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制度与合作社[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4 02:0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民公社制度与合作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民公社制度与合作社》。

第一篇:人民公社制度与合作社

一、中国的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实践

1、解放初的合作社(1)互助组的问题

经过土地改革,贫苦农民获得了土地,破天荒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但是,多数农户处于极其贫困的状态,首先是生产资料普遍不足,其次是单干的生产力太低,常常因此误了农时。并且,身单力薄家底穷的个体农民也难以经得起旱涝天灾。与贫下中农的艰难境况相反,一些富裕中农,靠手里的车辆、牲畜,卖套、跑运输、揽买卖,有的开始雇工、买地,争先恐后向富农阶层迈进。在此背景下,许多贫下中农在共产党干部的带领下,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逐渐摆脱了困境。

但是,互助组不能克服集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矛盾。首先,互助组种植什么作物,种多大面积,种在哪个地块,都是由各户自己决定的。而各户为保障自给、倒茬轮作和防备歉收,往往在一块地里种植多种作物,土质不能完全适宜,土地也得不到合理利用。因此,增产受到限制。而且互助组内集体副业规模不大,甚至没有副业,因此,由集体劳动提高劳动效率而节省出来的劳力,也得不到充分利用。此外,由于互助组没有改变一家一户的基本经营方式,本身生产规模小、资金缺,根本不可能采用新技术,使用新农具,也无力添置较多的生产资料,仍是按老办法种地,无法实现更大幅度的增产增收。如遇较大的自然灾害,也无力抗御。只有把土地合并到一起,集体劳动,成立合作社,才有可能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2)初级合作社

初级合作社是在互助组的基础上,以个体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经济组织,实行土地入股,耕畜、农具作价入社,由社实行统一经营;社员参加集体劳动,劳动产品在扣除农业税、生产费、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用之后,按照社员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及入社的土地等生产资料的多少进行分配。1953年初级合作社发展到15053个,参加的农户27.2万户;最多时(1956年1月),达到139.4万个,参加的农户5903.4万户。后来,初级合作社大量转变为高级合作社。1956年底,全国75.6万个农业合作社中,还有初级合作社21.6万个,到1957年仅存3.6万个。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主要特点是土地入股,统一经营,统一分配。社员入股土地主要包括:①耕地;②经过户主同意入社的特殊土地(如藕池、鱼塘、菜地等);③社员同意交社开垦的私有荒地。为了照顾社员种植蔬菜等生活消费品的需要,合作社划出不超过总土地量5%的土地分给社员使用。入股土地折股办法:①按照土地在平常年景可能达到的产量(根据土地实际产量和土地好坏、耕作难易、位置远近等条件评定)折合成标准亩数计股;②按照当年的实际产量折合为标准亩数计股;③按照查田定产的税收负担亩数计股;④按照土地自然亩数计股。入社土地中,已投入农业生产的,均可取得报酬;附属于土地的私有生产设施(如水利设施)亦可通过土地报酬形式得到补偿(或单独补偿);交合作社开垦的社员私有荒地,两三年后可取得土地报酬。土地报酬的数量一般由合作社议定固定的数量,原则上不超过农业劳动的报酬。在土地产量不稳定,难于议定土地报酬的固定数量时,则采取分成报酬的办法或其他办法。社员的其他生产资料,如役畜(耕种用的马、牛、骡、驴等)、大型农具(犁、新式犁、马拉农具、水车、风车、抽水机等)、农业运输工具(车、船等)、成片林木、成群的牧畜等,一般都交由合作社统一使用或经营。对入社的耕畜采用三种办法:①私有、私养、公用,即社员私有,私养,由合作社租用;②私有、公养、公用,即社员私有,由合作社统一喂养、统一使用,给畜主以适当的报酬;③共有、公养、公用,即由合作社作价收买,转为公共所有。对社员私有的大型农具和运输工具,由合作社租用或折价归社。对社员成片林木,如果园、茶园、桑园、桐山、竹林等,交合作社统一经营,但仍保留私人所有权,由合作社付给合理报酬。对社员大型非农业工具和设备,合作社根据农业生产需要而租用的,付给所有者合理报酬。

初级合作社劳动组织的基本形式是生产队。生产队之下多按生产需要再划分若干临时性生产组。有些规模很小的合作社不设生产队,只设生产组。生产队在组织上多为常年固定性的,除了劳动力相对稳定外,牲畜、农具和土地一般也常年固定。社员除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外,还可经营家庭副业。家庭副业生产工具、零星树木、畜禽和生活资料等归社员私有。初级合作社每年的收入实行统一分配,扣除当年生产费用外,还要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积金和公益金。社员消费部分主要实行按劳分配,并对社员入股的土地和尚未公有化的其他生产资料付给报酬。分配次序为:①交纳农业税;②扣除生产费;③提取公积金、公益金;④支付社员土地、林木、牧畜报酬和租种土地的租金;⑤扣除前四顶支出后的剩余部分,按劳动日分配给社员。

初级合作社的最高管理机关是社员大会。《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规定:社员大会行使以下职权:①通过和修改合作社章程;②选举和罢免合作社主任、管理委员会委员、监察委员会主任和委员;③决定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入社的报酬、股份基金的征集、全年收入的分配;④决定生产计划和预算、各种工作定额和各种工作定额所应得的劳动日、对外签订的重要合同等;⑤审查和批准管理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的工作报告;⑥通过新社员入社;⑦决定对社员的重大奖励和处分,决定开除社员;⑧决定合作社的其他重大事务。社员大会选出的管理委员会管理社务,并选出社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3)高级合作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一些较早进行土地改革和互助合作运动开展比较广泛的华北、东北地区,在初级合作社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少量高级合作社。1955年发展到500个,参加农户为4万户。1956年底猛增到54万个,参加农户11945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6%以上。在高级合作社数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合作社的规模通过合并也明显扩大,1957年全国平均每社为158.6户。高级合作社对农民私有化的土地实行无偿转为集体所有。社员土地上附属的塘、井等水利设施,亦随土地转为集体所有。如果这些水利设施是新修的,本主还没有得到利益,由高级合作社适当偿付本主所费工本。为了满足社员日常生活需要,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抽出一部分土地(称“自留地”)分给社员个人种植蔬菜,其数量根据合作社土地资源多少,按家庭人口规定,一般不能超过当地每人平均土地数的5%。入社的大牲畜、大农具和非农业工具有偿转归集体所有。其办法是按当时当地正常价格定价,分期偿还。社员私有的成群牲畜,一般也按当地当时的正常价格作价转为集体所有。对林木的处理办法:①少量零星的树木,仍归社员私有;②幼林和苗圃偿付一定工本费后转归集体所有;③大量的成林的果树,茶树,竹林,桐树,漆树和其他经济林,根据入社后收益的大小,经营的难易和栽培工本费作价,转归集体所有;④成片的树林,根据材积分等作价,转归集体所有。

高级合作社建立初期,生产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社员入社交纳的股份基金,一般由社员按耕地或劳动力分摊,不记利息,不能随意抽回。资金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从每年收入中抽取的公积金和公益金。此外,合作社还鼓励社员向合作社投资,按信用社存款利率付给利息。

高级合作社内部建立适应生产需要的劳动组织,其基本单位是生产队。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通常是把劳动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队使用;有的还对生产队实行包工、包产和超产奖励的责任制度。为了鼓励生产队节约生产费用,降低生产成本,有的还把包投资(或叫“包财务”,“包成本”)作为生产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形成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实行的包工、包产、包成本和超产奖励制度,再加上劳动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队使用的制度,统称为“三包一奖四固定”制度。高级合作社大多设立大田生产队;有的还根据其生产经营情况设立专业性生产队,如畜牧队,林业队,副业队等。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用于分配的收入称为“总收入”,是生产过程完成后能够进入分配的产品部分(不包括尚未收获的越冬作物,正在饲养的幼畜,肥猪和正在培育生长的苗木和树木等)。总收入的分配办法是:首先扣除下一生产周期所需要的生产费用和管理费用,其余部分在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分配。交给国家的是税金,集体留用的是公积金、公益金,其余部分按工分分配给个人,作为社员个人的消费基金。高级合作社的公积金属扩大再生产的积累基金,用于兴修水利,改良土壤,购置农业机械,修建生产性用房等。公益金属集体消费基金,用于合作社卫生保健事业,文化教育事业以及扶助丧失劳动能力的社员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于缺乏劳动力或者完全丧失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寡、残疾的社员,在生产上和生活上给以适当的安排和照顾,保证他们吃、穿、柴火的供应,保证年幼的受到教育和老者死后安葬,使他们生养死葬都有依靠。” 高级合作社实行按劳分配。合作社全年收入的实物和现金在缴纳国家税金、扣除本年度消耗的生产费用、公积金和公益金以后,按照“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在社员之间分配。

