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权威评估
权威评估
连续十八年,在中国各大权威机构、著名媒体和公众对考研培训界的所有评选中,万学海文荣获了全部第一的最高评价!万学海文历史满载荣誉,顶级嘉奖不胜枚举,2007至2009年间,全国各大权威机构针对或涉及考研培训界的正规调查评估共有19次,而万学海文独家荣获了19次权威评选的全部第一名。真正能够验证教育机构质量和实力的专业评选结果列举如下:
2010年1月 万学教育荣获“建国60周年十大品牌教育集团”、“ 建国60周年最具影响力职业培训品牌” 万学教育集团总裁张锐荣获“中国教育60年60人 中国教育成就奖”殊荣、此次盛典是由搜狐网、搜狐教育频道发起,全国60余家权威主流媒体联合主办的年度教育盛事,600万网友参与在线投票,全方位、多角度地对中国教育行业进行评选。万学教育受到广大网友一直好评,连获殊荣。
2009年12月 万学教育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教育集团”称号、万学教育集团总裁张锐荣获“中国教育产业领军人物” 在此次由腾讯网、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新闻网、人民政协报等权威机构主办的“回响中国 2009中国年度教育总评榜”活动中,万学教育凭借在行业内的超强实力和显著成绩受到广大消费者及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
2009年11月 万学教育集团在第三届中国创业投资价值榜评选中被评为 “最佳新锐企业”奖。此次评选由cctv、英国路透社、著名投资研究机构纵横合力、《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中国创业投资价值榜对全国上万家优秀企业进行权威评估,万学教育是唯一荣此殊荣的教育集团。
2009年11月 中国第六届教育家大会授予万学教育集团“2009中国诚信教育培训机构”、“2009中国教育创新示范单位” 殊荣,万学教育集团张锐总裁荣获“新中国60年民办教育十大风云人物” 荣誉称谓,并被聘为“中国教育家大会副理事长”。于北京大学百年讲堂隆重颁奖。
2009年5月 万学教育荣获“创业共发展,青春促和谐”儒风泰山杯创业典范评选一等奖。本此次奖项由共青团中央青年创业典范评选委员会颁发。万学教育是全国唯一获奖的教育机构。
2009年1月11日 万学教育荣获“中国考研培训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嘉奖,万学教育金路公务员荣获“中国公务员考试培训市场最具影响力品牌”嘉奖。此次评选由中国联合商报社、品牌杂志社、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中国第一品牌研究中心、全国高科技产业品牌推进委员会等多家权威机构联合举办,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颁奖。
2009年1月10日 万学教育集团总裁张锐博士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教育行业十大风云人物”。此次评选由人民日报新闻战线杂志、中国国际品牌协会、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等多家权威机构联合举办,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颁奖。
2009年1月9日 万学教育荣获“2008京城教育调查”活动隆重颁发的“代表北京最高办学水平的考研培训学校”嘉奖,万学教育集团总裁张锐博士被评选为“北京十大培训领袖”和“2008年度北京教育慈善家”。此次评选由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教育频道、北京晨报、信报、竞报、新浪教育联合举办。
2008年12月21日 万学教育荣获“中国考研市场公众满意首选品牌”、“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十大标志性品牌”殊荣。万学教育集团总裁张锐博士被授予“影响2008·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十大创新商业领袖”光荣称号。此次奖项在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务时报社、世界华商杂志社、中国品牌协会等联合评选颁发。
2008年12月1日 万学教育荣获“中国考研机构卓越成绩奖”,万学教育集团张锐总裁荣获“中国教育行业十大风云人物”,在此次由腾讯网、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权威机构主办的“回响中国?? 2008中国年度教育总评榜”活动中,万学教育凭借在行业内的超强实力和显著成绩受到广大消费者及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
2008年11月21日 万学教育荣获“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教育企业”殊荣!此次奖项由CCTV经济频道、英国路透社、新加坡新传媒集团、著名投资研究机构纵横合力、新浪财经联合主办的中国创业投资价值榜发布峰会颁发。
2008年11月16日 中国第五届教育家大会授予万学教育集团总裁张锐博士“改革开放30年中国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光荣称号,此次盛会由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中国经济周刊、中国教育人才专业委员会等权威机构联合主办,于北京大学百年讲堂隆重颁奖。
2008年9月 万学教育荣获“中国最具上市潜力企业50强”称号,整个中国教育行业仅有两家入选。此次奖项由科技部、商务部、教育部、中国贸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产业部和北京市政府联合评选,并于钓鱼台国宾馆隆重颁发。本次评选极为严格,评估委员会由中国证监会主席周道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
一、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浙江大学商学研究院院长李志文、长江商学院中国企业研究中心资深专家黄明等六十余名顶级专家组成。
2008年5月 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组织专家团队在全国考察了所有正式注册的考研辅导机构之后,认为万学海文的教学质量与企业实力远远超越其他考研辅导机构,从而选定万学教育为独家战略合作伙伴,为其独家提供考研全频道课程内容。
2008年4月 万学教育荣获“中国考研市场第一标志性品牌”。此次奖项由中国十大标志性品牌推荐委员会、中国企业竞争促进会、商务时报社、企业科技与发展杂志社、中华卫视、315电视台、世界华商杂志社、中国消费者联盟联合评选。
2008年2月 全球最大投资基金—红杉资本和联想集团直属投资基金对中国所有考研培训机构进行了近两年的深度考察和两百多项指标的比较分析之后,中国考研机构中排名第一的万学海文得分97.5,而排名第二的另一考研机构仅得分21.3。如此悬殊的优势对比,促使红杉和联想迅速将2000万美金投入万学海文,期望万学海文在两年内将中国考研培训行业完全优化和统一。
2008年1月25日 万学海文在“2007年度最受网友推崇的职业培训品牌”榜单中高居榜首,成为最受网友推崇的考研培训品牌!此次奖项由搜狐携全国40余家主流媒体共同打造的“寻找2008中国教育新高度教育总评榜”隆重揭晓。
2008年1月20日、2007年1月31日 万学海文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十大教育品牌”、“中国考研市场十大影响力品牌机构”;万学教育集团总裁张锐博士被评为“中国教育品牌十大杰出企业家”。此次奖项由人民日报市场版、中国联合商报、中国商业企业协会、中国品牌学会共同评选产生,于人民大会堂隆重颁奖。
2008年1月5日 万学教育荣获“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突出成就奖”、“中国最具品牌影响力教育培训机构”殊荣、总裁张锐博士被评为“中国教育培训界最具影响力人物”。此次奖项由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评选颁发,万学海文从全国10631所入围机构中脱颖而出,喜赢三项大奖。
2007年12月26日 万学教育被评为“2007年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突出成就奖”、“2007年北京最具品牌影响力的教育机构”;总裁张锐博士被评为“北京市教育领军人物”。此次奖项由教育部中国教育在线、北京晨报、新浪教育频道等机构联合举办的“2007年京城教育调查”活动颁发。
2007年8月8日 万学教育荣膺“品牌中国金谱奖——中国教育行业年度十佳品牌”桂冠。此次评奖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第一财经日报、分众传媒、品牌联盟主办。与万学教育同台获奖的还有: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长江商学院等九家单位。
2007年6月30日 万学教育荣获“最值得推荐的教育培训机构”嘉奖,此次奖项由教育部中国教育在线、北京晨报、新浪教育频道、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联合考察评选。
2007年1月3日 万学教育一举荣膺“中国十大教育培训机构”(唯一考研培训机构)、“中国十大优秀师资力量培训机构”(唯一考研培训机构)、“中国诚信招生教育机构”、“全国三甲考研品牌教育培训机构”等多项大奖;评选万学教育集团总裁张锐博士为“影响中国教育行业的十大领军人物”。本次奖项由教育部中央教育研究所考察评选,于钓鱼台国宾馆隆重颁发。编辑本段联系地址
