十余年来,它不仅吸引了中国人的视线,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它不仅吸引了新闻媒体的注意力,而且也掀起了学术界的研究热潮。那么作为一种全新的农村社区制度,村民自治在我国农村推行10余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到现在几乎所有的农村都建立了村民自治组织,各地都在进行村民自治的广泛宣传和深一步的探索发展。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以问卷式的调查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本问卷以在不同省份不同地区的农村学生中调查为主,通过学生的眼睛来看农村自治的现状,学生能够更加客观来看待农村自治的问题,使调查问卷更具有实际价值。
在本次调查中,除少数调查问卷由于误差形成无效问卷外,有效问卷50份。此外,本小组成员也多来自农村,比较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
三、调查对象
本问卷的调查对象有来自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21个省的4-5名农村学生。
四、调查数据分析
(1)有42.1%的村民听说开过全体村民大会,有36.8%村民不清楚这点,其它的说开过一两次。
(2)有58.8%的村民认为开会的内容是传达中央文件,讨论村内大事,有35.3%的村民认为开会无实质的内容,走形式。
(3)有76.2%的村民不知道中央要求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政策,只有23.8%的村民知道点。
(4)85.7%的村民认为乱收费的现象,只有14.3%的认为有乱收费。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表明,农民对村里的村务公开等等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甚至还有些人不知道。以后农民们应该对事情多了解,也是有很多的好处的。中央及地方的文件精神要及时进行宣传,使村民更加深入的了解其内容,从而可以更好的进行村民自治,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对“民主决策”所问的5个问题中:
(1)知道本村开展过村庄规划的村民占53%,其余人对此不知道或不清楚;而对村镇规划75%的村民表示满意,19%村民不满意,其余的则表示无所谓。(2)对于村里的重大决策应该如何做出?有39%和35%的村民认为应该由村里的干部决定或由全体村民讨论后由村干部决定;另有17%和9%的村民认为应由村民代表或全体村民决定。
(3)在74%的村民眼中,在乡村工作的干部是最有力的,其余则认为有能力在外面的人。
(4)48%的村民觉得自己在村里的地位一般;38%的村民认为没有地位;另有14%的认为有一定的地位。
(5)48%的村民偶尔被邀请参加村里的重大问题决策;14%被经常邀请;有36%的村民从未被邀请。
应当指出,农村的村务决策均已在一定程度的民主基础上运作,但离法律制度规定的民主决策的要求和原则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村民群众对重大村务决策的直接参与远未达到法律和制度规定的要求 首先,按法律和制度规定,村民群众拥有自主决定本村重大事务的权利。数据表明,并非所有重大村务都由村民群众直接参与决策。根据国家制度规定,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是村民直接参与本村重大村务民主决策的主要形式。但在村务决策实行运作过程中,无论是村民会议,还是村民代表会议,均无实质性的决策权力。村民会议特别是议决重大村级事务的决策性全体村民会议,因各种不同的原因,当遇到与全体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特别重大、复杂的村级事务,往往通过召开村两委会和村长、自然村长联席会议,或村两委会和党员联席会议,有时也召集村干部和村民长、全体党员联席会议进行决策。、村集团决策村务对民主决策制度原则有一定的偏离
从村集团决策的形成和倾向看,未能充分反映村民群众的意愿。按照制度规定,村集团应在广泛吸纳村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决策。从村集团决策的实际
状况看,首先应当肯定,有相当一部分的决策确实是以村民群众的意愿为基础的。然而,从决策形成和决策倾向的角度进行分析,村集团的决策是各种机构、组织、群体或个人交互作用和的结果,其所作的每一项决策总是代表着一定的利益倾向。不可否认,现实中相当部分的重要决策并不一定反映和代表多数村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
人民民主监督是民主监督的重要方面,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等,以此加强对各级干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据文卷调查结果显示,42%的村民对现任村委会表示满意,对村委会干部表示相当的信任和支持。与此同时,数据表明,有44%的村民对当前的村务不太清楚,6%的村民完全不清楚村里政务、村务、财务,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民主监督存在的问题。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制度的重要内容,调查结果显示,村民民主意识、监督意识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针对这一情况,农村民主监督的发展应抓好村务公开的实行、村民民主理财的行为、村民罢免权的切实行使及对村委会成员实行工作过失追究制度等。从村民自治现状来看,民主监督从抽象的“纸上权利”变成了实行行动,对于制约村干部的用权行为起了一定作用,在此基础上,提高村民民主意识、监督意识,使民主监督进一步深入人心,是加强农村村民自治的重中之重!
五、调查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自治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在针对重庆大学农村户口同学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村民自治机制正在农村逐步发展并影响人们的生活,然而我们同样发现了一些问题,调查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
1.村委会在村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引导和信息宣传做的十分有限,只有24%的受调查者对村委会的工作表示了肯定,而有76%的人都认为村委会做的较少或很少。显然,对于村民自治机制来说,村委会需要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而目前他们还做的不够。
2.村民的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在调查的50人中,收入全部来源于农业部分和外出务工,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从这点也可以显示出目前大多数村民的学历还不够高,无法实现更多的经济收入途径。而村民学历较低也是实现村民自治的
制约因素。
3.对于本村的财务、村务、政务是否公开和透明的问题,有50%的人表示很少公开,甚至是从未公开,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村民难以信任村委会,而村委会也难以在村民中实施工作。
4.在本村的重大事务决策中,有48%的同学的表示很少参加,36%的同学表示从未参加或从未听说,显然,对于受教育程度并不高的农村,大学生应该是具有思想先进性的群体,然而他们实际参与重大事务决策的机会非常有限,这是不利于村民自治的。
5.最后,关于村民自治过程中,是否需要政府的规范,监督和引导,有52%的人选择了需要,而有17%认为可有可无,可见自治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同时我们也认为这反映了村民之间对于村民自治机制是缺乏信心的,他们还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
六、调查建议
1、延长村委会届期。村委会三年换届届期过短,不利于村委会工作。特别是新当选的村委会干部,基本上是第一年熟悉情况,第二年规划设计,第三年开始实施规划时又面临换届选举,既影响工作又不可避免地造成村干部的短期行为,不利于保持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连续性。
2、扩大民主管理。进一步推行和完善村务公开,使村务在广大村民的监督下 “阳光”操作。为保证管理民主得到有效实施,一是要大力倡导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对于群众拥护信任,又是党员的村委会主任,应大力提倡实行村支书、村主任“一肩挑”,其他村干部可以实行交叉任职,这样既可以减少村干部数量和经费开支,也可以减少甚至避免书记、主任因观念相左引发的班子内耗,从而使村干部有更多的精力为村民服务。我省今年就作了较大范围的尝试,截止目前,“一肩挑”的比例达到40.4%,比上届提高了18.6个百分点。二是应出台和完善对村级干部的优惠政策。通过提高待遇,吸引有志于农村建设的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留在农村,解决村级干部后继无人、素质不高的问题。国家应出台有关政策,在生活上提高村委会成员的待遇。对他们的生活补贴标准应不低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平均收入水平(或城市最低工资标准),同时,研究和探索制定村干部的养老、医疗等保障福利办法。对于政绩突出,年富力强的
村干部应允许择优录用为公务员。
3、健全民主监督。在现有法规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民主监督的相关规定,使民主监督工作制度化和经常化。要继续完善对村委会干部的年度评议制度,让村民评议村干部成为村民监督村干部的自觉行动和有效方式。应建立村干部引咎辞职制度。对村干部年度民主测评不合格的,要责令其引咎辞职。同时,健全现有的村干部罢免制度
4、理顺村“两委”关系。村委会主任是由村民直接选出的,对村民负责,受村民监督。但按现行领导体制,村支书是村里的一把手,村主任是二把手。这往往带来两种情况,一种是党支部书记民主意识强,能够尊重自治组织的决定和村民的民主权利;另一种是党支部书记仍习惯于传统的领导方式,使自治组织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为理顺这方面关系,在今年我省村委会第七次换届选举中,采取了村主任兼党支部书记的做法,从实践看,这种做法有利于权利关系的协调,但并未从根本上理顺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有待于在国家的政策法规中做出规定。
七、调查总结
搞好农村村民自治是调动农民群众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要充分认识村民自治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克服那种只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和行为倾向,代之以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发展观念和行动,在发展农村各项事业中积极发展民主政治,推动政治文明建设,让村民自治的成果促进和保障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八、调查体会
通过这一次的关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了解到农村自治工作,虽然我们选的课题较为普通,做的时候也因为能力有限,所以还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但是这毕竟是本人靠自己的努力完成的调查报告,是我艰辛劳动得来的结晶。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与更多的同学交流,它加强了我们的交际能力,使我认识了更多的同学,交流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这将对我们以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本人觉得寒假假期的调查实践活动非常有意义,它让我体会到了人民生活的丰富多彩,让我获得了自身参与研究探索我们身边的社会现象的乐趣,更让我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收集、统计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问卷
