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与解析

时间:2019-05-14 02:3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面试热点与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面试热点与解析》。

第一篇:面试热点与解析

1杀鸡别伤了养殖户的心

近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积极应对H7N9禽流感、扶持家禽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明确,对持有效《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禽场给予生产维持性补贴。

禽流感来势凶猛,多地纷纷捕杀家禽积极应对。面对H7N9固然不能掉以轻心,但也完全没必要视家禽为洪水猛兽。其实,早在一些地方对家禽“杀无赦”,“谈禽色变”、避犹不及时,就有专家站出来为家禽喊冤,告知人们正确消费禽类食品。但在一些地方,家禽不是落到被杀的下场,就是身价大跌。

养殖户是禽流感的受害者,过度捕杀以及市场的急剧波动,让许多养殖者不仅亏损严重,长远来看还可能导致禽业失去信心,杀鸡不能伤了养禽人的心。监控并及时救治H7N9病患是政府的硬任务,而给遭受禽流感打击的养禽户兜底,也是迫切要求。如果没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禽流感过后,必将导致禽肉产品供应不足,影响消费者的利益。

在复杂的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中,需要复杂的应对措施。直接补贴家禽业,政府收购禽苗,指导协调保存无害冷冻禽肉,都对稳定市场具有积极意义。巧妙避免因为一种应对危机的措施,引发另一场危机,应该是政府必须主动思考和作为的课题。

2质量问题不能靠“舆论狙击战”

在全国30多个城市拥有80多家分店的餐饮企业金汉斯,日前被曝光北京一家分店内一盆水可洗数百套碗筷、吃剩餐点再回餐桌、卫生状况令人发指。

由媒体充当筛查质量问题的急先锋,似乎也成了“中国特色”,比如不久前针对苹果手机保修条款展开的“舆论狙击战”。然而,更多与消费者健康与安全息息相关的产品质量问题,不可能引起足够的舆论关注,也就被“沉没”了。

依靠“舆论狙击战”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案例被一再“复制”,其实是尴尬的“惨胜”。消费者的维权路径,变成了习惯性地求助于媒体、求助于网络。如果没有铺天盖地的舆论攻势,再大的问题往往也不算问题,即使有一两家地方媒体曝光,问题产品的商家也能通过上广告、拉关系等潜规则“公关”,成功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舆论狙击战”如同一场闪电战。一段时期内的舆论攻势,的确可以让问题产品商家低下高昂的头颅。然而,舆论退潮之后,发现受害的依然是消费者。

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更应该是一场持久战。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以往“九龙治水”局面不能再成为托词。可以说,这样的改革就是为了强化监督的力量,避免以往责任的推诿与权责不明。有了统一的监督机构,更应该有配套有效的监督机制。企业的责任感不是天生就有的,必须依靠职能部门严加监督,才能防止企业沦为“不听话又不讲理的孩子”。

此次应对禽流感疫情,北京市政府采取了主动筛查的方式,很见效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也应如此,用主动出击而不是“跟着舆论跑”的方式,严格筛查市场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商品,先于舆论曝光前就发现并加以处理,并对消费者的各种投诉举报及时加以调查和反馈。

依赖舆论曝光质量问题,当视为职能部门之耻。何时职能部门在投诉、曝光之前主动出击,不再依赖“舆论狙击战”了,也许质量问题才不会频频出现。

3城管小贩“互跪”也是一种进步

城管队员和摊贩居然面对面“下跪”?近日,一组照片在网上热传:一名身穿“城管执法”背心的城管队员与一名摊贩面对面跪着,旁边站满了围观的市民。截至昨天,该组照片已被2.6万多名网友点击观看,近百名网友在帖子下留言讨论。(4月15日武汉晚报)

对于城管队员和小商贩“对跪”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城管下跪是文明执法的萌芽,是文明执法的另一形式。还有些人认为“对跪”事件严重影响执法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我们都不能否认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城管队员自身的文明执法意识,和相互尊重的意识在加强。城管队员能够跪下和商贩交流,这就充分说明在城管队员心中,是完全尊重小商贩的。只是在维护城市形象,维护法律尊严,严格执法与保障商贩利益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要如何完完全全化解当中的冲突,至今,我们还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这也是需要城管、商贩和社会大众共同参与,献言献策,一起努力破解的难题。

由于历史原因,我们都习惯把处于执法位置的人员当做“强者”,把为了讨生活摆摊的商贩看做“弱者”,社会习惯同情弱者,同时,也不时有新闻爆出一些城管的霸道执法。因此,大多数人对城管执法是不满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不管是城管执法,还是其他部门的执法,我们的执法人员,都在努力改进执法的方式方法,希望能够即维护法律尊严,又保障商贩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商贩的人格尊严,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让社会对城管执法多一些理解,能够消除城管和商贩,城管和社会大众之间的隔阂,这是城管执法的一种进步。

4灾难面前,我们需要专业的红十字会

在芦山地震发生后,中国红十字会在其微博发布了赈灾信息,但微博网友对此并不买账,内容为“滚”的回复占据屏幕。对此,红会表示已经了解,并决定接受红会社会监督委员会的意见,“埋头苦干”。(4月21日新华网)

众所周知,像地震救灾这样的事情,不仅需要有满腔的慈善热情,更需要有专业的救援知识和经验技能。按照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分工,红十字会参加的正是芦山地震群众生活保障组、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组等方面急需得到社会支援的工作。

大灾大难面前,一方面我们当然要肯定民间慈善的重要作用,但一方面也不能否认专业慈善组织的贡献。要知道,公众通过红会的救灾捐赠,其实是要借他们到达灾区同胞手中,以解灾区燃眉之急。而且,红会已经公开承诺所募集款物管理使用全程公开透明,救灾工作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将全程接受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公众当然可以继续对此表示怀疑,可是我们总归不能因为对一个组织的不信任,而放弃对芦山地震灾区同胞的帮助。

或许有人会说,“我哪都不捐,真想捐的话直接送到灾民手里”。在慈善机构普遍遭遇信任危机的当下,这样的声音也许会得到很多人认同。问题是,我们现在怎样才能够将救灾物资“直接送到灾民手里”?去灾区的道路,非救援车辆是不允许进入的,这也是五年前汶川地震留下的经验。如果我们都拒绝向红会这样有资格进入灾区的慈善机构捐款,那么灾区同胞怎样才能及时得到帮助?各自进行的救灾效率,又能有多高?如何保证是真救灾而不是真添乱?

地震救灾面前,我们应该抛弃所有的成见。所以,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我宁愿呼吁人们再信一次红会。对红会而言,这本身也是一次公信力的考验:如果这次办好了,也许能够重新挽回信任;如果继续让人失望,则必将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5让专业救援先行

国务院要求非紧急救援人员现阶段尽量不要自行前往,以支持雅安灾区的抗震救灾工作。公安部紧急提示,为保障救灾生命线的畅通,请公司企业和个人不要自行驾车前往灾区输送物资。《人民日报》等媒体的官方微博,从地震当天就开始呼吁大家不要都赶去灾区,但收效不大。重灾区车流量剧增,已经成为除落石外影响震后救援效率的一大因素(4月22日《新闻晨报》)。

雅安地震灾情如火,抗震救灾刻不容缓。不管是官方专业救援队伍,还是民间爱心救援组织,都在跟时间赛跑,希望尽快赶到现场,在72小时黄金救援期间,能够多拯救出一些受困人员,多救助一些受伤的灾区群众,将物资尽快送到灾区群众手中。

然而,由于雅安灾区路况复杂,道路本就崎岖难走,地震破坏之后愈发艰难,再加上余震不断,导致许多道路都出现塌方、滚石等危险情况。众多救援队伍一起涌入,势必会造成交通拥堵,不仅难以快速到达灾区,而且会延误救援时机。如此一来,这就不是在支援灾区,而是在给灾区添乱了,倒不如暂缓冒进,等灾情明朗化后,服从救援中心的指挥而动。

这几天,通过媒体的前方报道,我们看到雅安灾区的惨况,看到救援队伍的努力,看到灾民自救互救的精神,看到各方捐助的热情,令人在悲痛之余,又为之鼓舞振奋。不过,因道路拥堵导致救援队伍和物资无法进入,灾区群众缺帐篷、缺粮食、缺饮用水等迫在眉睫的困难,亦令人为之焦灼万分。显然,救灾不能仅凭一腔热血,亦需理性和专业,民众在关注灾情的同时,尽量不要给灾区添乱。

在汶川大地震72小时黄金救援期间,有不少民间救援队伍自发组织进入灾区,其中很多人都出钱出力,也救助了不少灾区群众。但也有部分民间救援队伍本身缺乏专业救援技能,只是凭着一股热情而埋头苦干,却因为不了解地形和灾情,不仅没有起到救援灾区群众的作用,反而受困成为被救援的对象,浪费宝贵的救援资源和时间。

韩寒曾赴汶川大地震救援,有过民间救援的经验和切身体会,此次雅安地震发生之后,他就写文讲述自身感受,劝告民众慎入灾区救援,免得救援不成反给灾区添乱。而且,目前雅安灾区实行交通管制,非专业救援队伍、车辆不许进入。此前就有报道,李承鹏带领的救援车辆,被拦截在路口,最后是由红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带入。

至于民间救援队伍翻车、人员受伤、道路拥堵等新闻,这几天也时有报道,可见,民众不能急于求成,需要遵守交通规则和救援规则。我们虽然身在灾区之外,不能亲自上阵救援,却也有很多事情可做,比如帮助公益组织募捐、传递灾情信息、为灾区人民祈福等等。记住,关注灾情也是一种支持,不给灾区添乱也是一种帮助。

6灾难中砥砺志愿精神

芦山地震救援,再次见证了众志成城的“中国精神”,也彰显了蓬勃生长的志愿精神。网上网下、灾区内外,许多志愿者以自己的爱心和行动,成为抗震救灾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也出现一种现象,由于各地志愿者纷纷赶往灾区,使得道路成为稀缺资源。这也促使我们思考,志愿精神如何才能发挥更大作用?

灾难面前,需要凝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志愿者身上道德热情和行动力量的释放,是支撑一个民族不屈前行的可贵财富,也是对政府救援的有效补充。从汶川到芦山,一次次砥砺磨练,人们对志愿者工作有了更多了解,认识也逐步走向深化。这项工作既需要饱含热情和力气的“热心人”,更需要专业的态度和技能。唯有二者结合,才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让拳拳爱心转化为强大合力。

抗震救灾是一项综合工程。不仅包括近距离支援,也包括远程支持;不仅包括物理重建,也包括心理重建。只有因地制宜,讲求实效,才能带给灾区群众最贴心的帮助。

7“罚”得出马路文明吗?

即日起,北京将严惩交通违规行为,“带头”闯灯的行人将面临罚款。“在路口凑够一拨人就走,与红绿灯无关”,“中国式过马路”一度笑傲江湖,任他红灯绿灯,不管车来车往,给交通安全埋下了巨大隐患,如今终于迎来了重拳治理的冬天。问题是,单靠严管重罚,能“罚”得出现代马路文明吗?

