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述题中必背的内容
北京海天学校
论述题中必背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建议考前再看,希望那时候你们还能记住有这么一份东西。次有,一定花点功夫把他背下来,到时候考场上写论述题时才有内容,而且速度很快。再者,如果不知道从哪些方面论述时,也一定要把字数写够,而且要足够工整,像法治、法的价值、人权这些都是必备万金油。
1.法的局限性
尽管法在社会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得作用,但法却不是万能的。因为法是以社会为基础的,所以他不可能超出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创造社会;其次,法律也是一种社会规范,因此必然要受到其他社会规范的制约;再者法律自身条件也制约着法律,如语言表达的局限等等。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一定要结合法律的特点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
2.自由
从哲学观念层面上讲,自由就是在没有外在强制力时能够按自己的意志和目的来安排自己的活动。马克思说过:“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那么从法的价值层面上讲,自由究竟是什么呢?应该是法以确认和保障人的这种行为能力为己任,从而使主体与客体之间能够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法律应该是给自由提供保障,而自由是评价法律进步与否的标准,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人性最深刻的需要。没有自由,法律就仅仅是一种限制人们行为的强制性规范,而无法真正体现它在提升人的价值、维护尊严上的伟大意义。
3.秩序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虽然这只揭示了法一个方面的价值,但由此可见秩序在法的价值中的重要性。法学上所言秩序,主要是指社会秩序,它表明的是通过法律结构、法律规范、法律权威所形成的一种法律状态。关于法服务于秩序是不容置疑的,关键是法服务于谁的秩序、怎样的秩序。秩序是法的基本价值,首要任务就是要确保统治阶级秩序的建立;其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期望着行为安全与行为、社会的协调,这决定了秩序是法的基本价值;再次,法还是其他价值的基础,虽然自由和正义位阶在秩序之前,但同样需要以秩序为基础。失去了秩序的保障,所有的价值就会因为缺乏必要的保障而面临现实的威胁而最后丧失其意义。但是,秩序一定要符合人性,符合常理为目的,所以它应当收到自由和正义的限制。
4.正义
正义存在于人与人的相互交往中,“不正义”绝对不会存在于孤立的个人之上,公正只是一种涉及利害关系的场合,要求平等地对待他人的观念形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把各人应得的东西还给各人。从实质内容上而言,正义体现在平等、公正等诸多我们所熟悉的具体形态中。正义是法的基本标准,是评价体系,也极大地推动了法律的进化。正义形成了法律精神上进化的观念源头,促进了法律地位的提高,推动了法律内部结构的完善,也提高了法律的实效。法律的执行不仅要有利于秩序的维持,更主要的是要实现社会正义。正义不仅应当得到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到的方式得到实现。
5.法的实施与实现
⑴.法在制定出来以后,实施前只是一种应然的状态,一种书本上的法律。法的实施就是要使法律从书本上的法律变成行动上的法律,使它从抽象的行为模式变成人们的具体行为,从应然走向实然;
⑵.法的实现是指法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被转化为现实;
⑶.法的实施强调一种过程和行动,包括法的遵守、法的执行、法的适用;法的实效强调实施后的状态和结果,侧重于结果; ⑷.法的实现是将法的实施过程性和法的实效结果性结合的一个概念;
⑸.法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法作为一种通过规定人们权利、义务关系来调整人们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只有将抽象的行为模式转化为人们现实的权利、义务关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6.司法
司法即法的适用,是法律实施的一种方式,是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
⑴.司法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按照法定职权实施法律的专门活动,具有国家权威性: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具有国家强制性;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运用法律处理案件,具有严格的程序性及合法性;同时司法还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书。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司法对实现立法目的,发挥法律的功能有重要意义;
⑵.司法原则
①.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社会正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括实质公正,也包括形式公正,其中尤其以程序公正为重点。司法公正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司法》中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的违法行为更严重,因为这些违法行为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司法公正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法的内在精神要求,是由其司法活动裁判案件的性质决定的,同时公正司法也是其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基础。如果司法机关不能保持其公正性,司法机关也就失去了自我存在的社会基础。我认为有一句话怎么说都不010—825***08***
为过:公正是司法的生命!