高级合作社的最高管理机关是社员代表大会。由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选出管理委员会管理社务,选出监察委员会监察社务。并选出主任、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2、人民公社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1950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1957年冬和1958年春,全国农村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一些地方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在修水库、造林、抗旱中搞起了大协作。195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会议通过了《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意见指出:“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和文化革命的需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有计划地适当地合并为大型的合作社是必要的。”会后,河南省遂平等县和信阳专区出现了小社并大社热潮,有的地方办起了人民公社。8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会后,全国开始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到10月底,有74万个农业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农村人民公社,参加人民公社的农户有12000多万个,占总农户的99%以上,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1958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在《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人民公社应当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制度。公社的管理机构,一般可以分为公社管理委员会、管理区(或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1959年3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若干规定》(草案),提出以相当于原来的高级社(即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管理区(或生产大队)或生产队作为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1960年11月 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规定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是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1962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指出人民公社宜于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实行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三级集体所有制。1962年9月27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再一次肯定了人民公社这种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

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组织。人民公社既是生产组织,也是基层政权。国家每年都为每个公社下达生产任务指标,公社将指标遂层下达。社员参加集体生产劳动,除了分得口粮之外,按照各人所得劳动工分取得劳动报酬。社员可种植少量自留地和经营少量家庭副业。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1984年底,人民公社全部被乡或镇取代。而商业性质的供销合作社,随着人民公社的取消而衰落,后来基本被个体或者私营的商业所代替。

3、当代的合作社

中国人大于2006年10月31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并于2007年7月1日施行。为配合该法的实施,国务院于2007年5月28日公布《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这些法律法规规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遵循的原则有:(1)成员以农民为主体;

(2)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3)入社自愿、退社自由;(4)成员地位平等,实行民主管理;(5)盈余主要按照成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中共十七大报告在谈到如何建设新农村的举措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醒目地出现于报告之中。对于农村合作社建设,中国共产党酝酿已久,实际上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核心内容。

二、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合作社是手段,人民公社是目的

这是几十年前的一段历史。在这段历史中,合作社是走向人民公社的过渡,人民公社是合作社的发展目标,合作社是手段,人民公社是目的。

三、共产主义经济是合作经济,人民公社是手段,合作社是目的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是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其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他提出“联合起来的合作社按照总的计划组织全国性生产、从而控制全国性生产,制止资本主义生产下不可避免的经常的无政府状态和周期的痉挛现象”。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共产主义经济的特点有两个,一是自由,二是联合。自由的体现有两个,一是合作社(包括合作工厂)中劳动者的自由,二是地球大社会中合作社的自由。联合的体现有两个,一是合作社中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联合,二是在地球大社会的总计划指导下合作社的大联合。自由和联合有机地统一为一体,形成共产主义经济制度。中国共产党以共产主义社会为奋斗目标。人民公社化是在这一过程的某个阶段上实施的一项重大决策。人民公社是手段;共产主义经济制度是目的,其中就包括合作社。

中国现在有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主要有全民所有制、基层集体所有制、合作制、私有制四种。

生产资料所有权的最重要的体现是生产资料处置权和分配权。全民所有制,在“改革开放”之前,实行的是“国营“,国家工作人员掌握生产资料处置权和分配权,反对者批评这是“政企不分”、容易滋生腐败;在“改革开放”之后,实行的是厂长经理负责制,十几年后国有资产大量流入私人腰包、“国退民进”。全民所有制的这两种管理方式都存在很大问题。关键一点是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管理权的落实问题。

在各种方式中,合作社中的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管理权是最实在的。按马克思的说法,合作社实现了劳动对资本的雇佣。

把全民所有制的生产资料交给合作起来的劳动者进行管理,这才是共产主义的办法。在这里,社会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而合作社是生产资料的管理者,合作社在社会的总计划指导下组织劳动者进行生产,是自由人联合的基本体现。

第二篇:合作社制度

隆阳区茂森养殖专业合作社“三会”制度

第一条 为了保护合作社社员的合法权益,规范理事会、监事会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合作社法》和本社章程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由全体社员(或社员代表)组成,是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是合作社的执行机构,对社员大会负责;监事会是合作社的监督机构,代表全体社员监督合作社的财务和工作执行情况。

第三条 社员代表大会按照章程规定可以行使社员大会的部分(或者全部)职权,社员代表任期三年,可以连选连任;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由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合作社理事、监事不得相互兼任。

第四条 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职责:审议、修改本社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选举和罢免理事长、理事、监事会成员;决定社员出资标准及增加或者减少出资;审议本社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审议批准财务预决算方案;审议批准盈余分配方案和亏损处理方案;审议批准理事会、监事会提交的业务报告;决定重大财产处置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其他重大事项;对合并、分立、解散、清算和对外联合等做出决议;决定聘用经营管理人员数量、资格、报酬和任期;听取理事长或者理事会关于社员变动情况的报告;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五条 理事会是合作社的管理机构,理事会职责:组织召开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并报告工作,执行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决议;制订本社发展规划、业务经营计划、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等;制定财务预决算、盈余分配和亏损弥补等方案;组织开展社员培训和各种协作活动;管理本社的资产和财务,保障本社的财产安全;接受、答复、处理监事会

提出的有关质询和建议;决定社员入社、退社、继承、除名、奖励、处分等事项;决定聘任或者解聘本社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履行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六条 监事会职责:监督理事会对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决议和本社章程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本社的生产经营情况,负责本社财务审核监察工作;监督理事长或者理事会社员履行职责情况;向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提出监察报告;向理事长或者理事会提出工作质询和改进工作的建议;提议召开临时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履行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 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由理事会(理事长)负责召集,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出席人数应当达到社员(或社员代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选举或者做出决议,应当由本社社员表决权总数过半数通过;做出修改章程或者合并、分立、解散的决议应当由本社社员表决权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第八条 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对有关议案进行表决时,实行“一人一票”制。理事会会议的表决,实行一人一票。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并经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同意方可形成决定。监事会会议的表决实行一人一票,监事会会议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监事出席方能召开,监事会决议须经三分之二以上监事同意方能生效。

第九条 本社“三会”所议事项要形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社员、理事、监事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

第十条 本制度已经社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二O一六年三月十一日

隆阳区茂森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保护社员的合法权益,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规范社员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本社章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凡是年满18周岁,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从事牲畜、家禽的饲养,能够利用并接受本社提供的服务,承认并遵守本合作社章程,即可书面向本合作社理事长(或理事会)提出申请加入本合作社。

第三条 合作社入社管理程序:

(一)填写《隆阳区茂森养殖专业合作社入社申请书》;

(二)提出书面申请后,一周内理事会应做出答复,经社员(或社员 代表)大会或理事会讨论通过后,即成为本社社员;

(三)加入本社后,社员持有统一印制的《隆阳区茂森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证》;

(四)入社后社员享有本合作社章程第十一条规定的权利;

(五)入社后社员必须履行本合作社章程第十三条规定的义务。第四条 本社社员中,农民必须占社员总数的百分之八十。社员总数二十人以下的,可以有一个从事与本社牲畜、家禽的饲养接有关的团体社员;社员总数超过二十人的,团体社员不得超过社员总数的百分之五。

第五条 本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与监督,社员享受平等权利,实行“一人一票”制。

第六条 本合作社社员接受合作社养殖技术服务等指导,按时参加活动,按时完成本合作社约定的任务,支持理事会、监事会履行职责。

第七条 本合作社实行每个理事、监事(或者社员代表)分工联系社员制度,进行信息上传下达,开展合作社养殖生产技术指导服务,确保信息畅通,运作有序。

第八条 合作社遵循“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社员可以自由退出

合作社。社员要求退社的,须在会计终了的三个月前向理事会提出书面声明,团体社员退社的,须在会计终了的六个月前提出,方可办理退社手续。

第九条 合作社退社管理程序:

(一)填写《隆阳区茂森养殖专业合作社退社申请书》;

(二)退社社员的社员资格于该会计结束时终止,资格终止的社员须分摊资格终止前本社的亏损及债务;

(三)社员资格终止的,在该会计决算后三个月内,退还记载在该社员账户内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如本社经营盈余,按照本章程规定返还其相应的盈余所得;如经营亏损,扣除其应分摊的亏损金额;

(四)社员在其资格终止前与本社已订立的业务合同应当继续履行;

(五)退社社员需要将《隆阳区茂森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证》上缴收回,进行社员资格注销。

第十条 社员死亡的,其法定继承人符合法律及本章程规定的条件的,在一个月内提出入社申请,填写《隆阳区茂森养殖专业合作社入社申请书》,经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或理事会讨论通过后办理入社手续,并承继被继承人与本社的债权债务。否则,按照退社处理。

第十一条 合作社要对退社、死亡、除名社员的《社员证》及时收回,按规定注销社员资格。

第十二条 本制度已经社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二O一六年三月十一日

隆阳区茂森养殖专业合作社日常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保护社员的合法权益,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规范社员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本社章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合作社按照“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决策、理事会执行、监事会监督、社员团结合作”的民主管理机制运行。

第三条 社员大会按照章程规定召集和主持召开,其选举、决议、表决必须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其内容,按照充分发扬民主的原则,采取举手通过、举手表决、投票等方式进行民主选举。

