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高中美术《图像与眼睛》说课稿(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4 02:2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湘版高中美术《图像与眼睛》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湘版高中美术《图像与眼睛》说课稿》。

第一篇:湘版高中美术《图像与眼睛》说课稿

《图像与眼睛》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本课介绍了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如:点、线、面、明暗、肌理等等,但主要内容是美术作品的一种最基本的分类方法,即根据图像反映物象的不同特点而分成的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三种类型。因此,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打破那种以“像不像某物”来衡量作品的欣赏方法,使学生意识到美术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中所见之物,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内心感受。

二、说教学目标:

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并熟悉美术作品分类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会并能运用观察,逐步培养和提高美术鉴赏的学习技能。2:能力目标:学生使用判断思考,回答问题,比较分析等学习方法,按感受——分析研究——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表现的学习过程,完成三种美术形态划分的学习过程。

3:情感目标:让学生理解各类型作品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机制。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2.难点:。根据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从形象人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如何运用逻辑语言讲授艺术语言。

四、教学方法: 说学情:

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高一年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感受力,对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有初步了解,能欣赏一些具象和意象的美术作品,但是对于“肌理”的认识,对抽象美术的理解还相当有限,应该在本课教学中逐步启发。

说教法:

本课宜采用讨论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展示法,讨论法。

说学法:

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阅读法,比较法,讨论法等,帮助学生从形象的不同特点入手,比较辨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理解各类型作品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机制。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美术作品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5分钟)一件美术作品同样需要很多元素构成,如点、线、面、体积等要素,(打开幻灯片图1结合范画,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要素)。同时提问:什么是肌理?(物质组织的条纹。)为什么肌理是美术作品的要素呢?

(教学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来描述、分析美术作品。所以上述教学活动就是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提高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

1、肌理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5分钟)

首先,同学们能说出“石头”、“木材”、“不锈钢”这三种材质的肌理? 其次,看到“石头”会想到什么?看到“木材”会想到什么?看到“不锈钢”会想到什么?

最后用词语形容这三种材料的肌理和特质,同学们会用什么词呢?

教师归纳:因为石头的坚硬、厚重、永恒,往往被作为纪念性雕塑的材料;木材的年轮使人看到岁月的沧桑,历史的痕迹,而被用作历史人物或佛像雕刻的材料;不锈钢是新的事物,它的肌理给人以速度感、时代感,所以经常被用作城市雕塑的材料。

(教学意图:新《课标》建议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上述教学过程,就是教材及教参所没有的,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变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对肌理的理解。)

2、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及抽象美术的特征。(25分钟)

1)具象美术;请同学们欣赏《重屏会棋图》、《贵妇人像》、《刘胡兰就义》,注意观察这三幅画的共同点,接着请部分同学发言,教师总结:具象美术作品再现具体可感客观物象,但又不同于摄影作品,而是艺术家根据绘画的主题创作出来。

2)意象美术:请同学们比较《李白行吟图》、《荷石水禽图》、《圣维克多山》与前三幅作品的不同之处?请学生讨论,并各组推荐代表发言,(比较简约、不那么注重细节,但突出或夸张物象的某些特征)。再提问:美术作品除了表现我们所看到的事物之外,还能表现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归纳:意象美术作品不拘泥于对客观物象的再现,有时会对物象的某些特点进行夸张、变形或结构重组的处理,美术家主观认识和情感性的因素会多一些。

3)抽象美术:请同学们欣赏《即兴》、《红黄蓝的构成》这两幅作品,能给你们什么感受?能从这两幅作品中看到什么?请学生发言,教师归纳:刚才你们所见的作品就是抽象美术,作品中的图像不能对应客观物象,这类作品强调美术作品形式要素的独立的审美价值,或线、或色彩、或光影,并以此表现作者对旋律、节奏、均衡、对比等单纯视觉元素的感悟。但是也不难欣赏,这两幅作品或直线、或曲线、或有秩序感、或感觉躁动,都与艺术家的内在情绪有关。中国的书法也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同学们认为书法最主要的元素是什么?(线条的形式美感)。(教学意图: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体验、分析和判断,上述过程从总结具象美术、分析意象美术到体验抽象美术,由浅入深,激发学生的合作和探究意识,最后教师引导、归纳,帮助学生掌握比较法赏析作品,提高鉴赏力。)

3.知识和技能的巩固 选择多幅典型美术作品,由学生分析选择,检测学生学习效果。(10分钟)下列三组美术作品,同学们能辨认出分别属于那种类型的美术作品,每件作品的基本要素又是什么?

