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生产企业内部培训资料 食品安全部分
食品生产企业内部培训资料
食品安全部分
“民以食为天”、“人命关天”两句古语阐明了食品安全无以复加的重要性。
在食品安全问题中,首要问题是生物污染。因为除某些食品含天然有毒化学物质外,我国对食品中的化学因素,像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等,都制定了技术标准和强制性的限量标准。如发现这些物质在食品中超量,多数属违规所致。随着我国对食品生产中农药和食品添加剂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食品中有害化学物的污染率在不断下降。相反,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食品生产模式及饮食方式发生改变、食品流通日益广泛、发展中国家对肉禽需求量不断增加、新的致病微生物不断出现,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品被生物污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被污染的食品不仅营养价值降低,更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面临食源性疾病的严峻挑战,人人都面临食源性疾病的危险。我国也存在同样的趋势。统计数据表明,2000~2002年,每年食源性疾病的平均发病人数为70.29万人:在1992~2001年间发生的食物中毒案例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所占比例达50.9%,化学性食物中毒占28.6%,原因不明的占10.9%,其他占9.6%。
尽管如此,食源性疾病患的发病数字实际上均为本国真实数字的冰山一角。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达国家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率在90%以上,发展中国家的漏报率在95%以上。
食源性疾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食品中生物或化学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另一类是由食品中生物因素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目前已知有200多种疾病可以通过食物传播。已报道的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有250多种之多,其中大部分为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其他为毒素、金属污染物、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质。
所有由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都不具有传染性,因此有毒食品一但去除,就不会出现新的病人。但是因为吃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而染上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病毒及寄生虫性肠道传染病的患者,却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可以引发第二代、第三代病人。这也是食品安全方面的一个控制难点。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卫生条件和卫生设施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条件,从业人员卫生管理是必要条件。任何企业即使有良好的生产条件,从业人员随随便便,不按操作规程和卫生要求严格操作也不会生产出合格产品来。由此反映出从业人员管理在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我们每一个食品生产企业在从业人员卫生管理方面应按照《食品卫生法》要求,并根据自身企业生产情况制定从业人员卫生管理计划和要求。
不良行为和不良卫生习惯都能导致食品污染。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洗手。
手是微生物传播的重要媒介,经常保持手的清洁对食品从业人员至关重要。手在一天生活中接触东西多,梳头、穿衣、提鞋、剔牙、抠鼻、挖耳、翻书、数钱、上厕所等都离不开手。手能把存在于粪便、鼻腔、皮肤和其他部位的病原体传播到食品上。大家知道,皮肤的表面分布着非常密集的毛囊和皮肤腺体。皮肤腺体的分泌物非常适合细菌的生长,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菌在这些腺体和毛囊腔中能得到适宜的生长和迅速的繁殖。皮肤排泄物将细菌从毛囊和皮肤腺体带到皮肤表面,污染皮肤。皮肤表面的细菌在皮肤分泌物中继续生长繁殖。国外科学家做过试验,将手指在琼脂培养基表面按印后细菌生长茂密,证明手上有无数细菌存在。如果一个人的手在第一次按印之后便进行了洗手,然后在第二个相同的琼脂培养基表面按印,常可见仅有少数几个细菌。若洗手后,实验者的手不摸任何东西,过10min或15min后,再用他的手指在第三个培养基上按印,可看到细菌的数量与洗手前的数量非常近似。这些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实验者手中的细菌是被不洁的空气污染所致。国外还有学者证明,尽管经过了短暂的洗手,且洗手后的细菌数是低的,但手指上残留的少量沙门氏菌,几小时后便迅速繁殖起来,造成食品的沙门氏菌污染,这些试验对食品行业和饮食服务机构非常有说服力。因为在这些食品生产经营场所,生产经营人员常接触生食品,然后又去摸已做好了的熟食品,这样就使致病性微生物得以传播开来并危害公众健康。
食品从业人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用手抓头发是手指的另一个重要污染途径,常常污染各种被操作过的食品及半成品。指甲也是手的一个重要污染源,指甲中所藏的致病微生物、灰尘等均能传播到食品中,污染食品。若洗手时不刷指甲,要消除这种类型的污染是困难的。
认真而经常的洗手将减少污染,足够的时间和认真的刷洗是洗手的两个基本要求。洗手时,至少应刷洗30s,认真刷洗手则需1min或更长时间。
洗手宜用温热水,这是由于生理学和去污功能的原因,一是温热水对人适宜、二是皮肤的脂肪性分泌物和其他分泌物更易在温热水中被洗掉。
国外有些工厂规定食品从业人员不得使用润肤膏之类的皮肤保护品,因为这些产品中含有较多的香料,这些香料易迁移到食品中。如果在每次洗手后,手能彻底的干燥,则在工作时间内是不需要涂护软膏之类的物品的。
皮肤打湿后,有许多种干燥的方法。最理想的方法是电吹风干燥法。圈桶纸巾和普通消毒方巾亦在许多工厂被使用。然而,它们用后都被扔掉,需要配备装废纸的容器,并经常保持清洁。
目前,大多数食品企业仍用普通毛巾来擦手,这些毛巾被污染后,不仅对食品是危险的,对工人自己也是危险的。如果用普通毛巾擦手,应做到人手一条,用后要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
食品卫生设施的设置位置对食品厂是极其重要的,若洗手设备难以找到或使用不便,则工人就很可能不洗手。洗手间的位置应设在方便和从业人员必经的地方,特别是位于生产加工区从业人员入口处的洗手间有较重要的价值。食品厂工人洗手必须用肥皂,且肥皂宜用固体的,而不宜用液体皂,因液体皂易受到污染。手上的肥皂应洗尽,以免带入食品中。
正确的洗手程序为:(1)用水湿润双手后擦肥皂,充分起泡,双手交叉搓洗双手的各个部位,应洗到腕部以上并用刷子刷指甲剔除污秽;(2)用流水充分冲洗手上的肥皂泡,重要岗位人员还应用消毒液对双手进行消毒;(3)最后用一次性纸巾或用经过消毒的手巾擦干,或用热风吹干。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还应注意对手指甲的检查,不得蓄有长指甲,以防止指甲中存留的污秽污染食品。
对于食品从业人员,尤其是加工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在以下情况时必须彻底洗手:
(1)、工作开始前;
(2)、大小便以后;
(3)、中途离开岗位,休息或饮食后;
(4)、打电话后;
(5)、接触初级食品原料及不干净的餐具、容器等之后;(6)、捡拾污物或直接处理废弃物后;(7)、洗手后经过2h继续加工时。
对于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加工的从业人员,应该经常用75%乙醇液擦手进行消毒。
2、勤于洗澡理发换工作服。头发上还有大量的细菌和化学护发品,都将会对食品造成多重的污染。头发是很容易脱落的,一个正常人每天可以脱落一百多根头发,所以在食品加工的全过程中,都要求员工特别是包装、罐装和进行产品内包装的人员,将头发放在发网或帽子中,避免头发脱落造成对食品的污染。头发整理应在工作前和洗手前。洗手后或在食品加工区内均不应再换头发。
工作服是用来防护食品受到员工身上其他衣物所造成的污染,工作服本身就是要做到清洁,所以要求在员工的更衣室中设置对工作服进行消毒的设备或设施,另外员工在更换工作服时会带出其他衣物上的对食品造成污染的粉尘或其他污染物,实验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更换工作服的动作造成的扬尘量将超过200,000个/次。另外食品生产的员工还要穿工作裤,一定要在更衣室的座位上进行更换,而不应在更换时将工作裤踩在地上造成污染。
另外工作服应该得到及时的清洗和更换。虽然表面上工作服不直接接触食品,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当中工作服还是会出现接触食品或者间接接触食品的情况,在这情况下工作服的清洁程度也将对食品的安全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食品行业中,大量的手工操作无法避免工作服与食品的接触,原则上要求员工每班都应该更换清洗干净并经过消毒的工作服,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工作服受到了大面积的污染,也应该立即更换,防止出现再次污染的情况。当工作服出现破损,更应该更换工作服。
工作服穿着范围控制,不同清洁要求的区域应该配备不同品种的工作服,工作服的颜色和款式在相关的区域当中应该得到严格的区别和限制。这对于生产现场人流的控制也有很好的效果。另外不同清洁区域的工作服的设计也要求与清洁的程度密切相关。
还应注意不要穿着工作服、鞋进入厕所或离开食品加工场所。在粗加工间等微生物污染较严重的场所使用的鞋及其他用品等,也不能穿戴进入清洁的食品加工间。进入生产车间的其他人员(包括参观人员)均应遵守上述各项规定。
3、在生产区域外设有专门的饮水区域,向员工提供清洁的饮用水,这样可以避免员工将私人的引用水杯带入生产区域,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4、食品生产人员进入车间,不应化妆、涂抹指甲油或喷洒香水。员工应该避免留长指甲,长指甲中将带有许多的污垢,这些污垢将会污染到食品,另外长指甲也很容易戳穿手套造成污染。化妆、指甲油、香水可能带有重金属,色素等的危害,他的脱落并且混入食品,对食品安全将是有害的。
5、禁止随意携带和使用玻璃制品。破碎的玻璃制品非常可能对进食者造成直接的伤害。在食品生产区的玻璃制品都应该得到相关控制,这些制品包括,照明的灯具、玻璃窗、玻璃杯、玻璃容器等等。对于擅自将玻璃制品比如说饮水用的玻璃杯随意携带进入生产区,并且任意的使用,都很有可能对食品的生产造成污染。
6、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禁止坐在设备和工作台面上,这也是为了减少出现交叉污染的可能性,由于食品生产过程中,许多的设备和太面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设备表面和工作台面都将会被视作与食品接触面来对待。
7、在生产区域吸烟、吐痰、咀嚼或吃东西、抓挠皮肤、打喷嚏或咳嗽、大声说话唾液喷出。这是比较常见的行为,员工的这些行为将对食品造成直接污染。在洁净区要求员工佩带口罩。
8、要求食品生产人员在加工时禁止佩戴珠宝首饰和饰品。食品从业人员的衣服应清洁、整齐,无装饰品,如珠宝、金银饰件和其他饰品等。食品从业人员进入生产车间前或工作前,注意检查制服上松动的扣子和标志,以防口袋中的物品落入食品容器或食品加工机械中。
9、车间工作人员及有关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须竟健康检查并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患有有碍食品的传染性疾病(感冒、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或手有外伤等情况,必须立即调离食品加工岗位并妥善治疗。
10、在工作前后及工作中必须按规定进行清洁、消毒(要有记录)。所用的清洁消毒方法应有效又不影响食品的卫生。用化学方法进行消毒时,检查消毒剂的配制记录及使用条件,连续使用的消毒剂,定期检查其浓度。用热水消毒时,水温应达到80℃以上。
11、加工操作台、机械设备、工器具应经常清晰,不得有锈蚀,并保持清洁,经消毒处理后的设备、工器具、操作台必须再用纯化水彻底冲洗干净,除去残留物后方可接触产品。
12、生产车间和其他场所的废弃物,必须随时清除,并及时清理出厂,废弃物存放的容器及场地及时清洗消毒。
13、每天工作结束后(或必要时),必须彻底清洗加工场地的地面、墙壁、排水,必要时进行消毒。
14、车间内的更衣室、工作休息室等公共场所,应经常整理和清扫,必要时进行消毒,以保持其清洁。
食品生产企业人员应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个人做起,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维持生产经营环境整洁,严格按照卫生要求进行操作。这样才能创造好的产品质量,好的产品质量才能赢得好才经济效益。只有企业发展了,我们才能得到更大的收益。时刻牢记我们的企业精神:“哥俩好,好,从点点滴滴做起„„”
第二篇:企业内部培训资料
企业内部培训资料
一、管理的概述
1、什么叫管理
管理就是协调我们团队工作高效率的达到我们预定目标
2、为什么要管理
从广义上来说:因为资源有限、需求无限,我们需要将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从狭义上来说: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品质 所以管理的概念包括这几个方面:
1)前提是因为我们是团队,所以我们就是有组织、有集体活动的的工作,只有有集体活动了,我们才可以进行管理。
2)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我们的预期目标 我们的预期目标是什么?
