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

时间:2019-05-14 22:1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

第一篇: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

学生个案例分析

一.个案基本情况

1.个人基本情况

姓名:李星亮,性别:男,年龄:13周岁,班级:初一级2班,家庭住址:新安。2。问题行为概述

(1)行为方面:①经常说谎,为人不诚实; ②对人无礼貌,对老师嫉恨;③顶撞老师,经不起批评; ⑤喜欢与人争执,讽刺挖苦人; ⑥经常打骂同学,有攻击性行为。

(2)学习方面:①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习惯差; ②作业拖拉,经常要抄袭别人的作业;

③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持久性;④学习成绩差,(3)性格方面:

①情绪不稳,脾气暴躁; ②容易冲动,自控力差;③言语较多,争强好胜;④情绪好时能接受批评,会帮助别人。

二.背景资料

1。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

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习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家长的教育观念与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成长极其重要。家长在寄予学生期望、狠抓子女学习的同时,却没能和子女进行沟通,解决其心理的困惑,导致其心理问题的产生。李星亮父母文化水平低,又一次亲每天照顾她的生意,父亲经常在外打工,他们没有能力和精力教育儿子,当老师反馈李星亮不良行为时,他们就数落、打骂儿子。父母经常教育儿子在外面被人欺负时,一定要狠狠地还手,否则就会吃亏。久而久之,在李星亮的观念中形成了这样的推理:“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强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我是强者”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发出警示,以表明自己的强者姿态。父母不正当的教育促成李星亮养成言行自由散漫、说谎、顶嘴、学习不认真、作业马虎、打骂同学等种种坏习惯。

2.学校和老师对学生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和老师在施教的过程中,仅以为“授业”、“解惑”方能让学生有知有识,于是把那些“不违章守法”实际上是欲脱离自己设计的模式而另辟思路的学生视为“差生”。有些教师极易对不大听话、学习差的中学生进行挖苦讽刺或惩罚,对学生不予尊重。这样,就使得这些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学校也只重视考试成绩,而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具备一定心理健康知识的也不多,使得许多学生一旦有了心理问题而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就发展成为一种心理疾病,学习成绩自然随之下降。李星亮从小生长在偏僻的农村,小学五年级时,父母来县城做生意,他转到县城小学读书。因学习跟不上而常被老师惩罚,受同学歧视和侮辱,凡此种种,使他心里误以为自己是老师学生心目中“坏学生”,于是破罐破摔,继而自卑、逆反、报复心理越来越严重,并形成许多不良行为。3.社会不良风气和环境的影响 在当今时代,虽然素质教育提得很响,但学校以“分”定位,教师以“分”晋级,学生以“分”择校读书的现象广泛存在,真正的“分在增值,人在贬值”。学生往往得了高分,失去情感意志与追求;同时学生在高分、高心理压力下,丧失了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把学习视为畏途、恐学、厌学心理加剧。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也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如电子游戏厅、网吧,以及一些影视场所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诱惑严重威胁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李星亮在家里和学校找不到生活的温暖和学习的乐趣,便交往上校内外不良行为的“朋友”,经常编谎话请假,其实逃学在外玩耍、聊天等。

三.分析诊断

通过对李星亮仔细观察了解,结合与李星亮本人及其父、班主任、任课教师会谈了解,认为李星亮主要是学校适应不良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同伴关系问题,攻击性行为等。四. 辅导策略与过程

(一)辅导目标的确立。

帮助李星亮疏导错误认知,矫正不良行为,排解消极情绪,从而避免和减少对他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各种因素;培养塑造他的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健全的个性,从而帮助它形成基本的心理健康素养;根据他成长发展的需要和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他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在应对各类困境和难题的态度和处理方法方面进行全面提升,使它能够保持高度的心理健康水平,以满足更高更强的挑战。

(二)辅导方法、技术的选用。1.自我提示法 2。缩小视野法 3。自我教导法 4。情绪转移法 5。角色扮演 6。访谈法 7。行为契约法

(三)辅导具体过程

1、争取家长和教师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及教师取得联系,了解李星亮同学的学校和家庭表现情况,与家长和教师沟通思想,在李星亮同学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2。分别谈谈如何解决以上几类心理问题

A、处理注意力不集中问题

(1)自我提示法。家长和教师辅导李星亮进行自我提示法训练,步骤是:①对自己出声地说,被指定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②说出来打算怎么做;③在做的过程中保持专注;④完成时,描述进行的状况;⑤告诉自己觉得自己表现的怎么样。同时可以给自己一点鼓励,比如记一点或者一个代币。就算这一次做的不对,也可以这样鼓励自己:下一次,如果慢一点,我可以做得更好。

(2)缩小视野法。让张凡坐在书桌前,习惯的把面前某一件东西作为注意的靶子,例如屋外的天线、树枝、电线杆,或书桌上的台灯开关、铅笔、台笔、自己的手指等。然后用双眼凝视着它,并经常做这样地练习,可以提高他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B。处理情绪不稳定问题

(一)第一阶段:帮助他了解自己的情绪

要改变他情绪不稳定的问题,首先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技术帮助李星亮同学体验到对方的感受,从而认识到自己情绪反应不合理的地方,进而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第二阶段:改变他不合理的想法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按照理性情绪辅导法,帮助他认识到他的情绪问题是由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协助他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信念造成的不良影响。2.识别自身的情绪

①让他把自己知道的情绪都写下来,请父母或老师补充,再把它们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类。

②让他制作一张“情绪晴雨表”,认真记录,试着把自己快乐的情绪和周围一起分享,把开心的事告诉父母、老师和知心朋友。

第三阶段:控制情绪 模仿学习

通过会谈方式,教给他一些情绪控制法。

1.自我教导法。当他知道自己在那些时间、面对某些人、面对某些事情报容易生气时,尤其是当这些事情是日常碰到的事件时,就可以先预习,用自我教导的方法,帮助自己打预防针,到时候就不会被消极的情绪牵着鼻子走了。

