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八大关键词解读
解读十八大“十大热词”
目录
1、“科学发展”.......................................2
2、“建成小康”.......................................2
3、“两个翻番”.......................................3
4、“四化同步”.......................................3
5、“四个监督”.......................................4
6、“五位一体”.......................................5
7、“美丽中国”.......................................6
8、“三个自信”.......................................6
9、“四个意识”.......................................7
10、“八个坚持”.......................................8
毫无疑问,党的十八大将以其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里程碑意义而载入中国史册。十八大所倡导和表述的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也将一并载入共和国史册,并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成为指导全党全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理论武器。
十八大报告中出现了哪些新词、热词?我们应该如何理解、领会?笔者稍作梳理,将十八大“十大热词”及解读整理如下。
1、“科学发展”
报告摘录: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解读: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是十八大为党的建设作出的新贡献。科学发展观作为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十六大以来所坚持、所实践、所总结出的新的理论体系,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是能够指导中国建设和发展并且还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继续指导改革开放实践的科学总结。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把科学发展观与指导我国革命实践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并列,作为党的又一新的指导思想,必将进一步丰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宝库,并将为党领导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小康新胜利而指引前进的方向。
2、“建成小康”
报告摘录: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解读:从“全面建设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一字之改,意义非凡。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曾提出,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此一目标,曾经激起全体党员和亿万人民团结一心,努力奋斗,并且在短短10年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由世界第六大经济体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2%和8.1%,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如今,党中央又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将其时限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前夕的2020年!我们相信,经过全体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全国亿万人民的努力奋斗,这一宏伟目标是一定会实现的!
3、“两个翻番”
报告摘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解读:“两个翻番”,是十八大为新一届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实现的又一目标。说到国内生产总值翻番,我们已经不止一次提出,并一再如期实现,但是,建国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从未提出过城乡居民收入发展的具体指标。十八大将此写进报告,既反映了党中央贯彻“以人为本”宗旨的坚强决心,反映了党中央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格外重视,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这一执政党自我加压的一种坚强信念,这为新一届中央委员会提出了更加明确、更加具体的执政要求。从统计数据看,十六大以来,我国年均经济增速超过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1%,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只要保持这一发展速度,“两个翻番”目标,完全能够实现甚至提前实现。
4、“四化同步”
报告摘录: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解读:到2011年底,全国城镇人口已经达到6.91亿,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达到了51.27%。这表明我们已经告别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时代。正是在此基础上,十八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的“四化”目标,而且对于四化之间的关系,也作了深刻准确的描述。其一,“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既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工业经济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必将为工业化插上腾飞的翅膀,工业化无疑又是信息化的坚实基础。其二,“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这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依托,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既为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也是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其三,“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这也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大势所趋。没有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没有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也会失去依托目标,广大农民向何处去就会成为一个大问题。总之,“四化”的同步协调发展,将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现代中国又好又快发展的宏伟蓝图。
5、“四个监督”
报告摘录: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解读:不受监督的权力产生腐败,这是被世界各国实践所一再证明的一条真理。权力如何运行,在运行中如何接受监督,不但关系到党和政府的依法行政,也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十八大提出,监督权力的总原则是“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里的关键有两条:一是人民监督,二是阳光运行。而要做到这两条,具体而言,就必须做到“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四管齐下,让各种监督既各自发挥其作用,又相互弥补不足,互为支撑。这就好比高悬于权力头上的四盏探照灯,使我们的每一个当权者和用权人随时都处于人民监督和阳光照射之下,使之不敢贪污腐化,不敢滥用职权,真正做到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
6、“五位一体”
报告摘录: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解读:过去,我们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要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同步推进。党的十八大将经济建设等“四位一体”再加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五位一体”,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领域和范围,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这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保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的境界。十八大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又是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这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全新的人与自然和睦共处、和谐发展的美好世界。
7、“美丽中国”
