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二章必背内容(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02:4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修第二章必背内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思修第二章必背内容》。

第一篇:思修第二章必背内容

思修第二章必背内容(划线部分重点背)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必背重点 1.爱国主义的内涵

2.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 3.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4.做忠诚的爱国者 重点内容梳理 1.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有不同的内涵)。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爱国主义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国家消亡后,爱国主义就会失去存在的条件和意义)。在阶级社会中,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对待祖国的感情,既有一致的方面,也有差异的方面,甚至有对立的方面。★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2)(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在这个问题上,爱国与否是最基本的政治原则)。★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2)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第一,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第二,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第三,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第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热爱祖国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第二,团结统一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第三,爱好和平精神。第四,勤劳勇敢精神。第五,自强不息精神

(2)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等。第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反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需要,反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所谓时代精神,是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关系:两者紧密相联,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1)时代精神的内涵

第一,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改革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

第二,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第三,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第四,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第一,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第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2.做忠诚的爱国者

当代青年做忠诚的爱国者,必须努力做到(育爱国之情,立报国之志,增建国之才,履效国之行)。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承担对国家的义务。要维护改革开放稳定的大局。(爱国应该是一种理性行为,不是简单的情感表达,要讲原则、守法律,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来进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既要体现中国人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信念,又要体现出中国公民形象和风范。)--钓鱼岛问题热点,关于理性爱国话题要关注一下括号内的观点注意掌握。

第二篇:思修刷分必背

绪论

一、提升适应能力,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①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 ②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④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大学的显著变化:生活环境、社会活动、学习要求

二、更新学习理念

①树立自主学习②树立全面学习③树立创新学习④树立合作学习

⑤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判断题)

①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④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四、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和能力。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素养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

法律素质指人们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素质和能力。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需的法律观念,拥有必要的用法、护法能力,构成了法律素质的基本要素。大学生如何提高?

1.一个人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在学习中升华、内省中完善、自律中养成,实践中千锤百炼的结果

2.同学们应该始终恪守道德和法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牢固树立坚定地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陶冶高尚的情操,增强尊法学法用法的自觉性,逐步树立对社会主义法律的信仰,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体系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24字):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②体系: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

D.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六、四个全面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 ②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 ③全面依法治国——大力推进

④全面从严治党——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章

一、理想的含义

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的特征:时代性、现实可能性、超前性、阶级性、实践性

二、从内容上划分理想: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

三、信念的含义

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四、信念的特征(4个):稳定性、执著性、多样性、亲合性

理想信念的关系:理想是信念的依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

五、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3个)

①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②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六、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历史使命指人们担负的重大的历史任务和重大的历史责任。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设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

七、科学信仰

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 ②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③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④预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

八、反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九、中特社会主义道路

在中共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①理想不等于现实

②现实是理想的基础和摇篮

③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又不脱离现实

④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一定的条件

第二章

一、中国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二、时代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

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二者紧密相连,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为时代精神提供生长根基和发展动力,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牵引着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并赋予民族精神以时代内涵。

四、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五、爱国主义的定义: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六、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①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②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③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④爱自己的国家

七、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①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③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八、经济全球化下要以宽广的眼界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

①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②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③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

九、做忠诚的爱国者

①推进祖国统一: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C、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D、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②促进民族团结

③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义务

国家安全观: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

十、改革创新的意义

1.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2.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3.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十一、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①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A、树立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

B、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

C、树立以创新创造为目标的志向 ②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③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A、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基础

B、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前提

C、积极投身实践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关键

第三章

一、人生观、世界观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人生的态度。世界观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是人们对于生活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二、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这句必考)

三、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系

①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②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③另一方面,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五、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①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

②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为实现人生目的,人们会注意培养能力、磨练意志、奋发进取、努力拼搏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六、人生态度概念: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起主要作用的三种心理因素:

认知:人从环境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活动 情感: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意志:人自觉确定目的,有意识地组织、调节行为,并按主观意愿排除障碍和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端正人生态度: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七、正确认识人生矛盾(考题:大学生如何正确认识人生矛盾?)