篆刻《白石》、《中国长沙湘潭人也》——抽象美术,基本要素为线、章法; 肖形印《鸡》、《鹿》——意象美术,基本要素为线、面、章法; 雕塑《构成》——抽象美术,基本要素为体积、肌理; 雕塑《人体》——意象美术,基本要素为体积、肌理;

绘画《毛主席到安源》、《贝尔坦像》——具象美术,基本要素为色彩、体积、构图、明暗;

绘画《舞蹈》——意象美术,基本要素为色彩、面、线、构图; 绘画《即兴》——抽象美术,基本要素为色彩、面、线、构图; 中国画《人物头像1、2》——意象美术,基本要素为点、线、面。

(教学意图:新《课标》要求通过鉴赏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因此较多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辨别、比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具象、意象、抽象美术的认识、理解,同时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美术的基本要素,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为进一步上好鉴赏课奠定基础。)

4.布置课后学习任务。

5.小结

美术作品因美术语言运用的不同而产生的图象给人感觉也不同;美术作品表现的方法也可以不同,不能用“像不像某种事物”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美术作品,即便是具像美术作品也不能等同于照片。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要从不同角度欣赏它们。

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学生的美术绘画作品或一些美术作品。

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

第二篇:《图像与眼睛》说课稿

《图像与眼睛》说课稿

开场白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图像与眼睛》这一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评价和反思等五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一、说教材:

说教材地位:

本课是出自湖南美术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此课介绍了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如:点、线、面、明暗、肌理、体积等,但主要内容是美术作品的一种最基本的分类方法,即根据图像反映物象的不同特点而分成的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三种类型。因此,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打破那种以“像不像某物”来衡量作品的欣赏方法,使学生意识到美术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中所见之物,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内心感受。

说教学目标:

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并熟悉 美术作品分类 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会并能运用观察,逐步培养和提高美术鉴赏的学习技能。

2、过程与方法:学生使用 判断思考,回答问题,比较分析 等学习方法,按感受——分析研究——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表现的学习过程,完成三种美术形态划分的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各类型作品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机制。

重点难点:

1、突破只能欣赏具象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掌握初步的欣赏方法。

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 一 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说教法、学法:

说学情:

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高一年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感受力,对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有初步了解,能欣赏一些具象和意象的美术作品,但是对于“肌理”的认识,对抽象美术的理解还相当有限,应该在本课教学中逐步启发。

本课的活动安排与课本及教参不大相同,一是通过让学生记忆并默写一张简单的图片来引入课题,二是通过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来加深对具象、意象、抽象的理解,三是指导学生画出简单的意象和抽象图像。

说教法:

本课宜采用讨论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说学法:

学法上,我认为还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阅读法,讨论交流法,分析归纳法等,帮助学生从形象的不同特点入手,对这三类作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逐步对每一类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各类型作品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机制。

三、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美术作品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5分钟)

今天的社会,网络信息无处不在影响着人们与社会,大量的图像信息无时无刻地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你想躲避都可能无济于事。

解读图像的特点是欣赏美术作品的重要切入点

尝试练习一:认真观察一下图片,看完之后在一分钟内把它大的形体画出来。

(提高眼睛的观察力,激发学生对图象的兴趣。)教师:要画出刚才的图片,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但有的人却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他能够通过这双审美的眼睛产生思维和发现美感,并能够在此作用下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启迪。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课题:《图像与眼睛》。

(教学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来描述、分析美术作品。所以上述教学活动就是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提高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首先请学生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1、美术作品最直接的反映是视觉图像。多媒体展示美术构成图片 问题一:

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构成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要素是什么? 点、线、面、色彩、明暗、肌理等。问题二:

那么,美术形式语言要素构成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呢? 问题三:

各种美术作品,形象特征多样性。谁能告诉我,根据图像反映客观物象的不同,可以分为那几个类型啊?

