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监督条例

时间:2019-05-14 02:1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监督条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监督条例》。

第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监督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监督条例

【时 效 性】失效

【法规名称】消防监督条例

【法规分类】公安

【颁布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

【颁布日期】19571130

【实施日期】19571130

【失效日期】19841001

【正 文】

消防监督条例

(1957年11月30日国务院公布 1957 年1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原则批准)

第一条 为了保卫社会主义建设和公民的生命财产免受火灾危害,加强对消防工作的监督,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消防监督工作,由各级公安机关实施。国防部及其所属单位,林业部门的森林,交通运输部门的火车、飞机、船舶以及矿井地下的消防监督工作,由各该主管部门负责,公安机关予以协助。

第三条 消防监督工作,必须依靠人民群众,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防火的警惕性,教育人民自觉地遵守消防法规,积极参加消防工作。

第四条 消防监督机关的任务:

(一)制定消防规则、办法和技术规范;

(二)审查各单位规定的具体防火办法和防火技术规范;

(三)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四)指导消防组织的业务工作,统一指挥和组织火场的扑救工作;

(五)对制造消防器材的规格、质量实行监督;

(六)进行消防科学技术研究工作;

(七)对其他有关消防事项实行监督。

第五条 火场最高指挥人员在火灾蔓延必须进行拆除才能免除重大损失的时候,可以决定拆除毗连火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在紧急需要的情况下,可以临时调动交通运输、水、电和医疗部门的力量。

第六条 在企业、事业、合作社实行防火责任制度,这些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由本单位的领导人负责。

第七条 在城市,根据防火和灭火的需要,由市人民委员会负责建立专职消防组织,列入公安机关编制,所需消防经费由市人民委员会预算开支。在乡、镇和城市的街道,根据需要由县、市人民委员会建立义务消防组织。

第八条 在企业,根据防火和灭火的需要,建立企业专职和义务消防组织。所需经费由企业开支。各企业单位在建立或者撤销、缩减企业专职消防组织、人员的时候,必须事先取得消防监督机关的同意。

第九条 为了经常保持消防战斗准备,不得擅自将消防车辆、工具和装备使用在与消防工作无关的方面。

第十条 对于在消防工作中有显著成绩的集体或者个人,给以表扬或者奖励。

第十一条 对于违反消防规则、办法和技术规范造成火灾损失的人,或者虽未造成火灾损失但经消防监督 机关通知采取防火措施而拒绝执行的人,情节轻微的,由公安机关给以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本站推荐)

      法规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颁布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发文字号】主席令10届第11号 【颁布时间】2003-12-27 【失效时间】

【法规来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4年

【注】本法规已经被 id299670 法规修改  【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十一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03年12月27日通过,现予公 布,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03年12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监督管理机构

第三章 监督管理职责

第四章 监督管理措施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规范监督管理行为,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工作。

本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

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管理的规定。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对经其批准在境外设立的金融机构以及前二款金融机构在境外的业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三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的目标是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

银行业监督管理应当保护银行业公平竞争,提高银行业竞争能力。

第四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银行业实施监督管理,应当遵循依法、公开、公正和效率的原则。

第五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其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受法律保护。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干涉。

第六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和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其他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建立监督管理信息共享机制。

第七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和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建立监督管理合作机制,实施跨境监督管理。

第二章 监督管理机构

第八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设立派出机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派出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派出机构在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授权范围内,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第九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任职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

第十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依法办事,公正廉洁,不得利用职务便利牟取不正当的利益,不得在金融机构等企业中兼任职务。

第十一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并有责任为其监督管理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当事人保守秘密。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同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交流监督管理信息,应当就信息保密作出安排。

第十二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公开监督管理程序,建立监督管理责任制度和内部监督制度。第十三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在处置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查处有关金融违法行为等监督管理活动中,地方政府、各级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和协助。

第十四条 国务院审计、监察等机关,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对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活动进行监督。

第三章 监督管理职责

第十五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并发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规章、规则。

第十六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

第十七条 申请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银行业金融机构变更持有资本总额或者股份总额达到规定比例以上的股东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对股东的资金来源、财务状况、资本补充能力和诚信状况进行审查。

第十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内的业务品种,应当按照规定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或者备案。需要审查批准或者备案的业务品种,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作出规定并公布。

第十九条 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

第二十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任职资格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制定。

第二十一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规则,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也可以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

前款规定的审慎经营规则,包括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损失准备金、风险集中、关联交易、资产流动性等内容。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审慎经营规则。第二十二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对下列申请事项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决定;决定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自收到申请文件之日起六个月内;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和增加业务范围内的业务品种,自收到申请文件之日起三个月内;

(三)审查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自收到申请文件之日起三十日内。

第二十三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非现场监管,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评价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

第二十四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现场检查。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制定现场检查程序,规范现场检查行为。

第二十五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并表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的检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建议,应当自收到建议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回复。

第二十七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管理评级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评级情况和风险状况,确定对其现场检查的频率、范围和需要采取的其他措施。

第二十八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银行业突发事件的发现、报告岗位责任制度。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发现可能引发系统性银行业风险、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的,应当立即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报告;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认为需要向国务院报告的,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并告知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财政部门等有关部门。

第二十九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财政部门等有关部门建立银行业突发事件处置制度,制定银行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机构和人员及其职责、处置措施和处置程序,及时、有效地处置银行业突发事件。

第三十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统一编制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统计数据、报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布。

第三十一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银行业自律组织的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银行业自律组织的章程应当报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第三十二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开展与银行业监督管理有关的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第四章 监督管理措施

第三十三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有权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报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其他财务会计、统计报表、经营管理资料以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

第三十四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审慎监管的要求,可以采取下列措施进行现场检查:

(一)进入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检查;

(二)询问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要求其对有关检查事项作出说明;

(三)查阅、复制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对可能被转移、隐匿或者毁损的文件、资料予以封存;

(四)检查银行业金融机构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业务数据的系统。

进行现场检查,应当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当出示合法证件和检查通知书;检查人员少于二人或者未出示合法证件和检查通知书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权拒绝检查。

第三十五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可以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谈话,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就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和风险管理的重大事项作出说明。

第三十六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责令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如实向社会公众披露财务会计报告、风险管理状况、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变更以及其他重大事项等信息。

第三十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或者其行为严重危及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损害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区别情形,采取下列措施:

(一)责令暂停部分业务、停止批准开办新业务;

(二)限制分配红利和其他收入;

(三)限制资产转让;

(四)责令控股股东转让股权或者限制有关股东的权利;

(五)责令调整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限制其权利;

(六)停止批准增设分支机构。

银行业金融机构整改后,应当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提交报告。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经验收,符合有关审慎经营规则的,应当自验收完毕之日起三日内解除对其采取的前款规定的有关措施。

第三十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依法对该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接管或者促成机构重组,接管和机构重组依照有关法律和国务院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九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有违法经营、经营管理不善等情形,不予撤销将严重危害金融秩序、损害公众利益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权予以撤销。