公司名称:万学教育
公司网站:海文考研网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66号第三极大厦A座17层(海淀图书城旁边)
邮 编:100080
第二篇:权威政府
中国目前处于一个由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同时处于一个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时期,建立一个权威政府,维护政府的权威,不仅已经成为一个理论问题,也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建立权威政府的必要性
当前转轨与转型事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日益向现代化发展。政府对经济、社会等管理职能由过去大包大揽和直接管理为主向社会放开的间接宏观调控为主,原先由政府承担的多种职能正逐步交由社会承担,“有限政府”正在建构,“小政府,大社会”就是对这种现象的总结。然而,小政府并不等于软政府,相反,处于当前阶段,我们更加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权威政府来保证当前的经济、政治、社会的平稳运行和有序发展。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加以推动。中国这样一个后发外生型的发展中国家里市场经济体制不是自发生成的,其发展的向度、方式、速度必须而且只能与政府来加以培养并主导其生成,政府是经济、政治、社会的组织者,秩序的生成者和保证者,法律的执行者和维护者。因此只有建立权威的中央政府,才能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和封锁,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市场;才能统筹规划,协助建立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企业买卖市场,促进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完善;才能规范市场信息,加强市场管理,制止违法经营和不正当竞争。只有建立了权威的地方政府,才能保障地区政治局面的稳定,才能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经济体系的生成和完善,才能保证国家的法律、政令自上而下的实施和生效。中央政府权威和地方政府权威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互为补充。建构二者的权威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次,只要建构一个权威政府,才能保障转型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度、快速、持续的进行,才能保证政治温度。所谓政治稳定是指社会政治体现在运行过程中处于一种有序状态,是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动态平衡。当前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处于攻坚阶段,各项经济、政治、社会等体制改革处于一个十分紧要的关头,体制改革本身就意味着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涉及到强制性的对以往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修正和对未来领域的开拓和探索,这就会牵涉到多方面的利益变动,可能会造成某些冲突、对立,从而破坏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对改革造成损害。因此,要求有一个强劲的政治权力作为体制改革的坚强后盾,并为改革的前进和深化作“开路先锋”,要用政府的权威来保证各项改革政令的有效实施。“他们(权威政府)常常帮助发展中国家,至少是在发展的早期,通过确保市场经济的稳定而达到高的增长率。’,同时,市场经济并不能自动带来社会利益的公平分配,它只是给人民提供了规则面前的平等或者是形式下的平等,因而有效率的市场可能产生极大的不平等。“政府通过在公民之中重新分配财富和其他资源以弘扬社会正义是必须的。-;z}我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消灭剥削、消除贫富分化、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这种制度本身的内生规定性要求国家必须利用政治权力去克服上述矛盾,以政府的有效性去克服市场的无效性来保证稳定。还有,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社会关系加速变革,社会结构,社会利益构成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意识更新趋快,这种多元化不可避免的引起了一定程度的社会的失衡趋向,同时也会在一定条件下引发一定的非秩序行为和不稳定因素,对社会的平衡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因此,要用政府的力量来控制这些不利因素,尽量减少它们的负面影响。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的进行。邓小平认为实行现代化“最关键的问题是需要稳定”,“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国什么事情也干不成,’,由此可见,现阶段乃至今后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一个权威政府是必需的,一个有保障的平稳局势是现代化发展之必须。
再次,中国面临的当前国内外环境需要一个权威政府。国内,由于转型时期的变革,利益的重新划分,各类不同意识的泛起,由过去铁板一块的同质社会向多元化转变;同时地方分裂主义,各类邪教推波助澜,更兼我国人多地大,贫富差距在地区、行业上加大,各种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外,由于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上处于低潮,我国成为外国反共势力和平演变的对象,某些国家坚持“冷战思维”,不断在比如人权、西藏、新疆等问题上挑起事端。台独势力、**、“东突”等分裂势力常常造势,而且境内外势力相互勾结,兴风作浪,时时给我国现代化建设造成破坏和构成一定的威胁。同时,我国处于世界上几个有战争危险的地区的包围之中,北有中亚的宗教极端势力,东有南北朝鲜的对峙,南有南亚次大陆的巴基斯坦、印度两个有核武器的国家对立,而且,我国与东南亚国家有南海争端,与日本有钓鱼岛之争,与韩国有东海大陆架之争,与印度有涉及12 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争端,不论是周边有事还是直接卷入冲突,都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极大的冲击,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一个权威政府来对敌对势力加强专政,构成威慑,令其不敢轻举妄动,也需要一个权威政府来领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增强我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保证我国的领土完整、国家主权和我国的根本利益。可见,一个能保证秩序、维护稳定、打击分裂、促进经济发展的权威政府是现实所必需的。当前,建构一个权威政府起到强有力的作用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政治任务。应成
为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必须突出其位置。
二、权威政府的建构
权威是权力和威望的统一,以对一定价值的认同为基础,政府的权威来源有以下几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宪法的授予,大众的认同,法律的规定,国家暴力机器的维护等,这些因素是构成一个系统的权威基础,宪法的规定将一定的权力授予政府行使,作为宪法的保障,是政府的法理权威的来源.是它合法化的基础,.‘较低层次的合法性可能降低政治组织(权威)、还致使公共政策失败。”再由法律规定具体行使的各项政府职能,由国家机器强制执行,以此引得民众的认同和遵守。但是仅仅有此还不够,民众的
认同感并非仅仅因为行使的权力来自法律的授予.还应该正当、合法的行使,同时,行使的各种权力可能遇到各类不法分子的抵抗,这就需要各类国家的暴力机器来保障执行,使国家机器顺利运行。