----关于村民自治问题
为了挖掘村民自治中的制约因素,探究村民自治中一系列合理运行机制,推动我国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我们社会实践团队特组织此次调查。谢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1.您们村以前是否召开过全体村民大会? A.经常 21 42% B.很少,开过一两次 29 58% 2.您认为开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传达中央文件,讨论村内大事
58% B.无实质的内容,走形式
42% 3.您对村民自治是否关心? A.一直关心 9 18% B.较关心 27 54% C.很少关心 13 26% D.从不关心 1 2%
4.本村的集体经济规模和发展状况如何? A.发展好 10 20% B.有所发展 18 36% C.欠发展 18 36% D.不发展 3 6%
(其中一份问卷,该题未答.)
5.村委会在村经济发展中能否做到积极引导和信息宣传? A.一直这样 12 24% B.有时这样 20 40% C.很少这样 14 28% D.从不这样 3 6%
(其中一份问卷,该题未答.)
6.本村的财务、村务、政务是否能做到公开和透明? A.一贯公开 8 16% B.经常公开 17 34% C. 很少公开 22 44% D.从不公开 3 6%
7.本村的水利设施、基础设施及治安卫生状况发展如何?
A.很好 6 12%
B.较好 16 32% C.一般 23 46% D.不好 5 10%
8.您对目前村委会组织制度及工作情况是 否满意?
A.十分满意 5 10%
B.比较满意 16 32%
C.一般 24 48% D.不满意 5 10%
9.本村农业的种植结构是否进行过调整?是否有一定的特色? A.调整过且有特色 13 26% B.调整过但没效果 26 52% C.从未调整 10 20% D.没调整但有特色 0 0%
(其中一份问卷,该题未答.)
10.据您了解,村委会干部是否存在外出务工现象? A.存在 4 8% B.不存在 23 46% C.曾经存在 6 12% D.可能存在 16 32%
(其中一份问卷,该题未答.)
11.在村委会选举过程中是否能积极发动群众,畅通和规范选举过程? A.一直这样 13 26% B.有时这样 17 34% C.很少这样 17 34%
D.从不这样 3 6%
12.您希望村委会在农村发展过程中主要起到什么作用? A.主要发展经济 23 46% B.主要执行好上级的任务 6 12% C.搞好治安和环保 18 36% D.其他 7 14%
(其中四份问卷,该题同时选择A C两项.)13.您认为村干部应该如何产生?
A.上级任命 2 4% B. 村民选举 32 64%
C.上级提名候选人,由村民选举13 26%
D.随便 3 6%
14.您知不知道中央要求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政策? A.知道 38 76% B.不知道 12 24% 15.在本村的一些重大事务的决策中,您是否参加过? A.每次参加 7 14% B.较少参加 24 48% C.从未参加 11 22% D.没听说过 7 14%
(其中一份问卷,该题未答.)
16.您认为村民自治在农村发展过程中有没有意义? A.很有意义 22 44% B.意义不大 13 26% C.没意义 5 10%
D.不清楚 10 20%
17.村民之间发生矛盾,您首先愿意找谁解决? A.村委会 24 48% B.族内有威望的人 12 24% C.自己解决 9 18%
D.其他 5 10%
18.在村委会选举过程中,您认为什么样的人适合做村干部? A.经济(致富)能人18 36% B.族内有威望的人 4 8% C.文化或技术能人 20 40% D.无所谓 8 36%
19.在村民自治过程中,您认为是否还需要政府的规范、监督和引导? A.需要 26 52% B.不需要 7 14% C.可有可无 17 34%
20.您认为你们村是否存在乱收费的现象 A.没有 43 86% B.有 7 14%
您认为村民在自治过程中应该做些什么? 主要有: 参加村上大会、积极选举、积极参与,配合工作、规范自治程序、按原则办事。
第二篇:毛邓三社会实践报告
一、导言
广州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岭南文化的中心地、近现代革命史的策源地和当代改革开放的前沿地”,也于2010年成功举办了亚运会,让亚洲乃至于全世界重新审视这个美丽的花城。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洒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随着经济的腾飞,政治的发展,文化建设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随着广东省吹响建设文化强省的号角,处于后亚运时期的羊城也应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文化建设。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的文化建设的调查,使处于后亚运时期的羊城能总结经验,并继续发挥新时期广东人“敢为人先、求真务实、开放兼容、守法诚信”的精神,对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起带头作用,切实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次调查在2011年1月底,通过对数个小区的走访与访问,走访多个广州著名历史文化建筑物,并到广州图书馆查阅必要资料,在网上查找资料,对亲朋好友进行访问,并结合本人近几年来所参加的文化活动,对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的文化建设有了初步了解,希望对往后广州市文化建设有一定帮助。
二、案例分析
(一)广州市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摘自广州日报
近年来,广州文化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已成为全市国民社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2006、2007两年,我市文化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41.36亿元、294.14亿元,分别占全市GDP的3.98%、4.17%。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断增多,出版发行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广告会展业、网游动漫业等优势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广州文化产业的主要支撑力量,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广州网易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漫友文化传播机构等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日益明显。同时,适宜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广州加快文化事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关于加快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的意见》、《广州市进一步扶持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广州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政策和扶持措施,制度环境不断改善。同时,市民文化消费不断增长,海内外游客不断增多,产生了大量现实或潜在的文化消费者。
分析: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
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报告这一新提法,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已经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战略着眼点,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可见文化产业在很大程度上能增强广州的文化软实力,因此必须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
(二)广州市白云区黄石路附近数小区的文化建设
经过本人的走访与调查,基本上每个小区都设有小区文化室,里面包含一系列文化设施,让老年人与小孩能在里面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还有在小区内部基本上都配备了一个专供儿童玩乐的设施,让家长能陪同子女玩乐,营造良好的家庭内部的氛围。在小区的各个宣传栏上面,都贴有“八荣八耻”、“创造文明小区,营造和谐氛围”等标语,还有一些救护救灾、遵纪守法的小提示,让居民看了能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技能且慢慢地营造文明社区。再者在小区里面设置了篮球场,网球场,兵乓球桌等一系列健身措施供民众选择,民众在强身健体之余,也营造了比较好的社区氛围。而在本人居住的小区里面,基本上每天七点多在小区里面就会见到一群上了年纪的阿姨在那里跳舞,据她们说除了强身外,有时候还会应邀出去外面表演或比赛,看着她们优美的舞姿,一种属于岭南文化的气息毅然升起。经过对小区管理处的访问,小区人员说他们今年为了迎接春节,在管理处门口特地挂了两个大红灯笼,显示出中国红,而且在每栋楼的楼下都摆有桃花和菊花来显示出广州那种独特的习俗。还有坚持开展“优秀电影进社区”公益放映活动,让每个小区的住户在观赏电影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
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广州这座大城市里,做好小区文化建设非常重要,让每一位身处于广州市的人都得益于小区的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广东省构建“文化强省”作贡献。
三、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文化建设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的文化建设的确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广州文
化领域在改革开放初期走在全国前面。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的头一件大事,在1979年广东粤剧院组团首次赴香港的演出。在对内改革方面,1980年,广州东方宾馆出现了我国第一支业余轻音乐队和第一个音乐茶座。同时,广州又开创了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先河,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广州就聚集了一批流行音乐歌手和制作人,以及按现代市场经济模式运作的制作机构。而广州的传媒尤其值得称道,广州是中国报业最发达的地方。这里,除了《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三大报外,广州还出现了一批财经类、都市生活类和实用信息类的报刊如《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未》、《足球抱》、《南方窗》等,这些报刊客观、真实、前瞻的办报理念和市场化运作,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平面传媒。文化体制上,广东文联打破了作家终身制,在全国范围内招聘作家,这一改革举措,也是全国首创。这反映了广州在经济崛起的同时,文化领域也充满朝气,敢为人先。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我们民族的富强之路,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广州文化事业的改革开放。
