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亲

时间:2019-05-14 02:2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次抱母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篇: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歌曲导入:阎维文《母亲》,ppt播放有关母亲的图片

2、是啊!每每看到“母亲”这个词,我们的心中就会涌起无限的温暖。再读。

3、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母亲曾为我们付出了许多的辛劳。母亲身上最让你感觉温暖的是什么?(怀抱)(板书:抱)

4、是啊!母亲的怀抱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从小到大,母亲曾无数次抱过我们,那我们有没有抱过母亲呢?说说你抱母亲时的感受。

5、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文中的“我”第一次抱母亲时有什么感受。

(板书:第一次)

6、请同学们读题目,针对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二、初读课文

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一读课文,要求:先画出生字新词,根据课文后面的生字表读几遍再读课文。下面我们先来看几组词。

(1)第一组:脖子 瘦小 仰面 翻山越岭 A.谁来读读这组词。这组词跟谁有关?(母亲)B.“翻山越岭”

a.“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生:翻越山岭)

b.看了“翻山越岭”这个词,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那翻山越岭辛苦不辛苦?谁能把这种辛苦读出来!(确实很高,一山连着一山,一岭连着一岭,真是辛苦!)

c.所以“翻山越岭”是形容旅途异常地辛苦劳累。这个词在文中出现在哪里,谁来读读?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d.找的快,读得准。注意到了多音字(背)。齐读多音字 e.母亲是怎样翻山越岭的?

(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这样的劳累经历了多久?(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春天,和风细雨,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

夏天,烈日炎炎,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

秋天,西风瑟瑟,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冬天,寒风刺骨,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

师:就这样,年复一年,指导我们长大,读: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2)第二组:摔倒 轮流 愧疚 突发奇想 A.谁来读读这组词,这次词又是描写谁的?(“我“)

a.指导“摔“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字。在田字格中描一个 b.“愧疚”

“愧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心里装着事情,就像长久生病了似的,所以记住是竖心旁和病字头)齐读

三、理清层次

师:我们在平时的朗读中,不但要读准字音,更要读出词语的味道来,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课文也读出味道。(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指名评价。)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课前的问题你都解决了吗?

过渡:课文读到这里,咱们课前提出的一些疑问你是否已经能够自己的理解而解决了?

1、作者为什么要抱母亲?(生交流)

师引导:虽然题目是第一次抱母亲,但实际上作者抱了母亲两次,第一次作者为什么要抱母亲(板书:换床单)

你从文中哪个句子知道的?划出来。

出示:

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指导朗读。

2、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板书:难过,愧疚)

作者没想到母亲这么轻,在课文出现了三处没想到,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

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吃惊,对母亲不了解,关心不够)

②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难过)

③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愧疚)

3.师引导: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相信你一定也读懂了作者此时心中的难过和愧疚。下面请同学读一读2、3自然段。这两段话能用几个字概括吗?(板书:忆往事)

4.过渡:是啊,作者感到十分愧疚,所以他又一次抱起母亲,同学们,你知道作者第二次抱母亲的原因又是什么?(板书:报母恩)此时作者是怎样抱母亲的?(生读第5自然段)

5.你能根据板书,给文章分分段。

第一段(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第二段(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第三段(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6.谁能把这三个短语连起来,完整地说一段话?(同桌交流)

小结: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段意连贯起来,并进行简要整理,这就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师总结:因为换床单这次偶然的机会,我第一次抱了母亲,但是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我的心里为什么这么难过?“我”又是怎样报答母亲的恩情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四.板书设计

13.第一次抱母亲

换床单 忆往事 报母恩

第二篇:第一次抱母亲

四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蒋阳成 课时编号:039

13.第一次抱母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

通过练笔歌颂母亲。教学方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磁带 课时安排:2课时

备课时间:2008年4月1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课时目标:

1、初步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学会文中生字、新词。教学进程:

一、唱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激发同学对母亲的热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1、学生自读,将你认为应该勾划的地方分别用各种符号(这里作简单的符号说明)勾划出来。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蒋阳成 课时编号:039

3、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三、检查生自学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开火车读词语。

3、指说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4、指导读长句子。

5、小组内探讨对生字的学习。

四、再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小声随读。

2、小组内交流:

⑴文章哪部分叙述了“我”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没想到母亲这么轻。⑵文章哪部分写“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却不知道母亲只有80斤体重能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⑶哪部分写“我”突发奇想,要抱母亲入睡,母亲却流泪了。