1、树立正确的得失观:①不要惧怕一时的失

②不要满足一时的得

③不要拘泥于个人利益的得失

2、树立正确的幸福观:①幸福是一个总体范畴,意味着人总体上生活的美好,家庭和睦、职业成功、行为正当、人格完善等都是幸福的重要因素

②个人幸福与社会整体幸福和他人幸福相互联系。个人幸福只有在社会整体幸福不断增长中才有保障

③实现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但精神生活的充实是幸福更重要的方面

3、树立正确的生死观:①有生必有死,这是恒常不变的自然现象

②如何正确认识、对待生死,体现了一个人人生境界的高低

③大学生要意识到生命宝贵、人生紧迫,珍惜、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合理地规划,不让时间无谓的流逝

八、人生的社会价值含义: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人生的自我价值含义: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九、人生价值的标准(一个人很有钱,是否就很有价值?)

1、人生价值的含义(看八)

2、标准:①人是社会的人,总是生存和活动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当中,并受到一定社会关系的制约

②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为标准

③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越大,其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反之,人生的社会价值越小

3.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十、大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知识:①首先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②其次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自觉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3、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十一、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①平等原则

②诚信原则

③宽容原则

④互助原则

十二、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1.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人的需要不同于动物的需要,即使是人的本能需要,也深深打上社会历史的印记,成为一种社会性的需要,个人需要不纯粹是个人的,他或多或少是社会需要的反映,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2.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社会利益、3.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个人的权利是在社会中获得的,没有社会,个人的权利无从谈起,离开了个人对社会所承当的责任,个人的权利也就无从实现

第四章

一、道德的概念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主要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起源:①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②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永远只能是指人的道德

本质: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规范功能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6个)

①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②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③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④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⑤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⑥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三、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深化改革 ③全面依法治国 ④全面从严治党

四、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

五、如何理解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六、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要求的三个层次:

一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三是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七、能遵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人,就要做到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是不全面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八、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1.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参加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 3.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4.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5.自觉学习道德模范

九、为人民服务不同层次的体现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是为人民服务;

顾全大局、先公后私、爱岗敬业、办事公道是为人民服务

热心公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扶贫济困、帮残助残是为人民服务 遵纪守法、诚实劳动并获取正当利益同样也是为人民服务

第五章

一、公共生活特征:①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②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③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④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秩序含义: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三、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①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②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③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④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四、社会公德

含义: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社会公德与私德相对:私德指个人私生活处理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道德以及个人的品德、作风、习惯等

主要内容(20字):文明礼貌,爱护公物,助人为乐,遵纪守法,保护环境

五、自觉遵守社会公德(3个)

①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 ②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③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六、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①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②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③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④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七、职业道德含义+公民道德建设20字

含义: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20字: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八、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择业观:①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②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

③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创业观:①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②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③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九、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①学习职业道德规范 ②提高职业道德意识

③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

十、爱情的含义: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十一、恋爱中的道德观

①尊重人格平等 ②自觉承担责任 ③文明相亲相爱

十二、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婚姻是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家庭是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十三、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十四、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不能只重过程不顾结果;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十五、树立正确的婚姻观

①谨慎对待结婚成家 ②担当责任和履行义务 ③正确处理家庭关系

十六、个人品德

含义: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

作用:①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②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③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一、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二、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三、道德境界的概念

四、追求崇高道德境界

十七、什么是道德修养,如何提高?

道德修养是指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活动。提高:1.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2.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第六章

一、法律的概念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了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二、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一部分统治阶级意志 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三、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有国家创造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3.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四、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

1.从法律体现的意志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2.从法律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反映,是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五、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律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最重要的作用表现为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秩序以及推进社会改革和进步。

法律的规范作用:指引、预测、评价、教育、强制

六、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

1.法律制定(立法)2.法律执行(执法)3.法律适用(司法)4.法律遵守(守法)

七、宪法的基本原则(多选)

1.党的领导2.人民主权3.人民保障4法治5民主集中制

八、国体和根本政治制度

1.国体:国体即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的地位和作用。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2.根本政治制度(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

九、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反映了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十、民法的概念和原则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遵循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

十一、刑法的原则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

我国刑罚规定了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的原则

十二、刑罚的种类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单独使用且只能使用一个)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适用驱逐出境

十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制监督体系、有力的法制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1.科学立法:“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2.严格执法:“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3.公正司法:“理国要有道,在于公平正直”

4.全民守法: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十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建设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它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方面的核心要义。

十六、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的相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们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做主是党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的党领导人民当家做主的治国方略

十七、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1.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法治是基本方式,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 2.正确认识德治和法治的作用 3.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十八、我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的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制度基础不一样2.领导力量不同 3.权利主体不同 4.权力行使方式不同