毛泽东同志说过,“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同样,没有执法之帚的清扫,公共文明也不会自行建立。新加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是陋习遍地,随后新加坡政府出台一系列“高压手段”,比如随地吐痰罚款50美金、在被禁止的墙上涂鸦将受鞭刑等,人们从难以忍受到潜移默化,新加坡也就一变而为干净整洁、文明有序。

可见,对微小过失“零容忍”,是通往公共文明的重要路径。“中国式过马路”风行各地,其实也是某种程度上的“破窗效应”:因为第一个向“破窗”投掷石块的人未受处罚,就会有更多人向“破窗”投掷石块。带头闯灯的人安然无恙,更多人就会在法不责众的心理下理直气壮地违规,重拳治理的基本思路,正是在“小荷才露尖尖角”时惩治微小过失,防止演变成“接天莲叶无穷碧”。

然而,如果只有严刑峻法,恐怕也独木难支、失之偏颇。且不论如此严管成本巨大,有可能蜕变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运动式执法,就说闯灯行为背后,除了公民素质之外,就没有交通管理不健全、公共服务欠完善的责任吗?雷霆万钧的利剑高悬固然不可或缺,完善服务的春风化雨同样至关重要。

红灯时间长、绿灯时间短,好不容易等到绿灯亮,行人还没有挪开脚,右转弯的车辆就蜂拥而上……红绿灯设置的不尽合理之处,交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短板,不会因为严惩闯灯行为而自动消失,正如一位网友所言,欲改变“中国式过马路”,先调整“中国式红绿灯”。暴风骤雨式的严管重罚固然能在瞬间涤荡一切,但是如果缺少完善服务的持续滋养,风暴过后难免一切照旧。

“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重拳出击的“堵”与完善服务的“疏”,是涵养马路文明的一体两面,严惩闯灯行为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但是切不可沉浸于“罚”来的一时快感而止步不前,毕竟,只有恩威并用,才能标本兼治。

8赢用户不如赢口碑

最近,中国雅虎邮箱的用户遇到一件无端的闹心事。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中国雅虎网站宣布中国雅虎邮箱将于8月19日停止服务,并提醒用户在停止服务前尽快登录雅虎邮箱,注册并绑定一个全新的阿里云邮箱,代收原雅虎邮箱的邮件。

用着好好的邮箱为什么要迁移?有人分析,可能是因为商业合作上的问题所导致,按照阿里巴巴和美国雅虎的协议,前者最晚须在2016年前将中国雅虎品牌权归还给美国雅虎。或许是考虑到美国雅虎可能随时收回中国雅虎,阿里巴巴要把中国雅虎邮箱用户的迁移问题先行解决。因为与平时浏览网站的用户相比,电子邮箱用户绝对算得上是最忠实的互联网用户。

尽管中国雅虎的声明中提到,用户可以通过中国雅虎邮箱提供的服务功能将邮件搬迁到任何其他第三方电子邮件供应商。但声明中的另外一个内容也驱使用户可能会首选迁移到新的阿里云邮箱。因为阿里云邮箱是唯一可以在中国雅虎邮箱停止服务后,继续收取发往原有中国雅虎邮箱邮件的工具,而且阿里云邮箱将提供此服务至2014年12月31日止。

无论如何,中国雅虎邮箱用户不得不因为一纸声明而额外付出精力和时间去迁移邮箱。尽管中国雅虎邮箱页面上提供了迁移帮助说明,但网友们仍然纷纷“吐槽”,因为迁移过程中很多让人烦恼的细节问题并不在电子邮箱服务商考虑范围之内。

一些老网民使用雅虎邮箱已经10多年,突然放弃用惯了的邮箱会和亲友联系不便。有的人则不得不临时学习如何设置转发和代收邮箱。还有的用户,其实注册的是雅虎英文网站的邮箱,曾几何时,由于互联网服务商之间的商业并购,收发邮件也都被自动转到中国雅虎的邮箱,未来雅虎英文邮箱是否还能正常使用成了疑问,但中国雅虎的热线电话却怎么都打不通。有人慨叹,虽然中国雅虎邮箱停止服务只影响国内2%的邮箱用户,但作为2%中的用户,那是100%的受到影响。

还有些网友就此进而断言,一些互联网公司早已丢掉了曾经追捧的“用户体验至上”的理念。比如用户网上购物易,投诉却难,又比如用户注册微博容易,但删除微博账号却是万万不能。互联网大多数时候仍然只是单向通道——强势的服务商推送自己的信息、搜索用户的个性化信息,对用户的在意,更多的是体现在追求用户的数量效应,挖掘用户的群体性特征趋势,用于精准的广告营销。

忠实的用户是一笔宝贵的互联网财富。其实,与浏览网站的用户相比,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企业间并购、拆分是企业正常的市场行为,也是很自然的事。但正如对工商企业一样,对互联网企业来说,用户永远是衣食父母。互联网公司热捧的“用户体验至上”的金科玉律需要始终坚持,尤其在互联网企业发生商业纷争、重大变革时,一定要小心呵护不要波及无辜用户。

事实上,赢得用户的口碑比赢得用户更重要。雅虎是中国网民最早熟悉的互联网网站之一,甚至是一些网民接触网络世界的第一站。对阿里巴巴来说,要保留这批用户固然重要,但保留这批用户的好感更重要。如果能从用户角度出发,无论用户想把邮箱搬到哪里,都给他们提供一样便捷的迁移服务,从用户角度考虑完善更多的细节,这在用户满意同时,无疑也提升了企业形象,取得了比获得用户数量更大的效应,也体现了想做常青树的企业的长远眼光。

9从善如流,才有善政

某地想做一个民生工程,当地干部开始信心满满,以为群众肯定会拍手同意。没想到,在征求意见的座谈会上,群众中不乏提建议、说问题的,甚至还有几分“炮轰”的意味。好在,有关部门迅速吸收有益意见,对工程规划和实施作了调整,结果皆大欢喜。“从善如流,才有善政”,一位领导干部事后的感悟耐人寻味。

“从善如流”一词,出自《左传·成公八年》。《辞海》中的解释为,“乐于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总的意思是说采纳高明正确的意见建议,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畅快而自然。

纵观古今中外,从善如流的事例举不胜举。汉高祖刘邦文不如张良、武不如韩信,但他善用人才,虚心听取别人的计策和高见,故能集众智成大事。淮海战役前夕,毛泽东在战略决策中认真听取邓小平、陈毅、粟裕等战友们的建议和意见,使起初“小淮海”的战役构想,向“大淮海”的作战意图推进,从而加速了历史进程。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后,面对持续不断的经济危机,听从建议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调控作用,逐渐走出了困境。事实证明,“从善如流”不仅是个人雅量,更是治国理政、兴邦立业的重要法宝。

对今天的领导干部来说,啃硬骨头、涉险滩,改革发展需要汇民智、聚人心、鼓干劲,这都离不开从善如流,激发攻坚克难的正能量。具体而言,这体现在“内修”和“外练”上。所谓“内修”,就是从思想和内心深处,虚怀若谷地吸纳一切有益于做人、做事和做决策的知识和养分。“外练”是指主动听取、征求各方意见,密切联系群众,把民意作为搞好工作的重要考量。

从善如流源于虚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本事再大、能力再强,也会出现短板、遭遇瓶颈。对领导干部而言,更要有本领恐慌、谦虚心态。一个人不是地位高,水平就时时、事事都高,部下和群众也有高明的时候。如果放下身段,走出“一言堂”,扔掉“一支笔”,虚心听取各方意见,认真学习各种新知,就会想得更多、看得更远、谋划得更周全,让自己做起事情来更有底气。这是一种很值得提倡的领导艺术。

从善如流出于公心。广开言路,常常会遇到不同意见甚至尖锐批评。这个时候,是讳疾忌医,还是闻过则喜,检验着领导干部的责任心与事业观。固然,有些痛责会让人尴尬、下不了台,但更应想想,火星四冒的批评意见中,是不是也有合理成分乃至真知灼见,是不是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只有公字当头,摈弃私利,一切为了做好工作、服务人民,才能在面对批评以至指责时,依然能够不为所怒,冷静研判,从中吸收正确的东西。

从善如流是胸怀,应有海纳百川的气魄;从善如流是境界,当有登高望远的眼光;从善如流是水平,常在理智的选择中增长本领。在复杂现实、广大群众面前,领导干部甘当“小学生”,虚心纳谏,躬身问计,就会心明眼亮看问题、头脑清醒作决策、务实进取干事业,所谓“一言可以兴邦”,其意义正在于此。

10卖粥奶奶捐助灾区

芦山强震,同胞罹难,全民爱心再度汇聚,悲伤伴着浓烈人间温情诠释正能量的真实含义。

有这样一幕令人感慨万端:一个来自长春的84岁孤苦奶奶,将卖粥积攒下的200元钱无私地捐助给了灾区人民,并被当地媒体深情报道。'

她叫于萍,没有亲人,靠每天卖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除了赚出日常花销,还要负担房租,被大家称为“卖粥奶奶”。

请注意报道中这样一个细节:老人蹲下身,从一个角落拿出一个塑料袋,笑呵呵地递到记者手里,接过手沉甸甸的,原来里面又包着3个塑料袋,1角、5角、1元的硬币各一袋,还有60张1元的纸币。

显然,相对于可以一掷千金,可以占据媒体显著版面的富豪名企,这次捐助的金额可谓少得可怜,但同样弥足珍贵。

这位孤寡老人在风吹日晒雨淋中,每天平均赚五六十元钱。但她却说,能帮助别人,自己就很开心,这不是钱能衡量的。

必须承认,她靠自己的善行再次完成了一次关于慈善的启蒙:行善是一种道德的自觉,与金钱地位身份性别年龄无关,目的是为了获得内心的快乐。

这首先足以让那些将慈善当成宣传手段与工具的人,那些管理善款却总是无法向公众说明去向的人,那些自己一分钱不捐却总是逼迫别人献爱心的人汗颜。

或许,这样的人会像过去很多生计艰难但良知闪耀的草根爱心人士一样,在媒体曝光后,被推上时代道德楷模的舞台。

但我在感动之余,还是感到一种深彻的悲悯和哀愁。

试想:一个84岁的老人,在任何一个社会保障完善的国家,都应该在各级帮扶组织的关爱下安度余生,而不是像80后年轻人一样站在街头买粥为生,多么励志,多么悲壮,多么坚强。按说,她更应该出现在各类创业讲台上,饱含深情地讲述自己在无人关爱的情况下,怎样不抛弃不放弃,为总是抱怨社会、厌弃生活的人鼓起生活的风帆。

从这个角度上,她应该是一个英雄奶奶,是中国超过1亿老人的杰出代表——都这样自尊自爱自强,面对中国银发浪潮的不断进逼,全社会经常发出的沉重养老负担喟叹就是一个天大的伪命题。