第四十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被接管、重组或者被撤销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权要求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按照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要求履行职责。

在接管、机构重组或者撤销清算期间,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出境将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通知出境管理机关依法阻止其出境;

(二)申请司法机关禁止其转移、转让财产或者对其财产设定其他权利。

第四十一条 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权查询涉嫌金融违法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关联行为人的账户;对涉嫌转移或者隐匿违法资金的,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申请司法机关予以冻结。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和业务范围内的业务品种的;

(二)违反规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检查的;

(三)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报告突发事件的;

(四)违反规定查询账户或者申请冻结资金的;

(五)违反规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措施或者处罚的;

(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其他行为。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贪污受贿、泄露国家秘密或者所知悉的商业秘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四十三条 擅自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非法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的,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予以取缔;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十万元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十万元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批准设立分支机构的;

(二)未经批准变更、终止的;

(三)违反规定从事未经批准或者未备案的业务活动的;

(四)违反规定提高或者降低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的。

第四十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任职资格审查任命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

(二)拒绝或者阻碍非现场监管或者现场检查的;

(三)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

(四)未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披露的;

(五)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

(六)拒绝执行本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措施的。

第四十六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按照规定提供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银行业监督管理规定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除依照本法第四十三条至第四十六条规定处罚外,还可以区别不同情形,采取下列措施:

(一)责令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三)取消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一定期限直至终身的任职资格,禁止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一定期限直至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督管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四十九条 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外合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的监督管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五十条 本法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

       【法规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颁布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发文字号】主席令10届第58号 【颁布时间】2006-10-31 【失效时间】

【法规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chinese/home/jsp/docView.jsp?docID=2419 【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决定》修正)

目录

第一章 总

第二章 监督管理机构

第三章 监督管理职责

第四章 监督管理措施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规范监督管理行为,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工作。

本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

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管理的规定。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对经其批准在境外设立的金融机构以及前二款金融机构在境外的业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三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的目标是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

银行业监督管理应当保护银行业公平竞争,提高银行业竞争能力。

第四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银行业实施监督管理,应当遵循依法、公开、公正和效率的原则。

第五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其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受法律保护。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干涉。

第六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和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其他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建立监督管理信息共享机制。

第七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和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建立监督管理合作机制,实施跨境监督管理。

第二章 监督管理机构

第八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设立派出机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派出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派出机构在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授权范围内,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第九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任职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

第十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依法办事,公正廉洁,不得利用职务便利牟取不正当的利益,不得在金融机构等企业中兼任职务。

第十一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并有责任为其监督管理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当事人保守秘密。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同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交流监督管理信息,应当就信息保密作出安排。

第十二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公开监督管理程序,建立监督管理责任制度和内部监督制度。

第十三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在处置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查处有关金融违法行为等监督管理活动中,地方政府、各级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和协助。

第十四条 国务院审计、监察等机关,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对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活动进行监督。

第三章 监督管理职责

第十五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并发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规章、规则。

第十六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

第十七条 申请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银行业金融机构变更持有资本总额或者股份总额达到规定比例以上的股东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对股东的资金来源、财务状况、资本补充能力和诚信状况进行审查。

第十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内的业务品种,应当按照规定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或者备案。需要审查批准或者备案的业务品种,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作出规定并公布。

第十九条 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

第二十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任职资格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制定。

第二十一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规则,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也可以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

前款规定的审慎经营规则,包括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损失准备金、风险集中、关联交易、资产流动性等内容。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审慎经营规则。

第二十二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对下列申请事项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决定;决定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自收到申请文件之日起六个月内;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和增加业务范围内的业务品种,自收到申请文件之日起三个月内;

(三)审查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自收到申请文件之日起三十日内。

第二十三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非现场监管,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评价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

第二十四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现场检查。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制定现场检查程序,规范现场检查行为。

第二十五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并表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的检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建议,应当自收到建议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回复。

第二十七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管理评级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评级情况和风险状况,确定对其现场检查的频率、范围和需要采取的其他措施。

第二十八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银行业突发事件的发现、报告岗位责任制度。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发现可能引发系统性银行业风险、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的,应当立即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报告;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认为需要向国务院报告的,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并告知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财政部门等有关部门。

第二十九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财政部门等有关部门建立银行业突发事件处置制度,制定银行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机构和人员及其职责、处置措施和处置程序,及时、有效地处置银行业突发事件。

第三十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统一编制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统计数据、报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布。

第三十一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银行业自律组织的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银行业自律组织的章程应当报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第三十二条 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开展与银行业监督管理有关的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第四章 监督管理措施

第三十三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有权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报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其他财务会计、统计报表、经营管理资料以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

第三十四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审慎监管的要求,可以采取下列措施进行现场检查:

(一)进入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检查;

(二)询问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要求其对有关检查事项作出说明;

(三)查阅、复制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对可能被转移、隐匿或者毁损的文件、资料予以封存;

(四)检查银行业金融机构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业务数据的系统。

进行现场检查,应当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当出示合法证件和检查通知书;检查人员少于二人或者未出示合法证件和检查通知书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权拒绝检查。

第三十五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可以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谈话,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就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和风险管理的重大事项作出说明。

第三十六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责令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如实向社会公众披露财务会计报告、风险管理状况、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变更以及其他重大事项等信息。

第三十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或者其行为严重危及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损害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区别情形,采取下列措施:

(一)责令暂停部分业务、停止批准开办新业务;

(二)限制分配红利和其他收入;

(三)限制资产转让;

(四)责令控股股东转让股权或者限制有关股东的权利;

(五)责令调整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限制其权利;

(六)停止批准增设分支机构。

银行业金融机构整改后,应当向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提交报告。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经验收,符合有关审慎经营规则的,应当自验收完毕之日起三日内解除对其采取的前款规定的有关措施。

第三十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依法对该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接管或者促成机构重组,接管和机构重组依照有关法律和国务院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九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有违法经营、经营管理不善等情形,不予撤销将严重危害金融秩序、损害公众利益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权予以撤销。

第四十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被接管、重组或者被撤销的,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权要求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按照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要求履行职责。

在接管、机构重组或者撤销清算期间,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出境将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通知出境管理机关依法阻止其出境;

(二)申请司法机关禁止其转移、转让财产或者对其财产设定其他权利。

第四十一条 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其省一级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权查询涉嫌金融违法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关联行为人的账户;对涉嫌转移或者隐匿违法资金的,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申请司法机关予以冻结。

第四十二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检查时,经设区的市一级以上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对与涉嫌违法事项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采取下列措施:

(一)询问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要求其对有关情况作出说明;

(二)查阅、复制有关财务会计、财产权登记等文件、资料;