②司法独立
在我国,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在宪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阻止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都明确规定了这一原则。它体现了如下含意:司法权专属于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而且不受他们的非法干涉,但是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时必须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正确适用法律,不得滥用职权,枉法裁判。
卡尔.马克思这样说过:法官时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在贯彻司法独立的同时,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a.要正确处理司法机关与党组织的关系;b.在全社会进行有关树立、维护司法机关权威与尊重、服从司法机关决定的法制教育;c.积极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7.法治
法治是指依据法律治理。社会主义法治是指社会主义国家的依法治国的原则和方略,与人治相对的治国理论、原则、制度和方法。⑴.法治明确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最高权威性。法治是众人之治,在我国,法律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协调和统一。法治的中国一切国家机关、各政党、武装力量、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全体公民都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凌驾于法律之上。⑵.法治显示了法律介入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在全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必须依法办事;⑶.法治还表达了法律调整社会生活的正当性。法治与专制对立与民主联系,维护公民自由,符合社会生活理性化的要求。所以在当今中国建立法治,具有空前的意义,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正确抉择。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进行的宪法修正就明确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这一修宪,让法治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和国家发展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8.法治的制度要求
⑴.对立法者的要求: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律既系统的法律体系;
⑵.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具有相对平衡和相互制约的符合社会主义制度需要的运行的法律机制。不能对权力有效约束的国家不是法治国家,不能运用法律约束权力的国家也不是法治国家;
⑶.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具有一个独立的具有极大权威性的司法系统和一支高素质的司法队伍;
⑷.最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具有健全的律师制度。
9.法治的思想条件
⑴.法律至上
指法律在社会规范中具有最高权威,所有的社会规范都必须符合法律的精神。法律至上能够维护中央和国家统一领导的权威,又能够使每个人享受到法治社会的公民自由,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⑵.权利平等
指全社会范围内人们的平等,承认所有社会成员法律地位平等。有人认为在立法活动中人们是不平等的,其实在我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们选举人民代表,代表他们行使立法权,这就极大程度地体现了人们在立法权地平等;
⑶.权力制约权力
权力制约指所有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地公共权力(主要是国家机构地权力)在运行地同时,必须受到其他公共权力地制约。实践证明,不受制约地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必然被滥用。权力制约就是要依靠法律地规定,界定权力之间地关系,使权力服从法律。在我国,在保证效率地同时,应建立有限政府及责任政府使不可抵挡地历史必然。在我国权力制约地核心使监督。那么,监督体制地完善也势必成为法治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⑷.权利本位
综上,当前加强法治建设,须更着眼于制度创新,一定的法治观念必须最终落实到具体的制度上。
10.法与道德
⑴.法与道德的联系
在人类社会早期,法与道德浑然一体,古代法学家尽量把“道德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而近代的法学家已将法和道德作为两个不同的社会规范,内容具有重合性,互相补充地调整各种社会关系,但在一点上达成了共识:法律是最低限度地道德。林肯有过这样一句名言:法律是显露地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也很精辟地阐述了法与道德之间地关系。
⑵.法与道德的区别
并非所有违法地行为都是违反道德地行为,也不是违反道德地行为即违法行为。但在作为社会规范调整人们地社会生活来讲,法律应处于主导地地位,这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地要求和体现。决不能以道德代替法律,那是历史退步地表现。
11.法与人权
人权就其本来意义来讲,就是人的权利,即所有人可以享受的权利,也是基于人的本性,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基于一定的经济结构和文化
