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例中学生适应不良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一例中学生适应不良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是一例中学生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对新的生活环境心理上有一些不适应,造成了成绩下降,家人关系紧张及同学关系淡薄等问题。咨询师根据分析,主要采用认知行为治疗,使咨询者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改变其认知模式,从而改善了求职者对新环境适应不良的问题,并使其树立了自信心,改善了师生、同学关系。咨询过程完整、简洁,咨询方法恰当、有效,咨询效果较好。
【关键词】中学生;适应不良心理;认知行为疗法 一、一般资料
周某,男,14岁,七年级学生,汉族,身高160厘米,体重47公斤,偏瘦,发育正常,五官端正,无重大疾病史。父亲37岁,初中文化程度,性格倔强,很少和孩子交流。母亲33岁,小学文化文化程度,性格柔弱。两人在蔬菜批发市场开了一家门面房,家庭经济中等偏上。周某有一个4岁的妹妹,但是父母寄希望于他。父母均性格内向,其父性格倔强。父母夫妻关系良好,家庭事务处理中父亲为主,母亲为辅。家族中无人有精神病、自杀、弱智等问题。
二、个人成长史
周某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爷爷奶奶在农村务农。受封建思想影响,家庭对这个男孩的期望很高,希望孩子好好读书,出人头地,光耀门楣。爷爷奶奶及母亲的教养方式为溺爱型,孩子只要想要,其母便满足他各种要求。所以从小就形成了倔强的性格,一不如自己所愿,便和父母过不去,直到到达目的。从小父母就不在家,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都与父母分离,很依赖自己的爷爷奶奶。当时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又担任班干部。从初一开始跟随父母外出上学,一直有抵触情绪,但从未告诉父母。在学校一切正常,但平时不太说话,与同学交往正常,比较文静,学业在班级中为十名左右,担任小组长。
三、主诉
周某称,到这个学校的第一学期不到一个月他就丢了父亲刚买给他的自行车,因此两天都没有上学,虽然是在校门口玩的时候丢的,但导致他对学校印象很不好。后来因为班主任比较关注他,他感到了温暖,就没有离开。这学期开学第一次美术课的时候他把腿伸到过道上,美术老师就踢了一下,他心理很反感,但是没有做出反应。第二次课的时候他和同桌做了一下小动作被美术老师发现,拿着尺子在头上敲了一下,他一下站起来和老师对立了,后来家长来学校代他向老师道歉,此事就结束了。可是从此他觉得很讨厌美术老师,他觉得这个学校一点都不好,老家的学校有自己从小玩到大的玩伴,老师也喜欢他,可是现在这成绩也不拔尖,老师又讨厌。
四、观察和他人反应
求助者是被班主任带来的,进来低着头,手放在背后,整个人有些紧张。但衣着整洁,而且都是名牌。开始说话的时候声音就很低,后来讲到自己要回去上学的时候眼角还挂上了泪。班主任和同学反映,该同学平时少言寡语,上课从不回答问题,课间也很少离开座位,也不太和同学说话,但还算正常。此事发生后,拒不向老师道歉,坚持要回原来学校读书。
家长说孩子以前在老家总是考第一,性格也比较活泼,到这以后孩子整个像变了一个人,性格内向,回家也不爱说话。想要啥必须满足,否则就闹脾气。家长曾想也许把孩子送回老家这些问题就能解决,但由于爷爷奶奶年龄大了无法照顾孩子,所以就希望得到帮助,能让孩子在这个学校正常上学。
五、评估与诊断
1、评估
综合上述收集的资料,可以看出,求助者精神活动与智力正常,无幻觉、妄想和思维紊乱,无重大躯体疾病表现,心理冲突是由现实生活事件(和老师起冲突)激发,导致外部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障碍,想回原来的学校。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病程不到一个月。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是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2、诊断: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主客观世界统一,自知力完整,主动就医,并且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出现紧张、忧郁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强烈,反应也只在美术课的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不到一个月,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样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3)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不主动就医,伴有幻觉、妄想、行为异常等。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与神经症相鉴别:神经症的特点是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问题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大于三个月或半年。该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并不严重,病程不足3个月,问题也没有泛化。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两个月。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也没有泛化,持续时间不足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病因分析
(1)诱发事件:迁居、转学、遭老师批评。
(2)自身因素:性格上有遗传及环境所致的缺陷,内向、倔强、敏感、脆弱、交往能力不强,环境适应性差。
(3)学校因素: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多,采取了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
(4)家庭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存在问题,母亲及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父亲性格倔强,母亲的性格比较柔弱与敏感,因此,孩子的问题与父母的性格也有关。
六、咨询目标的确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善该求助者紧张情绪和人际交往状况;与同学建立正常交往,恢复正常学习和生活状态。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改变其对新学校、新老师的认知,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应对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七、咨询方案
1、方法和原理
一方面,要去除对新学校产生的紧张、害怕退缩的情绪,要考虑到迁居、转学这一系列新问题对学生的影响,加上新老师的严厉批评,随之产生不良情绪,因此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是首要之举。另一方面,采用心理调节手段进行训练治疗。认知行为疗法认为,人的情感和行为受他们对事件的知觉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取决于他个人的感受而是取决于人们自身构建的情景……是根据他们产生的想法不同,对此情景有相当不同的情感反映。在这一方法的指导下,咨询方案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重建认知、信念,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其了解现在面临的问题和对未来的期待和担忧,引导其看清自己的负性自动思维和核心信念,调整和修正思维方式。二是帮助其建立自信心,促使其放宽精神视野,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成绩。
2、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2)对咨询过程中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3)对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举权。
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4)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5)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做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7)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5小时 咨询收费:每次100元人民币
八、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收集资料;
2、启动求助者的社会支持系统;
3、引导学生转变认知,与其他建立良好同伴关系;
4、结束巩固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4月8日找周某会谈
目的:(1)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3)探寻改变意愿;(4)确定咨询目标、方式和策略;(5)使求助者了解自己的心理障碍。
过程:(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以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2)与周某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其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运用倾听、真诚地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等,使他消除教师对学校及其他教师的保护,从而对他持否定态度的顾虑。从而能够更好地使来访者敞开心扉,说出真实的情况和情绪体验。使他压抑已久的情绪得到一次很好的宣泄。(3)咨询师告知其为一般心理问题,进一步说明其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
第二阶段:启动求助者的社会支持系统(2011年4月9日到4月15日)
1、引导教师改变教育方法与态度。首先与班主任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通过谈话,班主任认识到自己对周某的关心和爱护还是不够,因此,她表示将改变方式与周某再接近,并经常到周某家家访,给与他更多的关爱,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同时,她将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来消除当事人的不良情绪。
2、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并达成共识:全体教师应多关心他,尽可能不批评他,要努力改变教育教学方法,为全体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特别提醒美术老师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能主动找周某沟通,化解周某的抵触情绪。
3、引导同学们主动在课间找他玩,与其交流谈话,多发现他的优点并鼓励他,从而使其树立信心,消除自卑与不安全感,并与新同学建立友情;鼓励他多参加班级组织的活动,展现自己的优势。
4、引导家长改变教子观念,联手进行教育与训练。首先,在交流中寻找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由于周某的母亲的溺爱,缺少和周某的交流也是致使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明确学校做法,探讨矫治方法,争取家长和当事人的配合。经讨论,家长认识到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表示愿意做的:A、在一段时间内避免与原学校同学接触,以免触景生情;B、双休日多带孩子到周围去散心,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到他们的行动中,比如帮着父亲送货等,以增加和父亲交流的机会,也仍周某更理解家人的不易。
第三阶段:引导学生转变认知,与其他建立良好同伴关系。(2011年4月16日到4月22日)
首先,让当事人与同班同学一起参加心理辅导老师组织的小组辅导活动。找出班级的外地学生,让他们进行心理分享。内容包括谈谈入学时的体会和当老师批评时该怎么办等问题的讨论。通过小组辅导活动,当事人了解到每个人都有改变环境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受到他人的批评,关键是自己如何认识。在活动中,当事人虽然非常被动,但受到同学情绪的影响,紧张情绪有所缓解。
其次,引导当事人认识自我,改变自我。在当事人的心理问题减轻后,咨询师几次与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心理沟通,通过谈话,帮助他认识过去在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认为新学校的老师应该象原来学校的老师一样对自己体贴、关心、笑吟吟,认为老师的批评是对自己各方面的否定,是在刁难自己等。帮助求助者分析认知问题产生的原因,引导他掌握遇到逆境时如何应对的策略,学会承受挫折,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生活。第三,音乐治疗:用轻松欢快的音乐改变求助者的心情。
第四阶段:结束巩固阶段(2011年4月23日到4月29日)
在整个一般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和训练治疗过程结束后,求询者及家长对学校心理教师咨询工作的成效——实现预期咨询目标的结果表示满意。经过双方同意,结束咨询关系。但要巩固咨询和训练的效果,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因素的协同配合与调节。当然主导因素还在于学生个人,因此需要日后继续跟踪。
九、咨询
1、求助者、同学及班主任的评价
“现在心态很平和,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了”;“我渐渐地觉得新学校也蛮好。好玩的活动还挺多的,我开始有点喜欢这个学校了”;“心情很轻松,感觉有信心去迎接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同学说:“他现在和我们一起玩了”;“他其实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笑容多了”;“他真的很聪明”。班主任说:“他好象变了个人”;“整个人都精神了”;“上课也开始回答问题了”“遇到问题知道主动找我帮忙”。
2、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消除了周某的紧张和害怕情绪,改变了有些偏执的认知模式。增强了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参考文献】
[1] 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5.[2] 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 民族出版设,2005.[3] 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5.