(三)对可能被转移、隐匿、毁损或者伪造的文件、资料,予以先行登记保存。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采取前款规定措施,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当出示合法证件和调查通知书;调查人员少于二人或者未出示合法证件和调查通知书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有权拒绝。对依法采取的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如实说明有关情况并提供有关文件、资料,不得拒绝、阻碍和隐瞒。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和业务范围内的业务品种的;

(二)违反规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检查的;

(三)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报告突发事件的;

(四)违反规定查询账户或者申请冻结资金的;

(五)违反规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措施或者处罚的;

(六)违反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对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进行调查的;

(七)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其他行为。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贪污受贿,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四条 擅自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非法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的,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予以取缔;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十万元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十万元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批准设立分支机构的;

(二)未经批准变更、终止的;

(三)违反规定从事未经批准或者未备案的业务活动的;

(四)违反规定提高或者降低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的。

第四十六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任职资格审查任命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

(二)拒绝或者阻碍非现场监管或者现场检查的;

(三)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

(四)未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披露的;

(五)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

(六)拒绝执行本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措施的。

第四十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按照规定提供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由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银行业监督管理规定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除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至第四十七条规定处罚外,还可以区别不同情形,采取下列措施:

(一)责令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三)取消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一定期限直至终身的任职资格,禁止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一定期限直至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

第四十九条 阻碍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检查、调查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第五十条 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督管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五十一条 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外合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的监督管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五十二条 本法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

      法规标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决定 【颁布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发文字号】主席令10届第58号 【颁布时间】2006-10-31 【失效时间】 【法规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jsp/contentpub/browser/contentpro.jsp?contentid=co1588468045  【全文】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决定

(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作如下修改:

一、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二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检查时,经设区的市一级以上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对与涉嫌违法事项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采取下列措施:

“(一)询问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要求其对有关情况作出说明;

“(二)查阅、复制有关财务会计、财产权登记等文件、资料;

“(三)对可能被转移、隐匿、毁损或者伪造的文件、资料,予以先行登记保存。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采取前款规定措施,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当出示合法证件和调查通知书;调查人员少于二人或者未出示合法证件和调查通知书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有权拒绝。对依法采取的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如实说明有关情况并提供有关文件、资料,不得拒绝、阻碍和隐瞒。”

二、第四十二条改为第四十三条,第一款增加一项,作为第六项:“违反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对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进行调查的”。

第二款修改为:“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从事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贪污受贿,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三、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九条:“阻碍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检查、调查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决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根据本决定作修改并对条款顺序作调整后,重新公布。

第三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实施细则(1987年2月23日国务院批准 1987年3月16日公安部发布)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 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消防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每个单位 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消防法规,做好消防工作。

第三条 各级公安机关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和本 实施细则,实施消防监督。除人民解放军各单位、国有森林和矿井地 下部分的消防工作,由其主管部门实施消防监督,公安机关予以协 肋外,其余所有单位的消防工作都应当接受当地公安机关的监督。

第二章 火 灾 预 防

第四条 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在规划新建、扩建和改建城市的时候,必须依照有关消防法规,会同消防监督机构制定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讯和消防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的规划和具体建设方案,并将其 纳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市级人民政府审查城市详细规划时,应当吸收消防监督机构参加。

第五条 城市总体规划审定批准后,公共消防设施由城建、公用、邮电等部门分别负责建设和维护,当地消防监督机构负责验收、使用。

第六条 市区公共消防设施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公安机关 应当及时提请地方人民政府责成城建、公用、邮电等有关部门作出技 术改造或者改建、增建规划,加以解决。

第七条 设计人员在工程设计中,必须贯彻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的要 求。设计单位和人员应当对工程的防火设计负责。其主管部门负责审 核,对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的工程设计,不予批准。

第八条 建设单位应当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有关防火的设计图 纸和资料负责审核。

第九条 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资独立经营的企业或从国外引进 项目的工程设计,其防火要求必须符合我国消防技术规范的规定。依 据国外或者港澳地区消防技术规范进行的工程设计,必须将防火设计 图纸并附上消防技术规范等有关资料,送当地设计部门审核。

第十条 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防火设计图纸施工,不得擅自改 动,并负责施工现场的消防工作。

第十一条 工程竣工时,建设单位应当对工程的消防设施进行验收。对不符合防火设计要求的,待施工单位负责解决后,方可接收使用。

第十二条 在城区不准搭建易燃简易建筑。如果临时需要搭建的,必须事先报经当地城市建设部门审批,并应当在规定的限期内拆除。

第十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在规划乡镇建设时,应当同时规划消防水 源、消防通讯和消防通道。乡、村的生产、民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应当符合有关农村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十四条 生产建筑构件、配件或新型建筑材料、防火涂料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对产品进行燃烧性能或耐火极限等数据的测定,并 将各种测定的性能、数据写在产品说明书上,否则不准出厂。

第十五条 生产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标准或专 业标准的规定,对产品进行闪点、燃点、自燃点、爆炸极限等数据的 测定,并将其数据和防火,防爆、灭火,安全储运等注意事项写在 产品说明书上,否则不准出厂。

第十六条 研制易燃的新材料、新产品和有火灾危险的新设备、新 工艺的单位,必须对研制的每一项目提出预防火灾的具体办法,经上 级主管部门鉴定批准后,方可交付生产。

第十七条 采用有火灾危险性的新设备、新工艺和可燃易燃新材料 的单位,必须按照研制部门提供的预防火灾的具体办法,采取消防安 全措施。

第十八条 具有火灾危险的场所禁止动用明火。确需动用明火时,必须事先向主管部门办理审 批手续,并采取严密的消防措施,切实 保证安全。

第十九条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实行防火责任制度,确定一名行 政领导人为防火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本实施细则和其 他有关消防法规;

(二)组织实施逐级防火责任制和岗位防火责任制;

(三)建立健全防火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四)把消防工作列人工作、生产、施工、运输、经营管理的内 容;

(五)对职工进行消防知识教育;

(六)组织防火检查,消除火险隐患,改善消防安全条件,完善 消防设施;

(七)领导专职或者义务消防组织;

(八)组织制定灭火方案,带领职工扑救火灾,保护火灾现场;

(九)追查处理火警事故,协肋调查火灾原因。

第二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城市街道办事处负责做好管辖区内的消 防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本实施细则和其 他有关消防法规;

(二)督促街道、乡镇企业和专业户、个体工商户、经济联合体 做好消防工作;指导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 作;

(三)进行消防宣传,组织群众制定防火公约;

(四)组织防火检查,督促消除火险隐患;

(五)管理专职或者义务消防组织;

(六)组织火灾扑救,保护火灾现场,协肋调查火灾原因。

第二十一条 礼堂、影剧院、俱乐部、文化宫、游乐场、体育馆、图书馆、展览馆等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必须做到,(一)不准超过额定人数;

(二)安全出口处应当设置明显的标志,疏散通道必须保持畅通,严禁堆放任何物品或者增加座位;

(三)安装、使用电气设备必须符合防火规定。临时增加电气设 备,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安全;