发展,为了自由生存、自由活动、自由发展以能够真正掌握自己命运而必须平等具有的权利。人权不仅包括生存权和发展权,同时还包括人身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等各方面的权利。人权的总的价值取向就是人能够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拥有自由拥有平等。人权首先是一种道德权利,基于人的本性和本质所应该享有的权利,但只有法律将之确认为“法定权利”后才有实现的可能。但这还是不够的,这仅仅为人权的实现提供一种可能性与资格,人权还必须是一种实有权利,一种实实在在的现实权利。从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上提出人权的要求并不困难,而要使人权切实实现,成为一种具体的现实权利则要复杂得多。因此,强调人权是一种实有权利,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中都有极大意义。1997年10月,我国签署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1998年10月我国政府又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得国际公约》,2004年我国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明确写进了我们得根本法—宪法,这都标志着我国人权建设得重大发展,这也将对我国得社会发展和在国际社会中得重要地位起着举足轻重得作用。
12.宪法的基本原则
⑴.人民主权原则;
⑵.基本人权原则;
⑶.法治原则;
⑷.权力制约原则
(关于上述原则,在法理部分已经阐述,但在论述时可以指出宪法的这四个基本原则)
13.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关于平等权的阐述
平等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一切其他基本权利实现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平等权是指公民依法平等的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的权利。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规定的含义体现如下:
⑴.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地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地义务;
⑵.对任何人得合法权利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
⑶.在法律面前,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地特权,任何人不得强制任何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也不得随意剥夺任何人享受的法律权利。
14.刑事诉讼法中关于自身的价值
刑事诉讼法价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刑事诉讼法的工具性价值,二是指自身的价值。
⑴.以往的理论认为刑事诉讼法存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保证国家刑罚权的实现,是为了刑法服务,所以刑事诉讼法被认为是刑法的从法,没有自身独立价值。⑵.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诉讼法除了具有工具性价值外,还具有其内在价值,而且不依附于刑法的存在而存在。主张用“正当法律程序”或者“程序正义理论”来分析刑事诉讼法的自身价值。“通过程序的正当化”,用程序来吸收当事人的不满。程序的公正是一种看得见的公正,公正不仅应当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如果对程序的公正产生了怀疑,结果即使再好也使司法的公证性受到质疑而影响其内在价值的完美;
⑶.如何协调刑法与刑诉的关系目前存在很大的分歧。我以为两者都很重要,当却主张程序公正优先。在古罗马、英美法系中的普通法中都把程序摆在了第一位。只有程序公正了才能给实体公正提供有效保障。用看得见的公正来证明判决的公证性。当然,实体法也需要公正,而这种公正应该是在程序公正的基础上第二位要考虑的。
15.行政合法性即合理性原则、行政公开原则
⑴.依法行政(法律优越,法律保留)
①.法律优越:禁止行政机关违反现行有效得法律;
②.法律保留:行政机关活动应当有明确得法律规定为前提和基础。
⑵.行政合理原则
①.行政决定应当具有一个有正常理智得普通人所能达到得合理和适当,并能够符合科学公理和社会公德;
②.行政合理原则要求行政裁量决定符合并体现法律对裁量权限得授权目的,不得以形式合法背离立法得实质要求;
③.行政裁量决定建立于相关因素得正当考虑之上,不得考虑不相关得因素。行政行为做出时涉及到多种因素,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决定时,应当全面考虑行为所涉及或影响到得因素;
④.行政裁量决定应当符合行政法得正当程序和最一般得法律正义要求;
⑶.行政公开原则
公众对行政决策得参与和对行政得监督提供条件,并且使行政活动具有可预见性和确定性,防止行政随意和行政专横。
①.行政依据得公开:行政机关只能执行那些已经公开发表并且易于获得的规定,否则可以认为行政决定没有法定依据;
②.行政决策过程的公开:行政机关为公众对行政决策的参与提供必要的信息。
16.关于行政程序
行政程序是行政机关实现其职能、方式、方法得总称,中心是行政决策程序,基本原则是当事人参与原则河保证程序效率原则。基本制度包括:听证制度、信息公开制度、行政调查制度、说明理由制度及行政案卷制度。
⑴.为了克服民主代议制度得瑕疵和不足而出现
主权属于人民,但通常由民主代议机构行使国家权力,主要方式是创制法律然后由行政机关执法。司法机关司法。执法机关得执法是否符合由民主代议机构进行监督。但事后监督具有滞后性,不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得利益,所以努力去寻求一种更加有力得方式来保护权益,所以出现了行政程序,更为现实地保护人民地利益。
⑵.行政程序地出现鱼政府合理作用日益重要相关
社会地发展从政府上经历了“夜景国家时代”,政府相当于“守夜人”,一般维持治安,只有出现混乱不能解决时政府出面;而现在是“福利时代”,政府必须积极投入社会中,更有力、更大程度地为人民地权利提供更大地方便,所以政府地权力越来越大,但政府地权力过大,人民地权利就可能受到遏制,所以需要行政程序。
总之,采取行政程序既要保护公民地合法权益,限制行政机关地权力,又要保护行政管理地效率。如果行政程序过多、过广、过滥则行政机关地管理无法有效进行,从根本上也会损害公民地合法权益。
17.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是法治主义在刑法中的直接体现,是法治社会刑法鱼专制社会刑法的根本分野所在。它表明刑法的机能不仅在于保护社会安宁,好要立足于保障人权;刑法不但要面对罪犯以保护国家,也要面对国家保护犯罪人的合法权益。
罪刑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要求罪和刑都必须是法律明确规定的,而不仅仅看行为有什么研的社会危害结果以及社会危害结果是否严重。被告人实施的违法或不道德的行为给社会秩序造成的损害是否定罪处罚,必须以法律规定为准。虽然某种行为的危害程度很大,但是根据刑法分则找不到具体条文所规定的犯罪构成与其相对应,只能按无罪处理。