权威政府的权威归根到底来自于民众对政府行使其职权能力认同和信赖,因此建构权威政府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源,在此基础上建构权威政府的基本框架,完善其组织体系,建立其制度体系,确立起牢固的根基,形成组织权威,制度权威。政治制度上的首要问题是政治制度的发展落后于社会和经济变革,因此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最重要任务就是规范党和国家的权限,党政分开,以法律来规范党和政府各自的权力,避免以党代政、党政不分。在此基础上建构的权威政府才会确立起真正的权威。1.政府权威的确立有赖于对各类资源有效、合理、高质的利用。一个国家的权力资源的结构大体分为宪法性资源,物理性资源和操作性资源。宪法性资源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宪法所规定和赋予政府的公共权力;物理性资源指的是为保障公共政治权力的顺利行使而建立的带有强制性的组织和机构,如军队、警察、监狱、法院等暴力机器。操作性资源主要包括政治体制、政治规范、政治人事、国家财政等方面的权力。一个国家利用本身具有的资源总量必须产出最大的效益,使其最大限度的实现出来,需要对起进行合理的培植。横向上,立法、行政、司法三者必须统一协调又相互制约。我国议行合一的政治体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由于其形成发展的时间短,许多方面仍有待完善,必须在现实中加强权力的制约,强化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职能,使之更为适应现实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纵向上,必须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权力资源配置。权力过分集中会导致专制,从而使地方失去积极性;地方权力过人会出现地方分散主义和无政府主义,造成中央政府权威的弱化。我国历代以来一直是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也曾有过几次地方分权的尝试,但一直未获得很大的成功。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P·亨廷顿认为:“在较晚进行现代化的社会中,政策创制的采用而非提出就成了关键。在这些社会中,抵制现代化改革的势力,无论在数目和力量上都跟美国不同,传统的社会势力、利益、习惯和制度在这些社会根深蒂固,要改变或摧毁这些传统势力,须将权力集中在现代化的推行者手中。”[6]为了维护全国的统一和稳定,维护稳定的秩序和法律的平稳执行,强大的中央集权是必须的。在此前提下适当的权力下放,使中央与地方权力统分集合,集分平衡,保持适度的平衡,既发挥中央集权的长处,又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政府高效运转。
2.政府权威的确立有赖于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按照法律的规定来行使自己的职权,政府本身的行为合法化、规范化、程序化、原则化。要求政府在行使其职能时应当依法行政,一切以法律为准绳,防止和纠正行政执法中的随意性,维护行政执法中的严肃性,同时健全行政监督体系,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执法水平。当前我国依法行政从总体上来看是好的,但有部分的局部的不良现象,这严重损害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这要求我们在健全行政体系的同时,加强行政队伍的建设,提高行政人员和公务员的素质和水平,强化他们的依法行政意识,使人民群众满意。
3.政府权威的确立必须坚持不懈的反腐败。腐败是社会的毒瘤,不仅损害干群关系,危及政府权威,而且造成各类资源的巨大浪费和提高政府运作成本。“这个问题不解决好,我们的改革开发和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坚强的政治保证,就会走到邪路上去,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腐败不仅是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各级政府都应建立一套反腐倡廉机制,同腐败做长期的斗争,净化自身,而达到强化自身。当前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强权力监督机关的组织独立性和权威性。二是完善反腐败的法律建设:在重视事后追惩的同时加强具有防范功能的法规建设。三是搞好人事管理,第一,选好,用好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本身的清正廉 洁,以身作则,不仅能够对部属起方法作用,而且即使本单位出现腐败行为有容易得到解决;第二,实行考试招聘制度,保证公务员素质。四是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机关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和控制,折射反腐败的必要条件。五是在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多发部门引进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智,如对土地使用权,工程承包权一律实行公开拍卖,公开招标,杜绝钱权交易和黑箱操作,从而刹住腐败的泛滥之势。[8〕
4.政府权威的确立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在社会的转型期间,市场经济的大潮激起了不同价值追求和取向,对同一社会现象由于其不同的地位,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利益归宿,不同的社会经历而表现出不同价值评判准则和不同的价值目标追求,表现出不同乃至对立的心态和行为,这种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和矛盾不仅直接影响人们对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承受力和适应感,而且更加深刻的影响到人们对权威的认同。从而在广泛的层面上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协调程度。“某种程度的 意见一致是所有社会组织存在的前提”,因此,政府必须运用手中的各种舆论工具来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要适应转轨时期的新情况、新变化,就要用新的方法来研究问题、新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当前,必须用邓小平理论来武装我们的思想。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以此来强化政府权威,获得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思想上的保证。
5.权威政府的建构在于政府提供良好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在于政府作出科学的决策并有能力执行和落实决策。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基础在于经济,也就是一个政府的财力。有充足的财力支持才会有能力来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才会使宏观调控政策得到经济上的支持而有效贯彻和执行。目前,健全税收制度是增加政府财力的一项重要手段,开辟新税种,打击偷税、漏税、骗税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课题。在强大经济的支持下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并将其落实到位,令法规和政策符合客观现实的需要,才有利于维护和增强政府权威,反之则会降低政府权威。
6.权威政府的建构必须维护和开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威。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她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因此,加强政府的权威就必须加强党的权威,加强党的权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切实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制度建设、领导体制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把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维护和开发党的领导权威资源的根本出发点、立足点、着眼点,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各级干部必须在工作中认真贯彻和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组织制度权威,以及在领导体制上对中央的绝对服从、对上级领导权威的服从和对下级领导权威的尊重,维护和强化党的组织权威,坚持反对腐败,才能维护和增强党的权威,从而通过党的领导地位来维护和加强政府的权威,建构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7.建构权威政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本国政府在外交,国际风云舞台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能在国际舞台上维护本国的根本里,维护本国企业的正当权益。很显然,一个丧权辱国,对外随意妥协退让的政府是不会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的。全球化的市场竞争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必须由政府来代表和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主导市场经济建设,使本国利益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否则,民族利益将受到损害。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而且日趋一体化的国际大舞台,我国只有加强内功,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准则,独立自主的发展我国同外国的关系,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反击对我国的无端攻击和挑衅,树立起与我国实力相当的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才会赢得民众的认同和归依,才会强化政府的权威。政府权威的建构并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过程,权威获得最大程度的认同是实现权威的手段也是目的。转型时期各种不同利益分化,各类不同的利益要求涌现,作为一种能够积极适应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政治体系,实现最大限度的权威认同,该政治体系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政治体系,表现为通向掌握和执行各级政府权力的职位在更大范围内向新兴阶级、阶层和利益集体开放,把在现代化转变社会下所产生的并获得了新的社会意识的社会力量纳人自己的体系之内,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活力。也就是亨廷顿所说的“参与扩大化”,接纳不同背景的代表人物从而融合不同利益阶层的利益要求是建构政府权威的必经之途。