2.情绪转移法。在发生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的情境中,主动及时地设法使他自己的思绪转移到中性或积极的方面上。比如可以主动去帮助别人、找有益的书来读、聆听优美的乐曲、写日记、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等。

3.宣泄情绪的方法。①身体宣泄的方法。不良的情绪可以通过消耗人体的能量得到发泄。比如不开心时去跑步、打球等。

②心理宣泄的方法。当感到情绪不佳时,可以通过言语暗示作用,来调整和放松心理上的紧张状态,使不良情绪得到缓解。比如发怒时,可以用言语暗示自己“不要发怒”,“发怒会把事情办坏的”等。C.处理同伴关系问题

(一)发现导致同伴关系问题的原因

1.采用关键事件访谈来发现问题,包括:①了解事件的过程,②询问事件造成的影响,③对当事人的期望。

2.寻找导致问题的原因,从两方面入手:①追问他以往和同伴交往中发生的矛盾和解决的办法,②向班主任或同学了解他平常在班里的人际关系状况,同学们对他的看法等。3.确定需要改变的不良交往行为

(二)帮助他与人交往的技巧

1.示范。辅导员可以亲自为他示范,也可以通过录像、电影等为他提供榜样。

2.指导。指导是向他恰当的描述某种行为。比如对于抱怨行为,可以对他这样的指导:“当你的朋友没有征求你的意见而做出令你不满意的事情,你就可以告诉他,你不喜欢他这样做,请他以后不要这样做。”

3.演习。演习是指在他接受指导和观察行为示范后对这种行为进行实践。辅导员可以在他演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矫正。4.反馈。反馈是指辅导员要对他的每一步演习提供表扬或指导。

(三)传授必要的交往知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 1.树立平等的交往观念。2。悦纳他人

3.树立真诚的评价原则 4.要善于主动承认错误 D.处理攻击性行为问题

(一)攻击性行为的暂时处理

发现他有攻击性行为时,应立即干预并阻止,并严厉地指明这种攻击行为是不允许的。

(二)会谈

1.开始会谈,注意良好辅导关系的建立

等待双方都冷静下来后,心理辅导员要用一种坦白的、宽容的口气与其交谈,让他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2.讨论最近一次发生的攻击性行为

讨论最近一次发生的攻击性行为的来龙去脉,了解和分析攻击性行为的动机、过程和结果,主要让其谈自己在攻击前后的心理感受,以及事件过后的反思。辅导员设计问题与其谈论,讨论中对其加以引导。3.说明攻击行为的后果

让他明白:攻击别人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而是害人害己的事情。对于过去已发生的攻击行为,应给予适度的惩罚,比如打扫卫生,以示警戒。

4.寻找解决问题的替代性办法

与他共同讨论,再次遇到冲突性情景时,他应该采用哪些安全的、非攻击性的方法来应对。

(三)矫正攻击性行为的各种备选方法

1.角角扮演法 2。情绪宣泄法 3。行为契约法 4。榜样示范法

五.辅导效果

①家庭生活:李星亮的父母表示非常感谢学校老师对他儿子的辅导教育,彻底改变了儿子不良学习习惯、不良情绪和改变对人不敬的行为,儿子理解父母,能帮家长做家务。此次辅导活动丰富了家长教育理论知识,也使家长用更多的时间陪伴了解自己的儿子,指导他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改善了亲子关系。

②学习生活:自从李星亮进行个别辅导教育后,心理状况有明显好转,无论在学习、生活、行为上都有一些进步。对于他点点滴滴的进步我们都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并让其家长知道,让他们共同分享孩子良性发展的快乐,促使他们更好地督促孩子成长。但李星亮毕竟个性倔强,懒散已成习惯,有时免不了有些反复。针对这种情况,心理健康辅导员要耐心地说服、帮助,进行追踪反馈,巩固和发展辅导的反效。

③交往生活:自尊心、荣誉感每人都有,这是人积极向上的一种重要地情感动力。不管李星亮有多大的缺点和错误,但这种情感仍然深深地埋在他心灵深处。如何点燃起心灵深处美好的情感呢?辅导中发现他很想表现自己,也很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劳动很积极。所以,当他在认真扫地、擦窗时,辅导员就进行表扬、鼓励,充分肯定他的优点和成绩。还建议班主任让他担当劳动委员职务,尽力让他发挥潜能,增强成就感。同学们看到他的进步,听了老师对他的表扬,对他也改变了看法,并和他友好相处。

六.反思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作为心理健康辅导员,要知道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中肯地指出学生的优秀品质,去赞美他的行为和思想,要让他知道你对他的关注和关怀,是发自内心的对他的尊重。对有问题的学生,不要轻易放弃,要了解其原因,多从心理的角度去分析,并给予真诚的指导和帮助。相信爱是可以完全转变一个学生的一生的,让我们用一份爱心,一份理解,帮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第二篇:一例中学生适应不良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一例中学生适应不良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是一例中学生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对新的生活环境心理上有一些不适应,造成了成绩下降,家人关系紧张及同学关系淡薄等问题。咨询师根据分析,主要采用认知行为治疗,使咨询者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改变其认知模式,从而改善了求职者对新环境适应不良的问题,并使其树立了自信心,改善了师生、同学关系。咨询过程完整、简洁,咨询方法恰当、有效,咨询效果较好。