罪刑法定的要求包括:罪要法定;刑要法定;禁止有罪类推;排斥习惯法(即要实行成文法);排斥绝对不定期刑;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18.民法中的基本原则
⑴.平等原则:身份平等,地位平等;任何自然人、法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平等地享有权利,其权利平等地受到保护;
⑵.自愿原则:即民事中的意思自治。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去从事民事活动,国家一般不干涉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内容包括:
①.自己行为: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参与民事活动,以及参与的内容。行为方式等;
②.自己责任:民事主体要对自己参与民事活动导致得结果负担责任。
⑶.公平原则:在民事活动中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在民事主体之间发生利益关系摩擦时,以权利和义务是否均衡来平衡双方得利益。
①.是法律适用的原则:当民法规范缺乏规定时,可以根据公平原则来变动当事人之间得权利义务关系;
②.是司法原则:法官得司法判决要做到公平合理,当法律缺乏规定时,应根据公平原则做出合理判决。
⑷.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按照市场制度得互惠刑行事,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制、受制约得自由。市场经济得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得法律无论如何严谨也无法限制种种弊端,总会表现出某种局限性,但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该原则使得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中能主动干预民事活动,调整当事人得利益摩擦,使民事法律关系符合正义得要求;
②.法院可以根据此原则做出司法解释,填补法律得漏洞;
③.该原则位阶高,不确定性强,用而不当也可能会成为司法专横得工具,对该原则得应用必须雨其他原则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市场交易中得一种道德要求,使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得道德准则,它要求人们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得前提下追求自己得利益。诚实信用原则一旦被法律吸收就同时具有了法律得意义,成为一项基本法律原则。因此,诚实信用原则是道德准则得法律化,是将道德规则和法律规则合为一体,兼有法律调节合道德调节得双重功能。诚实信用原则得宗旨是体现当事人之间得利益关系合当事人与社会间得利益关系得平衡。在当事人之间得利益关系中,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尊重他人利益,以对待自己事务得注意对待他人事务,保证法律关系得当事人都能得到自己应得得利益,不得损人利己,不得通过自己得民事活动损害第三人合社会得利益,必须在权利得法律范围内以符合其社会经济目的得方式行使自己得权利。
⑸.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必须正确行使民事权利,如果行使权利损害同样受到保护的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时,即构成权利滥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民事活动首先必须遵守法律;
②.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及习惯;
③.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19.私有财产的问题
财产权是指公民对其合法财产享有的不受非法侵犯的所有权,是一种社会社会经济权利,是公民根据宪法的规定享有的物质经济利益的权利,是公民实现基本权利的物质保障。我国现行宪法第13条第1款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指公民通过合法劳动或其他方式获得并占有一定财产的权利,包括对生活资料和一定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第15条第2款还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继承权是财产权的延伸,是公民合法财产转移的合法形式。要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就应当同时保护公民的继承权。我国宪法对公民个人财产权及继承权的保护,不仅有助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平等竞争的环境,使公民的个人财产及时转化为社会财富,而且有助于鼓励拥有财产的公民积极投资,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20.信赖保护原则
⑴.信赖保护得内涵
信赖保护原则主要内容为:撤销违法行政行为必须区分负担性和授益性行政行为,对于违法得负担性行政行为,在其相对人已经不可诉请撤回之后,行政机关仍得全部或一部分撤销之。但对于确认权利或法律利益得行政行为原则上不可以撤销,这是因为受益人对此行政行为得信赖应受到保护。
⑵.信赖保护原则进入行政法领域得理论依据
法律的价值在于保障自由、维护社会秩序、主持社会正义。自由是法律的最高价值目标,法律必须体现自由,保障自由;法律的目的是维护法律秩序的安定性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性;正义是法的基本标准,法律只有符合正义的准则时才是善法、良法。行政许可活动中,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权力,处于强势地位,而行政相对人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其权利需要法律明确细致的加以维护,为了实现此目的,信赖保护原则应运而生,同时也是法律上述三种重要价值的体现。
⑶.信赖保护原则之必要性