第二篇:关于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之学校适应不良
2009春季学期
关于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之学校适应不良
重兴中学
李文会
晚上九点半,电话响起的时候,我正在办公室。电话里一学生声音很急促。要我马上过去。一位女生M不舒服了。我急忙回去。
M情况我很清楚。女孩儿很懂事,也当然十分敏感,内向,内心体验很深刻。成绩一直比较优秀,在班里是前十名的。自我加压严重,近两个星期,持续头疼,学习很吃力,医院检查,结果是神经衰弱。在医院我陪她输了两天的液体,效果不好就请假回家了,今天考试,返校。
回到我宿舍,见到她用帽子把头捂得严严实实的,看来刚刚哭过鼻涕。同寝室的三个女孩子陪着。不知所措的样子。
我把她们请到了心理聊天室。我特意搬来一套沙发。我请她坐到沙发上,我给了她一个毛茸茸的很柔软的布艺海豚,让她背靠着,尽量放松。我很随意的倾斜向她,坐在她旁边的小沙发上。她深埋着头。我先让她缓缓地做一次深呼吸,平静一下情绪。以下是我们谈话的详细记录
我轻声地问她:“你现在感觉如何?”(这里我明知道她头疼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应该由当事人自己陈述。我们不宜轻易做出判断,避免来访者受到暗示,造成错觉)
她哽咽着说:“头还是疼得很厉害。”说着就擦淌下来的泪水。
我:头疼不是一天得的,当然也不能一下子就好。
她:我现在一点都学不进去,头疼的很厉害。到教室就头疼,我现在很想离开学校这个环境,我受不了学校紧张的气氛,给我的压力很大。但我又不敢回家,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我今天听你爸爸说,昨晚上你妈带你出去玩了一圈儿,这样很好啊。
她:我老让我爸妈操心。
我:这是他们的权利和义务,这是做父母的基本需要,这是应该的。
她:我今天早晨发生了一件事又让他们为我担心了。
她又开始哭了。我递给她几张纸巾。然后轻轻地问她怎么了。
她:今天早晨一点的时候我就睡不着了,头还是很疼,一直到三点,我想出去转转,我给爸妈留了张纸条就出去了。结果······结果他们就出去找我了。
我:凌晨三点你一个小女孩儿出去,爸妈当然会急着找你了,这是应该的。如果我有孩子半夜出去,我肯定也一样急着去找的。我想如果是你,将来有孩子的时候,你也肯定这样做的,不是吗
她,沉默,居然。我愿想她应该点头的。
她:我妈说,我天天让他们操心,不放心。说我事儿多。
她泪水不停的淌。
哦,原因在这儿呢,对她这样一个过于敏感,内心体验深刻的女孩子来说,诸如此类的话当然会很强烈的增加她的心理负担,她当然无法承受,也无力承受。
我:这些话你妈以前是不是也对你说过?
她:嗯。
我:什么时候开始这样说你的?有多长时间了?
她:自从上了初中之后。
我:为什么呢?
她:我也不知为什么,自从上了初中,初一时身体一直很弱。经常生病。
我:我看你现在身体很健康啊,(事实上,她体质的确有些弱,但并不至于弱不禁风,我想主要还是对初中新生活的不适应所致的心理反映。所以我有意暗示她,让她意识到自己很健康,改变她对自身体质弱的观念)
我接着说:你在初一的时候,由于从小没离开过家,一下子毫无准备地进入到了初中的寄宿生活,这时不知所措的你开始了内心和寄宿学校这个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而冲突便是造成你焦虑甚至恐惧的原因.这种焦虑就表现在你那时候所谓的头疼,多病等具体的身体症状和自我感知上的一些错觉。事实上,有很多学生也都有过这样的情况,每个人面对一个新环境的时候,都需要有一段时间去适应,只不过适应所需的时间或长或短罢了。我原来有一个学生,也是女孩子,刚开始不适应初中的新生活,成绩很糟糕,我所教的英语经常考十几分,二十分都少见。整天哭哭啼啼的。根本无法正常上课。后来我帮她进行调节,经过我和她近一个月的不懈努力,她终于可以适应了初中的生活,而且成绩也当然的有了惊人的进步,两个星期之后,她的英语成绩由原来的十几分一下子提到了70多,再后来就到了优秀。并始终保持班里前十名的好成绩。整个人的状态完全变了。你现在比她那个时候强多了,至少你成绩好,这样的状态下,还能保持优秀的成绩,说明你真的很不简单,对此我们一点都不应该怀疑。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你也一定能够调整好你的状态的。
她很认真地听着我的话。很郑重地点点头,还嗯了一声。然后她接着问:我现在一进教室就头疼得厉害,怎么办?
我说:我有两条建议送给你,第一条,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这是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森田提出的森田疗法。我接着给她介绍了森田成功前的痛苦经历和如何取得成功的历程。详细地讲解了森田疗法的这两条原则,她深受启发,并从闪光的眼神和舒展的表情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信心)顺其自然就是接受目前的不适应所带来的身体痛苦,把注意力从病痛总转移出来;转移的方法:为所当为,即带着一切不良的症状痛苦感受全身心地投入到我们每天应该做的事情中去。不要管它如何的头疼,只管学习,读书,寻找应有的快乐。只要不倒下,就不要管它!记住,医治一切的病痛的良方是信心和时间。第二条,写心理日记。详细记录每天的感受,比如头疼等一些身体不适症状给你带来的心理感受。如实地记录你所承受的痛苦和由此产生的困扰。但注意你只需要如实记录你的感受,就像医生记录其他患者的症状一样,只需记录不要记忆,更不能沉陷其中。你可以理解吗?我希望你能记住我的这两条建议,并坚持去做。我们绝对相信,成功一定属于你!我以我的人格担保!