【关键词】中学生;适应不良心理;认知行为疗法 一、一般资料

周某,男,14岁,七年级学生,汉族,身高160厘米,体重47公斤,偏瘦,发育正常,五官端正,无重大疾病史。父亲37岁,初中文化程度,性格倔强,很少和孩子交流。母亲33岁,小学文化文化程度,性格柔弱。两人在蔬菜批发市场开了一家门面房,家庭经济中等偏上。周某有一个4岁的妹妹,但是父母寄希望于他。父母均性格内向,其父性格倔强。父母夫妻关系良好,家庭事务处理中父亲为主,母亲为辅。家族中无人有精神病、自杀、弱智等问题。

二、个人成长史

周某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爷爷奶奶在农村务农。受封建思想影响,家庭对这个男孩的期望很高,希望孩子好好读书,出人头地,光耀门楣。爷爷奶奶及母亲的教养方式为溺爱型,孩子只要想要,其母便满足他各种要求。所以从小就形成了倔强的性格,一不如自己所愿,便和父母过不去,直到到达目的。从小父母就不在家,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都与父母分离,很依赖自己的爷爷奶奶。当时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又担任班干部。从初一开始跟随父母外出上学,一直有抵触情绪,但从未告诉父母。在学校一切正常,但平时不太说话,与同学交往正常,比较文静,学业在班级中为十名左右,担任小组长。

三、主诉

周某称,到这个学校的第一学期不到一个月他就丢了父亲刚买给他的自行车,因此两天都没有上学,虽然是在校门口玩的时候丢的,但导致他对学校印象很不好。后来因为班主任比较关注他,他感到了温暖,就没有离开。这学期开学第一次美术课的时候他把腿伸到过道上,美术老师就踢了一下,他心理很反感,但是没有做出反应。第二次课的时候他和同桌做了一下小动作被美术老师发现,拿着尺子在头上敲了一下,他一下站起来和老师对立了,后来家长来学校代他向老师道歉,此事就结束了。可是从此他觉得很讨厌美术老师,他觉得这个学校一点都不好,老家的学校有自己从小玩到大的玩伴,老师也喜欢他,可是现在这成绩也不拔尖,老师又讨厌。

四、观察和他人反应

求助者是被班主任带来的,进来低着头,手放在背后,整个人有些紧张。但衣着整洁,而且都是名牌。开始说话的时候声音就很低,后来讲到自己要回去上学的时候眼角还挂上了泪。班主任和同学反映,该同学平时少言寡语,上课从不回答问题,课间也很少离开座位,也不太和同学说话,但还算正常。此事发生后,拒不向老师道歉,坚持要回原来学校读书。

家长说孩子以前在老家总是考第一,性格也比较活泼,到这以后孩子整个像变了一个人,性格内向,回家也不爱说话。想要啥必须满足,否则就闹脾气。家长曾想也许把孩子送回老家这些问题就能解决,但由于爷爷奶奶年龄大了无法照顾孩子,所以就希望得到帮助,能让孩子在这个学校正常上学。

五、评估与诊断

1、评估

综合上述收集的资料,可以看出,求助者精神活动与智力正常,无幻觉、妄想和思维紊乱,无重大躯体疾病表现,心理冲突是由现实生活事件(和老师起冲突)激发,导致外部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障碍,想回原来的学校。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病程不到一个月。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是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2、诊断:对该求助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主客观世界统一,自知力完整,主动就医,并且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出现紧张、忧郁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强烈,反应也只在美术课的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不到一个月,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样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3)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不主动就医,伴有幻觉、妄想、行为异常等。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与神经症相鉴别:神经症的特点是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问题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大于三个月或半年。该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并不严重,病程不足3个月,问题也没有泛化。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两个月。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也没有泛化,持续时间不足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病因分析

(1)诱发事件:迁居、转学、遭老师批评。

(2)自身因素:性格上有遗传及环境所致的缺陷,内向、倔强、敏感、脆弱、交往能力不强,环境适应性差。

(3)学校因素: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多,采取了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

(4)家庭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存在问题,母亲及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父亲性格倔强,母亲的性格比较柔弱与敏感,因此,孩子的问题与父母的性格也有关。

六、咨询目标的确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善该求助者紧张情绪和人际交往状况;与同学建立正常交往,恢复正常学习和生活状态。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改变其对新学校、新老师的认知,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应对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七、咨询方案

1、方法和原理

一方面,要去除对新学校产生的紧张、害怕退缩的情绪,要考虑到迁居、转学这一系列新问题对学生的影响,加上新老师的严厉批评,随之产生不良情绪,因此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是首要之举。另一方面,采用心理调节手段进行训练治疗。认知行为疗法认为,人的情感和行为受他们对事件的知觉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取决于他个人的感受而是取决于人们自身构建的情景……是根据他们产生的想法不同,对此情景有相当不同的情感反映。在这一方法的指导下,咨询方案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重建认知、信念,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其了解现在面临的问题和对未来的期待和担忧,引导其看清自己的负性自动思维和核心信念,调整和修正思维方式。二是帮助其建立自信心,促使其放宽精神视野,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成绩。

2、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2)对咨询过程中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3)对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举权。

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4)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5)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做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7)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5小时 咨询收费:每次100元人民币

八、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收集资料;

2、启动求助者的社会支持系统;

3、引导学生转变认知,与其他建立良好同伴关系;

4、结束巩固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4月8日找周某会谈

目的:(1)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3)探寻改变意愿;(4)确定咨询目标、方式和策略;(5)使求助者了解自己的心理障碍。

过程:(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以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2)与周某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其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运用倾听、真诚地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等,使他消除教师对学校及其他教师的保护,从而对他持否定态度的顾虑。从而能够更好地使来访者敞开心扉,说出真实的情况和情绪体验。使他压抑已久的情绪得到一次很好的宣泄。(3)咨询师告知其为一般心理问题,进一步说明其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

第二阶段:启动求助者的社会支持系统(2011年4月9日到4月15日)