第四条 理事会实行集体领导,分工负责,民主集中制;理事会由理事长主持在其职权范围内研究决定事务,制订提请社员审议事项的方案;决定事务需表决的一律采取票决方式进行。

第五条 监事会由监事长主持,按照章程规定的职责,研究制订对理事会及其社员、经营管理人员、合作社社员进行监督检查的办法和方案,提出质询建议内容、方式和答复要求。监事会书面提出质疑问题的同时,有权书面通知停止所质疑对象的此类行为,当答复通过后方才解除;质疑对象答复解释说明不清,或者拒不整改的,根据质疑问题的大小和质疑对象的不同,通过提请理事会或者社员大会表决解决。

第六条 本社根据合作社及社员的需要,以社员为主要对象,定期、不定期开展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合作社法律法规政策、合作社章程和管理制度、相关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活动等,努力做到生产与技术协调发展。

第七条 每年由合作社聘请有关专家、技术人员,对社员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指导、咨询和集中培训。

第八条 每年全体社员集中学习培训不少于一次。合作社理事会社员、监事会社员、社员代表每年集中学习不少于二次。有重要、紧急的学习内容随时安排集体学习。

第九条 合作社培训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自我组织培训与接受其它组织培训相结合,专题学习培训与召开现场会培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十条 每年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社员进行技术经验交流,通过技术经验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促进社员技术的全面提高。

第十一条 学习培训要做到“六有”。即有组织、有计划、有考勤、有笔记、有测试、有奖惩。

第十二条 本制度已经社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二O一六年三月十一日

隆阳区茂森养殖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了规范合作社财务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的规定和本社章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理事会负责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工作,监事会负责本社的财务资产监督和内部审计工作。会计负责建立总账和明细分类账,作好财务收支、成本费用核算、会计报表编制和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出纳负责建立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合作社资金收支、账款划转和支取。支票和印鉴不得由同一人保管。

第三条 合作社资金来源包括社员出资、每个会计从盈余中提取的公积金和公益金、未分配盈余、国家扶持补助资金、他人捐赠款和其他资金。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截留、私分或者以其他方式侵犯合作社及其社员的合法财产。

第五条 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建立健全各种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所有收入一律纳入账内核算,不准设账外账;收入业务使用专门的收据,不准匿报收入等。

第六条 合作社财务管理坚持“增收节支、勤俭节约”的原则,各项支出必须用于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以及日常管理等相关事项。

第七条 合作社费用支出由理事长负责审批,较大支出项目需经理事会研究决定,监事会审核。原始凭证必须有经办人、审批人、理事长签字方可入账。集体审核通过的,需有会议记录或形成的决议复印件作为依据入账。

第八条 合作社的开支范围及顺序:经营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技术培训、推介和宣传教育等开支;本社经营性支出;其他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开支;本社盈余分配提取的风险和发展基金;合作社年经营盈余按社员与合作社的出资额或交易量(额)的比例返还。

第九条 合作社实行“财务公开、民主监督”,每季度将财务收支情况张榜公布于办公地点。每年元月底前向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汇报上年

度财务决算情况、盈余分配方案和本财务预算方案。

第十条 理事会接到合作社财务提交的盈余分配方案后,组织召开有监事会成员、管理人员、成员代表参加的理事会扩大会议,听取意见,进一步完善方案,经理事会审核后,提请成员大会审议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十一条 合作社的盈余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分配:

(一)提取盈余公积金。盈余公积金按可分配盈余的15%计提。用于弥补亏损、扩大生产或者转为成员股份。若累计有亏损,首先弥补亏损,抵亏后的公积金余额再用于扩大生产或者转为成员股金。

(二)提取公益金10%。用于成员的技术培训、合作社知识教育以及文化、福利事业和生活上的互助互济。

(三)向成员分配盈余。合作社的盈余经过上述分配后的余额不低于60%,按照出资额或交易量(额)向成员返还,成员应享有公积金份额;国家财政扶持资金及接受捐赠份额所形成的盈余公积向成员返利。入社不满一年的成员,根据成员实际出资入社时间,按比例按时间段进行分配。

第十二条 其它财务管理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执行。

第十三条 合作社财务要接受监事会的监督指导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审计监督。

第十四条 本制度已经社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二O一六年三月十一日

隆阳区茂森养殖专业合作社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了规范合作社的档案管理,推进合作社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保障档案的安全保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本社章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合作社明确专人负责合作社档案工作,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

第三条 合作社档案包括:

(1)合作社章程、内部各种制度文本、社员登记表和社员出资清册、花名册等资料;

(2)合作社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和重要活动记录;

(3)合作社社员、社员小组、工作机构的请示报告,合作社项目申报材料,申请报告,对外经验交流材料,社员来信来访材料,以及往来的各种文书资料;

(4)合作社的社员(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会议记录、工作纪要和会议决议;

(5)合作社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

(6)合作社所签订的各种合同、协议;

(8)新闻媒体报道本合作社的文稿以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资料。第四条 所有的文档资料必须是有关手续办理完毕后的最终资料,保证本社的原始资料及单据齐全完整、安全保密和使用方便。

第五条 归档资料实行“季度收集整理”和“归档立卷”制度,即:每年的四、七、十和次年的一月为季度收集整理期,每年二月份为档案资料归档成册期。在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和归档成册期,由档案专职人员分别向各部门收集应该归档的原始资料,各部门应积极支持配合。凡涉及商业机密的文件必须按国家规定归档存放。档案专职人员根据有关文书成册归档

管理制度实施档案归档整理。

第六条 凡归档的文件资料必须完整、真实、统一规格,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进行科学的分类、编目、登记和装订成册,做到专橱存放,专人管理。

第七条 档案的查(借)阅必须严格履行登记手续,注明借阅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借阅事由、借阅内容及借阅期限等。理事会和监事会社员借阅非密级档案可直接通过档案专职人员办理借阅手续。因工作需要,本社的其他人员需借阅档案的,本人提出申请,非密级的由理事会社员审批;借阅密级档案的由理事长审批,原则上只能在档案室阅览,不准再外借;本社外的人员借阅档案,一律由理事长审批。

第八条 任何查(借)阅者要严格遵守阅档规定,保持整洁完整,不得涂改、圈划、抽取、撤换、遗失等破坏档案完整的行为;要注意安全保密,对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重要、珍贵的档案和资料,一般不提供原件使用。未经允许,不得翻印、抄录、转借、遗失。

第九条 任何个人或部门未经允许不得销毁档案资料。档案到了销毁期,由档案管理员进行清理,写出书面销毁报告报理事会批准后执行。经批准销毁的档案,档案管理员须认真核对,将批准的档案资料销毁审批报告和将要销毁的档案资料做好登记并归档。销毁登记表永久保存。在销毁档案资料时,必须由监事会社员监督销毁并在销毁登记表上签字。

第十条 档案保管人员离任要编制移交清单,移交人、接收人、监交人要签字盖章。

第十一条 本制度已经社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二O一六年三月十一日

隆阳区茂森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务公开制度

为了规范合作社行为,促进合作社的发展,体现民主管理的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本社章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监事会根据本社的实际情况,依照政策法规和社员的要求,提出社务公开的具体方案。

第二条 理事会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后,根据公开的内容采取多种不同形式,安排相关部门和人员及时公布。

第三条 监事会建立社公开档案备查。

第四条 社务公开的内容:

(一)本社发展规划,工作目标及执行 情况;社员大会和理事会讨论决定事项的实施情况;理事会工作目标执行情况;监事会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二)合作社财务计划、财务决算和债权债务情况。

(三)社员的入社、退社、除名情况;社员在合作社出资情况,风险发展基金、国家财政扶持资金及接受其它捐赠量化到社员个人账户份额情况;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额(量)情况;社员盈余分配等情况。

(四)国家对本社的扶持、本社接受其它捐赠收支、使用、管理情况。

(五)公务活动方面的开支情况,工作业绩情况。

(六)涉及本社社员利益,社员普遍关心和要求公开的其他事项。

第五条 社务公开的形式:

(一)公开栏公开。在合作社办公地点设置社务公开栏,将公开事项逐条予以公布,并设置意见箱。

(二)会议和公开信公开。通过召开社员会议,发放社务公开内容资料,宣读公开内容进行公开。合作社定期印发社员公开信公开社员应知内容。

(三)填写发放社员证公开,适时填写发放公布,但不得取代公开栏。

第六条 社务公开的时间:基本社务每季度月底公布,每年定期公开四次。财务公开内容每月公开一次。填发社员证公开,一般一年一次。应当及时公开的事项随时公布。

第七条 每次社务公开后,理事会负责收集、听取、接受社员反映的询

问、意见和投诉,并及时予以解释和答复。理事会能够当场答复的,要当场给予答复;不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于7日内作出答复。半数以上的社员对社务公开的事项不同意的,应当坚决予以纠正,并重新公布。对反映的突出问题要组织专门人员调查、核实,督促整改落实。

第八条 对不按规定进行社务公开的,监事会可以责令其限期公开;对弄虚作假、欺瞒社员的,给予有关责任人员批评教育,并责令其改正;对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以及有打击报复行为的,可以建议理事会按程序对有关责任人员予以罢免职务和除名;对社务公开中发现有挥霍、侵占、挪用、贪污合作社财物及其他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处理,对其中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九条