三、建构权威政府应该注意的问题
建构一个权威政府对于一个转型时期的国家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保持稳定,保障秩序,在此基础上来促进发展。然而权威政府并不等于专制政府,民主和自由是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向,因此建构一个政府的权威不能也不可以以牺牲民主和自由为代价。然而二战以来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新兴民族国家所进行的西方民主化实验表明:民主非但未能促进政治的发展,反倒使社会产生了认同危机,在共识破灭、权威瓦解的情况下,各种政治力量自行其是,展开相互对抗谋求本派权力的最大化。有人用罗马“执政官制”的概念将其称之为“普力夺社会”(Praetorianism)。归纳总结这些国家的经验教动诞生了以亨廷顿为代表的“大政府学派”,降低了过去将民主化视为政治发展的首要指标的高调,将注意转移到了政治秩序上来。他们的基本思路可以做如下概括:现代化需要稳定政治秩序;稳定的政治秩序离不开有效的政治权威;政治权威的建立则有赖于统治集团或某个领袖人物的圆熟的政治谋略和政治搜夔
技巧。这就是所谓的新权威主义结论。[l0〕可知,一个权威政府对于维护秩序和保障平稳是必须的。但是“事实上,一个压倒一切的政治权威在获得维护秩序的强大力量的同时往往要妨碍它获得政策创新和体制变革的外在条件和机会’,这这些外在条件和机会在现代化的发展中是必需的。因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基本国情,推行民主化依然是我国政治发展的最终目标。可见,权威政府并不是要建构一个专制政府,不能以稳定为由而盲目排斥民众的参与进而扼杀民主,走上专制的道路。假如走上这样一条路线,必将发展成为一个暴虐的政府而遭到民众的唾弃。建构权威政府还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论及社会发展时认为有两种基本的力量推动社会发展,一种是政府的控制力,一种是社会的自由力。这两种力量是互动的,其合力是政府与市场的有效配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有一个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本身的不完善和不成熟及其自身无法克服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要求有一只“看得见的手”来调节、引导、控制,要求政府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以有计划的调节引导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尽力达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合理利用,加快现代化的速度。同时保证市场的平稳,公正和公平。当然,政府不应该再像计划经济时代一样对市场完全控制,否定市场的基础性作用,靠行政指令决定一切,干预市场,凌驾于市场之上。市场机制仍然是经济运行的基础性调节机制。二者做到密切配合,形成强劲的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l]RiehardMadsen.ChinaAndTheAmerieanDream[M].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2]GabrielAAlmond.Comparativepolities[M〕.publisher: PriseillaMeGeehon,2001.仁3][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GabrielAAlmondComparativePolitiesP16Publisher: PriseillaMeGeehon2001.〔6〕〔9〕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巨7〕江泽民,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八次全会上的讲 话〔N].人民日报,1997一5一6.仁8」何志军.论转型时期的政府权威[J〕.理论与改革,1998(1).仁1。」[11」严强,张凤阳,温晋峰.宏观政治学[M〕.南京大学 出版社,1998、[1幻杨新光.论现代化我国强化政府权威客观必要性〔J工 理论与现代化,2000(10).
第三篇:建设部权威
建设部权威:最新全国高校建筑学专业排行2011-05-08 18:49:06|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1.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2.东南大学建筑系
3.同济大学建筑系
4.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5.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6.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系
7.重庆大学建筑学院
8.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9.湖南大学建筑系
10.浙江大学建筑学院
11.深圳大学建筑系
12.华侨大学建筑系
13.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14.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15.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
16.西南交通大学建筑系
17.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
18.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19.郑州大学建筑学院
20.山东建筑大学建筑系
第四篇:【权威发布】《部分公安改革项目实施效果评估报告》全文
【权威发布】《部分公安改革项目实施效果评估报告》全文
《前言》
“部分公安改革项目实施效果第三方评估”由公安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联合开展。
本次第三方评估开展之目的在于,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抓改革落实的重要指示精神,从公安部目前在全国或部分地区公安机关实施的改革项目中,选取部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项目进行第三方评估,从第三方独立、公允、客观和全面的立场出发,跟踪掌握改革实施情况,确定业已推行的部分改革项目的绩效,在对这些改革项目进行总体基本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改革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通过提出特定的政策建议,优化改革所面临的内外条件,以促进公安改革进一步深化推进落实。
第三方评估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绩效管理的第三方评估具有如下基本特点:(1)第三方评估是实施绩效管理的政府及其部门的外部评估模式,不同于政府绩效管理内部部门的评估。(2)第三方评估是多元主体对政府绩效的多角度评估模式。高等院校、中介组织、社会组织和公众的观点和意见都被广泛纳入到评估内容之中。(3)第三方评估是采取多种评估方法和手段的专业评估模式。社会调查、深度访谈、专业逻辑分析和量化手段都被应用在评估过程中,更具有科学性。(4)第三方评估因其具有独立性、公开透明性和专业性,而成为更易被接受和承认的公信评估模式。采取第三方评估的政府绩效由于其权威性及制约性而更易被社会公众、新闻媒体所广泛认同。
本次评估从启动到提交报告经过了六个阶段,在每个阶段综合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尤其是应用了科学的、跨学科的、实证的研究方法,确保了研究成果的科学性。第一个阶段通过参与第三方评估的各方,通过专家座谈会等形式确定了研究目标和框架;第二个阶段,评估组通过讨论确定本次第三方评估所采用的基本评估方法,并明晰了未来评估的具体方案;第三个阶段通过概率抽样方式采集公众层面的资料,向各地随机抽取的受访人了解普通公众对公安改革的看法和建议;第四个阶段,组成了多个深度访谈团队,对公安改革所涉及的公众和利益相关方进行了深度访谈和追踪问卷调查,就公安改革的成效及未来深化问题交换了意见和看法;第五个阶段,进行了资料整理和分析工作,对进一步优化公安改革问题进行了多次深入的讨论和论证,同时反复查证数据以保证评估结论的科学性;第六个阶段,撰写研究报告,评估组综合运用了多种资料分析方法并召开集体讨论会,就报告撰写的相关问题进行商讨,并最终完成了最终评估报告。
