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必背内容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默写内容
1、我们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答: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哪个时期古代中华文化思想逐渐形成了雏形?(答:春秋战国)
3、哪个时期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答:秦)
4、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是什么?(答:史书典籍)
5、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答:实用性和整体性)
6、什么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7、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答:汉字)
8、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9、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10、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默写
1、文化市场为什么会出现令人忧虑的现象?(答: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2、人们对文化需求的特点?(答: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3、什么是我们所提倡的大众文化?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4、腐朽文化举例?(答: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色情文化等。)
5、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答: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6、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8、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答: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9、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答: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10、怎么样加强文化建设?
答: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11、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培育“四有”公民;②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③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2、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①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②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13、道德冲突解决的途径?(P109)
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4、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15、对待落后文化的态度?(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
16、对待腐朽文化的态度?(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第二篇: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知识归纳总结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P62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 2)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表现——古代辉煌的历程:
殷周(萌芽)—春秋战国(雏形)—秦汉(划时代、至尊)—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续成就)—明清(衰微—原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 2)史书典籍
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①地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汉字传载 2)史书典籍存传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包容性: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
5、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要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耕耘,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3)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取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4)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培养创新精神,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2、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1)文学艺术:①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②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③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科学技术: ①地位: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科技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4、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1)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共性—个性)★2)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特点)
文化生活 第6-10课
复习提纲
第1页 ★3)民族文化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4)各种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5)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P71
1、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 1)(是什么)——基本内涵: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①团结统一——无论在什么时期,都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②爱好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③勤劳勇敢——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使艰苦奋斗成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业绩。④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2)(为什么)——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必要性 + 重要性)
必要性:①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弘扬民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③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④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面对各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重要性:①(作用)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力量的集中表现,深深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地位)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最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③(本质)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强基固本。★★3)(怎么办)——如何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马、毛、邓、三、科、中是文化的主心骨。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珍惜和爱护、继承和发扬)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吸收借鉴、抵制、警惕)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⑤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4)特点: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原因:①作用②伟大的民族精神形成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熔炼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
5)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①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具有时代性)
★②主要体现在中共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体——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特点——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文化生活 第6-10课
复习提纲
第2页 突出表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B、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精神,把它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突出表现——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③必要性: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④要求: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
2、爱国主义:
①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②作用: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④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P86
(一)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1、当代文化生活素描:
(1)特点:呈现多样性(文化市场——斑斓色彩、文化生活——多种选择)(2)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原因: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发展 ③大众传媒的影响 ④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 ★
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可喜变化:①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②表现: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使人们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2)忧虑现象:①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②表现: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俗趣味;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
3、大众文化
★★(1)含 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2)发展大众文化的原因及特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3)如何发展大众文化?
①原 则——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②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双为)③方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④三贴近、三创新——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⑤四个思想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礼会的进步。
(二)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1、阳光下的阴影:
文化生活 第6-10课
复习提纲
第3页(1)阳光:(积极作用)丰富了文化景观,拓展了文化视野,活跃了文化思想,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2)阴影:①表现: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也寻求各种机会蔓延,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②要求: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2、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1)落后文化: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表现: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成表现出来。如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
危害: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态度: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态度: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3)落后、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封建残余、西方冲击、市场经济影响(导致、诱发、滋生)①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
★★(4)怎样克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怎样克服文化生活的“忧虑”和“阴影”?)①在个人方面: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A、提高眼力,拒绝污染B、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要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C、要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办事,树立法制观念;D、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不但要有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具有人文精神;等等。
(2)在国家方面:加强管理,正确引导。文化上: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奏响主旋律。政治上: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经济上:加强监管文化市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引导人们进行科学的文化消费。
(3)企业方面:提高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3、奏响文化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原因: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是什么)——基本内涵: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为什么)——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要性+重要性)
必要性:①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②随着时代不断前进,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③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重要性: ①(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②(地位)社会主义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③(内容)大
文化生活 第6-10课
复习提纲
第4页 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3)(怎么办)——怎样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③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④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⑤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P95
(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2)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3)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基本内涵——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②必要性: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3)二者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1)什么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这是一条建设先进文化之路;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是一条强基固本之路、是一条以人为本之路;是一条改革开放之路。
★★2)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②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③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④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⑤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3)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双为);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②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文化生活 第6-10课
复习提纲
第5页
4、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是什么)——含义和表现
①含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②表现: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 2)(为什么)——为什么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要性)★★3)(怎么办)——怎样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①要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正确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主动担当发展文化历史的责任。深刻把握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坚定自身文化生命力的信念。(含义)
②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表现)
③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求)4)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关系: 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表现。
5)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条件:
①科学理论指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宝贵资源: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③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5、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2)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3)更有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4)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5)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是什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他们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
2、(为什么)——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③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④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3、(怎么办)——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根本任务)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②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文化生活 第6-10课
复习提纲
第6页 6 ③必须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④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⑤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要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⑥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第十课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P104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思想道德建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是什么)——内容: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2)(为什么)——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
①思想道德模范具有时代性,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感染力
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③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3)(怎么办)——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①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信为重点,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②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个方面,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追求,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③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④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4)思想道德模范的特点:具有时代性,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感染力。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是什么)——内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2)(为什么)——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②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怎么办)——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生活 第6-10课
复习提纲
第7页 ①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②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二)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
1、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
(1)出现道德冲突的原因:①客观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时期,反映到人的思想观念中,形成了多元化的道德选择标准。②主观原因: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层次不同。
★(2)解决思想道德冲突的途径——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是什么)——含义:科学文化修养——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知识文化修养。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是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
★★(2)(为什么)——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①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②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原因:掌握科学知识和文史知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提高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有助于于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之,缺乏知识文化修养,就容易是非不分,善恶难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
③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原因:提高思想道德修养,重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水平。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甚至危害社会。
④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也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3)(怎么办)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如何加强自身修养?)