例如:我们需要按时、保质、保量的按照订单的要求交付产品。这也算我们的预期目标之一; 再如: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损耗等等,这也都是我们的预期目标的一部分。所以管理一方面要引导我们的工作朝我们的目标进行,让整个管理系统从无序管理朝有序管理转变,另一方面我们有序的管理又促进我们系统内各个组织出现协调配合,相互促进,促进预期目标的实现。
这就和“管理”两个字的含义相吻合:一个“管”、一个“理”,管什么?理什么? 管的就是管5个要素:“人”“机”“料”“法”“环”(5要素的内容再以后具体的细化内容)等各种资源,但最基本的管理对象是“人”。
理就是要理数据、理流程、理制度等等,这些都是不断完善的过程。所以“理”是管的基础,“管”是“理”的提升。从这个方向说,我的管理思想很简单:
数据支撑管理 流程规范管理 制度约束管理 绩效提升管理
3)管理的本质:效率。任何预期目标的实现,都可以有很多方法和途径,有这么一句话:“条条道路通罗马”我想从这句话里分析一下管理的效率问题。我们需要寻找到效率最好的一条路,有的路直,但是路不好走,可能时间短,但是相应的成本会高,有的路好走,但是不直,很浪费时间。我们需要找一条在时间效率和成本上都合算的路去走。这个道理放在我们生产管理中大家都能看的到,举个例说:在我们的排产安排中就有常规计划交货的订单、也有紧急订单需要插单安排,常规订单相对急单来说的周期就比较长,急单周期短一点,但涉及到插单、从我们的材料采购、模具开发、人员加工安排等属于非常态的工作,成本相对常规订单就的高一点。这就说我们实现我们的订单目标时,都有好几种不同的工作安排的方案,但每个方案都会有不同的投入与产出,管理的本质就是要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就是效率。
4)管理的任务是:协调。协调就是让我们每名管理人员和每个员工都能与我们的团队的预期目标一致,每一项管理职能都要进行协调。我们管理人员最主要的是做什么工作呢?说的最简单点就是为员工服务的,在整个过程中进行服务,为他们制订工作计划、协调相应的各方面的资源。服务意识一定要到位。
那什么又叫管理职能呢?管理职能有哪些?
管理是我们进行的一项实践活动,是我们的一项实际工作,一种行动。我们发现在不同的管理者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往往采用程序具有某些类似、内容具有某些共性的管理行为,比如计划、组织、控制等,人们对这些管理行为加以系统性归纳,逐渐形成了“管理职能”这一被普遍认同的概念。
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很多种:很多管理学家提出过很多不同的管理职能,最后总结出来的管理职能体系中5大最基本的管理职能是: 计划、组织、控制、决策、领导 A、计划职能 为什么要计划?
就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管理过于盲目,从我们公司的具体情况来看,就是在无序生产,工作没有计划性、全靠口头说,我们目前接到订单不是在按照订单时间进行安排生产,而是根据生产状况去追订单,往往不能准时发货,要么这里出问题要么那里出问题,管理人员不是在管理,而是救火队员。总是在进行救火、补漏,很盲目的进行工作,甚至可以说是在碰运气。为什么会这样,就源于我们没有进行计划安排。为了完成我们的目标,例
如按时、保质、保量的交付订单,这就要我们给员工传达一个信息,让他们知道他们所面临的工作任务和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
计划包括哪些:生产计划、材料计划、质量控制计划、公司整体发展计划等等,都属于我们的计划范畴。单从生产作业计划来说,按照我们的生产方式可分为计划生产模式的计划安排和订单式生产模式的计划。我们公司的计划编制适用于订单式的计划安排。
这两种模式有个很明显的区别就是一个是预测性的、另一个是按实际订单的进行组织生产的。从我们基本的管理上来说,计划生产模式的我们往往强调的是合理的库存,因为这是一种可以有库存的生产模式,生产周期比较短、产品比较单
一、固定。订单式的生产模式就是我们公司这种,生产周期比较长,比如我们公司给客户是定在45天交货,追求的是零库存、精益生产(JIT)。简单的解释一下什么叫JIT,Just in time。准时生产,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的结果。简单的说准时生产就是:按需要的时间、需要的数量,去生产需要的品种。核心在于消除一切无效的劳动和浪费,追求的是零库存、零距离、零等待。无效的劳动和浪费包括以下几种,我们可以针对我们自己的岗位去进行检查,看看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生产过剩的产品或零件,也就是生产余量问题、空闲待工的浪费,例如材料不到位、工作安排或组织不到位、无效的搬运劳动、加工过程本身无效的劳动、不合理操作方面的无效劳动,生产不合格品的无效劳动等等。当然我并不是说我们公司现在就能搞JIT,这是我们管理的一个方向。
计划的目的:a、使管理的目标更为具体和明确。否则我们就像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想起什么做什么,浪费了资源,却得不到应该有的效果,甚至于造成严重的损失。举个假设性的例子,我们公司确定了目标,比如今年产值2000万,利润200万,明年产值达到3000万,利润350万,但是有了这个目标,我们还必须要有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销售、生产等等,这个就需要有计划的去安排。还例如,今年2000万的产值,实现200万的利润,明年3000万的产值,为什么就要实现350万的利润呢?这就是需要我们在整个过程中去降低我们的成本、减少损耗、提高效率,多节约或者说挖掘出50万的利润来。这也就需要我们制定计划,例如我们材料采购计划、质量计划等等、工艺改善计划等等内容,我们需要有计划的改善来达成我们的目标。b、计划使我们的团队行为更为统一协调。大家都知道我们整个公司是一个管理系统,最上面是老板、下面是我们两个厂长、再下面是我们各个部门的主管,我们各个主管下面又有师傅、员工、辅助人员等等,我们各个部门又是一个小的管理系统。我们工作的中心就是围绕我们的计划展开的,所以说,生产围绕销售转、全厂围绕生产转,我们整个生产系统就是为销售服务的,采购、质量、技术等等都是为我们生产系统提供服务。但我们生产系统的工作目标就是实现我们的生产计划。所以各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主要就是围绕生产计划组织展开工作。如果没有计划,各自为政,就必然的有冲突和矛盾,反而使整个系统的效率降低了,这一点在我们公司表现的就最为明显。大家知道我们老板让我来上班说的重点是什么?就是说我们现在各个部门都齐备的,但就是缺一根线把这个系统串联起来,就要我做这根线,那么我怎么做这根线呢?那就是要先从生产计划着手。C、有了计划我们就有了具体目标,在达到了这个具体目标后,我就能通过你们对各项计划的达成率进行一个考核,大家这个主管做的怎么样,主体就是你的工作完成的怎么样,达成计划就是考核的重点了。
所以很多公司有这样的职位:生产调度、生产计划、物控、PMC等等,名称不一样,但是工作内容大致是差不多的,大多的表达的是生产计划、物料计划的编制、进度控制等。专业语言PMC,意思就是生产与物料控制。PC员就是生产计划制定与进度控制,MC就是物料计划与进度控制,合起来就是PMC,他的意思就是生产计划与物料计划的编制及进度控制。我们的生产主计划至少应该包括这几个内容:产品或零件的名称、生产的数量、我们的材料到位时间要求、工艺准备时间要求、车间完工转序时间要求、外加工时间要求以及装配、包装及发货的时间要求。这个计划应该由厂部来做,下到车间执行,但并不是说车间就不需要编制自己的作业计划,主计划下发到各个车间,车间应该根据车间的实际情况调整设备、工装、人员,按照产能编制工序计划。厂部接到生产订单后应及时转化为生产主计划,制作生产计划的时候首先要调查该订单上产品的成品、半成品、在制品及原材料的库存状态,看看是否有已经存在的订单正在生产,在生产的产品余量情况,还有各类物料的采购周期,来编制出物料需求计划。鉴于本工厂目前各类物资库存较多,应适当的咨询相关人员,有些库存老产品是否可以进行二次加工,以达到消耗库存的目的。编制好物料需求计划后要相应的编制出我们的生产计划安排。生产计划安排要考虑到我们的产能均衡、我们设备、人员的工作负荷、新产品工艺的验证、模具开发时间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B、组织职能
我们各类计划的实施需要靠我们团队的合作,因为我们的合作会产生比我们单个个体产生的力量更大、效率更高。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组织,例如:流水生产、集体计件等等方式,这就需要我们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去。并用制度、流程规定各个成员或岗位的职责及协作关系,从而形成一个组织结构。
我们在实施我们的计划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组织工作,例如我们包装车间,在给员工的工作安排前就需要检查我们的准备工作是否到位,例如:需要包装的产品是否完备、各类包装资料是否到位、需要实施该产品装配或包装的设备状态是否良好等等。所以说组织工作的优劣就决定了我们的计划的实施是否会成功或失败的关键。
什么叫组织呢?我在计划职能中就提到了,我们整个工厂就是一个系统,各个部门又是一个小系统,我们这都算是组织。所以给组织有个定义:我们按一定的原则和程序进行分工协作活动和形成的分工协作群体及相应的机构,这就叫组织。a、组织职能有什么用?