五、指导写字。

1、分析字形。

2、师范写。

3、学生练写。

4、评价生习字情况。布置作业:

1、为生字括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篇:《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案

秦 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课前谈话

出示歌德的名言,希望学生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意思)。

一、导入新课

让我们回忆一下,“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母亲生病了,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好下床,于是“我”抱母亲)师:于是就有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学生齐读课题)。

二、精读

过渡:当我抱起母亲,才发现,引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出示)

1.“竟然”是什么意思?(出乎预料,没想到)没想到,对作者原以为母亲很重,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画出相关的句子。2.学生交流。

学生回答后相机课件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1)“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翻过重重山岭,形容野外生活或旅途的艰辛。亦比喻克服了种种困难。)

师:你曾经爬过山吗?有什么感觉?(预设:累,爬不动,气喘吁吁等)

师:我们空身或背了一个小小的旅行包就气喘吁吁了,那母亲呢?母亲是怎样翻山越岭的?

生: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 师:知道100多斤有多重吗?(预设:举个例子,在班级内找学生,100多斤重差不多是两个某同学重)想一想,100多斤的担子压在只有80多斤的母亲的肩上,(预设:像秦老师这样就是80多斤)。母亲背上还背着妹妹,手里拉着我,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的样子会是怎样的?会有些什么动作、神情呢?(预设:气喘吁吁,可能会歇停会再走,看上去非常吃力,边走边擦汗)(学生回答后出示图画)

就如这幅画描绘的那样,你能体会母亲的这种艰辛吗?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指名学生读“在我记忆中„„直到我们长大。”)师:这样的翻山越岭仅仅是一天、两天吗?(年复一年、总是)

引读:是呀,在狂风暴雨中,母亲手里——,背上——,肩上——

在骄阳似火时,母亲手里——,背上——,肩上——

在大雪纷飞时,母亲手里——,背上——,肩上—— 即使我们已经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

出示,读着这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预设:母亲关心我们,母亲时刻为我们着想,母亲真伟大„„)

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指名读 齐读“我们长大后„„重的担子。)

(2)再想想,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100多斤重的东西吗?(做家务、下地干活、教育子女„„)

预设:(如果学生说了许多母亲在家做的活,但是没有提到“支撑起整个家的重担,那么教师可以小结:其实你们说的就是说母亲支撑起了„„(学生回答)

3.同学们,了解了这位母亲,我相信你们能把第二自然段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把书拿起来,齐声地把第二自然段读一读。4.过渡: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它不仅感动了作者,也让护士感动了,引读:护士也动情地说:————面对护士的夸奖,我们来看看母亲是怎么说的?

(1)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指名读句子 齐读句子)

(2)母亲的这句话什么意思?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

(3)你能试着读出这种感受吗?(指名读句子 齐读)5.是呀,每个母亲都是一样的。同学们,想想你们的母亲平时为你做了什么?课件出示:选择一句或几句,说说你们的母亲为你做了什么?

清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当我生病时,母亲____________;

当我伤心时,母亲____________;

当我____时,母亲___________ „„

同学们这就是爱啊,这就是母爱啊!(板书:母爱)你们读懂了母亲,带着自己的感受,再一起读读这段(齐读第3小节)

5.过渡: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想到母亲辛劳的一生,想到自己没有关心过母亲,“我”心里会想什么?会做什么?

预设: 我想„„我想„„师:作者和大家一样,也在那一刹那间产生了这种奇特的想法,他是怎样说的? 出示句子:我突发奇想„„抱你入睡吧。

该用怎样的语气说这句话?(深情地 亲切地 恳切地)指名带着语气读好这句话。

6.过渡:于是,一个儿子抱着母亲,哄她入睡的动人画面就这样出现了:师配乐朗诵第5自然段。(课件出示段落与配乐)(1)此时无声胜有声,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对互相依偎的母子吧!(生齐读配乐朗读第5自然段)

(2)再引读最后一句“我以为„„下来„„)

追问:母亲的泪水是母亲因为病痛而流下的吗?是因为什么? 学生说;这是兴奋的泪水、幸福的泪水、这是感动泪水、这是爱的泪水„„(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小时候,母亲曾无数次的抱过我(板书无数次),而这仅仅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给了母亲无比的激动和幸福,让我们也读一读,把这个画面留住,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里。7.练笔迁移 此情此景,会让很多人深有感触:

(1)母亲:躺在儿子宽大的胸怀里,我的泪水忍不住滑落„„

(2)“我”:看着闭着眼睛流泪的母亲,我的心潮澎湃„„(3)护士:看着这样的场面,我„„(4)我:读着课文,看到这样的画面,我„„

请拿起笔,选择一个角色,体会一下她的内心世界。

自主练笔,交流。

8.师:是啊,一生一世不求回报的爱是母爱;一生一世值得最爱的人是母亲。

(1)我突然想到一句诗,孟郊的《游子吟》还记得吗?知道是那一句吗?(出示古诗)

(2)是啊,父母之恩无以回报,让我们用感恩的心记住这句话,齐读。现在请拿出笔,用心把这句话写在书上,刻在心里。(3)此时此刻,我也想把我的心声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课件出示,我们一起来读读(配乐)最爱是你(献给我的母亲)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

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人,叫母亲;

这种爱,叫母爱。

四、作业

1.多抽点时间陪陪妈妈,让她体会到我们在乎她。

2.留心妈妈为家庭所作的点点滴滴,在日记中多给妈妈留点空间。

3.短时间内,用心为母亲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母亲笑一笑。

最后,让我们在一起背诵着《游子吟》来结束今天的课吧。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

母爱

无数次

第四篇: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听着熟悉的歌曲,我们知道母亲就是,在你入学时,帮你拿书包的人;雨中,为你撑花伞的人;在外,牵挂你的人;在家,给你沏茶的人;生病时,照料你的人;开心时,和你一起开心的人。歌颂母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一次抱母亲》。(出示歌词和歌曲《母亲》)

二、体会作者的感受

1、抱母亲,简单的一个动作,却让我的心情犹如平静的湖面扔下石子,变得不平静了,我的感受怎样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用“——”画出我的心情的句子。(巡视指导)

2、谁来读一读你画的句子。

出示:(1)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2)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3、这两句中,哪些词语直接写出了我的心情呢?(板书:难过、愧疚)

4、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个词。

三、体会母亲的轻

1、齐读第一句话,“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母亲到底有多轻?快速默读1-3自然段,用“——”画出相关句子。(巡视指导)

2、谁来读一读你画的句子。

出示: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1)我们也学着作者来抱一抱(跟着老师边读边做动作),作者这一抱从侧面表现了母亲的轻。

(2)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3、母亲到底有多轻?(80多斤)

出示: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1)齐读这句话。

(2)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生病的时候或许只有80斤左右,甚至还没有80斤)

4、在作者心目中,母亲有多重?(100多斤)。

5、我为什么而难过?(我太粗心了,太不关心母亲了,我的心里很难过。)

四、体会母亲的艰辛

1、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我为什么不知道她竟然这么轻?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用“~~~~”画出相关句子。

2、谁来读一读你画的句子。

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这段话中有两个“担子”,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想想这两个担子的意思一样吗?(红色)

(2)第一个“担子”是指什么?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出示:炎炎夏日,骄阳似火,知了不停地叫喊着,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寒冬腊月,雪花纷飞,呼呼的北风无情地刮着,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第二个“担子”又指什么?(不仅指肩上的担子,还指生活中的重担)想想生活中,母亲都要干什么?(比如说:赡养老人、抚养子女、教育子女、生活的压力等)

3、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勤劳、善良、无私)

4、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得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同学们,当我们理解了这里的重担,再回来看前面这句话,“翻山越岭”,母亲仅仅是翻过一座山,穿过一道道岭吗?其实,这里指克服一个个什么?(困难)

5、说得好。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得真好!)

6、让我们像她这样齐读最后两句话。

7、读到这里,你明白我心里为什么难过和愧疚了吧?(我为自己一直不懂事,没能帮母亲挑重担,减轻一点负担而难过;母亲以瘦弱的身躯承受那样的重担,不怕劳累,毫无怨言,病成这样,我心里难过)(很好,你很会读书,读出了话中意,弦外音)

五、体会母爱的无私

1、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它不仅感动了作者,也让护士感动了,引读: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

2、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伟大、无私、谦虚)

3、是呀,每个母亲都是一样的。同学们,想想你们的母亲平时为你做了什么?课件出示:选择一句或几句,说说你们的母亲为你做了什么?

清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当我生病时,母亲____________;

当我伤心时,母亲____________;

当我____时,母亲___________ „„

4、雨果说过一句话,出示:雨果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人的胸怀。我说——比天空还要大的胸怀是母亲的胸怀,只有母亲的这份胸怀是伟大的、谦虚的,无私的。

5、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出示: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侯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母亲终于闭上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师配乐范读。)

(2)母亲的泪水是什么样的泪水?