在这次咨询的过程中,我们也很深入地探讨了当前我们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误区,其中又引用了很多谈话中无意发生的随手拈来的生动风趣地例子。比如谈话中,我用其他三个学生把我金鱼缸里的鱼卵误认为是金鱼的便便,急于给金鱼换水的事情比作现在一些家长不了解孩子,错把孩子一些原本积极健康向上的,富有创造力的想法当作另类甚至异类给简单地粗暴地扼杀掉之现象。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充分地表达出学生对家长的一些爱的误区不满情绪,更让她们在笑声中理解和原谅了家长的过错。
近两个小时的谈话结束了,送走了心情舒畅轻松的满脸笑意的她们,我心里很是欣慰,但又不禁对我们现在家长在对孩子教育过程中误区深感忧心,更为现在我们学生尤其是中小学学生的严重压抑的学习生活状态堪忧。
春天来了,新的气息也该来了罢。
2009.3.8
第三篇:关于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之学校适应不良概要
第二板块: 集中自学《 学校管理者的五堂必修课
》一书
2009 春季学期
关于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之学校适应不良
第三板块:集中学习,思考新学期岗位工作思路,思考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学校管理及其管理改革,选取自己最得意的管理行为撰写论文。
重兴中学 李文会
五、电话响起的时候,训效果不舒服了。我急忙回去。
M
回到我宿舍,见到她用帽子把头捂得严严实实的,看来刚刚哭过鼻涕。同寝室的三个女孩子陪着。不知所措的样子。
我把她们请到了心理聊天室。我特意搬来一套沙发。我请她坐到沙发上,我给了她一个毛茸茸的很柔软的布艺海豚,让她背靠着,尽量放松。我很随意的倾斜向她,坐在她旁边的小沙发上。她深埋着头。我先让她缓缓地做一次深呼吸,平静一下情绪。以下是我们谈话的详细记录
我轻声地问她:“你现在感觉如何?”(这里我明知道她头疼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应该由当事人自己陈述。我们不宜轻易做出判断,避免来访者受到暗示,造成错觉)
她哽咽着说:“头还是疼得很厉害。”说着就擦淌下来的泪水。
我:头疼不是一天得的,当然也不能一下子就好。
她:我现在一点都学不进去,头疼的很厉害。到教室就头疼,我现在很想离开学校这个环境,我受不了学校紧张的气氛,给我的压力很大。但我又不敢回家,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我今天听你爸爸说,昨晚上你妈带你出去玩了一圈儿,这样很好啊。
她:我老让我爸妈操心。
我:这是他们的权利和义务,这是做父母的基本需要,这是应该的。
她:我今天早晨发生了一件事又让他们为我担心了。
她又开始哭了。我递给她几张纸巾。然后轻轻地问她怎么了。
她:今天早晨一点的时候我就睡不着了,头还是很疼,一直到三点,我想出去转转,我给爸妈留了张纸条就出去了。结果······结果他们就出去找我了。
我:凌晨三点你一个小女孩儿出去,爸妈当然会急着找你了,这是应该的。如果我有孩子半夜出去,我肯定也一样急着去找的。我想如果是你,将来有孩子的时候,你也肯定这样做的,不是吗
她,沉默,居然。我愿想她应该点头的。
她:我妈说,我天天让他们操心,不放心。说我事儿多。
她泪水不停的淌。
哦,原因在这儿呢,对她这样一个过于敏感,内心体验深刻的女孩子来说,诸如此类的话当然会很强烈的增加她的心理负担,她当然无法承受,也无力承受。
我:这些话你妈以前是不是也对你说过?
她:嗯。
我:什么时候开始这样说你的?有多长时间了?
她:自从上了初中之后。
我:为什么呢?
她:我也不知为什么,自从上了初中,初一时身体一直很弱。经常生病。
我:我看你现在身体很健康啊,(事实上,她体质的确有些弱,但并不至于弱不禁风,我想主要还是对初中新生活的不适应所致的心
理反映。所以我有意暗示她,让她意识到自己很健康,改变她对自身体质弱的观念)
我接着说:你在初一的时候,由于从小没离开过家,一下子毫无准备地进入到了初中的寄宿生活,这时不知所措的你开始了内心和寄宿学校这个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而冲突便是造成你焦虑甚至恐惧的原因.这种焦虑就表现在你那时候所谓的头疼,多病等具体的身体症状和自我感知上的一些错觉。事实上,有很多学生也都有过这样的情况,每个人面对一个新环境的时候,都需要有一段时间去适应,只不过适应所需的时间或长或短罢了。我原来有一个学生,也是女孩子,刚开始不适应初中的新生活,成绩很糟糕,我所教的英语经常考十几分,二十分都少见。整天哭哭啼啼的。根本无法正常上课。后来我帮她进行调节,经过我和她近一个月的不懈努力,她终于可以适应了初中的生活,而且成绩也当然的有了惊人的进步,两个星期之后,她的英语成绩由原来的十几分一下子提到了70多,再后来就到了优秀。并始终保持班里前十名的好成绩。整个人的状态完全变了。你现在比她那个时候强多了,至少你成绩好,这样的状态下,还能保持优秀的成绩,说明你真的很不简单,对此我们一点都不应该怀疑。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你也一定能够调整好你的状态的。
她很认真地听着我的话。很郑重地点点头,还嗯了一声。然后她接着问:我现在一进教室就头疼得厉害,怎么办?
我说:我有两条建议送给你,第一条,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这是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森田提出的森田疗法。我接着给她介绍了森田成功前的痛苦经历和如何取得成功的历程。详细地讲解了森田疗法的这两条原则,她深受启发,并从闪光的眼神和舒展的表情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信心)顺其自然就是接受目前的不适应所带来的身体痛苦,把注意力从病痛总转移出来;转移的方法:为所当为,即带着一切不良的症状痛苦感受全身心地投入到我们每天应该做的事情中去。不要管它如何的头疼,只管学习,读书,寻找应有的快乐。只要不倒下,就不要管它!记住,医治一切的病痛的良方是信心和时间。第二条,写心理日记。详细记录每天的感受,比如头疼等一些身体不适症状给你带来的心理感受。如实地记录你所承受的痛苦和由此产生的困扰。但注意你只需要如实记录你的感受,就像医生记录其他患者的症状一样,只需记录不要记忆,更不能沉陷其中。你可以理解吗?我希
望你能记住我的这两条建议,并坚持去做。我们绝对相信,成功一定属于你!我以我的人格担保!
在这次咨询的过程中,我们也很深入地探讨了当前我们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误区,其中又引用了很多谈话中无意发生的随手拈来的生动风趣地例子。比如谈话中,我用其他三个学生把我金鱼缸里的鱼卵误认为是金鱼的便便,急于给金鱼换水的事情比作现在一些家长不了解孩子,错把孩子一些原本积极健康向上的,富有创造力的想法当作另类甚至异类给简单地粗暴地扼杀掉之现象。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充分地表达出学生对家长的一些爱的误区不满情绪,更让她们在笑声中理解和原谅了家长的过错。
近两个小时的谈话结束了,送走了心情舒畅轻松的满脸笑意的她们,我心里很是欣慰,但又不禁对我们现在家长在对孩子教育过程中误区深感忧心,更为现在我们学生尤其是中小学学生的严重压抑的学习生活状态堪忧。
春天来了,新的气息也该来了罢。2009.3.8
第四篇: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不良的思想和心理
案例1::教室;事件:上课不久,教室靠后的一个男生给暖气放气,老师说教室里现在也不冷,你给暖气放气声音挺大的,影响不影响大家学习呀?“嘘嘘嘘”学生嘴里发出厌烦的声音用手向老师挥了挥说“上课吧”。案例2地点:教室
;事件:大多数学生正在安静的上晚自习教室后面有三个学生在后面吃瓜籽学生,值班老师说了三次,仍有一个学生还在吃,我把他叫了出来,问他:“老师说了三次你怎么还吃呀,你心里是怎么想的?那个学生说:“我吃完了就不吃了,”案例3地点:校内事件:有一个学生知识渊博,学习很好,但是他上课特别随便,和同学关系也不好,课余时间经常去网吧玩,最后自己不想念了,家长和老师怎么劝也不行,就是不念了。这样的例子还是很多的,现在有一些学生到底是怎么了呢?为什么会表现出自卑、自私、自负、逆反、忧郁、疑虑、嫉妒的心理,我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经常表现出不良的思想和心理。
(一)、有的学生无责任心。班上有几个学生,每天都在犯着各种各样的错误。从常规管理上的迟到早退旷课,到抽烟打架,到上课就睡觉或者看些卡通书,考试也不当回事,甚至于题都懒的答。分析其具有如此心理行为的原因,撇开其他因素不看,不难发现,最为重要的便是无责任心,是“不为”而非“不能”。因为无责任心,所以他们不履行学生的学习责任,对学习就视同儿戏;因为无责任心,所以他们不履行学生的道德责任,对纪律和义务就视若无物;同样还是因为没有责任心,所以他们不顾及其他人的存在和感受,丁点小事就能采取一种极为极端的手段。归结产生这种无责任心“不为”心理行为的根源,则或是因为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性,或因为家长的溺爱放纵,或由于经受了挫折打击,或由于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二)﹑有畏难心理。有一个学生字写得较差,我让她多练练,她却说:“我我这个字,练不好啦。”有的学生说自己就是背不下书……这些都是畏难心理在作怪。