(四)严格控制明火、焰火、鞭炮的使用与燃放。确实需要使用 与燃放时,必须采取保证安全的预防措施;

(五)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化学物品;

(六)制定应急疏散方案;

(七)管理人员应当坚守岗位,加强值班和检查,确保安全。

第二十二条 使用高层建筑的宾馆、饭店、医院以及其他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消防组织,制定防火安全管理办法,指定专人维护、管 理消防器材、设备和设施,保证完整好用;对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 进行防火知识教育和灭火技术训练,提高自防自救的能力。

第二十三条 城区人民防空地下工程和其他地下工程,平时不得用 于生产、存放和销售易燃易爆化学物品。

利用人民防空地下工程和其他地下工程开设旅馆、招待所、商店 和其他公共活动场所时、必须符合地下工程的消防规定。

第二十四条 举办物资交流、展销、集市贸易和焰火、灯火晚会的 单位,在地点选择、亭棚搭设、电气线路架设、明火使用以及消防设 施的配置等方面,应当符合消防规定。

第二十五条 对古建筑、古文化遗址、古墓葬以及其他由国家指定 保护的纪念建筑物,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消防法规,做好消防工作。

第二十六条 在农业收获期和冬、春季节以及重大节日,地方人民 政府应当督促有关部门,组织专门力量,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和安全检 查,做好消防工作。

第二十七条 各单位或其主管部门对电工、焊接工、油漆工和从事 操作、保管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等有关人员,必须进行消防知识的专业 培训,经有关主管部门考试合格后,方可定岗位从事操作、管理。

第二十八条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业户应当根据防火、灭火的需要,配置相应种类、数量的消防器 材、设备和设施,并指 定有关人员负责保养、维修和管理。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责任维护消防设施。不准损坏和 擅自挪用消防设备、器材,不准埋压和圈占消防水源,不准占用防火 间距、堵塞消防通道。

公用和城建等部门,在维修道路影响消防车通行以及停电、停水、切断通讯线路时,必须事先通知当地消防监督机构。

第 三章 消防组织

第三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城镇街道、林区居民点和易燃建筑密集 的村寨,应当建立义务消防队(组)。

第三十一条 义务消防队(组)应当定期进行教育训练,熟练掌握 防火、灭火知识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做到能防火检查和扑救火灾。义务消防队(组)所需经费和队员的补贴,分别由各所在单位负责解 决。

第三十二条 火灾危险性较大、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站)较远的 中型以上企业事业单位,乡镇企业集中、易燃建筑密集的乡或镇,列 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的古建筑群,以及起降大中型民航飞机的航站,应当根据需要设立专职消防队。专职消队可由一个单位建立,也可以 由几个单位联合建立。第三十三条 专职消防队应当建立教育训练和执勤备战制度。负责 本单位、本地区的防火和灭火工作。

第三十四条 专职消防队所需经费由所在单位开支。专职消防人员 实行本单位工资和奖金制度,享受本单位生产职工同等保险福利待遇

。专职消防队队员可实行合同制或轮换制。

第三十五条 专职消防队的建立或者撤销,专职消防队干部的配备 和调离,应当征求当地消防监督机构的意见。

第三十六条 公安消防队(站)的布局、建筑和技术装备必须符合 有关规定。不符合规定的,由当地公安机关提请人民政府责成城建、财政等有关部门作出规划,加以解决。

第四章 火 灾 扑 救

第三十七条 任何人发现火警都有义务迅速向消防队报警,讲清起 火地点、单位。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必须给报警人员提供方便,不收费 用。

邮电部门应当优先传递火警、火灾信息,不得延误。

第三十八条 起火单位或者地区要迅速组织力量,扑救水灾,抢救 生命和物资,并派人接应消防车。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支援灭 火。

第三十九条 消防队接到报警后,必须迅速赶赴火场,组织扑救。

赶赴火场的消防队及其消防车、消防器材和装备,需要铁路运输 和轮渡时,铁路和航运部门应当优先免费抢运。

第四十条 参加扑救火灾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服从火场总指挥员 的统一指挥。交通、港务监督、航行管制和治安管理人员应当负责维 护秩序,疏散车辆、船舶、飞机、行人,必要时可实行交通管制。

第四十一条 当火灾蔓延,必须拆除毗邻建(构)筑物才能避免重 大损失的时候,火场总指挥员有权决定拆除,并可命令人员转移到安 全地点。

第四十二条 火车站、列车或者沿线的铁路单位发生火灾时,铁路 部门必须组织力量扑救火灾,调派机车供水灭火。必要时可向就近的 消防队请求支援,被求援的消防队应当支援。

第四十三条 船舶、水上设施和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火灾时,海 上安全指挥部必须组织力量扑救火灾,必要时迅速调派船、艇或者飞 机参加灭火。

第四十四条 参加保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住宅发生火灾时,应 当积极扑救,减少损失。对参加扑救火灾的外单位的专职、义务消防 队所损耗的燃料。

灭火剂和器材装备,以及对火灾原因进行技术鉴定的费用,应当按照 有关规定,从保险公司偿付的施救费中予以讣偿。末参加保险的,由 起火单位负责补偿。

第四十五条 执行灭火任务的各种消防车、消防艇免交养路、过桥、过隧道、泊岸等费用。

第四十六条 参加扑救火灾或者消防训练中受伤、致残或者牺牲 的非国家职工,其医疗、抚恤待遇,由起火单位或者所在单位按照 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如果起火单位对起火没有现责任的,或者确实无 力负担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按照规定办理;在养伤期间或者丧失劳动 能力的,由起火单位或者当地人民政府给予生活保障。

对扑救火灾中牺牲的人员,根据《革命烈士褒扬条例》的规定,应当追认为烈士的由有关部门办理手续。

第五章 消 防 监 督

第四十七条 公安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市、县 公安局和分局设立的消防监督机构,分级负责消防监督工作。

铁路、交通、民航和林业公安机关设立的消防监督机构,分别负 责铁路站区和铁路线的勘测设计、基建施工单位及列车,在我国沿海、内河水域航行、停泊、作业的一切中外民用船舶和港口码头,飞机和 机场以及林区的消防监督工作;业务上受当地政府公安消防监督机构 的指导。

第四十八条 消防监督机构在组织防火检查时,有关单位应当派人 参加。被检查单位应当主动提供情况和资料。消防监督员对检查中发 现的问题,提出的改进意见,都应当作出详细记录,存档备查。

第四十九条 消防监督机构检查中发现的重大火险隐患,应当及时 向被检查单位或者居民以及主管部门发出《火险隐患整改通知书》,必要时可传唤有关人员,督促整改。被检查单位的防火负责人,应当 把火险隐患的整改情况,及时告知消防监督机构。《火险隐患整改通 知书》的副本可根据需要送当地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部门。被检 查单位或者居民有不同意见时,在接到《火险隐患整改通知书》之日 起十日内,可提请上一级消防监督机构复查。