四、广州文化建设的建议
广州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成为全国的先行者。但是,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广州原有的一些政策优势、地缘优势已慢慢消失,广州要在今后的发展中更进一步,再创辉煌,必须依赖于文化力的持续增长,依赖于文化的创新。因此下面对继续推动广州文化建设提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提升广州文化软实力。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最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文化实力是物质实力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在过去的日子里,广州成功举办了中国国际动漫节,这不仅很大程度上为动漫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也通过动漫节使动漫发展成为一种产业,以此提高广州的软实力。还有近几年举行的南国书香节,从2008年开始,3年的南国书香节,政府共投入资金720万元,并且免费提供了场地等硬件设施。除为书香节“买单”,政府还承担了“倡导者”的角色,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有社会责任、文化担当的企业共同参与到书香节当中。这场“阅读嘉年华”提倡全民阅读,在市民受益的同时能与经济挂钩,一举两得。从以上两个例子看,广州要提升文化软实力,除了政府的支持以外,企业或者民间也应该发挥创意,大力研发文化产业,例如电子行业出身的华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把原来技术优势跟文化结合起来,创造了一
个主题公园,以十分之一的造价打造出东方迪斯尼,不仅在安徽、辽宁等省份建设,还出口到了国外。因此广州既要借鉴国内成功经验,也要发挥政府职能,提升广州的文化软实力。加强规划和引导,突出优势产业,重点扶持动漫制作和网络游戏、会展业、书报刊出版业、设计产业等若干优势行业,重点推动影视制作播放、演出娱乐、文化旅游、音像制品业等传统产业升级,精心打造上下游文化产品相互带动、共同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努力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先进文化内涵的拳头产品和著名品牌,迅速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并利用广交会这个平台将广州市独有的文化产业宣扬出去,让外国重新审视这座充满文化魅力的城市。
(二)深化文化改革创新,使传统文化通过创新得以传承。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2006年初,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在2020年左右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鼓励社会力量、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扶持发展传统民间工艺,加强岭南艺术精品的创作和生产。例如将传统的工艺根雕通过创新,使它成为有价值的台灯架。通过创新,使传统的形式得到改变,以一个新的形式得到发展,如陈村征动漫形象代言年桔,在全国率先举办花卉动漫节,花卉博物馆。再者创新先进文化的传播方式,促进文化与科技相结合,推动文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拓展先进文化的传播渠道。又如创新文化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培养和引进文化领军人才、文化名人。
(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切勿忘本。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国家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各种腐朽文化思想也沉渣泛起,甚至西方国家加紧了对我国的文化渗透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分化”和“西化”。广州自开放以来,因广州人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性格特点,接纳了很多西方的节日,西方的传统,但在接纳的同时,切忌忘本,只懂崇洋媚外,总觉得外国的月光特别圆。而应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正确处理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关系。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吸收、借鉴和利用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保持先进文化的民族特色,体现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在刚过去的所谓的西方情人节,不只西方人认这个,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东方人,也很认这个;正月十五,所谓的中国情人节,年轻的情人们不认这个,年纪大一点的即使受过传统文化盛世余荫,大多也没听过这个。总之在同一个星期里面的东西方
情人节,西方的热闹挺多的。为什么西方的提别吃香呢?归根到底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还有人们价值观里总认为西方的东西都是好的。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人们脑海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能忘本,在吸收、借鉴和利用西方文明的成果时,保持先进文化的民族特色。
(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民众的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得到提高。例如公园免费开放,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已全部免费开放,这一系列便民措施能大大地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加强小区的公共文化建设,每月举行一个特定的文化节目等,例如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举行街道书画展。再如在刚刚过去的元宵节,广州市越秀区区委、越秀区人民政府举行首届“广府庙会”,增强广府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过年气氛。除了举办各式活动使民众的文化生活得到满足,还要从思想道德层面使市民素质得打提高。例如通过形象宣传片展示广州的新形象,刺激人民的思想层面;又如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作为市民应该遵守的规则,提倡全社会做好人好事,大力发展志愿者服务。再如通过举行“文化广场”、文化节目、讲座等等,让市民得到思想道德层面的熏陶。
五、调查后的感想
通过这次调查,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广州市的文化建设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广东省的改革开放,在这三十多年的发展里,广州市的文化建设一方面结合广东省的实际,另一方面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功地提升了城市形象。也希望在这后亚运时代,广州能进一步发挥历史悠久的岭南文化的优势,继续拓展改革开放的力度和深度,切身把广州建设成历史文化名城,为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作贡献。
第三篇:“毛邓三”社会实践选题清单(范文)
“毛邓三”社会实践选题清单
一、文化教育
(一)农村教育
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村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而农村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农村的教育决定了中国的未来。因此,正视当前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面临的问题,大力改革与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是新世纪我国农村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18%至22%。调查显示,57%的留守中学生存在轻微或轻微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轻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47.7%,中度为9.0%,重度为0.3%。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还发现,这些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往往与父母的打工年限有关,时间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2.流动儿童(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则有近2000万。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9.3%,近100万名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
3.学校债务。教育部提供的数据,中国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欠债高达500多亿元,债务形式主要是施工队垫款、银行贷款以及向教师和社会借款等。4.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城市教师的超编和农村教师的缺编无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了在教育资源分配问题上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农村的教育更是关键。作为农村教育核心的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可以作为晴雨表直接反映出来农村的教育质量。
(二)教育资源不均衡 1.招生公平性问题。省市之间分数的差距,名人降分录取,西安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招生丑闻事件都反映了一个问题,如何保证学校招生的公平性?湖南邵阳罗彩霞被冒名顶替事件。
2.提高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东中部教育水平高,西部教育水平低。西部教育水平低主要反映在当地经济发展影响教育。
3.贫困生的教育问题。近年来与贫困生有关的话题越来越多,由贫困生带来的一系列扶贫措施,教育和心理问题爱到广泛关注。大学每学年都有很多贫困生,学生欠学校的学费有的达上千万元之多,学校想方设法帮助贫困生,但相对于贫困生的庞大数量实在是太微弱了。在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群体?你认为社会应该做些什么?