(三)、青春期心理危机。青春期心理危机是指发生于14-18岁左右的青少年中的一种心理障碍。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有的突然会一反常态,变得孤僻古怪,脾气暴躁,不合群,常常顶撞父母和老师,甚至逃学拒读、离家出走,或出现暴力行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脾气暴躁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老师批评时大声顶撞,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2.逆反心理:老师或书本上认为对的观点他们一定要说错,一次我向他们推荐一本高考状元谈高考的书,里面介绍了不少各科的学习方法,当时学生就说,那些方法不行不适应我们。
中学生心理咨询中的案例分析——早恋在咨询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的早恋问题也非常突出。据调查表明,某年级的88个学生中。有早恋经历的多达30人。高一年级的某个班竟有50%的学生不同程度地进入早恋角色。在咨询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早恋的人数不仅增多,而已年龄逐渐提前,高
一、高二的学生也常常陷入早恋的困惑中。现列举几个案例来分析中学生早恋的特点。案例一,一个高一年级的女生,在过15岁生日时,邀请了十几位同学作客。文艺委还唱了一首Xxx最爱听的歌来助兴。X望着文艺委,听着他娓婉动听的歌声,联想到文艺委平时对她的热情和主动帮助,突然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特殊感受。从那儿以后,她一看到文艺委便不知所措,她想见他,又怕见他。并且,她认为文艺委也处处久留心自己。王X在咨询电话中说:“我能感受到他常常注视着我,比如上体育课我跑步时,下课我与别人讲话时等,他都在看着我。他既然对我好,为什么不向我表白呢?他是不是不好意思开口呢?”案例二赵x,男,某校高一年级学生。前段时间,自己觉得与同班的一女生相爱了。那时,他们常常形影不离,一起上学,放学一块回家,好象有说不完的话,一到星期天,他们就千方百计从家里跑出来,逛公园、看电影、滑旱冰等等。不管干什么,只要两人在一起都觉得特别开心。但不知为什么,过段时间后,两人在一起似乎没什么话可说了,一块玩也没什么兴致了。因此,赵X问:“我和他是不是真有爱情呢?”案例三,王XX,某中学高一女生,语文、数学、理化各门成绩均好,但外语较差。一拿到外语书就头痛,害怕。妈妈为她着急,便托人给女儿请了一位外语系毕业的高材生做家教。开始,王××对老师持排斥态度,但几次辅导课下来王XX对外语有了兴趣。老师讲得清楚、有趣,王XX学得认真起劲,外语水平提高很快。他们经常相互夸奖,辅导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不久,这位家庭教师告诉王XX他非常喜欢她,将来一定要娶她。王XX又惊、又怕、又喜。她想:虽然自己不成熟,但他已经成熟了,于是便学着成年人的样子做了他的恋人,不料几天前,王××被父母发现怀孕了。她又悔、又恨,追悔莫及!案例四陈X,男,某校高二学生。其班主任是一位精明能干的青年女教师,她不仅课讲得好,还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该班经常大出风头,班上的学生都很喜欢她、敬佩她,但陈X似乎与别人不一样,他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凡是她讲的课,陈X总是拼命预习,踊跃发言,只为听到她的表扬。她在作文上的批语,陈x总是反复翻看,直到倒背如流。他常常模仿她的字体,常常独自回忆她的音容笑貌。还寻找一切机会问她问题。在陈x眼里,她是世上最完美的女性。陈x也为此陷入苦恼之中,老师比自己大十几岁,这种感情一旦被别人发现,别人会怎样看待自己呢?案例五,杜X,男,某校高一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在班上,杜X属于不起眼的学生。前几天,班主任在下班的路上,看到他与一位同班的女生在冷饮店一边吃冷饮,一边有说有笑,在以后的几天里,班主任又看到了两次类似的情形。当班主任侧面问及此事时,杜X说:“我看到周围有些同学成双成对,下课后便到冷饮店边吃边聊天,心里很羡慕,所以就约了我们班的XX一起出去。”分析以上五个案例,可将中学生的早恋归为以下几种类型:
1、单恋型,如案例一中的王X便属此类。从她的生日聚会以后,她常常陶醉在一种甜密的感情里,觉得自己被别人所爱。这种感觉让她整天处于兴奋状态,而且特别渴望听到文艺委亲口说出“喜欢你,爱你”之类的表白,但文艺委并不在意,或者是有所察觉,为了不忍心伤害同学,总是不接王X的话茬。于是王X便处在一种迷惑不解、又惊又喜的单恋中。中学时期的少男少女具有浪漫的幻想和情怀。这是少男少女们特有的心理。他们喜欢做出各种猜想,并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2、好奇型。十四五岁的少男少女们都会觉得和异性在一块特别愉快、舒服。特别愿意和异性接触。这是一种性的体验,也是初恋的一种表现。但在这一时期,很难产生真正的爱情。爱情是指一对男女之间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共同的理想,在各自的内心形成彼此最真挚的倾慕,最深厚的感情,最热烈的追求,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而中学生的早恋只是一种异性相吸,相互好感而已。他们在心理上对异性产生好奇,也产生朦胧的需求和爱恋。于是急于尝试和证实这种新鲜的感觉,这正是出于相互交往又互相探索的欲望。因此,这一时期,他们的恋爱对象是多变的,不稳定的。就象案例二中的赵X,在一段时间里与班上的一位女生形影不离,谈笑风生,一块逛公园、看电影……不久又觉得没什么可说的,干什么都没了兴致。
3、被诱惑型,青春期性生理的发展与成熟,必然带来性意识的萌发,他们愿意接近异性,希望得到异性的关心和爱恋,但他们毕竟年幼、单纯,生活经验少。有的中学生缺乏坚强的毅力,自我约束力较差,很可能无法驾驭自己的感情,在所谓“爱的旋涡”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特别是一些未谙世事的女孩子,她们依赖性强,渴望得到温暖和爱护。一些不怀好意的成年男性正是抓住女中学生的这种心理进行诱骗,他们先给女孩足够的关怀与体贴,又以必然高于中学生的智力和成熟给女孩以帮助和指点。于是女孩子往往会对其充满感激。身体上的成熟和好奇心理使她们的自控能力减弱,因此常常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如案例三中的王XX便属此类。
4、仰慕型。这种类型的中学生仰慕的对象往往是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其原因是:第一,中学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求知欲望最强烈的时期,他们渴求知识,敬佩那些才华横溢、知识渊博的老师,特别是年轻、活泼的青年教师。教师的职业又具有明显的展示性,他们因为拥有知识而睿知和有力,他们因为诲人不倦,循循善诱而显得可亲可敬。这种展示性使他们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佩服和喜爱。第二,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普遍对异性有一种渴求和思慕。其实,在他们周围有许多男孩和女孩可以成为他们探求、交往的对象。但由于他们处于同样的身心发展阶段,男孩尚缺乏男性魅力和风度,女孩尚缺乏女性完美的风采。因此,一些男生便将漂亮、活泼的年轻女教师作理想女性的化身,一些女生则将成熟、潇洒的青年男教师作为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5、模仿型。中学生模仿性较强,评价能力、分析能力较差。他们常常模仿电影、电视上的一些有关爱情的情节和镜头。也常常模仿同伴的行为和举止。案例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以上的案例和中学生早恋的类型中,我们还可归纳出中学生早恋有以下特征:
1、朦胧性。中学生的早恋只是一种朦胧的对异性的眷恋和向往,在他们中间还没有产生深沉执着的情爱,也很少有自觉的一对一的,以建立家庭为目标的道德感。他们之间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感情,似乎是爱,似乎又不是爱。有的是把某个异性的好感当成了爱;有的是由于偶尔的好感,也有的是羡慕对方的知识和才能等等。
2、感染性。早恋往往具有“流行脖的性质,有的班级谁也不谈恋爱,但在另一个班如果有几个在谈,很快就会像连锁反应一样,感染其他同学。甚至有些同学会为自己还没有恋爱而自卑。
3、单纯性。中学生的早恋是很单纯的,爱就是一切。不附加任何条件,往往说不出明确和充足的理由。因此,中学生的感情是幼稚和纯洁的。
中学生早恋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从生理上说,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从心理或思想上来说都属于尚未成熟的成长期。中学生思想敏锐、求知欲强、记忆力好,正是增长知识、开发智力的黄金时期。早恋常会占去不少学习时间,使学生精力分散,影响学习和进步。早恋也常使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处于波动状态,给中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另外,早恋中的中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集体活动冷淡,与同学关系也逐渐疏远。因此,已经早恋的同学,应尽快地从早恋中解脱出来。要走出早恋的误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要人为地夸大这种爱。中学时期对异性产生好奇、感兴趣的心理是正常的。但过分夸大这种感受,有意识地去刺激助长这方面的情感是不可取的。