因此,当人们习惯性对一个活在生活最底层的人,将自己养命钱无私献出,成就世间最动人爱心故事鼓掌之余,似乎应该思考一个问题:这样的爱心是否值得我们鼓励?这样的鼓励是否有违基本的人道?尤其是在理性救助成为当下最强音的当下,思考上述问题尤为迫切。

抛开卖粥奶奶金子一般的心灵、菩萨般的情怀不言,只要认真思索下去,背后隐藏的这样一个事实就会浮出水面:她矗立街头久矣,以84岁的高龄发出热切的叫卖声,承受着本应由社会承受的生活压力,万千的路人经过,其中可能有媒体,可能有相关机构的负责人,他们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当成合理应该的现实,直到地震爆发,善良的奶奶拿出了本应用于糊口的所有积蓄200元,转瞬成了大家钦佩的爱心模范——这只是一个亟待救助的耄耋老人借助特定重大新闻事件意外获得瞩目的方式。即使老人是淳朴无私的,但其余人不能不因为这样的忽视而羞愧。

这份沉重的爱心其实验证了一个特殊群体的存在:他们年事已高,多数丧失了基本劳动能力,又加上家庭的破损、丧失,长期被社会保障体系屏蔽在大门之外,救助他们比歌颂他们的爱心重要。

衷心地希望充满慈爱的“卖粥奶奶”能在社会的帮扶下能长命百岁。如果不积极行动起来,她今天的命运就可能是我们的明天。

如果有关部门不能对84岁爱心奶奶进行有效帮扶、妥善安置,那我呼吁在为其爱心欢呼鼓掌的媒体,对全城进行呼吁:行动起来,每天都将她辛苦售卖的热粥抢购一空吧——这是对她这份沉重的爱心的最正确回馈。布河涌水质不如公布绩效考核

广州将开始新一轮治水工程,相关方案提出要整治34条河涌,建设污水收集系统,河道清淤等,并从今年6月起公布主要河涌水质监测情况,有50条河涌列入首批公布名单,每月监测一次。

广州治理水污染的战役已持续多年,从报道上看,此番或可称“亮点”的不过是每月公布一次水质监测情况。加强河涌水质监测并公之于众利于监督,当然是积极之举。然而,河涌水质如何,公众可目睹鼻闻,且不说监测数据是否有公信力,能起到怎样的作用也是未知数。

水污染之于广州是一痼疾,广州为此着力不小。声势最为浩大的是亚运前投入486亿元巨资治水,“每天一个亿”成为政府豪气治水的标签。此后每年又持续投入数十亿治水,打造出东濠涌、荔枝湾涌等“样板工程”,并进行总结表彰,称如期实现“水更清”,“探索出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科学治水之路”,甚至称之为“奇迹”,但随着水污染的反弹,公众显然难以信服。

现实摆在眼前:亚运前后治理的115条河涌,今年监测对比2010年8月时的水质,55条河涌水质有所改善,14条持平,44条变差,即有将近四成治理过的河涌水质变坏。其中,流溪河白云区段、石井河、花地河、白坭河都变成劣五类,属重度污染。市领导也坦承,石井河比去年、前年“还黑还臭”。即便是东濠涌、荔枝湾涌等治水“样板”,遭遇大暴雨也不时被“打回原形”。

正如西方谚语所言,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广州水污染由于历史欠账及跨地域污染等因素,难求毕其功于一役。但是,巨额公共财政投入与众多河涌水质变差的强烈反差,自然让人对治水的真实成效产生质疑。

从治理污染的技术手段看,城市雨水与污水尚未完全实现泾渭分明和众多河涌未能实现截污是污染源之一。珠江广州段污水七成来自本地的事实,更是证明广州多年治水依然漏洞百出。巨额公共财政投入堵不住污水源头,不能不反思其背后到底缺失什么。

面对众多河涌水质恶化的现实,在新一轮治水战中继续投入、新建污水处理厂、公布水质等措施无疑都是必需的。但有一点不能忽视,就是投入巨额公共财政治水的绩效考核。此前,市政府不乏向各区、县级市政府和市水投集团下发“水环境治理任务书”之类的措施,据称审计部门也曾抽查过部分治水项目,但最终未见全面、充分的绩效考核信息披露。即便是治理过的河涌重现黑臭,证明治污失效,也未见追根溯源之举,更不见半句问责之言。

如此,按照广州治水“十二五”规划,五年内要投入872.4亿元改善水环境,其中水环境治理与保护投入超过623亿元。如果没有严格的绩效考核和问责,一声令下大把真金白银就慷慨砸下去,谁知其中有多少会重蹈覆辙“打水漂”?“确保2015年消灭劣五类水”的目标谁敢保证不会沦为“放空炮”?

耗巨资展开新一轮治水工程是政府的职责,也寄托着市民的厚望。政府制订计划、大把花钱从来就不是什么难事,高调宣示目标更是轻车熟路。尤其是,治水工程很多都是“看不见的工程”,政府不能只管随心所欲、毫不吝啬地砸钱,实效却另当别论,水质出问题再反复折腾而无人担责。

为此,在新一轮治水工程展开之际,除了推进水质监测与公开制度化,接受公众监督,更重要的是必须深刻反思多年治水的得失,汲取教训。尤其是,要制定全覆盖的、严格的公共财政投入绩效考核、审计制度,立下必胜的“军令状”,强化主管、建设等各方的问责机制,以期不让公共财政投入“打水漂”的事一再发生。

12疯狂海岛安静也是旅游文明

鼓浪屿噪声高达85分贝,当叫卖声、喇叭声、吵闹声万声齐发之时,噪声可以达到90分贝,相当于站在电锯旁听电锯锯木头。如今鼓浪屿已成名副其实的“聒噪岛”(5月1日《海峡导报》)。

景区噪声可以说非常普遍,而且相当严重。曾经一位西班牙友人到上海游览东方明珠塔,各路旅行团的导游每人手持一个扩音器,一路高叫“跟上跟上,快点快点”。到达塔楼里面,导游们更是打开扩音器的最高音量,为自己带的团讲解塔的前因后果,A团导游和B团导游几乎近在咫尺,光是两只高音喇叭的叫声就让这位西班牙朋友失望甚至头痛,不仅一句都听不清,再加上其他导游的喇叭声,震耳的“音响效果”使这颗“东方明珠”的美好形象大打折扣。

景点噪声治理在国外重视得比较早,管理得也较好。早在20多年前,西班牙就有针对景点噪声的相关法律出台。该法律详细规定了在旅游景点导游使用的传声工具,还规定游客应该配合的行为。即便景点里有几百个人、几十个旅游团,现场还是一片肃静。

其实在中国也有景点这方面做得很好,比如莫高窟。进去的人,就会发一个耳机,团员配上耳机和连接线,导游轻声慢语,窟内景物的描述都透过那小小的耳机,清晰地传达进每位游客的耳中,几十人一组的队伍,除了跟随导游移动的脚步声,在莫高窟真的可以用鸦雀无声形容。

旅游就像是读一本书,欣赏一部艺术作品,聆听一首轻音乐,需要用心去听。国家从一级旅游区(点)到四级旅游区(点)对噪声的控制都有相应的规定,只是一直以来都不被景区(点)重视,现在噪声影响旅游环境质量、广播扰人也损害游客权益,必须引起旅游景区、旅游管理部门、环保部门等的注意,并且拿出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13舌尖上的安全从何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最高法、最高检3日发布的司法解释从严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事实上,这已不是两高第一次就此类犯罪发布司法解释了。

“假白酒”案、“瘦肉精”案、伪劣食品添加剂案、“地沟油”案……近年来发生的案件触目惊心。如果容忍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再发展下去,不仅整个食品行业可能会受到致命损害,而且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也将受到严重损害。没有舌尖上的安全,何谈复兴梦、富强梦。

惩治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不能仅仅着眼于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还要除恶务尽,扫除滋生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环境条件。司法解释对为此类犯罪提供资金、贷款、许可证件,提供场所或者运输、贮存、网络销售便利,提供生产技术、食品原料,提供广告宣传的,以共犯论处。这就为多个环节全方位惩治犯罪提供了依据。

食品领域链条全覆盖,产品全覆盖,为依法惩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编织严密的刑事法网,这样才能让不法分子无所遁形。

14保护什刹海“一片净土”

5月4日,《北京青年报》报道了有关什刹海改造被“误读”的传闻及西城官方对此的解释。西城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北京西城”和区委宣传部有关人员称,什刹海地区旧城保护示范项目将通过基础设施改造、人口适度疏解、院落修缮保护、环境治理美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业态调整提升等措施,实现历史风貌和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有关评论认为,“什刹海改造”被误读的背后,体现出如何保护好老北京命脉的民意忧虑。改造什刹海要考虑并解决公开透明、政府履职、保留原住民及保证其生活延续性等三个问题。如果坚持公开透明、充分征求并听取民意,那么,后两个问题也是可以妥善解决的。“为老北京留下一片净土”,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因为在北京城,真正老北京的净土已经少之又少了。

北京不仅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五朝古都、历史名城。北京的标志性地区及其风貌,是城市乃至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老北京曾有“东单西四鼓楼前”之说,但经过演变与发展,东单、西四已不具原来的地位,西单、前门、王府井固然旧貌变了新颜,但老北京的味道却荡然无存。因为修地铁,“鼓楼前”已经拆了一大片,只有什刹海,还是“老北京的一片净土”。

那么,什刹海改造如何保护好这一片净土?首先,应该保留其居住为主的属性。商业开发可以有,但一是要有限度,二是可以与居住不相矛盾,即由原住民适度经商。什刹海地区多数胡同的多数院落仍应该以居住为主。像烟袋斜街只是什刹海众多胡同中的一条,不可能让每一条胡同都成为烟袋斜街。

其次,应该保留其平民为主体的居住属性。有关方面已经表示,什刹海的居民是否搬迁,可以以自愿为原则,但关键是,未来的什刹海是贵族的还是平民的?什刹海地区的很多深宅大院、名人故居当然可以也应该继续保留其“贵族”属性,应该适度修缮并保持原貌。而对很多居住着平民大众的四合院、大杂院,可以借鉴有些地区的做法,个人和政府各出一部分资金,对现住房进行适度的改造和修整,改善上下水及卫生设施。而实在不愿意出资的住户,可以按自愿原则领取拆迁补偿款搬迁,以缓解什刹海原住民居住拥挤的状况。如此,什刹海还是老北京的一片净土。而如果成了金钱堆起来的一片新建仿古院落,那什刹海就不是什刹海了。

15有效管理需要两头使劲

行人闯红灯,罚10元,非机动车,罚20元。为对付这人人不满、却又人人常犯的过马路顽疾,首都北京打今天起动了真格。今年以来,全国一些大中城市都开始加大了查处力度,意在根除顽疾。

闯红灯,不安全,也不文明,惩戒措施实有必要。交点罚款,买个教训,日后再有闯红灯的“冲动”,心里起码要掂量一下。罚款虽不多,毕竟是惩戒,靠增加违规成本实现对人们行为的引导和制约,实现有效管理,这个思路也很可取。

要想彻底根治,单靠罚款恐怕还不够。随意闯红灯的不良习惯,除了从众心理、贪图方便外,客观上,与交通设施的缺陷、道路设定的不够优化也有关系。

比如,某地就有一个绿灯,被人们戏称“愁死博尔特”。红灯时间有1分多钟,绿灯只有5秒,可这马路长度有100米。5秒钟走100米,比世界纪录还快差不多一半。有网友调侃称:“博尔特100米才跑9秒58,看来他也过不了马路!”