4.择校制度。择校作为教育供需双方选择的制度安排,是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由于户籍和区域管理,中国的择校存在较大的问题。
二、医疗卫生
(一)医疗问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医德问题。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防止药物的滥用。2007年11月21日,怀孕9个月的李丽云因呼吸困难,在同居男子肖志军的陪同下赴北京某医院检查,医生检查发现孕妇及胎儿均生命垂危。由于肖志军多次拒绝在手术单上签字,最终孕妇及体内胎儿不治身亡。肖志军拒签字致产妇死亡事件发生后,一时舆论哗然。据《新京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刘明祥教授认为,肖志军不构成过失杀人罪,医院至少应该受到道义上的指责。
2.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资源分布不平均。例如,北京1200万人有三甲医院57家,而有些千万人口的城市,却连一家三乙医院也没有。在你所在的家乡呢?
3.医疗收费高。中国数所名校乱收费行为被曝光之后,国家发改委又向外界公布了八起医药价格违法案件,其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名院被官方点名。79岁的董合久,九个月内被迫9次转院后,含恨而终;注射液3元卖不掉,涨到288元却畅销,为什么?医生开出一盒回扣是50元;中国医改最大障碍,是既得利益集团巨大的利益难以撼动。4.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滞后。近几年医疗救助目标人群覆盖率低,救助项目涉及范围较窄,医疗救助标准不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诊疗过程不良开支过大,医疗成本上涨,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制度出现异化现象;管理上的缺陷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卫生政策上的缺失,导致医疗资源配置不尽平衡;贫困人群医疗救助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滞后,致使贫困人群医疗救助工作缺少法律保障。
(二)医疗保障框架的建立
1.如何建立覆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框架,2007年5月21日,国务院批准了《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根据纲要要求,“十一五”期间,要在全国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促进人人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中受众最广、变革最大的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建设,息息相关的影响和改变着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权益,成为最受瞩目的国家政策,老百姓最为关注的话题。新医改的方案已经推出,从对新方案的解读以及地方逐步推行的情况看,你个人认为这个方案对于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是否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改进?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农村地区缺乏社会保障,“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 的情况司空见惯,因病致困返贫的现象非常突出。同时给农村劳动力的战略转移、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产生严重障碍,限制了内需的有效增长。目前国家通过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制定严格的控制医药价格和医疗收费办法,逐步解决农村医疗的问题。去走访一些农户,倾听他们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见。
1.医疗制度公示,加强医院药品零售、医疗器械检查和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完善公示制度。
2.平抑医疗费用和药品价格。采用财政扶持、民间捐助相结合方式,扩大平价医院、平价药店覆盖面。
3.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全。加快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将不同收入阶层的人群纳入不同的医保范围,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4.社区医院的发展。发展城市社区医院,鼓励“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手术在医院,术后护理在社区”。5.低收入群体医疗保障问题。对低收入者降低医保理赔门槛、提高报销比例,发挥医保“社会稳定器”作用,近期降低医保报销基线。
6.新医改以市场为主导还是以政府为主导。现在的医疗卫生改革走入困局,根源在于它的基本方向有问题,不能走市场化的道路。基于医疗卫生事业的特殊性,无论是基本保障目标选择还是医疗卫生的干预重点选择,靠市场都无法自发实现合理选择,必须强化政府职能。政府的责任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化政府的筹资和分配功能;二是全面干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与一般消费品不同,大部分的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性质。具有公共品性质的服务是营利性市场主体干不了、干不好或不愿干的,也是个人力量所无法左右的。
三、经济稳定与发展
(一)收入增加
1.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它是基于居民财富逐步累积、财产性收入快速而不均衡增长的背景,是对财产性收入的承认和肯定,是防止财富在积累过程中向少数人集中、导致收入及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重大举措,同时也预示着财产性收入的增加要通过从“少数人拥有”到“更多群众拥有”的路径,让财产性收入覆盖更多的普通百姓,让全体民众共享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成果。你家有过去的老账本吗?
(二)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所谓通货膨胀,就是“货币总量”相对“物品总量”不断增大的现象,粗略地说,就是货币“过多 ”的现象。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通货膨胀一般产生两大重要后果:一是货币购买力下降,二是财富重新分配。通货膨胀是经济增长最为危险的恶魔,这一公认的经济增长的“恶魔”,既可能使中国经济增长遭受重创,也可能促成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层次改变。
1.物价上涨;2008年2月份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8.7%,月环比上涨了2.6%。这一数据与此前公布的2月份工业出厂价格指数(PPI)为6.6%一起,再度向我们揭示了目前我国所面临的物价上涨趋势仍在延续,通胀 压力仍在进一步增强。你有没有感受到物价上涨带给你的生活压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现象的?