十九、法治思维的概念和含义

概念:法治思维是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含义:1.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方式

2.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

3.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

4.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二十、法治和人治思维的区别

1.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或权高于法

2.方式上,法治思维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矛盾;而人治思维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和情感进行处理

3.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一直来进行决策和判断;而人治思维是个人说的算的专断思想

4.标准上,法治思维和人治思维的分水岭在于最高的权威是法律还是个人。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人治思维则奋领导者的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 二

十一、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法律至上;权力制约;人权保障;正当程序 二

十二、权利制约的四项要求

1.权利由法定2.有权必有责3.用权受监督4.违法受追究 二

十三、人权保障

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 二

十四、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

1.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前提。

2.学习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法治思维的基本要素,法治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

3.参与法律实践。法治思维是在丰富的法治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 4.养成守法习惯。法治思维是一种习惯性思维,与长期自觉养成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二十五、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 二

十六、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概念 可以将法律权利概括为,权利主体依法要求义务主体做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资格。

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作为或者不作为方式履行对他人的义务。二

十七、法律权利的分类 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

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权利 一般主体享受的权利和特定主体享受的权利 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 二

十八、人权的概念

人权是指人按照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 二

十八、人权是个体人权和集体人权的统一

人权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二

十九、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在现代法治国家中,不存在纯粹的权利主体,也不存在纯粹的义务主体 首先,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的法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

其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离开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就失去了履行的价值和动力 最后,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还具有二重性的关系,即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力行为和义务行为

十、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权利和自由的统称。它的行使主要表现为公民参与国家、社会组织与管理的活动。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政治表达的自由、民主管理权、监督权等。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情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按照法律规定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三

十二、表达权利

表达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表达自己对国家公共生活的看法、观点、意见的权利。典型的表达方式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和示威。三

十三、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是指公民享有各种语言形式的表达、传播自己思想和观点的自由。作用:1.促成个人自我价值、成就的实现2.增进知识及追求真理,从而增强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3.保障公民自由且公开发表意见,可凝聚民意,形成舆论,以监督国家机关权力的行使。三

十四、集会、游行、示威

集会是指聚集于露天公共场所,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活动

游行是指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前行,表达共同意愿的活动

示威是指在露天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

遵守义务:1.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危害国家利益

2.事先须经过公安机关许可3.除非经过人民政府批准,否则不能再以下场所十米至三百米内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国宾、火车站、港口、航空港

4非暴力5.特定人员禁止6.不得违反治安管理法规 三

十五、人身自由权

人身自由权是指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搜查、拘禁、逮捕等行为侵犯的权利。人身自由是一切行动和生活的前提条件。人身自由,首先是指人的身体不受拘束,因而被称为“最小程度的自由”其次是人的行动自由,最后是指人身自由不受非法限制和剥夺。三

十六、人身权利

人身权利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住宅安全权、通信自由权等权利。三

十七、人格尊严的内容

人格尊严权利是指与人身有密切联系的名誉、姓名、肖像等不容侵犯的权利 内容: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三

十八、财产权 财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劳动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和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财产的权利 三

十九、继承权

第一顺位: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四

十、依法形式救济权利

司法救济;行政救济;政治救济与社会救济;自力救济四

十一、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与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2.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4.依法服兵役 5.依法纳税

第三篇:思修简答题必背

前言:亲爱得同学,思修正课即将结束了,再也没有新知识了,不要害怕,不必完全依照下文,你可以自己总结语言,言之有理即可!

绪论

1.简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①道德与法律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用。②法律是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的有力保证和依靠。③道德是执行法律的基础。

2.简述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①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②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④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马特爱民、新时荣辱、灵主精础)

4.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内容。

①含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②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5.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方法。①认真学习理论知识

②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③身体力行,切实践履行

第一章

1.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和类型及作用。

⑴基本特点:①思想性与实践性②时代性与阶级性③多样性与共同性 ⑵基本类型:①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②职业……③道德……④社会…… ⑶作用:①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②……精神动力③……精神支柱 2.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特点。

①现实性②科学性③崇高性④健全性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是阶级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

②我们现阶段的奋斗纲领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现阶段共产党人的理想,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一理想是迈向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一个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未来的必由之路。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共产主义理想指明前进方向。社会主义事业是向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运动。