第五十条 消防监督机构发现随时有可能发生火灾危险的,有权责 令有关单位和人员立即整改,在紧急情况下,有权责令其将危险部位 停产、停业整改。

第五十一条 消防监督机构应当督促各部门、各单位制定消防安全 办法和技术标准,并负责审查、监督实行。

第五十二条 消防监督机构应当监督建设、设计、施工单位执行工 程设计防火的有关规定,根据需要和可能对建设工程的防火设计进行 审核,检查消防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参加工程的竣工验收。

第五十三条 消防监督机构应当按照确定的城市规划方案,督促 城建、公用等部门建设、改善和维护公共消防设施。

第五十四条 消防监督机构要掌握火灾情况,进行火灾统计,核定 火灾损按照有关规定逐级上报。

人民解放军各单位、国人森林、矿井地下部分的火灾统计,由各 主管部门负责,按送公安部。

第五十五条 消防监督机构应当组织所属队伍的政治教育和业务训 练;负责对义务消防队和专职消防队的业务指导,督促健全规章制度,开展消防业务训练,组织联合演练,提高防火、灭火水平。

第五十六条 消防监督机构应当组织查明起火原因,作出技术鉴定。火灾原因查明后,应当根据事故的性质、情节和后果,依法对有关责 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第五十七条 公安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消防监督 机构应当根据防火、灭火的需要,制定科研规划,具体组织开展消防 科学技术研究;鉴定和推广应用消防科学技术研究成果。

第五十八条 公安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消防监督 机构对申请生产、维修消防器材的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应当依照有 关规定进行监督检查。对不具备条件的,应当责令限期改进,必要时 责令停产、停业,并提请有关部门不发、吊销生产许可证或者营业执 照。

第五十九条 消防监督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标准对消防器材、设备等 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标准的,不淮出 厂或者销售。

第六十条 建设单位需要引进国外的消防器材、设备时,必须事先 将其品种、规格、性能等有关资料送交当地消防监督机构审核同意。

第六十一条 国家级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负责消防产 品质量认证检验、争议仲裁检验、重点抽检和进出口消防产品的验证 检验。

第六十二条 各级消防监督机构应当根据需要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 消防监督员。消防监督员由省、自治区所辖的市以上公安机关任命,并发给消防监督证。

第六十三条 消防监督员的主要职责:

(一)对分管地区的单位,督促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建立健全消 防组织;

(二)进行消防宣传,督促消除火险隐患,及时制止有可能引起 火灾或爆炸危险的行为;

(三)指导专职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开展防火检查,制定重点 部位的灭火方案,并定期演练;

(四)参加火灾事故的调查、勘查和鉴定,提出处理意见。

第六章 奖 励 与 惩 罚

第六十四条 在消防工作中有下列先进事迹之一的单位、集体,应 当给予表彰、奖励:

(一)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普及,消防安全措施落实,消防组织制 度健全,火险险隐患及时消除,消防器材设备完整好用,无火灾事故,工作成绩突出的;

(二)及时组织扑灭火灾或者积极支援邻近单位和居民扑救火灾,避免重大损失,有显著贡献的;

(三)开展消防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革新,成绩显著的;

(四)在改善城乡消防设施方面有显著贡献的;

(五)有消防工作的其他方面做出显著贡献的。

第六十五条 在消防工作中有下列先进事迹之一的个人,应当给予 表彰、奖励:

(一)热爱消防工作,积极参加消防活动,成绩显著的;

(二)模范遵守消防法规,制止违反消防法规的行为,事迹突出 的;

(三)及时发现和消除重大火险隐患,避免火灾发生的;

(四)积极扑救火灾,抢救公共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表现突出 的;

(五)对查明火灾原因有突出贡献的;

(六)对消防科学技术研究或者技术革新有显著成绩的;

(七)在消防工作其他方面做出显著贡献的。

第六十六条 在消防工作中有贡献或者成绩显著的先进单位、集 体和个人,由公安机关、上级主管部门或本单位给予表彰、奖励; 成绩特别突出的,报请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第六十七条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本实施细则,除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予以处罚外,有下 列行为之

一、情节较重的,由本单位或者止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或者经济处罚:

(一)设计人员没有按照防火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或者施工人员 不按照防火设计进行施工的;

(二)防火负责人不履行职责的;

(三)值班人员擅离职守或失职的;

(四)不按规定生产、销售消防器材、设备的。

第七章 附 则

第六十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铁路、交通、民 航、林业公安局,可以根据本实施细则,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特点,制定具体管理办法,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国务院有关 主管部门批准施行。

第六十九条 本实施细则由公安部负责解释。

第七十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消防监督办法

昆明市台湘科技学校、冶金工校消防监督管理办法

1、以陈苏根董事长为总指挥组建学校消防安全督查小组,向广大师生宣传消防安全知

识,学习火灾隐患防范排查,学习初期火灾扑灭及火灾逃生技能,传授灭火工具的使用方法。配合消防部门的检查监督工作等。

2、各个办公室的负责人负责本办公区域的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并承担各自办公室的消

防安全责任。宿管科负责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检查并承担学生教师宿舍的消防安全责任。教室消防安全隐患的排查和监督工作由各班主任负责并承担本班所属教室和宿舍的消防安全责任。各个大小食堂和超市负责人负责自己的食堂和超市的安全检查工作并承担消防安全责任。

3、监督组每天对全校的宿舍,教室,食堂,办公室,垃圾焚烧区及其他重点区域进行

火灾隐患的排查和监督。特别教室和宿舍每天进行三次排查,时间分别为早上7:20—8:00、中午13:00—15:00、晚上22:00以后(宿管负责)。

4、每天对排查到有问题的部门进行通报并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或者整改不到

位的 部门上报学校消防总指挥对其相应处罚。直至整改到位为止。

5、禁止学生在宿舍私拉乱接电线,除学校配备的照明以外不准使用任何用电器,如有

发现将没收所有用电器,对违规用电学生带到“打黑办”进行登记和批评教育。如有第二次将对其罚款和请父母协同教育。

6、禁止学生在宿舍教室及其他公共场所抽烟,一经发现从重处罚。

7、各班主任请电工在本班教室安全区域安装手机充电装置,但不允许使用大功率用电

器。

8、由于工作失职造成的 责任事故,学校将按情节严重追究相应责任,若是造成特别

重大火灾事故将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9、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昆明市台湘科技学校

2014年3 月 23日

第五篇:消防监督检查

消防监督检查

讲课时间: 讲课人:

米泽刚 培训内容:消防监督检查

第一节 消防监督检查概述

一、公安消防机构消防监督检查职权的法律依据

《消防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定期监督检查。”此条款从法律上规定了公安消防机构实施消防监督检查的职权。