从管理的角度看,大路如果不好走、走不通,那么,就是鼓励人们走小路、走歪路。如果大路走起来太费劲,小路、歪路又比较分散、监管成本很高,那么,恐怕管理起来就很难。重典未必能治乱,道理就在于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畅通大路,是防止走歪路的正本之策。又何止于制止闯红灯呢,很多管理难题,都可以如是观——

比如,高峰期打车难。光制定严格的惩罚措施:谁拒载罚谁的款、高峰期不允许交接班;而不去解决司机收入偏低、高峰期运营成本过高问题,管用吗?也许有一时之效,未必能长久。司机可以用各种变通的办法来规避,监管成本的高昂使惩戒只能挂一漏万,抵消甚至虚置了管理效果。

再比如,景区涨价。修订后的旅游法规定,门票涨价必须先听证,必须提前半年公布。这当然是一种很好的制约,然而,如果不能实现多种经营、不能摆脱门票依赖,景区的经营压力和营利冲动自然会如潮水一般冲击限制,越堤而出,亦未可知。

有效管理往往需要两头使劲:既要想办法提高违规成本,又得想主意降低正路难度。不想让劣币淘汰良币,惩罚劣币和畅通良币,实在缺一不可。

16听证会

北京市公示出租车租价调整听证方案。方案有两个,分别为每公里计程2.3元和2.6元,起步价均为13元,燃油附加费调整为对全部乘客加收1元,高峰时段低速等候费为每5分钟加收2公里租价。(5月7日央视)

说句不中听的话,这样的听证会 “不听”也罢,因为用不着听证,结果也会像秃子头上的虱子那样,是明摆着的事情。两个方案都是涨价,只不过一个涨得多点一个涨得少点。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参加听证会的代表结构合理、代表性强,其结果也是涨得少的调价方案胜出,而且还有冠冕堂皇的说法:看,涨价是听证代表集体选择的结果。这其中的荒唐明眼人可能一看即知——在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程度相对较低的选项。

当所有的调价方案都指向涨价,意味着其他方案根本不在讨论范畴。可问题是,解决高峰时段的出车率难道只有涨价一种方式?事实上,降低出租汽车司机每月缴纳的份子钱同样也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而且其效果有可能比一味地涨价更好。

或许出租汽车租价调整方案的设计方会认为,涨价是为了提高出租汽车司机的收益水平。根据公布的调价方案,有关部门对每公里计程价格提高到2.3和2.6元进行了计算,出租汽车司机的收入分别会增加1400多元和2000多元。可现在的问题是,这样的计算是一个静态的计算结果,如果由于运价调高后出租汽车消费群体数量下降,这样的收入增加就是一个看似美好但不切实际的“画饼”。

假如要看出租汽车运价调整后,是否会出现消费群体数量下降的现象,最好的办法不是凭空为出租汽车司机计算收益,而是深入到他们中间去听听他们的看法。毕竟,在一线奔波的出租汽车司机,对于乘客数量的变化最为敏感。这也就意味着,一个完整的调价方案,应当包括从整个利益链条所有群体角度出发的方案设计,而这其中不可能也不应该只有一种不容置疑的涨价方案,以至于留给听证代表的选择只能是涨多还是涨少。

只涨运价不降份子钱的调价方案,在无法确定出租汽车司机是否真正从中受益的情况下,唯一可以确定有收益的就是出租汽车公司,因为这意味着不管市场波动的风吹浪打如何剧烈,出租汽车公司可以旱涝保收地收取份子钱。如果在一个行业中,存在着一个能够旱涝保收的利益主体,这样的行业中利益分配格局一定是畸形的。换言之,正是畸形的利益分配格局导致很多问题的产生,如果调价听证不正视这样的实质性问题,只是让消费者在涨多涨少上做不得已的选择题,其效果注定不会好到哪里去。发展学校体育

有研究称,我国青少年体质已连续25年下滑。有关部门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去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的文件,要求“各地人民政府要认真履行发展学校体育的职责,将学校体育发展纳入本级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令人遗憾的是,近期有媒体调查发现,在2013年各地政府相继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很难找出“体育”“学生体质”这样的字眼。

地方政府如此不待见上级的意见,足可见学校体育当前的尴尬处境。多年前,教育部就曾发文要求各地中小学,要组织学生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可是,这一规定至今没有得到落实。在笔者看来,发展学校体育,不能仅靠一纸文件。

要真正重视学校体育,更重要的是采取实际行动。这包括三方面:首先,要重视对学校体育的投入。把“体育”写进文件,其最大的价值在于,这意味着政府部门会针对学校体育设施的现状,加大对学校的投入,改善体育设施,增加活动场所。

其次,要改革中高考评价制度。我国2010年颁发的《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打破一考定终身,探索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考试招生新模式。如果推行这样的改革,我国就能建立起多元的评价体系,这也就能引导基础教育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分数,学校体育被边缘化的局面有望得到改善。

可以说,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不改革,体育教育很难让地方政府重视,因为地方政府历来都很重视学校的升学率、名校率。遗憾的是,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至今已近三年,可中高考制度并没有实质性改革。很多地方政府部门和学校,对教改的未来缺乏信心,也就进一步坚定了应试教育办学思路。所谓的重视体育,也只是口头表态而已。

再次,还要推进学校自主办学。教育部曾发文要求各校培养学生掌握两门体育运动技能,这貌似是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实则有干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嫌疑。从办学角度说,政府的基本责任是举办(保障投入)和管理(监督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却不应该直接办学。政府部门直接介入办学,将限制学校的办学活力,而只有赋予学校办学自主权,自主开展体育教学,结合学校特点设置体育运动项目,才能让学生对体育运动感兴趣。

在国外中小学,体育教学通常采取俱乐部制、项目制,学生选择一个俱乐部或者运动队参加,在俱乐部和运动队中既培养了运动技能,也得到身体素质的锻炼,完全不像我国中小学,体育上课就让学生练跑步、仰卧起坐之类,弄得学生看到体育课就害怕。

总之,写进文件,并不表明体育就得到重视,但如果连写进文件的样子也不装一装,学校体育真是岌岌可危了。要提高学生体质,需要我国各级政府拿出实际的行动。

18收费公路改革不能远离民意

5月8日,交通运输部发布《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询民意(5月9日《新京报》)。

公路收费是近年来舆论关注和民众非议的焦点,现行《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于2004年制定,很多条款难以适应当前形势,亟须修订。客观而言,在“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模式不改变的背景下,收费公路制度改革难以取得突破,不可能带给民众太大惊喜。但是,相比九年以前,社会在进步,收费公路制度也应该进步,而不能倒退,应与民众的诉求更近,而不是更远。

纵观意见稿全文,“亮点”并非没有,比如对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运输车辆免收通行费,全国范围内二级以下公路均不得收费,对公路经营者违规的处罚上限提高到50万元等。但是,意见稿中的一个最大变化却与民众诉求背道而驰,这个变化就是公路收费期限延长、收费标准提高。

意见稿规定,“国家实施免费政策给经营管理者合法收益造成影响的,可通过适当延长收费年限等方式予以补偿”,“高速公路因改建扩容增加投资需调整收费年限的,可依据本条例有关规定重新核定”,“还贷、经营期满后,除由公共财政承担养护费用的以外,高速公路可按满足基本养护管理支出需求的原则收取通行费”……这些规定都是现行《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中没有而此次修订拟增设的内容。按照现行规定,公路收费期满后即应停止收费,但按照意见稿,节假日免费政策可使公路收费期限延长,高速公路改扩建也可延长收费期限,即使收费期满后,高速公路仍然可收费,以支付道路养护管理费用。这就意味着,公路实际收费期限不仅要延长,而且收费绵绵无绝期,只要这条公路没有报废,就要世世代代地收下去。

同时,意见稿删除了现行《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第37条第二款,该条款规定“政府还贷公路在批准的收费期限届满前已经还清贷款、还清有偿集资款的,必须终止收费”,删除这一条款意味着,即使政府投资的公路已经收回成本,也仍然要继续收费。

而在收费标准方面,意见稿规定,“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可根据交通流量、当地物价指数变化情况等因素适时予以调整”。这个规定貌似有理,其实是给提高收费标准开口子,交通流量不大的公路可以提高收费,物价上涨也能成为收费标准提高的理由。

公路应该姓“公”,应具有公益属性,这是人们经久不息的呼吁;公路高收费阻碍物流、影响经济发展、盘剥百姓利益,这是最简单不过的常识。可是,这么多年来舆论的疾呼和民众的期盼,换来的结果很可能是公路收费期限延长、收费标准提高,如此逆民意而动,不得不说是一种倒退。

19户籍改革不应停留于登记改变

近日,两则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消息不胫而走,激起人们对户籍改革的信心和期望。

一则是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今年9项重点工作,“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赫然在列;另一则是广州将逐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划分,“非农业家庭户口”或“农业家庭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家庭户”。喊破嗓子多少年,终于看到了甩开膀子的务实推进,如果说国务院的决定是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那么广州的实践则是具体地区的改革尝试,从宏大叙事到具体而微,人们感受到改革春风正在消融户籍坚冰。

户籍制度是什么?在人口流动的时代,它阻碍人们自由迁徙的步履;在追求平等的时代,它将人贴上身份的标签、分为三六九等;在崇尚公平的时代,它按照户籍身份分配社会资源,让出生的不平等如影随形。它像一堵无形的墙,把城乡切割为二元结构,把本地人和外地人割裂为不同群体。如果说户籍制度曾经与乡土中国相得益彰,那么在当今时代它已与流动中国格格不入。

广州将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一视同仁,在官方登记中消除了对农业户口的歧视,在全国率先迈出了第一步,对其他地区而言无疑具有示范意义。

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如果仅仅停留于登记上的一视同仁,止步于文件上的名义平等,未能触及到户籍制度改革的要害处。

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不在于登记的改变,而在于革除附着于户籍之上的社会福利和分配特权;户籍制度改革的目的,不在于名称的平等,而在于打破人的身份歧视,让每一个人通过努力和奋斗获得社会资源,而不是凭借出生在城市还是农村。