报告摘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解读:“美丽中国”这一全新表述,缘于“五位一体”的全新部署。生态文明建设的呼之欲出和持续发力,正是我们建设美丽中国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料显示,近些年来,党和政府在生态文明的发展进程上持续推进。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10年来下降了12.9%;我们已经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并多年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十一五”期间,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6亿吨,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只要我们沿着这一方向坚持不懈,持续努力,人人树立起“美丽中国,有你有我”的观念,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8、“三个自信”
报告摘录: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解读:“三个自信”这一全新表述,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这10年的发展进步、伟大成就,让我们增强了这种自信的底气。提出“三个自信”,对于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和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果,而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三个自信”的坚实基础。
9、“四个意识”
报告摘录: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解读: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这四个意识,虽然过去在不同场合我们也曾分别提出过、强调过,但十八大将此四个意识排列在一起,作为全党所必须增强的一种整体意识,这还是第一次。增强“四个意识”,是党中央对广大党员提出的新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向好的局面下,不沾沾自喜,不得意忘形,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创新意识,就是要求我们要在体制、机制、技术等各个层面大胆创新,在创新中争创优势、克服弊端;增强宗旨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全体党员和干部都必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要忘记我们党是为什么而成立,为什么而发展的;增强使命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要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不但对于中国而且对于全世界都有示范意义,这是我们共产党人肩负的崇高历史使命。
10、“八个坚持”
报告摘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解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有哪些原则是必须长期坚持、丝毫不能动摇的?十八大提出的“八个坚持”,即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总结。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讲的是我们党革命和建设的根本宗旨。
二、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讲的是我们革命和建设的基本方向。
三、坚持推进改革开放,讲的是以什么样的手段去发展社会生产力。
四、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讲的是我们在革命和建设中所推行的法律与道德的根本取向。
五、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讲的是社会分配和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
六、坚持促进社会和谐,讲的是人们在革命和建设中所必须处理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七、坚持和平发展,讲的是我们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本国策以及处理与世界各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八、坚持党的领导,讲的是我们在推进建设和发展中所共同拥有并坚决服从的领导核心。当这“八个坚持”作为一种共同信念,牢牢根植于我们每个共产党人头脑深处时,我们的事业还能不成功,我们还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战胜?
第二篇:解读十八大报告关键词范文
解读十八大报告关键词
8日,胡锦涛作了十八大报告,这份共12部分、近3万字的报告赢得30多次掌声,其中的10个关键词格外引人关注。
“不走老路”与“不走邪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胡锦涛在强调坚定不移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作出上述表述。
“自信”。“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胡锦涛对全党提出上述希望和要求。
“分开”与“公开”。“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胡锦涛以较大篇幅论述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引发人们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热议。
“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胡锦涛在论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作出上述表述,明确了在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发展仍是中国的兴国之要。“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论述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中,十八大报告如是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作为对社会热点的积极回应,胡锦涛在谈到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时明确了相关改革要点。
“美丽中国”。“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胡锦涛在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作出提出上述名词,“美丽中国”首次出现在全国党代会报告。“海洋权益”。“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发展中的中国“走向海洋”的宣示,胡锦涛在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明确了上述目标。
“共享尊严荣耀”。“我们坚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不仅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把特别行政区管理好、建设好,也一定能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在论述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时,胡锦涛提出上述希望,赢得全场掌声。
“政治清明”。“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胡锦涛在论述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提出上述要求。
中央党校教授解读十八大报告三大亮点
胡锦涛同志代表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十八大作的报告,在全面回顾中共十六大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科学总结宝贵经验的基础上,集中全党智慧进行了重大的创新。与以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对比,这个报告不但进行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特别是在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探索、发展、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整合基础上的综合创新。这是报告特别值得关注的亮点。
第一,报告全面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报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新概念,这个概念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把建立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纲领,为实现这个纲领,无数先烈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个伟大旗帜,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提出和全面阐述这个新概念,是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又是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今后的探索指明方向。引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更加自觉地就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报告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十八大的报告的综合创新还体现在提出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字之变体现了新的内容和思路。胡锦涛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体布局已由原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经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到这次代表大会报告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在报告中,人们还会发现,胡锦涛同志在谈到总部局时,不但把重点放在发展和民生方面,而且还强调建设、改革、发展有机统一。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思维能力的提升,也体现了治国理政能力的加强。