《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第十二条中也规定了公安消防机构的职权:各级公安消防机构负责对所在地区单位和公民遵守消防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的情况依法实施监督,要认真履行职责,及时 进行必要的检查,加强安全管理,对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依法处罚。

公安消防机构的消防监督检查活动应该严格执行《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1998年9月30日发布,1998年12月9日施行)中的内容,规范消防监督检查行为,保障消防法律、法规的实施。

二、消防监督检查的概念

消防监督检查(亦称防火监督检查)是指公安消防机构依法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责令改正,并依法实施处罚的具体行政行为活动的总和。

三、消防监督检查的作用

1、全面了解被检查单位和场所的消防安全状况;

2、及时发现被检查单位和场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火灾隐患,提出整改措施;

3、及时处罚和纠正违反消防法规的行为;

4、为调查火灾原因和处理火灾事故责任提供依据;

5、为制定灭火作战计划提供依据等。

四、消防监督检查的形式

公安消防机构应当适时进行下列形式的消防监督检查:

1、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定期监督检查和对非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抽样性监督检查。公安消防机构对于本辖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监督检查,每季度不应少于一次。

2、对公众聚集场所使用或者开业前和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前的消防监督检查。例如,《消防法》第十二条规定的对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等公众聚集场所,在使用或者开业前进行的检查;《消防法》第十三条规定的对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场所,在举办前进行的检查等。

3、对举报、投诉的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行为的监督检查。例如,有关单位或居民发现某场所存在火灾隐患危及公共安全时,向公安消防机构举报投诉,公安消防机构接到投诉后到现场进行的监督检查。

4、针对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和火灾多发季节的消防监督检查。重大节日、重大活动的检查,通常包括元旦、春节、五

一、国庆节之前进行的检查,政府统一部署对重要会议、重要庆祝活动进行的检查等。火灾多发季节的检查,例如,在北方冬季以及大风天气时对取暖做饭用火用电情况的检查,以及在雷雨季节之前对防雷设备的检查等。

5、其他根据需要进行的专项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通常是指在某一时期,针对火灾突出、消防安全状况混乱的局面进行的监督检查,例如,对公共娱乐场所、石油化工企业、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生产车间或者仓库设置集体宿舍的建筑物等单位或场所进行的专项治理性的监督检查。

五、消防监督检查的重点单位

县级以上公安消防机构应当依照《消防法》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以及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人身重大伤亡或者财产重大损失的下列单位,确定为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1、商场、市场、宾馆、饭店、体育场(馆)、会堂、公共娱乐场所等公共聚集场所;

2、车站、机场、码头、广播电台、电视台和邮电、通讯枢纽等重要场所;

3、政府首脑机关;

4、重要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医院;

5、高层办公楼、商住楼、综合楼等公共建筑;

6、图书馆、档案馆、展览馆、博物馆以及重要的文物古建筑;

7、地下铁道以及其他地下公共建筑;

8、粮、棉、木材、百货等物资集中的大型仓库、堆场;

9、发电厂(站)、地区供电系统变电站;

10、城市燃气、燃油供应厂(站),大中型油库、危险品库、石油化工企业等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储存和销售单位;

11、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以及其他大型工程的施工现场;

12、其他重要场所和工业企业。

对于已经确定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根据使用性质的变更情况,重新确定是否列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对不再列入的,应上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六、消防监督检查的分级管理制度 上级公安消防机构对下级公安消防监督检查工作负有监督、检查和指导职责;城市(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以及市辖区)、地(州、盟)、县(旗)公安消防机构具体实施消防监督检查。

公安派出所应当对居民住宅区的管理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和上级公安机关授权管理的单位进行消防监督检查。

第二节 消防监督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一、消防监督检查的内容

根据消防监督检查的单位和场所的不同,检查的内容也不尽相同。通常应该依据消防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技术规范标准中的关于消防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规定作为消防监督检查的内容。例如,国家《消防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八条、第二十条至二十五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七条、四十八条等条款)、《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建筑消防管理规则》、《高层居民住宅楼防火管理规则》、《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集贸市场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棉花加工厂消防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烟草行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造纸行业原料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船舶修理防火防爆管理规定》、《商业零售商店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均有对消防监督检查内容方面的一般性的规定或专业性的规定。

对于检查一般的企事业单位来说,主要应当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被检查单位的建筑物或者场所在施工、使用或者开业前,是否依法办理了有关审核、验收或者检查手续。

(二)已经通过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合格的下列项目使用、改变情况:

1、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中涉及消防安全的防火间距、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等;

2、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和耐火等级;

3、建筑防火防烟分区和建筑构造;

4、安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

5、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

6、防烟、排烟设施和通风、空调系统的防火设备;

7、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材料;

8、其他经消防设计审核、验收的内容。

(三)消防安全管理的下列内容:

1、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2、防火安全责任制及消防安全责任人的落实情况;

3、职工及重点工种人员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情况;

4、防火检查制度的制度和落实情况以及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

5、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在岗情况和设备运行记录情况;

6、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确定和管理情况;

7、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措施的落实情况;

8、防火档案的建立健全情况;

9、每日防火巡查的实施情况和巡查记录情况;

10、消防设施定期检查测试维修保养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消防器材配置及有效使用情况;

11、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灭火预案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和定期组织演练情况。

二、消防监督检查的方法

(一)消防监督检查的一般方法

消防监督检查人员在实施监督检查是,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询问单位防火工作和员工消防知识掌握情况;

2、查阅有关消防安全的文件、资料;

3、查看消防设施、设备的外观、运行情况;

4、抽查测试消防设施功能;

5、检查灭火、疏散预案等的操作情况。

(二)被检查单位应该提供的资料和文件

公安消防机构在进行消防监督检查时,可以根据需要,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以下资料、文件:

1、有关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的文件、资料;

2、各项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3、防火检查、培训教育记录;

4、新增消防产品、防火材料的合格证明材料;

5、消防设施定期检查记录和每12个月对建筑自动消防系统进行全面检查测试维修保养的报告;

6、与消防安全有关的电气设备检测(包括防静电、防雷)等记录资料;

7、燃油、燃气设备安全装置和容器检测的记录资料;

8、其他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文件、资料。

(三)火灾隐患和重大火灾隐患的确定

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将存在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行为,可能造成火灾危害的,确定为火灾隐患;将存在严重违反消防、法规行为,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确定为重大火灾隐患。

目前,火灾隐患和重大火灾隐患的确定尚无定量划分的标准,通常应该根据现场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大小(即发生火灾的容易程度)和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危害性大小(即火灾发生后的经济损失多少、人员伤亡多少、社会影响大小)来定性地确定。一般来说,被检查单位或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大、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损失大、伤亡大、社会影响大的,应该确定为重大火灾隐患;火灾的危险性相对较小的,应该确定为一般的火灾隐患。