1、引导教师改变教育方法与态度。首先与班主任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通过谈话,班主任认识到自己对周某的关心和爱护还是不够,因此,她表示将改变方式与周某再接近,并经常到周某家家访,给与他更多的关爱,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同时,她将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来消除当事人的不良情绪。

2、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并达成共识:全体教师应多关心他,尽可能不批评他,要努力改变教育教学方法,为全体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特别提醒美术老师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能主动找周某沟通,化解周某的抵触情绪。

3、引导同学们主动在课间找他玩,与其交流谈话,多发现他的优点并鼓励他,从而使其树立信心,消除自卑与不安全感,并与新同学建立友情;鼓励他多参加班级组织的活动,展现自己的优势。

4、引导家长改变教子观念,联手进行教育与训练。首先,在交流中寻找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由于周某的母亲的溺爱,缺少和周某的交流也是致使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明确学校做法,探讨矫治方法,争取家长和当事人的配合。经讨论,家长认识到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表示愿意做的:A、在一段时间内避免与原学校同学接触,以免触景生情;B、双休日多带孩子到周围去散心,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到他们的行动中,比如帮着父亲送货等,以增加和父亲交流的机会,也仍周某更理解家人的不易。

第三阶段:引导学生转变认知,与其他建立良好同伴关系。(2011年4月16日到4月22日)

首先,让当事人与同班同学一起参加心理辅导老师组织的小组辅导活动。找出班级的外地学生,让他们进行心理分享。内容包括谈谈入学时的体会和当老师批评时该怎么办等问题的讨论。通过小组辅导活动,当事人了解到每个人都有改变环境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受到他人的批评,关键是自己如何认识。在活动中,当事人虽然非常被动,但受到同学情绪的影响,紧张情绪有所缓解。

其次,引导当事人认识自我,改变自我。在当事人的心理问题减轻后,咨询师几次与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心理沟通,通过谈话,帮助他认识过去在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认为新学校的老师应该象原来学校的老师一样对自己体贴、关心、笑吟吟,认为老师的批评是对自己各方面的否定,是在刁难自己等。帮助求助者分析认知问题产生的原因,引导他掌握遇到逆境时如何应对的策略,学会承受挫折,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生活。第三,音乐治疗:用轻松欢快的音乐改变求助者的心情。

第四阶段:结束巩固阶段(2011年4月23日到4月29日)

在整个一般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和训练治疗过程结束后,求询者及家长对学校心理教师咨询工作的成效——实现预期咨询目标的结果表示满意。经过双方同意,结束咨询关系。但要巩固咨询和训练的效果,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因素的协同配合与调节。当然主导因素还在于学生个人,因此需要日后继续跟踪。

九、咨询

1、求助者、同学及班主任的评价

“现在心态很平和,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了”;“我渐渐地觉得新学校也蛮好。好玩的活动还挺多的,我开始有点喜欢这个学校了”;“心情很轻松,感觉有信心去迎接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同学说:“他现在和我们一起玩了”;“他其实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笑容多了”;“他真的很聪明”。班主任说:“他好象变了个人”;“整个人都精神了”;“上课也开始回答问题了”“遇到问题知道主动找我帮忙”。

2、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消除了周某的紧张和害怕情绪,改变了有些偏执的认知模式。增强了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参考文献】

[1] 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5.[2] 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 民族出版设,2005.[3] 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5.

第三篇:关于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之学校适应不良

2009春季学期

关于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之学校适应不良

重兴中学

李文会

晚上九点半,电话响起的时候,我正在办公室。电话里一学生声音很急促。要我马上过去。一位女生M不舒服了。我急忙回去。

M情况我很清楚。女孩儿很懂事,也当然十分敏感,内向,内心体验很深刻。成绩一直比较优秀,在班里是前十名的。自我加压严重,近两个星期,持续头疼,学习很吃力,医院检查,结果是神经衰弱。在医院我陪她输了两天的液体,效果不好就请假回家了,今天考试,返校。

回到我宿舍,见到她用帽子把头捂得严严实实的,看来刚刚哭过鼻涕。同寝室的三个女孩子陪着。不知所措的样子。

我把她们请到了心理聊天室。我特意搬来一套沙发。我请她坐到沙发上,我给了她一个毛茸茸的很柔软的布艺海豚,让她背靠着,尽量放松。我很随意的倾斜向她,坐在她旁边的小沙发上。她深埋着头。我先让她缓缓地做一次深呼吸,平静一下情绪。以下是我们谈话的详细记录

我轻声地问她:“你现在感觉如何?”(这里我明知道她头疼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应该由当事人自己陈述。我们不宜轻易做出判断,避免来访者受到暗示,造成错觉)

她哽咽着说:“头还是疼得很厉害。”说着就擦淌下来的泪水。

我:头疼不是一天得的,当然也不能一下子就好。

她:我现在一点都学不进去,头疼的很厉害。到教室就头疼,我现在很想离开学校这个环境,我受不了学校紧张的气氛,给我的压力很大。但我又不敢回家,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我今天听你爸爸说,昨晚上你妈带你出去玩了一圈儿,这样很好啊。

她:我老让我爸妈操心。

我:这是他们的权利和义务,这是做父母的基本需要,这是应该的。

她:我今天早晨发生了一件事又让他们为我担心了。

她又开始哭了。我递给她几张纸巾。然后轻轻地问她怎么了。

她:今天早晨一点的时候我就睡不着了,头还是很疼,一直到三点,我想出去转转,我给爸妈留了张纸条就出去了。结果······结果他们就出去找我了。

我:凌晨三点你一个小女孩儿出去,爸妈当然会急着找你了,这是应该的。如果我有孩子半夜出去,我肯定也一样急着去找的。我想如果是你,将来有孩子的时候,你也肯定这样做的,不是吗

她,沉默,居然。我愿想她应该点头的。

她:我妈说,我天天让他们操心,不放心。说我事儿多。

她泪水不停的淌。

哦,原因在这儿呢,对她这样一个过于敏感,内心体验深刻的女孩子来说,诸如此类的话当然会很强烈的增加她的心理负担,她当然无法承受,也无力承受。

我:这些话你妈以前是不是也对你说过?