“部分公安改革项目实施效果第三方评估”是公安改革绩效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该评估不仅涉及准确全面把握公安改革的绩效成果,而且也涉及到其他有关公安改革项目、参与评估改革项目的未来可持续改进。期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和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本次第三方评估结果能够为推进公安改革做出微薄贡献。
在此,评估组向为保证评估工作顺利完成提供过支持和帮助的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谢意!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
2017年6月7日
评估结论择要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第三方评估选取部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安改革政策,从第三方独立、公允、客观和全面的立场出发,跟踪掌握改革实施情况,对业已推行的部分改革项目绩效展开评估。在对这些改革项目进行总体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改革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通过提出政策建议,优化改革所面临的内外条件,推进公安改革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通过社会公众调查表明,社会公众对六项政策中的五项知晓率相对较高,对六项政策内容的认同度和满意度很高,对于六项政策执行满意度和政策效果满意度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整体而言,人民群众对六项改革政策实施的整体效果满意度极高,证明这些政策反映了民意、顺应了民心、改善了民生,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好政策。
第三方评估认为,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1 3”意见方案出台实施两年多来,公安部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抓改革落实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重点问题,持续用劲发力,公安改革的成效日益显现,改革的受益面不断扩大。特别是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方面,全面推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便利群众生产生活改革举措的落地实施,形成了一大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公安改革亮点,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点赞。
为了进一步深化公安改革,本次第三方评估认为,应从外部条件改善和内部系统性优化两大方面促进公安改革走向深入。
从外部条件改善来说,公安机关在实施政策改革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具体公安改革政策的法律评估、与其他政府部门进行充分协调以及优化公安政策改革的宣传方式。
从内部系统性优化来说,公安部门在实施政策改革的过程中,应完善地制订政策实施细则、力求政策执行实施过程中标准统一、强化公安系统内部的联动和协调以及加快公安数据整合及共享进程。部分公安改革项目实施效果评估
《部分公安改革项目实施效果评估》(以下简称《效果评估》)是公安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进行的第三方评估科研项目。项目组从公安机关实施的改革项目中,选取部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项目进行了第三方评估。评估过程力求独立、公允、客观、全面,跟踪掌握改革实施情况,确定业已推行的部分改革项目的绩效,在对这些改革项目进行总体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改革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提出特定的政策建议,优化改革所面临的内外条件,促进公安改革进一步深化提升。本次项目评估所涉及的改革项目,主要包括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试点,车检制度改革,驾考制度改革试点,公路和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改革试点,上海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关出入境政策(局部实施)等6项。
一、评估结论
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方对评估内容,表现为感性反应和一定水平的理性认识。项目组通过政策知晓度、内容满意度、执行满意度和整体实施效果满意度,展示了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方对公安改革项目的表层认知、支持水平和态度评价。
(一)六项政策实施整体效果的满意度很高
在对20个城市公众(前五项)和上海市境外人才(项目6)就六项改革政策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普通公众(上海市为境外人才)对六项改革政策实施整体效果的满意度(即认为“很满意”“满意”和“一般满意”的比例之和)分别高达92.9%、98.2%、96.8%、95.2%、96.8%和97.3%。
(二)对六项政策内容认同度和满意度很高
在对20个城市公众(前五项)和上海市境外人才(项目6)就六项改革政策进行的问卷调查中,被访者在被问及六项改革政策对老百姓“是否有用”的问题时,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认同。认为六项改革政策对老百姓 “有用”的比例分别高达75.3%、95.1%、86.5%、63.9%、68.5%、80.8%。
同时,问卷调查显示,普通群众(前五项)和上海市境外人才(项目6)对六项改革政策内容的评价很满意,政策内容的满意度(即认为“很满意”“满意”和“一般满意”的比例之和)分别高达94.6%、98.8%、96.2%、95.9%、97.2%和96.8%。
(三)对公安机关及工作人员政策执行的满意度非常高 对于办理过相关事务的特定服务对象的追踪问卷调查表明,在办理相关事务过程中,特定服务对象对六项改革政策执行中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即认为“很满意”“满意”和“一般满意”的比例之和)分别为100%、99.7%、100%、100%、97.0%、98.0%。
(四)政策知晓度较高, 但呈现一定的差异
项目组在20个城市进行的公众(前五项)问卷调查中询问群众“是否知道国家出台了某一相关政策”,显示普通公众对上述改革政策的知晓度较高,但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前五项政策的知晓度分别为37.1%、66.3%、50.9%、47.9%和29.6%。形成这一特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策知晓度受到牵涉利益范围广度的影响,较小利益范围内的政策知晓度一般也较低。第六项改革因在局部地区针对境外人员实施,未进行公众调查。
综上所述,六项改革政策推出以来,人民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程度相对较高;对政策本身的作用和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同和支持;对政策内容、政策执行力度、政策执行效果满意度给予了极高评价。整体而言,人民群众对六项改革政策实施的整体效果满意度高,说明这些政策反映了民意、顺应了民心、改善了民生,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好政策。
第三方评估认为,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1 3”意见方案出台实施两年多来,公安部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抓改革落实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重点问题,持续用劲发力,公安改革的成效日益显现,改革的受益面不断扩大。特别是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方面,全面推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便利群众生产生活改革举措的落地实施,形成了一大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公安改革亮点,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点赞。
