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幼儿数学能力测试分析-郑思靓
小班幼儿数学能力测试分析
郑思靓
从11月6日到11月13日,对樱桃二班21名幼儿进行了小班数学能力的测试。
第一道测试题21名幼儿中,19名答对,2名答错,答对率90.48%; 第二道测试题21名幼儿中,17名答对,7名答错,答对率80.95%; 第三道测试题21名幼儿中,11名答对,10名答错,答对率52.38%。以下是对三道测试题答对率的分析。
第一道测试题是桌上摆放不同颜色的6片花片,让幼儿数一数桌上有几片花片。21名幼儿中,2名幼儿没有准确作答,1名幼儿运用了目测的方法,而其余的18名幼儿都是用点数的方法。
没有准确作答的两名幼儿在操作时都可以点数到6片,但是当问道是几片时,却不知道是“6片”,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现在很多幼儿在理解基本的数字概念这个问题上,有的甚至在两三岁时,就能从1「数」到10,甚至更多。与其说是在“数数”,不如说是在“背数”。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熟练掌握并理解数概念的意义。
而剩余的18名幼儿中,13名幼儿可以迅速及准确的点数,并且按照一定规律,绕圈数和从左往右数两种,最后得出准确答案;4名幼儿第一次点数时没有手口一致,第二次数手口一致数得出了正确的答案;1名幼儿出现了重复数的现象。
在第一道测试题中大部分的幼儿能够准确作答的原因有 一.实物的颜色不一,相对没有干扰性。
二.幼儿若能手口一致点数,正确率就会较高。
三.幼儿按照一定的规律,从左往右或者绕圈数时,正确率也较高。
第二道测试题是去拿6片花片给我。21名幼儿中,7名幼儿没有准确作答。没有准确作答的7名幼儿中,有2名幼儿随后抓出花片摆放在桌上,5名幼儿拿出3片或8片,回答是6片了。
准确作答的17名幼儿,有1名是任意抓出6片花片,我认为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另外16名幼儿的操作方法有三种,一种是边数边拿,一种是先拿三片,再拿三片,还有目测直接拿。
第二道测试题的正确率相比第一道测试题降低了很多,我认为部分幼儿即使在第一题中答对,但是通过第二题的测试后了解到,实际上他们并没有掌握或者理解数概念。
数概念是利用皮亚杰理论的动作内化,根据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在萌芽状态这一特点,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全方位感知数。看见的是什么就讲什么,能做成什么就讲什么,通过动手、大声说话,实际操作,让孩子自己感悟自己所做的动作,与数之间的关系以及数的内包含关系。这完全要孩子亲自做动作,理解动作,内化在脑子里,才会有的结果。实际上边数边拿就是一种一边操作一边感悟理解的过程。在第一题达到数数手口一致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到边数边拿。
第三道测试题是请拿和红色花片一样多的黄色花片给我(桌上6片红色花片)。21名幼儿中,10名幼儿没有准确作答。
10名没有准确作答的幼儿,在拿黄色花片之前都没有点数红色花片,有部分幼儿发现黄色花片不对的情况下会再次点数红色花片,但拿黄色花片时还是会出现随意拿取的现象。
另外相同颜色的花片可能也对准确率有一定的干扰。
11名准确作答的幼儿,根据统计运用了三种操作方法,一是先点数红色花片得出6片,再边数边拿6片黄色花片;二是拿黄色花片一一配对在红色花片旁;三是目测好直接拿。
根据第一种操作方法操作的幼儿对于第一题和第二题肯定已经基本熟练的掌握才能进行。而用第二种方法的幼儿可能对于数概念还不够理解,但是他们的对应思维形象思维发展的比较好。第三种是数概念已经熟练掌握。
本套测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设计。但是相同年龄的幼儿思维逻辑发展也是不同的,所以在测试中出现了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在于现在幼儿对于数数的概念模糊,幼儿模仿力强,机械记忆能力强,所以经过不断重复模仿,可以按照要求从1数到10,从10数到50……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幼儿并不理解数的真正含义,不了解数和数之间的关系。因此,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发生了一一对应的错误,如漏数、重复数或跳数,显然他们尚未掌握数词— 物体间的对应关系,没有真正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还有一部分儿童虽然数数的过程性行为完全正确,但不知道数列末端的数代表该数列的总体,当主试询问他(她)有多少个物体时,儿童会再次重复数数的过程1,2,3......,还不能从概念上掌握数的意义。数数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儿童在数数过程中会借助于不同的策略,数数策略的使用直接促进儿童数量比较、建构等量数列以及运算水平等的提高。我们认为,策略在儿童数数中的作用可能主要是帮助儿童协调数词和要数物体之间的关系。它有助于儿童追踪要数的物体,并将数过的物体和要数的物体区分开、把相应的数词对应于要数的物体上。从这种角度来看,策略实际上作为一个认知支持帮助儿童遵循数数的规则,从而提高数数的精确性。所以教育策略要遵循两个原则: 固定顺序原则 和对应原则,并让幼儿在操作中不断实践,才能让幼儿对于数概念更加清晰。
第二篇:幼儿小班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幼儿33名,男孩17名,女孩16名。其中有1名幼儿是新插班生。经过一学期的小班生活,班中每位幼儿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现将各方面情况分析如下:
(一)健康:
幼儿的自理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都能自己用匙独立进餐,能较安静、迅速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饭量较入园前有所增加,在用餐时剩饭、挑食现象也有了明显改观。但个别幼儿的进餐习惯还有待改进,如王佳欣、苏东健、丁岑玺、陈孙弘宇等吃饭时经常东张西望,吃得饭菜都发凉,需要老师不断督促、提醒。徐弘渐、丁岑玺、苏东健吃饭时经常讲话,本学期将通过个别教育、谈话讨论和不断督促来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一学期来,幼儿已基本能独立大小便,女小朋友基本上都能独立上便槽小便了,个别小朋友还会把内衣塞进裤子里,如王佳欣、陈孙弘宇等。班中大多数幼儿都能自己穿脱衣服,并把脱下来的衣服放在固定的衣格里,裤子、衣服穿反的现象也大大减少了,但有部分幼儿穿脱速度太慢,技能不太熟练,如张成晔、徐心杰、卜一菲、陈爱涛、朱冰君等,我们将与家长联系共同配合给予更多自理机会。
动作发展方面,幼儿的走跑动作已比较协调,平衡、钻的
能力相对较弱,有一些幼儿由于年龄较小,胆子小等,动作发展不协调,跑时容易摔倒,不敢走平衡木,如卜一菲、吴欣月、陈爱涛、蒋天羽等。在分散活动时,我们将引导他们多参加这方面的游戏,并联系家长共同配合来提高这些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
通过谈话、不断提醒督促,幼儿在运动时的自我保护能力有所增强,知道热了要擦汗、休息,知道跑时不和别人碰撞;知道滑滑梯要等前面的小朋友离开了再往下滑。本学期我们将继续给幼儿一些相关保护经验和知识,进一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
(二)社会性和情感方面:
经过一学期的生活,幼儿的礼貌礼仪行为有了较明显的进步,能较主动地与认识的师长打招呼。在日常生活中能使用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进行交往,幼儿的交往能力提高了,愿意与老师小朋友一起游戏,一起谈话,但对于一些陌生的客人、老师还不能主动招呼,也有部分幼儿在集体面前不敢大胆表达、表现自己,如林昊天、孙韵棠、陈孙弘宇、卜一菲等,需进一步鼓励他们,让他们更活泼、开朗起来。由于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大部分幼儿还是比较自私、任性的,在行为习惯方面还存在不少不良习惯,还有幼儿自控能力较弱,注意力较分散,遵守集体规则的意识较弱。部分幼儿坐姿不正确。一些幼儿在家里常常乱发脾气,本学期将把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作为重点常抓不懈。
(二)艺术方面:
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提高了,涂色、线条等技能方面也增强了,由于接触了多种形式的绘画,幼儿对绘画的自信心也增强了。线条较大胆、老练,初步了解了水粉、脱水画等画种的用笔方法、特点。但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积累得少,因此虽然有时想象力较丰富,创新意识较强,但有的由于技能局限,表达不出,有时由于缺乏经验和感知机会,想象出来的东西单
一、雷同,难以表现其真正想表达的东西。本学期美术教育的重点将放在“处理好技能与创新的关系”以及给予幼儿更多感知美的机会,培养幼儿对美的敏锐性,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上。
本班幼儿喜欢音乐,尤其是女小朋友,喜欢唱唱跳跳,个别幼儿节奏感较强,如曹梦悦、沈秦晴等,郭笑涵、陈孙弘宇等音准较好,幼儿对律动和音乐游戏、歌表演特别感兴趣。
(四)语言认知方面:
全班幼儿已都能听懂普通话,并能在日常交往中运用、表达,但个别幼儿受家人语音影响较深,发音带有方言口音,如沈秦晴、吴欣月。幼儿喜欢听故事,但活动时认真倾听的习惯较差,经常插嘴。幼儿的语言迁移运用能力普遍较弱,一些争抢现象便是动手不动口的结果。
(五)个别幼儿情况分析:
卜一菲 —— 该幼儿非常胆小,至今仍然很少主动与周围幼儿很少交 往,自由活动时常常一个人在旁看别人活动,不能主动参与到集体中。
夏逸非—— 该幼儿比较聪明,反应快,做事的时候比较专心,但一些行为习惯较差,比如经常发出一些怪声,做错事不愿承认是自己做过的,想象与现实容易混淆。;;;
二、本学期教学总目标: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发展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利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其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发展智力。
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记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
能力。
三、教育内容和要求
(一)健康:
1.进一步养成饭前便后和手脏时洗手的习惯,洗手时能按顺序认真地洗,不 玩水,洗好后用自己的毛巾擦手;
2.独立入厕,学会上便槽大小便,逐步养成每日大便的习惯;
3.正确使用勺子,安静就座,愉快进餐,继续学习文明的进餐习惯,细嚼慢咽,不挑食。餐后能简单整理桌面,掌握餐后理洗顺序,并养成及时喝水的习惯。
4.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就寝习惯,能按顺序穿脱简单的衣裤、鞋子,初步学会叠衣裤、脱宝宝衫,安静入睡,睡姿正确;
5.在老师的鼓励下,喜欢并较积极地参加各类体育游戏活动,并能克服一定的困难; 6.学习小班第二套徒手操,能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或在指定范围内四散跑,双脚原地向上跳,向远跳50厘米以上,在宽25厘米以内的平衡木上走,学拍皮球,互相抛接大皮球,钻过70厘米高的障碍物。
7.不玩、不触摸危险品,进一步知道解决常见安全问题的正确方法;
8.喜欢与老师交谈,与小朋友游戏,在集体生活中情绪稳定、愉快,并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二)社会性和情感:
>1.知道自己及家人的姓名、性别,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爱父母、尊敬父 母,不乱发脾气; 2.能高兴地参加“六一儿童节”的活动,知道世界有很多种族的儿童,知 道中国的儿童很幸福;
3.愿意做自己能做的事并能为自己所表现出的能力感到高兴; 4.能向老师提出自己的要求,在老师的启发下,能同情生病的同伴; 5.喜欢上幼儿园,关心集体,能和同伴一起友好地游戏,知道幼儿园的玩 具是大家的,不争抢和独占玩具,学会轮流玩; 6.初步产生了解幼儿园和家庭以外的环境的兴趣; 7. 