2、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去,多参加集体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内容,迁移情感的注意力。
3、用坚强的意志克制自己情感的流露。对自己爱慕的同学,也像对其他同学一样,落落大方,一视同仁。时间一长,这种感情就会逐渐消失淡化。
第五篇: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不良的思想和心理 案例1:时间:2006年12月的一天下午第一节课。地点:教室
事件:上课不久,教室靠后的一个男生给暖气放气,老师说教室里现在也不冷,你给暖气放气声音挺大的,影响不影响大家学习呀?“嘘嘘嘘”学生嘴里发出厌烦的声音用手向老师挥了挥说“上课吧”。
案例2:时间:2006年12月的一天晚自习
地点:教室
事件:大多数学生正在安静的上晚自习教室后面有三个学生在后面吃瓜籽学生,值班老师说了三次,仍有一个学生还在吃,我把他叫了出来,问他:“老师说了三次你怎么还吃呀,你心里是怎么想的?那个学生说:“我吃完了就不吃了,”
案例3:时间:2006年上半年。
地点:校内
事件:有一个学生知识渊博,学习很好,但是他上课特别随便,和同学关系也不好,课余时间经常去网吧玩,最后自己不想念了,家长和老师怎么劝也不行,就是不念了。
这样的例子还是很多的,现在有一些学生到底是怎么了呢?为什么会表现出自卑、自私、自负、逆反、忧郁、疑虑、嫉妒的心理,我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经常表现出不良的思想和心理。
(一)、有的学生无责任心。
班上有几个学生,每天都在犯着各种各样的错误。从常规管理上的迟到早退旷课,到抽烟打架,到上课就睡觉或者看些卡通书,考试也不当回事,甚至于题都懒的答。分析其具有如此心理行为的原因,撇开其他因素不看,不难发现,最为重要的便是无责任心,是“不为”而非“不能”。因为无责任心,所以他们不履行学生的学习责任,对学习就视同儿戏;因为无责任心,所以他们不履行学生的道德责任,对纪律和义务就视若无物;同样还是因为没有责任心,所以他们不顾及其他人的存在和感受,丁点小事就能采取一种极为极端的手段。归结产生这种无责任心“不为”心理行为的根源,则或是因为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性,或因为家长的溺爱放纵,或由于经受了挫折打击,或由于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二)﹑有畏难心理。有一个学生字写得较差,我让她多练练,她却说:“我我这个字,练不好啦。”有的学生说自己就是背不下书„„这些都是畏难心理在作怪。
(三)、青春期心理危机。青春期心理危机是指发生于14-18岁左右的青少年中的一种心理障碍。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有的突然会一反常态,变得孤僻古怪,脾气暴躁,不合群,常常顶撞父母和老师,甚至逃学拒读、离家出走,或出现暴力行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脾气暴躁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老师批评时大声顶撞,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2.逆反心理:老师或书本上认为对的观点他们一定要说错,一次我
向他们推荐一本高考状元谈高考的书,里面介绍了不少各科的学习方法,当时学生就说,那些方法不行不适应我们。
中学生心理咨询中的案例分析——早恋
在咨询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的早恋问题也非常突出。据调查表明,某年级的88个学生中。有早恋经历的多达30人。高一年级的某个班竟有50%的学生不同程度地进入早恋角色。在咨询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早恋的人数不仅增多,而已年龄逐渐提前,高
一、高二的学生也常常陷入早恋的困惑中。现列举几个案例来分析中学生早恋的特点。案例一
Xxx,一个高一年级的女生,在过15岁生日时,邀请了十几位同学作客。文艺委还唱了一首Xxx最爱听的歌来助兴。X望着文艺委,听着他娓婉动听的歌声,联想到文艺委平时对她的热情和主动帮助,突然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特殊感受。从那儿以后,她一看到文艺委便不知所措,她想见他,又怕见他。并且,她认为文艺委也处处久留心自己。王X在咨询电话中说:“我能感受到他常常注视着我,比如上体育课我跑步时,下课我与别人讲话时等,他都在看着我。他既然对
我好,为什么不向我表白呢?他是不是不好意思开口呢?” 案例二
赵x,男,某校高一年级学生。前段时间,自己觉得与同班的一女生相爱了。那时,他们常常形影不离,一起上学,放学一块回家,好象有说不完的话,一到星期天,他们就千方百计从家里跑出来,逛公园、看电影、滑旱冰等等。不管干什么,只要两人在一起都觉得特别开心。但不知为什么,过段时间后,两人在一 起似乎没什么话可说了,一块玩也没什么兴致了。因此,赵X问:“我和他是不是真有爱情呢?” 案例三
王XX,某中学高一女生,语文、数学、理化各门成绩均好,但外语较差。一 拿到外语书就头痛,害怕。妈妈为她着急,便托人给女儿请了一位外语系毕业的高材生做家教。开始,王××对老师持排斥态度,但几次辅导课下来王XX对外语有了兴趣。老师讲得清楚、有趣,王XX学得认真起劲,外语水平提高很快。他们经常相互夸奖,辅导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不久,这位家庭教师告诉王XX他非常喜欢她,将来一定要娶她。王XX又惊、又怕、又喜。她想:虽然自己不成熟,但他已经成熟了,于是便学着成年人的样子做了他的恋人,不料几天前,王××被父母发现怀孕了。她又悔、又恨,追悔莫及!案例四
陈X,男,某校高二学生。其班主任是一位精明能干的青年女教师,她不仅课讲得好,还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该班经常大出风头,班上的学生都很喜欢她、敬佩她,但陈X似乎与别人不一样,他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凡是她讲的课,陈X总是拼命预习,踊跃发言,只为听到她的表扬。她在作文上的批语,陈x总是反复翻看,直到倒背如流。他常常模仿她的字体,常常独自回忆她的音容笑貌。还寻找一切机会问她问题。在陈x眼里,她是世上最完美的女性。陈x也为此陷入苦恼之中,老师比自己大十几岁,这种感情一旦被别人发现,别人会怎样看待自己呢? 案例五
杜X,男,某校高一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在班上,杜X属于不起眼的学生。前几天,班主任在下班的路上,看到他与一位同班的女生在冷饮店一边吃冷饮,一边有说有笑,在以后的几天里,班主任又看到了两次类似的情形。当班主任侧面问及此事时,杜X说:“我看到周围有些同学成双成对,下课后便到冷饮店边吃边聊天,心里很羡慕,所以就约了我们班的XX一起出去。”
分析以上五个案例,可将中学生的早恋归为以下几种类型:
1、单恋型,如案例一中的王X便属此类。从她的生日聚会以后,她常常陶醉在一种甜密的感情里,觉得自己被别人所爱。这种感觉让她整天处于兴奋状态,而且特别渴望听到文艺委亲口说出“喜欢你,爱你”之类的表白,但文艺委并不在意,或者是有所察觉,为了不忍心伤害同学,总是不接王X的话茬。于是王X便处在一种迷惑不解、又惊又喜的单恋中。中学时期的少男少女具有浪漫的幻想和情怀。这
是少男少女们特有的心理。他们喜欢做出各种猜想,并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2、好奇型。十四五岁的少男少女们都会觉得和异性在一块特别愉快、舒服。特别愿意和异性接触。这是一种性的体验,也是初恋的一种表现。但在这一时期,很难产生真正的爱情。爱情是指一对男女之间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共同的理想,在各自的内心形成彼此最真挚的倾慕,最深厚的感情,最热烈的追求,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而中学生的早恋只是一种异性相吸,相互好感而已。他们在心理上对异性产生好奇,也产生朦胧的需求和爱恋。于是急于尝试和证实这种新鲜的感觉,这正是出于相互交往又互相探索的欲望。因此,这一时期,他们的恋爱对象是多变的,不稳定的。就象案例二中的赵X,在一段时间里与班上的一位女生形影不离,谈笑风生,一块逛公园、看电影„„不久又觉得没什么可说的,干什么都没了兴致。
3、被诱惑型,青春期性生理的发展与成熟,必然带来性意识的萌发,他们愿意接近异性,希望得到异性的关心和爱恋,但他们毕竟年幼、单纯,生活经验少。有的中学生缺乏坚强的毅力,自我约束力较差,很可能无法驾驭自己的感情,在所谓“爱的旋涡”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特别是一些未谙世事的女孩子,她们依赖性强,渴望得到温暖和爱护。一些不怀好意的成年男性正是抓住女中学生的这种心理进行诱骗,他们先给女孩足够的关怀与体贴,又以必然高于中学生的智力和成熟给女孩以帮助和指点。于是女孩子往往会对其充满感激。
身体上的成熟和好奇心理使她们的自控能力减弱,因此常常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如案例三 中的王XX便属此类。