她:嗯。

我:什么时候开始这样说你的?有多长时间了?

她:自从上了初中之后。

我:为什么呢?

她:我也不知为什么,自从上了初中,初一时身体一直很弱。经常生病。

我:我看你现在身体很健康啊,(事实上,她体质的确有些弱,但并不至于弱不禁风,我想主要还是对初中新生活的不适应所致的心理反映。所以我有意暗示她,让她意识到自己很健康,改变她对自身体质弱的观念)

我接着说:你在初一的时候,由于从小没离开过家,一下子毫无准备地进入到了初中的寄宿生活,这时不知所措的你开始了内心和寄宿学校这个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而冲突便是造成你焦虑甚至恐惧的原因.这种焦虑就表现在你那时候所谓的头疼,多病等具体的身体症状和自我感知上的一些错觉。事实上,有很多学生也都有过这样的情况,每个人面对一个新环境的时候,都需要有一段时间去适应,只不过适应所需的时间或长或短罢了。我原来有一个学生,也是女孩子,刚开始不适应初中的新生活,成绩很糟糕,我所教的英语经常考十几分,二十分都少见。整天哭哭啼啼的。根本无法正常上课。后来我帮她进行调节,经过我和她近一个月的不懈努力,她终于可以适应了初中的生活,而且成绩也当然的有了惊人的进步,两个星期之后,她的英语成绩由原来的十几分一下子提到了70多,再后来就到了优秀。并始终保持班里前十名的好成绩。整个人的状态完全变了。你现在比她那个时候强多了,至少你成绩好,这样的状态下,还能保持优秀的成绩,说明你真的很不简单,对此我们一点都不应该怀疑。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你也一定能够调整好你的状态的。

她很认真地听着我的话。很郑重地点点头,还嗯了一声。然后她接着问:我现在一进教室就头疼得厉害,怎么办?

我说:我有两条建议送给你,第一条,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这是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森田提出的森田疗法。我接着给她介绍了森田成功前的痛苦经历和如何取得成功的历程。详细地讲解了森田疗法的这两条原则,她深受启发,并从闪光的眼神和舒展的表情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信心)顺其自然就是接受目前的不适应所带来的身体痛苦,把注意力从病痛总转移出来;转移的方法:为所当为,即带着一切不良的症状痛苦感受全身心地投入到我们每天应该做的事情中去。不要管它如何的头疼,只管学习,读书,寻找应有的快乐。只要不倒下,就不要管它!记住,医治一切的病痛的良方是信心和时间。第二条,写心理日记。详细记录每天的感受,比如头疼等一些身体不适症状给你带来的心理感受。如实地记录你所承受的痛苦和由此产生的困扰。但注意你只需要如实记录你的感受,就像医生记录其他患者的症状一样,只需记录不要记忆,更不能沉陷其中。你可以理解吗?我希望你能记住我的这两条建议,并坚持去做。我们绝对相信,成功一定属于你!我以我的人格担保!

在这次咨询的过程中,我们也很深入地探讨了当前我们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误区,其中又引用了很多谈话中无意发生的随手拈来的生动风趣地例子。比如谈话中,我用其他三个学生把我金鱼缸里的鱼卵误认为是金鱼的便便,急于给金鱼换水的事情比作现在一些家长不了解孩子,错把孩子一些原本积极健康向上的,富有创造力的想法当作另类甚至异类给简单地粗暴地扼杀掉之现象。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充分地表达出学生对家长的一些爱的误区不满情绪,更让她们在笑声中理解和原谅了家长的过错。

近两个小时的谈话结束了,送走了心情舒畅轻松的满脸笑意的她们,我心里很是欣慰,但又不禁对我们现在家长在对孩子教育过程中误区深感忧心,更为现在我们学生尤其是中小学学生的严重压抑的学习生活状态堪忧。

春天来了,新的气息也该来了罢。

2009.3.8

第四篇:关于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之学校适应不良概要

第二板块: 集中自学《 学校管理者的五堂必修课

》一书

2009 春季学期

关于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之学校适应不良

第三板块:集中学习,思考新学期岗位工作思路,思考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学校管理及其管理改革,选取自己最得意的管理行为撰写论文。

重兴中学 李文会

五、电话响起的时候,训效果不舒服了。我急忙回去。

M

回到我宿舍,见到她用帽子把头捂得严严实实的,看来刚刚哭过鼻涕。同寝室的三个女孩子陪着。不知所措的样子。

我把她们请到了心理聊天室。我特意搬来一套沙发。我请她坐到沙发上,我给了她一个毛茸茸的很柔软的布艺海豚,让她背靠着,尽量放松。我很随意的倾斜向她,坐在她旁边的小沙发上。她深埋着头。我先让她缓缓地做一次深呼吸,平静一下情绪。以下是我们谈话的详细记录

我轻声地问她:“你现在感觉如何?”(这里我明知道她头疼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应该由当事人自己陈述。我们不宜轻易做出判断,避免来访者受到暗示,造成错觉)

她哽咽着说:“头还是疼得很厉害。”说着就擦淌下来的泪水。

我:头疼不是一天得的,当然也不能一下子就好。

她:我现在一点都学不进去,头疼的很厉害。到教室就头疼,我现在很想离开学校这个环境,我受不了学校紧张的气氛,给我的压力很大。但我又不敢回家,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我今天听你爸爸说,昨晚上你妈带你出去玩了一圈儿,这样很好啊。