政府行为具有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行政决定一旦作出,法律要求相对人对此予以信任和依赖。基于这种信赖因素的存在,法律也理应充分认可并保护相对人基于其信赖所生之利益,禁止政府行为以任何借口任意变更既有行政决定甚至反复无常,哪怕是“有错必纠”也应予以必要的限制。基于这一考虑,行政机关自我纠正错误,主要限于以课以义务为内容的违法行政行为方面,在此领域,即使相对人已逾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令期限,行政机关仍可随时撤销这类违法行政行为;但在授益性行政行为方面,信赖保护原则取代法律优先原则而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对于违法的授益性行政行为,尤其违法原因可归责于行政机关的情况下,应当首先着眼于保护受益相对人权利或者利益,行政机关原则上不得径行撤销。如确实出于明显重大公共利益需要而收回该项权利或者利益,也必须给予受益相对人充分补偿,以免让相对人承担政府自身违法的责任。
⑷.信赖保护原则的具体制度①依《行政许可法》第69条第一款规定,行政主体做出授益行为是对相对人利益的一种增加,因此当行政, 主体发现这一授益行政行为违法而需撤销,明显对相对人不利,根据信赖保护原则,行政主体就不能不受任何限制而主动为之。②依据《行政许可法》第81条规定:对于相对人未通过行政许可而获得的非法利益不应予以保护。但是,如果相对人对此种行为并不存在重大过错,而且制止这种行为会使其他善意公民的利益受到损害,那么就应该考虑对善意公民的利益予以信赖保护,采用其他方式解决问题。③依据《行政许可法》第8条规定,行政主体最初做出的行政许可行为虽是合法有效的,被许可人也对其产生了值得保护的信赖,但是由于客观情况的变更使得原来合法的行政许可行为显得不适当。行政主体一方和被许可人一方都不存在过错,但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则应变更或撤回原有的行政许可,并基于信赖保护原则给予被许可人一定补偿。信赖保护原则的首次确立,在我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有利于维护相对人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树立诚信意识,建立公正、诚信、责任政府。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依赖保护原则在行政法领域的全面推行。随着信赖保护原则在理论探索和实践运用上的逐步深入,信赖保护原则必将在行政法领域得以全面
一、法律的局限性,受制于以下3个因素
1、人的因素
(1)法律从制定到实施都离不开人的作用
(2)法律仅仅调整的人的外在行为,而不涉及人的内心,但是人的行为往往由人的内心指引的,但是内心是法律调整不到的。
(3)法律仅仅调整有限的一小部分的人的行为,而人的大多数行为要依靠文化、道德、宗教等规范调整。
2、社会因素
(1)法律必须以社会为基础,不可能超出社会发展需要创造社会。
(2)法律是社会规范之一,必须受到其他社会规范以及社会条件和环境的制约
(3)法律规制和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深度有限,有些关系不适宜由法律来调整
3、法律的自身因素
(1)由于人的认识有局限性,所以立法就有局限性,法律就会出现漏洞和空白
(2)法律具有滞后性
(3)法律具有僵硬性。法律规范具有共性,但是案件具有个性,当将法律运用于案件时会出现合法但不合理的情况,所以法律具有僵硬性。
(4)事实与法律对应的难题不能完全解决
法的价值冲突
价值位阶原则。自由 正义 秩序 利益
2、个案平衡原则。在审理个案中,同一位阶的法的价值冲突时,要兼顾各方利益
3、比例原则。为了某种价值,而对另一种价值限制的时候,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法律原则的适用
穷尽法律规则,方得适用法律原则
除非为了实现个案正义,否则不得舍弃法律规则而适用法律原则
没有更强理由,不得经行适用法律原则。
法律渊源
1、法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正是渊源——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国际条约、国际惯例
非正式渊源 ——国家政策、习惯,道德信念、正义标准、理性原则、社会思潮
(1)先适用正是渊源,后适用非正式渊
(2)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制定法、习惯法、国家政策、特别行政区法律、国际条约、国际习惯
2、法律的效力等级
法治理论
1、社会主义法制
2、法治:已经制定的法律获得了普遍的遵守,而为大家所遵守的法律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
良法是民主意义上的法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第二篇:语文必背内容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艺。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之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走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耳,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水,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船,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文质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报账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掷于穴中。若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之外。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善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健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边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如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三篇:四年级下学期必背内容
四年级下学期必背内容
目录
第一单元 《诗经》选读 4课 第二单元 诸子百家——《论语》选读 4课 第三单元 诸子百家——《论语》选读 4课 第四单元 魏晋诗词精选—— 陶渊明 3课 第五单元 唐诗精选——杜甫 1课 第六单元 唐诗精选——白居易 1课 第七单元 宋词精选——苏轼 2课 第八单元 元曲精选——马致远 3课
第一单元 《诗经》选读