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问题四:

欣赏以下三张作品,感受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然后回答出它们的类型。

(很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往往喜欢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把作品中的物象与现实世界中的物象一一“对号入座”,似乎不能对号入座的就不是好作品。这种看法有部分的道理,因为它涉及的只是具象美术这种类型。实际上,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

(教学意图:新《课标》建议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上述教学过程,就是教材及教参所没有的,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变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对图像的理解。)

2、认识各类型的美术作品:

(同学们阅读书本上关于具象美术的内容。对于具象美术作品,它所表现的形象来自于现实世界,因此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艺术家要表现的内容,甚至那些没有经过欣赏训练的观众也可以看得懂。书本中列举了东西方的三件绘画作品来帮助学生理解具象美术作品。)(1)列举董希文的《开国大典》 学生归纳:它们在人物神态、气氛渲染、衣服的质感或空间的暗示上都显得很真实,仿佛我们可以走进画面。

具象美术作品的特点:图像对应于客观物象,客观物象的细微之处都描绘得非常充分,物象的比例大小,空间的表现都严格符合眼睛看到的情形。

(2)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即主观情感表现。

尝试练习:

同学们能不能画出我们的幻想呢?比如画出一只小鸟,“愤怒的小鸟”、“快乐的小鸟”、“悲伤的小鸟”等。

意象美术作品的特点: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真实再现,美术家的主观认识和情感渗透所占的成分要多些。作品往往采用了夸张,变形,重组等手法。

那么,美术家们是如何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

先让学生简单谈谈对《生日》的初步认识,老师再简单介绍夏加尔的作品《生日》的背景。

学生分析讨论并发言: 画面内容、给你的感受、画面特点、画家的意图等进行分析。老师在做总结

(3)美术作品可不可以不表现具体的形象?引出抽象作品。

展示康定斯基的《第一张抽象画》,让学生简单谈谈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康定斯基运用了与音乐相类似的性质,发现了抽象表现主义的课题,这个课题就是:艺术家的意图,要通过线条和色彩、空间和运动,不要参照可见自然的任何东西,来表明一种精神上的反应或决断。

老师演示不同的音乐感受能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示

再回到康定斯基的《第一张抽象画》,让学生具体分析内容,欢迎不同意见。

抽象美术作品的特点:图像不能对应于客观物象,他的形成主要来源于美术家的主观世界。这类作品或强调线,或强调色彩,或强调光影,并以此来表现作者对旋律、节奏、均衡、对比、清晰、混沌等单视觉元素的审美感悟。

除了线条外,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现音乐呢?色彩等等。那么,请三位同学上台来用色彩和线条来表现音乐。请学生对黑板上同学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说。

欣赏几张自然中的抽象艺术,开拓学生眼界和发散思维。请学生做课堂总结。

(教学意图:新《课标》要求通过鉴赏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因此较多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辨别、比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具象、意象、抽象美术的认识、理解,同时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美术的基本要素,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为进一步上好鉴赏课奠定基础。)

3、欣赏环节

通过多媒体图片和视频欣赏自然中的抽象画

(教学意图: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体验、分析和判断,上述过程从总结具象美术、分析意象美术到体验抽象美术,由浅入深,激发学生的合作和探究意识,最后教师引导、归纳,帮助学生掌握比较法赏析作品,提高鉴赏力。)

4、知识和技能的巩固

研究性学习是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全新学习模式,其宗旨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采用独立或合作的方式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回顾总结是本课结束前,教师小结本课所学知识与技能,总结学习方法,布置课后学习任务。

5、课堂作业

选择多幅典型美术作品,由学生分析选择,将作品分为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三种类型。

为了让学生加强对教学重点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此环节倡导学生相互间的经验心得的交流,可采用分组讨论学习,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外,教师应当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

此环节可继续采用教材上美术鉴赏内容,也可由教师或是学生自己收集的美术鉴赏内容,扩大知识范围和容量。

倡导学生质疑的学生精神,培养和加深自我感受、理解、思考的独立性,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建设与参考,但不能以简单的、经验性的观点代替学生个性化学习实践。

结束语

说课至此结束,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第三篇: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第一单元 美术与眼睛

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图象、美术语言等),以及根据图象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掌握这三种图象类型的特征。理解三种类型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角度与方法.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语言;学习对意象和抽象作品的欣赏,打破局限于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难点:如何形象生动的讲授抽象的艺术语言。根据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从形象入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图片若干;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资料

四、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图片展示对比:委拉斯开支(1650)《宫女》毕加索(1957)《宫女》

因两幅画所用美术语言等不同,所以我们对毕加索的画难以看懂。

(教师板画--具象画面和抽象以及意象画面,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判断,教师进行引导 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导出课题 《图象与眼睛》