在消防监督检查的实践中,火灾隐患和重大火灾隐患可以根据检查的现场情况,对照消防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判断。现场情况如果完全不符合消防法规中规定的合格标准、火灾危险性和火灾危害性较大时,通常应该确定为重大火灾隐患;现场情况如果稍低于合格标准、火灾危险性和火灾危害性较小时,则应该确定为一般的火灾隐患。另外,在对照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中的具体条款、结合消防专业技术知识确定某场所火灾隐患程度的大小。例如,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时的正面词是“必须”,反面词是“严禁”,如果违反这种“很严格”条款的有关规定,通常可以确定为重大火灾隐患;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该这样做的正面词是“应”,反面词是“不应”或“不得”,如果违反这种“严格”条款的有关规定,通常可以确定为一般的火灾隐患。当然,在实际检查过程中应该根据现场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运用消防燃烧原理、建筑防火、电气防火、生产工艺防火等各门消防专业知识才能够比较准确地确定火灾隐患程度的大小。对于某些复杂的重大火灾隐患场所的确定,公安消防机构通常需要组织有关的消防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会诊论证后才能够作出确定。

第三节 消防监督检查的程序及法律文书

消防监督检查时应当严格执行《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和其他有关的消防法规中的规定,按法规的程序进行检查,并按规定填写和签发有关的法律文书。

一、关于消防监督检查人员着装持证检查的规定

消防监督检查人员在进行消防监督检查时,应当着制式警服,并出示《公安消防监督检查证》。

《公安消防监督检查证》由公安部统一制作。

二、消防监督检查记录和存档的规定

消防监督检查人员在检查之前可以预先编制适用于不同单位或场所的防火安全检查表,检查时按检查表中的检查内容要点逐项进行检查,避免误检核漏检。

消防监督检查人员在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填写《消防监督检查记录表》中的相关内容,并将记录表存档备查。《消防监督检查记录表》的格式见附录2.三、公众聚集场所开业和举办活动的监督检查规定 公安消防机构依法受理下列场所适用、开业或者举办活动的申请;在收到《消防安全检查申报表》后3日内应当前往检查;检查后2日内应当发出《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

1、歌舞厅、影剧院等公共娱乐场所;

2、宾馆、饭店;

3、商场、集贸市场;

4、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活动;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当由公安消防机构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或者开业的场所。

上述场所属于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内部装修和用途变更工程项目,其使用或者开业检查内容与消防验收内收一致时,上述规定的消防安全检查可与建筑工程消防验收同时办理。

违反规定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且不能当场改正,需要责令停止举办的,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填发《责令停止举办通知书》,于2日内送达举办活动的单位,情况紧急的应当立即送达。

四、责令当场改正的监督检查规定

消防监督检查是发现下列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行为之一的,消防监督检查人员应当责令其当场改正,填发《责令当场改正通知书》:

1、违反消防安全规定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的;

2、违反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违反禁令,吸烟、使用明火的;

3、公共场所在营业时将安全出口锁住,疏散通道不畅通的;

4、消火栓、灭火器材被挪作它用的;

5、常闭式防火门经常处于开启状态;防火卷帘下堆放物品,影响使用的;

6、违章关闭消防设施的;

7、消防设施管理值班人员和消防安全巡逻人员脱岗;

8、举办大型集会、灯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隐患的;

9、违法生产、使用、储存、销售、运输或者大量销毁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

10、其他应当当场改正的行为。

公安消防机构在进行消防监督检查时,发现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除按本规定责令改正外,还应当依法予以相应的处罚。

五、责令限期改正的监督检查规定

1、对于新建、扩建、改建、建筑内部装修和用途变更的工程项目,未经消防设计审核不合格,擅自开工的;未经消防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擅自使用的,一经发现,应当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依法予以处罚。

2、对现行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实施以前的建筑物,发现其缺少消防设计或者消防设计不符合现行标准的,应当通知建筑物的产权或者管理单位限期改正。

3、消防监督检查时发现有下列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行为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

(1)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等公众聚集场所,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合格,擅自使用或者开业的;

(2)违反规定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的;

(3)违章搭建临时建筑,影响安全布局,占用防火间距,阻塞消防车通道的;

(4)违章改变防火分区,防火门、防火卷帘、防火阀等防火分隔设施缺少、损坏或者故障的;

(5)建筑内安全出口、楼梯、疏散通道被封堵、占用的;(6)疏散指示标志缺少、损坏或者标识错误,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的;

(7)消防水源、消防栓、灭火器材不足或者损坏的;

(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或者防烟排烟设施等自动消防系统发生故障、缺损,不能正常运行的;(9)室外消防设施被埋压、圈占、损坏,影响使用的;(10)消防安全责任人不明确,消防安全制度不健全,防火检查不落实;

(11)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或者线路、管路的敷设不符合安全技术规定,危及消防安全的;

(12)电工、焊接工等具有火灾危险的作业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未经培训考核持证上岗的;

(13)单位职工缺乏消防安全基本知识,本岗位消防安全职责不落实的;

(14)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不履行法律规定的消防安全职责的;(15)其他应当责令限期改正的行为。

4、对于限期责令改正的行为,应当填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在检查后4日内发出;构成重大火灾隐患的,填发《重大火灾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在检查后3日内发送达被检查单位;限期改正时间届满时,应当进行复查,填发《复查意见书》。

5、公安消防机构在进行消防监督检查时,发现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除按本规定责令改正外,还应当依法予以相应的处罚。

六、对于传唤和强制传唤的有关规定

公安消防机构督促整改火灾隐患或者依法实施处罚时,根据需要可以传唤有关人员。传唤时,应当使用《传唤证》;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时,可以强制传唤。

七、对于消防行政处罚的有关规定

公安消防机构实施警告、罚款、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产停业以及没收产品和违法所得等处罚时,应当根据《消防法》和《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依照法定程序,填发《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者《当场处罚决定书》,加盖公安消防机构印章。

责令停产停业,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应当在调查程序结束后,报请当地人民政府,由公安消防机构执行。

八、火灾隐患整改后的复查规定

对于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举办后,单位经整改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由单位提出恢复施工、使用、生产、营业或者举办的申请。公安消防机构在收到书面申请后3日内应当进行复查,填发《复查意见书》。当确认单位已经改正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行为,并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同意恢复施工、使用、生产、营业或者举办。

九、消防监督检查法律文书的签发印章和批准权限

1、公安消防机构依照《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制法的各类法律文书(样式见附录2),其内容必须严格依照消防法律、法规填写,并按照规定程序签发,加盖公安消防机构印章。

2、县(市、区、旗)公安消防机构需要作出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产停业处罚或者需要责令停止举办的,应当事先报上一级公安消防机构批准,地处偏远地区的县(市、区、旗)公安消防机构可上报主管公安机关批准。

3、公安派出所履行消防监督检查职责时,依照《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发出的各类消防监督检查法律文书和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以主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名义作出。

十、对于消防行政复议和举报的有关规定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公安消防机构依据《消防监督检查规定》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复议。