1.小雅·鹿鸣 【先秦】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译文】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示人榜样不轻浮,1 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心中乐陶陶。【注释】
⑴呦(yōu)呦:鹿的叫声。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
⑵苹:藾蒿。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⑶簧:笙上的簧片。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⑷承筐:指奉上礼品。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将:送,献。⑸周行(háng):大道,引申为大道理。⑹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⑺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孔:很。⑻视:同“示”。恌:同“佻”。⑼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⑽旨:甘美。
⑾式:语助词。燕:同“宴”。敖:同“遨”,嬉游。⑿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
⒀湛(dān):深厚。《毛传》:“湛,乐之久。”▲
2.国风·邶风·凯风
【先秦】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译文】
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小树心。树心还细太娇嫩,母亲实在很辛勤。飘飘和风自南来,吹拂酸枣粗枝条。母亲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难回报。寒泉寒泉水清凉,源头就在那浚土。儿子纵然有七个,母亲仍是很劳苦。小小黄雀宛转鸣,声音悠扬真动听。儿子纵然有七个,不能宽慰慈母心。
【注释】
⑴凯风:和风。一说南风,夏天的风。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凯之义本为大,故《广雅》云:‘凯,大也。’秋为敛而主愁,夏为大而主乐,大与乐义正相因。” ⑵棘:落叶灌木,即酸枣。枝上多刺,开黄绿色小花,实小,味酸。心:指纤小尖刺。
⑶夭夭:树木嫩壮貌。
⑷劬(qú渠):辛苦。劬劳:操劳。⑸棘薪:长到可以当柴烧的酸枣树。⑹圣善:明理而有美德。⑺令:善。
⑻爰(yuán元):何处;一说发语词,无义。⑼浚:卫国地名。
⑽睍睆(xiàn huǎn现缓):犹“间关”,清和宛转的鸟鸣声。一说美丽,好看。黄鸟:黄雀。⑾载:传载,载送。
3.子衿 【先秦】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注释】
⑴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领。
⑵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
⑶宁(nìng):岂,难道。嗣(yí)音:寄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 意思。
⑷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⑸挑(tá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挑,也作“佻”。⑹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4.小雅·鸿雁 【先秦】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译文】
鸿雁翩翩空中飞,扇动双翅嗖嗖响。那人离家出远门,野外奔波苦尽尝。可怜都是穷苦人,鳏寡孤独心悲伤。
鸿雁翩翩空中飞,聚在沼泽的中央。那人筑墙服苦役,先后筑起百堵墙。虽然辛苦又劳累,不知安身在何方。
鸿雁翩翩空中飞,阵阵哀鸣声嗷嗷。惟有那些明白人,知我作歌唱辛劳。惟有那些糊涂虫,说我闲暇发牢骚。【注释】
⑴鸿雁:水鸟名,即大雁;或谓大者叫鸿,小者叫雁。⑵于:语助词。
⑶肃肃:鸟飞时扇动翅膀的声音。
⑷之子:那人,指服劳役的人。征:远行。⑸劬(qú)劳:勤劳辛苦。
⑹爰(yuán):语助词。矜(jīn)人:穷苦的人。⑺鳏(guān):老而无妻者。寡:老而无夫者。⑻集:停。中泽:即泽中。⑼于垣:筑墙。
⑽堵:长、高各一丈的墙叫一堵。作:筑起。⑾究:终。宅:居住。
⑿嗷(áo)嗷:鸿雁的哀鸣声。⒀哲人:通情达理的人。⒁宣骄:骄奢。▲
第二单元 诸子百家——《论语》选读
5.有朋自远方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学而》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 学而》
【译文】孔子说: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也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诚实、守信用。不和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6.讷于言敏于行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 雍也》
【译文】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君子言语要谨慎迟钝,工作要勤劳敏捷。”
7.博学于文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雍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啊!”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 卫灵公》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8.君子坦荡荡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
【译文】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述而》 【译文】
孔子说:“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第三单元 诸子百家——《论语》选读
9.君子成人之美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颜渊》
【译文】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子路》
【译文】