本制度已经社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二O一六年三月十一日

第三篇:人民公社个人演讲稿

人民公社个人演讲稿

人民公社个人演讲稿

参加工作至今已有32年,从起初在人民公社到乡政府,再从乡政府到区机关工作,32年弹指一挥间,有许多让人容易遗忘的事,但是使我至今难以忘怀的是长期基层工作中留下的三种精神。

一、吃苦耐劳的精神--锤炼人的意志

从学校毕业,就被分配回到家乡--大峡人民公社工作,当时只有18岁,领导见我年轻,就分配我搞统计、武器仓库管理员,驻回龙村。当时交通条件也不好,驻村地离公社来回近30里路,全靠步行,早晨要赶到驻村与村组干部一起劳动,下午放工后还要赶回公社看武器仓库、做统计报表、写情况分析,常常忙到夜深人静。每隔几天,还要将仓库里的几十件各式武器擦拭一新,虽然满身油渍、又脏又累,但还是干得充实而又快乐。撤社建乡,万事从头来,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往往是一人干几个人的活,那时在乡办公室工作,没有像现在办公电脑化,全靠手写刻板、油墨,往往是一场活干下来,腰酸背痛、手脸黝黑。当时又身兼司务长,早晨6点钟起来,到食品站、粮站排队买菜、买粮、帮食堂干杂活,上班后又要陪书记、乡长下村,一天到晚连轴转。1984年冬,花果区公所决定动员全区劳力修通大西沟相公岭至长坪公路,我被分配到长坪段。乡政府成立指挥部先期到达工地,当时正值初冬天气,又逢阴雨连绵,西沟河水暴涨。先期到达的指挥成员主要负责好给各村划路段,当时的大西沟山高、坡陡、林密,恰又值阴雨天,时间紧任务重,白天与领导一起爬悬崖、攀陡岩、钻荆棘、穿树林,一尺一尺地计算,生怕漏了哪个村。往往是早晨穿的干衣服中午全部湿透,在火炉边烤烤,下午又穿又湿再烤。经过一个星期艰苦工作,终于将各村路段划清,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划路段同时,又负责对民工的接迎。说实话,每天晚上都是打着手电、步行十几里、沿途接迎上工地的民工,真怕他们被河水冲走和出现其他情况,往往坚守到深夜,直到各村报告路上没有民工后,才回到指挥部。

青年时的工作经历,始终伴随着吃苦耐劳一道。那时的工作条件虽不像现在这样出行有公车、办公有电脑,但总觉得天天忙忙碌碌心里很充实、有激情、干劲足。

二、团结一致的精神--干成事业的保障

1997年4月,本人被任命为方滩乡党委书记。上任之初,方滩乡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财政几乎为零,黄方公路硬化工作才开始,外面都用上了手机、BB机,方滩乡政府唯一的摇式电话还时常打不通,干部人人思动。由于长期发不下去工资,村干部甩摊子、撂挑子、撒怨气的大有人在,乡政府周围饭店欠一屁股的饭钱,乡政府食堂几乎揭不开锅了。面对如此严峻形势,我与党委一班人达成一致:首先要树立团结一心、共渡难关、齐心协力、克服困难的信心,干出几样像样的事来,展现新一届党委、政府的面貌。先是修通硬化了黄方公路12.5公里路面,接着排除万难终于开通了方滩的移动电话,随后争取区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成功地举办了堵河漂流节,亮化了堵河沿岸村庄房屋,使方滩水上旅游项目顺利实现,为农民在致富上新开辟了一条道路。同时,加大方滩集镇建设力度,延长了集镇水泥路面,安装了集镇路灯,绿化了两旁道路。在经济发展上,积极鼓励农民兴办实业,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种植反季节蔬菜、增加农民收入,与金融部门密切协调,积极化解政府债务……。在党委政府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方滩的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基层组织得到了巩固,积累的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干群关系融洽,虽然那时的方滩乡条件还是艰苦,但看到工作顺心,百姓有了新的希望,总觉得虽苦犹甜。

三、紧密联系群众的精神--干好工作的基础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重要法宝之一,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离开方滩已经十几年了,每次因工作下去,见到农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书记好长时间没有下来了......。走在大街上,遇到方滩老乡的总是那句话:你啥时候再到我那儿去坐坐......。每每听到这些耳详能熟的问候,心里又激动又愧疚,激动的是方滩老乡还记得我,愧疚的是在任时没有给他们办什么事,过了这么多年,而他们还惦记着自己。

记得1993年,组织安排我到方滩任武装部长,我心里是极不情愿,当时在黄龙镇分管企业兼砖厂厂长,刚刚使企业扭亏为盈,正在踌躇满志把企业搞个红红火火,思想斗争非常激烈,最终还是拗不过组织,夹起被褥卷下到方滩。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我就制定一个计划,一定要在半年内熟悉方滩的大部分村民。于是每次下村,除开会利用机会和村组、干部党员谈心之外,还利用吃饭、休息时间了解情况,主动与村民认识,听取意见。当时的方滩不像现在交通这么发达,下村基本上都是走山路,往往下一次村,都得2-3天,每下一次村都有新的收获,总能新结识十几个群众,一来二去都成了熟人。

帮群众干活,既是联系群众的最好办法,也是增进与村民感情的有效途径之一,乡政府所在地茅冈当时是一片水田,每到夏季农忙时节,东家割麦看见了便会拿起镰刀割一会儿,拿起扦担帮忙挑一挑,最使人难忘的每到插秧季节,便会有村民热情地邀请你去喝插秧酒。咋可能白白地去喝,于是等到秧田整好后,便约几个乡干部,脱掉鞋子,挽起裤腿下田插秧,然后才高高兴兴地到主人家去喝酒,每次总是叫你不醉不罢休,这就是村民对干群关系的热情和肯定。就这样,在与村民的接触之中了解到了很多在正式场合下了解不到的情况,越是在这种情况下,群众才把掏心窝的话说给你听,才敢把你不了解的情况透露给你,才会真心实意地帮你出主意、想办法克服困难,完成工作任务。)

第四篇:关于人民公社理论与实践的反思.

关于人民公社理论与实践的反思

摘要:

1958年兴起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浪潮。它是党和国家探索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决策。它是在“大跃进”狂澜与“共产主义”旋风的同时在生产关系的上一次“大跃进”。它的实质就是企图在生产力不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所谓平等、平均、公平合理的社会。但它严重脱离了中国的历史发展阶段,只能成为一种超越阶段的空想,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二是及大地破坏了中国农业生产,给农村的发展造成重大损失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灾难。深入分析人民公社化理论与实践,对解决现在中国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政府;社会主义;重工业;农业;战略

一、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背景与原因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面临的国际压大经济政治,经济结构很不合理,经济发展水平十分落后。政府面临的最迫切任务是发展经济,快速实现强国富民。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一)当时中国的资源禀赋结构是劳动力丰富、资金稀缺、技术落后。如何发展经济,有两种战略可供选择:一是赶超战略,优先发展重工业快速建立工业基础;二是比较优势战略,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充分利用资源的比较优势来提升资源禀赋结构,最终实现强国富民的目标。在中国资金供给不足、劳动力相对丰富的背景下,如果仅仅考虑资源条件,中国政府应该选择比较优势的战略。然而,在20世纪50年的社会主义阵营内出现了一股所谓的赶超战略。这种形势个社会主义中国造成了强大的压力。中国要领先也只能选择赶超战略;其次,社会主义苏联在采取超越战略后使得自己在二战前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在二战后苏联经济的快速恢复,并且由于苏联与中国的亲密的微妙关系,促使中国政府选择了与自己的资源禀赋不相匹配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此时,如果按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势必导致农产品均衡价格的迅速提高,导致城市居民的生活费用上升,进而引起劳动力成本上升。如果这样,就难以顺利实现重工业发展所需的低原料投入和低劳动力投入,这显然有违政府初衷。为了有效地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政府必须压低农产品价格,来保证重工业发展的低成本投入。但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如果农民有择业自由的话,按照分工与专业化的逻辑,农民要么游离出来改行从事轻工业品生产,要么从事自给自足生产,不再卖出农产品,这势必影响重工业发展所需之低成本投入,重工业发展难以为继。于是,为了确保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一方面,政府要限制农民流动,控制择业自由;另一方面,政府又要控制农产品价格,剥夺农民从事自给自足生产的权利,强制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卖出农产品。为达到上述双重目的,政府在宏观方面采取了户籍管理制度及城市就业管理制度将农民限制在农村,从而加大农民的迁移成本,制造行业垄断;在微观方面,政府必须直接控制农业生产组织,保证农民收入在低于城市工人收入,甚至低于农民自给自足收入时,仍然单纯从事农业生产,向政府提供重工业发展所需的原材料。