因此,广州的户籍制度改革迈出第一步固然不易,但是更难能可贵的是第二步、第三步,我们满怀期待,因为正义仍然是这个社会的重要价值:在机会平等的条件下,社会资源应该平等地向所有人开放。母亲节不应只是商家炒作的噱头

借助母亲节的机会,省城各大家电卖场也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母亲节经济”热身,纷纷推出了促销活动,抢占母亲节商机。而这些促销活动给准备购置小家电的市民带来意外惊喜的同时,自然也赚得了不少消费者的“眼球”。(5月11日《生活日报》)

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商店超市纷纷打出“亲情牌”,而不少单位也都开展了向母亲表达祝福的活动,有提供免费旅游的,有免费给老人看病查体的,有给老人送礼物的,等等,这些都表达了当今社会对老人们的关爱。问题是,关爱老人贵在平时,而不是扎堆在母亲节,对老人进行物质施舍和亲情轰炸。特别是,商家的“泪点”促销,社会上的敬老“节日秀”,以及子女言不由衷的“废话”问候,日趋功利化的“感恩”,势必会让母亲节“变质”。

诚然,社会上的关爱能让老人备感幸福,但老人们最需要的还是儿女的亲情爱护,而亲情爱护不仅仅表现在对父母节日的问候和物质生活保障上。不要以为每年春节回家转了一圈、平时每月按时寄几个钱,隔三差五地给家里打一个无关痛痒的电话,就表示儿女尽了孝,父母就心满意足了。要知道,老人们由于年龄、身体的原因,出门少,接触人也不多,有些老人整天对着电视看,有些老人躺在床上发呆。由于长期感到寂寞又不能排解,不少老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每逢节日,老人们尤其感到孤独和无助。

可见,即便是老人衣食无忧,也难以排解精神上的空虚和寂寞,更难以根治“空巢之痛”。我们不妨做个实验:母亲节,让空巢老人的子女突然“空降”到他们面前,保证他们高兴得像三岁孩子似的,笼罩在他们身上和心头的病态也立马会烟消云散,一扫而光。也就是说,子女常回家看看,是根治老人“空巢之痛”的灵丹妙药,也是对父母最好的感恩。

因此,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家庭成员,在保障老人基本生活的同时,更应注重对他们的“精神赡养”。特别是在外地工作的子女,应常回家看看,将父母从繁重的家务中解脱出来,亲手为他们准备几顿丰盛可口的饭菜;多与父母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陪父母去医院检查身体,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这些都能让老人们心情舒畅,排解孤独寂寞。所以,在母亲节,除了要营造一种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之外,子女们更要回家看看,因为这才是送给老人最好的礼物,也是他们最想要的。

21“该放的放掉,该管的管好”

国务院13日上午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动员部署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讲话。他强调,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和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5月14日,《人民日报》)

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工作开展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国务院也两次召开常务会议,先后两批共批准取消和下放133项行政审批事项。“这是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来之不易!”然而,在转变政府职能进入攻坚期的关键阶段,如何实现各项改革工作的“无缝对接”,顺利开启新一轮机构改革,李克强总理用简单实在的话语为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说白了放开(权力)是第一,放开那些不该管的;第二管住、管好那些该管的;第三说到了就要做到,一定要抓好落实。”

“把该放的权力放掉”释放“壮士断腕”的决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是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一招。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就是简政放权。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只有下决心进一步打开政府职能转变的这扇大门,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才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造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把该管的事务管好”凸显提供公共服务的核心。改革不仅要取消和下放权力,还要创新和改善政府管理,管住管好该管的事,放和管两者齐头并进。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应该更多放在抓大事、议长远、谋全局上,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权威性;政府的工作重点应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

“开弓没有回头箭”彰显“抓铁有痕”的落实力度。改革贵在行动,重在落实。新一轮转变政府职能的大幕已经拉开,必须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要言出必行,说到做到,严格落实任务和责任,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问责。一方面,要把职能转变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建立长效机制,另一方面,改革要公开透明,把取消、下放和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李克强不忘告诫道:“以后的路还很长!”是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意志,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打好改革这场攻坚战。李克强总理的改革动员令,再一次释放出改革的决心和战略,让改革更加掷地有声!涨价如何摆脱懒政嫌疑

日前,北京出租汽车将调价的消息,似乎再次给人们这样的印象:面对城市管理难题,一些地方总习惯用涨价当药方。

为解决交通拥堵的城市病,北京出台汽车限购、限行政策不说,还数倍提高停车费,可首都依然摆脱不了“首堵”的尴尬。再如,为减少污染,各地收取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但是污染越来越严重;有的地方供水紧张了,就提高水价;天然气告急,就要提高气价。太多的涨价收费,让人们疑惑:一些地方政府迷信价格杠杆的背后,是懒政还是缺乏管理智慧?

北京打车难久遭诟病,但北京出租车运价是不是到了非涨不可的地步,还要考量。虽然油价涨、多年未提价等因素客观存在,但也应该看到,北京城市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的现实情况。出租车市场越来越大,而出租车数量没增,从而给“黑车”留下了巨大的生存空间。即便是按现在的行情,如果不是路太堵,出租车司机还是乐意拉活的,也是有得赚的。这一点,笔者在与多位出租车司机交流中得到了印证。涨与不涨、涨多少,希望相关部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拿出更加具体详实的数据,算得清清楚楚,才能涨得明明白白。

涨价真能解决北京打车难?按照北京市公布的调价听证方案,提高运价、调整等候计费、提高约车收费,并强调涨价收益全部归司机,貌似以提高司机收入激励其多出车,但效果未必就能如人所愿。首先,司机通常是考虑一天干多长时间或拉够多少钱就收车,所以涨价后拉活量反而可能下降;其次,涨价势必压缩一部分人的打车愿望,指望把这一部分人全部分流去挤公共汽车或地铁,也是不现实的。道理很简单,当我们的地铁连一个起码的体面站姿都不能保证时,一部分人只得选择开车出行。如此一来,车流量自然增加,从而加剧道路拥堵。路更堵了,司机会因为挣点等候费出车吗?退一步讲,涨价后司机愿意出车了,收益也提高了,那些牢牢把握垄断经营权的出租车公司,会看着司机吃肉自己不伸手?“份子钱”毕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市场行为,即使政府限制“份子钱”,出租车公司也会有千招万招争取利润最大化,涨价收益全部归司机难免会沦为一场空。

为解决打车难,北京下了不少功夫,想了不少办法。但调价方案显然不是治本之策。造成北京打车难的主要原因,目前有一些共识:一是路太堵车跑不起来,司机不愿出车;二是出租车公司垄断经营缺乏竞争,投入运营的车辆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三是“份子钱”居高难下。诚然,让道路畅通起来确非一日之功,但打破出租车公司垄断经营不失为一个现实可行的选择,让更多的出租车公司参与竞争,“份子钱”自然会降下来。

北京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出租车价格调整,只是一揽子政策中的一个;同时也希望通过价格这个杠杆,来推动出租车行业的改革。”涨价不是改革的全部,价格调整只是改革的开始。要消除人们对涨价是懒政的质疑,需要把所谓的希望变成现实,千万不能把改革作为涨价的幌子,一涨了之,到头来价格说涨就涨,改革遇到阻力就停。

23假洋奶粉盛行

针对目前国内贴牌洋奶粉乱象,央视记者展开调查发现,只需交5100元就可贴新西兰奶粉商标,花一万多元,就可拥有一个原产地新西兰的品牌。此外,有些洋奶粉不仅使用中国奶源,连生产工艺也采用双重标准,比如在国外严格遵守湿法工艺,而来到中国却改用简单的干法工艺。

很多网友发出感叹:终于理解了乳协“国产奶粉质量优于进口奶粉”结论是怎么来的了。原来有那么多的进口奶粉,只不过是国内奸商在国外注册的洋品牌,不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销售,只进口回国专坑国内宝宝!如果说食品领域的“易粪相食”早已是一种普遍的常态;那这种专门去国外注册洋品牌,绕一大圈之后回国专害自己人的“易粪相食”,无疑要更让人感到愤怒和恐怖。

本来,国内宝宝们已经没有一个足够安全的国产奶粉消费环境,只能以更高的价格迷信洋奶粉;现在,洋奶粉也搞双重标准,贴牌伪劣,这难道不是要让我们的下一代躲无可躲吗?我们不得不问,洋奶粉为什么就能在中国使用最低的标准?我们还要问,为什么只在国内销售的贴牌洋奶粉可以大行其道?消费者的守护神在哪里?你们怎能容忍规模世界第一的市场反而沦为奶粉品质的世界洼地?

众所周知,在国外,企业注册虽然准入门槛低,但一旦出现问题惩罚相当严苛。这种国外代工、回国销售的做法,无疑是在打擦边球:一方面利用消费者对国外情况不了解来牟利;另一方面又能逃避国外严苛的监管。但是,只要我们的监管也像国外一样严厉,只要我们的惩罚也像国外一样严苛,专供中国市场的劣质贴牌洋奶粉就不会有生存的空间。所以,国内贴牌洋奶粉的盛行,歧视的不仅是我们的消费者,更有我们的监管者。

好的奶粉固然是生产出来的,但更是监管出来的。只要我们在监管上不沦为世界洼地,我们的奶粉品质也就不会沦为世界洼地。洋奶粉乱象要驱除,国产奶粉要振兴,首先都应该从监管部门出重拳加强监管开始。

24大学生就业心态和眼界是关键

一年一度的“就业季”再度席卷而来,应届生、往届生,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纷纷参与到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伯乐。到底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到底是第一步的平台重要还是发展的前景更重要,多少年来,这已经成为大学生们“就业难”的首要问题。

一个已经习惯穿耐克运动鞋的人,再让他放弃这种习惯,换上安踏运动鞋,改变的并不是一双鞋的问题,而是心理的落差,就业也是相同的道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博士生去卖猪肉,研究生去扫大街,本科生去当村干部……一听见这样的新闻,总会露出惊讶的表情,似乎这样的工作与他相应的文化水平格格不入。

就业,需要拥有良好的心态。一是你先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要什么,定下一个目标,选择一份适合自己且能够获得锻炼机会的工作,脚踏实地打好基础,勤勤恳恳积累经验,待到他日蓄势勃发。二是不要因文凭的高低而妄自菲薄,文凭只是在现行教育下我们获得教育的一种途径,并不表示我们具有何种生存能力。三是理性看待就业和择业之间的关系,每个人的家庭条件不同、自身素质不同、能力天资不同……适应社会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做好自己的本分,不因周遭工作好坏而盲目攀比。

就业,需要拥有开放的眼界。一是择业的范围要开阔,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广大的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基层组织都是一片广阔的天空,值得大学生们为之努力和奉献;二是改变白领、金领高人一等的片面观念,无论是种菜、扫地、打工等同样高贵,只要能靠自己的双手挣钱,这就是一种本领,只要能靠自己的双手为社会服务,这就是一种能力,摆脱知识分子只能咬文嚼字的迂腐思想,通过流水线卖菜也是一种经营,反而更突显大学生样样精通的大家风范。三是正确对待“就业难”问题,一个人未能圆满就业,并不代表他是个失败者,不因为一点点的失败而气馁,多一点的鼓励,多一点的支持,不抛弃不放弃,一定会迎来胜利的康庄大道!