人类最早的记事方式便是图画。在许多史前的遗迹中,可以发现早期人类留下的壁画。在拉斯科洞穴中,发现了彩绘在岩壁上的兽类图画,画中所有动物都栩栩如生;尽管至今人们尚未搞懂这些壁画的真正涵义,但可以肯定的是传达信息是其主要目的;图像一直就是人类最简单、最直接的认知方式。

艺术家总是通过视觉图象与欣赏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交流的内容则是艺术家的情感世界和世界观、艺术观等。而交流的视觉图像的构成单元就是美术语言。

2、美术语言——特殊语言

“人有人言鸟有鸟语”海军通信兵(旗语)哑巴(哑语)比较:文学、音乐、舞蹈、戏剧

3、艺术语言的分类: 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肌理。

①形体:点线面体,表现轮廓结构。例:《花果册页》、《曼陀林和吉他》

②明暗:受光部等。表现体积。例:《侧椅的人体》、③色彩:固有色、条件色、表现性色彩、装饰性色彩;体现色彩表现力(最具感染 力);色彩具有象征性。例:《果熟来篱图》《草垛》

④空间:实体空间、虚拟空间;创造或再现空间关系。焦点透视、散点透视。

例:《圣亚布拉恩教堂》《寒江独钓图》等

⑤材质、肌理:材质、质地、纹理;体现材质美感、加强表现效果。例:大理石

小结:几张图片,让学生讨论分析,自主学习,尝试应用。

4、图象通过三种类型反映物象

图片展示讨论

经常听人说一幅画画的好,为什么呢?因为的跟真的一样。还听人说一些美术作品根本看不懂,所谓看不懂的就是艺术。为什么人们对美术作品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说法呢?其实美术作品根据图像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美术作品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具象——具体而精确的再现,逼真、写实。(提问:印象、特点如何)

毛主席去安源(刘春华)、静坐的莫瓦特歇夫人(安格尔)等

意象——直觉想象、幻觉等构成表象、理性、怪诞(提问:手法、特点如何)

八大的作品、夏加尔的作品(教师可以自己现场表演)

抽象——对自然对象省略、舍弃、视觉刺激、趋向音乐性、意蕴的含混性;平面化、视觉冲击力(提问:形式、特点如何)康定斯基的作品、蒙德里安的作品(建筑、服装生活用品的应用)

中国的书法作品

为什么把书法艺术 归纳为抽象美术作品中去? 书法之所以能够当作抽象美术作品来欣赏,是因为它根本没有可资对照的现实形象,不存在像不像的问题。在欣赏这类作品时,要注意的是纯粹形式方面的因素,如点画 的粗细轻重、结体的疏密、线条的快慢节奏等。

5、分组讨论练习:

选择代表性图片让学生分组选择回答属于那种类型图象

小结:美术作品因美术语言运用的不同而产生的图象给人感觉也不同;美术作品表现的方法也可以不同,不能用“像不像某种事物”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美术作品,即便是具像美术作品也不能等同于照片。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要从不同角度欣赏它们。

6、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从图象与眼睛的关系(视觉艺术)的理解进入,分析、讨论了图象通过三种不同类型反映物象。同时我们还强调了“美术语言”,并通过美术语言去摸索理解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内涵。所以今后我们还需要不断提高我们对美术语言的理解深度,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更好的提高我们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

第四篇: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教学目标:

这一单元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在学生初步学会了用审美的眼光去看美术作品及日常生活中和美术相关的事和物后,本课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了解美术作品的不同的形态特征,并针对不同形态的美术作品初步掌握不同的欣赏方法。

教学的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准备:

媒体播放工具。

把班级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一般以4——6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美术作品所展现的主要内容就是图像,也就是我们可以用眼睛感知的各种形象。形象各不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辩别这些形象以帮助我们欣赏美术作品。

(出示课题:图像与眼睛)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图片《勃罗日里公爵夫人像》

提问:这件作品有什么特点?对于这一类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出示:具象美术作品

出示图片:《重屏会棋图》、《刘胡兰就义图》

提问:这三件作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欣赏图片:《韩熙载夜宴图》、《父亲》、《教皇》

请同学们思考:美术除了能够表现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事物,还能表现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意象和抽象美术作品

2、出示图片塞尚的 《圣维克多山》和夏加尔的《生日》

提问:

1、你从作品中观察到了什么?