;能区分自己的和幼儿园、同伴的东西。拾到东西会交给老师。愿意尝试 新的活动;
8.能遵守一定的集体活动规则,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9.爱护玩具和图书,轻拿轻放,不乱扔、不损坏,节约使用;
10.逐步参加一些劳动,能在老师帮助下给植物浇水,喂养小动物,擦桌椅,整理玩具等,初步体会劳动的快乐。学习尊重别人的劳动,感受一些职业的人们的工作和辛苦,对他们的精神产生良好的感情。
(三)认知:
1、对周围新奇事物感兴趣并经常提出简单问题,继续学着用各种感官去感 知事物,喜欢观察、探究与生活相关的社会、自然现象;
2、继续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饲养小动物,参加简单的 种植活动,并爱护动植物,关心劳动者;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能在老师提醒下保持稳定注意,会动脑、动口、动 手地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
4、能根据物体的1-2个特征分类、排序,区别前后、高矮等空间方位,知 道白天、黑夜、早晚、今天,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认识3-4种基本图形;
5、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实物,并说出总数。
(四)艺术表现:
1、喜欢并较积极地参加音乐、美术等艺术活动,能初步感受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能在油画棒、水粉等形式的绘画活动中较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并进行简单的联想、创造活动;
3、能跟随伴奏唱完整的歌曲,按乐曲节拍做动作,并用简单的动作表现自 己的感受;
4、初步学习使用剪刀,用右手拇指与其余手指握住左右剪刀把柄,正确张 合刀口,用毕放下,不拿剪刀冲着别人比划;
5、继续学习用捏泥、撕纸、粘贴、穿、插等技能进行做做玩玩的活动;
6、喜欢用自己的作品来布置环境,参与环境创设。
(五)、语言:
1、进一步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普通话交谈,能逐步按正确语音发音,喜欢说普通话;
2、乐意与老师、小朋友交谈,能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
3、能有针对性地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在游戏和活动中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独立念儿歌,独立看书,知道故事中的简单的情 节,进一步认识常用汉字及简单的标记;
5、能安静倾听,不随意打断别人,不插嘴。
四、具体措施与手段:
1、作业活动:
(1)根据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水平,确立相应的教育目标和要求,选择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教育内容和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形式,精心加以组织,尝试进行生成性主题活动。
(2)用生动形象的教育教学方法引起幼儿兴趣和注意,吸引幼儿参加活动,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学习,逐步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3)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借鉴方案教学进行生成教育活动,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收集信息,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尝试,使幼儿通过活动得到满足,得到愉快的体验,并在活动中逐渐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这将是本学期的重点。
(4)注重活动过程,并积极热情地对待幼儿的活动成果,注重通过幼儿自身的观察、操作、探索
活动,让他们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5)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幼儿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使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6)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7)注重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体育活动:(1)坚持体育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做到室内室外交替进行,保证幼儿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坚持每天做好两操。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制作既牢固又实用的自制体育玩具,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继续根据本班幼儿的活动能力、体质情况,注意安排好体育活动的活动量和
>活动密度,使幼儿能得到充分锻炼,关注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使每一个幼儿都愿意参加体育活动。
(4)对个别体质较弱的幼儿要注意活动量的循序渐进,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引导和鼓励个别不爱动的胆怯的幼儿参加体育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注意每个幼儿的安全。
(5)注意提醒幼儿在玩大型活动器械时,遵守游戏规则,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继续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游戏活动:
(1)提供具有丰富刺激的环境,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主动性,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以及尝试运用多种途径来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自由的氛围,对幼儿的游戏给予尊重、鼓励和支持。
(2)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印象,通过各种活动丰富