1、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
怎么有效的去配置资源呢?我在一开始就讲了,就是因为资源有限,需求无限,这才产生管理。我们为了达成我们的目标,不同的目标所消耗的资源是不一样的,例如我们的材料、我们的人力、甚至于工作安排的不合理而造成的资源浪费,所表现的就是没有组织好。我们的组织目标就是让我们用最少的资源来实现我们的生产计划。在实现过程中例如:质量水平的提高,达到减少次品和报废,这样我们投产与产出的比例越接近,我们的损耗就越少,这就算有效的进行了资源的配置,再例如我们装灯,从7月1日就在开始准备装我们的504套磁性灯,但是我们装到了7月14号才完成,究竟是我们的工人效率不高呢?还是我们没有把资源合理的配置好?我想这应该属于我们没有把资源组织好,导致生产周期的延长、工人无谓的等待,我们领导都无所谓了,那么工人也在想你们都无所谓耗下去,我做这么快也没什么意思,最后就导致矛盾的出现了。
2、相互协作发挥整体功能。现在我们工厂管理分工都还是比较专业的,管理人员各管各的,工人是哪个岗位基本上就在那个岗位工作,但是分工并不是不协作,应该将我们的跟工与协作结合起来从而才能使我们的整体功能发挥出来,产生更大的效率。
3、合理使用各类人员。我们现代的管理方法是要促进人的积极性、主动
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从组织职能上来看就是要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去,合理的分派任务,合理的分配权力,权责一致和合理的给予报酬,只有这样,我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得以充分的发挥。b、组织结构的设计
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工作划分、工作归类、管理跨度、职责关系、人员配备 工作划分的原则:
1、目标一致,也就是我们要因事设人,避免有事无人干,有人无事干。
2、分工协作,一般的大企业分工都比较细、专业化水平比较高,这样工作效率就比较高,但是这样的划分方式不一定就适合我们小企业,因为这样划分,组织机构就比较大,协调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分工与协作要配合好,分工要合理、协调要明确,只有这样效率才会更高。还有我们的规模根本暂时就达不到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水平,一方面要防止踢皮球,另一方面又要防止扯皮。这就是第3点,效率原则。
3、效率原则。效率是我们管理的核心,俗话说“人多好办事”,但是在我们的管理中不一定就是人多好办事,人多只有拖后腿,能两天做完的工作非要4天,能80个人做完的工作能达到160个人,庙小菩萨多,反而降低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但真正做出的事情有多少呢?从我们企业的产值来说,我们人均产值1万元,这绝对是个不正常的现象,这说明我们的效率不高,人工费用已经将工厂的利润挤占完了。
工作分类:也就是部门化,我们公司的方式是扁平化管理,大家可以从我的组织结构中看的出来,我们是按照职能来组建的部门。
确定管理跨度:管理跨度,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管理幅度,就是说管理者的有效管理人数。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精力、体力、能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当然能直接领导多少下属也就有限制,你看我们工厂原来就三四十个人,老板老板娘加上毛厂长就可以全部管好了,但到了一百三四十人呢?这就是跨度太大了。那我们每个管理者领导的人数应该多少合适呢?一般来说是8-12人。大家看看我们现在的部门,管理跨度怎么样?跨度都还是比较小的。影响管理跨度的因素有哪些呢:管理者的能力、下属的能力、管理者的工作内容(管理性的内容和非管理性的内容)、管理活动的相同性和不同性。地理位置的集中与分散。比如包装车间,一个装配一个包装,就算配了两个管理人员,都还疲于奔命,为什么呢?一会跑这里一会跑那里,效率还怎么提升。
建立职权关系。职权关系的建立分一个纵向的和一个横向的。纵向的就比如上下级关系,横向的比如我们各个部门主管相互之间的关系。
纵向的职权关系的关键就是合理的授权。什么叫授权?授权就是上级管理者为了有效的进行管理控制,将下属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注意是所需要的)的权力授予给他们。例如李付春负责质量管理的主管,假设外协产品回来的质量裁决就的他说了算,如果质量不好怎么去处理方式,是不是全部退回供应商、还是让步接收等等,那其他人要有意见那只能是反映问题,而不是指手画脚瞎嚷嚷,越俎代庖,代为决策。所以授权是要授所需要的权力,这有个度的考量。
授权的原则:第一是我们的目标;第二是我们职能界限、分类;第三是管理层次;第四是我们的职责绝对化原则(这一点很重要,职责,管理者的义务责任,你不能授权力来逃脱该承担的责任;第五,职责与职权相称。职责是义务,职权是决定权,两者要相匹配,否则就造成瞎指挥、乱指挥。
横向的职权关系就是要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彼此谅解、相互支持。
人员配备。人员配备的过程包括人员预测、人员考评、人员培训和人员任用四个基本步骤。关于人员配备,大家都知道前段时间本公司人员情况,就是没有进行合理的人员配备,造成人浮于事,工作没有效率,劳动成本增加。
C 控制职能
什么叫控制?简单一点就是将我们一项工作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实际的执行情况或者可以预测的将要发生的情况与我们的计划目标或者标准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两者出现偏差,然后进行纠正、预防的监控活动。
例如:我们的生产计划下达后,在执行过程中因为如材料到位不及时、设备故障等等影响计划或者预测到会发生这些情况而导致不能按计划完成生产任务,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从生产计划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我们能及时按照要求完成生产任务,这个过程就属于控制。
再例如:我们生产的产品,在检验过程中发现加工的尺寸或者外加工未能达到我们公司规定的质量目标,那我们就需要及时调整、修正、采取措施,这个过程也属于控制。
因此,控制职能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我们的实际生产过程与我们的预定目标保持一致,如果发生问题,能够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修正。
所以控制职能一方面是检验:检验各项工作是否按计划、按规定进行,同时也就能检验我们的计划或者标准是否合理。另一方面是调整作用:在检验后发现有偏差要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各种干扰因素带来的影响,使工作纳入正轨。
前面我讲过PMC,PMC就是生产计划、物料计划的制订与进度控制,这个C进度控制就属于我们的控制职能,PM属于计划职能。控制按组织结构分可分为:
1、集中控制。如我们公司的现状就属于集中控制。造成我们所有的信息都必须要传递到老板、老板娘、两个厂长的位置,再进行决策。在目前我们这个规模的基础上这样做的却是最优的控制方式,但是它只适用于我们这样小规模的工厂或者说叫作坊。
2、分散控制。这在稍大一点的企业里表现特明显,公司里面各个职能部门健全,各个部门各司其职,互不干涉,各自完成自己的目标,但是存在一个往往协调不到位的情况,老板的工厂发展到这个地步就会很郁闷,郁闷什么呢?为啥我的工厂在几十个人的时候我能赚钱,规模大了,反而亏损了,找不到原因。这就是因为太分散了,缺失了控制,整体协调困难,遇到问题相互推诿扯皮,成本急剧增加、质量反而下降,这就需要进行管理的改善,所以往往就会增加设有调度人员或者PMC中心进行一个信息的汇总来解决问题,机构也就慢慢变的庞大臃肿。
3、分级控制,属于等级控制。这在一些大的集团公司表现的最为明显,有相应的事业部或者说分公司、分厂,这样的工厂规模比较大,制度完善,授权到位,集合了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的优点,职责分明、分工明确。控制从时间结构上来分:
1、事后控制。事后控制就是我们在完成我们的阶段性工作时候进行检
查、评价,进行总结,为下阶段的工作制订正确的方针政策。但需要注意的是,事后控制并不等同于“事后诸葛亮”老进行亡羊补牢的工作。
2、现时控制。现场控制,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的偏差或者 潜在的偏差,及时提供改进措施以纠正偏差。
3、前馈控制。称为预先控制,在计划作业前就要进行控制,例如我们 的生产计划,也属于预先控制的方面,这需要工厂整体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有了作业计划,还配套有相应的应急措施和备用方案。控制的基本程序、1、确定控制的标准(目标)
2、衡量实际的成效
3、查明偏差的原因
4、采取纠正偏差的措施
1、确定控制的标准:标准要简单明了,具备可操作性。例如,我们的
销售计划、我们的生产计划、我们的工艺要求、质量标准、成本标准、都属于控制的标准或者说是目标。
2、衡量实际的成效:衡量实际的成效首先要知道工作的结果,再用结
果与工作的目标或标准去进行比较,才知道偏差有多大。从我个人认为,这实际上就是过程控制。从我们的生产计划举例,我们是否按照计划完成了工作,我们的基层管理人员例如班组长应该首先要知道,进度的控制首先就要由他们最先进行,所以我要求班组长一定得清楚明了我们自己班组各项工作的完成状况,这又首先要从数据管理着手,这也就是我一直强调的数据支撑管理。
3、查明偏差发生的原因:查明偏差的原因首先要从计划执行的环节开
始,1)按照目标要求进行的状况,例如是否认真合理的进行了组织员工去完成、是否合理的组织了资源,如技术准备、设备、模具、材料是否按照计划要求到位等等。2)是否按照计划进行执行,因产生了生产瓶颈是否进行了解决、有没有应急措施等。3)是否合理的使用了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资源等。计划执行查后再查查计划的制订是否是产生偏差的原因,例如在计划期是否发生了外部环境的改变,例如材料市场价格变动造成无法接受的成本导致计划完不成;计划的目标是否过于乐观、不切合实际等等。
4、采取纠正偏差的措施。修正计划、改善计划执行的条件等措施。控制的方法:控制的方法很多,例如
1、统计控制,建立台帐,用动态的数据显示工作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偏差,再进行纠正。例如我们采取的生产日报制度、仓库台帐、生产台帐等等。
2、质量控制,PDCA循环法。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行动)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这就是说,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赶超先进水平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不论提高产品质量,还是减少不合格品,都要先提出目标,即质量提高到什么程度,不合格品率降低多少?就要有个计划;这个计划不仅包括目标,而且也包括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计划制定之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检查,看是否达实现了预期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就要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D、决策职能
何谓决策?决策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决策在现代管理中的重要职能,有人、有事就得有决策,决策是整个管理工作的核心,而且是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各项管理职能的前提。其重要性表现在: 第一、现代管理的过程就是“决策—执行—再决策—再执行”的过程,贯 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
第二、决策的正确与否和质量优劣,是决定管理绩效的关键。
第三、我们的公司就是由决策者个人所组织起来的系统,我们作为这个系 统的一员,都需要、而且有机会进行决策,所以决策不仅仅是老板的问题,而是我们大家共同参与的。
决策的基本准则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符合社会需要。
我们举两个决策的例子:老板的决策,例如拉网产品,大家觉得老板的决策正确与否?恐怕很多都会附和,但就我个人观点来看,在上马这个产品时,老板的决策是错误的,直接带来的后果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有人会说,最起码这不还赚回来一批设备嘛,但是如果没有后续订单,这些设备就会成为一堆废铁。因为老板在做这个决策时,期望值过高、风险预估不足,也就是说不是建立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之上。
再例如:李付春主管也天天在做决策,外加工回来的产品,质量的判断,有质量问题如何处理,这也是在做决策。应启祥也在做决策,购买的物品价格如何,性价比怎么样,都是在决策。所以大家不要一听决策就认为,决策是老板的事情,与我们没什么关系,这个观点绝对是错误的。决策的基本程序:
作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要做出正确的决策,除了要讲究科学的决策方法外,还要遵循一定的决策程序。
1、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决策始于问题,有问题才会要去解决,想解决才有方案。
第三篇:企业内部环保培训资料
企业内部环保培训资料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环境保护方面的有关知识。现在我重点讲环保基本知识、法律法规、环境因素、应急处置、节能减排等知识,与大家共同学习。第一部分:环保的基本知识,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环保工作的重要性。
第一、几个有关环保的概念。
环境保护是我国确立的一项基本国策。环保是环境保护的简称。
1、什么叫做环境?我们平常所说的环保究竟保护的是什么?
环境保护中的“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
它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乡村等。
2、什么是环境污染?
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还有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所以人类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的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的自净作用。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也就是说: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环境污染要素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水体污染:主要是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江河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结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平衡,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污染主要有哪几类物质?主要有油的污染,酚、氰化物、硫化物的污染,酸碱的污染,重金属的污染,固体、悬浮物的污染,有机物的污染,营养物质的污染和热污染。