第三,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格局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十八大的报告的综合创新还体现在按照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新格局。胡锦涛强调,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段话明确阐述了党的建设的新格局。这个新格局不仅指出中国共产党安身立命之根本,也指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合法依据;不仅强调了今后党的建设的主线,还强调了党的建设的新部署,即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不仅指明今后党的建设要增强“四自能力”,还要把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十八大的报告,是一个体现中国共产党全局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新成果。报告生动地表明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水平的提升,综合创新能力的增强。
第三篇:解读十八大报告八大关键词
解读十八大报告八大关键词
信丰县第六小学党支部
李定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与会代表和各界党员、干部、群众中产生热烈反响。
报告中的新提法、新亮点、新举措、新部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86次出现“改革”
“改革”是十八大报告中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全文出现86次。2、145次出现“人民”
十八大报告中“人民”出现了145次,人们从报告的字里行间读出了人民的分量。
3、两个“五位一体”构成党和国家战略新布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报告中提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也是“五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体现着自然界的净化,而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设,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党的肌体的自我净化。
4、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三次与时俱进,第一次是将邓小平理论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三次是将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亮点和历史贡献。
5、“八项要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基本要求,分别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八条,不仅条条都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长远指导性,而且作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信念。
6、“两个目标”是夺取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7、“五个方面”充实完善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这一字之变,是个质的飞跃;这一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分别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8、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把中国特色选举民主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相结合,将有利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正确方向。9、24个字分三个层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
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这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也体现了同样的思想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有利于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0、“三型”是对执政党自身建设规律的更全面把握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三型”目标,表明我们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更自觉、更全面、更深刻。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人民是个关键词,服务也是个关键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障人民当家做主贯穿报告始终,为人民服务也贯穿报告始终。
第四篇:党的十八大报告关键词解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键词解读
二0一二年十一月十一日
目 录
科学发展观„„„„„„„„„„„„„„„„„„„„1 “八个坚持” „„„„„„„„„„„„„„„„„„„„2 两个“五位一体”、“一条主线” „„„„„„„„„3 “两个目标”、“三个自信” „„„„„„„„„„„„6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7 “两个翻番” „„„„„„„„„„„„„„„„„„„„8 “两个加快”、“四化同步” „„„„„„„„„„„„„10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 “三型目标” „„„„„„„„„„„„„„„„„„„„„13 党的基层组织„„„„„„„„„„„„„„„„„„„„14 中外媒体热议词汇„„„„„„„„„„„„„„„„„„14
按:在党的十八大开幕式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旗帜鲜明、思想深刻、求真务实、部署全面,提出一系列新提法、新观点、新部署和新要求,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与会代表和各界党员、干部、群众中产生热烈反响。
全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民警既要认真履行安保职责,当好十八大安保的捍卫者;更要带头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会议精神,成为党的政治生活的参与者。为便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民警深刻领会报告精神实质,及时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报告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报告精神上来,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更加高昂的精神状态投入十八大安保决战,市局政治部依托《人民日报》、《人民网》等媒介载体,对十八大报告关键词进行了汇编,以供学习参考。
科学发展观
报告:“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专家解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三次与时俱进,第一次是将邓小平理论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三次是将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因而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亮点和历史贡献。
中央党校戴焰军教授指出,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做过系统的阐述,十八大不仅对科学发展观自身的含义,还对为什么要长期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对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还对在实际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做了非常系统的阐述。十八大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来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包含了这五年实际发展中的经验,所以内涵更丰富、更深刻了。和十七大相比较,十八大报告用了很大的篇幅来阐述怎样才能把科学发展观真正地落到实处。如何在制度层面、在体制机制层面、在干部政绩观等方面解决好一系列实际问题,同时在民生问题、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等其他方面都谈得非常具体。