4.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⑴基本内容: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⑵如何实现:①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③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5.大学生应如何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①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②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③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6.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

①充分认识理想现实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②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一方面,要走出“以理想来否定现实”的误区。另一方面,要走出“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

第二章

1.简述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含义+内容)

⑴含义:①爱国主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热爱、忠诚和报效自己国家的一种感情、思想和行为。②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⑵内容:①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首要表现

②热爱骨肉同胞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

③热爱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④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2.简述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和历史作用

⑴优良传统:①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②抵御多敌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③开发祖国河山,创造中华文明

④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⑵历史作用:①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②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③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3.爱国主义新时代要求。

①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②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③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

④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⑤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⑥爱国主义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什么还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一趋势下,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科学技术为全人类服务,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这种情况使有的人对自己的归宿感产生了疑惑,甚至认为爱国主义已经过时了。

事实上,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国家的界限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更如凸显了。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的狭隘民族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往往对本民族进行过度的颂扬和崇拜,认为自己一切都好,拒绝接受其他民族、国家的先进东西,盲目排外,闭关锁国。二是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完全否定中国的传统和现实,认为中国一无是处,主张“全盘西化”,倡导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切领域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

5.如何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①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②树立爱国思想,增进国家团结、统一和安全。③实践爱国行为,以实际行动和贡献报效祖国。

第三章

1.简述人生目的的含义及其在人生观中的地位。

⑴ 含义: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⑵意义:①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②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③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2.为什么要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的原因)

原因:①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与期待

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和期待

③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

3.在现实生活中,怎样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 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使人正确地面对现实,不怕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

②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使人确立较高的人生价值目标,并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③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使人将远大的理想寓于具体的行动中,不断调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不断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

4.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

①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②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5.正确把握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

①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 ②提供自我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的主观条件 ③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第四章

1.道德的起源和本质,道德产生的条件。⑴起源和本质:①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②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不是人主观自生的,也不是神的意志,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⑵条件:①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②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③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2.社会经济对道德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道德体系的性质

②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③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必然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

④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3.简述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他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特殊性表现在哪方面)①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 ②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4.道德的功能和社会作用是什么? ⑴功能:①调节功能(最主要):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②认识功能(主要):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关系的功效和能力。⑵作用:①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②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③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④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民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⑤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的政治统治 5.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①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②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③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 ④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⑤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⑥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注意每一点分开问)⑴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

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

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①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内容上)

②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式上)

③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二者结合,相得益彰(作用上)⑶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一定要坚持正确的立场。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方针。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为什么要以人民服务为核心?为什么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为什么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⑴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 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③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①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③社会主义集体原则及其基本内涵:

a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b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⑶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①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

②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③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8.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及其基本内涵、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的三个层次。基本内涵:①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②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③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9.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⑴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⑵如何树立:①重视荣辱,树立荣辱意识

②明荣辨耻,掌握科学内涵

③趋荣避耻,贵在践行

第五章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⑴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⑵意义: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

③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2.公共生活及其特点是什么?

⑴ 公共生活: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交往的扩大而得以扩大

⑵特点:①活动范围的广泛性②交往对象的复杂性③活动方式的多样性④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3.当代社会,有序的公共生活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①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②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④是国家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4.社会公德的内容及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

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意义:①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②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③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5.职业道德的内容及遵守职业道德的意义。

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意义:①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

③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④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6.家庭美德的内容及遵守家庭美德的意义。

⑴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⑵意义:①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个体人生的重要意义

②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

7.个人品德的含义及形成良好个人品德的意义是什么?良好品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

⑴ 含义:个人品德是个人的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和特征

⑵意义:①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

②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夯实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

③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⑶途径和方法:①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

②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

③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

第六章

1.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①标志着党和政府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了更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把握,对执政规律、治国方略有了更为深刻而成熟的认识和把握。

②既是我国实行法治的必要步骤,也是我国法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③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地走上法治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人类法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①依法治国——核心内容②执法为民——本质要求③公平正义——价值追求 ④服务大局——重要使命⑤党的领导——最根本的保证 3.执法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①执法为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②执法为民必须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③执法为民必须倡导和注重理性文明执法。④执法为民必须做到便民利民。

4.公平正义必须坚持的原则、公平正义需要正确处理的关系 ⑴坚持的原则:①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②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③坚持不偏不倚、不枉不纵、秉公执法原则 ⑵需要处理的关系:①正确处理法理与情理的关系

②正确处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关系

③正确处理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5.如何理解法治思维的内涵、意义及培养途径?