土壤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问题,每天千万吨的垃圾中,好些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胶、玻璃等人类的第一号敌人。
空气污染:这是最为直接与严重的了,主要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触了这些污浊空气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视觉器官的疾病。
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由于我们的活动经常可能会遇到造成环境污染,如:
人们常说的“白色污染”主要指的是废弃塑料包装物所造成的污染。要减少“白色污染”我们就应该(自觉地不用、少用难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乱扔塑料垃圾,尽量是少使用塑料制品。
使用复印机时,复印机的带高电压的部件与空气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的臭氧(对人体健康有害),经常接触、使用复印机对人体健康无益。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在平时工作中所说的工业“三废”是指废水、废气、废渣;生活中的“三废”是指粪便、垃圾、污水。
生态环境恶化与新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那么,环境污染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我们知道,在几十年以前,肿瘤和癌症都只是极个别的现象,那为什么以前没有的肿瘤和癌症现在变得很常见?为什么会频繁出现疯牛病、SARS(非典)、禽流感、猪流感等怪病呢? 这就是因为环境恶化导致的人体细胞变异加速以至于发生了癌变,环境污染造成大量的病毒变异产生了变种。
那么,环境污染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土壤遭到破坏。
化肥和农药过多使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的随意倾倒、填埋,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有毒尘埃降落,泥浆到处喷洒,危险废料到处抛弃,所有这些都在对土地构成不可逆转的污染。
2、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全人类。据权威性的科研机构预计,海平面将持续升高,许多人口稠密的地区(如孟加拉国、中国沿海地带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多数岛屿)都将首先被水淹没。气温的升高也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
3、空气污染。
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有毒气体主要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
4、水资源受到威胁。
据统计,世界上将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长期缺水。我们不能造水,我们只能设法保护水。
5、化学污染 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机化合物、那些重金属、那些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另外还有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森林面积的减少、混乱的城市化、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极地臭氧层空洞等许多问题。
第二,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2010年2月9日,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农业部联合发布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
根据普查结果,2007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废水中化学需氧量为3028.96万吨,氨氮为172.91万吨,重金属(镉、铬、砷、汞、铅)0.09万吨,总磷为42.32万吨,总氮为472.89万吨;废气中二氧化硫为2320.00万吨,氮氧化物为1797.70万吨,烟尘为1166.64万吨,工业粉尘为764.6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为4914.87万吨;工业危险废物3.94万吨。
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等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接纳主要水污染物数量大,工业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少数行业和局部地区,污染结构性问题突出。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位于全国前列。
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环境恶化无路可退。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
(水域功能和分类标准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到、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一类水质:水质良好。地下水只需消毒处理,地表水经简易净化处理(如过滤)、消毒后即可供生活饮用者。二类水质:水质受轻度污染。经常规净化处理(如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其水质即可供生活饮用者。三类水质: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四类水质:适用于一般工业保护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五类水质: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超过五类水质标准的水体〈劣五类水质就是一个污水沟〉基本上已无使用功能。)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不仅仅是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因空气污染引起的酸性降水被称为(酸雨)。
据测算,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20年间,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产值,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至少得花几百亿元,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20年累计产值不过500亿元。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3000亿元。要恢复到20世纪70年代的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100年。
2010年1月在瑞士召开的第四十届达沃(wo)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目前中国在环境问题上进退两难:再不治理,未来无法保障;真要治理,则需大规模投入,眼前的经济又难以承受。由于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环保是一种“奢侈性消费”,投入大,收效小,因此,一些企业本应用于环保方面的专项资金也被节省了。
许多企业在无法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朝两个方面“挖潜”:一是工资(抠员工的工资),二是环保(省环保经费)。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后当作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
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区区20万元罚款,对于一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行为谈何震慑(she)力?因此《环保法》历来被人称为“豆腐法”。
中国在治理污染问题上,任重道远,需要依法办事,制止恶性环保事件的发生,延缓环境恶化的速度。
第三,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义?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社会问题,它是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必然产物。西方国家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社会,他们已在偿还工业化起步阶段以来对环境欠下的债务。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经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我们决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应该提前把环境保护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我们面临的必然选择,在环境危机日益深化的情况下一种被动选择。因为环境问题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人类,作为地球的主人,自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周围的地理环境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自然提供了丰富地物产给予大地上所有的生命,这些就是我们的财富,当人类的贪婪超越了界限,带来的自然是痛苦和灾难。自然环境给了我们生命和赖以生存的一切,它不会排斥尊重自然环境和规律的经济,但是无止境的发展和向外扩张的经济则和环境保护永远无法调和。
然而,持续的干旱或暴雨,频频光顾的沙尘暴,污染的空气和海洋,不再蔚蓝的天空……禽流感、SARS等病毒肆虐。人与自然的搏击,人类的贪婪、狂妄和短视注定了人类将输得更惨。在痛定思痛中人开始学会善待和尊重自然,学会与自然和睦相处。
种种迹象表明,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程度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我们还没有一种危机感,如不立即着手行动,保护环境,善待地球,那么人类将失去自己唯一的家园。
值得庆幸的是,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已成为当今世界人类的共识。远的不说,就说我们企业,最近时期,由于各届领导的重视,加大了环保的投入,企业环境质量有了可喜的改观,干部员工的环保意识也有了很大提高。
国际社会和我国政府也设立了一些环保纪念日,如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每年的4月22日是地球日;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国植树节。
通过这些环保纪念日的设立和开展相关的活动,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增强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我国多年来的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有力推动了中国生态状况的改善。
我们无法阻止破坏环境的事情太多,但我们能做到保护环境的事也不少。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的工作、生活做起,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如果人人都这样做,那么我们的生活环境就会减少一些污染。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我们共有的家园,保护环境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何为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环境保护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环保是环境保护的简称。环境保护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
第一: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防止自然环境的恶化。包括:对青山、绿水、蓝天、大海的保护。作为我们企业,就涉及到不能乱排(污水)乱放(污气)、不能浪费自然资源等等。
第二:对人类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使之更适合人类工作和劳动的需要。
第三:对地球生物的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境保护的内容包括保护自然环境和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两个方面。也就是说,要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的利用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掌握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和危害,有计划的保护环境,恢复生态,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部分:环保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以及公司的各项环境管理制度。
第一、法律的手段是环境保护最重要的手段。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必须首先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主动守法。
我国的环保工作虽然起步较晚,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还有差距。但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作了许多工作,逐步制定和完善环保法律法规。