4、仰慕型。这种类型的中学生仰慕的对象往往是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其原因是:第一,中学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求知欲望最强烈的时期,他们渴求知识,敬佩那些才华横溢、知识渊博的老师,特别是年轻、活泼的青年教师。教师的职业又具有明显的展示性,他们因为拥有知识而睿知和有力,他们因为诲人不倦,循循善诱而显得可亲可敬。这种展示性使他们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学生佩服和喜爱。第二,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普遍对异性有一种渴求和思慕。其实,在他们周围有许多男孩和女孩可以成为他们探求、交往的对象。但由于他们处于同样的身心发展阶段,男孩尚缺乏男性魅力和风度,女孩尚缺乏女性完美的风采。因此,一些男生便将漂亮、活泼的年轻女教师作理想女性的化身,一些女生则将成熟、潇洒的青年男教师作为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5、模仿型。中学生模仿性较强,评价能力、分析能力较差。他们常常模仿电影、电视上的一些有关爱情的情节和镜头。也常常模仿同伴的行为和举止。案例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从以上的案例和中学生早恋的类型中,我们还可归纳出中学生早恋有以下特征:
1、朦胧性。中学生的早恋只是一种朦胧的对异性的眷恋和向往,在他们中间还没有产生深沉执着的情爱,也很少有自觉的一对一的,以建立家庭为目标的道德感。他们之间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感情,似乎
是爱,似乎又不是爱。有的是把某个异性的好感当成了爱;有的是由于偶尔的好感,也有的是羡慕对方的知识和才能等等。
2、感染性。早恋往往具有“流行脖的性质,有的班级谁也不谈恋爱,但在另一个班如果有几个在谈,很快就会像连锁反应一样,感染其他同学。甚至有些同学会为自己还没有恋爱而自卑。
3、单纯性。中学生的早恋是很单纯的,爱就是一切。不附加任何条件,往往说不出明确和充足的理由。因此,中学生的感情是幼稚和纯洁的。
中学生早恋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从生理上说,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从心理或思想上来说都属于尚未成熟的成长期。中学生思想敏锐、求知欲强、记忆力好,正是增长知识、开发智力的黄金时期。早恋常会占去不少学习时间,使学生精力分散,影响学习和进步。早恋也常使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处于波动状态,给中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另外,早恋中的中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集体活动冷淡,与同学关系也逐渐疏远。因此,已经早恋的同学,应尽快地从早恋中解脱出来。要走出早恋的误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要人为地夸大这种爱。中学时期对异性产生好奇、感兴趣的心理是正常的。但过分夸大这种感受,有意识地去刺激助长这方面的情感是不可取的。
2、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去,多参加集体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内容,迁移情感的注意力。
3、用坚强的意志克制自己情感的流露。对自己爱慕的同学,也像
对其他同学一样,落落大方,一视同仁。时间一长,这种感情就会逐渐消失淡化。
中学生心理咨询中的案例分析——个性发展
案例介绍
一名姓钱的高一学生前来咨询说,我在班上学习很刻苦,经常拿第一,如果有时当不了第一。就感觉会被别人说而感到很难受,我该怎么办呢?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少年对别人的关于自己的评价特别在意,如果有人评价不合事实或者不公正就会引起某种愤怒情绪。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一般落后于对别人的评价,因而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偏高,对别人的评价往往吹毛求疵。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肯定自己的优点。好学,有上进心强永远都是对的,值得大家学习的。
2.要看到每个人的优点和不足。可以在一张纸上分别写上自己和竞争对手的优点和不足。对照着找到自己的差距,要看到身体条件的差异,起点高低等种种原因。多给自己一些肯定,从而争取下一次赶上去。
中学生心理咨询中的案例分析——逆反心理 摘要:
陈X,男,13岁,高一学生。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眼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我通过与该生交流,了解,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家庭和个别老师教育不当。制定了辅导计划,并实施。主要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坚持正面疏导教育,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使该生的逆反心理有所改观,作业能按时交了,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关健词:高一 逆反心理 辅导教育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陈X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辅导方法:
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陈X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排有意义的生日庆祝会,设计各种温馨的家庭活动,利用亲情来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3、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4、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利用陈X在数理化方面的优势成立一个帮困组,让其担任组长,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5、本人的自我调节:指导陈X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6、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陈某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
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陈X的逆反心理已有所改观,和同学、老师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做错了事能主动承认,学习比以往认真,上课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作业也能按时交了,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中学生心理咨询中的案例分析——情绪辅导
案例介绍
孟某,男,某中学初一(4)班学生。个子高大、结实,正处于爱说爱笑的年龄脸上却从来没有笑容,一双忧郁的眼睛常常茫然地望着地面,从不主动和别人搭话。鉴于他在小学有过任班干的经验,班主任委派他担任班级劳动委员。可是在大扫除时,他却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在扫在擦,身边喧闹的同学似乎与他完全无关。小学成绩优秀的他,课堂上却总是沉闷无语,不是低垂双眼,就是双手揪着头发沉重地伏在课桌上,甚至课后的作业也交不上了,成绩也逐渐下滑。他所在的(4)班的男生都酷爱篮球运动,几乎人人都参加过市体校篮球班的训练,可身材条件极好的他却从不参与。遇到集体外出的活动,他也总是交来家长签字的请假条而拒绝参加。
案例分析
孟某的父母皆从事石油勘探工作,常年在野外作业,孩子与父母关系生疏,他是在奶奶的呵护下长大的,祖孙俩感情深厚。他性格善良温和,刚上小学时也还是个活泼积极的孩子。可是在他八岁那年这孩子
却遭受了成人都无法承受的刺激:他第一个目睹了奶奶被窃贼刺杀倒在血泊中的惨状!此后,这个八岁的男孩持续了两个月的低烧,他常常在半夜里惊醒,甚至整夜的失眠。这样突如其来的刺激所带来的创痛不是一个八岁的孩子所能承受的,随之而来的对不可预知的暴力侵袭与死亡的恐惧也不是一个八岁孩子能与之抗争的。终日被这无法宣泄的创痛与无法驱散的恐惧折磨着,活泼的孩子变得寡言少语,精神萎靡不振,不知情由的老师过于严厉的批评,同学们投来的不理解的目光,使他失去了向别人倾诉的勇气,失去了对外人的信任。唯一可以依靠的父母,又因亲子关系的生疏以及常年在外工作而忽略了孩子心理上的变化。由于没有得到及时而恰当的心理调适,孟某的心理在八岁时就开始出现了自闭的征兆。升入初中后,周围熟悉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同班的同学都是家庭条件较好,而且倍受父母宠爱的十一、二岁孩子。他们自我意识很强,好表现也很自尊,心里想得更多的是自己,不懂得考虑他人的感受,更没有学会如何去关爱他人。在这样一群同龄人中,孟某和孤独感更强烈了,心里益发觉得这世界的不公,他完全拒绝与任何人沟通。