幼儿的生活经验,认识并体验人与人的关系,人们的劳动态度等,以丰富的游戏情节充实游戏内容。
(3)让幼儿尝试自己分配游戏角色,游戏中相互协商,解决一些小问题。给予幼儿充足的探索时间,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速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给予他们尝试“错误”的机会。(4)继续做好游戏观察,了解幼儿的动作、语言、态度、情感及角色间的交往。分析幼儿游戏的水平,适时地给予帮助,帮助幼儿逐步理解和遵守简单的规则,不断丰富游戏内容,培养幼儿独立游戏的能力。
(5)鼓励幼儿在游戏中使用普通话和礼貌用语进行交往,互相谦让,轮流担任主角和其他角色,在游戏中感到快乐。
(6)尊重幼儿,在游戏中根据幼儿的个性进行教育,要特别关心那些胆小、能力弱的幼儿,让他们也能在游戏中表现自己,发展自己,从而使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真正落实每个幼儿身上。
(7)通过仔细观察游戏中幼儿的行为表现,了解每个幼儿现有的自我成长能力的发展水平,并根据他们各自的情况加以引导,关注每个幼儿自身能力的纵向发展,评价幼儿探索的投入程度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创造性,活动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发展。
(8)重视游戏的评价。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培养幼儿对游戏情况进行讨论的能力,通过讨论培养幼儿学会分析,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创造力,发展下阶段游戏。(9)注重区域活动的指导,进一步研究和发掘各个活动区活动的教学潜能,注意活动材料的多领域经验的指向性。在游戏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变换和调整各类游戏材料,注意材料投放与幼儿发展水平的一致性与层次性,科学地指导幼儿使用操作,帮助和引导幼儿主动发现。
(10)根据本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情况,我们还将有针对性地设计和组织一些专门的游戏,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或扩展相关经验。我们将结构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及娱乐游戏等科学、合理地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中去,让幼儿自己在游戏活动过程中逐渐建构或领悟事物之间的关系与联系。
4、观察散步:(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2)本学期
除了让幼儿参观幼儿园内的环境外,继续组织幼儿进行丰富多彩的外出参观活动,如大公园、星海游泳馆等进一步激发他们爱幼儿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3)丰富自然角,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幼儿初步学会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初步的责任意识。
5、劳动:
(1)引导幼儿观察成人的各项活动,如清理环境几照顾园地、自然角等。培养幼儿勤于动手、动脑,高兴地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注意身教。教师、家长要以自己积极有兴趣的态度感染幼儿。
(3)进一步帮助督促,让幼儿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重点为自己穿脱衣裤、叠衣服、扣纽扣、整理积木等。
(4)重视良好劳动习惯的培养。如爱护公物、不随意乱扔物品、愿意为他人服务等。
6、日常生活:
(1)通过游戏、儿歌、听音乐等形式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科学合理的安排一日活动。做到日常生活体现出教育整体目标。
(2)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对幼儿进行贴近生活德育教 育。运用鼓励、帮助等手段,加强常规的督促和养成。
(3)注重幼儿的日常交往,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4)重视盥洗、午睡等活动的领导,重视保教结合。
7、娱乐活动:
(1)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自我的展示活动,如搭积木表演、自我服务表演、自助冷餐会等。
(2)开展切合本班幼儿的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娱乐幼儿的身心,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开心。教育评价:
1、设立幼儿成长记录的小档案,在各项活动中关注幼儿的表现和反应,针对
幼儿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2、对于每次每项活动,教师要认真做好教育评价工作,及时反思,以便了解教育是否适合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体现活动过程的科学性、有效性。
3、关注每个幼儿自身能力的纵向发展,评价幼儿探索的投入程度,发 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创造性,活动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发展。
4、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全面评价他们的发展,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要注重教育过程、发展过程中的差异,并且关注评价结果的差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现状,给予他们不同的指导,促进他们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六、环境创设:
1、物质环境:
⑴以人为本,注重幼儿全面发展,师生互动、家园互动、生生互动,继续积极探索适合小班
幼儿参与的环境创设形式,创设以美术创新为特色的环境。⑵根据主题、教学内容、季节更换墙饰,创设开放性的环境,如主题日记,涂鸦站,展示角等,使之切切实实成为教育幼儿的重要手段。
2、心理环境:
⑴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幼儿成长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深入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形成尊重、信任、友爱、和谐的气氛,建立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⑵教师要学会包容,学会谅解,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以一种适宜的方式,引导幼儿自主、自愿、自觉地去克服自身的不足,获得主动发展。