她:我老让我爸妈操心。

我:这是他们的权利和义务,这是做父母的基本需要,这是应该的。

她:我今天早晨发生了一件事又让他们为我担心了。

她又开始哭了。我递给她几张纸巾。然后轻轻地问她怎么了。

她:今天早晨一点的时候我就睡不着了,头还是很疼,一直到三点,我想出去转转,我给爸妈留了张纸条就出去了。结果······结果他们就出去找我了。

我:凌晨三点你一个小女孩儿出去,爸妈当然会急着找你了,这是应该的。如果我有孩子半夜出去,我肯定也一样急着去找的。我想如果是你,将来有孩子的时候,你也肯定这样做的,不是吗

她,沉默,居然。我愿想她应该点头的。

她:我妈说,我天天让他们操心,不放心。说我事儿多。

她泪水不停的淌。

哦,原因在这儿呢,对她这样一个过于敏感,内心体验深刻的女孩子来说,诸如此类的话当然会很强烈的增加她的心理负担,她当然无法承受,也无力承受。

我:这些话你妈以前是不是也对你说过?

她:嗯。

我:什么时候开始这样说你的?有多长时间了?

她:自从上了初中之后。

我:为什么呢?

她:我也不知为什么,自从上了初中,初一时身体一直很弱。经常生病。

我:我看你现在身体很健康啊,(事实上,她体质的确有些弱,但并不至于弱不禁风,我想主要还是对初中新生活的不适应所致的心

理反映。所以我有意暗示她,让她意识到自己很健康,改变她对自身体质弱的观念)

我接着说:你在初一的时候,由于从小没离开过家,一下子毫无准备地进入到了初中的寄宿生活,这时不知所措的你开始了内心和寄宿学校这个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而冲突便是造成你焦虑甚至恐惧的原因.这种焦虑就表现在你那时候所谓的头疼,多病等具体的身体症状和自我感知上的一些错觉。事实上,有很多学生也都有过这样的情况,每个人面对一个新环境的时候,都需要有一段时间去适应,只不过适应所需的时间或长或短罢了。我原来有一个学生,也是女孩子,刚开始不适应初中的新生活,成绩很糟糕,我所教的英语经常考十几分,二十分都少见。整天哭哭啼啼的。根本无法正常上课。后来我帮她进行调节,经过我和她近一个月的不懈努力,她终于可以适应了初中的生活,而且成绩也当然的有了惊人的进步,两个星期之后,她的英语成绩由原来的十几分一下子提到了70多,再后来就到了优秀。并始终保持班里前十名的好成绩。整个人的状态完全变了。你现在比她那个时候强多了,至少你成绩好,这样的状态下,还能保持优秀的成绩,说明你真的很不简单,对此我们一点都不应该怀疑。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你也一定能够调整好你的状态的。

她很认真地听着我的话。很郑重地点点头,还嗯了一声。然后她接着问:我现在一进教室就头疼得厉害,怎么办?

我说:我有两条建议送给你,第一条,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这是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森田提出的森田疗法。我接着给她介绍了森田成功前的痛苦经历和如何取得成功的历程。详细地讲解了森田疗法的这两条原则,她深受启发,并从闪光的眼神和舒展的表情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信心)顺其自然就是接受目前的不适应所带来的身体痛苦,把注意力从病痛总转移出来;转移的方法:为所当为,即带着一切不良的症状痛苦感受全身心地投入到我们每天应该做的事情中去。不要管它如何的头疼,只管学习,读书,寻找应有的快乐。只要不倒下,就不要管它!记住,医治一切的病痛的良方是信心和时间。第二条,写心理日记。详细记录每天的感受,比如头疼等一些身体不适症状给你带来的心理感受。如实地记录你所承受的痛苦和由此产生的困扰。但注意你只需要如实记录你的感受,就像医生记录其他患者的症状一样,只需记录不要记忆,更不能沉陷其中。你可以理解吗?我希

望你能记住我的这两条建议,并坚持去做。我们绝对相信,成功一定属于你!我以我的人格担保!

在这次咨询的过程中,我们也很深入地探讨了当前我们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误区,其中又引用了很多谈话中无意发生的随手拈来的生动风趣地例子。比如谈话中,我用其他三个学生把我金鱼缸里的鱼卵误认为是金鱼的便便,急于给金鱼换水的事情比作现在一些家长不了解孩子,错把孩子一些原本积极健康向上的,富有创造力的想法当作另类甚至异类给简单地粗暴地扼杀掉之现象。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充分地表达出学生对家长的一些爱的误区不满情绪,更让她们在笑声中理解和原谅了家长的过错。

近两个小时的谈话结束了,送走了心情舒畅轻松的满脸笑意的她们,我心里很是欣慰,但又不禁对我们现在家长在对孩子教育过程中误区深感忧心,更为现在我们学生尤其是中小学学生的严重压抑的学习生活状态堪忧。

春天来了,新的气息也该来了罢。2009.3.8

第五篇:案例报告(学校适应障碍)

案例报告范文--一例学校适应障碍的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学校适应障碍的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一个初中女生王××,因上课回答问题时,被老师当众指责和同学哄笑,以致不敢去学校。咨询师判断王××的问题是由于对自身要求过高引起的,因此运用认知疗法帮助王××调整错误的认知观念,并联合运用系统脱敏法改善王××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最终王××重新返校上学。