学生说;这是兴奋的泪水、幸福的泪水(为什么感到幸福)、这时高兴的泪水,这是感动泪水。这是爱的泪水„„

(3)师:小时候,母亲从无数次的抱过我,而这仅仅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给了母亲无比的激动和幸福,让我们也来读一读,将这个画面留住,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里。生齐读。

六、升华

1、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回报母亲恩情的方式也很多。作者用“抱母亲”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母之情,你们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们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呢?(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2、学生各抒己见。

3、最后,让我们对着母亲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母亲的爱》,献给各位亲爱的母亲。

七、板书设计

第五篇: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对课题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读准生字词的音,会写“摔、翻”,并读通课文。

3、了解课文大意,并归纳段意。

4、解决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有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上学,第一次乘飞机,第一次游泳,第一次为妈妈端药等。有的第一次或许就在你的不经意之间过去,有的第一次却是终身难忘的,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是:板书:第一次抱母亲

就是另作者终身难忘的事。

2、说到母亲,我想每个孩子对母亲都充满了感激之情,我们也学了很多赞美母亲的诗文,你还记得吗?

《母亲的恩情》。里面有一首诗,我们来记一记。《游子吟》„„

3、今天我们又要学一篇和母亲有关的文章,一起读课题

4、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吗?

作者为什么要抱母亲?在哪里抱的?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独特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的音,并读通课文。自由读。

2、出示词语:

守护:找个近义词

托住脖子:“脖”要和哪个字区别。仰面摔倒:师教“摔”字的写法。

担子:什么是担子?还有什么也可称为担子?肩上的责任,照顾老人孩子,担当承重的劳动。翻山越岭:看了这个词,眼前出现什么?书上的句子在哪里?谁“翻山越岭”?看出了什么?

愧疚:找出句子,你能换个词语吗?

三、指名读课文,解疑并分段。

刚才同学们又一次读了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好好想一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1)为什么要抱母亲?母亲生病了,住在医院,连下床都很吃力,护士换床单时,我抱母亲的。(2人)

(2)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没想到母亲那么轻,我差点仰面摔倒。师评:这实际上是讲了我第一次抱母亲这件事的什么?(起因)谁能把这个故事的起因连起来说一遍。

(3)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呢?护士批评我,可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一直是力大无比的。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子,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我非常愧疚。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这个内容?(2、3节)

(4)最后写了什么?(我抱母亲入睡。)

(5)根据我们刚才的归纳,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顺序。)该怎么分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的伟大和无私。

2、通过品读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母子间的深情。教学过程:

一、简洁导入。

1、“我”第一次抱母亲,竟然抱出了三次“没想到”。“我”没想到的是什么? “我”为什么会没想到?

“我”为什么要反复三次写出自己的没想到?

2、请大家默读全文,特别留心这三次“没想到”。每找到一处,就用浪线划下来。体会体会三次“没想到”的感觉和滋味儿。

二、品读三次“没想到”,突现一个“轻”。

1、谁来读一读“我”的第一次“没想到”?(课件一:依次出现三个句子)

“我”使劲一抱,没想到抱出了母亲的——(跟答“轻”。在第一个“没想到”的右边板书“轻”)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2、“我”的第二次“没想到”谁来读一读?

(在第二个“没想到”的右边板书“轻”)“轻”字第二次出现在你的面前。谁再来读读这次没想到?

3、谁来读读第三次“没想到”?

4、这已经是第三次出现“轻”字了,什么感觉?什么滋味儿?

5、将三次没想到的句子串在一起品读:

师:(课件呈现三次“没想到”的句子)教师按原文引读:

母亲病了,病得不轻,连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当护士进来换床单的时候——(指名接读第一次“没想到”)

面对护士的责怪,我急忙解释——(指名接读第二次“没想到”)当我从母亲的口中知道了她的真实体重时,回想跟母亲生活了几十年,我怎么也接受不了这样一个事实。因为——(指名接读第三次“没想到”)

6、在我的眼里,母亲是怎样的? 哪里感受到母亲的“力大无穷”?

:生: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板书:重)

7、指名读:母亲是怎样翻山越岭的?你能想象母亲是怎样翻过重重山,越过层层岭的吗?

8、而这样的拉,这样的背,这样挑着重担的翻山越岭,只是一次吗?依据何在?(这样年复一年)

创设情景读——同学们,你们看见了吗?