二、存在的问题及有关政策建议 根据本次第三方评估的系统研究所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推进全国公安改革进一步深入。
这里所提出的政策建议是从具体的政策实施绩效评估出发,从具体政策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抽象为一般性的政策过程改进的方法性指引。在重新具体化为新的政策改革时,仍须从具体政策的政策环境出发,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才能将下述抽象性的方法性指引,转变为具体的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效果绩效评估,以实现公安机关改革中的连续政策优化过程。
具体而言,本部分的政策建议从公安改革的外部条件改善和公安改革的内部系统性优化加以提出。
(一)公安改革的外部条件改善
公安改革与其他任何改革一样,都面临着特定的外部条件和内部状况。从外部条件角度而言,公安行政管理不仅是公安机关与其管理对象之间的关系,还要面临国家外部的法律环境、行政环境、舆论和意识形态环境以及经济环境等外部条件。这些外部条件往往成为公安行政管理的前提条件,在进行公安改革的过程中,充分评估有关外部条件,进而通过特定程序工作调整这些外部条件,将会更有利于公安改革工作的开展。
1.对具体公安政策改革进行充分的法律评估。公安机关是具有司法性质的政府行政部门,执行法律法规是公安机关的职责所在。然而,法律法规作为文本化的、在特定时代立法的行为规范,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执行条件变迁、逻辑覆盖缺失的问题,充分评估具体改革政策法律法规的健全性,是公安政策改革的必要前置性工作。当部分法律法规不符合现实条件时,应提前通过特定立法程序对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前置性修订,以符合政策改革的需要。因此,在公安改革过程中,对于具体的政策改革意向,应通过与公安机关内部的政策法规机构、政府法制部门、行政司法部门、人大、司法系统以及社会法律研究咨询机构合作协调,进行法律法规环境的外部条件评估,以使公安改革不受未修订法律条文的掣肘。
2.公安机关与其他政府部门进行充分协调。在我国行政管理过程中,相当比例的行政程序都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因此,明确不同权力部门在同一政策中的分工边界,建构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耦合性程序性环节,才能防止执行过程中的脱轨。本次参与评估的六项改革政策基本上都不是公安机关单一部门能完全处理的事情,都需要不同的政府部门相互协调。
3.优化公安政策改革的宣传方式。公安政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使公安机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众,使相关社会成本能够不断降低,使社会公众的正当权益得以实现。这就要求社会公众能够充分知晓政策的改革,了解政策改革后的程序细节变化,能够使社会公众自觉地配合新政策的实施。
为使政策改革达到更好的实施效果,需要在具体政策落实实施层面进一步强化宣传能力,采取多种宣传传播手段,加强具体政策改革宣传的靶向精确性,特别是在条件范围、工作流程、所需手续、注意事项等方面做实做细政策宣讲和一人一事的答疑解惑,提高公安政策改革的实施效果。
(二)公安改革的内部系统性优化
与公安改革所面临的外部条件一样,公安改革在公安机关内部实施执行的时候,往往也不是单一机构就能够完全承担起一项具体的政策改革项目,而是需要公安机关内部多部门予以配合才能共同完成。因而,对于某项具体的政策改革而言,在具体直接执行机构之外,公安机关内部其他机构也需要为该直接执行机构提供充分支持,从各个方面共同优化公安机关内部的系统环境。
1.完善制订政策实施细则。在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十分特殊的情况和各种具体复杂的问题。在面临这样的政策改革时候,其政策内容需要充分考虑到既有案例、处理经验和法理逻辑的多样性、复杂性及完全覆盖性,避免特殊案例对改革政策的冲击,进而造成政策漏洞、执行例外和无解问题。
2.力求政策执行实施过程中标准统一。在公安政策改革过程中,相同的政策在执行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循相同的标准。然而,由于内部操作规程未能充分细化,部分改革政策在执行和实施过程中存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3.强化公安系统内部的联动和协调。不仅公安机关与其它政府部门之间存在联动协调问题,公安机关内部各部门之间也存在协调联动问题。公安政策改革不可避免地涉及执行政策的内部组织执行主体。这就要求在公安机关机构体制中,通过同一公安机关的内部机构整合、不同行政层级的公安机关的上下协同以及同一行政层级的公安机关横向协同,来充分提升公安政策改革执行主体的行政行为能力。
第五篇:读书笔记领导权威范文
领导权威 读书笔记
1、领导活动与管理活动的区别是,管理活动以既有的权力基础和渊源为前提,而领导活动则需要在这之前把权力
创造出来、争取到手和维持下去。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和渊源,首先,是权威。在权威的基础上运作权力才是领导活动的本质特征。
2、领导权威也就是得到服从与认同的创造性影响力
干群的服从和认同;领导者的个人魅力塑造、领导与干群的关系、领导活动的创造性、干群团队的创造性
3、赢得服从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服从的同时伴随着反抗和对独立自主的要求;集体或个体的服从有一个心理周期。
服从的过程是:服从…反抗…服从
4、授权不授责:领导向部下负责!
5、所谓“权力运作”应该是,就权威运作权力,而不仅仅是就权力运作权力。“威”是“权”的基础。
6、欣赏观点不同的人才;为真正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鼓励真正的人才超越自己
7、领导人发现问题的心理机制:通过领悟,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问题即矛盾”
8、“懂得敬畏是人性最好的品质”(歌德)
9、领导对追随者群众的关系,愈是爱他愈是要“高标准,严要求”;愈是“高标准,严要求”(压抑)愈是对他的关怀和爱护。追随者群众对领导的关系,是敬畏。敬畏=既“敬”又“畏”。敬,来源于关怀和爱护。畏,来源于压抑和抑制。
10、赢得领导权威,提高领导能力,就是要求不断提高领导素质,建立健全工作群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超越自身已有的成功,取得更大的成就。
11、领导权威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它们是创造性、服从和认同。如果需要一个关于领导权威的定义,那么我们倾向于认为领导权威就是那些被服从与认同的创造性影响力。
12、领导的创造性包括哪些方面呢?第一,需要领导者的人格具有创造性;第二,需要领导者的领导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需要领导者促进干部和群众的创造活动。
13、领导权威在很大程度上是干部和群众的服从与认同让渡给领导者的。领导权威的两个方面不应该是孤立、片面、割裂地去看,领导者及领导活动的创造性方面,与干部、群众的服从和认同这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规定、相互影响的。
我们说领导权威包括领导者的创造性和干部、群众的服从与认同这两个方面,就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看,应该说领导者的创造性是因,干部、群众的服从和认同是果,首先是领导者的领导活动富有创造性,然后才有干部和群众对领导者领导活动的服从与认同。
在三个要素的两个方面中,创造性是最根本的、最核心的和决定性的。
14、领导者如何赢得服从
(一)把握服从的心理动因
群众的服从心理,第一,我们认为服从有一种内在的、强烈的、对自身价值观、对自身情感的尊重要求。也就是说,干部和群众之所以愿意服从,之所以服从,是需要领导者尊重他们的情感,尊重他们的价值观的。只有尊重了干部和群众的情感,尊重了他们的做人准则,我们的干部和群众才会心甘情愿地服从领导者的领导。
(二)服从与要求独立自主
干部、群众的服从存在着一个矛盾心理,什么是矛盾的心理呢?也就是说,干部、群众在服从的同时,还有一种比较强烈的倾向,即他们倾向于独立、倾向于反抗。群众的服从心理完整地说是一个矛盾的心理,既有服从的一面,也有要求独立、要求自主的一面,干部、群众的服从心态是双重的。
领导者要想赢得干部、群众的服从,除了要尊重他们基本的情感和价值观外,还应该考虑到他们对独立、自主的要求,只有在这方面进一步信任他们、尊重他们、爱护他们,才能在群众的独立自主心理占上风的时候,继续赢得干部、群众的服从。
15、认同的三个基本原则
1)、同质同量原则:任务量,工作成绩
2)、优质优良原则:你要比下属做的更好
3)、认同中的心理转化:
在赢得认同的过程中,有一个心理转化的关节点——认同。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来自于群众又高于群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赢得同志的问题上,就需要我们广大的领导者首先要学会做学生,在做好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干部、群众的先生,先做学生,再做先生。
16、认同的三个基本类型(阶段)
1)、情感的认同:要想赢得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认同,我们领导者自身首先要对干部、群众的审美趣味、情感有一种起码的认同。