2、你觉得艺术家要表现什么内容?

3、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受到这些形象?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继续分组讨论:我们欣赏意象美术作品能否用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方法来欣赏,为什么?

教师总结意象美术作品的特点及欣赏方法

欣赏图片:《李白行吟图》、《荷石水禽图》、《恋人》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这三幅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手法?

3、出示图片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作品讲授抽象美术作品。

学生讨论并回答:你们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这些作品令你们联想到了什么?它们带给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抽象美术作品的特点

三、课堂小结:

美术作品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方法是多方面的,不能用“像不像”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美术作品,即便是具象美术作品也不能等同于照片,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要从不同角度去欣赏。

第五篇: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这三大类;

2、理解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突破只能欣赏具象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具与学具:

实物投影仪、画册、多媒体、作业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具象作品:

1、展示《贵妇人像》并做简单的介绍(创作者、创作时代等),并提问:这件作品有什么特点?学生分小组讨论。

2、点明:美术作品所展现的主要内容就是图像,也就是我们可以用眼睛感知的各种形象。而像《贵妇人像》这种作品是属于具象美术作品。提问:对于具象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学生讨论分析归纳:

①、具象美术的作品对应于客观物象;

②、它不同于照相机拍摄的照片,而是艺术家根据绘画的主题观察并创作出来的。

3、同时展示作品《重屏会棋图》、《贵妇人像》、《刘胡兰》,让学生分析此三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请学生发言。

4、思考、提问:美术除了能够表现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事物,还能表现什么事物?(还能够将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表现到作品中去)。

二、意象作品:

1、意象作品展示《狐狸的游戏》、《生日》。提问:①、你从这些作品中观察到了什么?②、你觉得艺术家要表现什么内容?③、你觉得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受到这些形象?

2、学生发言。归纳指出,这类作品体现的是艺术家的想象力和感受,所以不能用欣赏具象作品的方法来欣赏。

3、观看教材5页上的内容与图片,归纳出意象作品特点:①、意象作品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美术家的主观认识和情感的渗透要多一些;②、创作手法不同于具象美术。

4、这5幅作品分别用了哪些手法?(如朱耷的水禽图用了夸张的手法)

5、美术作品可不可以不表现具体的形象?例如中国的草书,它被称为抽象美术作品)

三、抽象美术作品:

1、作品展示《红黑黄蓝灰的构成》、《即兴之三》,提问: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②、令你联想到了什么?③、它们带来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指出:抽象作品虽然没有具体的形象,但是也不难欣赏。它能够传达给我们独特的感受。

2、观看图片,总结:我们可以从形式角度来理解艺术家的情感和抽象作品的内涵。

四、小结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1、完成教材第6页的活动建议;

2、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具象作品、意象作品、抽象作品,并能简单予以欣赏;

3、作业点评及总结。

下载湘版高中美术《图像与眼睛》说课稿(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湘版高中美术《图像与眼睛》说课稿(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图像与眼睛教案

    高中美术教学案例 图像与眼睛 单位:乐从中学 作者:黄玉莹 电话:*** 第一单元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为(湖南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图像与眼睛教案

    课题:图象与眼睛教案 本课为湖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课《图象与眼睛》的教学内容。是继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之后的介绍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

    图像与眼睛教案

    課題:圖象與眼睛教案 本課為湖美版高中美術鑒賞教材第二課《圖象與眼睛》的教學內容。是繼第一課《什麼是美術作品》之後的介紹美術作品的圖象特徵。所以,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

    高中美术_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案_湘教版

    高中美術鑒賞第一單元第二課《圖像與眼睛》 教學目標: 這一單元是美術鑒賞的入門課程,在學生初步學會了用審美的眼光去看美術作品及日常生活中和美術相關的事和物後,本課在此基......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图像与眼睛》课时教案 课题:图像与眼睛 课型:鉴赏 年级:高一年1班 一、教学目标: 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这三大类,并理解这......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湖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课《图象与眼睛》的教学内容。是继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之后的介绍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所以,本课的......

    第一单元 图像与眼睛

    第一单元 美术与眼睛——第3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3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

    高中美术 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案 湘教版[推荐阅读]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教学目标: 这一单元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在学生初步学会了用审美的眼光去看美术作品及日常生活中和美术相关的事和物后,本课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