辅导方法
1、了解原因:与孟某的家长、小学老师、同学交谈,从而了解孟某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2、老师常常与孟某个别会谈,使他自己找回积极的生活态度。谈他的快乐的童年,谈他和奶奶一起度过的那些日子,让美好的回忆驱走脑海中那段恐怖的经历。更多的时候谈的是对未来的设想,并与他一
同制定计划以改善目前的情况,令他对生活充满了期待。
3、为他提供融入集体的契入口:安排一个家庭条件好但性格温和,从不爱炫耀,积极上进,乐于助人又细致的女孩与他同坐。安排座位之前,老师和这个女孩做了一次长谈,把孟某的遭遇都告诉了她,要她带动其他同学更多更主动的接近他,让他发现周围的同学并不象他原来所看到的那样自私和骄傲,从而排除他的孤独感,消除他在集体中的失落感。这也是对“异性效应”的一次善加利用。这个过程中,老师随时注意帮助他们把握好男女同学交往的度,以免弄巧成拙。
4、创造机会,把握契机帮助他重塑自信:
让他再任劳动委员。初上任时,手把手教他如何有条理的安排班级劳动,如何在工作中赢得威信,如何恰当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适时对他的表现给予肯定。
和科任老师沟通,请老师给予孟某特别但不过分的关注,课堂上尽量多创造机会让他参与。在他认为自己的数学基础还不很扎实的时候,为他争取参加数学奥赛的资格,让他学会要锐意争取。
帮助他策划两台主题班会,让他亲自组织,学会主动去争取同学的配合,从而明白学会如何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使他与同学的友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5、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以了解孟某家庭情况及他在家的表现,并与家长沟通思想,让他们明白常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辅导效果
由于老师、家长、同学的密切配合,孟某自闭现象明显改变,和父母、同学的关系都大有改观,能积极的参加集体活动,与几个同学组织了数学小组,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还参加了班级的篮球队,甚至成为主力人员。孟某已经从一个孤独自闭的孩子恢复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了。
中学生心理咨询中的案例分析——缺乏亲情 案例介绍
吴某,男,16岁,某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偏低,爱好各项体育运动,特别喜欢打篮球,曾是学校篮球队的主力队员。由于训练时不慎伤到了腿,经广州三家医院确诊伤势涉及到韧带,因此建议他不要参加剧烈运动。这就意味着他必须离开自己非常喜爱的篮球运动。对此,他从心理上、行动上都不愿意接受,情绪相当低落,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学习成绩是直线下降。而且在口头上常常说大话,在老师、同学们面前夸下海口,但每次事情都不能如他所愿,久而久之,同学们都不愿意跟他交往,他也越来越沉默。
案例分析
吴某父母离异已四年,现住在奶奶家,军人出身的父亲由于工作较忙很少来看他,而母亲又远在广州,因此缺乏父母的关怀。同时吴某对
父亲的教育方式不理解,采取抵触态度,父子关系疏远。
吴某有一愿望,希望能参加南宁市每年四月举行的篮球比赛,但由于腿伤,他肯定是不能参赛了,愿望与现实的落空,让他感到无法接受,因此靠幻想,靠夸海口、说大话来满足自己的要求,但却得不到别人的理解。
吴某处于青春期年龄,因生理的变化也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反映,腿伤事件发生前,他曾非常喜欢班上的某一女同学,但那女同学却不怎么喜欢搭理他,他感到苦恼,而腿伤无疑是雪上加霜。
辅导方法
1、个别会谈:教师常与吴某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让其意识到“健康的身体关系到自己的一辈子,按照医生的叮嘱,先治好腿伤;腿好了,还能打球,但腿断了,就永远不能打球了。”
2、集体帮助:把吴某的事情告诉同学们,让大家都来关心和帮助吴某,使他感到班集体的温暖,同时班上的各种体育活动,都请他参与组织和筹备工作,使他找回自信心。最后,特别找来几位和他玩得较好的同学(包括上述提到的女同学),请他们多加了解和关心吴某的行为和想法。
3、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吴某家庭情况,并与家长沟通思想,希望吴父多与孩子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加强孩子的信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4、心理咨询:学校开设有心理咨询室。建议吴某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将自己的烦恼、苦闷向别人倾述,并得到一些好的建议来改善
目前的情况。
5、兴趣转移及自我调适:了解到吴某对五子棋感兴趣,因此,我建议他参加学校组织的围棋培训班,他欣然参加。并且介绍其阅读有关自我调适的书籍,树立其热爱生活,勇于面对现实的信心。
辅导效果
由于教师、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吴某逐渐能面对腿伤不能打篮球这一现实,现在他能很好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中学生心理咨询中的案例分析——挫折 案例介绍
李某,女,17岁,某校高二学生。学习成绩居中,喜爱写诗,乐于助人。高一下学期与班里一名男生交往甚密,但自高二上学期两人突然互不搭理,该男生与李某的一亲密女伴来往频繁,李某开始远离他们,整日郁郁寡欢,上课时常走神、发呆。课余时间独处一角,不与人搭话,几次测验成绩均有退步。
案例分析
该女生原是一位活泼开朗的女孩,出现情绪低落的原因,是因为受到了两方面的挫折:
1、交往性挫折。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上的日益发育成熟,性意
识的萌芽,男女同学都会产生对异性的好感和爱慕。李某与班里男生相互产生了好感,交往甚密,这是一种正常表现。但是由于自己同班好友的介入,李某一下子就产生了强烈的交往挫折感,认为男伴因别的女同学而疏远自己,觉得自己对异性的吸引力不如别人,自信心开始下降。
2、自尊性挫折。李某有强烈地为班级服务的愿望,平时看到班上出现了不良现象总想出面制止,但考虑到自身不是班干,怕别人说自己多管闲事,起不了作用,便想竞选班干。但是却落选了。李某认为自己多方面表现很好,且有为同学服务的愿望,却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辅导方法
1、个别会谈。与李某进行朋友式的谈心,取得其信任,了解其心理的状况、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她共同寻求解决的方法。
2、转移注意力,发展其兴趣爱好。利用李某爱写诗的特点,帮助李某发展她的兴趣爱好,鼓励其向中学生刊物投稿,让她把一部分注意力转移过来。
3、鼓励其寻回自信,向失败作挑战。利用班干换届选举之机,鼓励李某再次面对挑战,参加选举。选举前对李某做了全面分析,让其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作好选举的充分准备,自信地面对选举。
4、组织班集活动,进行男女交往方面的辅导。在班组举行青春期男女的交往问题的讨论,让同学们相互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进行指导。并利用此机会让李某主动找到原来的男同学和女友进行交流,解除误会。
辅导效果
李某在班干选举中当选了,她现在整日忙碌于同学们之中;她的诗也在中校报上发表了,她开始受到更多的人的关注;同时她也恢复了和原女友及男生的友谊;在这种状态下,她的成绩逐渐进步了。不用说,李某很好的恢复了自己的自信心。现在笑容经常挂在她的脸上,可爱的女孩又笑了。
中学生心理咨询中的案例分析——嫉妒
案例介绍
梁某,女,16岁,某中学高一学生,打篮球是主力,爱打扮,学习成绩差,但嫉妒心却很重。她的同桌张某,品学兼优,是个顶呱呱的好学生。每次张某考试得第一名时,梁某就在背后议论张某是事先知道了题目,不然就是碰巧的。梁某经常把张某的笔记本藏起来,让张某不能上好课。只要张某积极主动为班上做好事,梁某心里更不舒服,说张某是爱出风头,爱表现自己。班上如有同学穿着比梁某漂亮时,她便不高兴,暗中嫉妒,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久而久之,梁某的嫉妒心越来越强,凡是别人有比她强的地方,她便心生怨恨,妨火中烧,不仅背后议论人,还恼得晚上失眠。为此,她感到异常痛苦。
案例分析
梁某的这种嫉妒心理是一种恶劣的感情。莎士比亚曾把这种恶劣的感情称为“绿眼妖魔”。谁做了它的俘虏,谁就要受到愚弄。产生嫉妒心理的梁某对别人比她好的地方总感到不满,进而贬低和诋毁,更为严重的是不择手段去伤害同学。