七、家长工作:
1、设立家长园地,介绍一些科学育儿的知识,反映班内一些情况和每周教学内容。
2、利用接送机会与家长多联系,交换情况,将家园联系条改为幼儿成长记录表,进一步做好家访、约谈工作,加强家园联系、沟通。
3、召开家长会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工作。
八、本学期重点:
1、继续研究以创新为主,又不忽略技能传授,开展重点为水粉与油画棒的绘画特色教学 活动。
2、继续研究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及多领域经验的指向性,充分挖掘各活动区的教育潜能。
3、加强家园联系,共同配合改善幼儿的一些不良学习、生活习惯。
九、本学期预设教育主题:
1、热闹的元宵节
2、我爱我的家
3、美丽的春天
4、我会做
5、马路上的车辆
6、我们的节日
7、夏天真热
第三篇:小班幼儿分析材料
坐不住的孩子
我们班有一个叫明明的男孩,他是这个学期到我们班的。明明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是个“坐不住的孩子”,有时他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而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参与同伴的活动,却因为不适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绝。周围的小朋友实在驱逐不了他的情况下还会去告状。教师对于这个经常惹麻烦的孩子也伤脑筋,经常当众批评他,盛怒之下她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但这种教育方法的效果并不好,时间一长,在其他孩子的眼中明明成了一个调皮、只知道惹老师生气的坏孩子。
场景一:
马上就要进行集体教学活动了,孩子们陆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老师开始讲述今天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明明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没在仔细听,他正用手撩旁边可儿的小辫子。可儿皱了皱眉,将自己的小椅子往旁边挪了挪,明明想将可儿的椅子向自己这边拉近一点,于是两个孩子开始拉拉扯扯起来,发出了一些声音。老师向他们这边瞟了几眼,有点不高兴但没有说什么,这时可儿突然叫了起来:“老师,你看明明。”老师终于大声地对明明说道:“明明,你给我坐好,再不听话,就让你出去!”本来和可儿僵持着的明明被老师的呵斥镇住了,他怯怯地坐直了身体,瞪大眼睛看着老师,脸上流露出内疚的表情。可儿接着又说道:“他刚才使劲地拽我的椅子„„”“好了,好了,不许说了,你们以后听好了,从今天开始谁都不许惹明明,谁去惹他我就找谁,听见没有?”老师厉声说完这些话后严肃地看着全班的孩子。对于老师的命令,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听到了。”明明使劲地绞着自己的手指,有些难过的样子,但随着老师话题的转移,他又恢复了原貌,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东张西望,不知道在想什么。
分析:
一、教师教育方式产生的消极后果
首先,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添新的问题。教师想通过孤立的方式迫使明明“改邪归正”,不再违反纪律,但是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非但没有解决原有的问题,反而对明明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明明在自己善意的行为受到同伴的误解并遭到拒绝之后产生了破坏性的行为
其次,教师在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不妥之后,想立即改变这种孤立教育方式带来的不良后果,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原因在于:
其一,年龄越小的孩子向师性越强,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大班孩子的道德认知还处于他律阶段,教师作为孩子眼中的权威,她的话尤其是命令性的语言对孩子的话就是判断事物的标准。教师经常当众批评明明,甚至动员其他孩子“不要理明明”的命令,很快被孩子接受并坚决地执行。
其二,明明给同伴的坏印象部分是由于他自己调皮经常受批评造成的,教师孤立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即使是明明善意的动机和行为也会被其他孩子误解并拒绝,面对同伴不分原因的排斥明明显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挫折,在没有得到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他采取了消极的行为方式予以反击。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一种恶性循环,即明明的负面行为反应越多使其他孩子越加肯定了他是个捣乱的坏孩子,也会越加排斥他,同时强化他们从教师那里获得的对明明的消极态度。
二、解决方式
1.教师首先要清楚明明的特点
从明明的日常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调皮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新鲜事物好奇心比较强,自控能力比较弱,缺乏耐心的孩子,此外,他想和同伴交往却不知道该怎么样被同伴接纳。
2.帮助明明建立与新环境相适宜的秩序感
教师一方面要多关注明明的举动,同时对于明明不正确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明确地告诉他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对于明明时常因为好奇心而违反了纪律.一方面不妨告诉他,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不可以做其他的事情;另一方面答应明明,等老师上完课之后,可以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这个玩具,但是前提是他必须要认真听讲。
小班幼儿分析材料:坐不住的孩子
小三班 2012年3月
小班幼儿分析材料:让“不会”远离孩子
小三班 2012年9月
让“不会”远离孩子