①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持建设小康社会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③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④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⑤要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文化生活 第6-10课
复习提纲
第8页 8
第三篇:《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必背部分
2012级高二《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必背知识
一、走进文化生活
(一)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1、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原因: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喜——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表现:P87 忧——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表现:P87 对策:政府应该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知识归纳:应如何解决文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1)从国家(政府)来讲:履行文化职能,要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弘扬主旋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正确引导;依法严惩不法现象。
(2)从青少年来讲: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鉴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3)从生产者来讲:遵纪守法、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3、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人们对文化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2)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面向广大人民(方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内容),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形式)的社会主义文化(性质),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3)如何发展大众文化:①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②坚持文化创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彰显文化的民族性。打造富于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弘扬民族文化,为文化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④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
4、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1)为什么:①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丰富了文化景观。扩展了文化视野,活跃了文化思想,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但是,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也借机蔓延,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②置身于文化生活的海洋之中,如果我们不能把握正确的航向,是非观念模糊,良莠不分,就会陷入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泥沼而不能自拔。越是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越需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2)如何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以及对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正确态度:
①落后文化: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
②腐朽文化: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这些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3)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
①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①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各种文化有吸收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③文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持抵制腐朽文化。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3)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2、建设社会主义文强国的必由之路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①原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②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③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A、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为此,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B、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C、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④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是什么?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3)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①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及表现: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表现: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3)怎样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求)
①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更有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P100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③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培育一代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②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第一,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地位和作用: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如何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何发展科学技术?
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如何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要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③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主体:人民群众。
内容:通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形式: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
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⑤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养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1、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性):
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此,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②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思想道德的显著标志);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同资本主义思想道德以个人主义为原则根本对立的)
3、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为什么: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B、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不同文化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各自代表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
C、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此三项是重要性、意义)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要性、作用、要求)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怎么做)?
A、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B、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
C、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2)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①地位(为什么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②要求(怎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A、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B、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3)要推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4)要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5)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6)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4、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1)含义:P109(2)二者关系:
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③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3)怎么样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求)