下面重点讲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根据环境保护法第一条的规定,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包括三方面的任务,一是合理地利用环境与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二是维护清洁适宜的生活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三是协调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是环境保护法的直接目的;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环境保护法的根本任务,也是环境保护立法的出发点和归宿;促进经济增长是因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内在的相互制约和依存的关系。这三项立法目的之间有着内在联系。首先,社会生产水平决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并进而决定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物质的丰富,人们会在要求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要求进一步建设清洁、安静、优美、舒适的环境。因此,把发展经济同环境保护、维护人民身体健康三者联系起来作为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的反映。
环境保护法的6基本原则: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是指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必须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保护好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了又为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反之,环境污染了,资源破坏了,人体健康损害了,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地制约。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确立这样的原则,是由环境污染与危害的特性决定的:环境污染一旦发生,一般在短期内难以消除,不少环境要素遭到破坏后,要恢复正常极为困难,有的甚至是不可恢复的,所以要以预防为主;环境污染引起的某些疾病,潜伏期长,不易被发现,发病以后难以根治;环境受污染和破坏后,治理和恢复的代价很高;要将环境污染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光着眼于对新污染的“防”尚不够,还要对已有的污染与破坏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进行积极治理。
(3)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上个世纪60年代末,人们认识到,控制环境污染与破坏,必须从全局和整体上加以考虑,治本的首要办法是“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很多环境污染问题,是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布局不合理造成的,布局一旦错了,铸成了事实,要想纠正就很不容易。现有还有一种现象,工业布局中搞地方保护,损人利己,如各地将污染工业安排在自己的下游或者主导风之外,只管自己的发展,不管别人、别的地区的死活(市交接边界、省边界),酿成跨地区污染纠纷,逃避监管,增加了处理难度。《环境保护法》第十二条关于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和综合平衡的规定、第十三条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第十七条、第十八条关于自然保护区等的管理、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关于城市规划和城乡建设的规定等条款的内容,都体现了这一原则。
(4)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
《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第二十八条关于排污单位要“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的规定,第二十九条“对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的规定,都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第十九条关于“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等等规定。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充分体现了生产者、经营者、开发者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一致性。实行这样的原则,有利于推动污染者治理污染,有利于筹措污染治理资金,有利于保护资源的合理开采和永续利用。现在,我们面临的大量问题是污染者不治理、开发者不保护、破坏者不恢复。根据江西农业大学森林多种效益计量评价课题组对井冈山森林研究表明:在森林资源总效益中森林直接生产生物产品的效益仅占9.8%,而间接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却占90.2%。人们为了取得9.8%的资源直接生物产品效益,以牺牲90.2%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代价。
(5)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
《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环境保护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6)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这也是我党的群众路线在环境保护工作上的具体体现。环境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所有人的生活和健康。保护环境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一部分,也是人人应尽的义务。要搞好环境保护工作,光靠政府和政府的环保部门的人力和精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广泛发动群众,将保护环境变成人民自觉的行动,大家齐关心、共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坚决与形形色色的环境违法行为作斗争,我们的环境保护工作才大有前途、大有希望。
第二、下面讲我公司在贯彻环保法律法规方面所做的工作。
本公司制定、完善和落实环境管理制度
首先,我们结合识别出的环保法律法规,针对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规定,公司制定了目标管理方案、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管理评审控制程序、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控制程序、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管理和评价控制程序、相关方控制程序、职业健康和环境管理运行控制程序、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监测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环境管理体系要素职能分配表等14个环境管理程序。以及信息沟通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危化品管理制度、食堂卫生管理制度、消防管理制度、废水管理制度、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噪声管理制度、资源能源管理制度、废气管理制度、粉尘管理制度、火灾爆炸应急救援预案、化学事故应急预案、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消防事故应急预案等
其次,明确各级环保管理职责:
一是明确规定:最高管理者对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生产和环境管理负责,在公司策划、实施的各项工作时考虑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控制的工作内容。
二是明确规定:副总经理负责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工作,具体策划和实施对各种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等相关环节的控制,并组织检查和改进,抓好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工作。
三是明确规定:各车间、部门等各级负责人,具体负责本车间、部门的职业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运行控制。各车间、部门设立兼职环保监督员。
四是明确规定:环安课负责公司职业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运行的归口管理,负责公司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运行控制的策划、以及组织实施。
第三部分:应急体系、应急准备及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
化学品泄漏非常危险,因为它可能很快影响成千上万的人。不管是小的泄漏还是大的泄漏事故,我们必须准备好、快速和有效反应,控制泄漏避免进一步严重的影响。
化学品泄漏了,你该怎么做?怎么快速、有效、正确地处理化学品泄漏事故呢?
环境污染事故指的凡是由于生产装置、贮运设施和“三废”治理设施排放的污染物严重超过国家规定而污染和破坏环境或引起人中毒伤亡,造成农、林、牧、副、渔业较大的经济损失的事故,均称为污染事故。
发生环境污染事故要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其具体内容是: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不放过。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和环保工作的原则,然而无论预防工作如何周密,事故和灾难总是难以根本避免的。
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和灾害的损失,从容地应付紧急情况,需要周密的应急计划、严密的应急组织、精干的应急队伍、灵敏的报警系统和完备的应急救援设施。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有3方面的含义
1)事故预防:通过危险辨识、事故后果分析,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且使可能发生的事故控制在局部,防止事故蔓延。
2)应急处理:万一发生事故(或故障)有应急处理程序和方法,能快速反应处理故障或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3)抢险救援:采用预定现场抢险和抢救的方式,控制或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重大事故需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生产装置的规模越来越大,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特别是石化工业在开采和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易燃、易爆、有毒及强腐蚀性原料。在开采、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火灾、中毒、放射等事故也越来越多,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虽然人们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危险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生产单位对危险场所和部位也加强了管理和检查,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降到了可以接受的程度,但是由于操作、物料、设施、环境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的客观存在,或由于人们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认识的局限性,事故发生的概率有时还比较高,重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也还存在。
为了在重大事故发生后能及时予以控制,防止重大事故的蔓延,有效地组织抢险和救助,施工单位应对已初步认定的危险场所和部位进行重大事故危险源的评估。对所有被认定的重大危险场所,应事先进行重大事故后果定量预测,估计在重大事故发生后的状态、人员伤亡情况及设备破坏和损失程度,以及由于物料的泄漏可能引起的爆炸、火灾、有毒有害物质扩散对单位及周边地区可能造成危害程度的预测。
依据预测,提前制订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培训抢险队伍和配备救助器材,以便在重大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救援,在短时间内使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公司制订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目的有2个:(1)采取预防措施使事故控制在局部,消除蔓延条件,防止突发性重大或连锁事故发生。
(2)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和处理事故,尽力减轻事故对人和财产的影响。
制订预案的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救结合”。下面简单讲一下: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
首先是准备
必须事先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了解公司的紧急反应计划、撤离路线和你在化学品泄漏事故中的作用和地位。保留你需要汇报的上级和泄漏事故应急协调员的电话。检查你使用的化学品的标签和MSDS。你应该知道的化学品的潜在危险性包括着火性、爆炸性、反应性和毒性。
其次是发生
一旦泄漏发生,不要惊慌。尽量不要去摸它、从泄漏物上面走过或者去呼吸它。
按照应急程序来处理。关键是要快和有效!首先你需要立即评估,这是不是个大的化学品泄漏?