(课件二:书上图

一、我的第一句话、《我的父亲母亲》音乐)在漫山遍野的春光中,读: 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段话字变蓝色)

是啊,母亲坚实的脚步,踏得一路花香四溢。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里,读:

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是啊,母亲汗流浃背、挥汗如雨、无怨无悔。在满山枫叶浸染的秋色中,读:

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是啊,母亲挑着一担丰收的果实,满脸喜悦。

在白雪飘飘的冬季里,读:

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是啊,母亲鼻尖冻得红红的,雪花落满了她的肩头。

9、还有哪里让你感受到母亲的“力大无穷”?

生:(朗读)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板书:重)

是啊,压在孩子身上,疼在母亲心里呀!

10、还有哪里感受到母亲的“力大无穷”?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母亲挑起的仅仅是100多斤重的担子吗?不!在你看来,母亲的担子里还挑着什么呢?

师:是啊,母亲挑起的不仅仅是舍不得让我们挑的重担,她挑起的还有家庭、生活的重担,她挑起的是自己肩上的一份责任,挑起的是对我们悉心的呵护与爱啊!

11、让我们把这一镜头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脑海吧!

感情朗读“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2、感情朗读:年复一年、岁月流转,一轻一重就这样搁在母亲的身上,更搁在母亲的心中。当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之后,作为儿子的我,怎能不感慨?又怎能不愧疚呢?难怪我第一次抱母亲时——读:(出示)(课件三:整体出现“轻”的三个句子)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难怪我第一次抱母亲时——读:(出示)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难怪我第一次抱母亲时——读:(出示)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3、同学们,作者的这三个“没想到”,却让你想到了什么?

三、品读“抱”字。

1、在母亲的眼里,她对这一切是怎样看的?请读课文第三、四节。

生: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的?”这里看出母亲觉得这些是她应该做的,没什么值得一提。

师:同学们透过母亲的笑,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仿佛看见昏暗的油灯下,母亲正在替我缝补衣裳。仿佛看见家里,母亲正在冰凉的水中洗衣。仿佛看见农田里,母亲正在忙碌的身影。仿佛看见家中,母亲正忙着伺候爷爷奶奶。是啊,这一切的一切在母亲看来呢?

生:母亲“笑了笑”看出母亲觉得这些事不足挂齿。

生:我们看出母亲做这些事情她觉得是理所应当的,这是她的责任,没什么可说的。

2、母亲淡淡的一笑、不经意的回答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母亲的责任、无怨无悔。这就是我的母亲,这是与我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母亲。如今,母亲病了,病得不轻,连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往事新愁一次又一次地涌上我的心头(课件四:图

一、《思乡曲》音乐)

千言万语,千愁万忧,都化作了这样一个动作——“抱”

(感情朗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3、同学们,你可曾体会,这是怎样的一抱啊?

4、谁再来抱抱母亲?老师看到你边抱母亲边轻轻地摇动着,孩子你想摇走些什么吗?

我想摇走母亲的辛劳。我想摇走母亲的病痛。我想摇走母亲的烦恼。你想摇来些什么吗? 我想摇来母亲的健康。摇来母亲的长寿。摇来母亲的幸福。

5、还有谁来抱抱母亲?

下载第一次抱母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次抱母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次抱母亲

    13.第一次抱母亲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3、感悟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

    第一次抱母亲

    让眼泪伴爱一起飞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随想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一文,以朴实的笔调撷取生活中儿子抱母亲的一个生活镜头,让人体会到母爱的博大深沉......

    第一次抱母亲大全

    第一次抱母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体验、表达,感悟母亲的爱,理解孝子情怀,从而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 执教:紫霞街中心小学胡云虹 学生:雨花台区实验小学四(3)班 时间:07年4月13日上午10:10-10:50 师: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13课。一起读课题 我们知道,在文中我一共抱了三次......

    第一次抱母亲

    哎呀,很遗憾,我希望你们看一看,结果没看。好,今天我们学的课文题目是《第一次抱母亲》。先跟我一起写课题好吗?(生:好。)把右手伸出来,我这样写能看见吗?(生:能。) 师:(边板书边口述)写第一......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评析盐城市第二小学汪娟教材分析:《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讲述了“我”在守护母亲住院时才知道母亲一生最重......

    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 (2017-02-24 09:33:02) 标签:分类: 教学设计 教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读题。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既然课题是第一......

    第一次抱母亲3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柳静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难过”、“愧疚”“重担”的意思。 3、通过对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