(三)三农问题(农民、农村、农业问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1.新农村建设。2006年2月,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特别是2006年“两会”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改变了农村面貌。
2.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卫生医疗条件在农民心目中都是需要改善的方面。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的缺乏问题十分突出,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推动其他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农民收入问题。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强有力推动下,我国农民收入已经打破了几年前收入增长缓慢的格局,进入新的较快增长期。统计表明,2004年、2005年、2006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6.8%、6.2%和7.4%,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三年超过6%,是1985年以来的首次。但是与其他的社会阶级相比,农民的收入仍然很低,农民收入的增加不及社会整体收入增加的速度。
4.农业发展结构。每年国家的支农资金不断增加,同时取消了农业税,其他的乱收费现象也在不断的治理过程中。
5.农民的社会地位。目前来看,“农民”从某种意义上代表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的阶层,而那些所谓的“城里人”也常常带着有色眼镜看农民。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你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农民的社会地位却没有太大的变化。
6.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问题。目前被征地农民对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反映较为强烈:一是普遍反映补偿标准偏低,难以维持长远生计。二是对征地安置方式和平调村民集体资产的行为不满。西部地区一些城市从2000年开始,统一征地时不再留部分土地给农民。三是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式不满。政府对 土地一级市场实行垄断,低成本从农民手中征地后,在土地交易中得到较为可观的收益。
(四)人口问题
1.人口迁移。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人口分布起着重要影响。有关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即“民工潮”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这些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角度出发,研究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暂住人口”问题;一是从跨区域流动角度出发,研究“外来劳动力”或“民工潮”问题。如果你的家庭就是“新移民”,那么请讲述一下“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2.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我国现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引发的问题不容忽视。”王翔委员认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人口与计划生育现状导致人口危机:新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不平衡危机、人口老龄化不正常危机和维护人口正常替换不合理危机。同时,人口与计划生育现状影响提升素质:一是城市和农村人口反比例增长问题令人担忧,城市居民实行“一胎制”,而广大农村地区“二胞胎”已是普遍现象;新增人口接受教育的落差问题令人担忧;三是计划生育引发的道德问题令人担忧,社会上出现包二奶、假离婚甚至借腹生子现象。
3.人口增加引发的社会问题。50多年来,中国人口由6亿增长到13亿,人口的增加造成贫困、资源匮乏、就业难等问题。
(五)城市化进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化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享受了城市文明。在城市化的推进中,如何促进城市持续和谐发展?
(六)促进创业
创业不仅包括创办中小企业,还包括从事个体经营、创办合作组织以及新的项目,特别是国家和地方优先重点发展的就业型、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农副产品加工型、社区服务型、信息服务型等产业和行业,要使就业扶持政策与产业行业优惠政策形成支持创业的合力。去走访一些创业成功的人士吧,从他们的奋斗轨迹中能总结出哪些结论呢?他们的成功与国家政策基本面的变革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或许,今天的走访对于你日后的创业有所裨益。
(七)经济发展问题 1.产业结构优化问题。近年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不断优化,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企业研发投入逐年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不断涌现;进出口结构和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快,服务贸易发展迅速,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正在形成。
(八)贫富差距增加
目前,中国社会不和谐现象时有发生,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失业、腐败、社会不公、贫富不均、城乡收入差距等问题相对突出。种种迹象表明,贫富差距的加速扩大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亟待破解的难题。
1.仇富现象。产生仇富心理既有一般人性方面的因素,也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经济制度方面的根源。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制度的不完善会进一步刺激和加重人们的仇富心理。
2.垄断行业性高收入问题,要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加快推进电力、石油、铁路、民航、电信等行政性垄断行业的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强化垄断收益分配管理,调整垄断行业的利润分配制度,建立垄断超额利润上缴制度,将垄断利润收归国家财政。
3.社会收入分配;我国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收入分配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影响着改革的深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主要是由改革效应、二元经济结构、垄断和特权等原因造成。缩小收入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快经济发展、完善社会分配机制、解决收入分配不公、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四、社会保障与服务
(一)住房
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是房地产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之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住房改革和建设,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1.房价调控。近年来全国房市与几年前相比,涨幅很大。有专家认为由于地价上涨趋势明显,房价的上扬依然不可避免。也有一部分专家指出,随着政府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房价有望降到合理的价格,两种观点不断交锋,未来房价的走势仍是不解之谜。
2.经济适用房。排号难、审核松、富人化趋势明显等问题,使原本为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经济适用房在现实操作中走了样、变了味,据二手房经纪公司透露,目前私下交易现象突出,经济适用房是否能有效保障低收入家庭的购房需求,还是成为炒房的捷径?
(二)交通
1.交通拥挤,城市交通拥堵,导致市民上下班时间成本高;公众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停车难,行车难的现象日益严重,交通问题成为影响城市发展,影响大气环境的问题之一,交通的拥堵问题对奥运会也有一定的影响。2.燃料涨价。燃料涨价属于世界问题,而涨价的燃料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居民的生活成本,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三)权益与保障
1.妇女权益保障。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从广义来说,社会保障制度的受益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从狭义而言,社会保障制度又以弱势群体为主。国家通过实施各种社会保障措施,使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社会成员得以平等地分享文明社会成果,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从而缩小社会成员的贫富差别,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进步。
2.儿童保护。弱势儿童权利保护,防止对儿童的暴力和虐待,预防未成年人违法,关爱残疾儿童和儿童权利与人类进步等方面都属于儿童保护的范畴。3.中国的人权建设。中国的人权问题一直受到抨击,传统文化提倡的集体大于个人的道德水准越来越受到个人主义的挑战。从范跑跑事件看到,自我和牺牲之间的天平该如何倾斜,其实反映了整个社会对人权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外交部发言人对外国不友好人士讲:中国的人权改善由13亿中国人民说了算。那么,中国的人权该如何建设呢? 4.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在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中,存在许多实际的问题,选举秩序混乱,基层行政机关决策透明度不高,村务公开不规范,人才建设不力,基层公众文化水平低,民主素养差,且受到旧观念的影响,民主意识不强。你怎么看?
5.低保线上调。广东农村低保线提至1200元,安徽农村低保线提至860元,近几年全国的低保线都有一定程度的上调。是好事啊!