25转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5月18日,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下称“园博会”)将在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园博园开幕。目前园博园内交通、游客服务、安保等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展会期间园博会将安排近千场演出活动,7至9月还将设夜场。

园博会被业内誉为“国际性园林艺术盛典”。作为我国园林花卉界最高层次的盛会,园博会提供的不只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致,更有深厚而悠远的园林文化。据北京市新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园林博物馆内有数千件展品和图片、档案、数字、视频、模型等可供观赏,以及游览园区内128个展园,“就像是翻开一本园林大百科书”。这对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园林文化,称得上是不可多得的载体。

在北京园博会,我们既可欣赏到展园中的点睛之作——有“晚清以来,最为完整体现皇家园林的艺术力作”之称的北京园,该园立意为“万景之园”,设置了“万象昭辉、万籁清音、万树星光”等十“万”景点;也能欣赏到人们耳熟能详的瞻园、拙政园、留园等南方园林的特色之魅。简言之,在北京园博会,展园错落有致,风貌别有特色。

在北京园博会,还能观赏到当代世界著名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设计的作品——“雾中叶脊”,在其作品中,游客可体验到叶之柔、雾之幻,园林虽小,颇有诗意和意境。彼得?拉茨说:“我希望您能享受花园,和水雾扑面而来、将您包裹在白色轻纱中的那种惊喜。它令人全然释放,您会希望重复这个令人赏心悦目的体验。”有没有惊喜,也许只有体验之后才有发言权。

审视园博会,我们固然把其当成一门综合艺术,当成一场园林盛典,但更应该由景致与文化而观照我们的生活处境与内心理想。“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城市似乎越来越不宜居。尤其在今天,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正为不清新的空气发愁,为不卫生的水焦虑,为触目皆是的钢筋水泥建筑而感到窒息。前不久,环境保护部发布的第一季度全国74城市空气质量报告显示,第一批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超标天数比例为55.6%,一半以上不合格。北京的雾霾天气更是让大多数市民感到无奈。

而本次北京园博会的主题正是“绿色交响、盛世园林”,口号是“园林城市、美好家园”。何以体现这些?角度很多,单说一个数据,园博会坚持实现园内污水零排放、雨水零流失,园内还采用太阳能发电技术,每年可减少标煤1000多吨,减少碳排放2600多吨。确实是“绿色环保好举措!”

此外,北京园博会所在地的前身,是一个占地面积140公顷的建筑垃圾填埋场,而今天,它成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美丽大花园,“利用垃圾坑建的锦绣谷尤其好看”,这对城市管理者、对每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许有着别样的感受和启示。垃圾,人人厌之,但垃圾可以变废为宝;垃圾填埋场,是肮脏污浊的代名词,但经过改造,就可能成为沁人心脾的城市“绿肺”,普利兹克建筑奖首位中国籍得主王澍认为,循环利用人们眼中的废旧材料也能造出“桃花源”。信然!在感叹神奇的同时,也应该多一些思考。

王澍说过,“我不止是设计一个建筑,而是在设计一个保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世界,走向一条重返自然的道路。”关注园博会,就应关注我们的生活方式,关注我们重返自然的渴望。

天蓝、水净、空气新,大概是每个在北京生活者的梦想,但要生活环境处处变成园博会那样绿色满园、空气清新的地方,目前显然还是可望不可即。但北京园博会或许就是人们将理想生活转变为现实的那张蓝图。不仅呼唤着城市管理者提高改善环境的能力,也召唤着我们转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更文明、更环保,共同让明天变得更美好。医患关系

最近,在河北省馆陶县发生的女医生王萍因医患纠纷而坠楼死亡的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医患纠纷的关注。出于对医闹行为的义愤,有医生在微博上表示,应通过取消医保、拒绝为其治疗等方式,来严厉制裁医闹。

从感情上说,医务工作者的这种愤怒可以理解;但从法律上说,拒绝为“医闹”看病并不合法——这不仅有违《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救治危重患者的义务,也不符合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与伦理。

按说,医患关系是所有法律关系中信赖度较高的一种:对患者而言,他会高度信赖医生的专业判断,相信医生会为自己的生命健康付出最大的努力;即便最后诊疗没有达到预期,基于对医生的信赖以及医疗科学的风险与不确定性,患者也能表示理解。对医生而言,他肩负患者及其家人的信任,在诊疗活动中尽最大努力、发挥最高水平来救治患者,既不会治疗不足,也不会做过度治疗,更不会做无益治疗。

可如今,一方面,有些患者与家属不了解医疗活动客观存在的风险性与不确定性,只要患者没有达到其主观预想的效果,就认为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有过错,必须承担责任。甚至采取各种非法手段,扰乱正常的医疗秩序,甚至侵害医务人员的人身权益。据统计,由于患者对医学知识的不了解,对医疗期望值过高而引发的医疗纠纷占全部医疗纠纷的93.8%。

另一方面,个别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态度冷漠,甚至在治疗中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有调查显示,因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存在问题而引发的医疗纠纷,占被调查的326家医院的将近三分之一,这些医院中曾出现过服务态度粗暴恶劣的将近一半。

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有很多,如医疗资源供需紧张、医疗保障体制不完善、医务人员收入低,等等。现阶段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关部门在处理对医患纠纷时没有严格依法办事、公正执法,而是出于惯性思维,以损害一方权益的方式来息事宁人。

医疗纠纷发生后,无论患者及其亲属是对医生和医院有误解也好,抑或故意无理取闹也罢,总是有一个正常的法律程序可供解决该纠纷——《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规对于医患纠纷的行政解决程序做了明确的规定;《侵权责任法》、《合同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也规定了对医疗损害民事赔偿的要件与程序。有关部门(卫生局、公安局、法院)应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公正处理。

可是,有些部门在医患纠纷发生后,要么敷衍塞责、推诿拖延,要么徇私舞弊、枉法裁判,一味偏袒医疗机构,导致患者利益受损。理性的受害人和亲属或许会采取申诉、上访、上告等方式来寻求解决问题,但也有些人会通过聚众闹事、殴打医务人员等方式,来维护自己正当的权益,或谋求非法利益。

对于“医闹”行为,公安等部门应当依法予以制裁。但基于维稳等惯性思维,有关部门往往迁就退让,一开始就要求医疗机构尽快赔钱了事、破财消灾。

这种和稀泥的做法,不仅无法真正解决医患纠纷,还可能将医患关系拉入了一个“以暴易暴”的恶性循环当中。“谁敢闹,谁有理”、“闹得越大,解决越快,赔偿越多”等心理会让医患纠纷的解决离法治的轨道渐行渐远。

面对这种局面,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也开始需要采取各种“法外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有些地方的医院聘请辖区的派出所领导担任法制副院长,有些医院对患者实施过度检查或一遇到稍有风险的手术就建议患者到更大的医院去等等,不一而足。正是在这种恶性循环的怪圈中,医患关系演变成了互相猜忌、相互敌视。

倘若相关部门在处理医疗纠纷过程中能严守法律程序,秉公办事,那么医患双方都不会有意见。对个别人试图逾越法律规范,用“医闹”等方法解决纠纷的做法,则要通过严格执法加以惩处。为了暂时的安稳,不分是非善恶,各打五十大板的解决思路,只能暂时平息事态,并不利于重构和谐医患关系。

28岁正教授的传奇

28岁,有些人可能还在学校念书。而今年28岁的邓鹤翔却已是武汉大学的一名正教授。这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和《科学》上发表三篇论文,2012年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的青年才俊,求学之路一帆风顺,成长简历引发网友膜拜和“吐槽”。(5月20日《武汉晚报》)

年轻人的奋斗,离不开标杆的励志;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传奇的滋养。作为教育改变命运的典型,28岁正教授的身上,契合了人们关于高等教育的许多设想。风度翩翩、年少得志、衣锦还乡的邓鹤翔,以突破常规的速度,完成了许多人终生难以实现的目标。在他的故事里,每一个观众都可以发现自己渴求却缺乏的成功因子;在他的身上,每一个观众都可以找到自己未

当消费主义和媒体奇观文化联袂登台,28岁正教授难免会遭受娱乐化的过度消费。人们将目光停留在邓鹤翔俊朗的外表、令人炫目的简历,将注意力置放在“28岁”、“正教授” 的身份反差与角色对比,在歌颂、羡慕、自嘲的口气中对28岁正教授进行蜻蜓点水的“浅阅读”。

“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一个成功样本的背后,除了那稍纵即逝的机遇以外,通常潜伏着长期的不为人知的艰辛的付出。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与其进行浮躁喧嚣的娱乐消费,还不如多一份呵护,为28岁正教授创造一个宽松、平静的舆论环境。毕竟,名气也是一把双刃剑,也有可能会压弯一棵茁壮成长的树苗。

28聘任制公务员

今年江苏将选择部分地区试点公务员聘任制,福建首批聘任制公务员也将陆续在漳州、厦门上岗;广西则拿出高层职位聘任公务员。公务员聘任制正成为一股 “潮流”。(5月20日《京华时报》)

聘任制公务员有两大特色,一是相对于委任制公务员而言,能拿到更多的薪水,又能让有志于从事行政工作的人从政,实现自身的抱负,因此,政府更能吸纳到一些高科技的人才为我所用;二是相对于农民工的“泥饭碗”而言,聘任制公务员是“瓷饭碗”,更有保障,更具有一定稳定性,但相对于委任制公务员的“铁饭碗”而言,却是更具有灵活性,没有达到合同的要求,就可能解聘,从理论上讲,聘任制公务员工作积极性更高,能对委任制公务员起到“鲶鱼效应”。

然而,理想未必能成为现实。我担心的是,在相关配套制度并没有明确的前提下,恐怕“瓷饭碗”也会“泥化”和“铁化”。

“泥化”的担心在于,官员是否会任意将聘任制公务员辞退,让其根本无保障。聘任制公务员在执法中,也会遇到法律与上级官员意见不相同的情形。《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公务员不承担责任;但是,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实际上,就是正式的委任制公务员也很难抵制上级的命令,不要说救济渠道比委任制公务员更狭窄,话语权更小的聘任制公务员。如果聘任制公务员大胆依据法律来执法,我担心他们的饭碗就成了“泥饭碗”。

另一方面,我也担心“瓷饭碗”变成“铁饭碗”。委任制公务员最大的弊端就是,只要没有犯大错,干好干坏一个样,他们经常无所事事,在机关混日子,而领导只要没有触犯他们的根本利益,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聘任制公务员按照合同办事,按理说能解决这种混日子的现象,甚至能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问题是聘任制公务员在一个地方待久了,过十年也能签订无限期合同,他们也能按级别晋升。这就有可能存在混日子的危险,他们跟机关的人,特别是领导关系好了,领导也像委任制公务员一样对待他们,最终“瓷饭碗”变成“铁饭碗”。