⑴内涵:①法治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仰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②法治思维的核心是权利义务观念

⑵意义:①由各级领导干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决定的。

②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的新要求。

③社会现实提出的迫切要求。

⑶途径:①牢固树立法治信仰②加强法治学习培训③高度重视法治实践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什么重大意义?

①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②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③依法治国事关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和国家长治久安。7.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8.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⑤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9.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①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③提供司法公信力 ④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⑤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⑥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第七章

1.法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及作用是什么?

⑴概念和基本特征:①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

②法是反应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

③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

⑵作用:①规范作用: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

②社会作用:法所具有的维护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2.什么是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由哪些要素构成? ⑴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在人们之间形成的以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⑵法律关系的构成:①主体:包括组织和个人②客体:指向对象——物、行为、智力、成果 3.怎样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③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 4.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哪些法律部门构成?

①宪法及宪法相关法②民法商法③行政法④经济法⑤社会法⑥刑法⑦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6.什么是法的适用?法的适用有哪些特点? ⑴法的适用:

⑵特点:①法律适用的主体是司法机关②法的适用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

③法的适用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④法的适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7.行政执法的特点?

①执法主体具有特定性②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③执法行为具有主动性 ④执法活动具有单方面性

第八章

1.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特点和基本原则?

⑴特点:①宪法规定了最根本的内容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⑵基本原则:①人民主权原则②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③民主集中制原则

④社会主义法治原则⑤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2.怎样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①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主人翁地位。②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全国各族人民。③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地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高效协调运转。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⑴基本权利:①平等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与被选举

③宗教信仰自由④公民的人身自由⑤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休息权

⑥公民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⑦特定人的权利

⑵基本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保守国家秘密

④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⑤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⑥依法纳税 4.我国有哪些实体法律制度?

① 政法律制度②经济法律制度③民商法律制度④社会法律制度⑤刑事法律制度 5.我国主要的诉讼法律制度是什么?

诉讼法律制度主要有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非诉讼法律制度主要有仲裁法和人民调节法

6.简述行政法、经济法、民商法、刑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主要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程序正当原则

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1)保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原则(2)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则(3)权、责、利统一原则(4)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原则(5)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第四篇:2018年考研政治思修必背内容总结(背诵版)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

一、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1、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与作用

(1)理想的含义: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类型:

①从性质和层次上划分,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②从时序上划分,理想可以分为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等;

③从主体上划分,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等;

④从内容上划分,有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等。

(3)信念的含义:信念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4)理想和信念的关系:理想和信念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5)理想信念的作用与意义:

①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②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第二节

二、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①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

②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成未来的现实。

(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①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理想越高远,它的实现过程就越复杂,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②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可能会一帆风顺,也可能会遇到逆境。迎高潮而快上,乘顺风而勇进,这是身处顺境的学问;处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这是身处逆境的学问。

(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理想必须通过时间才能转变为现实。再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艰苦奋斗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

2、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1)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的确立要以社会理想为引导,个人理想的实现依赖于社会理想的实现。

(2)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体现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具体实践中。第二章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

第一节

一、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1、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习近平强调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国精神的作用有:

(1)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

(2)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3)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第二节

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1)爱国主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①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要坚持“和为贵”和宽厚仁爱的原则,“化干戈为玉帛”;

②爱好和平。“礼仪之邦”“协和万邦”“德莫大于和”的观念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

③勤劳勇敢。勤劳是兴家立国之本,勇敢是广为推崇褒扬的美德;

④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体现为“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为“因时而变”“随时而制”“与时偕行”“与日俱新”等与时俱进的精神。

2、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①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要“保我国土”,“爱我家乡”、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 常常被称之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③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

(2)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①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②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③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3、做忠诚的爱国者:

(1)推进祖国统一;

(2)促进民族团结;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主要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

(1)人生目的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主要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

(1)人生目的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①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③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2、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才值得终生尊奉和践行。

第二节

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1)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①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a.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b.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②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a.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b.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c.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

(2)人生价值的评价

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

①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②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③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2、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3)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第三节

三、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1、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1)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平等待人就是要学会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只有平等待人,才能换取别人对自己的平等相待。

(2)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诚是信的内在基础,信是诚的外在表现。诚信要求彼此应当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相互理解、接纳和信任,重信用,守信义。