泄漏控制是个专业的工作。但除非很小很小的泄漏事故(通常小于1升的挥发物和可燃溶剂、腐蚀性液体、酸或碱、小于100毫升的OSHA管制的高毒性化学物质)、而且你了解危险性并且你有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防护衣),你应当才可以实施控制和清理。但必须记住,所有的泄漏都是危险废物必须得到妥善处理。
任何比较大的或大的泄漏事故并且/或者你不了解化学物质的毒性或正确的清理程序,你必须报告公共安全或消防部门,都应交给受过专业培训和专业装备的专业人士来处理。除非你是应急小组成员,你必须按照规定路线撤离到安全区域,警告和通知别人离开或站在安全区域。应急反应人员和队伍会快速评估形势、参考MSDS,了解他们对付的是什么物质、危险是什么、需要怎么做来控制泄漏。他们会装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包括呼吸器、手套。眼镜或其他防护脸部工具)和泄漏控制设备投入工作。控制越早开始,效果就越好。
只要满足下面一个或多个条件,就可视为大的泄漏:(1),需要医学观察的受伤(2),起火或有起火的危险
(3),超出涉及到人员的清理能力之外(4),没有后备人员来支持清理(5),没有需要的专业防护设备(6),不知道泄漏是什么物质(7),泄漏可能导致伤亡
(8),泄漏的物质进入周围环境(土壤和下水道、雨水口)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
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过程一般包括报警、紧急疏散、现场急救、泄漏的处理和控制(包括火灾控制)几方面。一个成功的泄漏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这几个步骤快速发生也经常相互重叠。
至于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具体内容章亚平在讲到安全时会详细讲解。
1,报警
所有的泄漏必须立即报告,这是必要的和强迫的。及时传递事故信息、通报事故状态,是使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处理得当会使可能形成灾难性事故变成灾害性事故。而一些小事故处理不当,延误时间,也能形成灭顶之灾。
要训练员工无论何时发现泄漏-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泄漏,都要向他的上级(当班车间主任或值班长)和企业调度室或紧急协调员汇报。当发生突发性危险化学品泄漏造成严重的受伤、着火或爆炸,首先拨打消防119电话然后是EHS部门。如果是在运输途中应向当地应急救援部门或“119”报警。
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以及泄漏的速度、事故性质(外溢、爆炸、火灾)、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
上级和紧急协调员立即通知员工是否马上独自处理这些非常小的泄漏还是马上撤出,让专业的泄漏处理队伍或消防来控制和清理。
如果事故要求紧急撤离,必须拉响警报,离开建筑物。只是一味等待急救队或外界的援助会使微小事故变成大灾难,因此每个在现场的人都应按应急计划采取正确的行动。
2,紧急疏散 一是建立警戒区域
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或火焰辐射热所涉及到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泄漏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应严禁火种。
二是紧急疏散
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紧急疏散时应注意: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不要在低洼处滞留;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为使疏散工作顺利进行,每个车间应至少有两个畅通无阻的紧急出口,并有明显标志。
3,现场急救
在任何紧急事件中,人命救助是最高优先原則。在事故现场,化学品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为:中毒、窒息、冻伤、化学灼伤、烧伤等,进行急救时,不论患者还是救援人员都需要进行适当的防护。
当现场有人受到化学品伤害时,应立即进行以下处理:迅速将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脏按摩;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冲洗要及时、彻底、反复多次;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当人员发生冻伤时,应迅速复温。复温的方法是采用40°C—42°C恒温热水浸泡,使其温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对冻伤的部位进行轻柔按摩时,应注意不要将伤处的皮肤擦破,以防感染;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伤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口服者,可根据物料性质,对症处理;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
4,泄漏的处理和控制
易燃化学品泄漏处理不当,随时都有可能转化为火灾爆炸事故,而火灾爆炸事故又常因泄漏事故蔓延而扩大。因此,要成功地控制化学品泄漏,必须事先进行计划,并且对化学品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性有充分的了解。
3.1泄漏处理注意事项
: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几项: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如果泄漏物化学品是易燃易爆的,应严禁火种;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封闭下水道和雨水口和一切可能逃出的路径。
雨水口或下水道围堵封盖 3.2泄漏控制
3.2.1如果有可能的话,可通过局限性措施将危险物质的泄漏局限在特定的区域(confinement)。这些措施基本上是防守性的(守势而为),一般来说大多是距离泄漏处较远而被执行。这可通过以下方法:
3.2.1.1覆盖和稀释
为减少挥发性液体化学品在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将泡沫覆盖在泄漏物表面形成覆盖层,或将冷却剂散布于整个泄漏物表面固定泄漏物,从而减少泄漏物的蒸发,降低其对大气的危害和防止可燃泄漏物发生燃烧。通常的泡沫覆盖只适用于陆地泄漏物,并根据泄漏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泡沫,一般要每隔30-60分钟覆盖一次泡沫,以便有效地控制泄漏物的挥发。另外,泡沫覆盖必须和其他的收容措施如筑堤、挖沟槽等配合使用。
常用的冷却剂有二氧化碳。液氮和冰。要根据冷却剂对泄露物的冷却效果。事故现场的环境因素和冷却对后续采取的其他处理措施的影响等因素综合选用冷却剂。
通常是采用水枪或消防水带向有害物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使其在安全地带扩散。在使用这一技术时,将产生大量的被污染水,因此必须疏通污水排放系统(最好应对污染水进行一些处理,降低毒性,避免直接排进污水系统尤其是雨水系统。如果水中含有高浓度危险性毒性物质,势必引起相应的污染),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
3.2.1.2筑堤和转向
筑堤防护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筑堤是将液体泄漏物控制到一定范围内,再进行泄漏物处置的前提。确定筑堤的地点很重要,既要离泄漏点足够远,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在泄漏物到达前修好围堤,又要避免离泄漏点太远,使污染区域扩大,带来更大的损失。
对于无法移动装置的泄漏,则在事故装置周围筑堤或修建处置池,并根据泄漏液体的性质采取相应的处置方法。对于贮罐区发生液体泄漏时,要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
3.2.1.3围堵(containment)
基本上,围堵被认为是攻击性措施。化学品容器包括油罐车、储油罐、油桶、化学品桶发生泄漏后,立即进入热区中的泄漏处,采取有效措施修补和堵塞裂口,制止化学品的进一步泄漏,对整个应急处理是非常关键的。能否成功地进行堵漏取决于几个因素:接近泄漏点的危险程度、泄漏孔的尺寸、泄漏点处实际的或潜在的压力、泄漏物质的特性。若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发生化学品泄漏,可采取关阀断料、开阀导流、排料泄压、紧急停车等工艺措施制止泄漏。
接下来,就可以通过下列措施实现泄漏的控制:(1)把容器修正、停止泄漏。用一个更大的不会泄漏的容器盛装(Overpack)正在泄漏的、损坏的化学品容器,从而控制泄漏。
有毒物质密封桶
(2)将空桶或盛漏池、盛漏围堤等二次围堵设备盛住泄漏。对于大型液体泄漏,为了减少泄漏液体的挥发,降低危害,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
盛漏围堤
(3)对泄漏物质的处置,通常用细沙、锯末、吸附棉等物质吸附泄漏的液体。但吸附的化学液体毒性并未减除或降低。另外,这些吸附剂还具有选择性。如果是强氧化剂化学物质,锯末,可能起火。酸性中和剂只能中和碱性物质。所以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时,最好用非常通用的(没有选择性或选择性极少)的中和固化剂来中和固化泄漏的化学物质,中和后,PH值变为中性,毒性和危险性大大降低。固化后,清理变得容易,废弃物处理也变得非常容易。想想看,有多少化学品泄漏事故发生时,我们知道这是什么化学品?我们能了解它多少知识?所以通用的中和消毒剂是处理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关键,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故。
万能型纳米中和固化剂
三、泄漏物的处置
记住,不管是泄漏是大还是小,防止被污染的物质包括水、土壤流入工厂或其他干净区域、社区和地小水尤为关键。有的化学物质,哪怕是非常微量(鞋子上粘了点),也会污染整个水源。所以需要把所有泄漏的、损坏的化学容器或污染的物体以及土壤放入有毒物质密封桶,等待专门处理。所有的防护设备、救援工具、衣服、眼镜、人员都要充分的洗消,防止二次污染。洗消水也必须放入有毒物质密封桶等待处理。所有的设备工具不能够洗消干净的话,就全部销毁。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排入含油污水系统处理。最有效的方法是移除5-9厘米的被泄露物浸泡的土壤。被污染区域至少用5厘米石灰覆盖,然后植入草皮。
洗消池废液清理器
四、化学品泄漏事故的评估和汇报
OSHA规定所有泄漏事故必须评估和汇报。你可以和你的同事讨论如何在今后,避免泄漏的发生和正确处理泄漏的步骤。从泄漏事故中学习,你能够预防事故。
泄漏事故MEMO(备忘录)文件应当包括:(1),化学品名称(2),数量(3),报告人姓名
(4),公共安全支持(应急队、政府机构、消防队称等)(5),接到信息、采取行动、清理的时间(6),MSDS评估
(7),化学废物的处理和清除(8),人员伤亡情况
(9),清理程序和清理过程中用的物质(10),泄漏原因的分析和预防措施 在所有情况下,报告只应包含事实的陈述。
第五部分: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统一的。
1、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不在只是时髦的概念,更是潜力巨大的产业。
1997年11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印发的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了2010年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那么,我公司作为拟列入2010年减排项目的污染治理企业,为适应国家宏观产业政策调整要求,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精神,按照佛山市政府挂牌整治工业污染源项目通知要求,节能减排工作刻不容缓。
那么,我们能为节能减排做些什么?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2、我公司实施节能减排的着手点
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
二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促进企业能源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要强化技术创新。要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四要健全考核机制。要建立健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保障机制,将降耗减排指标纳入各车间部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3、节能减排和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统一的。