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10.不忧不惧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论语 颜渊》
【译文】
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译文】孔子说:“说得多,做得少,君子以此为耻辱。”
11.仁者不忧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 宪问》
【译文】
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睿智的人不迷惑,勇毅的人不畏惧。” 子贡说:“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论语 宪问》
【译文】 子路问什么叫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 7 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
12.君子求诸己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论语 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第四单元 魏晋诗词精选——陶渊明
13.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4.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5.杂诗 【魏晋】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第五单元 唐诗精选——杜甫 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第六单元 唐诗精选——白居易
17.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第七单元 宋词精选——苏轼 1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9.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第八单元 元曲精选——马致远
20.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1.寿阳曲·江天暮雪
【元】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22.寿阳曲·远浦帆归
【元】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第四篇:三懂三会必背内容
加油站员工必须背诵内容
一、什么事三懂、三会、三违
三懂:火灾危险性、预防措施、扑救方法
三会: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灭初期火灾
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二、加油站的重点防火部位
油罐区、加油现场、配电间、营业室
三、HSE方针
顾客至上、确保质量;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以人为本、关爱健康;治理三废、保护环境;科学管理、持续改进。
四、HSE承诺
● 遵章守法,严格执行QHSE体系规定,持续改进QHSE管理体系绩效。● 规范管理,持续创新,,优化配置,合理流通,诚信为本,保证质量。● 把保障员工健康,保证安全生产,保护自然环境放在工作首位。● 减少三废的产生和排放,并最大限度地回收再利用。
● 如实公布质量健康安全环境业绩指标,自觉接受监督。
● 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体现人文关怀,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 广泛听取员工意见,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事务,表彰和奖励对质量健康安全环境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
五、六大禁令
严禁特种作业务有效操作证人员上岗操作
严禁违反操作规程操作
严禁无票证从事危险作业
严禁脱岗、睡岗和酒后上岗
严禁违反规定运输危爆物品/放射源和危险化学品
严禁违章指挥、强令他人违章作业。
六:员工面临的岗位风险
加错油、车辆不听指挥、车辆进站车速过快、与顾客发生争执造成伤害等等在工作中能给自己造成伤害的就是自己的岗位风险。
第五篇:五年级下学期必背内容 新
五年级下学期必背内容
目录
第一单元 诸子百家——《道德经》选读 2课 第二单元 诸子百家——《庄子》选读 2课 第三单元 诸子百家——《孙子兵法》选读 2课 第四单元 五代诗词——李煜 3课 第五单元 唐诗精选——贾岛 4课 第六单元 宋词精选——李清照 4课 第七单元 宋词精选——柳永 1课 第八单元 元曲精选——关汉卿 2课
第一单元 诸子百家——《道德经》选读
1.五色令人目盲
五色令人目盲①;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②;驰骋③畋猎④,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⑤;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⑥。
【注释】
①目盲:比喻眼花缭乱。
②口爽:意思是味觉失灵,生了口病。古代以“爽”为口病的专用名词。③驰骋:纵横奔走,比喻纵情放荡。
④畋猎:打猎获取动物。畋,音tián,打猎的意思。⑤行妨:伤害操行。妨,妨害、伤害。
⑥去彼取此: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彼”指“为目”的生活;“此”指“为腹”的生活。
【译文】缤纷的色彩使人眼睛昏花,变幻的音响使人耳朵发聋,丰腴的美食使人口味败 坏,驰骋打猎令人心意狂荡,珍奇财宝令人行为不轨。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给他们内在的充实,不是给他们外在的愉悦。据此而取舍。
2.宠辱若惊
宠辱①若惊,贵②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③,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注释】
①辱:荣宠和侮辱。
②贵:珍贵、重视。
③宠为下:受到宠爱是光荣的、下等的。
④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意为如果我没有身体,有什么大患可言呢? 【译文】得宠和受辱都会内心不安,最大的祸患是看重肉身性命。为什么说得宠和受辱都会内心不安呢?宠是来自上面的,得到时吃惊,失去时也吃惊,所 以说得宠和受辱都会内心不安。为什么说最大的祸患是看重肉身性命呢?我有大祸患之忧虑,是因为我有肉身性命要保全;及至我把肉身性命置之度外,我还有什么祸患可忧虑呢?所以,舍弃肉身性命去为天下的人,堪为普天下的寄托;舍弃肉身性命去爱天下的人,堪得普天下的信靠。