所以,对于聘任制公务员,各地一定要在已有的试点经验上,完善制度,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一方面,要给聘任制公务员权利保障和完善的救济渠道,让他们不是唯长官是从,破坏法律或者因为遵守法律而任意被解聘;另一方面,要采取透明、公开等方式,对聘任制公务员管理更为有力,让他们时刻记着自己是“瓷饭碗”而勤勉工作。

29透明校服

近日,河北正定一中为该校高

一、高二学生发放了两套一模一样的夏季校服,有学生反映,该校服比较轻薄,材质为网眼布料,导致学生的内衣若隐若现,一些黑色、红色等深颜色内衣更是可以看清楚颜色,这让不少学生尤其是女生感觉十分尴尬。不少学生因为害羞,拒绝穿该校服上课。(5月22日《燕赵都市报》)

我相信,“众口难调”的现象,在校服设计和制作中,可能也是一种“常态”。所以,上述新闻中,校方回应网眼面料的夏季校服,是出于穿着凉快的考虑,我倒并不觉得是种狡辩。但该校又称,“透明度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则感到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了。

我的“透明校服”,你定“可以接受”?学校领导都是知书达礼之人,此时此刻,难道就不明白“被可以”或“被接受”是什么意思了么?不管让人尴尬和纠结的“网眼装”校服,是否可被称作“透明校服”,但有一点是再清楚不过的:这些“争议夏装”的穿着对象,显然都是高中学生;那么,当校服在“透明度”、“隐私性”等方面引起了较大反响,作为“不穿不用”的校方领导,又岂可越俎代庖,自说自话地一口断定其“可以接受”呢?

换位思考来想,现在校方称“透明校服”的“可以接受”,要说也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原因十分简单,学生们拿到这些“争议夏装”,其家长都是为此买单付钱了的;换言之,若是学校承认了自身当初的考虑不周、选择不当,那又如何面对接下来必然出现的“退货还钱”问题呢?事实上,接受媒体采访时,涉事学校已经用明确回答堵住了“后患”:学校的校服肯定不会退的。

实话实说,“透明校服”的退或不退,倒也并非公众关注的重点。由“凉快”布料引发的舆论“不爽”是,时下许多地方提供的各式校服,尽管都口口声声地宣称,其所找的都是信誉、质量比较可靠的企业加工制作,且也有着相关部门的检验报告云云,但千“谨慎”、万“认真”,往往总会“不约而同”地疏忽了“校服的主人在哪里”——本应最有发言权的广大学生,却常常都被置于了选择和确定校服的“最偏角落”。

“透明校服”的质疑和争论,真的无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然而,谁是最有资格判断校服“能不能够接受”的权威代表,恐怕真的需要有所反思,并修改有关“规则”和“机制”了。至少,“我的校服,他人作主”的选定模式,肯定是出现种种“判断失误”的一大原因。要让校服的“可以接受”,最大程度地体现学生的真实心愿,办法也许很多,但关键的一条,还得舍弃某些“专权欲望”、“代办思维”,相信和依靠学生,让学生在普遍参与中“拍板定夺”。胶原蛋白的“神话”该破灭了

微博认证为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治医师的“烧伤超人阿宝”质疑口服胶原蛋白称,所有口服胶原蛋白保健品“全是骗人的”,“吃高价胶原蛋白(肽)美容,无效是最好的结果,如果有效反而危险,因为里面几乎肯定添加了雌激素。”此番言论引发热议。(据5月23日《新京报》)

胶原蛋白这些年来很火爆,经常看到各种产品广告,各地美容院也将之做为重点推荐产品。国人有崇尚白嫩肌肤、益寿延年的观念,胶原蛋白恰好就是针对此点开发的,商家则利用各种营销手段向消费者灌输产品优势,从而获得市场追捧。然而,对于胶原蛋白近乎“神话”功能的质疑之声,也一直都没有消停过,此次微博质疑所引发的热议,则将胶原蛋白置于舆论风暴中,看来,胶原蛋白的“神话”即将破灭了。

据药监局负责人介绍,胶原蛋白在保健食品里经过批准的功能主要有两项——增加骨密度和改善皮肤水分。但从商家的宣传推广手段来看,几乎都没有实话实说,不少胶原蛋白产品都宣称可以美白祛斑、除皱、延缓衰老,甚至保养卵巢,显然有夸大虚构产品功能,故意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其实,胶原蛋白的“神话”并不难戳穿,其夸大虚构功能的做法,并非多么高深的手段,在其它类似被“神话”的保健品身上也可看到,诸如螺旋藻、深海鱼油等保健产品,均被商家赋予各种神奇功能,以忽悠消费者购买。不过,假的毕竟是假的,迟早都会被戳穿,这些年来,已经有不少神奇的保健品被揭开真面目,从神坛上走下来,而胶原蛋白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目前,全国只有26个厂家的32个胶原蛋白品种获得“卫食健字”批号,但市场上销售的这类产品不下百种,而且几乎都打着保健品的旗号。可见,胶原蛋白市场非常混乱,部分商家不仅涉嫌违规经营,而且有公然欺骗消费者,以食品冒充保健品的行为。因此,主管部门不能置之不理,应依法清理市场,将没有获得“卫食健字”批号,却违规标注保健品的胶原蛋白产品,全部予以查封下架,以免消费者受到伤害。

当然,在清理胶原蛋白市场乱象之际,公众也需加以反思,为何总是被商家忽悠?为何会轻易相信被“神话”的商品?应该说,这些骗人的伎俩并不高明,媒体也一再予以曝光,但仍然有无数消费者堕入其中,心甘情愿花钱购买。显然,商家乃是瞄准消费者的心理,找到其内心需求,做针对性的宣传推广。因此,消费者应加强警惕性,不能轻易相信保健品的神奇功效,多拿常识性知识去对比,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以免钱白白打了水漂,防止健康受到损害。

31让合理需求有合法渠道

乱贴乱画的小广告好比“牛皮癣”,是城市顽疾。长春市治理小广告,在禁止和打击随处乱贴的同时,在一些小区和街路上建起了公共张贴牌,政府社区的公告、企业的广告、个人的求租房、物品转让信息都可以贴在上面。这一“堵”一“疏”,大幅减少了大街小巷随处乱生的“牛皮癣”。

由此想起一些地方的城市管理,之所以时受诟病,多少是因为没有把握好“堵”和“疏”的关系。一味地禁和封,围追堵截,作风粗暴,治标不治本,一阵风过后就反弹,执法效果不彰,还容易形成民意“堰塞湖”,给党和政府的形象丢分,将自己搞得也很被动。

道路通畅市容整洁是一个城市的公共利益,摆个摊卖个货是一些老百姓的谋生之道,两者发生冲突使城管执法面临两难困境。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封堵的同时,放开一个缺口,让合情合理的需求找到一个正当合法的满足渠道,不失为一种智慧选择。

事实上,许多工作也当如是。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社情民意,少一些简单处置、多一些善解人意,少一些死板教条、多一些因势利导。政策“有堵有疏”,推行阻力可以更小,工作可以做得更好。32 城市非得“限外”才能治堵?

兰州市再次融合了北京市与上海市的限行经验,从6月1日起,限制外地号牌车辆在早中晚三个交通高峰时段进入中心城区。为此,兰州市解释说:“兰州市出台新措施调控城区交通流量,主要是为了疏解交通高峰的集中压力。”

此前,除了北京与上海外,也有多个城市实施不同程度的限行措施。虽然目前汽车“限外”政策没有在全国大范围推开,但是汽车限行,特别是外地车辆限行的措施反而获得了更多城市的认同。

随着交通拥堵状况不断严重,限制外地车辆的地方政策将有可能扩大到越来越多的城市,“限外”将成为各个城市解决交通拥堵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是,城市“限外”的政策真能有效解决交通拥堵吗?

看看近期网民对单双号限行政策的追问,比如核心的一点就是城市必须“限”才是治堵手段吗?交通管理水平深挖到位了吗?公共交通供给水平达到极限了吗?交通文明的提升是不是已经没有上升空间……

也有专家指出,“限外令”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可能陷入一个低效率运转的状态,甚至可能陷入一种类似经济割据的局面。

无论是网民吐槽还是专家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上述一连串追问都证明限行政策之外,缓解交通拥堵有关部门和交通参与者可以做到但尚未做到的还有很多,究竟是让限行限出的“畅通”掩盖这些缺陷,还是踏踏实实建立长效机制缓解交通拥堵,答案不言自明。

在记者看来,“限外”应看作解决城市拥堵的临时应急性措施,而不是治堵的良方。治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把完善公共交通和提高人们的交通文明素养作为治堵前提,此外,加快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由轨道交通网络、公共汽车、出租车等组成的城市机动化出行系统,改善步行、自行车出行条件,才是城市治堵的出路所在。

还原新闻真相

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两个月的规范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秩序专项行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专项行动,针对当前网站登载新闻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整治新闻来源标注不规范、编发虚假失实报道、恶意篡改新闻标题、冒用新闻机构名义编发新闻等违规行为。

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群众的耳目喉舌,对通达社情民意、传递人文关怀、凝聚百姓意愿具有重要作用,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是媒体的责任与义务。为此,国家相继出台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和《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然而,即使家规严,丑事总难免,尽管上有法律法规高压,下有群众斥责,仍有个别新闻从业者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不管不顾的“踏红线”、“越雷池”,恶意篡改新闻标题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俗话说:没有三分利,不起早五更。“标题党”肆意横行有其内在原因。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许多新闻从业者不从挖掘新闻深度上做文章,不在提高质量上求成效,反而动起了“编发虚假失实报道、恶意篡改新闻标题”的歪脑筋,妄图通过夸张、刺激的题目招揽眼球,增加点击量。

道听途说,德之弃也。新闻“标题党”看似标新立异,另辟蹊径,实则是黔驴技穷、不舞之鹤,这种风气不但践踏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严重危害了群众的知情权,更成为滋生新闻业恶性竞争、变态竞争的温床,严重污染了新闻报道的纯洁性。

叫停新闻“标题党”,需要法规规范,需要舆论引导,更需要每一名新闻从业者从精神上高度认可“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时刻谨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努力在挖掘新闻深度、努力提高报道质量上做文章,摒弃隐瞒虚报、篡改标题等恶习,用认真的态度求成效,用实在的报道图发展。只有这样,才不至于亵渎了新闻的神圣形象,才能够用实干、实事成就事业实现价值,才能够重塑新闻报道的纯洁性,助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社会前进。

第二篇:公务员面试热点与解析:伟大的母爱

公务员面试热点与解析:伟大的母爱

【热点聚焦】

据报道,一名男子13年前因犯罪入狱,老母亲已经12年没有见到儿子,因为担心等不到儿子出狱那天,67岁的老人家背着两笼馍馍,从河南确山徒步11天去武汉探监,路上没有吃的,就一路乞讨到达自己儿子服刑的监狱。见到母亲后的王飞抱头痛哭。老母亲徒步11天已经很感人,更感人的是,路上有人给了老人一个小蛋糕,老人舍不得吃,等到监狱要给孩子吃时,小蛋糕已经过期。引起了很多人的感慨。这个现象你怎么看?