(3)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宽容对于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扩大交往空间,也有助于消除人际间的紧张和矛盾。

(4)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努力为他人排忧解难,真诚地与周围的人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2、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①正确认识竞争。竞争中要有规则意识,要守法守德,要讲风格、讲合作,不能把竞争和合作对立起来;

②正确认识合作。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队协作,团结有力量,团结能制胜;

③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从形式上看,竞争和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两者又是互相伴随、相互统一的。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①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③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2、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才值得终生尊奉和践行。

第二节

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1)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①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a.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b.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②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a.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b.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c.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

(2)人生价值的评价

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

①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②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③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2、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3)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第三节

三、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1、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1)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平等待人就是要学会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只有平等待人,才能换取别人对自己的平等相待。

(2)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诚是信的内在基础,信是诚的外在表现。诚信要求彼此应当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相互理解、接纳和信任,重信用,守信义。

(3)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宽容对于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扩大交往空间,也有助于消除人际间的紧张和矛盾。

(4)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努力为他人排忧解难,真诚地与周围的人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2、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①正确认识竞争。竞争中要有规则意识,要守法守德,要讲风格、讲合作,不能把竞争和合作对立起来;

②正确认识合作。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队协作,团结有力量,团结能制胜;

③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从形式上看,竞争和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两者又是互相伴随、相互统一的。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第一节

一、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1、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1)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即实现自律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

①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②道德的规范功能是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

(2)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②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影响;

③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④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⑤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第二节

二、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1、中国革命道德的含义

中国革命道德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中所形成的优良道德。中国革命道德:

(1)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是对中国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3)是中华传统美德新的升华和质的飞跃;

(4)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道德财富。

2、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

(1)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

(2)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4)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第三节

三、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道德建设的核心,决定并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道德现象。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①第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②第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③第三,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2)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①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型原则;

a.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经济前提;

b.人民当家做主的国体、政体,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政治前提;

c.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文化前提。

②长期以来,集体主义已经成为调节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最重要的原则;

③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a.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b.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之所以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归根到底,既是为了维护集体的共同利益,也是维护个人的根本利益;

c.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2、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1)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参加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

(3)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4)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5)自觉学习道德模范。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第一节

一、社会公德

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1)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

①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的重要基础;

②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③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④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①文明礼貌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

②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

③爱护公物是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④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系人民未来;

⑤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3、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①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②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③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④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第二节

二、职业道德

1、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①爱岗敬业(最基本要求);

②诚实守信;

③办事公道;

④服务群众;

⑤奉献社会。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

第三节

三、个人品德

1、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1)个人品德是通过个人自觉的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①道德认知、②道德情感、③道德意志和④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

(2)个人品德具有鲜明的特点:

①实践性;

②综合性;

③稳定性。

(3)在现实生活中,个人品德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①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②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③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的主题精神力量。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第一节

一、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1、法律的定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律的本质

①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②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3、资本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四个原则:

(1)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适应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2)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原则;

(3)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适应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4)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相适应的****保障原则。

第二节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1、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社会主义法律的最重要的作用表现为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秩序以及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此外,法律还有指引、预测、评价、强制、教育等重要作用。

(1)指引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来实现的。

①授权性规范指引人们可以做什么或者有权做什么;

②禁止性规范指引人们不得做什么;

③义务性规范指引人们应当或者必须做什么。

(2)预测作用。法律通过对某种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使人们能够预见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从而自觉地实施合法的行为,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3)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评价行为法律意义的作用。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实施的行为,可以根据法律作出合法与非法,正当与不当的评价。

(4)教育作用。教育作用主要有三种实现方式:

①通过法治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②通过制裁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使违法犯罪者和一般社会成员受到警示;

③通过表彰法治建设的先进人物,弘扬法治精神,营造法治环境。

(5)强制作用。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的,其强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公民等法律主体必须实施某种行为或者不实施某种行为,以及公民等社会主体实施违法行为后应当受到的惩罚。法律的强制作用有利于促使公民等法律主体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履行义务,树立法律权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良好社会秩序。

2、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法律遵守(守法)等环节。

(1)法律制定

①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法律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部门规章。

②立法程序大体包括:a.法律案的提出;b.法律案的审议;c.法律案的表决;d.法律的公布。

(2)法律执行

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在法律的运行中,行政执法是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