(四)流动人口管理
1.户籍制度改革。户籍改革的呼声向来已久,而户籍制度对人口流动的限制早已是不争的常识。从历史的角度看,户籍制的产生只是为了方便人口的管理,它是以行政管理的视角为主体,民众自由迁徙的利益往往让步于管理的便利。对人口进行地域的限制,从而减化了社会结构,对于指标化的行政思维来说,户籍制的存在是“合情合理”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跃发展,城市化的迅猛前进,人口流动的频率随之也不断加大。市场经济需要社会资源的充分涌动,人口也不例外。当然,人口自由流动的现实需求背后,也包涵着个体权益、身份意识的觉醒。可以说,挣脱户籍制的束缚,让自己不因出身而限制了生活的地域,已经成了社会各阶层的共识。
2.农民工缺乏必要的劳动保障。根据某项调查,接近半数身在北京的农民工未签订劳动合同,而享有医疗、工伤等保障的农民工比例更低。
3.农民工对保障的认知不足。不知道要签合同,不知道要保障,不知道安全问题,缺乏法律意识
4.侵害农民工权益的问题(如讨薪、工伤)。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民工工资的清欠力度,但建筑单位欠发工资现象屡有发生。主管部门应该制定出切实有效的调控办法,维护农民工利益
5.农民工融入城市。调查显示,对于农民工进城这个问题,京沪穗三地有35.3%的人群表示支持,他们认为现在农村地不多了,农民进城也是谋生的需要,但是也有四分之一(25.6%)的受访者反对农民工进城,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农民在农村一样可以赚钱,他们到城市则抢了城市居民的饭碗。还有14.5%的受访者不支持农民进城是因为他们生活习惯太差,随地吐痰,不注意穿着,影响城市形象。
(五)收入问题
1.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由于我国各个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工资水平与物价水平差别较大,因此《劳动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按照劳动法的规定,目前我国的最低工资标准都是按地区确定的,全国没有统一标准。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实行政府、工会、企业三方代表民主协商原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实行统一管理。国务院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最低工资制度实行统一管理。最低工资标准发布实施后,如因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诸项因素发生变化,则各地有调整最低工资的权力。
(六)扶贫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将把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放在突出位置,以期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七)劳动与就业
1.劳动者平等就业的问题。签订了就业协议,苦等数月后却被告知因患“乙肝小三阳”不予录用。今年4月中旬,毕业于广西大学的周龙以侵害人格权为由状告广西某有限公司,要求赔偿违约金及精神抚慰金。日前,受理该案的钦州市钦南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广西某公司赔偿周龙精神抚慰金1万元。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规定,也要求保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就业权。但是不少企业在招聘之时,将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作为拒绝劳动者的原因,弱势劳动者存在就业困难的现象。
2.带薪年假让劳动者无假可休? 国家出台带薪年假的政策,充分保障了劳动人民的利益,同时配合取消长假,推动国内旅游事业长足发展。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许多企业和单位借此政策缩短原有的休假时间,或者制定苛刻的休假政策,导致部分企业职工的年假“缩水”。为了从根本上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利益,全国各地传出国家完善“带薪年休”制度的呼声。
(八)劳动保障 1.高强度工作引发的身心亚健康。华为员工跳楼,青年白领猝死的报道,青年劳动群体的工作状况堪忧。有调查发现,不少行业白领的工作时长达到12小时/日,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使得身体、心理亚健康现象频繁发生,引发劳动者身心健康的社会问题
2.劳动合同规范性问题。一些用人单位为规避法定义务,不愿与劳动者签订长期合同,劳动合同短期化倾向明显。有的企业即使与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也不够规范,条款内容比较简单、空洞,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如劳动时间、加班工资、福利待遇等没有列入。
3.维权问题。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基层单位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对基层单位提出的必然要求。但劳动和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遭遇侵权问题的劳动者往往维权无门,不知通过何种组织或机构维权,劳动者维权途径的构建也是亟需推进的工作
(九)就业问题
1.大学生就业问题。高校大学毕业生作为人才资源中较高层次的一类,其就业过程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毕业生难以找到好工作,已成为大学生、高校及家长共同的感受。大学生就业难在何处?就业难是不是国家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呢?
2.下岗再就业问题。下岗再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1997年底,我国失业人口达到1100-1300万人,创建国以来最高记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中最突出的问题。上海市也一样经历体制转轨、经济转型、改革攻关的重要历史时期,也同样面临着严重的失业现象。到2005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7.5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4%。而实际情况更为严重。过量的失业人口引发社会矛盾,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政府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失业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镇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
五、环境与灾害
(一)环境污染 中国的环境问题已不是什么“隐约逼近的危机”,而是一个已到眼前的危机。环境问题是伴随人类文明特别是工业化进程而出现的危害人类的21世纪最大的问题,具有公地性、后显性或隔代显现性、全球波及性、吞噬性、叠加性、全面影响性和时空密集性等特点。
1.温室气体减排,设在巴黎的国际能源署在4月称,中国可能在2007今年或2008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随后,荷兰环境评价部的一份报告则估算出,中国在2006年排放的温室气体已经超过美国,达到62亿吨。中国政府并未回避问题,6月,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的具体执行方案,并称将在年底对官员就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与问责。虽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我们还是根据国际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公约,制定了中国气候变化的应对方案。我们提出,从2006年-2010年,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降低20%。
2.大气污染问题,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二氧化硫)污染危害最大,并呈发展趋势。我们三分之一的国土已经被酸雨污染,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1500万人因此得上支气管疾病和呼吸道癌症。据参加全球大气监测的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5个城市的监测资料表明,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浓度分别在200~550μg/m3范围内,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卫生标准60~90μg/m3约3~9倍,这5个城市全被列入世界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中,北京是世界上尘污染最严重的首都之一。
3.水污染问题。全国七大水系中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段水质普遍超标。淮河流域许多地区癌症发病率比正常地区高出十几倍到上百倍,一些村庄2/3的人肝肿大。除淮河之外,松辽水系、海河水系、珠江水系的污染也十分严重。据15个省市对29条江河不完全统计,2800公里河段渔类基本绝迹,有渔业价值的中小河流50%不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平均每年发生大面积污染死鱼事故约1000起,直接经济损失4亿元。同时由于河口的污染,溯河性鱼虾资源遭到破坏,产量大幅度下降,部分内湾渔场荒废。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
4.农业污染问题。近十年来,我国使用农药防治虫害效果显著,每年使用农药面积为23亿亩次,每年化肥施用量达2930万吨(折纯),但农药、化肥有效施用率仅为30%(仅为国外先进农业区的1/2),其余都挥发到大气中或随水流入土壤和江河湖泊,造成水域富营养化或饮用水源硝酸盐含量超标。农用塑 料的大规模使用,对土壤物理性状有极大的影响,全国平均每亩农田残留地膜5公斤左右,地膜残留率为20%~30%,对土壤破坏很大。农村环境问题如不及早重视和防范,将会造成比现在城市环境更复杂、更有害、更难治理和恢复的被动局面。
5.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政策在全国各大城市已经实行了多年,但是尽管居民对垃圾作了分类投放,最终却仍会被环卫工混杂着装进垃圾车里。调查发现,大多城市对垃圾的分类处理目前仍仅限于市民自觉投放的层次上,而在收集、运输、处理等后续环节上并没有做实“分类”„„ 实际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精确区分是非常困难的,而配套设施的缺乏则更无法保证垃圾分类的实现。如此前分后合的做法,使得分类垃圾箱成了形象工程。
6.垃圾处理与减排,近年来,在中央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垃圾处理的投入,我国垃圾处理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十五”计划期间,一大批垃圾处理项目按照新标准开工建设并相继投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垃圾处理能力。但由于环境意识、政策法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资金投入、技术装备、设施配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我国垃圾处理处置仍在低水平上运行,已建处理设施运营情况不甚理想。垃圾包围城市、严重污染环境的态势,不但未能得到有效遏止,反而大有越演越烈的发展趋势。