【热点解析】

这件事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也让很多少男少女们揪心不已。一方面老太太徒步11天去看望自己正在服刑的儿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就算是全社会抛弃了自己的儿子,母亲也不会。另外一方面我们的社会也有很多没有做好的地方。

这个问题首先是政府的原因。政府的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没有给与老人应有的待遇,导致了老人几乎没有余钱,所以致使老人11天徒步去看儿子这一悲壮的行为出现。二是基层政府对老人的照顾不到位,没有考虑到作为一个母亲的正常权利。无论自己的儿女们犯了什么大错,母亲都有照看子女的权利,有享受天伦之乐的权利,所以才会有老人去看儿子的行为出现。三是在整个国家层面上对犯人的惩罚机制设计不是非常合理,犯人有错应该被惩罚,可犯人的家属有什么错?却也被间接的惩罚了。母亲13年没有见儿子,试问天下有多少正在服刑的子女们见不到自己的父母亲,又有多少老人带着遗憾离世——这个遗憾不过是能够临终见一面自己的子女。

对于这些问题要加以改正:一是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提高贫困人口的补助水平,保证农村贫困人口最起码的生活底线;二是基层政府应该尽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的责任,不但要关心人民的经济生活,也要关心人民的精神生活,尤其是“问题家庭”的精神生活,切忌一个人的问题导致了全家的问题,形成新的悲剧;三是完善罪犯家属的探监机制,保护罪犯家属的正当权益,尤其是亲情权益;四是对罪犯的改造一方面要坚持惩罚为主,但也要用亲情、道德去感化,争取既能治病也能救人,也能不伤及无辜,全方位的增加社会的和谐。

总之,对于探监母亲的行为一方面要表扬,同时也要采取多种措施全方位的保护罪犯家属的利益、贫困家庭的权益,避免这种悲壮的母爱再度出现。这样不但会寒了母亲的心,也会造成正在改造的服刑人员的心理障碍,不利于和谐。

第三篇:事业单位面试热点解析-两学一做

事业单位面试热点解析——两学一做

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中央决定,2016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这也正是两学一做的具体内涵。在公务员面试考试当中,关于“两学一做”的具体考法,并不会让考生去解释其含义,此类题目(诸如:“三严三实”)通常会在题干当中对于含义有解释,让考生谈谈如何去践行,或者出一些相关的背景事件,让考生结合事件谈公职人员的品行问题。

一、背景概述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是一次活动,要突出正常教育,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依托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发挥党支部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主动性,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确定学习方式,为基层留出空间。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全党工作大局开展学习教育,坚持两手抓,防止“两张皮”。要进一步严密党的组织体系、严肃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严明党建工作责任制,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事创业、开拓进取,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要根据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情况,要及时报告党中央。

二、模拟题

对于个别共产党员在工作中出现的“慵、懒、散、腐、慢”等现象,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在当下社会中,关于个别党员同志的确存在庸政懒政怠政的现象,办事拖沓、散漫,特别是近些年来打虎声高涨,也出现了很多腐败官员纷纷落马。这警示我们,需要做好共产党员的党性教育工作,时刻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奖惩不明,责任尚未落实到人;二是党纪法规执行不到位,缺乏震慑力;三是监督监管缺失,缺乏有力的督促力量。

如果不去坚决抵制和制止的话,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声望,丧失群众基础,进而也危及到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应当开展广泛的党性教育,在“两学一做”的大背景下,号召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同志的系列讲话,学习党章党规,争做合格党员,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觉悟;二是加强法规法纪的执行力度,如有违规者也应当加大惩处力度,绝不姑息,严惩不贷;三是发挥好党内监督和舆论监督两种力量,特别是群众监督、媒体监督和舆论监督,以此来督促各位党员同志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此外,还可以在党员队伍中树立正确典型,起到先锋楷模带头作用。

群众利益无小事,党员同志的服务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只有严于律己、严于修身,才能踏踏实实为民,勤勤恳恳从政。

第四篇:2018宁德公务员:面试热点解析

热点背景: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 国家民委 公安部 国家体育总局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相关规定,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命题预测: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 国家民委 公安部 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相关规定,教育部将在今年高考中取消特长生加分制度,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中公解析:

观点:特长生加分制度的取消进一步的确保了教育的公平。

意义:教育部出台此项政策的目的是要求各地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真正落实教育公平,做到科学方式选拔人才,以此确保各大高校考试招生公平公正和消除权力寻租的土壤,是真正确保教育公平的以及强心针。在此之前的特长生制度,是当时的年代背景下我们为了确保人

才选用的充分化而设置的,显然已经不符合当下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需要,只有取消特长生加分,方能保证当下教育公平和全面发展的时代背景。

影响:1.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特长生制度,已经背离了其设置的初衷,而是变作了功利化教育的踏板,所谓的特长生已经不是过去在某些方面有突出才能的特殊人才,而是成为了一些考生加分升学考好学校的捷径。特长生已经名存实亡。

2.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各个阶段的升学考试是保证人才择优录取最佳方式与手段,然而要在竞争中要保证公平公正,特长生制度本身就是和普通考生升学考试一种差异化对待,又何谈公平可言。

3.在特长生体制中,美术、艺术、体育等专业特长都不是以学生的天赋就能够体现特长的方向,凡是培养一个个特长生都需要价值不菲器械,教材,师资。然而这些花费都是普通家庭和贫寒家庭学子无力承担的包袱。长此以往,决定了是否能够挤过升学考试独木桥的,不再是自身的能力特长,而变成了一场斗富之争。

对策:第一、政策执行要循序渐进,对于已经具备一些优势特长的孩子还是应该保留参与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机会,让孩子的爱好和兴趣依然能够成为一部分优势特长的体现,不占用普通家庭国家统考的份额,以保证格式各样的学子都能够享有相对公平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第二、加大政策宣传,树立适宜当下的价值观导向,避免公众因为对制度变更的不了解而带来的抵触情绪,明确区分升学考试加分内容,对于社会存在的功利化教育风气进行积极地引导,让家长都能形成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第三、取消特长生制度后应该进

一步优化升学考试的科目设置和内容设置,适当减负,在保证公平性的同时,给予孩子更多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不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机器,变成为了使用知识而感知世界的孩子。只有这样,中国的素质教育问题才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教育的公平和全面才能得到根本的保证与提高。

第五篇: 【热点解析】(模版)

自2013年十月中下旬以来,黑龙江省多地遭受史上最严重雾霾天气,在雾霾的影响下,黑龙江省内高速公路全线封闭,太平国际机场也处于关闭状态,多条公交线路陷入瘫痪,哈尔滨全市中小学全部停课。

【热点解析】

近几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强烈的关注,尤其是十月中下旬以来,雾霾天气持续升温,我国以前并不特别严重的东北地区,居然也遭遇了历史上最严重的雾霾天气,最为严重的是黑龙江省,在雾霾的影响下,黑龙江省内高速公路全线封闭,太平国际机场也处于关闭状态,多条公交线路陷入瘫痪,由于强雾霾的天气,为了减少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哈尔滨全市中小学被迫全部停课。

在强雾霾天气下,人人都是受害者,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更有人为因素在里面,东北此次严重雾霾天气,究其原因,既有和其他地方雾霾天气一样的共性原因,也有其存在的个性原因。

一、自然因素方面:近期极端不利的污染扩散条件是形成本次污染过程的直接原因。近几日哈尔滨出现持续逆温和弱风气象,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一旦出现大雾天气,很容易激发或加重雾霾天气的产生。

二、人为因素方面:汽车尾气、燃煤、烟尘、工业废气排放等这些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量大,是造成此次空气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一方面东北地区在秋整地期间,城郊及周边县市大量焚烧秸秆,产生浓重烟尘,在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的情况下,大量烟尘就会凝聚在城区,对城区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东北现在进入冬季供暖阶段,哈尔滨近日开栓供暖,锅炉陆续启炉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影响因素。此外,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工业废气污染物等进一步加剧了此次雾霾的严重程度。

当环境污染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时,如何减少或者预防这种现象的产生才是我们现在应该去思考的。

一是政府部门应当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将环境保护真正与地方绩效挂钩,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对于严重污染的企业一定要采取严厉措施消除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能源结构的调整,逐步推动第三产业以及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于大气中污染物的排放量。

二是要及时做好预警和防御措施,确保人民能够正常生活。气象部门、环保部门以及城市管理部门等应联合行动,在雾霾来临前,要做好预防和宣传工作,在雾霾来临时,要做好安全和保障工作,在雾霾结束后,要做好反思与总结工作。从而将雾霾天气对市民造成的影响降到最小。

最后,要想真正减少“雾霾天气”的产生,其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责任”,那就需要我们的“政府责任”来引领“个人责任”,从而实现“共责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如果每个人都把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贯彻和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那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会逐渐得到改善。

下载面试热点与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面试热点与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面试热点与解析:“电视问政”缘何刷新收视率

    面试热点与解析:“电视问政”缘何刷新收视率 日前,武汉市交管、交委、城管以及城建委等部门负责人坐在电视直播间,通过电视、网络直播,就承诺的交通秩序、便民自行车等问题,公开......

    2013年国考面试热点与解析:公屋建设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与解析:公屋建设今年年初,重庆市推出大规模的公屋建设计划——年内开工建设500万平方米公租房,同时还将设立住房保障局,出台《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

    2014年湖南省公务员面试热点与解析:新型城镇化

    2014年湖南省公务员面试热点与解析:新型城镇化 【热点聚焦】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4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贯穿于......

    面试题型与解析

    面试题型与解析 杜爽 问题分类: 什么是你(应聘者) 什么是我(企业) 考察点: 考查沟通能力(于上下级沟通、与同事沟通、与他人沟通,说话技巧) 考查应变能力 考查执行力(主动性、适应性)......

    2014年四川公务员面试热点解析: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四川中公教育咨询热线 2014年四川公务员面试热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热点概述】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4日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

    面试-热点解析-“寒门再难出贵子”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寒门再难出贵子”  事件概述 一位自称“做了15年老师”的网友发帖《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掀起网上热议。“做了15年老师我想告诉大家,这个时代寒......

    2015四川公务员面试热点解析:林业体制改革

    四川中公教育 2015四川公务员面试热点解析:林业体制改革 【背景链接】 2015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 2015年4月1......

    2012年浙江公务员面试热点预测及解析

    2012年浙江公务员面试热点预测及解析(一) 材料: 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配套方案即将获批 浙江省委近日向记者透露,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配套方案,在去年上报国务院后,已获七部委批复。......