在我们小(3)班,有个名叫毅毅的小男孩,在艺术绘画活动中的表现较特殊:每次我讲解完作画要求后,孩子们都兴致盎然地开始画画了,只有毅毅呆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当我上前询问他时,他总说:“老师,我不会画,你帮我画。”有好几次都是我手把手的教他画,当我帮他一起画好后跟他说“你看,你的小手多灵巧、画得多棒,接下来自己会画了”,可我的手刚停下来,他还是述说“不会画”,结果就是以不画而告终。我意识到他的一句“不会画”已成为口头禅,同时也成为他在艺术绘画活动中不动手的理由。
面对毅毅的这种情况,我认为孩子自身的心理有一定的障碍,要帮助孩子改变这种不良的心理,首先要弄清孩子“不会画”的真正原因:是孩子不想画、不敢画,还是确实不会画。只有了解了具体的原因后,才能给孩子提供适宜的支持和帮助,及时发现并挖掘豪豪感兴趣的事物与自身的闪光点,作为教育的切入口,让“不会画”不再成为毅毅学习活动的借口。
经过与家长的沟通,得知毅毅的父母都很忙,从小由爷爷和奶奶带大的。长辈们的过分溺爱使豪豪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有时豪豪的父母要他去尝试学做一些小事情时,他也总以“我不会”作为拒绝的理由。当父母要批评和教育他时,他总以“哭闹、不吃饭”等行为胁迫家长妥协。久而久之,毅毅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同年龄的孩子相比慢了半拍。因此,入学以来他因得不到同伴的认可、心里又害怕老师的批评而变得缺乏自信不敢画。
案例对策:
家园达成共识,步调一致,共育孩子。
我认为毅毅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导致孩子“不会画”的原因之一。为了改变豪豪的这种不良习惯,我刻意地安排了几次家访活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把豪豪和小伙伴们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比较有针对性、典型的事例用摄像机拍录下来,让家长意识到自己孩子的簿弱点,建议家长多放手,引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只要孩子肯动手,就给予孩子鼓励和表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注意观察他的兴趣点,抓住他的兴趣爱好,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小班幼儿分析材料:咬人的宝宝
小三班 2013年3月
咬人的宝宝
案例一:户外活动中,家家高兴地在滑梯上爬上爬下,飞飞走过来和他一起玩。他俩玩得正兴奋时,家家突然在飞飞的背上咬了一口。然后乐呵呵地走了。
案例二:我班教室外有个小滑梯,阳阳正玩得起劲。这时别班的一个小女孩过来玩,阳阳不让她玩。争执中,阳阳咬了小女孩一口。
案例三:天天在“娃娃家”烧饭,欣欣想要他手里的玩具。天天不乐意。欣欣便伸手去抢,天天张开嘴巴对着欣欣的小手就是一口。
案例四:托儿边听故事边看电视里的课件。突然。心心哭了起来。原来是玲玲咬了她。教师刚想问明原因,玲玲却不满地说:“我看不到电视。”
二、案例分析
托儿由于各自家庭教育、个体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在适应托班这一新的环境中,往往表现出多样性,咬人就是其中的一种现象。
1、表达一种情绪:一般而言,托儿咬人并无恶意。由于不懂得用语言表达自我的生活感受,常常通过咬人来表示自己的兴奋和激动。如案例一中的家家情绪高涨,通过身体动作还不能满足他的情绪需要,他就用最简单的咬人动作把内心的高兴情绪表达出来,以获得心理满足。另外,当托儿有伤心、紧张、愤怒等情绪时也会通过咬人来表达和发泄。如案例四中的玲玲通过咬人来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
2、表达一种认识:托儿已有了一定的对外部世界认识和分辨能力,但其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当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时。有时就会通过咬人来表达。如案例二中的阳阳认为,门口的滑梯是我班小朋友玩的,别班的不能玩,他无法用语言表达出这一层意思,便采取了咬人的方式。又如:案例三中的天天认为玩具是他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当同伴争抢时,他便通过咬人告诉同伴:这是我的。
3、表达一种愿望:由于自我意识和能力的差异,托儿很难找到合作或交流的伙伴,遇到交往上的困难时往往也采取咬人的方式。案例五中的囡囡想和大家一起开火车,但是没人理睬她,她就对着别人咬了一口。
4、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当宝宝开始长牙,抓到什么就咬时,家长会为宝宝的成长高兴,却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让宝宝度过这个阶段。当宝宝开始咬人时,不少家长以宝宝长牙为由听之任之,久而久之宝宝咬人便成了一种习惯。
5、是一种社会性模仿:社会性模仿是托儿学习的一个重要媒介,当他们看到其他小朋友咬人时,有时自己也会尝试着去咬人。
三、教育对策
在发现托儿咬人后,教师马上要做的就是分开当事人,稳定托儿情绪。及时把伤口放在自来水下冲洗和彻底清洁,并做30分钟左右的冷敷。必要时应请医就诊,看是否需要后续医疗。托儿咬人后,不能过于责备。因为咬人大多是生理和心理发展上的阶段性问题,还不属于攻击性行为。教师必须耐心对待,帮助托儿分析原因,采取适宜的教育,以免托儿向不良的行为习惯转化。如果有可能,要让托儿向被咬的小朋友道歉,创造一个直观的氛围让托儿了解咬人带来的后果,同时根据不同的原因指导托儿学习一些交往技巧。
1、情感支持,学习多种表达方式
托儿的情感水平较低,而且外露、不稳定。在咬人事件发生后,教师要及时安抚托儿的情绪,让托儿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从而进一步指导托儿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或愿望。并让托儿知道咬人是不对的。针对案例一中家家的情况,我设计了“我很高兴可以怎么做?”的话题来引导托儿知道抱一抱、拉拉手等都能让大家知道你很高兴。
小班幼儿分析材料:不良的就餐习惯
小三班 2013年9月
不良的就餐习惯
1、这小班个年龄段的幼儿自理能力较差,特别是就餐,在家几乎都是父母喂饭。不喜欢自己吃,爱偏食,就餐习惯不是很好。
2、为了让小朋友们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不偏食、班级就平时小朋友们的就餐表现对于特别就餐困难的幼儿进行了指导。
一、观察现象
小朋友们的就餐大都表现为使用餐具不正确、坐姿不正确。对于不喜欢的食物不吃或挑出。就餐时掉饭粒的现象突出,就餐不安静。注意力不集中,就餐的时间偏长。菲菲小朋友遇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时,就会吃的很快也很干净。遇到不喜欢吃的东西时,她就会一直坐着,不动一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吃饭的时候不专心,很容易被别的事情所吸引,注意力不集中。
就餐习惯很不稳定。
二、分析原因