7.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可居住的土地由于水土流失从600多万平方公里减少到300多万。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恢复;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天然草原植被恢复、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生态治理工程;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加强矿产资源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做好红树林、滨海湿地、珊瑚礁、海岛等海洋、海岸带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
8.沙尘暴,滚滚沙尘掠过华北、东北,跨过长江,频繁袭来的沙尘暴使人们体验到风沙的无情,天灾的恐怖。沙尘暴与其说它是天灾,不如说它是人祸!是乱砍滥伐留下结果,现在,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注重退耕还林,就是高瞻远瞩的举措,我们保护环境的力度也在加强,但愿沙尘暴不再光顾。9.生物多样性破坏,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高等植物和野生动物物种均占世界的10%左右,其中约有200个特有属。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动植物生境的破坏,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物种已经灭绝。据统计,我国高等植物大约有46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占高等植物的15%以上,近50年来约有200种高等植物灭绝,平均1年灭绝4种;野生动物中约有4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
10.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国政府已在2004年提出了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国发展道路上的一次战略性转折。但正确的理念如果没有坚实的制度框架,对那些大部分仍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初期的地区而言,很容易沦为一句空洞的口号。我们今天的当务之急就是建立起一整套可持续的制度框架。
11.噪声污染,全国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声级基本在70~76分贝之间,据42个城市监测,92.8%的城市交通噪声平均声级超过70分贝的限值;多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状况也呈恶化趋势。全国2/3城市居民在噪声超标环境下工作和生活。
(二)环境污染治理
1.环境污染的源头控制,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最好的方法是通过源头控制,发展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下决心依法淘汰那些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严禁新上那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根据生态环境的要求,进行产品和工业区的设计与改造,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推广清洁生产,努力实现增产减污。
2.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引导和鼓励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防治农用薄膜对耕地的污染;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与生态农业,加大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搞好作物秸秆等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解决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
3.城市环境治理,全面实施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对污染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的用地、用电、设备折旧等实行扶持政策,并给予税收优惠。生产者要依法负责或委托他人回收和处置废弃产品,并承担相关费用。4.新能源开发。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重化工业时期,对能源的需求将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能源供应约束严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能源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首要问题。近虑加远忧促使我国政府重新审视能源长期发展战略,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道路,大力开发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成为缓解能源压力、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5.能源节约利用。据测算,到201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为3亿吨,而同期国内石油的生产为2亿吨,缺口达1亿吨。目前,我国能源消费形势紧张,在高油价的大背景下,亟待树立能源节约意识。
(三)环境教育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是,长期以来,学校正规教育中有关上述方面的内容极为稀少,所涉及到的环境教育基本上仅满足于环境知识的传递,而缺少对人类与自然环境本质关系的揭示,缺乏将环境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联系的分析,从而使得环境教育向技术方面倾斜。垃圾分类、绿色校园、节约水资源等等内容都可以成为环境教育的内容之一。
(四)灾害问题
1.灾害的预防。在1992-2001年的十年间,全球自然灾害导致超过622,000人死亡,20亿人受到影响。水文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为4460亿美元,占同期所有自然灾害总损失的约百分之六十五。尽管自然灾害无法避免,但是把灾害评估与早期预警相结合并采取预防和减轻灾害的措施能够避免灾害成为灾难。也就是说可以采取行动来大大减轻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破坏。2.灾害预警。在灾害频发的今天,灾害预警可以有效防范灾害,降低灾害对人民经济生产和生活造成的损失。
3.环境污染引发的灾害。松花江水质污染,四川煤气田井喷等事故引发水体、大气的污染,进而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甚至导致大批居民迁出,事故发生地成为死城。近年来,由于操作不当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及其产生的后果得到社会的重视,如何防止事故发生,发生后如何将恢复环境,都是公众关心的问题。
(五)灾后重建问题 1.灾民心理重建问题。在一个巨大的打击之后,人整个就反应系统全部失灵了,叫“木僵状态”,就是反应迟钝,然后记忆困难。记忆空白,就是这是人整个感觉很迟钝,这个是需要一段时间要康复的。
2.灾后经济重建问题。5•12汶川大地震在经济领域所造成直接损失主要体现在资产(特别是不动产贬值)、人员、自然禀赋等要素上,重建的蓝图不能囿于城市规划的技术性问题,而要着眼于提升受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素质,坚持高起点、可持续、良性循环、和谐共生为原则,尽可能地一步到位,变输血为造血,避免走弯路,减少资源浪费。
六、政治与法律
(一)政务公开
1.政府公信力建设。“周老虎”是去年以来最受关注的公共事件之一。“周老虎”事件,是舆论监督的经典案例。面对汹涌的舆论监督,作为政府部门陕西省林业厅草率认定虎照为真并轻率发布是很严重的错误;在公众质疑声中意识到可能犯错却拒不承认则是更加严重的错误;而后又像无赖一样既不进行二次鉴定又不愿意认错则是大错而特错。令人欣慰的是,陕西省政府最终成立了调查组,既给出了真相,又作出了处理。“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虽然陕西省政府的查处来得晚了些,但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政府的诚信及其形象。这既是一堂生动的政府诚信课,也是一堂生动的危机公关课。经过了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洗礼,陕西省以及各地政府的诚信意识以及危机处理水平应该会得到一次很大的提高。此外,网络用语“打酱油”、“俯卧撑”、“躲猫猫”、“七十码”等都代表了老百姓对政府公信力的疑虑,你知道这些网络用语吗? 2.审计结果的公示。审计监督是国家审计机关为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独立进行的监督活动。审计结果对公众进行公示,是政府对公众负责的有效途径。
3.公众监督政府行为。在“周老虎”事件中,由于公众的参与,虎照的真假才得以水落石出,公众在事件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未来公众参与监督政府行政行为的方式值得提倡。4.行政传播的透明度。杨佳上海袭警案留给人们不尽的思考,在公众的不断追问下,上海公安局显得十分“沉默”,这种沉默造成公众的不满,甚至发生道德的偏移,称杨佳为“义士”,作为事件的主体,上海公安局有必要向社会公示案件办理的进展,通过有效的方式防止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社会舆论谴责。
(二)反腐倡廉;
1.限制公权力滥用。成都一个人喝了酒和警察发生了一点争执,被警察把两条腿给打断了。湖南某地一名工商管理人员收管理费,卖菜的小贩说早上还没卖到钱,就抬腿一脚,把卖菜的给踢死了。大学生孙志刚,就因为没有带证件被抓起来。在全国政协社科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法学家梁慧星教授对政府部门存在的上述滥用公权现象提出了激烈批评。这些严重损害人民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公职人员违法行为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国家制定民法典,通过一部完善的、进步的、科学的民法典向整个社会,特别是向政府、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灌输私法观念、私权观念,约束国家公权力的行使,限制公权力的滥用,使政府真正实现依法行政。
2.腐败问题。反腐败问题一直是论坛关注的热点,也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反腐败是个大工程,荡涤腐败,清明社会,需要更多人的意见和智慧。
(三)普及法律
1.中国公民的法律知识缺乏,一个人如果不懂得一些基本的法律,一方面容易犯一些错误,甚至连自己犯了错也不知道。另一方面当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国法律普及率低,尤其是与公众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的知晓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农民工、妇女等弱势群体,法律保护自己的意识的行动都存在欠缺。
第四篇:毛邓三实习报告(精选)
关于当地环境治理问题的调查
调 查 人: 冯 子 辰
班
级: 国际经济与贸易0802班 学
号: 0810630198 指导老师: 郑 光 烈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
2009-07
目 录
一、摘要
二、正文
1.对当地的经济以及生态环境情况的概述 2.当地环境治理的历史与现状
3.汶川地震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及其治理情况。4.在环境治理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 5.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参考文献
四、附录