从事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有多种,既可以以单个家庭的方式生产;也可以以家庭为单位成立互助组的方式生产;还可以以互助组为单位组成合作社(初级社)的方式生产。但是,农业生产的组织越多,政府控制农业生产就越难。在具体农业生产组织的选择上,政府的行为也遵循交易费用最小化的逻辑。于是,我们看到初级社的规模不断地扩大,从而,最终形成锁定农民专业于农业生产的人民公社体制。与初级社不同,人民公社的制度创新并不是农民自发形成的,而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带有政治运动色彩的、政府强制推广的一种制度安排,其目的就是实现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

(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所取得巨大成就使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当时国际及国内形势做出了错误判断,在探索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建设中“放卫星”与“浮夸风”没有实事求是的认识。

在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时期党内高层领导对阶级斗争估计过于严重。认为在当时中国社会中的主要矛盾仍旧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在经济上仍用阶级斗争与搞政治运动的方法进行经济建设,而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仍没有转移到经济建设。另一方面,对国际国内形势估计过于有乐观。在1957年,毛泽东在莫斯科64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就提出了“东风压倒西风”的论点,认为社会主义力量对于帝国主义的力量已经占了压倒性优势。在会上提出只能够过钢产量15年内赶上或者超过英国。尤其在1958年第一季度工农业生产获得高速发展,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6%。是毛泽东等人认为中国正进入一个“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时代。对中国经济发展没有更清楚的认识。导致了在经济建设上速度上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在经济建设上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否定了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综合平稳发展,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因而,在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二次会议上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而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是企图在总路线的指引下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次尝试。实践的结果证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张红的一次严重失误。而在“大跃进”中的“放卫星”与“浮夸风”更使党和国家的政策背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1958年6月6日,报纸率先报道了河南省遂平县放出的小麦亩产1052.5公斤的“卫星”,随后“卫星”越放越大,由于各地“卫星”上天,人们的头脑更不冷静。7月23日《人民日报》社论《今年夏季丰收说明了什么》宣称,“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出多少粮食来。”后来又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粮食产量也越来越高,要中脱离了实际。1958年夏季,毛泽东等许多中央领导人到各地视察,对各地农业「大跃进」和粮食「大丰收」的前景表示乐观,看到广大人民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冲天干劲更坚定了生产关系必须尽快过渡的思想。在毛泽东等领导人看来,1957年冬到1958年春以兴修水利为中心的农业生产「大跃进」的热潮,已经打破了原有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界限,向旧的生产关系提出了挑战,必须建立更大规模的生产组织,才能适应「大跃进」的形势和发展。使得党和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更加乐观。且对农业生产力的有了过高的评价。相信已经能够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而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仍旧落后属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因此必须变革农村“落后”的生产关系。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就应运而生。建立一大二公的高级农村合作社才能与我国农业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相适应。才能促进我国农村生产力的更进一步发展。

(三)社会信念与人民公社制度选择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内和国民的信仰高度一致,那就是尽快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富裕,并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在如何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选择上,工业化方面选择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在党内意见一致。但自从农村土地改革完

成后,怎样改造以小农经济为特点的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率,保证工业化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通过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来发展农业,党内意见则产生了分歧。此时,党内发展农业的思路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刘少奇的思路,依据马克思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原理,根据当时中国工业化水平低的现状,仍然主张通过私有制和家庭经营的方式来发展农业;另一条是毛泽东的思路,依据列宁“小生产每日每时都在产生着资本主义”的论断,主张通过合作化的道路来发展农业。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的非充分性、个人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党内成员对采用哪一种组织方式来发展农业生产并没有明确的预期,而关于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通过何种组织形式来发展农业又没有现成的经典理论,只有前苏联的集体农庄可以借鉴。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凭借个人权威用马克思的工场手工业理论说服了全党。最后,全党接受了毛泽东发展农业的思路。当发展农业的思路一致后,中国共产党就开始着手组建农业发展的组织方式,即选择制度。面临工业化之前的中国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选择什么样的制度来组织农业生产实际上要遵循两大原则:第一要迎合社会的信仰,实现共产主义,保证重工业发展所需的低成本投入;第二,面对资源、技术及知识的约束尽可能实现交易成本最小化。其中第一原则起主导和支配作用,只有在满足第一原则的条件下,主导集团才会对选择的制度进行成本和收益核算。

土改结束后,中国农业的生产状况是平均每个农户只有0.6头耕牛,手工工具、肥料、种子比较稀缺.[11]武力。过犹不及的艰难选择——论1949~1998年中国农业化过程中的制度选择.在这样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农民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通过保留退出权的方式自发以互助组、初级社的方式来发展农业是家庭经营条件不足的必然选择,符合交易成本最小化的原则,但却与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信仰不吻合,与第一原则相冲突。于是,主导集团就开始提炼、宣传人民公社制度的优点,尽可能让农民接受人民公社制度,减少制度选择和运行的交易成本。但是,农民是否接受人民公社制度取决于这一制度给农民带来的预期收益和成本的比较。当时,农民接受人民公社制度的收益主要来源于这个制度的供给制:实行以人定粮,粮食统一拨给食堂,给社员发就餐券,实行吃饭不要钱;将来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学、育、婚、乐都由公社包干供给。中国农民长期处于贫困之中,吃饭不要钱解决了农民现实的吃饭问题,将来能住上好房子、医疗有保障、上学不愁、生活多姿多彩,这是农民梦寐以求的人间仙境。农民参加人民公社制度的成本主要是个人财产的损失,包括土地这一主要生产资料;而农民不参加人民公社制度的成本包括阶级斗争打击的伤害和迁移成本。在阶级斗争仍然激烈、户籍管理制度很严格的状况下,农民退出人民公社的成本非常高。将农民不接受人民公社制度的成本和接受人民公社制度的预期收益进行比较,显然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理性的农民一定会接受人民公社制度。

可见,以社会信念为基础的人民公社制度的选择过程实际上是主导集团与农民之间的一个博弈过程。由于信息不对称,个人认识能力的有限,在博弈过程中,主导集团策略地使用信息,总会让农民相信接受人民公社制度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总成本,结果农民自发选择的互助组、初级社的制度安排就被政府选择的人民公社制度所取代。

二、人民公社的特点

一、组织上一大二公

人民公社运动经历了一个过程。早在1955年,毛泽东就提出了“小社并大社”的观点。他在主编《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为《大社的优越性》一文写的按语指出,“现在办的半社会主义的合作社,为了易于办成,为了使干部和群众迅速取得经验,二三十户的小社为多。但是小社人少地少资金少,不能进行大规模经营,不能使用机器。这种小社仍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停留太久,应当逐步合并。在1958年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了小社并大社的问题。

1958年4月底,刘少奇等到广州向毛泽东汇报筹备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情况,他们交换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看法。5月19日,陆定一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的发言中,将这些设想透露了出来。他在发言中说: 毛主席和少奇同志谈到几十年以后我国的情景时,曾经这样说,那时我国的乡村中将有许多共产主义的公社,每个公社有自己的农业、工业,有大学、中学、小学,有医院,有科学研究机关,有商店和服务行业,有交通事业,有托儿所和公共食堂,有俱乐部,也有维持治安的民警等等,若干乡村围绕着城市,又成为更大的共产主义公社。前人的「乌托邦」想法,将被实现,并将超过。

陈伯达在1958年7月1日出刊的《红旗》第三期发表了陈文《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文章最早宣告了中国已经找到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道路。他写到:「中国正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地、逐步地实现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在《共产主义原理》著作中提出的理想;中国已经找到为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出顺利条件的一种正确道路。」接着,陈伯达在北京大学为中共建党三十七周年而举行的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更清晰地传达了毛泽东关于创建一种新的基层组织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意向。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的方向,应该逐步地有秩序地把 工(工业)、农(农业)、商(交换)、学(文化教育)、兵(民兵,即全民武装)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在这样的公社里面,工业、农业和交换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文化教育是反映这种物质生活的人们的精神生活;全民武装是为着保卫这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全世界上人剥削人的制度还没有彻底消灭以前,这种全民武装是完全必要的。毛泽东同志关于这种公社的思想,是从现实生活的经验所得的结论。7月16日,《红旗》第4期以《在毛泽东同志的旗帜下》为题发表这篇讲话,实际上是公布了毛泽东关于人民公社的基本构想。在1958年8月的北戴河会议中,在会议上,毛泽东在讲述如何办人民公社时,强调实行工资制与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他说,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曰大,二曰公。大,了不起,人多势众。公就是社会主义比合作社多,把资本主义残余去掉。

一大二公作为人民公社最显著的特点;但这并不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片面求大、求公。要求平均主义、共产主义,以为规模越大越好,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完全混淆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甚至有的地方如河北徐水县、山东范县等提出了两年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规划。这都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认为可以试验。

二、管理上政社合一

人民公社的政社合一体制,实际上是在社会一体化基础上将国家行政权力和社会权力高度统一的基层政权形式。实行“工农学商兵五位一体“的人民公社。是超稳定结构下的“全民就业”。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型工业化战略相呼应,国家建立了一整套与之相适应、满足其需要的体制和制度,如计划管理和分配体制、扭曲生产要素价格的宏观管理体制、统购统销制度、城乡隔离制度、农