菲菲小朋友的个子长得很大,所以她的饮食一直是她父母所担心的事情。记得刚来班级的时候,她的妈妈就说“不担心别的事情就担心她吃饭,在家时都是父母一口一口地喂才能吃得进去。所以挑食的她,妈妈总是做她喜欢吃的食物来吃。可是在幼儿园,食物是经过营养搭配来制定食谱的。所以难免会有她不爱吃的东西。她的个子长得快,这样偏食一定会对她的身体有一定影响的。这正是她的妈妈所担心的事情,每天问她的就餐情况比问别的事情都要多。我们也在积极的想办法帮助菲菲渡过这个难关。
三、对策、措施
针对该名幼儿的实际情况,我首先给所有小朋友讲了一个故事《淘气的大公鸡》说的是一个小弟弟因为就餐习惯不好,被一只大公鸡啄得到处跑的故事。让小朋友们懂得就餐要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像小弟弟那样。又通过绘画讲小苗生长的过程,通过二组图片形象地演示空气、阳光、水什么都不少的小苗就会长得很高很快。而缺少这些东西的小苗就长得不高也不壮。让小朋友们懂得必要的饮食营养是不可缺少的。每当菲菲自己独力地吃完一顿饭的时候,我都会让小朋友们给她鼓掌并发给她一朵小红花。并让她去当小班长看看谁没有把饭吃完和把饭粒掉在了桌子上。有的时候我发现是她不爱吃的食物时,就让她为老师做一些事情来吸引她的注意力,比如:给小朋友们发书或玩具。前提是要把这些饭菜吃完,这样她就会很自愿地吃完这些饭菜,并高兴地为老师做事。
四、效果与反思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该名幼儿有了很大的进步。吃饭的时候偏食的现象几乎没有了,也不往地上或桌上掉饭粒了。每次吃完还会大声地告诉老师:“我今天都吃没了”,很自豪地样子。从这个案例中我领悟到,小朋友们的实际情况不同,一定要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从正面来调动小朋友们的积极性。如果单一地批评他们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效果则相反。让他们在自已成功的喜悦中来把不足和毛病改掉。这样的方法则会更加符合幼儿的心理和他们的发展需要。
第四篇:小班幼儿如何学数学专题
小班幼儿如何学数学
明明3岁上幼儿园小班时就会从1数到100了,可到现在半年了,明明妈妈发现明明怎么没什么长进,问他3+2等于几也不知道。明明妈妈有点着急了,来到幼儿园问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儿啊,幼儿园难道不教孩子数学吗?对于上小班的孩子,明明的表现正常吗?作为家长在家里怎么教啊? 在幼儿园小班,明明的情况很常见。我们知道,2~4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幼儿在无意识状态下积累了大量词汇,并在这个过程中记住了很多音频数字,但他们并不理解这些数字代表的真正意义,只是把唱数1、2、3、4、5„„100当成是一种语言符号在学习发声,在家长的鼓励和表扬下数得更熟练而已。这也就是明明妈妈提到的“会从1数到100”。
至于进行计算“3+2”这样的问题,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小班幼儿数学认知的特点和发展水平吧。
小班幼儿具有动作发展快、喜欢模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等特点,大多数小班幼儿能够逐渐理解“1和许多”的概念,会比较4以内物品的多少,能对常见事物按照一个维度进行简单分类,如按颜色的不同或者形状的不同等等。
他们还不能用抽象的数字进行加法运算,这是大班幼儿学习的内容。但是如果我们用实物给幼儿演示,帮助他理解,例如,明明有3支水彩笔,妈妈又给他2支,问明明:你数数现在一共有几只水彩笔?这样他就会在摆弄水彩笔的过程中说出正确的答案。所以明明妈妈考察明明的方法不适宜,为此而产生的焦虑和质疑也完全没有必要。
参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小班数学教育目标的设定,我们一般将以下几点作为小班幼儿数学学习可实现的目标,家长可大致了解一下。
感知体验“1”和“许多”等数学概念;
感知、操作体验各种事物简单的数量特征,点数5个以内的物品,初步感知理解5个以内物体的数量;
对常见事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排序;
用对应比较的方法体会物体数量的多和少(4个物体以内); 会比较2~3个物体常见量的差异,如大小、长短、厚薄等; 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
围绕这几条数学教育目标,幼儿园会尊重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及发展水平,以游戏的形式,借助各种材料,从浅入深地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教育形式有全班集体教育活动、小组活动、活动区自选游戏、生活中随机教育等等。孩子只有真正理解、掌握了数的实际意义,才能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其实,利用游戏学习数学我们同样可以在家里进行,下面就给您推荐几个。
游戏一:宝宝分樱桃
游戏目标:点数5以内的物品,初步感知理解5以内物体的数量。游戏材料:洗干净的樱桃或圣女果等较小的水果,5只碗或纸杯。游戏方法:
①家长说:“宝宝,妈妈买的樱桃不够多,我们不能都吃光,要给爸爸和爷爷奶奶留出来一些,你看怎么办呢?我们分出来好不好?”
②家长鼓励宝宝按照事先约定的规律依次发放。比如,每人1个樱桃,一边发樱桃一边手口一致地数出数量,爷爷1个、奶奶1个„„依次放到5只碗里。
③可以逐渐增加难度,每人3或5个樱桃,比如,爸爸的樱桃1、2、3、4、5;宝宝的樱桃1、2、3、4、5„„
家长引导宝宝学习一一对应分发食品和物品,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说出总数,随着孩子点数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渐增加分配物品的数量。这种亲子游戏的形式同时也培养了宝宝对家人的关爱。
游戏二:玩具分类 游戏目标:
对常见事物进行简单分类 游戏材料: 小玩具若干 游戏方法:
①家长把宝宝的小玩具聚在一起,请宝宝观察并说说这些玩具都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例如,有的是动物,有的是人物;有的穿裤子,有的穿裙子等等。
②鼓励宝宝按照玩具的共性进行分类。例如:各种小兔子归为一类;小人儿分一类;相同颜色的分一类等等。
家长鼓励宝宝随意、反复给小玩具进行分类,只要宝宝能说出合理的理由就可以。这个不断重复的过程就是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当按照同一维度给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逐渐熟练后,就能够尝试按照两个维度进行分类了。游戏三樱桃核排队
游戏目标:对常见事物进行简单排序 游戏材料:洗干净的樱桃若干,纸杯2只。游戏方法:
①家长说:“宝宝,今天我们玩一个樱桃核排队的游戏,咱俩比赛,看谁排的队伍长。”家长示范摆出一组,并讲解排序的规律。
②鼓励宝宝把摘下的樱桃把儿先摆在桌子上,接着把吐出来的樱桃核摆在其后,就这样依次摆出长长的一串。第一次跟宝宝玩这类游戏时,可以简单地按照一个把儿接一个核的顺序进行排列,即A—B—A—B循环排序。
③等宝宝熟练掌握这种排序规律后可以增加难度,鼓励宝宝按照一个把儿两个核的规律排队,即ABB—A—BB。