、加强节水管理,可以减少污水产生量,处理量,节能又环保,减少污染。
如果车间不注意水的节约,使用大量清水冲洗、清洁地面,加大污水产生量,使大量污水进入处理站,不但加大处理难度,也增加处理成本。
、企业管理也是防治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如设备的跑、冒、滴、漏;不按操作规程办事造成的生产事故或产品报废等导致的大量高浓度废水的产生;用大量的水冲洗设备与地面,造成废水量的增加;冷却水与生产废水未做到“清浊分流”,都会增加废水的水量和废水的治理难度。、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为了减少废水水量,首先应该在废水产生的源头上多做文章。如可以考虑水的循环利用、或多次重复利用,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尽量减少外排水量。
、回收利用和综合利用
废水中的污染物,都是在生产过程中进入水中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反应介质(如溶剂),特别是精细化工生产中一些化学反应往往不能十分安全,产品的分离过程也不可能十分彻底,因此在废水中尤其是在反应母液中常含有一定数量的有用物质。排放这些污染物质,就会污染环境,造成危害。但若加以回收利用或综合利用,便可以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或以废治废,取长补短,综合治理,就可以节省水处理的费用。
4、节能不是一句话的事,也不是一个人的事。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更是每一个企业的责任。节能工作需要我们每个人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那么,我们又能为节能、环保力所能及的做些什么呢? ⑴、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别让水空流。我国是世界上12个贫水国家之一,淡水资源还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全国600多个城市一多半缺水,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地表水资源的稀缺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的开采。50年代的时候,北京的水井在地表下约5米处就能打出水来,现在北京4万口井平均深达49米,地下水资源已濒临枯竭。
⑵、防止水体污染
据环境监测部门统计,全国每天约有1亿吨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35个重点湖泊中,有17个被严重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以上城镇的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完全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
⑶、一水多用——让水重复使用
地球表面的70%是被水覆盖着的,约有14亿千立方米的水量,但是其中有96.5%是海水。剩下的虽然是淡水,但其中一半以上是冰,江河湖泊等可直接利用的水资源,仅占总水量的0.003%左右。
⑷、阻止滴漏——经常检查维修用水管路,如果是在公司,有漏水的话要及时维修或上报公司企发部门处理。
⑸、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水污染 ⑹、随手关灯——省一度电,少一份污染
中国是以火力发电为主、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燃烧时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并形成酸雨和造成温室效应。⑺、减用空调——降低能源消耗,设定温度夏天不低于26度,冬天不高于20度。
⑻、以乘坐公共交通车为荣
⑼、出行选择自行车,减少空气污染 ⑽、使用无铅汽油
使用含铅汽油的汽车会通过尾气排放出铅。这些铅粒随呼吸进入人体后,会伤害人的神经系统,还会积存在人的骨骼中;如落在土壤或河流中,会被各种动植物吸收而进入人类的食物链。我们公司就是属于涉铅行业,所以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保护环境。因为铅对人的危险性是很大的。它在人体中积蓄到一定程度,会使人得贫血、肝炎、肺炎、肺气肿、心绞痛、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⑾、珍惜纸张——也就是珍惜森林与河流
纸张需求量的猛增是木材消费增长的原因之一。纸张的大量消费不仅造成森林毁坏,而且因生产纸浆排放污水使江河湖泊受到严重污染(造纸行业所造成的污染占整个水域污染的30%以上)。
⑿、节约粮食
我国有1.3亿多公顷耕地,占世界耕地的7%。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值的一半。
⒀、控制噪声污染 ⒁、用无氟制品——保护臭氧层 ⒂、选无磷洗衣粉——保护江河湖泊 ⒃、少用一次性制品——节约森林资源
在我们公司食堂就餐时,就提倡使用自带碗筷,避免大量使用一次性纸盒和筷子,让森林变成木屑。
⒄、自备购物袋——少用塑料袋
相信大家都有印象,自从07年以来,超市提供的塑料袋都逐步的开始收费了,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公众的警觉,减少白色污染。但事实上,许多小商小贩还是在免费提供廉价的一次性购物塑料袋,殊不知这种廉价的塑料袋不仅不卫生,而且不易于回收利用,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⒅、旧物巧利用——让有限的资源延长寿命,珍惜有限的空间和资源,循环利用各种物质。
⒆、垃圾分类回收,以便循环利用。
下列哪些项目可以分类回收,循环再生(回收废纸)。回收的废纸还可以再生产纸。也就是循环再生。
垃圾乱扔是把垃圾当成废物,而垃圾分类是把垃圾当成资源
a、不可回收类废弃物(绿色垃圾桶)
生活垃圾:果皮、污脏布条/手指套、木制品、布制品、陶瓷品、破工衣/工鞋、灰尘、烟头、烟灰、卫生垃圾、生活纸巾、清洁工具、植物叶子等。b、危险类废弃物(红色垃圾桶)
含铅废渣、含酸化学品废渣、废旧铅蓄电池、旧硒鼓、碳粉、打印机色带、各类化学品废空容器、废矿物油、各类化学品、废日光灯、废干电池、含油/化学品废布/手套/纸皮、温度计、印油、涂改液等。
c、可回收类废弃物(蓝色垃圾桶)
纸张类:报纸、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纸盒; 塑胶类:各种塑料袋、塑料瓶、塑料包装、泡沫塑料、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
金属类:易拉罐、铁皮罐头盒、铅皮牙膏皮; 废玻璃、废织物等。
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好纸800千克,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每张纸至少可以回收两次,循环再生。第一次回收后,可再造纸印制成书籍、稿纸、名片、便笺纸等。第二次回收后,还可制成卫生纸。
谢谢大家!
第四篇:食品安全培训资料
食品安全培训资料
一、食品安全常识
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2、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4、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二、什么是食品掺假、掺杂和伪造?
(1)“掺假”是指食品中添加了廉价或没有营养价值的物品,或从食品中抽去了有营养的物质或替换进次等物质,从而降低了质量,如蜂蜜中加入转化糖,巧克力饼干加入了色素,全脂奶粉中抽掉脂肪等。
(2)“掺杂”即在食品中加入一些杂物,如腐竹中加入硅酸钠或硼砂;辣椒粉中加入了红砖木等。
(3)“伪造”是指包装标识或产品说明与内容物不符。
掺假、掺杂、伪造的食品,一般应由工商行政部门处理。对影响营养卫生的,应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三、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包括哪些种类?
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包括下列类别:
(1)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2)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3)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过国家限定标准的;
(4)未经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5)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等及其制品;
(6)容器包装污秽不洁、严重破损或者运输工具不洁造成污染的;
(7)掺假、掺杂、伪造、,影响营养、卫生的;
(8)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加入非食品用化学物质的或者将非食品当作食品的;
(9)超过保质期限的;
(10)为防病等特殊需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专门规定禁止出售的;
(11)含有未经过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添加剂的或者农药残留超过国家规定容许量的;
(12)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
四、如何判别伪劣食品?
伪劣食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人们在日常购物时却难以识别。《伪劣食品防范“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记的方式引导消费者强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以期使伪劣食品因缺乏市场而退出市场。防范“七字法”:即防“艳、白、反、长、散、低、小”。
一防“艳”。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要留个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
三防“长”。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3℃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这些企业出现。
六防“低”。“低”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猫腻”。
七防“散”。散就是散装食品,有些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散装熟食、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
五、食品储存应注意哪些问题?
应建立出入库制度,做到先进先出;各类食品分类存放,标志明显,防止交叉污染;做到离墙离地,做到“四防”:防霉或防腐、防鼠、防虫、防蝇。
六、如何清洗果蔬上的残留农药?
(1)水洗浸泡法(用清水洗干净后浸泡):蔬菜污染的农药品种主要有机磷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难溶于水,此种方法仅能除去部分污染的农药,但水洗是清除蔬菜水果上其他污物和去除残留农药的基础方法。主要用于叶类蔬菜。一般先用水冲洗掉表面污物,否则等于将果蔬浸泡在稀释的农药里。然后用清水浸泡,浸泡不少于10分钟,果蔬清洗剂可增加农药的溶出,所以浸泡时可以加入少量果蔬清洗剂,浸泡后要用流水冲洗2-3遍。
(2)清洗后碱水浸泡法:有机磷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下分解迅速,所以此方法是有效地去除农药污染的措施,可用于各类蔬菜瓜果。方法是先将表面污物冲洗干净,浸泡到碱水中(一般500m1水中加入碱面5g-10g)5-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3-5遍。
(3)去皮法:外表不平或多细毛的蔬菜瓜果,较易沾染农药,所以削去外皮是一种较好的去除残留农药的方法。
(4)储存法:农药随着时间能缓慢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空气中的氧与蔬菜中的酶对残留农药有一定的分解作用),所以对易于保存的瓜果蔬菜可以通过一定时间的存放,减少农药残留量。一般应存放15天以上,同时建议不要立即食用新采摘的未削皮的瓜果。
(5)加热法: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随着温度升高,分解加快,所以对一些其他方法难以处理的蔬菜瓜果可通过加热去除部分农药。此法常用于芹菜、菠菜、小白菜、圆白菜、青椒、菜花、豆角等,先用清水将表面污染物洗净,放入沸水中2-5分钟捞出,然后用清水冲洗1-2遍。
(6)阳光晒:经日光照射晒干后的蔬菜,农药残留较少。
七、怎样识别用激素促进成熟的蔬菜?