村人民公社制度等。在上述体制和制度的影响下,农民被禁锢在土地上,农村非农产业被压制,农村人口城市化被阻止,城市被建成强大的计划体制堡垒。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失误,使我国在1949~1978年这一较长的历史时期内,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逻辑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性、有持久效应的转移是微弱的,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份额保持了惊人的稳定,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52年的87.5%下降到1978年的82.1%,年均仅下降了0.25%,农村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由88%降为76.1%,年平均也仅下降了0.56%,而同期农业总产值占社会总产值的比重却由45.4%降为22.9%(注:《奋进的四十年》,中国统计出版社1989年版。)。农业产值份额的下降并没有带动农业劳动力就业份额的下降,表明了我国工业和城市吸纳过剩农业人口的能力相对很弱,无法拉动并刺激农业人口向非农部门的转移和流动。总之,这一时期的农村社会稳定是政治体系强控制的结果,这种强控制势必窒息农村经济社会的活力与创造性,抑制农民作为“经济人”的经济冲动,从而严重削弱农业经济发展的内驱力。不利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影响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三、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反思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一次伟大探索。但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对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缺乏正确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了解,以为只要实现了全民所有制,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在实践中又偏离了实事求是的重要原则,它的结果只能是失败的。他为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总结了宝贵经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农村发展中应汲取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教训。

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邓选第三卷,P261,更不是共产主义。

1958年以来,人民公社实行“穷过渡”虽然在在公社化运动初期,人民公社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的统一。但由于公社基本整年在紧张的劳动中度过。公社中的资金并不富余,人们几乎得不到工资。从1958年至1978年20年间,我国农村人均年收入只有60元左右,人民生活改善甚微。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只有人民共同富裕了,生活极大地改善了才能充分显示社会追的优越性,正如邓小平所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

二、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在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平均主义大泛滥,供给制,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在生产中,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误以为“供给制,吃饭不要钱,就是共产主义”,而等级制,工资制度,则是“资本主义法权”。必须加以废除。大大地助长了平均主义的发展,严重挫伤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农村经济

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先发展,后规范,立足发展搞规划”在经济建设上坚持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保持经济发展的合理结构。应该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认真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遇到的问题。在建设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阶段制宜”;不搞“一刀切,一律化”,在最大限度缩小收入差距。促进人民共同富裕。

人民公社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很大的物质浪费,它挫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

产积极性,加重了经济困难局面,教训是惨痛的。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农村中的基层单位」的人民公社也已经成了历史的陈迹。如今,「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靠辛勤劳动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等观念已深深地植根于人民头脑之中。人们也许淡忘了当年大办人民公社时,把实际上是平均主义的东西当作共产主义的内容加以推广的历史,回顾和反思这段历史,对于我们今日在深化社会主义改革中,批判和肃清平均主义思想观念上的危害,建立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科学分配制度,仍有现实意义。摆脱平均主义这一枷锁,坚持邓小平理论中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观点和党的「十六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也是我们民族大踏步走向世界现代文明前列的需要。

参考文献:

李孔岳:《信念、权威与制度选择——基于中国人民公社制度的思考》;《中山大学学报》;2006年第46卷第4期

邓智旺:《论人民公社初期的分配制度》;《二十一世紀》网络版第三十二期

第五篇:专业合作社制度DOC

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制度

一、成员大会制度

一、成员大会由全体成员组成,是本社的最高权力机构,行使下列职权:

1、审议、修改本社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2、选举和罢免理事长、理事、监事会成员;

3、决定成员出资标准及增加或者减少出资;

4、审议批准财务预算和决算方案;

5、审议批准盈余分配方案和亏损处理方案;

6、审议批准理事会、监事会提交的业务报告;

7、决定重大财产处置、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其他重大事项;

8、对合并、分立、解散、清算和对外联合等作出决议;

9、决定聘用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资格和任期;

10、听取理事会关于成员变动情况的报告;

11、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二、召开成员大会,出席人数应当达到成员总数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大会选举或者作出决议,应当由本社成员表决权总数过半数通过;作出修改章程或者合并、分立、解散的决议应当由本社成员表决权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章程对表决权数有较高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成员大会选举和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成员各享有一票的基本表决权。出资额较大的成员按照章程规定,可以享有附加表决权。本社的附加表决权总票数,不得超过本社成员基本表决权总票数的百分之二十。享有附加表决权的成员及其享有的附加表决权数,应当在每次成员大会召开时告知出席会议的成员。

四、成员大会的召集由章程规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例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二十日内召开临时成员大会: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成员提议;监事会提议;章程规定的其他情形。

五、成员大会应当将所议事项的决定作好会议记录,由出席会议的成员在会议记录上签名。

二、理事会工作制度

一、理事会是联合社的执行机构,对成员大会负责。

二、理事会由10名理事组成,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1名,理事8名。理事会成员由成员大会从本社成员中选举产生,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

三、理事会职责

1、组织召开成员大会并报告工作,执行成员大会决议;

2、制订本社发展规划、业务经营计划、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等,提交成员大会审议;

3、制定财务预决算、盈余分配和亏损弥补等方案,提交成员大会审议;

4、组织开展成员培训和各种协作活动;

5、管理本社的资产和财务,保障本社的财产安全;

6、接受、答复、处理监事会提出的有关质询和建议;

7、决定成员入社、退社、继承、除名、奖励、处分等事项;

8、决定聘任本社经理、财务会计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9、履行成员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四、理事会表决制度

理事会会议的表决,实行一人一票。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并经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同意方可形成决定。理事会所议事项要形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理事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理事个人对某项决议有不同意见时,其意见应记入会议记录并签名。监事会成员列席理事会会议,理事会会议可以邀请5名成员代表列席,列席者无表决权。

五、理事会接到监事会质询或建议的书面通知后,必须在7个工作日内做出答复。

六、本社理事长为联合社法定代表人,其主要职责:

1、召集并主持理事会会议,按章程主持成员大会;

2、签署本社成员出资证明;

3、签署聘任本社经理、财务会计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聘书;

4、组织实施成员大会和理事会决议,检查决议实施情况;

5、代表本社签订合同等;

6、履行成员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三、监事会工作制度

一、监事会是联合社的监督机构,代表全体成员监督联合社的财务和业务执行情况。

二、监事会由3人组成,设监事长1人。监事会成员由成员大会在本社成员中选举产生,每届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联合社理事长、理事、经理和财务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三、监事会职责。

1、监督理事会对成员大会决议和本社章程的执行情况;

2、监督检查本社的生产经营业务情况,负责本社财务审核监察工作;

3、监督理事会成员和经理履行职责情况;

4、向成员大会提出监察报告;

5、向理事会提出工作质询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6、提议召开临时成员大会;

7、代表本社负责记录理事与本社发生业务交易时的业务交易量情况;

8、履行成员大会授予的其他职责

四、监事会会议由监事长召集,监事长因故不能召集会议时,可以委托其他监事召集。

五、监事会会议的表决实行一人一票。监事会会议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监事出席方能召开。重大事项的决议须经三分之二以上监事同意方能生效。

六、监事会所议事项要形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监事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监事个人对某项决议有不同意见时,其意见也要记入会议记录并签名。

四、议事规则制度

一、本社按照“成员大会决策、理事会执行、监事会监督、成员团结合作”的民主管理机制运行。

二、成员大会按照章程规定召集和主持召开,其选举、决议、表决必须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其内容,按照充分发扬民主的原则,采取举手通过、举手表决或票选票决方式民主进行。

三、理事会实行集体领导,分工负责,民主集中制;理事会由理事长主持在其职权范围内研究决定事务,制订提请成员大会审议事项的方案;决定事务需表决的一律采取票决方式进行。

四、监事会由监事长主持,按照章程规定的职责,研究制订对理事会及其成员、经营管理人员、联合社成员进行监督检查的办法和方案,提出质询建议内容、方式和答复要求。监事会书面提出质疑问题的同时,有权书面通知停止所质疑对象的此类行为,当答复通过后方才解除;质疑对象答复解释说明不清,或者拒不整改的,根据质疑问题的大小和质疑对象的不同,通过提请理事会或者成员大会表决解决。

五、成员管理联系制度

一、入社管理

1、入社条件和程序。凡是从事与本社业务直接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公民,以及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符合理事会规定的入社条件,志愿加入本社,承认并遵守本社章程和管理制度,即可以书面方式向本社提出申请,并填写《入社申请书》。经本社理事会讨论通过后,在成员登记表上登记,颁发成员证,成为本社成员。

2、成员比例规定。本社成员由从事种养本地农特产品1年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成;成员总数在20个以下的,可以有一个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成员;成员总数超过20个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成员不得超过成员总数的5%。

二、成员退社、消失、除名管理

1、成员要求退社的,须在会计终了的六个月前向理事会提出书面声明,填写《退社申请书》,方可办理退社手续。退社成员的成员资格于该会计结束时终止,在本会计决算后一个月内,办理退社财务结算。如本社经营盈余,按照本社规定退还记载在该成员账户内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并返还其相应的盈余所得;如经营亏损,扣除其应分摊的亏损金额,并分摊资格终止前的债务。成员在其资格终止前与本社已订立的业务合同应当继续履行。