关键词:适应障碍 认知行为疗法 系统脱敏一、一般资料

王××,女,16岁,初三学生,与父母同住。父母为国家干部,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双方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王××是独生女,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8个月会说话,1岁会走路,3岁上幼儿园,当时能背唐诗100首,深得老师喜欢。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又能帮助其他同学,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并成为班里的小干部,各方面表现都好,没有被老师批评过。12岁来月经,周期不稳定,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6岁以前父母同外公外婆一起住,父亲工作忙,在一起的时间少,母亲工作三班倒,多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6岁以后跟父母同住。父母关系好,对她要求高。从小活泼外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得尽善尽美。

心理测试结果与分析:选择测试为SCL-90。

1SCL-90测试各因子分如下:

躯体化2.4,强迫症状1.7,人际敏感2.5,抑郁2.6,焦虑3.8,敌对1.3,恐怖1.3,偏执1.0,精神病性

1.7,其他1.6;总分195;阳性项目数47个。

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害怕上学两个月。

个人陈述:诉在两个月前的一次上课时发呆,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是什么,就根据当堂所讲内容猜测回答,同学们听后哄堂大笑,被老师严厉批评,当时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心怦怦乱跳,双手发抖。第二天上学时走到校门口就感觉紧张害怕、心发慌,不敢进校门,遂到学校旁边的书店看书。老师发现她没有上学,也没有请假,请家长到学校说明情况,父母回家批评了她,并要求她正常上学,次日上课时,突然觉得头晕目眩,心慌胸闷,呼吸急促,全身发抖,大汗淋漓,送到医院后很快缓解,父母不放心而让其住院一周,各项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出院后只要提起与上学有关的事就很不舒服,情绪低落,惊慌,感觉气不够用,发抖,如果不去想上学的事,则一切如常。两个月来请家教在家学习,一个人在家心情不好,常为一些小事跟父母发脾气,学习效率也低,还会控制不住自己看电视、上网,考试成绩下降。渴望能够像其它同学一样正常到学校学习,希望咨询师能够帮助她克服对上学的恐惧心理。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到求助者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情绪低落,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上学的事情时,情绪明显烦恼和焦虑。

妈妈反映:王××从小活泼外向,认识的人都很喜欢她,但自尊心比较强,接受不了别人的批评。自从被老师批评后,一提起上学就不高兴,身体不舒服,能在家学习,接受家教的辅导,跟亲友交往正常。

四、评估与诊断

1、诊断:严重心理问题---学校适应障碍

诊断依据:

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求助者知情意统一,主客观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求助者病程两个月,排除神经症。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1)由明确的应激事件引起

(2)起病在应激事件发生后1个月内,症状持续在两个月内,离开应激场景则症状明显好转。

(3)痛苦程度明显的与刺激不相称

(4)不得不中断去学校

符合适应障碍的诊断标准

2、鉴别诊断:

(1)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缉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2)与抑郁症相鉴别:王××虽有情绪低落,但不是主要症状,也没有兴趣缺乏、自罪自责、自杀意念等症,因此可排除抑郁症。

(3)与惊恐障碍鉴别:惊恐障碍的特征是:发作出现在没有客观危险的环境;不局限于已知的或可预测的情境。本例求助者仅对固定的与学校有关的场景反应,有惊恐发作的表现。

(4)与恐怖障碍鉴别:本例起病在应激事件后,持续在两个月以内。排除恐怖障碍。

五、咨询目标

1、咨询目标: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消除王××对上学、对老师和同学的回避。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放松技术或积极的自我对话,以降低焦虑水平,改变其完美主义的认知模式;增强其自信心。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

咨询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第二阶段是咨询阶段,首先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及不适应的情绪与行为。第三阶段是巩固与结束阶段,使求助者把在咨询中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咨询方法

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系统脱敏疗法、认知行为治疗。

求助者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严重的焦虑情绪以及其导致的回避行为。因此适合运用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therapy)的原理是交互抑制。其基本思想是: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它源于对动物的实验性神经症的研究。饥饿的猫进食后得到一种满足和快意,这种满足和快意可以抑制焦虑紧张反应。不过这种抑制能力是非常有限的,通常只能对付比较轻微的焦虑。所以沃尔普是由远及近,循序渐进,每次只增加一点焦虑,逐步增加,最终达到最严重的程度。对于人类来说,肌肉松弛技术就有对抗焦虑的作用。于是沃尔普以全身松弛代替食物作用,以想象自己暴露于可怕的刺激物面前(imaginary exposure)代替实际暴露,创建了系统脱敏疗法。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的核心是由于完美主义倾向和缺乏自信等认知因素造成的。因此在对目前的情绪和行为症状进行校正的同时,还需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对求助者的一些歪曲的认知观念进行校正,增强求助者的适应能力。认知行为疗法的认为人们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从外界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的经验,提出问题和假设,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等一系列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觉和思维的过程。人们

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时,常常因不加注意而忽略了上述认知过程。因此,许多判断、推理和思维显得是模糊、跳跃的,很象一些自动化的反应,这些被称作“自动化思维”。这样,思维过程中心一些错误观念也因个体不加注意而忽略了,并形成了固定的思维习惯而被保存下来,使个体自身对这些错误的认知观念不能加以反省和批判,对外界信息不能做出适当的解释与评价,以致于上述过程产生局限,造成认知歪曲,从而导致错误观念并最终引起不适应的行为。因此,咨询师可以运用细致的分析技术,帮助求助者分辨并改正这种错误的、习惯化的认知过程。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

咨询收费:每次100元。

心理测验收费:SCL-90:50元

七、咨询过程:

1、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

第一次咨询: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方法:会谈法

过程: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求助者,用开放性问题收集其的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让求助者尽情倾诉,与其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完成心理测验。

家庭作业:我的成功经历

2、咨询阶段

第二次咨询:

目的:加深咨询关系,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学习放松技术。

方法:会谈法,放松训练

过程:通过和来访者一起分析其经历,了解其感受,探索来访者的性格特点。教求助者放松技术,并练习。家庭作业:我曾经遭遇的挫折。

练习放松技术。

第三次咨询

目的:建立焦虑事件等级,并开始实施系统脱敏。

方法:会谈、系统脱敏法、积极自我暗示。

过程:找出求助者上学过程中感觉恐怖的环节,按各环节的恐怖程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恐怖程度根据0-100单位计。

咨询师:现在想使用一张焦虑等级量表来测量你对上学的焦虑程度,表上有0-100单位,0是绝对平静,100是极度恐怖,即惊恐体验。那么你现在的焦虑程度大概是多少呢?