对公安消防机构及人员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

第四节 对集贸市场的消防监督检查规定

对集贸市场的消防监督检查主要应当执行《消防法》和《集贸市场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4年12月25日联合发布施行)中的具体规定。下面将依据《集贸市场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简要介绍对集贸市场实施消防监督检查的主要规定,详细规定请查阅该行政规章的原文。在对集贸市场进行消防监督检查时应该针对集贸市场的消防管理组织制度、防火负责人的职责以及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内容进行检查。

一、集贸市场的概念

根据《集贸市场消防安全管理办法》中的规定,集贸市场是指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市场登记的下列农副产品市场、日用工业品市场和综合市场:

1、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或摊位100个以上的室内市场;

2、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或摊位200个以上的室外市场;

3、设在地下建筑内的市场。

二、集贸市场消防监督管理组织制度

1、集贸市场消防安全工作由主办单位负责,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协助,公安消防机构实施监督。

2、集贸市场主办单位应当建立消防安全管理机构,多家合办的集贸市场应当成立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防火领导机构,统一管理消防安全工作。

3、各类集贸市场应当建立义务消防队,下列集贸市场应当配备专职防火人员:(1)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或者摊位1千个以上的室内集贸市场;(2)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或者摊位2千个以上的室外集贸市场;(3)建筑面积1千平方米以上或者摊位1百个以上的地下建筑内的集贸市场。

4、规模小于上述市场的其他集贸市场,可设兼职防火人员,有条件的可设专职防火人员。

5、下列日用工业品市场及综合集贸市场,应当建立不拘形式的专职消防队,一时难以具备条件的,应当采取临时有效的应急措施:(1)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或者摊位2千个以上的室内集贸市场;(2)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米以上或者摊位4千个以上的室外集贸市场;(3)建筑面积2千平方米以上或者摊位2百个以上的地下建筑内的集贸市场。

三、集贸市场防火负责人的主要职责

集贸市场的负责人是该市场的防火负责人,其主要职责是;

1、与参与市场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签订《防火安全责任书》;

2、组织防火人员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制定用火用电等防火管理制度;

3、组织防火人员开展消防检查,整改火险隐患,制定紧急疏散方案;

4、组建专职、义务消防队,制定灭火预案,开展灭火演练;

5、负责市场内灭火器具等消防器材的配置;

6、组织扑救初期火灾和人员疏散,保护火灾现场。

四、集贸市场防火安全要求举例

1、室外集贸市场与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的厂房、仓库和易燃、可燃材料堆场要保持50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2、室外集贸市场在高压线下两侧5米以内不得摆摊设点。

3、集贸市场内严禁经营易燃易爆物品,严禁燃放烟花爆竹和焚烧物品。

4、严禁个人拉设临时电气线路,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的安装、检查和维修应由专业电工承担。

5、市场内营业照明用电,应当与消防用电,动力用电分开设置。

6、室外集贸市场不应设置碘钨灯等高温照明灯具。

7、市场内电源开关、插座等,应当安装在封闭式的配电箱内,配电箱应当用非燃烧材料制作。

8、营业厅、办公室、仓库等用房应按《建筑灭火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的规定,由主办单位或合办单位负责配备相应的灭火器具。

9、市场建筑内的固定消防设施的维修和保养,由集贸市场产权单位负责。

10、专职和义务消防队所必需的消防器材装备由市场主办单位配备。

11、各摊位应当在主办、合办单位的组织下,配备相应的灭火器具,并掌握使用方法。

12、公共消防设施、器材,应当设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明确专人管理,不得将公共消火栓入摊位内。

13、市场内应配备基本的消防通讯和报警装置。

14、室外集贸市场不得堵塞消防车通道和影响公共消防设施的使用。

15、集贸市场在开业前,应当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检查合格方可开业。

第五节 对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监督检查规定

对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监督检查主要应当执行《消防法》和《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1999年5月25日发布施行)中的具体规定。下面将依据《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简要介绍对公共娱乐场所实施消防监督检查的主要规定,详细内容请查阅该行政规章的原文。在对公共娱乐场所进行消防监督检查时应该针对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消防安全管理等规定进行监督检查。

一、公共娱乐场所的概念

按照《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的规定,公共娱乐场所是指向公众开放的下列室内场所:

1、影剧院、录像厅、礼堂等演出、放映场所;

2、舞厅、卡拉OK厅等歌舞娱乐场所;

3、具有娱乐功能的夜总会、音乐茶座和餐饮场所;

4、室内游艺、游乐场所;

5、保龄球馆、旱冰场、桑拿浴室等营业健身、休闲场所。

二、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1、公共娱乐场所应当在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中确定一名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的责任人。在消防安全责任人确定或者变更时,应当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2、公共娱乐场所的房产所有者在与其他单位、个人发生租赁、承包关系后,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由经营者负责。

3、公共娱乐场所应当制定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紧急安全疏散方案。在营业时间和营业结束后,应当指定专人进行安全巡视检查。

4、公共娱乐场所应当建立全员防火安全责任制度,全体员工应熟知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会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组织人员疏散。新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5、在公共娱乐场所发生火灾时,在现场的工作人员有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法定职责。

三、公共娱乐场所防火安全要求举例

1、安全出口处不得设置门槛、台阶,疏散门应向外开启,不得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和侧拉门,门口不得设置门帘、屏风等影响疏散的遮挡物。

2、营业时必须确保安全出口和疏散走道畅通无阻,严禁将安全出口上锁、阻塞。

3、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楼梯口应当设置符合标准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指示标志应当设在门的顶部、疏散走道和转角处距地面1米以下的墙面上。设在走道上的指示标志的间距不得大于20米。

4、场所内应当设置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灯,照明供电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

5、在地下建筑内设置的公共娱乐场所,只允许设在地下一层;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严禁使用液化石油气;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6、严禁带入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7、营业时严禁检修设备、电气焊、油漆粉刷等施工、维修作业。

8、演出、放映场所的观众厅内禁止吸烟和明火照明。

9、营业时不得超过额定人数。

10、场所内应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配置灭火器材,设置报警电话,保证消防设施、设备完好有效。

下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监督条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监督条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消防监督工作报告

    消防监督工作报告 消防监督工作报告1 为督促各单位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落实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切实消除火灾隐患,有效的预防和遏制火灾事故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

    第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第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办法》01-00-1-3-2-001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工作。( 对 )01-00-1-3-2-002立法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释义-目录 时间:2008-04-16 09:59 来源:中国人大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释义 主 编:胡康生(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解读作者: 薛勇秀发布时间: 2003-12-29 09:33:24中国法院网综合报道我国第一部银行业监管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读后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读后感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过去的十年,中国银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历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对促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职业道德监督管理办法范文合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 监督管理办法【发布时间】 2003-12-27 【发布部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监督管理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法》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有以下几种监督方式: ①听取和审议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 ②审查和批准,听取和审议国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