2、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理事会讨论通过予以除名:(1)不履行成员义务,经教育无效的;(2)给本社名誉或者利益带来严重损害的;(3)成员共同议决的其他情形。本社对被除名成员,退还记载在该成员账户内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结清其应承担的债务,返还其相应的盈余所得。因第(2)项被除名的,须对本社给予相应赔偿。

3、成员消失的,其成员名称变更的,在一个月内提出变更申请,经理事会讨论通过后办理变更手续,并承继被变更成员与本社的债权债务;其成员注销、解散的,按照退社处理。

4、联合社要对退社、消失、除名成员的《成员证》及时收回,按规定注销成员资格。

三、成员联系制度

根据全社成员居住分布状况和生产经营状况,实行每个理事、监事分工联系成员制度,进行社情民意上传下达,开展生产经营指导服务,确保信息畅通,运作有序。

六、生产销售管理制度

一、统一农资供应

联合社根据生产需要和技术要求,统一组织为成员(或者生产和加工企业)采购、供应生产资料和设备。实行规模采购,降低成员生产成本。联合社统一采购供应的农资须保证质量,适合本社各项生产和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否则,造成的损失由负责采购的当事人赔偿。

二、统一联合销售

联合社按照市场要求,集中联合社农特产品,实行网上营销,线下批发等,极开拓市场,扩大销售网络。

七、资产财务管理制度

一、管理机构

理事会负责本社资产财务管理的全面工作。监事会负责本社的财务资产监督和内部审计工作。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建立总账和明细分类账,作好财务收支、成本费用核算、会计报表编制和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出纳负责建立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联合社资金收支、账款划转和支取。

二、管理内容

联合社资产财务管理包括流动资产、农业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管理。联合社资金管理包括成员出资、每个会计从盈余中提取的公积金和公益金、未分配盈余、国家扶持补助资金、他人捐赠款和其他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截留、私分或者以其他方式侵犯联合社及其成员的合法财产。

三、资产管理

本社的资产实行内部“五权分离制”管理和台账登记责任管理。

1、在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处置等环节,实行“五权分离”。即:购置计划权与审批权、审批权与采购权、采购权与验收保管权、保管权与使用审批权、处置权与审批权相分离,相互监督。

2、建立资产台账登记责任制度,确定专门理事对资产的购置、验收和保管、使用进行登记,建立台账,落实责任。凡造成资产损失或者浪费且不能补救的,其直接和间接损失由责任人赔偿。财务部要根据本社实际,分门别类的确定易耗品使用期限和周期以及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比例,据实确定资产折旧。财务部要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账账、账卡、账实清查,向理事会呈报实物资产清查报告,提出实物资产管理问题解决方案。加强对本社商标、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的管理,防止无形资产流失。

四、账款管理

本社现金、各种存款、账目、支票和印鉴章要按规定妥善管理。实行“钱帐分管”,账目保管要安全完整,不得缺失。凡因保管现金、存款和账目造成损失的由当事人负责赔偿。本社银行帐号、账户不得出租、出借或转让,不得将公款外借,禁止以联合社名义为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本社应收及暂付款项应当由当事人负责及时清理结算,不得长期挂帐;在规定时间内未收回的应收及暂付款项,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由当事人负责赔偿。

五、财务审批

本社财务支出由理事长负责审批。财务管理坚持“增收节支、勤俭节约”的原则,各项支出必须用于联合社的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以及日常管理等相关事项。在1000元以内费用开支,由理事长直接审批;在1000元以上费用开支,经理事会集体审核后,由理事长审批;在5000元以上的开支和投资,由成员大会讨论通过后,由理事长例行审批手续。财务人员办理各项支出,原始凭证(支出计划审批、发票、验收、入库等凭证)必须齐全,凭证必须有经办人、审核人、审批人签字方可入账。经集体审核通过的开支,需有会议记录或形成的决议作为依据入账。监事会在每月财务结账前对财务支出项目进行审核,对未按规定支出的,提出质询,责令整改纠正。

六、财务公开

本社实行“财务公开、民主监督”。每月将财务收支情况公开公示于办公地点;每年向成员大会汇报上财务决算情况、盈余分配方案和本财务预算方案。财务人员必须热情接待成员提出的与其有关的财务查询。

七、购销价格管理

本社购销产品、生产资料的价格确定及变更要经理事会讨论通过,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实行透明化管理。

八、成员账户管理

本社建立成员个人账户,由财务人员详细记载成员的出资额、应享有的公积金份额以及成员与联合社的交易量(额)。成员与非成员要分开核算。国家财政扶持补助、其它捐赠的资金和财产,不得分配给成员,可平均量化到成员并记载到成员帐户,仅作盈余分配依据之一,成员退社后不再享有。

八、成员盈余分配制度

一、分配对象。参加盈余分配的人员为持有本社《成员证》的成员。

二、分配核算。联合社在进行年终盈余分配工作以前,财务人员要做好财物清查,准确核算全年的收入、成本、费用和盈余,清理资产和债权、债务。财务核算结束后,向理事会提交盈余分配方案。

三、盈余分配顺序和办法。联合社的盈余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分配:

1、提取公积金。按照章程或成员大会决议规定的比例提取,用于弥补亏损、扩大生产经营或者转为成员出资。若累计有亏损,首先弥补亏损,抵亏后的公积金余额再用于扩大生产经营或者转为成员出资。

2、提取公益金。按照章程或成员大会决议规定的比例提取,用于成员的技术培训、联合社知识化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及文化、福利事业和生活上的互助互济。

3、向成员分配盈余。联合社的盈余经过上述分配后的余额,按照交易量(额)向成员返还,分配比例不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按上述规定返还后的剩余部分,以成员帐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以及本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成员的份额,按比例分配给本社成员,并记载在成员个人帐户中。入社不满一年的成员,根据成员实际出资和入社时间,按时间段按比例进行分配。

四、审批程序。理事会接到联合社财务部提交的盈余分配方案后,组织召开有监事会成员、管理人员、成员代表参加的理事会扩大会,听取意见,进一步完善方案,经理事会审核后,提请成员大会审议批准后方可执行。

五、记载登记。按交易量(额)比例分配盈余金额及平均量化到成员的资金份额要记载到成员个人账户中。

九、项目投资管理制度

一、项目投资范围

本制度所指的项目投资是指与本社生产经营有关项目的内部投资。

二、投资项目的立项

理事会接受投资项目建议后,确定专人组成项目论证小组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提出项目是否建设建议。论证小组认为项目可行的,编制可行性报告及实施方案,按程序及权限审核和审批。理事会对报送的投资项目可行性报告经审核后认为可行的,应尽快给予审核并按程序提交有关会议审定。项目可行性论证内容包括:市场状况分析、投资额度、投资资金筹措、投资回报率、投资风险、投资占用时间、政策优惠条件、收益分配等。

三、投资项目审批和实施

凡超过5000元以上的投资属于重大投资。本社的重大投资项目由理事会审核,成员大会批准,理事会组织实施。一般投资由监事会审核,理事会审批,组建项目部实施。

四、项目投资资金的筹措管理

1、投资项目资金筹措以实现本社最广泛的成员及其最大限度的收益为原则,来确定资金筹措渠道和范围。

2、在国家部分投资,联合社有能力配套投资项目建设情况下,不得动员成员再入股投资和贷款投资。

3、项目投资优先本社成员在规定时间内入股投资。部分成员不愿入股投资的,其它成员单位入股投资最高不得超过总投资的20%,理事长单位入股投资最高不得超过总投资的30%。

4、项目投资额度在成员入社出资总额30%以内的,联合社经理事会决定,可以直接利用贷款投资。使用政府贴息贷款和农业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的项目投资,理事会审批投资权限额度可提高到成员在联合社入股出资总额的80%。

5、采用联合社贷款投资项目的额度最高不得超过成员入社总出资额的80%,并要经过成员大会三分之二以上的参会人员同意。

五、投资项目的建设监督管理

监事会负责投资项目建设的质量、进度、安全和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项目建设结束后,要组织项目建设验收和项目建设资金内部审计。

六、建成项目的经营管理

项目建成验收后,由理事会负责将该项目纳入联合社一体化经营管理,属成员与联合社共同投资建设的项目要单独核算。

七、投资项目收益分配

1、项目投资收益按投资股份分配。

2、本社使用国家扶持资金、其它捐赠资金、联合社公积金、成员未分配盈余和联合社贷款投资项目的,均属联合社对项目的投资,其投资收益记入联合社收入,成员在联合社按盈余分配制度分配。

3、由成员在本社完成基本出资入股的基础上,又直接投资入股与联合社共同投资建设的项目收益,按投资股份分配。成员的再投资收益分配给投资的成员,联合社投资所分得的项目收益记入联合社收入。

八、该制度由本社理事会负责解释。

十、信息化管理制度

一、组织管理

1、联合社重视和加强信息化工作,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纳入理事会议事日程。在管理人员配备及其培训、建设资金安排、硬件设施配置、办公场所等方面给予保障。