④随着宝宝对排序特征及其规律的掌握,我们可以逐渐增加难度,比如AA—BB—AA—BB„„或是鼓励宝宝自己创造排序的方式。
⑤吃完樱桃后,我们和宝宝一起收拾餐桌,备两只纸杯,鼓励宝宝把樱桃把儿和樱桃核分别装入纸杯内,宝宝在分拣的过程中巩固了最简单的分类知识。
这类数学小游戏是教宝宝在游戏中自然习得排序和分类的知识,除此之外,在比“樱桃核”队伍长短的时候,还可以引导宝宝感知长短和多少的概念。同时,我们要照顾孩子在吃这类有细小果核的食品时,把果核全部吐出来,保证饮食安全。
游戏四:摸盖盖
游戏目标:用对应比较的方法体会物体数量的多少(4以内)。
游戏材料:各类饮料瓶盖若干(大小不
一、颜色不同),干净的酸奶盒4只。游戏方法:
② 收集好的各类瓶盖放在一只透明的瓶子里或是盘子里。
②家长和宝宝商量确定自己喜欢的颜色,按照颜色挑出瓶盖放进自己的酸奶盒里。数一数每一盒里瓶盖的数量,把一种颜色的瓶盖摆成一排,比比看哪种颜色的盖子最多,多几个。
③家长说:“宝宝,我们玩摸瓶盖、比大小的游戏吧。”家长和孩子闭上眼睛随便从自己的盒子里摸出一只瓶盖,然后睁开眼睛看看谁的瓶盖大,谁的瓶盖小,摸到大盖子的一方可以挠一下摸到小盖子一方的手心,以示胜利。
这个游戏以竞赛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帮助孩子按照一定的规律分类拣物并进行点数,得出总数,进而比较多少,为进一步“计算”打好基础。闭着眼睛摸盖盖比大小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同时也发展了宝宝的触摸觉。
游戏五:找老大
游戏目标:会比较2~3个物体常见量的差异,如大小、长短、厚薄等。游戏材料:各类果核(清洗干净并晒干)、纸盒1只、色子1个。游戏方法:
①家长和宝宝把共同收集的果核放在纸盒里(大小不同的芒果核、桃核、杏核、枇杷核、樱桃核、苹果核等)。
②家长和宝宝轮流扔色子,并按照色子上的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果核,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把果核依次排成一队或是两队,比一比哪个队伍长。家长跟宝宝对比一下谁拿到的果核又大又多。
③为了增加宝宝学习和游戏的兴趣,家长可以在宝宝占上风时故意表现出惊喜和羡慕的神情。例如,哎呦,我怎么总是比你扔的点数少呢?宝宝,你有那么多大果核,能不能给我一个呢?等等。
这个游戏中,宝宝在掷色子和读色子点数的过程中,巩固了对数字的认识;按照色子上的数字取出果核的过程,提高了点数和按数取物的本领;给果核按大小顺序排队的过程,积累了对大小、长短、厚薄的感知经验。另外,在操作、摆弄果核的过程中,宝宝的小手触摸到质地、软硬、光滑程度不同的果核,发展了他们的触摸觉。
游戏六:图形变变变
游戏目标: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
游戏材料:白纸、水彩笔、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成品玩具等。游戏方法:
② 长和宝宝找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成品玩具,放在纸上画出轮廊图。②在这三种基本轮廓图口○△的基础上,家长鼓励宝宝随意添画出各种用品(也可以是宝宝说物品,家长协助画出来)。例如,圆形变成太阳、游泳圈、手表、面包圈、车轮„„
③当宝宝能熟练找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物品之后,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变换正方形、三角形摆放的位置和角度,如◇△◢◣◤◥让宝宝辨认,为学习守恒知识奠定基础。
辨认形状是最简单易行的游戏,生活中到处都能看见形状,不妨跟宝宝找一找,先从家里的小范围寻找,再到户外更大的空间去寻找,发现更多和图形相近的物品。另外,还可以请宝宝用积木、积塑、橡皮泥等材料表现出不同的图形,进一步加深感知。
总之,小班幼儿的思维发展处于正在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我们设计的游戏都是依据宝宝的这一年龄特点,鼓励他们在不断操作摆弄材料、物体的过程中学习到数学知识。只要是适宜的、科学的,孩子们定会在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第五篇:五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测试试题分析
《五年级一班计算能力测试》试卷分析
本次计算能力测试共分为四个题型,口算、列竖式计算、简便计算和解方程。试卷难度不太大,考察比较全面,注重学生计算能力能力的考查。总体来说,试卷计算数据不大,难度较小,更加注重测试学生计算方法的掌握。
第一大题口算题,失分较少,但也有个别同学因粗心而导致出现计算错误。第二大答题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出现的错误较少,小数除法的计算中有以下问题:商上没有点小数点,除数没有转化乘整数进行计算,也有个别学生在计算时数位未对齐。
第三大题简便计算前段时间进行了大量的训练,但还是有部分学生对乘法分配率在简便计算中的应用掌握不够好。第四大题解方程正确率较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不断加强丢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1、口算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每个学生都应具备较强的口算能力。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以卡片、PPT课件、听算、小黑板视算等形式出示。
2、笔算是计算的关键,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题都要求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进行笔算,因此,这一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在计算时也特别粗心,因此要通过不断反复练习来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
3、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简算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是学生进行简算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五条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4、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某些知识不理解,学生在计算时并不意识到是错误的。另一种是基本口算不熟练,造成计算失误。这两种错误都是在学生当中存在的。不从计算方法和口算方面进行纠正,错误就很难更正。另一种错误是由于学习习惯不好,例如抄错、看错题目,计算过程不符合要求,没有验算的习惯等等。因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