①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③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4)我们应该怎样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拓展)
①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②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③必须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引领作用,引导人们学习道德模范身上的体现出来的美德与时代气息。
④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⑤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抓紧抓好。⑥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高全社会道德修养。⑦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识归纳: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具体措施:
(1)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吸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3)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4)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5)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6)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
第四篇:文化生活三四单元测试题
高2014级《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过关题
1.“键盘冲击”催生网络时代的汉字保卫战。之所以要保卫汉字,是因为()①汉字本身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
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繁衍、发展的重要信息载体 ④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春节是我国十几个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但各民族过春节的形式各有不同,如汉族在除夕夜要合家吃年夜饭,长辈给未成年的孩童“压岁钱”;布依族的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火塘旁,整夜守岁;藏族则在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等等。这表明()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④文化的丰富多彩反映了经济的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有人说:“中华文化是在台湾人的骨子里,流在血液里,喝在水里,是DNA。能改变吗?不能。”这表明()A.台湾文化通过中华文化表现出来
B.台湾文化存在于中华文化之中 C.中华文化存在于台湾文化之中
D.中华文化可以分为台湾文化和大陆文化 4.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②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③中华民族精神创造了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号召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这表明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一个民族和国家会起促进作用
②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力量 ④爱国主义精神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下列观点蕴涵的文化道理与之不一致的是()A.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C.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D.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7、中共十八大提出,要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①突出了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②就要发挥市场调节在文化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③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④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某校开展“双学会活动”即学会敬畏:敬畏法律、敬畏道德,善待他人、温暖社会;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懂的珍惜,知道幸福。该校之所以开展“双学会活动”是因为该活动()①能为学生提供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②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③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④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9.2012年10月25日,中央电视台全面启动《感动中国2012人物评选》活动。“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10年,它所评选出的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人们感到震撼的精神力量。此评选活动的开展
①发挥了先进人物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②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抵制和依法取缔落后腐朽文化
③有利于营造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④有利于全面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2012年11月25日,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在大连执行任务时突发疾病逝世。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很好地总结和宣传罗阳同志的先进事迹,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罗阳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之所以学习罗阳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是因为
①优秀文化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②有利于倡导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精神文明能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A.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
B.将社会公德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C.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道德观新的内涵
D.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
12.没有人守摊,全由买菜的人自己拿菜、付钱、找零,这种看起来不可思议的卖菜方式,在广西横县百合镇罗风村里已经流传了近100年。罗风村的“卖菜方式”所蕴含的精神
A.体现了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B.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
C.展示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D.推动了当地农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
主观题
31、材料一
“中国蓝,蓝动天下”。这已不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浙江卫视打响传媒品牌的野心。蓝色代表着“蓝海”,象征着浙江卫视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春来江水绿如蓝”,蓝是江南文化品质的本色;地球上最大面积是蓝色的,海阔天空,蓝象征着生生不息、波澜壮阔和放眼天下。自确立“中国蓝”品牌战略以来,浙江卫视传统的人文主义重装上阵,以一种崭新的概念诠释“中国蓝”中那一笔“春来江水绿如蓝”。如推出的《浙江文化地理》等节目融合了天文、历史、地理等元素,综合了新闻、纪录片、电视散文等电视语言于一体,全景式展现浙江悠久人文历史和多样自然面貌的大型纪录片,呈现给观众非同一般的视觉观感和精神享受。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简要说明浙江卫视“中国蓝”文化的特点。31.①坚持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体现了“中国蓝”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
②春来江水绿如蓝,蓝是江南文化品质的本色,体现了“中国蓝”具有区域性特点;
③浙江卫视传统的人文主义重装上阵,以一种崭新的概念诠释“中国蓝”,推出《浙江文化地理》等节目,呈现给观众非同一般的视觉观感和精神享受。体现了“中国蓝”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文化。④“海阔天空、生生不息、波澜壮阔、放眼天下”说明了“中国蓝”是一种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的充满活力的文化。
材料二
我省某地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按照“一村一主题、一村一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针对漫画中的现象,从文化的角度看,我们必须 文化、一村一特色”的建设思路,深入挖掘、弘扬村落文化,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丰富乡村内涵,使美好乡村更具特色、更富魅力。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的意义。
(3)①“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有利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风尚,建设美好乡村。②“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推进美好乡村建设。③“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塑造人的功能,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培养新型农民。④“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有利于不断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美好乡村竞争力。
材料三
韩国说唱歌手朴载相登上中国某互联网音乐排行榜榜首,他风靡全球的歌曲《江南Style》正在中国——这个全世界人口最多,有着五千年悠悠文明史的国家受到追捧,在歌迷中流行起来。有人认为:这首混合了电子舞曲节奏的流行音乐曲调令人一听难忘,让人感到亲切,比国内呆板、严肃的音乐作品要好的多,也有人认为:该歌手的艺名Psy源于Psycho即神经病的缩写,颇为不雅,“骑马”舞亦是商业化传媒狂轰滥炸而催生的一种流行,尽管风格诡异却无文化内涵,无聊搞笑、哗众取宠,令人生厌。
尽管众说纷纭,但江南大叔存折上的‘0’在与日俱增,而且《江南Style》的流行,带动了韩国广告、音乐、出版、动漫等产业的迅猛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在北京工作的《纽约人》周刊撰稿人埃文·奥斯诺斯在该杂志的博客上写道:“在中国,‘江南现象’带来了一种特别的不悦。”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是什么原因可能导致了这种“特别的不悦”?