2、联合社明确一名理事会成员负责信息化领导工作。联合社理事会办公室具体负责本社信息化建设及其管理工作,确定3名工作人员为信息员,建立信息员队伍。

3、信息员应具备中专以上学历,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文字能力,能熟练操作电脑和办公应用软件。

二、工作内容

1、制定符合本联合社发展需求的信息化工作规划及其建设项目的实施和管理。

2、落实和完成省、市、县农业部门安排的信息化工作任务。

3、联合社网站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

4、建立联合社为成员提供手机短信、网站内成员邮箱等信息服务系统。

5、提高信息化在联合社工作管理、产品生产、质量控制、市场营销、信息发布、培训学习等领域的应用率,促进联合社管理水平提高。

三、信息员职责

1、完成省、市、县农业部门安排的相关统计信息报送工作。

2、完成联合社确定的信息化建设任务。

3、负责联合社网站日常运行维护工作,保证网站安全运行。

4、按照网站栏目的设置要求,做好网站栏目文字、图片等信息的采集、编辑、发布和更新工作。信息发布由理事会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方可上传网站。

5、积极向省、市、县农业部门报送联合社工作动态信息。

6、收集、整理为本社成员提供定期向成员的手机或网站内成员邮箱发布气象提醒、生产技术、农事安排、病虫害防治、市场价格、联合社通知事项等服务信息。

7、负责信息化在联合社生产、经营等相关领域的拓展和应用工作。

四、安全管理

1、本联合社网站主机由信息员专人管理,设置后台管理密码,禁止非信息员使用。

2、信息员要遵守和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得利用本联合社网站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犯罪活动;不得利用网络复制、制造和传播危害国家安全、妨碍社会治安及其他不良的信息。

3、凡涉及本联合社商业秘密的相关资料及文件、内部办公信息等不宜公开的事项不得上网发布。

4、违反上述安全管理规定并构成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十一、档案管理制度

一、归档范围。凡是反映本社活动的章程、管理制度、成员情况、规划、计划、统计资料、财务审计、会计档案、劳动工资、经营情况、人事情况、会议记录、决定、委托书、协议、合同、项目方案、通知等具有参考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均属归档范围。

二、档案管理由档案管理员负责。保证本社的原始资料及单据齐全完整、安全保密和使用方便。

三、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归档资料实行“季度收集整理”和“归档立卷”制度,即:每年的四、七、十和次年的一月为季度收集整理期,每年二月份为档案资料归档立卷期。档案管理人员根据有关文书立卷归档管理制度实施档案归档整理。

四、资料的分类与归档。档案资料的分类依据文书立卷归档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档案资料的归档每年一次,属于平时立卷归档的不在此规定范围内。

五、档案的借阅。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借阅非密级档案可直接通过档案管理人员办理借阅手续。因工作需要,本社的其他人员需借阅档案的,本人提出申请,非密级的由理事会成员审批;借阅密级档案的由理事长审批,原则上只能在档案室阅览,不准再外借;本社外的人员借阅档案,一律由理事长审批。

六、档案的销毁。任何个人或部门未经允许不得销毁档案资料。档案到了销毁期,由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清理,写出书面销毁报告,经理事会讨论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经批准销毁的档案,档案管理员须认真核对,将批准的档案资料销毁审批报告和将要销毁的档案资料做好登记并归档。销毁登记表永久保存。在销毁档案资料时,必须由监事会成员监督销毁并在销毁登记表上签字。

十二、社务公开制度

一、社务公开的内容

1、本社发展规划,工作目标及执行情况;成员大会和理事会讨论决定事项的实施情况;理事会工作目标执行情况;监事会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2、联合社财务计划、财务决算和债权债务情况。

3、成员的入社、退社、除名情况;成员在联合社入股情况,公积金、国家财政扶持资金及接受其它捐赠量化到成员个人账户份额情况;成员与联合社的交易额情况;成员盈余分配、投资收益分配等情况。

4、国家对本社的扶持、本社接受其它捐赠收支、使用、管理情况。

5、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聘请、解聘及其工资、奖金、补贴和福利情况,公务活动方面的开支情况,工作业绩情况。

6、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管理情况以及收益情况;本社建设项目的投资、管理和收益情况。

7、本社办公费、旅差费、招待费、宣传费等非生产性支出情况。

8、涉及本社成员利益,成员普遍关心和要求公开的其他事项。

二、社务公开的形式

1、公开栏公开。在联合社办公地点设置社务公开栏,将公开事项逐条予以公布。

2、会议公开。通过召开成员会议,发放社务公开内容资料,宣读公开内容进行公开。

3、公开信公开。对成员反映集中的事项,联合社通过定期印发成员公开信方式,公开成员应知内容。

4、信息化公开。通过手机短信、网站成员邮箱等方式进行公开。

三、社务公开的时间

基本社务每季度月底公布,每年定期公开四次。财务公开内容每月公开一次。填发成员证公开,一般一年一次。应当及时公开的事项随时公布。

四、社务公开的程序

1、监事会根据本社的实际情况,依照政策法规和成员的要求,提出社务公开的具体方案;

2、理事会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后,根据公开的内容采取多种不同形式,安排相关部门和人员及时公布;

3、监事会建立社务公开档案备查。

五、意见反馈

每次社务公开后,理事会负责收集、听取、接受成员反映的询问、意见和投诉,并及时予以解释和答复。理事会能够当场答复的,要当场给予答复;不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于7日内作出答复。半数以上的成员对社务公开的事项不同意的,应当坚决予以纠正,并重新公布。对反映的突出问题要组织专门人员调查、核实、纠正,督促整改落实。

六、监督管理

对不按规定进行社务公开的,监事会可以责令其限期公开;对弄虚作假、欺瞒成员的,给予有关责任人员批评教育,并责令其改正;对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以及有打击报复行为的,可以建议理事会按程序对有关责任人员予以罢免职务和除名;对社务公开中发现有挥霍、侵占、挪用、贪污联合社财物及其他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处理,对其中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十三、培训教育制度

一、内容:学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合作社法律法规政策、合作社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合作社章程和管理制度;开展联合社生产经营等相关的技术培训,促进成员增收;组织实施市、县(区)农业等相关部门开展的培训教育工作任务。

二、时间: 每年全体成员轮流集中学习培训不少于2次,全年覆盖所有成员。联合社理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管理人员、成员骨干代表每季度集中学习不少于1次。开展涉及本社生产经营的实用技术培训每年不少于3次,全年覆盖所有成员。涉及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推广、应用的,适时组织开展培训。

三、方式: 采取自我组织培训与接受其它组织培训相结合,专题学习培训与以会代训相结合,会场式技术培训与实地操作指导培训相结合,成员集中技术培训与成员个性化需求指导培训相结合等方式进行。

四、要求:

1、培训教育做到“五有”。即有组织、有计划、有签到、有记录、有资料。

2、理事会负责本社成员培训教育的组织工作,每年制订符合本社实际的培训教育计划。

3、定期征求成员对培训教育方式、内容等工作的意见、建议和需求,增强培训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培训教育质量,提升成员素质,增加成员收入。

下载人民公社制度与合作社[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民公社制度与合作社[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合作社各项制度参考

    合作社理事工作职责 1,配合理事长、副理事长的工作,按照本社的分工各司其责,协调配合,负责做好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2,解决好社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热心帮助社......

    合作社采购制度

    东源县广绿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暂行采购管理办法 一、目的 为了规范合作社的采购行为,降低合作社的经营成本,特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合作社对外采购与生产......

    人民公社放映员[优秀范文五篇]

    呐喊 人民公社放映员 八〇前出生的广大农村牧区干部党员群众都不会忘记,上世纪人民公社电影队是活跃在农村牧区最基层的一支宣传党的政策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与农牧民走得最近......

    《味道之人民公社》读后感范文

    近来才读梁文道先生的作品——《味道之人民公社》,深深为他的文笔、逻辑所折服。这本书主要谈论“吃”的社会意涵,挖掘不同场合、不同人群、不同社会、不同时代人们“吃”的不......

    农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制度与职责

    理事长(兼经理) 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成员(代表)大会,召集并主持理事会会议;(二)签署本合作社成员出资证明; (三)签署聘任或者解聘本合作社经营管理负责人和财务会计负责人聘书; (四)组织......

    养殖合作社相关制度(精选5篇)

    动物用药制度 1、场内预防性或治疗性用药,必须由兽医决定,其它人员不得擅自使用。 2、兽医使用兽药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使用非法产品。 3、必须遵守国家关于休药......

    农机合作社培训制度

    农机合作社培训制度 为了提高农机合作成员素质,满足农机合作社发展和成员发展需求,创建优秀的职工队伍,建立学习型组织,特制定本培训制度: 一、入职前教育:合作社新入职人员均应进......

    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

    目 录 1、社员(代表)大会制度 2、理事会工作制度 3、监事会工作制度 4、财务管理制度 5、社员管理制度 (附:______专业合作社入社申请表) (附:______专业合作社退社申请表) 6、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