有的菜农为了使蔬菜生长加快、生长的多就用激素喷洒,吃了这种菜对健康不利,怎样识别呢?
西红柿表皮光滑,当菜农对它喷洒催大、催肥、催熟激素后,激素药液一部分流至下端,致使该部位特别长肉,形成“尖屁股”。这种西红柿当然不能吃。此外,个头很大,红绿斑驳,摸起来发硬,切开后没汁或汁很少,这也是催熟剂催熟的,不宜购买。生长怪异的如冬瓜、黄瓜、茄子之类,冬瓜、茄子上小下大,黄瓜则全身长坨,都是喷洒激素的结果。有的水果细皮嫩肉,有的芹菜体大身长,均不要吃为好。
8.如何采购食用油,应索取哪些证件?
采购食用油时,一定要采购标有“QS”标志的桶装食用油,若采购散装食用油,极易购买到潲水油及问题食用油,质量得不到保障。应索取的证件有:销售商的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食用油的“质量检测报告”复印件。若不按要求对食用油进行采购和索证,一经油出了问题,找不到销售商,责任由自己全负。
八、怎样健康饮用桶装水?
桶装水一旦打开,应尽量在短期内使用完,通常在一周内用完为宜,否则应加热煮开再饮用。桶装水送上门后,即便是质量较好的桶装饮用水,放置时间太长也易滋生细菌。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温度高,细菌繁殖速度也加快,更不能久存。桶装矿泉水,最好放在避光、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在阳光下曝晒。同时还要警惕饮水机的二次污染,注意定期清洗饮水机。要求厂家每隔一段时间上门负责清洗饮水机。
购买桶装水要注意先看包装桶是否晶莹透明,质感硬。质量较好的桶(瓶)应由PC材质制成,桶体透明度高,表面光滑清亮,而使用或添加回收废旧垃圾塑料为原料制成的桶,俗称:“黑桶”,颜色发黑、发暗、透明性差。有部分厂家为降低成本,仍在使用这种明令禁止使用的包装桶装水,消费者应仔细选择鉴别。水桶盖应鲜亮光洁,硬度较高。
另外,消费者可尝试倒置水桶,应不漏水。当把水桶从饮水机上拔出时,水桶的内应恰好将水桶再次堵上。合格的饮用水应该无色、透明、清澈、无异味和异臭,没有肉眼可见物。颜色发黄、浑浊、有絮状沉淀或杂质,有异味的水产品一定不能饮用。
九、哪些原因可导致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发生?
(1)冷藏方法不正确,如将煮熟的食品长时间存放于室温下冷却,把大块食物贮存于冰柜中,或冷藏温度不够。
(2)从烹调到食用的间隔时间太长,使细菌有足够的繁殖时间。
(3)烹调或加热方法不正确,加热不彻底,食物中心温度低于70℃。
(4)由病原携带者或感染者加工食品。
(5)使用受污染的生食品或原辅料。
(6)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7)在室温条件下解冻食物。
(8)厨房设备、餐具清洗、消毒方法不正确。
(9)使用了来源不安全的食物。
(10)加工制备后的食物受污染。
十、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十项建议
1、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它含有害物质的食品;
2、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不购买无厂名厂址和保质期等标识不全的食品;
3、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会危害健康。
4、不食用在室温条件下放置超过2小时的熟食和剩余食品;
5、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6、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7、不饮用不洁净的水或者未煮沸的自来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8、直接食用的瓜果应用洁净的水彻底清洗并尽可能去皮;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9、进食前或便后应将双手洗净;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10、在进食的过程中如发现感官性状异常,应立即停止进食。
十一、八种常见的饮食卫生误区如下:、好热闹喜聚餐:每当节假日,人们大多喜欢三三两两到餐馆“撮一顿”,或是亲朋好友在家聚餐,又热闹又便于交流感情。这样做不利于健康,不符合饮食卫生,特别是当前这一非常时期,最好实行分餐制。分餐的做法是对别人和自己生命健康的负责和尊重。、用白纸包食物:有些人喜欢用白纸包食品,因为白纸看上去好像干干净净的。可事实上,白纸在生产过程中,会加用许多漂白剂及带有腐蚀作用的化工原料,纸浆虽然经过冲洗过滤,仍含有不少化学成分,会污染食物。至于用报纸来包食品,则更不可取,因为印刷报纸时,会用许多油墨或其他有毒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用酒消毒碗筷:一些人常用白酒来擦拭碗筷,以为这样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殊不知,医学上用于消毒的酒精度数为 75°,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多在 56°以下,并且白酒毕竟不同于医用酒精。所以,用白酒擦拭碗筷,根本达不到消毒的目的。、抹布清洗不及时:实验显示,在家里使用一周后的全新抹布,滋生的细菌数会让你大吃一惊;如果在餐馆或大排档,情况会更差。因此,在用抹布擦饭桌之前,应当先充分清洗。抹布每隔三四天应该用开水煮沸消毒一下,以避免因抹布使用不当而给健康带来危害。、用卫生纸擦拭餐具:化验证明,许多卫生纸(尤其是非正规厂家生产的卫生纸)消毒状况并不好,这些卫生纸因消毒不彻底而含有大量细菌;即使消毒较好,卫生纸也会在摆放的过程中被污染。因此,用普通的卫生纸擦拭碗筷或水果,不但不能将食物擦拭干净,反而会在擦拭的过程中,给食品带来更多的污染机会。、用毛巾擦干餐具或水果:人们往往认为自来水是生水、不卫生,因此在用自来水冲洗过餐具或水果之后,常常再用毛巾擦干。这样做看似卫生细心,实则反之。须知,干毛巾上常常会存活着许多病菌。目前,我国城市自来水大都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所以说用洗洁剂和自来水彻底冲洗过的食品基本上是洁净的,可以放心食用,无须再用干毛巾擦拭。、将变质食物煮沸后再吃:有些家庭主妇比较节俭,有时将轻微变质的食物经高温煮过后再吃,以为这样就可以彻底消灭细菌。医学实验证明,细菌在进入人体之前分泌的毒素,是非常耐高温的,不易被破坏分解。因此,这种用加热方法处理剩余食物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把水果烂掉的部分剜掉再吃:有些人吃水果时,习惯把水果烂掉的部分削了再吃,以为这样就比较卫生了。然而,微生物学专家认为:即使把水果上面已烂掉的部分削去,剩余的部分也已通过果汁传入了细菌的代谢物,甚至还有微生物开始繁殖,其中的霉菌可导致人体细胞突变而致癌。因此,水果只要是已经烂了一部分,就不宜吃,还是扔掉为好。
宣传标语
1、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2、群众利益无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
3、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关注食品安全,关爱健康人生
5、建立诚信体系,保障食品安全
6、加强农村食品监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7、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8、以人为本,确保饮食安全
9、从源头抓质量,确保食品安全
10、食品安全,人人有责
第五篇:食品安全培训资料
食品安全培训资料
第一章 食品生产经营
第一条 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二)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三)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四)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五)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应当洗净,保持清洁;
(六)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七)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
(八)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
(九)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十)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二条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三)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四)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六)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 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七)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八)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九)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十)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十一)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
第三条 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
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在其生产场所销售其生产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许可;取得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服务场所出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生产和流通的许可;农民个人销售其自产的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许可。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本法规定的与其生产经营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有关部门应当对其加强监督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制定。
第四条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做好对所生产经营食品的检验 工作,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第五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第六条 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第七条 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技术必要性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时对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标准进行修订。
第二章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第八条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当立即予以处置,防止事故扩大。事故发生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举报,应当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接到报告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上报。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第九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接到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会同有关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并采取下列措施,防止或者减轻社会危害:
(一)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对因食品安全事故导致人身伤害的人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组织救治;
(二)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并立即进行检验;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依照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召回、停止经营并销毁;
(三)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并责令进行清洗消毒;
(四)做好信息发布工作,依法对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情况进行发布,并对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
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立即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指挥机构,启动应急预案,依照前款 规定进行处置。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本级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开展工作。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履行各自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对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
(三)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四)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违法使用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或者被污染的工具、设备;
(五)查封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
县级以上农业行政部门应当依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的职责,对食用农产品进行监督管理。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 活动,或者未经许可生产食品添加剂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第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
(二)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三)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四)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五)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 产动物肉类,或者生产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的制品;
(六)经营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生产经营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七)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八)生产经营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九)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产或者从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生产,未经过安全性评估;
(十)食品生产经营者在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其召回或者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后,仍拒不召回或者停止经营的。
第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一)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二)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 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三)食品生产者采购、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四)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中添加药品。
第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一)未对采购的食品原料和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
(二)未建立并遵守查验记录制度、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三)制定食品安全企业标准未依照本法规定备案;
(四)未按规定要求贮存、销售食品或者清理库存食品;
(五)进货时未查验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
(六)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七)安排患有本法第三十四条所列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第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事故单位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未进行处置、报告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毁灭有关证据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二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 证部门吊销许可证。
(本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