(1)①文化与经济相交融,先进的文化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我们挖掘文化经济价值能力不足,文化软实力不强 ②不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大众传媒等手段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降低了中华文化影响力和感召力
③文化创新能力差,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意识淡薄。部分人缺乏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无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味崇尚外来文化,存在着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④由于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商业化的影响,在国内文化生活中出现了一些阴影,我们缺乏对其及时的引导和管理 ⑤部分人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修养较低,从俗于流行,缺乏辨别文化优劣的眼力 ⑥国家在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及先进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
第五篇:文化生活三四单元检测
政治必修三年月日
周末作业编号:00
4装
订
线
动,也得到了港澳台等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踊跃参与。这表明()A.中华民族对同根文明和文化的认同B.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D.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 2.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闭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①培育民族精神能够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于中华文化建设之中 ③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④民族精神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不断丰富与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2013年9月是我国第10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许多地方都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国家有关部门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是()①它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物质基础②它是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③它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④它是推进当代先进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 4.2013年央视网络春晚分为“中国美丽”、“中国力量”、“中国梦想”三个篇章,以气势磅礴的“卷首语”作为整场开篇,以温情为主旋律,通过展示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小人物实现大梦想的故事,汇集实现“中国梦”的文化力量。之所以要汇集中华力量,是基于它()①深深熔铸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②是激励中国人客服艰难险、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 ③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创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④是中华民族之魂和职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无论何时,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D.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6.图书《舌尖上的中国》荣膺2013“世界最好的美食图书大奖”称号,该书以食物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中的美味,引起了世界目光的广泛关注。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7.截至2013年4月,我国已有1137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国家重视保护古籍,这是因为()① 古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③古籍具有重要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② 古籍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④ 保护古籍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8.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对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①包容性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②包容性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③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④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013年10月11—14日,澳门第十一届妈祖文化旅游节在澳门隆重举办。回答9—10题。
9.澳门的旅游文化资源丰富: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几百年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10.应主办方邀请,湖南省政府协助澳门举办了本届妈祖文化旅游节。协办妈祖文化旅游节,是弘扬“妈祖”同根文化、促进湖南与港澳台及海外合作交流、展示湖南改革开放发展成果和湖南人民精神风貌的难得契机。上述材料()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体现了中华各民族文化从个性差异走向共性同一③反映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表明了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2013年1月4日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部长会议强调,要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切实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这充分说明()
①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②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满足群众各种文化需求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目的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2.2013年1月11日至13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曲艺家协会等主办的两节期间“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活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举行。艺术家们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编排的精彩曲艺节目,博得观众阵阵喝彩。这启示我们()
A.文艺创作要追求经济效益B.要坚持文化选择的多元化
C.要弘扬一切社会主义文化D.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13.近几年广东加大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到2015年将基本实现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的全覆盖。如今,广东的公共文化服务走在全国前列。公共文化设施的完善有利于()
A.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B.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抵制西方文化
C.发展文化多样性,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D.扩大文化消费,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广东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1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努力激发人民群众的主动性与首创精神。这是因为()①优秀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精神文明建设是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 ④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
A.②③B.①②C.①③D.③④
15.自2013年5月9日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已依法关闭107家非法网站。它们中的多数大量编发虚假信息,冒用新闻机构名义进行广告经营等业务,实施欺诈行为。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令人忧虑②市场经济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③文化市场越活跃,越需要加强管理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核心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6.2013年2月19日,中央电视台评选的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揭晓。在这些杰出人物身上,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又闪烁着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光芒。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社会主义道德新要求是中华民族一直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
B.不同时期的道德要求既有一定的传承性又有一定的时代性
C.不同时期人们心目中的道德典范具有完全相同的道德标准
D.思想道德总是超越一定时代并被时代赋予全新的广博内涵
17.2013年国庆期间,到北京的游客,在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中,都可以免费欣赏到许多展览、讲座、艺术普及课程等。在上海,“十一”黄金周期间,仅在室外举办的公益文化活动就有1018场。如果我们为上述报道设置一个标题,下列标题最合适的是()
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B.运用先进传播媒介,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们精神力量 D.拓展文化传播途径,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18.“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部署和要求。这有利于()
①引领思潮,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奠定共同思想基础
②凝聚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保证
③强基固本,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侵蚀
④弘扬主旋律,拒绝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19.2013年2月28日,“榜样山西·纪念毛泽东为雷锋同志题词50周年暨山西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在太原隆重举行。评选道德模范活动()
①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②体现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③能够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④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大学生成才问题备受各界关注。要使大学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是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进行“成人、成才、成功”教育,让大学生“成才”之前先“成人”。之所以让大学生“成才”之前先“成人”,是因为()
A.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B.加强科学文化修养有助于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C.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必然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
D.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2题,40分)
21.2013年9月7日,第五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开幕。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展示优秀对农电视作品、展现各地新农村风貌的重要平台,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所弘扬的道德模范的事迹和高尚品德,让人们感受到人性的光辉,得到心灵的洗礼,增强了对生命价值的理解。本届艺术节以“中国梦〃农民梦”为主题,最大的亮点是坚守质朴的乡土本色、坚持让农民唱主角,继续宣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深化中央“走转改”行动,全面展现“美丽中国”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历史、美在人文的精神实质。
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如何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15分)
22.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国文化发展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建议》强调,要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材料二 《建议》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不断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1)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10分)
(2)综合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15分)
计时栏:分钟书写规范综合评价及等级批阅日期
21.①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凝聚社会共识。
②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守质朴的乡土本色,深化中央“走转改”行动,展现新农村面貌。
③要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④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坚持让农民唱主角,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造活动,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⑤要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农村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2.(1)①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3.(2)①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②大为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培育“四有”公民。④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⑤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