求助者:(想一想)10吧,因为我是害怕上学来找你的,跟你在一起,感觉与学习有关,所以我就感觉紧张。

咨询师:晚上准备明天要上学的东西,整理书包呢?

求助者:20。

……

焦虑等级:

被老师提问:100

老师提问其他人:90

同学请教问题:80

同学和自己说话:70

走进教室坐在座位上:60

迈进校门走到教室门口:50

从公车站到学校门口: 40

收拾书包出门到车站:30

想到明天要上学:20

谈到上学的事:10

家庭作业:依据设计的焦虑等级,让求助者回家做想象练习,只练习前三个等级。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

第四至六次次咨询:

目的:系统脱敏

方法:系统脱敏法

过程:按照以上建立的焦虑等级逐步脱敏,在想象中反复呈现情景,直到焦虑程度能被放松训练拮抗,一次治疗可以推进几个等级,经过3至4次的脱敏治疗,求助者在想象老师提问时不再感觉焦虑紧张。求助者在经家长陪同,到学校后,发现仍然有焦虑,但能忍受。

家庭作业:放松训练 挫折日记

第七次咨询:

目的:运用认知治疗技术,找到求助者的负性自动思维。

方法: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

(1)帮助求助者发现自己的极端思维“我必须是完美的,我不能失败,我已经完蛋了、同学们都在笑话我-------”

(2)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这些想法会怎样影响自己的情绪。

(3)寻找一些证据检验自己的信念和事实

(4)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换成更客观或更积极的想法。

(5)想象观念改变后,在一些场景中的情绪感受,并和过去对比。

家庭作业:再现事件,放松练习

第八次咨询:

目的:帮助求助者接纳自己

方法:会谈、认知重建法。

过程:通过回顾治疗过程和家庭作业,描述自己当时的感受和现在的感受,求助者承认她不可能事事比人强,也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求助者自述“一说出来这一点,感觉好像松了一口气,也没那么紧张了。” 家庭作业:

①寻找班级其他同学的优点

②放松练习。

3、巩固与结束阶段

第九次咨询:

目的:评估咨询效果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

过程:施测SCL-90,并与咨询前对照。对前面的咨询过程进行总结,请求助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总结整个咨询过程中她的成长。

家庭作业:坚持放松练习,记心理日记。

八、咨询效果评估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求助者症状的改善:不怕上学了。

(2)爸爸妈妈的评价:能够主动去上学了。

(3)他人评估:老师同学反映,求助者并能够进行正常的师生及同学之间的交往,能够象以前一样上课,能回答老师的提问,和同学交往感觉更融洽了。

(4)治疗后心理测验的结果:

SCL-90各因子分均低于2分,总分130分、阳性项目数25,说明无阳性症状,减分率33.3%,说明咨询有效。

(5)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消除了求助者的学校适应问题,求助者认识到了自己的其完美主义的认知模式,增强了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九、总结

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因为应激事件导致学校适应障碍并伴有惊恐发作,继而产生回避行为。咨询师较好的将系统脱敏疗法和认知治疗结合在一起。首先运用系统脱敏疗法处理了对来访者当前影响最大的焦虑情绪问题。继而通过认知疗法处理了求助者过度应激的深层次的心理问题,纠正了其负性自动思维,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求助者意识到自己的完美主义倾向,为求助者以后的人格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基础理论)[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3.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C].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下载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名学校适应不良学生案例分析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心理咨询案例报告[精选5篇]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适应不良是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求助者因刚进入大学不久出现了情绪低落,人 际交往不适、失眠等问题,感到内心痛苦前来咨询......

    学生案例分析报告

    学生案例分析报告 我实习的是高一(30)班,根据我的观察和班主任的介绍,我对班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也了解到个别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影响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与他们交谈,找......

    4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汇总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采用来访者中心疗法和埃利斯合理情绪疗法缓解大学新生因适应不良所致的情绪障碍问题。并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自我管理技术)同来访......

    跌倒不良事件案例分析

    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记录时间2018.3.10参加人地点急诊护办室主持人胡利娥护师护士事件类型跌倒事件经过2018年3月9日下午15:10患者手外伤清创缝合包扎完毕,起身走出处置室突然跌......

    《精心分析,适应变化》案例分析

    1. 请指出王老师列出的目标分别对应布卢姆目标层次的哪一层?王老师列出的目标对应了布卢姆目标层次的“知道”层次,“目标层次的“理解”层次 “应用”层次,“综合”层次。 2.......

    《精心分析,适应变化》案例分析范文

    《精心分析,适应变化》案例分析 模块2《精心分析,适应变化》必选案例分析 1、请指出王老师列出的目标分别对应布卢姆目标层次的哪一层? 答:根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将认知......

    《精心分析,适应变化》案例分析

    1、请指出王老师列出的目标分别对应布卢姆目标层次的哪一层?答:我认为这里的基本知识包括故事背景,作者杜甫的生平,“古风”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杜甫的艺术风格,新出现的词、句的......

    大学生活适应性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大学生活适应性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摘要: 关键字: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2、个人成长史 为家中的独生女,父亲从事与农业有关的工作,母亲为个体户,家里经济条件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