(3)法律适用

①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②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③司法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合理、及时。

④司法原则主要有a.司法公正;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c.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d.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4)法律遵守

①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人们通常把守法仅仅理解为履行法律义务;

②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③在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④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是守法的主体。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第一节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它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个方面的核心要义。

(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①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②要切实改善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法制建设的水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民幸福,尊重和保障****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做主的治国方略。

3、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建设中国特色法治中国,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

①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法治具有根本性、决定性和统一性;

②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以德治国就是通过在全社会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对不同人群提出有针对性的道德要求。

(2)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

①法治发挥作用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依靠法律对公民和社会组织的行为进行约束;

②德治发挥作用要通过人们的内心观念、传统习俗、社会舆论等进行教化

(3)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①法治主要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

②德治主要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径来推进和实施。

第二节

三、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1)法律有无权威取决于四个基本要素

①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②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

③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

④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

(2)尊重法律权威的意义重大,表现为:

①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②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

③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④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第八章 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

第一节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1、法律义务

(1)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履行的对他人的责任。

(2)法律义务的履行表现为两种形式:

①作为,是指义务人实施积极的行为;

②不作为,是指义务人不得实施某种行为。

(3)法律义务具有法定的强制性,违反法律义务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包括:①民事责任、②行政责任和③刑事责任等。

(4)法律义务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①法律义务是历史的。其内容和旅行方式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保障的进步不断调整变化;

②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度性质、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安全形势等因素,会对法律义务的设定产生重要影响;

③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法律义务必须由法律职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律程序设定;

④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法律义务可能因一些情形的出现而转化,派生或消灭。

2、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密不可分,相互依存,互利共赢。

(1)辩证统一

①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法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

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离开了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就失去了履行的价值和动力;

③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还具有二重性的关系,即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利行为和义务行为。

(2)一律平等

①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平等表现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被确立为基本原则;

②在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具体设定上要平等;

③权利与义务的实现要体现平等。

(3)互利共赢

在实行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人人平等的制度中,一个人无论是行使权利还是履行义务,都是对自己有利的。

第五篇:语文必背内容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艺。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之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走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耳,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水,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船,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文质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报账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掷于穴中。若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之外。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善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健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边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如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下载思修第二章必背内容(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思修第二章必背内容(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年考研政治思修必背内容总结(背诵版)1

    东莞中公教育 2018年考研政治思修必背内容总结(背诵版)1 政治是考研中的一大重点,只要掌握了方法,提分非常快。主观题如何解答才能答对点,首先就要把考点做一个好的梳理。2018年......

    2018年考研政治思修必背内容总结(背诵版)2

    东莞中公教育 2018年考研政治思修必背内容总结(背诵版)2 政治是考研中的一大重点,只要掌握了方法,提分非常快。主观题如何解答才能答对点,首先就要把考点做一个好的梳理。2018年......

    2018年考研政治思修必背内容总结(背诵版)5

    东莞中公教育 2018年考研政治思修必背内容总结(背诵版)5 政治是考研中的一大重点,只要掌握了方法,提分非常快。主观题如何解答才能答对点,首先就要把考点做一个好的梳理。2018年......

    2018年考研政治思修必背内容总结(背诵版)3

    东莞中公教育 2018年考研政治思修必背内容总结(背诵版)3 政治是考研中的一大重点,只要掌握了方法,提分非常快。主观题如何解答才能答对点,首先就要把考点做一个好的梳理。2018年......

    2018年考研政治思修必背内容总结(背诵版)6

    东莞中公教育 2018年考研政治思修必背内容总结(背诵版)6 政治是考研中的一大重点,只要掌握了方法,提分非常快。主观题如何解答才能答对点,首先就要把考点做一个好的梳理。2018年......

    2018年考研政治思修必背内容总结(背诵版)4[定稿]

    东莞中公教育 2018年考研政治思修必背内容总结(背诵版)4 政治是考研中的一大重点,只要掌握了方法,提分非常快。主观题如何解答才能答对点,首先就要把考点做一个好的梳理。2018年......

    考研政治思修分析题必背知识点总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背知识点总结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基本内容: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2016考研政治冲刺必背思修重点总结

    距离2016考研初试只剩下10多天的时间,想要在这短短的10多天中再突击一下,最终获得高分也是有可能的,最重要的是提高复习效率。提高复习效率的方法之一就是学会总结和整理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