“八个坚持”
报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专家解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基本要求,分别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1
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八条,不仅条条都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长远指导性,而且作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信念,必将极大地推进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两个“五位一体”、“一条主线”
报告:“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党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专家解读】“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之一。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共历来重视“提法”,亦即重要的政治表述,透露出重大政治信号。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早在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这一“三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党的十三大一直延续到十六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总体布局拓展为“四位一体”,增加了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又拓展为“五位一体”。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权益。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也是“五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体现着自然界的净化,而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设,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党的肌体的自我净化。
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许耀桐高度评价这一将生态文明理念包括在内的新提法。“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对以耗费大量自然资源和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工业文明的超越。”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中共前所未有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以及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均意义重大。”
“从四位一体上升到五位一体,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领域和范围,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代表认为,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保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又是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刘昀教授认为,纯洁性建设成为今后党建的重要命题。十八大报告强调,“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其中“纯洁性”是一个新的关键词,透露出在市场经济浪潮中,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自身肌体的健康问题。十八大报告称,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而在此前的官方表述中,反腐倡廉建设一向被置于最后一项。作为反复斟酌定稿的党代会报告,出现这种看似细节的变化,实际上透露出领导层对于各种党建问题轻重缓急的重新考量。同时,报告罕见地警示腐败问题可3
能导致亡党亡国,强调建设廉洁政治,是中国共产党直面自身风险挑战的表现,也是加强纯洁性建设的表现。
北京市委常委吕锡文表示,十八大报告强调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要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忠诚问题。干部忠诚来自于信仰。
“两个目标”、“三个自信”
报告:“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专家解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最早是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此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以及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都作了重申。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这两个百年目标,是要强调,此时此刻,我们正处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我们既倍加自豪,又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也可以这样说,这两个百年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中央党校谢春涛教授表示,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深化,此次十八大报告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一次系统、全面、深刻的解读。我们看今天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起码包含了三个内容: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今天这么说,那是因为我们经过30多年的探索,路看清楚了,理论也想明白了,制度也比较完善了。所以,强调这三个方面的自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报告:“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专家解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这一字之变,是个质的飞跃;这一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分别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深化五大体制改革也在目标要求中全面呈现,明确了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用一个形象的概括,就叫做“高举旗帜走转改”,“高举旗帜”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就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转”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中央党校辛鸣教授称:“我个人认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实更应该关注的不应该是建设和建成的差别上,而应该是全面上。因为我们这些年小康社会建设,我们比较突出的是在经济小康建设方面。经济建设方面,我们成就比较明显。但是我们在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方面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可是如果我们不能把这些方面的工作与时俱进跟上去的话,那么我们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方面的小康成就,就会反差特别大。所以说我们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好,重点在全面上。”
“两个翻番”
报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5
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专家解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指出,这里最引人注目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那时,全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水平将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将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将基本实现,农民工子女将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城乡就业将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将会缩小,中等收入群体将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将大幅减少,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将加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将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老百姓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幸福感将普遍增强!