2)、理智的认同:也就是有比较、有分析、有批判的认同。
3)、欣赏与审美的认同:要想赢得别人的认同,首先要学会欣赏人、爱护人、关怀人、尊重人、尊重心理需要,只有领导者欣赏了你的干部、欣赏了你的群众,那么反过来领导者才能赢得干部、群众对自身的认同。
17、领导权威中的创造性
1)、赢得领导权威需要创造性,需要领导者领导活动的创造性,这样一个渊源,这样一个基础。
2)、创造性有三个主要的方面,第一,领导者人格的创造性;第二,领导者领导活动的创造性;第三,领导者促进干部、群众的创造性。
18、领导者人格的创造性
领导人格,我们认为是由知、情、意这三个因素构成的。所谓知,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知识,在这个方面所需要的能力就是智商。所谓情,就是对人际关系、情感的高度贯注,它所需要的能力就是在智商基础上的情商。第三个方面,是所谓的意,意包括两个基本内容:第一,领导者对领导活动的本质、结构、特点、发展规律的自我意识;第二,就是领导意志。领导活动的意,除了要具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外,还要求他们能够对自我意识保持住、坚持住,这就是所谓的意志力的方面。
领导者用情感和情商来统帅他的知识、智商,统帅他的意识和意志,只有在这样一个以情感和情商为核心,统帅知识和智商、统帅意识和意志人格的结构中,领导者才可能具有足够的人格的魅力和人格影响力,才能够吸引广大的干部、群众追随领导者的领导目标,听从领导者的决策,听从领导者的安排。
就塑造领导权威来说、就赢得领导权威来说,建构好自身的领导者人格,使得自己的人格具有创造性,这是领导者赢得领导权威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19、领导者领导活动的创造性
所谓领导者创造性的领导活动,归根结底,是而且只能是创造性的转化矛盾能力。主要包括:
1)、创造性的转化矛盾:首先这是一个切入的概念,在这个方面,领导者创造活动的第一步,正像打保龄球一样,打保龄球不是直接去打一号瓶或者二号瓶、三号瓶,而是打一号瓶与二号瓶之间,或者一号瓶与三号瓶之间,这样从两个缝隙之间切入到一个矛盾中去。从这样一个方面来看,创造性的领导活动既不可能忽视矛盾、回避矛盾,也不可能消灭矛盾,而只能是切入到矛盾之中,创造性地去转化矛盾。我们的许多领导者往往有一个错误的或者不正确的观念,那就是在解决矛盾、转化矛盾的时候,往往采取一种正面冲撞的态度,企图通过正面的接触去解决问题。不能否认这种正面接触的办法也是一种办法,但是,应该说它不是一种合适的或者是切合的办法。另外我们还看到,许多人在解决矛盾的问题时候,采取的是一种回避、拖延、害怕的态度,当然这些态度也是不应该的,也是不好的。
2)、注意借势和借力:在借势这方面需要领导者对事物发展、事态发展的基本苗头、基本趋势有一种敏锐的把握、敏锐的洞察,这就是所谓的借势。借势是借助客观、外在事态本身的趋势,借力则是借助自己所领导的广大干部和群众本身的力量,借势和借力是分别来自于两个不同方面的趋势和力量。问题不在于我们的干部,我们的群众是否是弱的、是贫的,而在于领导者是否能够把他们动员起来和组织起来。
领导者的创造性活动需要两个“借”,而在这两个借中,借势是前提,你只有借来了势,才能从干部和群众中借来力,只有借势借得好、借得巧、借得妙,才能够从群众、干部那里借来真正的支持、真正的力量。所以我们说,创造性的领导活动既不能凭空产生什么东西,也不能无缘无故地消灭什么东西,归根结底,它只能是一种转化事物存在的状态。
3)、如何创造性的转化矛盾:创造性地转化矛盾,而不是转嫁矛盾。所谓转化矛盾,也就是使矛盾的双方,通过沟通、协调、引导,达到一种理想的、我们所期望的状态。
所谓转化矛盾,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所谓的转,在领导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矛盾的双方对峙在一起,比方说许多人、许多部门有矛盾、有纠纷、有冲突,矛盾的双方产生了严重的对峙,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领导者要想具有创造性的领导活动,就需要使得矛盾的双方“转”起来,而不是使得矛盾的双方“撞”起来。
如果转是矛盾双方的结构性转化,那么,化就是矛盾双方的历时性的转化。所谓化,也就是矛盾冲突的双方开始转化,以及它转化之后不断扩大自身影响的过程。
转可以说是从静态的方面看矛盾双方转化的,化是从动态的方面来看矛盾转化的,将这样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看到,所谓转化矛盾首先要使矛盾的双方在结构上实现转化,然后从动态上有一个不断扩展自身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领导权威范围的过程。
20、领导者促成干部、群众的创造性
领导者领导活动的创造性最根本的一点,不是领导者自身,也不是领导活动本身是否富有创造性、富有多大程度的创造性,而是领导者要善于、勇于促进广大干部、群众的创新。
人类的基本需求可以划分为五个基本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生理需要;第二个层次是安全需要;第三个层次是交往的需要;第四个层次是认同与归属的需要;第五个层次是自我实现与自我完善的需要。这五个层次的需要又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生理和安全的需要是物质方面的需要,认同与归属的需要,以及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是精神的、心理的需要,通常我们所说的生理、安全的需要是低层次的基本需要,追求认同和归属、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高级的、精神和心理的需要,介乎二者之间是交往的需要。
正确地处理干群关系,是领导者促进干部和群众创新的一个关键点。如马斯洛所指出的,现代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强烈的被认同、被尊重、被关怀的需要。
21、哈罗德·孔茨说:“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或叫做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过程,从而使人们心甘情愿地为实现群体或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真正的领导者是能够影响别人,使别人追随自己的人物。他能使别人参与进来,跟他一起干。他鼓舞周围的人协助他朝着他的理想、目标和成就迈进,他给了他们成功的力量。
决定领导者影响力的因素,既有非权力的,又有权力的。非权力因素主要取决于领导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知识、能力的水平状况;权力因素则取决于领导者的资历、职位、级别等与领导者实施职权的过程、行为、背景等有关的因素中。在实际工作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树立领导权威:
1)、以德树威:个性品德是非强制权威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领导者责任感强,使命感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谋私利,公平待人,态度和蔼,善于沟通协调人际关系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那么他的威信肯定高,影响力肯定强。要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做到: A、不唯我独尊----领导者不要摆领导的架子,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和下属平等交往。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支持与追随,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导者。否则,就会上下离心离德,即使领导者其他方面的品质再优秀,也很难获得众人的支持与追随。B、领导者要与追随者建立良好关系。“领导能力不是一个人、一个职位或一个项目,而是管理者与追随者相联系是所发生相互作用的关系,即活动范围。” 所以,领导者必须与追随者建立起密切的良好的工作关系。如果下属了解领导者、理解领导者、信任领
导者,就会心甘情愿地支持领导者、追随领导者。反之,如果管理者与追随者的关系疏远,相互怀疑、猜忌,甚至相互敌视,下属就会与领导者渐行渐远,离心离德、貌合神离。C、要有良好的作风。要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爱戴的领导者,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发扬扎实深入的工作作风,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发扬开拓进取的作风。大胆探索,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树立好的作风,必须切实远离那些不说实话、不干实事、不求实效的不良风气。要密切干群关系,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团结一致做好工作。
2)、以信树威: 《孙子兵法》上写道,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意思是说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有以上五个方面的素质。领导用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要用就要相信下级,信任下级。再之,不仅要相信下级,更重要的是使下级相信你。取信于民才有权威,才有影响力。