摘要:在对当地环境治理问题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我选择了我的家乡陕西省汉中 市来作为调查对象。汉中市作为一个不发达的西部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性,相对于其他的大型城市来说,面临的环境问题并不是太严重;但同时来说,正是由于经济水平的欠发达导致了我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无一不是关乎人民日常生活的问题,例如:水污染、白色垃圾污染、森林植被的缺失、水土流失等等这一系列问题。现代社会提倡“以人为本”的思想,一切为了人民,这些关系着人民日常生活的环境问题正是环境治理的核心。在这次调查过程中,通过自己这些年的切身体会和对汉中市环保局及其下属单位的走访过程,我对当地的环境现状以及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更明白了经济的发展不应该以环境的牺牲为代价。
正 文
1.对当地的经济以及生态环境情况的概述
陕西省汉中市地处陕西南部,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市辖汉台、南郑、城固、洋县、勉县、西乡、略阳、镇巴、宁强、留坝、佛坪11个县区。汉中地处北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带,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全境,形成汉中盆地。盆地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体湿润,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年均气温14℃。汉中盆地是中国著名的粮 1
仓,也承载著汉中绝大多数的人口。这里是中国南北分界线、江河分水岭,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并因此造就了物种的多样性。汉中是地球上同纬度生态最好的地方,其森林覆盖率为52%,林草的植被率达60%,被誉为“西北小江南”和“秦巴聚宝盆”。在经济发展发面,200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352.61亿元,初步形成了以飞机(亚洲最大飞机生产基地)、汽车、机械制造、医药化工、建材建筑、冶金采矿、烟酒食品、包装装璜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的多门类现代化工业体系。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在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的同时,汉中市优越的地理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虽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造成一定的污染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环境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这关系着我们的子子孙孙,所以我们必须寻找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以保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当地环境治理的历史与现状
早在中期和清朝乾隆年间大量流民涌进秦巴山区烧山伐林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使该地区先后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经济开发浪潮其结果不仅使汉水上游的经济地理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直接导致了秦岭巴山原始老林的毁灭性破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伴随着秦巴山区的大规模经济开发,于是秦岭大巴山区的大面积原始森林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森林植被的大量减少,2
不仅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而且引起了区域气候的变化,更导致了水旱灾的频繁发生。
现在的汉中地区的环境问题并不严重,其主要体现在在与工业的发展对人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最主要的一项冲突就在于水资源的污染,由于汉中人民的生活水源除了地下水以外就是来经过处理的自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的水,所以一个洁净的水环境对人民的生产生活至关重要。
3.汶川地震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及其治理情况
2008年的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作为距离震中不到400km的汉中市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其中距离汶川最近的宁强县更是重灾区,其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在陕西宁强县森林植被恢复项目中,目前已封山育林8000亩,营造核桃林1000亩,改造低效林1000亩。林木种苗生产能力恢复项目已恢复种苗生产基地2567亩,青木川省级自然保护区恢复项目已完成人工造林300亩,汉水源生态保护区恢复项目已开工建设。
4.在环境治理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
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清查和整治。全面排查15个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所有排污口和新、改、扩建项目,重点检查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企业排污口关闭情况,一、二级保护区内与供水设施和水源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拆除关闭情况,边界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设立情况。采取措施,促使各饮用水 3
源保护区落实环境保护措施,防止饮用水源水质污染。进一步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清查和整治。加强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设施运行监管,提高现场检查和监测频次,查处不正常运行处理设施和在线监控装置,超标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提高生活污水处置达标率。进一步清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量、雨污分流、防渗措施、渗滤液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定期覆土消毒措施落实情况。采取措施,促使渗滤液未经处理外排,恶臭对周围群众造成严重影响等问题的解决。另外查处重点行业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冶金、建材、化工、酿造、医药、等重点企业的排污日常监管,开展重点区域突出环境问题清查和整治,以沿汉江两岸区域为重点,清查和整治工业企业生产废水超标排放、餐饮旅游休闲场所废水直接排放、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污染排放、生活垃圾倾倒堆放河道等污染汉江水体的环境违法行为和突出环境问题。陕西省宁强县是汉江发源地,为确保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水质,该县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投资2000余万元进行河道清理、翻版闸与排污处理,目前这几项工程已经完工。此外,还投资6500余万元在河道两侧及县城种植香樟、桂花、玉兰等树木163万余棵,恢复绿地234万平方米。目前,汉中市的生态环境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善。
5.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全世界人类的共识。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加强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把实施可持续发
展战略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并把保护和全理利用资源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秉承“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宗旨使之行之有效的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1 《城市神态可持续发展规划》 杨志峰等著 科学出版社2004
《城市生态环境学》 杨士弘等著 科学出版社2003 3 《可持续发展论》 张坤民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4 《人〃自然〃可持续发展》 王维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 《城市的迷惑与醒悟》 周纪纶等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附 录:(略)
第五篇:毛邓三报告要求
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调查实习大四清考的具体办法的通知
一、目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大学本科学生必修的公共政治理论课,学生除了通过课堂学习掌握该课程的理论体系、重点内容及重要理论观点以外,还必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社会调查实习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因而是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二、内容
主要是根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由社科部任课教师共同拟订调研专题,学生从中选题开展社会调查,在此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
附:调查报告题目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情况调查 2.新农村建设的问题 3.城市社区建设的问题
4.农村合作医疗发展情况的调查 5.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问题
6.企业工会建设及维护职工合法权利的情况调查 7.农民工问题的调查
8.城市或农村社会保障的问题 9.城市或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问题 10.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11.当地社会治安问题的调查 12.当地的环境治理问题
三、要求
1、社会实践报告文字材料本科不少于3000字,专科不少于2000字。
2、格式要求
(1)封面:写明调查报告题目、姓名、学号、分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
等。
(2)摘要:调查报告的中心思想,放在报告的首页,字数一般为150字。(3)目录:调查报告的提纲,即报告组成部分的各级标题。
(4)正文:调查报告的文字论述部分,字数要求在2000-4000字左右。
3、报告打印要求如下:
(1)报告打印统一使用A4纸,页边距上20mm、下20mm、左(订口)20mm、右15mm,页码在页面底端居中。
(2)调查报告所用字体为宋体。(3)字号标准:
实践报告标题:三号黑体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
实践报告正文:用小四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四号黑体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一)”小四号宋体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级以下标题:标题序号为“
1、(1)、①” 小四号宋体字。
4、清考对象及上交时间
(1)清考对象:06级、07级这门课不及格
(2)上交截止时间为5月16日(以班级为单位上交报告至行D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