梁某为何有嫉妨之心?一是缺乏自知之明,只见自己所长,不见自己所短,自高自大,目中无人,老子天下第一,哪容得别人比自己强?二是好胜心太强,处处都想取胜,事事都想占上风,怎能服气别人超过自己?三是心胸狭窄,缺乏修养,“我行,你就别想行”,“我不行,你也别想行”,“你行,我偏叫你不行”。
辅导方法
1、案例教育
古往今来,因嫉妒而害人的例子屦见不鲜:大将孙膑才能卓越,却被嫉妒的庞涓腕去了双膝;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就因为遭到30名法国科学院院士的嫉妒,至死未能跨入科学院的大门;被评为大连市特等劳模的售货员董明当上了特等劳模之后,被嫉妒者指责为“风流劳模”、“流里流气”、“有意抬高身价”„„等等。
嫉妒之火能毁灭别人,也会断送自己。童话中嫉恨交加的后母想用毒苹果置白雪公主于死地,让她自己成为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结果,死的不是白雪公主,而是她自己;《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在“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中气绝身亡等等。
通过这些大量的实例来开导张某,让她认识到嫉妒的危害性。
2、找出自己的闪光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梁某虽然学习成绩差,但她是篮球队的主力、得分能手,打篮球是她的优势,让她发挥这一优势,让她看到自己也有强于别人的地方,那么,梁某就能找到自己的心理位置,得到生活的乐趣。
3、化嫉妒心理为竞争意识
每当梁某出现嫉妒他人的苗头时,开导梁某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为什么这样想?”,“这样想会产生什么后果?”等等。再启发她自奋:“你行,我也行!”,“你行,我比你更行!”经过长期耐心的引导,使她消极的嫉妒心理转化为积极的竞争意识,产生自爱、自强、自奋的精神。
4、参加有益的活动
指导梁某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如:读书活动,让梁某阅读有关书刊,加强自身修养;还可以参加班级和社会公益活动,培养自己成为一个胸怀宽广的人。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梁某的嫉妒心理大大消除了,她再也不犯“绿眼”病了。她能虚心向同学们请教,学习有了进步;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思想上能达到“风贤思齐,风不贤内心自省”的境界。
中学生心理咨询中的案例分析——忧郁
案例介绍
1、学生基本情况:
女,17岁。
2、问题行为概述: 十六、七岁的少女,花一样的年龄,而她却像一朵过早枯萎的百合,忧郁地走进了我的辅导室。高二年级,非常关键的一年,文、理分班后,同学们都加足马力投入学习,而她却精神恍惚,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学习,人群中心事重重的,独来独往,一声不吭,学习开始走下坡路。有谁能够了解她的心事?除了
一、两位好友或许感受到了她的变化,其他的同学都因为她的忧郁和缄默惭惭与她疏远,老师与她谈话,总说没什么,只是感到学习压力大。她究竟怎么了?
3、背景资料了解:
(1)学习情况:Y,曾就读于X市的一所重点中学Z,成绩优秀,于高一年级下学期与母亲一同转来我市生活,在Z中学曾有许多好朋友,但在这儿,除了能与同桌说些心里话外,基本上还没有特别交心的朋友。
(2)家庭情况:父母感情出现危机。在X市时,父亲与一位阿姨的亲密交往曾被Y看到,使得父亲在自己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一下子化为污有。从此父母亲间的争吵不断,Y因此而不断自责,认为不该把这
事告诉母亲。与母亲一同来到我市后,又发现母亲与一位叔叔交往密切,从此父母的离婚问题提到日程上来。Y自此认为人世间没有可信的东西,自己夹在中间也倍受折磨。最后父母离异。
案例分析
家庭环境变迁,父母关系的恶化,使得纯洁而善良的她无法接受这种现实,父母的欺骗使她不愿再轻信任何人,美丽的梦想被打得粉碎,陌生的人际环境又使她独自承受这种苦闷,认识上的冲突使得她的情绪日渐消沉、低落。
诊断为:生活上的挫折引起的不良情绪反应。
辅导方法
对Y的指导主要采用理性情绪疗法,兼以行为调整方法结合。首先对其不良情绪表示积极关注,从关心体贴使其建立信任感,鼓励其倾诉心事并宣泄不良情绪;然后帮助其纠正认知上的偏差,学会客观地看待问题;最后建立自信,转移注意力,走出情绪的低谷。
辅导过程:
第一次咨询:采用来询者中心疗法进行指导。咨询过程中本着真诚、尊重和理解的原则,鼓励Y积极的渲泄心中的不良情绪,因此在咨询过程中以Y个人倾诉为主,让其言尽其意,直抒己见,创造一个充满温暖的信任的气氛,使来询者无忧无虑地开放自我,以便咨询者掌握材料,加深了解。
第二次咨询:采用理性情绪疗法进行指导。让Y认识到虽然她的处境让人同情,但是她的这种逃避现实,自怜自艾,不敢面对现实中的
挑战这种做法却是不可取的。她的烦恼和情绪困挠来自对人或事的绝对化的期望和要求。父母对待生活的选择也应有他们自己的权力,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们的真实情感和慎重的选择,而不应为此而自报自弃,加深烦恼。并用举例子的方式让Y认识到烦恼的产生不是由于父母的离异,而是由于自己对这件事的认识所至,应该学会排除这种刻板印象,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此外,还教会Y一些心理调节方法,如:倾诉、转移注意力、升华等。
第三次咨询:主要采用行为疗法。经过多次接触和了解后,认识到Y有作文特长,推荐其参加某杂志社征稿,经过反复修改,Y的文章被刊登。借此机会让Y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与特长,让其树立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努力追求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
辅导效果
Y逐步摆脱了情绪困扰,不再逃避周围环境而默自神伤,性格比以前更热情开朗了,在班上也有了自己的知心朋友,课上能配合老师积极回答问题,成绩处于班上前列,并在班上担任了学生干部的工作。
中学生心理咨询中的案例分析——自尊心
案例介绍
李某某,女,14岁,某中学初三(4)班学生,个子较矮,性格内向,中等智商,成绩一般。李某一岁时因一场高烧后头发全掉光。十几年来,父母带她跑了很多医院,一直不断地吃药,但头发还没有长出来。上小学不管春夏秋冬都戴上一顶帽子,常被同学们指指点点,被调皮的男女同学戏弄。有一次上学时,被几个调皮的男同学掀掉帽子,并把她推到臭水沟里„„从那以后,她对上学产生了恐惧,对生活失去信心,独来独往,远离人群,不愿过集体生活,认为人与人是冷漠的。
初中时,她摘掉帽子戴上假发,有一天做课间操的时候,班上一个调皮的男生,当众把她的假发扯下来,让同学讥笑她。案例分析
李某本身没有头发已伤心,又遭到了多次伤害,使她感觉世上人情淡薄,世态炎凉,没有温暖,没有快乐。她很想读书,渴望学好文化,但又怕上学,而又不得不上学,她的思想一直处在矛盾之中,她恨老天为什么这样不公平,感受到活在这个世界上真是受罪,这种想法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学习和成长。
辅导方法
1、个别交谈。为了提高她生活的信心,我跟她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故事、盲才女海伦的故事以及残疾人张海迪的故事,用英雄们的动人事迹激发她沉睡的心灵,告诉她,这些残疾人的状况比她惨一百倍,一千倍,但他(她)们没有被不幸打倒,要向命运抗争,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你也要象他们一样,应该站起来要比他们活
得更好。
2、坚持写周记。鼓励李某常写周记,特别是有关心理活动的周记,使我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及问题产生的心理原因,并与她共同制订改善这些不良心理状态的计划。
3、鼓励她参加集体生活。让她过正常的集体生活,多与同学接触。我安排和鼓励她担任组长工作,让她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中看到自己的价值,在担任组长的过程中,虽然也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有些男生因学习问题拿她的假发为难她,但她已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我也及时地支持她的工作,使用她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4、举行集体辅导活动,开展“团结友爱”为内容的辅导活动课,让那些专门拿别人的痛苦取乐的同学感到惭愧,主动向李某道歉。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李某担任一定角色,增强了与同学的交往,加深了友谊,同学们不再岐视她,在学习上、生活上互帮互助,有说有笑。有一次李某生日那一天,同学们事先买了生日蛋糕,在下午第八节课给李某举行生日庆祝活动,李某感受到人世的温暖。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李某变成一个正常的快乐的女生,组长工作很有成效,几乎每周获优胜小组,还常带本组同学在校内外学雷锋做好事;她本人的成绩也从中等生跃进了尖子生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