商鞅南门立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以信可树威,可以塑造领导者的形象,可以迅速提高领导者的影响力。
3)、以情树威:情、信、德都属于个性品德的范畴。领导者如果能够满腔热情地关心他人,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尽己所能地帮助他人,诚意真心地尊重他人,那么被领导者就会由衷地信服领导者,领导者的威信则自然而然地树立起来了。
情、信、德都属于个性品德的范畴。领导者如果能够满腔热情地关心他人,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尽己所能地帮助他人,诚意真心地尊重他人,那么被领导者就会由衷地信服领导者,领导者的威信则自然而然地树立起来了。
古人曾说:“执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
一个现代领导,还应有一点人情味,这是一种品德、涵养乃至境界。例如说批评,要讲究方法,懂得批评艺术的真谛是使人欢而不是招人怨,以致把事情办得合情合理。不讲原则就没有战斗力,不讲感情就没有凝聚力。
4)、以识树威:识主要指领导者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阅历。知识和经验是一种力量,是一种丰富的权力资源开发这种资源可以帮助你树立威信,帮助你得到其他额外的益处。被下级、被他人视为有知识者肯定可以赢得尊敬和信任。当然,最重要的是真才实学,而不是文凭学位。经验阅历比一般知识更重要。知识、经验有两种,一种是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另一种是领导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两种都重要,但后者更重要。要树威最好是把两种知识经验结合起来,具备这两个方面的知识经验。专业技术出身的领导干部要多多积累领导管理方面的经验,而工农出身、政工干部出身的领导者则要多多学习积累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5)、以才树威:以才干能力树威比以知识经验树威更重要。以识树威使人信服,以才树威使人佩服。这里的才干主要指领导者的认知才能、决策才能、决断才能、指挥协调才能、组织管理才能、总揽全局的才能、激励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才能、公关宣传才能、应变才能和处理问题的才能,当然也包括专业技术方面的才能。
6)、以绩树威:以实树威,以绩树威是树威的根本。知识再渊博,能力再强,但最终没干出实绩,群众还是不买你的账,不听你的话。只有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成绩实实在在地摆在那儿,才最有说服力,领导者的威信才能真正树立起来。勤奋是成功之本,实干是成事之基。无数事实说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会唱功,不会做功,是不行的。在工作中敢与强的比,敢同勇的争,敢向高的攀,敢与快的赛,带头谋创新、谋发展、谋作为,率领群众进行苦干实干,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一个领导者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去树立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威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短处有意识地去弥补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威信。把德、才、情、信、识、绩集于一身是很困难的,因而面面俱到地去树立威信也是不容易的。总之,要真正树立起领导者的权威,必须从细处做起,从严要求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必须言行一致,遵纪守法,克纪奉公,树立榜样,这样才能真正树立起领导者的权威。
2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古人早已注意到了领导者自身形象对组织成员产生的重要影响作用。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该以这样的形象展示在组织成员面前:
1)、勇于开拓的创业者形象。领导者要始终把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让组织成员感受到目标与事业的推动力。给每一个组织成员发挥个人才能的机会。让组织成员感受到个人在组织中的意义与价值。激励组织成员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用目标、事业来凝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要始终让组织成员坚信,个人的利益与组织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不懈努力,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获得事业的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清正廉洁的公仆形象。优秀的领导,首先应是一位仆从。领导不应高高在上,而应深入组织成员,为每一个人服务、做组织成员的公仆。“每一个人都需要服务,然后,他才希望得到引导;当人们得到一个人服务和引导时,他们转而会服务、引导更多的人。领导者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念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领导者要时刻把组织成员的利益放在心上,要挡得住各种诱惑,切忌营私舞弊,钱权交易,要力求做到权
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工作依靠组织成员,成绩归于组织成员。
3)、亲善随和的师长形象。领导者一定要尊重组织成员的人格尊严,关心、爱护组织成员,给组织成员以学习、工作、发展的机会。要在工作过程中,不仅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而且要促进组织成员的发展与进步。要密切关注组织成员的兴趣、需要和他们所关心的事情,用信任、培养来营造让组织成员受到支持的环境。切不可居高临下,目中无人,摆架子,显威风,以发号施令、盛气凌人的“官”自居。更不能片面认为“距离”产生权威,人为地设置感情屏障。在组织成员的心中,领导者应该始终是一位工作上的导师,生活中的益友,是一个永远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
23、权利和权威
1)、权力从何而来?上级任命一定的职位,从而拥有相应的权力。
2)、权力不等于权威为什么有的领导能让下属服从命令,而有的领导则不能?因为有的领导虽然有权力但是没有权威。上级可以赋予权力但是无法赋予权威,权威中更重要的是威信。
3)、如何取得权威?A、以权力威慑人。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应该具有一定的威慑力,这是由权力的自身属性所决定的。每一个领导都拥有一定的权力。当下属违反规定时,领导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制裁,从而使下属不敢违反规定,保证组织规定得以执行。下属第一次犯错误就要警告,第二次就要惩罚,第三次就要严惩。敢于得罪人,不怕得罪下属。领导不能总是当好人,领导是集体利益的代表,当下属个人损害了集体利益时,领导决不能以集体的利益为代价来保全下属个人的利益。B、以理服人;C、以德服人,领导者要勇于承担责任;D、以情感人,实例:下属生病,家庭遭遇不幸,应及时关心,顶岗并开导。E、打铁还需自身硬,以技服人。F、能够看透人,善于用人。了解下属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了解下属的强项和弱点,合理分派任务。G、尊重下属人格,每个人的人格是平等的,不能侮辱下属的人格。这样才可能赢得下属的尊敬。
24、所谓权威就是权力与威信的综合效应。领导过程是指导和影响组织或个人, 使之跟着去完成某一共同目标而努力的行动过程, 它必须具备组织、协调、指挥、激励等功能。因此, 领导者能否成功地引导组织及人们随之奋斗实现目标, 能否带领群众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洪流, 并取得成效, 单靠权力是不够的, 还必须具备相当的威信来共同实施领导功能。也就是说依靠权威, 才能实施其领导功能。否则, 其领导功能就无法实施。
威信也叫自然影响力, 它是一个人同别人交往时能影响别人想法、行为的能力。这种能力与硬权力无关, 是由企业领导者自身所具备的品质、才能、业绩、经历等而形成的, 它是建立在职工对领导者的信赖和敬佩的基础上, 是非强制性的, 可称为软权力。
25、威信(即软权力)构成的主要因素有四:A、品质因素:包括思想品德、道德作风。B、能力因素:它包括组织能力、决策能力、指挥能力、自制能力、协调能力等等。一个能力很强的企业领导, 则一定思维敏捷, 思路开阔, 能有效地吸收别人的正确意见, 博采众长, 融汇贯通, 为我所用, 善于组织和协调人、财、物, 办事果断而有效, 处理难题坚毅而沉着;C、知识因素:D、感情因素。
26、领导是一门艺术,就是让别人心甘情愿地去做你想要做的事。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件事都身亲力行,相反,在他的身边必须要有心甘情愿为其出力而无怨言的人,只有领导和被领导之间达成一种通力协作的良好关系,才能够促进所在的集体朝着奋斗的目标前进。我认为一个成功的领导必须是能够利用友好的方式树立自己的权威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