第二单元 诸子百家—— 《庄子》选读
3.北冥有鱼
北冥①有鱼,其名为鲲②。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⑤天之云。
【注释】
①冥(míng):“冥”同“溟”,北海。
②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
③鹏:本为古“凤”字,这里指传说中的大鸟。
④怒而飞:奋翅飞翔。怒,奋起的样子。⑤垂:同“陲”,边际。
【译文】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 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4.人生天地间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①之过郤②,忽然③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 ;油然寥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
【注释】
①白驹:骏马。
②郤(xì):同“隙”,裂缝,孔隙。③忽然:迅疾,时间极短。
【译文】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骏马穿过一个狭窄的通道,瞬间而过罢了.自然而然地,全都蓬勃而生;自然而然地,全都顺应变化而死.业已变化而生长于世间,又会变化而死离人世.第三单元 诸子百家 ——《孙子兵法》选读
5.攻其不备
兵者,诡道也①。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②,强而避之,怒而挠之③,卑而骄之,佚而劳之④,亲而离之⑤。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注释】
①诡道也:诡,欺诈。道,这里作途径解,引申为方法、计谋。诡道,指欺诈的方法和计谋。
②实而备之:实,实力。这里指敌军充实雄厚。备,准备。③怒而挠之:挠,挑逗。
④佚而劳之:佚,通“逸”,这里指敌军休整良好。⑤亲而离之:亲,指敌军内部团结。
【译文】用兵是一种诡诈的行为。所以,能打,装做不能打;要打,装做不要打。要向近处,装做要向远处;要向远处,装做要向近处。给敌人以小利,去引诱它; 3 迫使敌人混乱,然后攻取它。敌人力量充实,就要防备它;敌人兵力强大,就要避免决战。用挑逗的方法去激怒敌人,使其失去理智;用谦卑的言辞表示自己的弱小,使敌人骄傲。敌人休整得好,要搅得它不得安生,使其疲劳;敌人内部和睦,要设法离间它。攻击敌人无备的地方,出乎敌人意外的行动,这是军事家指挥的微妙,是不能事先呆板规定的。
6.三军可夺气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①,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②,勿击堂堂之阵③,此治变④者也。
【注释】
①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朝,比喻开始时段。昼,比喻中间 时段。暮,比喻最后时段。
②无邀正正之旗:不要邀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③勿击堂堂之阵:不要去攻击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军。④治变:变,这里指的机变。治变,掌握机变的方法。
【译文】对于敌方三军,可以挫伤其锐气,对于敌方的将帅,可以动摇他的决心。所以,敌人开始时段,其气必盛;到了中午,则人力困倦;待至日暮,人心思归,他们的气势便衰弱。善于用兵的人,会避开敌人气盛,趁其士气衰竭时才发起猛攻。这就是正确运用士气的原则。用治理严整的我军来对付军政混乱的敌军,用我镇定平稳的军心来对付军心躁动的敌人。这是掌握并运用军心的方法。以我就近进入战场而待长途奔袭之敌;以我从容稳定对仓促疲劳之敌;以我饱食之师对饥饿之敌。这是懂得并利用治己之力以困敌人之力。不要去迎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不要去攻击阵容整肃、士气饱满的军队,这是懂得战场上的随机应变。
第四单元 五代诗词—— 李煜
7.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yù)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 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五代】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9.忆江南·多少恨 【五代】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yuàn),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第五单元 唐诗精选——贾岛
10.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1.剑客 【唐】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12.题诗后 【唐】贾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13.绝句
【唐】贾岛
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
第六单元 宋词精选——李清照
14.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qī)。乍暖还(huán)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5.武陵春·春晚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6.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lù)。17.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第七单元 宋词精选——柳永
18.雨霖(lín)铃·寒蝉凄切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yē)。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第八单元 元曲精选——关汉卿
19.大德歌·春 【元】关汉卿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20.大德歌·冬景 【元】关汉卿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ch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