中央党校辛鸣教授指出,我们十六大、十七大的时候,只是谈的国民生产总值的翻番问题。这次我们加了一个居民收入翻番的问题。这其实就是表明我们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的定位更加清晰。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搞经济建设,我们绝对不是为GDP而发展。尽管说我们希望通过加快经济增长的速度,通过做大经济总量来增强综合国力。但是经济增长速度再快,经济总量再大,如果您不能为人民群众所共享,那么你这个总量也好,数据也好,它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你的发展的目标最终必须指向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人均收入翻一番指标写入党代会报告,分量更重,彰显出的是对百姓生活幸福度的注重。
“两个加快”、“四化同步”
报告:“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专家解读】国家行政学院副巡视员胡敏说,十八大报告中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列提出,表明“两个加快”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重要关系。
报告指出,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就是要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这“四个着力”、“四个新”不仅指明了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容,也进一步明确了不断增强我国长期发展后劲的路径所在。转变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更好地发挥好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协同作用,更好地发挥好正确政绩观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在未来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反过来,也才能加快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就是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格局。同时,要以扩大内需为基点,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并举”、深度融合、同步发展,并以现代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将继续释放出巨大能量。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形成的综合国力和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为下一步进一步释放改革开放潜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体制保障,还将为我国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消费为主导拉动经济成长、以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激发社会活力为主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以平衡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正和维护和谐稳定创造坚实条件。改革的红利、技术变革的红利在未来一二十年将会更加凸显。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报告:“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专家解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把中国特色选举民主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相结合,将有利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正确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报告:“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专家解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这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也体现了同样的思想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有利于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型目标”
报告:“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持领导核心。”
【专家解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三型”目标,表明我们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更自觉、更全面、更深刻。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人民是个关键词,服务也是个关键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障人民当家做主贯穿报告始终,为人民服务也贯穿报告始终。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部分的论述和部署中,处处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全方位
为人民服务,加强各方面、各领域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各方面人群的服务功能、服务效能。同时,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必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进一步夯实党执政的基层组织基础。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刘昀教授表示,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执政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在革命年代,我们党采取了严密的组织化管理方式,担负了领导者的重任,而在国家建设时期,执政党要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需要把自己建设成为服务型政党,以人为本,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担负管理和服务职能。
党的基层组织
报告:“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
【专家解读】中央党校刘春教授分析说,步调一致、政令统一,中央权威能够一直达到基层组织,形成推动整个组织运作的力量,这是顺利应对挑战和考验的组织保障。新世纪以来的十余年,是中国共产党经受考验、不断成长的十余年。在诸多新的挑战和压力面前,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前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强大有力的组织能力。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建设上最突出的特点,世界上具有如此组织能力的政党已经越来越少了。
中外媒体热议词汇
“不走老路”与“不走邪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胡锦涛在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作出上述表述。
“不动摇”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胡锦涛在论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9
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作出上述表述,明确了在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发展仍是中国的兴国之要。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作为对社会热点的积极回应,胡锦涛在谈到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时明确了相关改革要点。
“美丽中国”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胡锦涛在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作出提出上述名词,“美丽中国”首次出现在全国党代会报告中。
“海洋权益” ——“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发展中的中国“走向海洋”的宣示,胡锦涛在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明确了上述目标。
“共享尊严荣耀” ——“我们坚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不仅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把特别行政区管理好、建设好,也一定能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在论述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时,胡锦涛提出上述希望,赢得全场掌声。
“群众路线教育”——“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
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胡锦涛在论述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时提出上述要求。
“四个监督”——“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权力如何运行,不但关系到依法行政,也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代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政治清明” ——“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胡锦涛在论述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提出上述要求。
“四个意识”——“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后的殷殷嘱托,在十八大代表中引起强烈反响。
第五篇:专家解读十八大报告8大关键词
党的十八大报告,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记者就报告中的新提法、新亮点、新举措、新部署,专访了参与起草组工作的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两个“五位一体”构成党和国家战略新布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报告中提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也是“五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体现着自然界的净化,而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设,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党的肌体的自我净化。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这个理论体系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三次与时俱进,第一次是将邓小平理论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三次是将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因而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亮点和历史贡献。“八项要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
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基本要求,分别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两个目标”是夺取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五个方面”充实完善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分别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
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把中国特色选举民主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相结合,将有利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正确方向。24个字分三个层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三型”目标,表明我们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更自觉、更全面、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